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8篇

时间:2022-06-05 22:26:49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1

关键词:读书兴趣;读书氛围;阅读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责任除了学生自身,老师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更占据到很大的比例。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凭借自己知道的给予学生很多讲解但不关注学生是否都能接受;只是让学生加大课外阅读但并不落实阅读效果;只注重学生的阅读数量但是不关心阅读质量。这种做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没有显著的效果,相反会让很多学生盲目,并且逐渐失去阅读兴趣。为此我进行了很深刻的自我反省,最终得出三方面原因:(1)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现象较为严重,大多时间用来做一些“应试”的题,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兴趣就淡化了。(2)学生的阅读材料有限。农村学校图书存量有限,再加上农村学生自买书籍有限,造成了课外阅读的局限性客观因素。(3)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针对以上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只要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用心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形式,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当讲到精彩和激动人心的时候,我们可以吊足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课外阅读原文以便下次探讨。另外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偶像心理,向学生介绍一些明星,如体育明星、歌星、演员等,告诉他们这些名人取得的成就无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学习和刻苦努力得来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规划出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

应试教育条件下,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认为做题越多,熟能生巧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其实不然,阅读教学中学习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靠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精读书“读”出来的。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书中,与作品进行心灵对话,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显著的提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即使从教于偏僻乡村,仍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文学是一条清甜溪流,是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学生人生的一种媒介。所以,我们要规划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来多读书、读好书,读对自己有用的书。

三、丰富阅读材料,扩展阅读范围

大多数学校中农村学生毕竟占据多数,由于入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而很多阅读书籍的价格相当昂贵,加上学生的购买能力有限,就导致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变得很少甚至没有。针对这种阅读材料欠缺的问题,我们可以让一些有优越条件的学生贡献出自己的阅读材料,班集体互相之间借阅,同时让学生对自己读过的材料或书籍,做好阅读笔记,摘选优良词句,写出阅读心得等方法来巩固自己的阅读知识。期间,老师可以传授更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积累一些作文素材,开展阅读交流,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自觉阅读习惯。

四、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

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情境。“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平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良好的读书氛围是教学阅读的必要条件。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可以对学生的阅读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阅读材料给出自己的建议,用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交换阅读书籍,开展阅读交流会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通过阅读共性问题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从而让班级的良好读书氛围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轻松、惬意的读书环境作铺垫。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

1.拓展阅读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中对小学六年各学段要求的阅读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材为基木依据,积极拓展与语文教材横向相关、向纵向深入的阅读内容,有效地将小学语文教材阅读和拓展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堂阅读教学得到及时补充和延伸。

2.拓展阅读空间。拓展阅读空间,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拓展阅读资源,拓展深厚和广博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系实际生活,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使阅读更加广泛,提高阅读效率。

3.拓展阅读方式。随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此,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拓展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使阅读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1.课外阅读,丰富阅读内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一本书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视野,学生阅读的书多了,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如果小学的语文老师把学生的视野只是禁锢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没有其他的一些课外阅读,就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想老化,和别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退化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所以小学的语文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做一些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素质也就提高了。老师要给学生明确地讲清阅读的积极作用,并引导学生科学地阅读,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老师讲课本的时候要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

2.建立各种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建立各种学生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及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鼓励他们以阅读会友,享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掌握有效的阅读规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可以对自己的阅读内容进行生动地复述,也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内容改编成小品或话剧,进行表演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得到了教育、提升和进步。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开拓阅读的热情。

3.组织活动,展示阅读成果。采取多元化途径开展读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阅读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享受快乐阅读。首先,定期展开读书交流活动。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结合孩子们的心身特点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全员参与、积极展示风采。活动要遵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师生一起享受彼此带来的阅读乐趣,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发展。其次,多举办亲子活动。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经常举行亲子读书活动,不仅能为孩子们营造更温馨的阅读环境,还增长了家长与孩子们之问的互动情感。在国外亲子阅读活动是十分流行的,我国政府及教育机构也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来落实。再次,开展阅读成果比赛。为了让孩子们主动阅读,体验拓展阅读带来的成功,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手抄报比赛……让孩子们在比赛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激发他们深层次的思维潜能,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此外,此类活动还可以发挥榜样作用,一个小明星带动一个班级,营造越来越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

4.开设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开设一些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能够自由、主动地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的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讨论、研究,创建一个科学的、符合学生的阅读交流活动,并积极地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活动中,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赛,并有丰厚的奖励作为回报,让全校师生都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在阅读的同时,学生和老师可以进行思想的交流沟通,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问的感情。所以,学校要多设一些课外阅读活动,让全校师生都感受阅读的快乐,创建一个温馨、快乐的书香校园。

三、结语

语文拓展阅读在今天的新课改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地拓展学生的阅读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注重拓展阅读的开展。

参考文献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式;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可以读到大江东去的气势,读到怒发冲冠的豪情,读到大漠孤烟的雄浑,读到小桥流水的婉约;还有什么方式,能比孩子爱阅读,会阅读,更能使他长成一个有着诗性光辉、浪漫情怀、崇高灵魂的人呢?

所以作为阅读起始阶段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义不容辞地应该带领我们的孩子叩开书林的大门,并让孩子拥有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使孩子们能在书林中如欢畅的小鸟,自由觅食,放声歌唱,尽情飞舞。

在现代教育环境下,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现代教育环境下,阅读的资源和手段也愈加多元化,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带来了新的模式和启示。

一、阅读方式的尝试

在学生自发的阅读和传统阅读指导模式外,根据现代教育环境的条件,笔者作了以下阅读方式的尝试。

1.每日一读

在班级设定固定的读书时间,如早上到校后的10分钟,语文课前5分钟等。选择学生非常喜欢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以多媒体投影的形式出现文本,低年级可以以齐读、高年级可以默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进行。读完之后可以用集体交流的方式,说说我刚学会的字,我最喜欢的词,我最喜欢的句子,我的发现或感想等。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2.快乐荐读

让孩子推荐自己读到的精彩片段,教师选择有阅读意义的材料推荐给全班同学集体诵读。孩子对这种推荐权非常向往,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进行大量课外自我阅读。学生从大量阅读中提取精彩的内容,写上推荐理由交给老师。教师将学生推荐内容中较有阅读意义的文本,通过网络收集,然后在特定的时间以多媒体投影的呈现方式推荐给全班学生读。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荐读有下列优势:A.荐读的文本来自学生的自我阅读发现中,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B.推荐并被采用的成就感激发了一部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同时,可将学生推荐的文本打印成册,在班级里交流,提供给一些感兴趣的同学再次阅读,也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推荐热情和阅读热情。

二、阅读材料选择的尝试

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课外网络阅读,特别是网络自由阅读,既要提供给孩子一定的开放性,但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避免孩子走向网络阅读的误区。

1.低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低年级识字量为18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指定阅读材料,以简单的儿歌、小故事、寓言、童话、浅显的古诗词为主,书中可配有拼音。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选》《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等。

2.中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中年级识字量为25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主,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辅相结合,以作文、微型小说、短小的散文、优秀的古诗词为主,鼓励看短篇及中篇小说。

三、阅读评价方式的尝试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及时了解,学生读了多少,读得如何,教师要了然于胸,以便及时调整,进一步指导。

检测的方法很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要求记录的内容有:读书时间、记录时间、读物名称、作者、字数、读物的类型、读物的主要内容,最大的收获,让我明白道理的语句或精彩的语句,以及读后的评论。要求学生每天必读,每读必记。成长记录袋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养成了搜集信息、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为写作的“薄发”来“厚积”。运用成长记录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质。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物化的、注重过程性的新课程评价方式,但如果将学生的阅读信息都放入成长记录袋的话,会增加很多工作量,而且更新肯定没有电子文档方便。

这样的阅读记录夹,更新方便,人人都可参与,还增加了交流,有些同学在别人的记录夹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明晰的记录方式,还调动了学生竞争的积极性,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4

一、提高学生“有思考地、有理解地阅读”的能力

在学案导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对课文和学案的初步阅读理解为基础的。学案导学教学要求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能结合教师的学案,通过自主的阅读和学习,初步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框架,明确本课程的知识目标的能力。要达到这种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就必须要有思考地、有理解地去阅读课文。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就会缺乏对课文知识的基本了解而不能有效参与合作学习中的交流与探究,更别提有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了。有思考地、有理解地阅读,作为一种技能,这不单单是基础的问题,也是学生独立学习时进行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阅读能力是学生参与学案导学教学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凡是没有学会有思考地、有理解地阅读的学生,因为缺乏对课文的基本内容与观点、原理的初步了解,所以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学案导学教学的。那么,怎样提高学生“有思考地、有理解地阅读”的能力呢?我在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一段材料,首先要求学生复述出材料的主要内容,而且必须达到简洁明了、切中要点,然后说明这段材料跟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有联系,从而使学生做到看和想快速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有思考地、有理解地阅读”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流利地、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1.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参与政治学案导学教学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要有“流利地、有条理地表达”问题的能力,既能够把他所看的所想的观点、看法,甚至情感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的意见、看法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才能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中的交流与探究,才能在课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如果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长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缺乏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课堂上的一名“听生”,就会因没有学习主体性的认同感而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案导学法的有效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时多训练,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说,善于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和有话可说的话题。因此,教师在编写学案所引用的案例、材料应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学生说的多了,表达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2.“流利地、有条理地书写”的表达能力指学生用文字能够准确、简洁、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做到观点明确,分析严谨。这种能力是学生完成学案的基本能力要求,也是学生完成考试的能力之一。书写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能做到一边写一边思考,并且有书写上的自动化程度,即学生达到不必思考怎样把字连成句以及他在写什么字的程度,而是写的内容占据着学生的注意中心。如果学生没有“流利地、有条理地书写”的表达能力,且不能迅速地一边书写一边思考,肯定会因时间的限制而造成表述不完整。而学生不论在课堂学习上还是考试上时间都是有限制的,因此,培养迅速书写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技能训练可以在课堂上随堂进行,如老师在讲述材料时可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讲述材料的顺序,把要点记录下来,并迅速作出分析,限定时间作答,这种同时进行听、写、思考的技能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还可以训练学生的书写速度。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5

乱象一:狭隘理解阅读教育的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重点在培养幼儿的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能力,很多教师却把它缩水为早期识字教育。要知道,一个好的阅读者一定是识字的,而一个识字者却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阅读者。

乱象二:阅读材料脱离幼儿的生活

当前幼儿园的阅读材料,有陈旧乏味的《司马光砸缸》等,有晦涩难懂的《三字经》,有太直白乏味的材料,还有水土不服的外来作品.这些材料都远离幼儿的生活,无法找到阅读材料与幼儿生活的契合点,这些材料只会抹杀幼儿对阅读的最初兴趣源,孩子以后的阅读之路又有何原动力来支撑呢?

乱象三:阅读教学方法的落后

阅读是幼儿与作品的对话过程。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幼儿从已有经验和口语中无法与书面语言建立对应关系,也就无法理解材料内容.而一些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仍强调记忆文字信息,强调讲述。至于材料蕴涵的教育意义,对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则全然不顾.

乱象四:阅读环境创设的贫乏

在越来越重视环境创设的今天,各个幼儿园也针对阅读教育的需要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而从大量事实却倾诉着另一个不争的悲哀:阅读环境的贫乏.导致阅读环境创设停留在低级阶段,脱离幼儿年龄和生活的图书角无人问津,人文环境的创设更显随意和零散。

以上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乱象,呈现出了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故此,我们的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改革。

一、全面落实早期阅读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早期阅读教育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由此可见,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阅读和前书写准备,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重在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幼儿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所以,强调通过阅读识字和获得认知的阅读是多么可笑。

二、精选适宜幼儿的早期阅读材料

早期阅读材料是将早期阅读目标转化为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中介。适宜既指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指接近幼儿生活,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1、根据年龄特征选择

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有一个共性,就是色彩鲜艳,形象具体直观,富有情趣,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以帮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逐步的完成从画面到文字符号的过渡。年龄段不同,图文各占的比例就不同,内容的繁简也各异。小班幼儿的阅读材料,图的比例大,文字少而大,情节简单。而到了中大班,图、文比例呈反向变化,内容也日趋复杂。

2、根据生活经验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定与幼儿的生活能够链接,从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那些远离幼儿生活时代的早期阅读材料,书面语言在幼儿积累的口语中无法建立对应关系,其内容又怎能让幼儿理解?选择源于幼儿生活的阅读材料,幼儿自然就感兴趣,就会饱含感情的专注阅读,并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根据阅读能力选择

幼儿阅读能力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违背此规律就会受到对应的惩罚。如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让幼儿阅读他们不理解、不感兴趣的材料,阅读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对幼儿人格和素质的培养。另外,早期阅读材料的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且易学易记。阅读有个体差异,教师既应注意年龄段的差异,也应考虑相同年龄幼儿也有阅读发展能力的不同,不可同一要求,选择单一的阅读材料,材料的体裁、题材、难异程度应丰富,幼儿应有选择的空间。

三、教学方法科学合理

要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就应让幼儿学会阅读。教师要在趣味引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真实的阅读和交流中积累阅读的经验,习得自主阅读的技能。

1、教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1)阅读环境和姿势

阅读首先要在光线好且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还应姿势正确的坐着看书,书与眼睛保持合适的距离。

(2)正确翻书和看书

引导幼儿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翻书,学习按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一页接着一页看书,让幼儿感受图是一页一页组成的,故事要一幅图接着一幅图有序地去看,并找到前后图的联系,才能读懂故事的内容。

2、构建文字与事物的关系

我们要让幼儿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读出声,并与具体事物、图画、口语、概念对应起来。如认识“香蕉”两个字,除了知道怎么读,还应把字与香蕉的实物、图片、概念建立对应关系,帮助幼儿构建理解文字的经验。通过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形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从而构建起幼儿对书面语言的经验,为入小学的正式阅读奠定基础。

3、创设宽松互动的阅读氛围

(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阅读

不论是集体阅读,还是小组阅读和个别阅读,教师都应倾其全力加以关注,关注幼儿阅读的进度、姿势、环境等,及时鼓励幼儿的优点,并让其他幼儿学习。

(2)参与幼儿的阅读

幼儿在阅读时,教师以同伴的角色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图文结合阅读、连贯讲述等。在与幼儿的交流中,幼儿自然习得语言的规则,增长有益的经验。

(3)鼓励幼儿与图书及文字创造性的互动

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推测、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书内容并大胆质疑,使其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引导幼儿在集体或同伴面前口头叙述听过的、看过的故事。鼓励幼儿扮演讲故事人,创编书上的故事,讲述自制图书上的故事。鼓励幼儿随机组合动物或人物形象创编故事。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玩文字游戏,如给好朋友写信,给画面配音,给图画编上文字材料等。

四、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6

一、自主创设环境,调动参与激情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将创设语言区环境的任务交给幼儿,以充分发挥幼儿创设环境的主动性。

1.语言区位置的选择尊重幼儿意见。让幼儿展开民主讨论,各抒己见。有的说语言区是看书、讲故事的地方,应该放在教室的外面,这样安静;有的幼儿认为语言区里要听录音、看VCD、看图片,要放在教室里有电源、靠近电视的地方,方便操作。最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笔者将语言区设置在一个相对独立又安静的角落。

2.语言区内容的选择体现多元化。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的不同,在语言区里先后创设了图书角、看图讲述角、木偶表演角、电视播报角、拼音角、识字角等活动区,并用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活动区进行开放式分割,互不干扰,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3.语言区材料的投放注重多样化。有图书、木偶、故事盒、电话、答题卡、访问卡、拼音卡、三段式识字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材料根据主题的内容分专题陈列,定期更换。放置位置灵活,使整个语言区变得生动,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幼儿更加喜欢。

4.语言区活动规则的制定实现自主化。幼儿分组自主讨论制定语言区的活动规则。例如,看书、听录音时要安静,要和同伴大胆交流,收拾时要摆放整齐物品等。活动规则用符号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来,张贴在语言区醒目的位置。

语言区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是主人翁,他们很投入地设计区域蓝图,积极地参加区域活动,而且能较好地遵守自己制定的区域活动规则,前阅读、前书写学习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丰富区域内容,激发活动热情

1.围绕主题活动选择幼儿熟悉的内容。结合主题探究活动“美丽的秋天”的开展,会在语言区中投放秋天的图书、图片、资料,让幼儿自主阅读并和同伴交流对秋天的感受;结合主题探究活动“周围人们的工作”,会让幼儿当小记者去采访周围人们的工作情况,并用符号记录下来带到语言区来交流。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前阅读、前书写能力。

2.满足幼儿兴趣需求,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前一段时间教师发现幼儿很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及时调整活动区内容,投入“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喜羊羊”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性格特点,受到了大多数幼儿的欢迎。语言活动区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变为自编的新传,形式也从讲故事转变为表演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活动形式多样,重在发展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富有情趣的区域活动形式,促进幼儿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发展。

1.自主选择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开展各种语言活动。如自编自演木偶剧,掷骰子编故事,模仿或自编广告表演,抽卡片你问我答等等。

2.材料互动式。提供背景操作台与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操作台与材料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一年四季背景台、各种各样的四季树、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幼儿不停地操作材料进行语言讲述。

3.交往发展式。让幼儿以小记者、小讲解员、电视主持人等身份做采访,与同伴、教师互动,促进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4.记录活动式。运用观察记录、讨论等手段,使幼儿自己表达心理话,培养其前阅读与前书写能力。

5.科学幻想式。借《蓝猫淘气三千问》、《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6.倾听评价式。通过听故事、儿歌以及周围人的对话,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如让幼儿戴上耳机听故事、儿歌,运用传声筒来传递悄悄话,评价同伴讲故事的水平等。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7

【关键词】数学阅读教学重要性提升

如果说数学学习能给人插上思维的翅膀,那么我说,这对翅膀的两翼就是计算和阅读。要想让学生能飞的更高、更远,就不能折断这对翅膀中的任何一只。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阅读法"作为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尽管它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有所区别。数学教学中的阅读,分为文字材料阅读和图形材料阅读等。内容有的相对简单直接,有的则复杂和隐晦。一些说明性的文字陈述,把问题情境用最简洁的文字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体会一系列的数量关系。正是因为数学习题用最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描述了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数学题目的阅读时,需要更细致地揣摩文字的含义和文字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解数学题时,如果不能通过读题很准确地领会题目的意思,即便一道题花上很大的功夫,也做不出正确答案来!由此看来,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基础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重视阅读的重要性及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可以丰富数学学生的语言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如:人们常常要通过说明书了解电子产品的质量性能,通过数据关注股市走势图、中奖率等,这就需要人们具有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数学阅读、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新一轮教育改革,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这不仅是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也是数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自觉实践。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二、数学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仅注意算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那么学生将很难适应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数学化生活。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体系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三、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心发现,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四、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充分体现教材作用,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学习知识、使用知识。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现状呢?多数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上课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就让学生翻课本,做练习或上黑板,之后,总结、布置作业,仅把教科书当题库。笔者认为,这恰是教师讲解精彩而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美国著名数学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国外也是如此,如前苏联"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材料,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读数学书。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定义、定律及公式的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定义、定律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佳教材。准确地定义、严密的推理,只有通过学生的阅读,文本意义才能从死的语言物质材料中解脱出来,而拥有现实的生命。

作为数学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数学课本,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协调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基本的数学阅读方法、步骤如下:

一读出粗知。授课前教师要编拟阅读(预习)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阅读相应的数学课本,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图表的含义或产生疑问。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大脑的深入思考,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二读明细节。数学教科书编辑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数学的阅读必须是逐字逐句、反复推敲的细读,推论性理解及理解的确认是学生确凿地阅读数学课本所必要的。通过讲解中和讲解后的分析性阅读,教师恰到好处地在重点、难点及思想方法上的巧妙点拨,对概念进行细致的剖析,使学生吃透教材,真正理解领会相关的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明确其本质属性,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读求突破。数学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要运用联想来理解和鉴赏。数学推理的严谨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学构思的创新美,是培养学生联想和鉴赏的好材料;要通过归纳小结来提升,将抽象、概括、图表表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自己更清晰的语言阐述的数学问题,领会其蕴含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要从阅读的内容中触发创造的欲望,最终要超越阅读教材本身。

二、在例题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课本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数学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严谨性、简洁性、精确性是数学的风格。因此,读懂题意、认真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读题。通过学生的眼观、口读、手写去读懂题意,知道此题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把握问题的本质,洞察问题的要害,揭示问题的奥秘;抓住关键词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实际生活语言准确地翻译成数学语言,进而翻译成符号语言,找到理想的解题途径。

其次,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解。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定条件,多从不同的方向,应用新旧知识去思考、去探究解题的思路,掌握解题的技巧。一方面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阅读的探究中学会生疑、学会思考,逐步培养研究能力和探究习惯。

三,引导学生对阅读的信息进行反馈。

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这包括了阅读例题时通过联想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阅读了例题后,进行回顾、比较、分类、概括、转化、解释乃至推进,提炼出解题技巧等。

三、在比较交流中培养阅读能力

学数学要去理解、去交流,而不仅仅去计算,数学也是一种交流形式。只有通过阅读理解,学生才能把数学内容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文字加以表达,才会引发想"说"想"写"的冲动。在试图表达得明确和完整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从而会通过更加认真地阅读、积极的思考来改进和发展自己的理解。

数学交流和表达的途径包括读、写、听、讲。因此,数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教学书的同时,要创造机会尽量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课堂上围绕阅读的内容进行交流,让学生对数学方法作口头或书面的阐述,口头介绍自己的阅读感想,让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反思和加以说明,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和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使全体学生得以体验到读、写、听、讲的过程。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8

[关键词]积累;常态化;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73-02

每每翻开学生的测试卷,会发现在“积累”这类题目上学生失分较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对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存在问题――积累面窄

例一:(五年级)今年是龙年,明年是蛇年,各写出两个成语。一些学生只能写出一个。教材关于“龙”的主题单元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个别教师就认为题目超越了教材。

例二:填诗句,要么给诗的前半句,要求填写后半句;要么给诗的后半句,要求填写前半句,内容全部来自教材。这类题也有不少学生不会填,尤其是填写的诗句中有大量的错别字,从而失分也很厉害。

例三:填写关于勤奋和读书的名言。这些题的回答效果也不理想。答案有的是学生自创的,有的是学生凭着零散的记忆写出的似是而非的名言,稍微规范一点的,又有错别字。至于作者,几乎没人写,应该是学生不太清楚。

二、原因分析――关注教材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和复习时只关注本册教材,但教材中没有关于龙或蛇的主题单元,“语文天地”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一些学生平时看书积累少,不会写。

看来,责任在于教师,目光短浅;在于学生,平时阅读面窄,积累过的成语没有及时巩固。

三、应对策略――贵在常态

(一)一点带面

为了让学生广泛积累,教师要提供指导,提示积累的内容,指点积累的方法,让他们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的地去积累,以一点带面的方法去实施。

这学期教材第一单元主题是“龙”,除了积累文本中的带“龙”的成语,还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带“龙”字的成语,并交流词意,按“龙”字所在位置归类。如排在首位的,有“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排在第二位的,有“来龙去脉、生龙活虎”等;排在第三位的,有“笔走龙蛇、老态龙钟”等;排在第四位的,有“车水马龙、望子成龙”等。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口头交流,再抄写下来。

以“龙”为主题,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向课外延伸积累,找出带“龙”字的俗语,如“宁当龙头不做凤尾”“二月二龙抬头”等。教师还以“语文天地”中的“初显身手”为依托,让学生积累家乡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学生们通过查资料,了解“龙眠山”名字的由来,了解优质有机茶叶“龙眠春翠”的形、色、味。龙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写写其他生肖的成语,如“鼠目寸光、九牛一毛、守株待兔、打草惊蛇、牛头马面、亡羊补牢、猴年马月、杀鸡吓猴、鸡飞狗走、猪头猪脑”等,学生一边交流含有不同生肖的成语,一边根据自己或家人的生肖说故事。在交流中,他们明白了成语的含义,享受着积累的乐趣。如一位同学的小姨是属“鼠”的,他笑道:“小姨鼠目寸光,我回家好好开导她。”同桌接道:“我表姐胆小如鼠,晚上上夜班,还要爸爸接。”……

二、循序渐进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积累广博的知识,首先必须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让其真正体验“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现在的学生大多具备了拥有各种书籍的优越条件,我们应培养他们选择和筛选的能力,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非常重要,一定要“心到、眼到、口到”,边读文字边想象画面,要动笔写摘要,做批注。

积累是天长日久的事,它渗透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督促检查,分散推进。每天早读,学生集中积累教材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设计背书表,其中有“家长签名”一栏,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班内四人一组,竞争上岗,谁先背,谁就是背书小组长,背得多,背得早,红花多。每个小组形成整体,进行评比,相互督促,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

中午或晚上,可要求学生主动看课外书,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课外书除了自己买的,还可以跟同学互相借阅,向学校图书馆借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画出精彩的词句,分类摘录其中的部分,学会在文本上写批注,写读书笔记。

为了使学生能把平时的摘录消化吸收,每天课前五分钟,按学生座位四人小组交流课外阅读内容。如果热莩ぃ就由一人主讲,其余学生认真倾听,有时每人一句格言,或几个成语,形成惯例。教师也参与其中,适时评价,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活动激励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积累的进一步强化。

开学初,我发现学生们的书写明显马虎,似乎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于是,我利用一节课,把学生的摘录作业本拿来展览,让学生看看同学们都积累了什么,书写质量如何。然后,大家交流积累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得失,当晚以日记形式记录作业展览的感受。这样的活动一举多得。课上,我还提出了这学期的积累要求,不再仅仅是追求“量”,更要注重“质”。每个星期互相检查一次,举行读书交流一次。

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们或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活动,或介绍自己喜爱的书,或朗诵经典、散文,或背诵精彩片段、古诗。如学过“龙”字成语后,我在课堂上举行比赛,谁一口气说的成语多,谁就是优胜者。第二单元是以“书”为主题的单元,要求学生为自己写座右铭,背诵关于读书的格言。在活动中,在教师和同学的激励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师生互动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在巩固的基础上运用。

四、学以致用

经常有家长向我反馈孩子在家为写作而烦恼,我脱口而出,是因为平时阅读少,但家长立即进行了否定,说孩子最喜欢看书,每天都看。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有效的积累。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牵肠挂肚,或者胡编、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我们班一直坚持写小组循环日记,把平时学校、班级或家里发生的点滴小事及时记录下来,既练笔,又进行了内心的倾诉。我也从日记中了解了班级动态,了解了学生的心声,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把材料的积累与语言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有了材料的积累,还需要写作方法的积累。如何开头、结尾,中间如何展开,如何写提纲,不同文体之间有何区别,这在平时阅读中要汲取经验。而语言表达也很重要,平时积累的精彩词句如何巧妙迁移运用,习作中怎样运用形象的修辞和成语等,这些都要考虑。

积累是阅读与写作的一座桥梁,同时积累又是阅读与做人的一座桥梁。学生从阅读中渐渐明白,要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拥有乐于奉献的人文情怀。

学生积累多了,知识面广了,能力增强了,基础平台高了,看问题也就全面了,学习新知的兴趣更浓了,学习效果就更好。只有常态化的有效积累,才能达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推荐期刊
  • 教师
    刊号:46-1072/G4
    级别:省级期刊
  • 华夏教师
    刊号:10-1045/G4
    级别:部级期刊
  • 教师博览
    刊号:36-1222/G4
    级别:省级期刊
  • 英语教师
    刊号:12-1319/G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