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人本化理念8篇

时间:2022-06-08 17:57:30
人本化理念篇1

[关键词]校长 管理策略 以人为本 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90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小学校园的管理策略受到各种教学管理理念的冲击,对其探索工作持续推进,学校更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实施。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陶行知先生也曾把校长比作学校的灵魂,可见校长对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重要性。在小学校长的管理策略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人性化学校建设与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

对校长自身的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充分尊重被管理的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我国从古代社会起就已出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现代同样引起了更多教学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在广泛提倡和高度重视下,“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强化策略

1.强化人本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校长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管理工作中,就要坚持以学生成功成才为目标。通俗而言就是“学生会飞的让他飞,会跑的让他跑,跌倒的扶起来牵着走”。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爱满天下”就是校长应该坚守的敬业奉献精神。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需认识到所有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尽管他们存在智力与兴趣爱好上的不同。校长在推行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辅导工作中都应该鼓励广大教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教育和管理导向,不能谩骂学生,同时做到不体罚或变向惩罚学生。校长要尽可能在学习与生活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的教育者与服务者,让学生在关心与爱护的滋润下健康成长成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到以德与学识服人,以宽容、诚信、平等待人,以真情动人;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如一些学生离校较远,无法坚持准时到校,如果学校在铃响之后就关闭校门,不让学生进入校内,这样的做法缺乏人性化。在对学生的迟到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督促学生按时到校。在制定与颁布学校管理制度前,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更多的学生意见。

2.强化人本意识,从管理班子抓起

首先,校长要不断完善自我办学观念。现在的教育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普遍存在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仅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将学生的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之间的联系分离了。校长必须为学生寻找出生活危机,创新管理观念,摒弃学而无用的教学形式。如高标准的教学目标、沉重的课程任务、偏重科学世界教学等。其次,校长在领导班子中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作为工作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与实施者的身份,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反思自身出现的独断专行的行为,做到松紧有度,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个班子成员,为建立一个团结、严谨、和谐、民主的学校领导班子而努力。

3.强化人本意识,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有人说:“国家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兴,教育是关键;教育兴,教师是关键。”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与校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起组织引导和管理的作用,除了要凝聚人心,还要抓好日常的工作,治校方略中不能缺少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对师资力量的升级不但要做好近期计划,还要进行长远的考虑。教师是学校实施人性化教育、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坚力量。校长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时,要对其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不能因为学校领导对某位教师单一的点评就草率评价,应综合学校领导、家长、教师、学生的整体评价,才是对教师考核人本管理的重要体现同时校长还应做到除了关心教师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关心教师的日常生活。

三、强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

总之,校长尽可能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让教职工将学校视为己家,有归属感,才能保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也应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管理制度。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文观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以基础教育的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为目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保持开阔的视野,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子的进步与成长做出最大努力。

人本化理念篇2

一、人本理念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定义、体现及特点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人本理念的应用不仅可以发扬企业文化,更能促进企业发展。人本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其主要表现在于重视并衬托人的重要性,将其首要地位突显出来,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细节:现代化企业管理要将人的地位放在首位,将组织投入方式重点放在人力资源开发。人本理念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必须要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力,为其提供一个展现能力的平台,将人视为重中之中,在企业管理时,不以硬性条约和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控制方式,而是以人性化的柔性控制来管理企业。基于人本理念的企业管理在思想上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将人的本质最大化体现出来,通过一系列协调手段,挖掘人的价值。第二,追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在明确企业需求的同时,了解员工的需求,集双放为一体,共同满足。第三,将管理权限从管理人员延展至企业员工,提高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的同步协调率,保障价值观的一致性,这对创建优秀企业文化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人本理念在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应用中的现状

(一)我国现代化企业贯彻人本理念管理的成果

国际接轨,全球经济开始向一体化靠拢,这对我国众多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来促进企业发展,以便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我国开始学习国外一些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中基于人本理念的企业管理模式就是我国从国外企业借鉴而来。通过人本管理及人本理念的运用,我国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已自成一体,使得人本理念企业管理模式的增益效果大力展现,很多企业都纷纷效仿,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本理念管理成为了我国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备受重视,因此,随着企业管理对人本理念应用的实践经验逐步成熟,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拥有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应用人本理念所存在的问题

1、对人本管理认知不够在国外,企业对于人本管理的重视度与认识远高于我国,两者之间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在国外企业,他们是通过发展人本管理来带动企业发展,这样不仅企业能够得到发展,人本管理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而在我国则正好相反,我国企业是用企业的发展来带动人本管理,可是如果人本管理机制没有迎合时展而发展的话,企业管理要想取得进展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国企业似乎忘记了当初借鉴人本管理贯彻人本理念的意义,对此问题,上述已经给予了足够的介绍,我国之所以借鉴国外企业的人本管理,其目的就是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以此来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力度,换个角度分析,如果我国企业管理水平那么完善的话,是不需要借鉴人本管理的。然而现在,我国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人本管理百年如一日定格在初级阶段,与国外的人本管理在发展的道路上相差甚远,已无法为企业管理模式带来新的突破,这主要取决于我国企业对人本理念的认识不足,导致现在我国企业的人本管理与人事管理相互覆盖,无法将人本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2、缺乏长效机制人本管理与人力资源间是光影相生的关系,两者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对方的效果。现在我国在人力资源上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缺乏长效机制,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企业从事的项目种类繁多,为了在短时间内营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会接手一些企业主线项目之外的支线项目,如果人力资源采用长效机制,那么一旦这些支线项目完成后,企业也无法保障何时才能再接能够让他们发挥出价值的项目,而在支线项目的空窗期,,如果继续留在企业,这些负责支线项目的员工无处安置,企业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很多企业为了注重短期效益,选择规避长效机制,而对于这些短期员工,人本管理的作用则完全被遏制,企业人本理念管理也无用武之地,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过于重视短期效益,很难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缺失人性化很多企业对人才都很重视,但也因此让很多企业将对人才的重视与人性化管理相混淆,人性化管理指的是企业能够发挥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本身就是一种付出,可是只注重对人才的重视是谈不上付出的,企业重视人才是因为人才可以用自身的才能与价值实现企业目标,可以说这是一场公平的交易,而付出则是在公平之外的,这就构不成人性化。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栋梁,很多企业为了争夺人才不惜高薪聘请,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没有哪个企业可以保证企业下的所有员工都是人才,而只对人才进行关怀,对普通员工就差一等,这是目前企业人性化缺失的通病。4、员工的需求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与企业文化的构建。但就目前企业而言,很多企业的员工都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主要源于企业没有重视员工的内心需求,企业管理人员一心只想着如何促进企业发展,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即便一些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开展了一些奖励制度,但是大多数奖励制度都是企业管理人员自己定夺,很少有企业管理人员去刻意走进企业员工群体中,问一问企业所给予的奖励是否是这些员工所需求的,如果这些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奖励不是员工的需求所在,那么,企业这种硬性的给予就是形式化的,完全起不到实质性作用,重视员工的心理需求是企业管理落实人本理念的基础,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企业与员工是很难实现共同发展的。

三、现代化企业管理贯彻人本理念的策略

(一)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氛围

应将人本理念与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一个能够将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出来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员工给予足够的关怀与重视,不以企业利益来剥夺员工利益,要为员工个人利益谋取福利,让员工在企业文化氛围中都够感受到温暖,以此来激励员工的潜能,使其发挥自身价值为企业所奋斗,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更能为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具体应从以下四点着手:1、通过人本理念建立企业组织结构,产生内化机制,为企业持续性发展做铺垫。2、让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组织建设中,使员工成为组织主体,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3、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比招贤纳士,更注重对现有员工能力的培养,最大化开发人力资源。4、员工自进入企业,不仅是企业的内部人员,更是企业的家人,而企业在管理时应迎合人本理念,将家的概念体现出来,做到“三不”,即不放弃、不冷落、不忽视,另外企业要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不仅要杜绝员工与企业的隔膜,更要协调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创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为了使企业发展能够满足市场竞争需求,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建立人才管理机制,在用人方式上进行创新,开发人力资源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当然员工的资质是参差不齐的,为了将其效果体现又不伤害到资质差的员工,在培养员工时,可进行分组培养,根据员工岗位的不同,选取几位才能较好的员工,重点对其培养,然后让他们将自己所受到的培养内容有组织的交给其它员工,这样不仅不伤害资质差一些的员工,又能让企业整体员工能力及素养得到提升。其次建立沟通机制,让企业员工有与企业沟通的渠道,该渠道主要用于员工提交想法与建议,对于好的建议企业应采纳,这样不仅能完善企业管理,更能让员工体会到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员有发言权和责任。

四、结束语

人本化理念篇3

关键词:小学管理 人本化 理念

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不同,人本化管理模式主张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从学校自身特色出发来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设计管理体系。教师和学生作为影响学校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小学管理中,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必须要以尊师重教和关爱学生为基本前提,并逐步建立起一个相信师生、尊重师生的民主化治校模式。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本质是保障师生的人身自由,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管理中,学校要把人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努力做到治校为人、发展靠人的新型治校管理模式。

一、目前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成思维定式

目前,我国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人们还是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关注学生的成绩,实行的教育管理措施也更加依照教学目标,规范化、系统化。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管理具有很大的强制性,抑制了被管理者的创造性。

(二)对管理认识不清

小学中的管理人员大多都对管理问题认识不清,他们认为小学的管理工作很简单,不需要十分复杂的管理方式,而且多年的经验对小学工作进行管理绰绰有余,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管理,管理具有哪些职责,所以就会忽视人本化管理理念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受传统观念影响

对管理缺乏改进原有的管理方式具有权威性,比较严格,要求学校各方面都具有完善的规划和制度,并且用这些规章制度来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这种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以一些管理人员仍然沿用这种管理方式,缺乏对管理方式创新和改进的意识。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及策略

(一)注重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

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对象,坚持人的主体作用,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学校要加强德治的力度,把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强化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在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民主管理的效力,拒绝管理层人员的独断专行,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参与性,加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完善并公开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透明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良好发展。

(二)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领导理念

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的执行者,其成长和提升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学校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员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校长和其他管理者除了从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对学校进行管理和引领,其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也应该在工作中得以满足和实现。如果一所学校的领导者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得以在工作中实现,那么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将会有效引领学校组织其他成员不断追求学校新的发展空间,为打造新型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不断努力。

(三)要关注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

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双重地位,作为管理者的同时又是被管理者。教师对于学校管理以及学校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内的一切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执行,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乃至身心健康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学校领导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潜能的实现,并且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教师各项素质及技能的发展,为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提供人文条件。如,应该尊重教师,发挥所长,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等等。

(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理念

学生是教学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本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最重要体现。要求学校领导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维护学生自身的权益,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实现其自身价值。此外,还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评价,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要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环境理念

学校人文氛围和人文环境的创设是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重要前提。学校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受到人文理念的熏陶,产生提升自身价值的目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在“以人为本”治校理念引导下积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实施人本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新时期的学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小学管理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今天,积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和必然要求。

三、结语

人本化管理模式是新时期学校管理创新中的一种新型的改革模式。其在小学管理中的有效运用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核心位置,积极推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中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教育管理职能的改革与创新来优化学校的管理目标,从而更好地促使学校管理中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马小卫.浅谈大学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理念[J].文史月刊,2012,(8):155.

人本化理念篇4

关键词:图书馆;人本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203-02

一、前言

物质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图书馆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目前的图书馆建设来看,大部分图书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物质方面的内容,诸如,图书馆建筑质量、藏书数量以及阅读设备先进性等,但是却并没有认识到图书馆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使得图书馆管理制度与发展现状相脱节,阻碍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1]人本管理更加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坚持人性的解放以及权力上的平等,等等。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人本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权利以及责任,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调动个人积极性,在充分利用全体优势的同时,发挥个人优势,实现图书馆工作力凝聚,满足时展需求,有效推动图书馆事业。[2]总而言之,在进行图书馆人本管理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图书馆读者在其中的根本作用,坚持读者的核心作用,充分尊重读者,为读者提供便利,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促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二、图书馆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本文化以及精神缺乏

从目前图书馆管理现状来看,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缺乏人本文化、精神,由于服务思想方面的落后性使得图书馆发展受到了巨大的限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手段较为落后造成的。诸如,新书上架的相关工作,从图书的采购、图书的分编加工,一直到与读者见面,其中的流程都是手工完成的,新书上架缺乏及时性;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由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内容与读者实际需求存在着差距,这就使得实际的信息服务内容以及信息服务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从图书文献的借阅相关服务来看,并不是非常多的读者对于文献标码以及图书的分类号等内容充分熟悉,这就使得读者在图书文献的查找以及阅读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寻找,实际的阅读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此外,由于图书馆服务方式僵化使得服务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图书馆大多采用被动化的服务方式,也就是坐等读者上门,并没有实现图书馆服务力量的有效调动,信息资料的搜素、探求以及利用等都处于被动,实际的服务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

2.图书馆存在着管理制度上的僵化性

从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来看,图书馆管理大多采用垂直型管理方式,也就是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权利划分非常明确,自上向下的管理大多是借助规章制度来实现,下级在工作中需要对上级决定进行服从以及统一,并没有重视下级工作人员的实际看法,忽略了下级工作人员个性化需求,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着僵化性以及统一性,管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3]由于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以及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在人文素养、人文传统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上级管理者所负责人更多,实际上对下一级的负责相对较少,也就是重视上级的话,忽略下级声音的现象,形成了权威性、家庭式管理方式,权利的高度集中促使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由于上级与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缺乏人文方面的有效关怀,更加注重纪律性以及制度性,使得图书馆管理成为了一小部分人的专利,实际的民主制度流于形式,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创造力以及创新精神。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强的依赖以及消极的心理,实际工作循规蹈矩。此外,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以及选拨提升等方面更多地受到主观因素的限制,缺乏公平、公正以及公开,随意性以及形式化非常严重,实际管理工作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三、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对策分析

1.注重政策制度体系科学性

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良好政策能够为图书馆发展的均衡性提供保障。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图书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思想上的引导以及制度方面的建设投入,更加注重对图书馆管理的立法工作,制定出一套针对性更加的图书馆管理法律法规,形成完善而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法律。此外,还可以建立关于图书馆管理的相关职业的认证工作,只有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成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从事图书馆服务工作,实现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方面的有效改革,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化发展,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图书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合理化的激励机制。[4]由于传统图书馆在岗位设置、人员流动与竞争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制约图书馆有效发展,影响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巨大浪费。因此,在实际的图书馆人本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积极性。

2.注重图书馆实际的服务质量

在进行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目标就是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阅读服务,对实现人本主义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原则,坚持读者的主体地位,实现读者图书利用情况以及图书信息需求等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把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用户第一的服务理念,转变传统的服务方式,积极关联读者,为读者提供更为积极的服务,诸如,借助现代化信息工具将相关图书信息发送给读者,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图书馆的相关宣传以及延伸。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转变过去落后服务方式,实现服务内容的有效更新,做好相关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坚持人本文化,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对人性的重视以及对生命个体的尊重,让读者能够在图书馆中享受到无限的人文关怀。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管理质量。目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存在着综合素质不高、管理工作较为倦怠等问题,这就需要坚持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聘任制度的严格性,除了需要注重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背景以及学历的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还需要更加注重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制度的日渐完善,设立多样化的业务培训课程,鼓励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进修深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树立良好职业发展形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自身职业定位,坚持奉献的精神,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激发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斗志,从精神、物质两个角度入手,给予足够的关怀,提升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图书馆管理者还需要注重人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根据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以及工作优势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有效展示自身才华,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四、结语

我国正是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原则,弘扬图书馆管理精神,创新图书馆管理新理念,搭建有效的信息平台,推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在进行人本化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服务对象来进行多样性需求满足,借助现代化手段来满足读者实际需求,这不仅需要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对读者人本化服务,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图书馆内部管理人本化倾向,从细节着手,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构建人本化环境。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坚持真诚、高效以及个性化服务,为提升读者阅读积极性提供保障,为图书馆树立良好形象,实现图书馆持续性以及稳定性发展。总而言之,图书馆管理团队需要更加注重利用先进管理技术,提升专业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统筹以及协调,保持时展的一致性,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时展需求进行人本主义管理形式,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实际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加细致、更加周到的服务,体现出图书馆实际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东.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向导,2013(33):111-134.

[2]陈维喜.浅析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18):115-116.

人本化理念篇5

关键词:人性化执法;尺度;思路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归宿,它体现在法律实践上就是一切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都要重视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以人的需要和权利为出发点和目的,反对给予被执法人非人性化的待遇,主张人性化执法。

一、提出人性化执法的原因和背景

人性化执法主要是针对行政执法过程中漠视人权的暴力执法提出的。它的提出具有其原因和背景:

(一)执法程序不当而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轻程序重实体惯性思维的影响,执法人员往往过于强调执法的效率而忽视了执法程序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从而导致各种暴力冲突的不断发生。如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经常不说明身份、执法依据和原因,使被执法人对他们是否具有执法资格,是否是合法执法无从得知,也使一些违法分子冒充执法人员非法执法,谋取个人利益成为可能;再如忽视相对人的申辩权和陈述权,草率作出处理决定或缺乏依据的加重处罚等。执法人员的这些做法都不可避免的损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此时,人性化执法的施行乃众望所归。

(二)执法方式不当而损害执法机关的形象。有些执法人员仍习惯采取以暴制暴、以恶制恶的错误执法方式来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须知法外施恩违法,法外施威也不行。像游街示众、粗暴执法等执法现象不仅严重侵犯了相对人的人格尊严,亵渎了法的基本价值和精神,而且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执法人员的形象。在这种背景下,人性化执法成为改善政府形象、协调干群关系的必然选择。

(三)执法态度不当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大量存在。比如:贫富差距拉大、下岗失业、弱势群体生存艰难等等。但长期以来,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冷漠,对群众报案求助互相推诿扯皮,特别是对一些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案件不能耐心解释、接待,造成一些群众心理上难于接受;一些执法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造成一些问题久拖不决,群众来信来访频繁,给社会稳定的维护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各种诱因之下,一些地区多发。强调人性化执法,多体谅一些违法者的困境与无奈,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准确掌握人性化执法的尺度

(一)人性化执法不等同于降低执法标准甚至不执法。人性化执法体现为对人的法定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尊重,体现为对公民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但这些尊重和保护都不能违背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规定的执法标准为执法的底线。因此,人性化执法必须在现行法律的框架内,通过执法人员的具体行为来体现法律的权威性和执法的灵活性,实现公正执法与执法效果的统一。为迎合人性化执法而故意降低执法标准甚至不执法,则是建立在违法基础上的人文关怀,是与法治精神格格不入的人性化,只会使执法失去严肃性和公正性,损害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最终变成部分违法违规者的“保护伞”,违背人性化执法的初衷。

(二)人性化执法绝不是人情化执法。不能将人性化曲解为法外施恩、人情执法,如果利用人性化执法的借口减轻对亲戚、朋友、熟人等的执法力度,那么法律的执行将失去其公平的价值和威慑力,其必然结果就是消弱和亵渎法治的权威和尊严。因此,人性化执法有其必要的限度,不能随意扩大,对人文关怀的考量必须限制在行政合理性的范围,防止人性化执法演变为人情化执法,从而走向法治的对立面。将人性化执法泛滥成人情化执法,势必使法律法规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惩罚作用,进而影响其对犯罪和违章者的威慑力,也会给公众造成“人情大于法”的错觉。

(三)人性化执法不能沦为不平等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执法不得因执法对象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执法人员不能对一部分人实行人性化,而对另一部分人不实行人性化,从而亵渎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现实中常常出现的因违章者身份不同而给予不同程度行政处罚的事,不禁让人对人性化执法在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方面产生了怀疑。如果同一部法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执行标准,这无疑是亵渎法律精神、牺牲法律尊严。因此,为不平等执法欢呼雀跃其实是与法治之路南辕北辙,也是对人性化执法合理尺度的偏离。

(四)人性化执法不是严格执法的反义词。人性化执法不仅应受行政法上的合法性原则约束,更应受行政法上的合理性原则约束,因此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补互动的。严格执法属于刚性执法,这种刚性执法蕴涵和保障着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人性化执法属于柔性执法,强调尊重与保护相对人和违法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强调从人本身出发,从人的地位、尊严和权利的角度出发改善执法态度、完善执法方式和手段,通过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公正与效率、执法与守法的关系而实现公正执法与执法效果的完美统一。

三、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的思路

人本化理念篇6

【关键词】90后;高职;人本化管理

近几年,我国的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现细观这些90后高职学生的现状,我们不免有些担忧。因此,针对90后学生的现状,实施人本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90后高职学生现状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

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也不高。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应付家长的要求才到校学习的,有的也仅仅只是为了一张文凭。因此,大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误以为大学就是享乐的天堂,得过且过,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玩上,上课不专心听讲,迟到、闲聊、睡觉,作业不认真,部分学生照抄,有的甚至连作业的题目都不清楚。考试则依赖于考前突击,更甚者把考试完全寄希望于作弊,在学习上严重缺乏主观能动性。

2.情绪比较敏感,情感比较脆弱

90后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家长极其溺爱,由此就容易逐渐造成 “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学生心理都较为早熟,主观意识强,思想更加开放,更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对待感情缺乏理性,容易冲动,一旦感情受挫,心理难以正确对待,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走向极端。

3.世俗观念盛行,功利色彩较浓

青春期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意志力比较薄弱,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至上的观念充斥着许多年轻人的思想。许多学生在学校不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相反的,为了评优评先、奖学金、助学金、入党等等,而交际应酬、笼络人心、花钱收买、勾心斗角等等,圣洁的大学校园俨然成了社会的一个缩影。

二、教育管理的人本化

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价值观以及就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90后高职学生在思想、情绪、言行、心理等多方面表现出诸多的复杂性。基于此,对学生管理从认识到实践上都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用新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倡导对学生实施人本化管理。

1.人本化管理的实质

就班级而言,人本化管理其实就是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发展人,从而达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从根本上说,人本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因此,班级人本化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班级学生来说,首先在于学生对自身“人”的发现,学生把自己视作管理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是“人性化” 的一个方面;二是人本化管理高度重视 “人”的作用,将“人”的因素放在管理各因素之首,也就是对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肯定。

2.班级人本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教师是与学生距离最近的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是班级人本化管理的首要的基本的策略,是做好班级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和发展需求,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情感沟通的效果。换句话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应当是心与心的深层次的沟通,不能浮于表面。90后的学生都比较自我,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宽容学生的过失,欣赏学生的进步,让每一名学生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起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温暖,感受到教师的爱,进而激发起强大的学习热情,为班级的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

(2)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其中教师的榜样和导向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憧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自信心。教师平时要加强优秀班风的建设,克服学生的自我主义倾向,形成一个互相友爱、互相尊重、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实际,以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和亲和力来教育和管理学生,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说,这种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只有学生融人其中,才能使人本化管理的效能最大化。

(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管理的实质在于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这也是学生管理的成功所在。教师要做好积极地引导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的去参与学习,积极地投身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能从这些日常活动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就感。例如,实行班级干部学期轮换制,而不是终身制,竞争上岗,让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能享有管理他人的机会,并体会和理解管理者的辛苦。自信是自主管理的关键,学生需要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自信,使自主管理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主管理方法是一种终身受益的管理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控性,学生的责任感也大大增强,这对今后的工作和家庭都大有裨益。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和学习先进的学生管理思想和方法,并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到学生管理的实践中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芳.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侯书栋,吴克禄.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正当程序[J].高等教育研究,2004(5)

[3]石莉.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6(9)

[4]王宪平,唐玉光.系统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5(3)

人本化理念篇7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组成因素,人力资源是水利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水利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文章分析了我国水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完善对策。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活动。其主要特点是把人看成是一种关键资源,始终承认员工是企业的一种宝贵财富;强调企业和员工的交流,让员工了解企业的主要发展动向,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认同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已经明确。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之时,要明确“以人为本”是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基础和核心来实施管理,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力量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中,起决定作用、具有最大主动性的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必须被人掌握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制造、操作和改进,以及劳动对象的利用和革新都是通过劳动者实现的,所以,列宁说:“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是工人,即劳动者”。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谈不到生产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在管理中提出以人为本就是抓住了管理的根本。

1.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际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中枢纽带

在生产中,人不仅与物打交道,更多的是与人发生关系,在生产中建立平等、互助、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使人有一个团结、和谐、友好相处的生产工作环境,这对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重要。随着生产、职工思想的变化,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变化,因而协调人际关系是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促使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2.1以人为本的引进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领导人把企业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等指标作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忽视人才引进工作。在一些企业领导人看来,人力资源工作往往排在市场、销售、研发等要素之后,事实上,企业持续生产发展的关键不是单一的,而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前提,企业只有彻底贯彻这一理念,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以人为本的人才引进法认为,对人才而言,“比文凭更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比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因此,企业应当多渠道的引进人才,面向社会招聘人才,进入高校吸引人才,内部广泛培养人才,或者在重组的企业中发现人才。

2.2以人为本的调动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竞争上岗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具体的用人机制中,企业采取量化指标竞争上岗、对外聘人员实行试用上岗制,首先让外聘工作人员对企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然后再看是否能发挥潜能。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出现人岗不相适应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感受,酌情进行处理。

3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对策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注重人才长远发展潜力和职业生涯的设计,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与实现自我价值。以人为本,从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配置、利用等方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现阶段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努力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的开发,单单依靠国家、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投入是不够的,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

3.1重视和投入

在当今社会,人还只是片面的人,而非全面而自由的人。所以,人力资源开发应从人本身出发,从人的特性出发,制定一系列适合人性的激励机制,促进个人和家庭的人力资源投入,使每个家庭和个人充分感受到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愿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大众化。

3.2加大教育力度,推动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化

发展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促进人的发展的关键,我们应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队伍,大幅度提高广大民众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同时,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人力资源总量同国家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力资源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力资源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人本化理念篇8

关键词: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

一、相关的理论基础

重视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满足不同的需求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人本的管理理念是要求企业重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时刻树立重视人的精神理念。我国的传统文化倡导要重视个体的人格、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彰显人本主义的精神本质,因此在古代的管理哲学中早就有了体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付出和群策群力,企业更应该充分尊重并满足员工的需求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将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深入企业发展之中,为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注入生命力。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必将促进并且加快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革新的步伐,而从分重视员工的人本主义理念是企业蓬勃发展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拓展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使企业管理更加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虽然企业的管理方式有多种,但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实际上是切实从尊重个体的独立地位,而不是完全的专制和独裁式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前提要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人性的相关理论知识,按照该原则去进行企业的管理,进行扬弃而为企业的发展前景服务。

三、践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构建并创造多元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方面是企业的外在宣传,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它是全体员工必须遵从和为之服务的重要载体,它同时也是对员工的行为规范的一种约束。有着明确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健康的精神文明体系、良好的行为规范等这都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利用企业的文化来进行企业管理会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更多的前呢过发挥出来进而为企业服务,这同时也有利于员工自身的提高。因此,良好的健全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纽带,。相反的是,一个企业的如果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是很难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企业的发展也就无前景可言。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更新,与时俱进切合本企业的实际从人的本质特性上提炼企业精神,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企业文化。

(二)定位好员工的切实需求,实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手段。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的潜能才能会更好地激发出来,同样的企业的员工更是如此。企业只有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在管理和奖励的过程中采用人性化的方式,充分尊重并高度重视员工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奖励方式让员工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之所在,他们才会更加卖力地位企业奉献智慧和力量。激励手段比如根据员工的成绩进行奖励,或者通过休假或聚会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奖励,切实表现出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切实构建一种和谐、融洽、彼此尊重的文化氛围,进而把企业的管理效应发挥到极致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三)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认知水平和阅历是员工素养的重要体现,企业重视对员工自身素养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也是企业提升自我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企业的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信息化的速度,培养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现在在很多的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不长他们受到的培训更是少之又少,为广大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四)促进交流,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体制。重视人员工的发展是体现人本理论的有力方式,管理者要善于采用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建立跟员工之间的交流,及时的了解员工的心声。这就需要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沟通的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想法进而采取措施。另一个,要切实把员工的需求落到实处,比如采取给员工过生日的方式体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管理者善于聆听员工的想法等。

结语:企业的命运跟员工的发展息息相关,重视员工的利益和发展必然会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关注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企业进行高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对于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定会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