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书育人论文8篇

时间:2022-03-19 14:24:14

教书育人论文

教书育人论文篇1

1.1专业知识水平低

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很多知识的老化以及对新的专业知识的缺乏都严重影响着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专业技术及各项工作的发展。就内蒙古自治区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情况而言,专业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寥寥无几,而非图书馆专业人员占大多数,这些给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实际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人才危机。因此,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工作在受到新的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

1.2服务观念落后,职业道德教育不完善

在以往的服务观念中,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服务大多只限于简单的借借还还,所以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也似乎习惯了这种简单的服务模式,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形式。但随着现代网络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不仅仅是简单的“保管员”和“出纳员”,更应该在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中起到参谋、导读的作用。职业道德是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基础,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关系到院系图书管理人员业务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高低。目前,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工资水平偏低,评职称有很大难度,劳动成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着管理人员的思想情绪、工作热情。因此,通过对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职业认知度,充分认识到院系图书资料室在学校整体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从而促进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工作的全面发展。

1.3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不够合理

从目前来看,虽说有些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专业知识过于单一,没有系统性,或者只具备理论性而不具备实践性,缺失复合型人才,而且劳动人事部门提供的培训教育又是针对各个领域所有人员的一般性基础培训,这使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无法深入到图书文献的具体内容中,无法成为专业文献信息和专业读者的纽带,也就自然而然不可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因此,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怎样提高专业水准,将陈旧的服务观念转变,将原有的知识结构更新,是迎接新时代挑战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更是每个图书馆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不论职称高低,不论学位高低,资料室管理人员都应该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配合所在院校搞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工作。

2继续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方法

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1相关知识的拓展

当今,信息化网络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资料室传统技能的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必须同时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多方面有关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学习“图书馆学概论”、“图书情报学”、“信息检索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检索教程”、“信息资源建设”等多方面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与广大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服务质量。高校院系资料室面对的每位读者的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理解接受能力也有差异,所以说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以达到与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并且能为师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2.2新兴技术的掌握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普遍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变与发展,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基本采用计算机处理,文献信息数字化,信息资源网络化,高校图书馆对师生的管理模式与服务方法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要求传统的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与服务方式也必须发生巨大地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将被半自动、半手工的工作方式或全自动的工作方式的模式所替代,这些将给院系图书管理人员带来新的挑战。管理人员只有全面加强计算机能力的继续教育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操作方法和管理手段,才能适应现代网络信息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3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

不论时代怎样发展,作为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可以熟练地掌握、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与新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才是现代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也只有他们才能带动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全面健康地发展。综上所述,实现上述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2.3.1讲座培训。高校图书馆应该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讲座、职业道德讲座等各方面的拓展能力讲座,以提高资料室管理人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带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2.3.2进修班培训。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派院系图书管理人员参加各类研修班、短训班等进行研修与学习,努力培养图书管理业务带头人,使其成为高校的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交流与沟通的纽带。

2.3.3友好访问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院系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之间或校内院系图书资料室之间进行互访参观、调研与学习,借鉴、学习其他高校图书资料室或校内院系资料室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及图书资料研究成果,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开阔眼界,扩展思路,提高业务知识与管理水平。

2.3.4树立终身学习。自学是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是获取知识提高自我的最好途径,也是其他方法与途径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从而做好院系图书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3结束语

教书育人论文篇2

关键词: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情感魅力促进作用

无论你是哪个专业的教师,都应该注重个人的魅力。因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师利用个人魅力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学生通过喜欢这个老师转而喜欢他/她所教授的学科,最终达到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目的。大学外语这门课程是全国高校大一和大二必修的一门基础公共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往往都集中在专业课上,再加上专业学习的压力和任务比较繁重,公共课往往被学生们轻视。所以公共课教师尤其应注重个人魅力的培养,本人作为大学外语教研部的一名老师,就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情感魅力以及仪态仪表、赞美艺术4个方面阐述教师个人魅力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巴拉诺夫曾这样评价:“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具有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平易近人的气度、教学相长的谦虚品格;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人格去塑造另一种人格的事业。教师人格魅力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发挥特有的教育功能,正如车尔尼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是在塑造自己的品质。一个好老师,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受益终生的。在今天这个追求金钱、利益的社会里,我们呼吁人心的善良、真诚,渴望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我们教师先成为高尚的人,因为我们的行为会影响我们的学生,影响一代人。

作为高校的大学外语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忘了对学生的品质进行教育,制定的规章制度需要严格执行,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品质问题要即时的、直接的指出来并令其改正。用自己好的品质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二教师的知识魅力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知识魅力是教师内在知识水平、知识运用能力和教育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魅力是教书育人的坚实基础。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来自于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教师的知识魅力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诱导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做到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懂得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渊博的知识储备,深厚的基本功底。对学生要观察入微,入木三分。根据学生们的听课、学习情况,对教学做出实时的调整。这样,学生才会在佩服老师的同时认真讲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精彩鲜活,引人入胜。作为老师,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语法、词汇从课文开始一直讲到结束,而是有重点、有目的的讲解,老师的课上讲解要有闪光点,要使每堂课都有闪光的地方,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教师的情感魅力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情感魅力是指教师自身独特的气质、风度、审美情趣和精神状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为中心,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著,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等方面。教师的情感魅力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直接动力。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哲学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

教师的情感魅力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或者困难的关注。作为高校的大学外语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让他们在爱的包围下学习、成长。这种关爱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还可以是生活上的关爱。只有爱学生,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能最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教师的仪态仪表、赞美艺术等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除了人格魅力、知识魅力和情感魅力外,高校英语教师还要重视仪态仪表和赞美学生的艺术。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往往会给人留下第一印象,而且这个印象不会轻易磨灭。高校英语教师的着装一定要给人以清新大方、得体优雅的视觉效果,展现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样会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让他们以饱满的精神参与课堂,也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英语教师往往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可以在着装上加一些时尚的元素,这样会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因喜欢你的外表而先接受你,然后喜欢你的授课和你的内涵。

同时,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也不应忽视赞美的艺术。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学生尤其如此,当学生得到教师的赞美后,就会加倍努力,创造原来不可能取得的奇迹。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即使是学习最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发现他们身上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们都会为此奋斗不已。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赞美学生的进步,但是要注意用词和频率,且不可所有的赞赏都是“verygood”,要力求准确。

教育工作者,这个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捍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每位教师能够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做到自尊自信,语言充满激情,面带微笑,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才不愧为一名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徐岩、贾建波.浅谈提升个人魅力对高校年轻教师的重要意义[J].人才与教育,2008

[2]李娟.彰显个人魅力为英语教学增姿添彩[J].外语,2010

教书育人论文篇3

从表面上看来,一线人员的工作很清闲,就是“往那一坐”,但实际上它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一线人员上班大部分时间在值班,不能专心思考其他问题,只要一上班,就要失去“自我”而投入到“工作”的状态;换班的间隙时间短,除了吃饭,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同时,一线工作,又是一个合作性质较强的岗位,工作时间不能由自己安排,而是和其他人员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长期倒班,生活没有规律,严重影响着一个人的专注力。一个人的专注力是培养出来的,一个人不够专注的习惯也是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形成的,由于一线工作需要随时回答读者的问题,特别是在人多的公共图书馆,一线岗位是一项分散人注意力的工作,一线人员时刻处在一种“待命”状态。因此,尽管很多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难以花时间去总结归纳,也难以集中精力地去搞研究,因此,导致一线人员研究能力较低。

缺乏业内交流机会,员工眼界不开阔一般来讲,一线工作人员业界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其实,无论是大馆还是小馆的员工,如果不学习,不交流,就一定见识少,眼界和思路都不够开阔;加之平时学习的不到位,这都严重影响着公共图书馆馆员各项素质的发展,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一线人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

2建立公共图书馆一线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必要性

现阶段,公共图书馆一线人员的整体素质、整体知识结构还远远赶不上时展的需求,这与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的进步极不相符。公共图书馆已从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发展到拥有大量电子资源的现代化图书馆。资源载体的变化,要求图书馆一线人员既要熟悉传统的纸质文献的使用,也要熟悉大量电子文献的使用;同时,还要根据一线工作的特性,做好与读者的沟通工作。这些工作,对图书馆一线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一线人员也要不断完善自我,因此,建立公共图书馆一线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也就成为提高公共图书馆一线人员各项素质的重要途径。

3开展公共图书馆一线员工继续教育的内容

3.1开展公共图书馆一线员工职业素质方面的继续教育在公共图书馆一线服务中,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公共图书馆一线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图书馆一线工作就是为别人做嫁衣裳的工作;在这里,图书馆一线人员就像一座传递知识的桥梁,架在读者和知识信息之间。通过这座桥梁,读者可以尽快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因此,图书馆一线员工必须具有承担和奉献精神。一个图书馆员真正想把一线服务工作做好,是需要有一种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踏实奉献的敬业精神的。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需要一直坚守这种态度和奉献精神。

3.2加强公共图书馆一线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教育

3.2.1加强图书馆学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完善图书馆学方面的知识是公共图书馆一线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公共图书馆一线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图书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采、编、阅以及参考咨询方面的基本业务;了解本馆采、编、阅工作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积极了解国内外图书馆界发展的动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准确、快捷、有效地为读者服务。

3.2.2加强计算机以及其它学科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在图书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子资源的不断扩大,图书馆已经从以纸质资源为主发展到今天大规模的电子资源的使用。因此,作为图书馆一线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练掌握现代图书馆文献中的常用数据库的使用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对理解问题就越容易,因此,学习就成为图书馆人永远的话题,也是图书馆人不断进取的方向。

3.2.3加强与人沟通能力的培训沟通是公共图书馆一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公共图书馆一线人员,除了具有一定的业务技能外,还特别应该具备一定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公共图书馆就是一个公共场所,到馆读者素质参差不齐。针对不同的读者,一线馆员要有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工作人员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想问题,同时,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计较读者的行为,才能真正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使读者在图书馆得到满意的服务。

4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形式

4.1鼓励非图书馆专业的人员参加图书馆专业的学历教育目前,在公共图书馆一线工作的人员大多是非图书馆专业的人员,图书情报方面的理论知识有所欠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这些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要从本质上解决非专业的问题。所以,提倡非图书馆专业的在职人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加图书馆专业的学历教育。

4.2积极参加本馆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尽管作为一线人员,从时间上难以自我掌控,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参加馆内的各项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并且,不要流于形式,不要仅满足于修满学时,而要从实质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3积极参加图书馆业界年会,寻找业界交流的机会每年的图书馆年会为广大的图书馆界人士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作为图书馆人,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因此,积极寻找机会参加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年会,在会上多学习和交流,努力开阔眼界。图书馆人有了眼界,才会有胸怀,有了胸怀,才能更加包容和自信。

5结语

教书育人论文篇4

关键词:美学内涵;人文主义;重心平稳;左右揖让;上紧下松

硬笔楷书的教学从笔画练习开始,但重心是书法结体(结构法则)的教学。笔者参考软笔总结归纳出一套硬笔的结体法则:重心平稳、上承下覆、左右揖让、上紧下松(重心偏上)、中宫收紧(八面拱心)、布白均匀、形态各异、变化统一(大同小异)等。本文将讨论如何将书法结体与美学和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进行教学活动。

1 重心平稳

笔者在大学里学的是视觉艺术设计(应用美术之一),在各类设计中有一条最重要的法则就是“重心平稳”(有些刻意追求动感的除外,如动感雕塑)。何为“重心平稳”?浅白地说,就是一件设计作品,看上去不会倾倒,给人以一种安定的感觉。(在教学可用一些工艺品举例)

为什么要追求“重心平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其实这和人类的本性有关,人类天生有一种求稳的本能,一般来说只有“重心平稳”的东西才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安全感又是美感的前提。所以,“重心平稳”在各类设计中是首要法则。在体育运动中,“重心平稳”也是运动者必须遵循的第一法则。再者,这也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吻合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它的精髓是以追求平稳和谐,即所谓的“中庸”文化。所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虽然分分合合,但国家民族却能一直保存下来。还可以从现实角度来诠释,如高房价是全社会的一道难题,如何解决?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让房价既不暴跌也不暴涨,而是平稳过渡。多举一些和现实相结合的事例,能引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否则书法容易变成一门枯燥的学科。引申:可见追求平稳是人类的共性,是所有设计的首要法则,也是国家、民族的发展之道。所以,重心平稳也是汉字结构中最根本的一条。学习书法先要掌握字的重心,使字站得稳。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让每一个字都写得符合“重心平稳”?笔者让一名学生上前,在黑板前站立。要求他做出各种动作。(1)两腿并立,让下面的学生感觉是否平稳(回答平稳),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开”“井”。(2)两腿分开站立,让下面的学生感觉是否平稳(回答平稳),教师举例“兴”“美”。(3)一条腿站立,让下面的学生感觉是否平稳(仍旧回答平稳),教师举例“中”“申”。(4)接下去,趁该生单腿站立之际,教师故意推他一把,学生差点摔倒,让下面的学生感觉是否平稳(回答不平稳),问学生有没有感觉到美感?(回答毫无美感)。教师引导:重心不稳让人感觉不安全,而安全感是美感的前提。

2 左右揖让

这条法则是针对左右结构的字如何安排左右之间的关系,如汉字“欲”“彩”。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关系普通的同事或同学之间,平时相处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是最适当的?提问:如果你平时无意中与陌生人或交情一般的人发生肢体上的接触,是否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和不舒服感?(回答是)教师答:这种感觉是正确的,是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效应。接着让两名学生上前做出“勾肩搭背”的样子让学生观察感受,得出结论:左右结构的两部分笔画交叉或碰撞,给人产生一种憋闷感和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继续引导:相反,另一种情况是左右两部分笔画过于分离,又会产生何种感受?让两名学生相背站立,并且间距很大,下面学生观察后回答有“貌合神离”“互不关心”“缺乏合作”“人心冷漠”等等。教师引导:“这样的情形会带给人愉悦感吗?”回答“不会”。教师:“过于分离的笔画好比一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充斥着紧张,不安全,离心力。没有愉悦感,所以也没有美感。”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社会或国家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以诚相见,处在和谐、有序的关系之中。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处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

3 上紧下松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矩形如图,并让学生观察哪一个感觉最美、最和谐?

〖TP尤科兰-01.TIF;Z1;Y1,Y#〗〖TS(〗〖JZ〗图1〖TS)〗

绝大多数认为第一个矩形最美最和谐。教师问“为什么?”无人能答。教师解答: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哲学家柏拉图共同发现一条黄金分割律,其实是一条数字的比例关系:当一个形状的长段与短段之比或整体与局部之比,为1∶0.618,此时人会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被广泛在应用在美术界,书法界甚至更广泛的领域。而第一个矩形最接近黄金分割比,所以最美。

〖TP尤科兰-02.TIF;Z1;Y1,BP#〗〖TS(〗〖JZ〗图2〖TS)〗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再画出两个形状如图,再让学生上前凭感觉找出两个的重心点。A点是学生找出的重心,B点则是教师根据严格的数学方法找出的真正的重心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因为人类有种视觉习惯,喜欢不自觉地将物体的重心点上移,定位于真实的重心点之上,这样看起来会更舒服些。继续引导:为什么人类眼睛普遍存在这种有悖于真实的假象呢?联系上面所述:这正是人类追求黄金分割的潜意识。

接下去,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让一学生上前平稳站立,教师:人体的重心在于肚脐,也是人体上下半身的分界点。另一学生用尺测量该生上身与下半身的数据,计算出两者比例接近于0.618。说明在人体中也存在许多黄金分割,只有符合黄金分割的人体才是和谐的美的比例。

那么在书法中又如何体现黄金分割呢?汉字不是真正的人体,也不是中规中矩的几何形体,情况显然要复杂得多。首先,对于汉字重心的界定主要凭感觉。其次,一个汉字的重心要界定于中心偏上位置:如“表”“果”“更”“暑”,这一切的目的都出于人类追求黄金分割的本能。

教书育人论文篇5

关键词:西方;秘书教育;职业;改革

职业化是现代秘书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化秘书的普及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就完全实现了秘书职业化进程。所谓秘书职业化是指秘书作为社会分工中一种独立、特定的职业类型而存在,具有法定的职业身份和职业地位,拥有特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有权威而完善的职业任职标准资格体系。秘书职业化首先应是身份的职业化。据美国劳工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全国秘书从业者就约有三百万,秘书是美国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在西方,秘书不仅从业人数多而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秘书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年四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被定为“国际秘书节”,人们会向秘书表达自己的节日祝贺。西方一些国家甚至为秘书职业进行了立法,例如董事会秘书制度就是英法美国家一种较完善的法律制度。秘书职业化也表现在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在西方,秘书广泛存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涉及到运输、司法、公共服务业、贸易、金融、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可以说在西方国家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中,秘书已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秘书职业化也表现在知识技能的专业化。在西方,秘书们除了要具备最一般的文字、外语、计算机技能之外,往往还需要专业性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其工作内容从日程安排、内勤接待、后勤服务到会议策划、公关服务、出谋献策等,工作范围很广,工作的专业性和知识性都十分突出。

由于秘书在西方已成为一个专门独立的职业,因此专业培养秘书的学校和专门管理秘书的协会都非常齐备。西方秘书教育机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与社会秘书职业所需相适应,西方发达国家的秘书教育也都深深烙上了职业化的印记,职业化特征十分明显。

一、培养目标职业化

为满足社会对不同职业秘书的需求,西方国家的秘书教育培养目标定的十分精细,秘书职业层次明显。例如德国主要培养“通用型的欧洲女秘书”,分三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要求掌握速记、打字等一般职业秘书工作技能,可在国内低层次秘书岗位就业。第二阶段要求强化训练英、法、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学习德语文书和信函处理技术等,可在国内或国外自谋职业。第三阶段要求学习欧共体各国的经贸用语和日常会话,以及各国的历史、文化、民俗、法律等,通过德国女秘书协会和国际商业通信组织的考试可就职于欧盟乃至世界各地的秘书岗位。美国的秘书教育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成人学校的秘书培训教育,主要面向有需要的社会各类人员进行秘书知识、技能的培训;高中秘书职业技能教育,主要面向校高中学生,使之具有从事一般秘书工作的职业技能;高等院校秘书教育,主要培养企业主管身边的特殊助手型秘书。法国也成立了国立行政学院,全力培养“从秘书做起的管理国家的人”。英国主要培养“国际型的职业秘书”。正是因为这种细致的目标定位,西方秘书教育培养的学生往往在职业技能上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

二、课程设置职业化

西方秘书教育的课程设置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观,特别重视一些实践操作类课程。德国的“欧洲秘书培训中心”课程体系中,分为语言、技能和理论三类课程。秘书理论课程虽作为“必修课”,但仅仅视为入门课程,所占比重很小且并非考核重点。相反一些实践性选修课程,如速记、打字、语言能力等却格外重视,这些选修课程都制定了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美国秘书教育的课程设置则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公共课重在训练秘书通用的职业技能如打字、速记、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课则根据不同行业的秘书职业特点来安排,如法律秘书是企业法、法院及法律事务程序、州法院法律条例等课程;医学秘书是生物学、生理学和医药法等课程。行政秘书是商业数学、企业法和行政秘书准则等课程。英国剑桥秘书证书考试系统课程设置则根据市场商务活动和国际秘书业务特点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有文字处理、办公室管理、沟通和项目管理等。选修课程有客户服务、人际商务技巧、信息和沟通技术等。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国际商务环境中秘书的必备职业技能。

三、考核认证职业化

西方秘书考核认证的关键是职业技能,如打字、速记、笔译等,除此外还要考核商贸语言、交际语言、英文信函写作等,秘书理论不作为考核重点。这些职业技能都有着明确而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德国女秘书协会要求打字最低达到200键每分钟,速记120词每分钟,英语口述打字不低于150键每分钟。英国国际商业通信组织考试要求德文打字达到280键每分钟,英文速记120音节每分钟。瑞士欧洲女秘书高等专科学院要求德文打字达到280键每分钟,英文打字240键每分钟,德文速记150键每分钟。西方秘书职业认证考核在强调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兼顾了职业素质的要求,如职业个性、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等。这些素质要求是从称职的秘书人员工作实践中归纳和抽象出来的,不光在理论教学中落实渗透而且在专业实践中也参照融合。在考核组织形式上,西方秘书职业资格认证由最具权威的社会秘书专业组织来负责实施。英国有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特许秘书与行政人员公会、皮特曼考试学院等。在美国有国际职业秘书协会、法律秘书协会和医药秘书协会。德国有女秘书协会、国际商业通信组织等。

相较于西方,受历史条件和官本位思想的制约,我国正规的秘书教育是在八十年代才真正起步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秘书工作的职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从业人员日益增多,秘书工作的专业性不断强化,各种行业秘书如教育秘书、医生秘书、法律秘书等不断涌现。面对职业化的秘书市场,我国高职文秘教育却明显有点跟不上节拍,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完全体现出职业性。基于此,我们有理由借鉴西方职业秘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高职文秘教育的职业化进程。

一、 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市场化

高职文秘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市场化、精细化。要根据市场秘书职业要求,加强校企合作的质量和力度,不光是实习、实训等环节日常专业教学也要让企业参与进来。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和企业签定行业定向秘书如行政秘书、企业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的培养协议,用条款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邀请企业将自己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补充教学内容,或者直接把专业教学课堂挪移到企业现实生产环境中。通过这些改革举措使学生从入学一开始就能在企业实践中学习秘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一定要打破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完全由学校垄断的局面,要给企业充分的话语权。只有企业高效参与,才能避免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目标的盲目性,人才培养定位才能准确,秘书的职业性才能充分体现。

二、课程设置进一步科学化

高职文秘教育应以“应用性”为主旨,以专业能力为本位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我们不能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应以秘书职业实用性和技能性为特点对相关课程进行有力整合。积极删除掉一些陈旧的课程,合并教学内容有重复的课程,适当精简秘书学等理论必修课程。特别突出一些实践职业技能课程如社交礼仪、商务谈判实务,办公自动化、外语交际口语、计算机文秘应用软件、汽车驾驶技术等课程,在课时分配上适当倾斜。在确保专业课程职业性的同时,我们还应根据秘书职场所需大量增设一些选修课程,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如企业文化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经济法等。我们特别要避免人为的对选修课的轻视,要注意加强对选修课程的考核监管。除此外在课程设置中也要适时补充当前新兴科技的发展、世贸组织对秘书工作的影响和要求等内容,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

三、建立科学务实的学生评价体系

要建立科学务实的学生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秘书实践技能的评价。特别重视文秘专业课程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等评价内容,保证学生获得秘书职业实际所需的职业技能。评价标准要实现专业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国家秘书职业资格标准等要素的有机融合,从而强化学生现代商务办公、人际交往、企业管理等能力的培养。评价质量要注意和证书相结合,提倡多证多能。要求学生在取得专业文凭的基础上,能持有多种秘书能力证书,特别是高级别的证书,如文秘职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以及电子商务、报关员等资格证书。其次要实现职业技能评价和职业素质评价并重,避免光重技能评价的片面性。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学校可利用一些真实职场案例来课堂渗透,也可进一步严格秘书实践操作规范,学校还可依托秘书职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秘书风采礼仪展示、青年志愿者、优秀秘书专题讲座讨论等,寓教于乐,以活动为载体来动态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 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秘书行业协会

在高职文秘教育中引入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秘书职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渐趋成熟,考试形式上基本实现了秘书理论和秘书实践相结合,环境模拟、岗位模拟和任务驱动三合一的科学运行模式。但从深层次讲,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与秘书职场实际还是存在一定脱节现象。打字、速录等秘书最基本的工作实践技能没能在考试中加以深刻体现,精确的技能量化考核标准就更无从谈起。同时不同行业秘书的素质要求不一样,现有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还缺少这种区分度。其次,目前秘书界还真正缺乏由专业人士主管、社会公信力强的秘书行业协会。随着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加快,庞大的从业人员必然会发生秘书资格审核、职业道德、与上司或客户发生纠纷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只有成立专业的秘书行业协会来进行专业管理,才能使该职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也才能使高职文秘教育更具有方向性。

[参考文献]

[1]姜平平 代亚松《秘书职业发展趋势对高职文秘教学改革的骑士》[J].职业教育2013年第3期 42-43页.

[2]马培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84-88页.

[3]扬群欢《从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看我国高职秘书教育机制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10期 81-84页.

[4]戚国华《浅论西方文化对我国秘书职业的影响》[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145-146页.

[5]张立欣《秘书职业化背景下的秘书教学改进与应对》[J].办公室业务2013年第8期 1-4页.

[6]李欣 李国栋《中外秘书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27期 13-15页.

[7]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M]. 2009年4月.

[8]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天津大学出版社 [M]. 2010年7月.

教书育人论文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图书馆 人文素质教育

一、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人文素养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立足个体与社会发展的素质教育和常识教育。它不追求知识的精深,而着眼于足够常识的获得,并强调独立思考、均衡发展,追求真理与正义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事实上,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道德等的养成往往难以通过传统的课程实施来完成,这些非智力素质的建立健全更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隐性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来实现。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设施和标志性建筑,具有文化象征的意义,担负着文化交流、营造文化教育氛围、凝聚文化气息的使命。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和成长欲。同时,图书馆作为学院的教育机构之一, 其教育的灵活性可充分发挥它第二课堂、隐性教育的作用。可以利用信息咨询、检索等多元化强大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能力得到了锻炼,独立自主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既改变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率不高,服务模式守旧的现状,又能够通过活动弥补人文素养课堂教学的遗憾和不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传统经典诵读。配合学校学风建设,倡导和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开展优秀的传统经典诵读活动,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经典的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结合省情、市情特点与时代特点,注重从历史中选取原料,从经典中提炼理念,从事迹中选取故事,逐步使经典成为学生的做人守则、价值导向。

2.影视名曲赏析。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丰富课余生活,利用视听阅览室开展赏影视、听名曲、写影评活动,直观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和职业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文学素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雅、讲究礼貌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素养。

3.名家学者讲座。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底蕴,培育学生人文精神,邀请知名学者及校内专职教师就地域文化、诗词鉴赏、名家名著、校园文化精神等举办讲座。 通过讲座,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培养了读者自主阅读的意识,对其日后的阅读与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4.发挥图书馆环境育人的作用。图书馆内阅览环境舒适、高雅、充满生机,在这里,浓郁的文化、学术气息使读者可以超脱于城市的喧嚣而得到知识、艺术的熏陶,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效率,还可以陶冶读者的情操,向读者展示其优美深刻的文化内涵,体会良好的人文气息。

5.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网络平台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效率的重要工具,也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阵地,是学校与社会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在学生外出实习期间,可以利用图书馆网页给学生提供阅览、查阅资料的服务,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阅读经典,诗意的栖居于世,使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作用。

程焕文先生认为:“无论是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图书馆实践活动中,人的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承担着人文素养教育的重任,是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实践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重视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及职业道德的学习,工作中尽可能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追求与读者的心灵沟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读者实施人文关怀,创造和谐的服务氛围,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读者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韦文辉. 论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J]. 现代情报,2005 (6) .

[2]蒋润秋. 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思考[J]. 娄底师专学报,2002 (4).

[3]侯小红.浅谈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3).

教书育人论文篇7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在高职院校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其实就是通过教育者的积极引导,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感悟人类的智慧和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涵盖了自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汲取精华,建设书香校园,对于承载教书育人任务高职院校来说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本文由收集整理

一、书香校园建设服务师生成长

在科技哲学领域关于科技伦理的研究中,我们能找到包括人的理性理论、人的心灵理论、人的追求理论等,这些将为书香校园建设的主体——人,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解决了科技伦理中人的理论问题,也就能更好地建设书香校园,服务师生成长。

1.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理性的过程。书香校园建设的主体是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存在物,书香校园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分享普遍理性的理性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认识普遍理性的理性过程。一所真正有内涵的学校,应该是让人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书香的味道,感受到人的理性内涵。教育不应该成为一个训练“机器”的机构,而应该成为培育有理性的人的场所。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广大师生认识理性,学会分享理性。

2.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提升人的心灵境界的过程。书香校园建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主要任务。书香校园建设是一个努力向上,努力向无限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略的是人的限度,尤其是社会的限度。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同范式的文化传播更加普遍,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更加凸显,对科技文化教育提出挑战。高校是人文精神的殿堂,建设书香校园,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构建我们的价值观,对于高校的德育教育来说非常必要。

3.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实现人的追求的过程。师生在校园环境中,通过主体的认知来表达对人文精神的接受。当人的期望值特别高,不能达到时,不能忽视我们对善良追求的动力,我们更需要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来实现书香校园文化层次的提升。书香校园文化具有德育教育的特质,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关联,高品位的文化理念灌输,能保证学生人格修养的形成,达到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4.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文化扬弃的过程。书香校园文化受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当今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个性超脱于社会文化,形成扭曲的道德观,对文化教育的现状提出挑战。时代要求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同步,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反映社会的总体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强化主体意识,对文化进行扬弃,接受对师生发展有益的传统文化,摈弃那些功利主义文化。

二、书香校园建设服务学院发展

在科技哲学领域关于科技方法的研究中,我们能找到包括假设理论、归纳理论、演绎理论等,这些科技研究方法的理论将为书香校园建设搭建更加合理的框架。把科技方法理论运用到书香校园建设,能让书香校园建设更加科学、理性、规范,服务学院发展。

1.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回归过程。书香校园建设能更好地对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质和内涵进行追求和把握,是一种回归过程。文化的积淀是书香校园建设的前提,是高等教育实现战略目标的保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要注重对文化本质和内涵的把握,引领文化建设的潮流,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找出文化深层次的价值所在,建立能服务学院发展的文化模式。

2.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动态过程。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归纳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都是时代的需要。归纳和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把学习传统文化作为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完善的文化价值体系,把校园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文化的动态性。

3.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辩证过程。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从书香校园到校园溢满书香,是对文化的演绎,是一种辩证过程。文化的发展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即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是客观存在的,书香校园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也就必然遵循辩证否定的规律,因此,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过程是一个辩证过程。

三、书香校园建设服务社会进步

在科技哲学领域关于sts(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研究中,我们能找到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些关系更加有利于书香校园体系的构建。要有效利用这些关系,使其服务于社会。

1.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提升。思想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对文化建设有指导作用;文化建设是思想建设的表现,对思想建设有展示作用。用sts中的理论关系来指导书香校园建设,其实就是研究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之间关系的过程,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sts理论能指导书

香校园建设,书香校园建设能展示sts理论的成果,二者的相互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能更有效地推动文化的进步,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综合素质。文化是内化为人类思想的人化过程,文化能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让教育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其实是人的综合素质提高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教育的接受和文化的传播,二者相互影响有助于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书育人论文篇8

关键词: 科技哲学 书香校园建设 必要性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在高职院校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其实就是通过教育者的积极引导,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感悟人类的智慧和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涵盖了自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汲取精华,建设书香校园,对于承载教书育人任务高职院校来说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

一、书香校园建设服务师生成长

在科技哲学领域关于科技伦理的研究中,我们能找到包括人的理性理论、人的心灵理论、人的追求理论等,这些将为书香校园建设的主体――人,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解决了科技伦理中人的理论问题,也就能更好地建设书香校园,服务师生成长。

1.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理性的过程。书香校园建设的主体是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存在物,书香校园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分享普遍理性的理性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认识普遍理性的理性过程。一所真正有内涵的学校,应该是让人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书香的味道,感受到人的理性内涵。教育不应该成为一个训练“机器”的机构,而应该成为培育有理性的人的场所。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广大师生认识理性,学会分享理性。

2.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提升人的心灵境界的过程。书香校园建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主要任务。书香校园建设是一个努力向上,努力向无限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略的是人的限度,尤其是社会的限度。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同范式的文化传播更加普遍,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更加凸显,对科技文化教育提出挑战。高校是人文精神的殿堂,建设书香校园,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构建我们的价值观,对于高校的德育教育来说非常必要。

3.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实现人的追求的过程。师生在校园环境中,通过主体的认知来表达对人文精神的接受。当人的期望值特别高,不能达到时,不能忽视我们对善良追求的动力,我们更需要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来实现书香校园文化层次的提升。书香校园文化具有德育教育的特质,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关联,高品位的文化理念灌输,能保证学生人格修养的形成,达到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4.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文化扬弃的过程。书香校园文化受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当今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个性超脱于社会文化,形成扭曲的道德观,对文化教育的现状提出挑战。时代要求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同步,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反映社会的总体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强化主体意识,对文化进行扬弃,接受对师生发展有益的传统文化,摈弃那些功利主义文化。

二、书香校园建设服务学院发展

在科技哲学领域关于科技方法的研究中,我们能找到包括假设理论、归纳理论、演绎理论等,这些科技研究方法的理论将为书香校园建设搭建更加合理的框架。把科技方法理论运用到书香校园建设,能让书香校园建设更加科学、理性、规范,服务学院发展。

1.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回归过程。书香校园建设能更好地对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质和内涵进行追求和把握,是一种回归过程。文化的积淀是书香校园建设的前提,是高等教育实现战略目标的保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要注重对文化本质和内涵的把握,引领文化建设的潮流,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找出文化深层次的价值所在,建立能服务学院发展的文化模式。

2.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动态过程。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归纳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都是时代的需要。归纳和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把学习传统文化作为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完善的文化价值体系,把校园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文化的动态性。

3.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辩证过程。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从书香校园到校园溢满书香,是对文化的演绎,是一种辩证过程。文化的发展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即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是客观存在的,书香校园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也就必然遵循辩证否定的规律,因此,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过程是一个辩证过程。

三、书香校园建设服务社会进步

在科技哲学领域关于STS(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研究中,我们能找到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些关系更加有利于书香校园体系的构建。要有效利用这些关系,使其服务于社会。

1.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提升。思想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对文化建设有指导作用;文化建设是思想建设的表现,对思想建设有展示作用。用STS中的理论关系来指导书香校园建设,其实就是研究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之间关系的过程,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STS理论能指导书香校园建设,书香校园建设能展示STS理论的成果,二者的相互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能更有效地推动文化的进步,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综合素质。文化是内化为人类思想的人化过程,文化能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让教育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其实是人的综合素质提高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教育的接受和文化的传播,二者相互影响有助于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