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阿房宫赋教案8篇

时间:2022-08-25 03:55:06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篇1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谚语。秦二世而亡,阿房宫早已被项羽一把火化为冷烟寒灰,但在“往事越千年”后,人们并没有忘记它,可见秦始皇之“皇泽”是长久的。

当然,这里加了引号的“皇泽”,只具讽刺意义。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从反面给后人留下多少思考,多少教训!清初诗人阎尔梅(1603-1661)曾漂泊西北天地间,考察秦王朝的种种遗迹。他在《题阿房宫故址》诗中写道:“渭水云何像汉津?浪言营室拟星辰。员峤妄遗童男女,方士虚称善鬼神。博浪不能搜大盗,深宫徒自饰真人。南山未表??臭,真得长沙着《过秦》。”(《白耳山人诗集》卷六)虽然诗中用典,但翻翻《史记》或任何一种中国通史,我们就能够知道,秦始皇妄图长生不死,活到万岁千秋,享尽人间富贵。相传其所建阿房宫,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宫中可立五丈夫高的大旗,能容纳一万余人。迷信方士,求不死之药,但在死神面前,毕竟感到茫然,于是以建造长眠之所骊山墓。光这两项工程,就动用了不下70万的役夫和刑徒,而当时全国人口也不过二千万左右。这种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西汉文学家贾谊(前201-前169)曾作《过秦论》三篇,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这自然是不错的,但结论仍嫌笼统,以阿房宫立论,把秦朝来亡的教训,用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尖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鸣起历史警钟的,是唐代文学家杜牧(803-852)。公元825年,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恕人怨,杜牧拍案而起,作《阿房宫赋》讽时济世。由于他是在触及现实政治敏感神经的高度上,去探索历史经验的,结论也就特别发人深思:“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就是说,灭亡秦朝的,是秦朝自身,秦朝人来不及给自己唱挽歌,而后人给他唱挽歌,却又不吸取历史教训,遂使更后的人又为后人唱挽歌了。

这个结论多么深刻。秦始皇死后“??臭”载尸之车,令人掩鼻,秦二世被迫自杀,真乃死于非命,就此而论,秦皇父子,均属不幸。但是哀其不幸,怒其腐败!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秦王朝只有十五年的寿命,可谓短祚。何以故?腐败的规模固然空前,速度也令人瞠目。阿房宫堪称是秦王朝的窗口,读一读《阿房宫赋》的描述,我们就不难想见,秦朝是如何将民脂民膏、百姓血肉任意榨取、吞噬,而挥霍于遮天蔽日的宫阙之中的。秦王朝的,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封建历代王朝代代相因的周期率;速兴速衰。我在《说皇帝》一文中指出:“开国之时,多为明主,试想,此时此地,打江山、夺交椅,如果领头的一脑袋糨糊,又怎能统率文武,改朝换代?此后,直至中叶,多数的皇是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吃果果,中不溜秋;再往后,则不对了,坐在椅上不耐烦,一心向往上天梯,胡作非为,最终从椅子上摔下来,跌个粉身碎骨。就此而论,一部交椅盛衰录,就是千年帝王史。如此而己!所谓胡作非为,无非就是腐败。盛—腐败—衰亡,这是封建历代王朝钻不出去的“鬼打墙”,以至一代一代人怅怀古,悲兴亡,但到头来仍是“草迷丹阙”,遗老泣残阳。正是:王朝更迭亦何多,代代重复唱挽歌。这是中国历史的最大不幸。

秦始皇父子修建阿房宫,成了历史的笑柄。这样的笑柄,今天当然不会重演。但是我们应当高度警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教训,后人应永铭于心!

阿房宫赋教案篇2

初读文,眉梢凝,神色惊;再读之,拍案绝,峰洪泻。

洋洋数百字,跃然纸上,道尽兴亡。乍看,似百灵晨鸣,惊艳婉转;细赏,如困兽下山,声啸震颤。峨峨乎泰山之巅,玉皇峰伟;涓涓乎清流之逝,情切绵延。

碧天凌云,变幻万端,彩凤麒麟,龙跃虎啸。伫四野而望之,皆精妙绝伦。

熠熠焉,辉辉焉。文笔之矫健,似神龙见首难见尾;文采之锋芒,恰日月四射之辉煌。读其句读,口齿留香,绕梁三日,不绝如缕。烈日炎炎,似饮冰茗,神清而气爽;飞雪茫茫,如尽壶觞,血热而情长。

艳而不华,想象绝奇;体物写志,浑然一体。颂之,风云变色,响遏行云;歌之,百兽驻足,凤飞凰舞。阿房宫之奇艳,惊于世间;秦始皇之骄奢,昭于民心。呜呼!杜郎之心,叹苍生之苦难,慨秦王之淫逸,痛阿房之焚毁,恨君王之昏庸。

生花之妙笔,震世之奇才。个性人物,著个性文章。杜郎少有才学,文不加点,倚马千言。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裘马清狂之时,似太白之飘逸仙骨,踌躇满志,登高而歌:“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感念苍生之际,忧国忧民,如少陵之沉郁情怀,忧虑满心,愤慨而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身携长剑玉佩,遍访天下英豪;纫秋兰辟芷,修内心之明德。志如鸿鹄,非燕雀可小觑也。

所谓窥一斑,可知全豹。文以载道,亦见其人。杜郎之时,盛唐趋衰。文者爱财,武者惜死。终朝酒池肉林,尽日靡靡之音。古人云:是为人者,尽其能;为人臣者,尽其忠。杜郎,欲扶大厦于将倾之际,挽狂澜于波涛之间。经世济国,一展平生之才。故《阿房宫赋》者,盖为晚唐之倾颓而鸣,为百姓之多难而发。其忠义之心,凌云之志,则尽显矣。

请君试看,君王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者,历数不尽。然太宗因惧魏征之耿介而闷死鹰鹞者,古今几人?前人之伟业,过眼烟云。先人之美德,弃之不惜。良禽择木而栖,贤者选主而事。夫英雄者,亦应身逢其时,方显英雄本色。

哀哉,杜郎!虽有千古一赋,却无惜才之明主。悲哉,杜郎!虽有耿直贤臣,却无从谏之帝王。匡时济世,彪炳千古,悲天悯人,感服人心。叹哉,杜郎!

(指导教师 尚 娜)

【点评】

赋是一种华丽的文体,献赋也是臣民展现自己才华,向君主进谏的一种途径。杜牧在《上台已文章启》中写道:“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作者敢于写赋,实属难得。

本文语言优美、大气恢宏,论文、论人、论世;一路写来,观点鲜明,各方论据信手拈来,显示了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次,这篇读后感能针对《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提出“夫英雄者,亦应身逢其时,方显英雄本色”,角度新颖,不落窠臼。再次,作者模仿着原文的行文、句式写赋,尤可褒奖。“初读文,眉梢凝,神色惊”“熠熠焉,辉辉焉”等,都是对原文句式的学习运用,可见作者用心之深、语言学习之勤。

阿房宫赋教案篇3

———说阿房宫之广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说阿房宫之瑰丽,“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说阿房宫之奢华,“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真的有阿房宫吗?真有这样的阿房宫吗?!

当我们终于等来有史第一次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当我们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秦宫铺瓦屋顶”,尤其是,当我们热火朝天于“项羽烧没烧阿房宫”论战不休时,其实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都被忽略———那如诗似幻般的阿房宫,真的有过吗?

究竟有没有阿房宫?

阿房宫传说两千年,凭什么断定它的存在?

铁证只能是当时代记述或实物。然而,阿房宫考古队领队李毓芳对记者坦言,迄今没发现任何这样的史物实证。北大历史系副教授刘华祝分析道,秦宫本应有档案,只是正处秦末八年战乱中心,荡然无存了,“秦始皇造的长城秦陵还看得见,但阿房宫的证明,也就后来《史记·秦始皇本纪》那句‘先作前殿阿房’了。”

问题是,一百年后司马迁的话,一定足信?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张传玺回答记者说:“的确可以有怀疑。但司马迁距离秦朝不过百年,就像我们讲民国初的事,应该不会出入太大。司马迁连商王世系年表都没写错,阿房宫的存在要肯定。”

不过有一点,所有的专家众口一词———即便阿房宫存在,也远不是杜牧说的那样大,至多只有1%。北大历史系副教授蒋非非电话那头斩钉截铁:“阿房宫压根没建成!”

阿房宫建没建成?

简直荒唐。千年盛传不衰的阿房宫,居然压根没建成?

几乎所有采访的专家都告诉记者,杜牧那是文学杜撰,凭空想象,“阿房就是一工地!”

阿房宫考古队领队李毓芳的理由是:如果宫殿建成,无论怎样焚毁,都应有秦咸阳宫遗址那样的,一米多厚的瓦砾堆积遗存,而阿房宫遗址没有。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的理由是:如果宫殿建成,金银财宝会被洗劫,可怎么连一个破碗片都不见呢?

北大历史系副教授蒋非非的理由是:《史记》本就很清楚,秦二世即位时,阿房宫“室堂未就”,因始皇“崩”,于是停工,将70万劳力全赶去修秦陵,等到这年四月“复作阿房宫”,七月陈涉吴广就反了。前后就这么点时间,显然建不成阿房宫。

“都是杜牧乱写蛊惑了大众。”北大蒋非非副教授笑着解释,杜牧之所以捏造,是为了讽喻唐朝皇帝不要再大兴土木,“秦王朝如此,刚刚覆灭的隋炀帝不也因此吗,杜牧是妙笔生花,可骗苦了后代百姓!”

阿房宫到底有多大?

那么,阿房到底多大?杜牧那句“覆压三百余里”,是阿房宫之所以出名、几成历史地标的最主要理由。

“杜牧偷换概念,真要说300里,也只能是从咸阳到临潼‘关中计三百余’的全部秦宫,拿阿房来做个代表。更可能,300里是个夸张。”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张传玺与众多专家看法一致,阿房宫的真正大小,应该就是《史记》所描述的“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这在今天是多大呢?专家算了算,汉代一步等于6尺,一尺等于今天的23厘米,1丈等于今天的3米左右,《史记》描述的阿房宫,大约是11万平方米,相当于天安门广场的四分之一。

问题又来了。这和最新探明的阿房宫夯土台基面积54万平方米,对不上。

张传玺副会长的解释是,阿房宫很可能像故宫太和殿那样,“54万”是托盘式的台基,而“11万”是主殿。考古队领队李毓芳告诉记者,“‘54万’的确不如故宫面积大,但作为整体的建筑地基是全球第一了,秦皇暴政,可见一斑。”

阿房宫在哪?

想想挺奇怪———没有地面建筑,没有图纸留存,《史记》也只笼统提到阿房宫建于“渭南”,凭何划定如今的“遗址”就是遗址?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给记者做了一番推演:《史记》写明了,阿房宫的方位北不过渭河,南不过秦岭,这个范围内,就发现如今这么大一个土台子,也就承认阿房是它了。

但这显然还只是历史地理学的一种推定。“说到底,仅凭一个土台子,很难说一定就是阿房宫。”北大蒋非非向记者强调,考古上的事没铁证就什么也定不了。上海大学历史系谢维扬教授也坦言:“谁都希望民族光荣史存水落石出,但能讲几分就几分,别急。”

阿房宫烧过吗?

提到这个媒体正在爆炒的争论,最早提出“为项羽平反”的考古队李领队苦笑,诸多专家认为她说“阿房宫没烧过”太草率了,事情已经传到国家文物局,要她写报告。老太太脾气直,说还是那两字:没烧。

她领着记者在“土台子”上转一大圈———你看看你看看,这地上几万个孔打下来,哪有红烧土的痕迹?哪有草木灰的印子?没烧就是没烧。

记者在现场听到了“烧了”的一种新说法:文革中兴起过平整土地的“千亩会战”,外面那一圈长不出庄稼来的红烧土,早被刨了个干干净净。

李领队反诘:我们是打了1米多深才见夯土层,上面那一层是“浮土”。谁会吃饱了撑着,刨掉了红烧土,再堆上1米多高的“浮土”?

争来争去,在北大蒋非非看来,争的根本就是伪问题。《史记》上的确记载着项羽放过一把火,但这把“三月不灭”的火,烧的是“秦宫室”。项羽火烧阿房宫,那不过是杜牧的附会妄言,诗人言,不能当正史,哪用得着为项羽平反?

阿房宫有“瓦”吗?

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前几天某中央媒体报道“中国首次在阿房宫遗址出土完整秦宫铺瓦屋顶”。

瓦,是货真价实的秦瓦,但并非在54万平方米的“遗址”上出土,而是在其南边沿的三米之外。严格来说,这不是“秦宫”瓦,也不能证明“土台子”上建过秦宫,更不能证明阿房宫的存在。

能挖出瓦来,真的巧。原来,“土台子”的南边沿在地面上已没有痕迹。找啊,考古队的探孔往南一直打出去,不但找到南边沿,还在边沿外发现了6行筒瓦、5行板瓦的“铺瓦屋顶”。

既然都认为,阿房宫根本就没建起过,那么哪来屋顶的瓦?如果不是阿房宫的瓦,又是什么建筑的瓦?李领队说,这些谜有待更深入的考古发掘解答。

阿房宫赋教案篇4

我们知道,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通过一定的关系联系到另一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按其分类可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和因果联想。联想无处不在,生活因联想而丰富多彩,工作因联想而精彩迭出,艺术因联想而焕发光彩。许多艺术,因联想而诞生、成熟,也因联想而气象万千、摇曳多姿。它既是构建艺术不可或缺的心理历程,也是欣赏艺术必备的思维境界。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需要运用联想。运用联想式思维进行教学,正好体现了新课程个性化课堂教学要求。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有效整合知识、利于理解记忆。

一、整合知识

教学以知识为基点,而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范畴内,他都与其他知识点有着这样和那样的联系。教学当中,运用联想可以将分散的、凌乱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理与组合,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下面我就以《赤壁赋》为例,谈谈运用联想整合知识的优点。《赤壁赋》作者苏轼,历史上作为一位重要的且很有影响的文人,我们必须讲解。

首先,讲解姓氏与称谓。作者姓“苏”,我们能过相关联想,自然会想到苏洵、苏辙,想到“苏门四学士”。因其与苏洵是父子关系,与其弟苏辙是兄弟关系,他们三人在文坛上并称“三苏”;而与秦观、黄庭坚、晃补之、张末是师生关系。苏轼号“东坡”,人们称其为“东坡居士”,我们由“居士”通过相似联想会想到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六一居士欧阳修、淮海居士秦观、清真居士周邦彦、石油居士范成大、幽栖居士朱淑真、易安居士李清照、后村居士刘克庄、柳泉居士蒲松龄等。东坡死后谥号“文忠”,我们又会联想到欧阳修和元代的散曲家张养浩,因他二人谥号都为“文忠”。

其次,讲解对他的评价。“北宋文学家,‘唐宋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法方面皆有卓越成就。”(《诗歌词典》)既然是“唐宋家”之一,通过相似联想我们立刻会想到其他七位――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通过“唐宋家”又会联想到归有光,因归有光与王慎中是明朝“唐宋派”的代表,是“唐宋家”与清朝“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苏轼又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我们又会联想到其他三位――黄庭坚、米芾、蔡襄。

这样,我们运用了多种联想,将一些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这些知识点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利于理解记忆

通过联想我们整合了知识。整合后的知识不是以点的形式散乱的存在,而是以“块”与“链”的形式耀眼地出现。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就会举一反三,学生学习就会触类旁通。从而有助于理解加深记忆。我们以《赤壁赋》的背景及文体知识为例来看。

《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夜游赤壁所作。要想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就必须讲解“乌台诗案”,因“乌台诗案”与作者被贬黄州夜游灵壁表达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见解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乌台诗案”是理解课文哲理与抒情高度融合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阿房宫赋教案篇5

我们知道,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通过一定的关系联系到另一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按其分类可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和因果联想。联想无处不在,生活因联想而丰富多彩,工作因联想而精彩迭出,艺术因联想而焕发光彩。许多艺术,因联想而诞生、成熟,也因联想而气象万千、摇曳多姿。它既是构建艺术不可或缺的心理历程,也是欣赏艺术必备的思维境界。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需要运用联想。运用联想式思维进行教学,正好体现了新课程个性化课堂教学要求。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有效整合知识、利于理解记忆。

一、整合知识

教学以知识为基点,而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范畴内,他都与其他知识点有着这样和那样的联系。教学当中,运用联想可以将分散的、凌乱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理与组合,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下面我就以《赤壁赋》为例,谈谈运用联想整合知识的优点。《赤壁赋》作者苏轼,历史上作为一位重要的且很有影响的文人,我们必须讲解。

首先,讲解姓氏与称谓。作者姓“苏”,我们能过相关联想,自然会想到苏洵、苏辙,想到“苏门四学士”。因其与苏洵是父子关系,与其弟苏辙是兄弟关系,他们三人在文坛上并称“三苏”;而与秦观、黄庭坚、晃补之、张末是师生关系。苏轼号“东坡”,人们称其为“东坡居士”,我们由“居士”通过相似联想会想到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六一居士欧阳修、淮海居士秦观、清真居士周邦彦、石油居士范成大、幽栖居士朱淑真、易安居士李清照、后村居士刘克庄、柳泉居士蒲松龄等。东坡死后谥号“文忠”,我们又会联想到欧阳修和元代的散曲家张养浩,因他二人溢号都为“文忠”。

其次,讲解对他的评价。“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法方面皆有卓越成就。”(《诗歌词典》)既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通过相似联想我们立刻会想到其他七位——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通过“唐宋八大家”又会联想到归有光,因归有光与王慎中是明朝“唐宋 ’派”的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与清朝“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苏轼又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我们又会联想到其他三位——黄庭坚、米芾、蔡襄。

这样,我们运用了多种联想,将一些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这些知识点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利于理解记忆

通过联想我们整合了知识。整合后的知识不是以点的形式散乱的存在,而是以“块”与“链”的形式耀眼地出现。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就会举一反三,学生学习就会触类旁通。从而有助于理解加深记忆。我们以《赤壁赋》的背景及文体知识为例来看。

《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夜游赤壁所作。要想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就必须讲解“乌台诗案”,因“乌台诗案”与作者被贬黄州夜游灵壁表达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见解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乌台诗案”是理解课文哲理与抒情高度融合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本文的文章体例属于“文赋”,“文赋”是赋的一种。赋,最早见于《诗经》,只是一种铺陈言志的表现手法。所以班固《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而其作为一种文体最早始于战国后期苟子的《赋篇》,文章体物铺陈,分别写了云、蚕、礼、知、箴五种事物。陆机《文赋》中将其与诗作了鲜明的区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基于此,赋作为一种文体,就有了定性:一种讲究文采、体物铺陈、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既然讲到赋,我们马上会想到苟子的《劝学》、宋玉的《风赋》、张衡的《二京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杜牧的《阿房宫赋》。因为它们都是赋,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劝学》是体物铺陈的“短赋”即“诸子赋”,《风斌》是抒情浓郁、意象瑰伟、声调绵邈、多用“兮”字的“骚赋”,《二京赋》是鸿篇巨制、繁缛富丽、几尽铺张的“汉赋”即“辞赋”、“大赋”,《归去来兮赋》是多用排比、对仗工稳、字句整饬的“骈赋”即“俳赋”、“小赋”,《阿房宫赋》是合诗声律、平仄对偶、韵制和谐的“律赋”,而《赤壁赋》则是富于伸缩、自由挥写、抒情广阔的“文赋”。转贴于

阿房宫赋教案篇6

我们知道,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通过一定的关系联系到另一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按其分类可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和因果联想。联想无处不在,生活因联想而丰富多彩,工作因联想而精彩迭出,艺术因联想而焕发光彩。许多艺术,因联想而诞生、成熟,也因联想而气象万千、摇曳多姿。它既是构建艺术不可或缺的心理历程,也是欣赏艺术必备的思维境界。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需要运用联想。运用联想式思维进行教学,正好体现了新课程个性化课堂教学要求。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有效整合知识、利于理解记忆。

一、整合知识

教学以知识为基点,而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范畴内,他都与其他知识点有着这样和那样的联系。教学当中,运用联想可以将分散的、凌乱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理与组合,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下面我就以《赤壁赋》为例,谈谈运用联想整合知识的优点。《赤壁赋》作者苏轼,历史上作为一位重要的且很有影响的文人,我们必须讲解。

首先,讲解姓氏与称谓。作者姓“苏”,我们能过相关联想,自然会想到苏洵、苏辙,想到“苏门四学士”。因其与苏洵是父子关系,与其弟苏辙是兄弟关系,他们三人在文坛上并称“三苏”;而与秦观、黄庭坚、晃补之、张末是师生关系。苏轼号“东坡”,人们称其为“东坡居士”,我们由“居士”通过相似联想会想到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六一居士欧阳修、淮海居士秦观、清真居士周邦彦、石油居士范成大、幽栖居士朱淑真、易安居士李清照、后村居士刘克庄、柳泉居士蒲松龄等。东坡死后谥号“文忠”,我们又会联想到欧阳修和元代的散曲家张养浩,因他二人溢号都为“文忠”。

其次,讲解对他的评价。“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法方面皆有卓越成就。”(《诗歌词典》)既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通过相似联想我们立刻会想到其他七位——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通过“唐宋八大家”又会联想到归有光,因归有光与王慎中是明朝“唐宋 ’派”的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与清朝“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苏轼又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我们又会联想到其他三位——黄庭坚、米芾、蔡襄。

这样,我们运用了多种联想,将一些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这些知识点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利于理解记忆

通过联想我们整合了知识。整合后的知识不是以点的形式散乱的存在,而是以“块”与“链”的形式耀眼地出现。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就会举一反三,学生学习就会触类旁通。从而有助于理解加深记忆。我们以《赤壁赋》的背景及文体知识为例来看。

《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夜游赤壁所作。要想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就必须讲解“乌台诗案”,因“乌台诗案”与作者被贬黄州夜游灵壁表达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见解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乌台诗案”是理解课文哲理与抒情高度融合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阿房宫赋教案篇7

一、整体思维方法

整体思维又称系统思维,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在进行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时,始终要树立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创作观念,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纵观场景设计在整个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片制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局部,是个体,它与整体之间具备了整体思维的本质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场景设计师在设计场景之前,要与导演以及主创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达成统一的创作意图。要求场景设计师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影片的场景造型、基调以及时空关系,还要有驾驭整个作品的主体意思,因为场景在虚拟古迹漫游动画中占据主要位置。换句话说,场景设计师在正式设计之初必须先做一次导演,以全局的、整体的思维方法作指导,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其达到协调统一。因此,场景设计师要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场景设计。

横看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本身,也具备整体(系统)思维的特性。场景设计师在进行场景设计时,必须按一定的程序、系统进行,一般为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场景设计三个步骤。第一,收集素材。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素材的收集一般包括:史籍资料、考古资料、实物素材等,图文皆有,量大且零散。因此,收集素材时要力求全面。有些古迹本身的素材资料比较齐全、可信,收集起来方便快捷,也有部分古迹自身资料有限,又有很多争议,收集起来就必较困难,但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全面收集。比如,我们要虚拟阿房宫,就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史籍上对阿房宫的文字记载并不多,且大同小异,不同历史时期对其面积的描述都不同,最新的考古结论证明阿房宫没有建成,了诗人杜牧《阿房宫赋》里描写的壮丽景象。所以要求我们不仅仅收集与阿房宫有直接联系的素材,我们还要收集秦代时期的有关素材,如秦建筑文化等相关的资料,才能设计出比较符合历史时期的场景。第二,整理素材。对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按整体需要进行归纳整理,其目的就是让素材系统化、合理化、简洁化,为场景设计提供直接的数据及相关资料。第三,场景设计。根据整理的素材,先要设计出整体规划的平面图,再根据导演意图确定整体风格、基调等,才能进行单个建筑、物件等的设计。最后还要把个体放在整体当中进行调整,这其实是一个整体构思——局部设计——调整归纳的过程。由此可见,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本身就具备整体思维方法的特性。

无论是从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创作过程看场景设计,还是从场景设计本身的设计过程看,都遵循了整体思维的本质规律。因此,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要以整体思维方法作指导。

二、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也称矛盾思维,是指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即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能动性的特点。辩证思维方法是从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中直接脱胎而来的。从哲学认识论来理解,辩证法是人们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真理,从思维学来讲,辩证法又是一种思维方法,作为思想形态的辩证法和作为思维形态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态。因此,它在其具体的思维方法上,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和精神实质,它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观点、规律在思维方法上的具体贯彻和表现。包括两分法、矛盾法、过程法、联系法和实践法五种基本方法。

古迹有保存较完好的,有破坏严重的,有历史、考古资料齐全的,有历史、考古资料稀少的,有人们公认的,有饱受争议的等。考古、历史研究、保护以及开发等领域对古迹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对那些保存完好、资料齐全的古迹进行研究比较容易,但是对于资料稀少、破坏严重、存在争议的古迹进行研究、开发就很困难。面临困难,必须寻求解决的方法,特别是进行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的时候,为了保证虚拟场景的真实性、科学性,就要充分、科学、合理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作指导。

例如,在虚拟阿房宫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组建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对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密集考古勘探和重点发掘,得出的最新考古结论显示,阿房宫并没有完全建成,是一半拉子工程,顺其自然地了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这一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阿房宫,接着又了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历史传说等。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后,确认其遗址建筑规模和保护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接着投资1.3亿元人民币,在秦阿房宫遗址上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前殿、磁石门、上天台等众多建筑,这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观赏场景,但这一建筑群也倍受争议。我们在虚拟这样的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思维方法作指导?我们应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要用两分法、矛盾法等方法去解决。

通过考古证明了没有建成,没有被烧的事实,我们还要用两分法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这些并不代表就没有这样一建筑遗迹,不能全盘否认,有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只完成了一部分工程。在今天,人们脑海里仍然有一个美丽壮观的阿房宫,以辩证思维方法中发展变化的观点为指导。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艺术的虚拟这样的古迹,以漫游动画的形式带领大家共赏美景。在虚拟古迹进行场景设计的时候,我们要以开放性的眼光进行设计,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完善资料,不仅限制阿房宫本身的一些资料,还可以参照同一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建筑美学、园林规划学的资料。当然,为了场景虚拟的更加真实,我们不能抛弃阿房宫自身真实的历史资料,在变化、对立中寻求统一。所以,要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理解、去指导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

三、创意思维方法

创意,在英语中以“creative、creativity、ideas”表示,是创作、创制的意思,有时也可以用“production”表示。我们认为:所谓创意思维就是设计师对创作对象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通过想象、组合和创造,对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所进行的观念性的新颖性文化构思,创造新的意念或系统,使创作对象的潜在现实属性升华为社会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具象。一般有抽象、形象、直觉、灵感、发散、收敛、逆向、联想等思维形式,具有独特性、趣味性的特点,是一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中,也需要强有力的创意思维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趣味性。前面我们说过要注重场景的科学性、真实性,这是必须的,我们可以通过科考资料得到合理的数据、有力的证据,从而设计出逼真的场景、道具等。那么没有得到考证的空白,我们就要运用创意思维方法作指引,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联想,形象地虚拟古迹,才能完成既符合主题要求,又有联系的逼真场景设计。

例如我们在虚拟阿房宫遗迹的时候,就可以合理地运用创意思维方法。阿房宫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半拉子工程,今天,只留下夯土台基,这是唯一的可考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想完整地虚拟阿房宫,就不得不通过历史记载资料、考古资料、实地考察资料,充分发挥联想,来艺术地虚拟出壮美的场景。所以在进行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时,要合理发挥创意思维活动。

阿房宫赋教案篇8

一、整体思维方法

整体思维又称系统思维,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在进行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时,始终要树立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创作观念,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纵观场景设计在整个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片制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局部,是个体,它与整体之间具备了整体思维的本质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场景设计师在设计场景之前,要与导演以及主创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达成统一的创作意图。要求场景设计师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影片的场景造型、基调以及时空关系,还要有驾驭整个作品的主体意思,因为场景在虚拟古迹漫游动画中占据主要位置。换句话说,场景设计师在正式设计之初必须先做一次导演,以全局的、整体的思维方法作指导,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其达到协调统一。因此,场景设计师要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场景设计。

横看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本身,也具备整体(系统)思维的特性。场景设计师在进行场景设计时,必须按一定的程序、系统进行,一般为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场景设计三个步骤。第一,收集素材。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素材的收集一般包括:史籍资料、考古资料、实物素材等,图文皆有,量大且零散。因此,收集素材时要力求全面。有些古迹本身的素材资料比较齐全、可信,收集起来方便快捷,也有部分古迹自身资料有限,又有很多争议,收集起来就必较困难,但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全面收集。比如,我们要虚拟阿房宫,就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史籍上对阿房宫的文字记载并不多,且大同小异,不同历史时期对其面积的描述都不同,最新的考古结论证明阿房宫没有建成,推翻了诗人杜牧《阿房宫赋》里描写的壮丽景象。所以要求我们不仅仅收集与阿房宫有直接联系的素材,我们还要收集秦代时期的有关素材,如秦建筑文化等相关的资料,才能设计出比较符合历史时期的场景。第二,整理素材。对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按整体需要进行归纳整理,其目的就是让素材系统化、合理化、简洁化,为场景设计提供直接的数据及相关资料。第三,场景设计。根据整理的素材,先要设计出整体规划的平面图,再根据导演意图确定整体风格、基调等,才能进行单个建筑、物件等的设计。最后还要把个体放在整体当中进行调整,这其实是一个整体构思——局部设计——调整归纳的过程。由此可见,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本身就具备整体思维方法的特性。

无论是从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创作过程看场景设计,还是从场景设计本身的设计过程看,都遵循了整体思维的本质规律。因此,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要以整体思维方法作指导。

二、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也称矛盾思维,是指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即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能动性的特点。辩证思维方法是从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中直接脱胎而来的。从哲学认识论来理解,辩证法是人们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真理,从思维学来讲,辩证法又是一种思维方法,作为思想形态的辩证法和作为思维形态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态。因此,它在其具体的思维方法上,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和精神实质,它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观点、规律在思维方法上的具体贯彻和表现。包括两分法、矛盾法、过程法、联系法和实践法五种基本方法。

古迹有保存较完好的,有破坏严重的,有历史、考古资料齐全的,有历史、考古资料稀少的,有人们公认的,有饱受争议的等。考古、历史研究、保护以及开发等领域对古迹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对那些保存完好、资料齐全的古迹进行研究比较容易,但是对于资料稀少、破坏严重、存在争议的古迹进行研究、开发就很困难。面临困难,必须寻求解决的方法,特别是进行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的时候,为了保证虚拟场景的真实性、科学性,就要充分、科学、合理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作指导。

例如,在虚拟阿房宫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组建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对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密集考古勘探和重点发掘,得出的最新考古结论显示,阿房宫并没有完全建成,是一半拉子工程,顺其自然地推翻了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这一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阿房宫,接着又推翻了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历史传说等。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后,确认其遗址建筑规模和保护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接着投资1.3亿元人民币,在秦阿房宫遗址上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前殿、磁石门、上天台等众多建筑,这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观赏场景,但这一建筑群也倍受争议。我们在虚拟这样的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思维方法作指导?我们应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要用两分法、矛盾法等方法去解决。

通过考古证明了没有建成,没有被烧的事实,我们还要用两分法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这些并不代表就没有这样一建筑遗迹,不能全盘否认,有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只完成了一部分工程。在今天,人们脑海里仍然有一个美丽壮观的阿房宫,以辩证思维方法中发展变化的观点为指导。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艺术的虚拟这样的古迹,以漫游动画的形式带领大家共赏美景。在虚拟古迹进行场景设计的时候,我们要以开放性的眼光进行设计,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完善资料,不仅限制阿房宫本身的一些资料,还可以参照同一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建筑美学、园林规划学的资料。当然,为了场景虚拟的更加真实,我们不能抛弃阿房宫自身真实的历史资料,在变化、对立中寻求统一。所以,要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理解、去指导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

三、创意思维方法

创意,在英语中以“creative、creativity、ideas”表示,是创作、创制的意思,有时也可以用“production”表示。我们认为:所谓创意思维就是设计师对创作对象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通过想象、组合和创造,对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所进行的观念性的新颖性文化构思,创造新的意念或系统,使创作对象的潜在现实属性升华为社会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具象。一般有抽象、形象、直觉、灵感、发散、收敛、逆向、联想等思维形式,具有独特性、趣味性的特点,是一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中,也需要强有力的创意思维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趣味性。前面我们说过要注重场景的科学性、真实性,这是必须的,我们可以通过科考资料得到合理的数据、有力的证据,从而设计出逼真的场景、道具等。那么没有得到考证的空白,我们就要运用创意思维方法作指引,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联想,形象地虚拟古迹,才能完成既符合主题要求,又有联系的逼真场景设计。

例如我们在虚拟阿房宫遗迹的时候,就可以合理地运用创意思维方法。阿房宫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半拉子工程,今天,只留下夯土台基,这是唯一的可考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想完整地虚拟阿房宫,就不得不通过历史记载资料、考古资料、实地考察资料,充分发挥联想,来艺术地虚拟出壮美的场景。所以在进行虚拟古迹漫游动画场景设计时,要合理发挥创意思维活动。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