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输血自我总结8篇

时间:2022-07-26 08:00:06

输血自我总结

输血自我总结篇1

【关健词】自体血;节约用血;心脏外科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25-01

心脏外科手术时间长,重大手术或者创伤急救病例的出血量大,用血量日益增多,血源也越来越紧张,稀有血型的供血则格外困难,异体输血的费用较高,还会使患者出现血源性疾病。输血最明显进步是完成自体血液回输,这种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的用血量,已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中。现将我院2014后3月-2015年3月99例患者应用情况做一总结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99例心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48.2±5.9)岁;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37例,瓣膜置换术/修补术49例,左房占位术6例,升主动脉瘤1例,主动脉夹层2例,房缺、肺静脉引流1例,腹主动脉瘤1例,肺静脉畸形引流2例;3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行非体外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

1.2方法:

血液回收机经过负压吸引装置将术中出血及术中吸血纱布经0.9%复方氯化钠浸泡后,收集到储血器,在停体外循环后用0.9%复方氯化钠冲洗氧合器。将冲洗液收集至储血器,在手术吸引过程中,与适量肝素混合,再利用离心泵装置细胞分离,把废液及破碎红细胞分离到废液袋中,用生理盐水对红细胞进行清洗、浓缩、最后将浓缩的血细胞排入血液袋中。回输给患者。

肝素用量:对于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在应用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之前,用12500单位的肝素2支(200毫克)加入500毫升生理盐水作为抗凝剂,根据吸血量适当调节抗凝剂滴速,在行体外循环期间停止抗凝剂滴入,在体外循环停机后注射鱼精蛋白,继续抗凝剂滴入。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99例患者的回收血量,洗涤血液回输量,术后红细胞压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99例患者回收血量84300毫升平均851毫升/例,患者回输血量71000毫升平均717毫升/例,总体利用率达84%,术后红细胞压积均在35%以上,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血型为人类疾病治疗提供了异体输血,异位输血抢救患者生命时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既要防止输血反应,还要减少患者术中异体的输血量,解决医院血源紧张的问题,防止 患者血液流失的浪费,对临床急重症患者治疗,特别是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失血过多,需要很多库血输注,血液制品并不能完全检测,所以,为患者进行异体血输注时,还要考虑可能会发生的传染性乙型肝炎或梅毒、艾滋病等传染。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极高,为解决血源问题和减少输血所致传染病,积极推行成分输血和自体血回收回输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和深远的意义。

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我国临床用血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迅速增长,造成血源紧张,血液供不应求。特别是异体输血可能会导致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而术中大量自体血丢失造成血液资源的极大浪费。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时间长,血液破坏严重,含大量抗凝剂,直接回输存在红细胞碎片及游离血红蛋白造成肾损害等副作用。应用血液回收机用生理盐水对血细胞进行清洗、净化和浓缩后可减少以上副作用。避免了大量输用异体血液破坏自身的凝血系统导致术后渗血等并发症。洗涤后的红细胞活力比库血好,运氧能力强,可以不输或者少输异体血,避免或减少疾病的传播。

本次研究中,99例患者回收血量84300毫升平均851毫升/例,患者回输血量71000毫升平均717毫升/例,总体利用率达84%,术后红细胞压积均在35%以上,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见,回输自体血比较安全。出血量过多患者回输血清洗时会将血浆及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发生丢失,要对患者补充必要的蛋白,为患者输入新鲜的冰冻血浆。如果患者回输大量的自体血会出现凝血异常,未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造成的手术野出血不止。

自体血液回收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容、常温、专门血型自体红细胞,为患者急性失血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时抢救患者生命。自体血液回输不存在输血反应,也没有感染发生,使用安全有效,还能有效节约血源,对输血技术也能进行必要的完善。对经济落后地区或者爱滋病及传染病高发区,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心脏手术具有特殊性,由于体外循环肝素化期间,患者自体血能经由血回收减少异位血液输注量,尽量保留红细胞,减少异位输血量,从而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总之,将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能明显减少手术患者的异体输血量,缓解血液紧张,几乎杜绝因异体输血产生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岚.等容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626-627.

[2]任甲坤,周立民,齐燕,等.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9):662-664.

[3]杨德勇,王俊勤.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3):205-206.

[4]李敬敬,仇艳苗,刘秀娥,等.自体血液回收机在手术中的应用3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8-459.

输血自我总结篇2

【关键词】 输血前检验; 乙肝; 丙肝; 梅毒; 艾滋病

【Abstract】 Objective:To master the infection of HIV/AIDS,syphilis,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within the scope of our hospital,for providing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for blood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and to estimate the Xinjiang region of HIV/AIDS,syphilis,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infection by our hospital infections through the calibration of two influence factors on distribution of north Xinjiang and south Xinjiang and the national.Method:Hepatitis B virus,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syphilis specific antibody of 1560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HIV antibody was detec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e test for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Then,the infection rate of each examination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through sex,region and ethnic group,the infection situation of Xinjiang region were estimated using related epidemiology.Result:Syphilis,HIV/AIDS,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infection rates in selected sample data of this study were 1.41%,0.13%,2.82% and 8.78%,four inspection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of syphilis,HIV/AIDS,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infection rates in Xinjiang were 1.47%,0.199%,2.87% and 9.96% through correction of the regional and ethnic factors.Conclusion:Check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can intuitively grasp the infection situation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pathogens,through the related factors in Xinjiang region adjusted conveniently estimate the disease prevalence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Inspection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Viral hepatitis type B; Viral hepatitis type C; Syphili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2.029

近年来,经血传播性疾病明显增多,加强血液及制品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已越来越受到医疗行政部门的重视。为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和科学性,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提高了血液来源的质量,而输血者输血前的检测,对于临床的安全用血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输血前、术前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初筛的检测,对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避免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导致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院以实例研究的方式对2014年全年156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560例受血者,其中男844例,女716例,年龄3~85岁,所有患者均是首次接受检验的病例。

1.2 方法

1.2.1 仪器 选择Addcare ELISA 400全自动酶标仪检测输血前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四个检查项目。

1.2.2 试剂 乙肝检测试剂选择三维生物工程;丙肝、梅毒和艾滋病检测试剂选用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

1.2.3 检查项目 输血前4项检查: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本次研究中输血前4项检测的阳性率 本次1560例检验的患者中,4个骨科和3个脊柱外科的人次占总人次的83.67%,也是医院主要输血的几个科室。梅毒、艾滋病、丙肝、乙肝阳性患者人数分别是22例(1.41%)、2例(0.13%)、44例(2.82%)、137例(8.78%)。

2.2 不同性别患者输血前4项指标检出结果比较 由结果可见,不同性别的患者在乙肝、艾滋方面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患者在梅毒、丙肝方面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南北疆患者输血前4项指标检出结果比较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南疆患者562例(约占36.03%),北疆患者998例(约占63.97%),南疆患者中乙肝检测阳性者占15.12%,北疆患者为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汉族人群与少数民族输血前4项指标检出结果比较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汉族患者952例(约占61.03%),少数民族患者608例(约占38.97%),艾滋病、梅毒、丙肝和乙肝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通过新疆男女比例、南北疆人口比例及民族差异因素校正出新疆地区输血前4项检查梅毒、艾滋病、丙肝和乙肝的患病率

2.5.1 男女比例因素 本研究中男性患者844例(占54.10%),女性患者716例(占45.90%),这一数据与本地区男女人口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男51.3%、女48.7%),所以,对于这一组的数据不需要进行校正便能够很客观地反应出本地地区男女的患病率或检出率。

2.5.2 南北疆人口比例因素 本研究中南疆人口562例,大约占36.03%,北疆患者998例,

大约占63.97%,这一组数据资料与本地区的人口构成(南疆人口比例53.44%、北疆46.56%)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必须要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以乙肝为例,南疆乙肝阳性患者校

正人数为:562×53.44%×15.12%/36.03%=126.03,北疆乙肝阳性患者校正人数为:998×46.56%×

5.21%/63.97%=37.85,校正后的乙肝总患病率为(126.03+37.85)/1560=10.51%。结合研究数据经地区校正后,梅毒、艾滋、丙肝、乙肝感染率是1.41%、0.19%、2.83%和10.51%。

2.5.3 民族比例因素 本研究中汉族患者952例(占61.03%),少数民族患者608例(占38.97%),这一组数据资料与本地区的人口构成(汉族人口比例40.6%、少数民族59.4%)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必须要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以乙肝为例,汉族乙肝阳性患者校正人数为:952×40.6%×8.72%/61.03%=55.23,少数民族乙肝阳性患者校正人数为:608×59.4%×8.89%/38.97%=82.39,校正后的乙肝总患病率为(55.23+82.39)/1560=8.82%,经过民族因素的校正后,梅毒、艾滋、丙肝、乙肝感染率则是1.44%、0.196%、2.76%和8.82%。

2.5.4 新疆地区校正后总患病率 从本地区总患病率的最后确定可以看出,地区分布和民族差别是对总体患病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南北疆组中,北疆患者占总人次的63.97%,与新疆地区人口中所占比例约46.56%的差率为17.41%。民族组中,汉族患者占总人次的61.03%,与新疆地区汉族人口所占比率约40.6%的差率为20.43%,两差率之差为3.02%,即相比之下,民族的差别对总患病率的影响比地区对总患病率的影响大3.02%。因此若以两者校正后的患病率产生均值:梅毒:1.43%;艾滋:0.193%;丙肝:2.79%;乙肝:9.67%。以此为基点,则得新疆地区乙肝的总患病率约为:9.67%+9.67×3.02%=9.96%;同上校正,最终考虑到南北疆地区和民族因素的影响,新疆地区输血前4项检查的患病率分别如下:梅毒患病率为1.47%、艾滋患病率为0.199%、丙肝患病率为2.87%、乙肝患病率9.96%。

3 讨论

随着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输血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屡有输血感染病的报道,因此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为严重的就是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1-2]。为了减少通过输血传播疾病国家采取了坚强有力的举措,比如杜绝多年卖血行为,大力开展无偿献血规定血站对采集的血液严格检验,强行对输血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检测等。虽然目前的技术手段和条件不能对有些“窗口期”的病毒检测出来,但是近年通过输血感染疾病比率大大下降[3-4]。

结合已有的临床资料来看,为了能更深入探知某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疾病发病率,患病率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大工程[5-7]。由于单位个体的能力有限因此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到,医院输血患者的组成不仅数量大而且构成十分繁杂,而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但是这种情况就很类似一个缩小的随机抽样群体。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医院的检验信息来进行流行病学的研究和评价,这样得出的数据和资料将会更具科学性和便捷性。

本研究将1560例患者的输血前梅毒、艾滋病、丙肝和乙肝的感染率分别是1.41%、0.13%、2.82%和8.78%,通过新疆地区男女比例差异、南北疆人口差异及汉族与少数民族比例差异这三个因素的校正后,最终反映出新疆地区输血前4项检查的患病率分别是:梅毒患病率为1.47%、艾滋患病率为0.199%、丙肝患病率为2.87%、乙肝患病率9.96%。其中,乙肝患病率与我国总体患病率为10%左右较接近,丙肝患病率也与我国总体患病率3%左右接近,新疆地区的梅毒的患病率比我国总体患病率有显著的升高。

由此可见,住院前可能已有部分患者感染乙型肝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使得医护人员在日常的诊疗行为中均存在职业暴露风险。通过检测,既能够发现潜在感染源,对各个威胁最大的人群进行特殊护理,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并为患者的诊疗提供帮助,又有利于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8-9]。

对输血前的患者进行检验,归根到底来说是为了规范临床输血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可以说这是医疗卫生水平所必然推动的结果之一;其次,充分掌握患者在输血前时有上述提到的几种疾病,检查的结果也能够作为最基本的依据,进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笔者也切实的体会到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10-11];再者,从研究中还可以看到由于社会人群与受血人群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受血人群更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可以将其作为社会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如果要对上述感染性疾病进行范围比较大的流行病学研究时,如果不具备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实施起来就有很大的难度,如果使用各地区医院的这种资料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就能比较容易取得较好的结果[12-14]。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者输血前4项的检查完全可以发现受血者输血前感染传染病源的状况,为及早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试验依据,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加强自我保护发出强有力的信号[15],其记录能区分是输血前还是输血后传播疾病,为防止医患纠纷、查清各环节的责任提供了原始证据。

参考文献

[1]潘优敏,谢珏.6421例患者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769-770,773.

[2]姚仁南,陈玲,陈娜云,等.27 779例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652-653.

[3]唐满玲,李见红,吴莹,等.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59-260.

[4]陈萍,姚健,刘红,等.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科室监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14-16.

[5]艳丽.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47-148.

[6]孙媛媛,刘建忠,陈方祥,等.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0,39(2):233-235.

[7]丁海明,柯培锋,周华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其意义[J].广东医学,2012,33(12):1771-1773.

[8]陈德娟.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血清5项感染性指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4):355-357.

[9]韩选伟,胡同平,张文兰.10 681例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71-72.

[10]周丹.2009-2010年我院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2):93-94.

[11]李凤春,张亚军,李小梅,等.4352例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2):117-118.

[12]艾书娥.2680例输血前、手术前四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93-94.

[13]林华峰,孙红艳.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220-221.

[14]郭建生,姚叶林,邹文涛.东莞市输血前常见经血传播病原体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3):251-253.

输血自我总结篇3

关键词:临床用血;成分输血;调查报告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survey data of blood for clinical use in Binhai New Area,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blood for clinical use in Binhai New Area,to bett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lood for clinical use. Methods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total clinical use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whole blood and component blood data by 2009~2014 in Binhai New Area. Results The medical institution of clinical blood use volume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in Binhai New Area, whole blood use volume reduced,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proportion rises, and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telet and cryoprecipitate is more significant. Conclusion Blood transfusion is the symbol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blood transfusion technique.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becom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uture blood for clinical use in Binhai New Area. At the same time,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and platelet and cryoprecipitate growth is most obvious in Binhai New Area. This is the results of the Binhai New Area bureau of health support and the district medical institutions cooperate together. So blood for clinical in Binhai New Area focus not only on the composition blood transfusion but also on platelet and cryoprecipitate. Further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achine adopt platelet blood donation team to expand and cryoprecipitate on the improvement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Fully meet the demand for the two components of blood in Binhai New Area.

Key words:Blood for clinical use;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Report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输血领域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而在临床输血观念上也出现了本质性的转变。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输血,尽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宝贵血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就成为临床用血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应用滨海新区2009年7月~2014年6月各医疗机构实际用血的数据。分别汇总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各年度临床总用量,主要包括全血和红细胞类、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等血液成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1],全血及血液成分以单位(u)计,如全血200ml为1单位(u),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1单位(u),血浆100ml为1单位(u)。

1.2统计分析 对所有年份的临床用血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且分别绘制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用量曲线图。

2 结果

见表1、图1~图6。

3 讨论

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不断提升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外来务工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这无疑对创建一支更加庞大的献血队伍,提高临床供血量提供了优势,但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血液资源更加有效、合理的应用到临床一线的实际工作中去,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就成为了我们工作中的重点。从图1~图6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滨海新区近5年来的临床全血使用量是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的,全血用量占血液总用量的比例显著减少,但是红细胞、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以及冷沉淀凝血因子等成分输血的使用量却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变化的,特别是近1年这种成分输血的比例达到了99.8%以上,更是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达到了先进地区水平[2]。从图3~图6的分析结果我们还可以看出,滨海新区的成分输血中又以血小板及冷沉淀的使用量增加的更为显著。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血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3]。成分输血是输血现代化和衡量一个医院掌握与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其输血率的高低,不仅反应出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4]。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纯度高、针对性强,、疗效更有保证、输注剂量更易控制、 可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避免或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鲜明的优点。滨海新区成分输血的比例之所以上升如次之快,首先在于我们的成分输血工作得到了滨海新区卫生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将成分输血纳入到新区卫生工作的检查项目当中。在此基础上各个医院积极配合工作,认真落实卫生部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成分输血工作高度重视,定期进行成分输血的知识讲座,并不定期的举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使临床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成分输血在临床一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转变了成分输血的新理念,从而自觉的使用成分血液;其次是新区各个医院制定了成分输血考核制度,来规范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输血工作,并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将成绩与科室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再次,我们通过开展输血新技术,如对血制品进行白细胞过滤等,减少了白细胞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最后,输血科工作者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随时掌握医院成分输血状况及临床医师用血动态[5]。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新区各个医院对临床成分输血有了加深刻的崭新认识,从而转变了旧的临床输血观念,极大的推动了成分输血在滨海新区的落实和发展。

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输血医学领域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在临床输血观念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输血,尽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宝贵的血液资源浪费已然成为临床医生的新的输血理念,临床成分输血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无疑是新输血理念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6]。树立合理输血理念、规范输血行为已成为公认的推进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点工作。由以上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随着滨海新区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规范,成分输血成为滨海新区临床用血的主要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滨海新区的成分输血又以血小板和冷沉淀增长的最为明显,所以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不仅要放在成分输血上,更要以血小板和冷沉淀为主,进一步加强机采血小板献血队伍的扩大建设和冷沉淀制备技术的提高上来,从而能够更加充分的满足滨海新区临床对于这两种成分血的需求。成分输血是临床输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有利于临床科学、合理的输血,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而且还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性,有效地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203-2001输血医学常用术语[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刘传江.努力转变服务观念促进输血工作发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4(2):79-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成分输血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12).

[4]王憬惺,主编.血液制品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22.

输血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监测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99-02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输血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过敏,发热,心率加快等[1]。输血不良反应是有效输血,安全输血的重大问题,为了解本地区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因此对我县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计8996例输血过程中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本县医院中分布于ICU、血液科、肿瘤科、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等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输血患者。所有患者生育史,输血史均记录在案。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ABO正反定型与RH(D)定型进行复查。

1.2 检测方法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不完全抗体检测血型。输血后由临床经治医生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供血者信息、输血类型、时间、输血史、妊娠史、输血不良反应史等。现就本县临床输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合理、科学、有效的安全输血管理模式。[2]

2 结果

我县2009~2010年临床输血中共有72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见表1。

表1 2009~2010年本县成分输血及全血输血统计

年份 全血 悬浮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去白红细胞 冷沉淀 机采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血浆 稀有血型(RH)RBC

2009 1000 10572 22 8 465 191 63 391400 8

2010 0 7908 10 6 692 173 0 284500 4

注:全血和血浆单位为(ml)其余单位为(u)

临床反应报告,过敏反应40例,占输血总反应率的55.55%;发热反应20例,占输血总反应率的27.77%;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1例;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2例;输血后紫瘢2例;血小板无效输注3例;循环负荷过重3例;无枸橼酸盐蓄积中毒;肺微血管栓塞1例;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血时发现血浆袋破损5袋,作报废处理;发现4袋悬浮红细胞有混浊,作报废处理;发现3袋悬浮红细胞有凝块,作报废处理。

3 讨论

成分输血的优势:一血多用,节约血源;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输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仅是浪费,而且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保存方式[3]。由表1可以看出,成分输血占总输血量的绝大部分。因此目前临床大多提倡并采用成分输血。2009年输全血1000ml,而2010年降为0ml。我县72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因成分输血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报告中,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最为常见,比例分别达到了27.77%和55.55%。提高用成分输血学的比重,是一种有效、经济合理且能极大控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但是,也得提防成分输血中常出现的发热和过敏反应的出现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最为常见。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对其原因和症状极为熟悉,便于以后的临床中高效的控制此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发热反应的原因与症状评估:致热原引起。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l~2h内发生。出现发冷、寒战、体温可升高至39℃以上,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有的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医务人员的问题:体温过高,与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污染,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有关。预防: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过敏反应原因与症状评估: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病人呈过敏体质;病人多次接受输血产生过敏性抗体,再次输血抗原、抗体作用产生过敏反应。医务人员的问题:过敏反应,与病人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致敏有关;与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血液中含有致敏的物质有关。

发血时发现血浆袋破损5袋,作报废处理;发现4袋悬浮红细胞有混浊,作报废处理;发现3袋悬浮红细胞有凝块,作报废处理。可见,输血科存在相当的安全隐患,输血科人员是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先锋医务人员,工作质量高低可直接造成医疗事故或浪费的发生。相关行政部门和科室,也一定要时刻对医护人员强调用血安全的问题。医护人员自身也应该对病人和自己的工作负责。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应急措施为: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并让医生嘱咐给药。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并上报相关部门。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收集、整理血样送去相关检查科室。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皿进行密封[4]。 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还应该深入到其他相关的各个细节。对于受血者的血液的监测:受血者要接受血液,必然得建立信息库,这样可以更加安全快速的为配对血型做好基础。包括受血者的医院、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输血目的、输血性质、继往有无输血史、有无产孕史等。受血者的ABO及(RH)血型的记录。相关医务人员应尽量做好每个细节,绝不允许因工作疏忽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应尽量使用安全、可靠、经济的成分血。医护人员在从事工作时,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从而最大范围的杜绝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当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时,及时发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输血的监测体系,从而有效的减少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叶汉深, 林俊华, 张普山, 等. 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J]. 广州医药, 2006, 37(1): 59-61.

[2] 李春艳, 赵国英, 王悦. 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种类型及其机制[J]. 医疗装备, 2006, 19(3): 48-49.

输血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ICU;输血;临床效果;凝血功能

输血治疗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救治危急病重患者生命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举措。它可以补充患者的血量,提高血液的供氧率,对提高患者生命体征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5月年~2014年5月收治入院的ICU输血治疗患者进行抽样调查,抽取50例ICU输血治疗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呼吸衰竭,贫血等症状。

1.2方法 按照比例输入成分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分别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治疗效果 输血前1h及输血后4h,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常规,并着重观察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2]。

2结果

对50例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后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都有好转。输血治疗病情好转的患者有39例,占总人数的78%;病情无变化的患者和死亡的患者共11例,占总人数的22%。见表2.1

3讨论

血压和呼吸是生命体征的两个重要部分,而且这两者都和血容量也有重要的联系。血容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患者自身的血压高低,并且血容量的高低也同时影响了血液的供氧程度,供氧是否充足将直接导致患者的呼吸情况。因此,血容量直接影响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中已经必不可少了。我们发现,对ICU重症患者进行及时的输血治疗之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比容以及凝血酶时间都有明显的好转。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对ICU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是一项可行的治疗措施[3]。

对于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输血的过程中或者是输血后的24h之内,被称为"急性输血反应",输血不良反应也可以发生在输血完成之后的数日、数周或者是数月,被称为"迟发性输血反应"。①急性输血反应的不良后果可以给患者造成?急性血管内溶血(伴有发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呼吸窘迫、休克、焦虑、少尿血红蛋白尿、DIC);?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心功能衰竭、心率加快、血压降低、休克、呼吸困难或窘迫等);?败血症。②迟发性输血反应的不良后果有:?输血性传播疾病(AIDS、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等);?迟发性溶血反应(伴有发热、黄疸、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等症状);?输血后紫癜。

对于急性输血反应,处理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采用生理盐水输注保持静脉通道通畅;②如出现呼吸苦难及时给与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为了防止肾功能衰竭,按医嘱给予利尿剂④核查血液标签并且送检。对于迟发性输血反应,我们可以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输血性疾病的传播,在积极开展无偿献血的同时,医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筛选献血人的血液质量[4]。

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时候,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三查"即:查血液的有效期、查血液的质量、查血液的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患者姓名,对患者床号,对患者的住院号,对血瓶号,对血型,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对血液种类,对血液的剂量。"一注意"即:注意观察输血后患者的身体反应。而且在给患者进行输血的过程前后一定要遵守"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的制度[5]。

总之,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输血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进行输血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应对输血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发现输血给患者带来的危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最大的力量来救治患者的生命是每一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黄淑清,董清松.ICU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127-128.

[2]魏晴,邓熙,彭春秀,等.危重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9,04:416-417,422.

[3]张正芳.输血标准流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4,01:117-119.

输血自我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316-01

克州中心血站从2003年8月份开始采供血到2010年12月,共检测血液6957人份。血站对每份血样均进行7个规定项目的检测,以确保血液质量和广大患者安全用血。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全州及各县市和外来健康人口为献血对象。年龄最大54岁,最小18岁。献血年龄要求18-55周岁。

1.2 调查方法:利用外采车定点到街头献血点,单位组织或个人自愿到血站无偿献血。献血者献血前先进行咨询登记,填写健康咨询表,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咨询和体检,合格者方可献血,献血者健康咨询及医生体检均严格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献血方式采取先采集血样后检验的程序,采血后留取血样,按照卫生部部颁标准对血样进行检测。先进行HBsAg和抗-TP快速筛查,2项合格后采血并留取血样,再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试剂由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和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转氨酶(ALT)试剂由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1.3 献血员中共筛查出118例Rh阴性血,占献血员总数2.0%。由于我站献血员大部分为汉族,数量为5148,占献血员74.3%,查出Rh阴性血36人,占6.9‰,少数民族献血员数量为1809,占献血员25.7%,查出Rh阴性血92人,占少数民族总数5.1%,符合我国少数民族Rh阴性血3-5%的比例,汉族Rh阴性血比例高于全国2-5‰的水平。我们把筛查出的Rh阴性捐血者的个人资料全部存档,建立起了Rh阴性供血者队伍,随时满足临床Rh阴性血患者需求。由于受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和宗教等影响,献血的大多是汉族,而用血的多是民族患者,我们今后应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工作,把无偿献血推广到山区、农牧区,扩大无偿献血的队伍,进一步为农牧区提供更加优惠便利的献血和用血条件。

2 结果及讨论

2.1 由于献血员在采集血液以前均已进行HBsAg和抗-TP快速筛查工作,因次实验室检测HBsAg和抗-TP阳性率较低,在2003年8月-2010年12月HBsAg初筛中,共检查献血者7503人,HBsAg阳性携带者546人,占总数7.3%,由于我州常年驻扎部队数量多,许多献血员来源于部队,他们是各项传染病低危人群,因此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10%比例。另外,各种输血传染性疾病在2003年8-2009年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占,和最近几年我州取消计划献血,献血者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有关,也是因为固定献血员的增加和选择低危献血者人群。但2010年突然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今年我站用血量增加,街头采血很困难,我站要求患者用血前家属来献血,家庭互助献血的人增加,加大了输血风险,给我站实验室检测工作带来压力,也给我站积极开展自愿无偿献血工作带来冲击。

2.2 在近八年的献血员筛查中,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很少,仅7例,占总数0.11%,一是由于我州地理位置偏僻,全州只有50万人,人口居住较分散,克州城镇人口只有5万人,大多是牧区,外来流动人口少,吸毒人数相对比较少,二是献血员队伍来自HIV传染病低危人群,近几年国家取消了计划献血,实行自愿无偿献血,大大降低了献血者中HIV阳性率,从源头把住了血液质量关。在感染人数比例小,开展良好的筛查工作的人群中,经输血传播的机会就少。据WHO报道,通过输血传播HIV的有效率大于90%,一次HIV阳性血的输入通常足以使小孩平均在2年内,成人在三到五年内引起死亡。全世界5%-10%HIV是因为输注含有HIV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引起。因此选择输血传染病低危人群是阻断输血传播疾病的有效途径。

2.3 献血员筛查中ALT不合格率最高,检出107例,占1.53%,ALT活性在各类肝胆疾病中均可增高,一些药物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菸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铝、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因此,ALT活性升高不应作为肝功能检查的特异性指标,应排除诸多干扰因素。本地因为是少数民族地区,许多人爱喝酒,也是造成ALT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

输血传染病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因输血而感染疾病,会给受血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给家人和社会造成负担,也是输血安全所不容的。全社会要加大预防输血后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力度,血站正确引导献血者如实填写健康征询表,使有不洁生活史和传染病史的公民自动放弃献血,建立健全献血屏蔽淘汰制度,逐步建立一支健康、稳定的献血队伍,以确保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为确保有效的筛查工作,实验室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SOP)执行。防止经输血传播疾病首要方法是选择输血传染病性低危人群,其次是具备高水准、知识、技能经验和实际操作水品以及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输血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心脏手术自体输血综合节血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48-01

体外循环是心脏外科的一项重要手段,体外循环由血泵和人工肺构成,血泵的功能是在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替代心脏泵的功能,能够维持血液的循环,将血从静脉引流回来再将血泵入动脉。人工肺是替代肺的功能,在心脏停跳时,血液不流经肺脏,起到气体交换的功能,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现代的人工心肺机已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标准和部分人工智能化的功能,具有精确的流量控制功能和数字化的运转监测功能,血液破坏的程度已减少到尽可能低的程度。节约用血及少用或不用异体库血是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我院近年来采用在自体输血基础上综合其他节血措施,在36例心脏直视手术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病历资料36例,男26例,女10例,本组病例主要采用自体输血等综合措施,为观察组,选择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同等病例数,采用异体血液的病历资料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术后将ECC中剩余机血全部回收于枸橼盐酸钠ACD-B专用贮血袋,并按机血量每100ml应补充鱼精蛋白5mg袋内中和肝素后回输体内,回输机血时监测ACT的结果;术中加入20万IU抑肽酶及氨甲苯酸(40mg/kg)。观察组36例病例,在上述节血方法的基础啊上,采用下列方法:术前一周开始经患者肘正中静脉插管放自体血,采血量一次按1-15ml/kg计算,按采血量:输液量1∶1-1.5的比例输入平衡液,于采血前后各输入一半,以维持患者血容量稳定。将采集的血液用枸橼盐酸钠ACD-B专用贮血袋,4℃冰柜保存,术后回输;患者接受手术前,根据患者体重和Hct水平,经腔静脉插管放出自体血,总放血量为10-12ml/kg,放血速度为40-60ml/min,在5-10min内放血结束,置于专用贮血袋中,保存在36℃温箱中,同时经主动脉泵入等容量的1∶1.5-2预充液维持血容量,Hct可降至0.20-0.25,贮存血回输方法同上。

3统计学处理

观察组数据用SAS6.12统计包进行方差分析处理,数据资料用(X±S)表示,P

4结果

观察组36例患者,78%的患者围手术期完全不需输异体全血、红细胞和Plt,采血后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无明显变化,个体平均异体输血量不足90ml。我院同等病历资料记载个体平均异体输血量为600ml以上。采用上述节血措施,节约用血达到89.65%。

5讨论

体外循环装置由人工心、人工肺、变温器、管道、滤器、操纵台及电子仪器等部分组成。

人工肺是血液经过机器停留时间较长,对血液产生影响较大的部分。人工肺通过血液与气体直接接触,或通过半渗透性膜进行气体交换,使转流后的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血液进入经筛板、细管吹氧及二氧化碳的容器内,形成含氧血泡,进行氧合,然后血液经过不锈钢丝、塑料丝或聚氨酯海绵,由内含的硅油去泡剂清除氧合后血液中的气泡,再经过绦纶布滤网过滤后进入贮血槽,经动脉泵驱血入机体主动脉。优点是构造简单,成本低,氧合性能好,消毒可靠,操作方便。缺点是氧与血非生理性接触,一般转流时间不能过久。由血槽与转动的不锈钢碟片或转动的塑料圆筒,或由血槽与多个垂直直立的不锈钢丝屏幕组成。数十至百余碟片以轴贯串,碟间相隔一定距离,轴架于血槽,碟片一半浸没血中,轴转动,血液形成膜状附于碟两面。血槽为半圆筒状,上覆以透明塑料盖,也为半圆筒状,内通氧气及二氧化碳,使血膜进行气体交换。转碟式、转筒式及垂屏式均属血膜型氧合器,氧合能力与血膜总面积、转动速度、血膜厚薄等因素有关。优点是不需形成泡沫,血液破坏较少。缺点是每项工作后需人工清洗,清除碟筒表面附着的蛋白物质,并需定期对碟片与滚筒进行硅化,以增加表面的光洁程度。为避免血气直接接触,以半透膜将运行的血液与氧分开,通过膜进行气体交换,近似生理状态。半渗透性膜由硅橡胶、聚四氟乙烯或聚丙酮制成,构造可以是卷筒膜式、折叠膜式、细微管式或中空纤维管式。膜式肺型优点为对血液有形成分、纤维蛋白原等破坏少,目前多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症,婴幼儿可转流一周,缺点是排出二氧化碳稍差。

自体输血是减少输异体血并发症和节省血源的有效的方法。术前预存自体血,停机后再回输体内,避免了ECC的破坏,具有与输异体血相同的作用;ECC前放出的自体血未受破坏,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ECC结束后自体回输具有良好的止血效能。血液稀释可使红细胞间距加宽,粘滞性下降,微循环灌注增加,使血液破坏减少。有报道[1]认为Hct 0.18-0.20等容量血液稀释,既可有效地保护血液有形成分,又可避免诸多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回收使用肝素化机血,可代替部分异体输血。三种方法采集自体血的时机和采血量不同,对机体影响及效果也不一样。预贮式自体输血备血量大,对机体影响小,效果好,但备血周期相对较长。稀释式自体输血备血量多少受血压影响,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使之对机体影响最小,获益最大。

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主要由ECC后凝血因子消耗性减少、纤溶活动增强及Plt数量减少与功能减退引起。抑肽酶有保护血小板功能、抑制纤溶亢进从而减少术中、术后渗血的作用。而抑肽酶费用较高,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氨甲苯酸是另一种抗纤溶药,与抑肽酶有很多相似的药理特性,对于减少心脏外科术后出血与抑肽酶有相似的疗效,而且比抑肽酶更经济。ECC时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能更有效地抑制高纤溶活性及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进一步减少术后出血。另外,术中用ATP浸泡切口,以拮抗小分子肝素,从而弥补了鱼精蛋白的不足;术前补充VitK1以增加凝血因子前物质利于术后凝血功能恢复,均为减少出血的有效措施。良好的手术操作和彻底的外科止血仍是减少术中术后血液丢失的基本保证。

输血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 推理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严密的逻辑性是任何一门理科的共同特征,生物学科作为理科的一门也不例外。但是在初中阶段,生物作为非中考科目受到社会、家长、学校甚至是老师的忽视。课时少、内容多是一件令授课老师比较头疼的事情。有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仅仅教授一下课本内容就算完成任务,有些甚至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记忆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这样不仅使本学科内容没有让学生好好理解掌握,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的引导。

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总结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例: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之所以难,并不是因为它有多难理解,而是在记忆时很容易混淆和遗忘。如果按照常规性讲解,学生当时就有可能弄得满头雾水,过后记忆清晰就不太可能。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房室瓣和动脉瓣。左心房负责收集来自肺内的血液;左心室将来自肺的血液泵至全身;右心房收集来自身体其他各部分的血液;右心室将来自身体其他部分的血液泵至肺;室间隔可以防止心室内血液的混合;房室瓣与动脉瓣是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在教学时,我首先告诉学生,结构与功能相对应。有什么样的功能就要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必定也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我先给他们展示猪心脏,让他们对心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很多肌肉构成。然后再问他们心脏是实心还是空心?他们凭常识知道,心脏是运输血液的,但是到底心脏是实心还是空心的呢?他们并不是很清楚。这时候再给他们展示心脏模型。打开心脏模型,他们自己可以看清楚心脏其实是具有2个两两相连的腔(4个相对独立的腔)构成。进而可以让他们思考这些腔叫什么名字。我以房屋进行举例:我们住的是房子,房子下边的是地下室。那么心脏的4个腔,上边的叫什么,下边的又叫什么呢?学生很机灵地回答,上边的是心房,下边的是心室。我再问他们: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各叫什么,他们也会很容易地说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的名字。所以简单的心房与心室他们通过自己“起”名字就会记住了。

那心脏的心房与心室干什么用的呢?让他们回忆上节课学过的血管知识。有三种,除了毛细血管外还有动脉和静脉。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的血管,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那么心脏有什么作用呢?血管一进一出,那么心脏就有收集血液和输出血液的功能。我问他们:是输出血液费力,还是收集血液费力呢?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是输出血液费力。之后让他们看心脏模型,让他们注意心房和心室的肌肉厚度,问让他们自己猜到底是心房输出血液还是心室输出血液。他们看完之后会回答:心室,因为心室的肌肉厚。我进而问他们、为什么有两个心室呢?肯定是把血液运送到两个不同的地方,这两个地方是哪里呢?他们一时很难想起来。再提醒他们:我们身体大部分是消耗氧气的还是产生氧气的?他们说:是消耗氧气。那这些消耗的氧气,我们身体的哪个部分从外界获得呢?通过以前的知识,他们知道是肺。所以,心脏的两个心室分别把血液输送到肺和身体其他各部分。我再让他们观察模型的左心室和右心室的肌肉,他们会发现左心室的肌肉比右心室的肌肉厚,那么哪边把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哪边又把血液运输到肺呢?提醒他们,身体各部分可以比如说是脚趾头……他们很容易推出,左心室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右心室把血液送到肺。再顺势问他们、左心室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这些血液是含氧多还是含氧少的?他们也可以轻松地回答是含氧多的。含氧多的血从左心房流入到左心室,那么左心房也是含氧多的血,含氧多的血从哪个地方来呢?肺。所以左心房收集从肺来的血,同理右心房收集来自从全身各处来的血。再回顾总结一遍,学生便可以轻松地记得心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了。即便以后忘记,稍微提醒就会使他们回忆起来所有的知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