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8篇

时间:2022-11-02 15:55:46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1

网络整合后,。怎样搞好农网的管理和发展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学习外地的好做法、好经验,月15日到18日,以副经理为组长的考察小组共7位同志,分赴--,对-农村网络进行考察学习。

此次考察,是按照公司的工作安排派出的规模较大的考察组。考察地点是我们平时了解的农村网络搞得比较好的县市,以及当地推荐的地方,-组考察了-市以及所辖的-市、县、-的-市,-组考察了-市以及所辖的-县、-县、-县,-以及所辖的-县。考察的主要方法是组织座谈,听取汇报,交流探讨,实地查看。考察组同志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风雨兼程,不辞辛苦,认真学习当地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并就我们的实际做法,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当地广电局、网络公司领导陪同座谈、参观,给我们的考察工作提供了方便,使这次考察[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十分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考察地规范、热情、周到、细致的接待和服务也给考察组全体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各地农网工作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这次考察学习的县市,县情不一,在农村网络建设和管理上也各具特色。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在网络构建、器材管理、用户发展、用户服务以及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工资分配等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我们不少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市的主要做法是,实行局台合一、网台分离的管理体制,公司设立工程科、线路维护科、管理科,各负其责,农村业务由乡站一条龙服务。公司对乡站分别下达总的经济目标任务,年终结算后,完成任务的给予-%的奖励,超额部分奖励-%。在财务管理上,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收入全部上交公司,支出由公司审批后返还,票据由公司统一管理,定期不定期对乡站进行审计。在网络建设上,公司负责前期投入,由于现在已经实现光缆全部入村,目前不需较大的资金投入,公司仅承担主干线路的维护费用。入村后公司全面放权搞活,由乡站自行筹资购买原材料,人员工资、网络运行维护等支出项目全部由乡镇站在安装费、收视费收入中自行解决,使乡真正做到了自负盈亏。收费标准是:初装费城区为-元,农村为260元,乡镇可以自行浮动;收视费标准为城区每月10元,农村8元,全年一次清的优惠两个月。此外,开通了-套数字加密收费节目,实行机顶盒有偿使用、节目分段收费。目前,农村用户达到5万户,其中20__年新增7000户。

-县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和-相近。广电局分设有线台和农村发展中心,有线台负责管理城区,中心负责管理农村。中心除办公室外,下设南北两个队,以该县中部的一条公路为界,实行分片管理,负责主干线的维护和用户管理,其工资由广电局支付。村里建设网络、发展用户时,在当地招聘一个管理员。管理员负责网络投资建设和收费、管理、维护。中心按照用户数量向管理员收取50%的收视费(每户4元)。没有实行原材料、发票的统一管理。目前,农村用户6000户。

-在收视费征收上,向收费人员返还-个百分点作为奖励,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收费员的奖金是一般职工的2到4倍。

-市在农村网络建设上遵循的原则是:1、坚持逐步延伸网络,平均每年发展光缆线路70公里;2、坚持优先发展重点村。网络公司下设-个分公司,对全网分片管理,其中城区-个分公司还管理周边的几个郊区乡镇。公司人员-人,其中农村-人。对分公司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目标分为总的经济目标、发展用户、收视费目标、维护服务目标、复通目标等5大部分。所有目标以上年12月31日统计数据为基础推算。当年各项目标分解到人。广电局下达的20__年的发展用户目标是-户,公司制定的目标略高于上级目标,为-户,其中城区两个分公司共-0户,其他-个分公司每个-户。收视费目标是5月底达到93%。维护服务目标规定为月报修率不得高于3‰、复通目标规定为完成去年断线户的40%。最重要的是经济指标。20__年计划网络总收入-万元。坚持城乡同价,初装费为360元,经过领导批准可以下浮,最低不得低于210元。收视费为11元。公司除每月对乡镇机房给予-00元补贴外,不负担分公司的一切支出费用。收视费的25%返还分公司,初装费收入扣除原材料费用后全部返还分公司。乡站费用全部在返还款内解决。另外,对实在困难的地方,公司以季度奖的名目给予补贴。截至20__年底,用户共5万多户,农村用户略多于城区。目前,分别与中国-、中国-合作,开展了拓展业务,拥有电话用户-000户,宽带用户-00户,20__年拓展业务收入达-万元。

-县实行局台合一,网台分离的管理体制。广电局设立网络公司,统管城乡网络,设立材料科,统管全局原材料。对公司下达利润指标-0万元的任务,其他由公司具体管理。公司对各个创收部室、乡站分解目标,按完成任务的比例核发效益工资。

-县全县-个乡镇,1-万人,约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其中05年新增7000户。网络公司下设工程部、有线台(城区)、-个乡站。城乡区别管理。城区人员-9人,实行基础工资加效益工资的分配模式,基础工资为-60元,效益工资按完成目标任务的比例发放。乡站人员全部都是正式工,共-9人,站长由公司任命,一般人员由公司负责调配。乡站实行财务月报制度,单独核算,自负盈亏,间接管理,即人、财、物都不管。按照乡站用户数量的多少,公司征收管理费,标准为每户每月1.5元,全年18元。为鼓励、扶持乡站,超过1

000户的,只按1000户征收。乡站投入与发展的模式有:1、自身投入,公司负责投入主干线、机房;2、职工内部集资;3、社会融资;4、承包经营。原材料由公司统一组织,对乡镇只收成本价。对私人投资的管理方法是,产权归公司所有,由公司逐年回收。回收资金为收视费的分成部分。第一年,以三七分成,即公司收取收视费的30%,投资方收取70%;第二年,为四六分成,十年全部收归公司所有。-县对乡镇广播电视尚未实行垂直管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归乡镇政府管理。城区有线电视实行了分段加扰收费。

-是部级贫困县。目前发展用户1.1万户,其中农村5000户。到乡村的光缆网络全部是乘网通的网络。广电局和乡站经费由县财政全供。广电局现在对乡镇网络不进行投资,乡镇发展用户由当地政府负责。广电局对乡站征收传输费,标准为每户每月3元,全年共36元。城区有线电视实行分片管理。共分为5个片区,每片6人,其中3个维护人员,3个收费人员。用户服务要求非常严格,服务非常到位,收费率高。为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夜间值班到10:00,维修电话联系卡贴在用户的电视机上。为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作量发放一定的津贴。为支持农村发展,实行城乡结对子制度,片区要为指定的乡镇提供技术服务。

-县大小、条件和-相近。1999年前实行条块管理,财政支持。县乡光缆联网后,农村有线电视开局良好。但是乡站垂直管理后,体制改为自收自支,由于政府支持力度减弱,缺乏资金扶持,人心不稳,造成发展势头迅速下滑,网络萎缩,经营困难。20__年开始经营机制改革,成立网络公司,下设财务中心,对乡站实行财务统管,收支两条线,花费一支笔。人员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形势逐步好转。

三、各地经验的启示及改进工作的建议

这次考察,我们一边学习、消化、吸收,一边思考、分析、总结。我们感到:1、各地有线电视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县市发展快,网络规模大,质量高,用户多,管理规范,取得了突出成绩,令人鼓舞振奋;也有一些县市还刚刚起步,网络规模小,用户少;大部分处于发展阶段,和处于腾飞壮大阶段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远远落后。我们在县级网络中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农村网络投资大、周期长、效益低。建设一张覆盖全县的光缆网络需要一次性投资数千万元,加上电缆网络,总投资更是惊人。即便分期建设电缆网络,每年也需数百万元。可是网络收益较低。单就20__年讲,-乡站毛收入420万元;-380万元;-300万元是比较多的,-、-城乡总收入尚未达到200万元。除去原材料成本、人员工资、高额贷款利息,实际上不少地方处于亏损状态。20__年-网络人员工资平均水平达到标准的90%。3、行政干预扶持力度减弱,网络投资乏力。县市光缆网络一般是在政府指令下靠贷款建立的,网络建设规模、用户发展目标靠县乡政策支持。不少地方的网络公司在广电局支持下带有行政痕迹,具备行政职能。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线电视网络由公益事业逐步走向产业,管理模式由行政、事业管理逐步走向公司化,运作手段由行政指令转向市场化,政府行政干预支持有线电视发展的力度逐步减弱。由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广电局作为网络公司的母体,已经不具备继续输血和条件。网络公司在建立时是靠贷款的,自身很弱小,不具备造血功能。这样造成目前不少县市网络公司投资减小,网络发展缓慢的局面。个别地方资金投入无以为继以致出现发展停滞、网络萎缩的现象。4、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化。有线电视在各地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经营理念不够成熟、管理经验不够丰富,为克服经济条件的制约,为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各地探讨摸索不同的思路,采取运用多种灵活变通办法,还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工作中难免有所疏漏。比如原材料不一致、网络质量不统一问题;用工随意、队伍不稳定问题;投资方复杂、业务纠纷问题。

同时,我们感到:1、有线电视发展大有可为。-、-等地网络已具规模,大部分实现村村通,用户较多,并且已经开展拓展增值业务,保证了温饱,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为我们带好了头,指好了路。2、各地精神面貌令人鼓舞。各地广电局、网络公司的同志发展有线电视的热情很高,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想方设法发展有线电视,进一步鼓舞了我们的斗志,坚定了我们的信心。3、各地的工作思路崭新、管理方法多样。各个县市因地制宜,善于创新,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显示了勃勃生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借鉴。这也充分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有线电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4、-发展农村网络有诸多优势。首先是网络整合带来发展的契机,人员的思想面[!]貌、经营理念焕然一新,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得到保障。第二是光缆主干线初步建成,网络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基础业务的需要。第三是队伍比较稳定,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较高。还有,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比如统一管理、城乡区别、成本核算、二次分配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进县市的经验对我们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有多方面的启示。我们认为,在农村网络建设和管理上,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认识加强农村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有90多万人口,20多万个家庭,成百上千个基层单位,是城乡网络的半壁江山,发展潜力巨大,是可以转化为我们公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本”。我们发展网络的最终目的是壮大自身实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既是经营目标,又是政治任务。我们不仅要坚持发展下去,而且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把农村网络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切实加强农村网络的领导。通过各地的经验和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农村网络领导重视与不重视不一样,有人负责与没人负责不一样。同时我们认为,城乡之间确实存在差异,比如链路结构、用户需求、服务方法等。为此,我们要把农网的工作作为公司工作的一个重点,并且建议成立专门的农村网络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网络的设计、发展的规划、网络的建设、人员的管理、用户的服务等工作。名称可以叫做“-”。

三、把发展作为农网工作的重点。通过考察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我们认为,农网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工作重点是逐步拓展网络规模,迅速发展用户。在建设网络上,坚持超前规划线路,提前联系用户,按期组织施工,促进用户入网,确保实现效益。在电缆网上,做到当年发展一个村,当年收回投资,略有盈余。在发展用户上,发展好的县市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抓住发展这个中心,以提高入户率为核心,以调动乡站人员的积极性为关键,充分放权,给足优惠政策。-县的经验给我们以正面的启示,-前几年的做法给我们负面的惊醒。为此,我们建议制定农网发展的专门优惠政策,以经济杠杆为手段,对乡站坚持“多予少取,公私双赢”,调动乡站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多劳多得。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2

摘 要 随着国际和国内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借鉴德国能效网络建设经验,通过对比中德之间在能效网络建设上的差异,总结提出当前国内电网企业在推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能效 能效网络小组 需求侧管理 节能减排

一、德国能效网络建设基本情况

所谓能效网络,是一种新型的需求侧管理模式,一般依托电网企业等能源服务提供商,建立能效网络小组,激发社会用能单位参与或主动实施节能,从而普遍提高社会节能意识的服务性组织。能效网络建设通常都以为用能单位提供优质、规范、高效能效服务为宗旨,以激发用能单位节能积极性为目标,用能单位自愿参加,按照“政策引领、服务广泛、注重实效”为总体要求进行建设。

欧洲最早的能效网络小组始于瑞士,于1986年成立了第一个能效网络小组(简称LeeN)。随后不久,德国借鉴了瑞士的先进做法,并不断在能效工作上加大投入力度,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运作较为规范、颇具规模的能效网络小组,在德国的能效市场上每年可贡献约1%的节能量,这对于一个经济高度发达、节能减排工作长期开展的国家而言,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一般来讲,德国能效网络小组要求组内的企业成员数量至少10个,最多15个,平均活动周期为4年,要求每年每家企业至少在节能成本投入15万欧元左右,才能确保能效网络小组对该企业的工作取得实效。

德国能效网络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总结起来,具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不可否认,德国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基础,社会全员对节能环保的意识较强,节能需求量大。据预测,德国中小型企业中期(10年之内)可实现的能源效率潜力预计至少为20%-25%,平均每年可达2%以上。

第二,活动范围相当广泛。德国的节能工作范围不单纯指包括节约电力或电量,还包括节约燃料、供暖,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内容。德国政府在制定节能指标和评价节能效果时,通常都会考虑上述各项内容。

第三,企业自身节能意识强烈。德国能效工作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自身需求,大量企业对如何通过能效工作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形象非常感兴趣,主动申请加入能效网络小组活动。政府也对企业能效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制定严格的要求和鼓励政策,比如要求企业在筹划建厂的时候,就要明确估算通过哪些节能措施(余热发电、锅炉改造、无功补偿、双蓄技术、绿色照明等等)实现能源效率的提高。此外,德国国内不少能效咨询公司也主动出击,广泛宣传动员,有效提高了能效市场的活跃度。

第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德国能效网络小组基本由各地区不同的运营商在牵头运作,这些运营商基本都是市场化的能源咨询公司。运营商遵守节能市场游戏规则,对加入小组的企业签署意向书或者合同,成员企业要缴纳“会员费”,用于维持日常小组的各项会议、咨询诊断、现场参观等活动,平均每个企业每年的会员费大约在40万人民币左右。

第五,德国电网公司主要扮演的角色。在德国,电网公司主要是能效网络活动的协调者和参与者,主要利用自身资源,帮助各能效咨询商招揽企业客户,并参与小组具体活动,与咨询公司共同协商咨询方案。简单一点说,这点跟国内电网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市场化运作模式下,电网公司不仅是对自己的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还有责任对社会其他节能公司招揽生意,开展活动,共同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第六,内部运作规范,流程清晰。德国能效网络小组的工作在周期内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咨询阶段和能效网络小组阶段,前者主要是识别企业现有的节能潜力,后者则是实施能效网络小组会议、确定节能方案等。每项工作流程清晰,各方责任明确,充分重视并发挥小组的团体凝聚效应,咨询师、行业专家提供诊断咨询服务,成员企业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在工作结束时基本会对能效服务工作表示满意。

二、中德之间能效网络工作开展的差异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中德两国能效网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不难发现如下几个异同点:

第一,驱动因素不同。德国能效工作更多是社会、企业自身需求驱动,较为主动,相对容易与能效运营商达成一致意见,便于开展工作,也愿意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而中国当前能效网络工作的开展动力,更多是来自于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行政压力,比如国务院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8-10%”的总体目标。

第二,涉及责任主体不同。如前所述,德国能效网络小组一般是由电网公司牵头搭线,把感兴趣的企业介绍给能效咨询公司,具体活动开展则是由能效咨询公司牵头,邀请成员企业加入,必要时聘请能源研究机构专家参与小组活动,最终是能效咨询商对成员企业的节能效果负责。而目前国内能效小组基本都是以电网企业牵头,对节能指标完成情况负主要责任,还没有承担起类似德国的能效咨询商的角色。

第三,活动开展流程不同。德国的能效网络小组一般以三、四年为活动周期,期间通过初步咨询和定期小组活动等形式,形成固定的工作流程,在周期内基本由成员企业轮流做东,召集组内成员参观企业能效工作进展和成果等。反观国内能效网络小组,目前国内大多省份的能效网络工作还未形成固定模式,以完成年度指标为前提,活动周期也限定为一年,且组织较为松散,活动形式单一,电网企业提供的咨询指导力度不够,亟待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

第四,业绩评价和考核方式不同。德国能效网络小组也会帮助各成员企业诊断节能潜力,制定节能目标,但不会因此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不会因为没有达到目标受到来自政府或上级单位的批评处罚。打个比方,就好像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没有拿到金牌,不会受到体育总局的惩罚一样。然而,当前国内电网企业在该项工作的评价方式上,则是接受国家发改委的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并进一步分解下达到各省市,设立节能指标并监督工作开展。

三、国内电网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主要问题

总结上述各项差异,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电网企业在开展能效网络工作时存在如下三点主要问题:

第一,能效网络小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模式,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完成上级任务指标为主。这主要体现在:未建立统一规范的能效网络小组活动流程和标准,小组活动缺乏有效指导;未形成闭环的活动机制,工作衔接性和成果延续性较差;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手段,各地市小组的活动动力不足;未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小组成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未建立日常沟通交流机制,小组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和经验积累,等等。

第二,未清楚掌握省内各大企业的节能潜力,不利于制定三到五年内的节能指标。根据德国实施经验,能效网络小组一般要制定几年内的节能指标,比如,四年内实现5%的节能,要进一步分解到每年、每个企业头上。这要根据每个企业的节能需求和每年的节能量进行估算,因此,非常有必要搞清楚国内、省内企业,尤其是重要客户的节能需求,这一点对后续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

第三,“节能减排”的社会环境尚未成熟。受制于整体经济形势和缺乏发展思路影响,很多国内的用能企业还在为生存、发展大伤脑筋,企业中很少有像德国企业那样,设立专门的能效工作负责人角色,大张旗鼓地推动节能环保工作。政府部门最近几年大力宣传节能环保,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甚至节能补贴等优惠措施,但在地方的实施情况不甚理想,尤其是在政策落实的细节上,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工作,比如,如何认定节能成果、如何开展考核评价等。

四、对未来国内电网企业开展能效网络工作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参考德国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能效网络建设工作:

第一,明确各方责任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责,电网企业首先应明确自身定位。首先电网企业应承接国家政府部门和上级单位的政策、指标要求,建立省、市两级工作体系,对口指导和协调各地能效网络小组工作有序开展。“指导、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未来几年内的能效工作规划、统筹分解全省能效指标、统一规范能效工作流程和标准、组织开展能效培训、制定并明确能效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其次,社会用能企业主要响应能效工作号召,参与能效网络小组活动,服从能效网络小组工作要求,并根据需要邀请小组其他成员来本企业参观交流经验,过程中与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合作,以节能项目形式完成节能指标。

第二,电网企业自身应对内加强指导和协调,逐步规范能效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制定能效网络小组管理办法,明确各方责任和工作流程、工作开展具体内容和要求(如组织形式、活动方式、资料模板、成果展现、成员意见反馈等)、激励和保障机制等;加强培训和交流,聘请专家开展培训、定期组织各地市能效小组交流,同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加强经验、成果管理,做好企业间的经验成果分享和管理;加强能效指标管理,明确公司内部重点节能领域(如降损、无功补偿、绿色照明等领域)和工作方式;同时在摸清全省节能潜力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节能指标,确保超额完成国网分配任务;加强激励机制,将能效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第三,电网企业应对外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提升能效管理水平。比如,加强与各省发改委沟通汇报,推动政府部门出台能效工作相关扶持政策;邀请政府部门参加能效网络小组活动,如社会宣传活动、签署重要合作协议的活动仪式等;加强各省之间的经验交流,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提高工作效率;深入开展各地市节能潜力的调研工作,摸清省内企业(重点针对耗能大户)、各地市、州的节能潜力分布情况,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网络情;危机;公关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28-02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防范和处理好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是衡量一个政府公关能力的重要内容,处理好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既要求思想上重视,也强调在行动上快速果断。为此,必须注意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基本特点

网络舆情公关又叫线上公关或e公关,是现代公共关系新的思维方式。策划思路和传播媒介,其目的是通过互联网这一高科技手段,营造政府正面形象。而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仅仅是现代公共关系的一个方面,是政府组织对产生的网络舆情危机及负面影响进行的处理。

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必须坚持真实传播,富于责任,挽回影响的原则。事实上,网民最需要知道的是真实情况,只有将真实消息告诉公众,才能赢得公众信任;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获得公众的谅解和支持;只有挽回影响,重塑组织形象和重建社会信誉,才是实现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最终目的。与其他方式的公关相比,网络舆情公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发性。进入网络时代后,政府舆情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网络媒体对舆情危机来说,就像大火借了东风,政府有关部门的反应速度稍微缓慢一点,就可能造成极大的被动。二是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破坏,使社会陷入混乱和恐慌,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三是紧迫性。对政府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政府遭受更大损失。因此,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舆情危机公关。

应该认识到,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不是仅仅给了反对者一个舞台,实际上是给了政府一个更大的空间。因为与其他个体相比,政府能较快地接触事件的源头,有大量资源可供利用,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各种舆论工具和政府公权力,控制事态的发展。政府还拥有大量的人才资源和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公关服务。从技术层面上看,新闻稿的网络优化,RSS的利用,内容更新系统的利用,政府博客的使用和传播,使得政府在互联网宣传方面拥有比其他个体更强的优势,从而在危机到来时,只要反应及时,可以利用既有的互联网“声誉”从容化解。众所周知,搜索引擎是可以作弊的,至少是可以“操作”的,一些人为了增强其“流行性”,想出了一些“劲爆”的题目以吸引公众的眼球,为什么政府的关键词流行性反而没有某些个人的高,就是因为没有人“操作”。应该对以搜索引擎优化为核心的政府网络舆情公关做巨大的改革,这也是政府公关部门可以提供的公关危机解决办法的一个重点技术应用区域。目前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搜索引擎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一旦技术和服务体系建立了,效果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因此,政府只要努力,就可以通过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为提升政府的形象服务。当然,政府公关部门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实施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时,决不是随心所欲,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妥善地处理,用稳妥的方法赢得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尽快恢复组织的信誉和形象。

二、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措施

作为一种全新的危机形式,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有着与传统危机不同的新特点,只有有针对性的提出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政策措施,才能有效解决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预防措施。“在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出现以前,要在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全员预防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意识。” [1] 为此,要建立科学的预报系统,做好人员和物资两个方面的准备。例如建立自检制度,健全和调查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促进沟通,加强与社会公众交流,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相互信赖关系,以保证在网络突发事件发生时,网民能信任政府的说法。还要养成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组织精神,一旦出现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献计献策,并投入到处置危机的工作中去。

2.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政策措施。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处置的技巧,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必须坚持重视事实,迅速调查,妥善处理,做好善后工作,再造组织形象。“由于每一次网络舆情危机公关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在处置具体问题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公众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 [2] 一般来说,在政府内部,政府有关部门应迅速成立处理事件的专门机构,在判明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对策,安抚受损人员及相关人员,奖励有功人员。对受害者,应认真了解受损情况,冷静听取受害人的意见,派专人负责受害者要求,并给予重视,给受害人以同情和安慰,实是求事地承担责任,诚恳道歉,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做出赔偿损失的决定。对公众和网民,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回避。不隐瞒事件真相是保证与网民互动的前提,为此要将政府为此所做的每一件事及时准确地在网上公布,并与网民在网上互动,以满足网民了解更多真相的要求。同时,设置临时记者接待场所,主动向新闻界提供事实真相和相关信息,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在事实结果没有明朗之前,不信口开河,盲目加以评论,不带有主观情绪,借助网络和新闻媒介客观公正的态度表明自己的看法,并向公众做出相应的解释。

3.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网上措施。当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在网上出现时,要积极做好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工作。为此,一是要控制事态,阻止谣言进一步在网上扩散。具体来说要尽快指定专人处理事件,宣传事件真相,召开网上新闻会,以抵消不利于组织的报道和舆论。二是实事求是地解决网民的疑问,以客观公认的态度对待事件本身。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后,要多看,多听少下结论,少推脱责任。主动积极地与网民联系,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勇于承担政府应负的责任。为此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主动和多方进行协调、交涉,以负责的态度满足各方的要求。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事件时,一定要注意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认真调查核实事实,协商解决危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网民对组织的态度转变为核心,尽最大努力做到组织、网民和社会各方都比较满意。

三、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经验总结

当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处理工作告一段落后,不能忘记总结经验和教训,研究此次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产生的原因,找到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规律,以防止类似的事件再度发生。为此,必须对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进行评价和检讨。“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检讨是指当对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事件的处理暂时完成后,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工作并没有最后完结,还需要进一步消除社会影响,重塑组织形象。并且认真总结在事件发生期间公关处理的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给今后的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提供经验和方法上的借鉴。” [3]

1.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检讨的必要性。首先,对于社会组织而言,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事件的发生,不是一件小事,它往往给政府造成伤害和损失,小到政府威信下降,政府利益受损,大到政府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产生与政府对立和反政府情绪。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出现的原因和规律,特别是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方法。步骤和措施,对政府防止或解决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每一次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事件,都会在社会和公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政府对于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处理的重视程度,完全能够显示出政府对社会的负责态度和它本身的成熟程度、特别是政府对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事件的处理水平,往往表达出政府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身问题的反省。最后,对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进行检讨、分析、评价和总结,能让公众更透彻地了解政府的工作,重新塑造政府的形象,展现一个更完美,更成熟,更有公信力的人民政府形象,成为一个美誉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信赖、更有信任感和依托感的政府。“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进行这样的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检讨,将极大地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人民的水平。” [4]

此外,为了保证政府的公正性和效率性,各级政府组织都应将网络舆情危机公关防范的意识和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评价专门化,制度化,使它成为政府内部公关的一项常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和政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使政府保持强大的执行力。

2.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评价的标准。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效果如何,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其评价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公众受到的不良影响是不是降到最低,还有那些不足之处。

在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实施过程中,给社会造成的损害是不是最少,还有那些地方能做得更好。

在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政府是不是以最小的代价,保住了政府在经济、政治、社会道德方面最大的利益。

在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处理完成后,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的损害是不是最小,或者是否已经以最大的努力在公众中建立起政府的新形象,以最大可能恢复了政府的美誉度和公众对其的信任。

3.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评价的方法。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评价的方法很多,目前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数据分析统计法和公关实效调查法。

数据分析统计法。这就是在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实施过后,对公关部门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进行收集?整理,进行量化核算,将其行为最终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公众的认可,以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通过统计和换算,找到公关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因为数字是一种很能说明问题的佐证。” [5]

公关实效调查法。就是通过在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中,公关手段实施所呈现出实际效果。其方法是,走访各方当事人,诸如政府中的决策者、管理者、责任人、受害人、社会公众、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种有关人员,特别是要运用网络对网民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评价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处理方法和措施的成败得失。使政府从分析中,找到成功的原因和不足之处,以便把握规律,积累经验,为未来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张长伟.危机公关的种类与预防[J].理论探索,2009,(4):51.

[2]谢海光.信念・忠诚・能力[N].解放日报,2010-01-05.

[3]林景新.网络舆情危机公关[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237.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4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社会网络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研究的方法来看,主要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在定量研究中,主要的测量工具是提名法和定位法。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包括社会地位获得、社会支持、阶级阶层与职业流动等。从研究特征来看,主要有: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理论模型和统计技术被应用到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根据学者关于近十年我国社会网络研究热点的分析,我国对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应用层面,其中重点包括了知识管理、竟争情报等复杂的网络方面。随着研究的逐层深入,社会网络方法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增多,程度加深。纵览过去关于社会网络的研究,近年来社会网络理论的应用成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政务及社会资源配置、竞争情报、知识管理和用户服务方面,以上述领域为代表的社会网络研究,逐渐体现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1 政务及社会资源配置领域的应用

社会网络在政务及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在2000年前后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对就业问题的研究成为了当时社会网络的研究热点。例如1997年边燕杰的作品《找回强关系》开创了运用社会网络视角研究中国地位的先河;边燕杰、张文宏于1999年对城市劳动力的研究,证明了强关系假设和体制洞假设;王汉生、陈智霞在1998年对于下岗职工利用社会资源实验再就业的研究,证明了关系网络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条主要途径[8]。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资本的研究,也产生了多样的研究成果。

而近年来政务及社会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仍然包括职业配置和市场资源配置,除此之外,则主要集中在微博社会网络的结构分析上。

1.1 职业配置和工作搜寻行为的研究

在劳动力市场逐步趋向规范的前提下,在2006年张文宏进行的社会网络资源对于职业配置的研究表明了如下几个结论: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较贫乏、经济地位较高的人更可能频繁使用社会网络资源以实现职业流动;运用社会网络资源的职业流动者比不用者的求职效率低, 但前者的目标收入却高于后者;运用社会网络资源的职业流向是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流向个体、集体、外资合营、外国独资、新经济部门或无主管上级的市场化的经济实体;社会网络资源的运用, 对劳职配置的吻合程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在经典工作搜寻的理论的基础上,董占奎、黄登仕选取了西南交通大学2009、2010级硕士研究生作为实验被试,采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工作搜寻过程获得相关信息的一种渠道,会对个体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有社会网络资源可用的情景下,搜寻者个体的期望工资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同时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停留时间会显著的缩短,该结论支持了社会网络对于个体择业过程以及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正向影响作用。

1.2 社会网络对市场资源配置

历史表明,市场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子系统,背景的复杂性,与社会其他构成部分的互动和关联,都远远超出了供求和价格关系的范畴。社会网络对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影响,雷玉琼于2008年作出过具体论述,将社会网络对市场配置的影响应总结为三方面:一是社会关系网络与市场交易网络的重合,市场交换依赖社会网络进行,二是市场中的社会网络影响价格的形成,三是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可能出现了公平问题。

1.3 微博社会网络的结构分析

微博作为基于Web2.0技术的即时信息平台,以其实时性和强交互性,成为了开展政务工作的新平台,政务微博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自2011年开始到2012年,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突破6万,发博总数为31,894,816条,平均每个政务微博发博数约为531条。

政务微博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版块,引发了一些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探讨。杜杨沁、霍有光、锁志海于2012年通过引入社会网结构洞理论对政务微博社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上海”等2012 年新浪政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前十位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十大政务微博的结构洞进行挖掘,分析其微博社会网络的结构洞特点和各微博舆情信息的传播走向特点。研究表明,十大政务微博已经形成多结构洞、涉及面广泛的、稳定的社会网络体系结构,但需在横向、纵向两方面进一步优化,政务微博在未来发展中应考虑有效规模和限制度两项指标。

与实证相配套地,上述三位学者还于同年通过构建复杂网络模块化模型,引入中心性度量和集聚系数两类系统化的社会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微博社会网络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并以“上海”政务微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该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描绘出微博社会网络结构的个体特性,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特征向量指数、页面排序指数、权威性指数等综合舆情指标的引入丰富了网络中个体的评价依据。

2 企业发展战略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在竞争情报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如何利用社会网络带来的资源,为自己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二是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实验型研究,其中对于竞争情报的研究主要在前一方面。

2.1企业对社会网络的综合利用研究

对于企业如何利用社会网络方面,何建华(2012)提出,社会网络因为中小企业内部资源的有限性,而成为获取相关资源的重要途径;彭华涛、王敏(2010)从创业企业试错机理的角度,从试错的定义与内涵出发, 界定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形成的试错本质, 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供应商、中间商、研发部门以及消费者等利益相关体角度, 探讨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形成的试错机理。根据社会网络研究的结构洞理论,黄波和赵绍成(2013)认为得出发展科研中介的一些启示,包括遵循效率及有效原则、发挥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提高科研中介的结构自主性,并且避免信息壁垒给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企业网络理论发展的脉络与研究内容,许小虎和项保华(2006)对此作出综述,根据其综述可以总结,企业网络理论的出现最初只是对传统的企业理论提出质疑,随着战略学者、社会学者的加入,开始在融合多学科的基础上以经济学、战略理论、社会学为主要维度融合发展。这包括企业网络对传统企业理论的挑战、企业网络与战略理论的整合、社会维度加入企业研究等方面。

2.2基于社会网络的实验型研究

近年来,有关于复杂社会网络和创新扩散主要集中在复杂社会网络和局部网络效应的相关研究。在此领域,Corrocher和Zirulia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证实,正式局部网络效应影响了消费者对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采纳决策行为;Banerji和Dutta构造了两厂商的波特兰德(Bertrand)竞争双寡头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局部网络效应的存在,由不同用户群体构成的社会网络结果将导致市场细分,但每个厂商仍会获得正的收益。

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赵良杰,姜晨,鲁皓(2011)在考虑创新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研究了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强度以及创新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周琦萍,徐迪,杨芳(2013)对新产品竞争扩散的计算实验研究发现,在局部网络效应中,影响新产品竞争扩散的关键因素是社会网络中消费者的交互作用,产品内在的价值可以弥补局部网络效应强度较弱的产品竞争弱势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 。

3 在知识管理方面的应用

社会网络理论在知识管理中产生的研究成果相对更加丰硕,这和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地位难以分密不可分。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于1986年由Wiig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一次会议中提出,此后,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管理研究也获得了较大发展。

对于在社会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此前已有学者对其作出综述或述评。王晓光(2008)对社会网络范式下的知识管理研究进行了述评,认为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两个领域,常见的研究角度主要包含强弱关系、网络位置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刘佳(2012)通过检索国外六个数据库和国内的全文数据库分析总结,企业内部社会网络与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员工个体、团队或者部门及各层次共同展开,研究重点主要从社会网络的各个特征要素,探讨这些要素对知识共享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提出一些模型、建议或者机制。

此外,利用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刘璇、张朋柱和胡海波(2013)以1998至2011年知识管理领域发表的CSSCI论文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我国知识管理领域结构层科研合作网络,发现知识管理领域已存在较高比例的合著现象,但合作倾向于发生在同一机构内部,机构间合作强度低,合作并不紧密。

对近年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个体知识创新、机构(或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网络结构位置对知识资本的影响等。

3.1知识创新与知识资本

关于社会网络对个体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通过实证对影响机理和效果进行调研。丁浩和王炳成(2013)在员工创新绩效的研究中,选用整体社会网络量表进行研究,通过收集咨询网络数据,计算咨询网络中每位员工与创新绩效水平高的员工的距离,并整理成欧几里得距离,以标准化后的欧几里得距离为自变量,以标准化后的创新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员工创新绩效中存在“近朱者赤”的现象,即与优秀员工距离越小,员工自己的创新绩效越高;耿丽君,张华和何水儿(2013)在个体知识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中,从自我中心网络的结构特征和个体一致性及其间的交互综合考察了其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机理,认为社会网络为创新提供了基于和必要的资源,能力和动机则是创新中必要的人格特质,只有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投入,才能最大化个体知识水平。

在社会网络对员工知识资本的研究方面,孙立新,余来文(2013)以员工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分析论证了员工网络结构会影响社会资本、知识资本的获得;员工所获得的社会资本的多少会影响其知识资本,社会资本是网络结构位置影响知识资本的中介变量。

3.2 知识共享与合作

李纲、纪曼等(2013)对知识共享的研究进行过综述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多个组织层面对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进行了研究,研究主题较宽泛,多集中在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共享因素、动机、激励机制、过程、模式、效果评价及指标测定等,但同时指出当前的研究存在如下问题:缺乏知识共享模式的选择和模式内知识等问题的研究、仅仅研究了知识共享的数量而无质量、少有纯定量研究。

在知识分享行为方面的研究,包括了员工本身的知识分享和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研究和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效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上。在定性研究方面对于个体的知识网络罗青兰、孙乃纪、于桂兰(2013)分析了社会网络的四个方面,即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关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对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认为应扩大成员的社会网络,同时适度地增加网络的年龄异质性,降低教育异质性和年资异质性。张玉峰,龙飞和王志芳(2012)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与知识管理研究方法相融合,通过探讨参与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人员的知识协作关系来探索如何有效构建企业竞争情报知识协作平台。

在实证研究方面,唐厚兴、邓丽明(2013)在社会网络视角下,通过理论仿真实验,研究了声誉对企业间知识共享效率的影响,证明了知识共享的发起者声誉提升有助于消除潜在参与者对共享收益的不确定性,进而提高共享效率;研究还证明了,声誉的波浪式传染效应(即传染效应沿相关联阶段一层层链式传播下去)比集聚式传染效应(即结点的影响只局限于其直接关联的结点上)效果强。王瑞新,夏火松(2013)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研究验证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咨询关系网络、情报关系网络、情感关系网络及员工受教育程度对只是扩散网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 基于用户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在当前基于用户的应用研究中,研究成果广泛,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基于Web2.0环境下的用户分析,包括用户推荐、用户信息挖掘、用户信息传播等,用户信息服务等。

胡吉明(2013)等对社会网络环境的信息推荐研究进行了综合的述评,分析认为在国内,社会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关系网络的信息推荐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社会化推荐模式分析、传统推荐的“社会化”改进、基于关系挖掘的推荐和基于社会化标注行为的推荐。张玉峰、王志芳(2010)在对用户的社会网络挖掘中,从用户发帖的文本内容角度构建用户社会网络,对人民网强国论坛的100个在线用户进行了社会网络分析,挖掘了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传递模式。

在用户信息传播方面,胡吉明(2013)等对用户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新浪微博为问卷调研对象,发现微博上用户关系成不对等特征,度数大的用户较容易受到关注,同时度数大的资源也能够得到更多关注,群组关系、互动交流、关注传播都与信息传布价值具有正相关关系,关注传播影响程度最大。在信息服务方面,戴雨森等(2008)从用户感知角度,通过调查研究的分析提出并验证了四个社会网络服务的关键因素,分别为可用性、内容质量、信息检索和社会性,并且对可用性和内容质量更加重视。刘勇,阳莹(2013)基于TAM理论,借鉴其他相关理论,构建了移动SNS用户采纳的理论模型,考察了包括感知可用性、感知易用性、系统的可得性和可靠性等变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移动SNS用户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一、把网络素养培育纳入基层政工干部岗位学习培训

实践是学习的最好课堂,岗位是提高素质的基本平台。一是上下合力齐抓共管。按“党委合议把方向、机关对口搭平台、基层据情细培养、个人发展有目标”的原则,形成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上级机关把网络知识纳入基层政工干部理论轮训、纳入个人自学计划当中,扎实抓好经常性的学习;针对基层政工干部工作任务重、自由支配时间少的实际,不断丰富基层政工干部提高网络素养的资料,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益。二是拓展途径多路并举。充分利用视讯系统、网络平台,定期开展网络知识专题讲座,不断深化基层政工干部对网络的理解,夯实网络素养理论基础;通过下发关于网络素养的辅导教材,提供给基层政工干部在岗学习的工具书,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借助院校培训、政工集训、政工日等平台,适当增加网络素养的内容,加强相关知识技能的辅导锻炼。三是科学安排注重实用。在普及基础网络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侧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基本套路、基本能力等内容的辅导,同时要加强网络意识、网络交往方面的能力培养训练,多安排一些经验介绍、典型示范、模拟练习等环节,确保一看就懂、学了就会、实在管用。

二、将网络素养纳入基层政工干部工作考评体系

虽然网络素养是一项软指标,但是通过科学考评,能够确立鲜明导向,促进基层政工干部网络素养的快速提升。一是优化考评指标。把基层政工干部网络素养考评指标设定为,网络知识素养、网络意识素养、网络技能素养、网络交往素养等四个方面,若干个具体指标和参考效果,依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规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八项形式方法,逐一加以规范,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考评内容体系。二是明确考评重点。按照基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要求,结合基层政工干部担负的职责任务,以会网上思想调查、会运用网络备课、会使用信息手段教学、会组织在线互动等能力为重点,从连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案计划、组织方式、官兵反映等方面,制定具体考评细则,为衡量基层政工干部网络素养提供参考借鉴。三是细化考评要点。坚持定量考查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考评内容逐项细化量化,形成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的考评要点。比如,在网络技能素养方面,包括处理信息能力、参与利用网络能力、运用网络开展政治工作的能力等三个具体指标,在参与利用网络能力的指标中又包括能熟练制作Flas,并能用于网络教学;能熟练制作居于数据库的动念网页;能经常上网查看、收集、使用、创建、上传资料;用电脑撰写论文、总结、上传文章等参考效果。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1-0072-07

理念引导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它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和效果。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对于教育理论系统研究和教育实践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容及其形式探讨得较多,对其价值的探讨甚少,这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发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涵的界定

要论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首先要弄清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什么,即要把握其内涵。而要厘清W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涵,我们首先得解开“理念”“教育理念”神秘的面纱。

“理念”一词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那个时代,理念通常被人们称作“形相”“通型”等,并且得到了哲学家们的青睐,在哲学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西方哲学史中,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们对理念进行探索,形成了“理念是一种模型”(苏格拉底)、“理念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实体”(柏拉图)、“理念是超越经验的概念”(康德)、“理念是观念的总体”(黑格尔)等认识。抛弃其中的唯心成分,这些认识给我们当今理解理念带来了重要的启示:理念是人们意识层面的重要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思想,或者一种看法、观念。如今,理念在教育领域广泛地使用开来,但是对于“何为教育理念”这一问题的认识,学者们的观点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阐释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它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体现的是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李萍等: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界定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眭依凡等:三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解释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对理想教育状态的价值倾向与追求,持这种观点的有陈桂生等。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把教育理念界定为: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对于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体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种属关系来讲,属于教育理念的一种,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根据教育理念的界定,本文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界定为:人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系。对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基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属于意识、精神范畴,但它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纯粹的主观意识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观察和思考而获得的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思想观念精髓。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又将服务于实践,指导新一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使其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总而言之,这种来源于实践又力求服务于实践的思想精髓,一刻也离不开现实的实践活动。

其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核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作为一种观念存在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幻想,而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如何发展更好的本质规定和终极追问,是根据现实状态描绘的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想图式和总体指向:它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而是对教育过程中内容的确立、方法的选择、载体的运用等实践问题进行高度抽象而形成的认识。不仅如此,这个高度抽象和追问的过程是理性的。它经历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发展过程呈现何种规律、未来将达到何种理想境界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科学的判断、反复的推理等理性思维加工过程,最后提炼出的是简洁的、指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引领网络社会的人们人格健全、走向幸福美好的思维规定。为此,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旨趣在于描绘了一种理想愿景。也即,它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状态或者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这种理想的期待有两层含义:一是表达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美好的”“应然的”理想,作为观念层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是对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直接反映或机械临摹,而是建立在现实实践基础之上超越了现实状况的理想图式,是依从网络社会的客观教育规律作出的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应该更美好”的理想表达:二是表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追求与现实状况是有适度张力的,它虽然是一种超越了现实状况的理想水平,但是这种理想水平并不是无法触及的,而是经过网络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如果一种教育思想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切身努力都无法达到理想期待,那么这种教育思想就无法被称为理性的、科学的认识,更不能把它作为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

其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种观念体系。观念体系,即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不是单指一个理念,而是由多种认识、多种想法组成的、具有一定体系的观念总体,比如对本质的认识、规律的认识、价值原则的认识、思维范式的认识等等。此外,网络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必须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如技术的角度、主体间性的角度等。把握和审视的角度不一样,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认知状况也会不一样,由此凝练出来的思想观念也会不一样。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揭示出来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原则、思维范式等共同组成一个网状的观念体系。在这种观念体系中,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理性认识共同着力于一点,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化发展,共同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发展的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

从这以上几个层面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内容来源具有客观性。如前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种蕴含某种理性认识、理想追求的教育思维,属于观念、精神范畴,从形式上看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这样一种观念不是教育者坐在书斋凭空想象得来的,它的内容来源于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发展的规律、呈现的趋势等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涵、过程规律、价值表现、理想愿景的观念总体,是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对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实施准则。随着实践的深化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也会发生变化,理念的内容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实践发展和时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客观性。

二是存在形式具有抽象性。理念的形成,往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认知的结果,即他们在科学认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实践经验和规律进行高度概括,是其认知超越于具体的、感性经验层面的存在状态。一般而言,对实践认知程度越高,理念的概括性就越高。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智慧思维的审视和加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最后以抽象的形式、凝练的语言表达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存在形式具有抽象性。另外,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总是以一种观念、一种思维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每个环节,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每个过程,从根本上统摄、支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观念统领性和思维支配性,在这一点上与其他具体的操作手段、操作方法相比,形式上呈现出极大的抽象性特征。

三是内容本质具有发展性。如前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个由理想愿景、价值规定、精神指向等内容凝练而成的、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一方面,这种理想期待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从一种念头的产生到由少数人掌握,再由少数人掌握变成多数人认可的理念,再到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升A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和研究的工具,这一过程体现了历史的发展性。另一方面,这种理想期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内容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理念的内容以及形态也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形成的过程来看,还是从它整体运行态势来看,都具有显著的发展性特征。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论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既离不开观念的理性抽象,又离不开对实践活动的考察和审视,在价值呈现方面也内在地包含了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其中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它对于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生的源头

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一个念头或者“灵感”,很有可能就是一种教育理论的雏形,相应的,一种教育理论的创生往往就是来源于教育者(或研究者)头脑中某一刻闪现的“灵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的产生,也与该领域理论研究者的头脑中产生的“念头”或闪现的“灵感”密切相关。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社会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育对象呈现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复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各种挑战,运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效果不尽人意。由此,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获得实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运用什么样的载体、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思考以及头脑中闪现的“念头”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雏形。随着实践的日益深入,思考日益成熟,人们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与上述思考问题相对应的比较完整的关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路和想法,然后再用系统、严密的语言把头脑中的思路和想法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虽然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但并不是玄乎得不可理解,因为外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作为知识形态存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是可以被大家认知的,也可以具化为人们研究的对象,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它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问题的揭示密切相关,把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思维规定,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何为根本、本质何在、理想愿景的终极追问,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化发展。具体说来,一方面,研究者们可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成教育理论专题来研究,以此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如有学者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得出了应该从教育理念着手解决问题的观点,重点研究理念范式的转换,厘清网络社会和传统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区别所在,由此迈开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研究者们还可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做理论创新的知识基础,即在了解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教育实践发展的状况结合现有的理念推出新的结论,修正或者创新原有的理论体系。如有的学者根据网络社会的环境特点、生存方式、发展趋势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际遇,提出了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树立“智库”理念。此外,还有学者基于网络人际互动的视域指出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备“技术性教育理念、主体间性理念、平等互助理念与协商对话理念”。这些研究成果是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研究对象,是对原有理念的一种创新;同时,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前发展,它们又将成为新一轮理念创新的知识基础。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工具

有学者指出:“教育知R具有‘助人创造’的功能。”意即,教育知识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们进行创造性教育行为。对于教育理论工作者而言,它能够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论证或创新;对于教育实践工作者而言,它能够指引教育实践者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案、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当人们用文字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达出来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则外显为教育知识,随之具有“助人创造”的工具价值。首先,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思维航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对整个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维范式、价值原则、理想愿景等认识凝练成的观念体系,它为人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引领。比如在思维范式方面,它引导人们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时,要观照网络技术环境、教育对象网络化生存方面的特点,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在价值原则方面,它引领人们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时,时刻观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对网络社会人们如何提升网络道德素质、健全人格进行价值审视:在理想愿景方面,它引导理论研究者们不断分析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为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构更完善的认知发展图景,等等。其次,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论证工具。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奋斗目标的拟定、方法使用原则的归纳、载体适用条件的阐释等是否符合规定性,理论研究者们可以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寻找论证依据,因为它是整个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维范式、价值原则、理想愿景等认识凝练成的观念体系,是整个时代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总体指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导着研究者们对现有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进行反复论证,对符合理念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进行深化研究,落实为实践准则,对不符合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深入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转化和创新,由此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践工作的贡献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学习的对象

教育理念最初是教育者头脑中的一种念头、思维认识,但是当人们通过实践把这种认识进行理性升华,形成文字,就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使学习者清晰明了地知道“教育的本原是什么”“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什么”和“为了达到理想状态应该如何实施教育行为”等知识信息,明确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路径、理想原则、现实指向和整体规定。从这一思路出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实践工作者学习和参照的对象。从事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们,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解读繁缛的理论,但是他们又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答网络交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一需求矛盾关键在于提供一种简洁明了、指向性强的理论,让实践教育工作者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知识收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来源于实践而且具有引领性和发展性,形式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正符合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理论诉求。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学习,实践工作者们能够很快了解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想愿景,以及达到理想愿景应该遵循的思维规定和精神指向。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以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更便捷地获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充电”的对象来源,也是他们解决实践问题的“良方”。换言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之前,该信息传播活动的目标、效果都已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来自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把握,它以简明扼要的信息引领着实践工作者们思考方向,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如技术教育理念,引领着教育者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典型区别,也引导着实践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内容表达方式、效果验证的技术方向思考。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努力的方向

这一实践价值具体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具有指引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一方面,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树立了教育信仰。它明确地告诉大家,只要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规定的总体指向和思维原则进行实践,就可以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走出现实困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在极大程度上坚定了广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信心,使其不畏艰难朝着理想的彼岸前进。另一方面,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教育操作思路。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前提和思维规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表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的同时,也清晰地告诉了教育实践工作者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为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和价值原则。根据它的思想指引和价值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符合价值原则的方法、优化实践工作方案,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如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间性思维,关注不同主体、不同层级的交互关系,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技术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技术的表达方式展开:平等互助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教育对象交流互动,实现“双赢”的效果:协商对话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通过协商对话来把握网民网络心理行为特征,控制网络谣言;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信仰还是教育操作路线都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指引着他们向某种“理想期待”努力航行。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的监控工具

要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符合理想期待,就需要对实践过程进行监控,时刻与理想期待作对照,必要时还要把理想要求具体化为行动任务,融入实践过程的相应环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正是这一过程的监控工具。所谓监控工具,具体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协调、控制的功能。这是理念的工具价值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身上的显著体现。首先,教育者可以根据它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质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中通过系列的信息传播活动提升人们网络道德素质、健全人们网络道德人格的过程。由于环境复杂、教育对象层次差异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传送、交换、加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认识偏差,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审视和把握,教育者可以及时调控偏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航线的行为,沿着正确的操作思路前进,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管理中,教育者榱舜锏侥勘昴衙獠扇∶つ可境、节点控制教育对象言行的行为。显然,这种高强度的干预方法是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此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对技术教育理念的审视可以发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管理(无论是柔性管理还是硬性管理)也是需要技术的,不仅必要,而且必需。网络教育平台的负面信息需要教育者以技术的方式进行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盲目的删除。其次,教育者可以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调控教育对象的行为。教育对象由于知识阅历、教育经历、认识水平等的差异,其行为与社会要求的不一致,特别是在信息“内爆炸”的处理方面面临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育者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审视和把握,调整教育对象的网络信息行为。具体来说,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网络信息行为的调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意义的角度来调控,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加意义制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意义的诠释,旨在通过积极的意义诠释维持信息受众积极的行为,中断信息受众消极的行为。二是从规范的角度来调控。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行硬性或者软性约束,使教育对象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规范调控主要通过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来实现。

(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检验标准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7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办发[]36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网络建设的通知》(政办发[]5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行政服务网络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政办发[]107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室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河政办发[]45号)等文件精神,对照全市行政服务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对乡(镇、办)便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以下简称服务室)进行考核和验收。

二、考核验收方式

㈠逐个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对服务中心实行逐个检查验收;服务室随机抽查验收,抽查个数不低于服务室总数的30%。

㈡自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制定考核评分标准(附后),各地对照考核标准,对所属的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室建设工作进行自查。自查验收合格后,于年11月底以前将考核申报表(附后)、考核标准评分表和自查报告报送至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根据各地上报情况,于12月底前对各乡(镇、办)行政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进行逐一验收。

三、考核结果运用

㈠对各级行政服务网络建设考核评分在70分以下的,认定为不合格;70分至90分之间的,认定为合格;90分以上的,认定为优秀。考核验收结果将在全市进行通报。

㈡对服务中心和服务室建成比例达到100%的乡(镇、办),市政府将在年终予以表彰。

四、工作要求

㈠高度重视。行政服务网络建设考核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坚持标准,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保证考核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辅导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12-01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媒体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以下视角思考这一课题。

一、树立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背景下,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一方面,要树立开放式的学习心态。工作中,辅导员要认识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不断学习网络技术,在各类新媒体上主动发声,以开放的精神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形成互联网思维模式。辅导员要在“大数据”和“网络网+”浪潮中,树立互联网思维,用这种思维去指导和开展各项学生工作。

二、培养网络技术人才

辅导员要从技术层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特别是要培养一批学生网络工作团队和多平台的协同管理。一方面,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网络工作队伍的建设。辅导员需要选拔一批懂网络技术,热心网络平台运行,擅长文案策划、图片和视频剪辑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使其成为一支可以依靠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要建立各类平台的协同管理。辅导员要综合运用微信、微博、QQ群、微博、博客、飞信群等多样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挥各平台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积极一面,做到信息能够在各个平台及时呈现和互动。同时要注意不同平台的分工和协同,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有新媒体运行经验的辅导员要运行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或博客,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三、建立科学的制度

辅导员日常工作中,要提高应对新媒体的能力,掌握运行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制度。在制度和管理层面,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和管理规章。规范的运营和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网络思政政治教育方向和实际效果,降低网络危机风险。辅导员在其中要发挥把握方向、掌握全局和及时调整的作用,对于学生参与新媒体运营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运行过程中,辅导员要建立团队培养与奖惩机制,如推荐实习和就业岗位,给予适当荣誉奖励等。在新媒体运营运行过程中,项目管理法是比较好的管理和实施方法,它能够很好地适应互联网项目快速、灵活、交互的特点。辅导员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做的是充分的信任、相对充分的授权以及全力以赴的后勤和资源支持。

四、搭建载体,营造氛围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其一,成立专门机构和队伍。要成立专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集成辅导员、学生网络协会、校网络中心等力量开展工作。加强队伍日常培训和管理,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其二,打造学生工作网络新载体。坚持学生活动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努力延伸、服务到哪里,调动一切资源力量把网络打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主动与各大门户网站、红色网站、辅导员博客、学生党员QQ群等组成的交互平台,全天候运行和管理,形成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主动建强网络阵地、主动发声应对舆情的新格局。其三,搭建大学文化建设的网络新平台。实施网络文化建设工程,推动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一体化进程。在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等各类活动中,处分发挥新兴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其四,提升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文化营造。作为辅导员,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同时要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从辅导员的层面出发,要从信息搜集和获取能力、网络互助共享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入手。从学生层面出发,网络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够有效地带动群体网络文化,同时促进大学生的群体文化。

综上而言,在辅导员层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时,辅导员应树立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培养组建高效的网络思政队伍,制定规范的管理和运营制度,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经验总结和规律研究。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