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学生就业规划8篇

时间:2022-02-21 11:43:43

大学生就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规划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遭受着“就业难,难就业”的困扰。尤其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机制的引进,在某种程度上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视。可以说,开展系统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实施迫在眉睫。因此,在就业形势颇为严峻的今天,让大学生认识、了解、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早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这种在西方国家职业指导中的常见方法,于近期被应用到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

从大学生角度看,有两种倾向都将导致就业成功率的下降。一种是缺乏自信,“饥不择食”;另一种是“好高骛远”,脱离社会需要。[1]不管承认与否,大学生的第一份职业从广义上讲就是择业的结果,但这种择业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父母的意愿,学校的推荐或者社会单方面需求的结果,与大学生自身的条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可能并不完全相符。而我们提倡的是科学择业,即求职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在入学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就是――毕业后好找工作,缺乏主动择业的观念。大学生毕业时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自信,脱离实际,对求职单位和职业有盲目的要求;另一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心态,“只要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选择和考虑的”。[2]这与科学择业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科学的择业观倡导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人职匹配”,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这种观念。

2.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缩短不断就业的时间。

经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能够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处于失业状态的可能。

3.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设计与就业指导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所以,大学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一定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兴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功用。

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择业就业不再那么盲目,而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职业,有计划、科学地进行适合的选择,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在社会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这就使得社会分工有了最大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社会国家的就业情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理解上的误区

1.众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和重要意义尚不明晰。

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通过对所带班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中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提高没有设计的占29.2%;有设计的占60.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9.9%。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即使对职业规划有设计,也未免又过于理想化。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还停留在理想层面,目标远大,但缺乏可操作性。[3]

2.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薄弱。

有些人认为如今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事情无法预料,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正是因为社会发展飞快,我们才应该未雨绸缪,为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有备而来应万变之势,因为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正确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并坚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将期望值较大的职业发展目标从理想变为现实。

3.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同时对自己职业发展期望值过大。

主要表现为择业过程中就高不就低,只注重“钱”而忽略“前”,只看好东部而鄙弃西部,只想着城市而忘记乡镇,只期待进大企业而不考虑小厂家,这无疑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同时给社会带来了无比的压力。[4]

4.对学历和能力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区分,误将现在所学的专业等同于职业。

学历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表现为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和所接收的知识量,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的考察才能见得分晓。而能力牵扯的方面就太多了,不单单只是学习能力,还有诸如社交、运动、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

高校就业指导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进一步科学化发展的标志。

首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思想上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式表现得越来越丰富。而大学生的职业意识,高校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不协调,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改进就业指导的方式,运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学习,使大学生明白今后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制定出有序合理的学习计划,全方面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5]

其次,各高校应引进职业测评的体系,兼顾专业讲师的授课,从而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位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做好职业测评。职业测评在不同场合也叫人才测评、素质测评、心理测评等。职业测评应用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进行测量,从而对其素质状况、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心理特征作出科学的评价,同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未来的业绩表现,从而实现对人才的准确了解,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通过职业预测,大学生可以认知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求职择业中经常面临的“我是谁”的问题。让受测者了解自己个性特点以及适合的岗位特质,职业测评能针对大学生给出一定的指导意见,助其扬长避短,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随着就业指导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大学生也应不断提高对职业测评技术的认识,在坚持理解和实践原有的好的就业指导方法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职业测评工具,使自己的择业和就业观念更科学、更理性。

再次,从高校层面来讲,高校要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共同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是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重要突破口。

一要与用人单位强强联手开展职业教育。除了为大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外,学校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客座讲师和职业导师,为大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接触业内人士提供方便;二要加强与人才市场或第三方职业生涯教育单位合作,建立沟通平台,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三要盘活校友资源。校友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很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其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他们的建议对学校改进职业指导工作也有实际意义。此外,校友创办的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总而言之,秉持一种开放的、合作的态度,充分利用和开发广泛的社会资源,不断探索新路子,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必要前提。[6]

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个人目标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有效的就业指导会让学生明晰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分析当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保障措施,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龙立荣,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

[2]孟宪军.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理论探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3]刘晓君.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高教论坛,2005.6.

[4]周一届.实行完全学分制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3.

大学生就业规划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0万。面对愈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高校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共同的课题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担负起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区别

1.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学生教育的“时限”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项工程,是应从大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贯穿始终的。而就业指导则更倾向于解决学生遇到的求职问题,因而,就业指导是具体的,灵活的,短期的,具有“即时性”的。

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对学生教育上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于事物,而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因此,人的发展源泉在于其自身,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自己来主导。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性格类型、知识和技能、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成长环境、社会背景、职业生涯目标、价值观、对成功的评价标准等不尽相同,因而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会相同,个人的规划只能是个性化的发展蓝图。

3.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不同。现如今的社会,职场变化瞬息万变,竞争压力逐年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后会选择“跳槽”,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由于以往的就业指导只是结合具体的求职活动进行,很难让学生对决策过程有深刻的体验,而学生在就业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忙就业的经历并不能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变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重心应向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转移

1.高校就业工作应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熟悉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着重了解学生的就业观念,以时代为导向,准确把握现如今的就业形势,成立集教育、管理、规划于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创新就业指导工作,从单一的就业指导向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转化。

2.应努力培训一批业务精、专业性强、有责任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现如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高校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老师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此类辅导老师要真正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需,把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总之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乐于奉献,时刻抱有为同学服务的信念。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质素,当今的大学生,思想开放,眼界开阔,职业生涯规划不循规蹈矩,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3.在就业工作中要引入心理专员,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予以辅导和纠正。如今,大学生找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焦躁心理、依赖心理、矛盾心理、虚荣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等。凡此种种,任何一种心理作怪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着重引入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心理辅导老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找回自信,调整就业心态,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克服不良情绪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实现就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能评估自己的个性。很多大学生发现毕业后找工作难,或者是频繁换工作,还有的为得不到提升而苦恼,更有甚者,得到提升后却无施展才华的机会,等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这些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否适合该工作,就业专家指出:要想知道去哪儿,你必须先知道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是谁。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充分评估自己的个性、性格特征和优缺点,即彻底剖析自己的基础上,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了解下一步的发展空间,才可能计划自己的职业。

2.职业生涯规划能评估自己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朔造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老师指导和学生自身努力,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等等。任何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这就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随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就业中真正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合理匹配”,即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岗位所需能力相适宜,而且在精神上也匹配,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达到和谐的境界。

3.职业生涯规划能评估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当今的大学生,进入“象牙塔”后,往往就“与世隔绝”了,整天过着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对社会没有太多的了解,他们大多数都是理论上的“富豪”和实践中的“乞丐”,“高分低能”现象十分普遍。而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会让学生尽早的社会实践,通过亲自观察和体验,对社会现实有全面和真实的了解;学生可以领先一步进行职业定位,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促使自己及早就业;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成功率;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习向工作的转化,加速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检验理论知识水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开始着手对学生进行培训和引导。高校应转变就业指导模式,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和创新点,集合高校优势教育资源,加大师生配合力度,不断开拓,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和就业率,为其将来实现人生价值,造福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鄢敬新.职业生涯规划宝典[M].青岛出版社,2005.

大学生就业规划篇3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形式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情况分析

目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学生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并不重要。在高校大学生中,只有23.9%的学生表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5.2%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42.5%的学生的表示不太了解,27.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超过95%的学生缺乏对未来学习、工作的清晰规划。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首先,很多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来自于一些讲座和日常阅读,没有从正式的课程中获取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知识。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的来源主要包括:父母、亲属、学长、教师、校友等。低年级学生入校时间较短,由于受自身知识背景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其父母与亲属等向他们传播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方法等带有一定的限制,从而在心理和情绪上对低年级大学生有效进行生涯决策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另外,高校目前,辅导员自身阅历和配备比例都具有一定的限制,导致无法为数量众多、需求各异的低年级学生进行辅导。同时,受研究型大学氛围的影响,72.6%的本科学生准备毕业后继续考研和出国深造,直接就业的学生只有23.7%。并且,在就业意向中,89.4%的学生毕业后,都想选择公务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只有4%的学生想到民营企业和进行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在职业规划方面,低年级学生仍然比较看重稳定、高薪的职业,并没有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选择主修专业,会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比较有充分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所选专业与自己意向职业匹配的相关度达到了77%。

2.现行就业指导形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都希望能接受较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希望能通过学习、实践等形式探索工作世界,对就业指导形式具有较强认同感的有:“体验式指导、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的培训与指导、职业规划师提供的个体咨询服务与指导”等形式。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现有的规划咨询服务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也缺乏一定规模、一支专业、稳定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导致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式选择中,63.1%的大学生选择了具有针对性的面对面咨询辅导,并且他们希望通过同学互助、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的形式进行就业指导,另外,参与度较高的团体辅导也是他们说希望的就业指导形式。另外,在就业指导中,学生期望获得技能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自信与表达能力。同时由于低年级对于形象指导、职业礼仪、面试技巧等能力的期望不大。

二、基于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策略

1.开展通识教育,充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通识课程,作为前置必修环节,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启蒙为先导的通识教育,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一般的方法、理论和技巧。通识教育课可以为他们提供关于就业和职业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生涯规划的目标,对学习思考生涯发展的方式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从通识教育中,也能对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为了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高校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相对稳定的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通过政行企校的多元参与,解决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大学生清除就业中存在的疑惑,规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负方向发展。

2.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程度,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形式

帮助低年级学生发现自身特质,通过MBTI等性格测评软件,指导其自身进行全方位探索,提升学生在性格、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认知程度,了解自身的行为特征与职业兴趣,同时,借助量表、计算机辅助系统等了解不同职业对技能的要求,发现自身的能力倾向,为未来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明确大学生存在的差距。并且,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就业发展中所看重的标准和原则,通过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澄清价值观排序。另外,高校高发挥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合力,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整合资源,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大学生受益。

3.建立有效渠道,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规划篇4

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不仅仅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率的问题,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第一,某些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只注重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问题,只抓毕业生的就业安排工作。如今某些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只抓一次性就业率问题,而忽略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前三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单纯在大四强调,相当于“瞒着锅台上炕”,必然产生不利影响。就业市场上呈现的是,用人单位实际招聘人数不多,毕业生成为“无业游民”的占大多数,许多毕业生不管这份工作适不适合自己,盲目就业,导致真正适合这项工作的毕业生只能另选,可以说这是“鸠占鹊巢”式的抢工作现象,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就是高频违约、高频跳槽。前段时间新浪微博出了一个“又是一年跳槽季”的主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忽略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竞争意识和主题意识的教育,导致其在未来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

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依赖心理较强,尤其对家长的依赖,想要通过家长的关系或者能力为其找工作,从而导致在准备就业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现在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多数学生缺乏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始终觉得没有必要,甚至认为这样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在毕业准备就业时,自主能力不足,表现性差,自主创业意识不够,即便有创业意识,也往往含有空想的成分,不从实际出发。第三,某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专业化、科学化,这主要表现在教师的配备上,部分老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训练,往往是从别的专业或者部门调过来的“凑数人”,不是缺乏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就是缺乏对就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不是缺乏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指导意识,就是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指导意识。学生之所以上大学,抛开文化层面的因素,更多的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就是要通过各种努力将这份理想付诸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这一目标,各高校应该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切实有效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然后通过这个目标,切实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培养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以此在未来就业中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这些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际上,都能较好地指导大学生。上述问题,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问题的一部分,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限于笔者的能力,只能描述皮毛。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也应该分时期进行:在学生大一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和就业观、择业观的指导,在大二和大三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就业能力的指导,在大四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实习的指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导主题,这样能使就业指导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实施。只是粗略地完成任务,至于真正取得的效果忽略,因为毕竟这个效果是无法计算的,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师被动应付、就业指导部门被动应付,进而学校被动应付,整个就业指导部门形同虚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服务机构是学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应独揽此项重任,即便学校独揽也很难完成,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帮助。这些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信息,还要为大学生举办一些具有实践性质的能够让其学到许多实际就业岗位知识的指导性讲座等,或者直接去企业参观或者实习,等等。各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联系,不能故步自封,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尴尬境地,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书呆子,必然被社会抛弃。这样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增长见识,还能为自己未来就业提供一个缓冲期,不至于以后没有准备地盲目投入到社会中,可以缩短大学生进入到社会的适应期。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师资力量。

近年来,教育部对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关注程度提高,明确要求学校要从学生的学费中拿出一部门,用于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明确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人员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专职人员,虽然这一目标在部分高校仍未实现,但已向着明朗的方向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前文说学校要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共同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但是主要的还是靠学校自身,单靠外界帮助,学校不努力是不行的。现在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繁忙,尤其在学生毕业期间,组织各种招聘会,协调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关系,以及去各用人单位联系等进行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使得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整天像赶大集一样热闹,所以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且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比较难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要求逐渐增高,这些都离不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师资队伍。随着要求的增高,许多教师为了适应及满足这种要求,不断通过各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根据就业市场的形势及作为教师所应该遵循的发展规律,积极地指导学生,根据形势和需要,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为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可能大家觉得没有必要,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但相比而言,若各学校能够像上面所述的那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那学校中的学生,不再是一个智商高、能力低的“残疾人”,其就业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而我国的就业难题不能说解决,也会得到缓解。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规划篇5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013年,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的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发展放缓,我国GDP增速由2009年的8.7%下降到2012年的7.8%,今年又下调为7.5%,GDP的下调对就业将产生重要影响;就业总量持续增加,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500万人,而今年大学生就业人数将近700万;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矛盾。此外,针对大学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对500家用人单位调查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是大学生找工作难,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这个矛盾困扰着大学生和家长,也困扰着高校和用人单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高校的,有体制的,有政策的,更加有大学生自身的,如不能正确评估自己,又缺乏职业素养和工作经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本文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维度来对其之余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一些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是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规划意识,重视程度不够;就业能力方面是就业观与社会需求错位,核心能力不突出,职业成熟度低。

1.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规划意识,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将经历由“学校人”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而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式简单。获得自我认知资源的渠道孤立和单一,单纯靠亲朋好友的评价或者是参与各种测试活动。第二,内容片面。仅仅关注了个体兴趣爱好、性格特长,而缺乏一个涉及职业适应性和职业价值观的长效机制的采纳。造成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的原因,有外界环境的因素,如缺少有效且科学的自我认知的工具、规范且完善的自我认知的途径以及具有专业能力的指导老师去辅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的分析与了解,更有大学生内部的因素,如主人翁意识匮乏,缺少主动性,心理定位上存在某些认知偏差。

与此同时,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缺乏是缘于对自我认识的不足,更是由于对职业的认识先天不足。“我国的大学生长期在‘格子化’的环境中生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在相对封闭的‘格子’中学习、生活。这使得学生在读大学之前,甚至于在大学毕业求职之前,对职业以及职业环境几乎‘零接触’。‘读书’成了学生的唯一职业,‘考上大学’是唯一的职业目标。这种自成一体的‘学生职业’隔绝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对真正职业的逐步深入认知。”由于对职业的认识浅尝辄止,那么职业目标的选择就会具有很强的偏好性,人云亦云,缺乏对职业生涯的理性思考与认识,且也会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存在盲目和随大流的思想,盲目认为毕业后就总会找到工作,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加之,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注度不强,大学生只关注当前的学习,而忽视长远的发展需求,职业生涯无从谈起,这也铸就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忽视。

2.就业观错位,核心能力不足,职业成熟度低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就业观与社会需求错位,核心能力不足,职业成熟度低等问题,这都是由于“当前大学生职业意识萌发较晚,不出校门不太考虑职业素养和职业选择问题,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无法更好地能组织自己的学习和提高相应的素质、技能、能力、特色不突出。换句话说,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是自身准备的不足,而其根源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自我认知不足造成就业观上的错位,规划意识的缺乏和重视程度的不够,误认为高学历就是高能力,从而造成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重要性的忽视,以及职业成熟度的漠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大学生孕育自己理想的阶段,对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铺垫与不可逾越的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会直接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发展的成败。其现实作用在于: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明确大学生活目标、提高大学生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完善自我、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开发优势资源的有利保障;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未来事业发展的基础规划。

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了解自我、设计自我的过程,若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身,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合理定位,并不断地在学习知识和参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由此可见,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必要的。

大学生就业规划篇6

除国家和企业方面的客观原因之外,大学生就业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还在于自身的主观方面。

(一)整体素质下降

多年来公办高校扩大招生,民办高校数量激增,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招生分数却不断降低,并且不少的大学生就读期间自我放松,应付学习,知识内涵与实践经验缺乏,一部分学生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给企业造成一种“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的趋势”感觉,这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形象。

(二)自身定位偏颇

大学毕业生们经过几年的高等教育,自然都希望自己进入一个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工作,对一些起步晚,规模不太可观的新兴公司企业嗤之以鼻,面对理想的工作单位却又进不去,只得待业在家“啃老”。没能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一个正确定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的出现。

(三)把握求职途径不到位

不少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各式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撒网”,或“托关系”“找门路”的方法,以捧上“金饭碗”。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指出,前来应聘的大学生毕业生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切实的针对性优势,也不重点弄清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以改造自己,提高就业率。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策略

未来大学生就业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校毕业生这支宝贵的人才队伍,只有在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进入到祖国最需要的、最适合的岗位上工作,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采访了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的老师后,老师们给大学毕业生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建议。

(一)提高综合素质综合素质

包括个人素质、能力与实践经验。老师认为,大学生们在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与外语等能力。毕业生要考虑到自己向用人单位提出各种要求的同时,自己又能为用人单位提供些什么呢?

1.良好的身体素质若要达到理想目标,除专业知识技能过硬外,还得有一定的体力与耐力,健康欠佳会减弱人的决策能力,有可能因体力不支而自动放弃或被迫放弃就业机会。

2.出色的工作能力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因为企业内职责分工明确精细,各岗位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培养出色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工作效率,赢得职场优势。

3.丰富的实践经验进入到社会工作中来,所参与的工作并非还是学校里的“模拟营销”“模拟课堂”等,小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关乎整个公司的前途与命运。因而,不能只懂纸上谈兵,而到真需要时却不知所措。所以,大学们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参加实践活动与增加实战经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锻炼交际能力

1.良好的沟通能力企事业单位非常看重员工沟通与协调能力。员工们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使工作完美的呈现出来:客户业务间交流时,好的交际可以取得客户的信任,产生良好的客户效应,能给公司带来更好、更宽、更广的客户源;与其他公司交流合作时,好的沟通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合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公司中,员工们都能注重彼此间的沟通与团队协调,满怀工作激情,使公司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中,这对于提升企业文化素质和提高公司效益有着很大的作用。

2.良好的人脉关系采访过程中,某招聘人员说:“有关系到哪里都行,应聘什么单位都不怕”。“关系”这个词,可能许多人觉得是负面的,其实不然。想想若是毕业前你已与校外有关工作单位搞好友好关系,那么你的就业问题还会是问题吗?所以,要端正思想,努力拓宽自己的交际圈,特别是见习、实习、工作实践时与工作相关的范围圈,针对性地提升自我,利用“关系”增加自己就业的机会。

(三)理智确定目标

1.明确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开始。学院院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老师提到“明确职场奋斗方向,同时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自我,增强专业技能有助于增加就业竞争力”。而目标设定应从小到大,从基层做起。“大学生毕业时不一定要到大企业或政府机关、学校部门就业,可选择从村官、选调生等基层做起,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大事业奠定发展的基础”。切忌眼高手低,夸大自己的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

2.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们易眼高手低。不一定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后才就业,应先从事能较全面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工作。工作诚可贵,经验价更高,就业形势严峻,先就业后择业理应成为大学生要理智转变的就业观。求职不必追求一步到位,若过于计较眼前职业岗位是否理想,就有可能失去更多起步机会。

(四)认真对待面试

在采访招聘者中获取到了一个有用的信息:面试定乾坤,面试时给招聘者的印象对应聘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怎样才能在万千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吸引到招聘者的注意力呢?

1.做好简历,并根据自身特点具有一定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求职单位,制作个性化的简历。不同单位对应聘者简历的态度有所不同,所以做简历时就得有针对性。“了解求职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应聘人才需求是应聘者的必备工作”。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有相关技能、经验、亮点介绍,让招聘者对你的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2.面试是跨入就业单位的重要门槛采访有关人员时了解到,现在的面试中应聘者的表现不容乐观,很多应聘者不注意礼貌用语、行为随便、不够自信、理论介绍多于实践经验展示。一般有经验的HR在初次面试的时候就能大概了解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些什么能力。

(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场奋斗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场奋斗目标,根据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此来增加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针对各专业情况,展望未来与规划

大学学习生涯学院院共开设有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学四大本科专业。为进一步了解学院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市场为导向,更好地规划大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涯,小组对学院负责招生就业处工作的老师进行了访问。

(一)往届的就业情况据悉

学院四大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在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努力下,每年的9月份左右,毕业生们基本都能获得就业机会,工作岗位也基本确定。毕业生能顺利找到工作,与在老师指导下不断调整期望值有着重要的关系,“建议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做村官、选调生、辅导员等”。

(二)对于选修第二专业与考研的建议

现在社会中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从“量”的需求转向了“质”的需求,而拥有多种能力与高技能的人才无疑是企事业争夺的重点。选修二专和考研能有效的解决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和专业技能研究不深的问题,增加就业优势。

(三)针对师范生的特点,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1.具备较高的学科探究与钻研能力;

2.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教师用语使用的能力,学习教师礼仪;

3.注重对粉笔字、普通话等辅助能力的培养。

(四)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

1.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借鉴资料、明确职场奋斗目标,让他们在未来的求职中少受挫折,多点胜算。但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您是否对自己的学业、职业进行过规划”时,有25%的大学生有近期规划,66%的大学生没有详细的规划,甚至有9%的大学生从未有过规划。

2.过硬的技能支撑过硬的技术支撑是获得就业机会的关键。所以,应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兴趣,多增长些专业能力,如考取:学士学位证、二专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人力资源证书等。

大学生就业规划篇7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就业不仅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也是融入社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希望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就业体制变革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外,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观对大学生竞聘提出新要求。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职业意识淡薄及就业竞争力欠缺是导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对此,大学生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明确应聘的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到有的放矢地利用校内锻炼和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竞争力,为将来顺利就业和胜任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职业 规划

本文共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职业规划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针对大学生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做相关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高校不断扩招、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就业观念仍然存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 主观方面

1、自我目标缺失

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进入大学后,他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迷失了方向,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世界不清楚。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政治学院一年级360名新生进行随机抽样,抽出36名学生样本,对该36名学生不同时期有无确定的奋斗目标或者说人生规划的进行调查,如下表:

该表显示,36名学生在高中时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都为自己的人生做了短期的规划,那就是考大学,这一时期的规划率达到了100%;然而在考取大学之后,在实现高中时期制定的短期目标时,多数学生出现了迷茫的症状,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走向未来的生活,迷茫率高达86.1%,这种现状值得重视,也表明在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迫切性。

2、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多关注的是眼前的地域、薪金和福利待遇问题,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一些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

3、主体意识淡薄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问题上,宁可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也很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自己人生道路发展问题,更很少去积极接触职业生涯世界的各种信息。

(二) 客观方面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理论指导

职业规划最早是在西方兴起的,我国对职业规划的引进已将近20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一直是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在大学里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的呼声渐高,也有不少高校在各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然而,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没有理论的指导很难开展有层次、有成效和有深度的实践活动。①而根据国内的高等教育现状的发展而产生的理论创新还比较缺乏,职业指导在实践方面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②

2、寻求职业指导的途径有限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较少。许多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建制、辅导人员配备、职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不适应学生需求。学校尚未建立深层次的辅导结构,咨询、辅导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帮助指导,无法对学生的进一步需求做更有效的指导。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这样的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需求永远处于模糊阶段,进入职场之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将会拉长,增加职业发展的实际成本。③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清晰地认识自己对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明确目标和需求,从而根据条件去实现目标。职业规划是在自我认识的前提下,对自我进行充分分析和准确定位。这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做的第一位。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存在明显的模糊性,以致,在求职过程中,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在与用人单位交流时不能清晰表明自己的能力与职位要求的匹配性,从而使求职受阻。

(二)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适应职业要求,顺利实现就业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缺乏职业准备的大学生必然茫然不知所措。原因之一就是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许多学生采用“广种薄收”的方式,大量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而不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哪方面的人才,降低了求职的效率,增加了求职的成本,同时,一旦顺利就业,就会出现职业兴趣、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摩擦,造成的消极后果一是主动跳槽,一是被动失业。制定职业规划,围绕着自己的职业蓝图,制定求职方向和具体步骤,从学习阶段就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一个阶段一个台阶向职业需求的能力看齐,这样,不仅为他们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工作做好了准备。④

三、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我国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当年毕业生的择业需要而展开,具体实施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大学生毕业阶段,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是个盲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务虚多,务实少,知识介绍多,能力培养少,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多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诠释和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日后职业生涯具有根本意义的择业观教育,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由于个人期望值与社会可供选择的职位落差太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和择业问题关注也不够。

(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整合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

大学生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立人”教育,充分尊重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⑤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把外部的技能和知识内化于心,升华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进而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明辨是非、承担责任。这些特质都与职业生涯教育有着极其恰当的契合点,为更好的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其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重视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不一,人们对职业指导概念的理解也不同。结合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人们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这里我们主张将职业指导表述为: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三个方面:(1)帮助就业: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是职业指导人员首要工作目标.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目标;(2)帮助就业稳定。职业指导帮助就业的目标。远远不能解决求职者、劳动者的客观需求,从更深层的角度讲,也不能认为是已经完成促进就业的使命;(3)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果说前两个工作目标是一种必要的过程的话.帮助个人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则是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这个工作目标反映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意图说明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不论是就业过程还是在就业后,它将伴随人的职业生涯,人们处处需要职业指导。另一方面则更加明确地说明职业指导的工作性质,以及它在就业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⑥

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这里着重从对个人和对工作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首先,对个人的影响是指职业指导对个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个人社会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其次,对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助于建立科学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识、有助于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就业服务工作的提升和改革、有助于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

(三)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现如今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应当对未来趋势有个清楚的认识,对自己也更应当明确认识。对我院07级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20%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13%的学生学生表示很有自信,找到好工作没问题;同时也有26%的学生觉得本专业前景好,所以也不担心;61%的学生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觉得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而24%的学生不太有自信,对竞争有点害怕;还有15%的学生没仔细想过,走一步算一步。看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足够信心的学生并不算多,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未来没有信息,不自信。过分的自信或不自信都是要不得的,对顺利实现就业都是无益的,引导学生准确的定位自己是找到合适工作的首要步骤。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其职业生涯设计,学生还可以与是专业领域中的讲师、教授,通过自身接触对自己所学专业加深了解,提高其业务知识水平,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准确定位自己是第一位的。

注释

①董研均.2007年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综述.经济师,2008年第9期.

②潘正勇,杨军.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探析.中国教师,2007年第11期.

③李敏.大学生职业规划永远不嫌太早.时代经贸,2008年5月.

④张仁杰.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就业调研,2008年第16期.

⑤李亚州.职业规划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⑥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5月第八次版,第68页.

参考文献

[1]杜存臣.高职学院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需求状况问卷调查情况分析.荆门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7月.

[2]林咏君.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教育长廊,2009年6月.

[3]石磊石,杨云红.浅谈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对接.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

[4]钱嫦萍.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探索.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6月

大学生就业规划篇8

面对这样的市场。大学生必须调整好心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安排好自己的明天和未来这对大学生来说极具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迈向社会、必须完成好的第一课。

一、就业市场的现状

目前的大学教育已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平民化教育”了。现在的我国大学生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招生年年扩招从1998年108。4万到2005年475万人(2006年预计500万人!全国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含各种层次的在校生)。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短短6年内翻了两番。“在这样的招生速度和规模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如果大学生在就学期间没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就会出现困难。加之大学生多数是一些独生子女,对工作和待遇期望值过高要求脱离实际、好高鹜远,势必进一步增加就业的难度。长此以往,对家庭社会、学校、大学生本人以及整个国家的持续发展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遗症。

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手段之一。何谓“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一般认为: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并经过分析、测评后对自己未来的一生中所承担的职业职务和相应历程所做的中长期的预期规划与具体设计。

事实上在高校中,大学生真正知道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人不多很少人真正在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吸取的。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小学便开始。在一种没有压力、不马上兑现的氛围下进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早期熏陶和培养这时的教育是潜意识的、游戏式的其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兴趣“。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具备和培养,鼓励年满14岁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进行各种打工锻炼这种打工对于家长或者学校来说并不是让学生要挣多少钱,而是培养他们“早期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到了初中和大学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打工来满足自己基本生活、学习所需。

所有这些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对于职业或者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往往是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能考虑。国家在这里充当的是一个就业责任的主体,学生充当的是一个就业责任的客体。但是现在国家已经从就业责任的主体变成了就业责任的客体,学生则从就业责任的客体调换成了就业责任的主体。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性的变革,在这种重大深层次、历史性的变革面前我们的家长学生、学校没有跟上这种变革的步伐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随这种变革作相应的改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的职业意识就业观念未改变;没有把职业兴趣、职业设计意识从小培养。最终所导致的问题就是:大学生面对现实普遍都不适应茫然、仿徨恐惧、失望,他们感到困惑。这种困惑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本人在就业上的困惑,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困惑,是一个社会的困惑。所以面对目前的就业市场我们不得不作深入地思考。

三、几点思考

1职业兴趣、职业意识必须在早期培养。从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对职业发展研究可以知道,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萨帕的研究认为:人的早期职业生涯发展分三个时期即幻想期(4-10岁),表现为需要占统治地位。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兴趣期(11-12岁),表现为喜好成为职业期望和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能力期《13-14岁》,表现为开始更多的考虑自己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由此而来。在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形式多样。如:举办一些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等活动;每隔一段时间邀请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单位或者个人到学校介绍各自的企业和工作;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这些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相融的我们只有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能考虑职业的问题,看来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意识应该也必须在早期培养否则很难适应职业市场的变化。

2、建立学校和社会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据在我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抽样调查的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服务“不满意”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对社会的变化和人才需求了解甚少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本身又是一个持续、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或者感觉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因此。进行规范、持续、专业的职业生涯就业咨询、指导或者设计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学校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对在校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当然的一部分。目前学校缺乏“一对一”“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这也是出现学生“不满意‘’和“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管理职能在政府引导下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机构这种专业机构所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自然外延和补充。学生可以在学校内得到指导也可以在社会上得到指导。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