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混凝土质量控制8篇

时间:2023-01-06 21:02:56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篇1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质量监督的经验,谈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2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1.3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1.4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

1.5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3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3.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按设计要求施工,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监理工程师要督促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要留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

3.2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监理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看是否有变形、漏浆、下沿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如有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严重时应马上停止施工。

3.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4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

混凝土工程完成且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后,监理工程师应根据质量保证资料、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和设计文件、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与验收。

混凝土质量控制篇2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1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质量监督的经验,谈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1.1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1.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1.2 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1.1.3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1.1.4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

1.1.5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2.1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2.1.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2.1.2 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监理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看是否有变形、漏浆、下沿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如有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严重时应马上停止施工。

2.1.3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混凝土质量控制篇3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1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质量监督的经验,谈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1.1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1.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1.2 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1.1.3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1.1.4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

1.1.5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2.1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2.1.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2.1.2 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监理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看是否有变形、漏浆、下沿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如有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严重时应马上停止施工。

2.1.3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混凝土质量控制篇4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所以混凝土的质量在整个工程建筑物中十分主要。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从原材料、施工质量、养护等方面来控制。

一、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1、水泥。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进场水泥一定有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2、骨料。包括粗骨料石子和细骨料砂,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1)进场骨料应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进行试验检测。检测的主要指标为颗粒级配、密度、表观密度及含泥量等,如有需要时并且要检测碱活性及石料的针片状含量、软弱颗粒等指标。

(2)粗骨料(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且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混凝土实心板,骨料最大粒径为1/2板厚,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泵送混凝土的碎石粒径,不该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得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

3、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

4、外加剂。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合格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试验检验。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的有效日期,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外加剂还应分别存储。

二、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由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是在饱和状态下,而施工现场使用的砂、石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并且水分的多少随气温等条件不断变化。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中应根据砂、石的含水多少(称含水率)对实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换算,调整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三、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控制。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四、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整个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浇筑前、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两方面。

1、混凝土浇筑前(1)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2)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3)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4)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5)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6)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7) 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施工面的准备,确保模板和钢筋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

2、浇筑过程中(1)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2)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3)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4)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5) 坚持开盘鉴定体制,并且每天都应依照原材料状况进行变更;(6)增强旁站监督,检查振捣状况,如漏振、过振等不良振捣,防止出现内部蜂窝、孔洞等所使得的内在质量难题;(7)泵送混凝土应保持持续工作,如一定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8)监督混凝土的倾落高度,详细为:自由倾落高度不该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该超过3m;(9)保证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达到要求:应用优质的模板和合理的施工工艺,模板拼缝、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符合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模板在重复应用前进行模板刚度校准,使用脱模剂。

五、加强施工现场试验管理

试验管理工作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非常重要。施工现场的试验,应注意加强以下工作:

1、加强坍落度试验

坍落度试验是检查混凝土稠度的主要方法。必须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坍落度筒,并按规定的方法试验。

2、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管理。混凝土试块一种是标准养护试块,试块送标养室养护,作为检查混凝土质量和评定结构强度的依据;另一种是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块与所浇筑混凝土结构同条件养护,作为施工过程结构构件拆模板、预应力张拉或临时负荷验算混凝土强度的依据。制作试块要遵守规范,要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商混标准试块在浇筑地点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在混凝土入模处制作。现场搅拌混凝土,标养试块可在搅拌地点制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篇5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一)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水泥质量控制,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2、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3、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二)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毕业论文,混凝土。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毕业论文,混凝土。

(三)掺合料质量控制,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毕业论文,混凝土。

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一)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2、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毕业论文,混凝土。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毕业论文,混凝土。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毕业论文,混凝土。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混凝土质量控制篇6

关键词 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性质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31-0122-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加入WTO的带动,建筑结构发展十分迅速,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和科学理论研究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使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而在这些建筑之中,混凝土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也就尤其至关重要。

1 混凝土的分类有三种分类方式即表观密度大小、胶凝材料种类和强度等级

1)按表现密度大小分类可以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混凝土。2)根据胶凝材料的不同,混凝土可以分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等,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是水泥混凝土。3)按强度等级分可分为普通混凝土(混凝土等级在C60以下、其中抗压强度小于30 MPa的混凝土为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在30-60 MPa之间的的为中强度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在60-100 MPa 之间的混凝土)、超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在100 MPa 以上的混凝土)。4)按生产和施工方法不同,混凝土可以分为现场现浇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碾压混凝土、耐热混凝土和耐酸混凝土等。

2 混凝土的组成

普通混凝土等组成为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沙粒表面并填充沙粒间的空隙而形成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又包裹石子,并填充石子间的空隙而形成混

凝土。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搅拌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其掺量一般不超过胶凝材料的百分之五,他是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说他的总掺量很小,但却能使混凝土在性能上得到很大的改善。外加剂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两类。掺合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水化热、抗渗性和颜色等.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有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引气剂、缓凝剂、泵送剂等。

3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1)和易性。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而成的尚未凝结的材料,称为混凝土拌合物,亦新拌混凝土。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变形及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指标,它一般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等方面的含义。影响和易性的因素有水泥的用量、水泥浆的稠度、砂率外加剂、时间和温度。2)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钢筋的粘接强度等。其中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3)耐久性。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4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质量合格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性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且能达到规定的保证率。

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场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②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其中含有氯化物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中刚进的锈蚀,所以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③混凝土掺用矿质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④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⑤拌合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规定;⑥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3)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试件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阶段的混凝土应该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时间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该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有效的养护,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

5 常见混凝土缺陷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

蜂窝:蜂窝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浆少石子多,或搅拌不均匀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浇筑方法不当,或振捣不足,以及模版严重漏浆等造成的。

麻面:麻面是由于模板的表面粗糙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接缝不严密、振捣时发生漏浆引起的。

漏筋:垫块位置不对或者垫块漏放,或者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处漏振或振捣不密实而造成的。

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空隙、砂浆严重分离,另外有泥块能杂物掺入也会出现孔洞。

缝隙及薄夹层: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裂缝:构件制作时受到剧烈的震动,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或沉陷,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养护不及时。

混凝土质量缺陷的防治与处理:

表面抹浆修补(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漏筋、漏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5的水泥砂浆抹面休整)。

细石混凝土填补(当蜂窝比较严重时应取掉不密实的混凝土用水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后再用比原来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对于宽度大于0.5 mm的裂缝,宜采用水泥灌浆,对于宽度小于0.5 mm的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

混凝土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与国家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所以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混凝土质量控制篇7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质量监督的经验,谈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2 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1.3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1.4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

    1.5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3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3.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按设计要求施工,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监理工程师要督促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要留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

    3.2 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监理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看是否有变形、漏浆、下沿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如有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严重时应马上停止施工。

    3.3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4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

    混凝土工程完成且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后,监理工程师应根据质量保证资料、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和设计文件、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与验收。

混凝土质量控制篇8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 A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混凝土价格相对低廉但各项性能都较为优良,工程建筑物主要靠混凝土和钢筋承重,由此可见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了建筑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除了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问题,混凝土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的建筑质量和工程造价都会产生影响,建筑成型后的结构稳定,耐久性,都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 最后,工程质量问题一直都是施工中被严格控制,而混凝土质量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避免因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引起施工事故。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质量起着重大作用,这点不容置疑,所以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原材料的选择以及根据工程对混凝土性能的具体要求进行配合。配合比恰当,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混凝质量。水泥作为原材料之一,是导致混凝土出现原材料的重要因素,因此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应该对水泥质量进行控制。首先,建立复审制度,从采购到进场层层把关,尤其是进场前的审查要更为严格,质量不合格或者性能不符合工程要求的水平坚决不允许进场;其次,注重水泥的储存,因为施工需要大量储存水泥,但是水泥极容易受到潮气影响,致使其强度以及其他性能下降,因此要制定优良的储存方案,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二)科学配置混凝土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先决条件

1.混凝土施工各级物料的配比

在实验室确定的配比,各级主要的配料中超逊径颗粒含量要满足混凝土施工的比例要求,而且要达到饱和面干状态。但在实际混凝土施工的配比过程中,由于实际各级物料的超逊径颗粒物理性能不达标,含水量超过饱和面干状态的含水量要求。故在实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湿度、温度、空气硬度等客观条件来合理分配混凝土各级物料之间的比例,以满足高质量混凝土的施工条件。

2.混凝土施工配比的动态调整

由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的空气湿度、温度以及施工设备、运输距离和条件发生变化,往往现有的混凝土物料配比不能满足实际的施工质量需求,故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其物料的配比应按照实际的物料配比参数进行改变,保持水灰比例不变,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符合实际的施工要求。

(三)混凝土强度的控制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混凝土强度问题已经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定,规定中要求,如果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其强度必须达到C20,根据工程要求可以适当增加,但是不宜超过 C50。按照相关规范划分标准,将混凝土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用低、中、高来表示,具体使用那一等级的混凝土由工程具体要求而定。另外,基础配筋对混凝土强度也有重大影响,所以要科学选择基础配筋,不仅要达到构造要求,还要满足结构承受能力。如果工程需要使用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关注其纵向钢筋设置,以此保证构件性能。

(四)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控制

相关认识必须严格遵循浇筑程序来完成混凝土浇筑任务,通常情况下,选择分层浇筑的方法,新一层的混凝土在被上一层的混凝土完全覆盖后再浇筑,这样可有效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而造成施工裂缝的事故。同时,混凝土的施工,要考虑温度及湿度的影响,切不可在剧烈的天气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为防止混凝土的疏松,必须保证后浇带浇筑混凝土的质量,在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之后,要进行一定的防护措施,进行局部覆盖,设置临时栏杆进行维护;后浇带的清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以防止后浇带钢筋的腐蚀与生锈。

(五)对混凝土施工进行后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最后的程序就是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对混凝土特别是大体积的混凝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施工人员要在12小时内对终凝前的混凝土铺设熟料薄膜和浇水进行养护,使混凝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样做的目的防止混凝土因为内外温差变化过大出现裂缝,还没有完全硬化的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风吹日晒、温度骤升骤降等外部因素,都会使养护不周的混凝土出现裂缝、露筋等损伤影响施工质量。在工程出现问题时,监察人员必须尽快采取补救措施,补救无效就要求拆毁重新施工,使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六)控制混凝土的误差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方面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混凝土误差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困扰给建筑工程施工造成了很大困扰,长期的建筑实践中我们总结经验,应该从以下方面来控制混凝土的误差问题:

1.配合比的科学合理。建筑工程施工中常常不以实验室的配合比标准为最终标准,因为实际施工中的施工场地,材料,气候等多方面因素都会给配合比例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验室确定混凝土混合比例时,要满足我们常说的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要求,要在试验中做出合格的混凝土配合比,需要在提供合格的施工材料同时,综合考虑材料及材料所在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保障混凝土的配合比科学合理,符合施工的实际,满足施工要求。

2.以设计配合比为要求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前的混凝土材料准备过程当中,首要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即将设计的比例换算到实际的施工当中,在测量砂石含水量之后还要检查换算后的原材料是否与设计中的材料配置是否有较大出入,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工地和实验室应密切保持联系,在设计与实际施工出现问题时要保持信息的通畅,及时反馈。

3.重视原材料的保养。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因为原材料管理不当而导致混凝土质量受影响,从而影响了整个施工质量,因此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出现误差,需要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工作,禁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场地,材料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混凝土质量。

4.测定混凝土的强度。在施工后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是保证混凝土没有出现误差,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为了施工方便,会以一定周期为检测间隔,以龄期来测定混凝土的强度,在明确混凝土质量的同时也是保证工程质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