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络专题的制作8篇

时间:2023-07-03 09:40:44

网络专题的制作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1

作者简介:杜鹃,女,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网络传播研究。

摘 要:伴随网络媒体的迅猛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成为了众多大学本科新闻传播专业的必修课程。而此课程的内容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媒体的能力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网络新闻传播课程与传统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上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网络新闻传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整合的能力,此文结合了教学经验对网络新闻传播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网络新闻教育;信息化;网络编辑;网络新闻专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49-02

网络传播的课程目前在大学本科阶段新闻传播类的课程设计中基本都存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传媒也逐渐兴盛。免费的、即时的网络新闻在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同时,也使得传统媒体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很多的广告客户都转而投向了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纷纷遭遇破产、倒闭、出售固定资产、裁员等等。

美国《纽约时报》要出售部分楼层来维系报社开支,美国报业巨头麦克拉奇报业裁减了1600个工作岗位,裁员率达到了15%。而与此相反的是,网络媒体大行其道,网络广告的高增长率,201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为753.1亿元。新闻业界呈现出如此面相,必然对从业人员、新闻学界产生相应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普遍,网络编辑这个工作也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岗位。按照网站数量估算,目前,中国拥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多达600万人,在未来的10年内,网络编辑职位将呈现需求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比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还要高。

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网络媒体队伍的整体水平及网站内容是否取得成功。据估算,中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近600万,而传统媒体有编辑记者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同时,现在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与六年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变化。2000年以前,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编辑成为各大网站的主力军,但自2000年以后,网络媒体竞争逐渐激烈,内容为王的理念被视为网站发展的“圣经”,有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进入网络大潮。从2004年开始,网站人力资源结构也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有新闻、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财经、历史、外语等专业的人员。从笔者所在学校来看,每年新闻传播系毕业的学生进入传统媒体的越来越少,更多地进入了网络媒体,从事网络编辑、网络营销等工作。

因此,我们的对于新闻传播系的课程设计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有关网络新闻教育的课程由以前的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并对课程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使网络新闻的教育与现实紧密相联,按照网络新闻业务的不同划分多个板块进行教学,注意结合最新的案例,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到课堂。

一、软件学习先行

网络新闻教育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培养出胜任网络编辑这一职位的人才。和传统新闻不同之处在于,网络新闻的组织方式是层次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较强。

例如要求编辑能写、能拍、能剪辑,最主要的是能把自己采集的信息能正确及时地出去,要能进行多媒体内容的组织,能面向多平台进行编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网络新闻之前最好已经掌握了一些软件的使用,例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等。所以我们提出了软件学习先行的教学方案,在上网络新闻这门课程前,要求学生先自学或选修一些应用软件的课程来打基础,这样就不需要在网络新闻课程的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讲授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适度减少理论,加大网络编辑资格认证考试的学习

网络新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身并没有多少理论,大部分理论来源依旧是新闻学及传播学,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适度减少了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实践性教学和对网络编辑资格认证考试的学习。

2005年1月1日,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了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标准,并启动相关的资格认证工作。正式从国家层面认可网络编辑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职业。正式从国家层面认可网络编辑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这一专业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高级网络编辑师。从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都有网络编辑资格认证的考试。在减少了新闻理论和相关传播理论授课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对学生关于网络编辑资格认证考试的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了很多网络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和试题,希望能帮助学生顺利取得资格认证。而这部分内容被证实更加实用,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确立网络新闻专题制作为教育及实践核心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新闻专题是对新闻的一种深度挖掘,兼具了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等特点。网络新闻专题制作的优劣,不仅成为衡量网络媒体专业水平和实力的重要尺度,也成为网络媒体能否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目前主流的新闻网站都制作有专题,甚至绝大部分把所有的专题集纳在一起,用户只要点击网站首页导航栏里“专题”的链接,就会出现网站以往制作的所有专题的集纳页面。

目前许多网站已经把专题制作作为衡量网络编辑工作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比如腾讯大秦网就规定实习编辑每个月必须出两个专题的策划。所以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实施是作为一名网编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因此我们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教育中确立了以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为核心,要求所有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独立进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并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出一个网络新闻专题。

四、信息化的硬件保障及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因为网络新闻传播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所有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独立进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并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出一个网络新闻专题。并且按照网络新闻业务的划分,课程内容分别为:网络传播技术、网络新闻文字稿件的加工、新闻图片的加工、网络新闻图表的制作、视音频的基本编辑、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实施、网络互动组织等。这些内容的授课大多采用的是案例式,而这就要求能够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制作过程。因此,我们把网络新闻传播的课程放在多媒体网络机房授课。所有电脑都安装有网络编辑需要的软件,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视音频编辑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办公软件等,并能连接到互联网,实时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各种互联网上的应用,如微博、SNS、RSS等,拓展他们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丰富编辑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法、分组讨论等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建立教学信息数据库

网络媒体会经常改版,本身发展的历史不长,很多网站并没有对以前网页的永久性保存。例如网易,曾经在它们的网站上推出了一种新式的标题,叫提要题,可是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又重新改版,变回了传统标题的样式。如果在网易实行提要题时没有把网页下载保存下来,那么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提要题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有困难,很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而网站上已没有以前的网页了,无法提供给学生实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新闻专业教学数据库,教师定期把一些制作有特点,教学有代表性的新闻网页下载下来并上传到到新闻专业教学数据库中保存,以便日后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查阅,演示,以及供学生学习使用。

总之,网络传播课程在新闻传播学科里是一门设立时间相对较短的课程,但目前广泛的互联网应用促使了它的迅速发展。对于这门课程的研究、教学方法等大多还处于经验总结阶段。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引起各位同仁以及网络新闻工好者的注意,能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分享出来,共同促进这门课程的发展以及新闻传播学科的兴盛。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邓.网络新闻编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2

关键词:信息网络;涉烟监管;长效协作;机制建设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现象日益增多,其中销售假冒伪劣、走私卷烟等问题尤为突出,不仅侵害了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扰乱了卷烟市场经营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利益。因此,构建并完善信息网络涉烟监管长效协作机制(以下简称“长效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网络涉烟非法行为尤为必要。

二、长效协作机制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除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的企业依法销售烟草专卖品外,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实践中,违法行为人利用以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以计算机、手机、固定电话、电视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为终端的信息网络非法销售卷烟,赚取非法利益,严重侵害了国家烟草专卖专营制度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由于其采取更加隐蔽、灵活的销售方式,规避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加大了监管查处难度,成为当前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依法打击信息网络涉烟非法行为,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9年和2010年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通告》和《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工作指引》,明确提出严厉打击网络非法售烟行为,并对网络涉烟非法经营的监管职责、信息收集与整理分类、管辖、调查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规范。然而,信息网络涉烟监管问题,不仅是烟草专卖管理一个部门的职责,也无法单纯依靠烟草部门实现有效监管和彻底查处。因此,建立相关网络监管部门协调联动和适用长效的监管机制,共同治理信息网络涉烟非法经营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部门协作是提高效率、增强效能的重要形式。长效协作机制,应注重“协作”和“长效”,要建立起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监管合力;同时要促进机制的长期适用,随着形势发展、条件变化等不断调整完善,持续地发挥作用。

三、长效协作机制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各级烟草部门对信息网络涉烟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不断加大监管查处力度。但从总体看,成效仍显滞后。尤其在构建长效协作机制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

1.机制构建地区之间不均衡

依照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各地烟草部门普遍加大了对信息网络涉烟问题的监管查处力度。多数地区与属地公安、工商等部门建立了联合监管协作机制,共同打击网络涉烟非法经营活动。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协作有效的工作模式,运行了联合工作制度,并在信息互通、案件侦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全国看,各地发展程度尚不均衡,仍有一些单位暂未建立协作机制,或机制流于形式,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2.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

一些已建立协作机制的地区,仍存在机制不健全、运行不高效、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监管人员不够充足,参加部门不够多元,日常联系不够经常,联合行动不够多样,机制运行不够流畅,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机制建设不够完善长效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长效协作机制的效能发挥,阻碍了对信息网络涉烟问题的有效查处。

四、长效协作机制建设与完善

健全长效协作机制,对于有效监管和查处信息网络涉烟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拟提出如下完善建议。

1.健全机构人员,实现机制的多元化

机构人员是前提。烟草部门应在各级政府的支持领导下,联合相关网络监管部门,构建多部门参加、全方位协作的监管机制,打击信息网络涉烟非法经营活动。协作部门应包括但不限于通信管理、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海关、法院、检察院等部门。

各协作部门应配备专门人员开展具体工作,有条件的可设置专门岗位,培养具有一定网络案件经营查处能力和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的专业人员,组建专业化监管队伍。烟草部门应确定专人负责本辖区涉烟非法经营网站的检索、监管和查处,深入调查案件线索,及时报告工作情况等。其他监管部门,也应确定能胜任本部门监管职责的专人对接,从而实现机制参与部门的多元化,具体监管人员的专业化,共同推进协作机制良好运行。

此外,还应积极构建区域间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调查取证、人员抓捕等方面形成串联并案、协调统一、整体联动,提升监管和打击效能。

2.健全制度职责,实现机制的规范化

制度职责是基础。应根据信息网络涉烟监管的特点和需要,结合地区实际,健全工作制度,如联席会议、联络员、信息共享、联合办案、通报奖励、培训宣传等制度,作为机制的主要内容。

同时,还应明确各协作部门的主要职责,分工配合,协同推进机制运行。如烟草部门应开展相关案件查处,牵头组织联合行动,提供技术协助,保障经费支持,协同宣传培训等。通信管理部门应及时关闭本区域备案接入的涉烟非法经营网站,清理有关网页,及时移交违法线索等。公安部门应推动大要案件线索移交、调查侦办及对重点嫌疑人开展监控等。工商部门应依法查处网络流通领域假冒商标卷烟、非法印制和销售卷烟商标标识等违法行为。海关部门应依法开展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等缉私工作,严厉打击涉烟走私行为。检察院应依法追刑,严格监督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跟踪监督重点案件等。法院应依法加大追刑力度,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通过健全制度、分工配合、整合资源、增强合力,实现协作机制的规范化运作和长效能发挥。

3.健全机制保障,实现机制的高效化

保障运行是关键。应加强信息化配套建设和监管技术创新,为机制运转提供系统支撑。烟草部门应建立稳定高效的信息系统,有条件的可开发专门软件、配备专用设备,定期对辖区内各类网站进行检索、筛查、处理,建立信息资料库等;实现协作部门和地区之间管理平台对接与信息共享,便于传递反馈信息,提高协作效率。还应加强奖励政策的宣传落实和协作经费保障,为机制运转提供激励支撑。大力宣传信息网络涉烟违法行为的危害及相关举报奖励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及时发现违法线索;烟草部门依照政策,统筹解决案件查处经费问题,对办案有功、贡献突出的协作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推进协作机制取得实效。

4.健全机制更新,实现机制的长效化

动态完善是目标。协作机制需要自身的动态调整和不断完善,以确保与时俱进、发挥长效作用。应根据信息网络涉烟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总结机制运行的经验和不足,调整更新机制的工作内容、运行模式等。清理废止不适用的制度规定,完善制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制度内容等;定期组织信息网络监管及网络交易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交流和研讨,不断提高协作部门及监管人员的网络监管水平和办案能力,以实现协作机制的长效良性运转。

五、结束语

网络售烟门槛较低,隐蔽性强,辐射更广,危害更大,查处更难。我国信息网络涉烟监管工作起步较晚,成效滞后,相关机制运行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信息网络涉烟问题的有效监管,迫切需要由烟草部门联合其他监管职能部门,构建起分工负责、协作配合、运转高效、打击有力的长效协作机制,持续良性运转,发挥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规范烟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通告.2009.

[2]国家烟草专卖局.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工作指引.2010.

[3]薛涛.互联网涉烟问题剖析与对策思考[J].烟草在线,2014.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3

一、完善制度建设

(一)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在我局制定的《保密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基础上,根据建党100周年形势要求,进一步强化对网络安全的预案处理,完善制度内容,落实制度执行。对电脑及其设备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在设备维护方面,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对外来维护人员,要求有相关人员陪同,并对其身份进行核实,规范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二)落实定期学习培训制度。一是不定期开展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学习培训,围绕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网络安全的决策部署,安排学习《网络安全法》2次,党组专题研究“数据保密议题”网络安全工作1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议题”1次,“杜绝干部职工传播谣言议题”1次,“抵挡恶意程序、垃圾邮件传播议题”1次,由上至下,强化了职工网络安全意识与理论水平。二是宣传强化。加强日常宣传教育及监督检查,重点加大对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对计算机外接设备、移动设备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涉密文件单独存放,严禁携带存在涉密内容的移动介质到上网的计算机上加工、贮存、传递文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严格区分内网和外网,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计算机失密、泄密事故。其他非涉密计算机及网络使用,也严格按照有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管理,确保我局网络信息安全。

二、开展排查演练

(一)网络设备自检与隐患排查。对我局现有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自检与隐患排查。现有计算机终端xx台,其中使用国外品牌CPU的桌面终端xx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终端xx台,使用Windows7操作系统的桌面终端xx台。我局未使用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设备升级等手段提升网络设备的安全性,经排查,目前交换机等网络硬件设备运转正常,各种计算机及辅助设备、软件运转正常。

(二)应急情况专题演练与总结。根据我县建党100周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要求,开展网络安全专题演练。各股室指定专人参加专题演练,通过理论培训的方式,明确应急事件的指挥机制、相应流程、临机处置权限等内容。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4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 多媒体传播策略 媒介融合

寻找网络新闻专题传播的最佳合力点关键在于多媒体传播策略的研究。这其中既包括网络技术的恰当选择,也包括媒介组合的运用,还包括网络传播效果的测定,等等。网络技术之于网络新闻专题更多体现在编程方面,在传播过程中起载体作用。优化的代码结构,较高的技术含量,良好的用户体验,无疑都会直接增强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而媒介组合的运用则突破了单一媒介载体的束缚,将扩大传播面。再者,媒介组合本身就是寻求一种最佳传播效果的途径。传播效果的测定是多媒体传播策略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它对应传播过程中的反馈环节。

一、媒介融合语境下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传播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与特征

在网络传播中,某类新闻事件获取的公众关注度高,具有延续性报道的特征,并可进行深度挖掘,这时候编辑人员常常会集纳相关新闻,围绕一个中心话题策划制作相应的网络新闻专题。对于网络新闻专题,我们通常认为它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综合多媒体表现方式,对某个高关注度的新闻事件进行综合性报道的一种传播形式。[1]

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将网络新闻专题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集纳性。它在策划初期就确立了新闻主题。围绕特定主题,编辑收集相关新闻报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整理、分类后按照预先策划将其以网页形式展示在网友面前。(2)深度性。一个网络新闻专题通常较为全面地反映该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不仅能及时跟进最新报道,而且经过横向或纵向比较,挖掘出新闻背后的特定联系和提供丰富的新闻参考资料。(3)互动性。在新闻报道中,网友更希望参与其中,或留言或分享,甚至自我创造内容(如针对主题新闻事件发表正式评论)。缺乏互动性就意味着单向传播,此时网络新闻专题好比一潭死水,毫无生气。(4)技术性。设计、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是一个技术活,编辑要具备一定的网页制作能力,否则只能纸上谈兵。制作人员对于网络技术的熟悉程度越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表现形式就越丰富,也才真正谈得上有能力提高用户体验。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媒介环境分析

媒介环境是一个大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如今,我们已经进入web3.0时代,它是以服务为内容的第三代互联网系统。所有的用户都拥有自己的网上数据库,并可在各种客户端同步更新。[2]2010年 HTML5标准正式推出,它将Web应用带入一个成熟的平台。在HTML5平台上,视频、音频、图像、动画都将被标准化。所有的技术语言都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呈现,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更为简单、丰富,flash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3]移动客户端的突飞猛进发展更是颠覆了媒介环境的影响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玩手机,玩平板电脑,早已是公共场合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互联网报告)

此外,报纸、广播、电视、户外等媒介载体同样属于媒介环境的研究范畴。简而言之,网络新闻专题并不是隔绝在互联网这一“孤岛”上,相反,它置身于庞大的媒介环境中,与众多媒介载体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例如,可将网络新闻专题制作成二维码标识,刊登在报纸相关新闻报道区域,用户根据需要使用移动客户端扫描链接到该网络新闻专题页面。

由此可见,对于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学研究应置身于媒介融合语境中,通过探讨多媒体传播策略,选择最佳传播方案,以实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二、多媒体传播策略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多媒体传播策略

多媒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一大特色。它综合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富媒体和技术模块等一系列媒介表现形式,将信息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在笔者看来,网络的多媒体传播更倾向于归属网络技术范畴。若讨论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传播还应考虑PC客户端和其他媒介的组合,以及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据此,笔者认为,多媒体传播策略是指基于媒介技术,合理配置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富媒体等多种媒介形式,运用媒介组合策略,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传播方案。[4]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传播策略

1.灵活运用网络技术

编辑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是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的前提。目前HTML5标准尚未普及开来,大多数网页语言规范遵循XHTML1.0或者HTML4.0。而制作网络新闻专题通常有三种代码编写方式:一种是传统的Table,另一种是Div+Css,还有一种就是两者混搭。在此基础上,为了再现新闻事实,使得新闻事件报道更具现场感,更有深度,一个网络新闻专题还需js、falsh等动态编程语言的配合,同时要注重UI(User Interface)设计,即通常所说的用户界面设计,这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所必需的技术手段运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站新闻专题注重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其中不乏堪称优秀的典范。例如,人民网“十多版本、全媒体报道专题”、胶东在线“接力寻美 温暖中国”、荆楚网“沌阳高架桥爆破”,等等。

从技术层面分析,人民网十专题(图1)亮点在于导航栏的设计。它采用js技术,当用户点击导航栏目条时,页面会自动跳转到相应版块,并产生过渡性的滑动效果。而每一版块又正好是电脑一屏的高度,使得网友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此专题(图2)的技术亮点在于使用Flas形式还原了新闻事件现场,并且增强了互动性。网友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事件结果。这种参与式的动画演示无疑给人带来震撼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荆楚网在报道“沌阳高架桥爆破”的新闻专题(图3)中应用了EG365用户提供的富媒体技术,通过明了的动画展示,让网友清晰地了解沌阳高架桥爆破的实际状况,增强了新闻事件报道的现场感。

新浪湖北则在“沌阳高架桥爆破”新闻报道(图4)后第一时间制作出反映爆破全程的Gif动画,赢得了好评。虽然仅是图片的拼合,却让静态的图片报道“动”了起来,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这充分体现出网络技术在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中的灵活性。

因此,我们在策划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要充分考虑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此外,还要敢于尝试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编程技术。总之,灵活运用网络技术是网络新闻专题采取多媒体策略的基础。

2.优化媒介组合

网络新闻专题的媒介组合形态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移动终端互动;二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组合;二是线上线下互动。其中移动终端互动主要是指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开设“短信电话互动”版块或标示“二维码”;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组合更多体现在网络媒介和诸如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的组合传播;线上线下互动则以人的活动为媒介,实现社会化传播效果 。

荆楚网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在《湖北手机报》、《楚天都市手机报》、《湖北惠农手机报》常规版均开通两会专栏(图5),开展互动报道。会前,还以“把湖北声音带到北京去”为主题,通过手机报、社区、微博消息,征集网民意见、建议,经过审核到专题中,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见、建议,采写成新闻报道。此外,向到京参会的湖北代表委员赠送《湖北手机报》,真正实现移动终端互动,线上线下互动。

黄政在《热点事件传播的媒介组合》一文中,以“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事件”为例(图6),研究了网络新闻事件的媒介组合策略。他得出结论:受众在两类媒体平台上跨越,获得信息后,又回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民意表达。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时,传统媒体和网络传播者可能达到等量级的传播效果。这对网络新闻专题同样有指导作用。

荆楚网“华农十年接力支教专题”(图7)不仅是报网互动的一个典范,也是线上线下互动的一个典范。《湖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荆楚网迅速把握新闻脉络,制作出网络新闻专题,与报纸遥相呼应,相互推荐。而且,荆楚网对从贵州深山支教归来的学子和记者进行了访谈,同时派出记者到华中农业大学进行实地采访,全面报道新闻事件,引导舆论发展,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综上所述,优化媒介组合,对于传播效果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网络新闻专题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既要优化配置内部各个要素,实现整体功能之和大于各要素之和,也要与系统外媒介组合运用,达到整合传播的效果。

三、网络新闻专题多媒体传播策略的效果测定

传播效果的测定可从三个层面入手:认知、态度和行为。而对于网络传播而言,点击率和浏览量也是测定传播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PV值(页面浏览量)的多少,直接表现出人们对于某个新闻事件关注度的高低。笔者认为,对于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测定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 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

由于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是量化数据,因此可以使用流量监测软件获取传播效果的直接证据。若要针对网络新闻专题中的特定区块进行流量统计,则需要在指定位置设置代码控制,以取得特殊数据。例如,要测定网络新闻专题中滚动大图的传播效果,则需在相应源代码中加特定代码进行监测。在不考虑作弊的情况下,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越高,表明网络新闻专题传播效果越好。

第二, 访问者的互动反馈

监测网友的互动反馈,需要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加入“互动版块”(如微博互动、评论跟帖、投票等)。访问者的互动反馈是其对于特定网络新闻事件态度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传播效果好坏非常关键的主观性评价。

第三, 媒介组合效果

媒介组合效果的测定需要考虑横向和纵向两个层次。横向比较不同媒介的传播态度,纵向比较同一媒介新闻报道的持续性。需要指出的是,在比较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同媒介传播效果的相互抵消或相互增强,从而测定出媒介组合效果。

黄政在《热点事件传播的媒介组合》一文中将热点事件看做一个“舞台剧”,各个媒介则看做是剧情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持续观察不同媒介对“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事件”的新闻报道,黄政详细表述了此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并指出:新旧媒体之间存在互动,新媒体上人人都是记者,消息的来源更广泛;传统媒体捕捉到消息来源后,利用自身优势将信息内容丰富化、深入化;利用媒介传播特点,做大规模的非定向传播,起到“放大器”的作用。[5]

第四, 舆论反响

抢抓热点新闻,并制作成专题,有时会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响。如荆楚网专题“武汉富婆甘当环卫工为儿女树榜样”和“襄阳90后大学生休学侍母”,这两个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反响。人们开始关注道德领域的种种问题,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报道(图8)(图9)。

舆论的反响是衡量网络新闻专题传播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子。它的影响范围更广,甚至可上升到全社会讨论的高度。在强烈的舆论场中,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显而易见。

经过网络新闻专题传播效果的测定,应制作出传播效果测定表,综合量化数据、互动反馈信息和舆情监测,撰写测评报告。必要时还需要修正传播方案,寻求更佳的传播效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注释:

[1]田正铁:《论现代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中国报业》2012年第6期

[2]陶春明、黄照翠:《Web3.0及其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展望》,《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5期

[3]何雪:《初探HTML5——下一代Web开发技术》,《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第4期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5

关键词:网络会计;面临困境;对策分析

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会计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以及社会运行体系的创新提供了专业性的技术支持。通过网络环境以及会计工作的充分结合,能够为企业的运行及科学化管理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传统会计工作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对于传统网络会计工作而言,其相关的技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通过网络会计工作内容的构建,为企业信息项目的核算及信息的规划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内容的网络化分析,进行数据资源的储存,从而为网络会计的综合性发展提供系统性的支持。

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及安全性分析

1.网络会计信息的系统性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联机的设计操作,获得专业性的会计信息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网络信息报告,通过其信息系统的设计,可以实现以下几种技术优势性。首先,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对于网络会计信息而言,其基本的系统主要有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以及操作人员等。其次,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对于网络会计信息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综合性,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设计需要在多个角度对网络会计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对企业相关业务数据的分析,实现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综合设计。第二,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在各个模块中进行财务决策信息的分析,构建科学化制度管理体系,并在广义的角度对企业中相关业务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第三,在网络会计环境下,也应该构建实时化的财务会计体系,实现记账、报账以及查账的及时处理,为动态化会计核算信息的构建提供系统性的支持。

2.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随着网络环境的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的核心目的就是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财务数据的完整、可用性,所以,在现阶段网络环境下,应该将数据安全、完整及目标作为基础,并通过对不同企业特点的分析,进行会计信息的安全策略构建。因此,在网络安全策略问题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在两个角度对网络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分别是技术系统以及管理系统。首先,在技术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对企业资源的选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通过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科学管理,为网络会计信息的统计提供系统性的技术支持。而且,在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财务软件等方面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并在最终程度上为企业的安全技术构建及虚拟专用网技术的控制,提供完善性的技术支持。其次,在管理角度中分析,在企业运行及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构建会计信息化的系统管理制度,构建健全性的规章制度。例如,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应该通过出入机房登记手册、操作人员手册等项目的构建,保证信息资源采集的合理性,从而为网络会计环境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专业依据。

二、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1.网络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资源共享逐渐成为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性的基础保障。在网络平台中,网络会计中的信息安全对企业中经营管理活动的构建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会计信息中的资金、财产管理带来严重的制约。同时,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会使信息中的资源受到黑客的侵袭,更为严重的也会出现病毒侵害,在这种开放性网络环境下,其网络系统的安全运用会为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网络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及技能要求相对较高,但是,专业性的网络会计人员却十分缺乏。所以,在整个网络会计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会计人员需要懂得专业性的业务操作流程,而且也应该掌握专业性的管理水平。但是,在现阶段网络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性人才缺乏的现象,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第一,专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素养相对欠缺,对于网络会计中的专业知识很难掌握,这也就为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第二,部分网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相对缺乏,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对缺乏,他们会为了个人的利益利用网络会计中的漏洞进行信息资源的窃取、非法移动怀集数据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为网络会计的稳定运行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第三,对于大部分网络会计人才而言,他们专业英语能力薄弱,而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差,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分为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带来了严重的制约。

3.网络监管中的限制问题

在现阶段网络会计工作构建的过程中,由于网络监管内容的限制,在网络会计工作的设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具体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黑客攻击的出现。对于黑客攻击而言,其大部分状况是利用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漏洞,利用某种软件技术,进行资源的非法获取,从而使服务系统出现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而且,也有一些黑客会通过猜测用户的口令进行聊天记录信息的偷窥,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就是网络监管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第二,计算机病毒的分析。在网络会计环境下,网络监管系统的设计存在着不健全的现象,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存储介质侵入系统分析中,很多盗版的光盘存在着较多的病毒,而且,在移动硬盘等硬件设备使用中也存在着病毒。其次,在内联网入侵技术分析的过程中,企业中内部硬件系统存在着新型病毒。若这些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会为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造成严重的制约。

4.网络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对于网络会计工作而言,其中的网络经济是网络内容控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在工作内容构建的过程中实现内部控制的协调性,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非财务性的信息资源造成流失。而在网络会计工作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很多状况下,网络会计信息的编制不能得到双向性的协调,同时也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就为内部及控制信息的协调设计造成了影响。而且,在网络会计运行的过程中,会使各种复杂性的内容融为一体,这种状况下也会为企业人员的管理造成严重的制约,从而出现系统重复错误的现象。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该通过会计网络项目的设计,进行传统会计资源的协调,保证财务会计报账、报表等内容的合理性,从而为网络会计资源的设计提供良好依据。

三、网络会计发展中的优化策略

1.构建安全性的网络会计管理工作

企业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实现会计信息安全性、直接性的分析,从而为会计信息的系统管理提供系统性的技术支持。同时,在企业信息安全处理中,通过网络会计资源的运用,可以实现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及系统性,有效避免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首先,科学利用数据加密处理技术,对网络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化的数据整理及电子加密,在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相关的设计网络会阿基人员应该对系统软件进行严格性的加密控制,通过对软件共享属性的分析,进行加密项目的处理。其次,网络会计人员应该对经常使用的软件及相关系统进行定期杀毒处理,并在安全性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的下载及资源的更新,保证会计结算工作的质量。再次,在信息数据资源分析中,网络会计人员应该对模糊不清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对财务数据进行电子档案的设计,构建反复性的资源查收系统,避免操作失真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最后,网络会计应该认识到网络信息的流动化特点,通过网络信息数据的获取,构建动态化的监管系统,从而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性监督,为网络会计核算工作的确立提供动态化的数据支持。

2.有效提升网络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会计成为会计工作构建及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种会计统计工作的构建,可以方便信息的处理及会计项目的统计。因此,在这一环境在,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认识,通过组织、培训及定期的宣传,为网络会计工作的确立提供了系统化的支持。很多企业也认识到了网络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构建了上岗培训机制以及企业自动的竞争淘汰机制,会定期淘汰一些工作不达标的员工,通过这种制度的构建,有效提升了企业网络会计人员的专业性。

3.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督管理机制

由于网络会计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会计信息对信息的处理以及传递提供了必然的媒介,通过信息的制作以及性的传递,核心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会计工作构建的合理性。因此,在现阶段网络环境在,在网络会计文化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构建以下几种监管机制:第一,定期宣传并组织专业性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检测及维护,通过对硬件的定期维护,可以有效防止网络会计工作中由于系统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并要求相关的网络会计人员在技术操作中,进行数据的备份。第二,应该认识到网络介质对网络管理中的局限因素,及时进行软件系统的升级,时刻保持网络软件的最新版本。第三,在计算机网络环境监管的过程中,应该组织专业性的技术研发人员进行网络会计软件资源的开发,构建监督管理机制,有效避免网络黑客的出现,而且,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也应该保证数据统计的统一性,借助网络平台打破网络会计工作的局限性,为网络会计工作的设计提供稳定性的技术支持。

4.构建综合性网络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机制

随着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网络经济环境的营造逐渐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及制度完善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现阶段网络会计工作构建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构建快捷性的交易机制,完善企业运行中的支配制度,将会计财务报表格式进行统一确定,从而充分保证企业运行中,财务信息管理的规范性。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过程中,也应该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提供稳定性的网络经营环境,合理利用网络电子环境下的虚拟空间,设计快捷键,从而为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提供专业性的技术保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环境构建及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会计逐渐成为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网络会计工作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及独特性的特点,网络会计工作不仅可以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的告诉性,而且也可以实现财务信息成本的有效降低,为财务信息的计算提供专业为性的技术支持。因此,在现阶段网会计信息管理及工作内容构建的过程中,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网络会计工作构建的优势性,营造稳定性的网络监督环境,提高网络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为会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尉莺凡.网络会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国商贸,2012,35:84-85.

[2]宋雨陶.浅谈网络会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04:118-119+135.

[3]肖飞.我国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4,05:57+41.

[4]张竞.我国网络会计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3,17:218.

[5]姜楠.我国网络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1:56-57.

[6]王培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6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等工科学校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等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知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它涉及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机械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基本了解,并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一定基础。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基础。而工业工程等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由于对专业认识不够,认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与就业、个人发展关系不大,所以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有些同学想学,但专业知识薄弱,学习困难。网络教学平台以其跨时空、信息量大、交流快捷等优势,能有效地加强师生双方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能明显改善工业工程等近、非机械类学生专业知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机械制造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能积极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一、近、非机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等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机械专业知识薄弱。近、非机类学生大都是文科招生,大学期间接触到的也多偏文课程,在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完全傻眼了,他们总是以没有机械基础知识,听不懂为由从心理与思维模式上抵触这门课程的学习。(2)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近、非机类学生认为这门课与他们将来所从事的的行业关系不大,学与不学、学好与学环差别不大,其实不然,在他们入校的专业教育上就肯定了机械制造知识的重要性,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是他们的必备知识,为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基础。(3)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强。近、非机类学生由于专业知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传统填鸭式、说教式教学模式,从理论到理论,书本到书本,缺乏创新,枯燥地传授学生本就不太容易接受的知识,导致学生听不懂,不想学,不想学,更听不懂的恶性循环,最后毫无学习兴趣。(4)师生缺乏沟通。教师经常因为学生的以上表现而责备学生,也常常觉得这些学生不好教,但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时确实存在客观原因,他们学习这门课程非常困难与吃力,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课后没有多余学习资料,又不能再现课堂内容,有些学生由于内向、胆小、不善表达等原因,不愿意与教师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他们的学习难上加难。

二、网络教学平台在近、非机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的价值

1.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解决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

教师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将教案、课件、图片、影音、试题库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展示给学生,使教学材料更加灵活、形象、生动,机械专业知识简单明了,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习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解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强的问题

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交互式双边活动,教师通过组织学习材料,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将进度安排的快一些,而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进度可以安排的慢一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学习过程中,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学生的视眼在扩大,近、非机类学生局限于文科的思维模式也会逐渐改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同一个较难学习内容,多个同学可以一起讨论合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解决师生缺乏沟通的问题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后,极大地消除了学习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必担心课堂上没有听懂或忘记教师所讲的知识而影响学习效果,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点击学习,再现课堂讲解,将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逐个解决,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可以避免有些同学因为胆小、羞涩,不愿意告诉教师上课没有听懂,也不愿意面对面与教师交流沟通,以至于很多疑问与困惑得不到及时解答,网络教学平台营造出轻松、自由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留言、发帖等方式向教师与同学请教,使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可以及时解决,而且学生还有了独立发表见解的机会,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三、构建近、非机类专业学生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措施

1.高校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与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激励机制

高校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负责,对网络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并在单位内部积极开展宣传与动员工作。高校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激励机制,才能推动这项工作的稳步前进。(1)给予一定工作量的考虑。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他们除了完成授课任务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而现在高校现行的考核制度与职称晋升制度直接与教学与科研挂钩,教师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这两项工作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更新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建与不建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师来说完全是自愿想法,那谁又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上呢?鉴于此,学校应让教师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出台一些激励措施,如一定工作量的考虑,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并实际运用于教学的课程是没有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工作量的1.5倍,或是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等措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鼓励其开发网络教学平台。(2)开展网络课程评优工作。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对网络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与重视程度,可以开展对网络课程的评优工作,其中网络平台的资源建设占40%,而实际教学应用占60%,这样的评分指标,可以扭转部分教师对网络课程的建设流于形式,重建设轻应用的局势,或是出于工作量的考虑,随便应付了事的想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建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3)开展以评促建工作。为了落实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高校可以开展以评促建的工作,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挂钩,A类课程,报优课程不是听一两节课就是可以确定的,网络教学平台记载着师生互动的整个教学过程,是最能体现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教学质量评价、青年教师优秀课程评选,必须完成相关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才有资格参评。以评促建可以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网络课程的建设。

2.网络教学平台专题培训

网络教学平台的专题培训即针对于教师又针对于学生。(1)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培训。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界面与操作流程都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些老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青年教师应积极带动老教师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同时,网络教学平台也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资源的精心整合与再现。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计算机学院)对教师进行图片剪裁、声音录制、音频剪辑,影片截取、格式转换等媒体处理技术方面的培训[2]。教师可以不用浪费大量时间在学习这些媒体处理技术上而很快上手,大大提高了教师制作网络课程的积极性。(2)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培训。有些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上,而该平台却没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登录网络教学平台用于组织学习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同学不知道登入的端口在哪?身份论证模块在哪?这就需要学校的教务系统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让学生更容易学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学习知识,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取知识、沟通交流和宣泄情感的机会,使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强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

3.课程组、教研室协作共建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更新是一项任务繁重耗时耗力的工作,建设同样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势必造成资源重复建设,同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形成课程组,有2-3名教师共同完成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更新工作,在课程建设中,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制作出优质高效的网络课程。这就需要课程组在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时,(1)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现在教课任务繁重,教研室老师也是各备各的课,各上各的课,各考各的试,沟通甚少。课程组教师应上传自己的教学课件到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课件库”中供所有教师参考学习,在集体备课时,分析优缺点,集全体教研室教师之智慧与精华,制作出更具特色与针对性的课件供学生使用。教研室还应将讲课水平突出的教师,特别是邻近退休的老教师,将他们的部分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至“教学视频库”,使他们的教学经验得到传承,教师可以随时点击这些视频,学习这些教师的授课技巧,有利于加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更具实用价值。而对于学生也不会因为听不懂某一位教师的授课内容,而放弃这门课程,他们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自由组织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所以一门优秀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是某一位教师单枪匹马可以建设好的,它凝聚了整个课程组和教研室的心血才能制作出具有特色广受学生好评的网络课程。(2)教考分离,共建试题库。网络教学平台能否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打破传统教考合一的考试模式。在教考合一的考试模式下,学生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就等着教师最后划范围划重点,最后突击一下60分万岁,已完全消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那再优秀凝聚全体教师心血的网络课程也无法推广,课程组或教研室应明确教学标准,确定考试标准,在这基础之下,建立高质量的试题库到网络教学平台,典型例题、同步测试题、综合测试题等数据库供学生自主学习与期中期末复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补学相关知识,对学有余力或是有考研想法的学生,在试题库中添加考研试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不是等着老师灌输知识,划考试范围随便应考,这样将网络教学平台实实在在在学生中应用开来,扭转重建设轻应用的局面。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7

辅导员博客是指辅导员以真实身份利用网络方式在博客上分享知识、表达观点、展示自我,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引导学生思想、指引学生行为的教育目的。根据学生存在的隐私问题,辅导员利用博客空间书写或转载一些有针对性的博客日志,间接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BBS论坛大多言论自由,为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加大对BBS论坛的管理力度,主动设置健康的专业论坛和生活论坛,如“两课”教育和“党团”聊天室等,主动发起能吸引大学生兴趣的健康议题参与网络讨论,制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BBS论坛走上正轨。主题论坛包括校园生活和专业论坛等。设立社团活动、琴棋书画、科技文化、宿舍文化等生活论坛和计算机专业论坛、法律论坛等,让学生参与专题讨论,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包括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安全机制和管理机制。决策机制用于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的决策把关,对系统的层层运作过程进行宏观调控,如在专题论坛开发中,需要正确决策专题内容,必须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实际,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协调机制指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括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网络技术部、安全保卫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专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和思想政治专业教师之间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网络监管程序等方面进行沟通协调,确保系统有计划、有方向的运作,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安全机制主要指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建立和加强网络防卫系统,有效防止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实现对校园网的安全管理,确保为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的运作环境。除了实现网络技术安全,还需加强信息监管,实现信息安全。具体做法需从学生干部中选择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的网络管理人员严格监控网络信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交流者的身份验证,及时消除消极、错误、反动信息,采用必要的技术、行政甚至法律手段,阻止不良信息进校园,真正建立“校园网络防火墙”,规范网络平台运作。管理机制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员把好信息关,确保信息内容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网络沟通把握师生情绪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完成信息分类、归档、上报工作;根据信息内容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宽师生视野;利用网络的及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了解学校教育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一)学校党委统一指挥,建立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等综合素质。学校党委严格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引进、培养、考核和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制度导向和管理平台搭建,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才梯度建设和学术研究力度,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其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应用研究。

(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目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任务归纳概括为“协调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网络技术人员,立足网络阵地,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环境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目标明确的网络阵地群,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服务的功能,赢得学生注意力和影响力。二是抓住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取向,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开展渗透式思想教育工作,把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资助管理、社团活动等映射到网络上,为大学生校园生活提供信息基础,获取网络教育的主动权。三是加强网络正面宣传工作,建立“自强之星”、“学习园地”等模范型、学习型群体建设,倡导热爱生活、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的生活氛围。四是构建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利用网络博客、BBS论坛、QQ群、手机短信等有针对性地传播信息,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五是健全网络舆论管理制度,设立网络信息安全预案,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信息收集—分类汇总—安全识别—发展预测—安全决策—预案处理”等六大环节,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处理好校园舆论安全事件。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8

网络新闻作品自2006年首次纳入中国新闻奖评选范围以来,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新闻奖提升了中国网络新闻作品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助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评选标准都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网络新闻作品的评选也不例外。经过六年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可谓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我国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产业这条高速列车上也发生着自身变革,从体制到规章,从内容到形态,从传播理念到传播渠道都经历着无形的变化。固然,作为网络媒体的内核——新闻信息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演变: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广告客户不再是网站VIP包房唯一的常客,因为网站负责人都非常清楚,哪家网站内容做得好坏,网民用鼠标在投票,过去一味迎合广告客户的做法已经受阻。因为网络媒体不得不遵守互联网的一个定律:广告跟着流量走,流量跟着用户走!只有充分尊重网民,尊重受众的阅读习惯,紧紧粘住用户才是网站发展的制胜之道。所以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到地方新闻网站,根据各自网站特色的以新闻信息为核心的内容发生了悄然变化。而衡量中国网络新闻作品优秀的标杆,是中国新闻奖。

什么样的网络新闻作品才是“好”作品?“好的标准”是什么?“好作品”又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和条件呢?当然,“好作品”的标准不可能只有一个,每个人所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看“好作品”的标准和结果也不同。2012年7月,《网络传播》杂志在对我国互联网新闻信息业涵盖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采访调研,分别就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中的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络专栏四大类别进行逐一探讨。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奖的归属

“现在的新闻奖评选,不论何种作品的评奖标准,都带有太多非新闻专业的色彩,甚至很多作品本身(不是个别的)就算不上是新闻,新闻要素不全,不符合基本的消息写作规范,套话空话很多,形容词副词连篇。”针对当前各类新闻奖评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说。

现在很多新闻奖评选都把时效作为第一条,因为时效是新闻的标尺,但在陈力丹教授看来,“评选新闻奖的作品,首先要看是否是新闻,有些作品不是新闻,仅仅是观点的表达,与时事没有直接的关联。”针对网络评论的评选,陈力丹教授的看法是,网络新闻中当然要有时事评论,评论的要求要以最新的事实为基础,给人以新思想、新角度,总之,更新常态思维,同时给人以理性的评论或选题才是好的。网络新闻仍然要遵循是否客观、真实、全面、公正,这是衡量标准的首选。

新闻价值与选题大小在某种程度上不是直接对应关系,“在新闻评选时,仍然要防止以选题的大小来论英雄,并非报道重大政治新闻就是好新闻。”陈力丹教授在接受《网络传播》采访时指出,其实这类报道是最容易做好的,因为均是事先计划中的事实;非计划事实的发生和对它的评论,能够写出水平、写出新思维是最难的,如关系人民利益的突发事件就是对整个媒体、对记者乃至整个团队的一次考验。

关于新闻评选标准,陈力丹认为,其他的标准可以适当提出,但不要喧宾夺主,主要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标准:客观、真实、全面、公正。如果这些都不谈,只说时效,以及语言生动、角度、导向等等,结果就是主观主义盛行。网络评论要以最新的事实为基础,给人以新思想、新角度,总之,更新常态思维,同时给人以理性的评论或选题,才是好的。

陈力丹的观点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要放在其他标准的前面,“要突出新闻专业主义,因为我们不是在评政治先进,这是专业评奖。”专业主义的标准确定了,然后才是突出网络报道特色的要求,这些要求也要客观,不能使用诸如“顺应时代背景”、“政治意义重大”、“效果良好”等等谁也说不清楚的空话作为标准。

信息精准:专题以小博大

网络专题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如突发事件或宣传主题),设计固定的专题页面,进行图片与文字、即时新闻与相关资料———有时还会有音视频的集中报道。它与一般性网络新闻报道相对应,是网络媒体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主要类别。由于网络专题在内容上能对某一主题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在形式上可以集中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技法之大成,因而它被认为是具有网络媒体特色,最能发挥网络媒体优势的表现形式。可以说,网络专题是网络媒体常用的制胜武器之一,也是网络媒体表现形式的集大成者。

在网络媒体日常运营中,遇有重大事件的报道任务,网络专题常常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项目。千龙研究院院长周科进指出,网络专题是最适合于报道重大事件的表现形式,网络专题常常表现为微型网站频道的状态,这样文字、图片、音视频、Flash、互动调查等等表现形式很容易就能放进专题中,只要这些素材是围绕专题所要表达的主题。因此,在网站内容管理层的决策中,其他网络表现形式往往以网络专题的子集或者从属物而出现。这样看来,网络专题在网络媒体中的首选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