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师成长计划8篇

时间:2022-02-18 11:36:41

教师成长计划

教师成长计划篇1

一、阶段成长目标:

在学习中成长,在探索中提高,在发展中完善

二、成长途径:

1、读书学习。

2、同伴互助。

3、自我反思。

二、分项成长计划:

(一)、加强自身的师德教育

(二)自身的完善:

1、专家引领,注重实效

(1)、树立正确的专家观念。专家的许多见解,往往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得到专家的指点,能够很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而是否能够走的更远,关键不是我们的专家有多少,关键是看教师能将专家教给的东西吸收多少。

(2)、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观看专家视频、书籍和案例分析为主,虚心请教身边的名师、优秀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自觉的吸纳新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

2、静心阅读,提升内在素养。

(1)精读书籍。读政治之书,以养大气;读专业之书,以养才气;读休闲之书,以养灵气。本期以读“专业之书”为主,“政治、专业之书”为辅。继续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以上,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

(2)、做好读书笔记。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

3、潜心钻研,打造个性课堂。

(1)、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认真学习、研究课程和教学大纲,明确本学段学习内容以及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有机分解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2)、认真上课,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堂课争取有一个亮点,要逐渐完成从一个合格型教师向特长型教师的转变。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3)、认真研究训练。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有效的训练,每次作业全部批改,做错的作业一定要订正并且批改,大面积出错的一定要讲评。同时,认真拟定辅导学生计划,使学习困难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4)、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课内外活动。认真的、切合实际的评价学生。

(5)、在自己的班级中,努力营造尊重、赞赏、宽容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对话交流,形成个性的教育艺术。

4、勤于反思,促进自我完善。

(1)、“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2)、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不足的重要过程。

(3)、经常反思自己做人、做事中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4)、本期撰写教育随笔不少于1万字。撰写或发表有质量的教学论文2篇。

(三)、发挥特色的辐射作用

教师成长计划篇2

本人20__年9月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初担任数学教学工作,07年3月起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热爱教育教学工作。

(一)自身优势

1、热衷教师职业、热爱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2、谦虚好学,不断进取,能够胜任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工作。

3、对不断完善、更新的教育理念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能够有条理地处理班级事物。

(二)自身不足:

1、由于从教时间较短,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2、班级管理经验和教育学生的艺术有待提高。

二、成长计划

面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学习”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才能适应时代对于新教师的要求。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做一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型的教师”。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课堂驾驭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制定如下计划:

1、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认真撰写教学札记,写好教学反思。

3、虚心向同行学习,向名师学习。

4、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

5、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6、提高教科研能力。重点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作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三、目标的达成措施

1、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有意识、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名篇佳作。

2、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室组织的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

3、进一步提高自己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力争每课都有自己亲自制作的高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4、在班级管理方面多下功夫,经常到班,及时处理好班内的事务,组织好每一次班级活动。

5、通过和学生谈心、座谈、活动等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了解。

教师成长计划篇3

一、 思想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使自己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二、 职业道德:

(1)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2)要认真上课,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3)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三、育人目标: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修养目标:

1、端正方向。自觉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抵制伪科学、伪宗教对校园的侵蚀、渗透。

2、敬业爱岗。热爱教育事业,以改革和创新精神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科研工作。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从事岗位职责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教书育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热爱学生。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尊重同志。能够与不同性格、不同志趣的教师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努力形成互敬互爱、奋发向上、共同进取的群体氛围。

6、以德修身。严于律已,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遵守社会公德,追求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合作目标:

1、加强与教师的合作。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2、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加强与家长的合作。请家长进课堂听教师上课、参与评课、邀请家长共同来参与孩子的综合实践活动等方法,让更多的家长来了解新课程的科学理念、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六、技能目标:

(1)提高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向同学了解,看成绩单与换行评语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直接观察,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智力活动、情感表现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捕捉教育时机的重要条件,善于观察学生的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可以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反之,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拖延很长时间,到了较为严重程度再去解决,教师就很被动。

教师成长计划篇4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上的新教师,对于教师的一切我还在学习摸索中,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新教师的我必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计划,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既应具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应该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教育理论方面

要求自己经常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通过上网浏览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使自己始终能够拥有新鲜的血液。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改的理念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人才,如果只是为考试而考试的人,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将失去了意义,应更多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方面,必须要我们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本学科的知识,从而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本学科中来。

特别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对信息的获得、处理能力,能让学生养成一种即计算机用来辅助教学,而不是避开使用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会影响学习,其实合理使用计算机反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培养起一种信息素养的能力,而不是在大学开始培养。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比较难的,所以要通过多阅读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道德修养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品学习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所以,我自己要先学会怎样快乐地学习、生活,从我做起,而不是说一套做另一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才会从我这学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要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教学中,做到了尊重学生,不对学生偏见,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而不是高高在上,课堂上是师生,生活中是朋友,对学生的信任,从而也使他们信任自己,这样就能有助于教学的进行。

三、教学能力方面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3、在教学方式中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而不是一种强加式的管理,培养学生自己管自己的能力。

5、多听校内、校外的教师公开课,通过对比,发现其他教师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也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成长计划篇5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培训;STS教学策略;教育实践;有效性

2011年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远程培训实施以来,上蔡县初中生物科共有15位教师参加。参培教师普遍认为此次培训体制和培训模式好。培训实效更是超出预期,不仅提高了参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组织水平,“国培计划”在实施中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培训方式和内容受到普遍好评

培训学员对本次培训方式、内容的认可度较高。全班15位学员基本是第一次参加此次“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在开班之前,我县教体局师训股先组织参培教师统一学习培训目的:以教学能力提高为重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目标,旨在帮助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了解和掌握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课程专家引领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突出和疑难问题,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在一线教师中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帮助作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上线主动,积极参与研讨。在研讨中,课程专家王薇、李媛、李京伟等亲临网络现场,聆听学员疑难问题,专心细致地给予指导。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孟彩红老师在感言中说:“不做教书匠。”黄佳云老师说:“做老师要拥有这样的素质,像包容自己的孩子一样包容学生。”王占伟老师说:“通过专家指导,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STS教学策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些老师的话,可以看出,不论是教育思想、教师师德,还是教学方式都有了本质的提高。

二、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学练统一,注重效果

我认为“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学练统一”是这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学员可以下载视频材料,抽出时间详细观看,然后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写出心得体会。网上作业贴近课堂教学。参培学员认为,培训学习的理念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运用,促使教师联系实际工作进行思考;并且大多数学员认为,“国培计划”既有提高道德素养的师德学习,使参培教师思想有很大进步,真正得到心灵的震动,又有以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研究素养为重点,以健康心理为保障的案例学习。有位学员说:“听了李媛老师讲的STS教学理念,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能从理论层面理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为我指明了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通过此次学习培训,培养了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学习的意识和技能,使教师养成了善于总结、反思问题,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培教师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通过在线研讨建立培训专家与参培者沟通的好模式

互联网具有快捷同步、互动开放等特征,有利于专家、学员、辅导老师之间沟通信息和交流思想,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培训目的。新思考网为这次培训的生物学科提供了网络平台。研讨期间,学员们踊跃发表自己对生物科教学中的问题,如对“新课程下如何让学生情绪高涨”的问题的探讨,学员的回答可谓精彩:(1)脉络要准是出发点,(2)目标要明是设计方向,(3)立意新是灵魂,(4)构思巧是“翅膀”,(5)方法活是形式,(6)练习要精是智慧。课程专家更是尽职尽责,在线研讨时,学员问:“实际教学中如何用好STS教学策略?”课程专家王薇的回复精辟透彻:“STS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理念,它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强调了教学应该从生产、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我们在使用这种策略时,既可以将一些实例作为情境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将一个实际中的科学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在课堂上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来自于生活,这些知识是有其价值的,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像这样的研讨交流有很多,拉近了参培学员与课程专家的距离,使学员感受到了课程专家的敬业精神和专业学识。学员、辅导老师在沟通、研讨中理清了教学的误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在线互动研讨,及时解决了全省几千名学员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专家组亲自在线阅读学员的专题作业、培训心得、热点文章,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指导,提供个性化培训,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培训学习的深入开展。

四、专题视频和专题作业结合,构建立体动态学习方式

本次生物学科培训既有师德教育,又有具体学科内容。通过专题视频播放呈现专家的讲义,以具体的教学策略和设计呈现案例。同时围绕生物实验教学类型、材料和实验安全,详细讲述。对于探究实验教学分析透彻,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概念图学习、导学案运用,STS教学策略及探究教学都有详细的讲述。通过对专题作业的辅导,解决了学员教学中的疑惑。在线研讨突破了枯燥的说教,动态地生成教学问题,扩大了学习资源。有很多学员的作业内容涉及范围大大突破了研讨设计内容。如上蔡县五龙初中王占伟老师的“如何让绣球花变蓝”、上蔡县城南中学黄佳云老师的“为什么凶残的动物对自己的子女十分仁慈”“动物的诈死”等文章,丰富了教师们学科科研的内容,也提高了教师们教育教学的能力。正如裴娣娜教授认为的:“科研过程,是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并趋向合理的过程。”

五、搭建良好学习平台,有利交流学习,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培训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集中培训、走动参观培训,会受到场地、交通、时间等条件限制。本次“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方式为教师构建了以网络班级为单位的学习型、研讨型培训形式,提供了一个可以跨班级、跨学校、跨县市区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学科课程专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需要,从内化师德、优化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班级组织管理、高效评价学生观念、教育教研等方面的教师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这个平台,学员可以随时提出自己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可以提交具体专题作业,对热点文章互动评论,自由跟帖留言,得到他人的呼应和帮助等;也可以与课程专家、名师平等对话,探讨具体案例。此次远程培训突破了教师集中学习培训的局限性,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带动了远程研讨、研究培训一体,以有利于教师专业提高的形式,促进了教师可持续发展。参培教师的学习又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和自主性。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员可结合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学习时间的安排可以自由选择,培训内容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如学员问:“为什么蚯蚓和蜣螂是分解者?”课程专家李京伟老师回答:“我们可以把分解者理解为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蚀性动物。蚯蚓和蜣螂在生态系统中,主要起着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细小颗粒的作用,因此不属于消费者,属于分解者。”像这样的学员和课程专家的网上互动,及时解决了教师们的教学疑惑,也开拓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这样的培训,既能使参训者反思过去,也能使参训者研究现在和关注教育实践的未来,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之,“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提高了参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坚定了教师“爱心铸师魂,真诚育桃李”的思想。

(注:本文选用了生物课程组专家成员王薇、李媛、李京伟等老师的部分辅导内容,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教师成长计划篇6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计划一、通过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具备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要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能有效的利用、获取、筛选、创新、评价信息,要具备数字化信息开发利用的能力,具备信息和教学设计能力,具备课程整合的备课能力。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学生、信息技术等角度考虑整个教学过程,使各个要素结合起来,融合在一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同时,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能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另外,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内容、结构、资源、实施过程有效结合,最终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能力。因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会促进教师与时俱进,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脚步。

二、通过校本研修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是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势下产生的新的教师培养形式,是为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校本研修应该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研修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营造良好的校本研修氛围,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研修促教、促教师发展、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学校,不仅要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而且要重点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一方面要认真开展随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信息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要组织主题鲜明、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结合课堂教育教学、结合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抓住课堂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争论、商榷和研讨。通过研修使教师的备课、说课、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育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锤炼与提高,使教师之间达成教育教学共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通过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善于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的反思是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师的反思能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借助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逐步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反思、积累、改革、突破,在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从而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通过博客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这能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教师博客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反思、交流共享、教育管理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博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反思平台。2、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共享平台。3、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管理平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博客的优越性,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从而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五、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这样,就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六、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开展听课、评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具备创新教育的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开展听课、评课、上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不但能实现上述目标,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在上述教研活动中,公开课我认为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成长,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因此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开展听课、评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可以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七、通过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又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着重点是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取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培训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素质,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总之,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有教师自身实现了专业成长,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才能成为真正有创造精神的教学者,从而培养出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教师专业的成长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要确立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寻求到成长的最佳接合点,才能使教师专业成长平稳而迅速。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1、组织教师学习、读书活动,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提高教师人文素养。1)学习课改理论,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的研究,充分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贯彻新课标对各年级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使教师了解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期任务,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三类课程中探究课和拓展课的研究。2)鼓励教师多读书,开阔眼界,并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构建学习型校园。

2、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构建骨干教师梯队。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研组的指导下,结合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寻找出适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突破口,落实在教学工作中。

3、整合资源,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师资整体提高。本学期我们本着“内部挖倔、外部借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专家引领、校际联动、校本教研三类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邀请县研训员、学科中心组等专家来校对部分学科、部分教师进行指导。2)搞好联片教研活动,构建校际利益共同体。学习课改基地学校的经验,收集有用信息和教学资源。特别是我校薄弱学科,组织教师去学习。3)挖掘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上示范课、研究课等指导其他教师,另外各教研组每个骨干教师带教一位教师,通过听课、评课、磨课等促进教师课堂能力的提高。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教研组、备课组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找准切入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要积极参加和承担区级、校级研讨课和示范课。本学期学校组织教师上好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汇报课

5、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影响巨大。实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高的前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总结三大方面。在课前准备时反思能够避免错误的“再生”;在课中实施时反思,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完善”;在课后总结时反思,能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可以说反思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也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在实践中,用教学反思来审视自己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必然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将之记录,为更好地进行下一次教学准备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习惯,鼓励每一位教师根据教学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

6、借助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载体,希望教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料、资源、教学困惑等等上传到学校平台。学校可以把好的资料放入学校资源库,供大家共享,这样也可以加速我们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也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点资料。本学期我们也专门安排老师负责这项工作,也希望对教师有所帮助。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加强学习培训,丰富教师的思想内涵

首先,引导教师进行读书学习。通过定期给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评选书香教师等活动,有效改进学校内部的阅读氛围,通过氛围的营造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组织中的价值取向,从而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读书中来。

其次,创造机会让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学校一方面通过印发名师的教改经验,不断向教师宣传新思想、新理念。另一方面,我们不放过任何一次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多次派一线教师到北京、泰安、威海、青岛、潍坊等地培训学习,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阔教师们的眼界,拓宽视野。

二、实施合作研究,促进教师整体水平提高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确保教师在合作中成长提高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合作备课制度》《周研究课制度》等制度,为教师合作研究共同提高提供了保障。备课时备课组教师人人参与,做到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我校承办的每一次公开课、观摩课等研究活动,都是大家合作的结果。《周研究课制度》为教师提供了经常性合作的机制:每周研究一节课,在备课组内进行公开教学,本备课组所有成员参与研究、参与听课、评课,做到四个一:讲一节、听一节、议一节、反思一节。

教师成长计划篇7

一、努力做一个智慧的实践者。

我们的成长首先得立足课堂。虽然是短短的40分钟,但要做一个智慧的实践者却是一门艺术。没有日积月累的实践,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智慧”的,那就更别说“艺术”了。作为驾驭课堂尚且稚嫩的新教师,我们更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为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夯实基础,稳扎稳打,抓好自然常态下的每堂课。当然,除了认真研读和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书籍外,我也要虚心向身边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也学习他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好的经验和方法,以便缩短自己的成熟期;第三,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机会展示自己。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你的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

二、以反思促发展。

随着二期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越来越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以适应新事物、新变化。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拿老眼光和经验来对待一切问题。因此,要尽快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教师应该善于反思,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年轻教师,我们更应该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每一次实践进行深入的反思,通过不断总结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

三、始终保持专业的情怀——激情

教师成长计划篇8

从1994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快十年了.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我较顺利的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换,从一名师范生到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并有幸于98年参与了部级课题"新基础教育"实验的研究,得到了华师大课题组专家的指导,帮助,从而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跨越式的发展,科研意识也有所增强,科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如今,我担任了校长办公室主任,并分管整个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承担了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价值问题的研究》.去年年底,我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帆风顺的,但我却感到自己的发展进入了"高原期",就象处于长跑中的"极限",以往的成绩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前进的步伐却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局限而慢慢减速.只有冲出"极限",超越自我,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怎样才能冲出这一"极限"呢 我认为必须找到自身的不足,对症下药.首先,我感到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其次,由于缺乏学习,造成工作中缺乏思考,无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自己逐步沦为"算盘珠子",领导拨一拨,动一动,怎么拨,怎么动.同时,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因此也就害怕写文章,使自己的专题研究大多停留在实践层面,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

二,发展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 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

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

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

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

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认真每月的《文摘花絮》和《科研札记》,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 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学案例2篇.

推荐期刊
  • 教师
    刊号:46-1072/G4
    级别:省级期刊
  • 华夏教师
    刊号:10-1045/G4
    级别:部级期刊
  • 教师博览
    刊号:36-1222/G4
    级别:省级期刊
  • 英语教师
    刊号:12-1319/G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