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试点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2-12-16 17:16:35

试点工作总结

试点工作总结篇1

一、试点村基本情况

*镇*村委会距县城12公里,通县油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最高海拔1500米,最低海拔640米,辖12个村民小组,468户1931人,国土面积14800亩,耕地2355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蚕桑、甘蔗、米枣等,20*年人均纯收入1623元,人均有粮302公斤。村民居住地和耕地分布于通县油路两侧,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且村民都具有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属地震八度设防区,属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危险区域,村民的住房85%左右属土木结构,由于地质条件差,当地泥土粘结力不强,土墙自然风化严重,抗震能力非常弱,部分砖混结构的群众住房,由于修建时受经济条件制约,投入不足,抗震能力总体上也达不到要求,选择在*实施试点工作,更有利于总结好的建设经验,供大面推广和借鉴,达到试点的目的。二是该村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县级小康文明村试点之一,把“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工作”选点在该村,符合省政府有关政策精神,有利于把该项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达到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捆绑使用,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三是与我县其它村比较而言,*在区位优势、群众基础及经济基础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更利于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开展。

20*年10月,我县在*镇*召开实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工程建设”动员大会,正式启动试点工程。县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维护好各族群众的利益出发,先行一步,迅速行动,不等不靠,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把防震保安试点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遵循“抗震性能好、实用价值高、工程造价低”的建房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快施工进度,狠抓工程质量,形成了“思想统一、认识一致、目标明确、措施扎实、开局良好”的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省政府把我县*镇*列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村,这是对我县防震保安工作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为确保试点建设的顺利实施,达到试点目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听取工作汇报,并提出明确的建设要求,县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项目试点乡镇领导和村组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通过采取六条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我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共完成抗震安居住房新建92户,加固维修21户,2米宽混凝土环村道(应急疏散通道)1250米。

(一)健全机构抓领导

成立了巧家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工作领导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财政局、建设局、地震局、发改局、民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扶贫办、广电局、农村信用联社主要领导和*镇主要领导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工程技术组、工程组织实施组、资金管理组、资金使用监督组、宣传报道组六个工作组开展工作,明确了各组具体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团结协作。

(二)强化宣传抓动员

围绕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工程这个中心,采取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现场启动会议、张贴标语、广播宣传、逐户走访座谈等方式,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工作上来,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因地制宜抓规划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20*年试点建设覆盖农户113户440人。根据入户调查及群众住房鉴定情况,113户中有砖混、砖木结构住房的21户列入维修加固处理,其余92户群众目前的住房全部属土木结构,列入拆除重建处理。试点项目总投入概算约198万元,国家配套90万元(其中:省配套30万元、市配套30万元、县配套30万元)全部到位,群众自筹1*万元。

(四)整合资金抓投入

按照“财政出资一点、项目整合一点、农民自筹一点、贷款扶持一点”的筹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除专项资金90万元外,20*年试点建设共整合各种项目资金50余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群众贷款20余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截止目前,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0万元投入试点建设,有效地解决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扶持”的建设新局面。

(五)强化措施抓落实

一重落实,抓好责任明确。成立了试点建设工作领导组及六个具体的工作机构,明确了六个工作机构各自的职能职责。二重措施,抓好挂钩帮扶。抽调的县指导组和镇驻村工作组成员实行分片包干挂钩到户的办法,每人负责帮扶20户农户,帮助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农户按照进度推进工程建设。三重制度,抓好财物管理。以领导组办公室文件的形式印发了资金管理办法,把民主管理贯穿试点建设的始终,资金管理始终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四重进度,抓好督促检查。县政府分管领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实地督促检查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共完成抗震安居住房新建92户,加固维修21户,2米宽混凝土环村道1250米,圆满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六)严格把关抓质量

质量是农村民居防震安居工程建设的生命。我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县、乡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指导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把好质量关,同时明确了村组质量义务监督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质量监督的意识,借助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各项目建设质量。

三、主要成效

通过试点工作实践,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是实现了“一落实、三改善、五转变”。

一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支农、惠农的系列政策,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熟知“三农”工作的干部,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为下一步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的政策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改善:一是进一步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通过防震保安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和干群关系;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防震保安工程的实施,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原有村庄进行了规划,实现了管网改造、户户通水、通电、通电视,2米宽混凝土路面环村而过。三是改善了村容村貌。试点村群众由原来的乱搭、乱接、乱拉线问题,转变为现在的线路清晰规整,搭接规范,从整体上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五转变:农民在家园建设上有了根本转变,一是基础上的转变。所有新建房屋基础均进行了50cm以上的块石浆砌处理,转变了直接在简单夯实的地基上建房的传统作法;二是构造上的转变。所有新建房屋均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加设上、下圈梁,转变了不设立构造柱和上、下圈梁的传统作法;三是连接上的转变。所有新建房屋在连接部位均增加了拉接筋,转变了不添加拉接筋的传统作法;四是强度上的转变。所有新建房屋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均达到M5,混凝土强度等级均达到C20以上,转变了忽视砂浆、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传统作法;五是观念上的转变。广大群众在修建防震保安工程房的过程中,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庭院经济和生活设施等相关事宜,转变了单纯建房的传统观念。

四、取得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抓落实是关键

我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工程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离不开省、市各级领导及建设部门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做起,狠抓落实,从根本上改善了试点村项目受益农户的居住条件,锻炼了一批乡镇干部,培养了一批农村工匠,加强了民族团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政策宣传造声势是基础

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的主体是群众,受益者也是群众。要全面实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仅靠各级组织机构和党员干部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只是干部“一头热”,必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获得群众的支持尤为重要。我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初期之所以工作进展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部分被列为加固改造的农户甚至有错误认识和抵触情绪。通过各级干部群众进村入户地与他们交心谈心,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可以肯定的说,我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进展日益顺利的过程,就是广大群众从最初的抵触到逐步理解认同到现在广泛参与的过程。正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鼓动和合情合理的政策推动,使得群众的建房积极性空前高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得到了顺利开展。

(三)整合资金破难题是保障

防震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投入是前提。作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农村来讲,要建设“抗震性能好、实用价值高”的防震安居工程,资金不足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我县按照“财政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农民自筹一点、贷款添补一点”的筹资原则,广开筹资渠道、多元筹集资金,有效破解了资金投入不足这个最大的瓶劲制约因素,基本保证了必须的投入,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支持”的筹资建设新局面。

政府主导——要项目争资金。主要是多方协调,积极争取不同渠道的项目资金整合到防震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不同项目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群众主体——筹现金投劳力。主要是强化宣传发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参与防震安居工程建设。

企业支持——放贷款保投入。主要是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的联系和协调,积极争取信用社对贫困群众贷款支持,确保自筹能力有困难的群众自筹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四)加强指导抓质量是核心

我县深刻认识到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党委、政府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形象。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既结合当地实际,又始终确保工程质量。在进行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规划和房屋设计时,既着眼于全县小康目标的建设,又考虑到项目实施乡镇的实际,区别对待,突出经济实用,美观新颖。具体建设过程中强化一家一户的逐户指导,一经发现问题,坚决返工或拆除。这样,结合了当地的实际,确保了工程质量,而且为农民建造了舒心房,真正把党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政策落到了实处。

(五)统筹兼顾抓协调是重点

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影响到各个领域,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建设。为此,我县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农民实际承受能力、新农村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特色产业发展和沼气池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中通盘考虑。做到了既能够立足当前,又可以适度超前;既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又为今后的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埋下了伏笔、留下了余地。

五、组织验收

我县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工作现已圆满结束,通过*镇*试点工程领导办公室提出的验收申请,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关于巧家县20*年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验收工作会议,并就验收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制定验收方案,成立了由巧家县城市管理局局长任验收领导组组长,下设工程质量验收小组、资金审计小组、档案验收小组。领导组主要采取“听、看、查、访”方式进行。“听”就是听取*镇介绍*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痕迹资料完善情况;“看”就是实地查看*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选址情况、质量情况;“查”就是检查*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档案资料包括房屋鉴定表、地基基础工程验收记录表、主体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和资金补助花名册;“访”就是深入走访农户的资金到位情况、施工技术指导情况以及材料物资供应情况。

查访中该工程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主体意识不够强。绝大多数群众对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工作是支持的,但也有个别群众认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建设是上面的事,主动参与意识较弱,当涉及自己切身利益时又斤斤计较,提出一些过高或无理的要求;二是工作进展不均衡。总体上看,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开展较快,经济条件较差、投入能力较弱的进展较慢;三是配套工作到位难。客观上由于群众自筹能力弱,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加之前段时间水泥供需矛盾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的进度。主观上驻村工作组在协调物资到位、到户指导方面的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措施不够硬,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还不够,协调和指导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劳力投入保障难。青壮年多外出务工,一部分家庭仅缺乏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子留守,建设所需的劳动力难以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总体进度。

目前,20*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村验收全部完成,各验收小组意见汇总如下:

一是档案检查情况。档案小组通过查阅料,基础资料齐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完善,农户调查表准确仔细,资金发放落实到户真实可靠;

二是质量检查情况。新建工程选址合理,结构布局可行,基本达到防震减灾效果;加固房处理灵活,能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案;装饰抹灰稍差,有待进一步提高施工水平;屋面小青瓦抗震效果差,不能完全满足抗震设防要求,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试点工作总结篇2

 

一、对现代学校制度的粗浅认识

1、概念

 “现代”是一个动态的、标准不断调整完善的、在绝对时间上没有固定起点和终点的一个过程、一个时代。自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以后,相当多的人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所在的时代称为“现代”。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基本要求,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2.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四个主要特征,或者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四根支柱。依法办学对其他三个方面起着统领作用,既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又要求学校要依法治校,社会要依法参与、依法监督。学校的各种治理要以法律为依据,以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实施,一切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

3.路径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包括健全和完善学校内外部治理体系。

外部治理体系也就是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宏观制度背景,关键是要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的互动关系。三方主体明确职能,准确定位,切实承担好该承担的责任。简单说,知道自己该干啥,干好自己该干的,配合别人干好该干的,既相互支持又不过多干涉。(附图)

重点是理顺政校关系,实行管办评分离。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职能,承担起该承担的权力和责任。从目前法律法规看,政府对学校的义务和权力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学校建设、经费保障、人力资源配置、贯彻教育方针。

当然,作为学校,最应该着力的是建立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学校章程建设以及配套的制度体系建设。(我将在后面结合试点工作详谈)

总之,通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扩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治的发展格局。

4.特征

大家注意:现代学校制度强调 学校治理而不是学校管理。“从管理到治理,改变的不是一个字,而是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理论及实践模式的创新、超越和发展,是一种本质意义的变革和升华。”

那么治理与管理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从下面图表可略见端倪。 

管理

治理

主体单一-----上级领导

主体多元: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家长。。。。。

金字塔式结构

多层级 自上而下 垂直管理

扁平式结构

层级少  多向度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同级)

权力集中 人治色彩浓

权力分散 依法治理

刚性命令多

重控制约束

 

民主参与

重沟通协商

 

管理者责任大   包揽多

人人有责 共治共享

封闭 被动

开放  内生动力

完成任务

达成目标

 二、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体会

 2015年16年,我参与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何谓学校法人治理?根据我国目前法律的规定,学校被定位为事业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是对学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利配置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权力制衡。制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保障学校的自主办学。

工作目标:以实现学校办学宗旨为目标,实行举办权与管理权分离,建立和完善学校理事会、管理层和监督机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学校公益属性,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

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落实学校法人自主权;坚持强化学校的公益属性,建立社会参与、主体多元的监督机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

工作程序:建立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即学校决策机构(理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和执行机构(学校行政班子),形成新型的现代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学校章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具体工作:

(一)建立学校决策机构,成立学校理事会。(由区政府代表、副局长、校长、书记、工会主席、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和知名人士11人组成,副局长任理事长,校长为执行理事)(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审议通过学校工作计划和发展中的大事)。

(二) 组建学校执行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层。(原学校班子)

(三)明确学校监督机构,形成校内校外监督体系。(党支部、工会和家委会监督)

(四)合理制定学校章程,成为学校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五)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渠道。

(六)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学校治理初步做到决策权、日常管理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并且形成五大机制,即民主决策机制、管理责任机制(可操作、可监控和可问责)、监督制衡机制、参与合作机制和平等竞争机制。

民主决策机制:   重大事项由理事会、教代会集体决策,适当吸收开明的社区人士、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学生家长等参与决策,通过民主、集中辩证统一的过程,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完成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

管理责任机制:  学校日常管理各岗位职责明确,有具体、明确、可操作、可监督、可问责的《岗位责任制》。

监督制衡机制:  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肩负不同职能,相互支持配合又彼此制约,学校行政、支部、工会、家委会各负其责,彼此监督,密切配合。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和学校发展的大事要事,各方共同协商,教职工全程参与,监事会全程监督,确保了公开公正公平。

参与合作机制 : 通过制度建设,激励、引导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倡导学生当好小主人,实行自主管理;学校与社区、家庭密切合作,取长补短,互相支持。

试点工作总结篇3

一、基本情况

县2020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任务面积3万亩,试点任务下达后,县、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根据省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县2020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将试点区域安排在沿黄5个乡镇,分别是镇8000亩、镇8000亩、镇8000亩、乡3000亩、镇3000亩。试点区域要求大豆种植成方连片且无插花种植,每乡镇实际种植地块,最终以第三方核实面积为准。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轮作区域。相关乡镇立足本地实际,明确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区域,采取整田清种的方式,整建制集中连片推动夏玉米轮作夏大豆。突出规模种植,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2个2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大豆种植区。组织引导种子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种植大户积极参与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

(二)大豆良种推广。大力示范推广大豆优良新品种,加速大豆品种的更新换代进程,借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项目资金50万元采购大豆优良品种,在试点区域重点支持种地大户建设大豆优良品种展示示范方,促进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新型农机具推广。针对当前小麦秸秆大面积还田条件下贴茬机械直播大豆的现状,积极推广新型大豆播种机械,借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资金2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或者种地大户自筹10万元,共计3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大豆精播机10台。同时积极调配相应播种机械,提高大豆播种质量,确保大豆苗全、苗匀。

(四)大豆病虫害统防统治。为加速新型植保器械推广应用,降低农药用量,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借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资金近60万元,通过政府招标确定实施主体,对试点区域3万亩大豆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五)加强指导服务。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大豆苗情、病虫情、墒情和灾情的监测与会商,认真组织农技人员,通过入场、入社、入户等方式,开展大豆生产技术指导,举办大豆技术培训班,组织种植户观摩学习。提高大豆生产关键技术应用到位率。引导豆农建立合作社,提高大豆生产的专业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效益。

(六)监测耕地地力。我区按照每1万亩至少设置一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或取样点的要求,选取镇、办建立了5个监测点,科学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掌握轮作试点区域的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科学评价轮作制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七)建立档案信息。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档案和台账,主要包括试点区域、轮作种植面积、种植协议书、补贴农户信息等,推动试点任务落实。认真做好信息录入工作,6月10日前将承担任务的乡镇名称、村庄名称和所有承担试点地块的面积信息及种植户签订的种植承诺书上报至县农业局备案。

三、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

落实补贴政策,轮作试点由中央财政按照每亩1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采取的方式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真正落实到乡、村,兑现到农户。

目前各乡镇正抓紧向系统录入大豆补贴农户信息,待信息录入完成,补贴资金将及时拨付到大豆种植户的“惠农一卡通”卡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组织实施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袁红兵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李沉静任副组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及试点区域所在乡镇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局长朱传建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导、资金监管等工作,确保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二)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顺利完成,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主任科员温勇任组长,农业农村局专家团、农技站、农广校、植保站、土肥站、种子公司、经作站等业务站及相关乡镇业务骨干为成员,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三)压实工作责任。县农业农村局与承担试点任务的乡镇签订耕地轮作试点责任书,落实任务、明确责任。试点乡镇与试点村和农户签订轮作种植承诺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试点任务细化到村、到户、到地块,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四)做好公示工作。由县农业农村局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实地测量核实。并将核查结果在乡镇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根据试点协议内容和核查结果,按照补贴标准,通过“齐鲁惠农一卡通”,将补助资金兑付给承担试点任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户。力争2020年10月30日前完成补助资金发放工作。

(五)强化指导服务。以开展大豆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尽快掌握大豆种植技术要领。搞好机具改装配套,满足生产需要。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耕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控、机械收获等社会化服务。积极对接大豆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努力增加轮作效益。

(六)强化部门协作。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方加强协同配合。县农业局主动牵头,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七)严格督导检查。县农业农村局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督导检查,实地核查轮作面积,跟踪地块种植作物变化,强化工作调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我县试点任务经得起国家和省的核查核定。

(八)搞好总结宣传。及时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通过现场观摩等方式,大力推行新的间作轮作制度,增强农业绿色发展的自觉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主要成效

(一)在镇村建立了50亩大豆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为农民科学选种提供了依据,促进了高产优良品种的推广进程。

(二)在试点区域集成示范推广喷灌、配方肥及统防统治等技术。结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镇村大豆田安装固定管道地埋式喷灌850亩;在镇村大豆田安装大型平移式喷灌机788亩。

(三)通过项目实施,截止目前培训科技带头人200余人,农民5000余人,发放技术明白纸1万余份,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田水平。

(四)示范推广了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技术。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试点工作总结篇4

 从2011年4月开始严格按照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方按制定,内容设计,人员选配,职责定位,机制保障的工作程序,整个试点工作取得预定的成效。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拓宽了镇团委和街道用人渠道、进一步优化了镇团委领导班子的结构、进一步增强了镇团委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推动了镇团委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团建工作的整体水平。现就我市作为吉林省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抓布局。市团委多次向市党委汇报、请示,并得到市党委的高度重视,前后几次在党政联席会议上进行研究部署。一是组建工作机构。成立了以《市领导》为组长,其他现职副书记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做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负责日常事务的办公室,且抽市相关等部门的中层干部组成资格审查小组,负责对所有报名对象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参选对象的先进性。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人深入到全镇各村、企业、机关、所站的团组织、团员、青年群体中,细致的对全镇的团组织、团员及青年分布、现状、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三是制定工作方案。按照上级团委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注重试点工作方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并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乡镇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方案》。

(二)注重舆论抓宣传。把深入发动、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作为开展试点工作的一大法宝。一是深入发动,统一思想。在开展试点工作的过程中,领导小组十分注意运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多次召开各团组织负责人会议,将省、泉州、晋江三级团委的相关文件和《池店镇团组织工作格局创新工作方案》的精神进行全面宣传、深入动员。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宣传发动,在全镇营造了关注团组织工作格局创新、参与格局创新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多种形式,扩大影响。通过《晋江经济报》、《晋江要讯》、晋江青年网站、《池店要讯—团建专刊》刊发有关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的信息,扩大社会影响面。在整个试点工作中,共编发各种信息8条,被采用6条。

(三)严格条件抓考核。一是把好资格审查关。整个选拔报名工作,以个人自荐为主,组织举荐和团员青年联名推荐为辅,接受全镇广大团员的报名,并对所有报名者进行分门别类、登记造册、严格审查,资格审核小组分别从纪委、计生、综治、“两违”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所有参与者均符合相关规定,充分体现出这些报名团员青年的先进性,共先后有多名团员顺利通过资格审查。二是把好素质测试关。为全面了解报名者的团建业务知识和整体素质,还专门举行竞职演讲、现场民主测评、团建业务知识考试,服务好广大团员青年”为主题进行专题演讲,在演讲竞职大会上,还邀请***委领导、镇党政领导进行评分,组织各村、各基层所站、非公企业、中学、小教等团组织负责人进行现场民意测评,确保测试结果全面、科学、公正。三是把好组织考核关。抽调组织、纪委、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考核小组,按组织程序对相关报名者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并评定考核等次,在充分考虑界别、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基础上,从不同的界别中按1:3的比例选拔出初步人选,送领导小组、考核小组进行票决,再对外公示无异议后,报经镇党委、团市委研究决定后,给予任命。

(二)建章立制抓长效。一是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对我镇全年的团建工作进行全面量化,并根据不同界别、专长、业务进行分工,并实行目标责任制考评,按季度通报完成情况;二是建立亮点培育制度。要求各副书记要结合分管的业务工作,立足于本职,要找准1-2个工作亮点,完成一定的团建创新任务,让整个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更有内涵、更有新意、更有实质。三是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实行“一帮一”、“一带一”、“一抓一”的团建工作新制度,把团建工作落实到镇团委各副书记身上。各挂钩联系领导,每个季度至少要走访一次所挂钩的团组织,并了解、帮助所挂钩的团组织解决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其开展各项团建工作;要在镇团委季度例会上,汇报所挂钩联系的工作开展情况;要立足于自身业务实际,查找一个调研课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于上半年形成初步的调研材料,报镇团委评定。四是健全镇团委扩大会制度。例会为主将围绕总结本季度团建工作,研究下季度团建工作,各副书记、委员汇报所分管或负责的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意见建议等,并将所分管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

二、取得成效

通过试行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后,有效地推行了积极团建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常规化,整个团建工作呈现出了活力、生机、朝气。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拓宽了镇团委的用人渠道。试点工作的开展,从体制上放开了对镇团委副书记人选的条件限制,进一步拓宽了镇团委的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有利于提高整个镇团委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

(二)进一步优化了镇团委领导班子的结构。吸收编外人员任职镇团委副书记,不但从“量”上增加了镇团委领导成员职数,更从“质”上提高了整个班子的整体素质、优化了班子结构。而且,我镇还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搭建平台、拓宽途径、开展活动等形式,充分发挥编制外副书记分管、联系、挂钩共青团各项日常业务工作,提升整个团建工作的水平,增强镇团委的工作力量,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强镇团委在各个层面的战斗力。

(三)进一步增强了镇团委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选用编外人员到镇团委任职,让社会上各层次的青年精英、青年带头人、青年领袖,或是具有不同专长、特长的青年同志有机会到镇团委服务、带领全镇青年朋友创造事业新格局的机会,更进一步凝聚了全市社会各界的青年力量,增加了市团委的整体创造力,提高了市团委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力,此举大大的促进了市团委各项事业的有序、全面推进。

(三)进一步推动了各乡镇团委各项工作的开展。镇团委也根据、年龄、性别、专业、特长、岗位,进行工作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业务专长、社会资源、岗位优势,确定1-2个工作突破点,推动各自所分管的业务工作,此举有利于我镇团委各项工作的有序、全面开展。

 

三、经验模式

在此次的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中,我市团委在整个试点工作中,总结了“三种经验模式”:

(一)课题+平台+项目=成效。课题的设置:自各副书记正式任命以来,我市团委分别设置以下课题,要求各副书记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即:村务工作者如何成为新时期团组织的标兵、选调生如何担当起新青年的责任、新时期如何加强少先队工作、探讨如何加强新时期的中学团建工作、如何整顿村级薄弱团支部、如何发挥团组织的纽带作用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外来青年等六个课题;平台的建设:近期里,我镇分别成立镇团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孤寡老人义务送水分队、安踏青年中心、心理咨询室、池店青年艺术团筹建领导组,下一步还将成立敬老基地、青年维权中心、菲莉青年中心、环球青年中心、桥南片区青年工作委员会(暂定名)等平台;项目的设定:要求各副书记要分别组建1-2个企业团支部、1-2个的基层所站团支部、培育1-2个工作亮点,并组合自己的岗位工作,查找团建工作的新突破口,积极提升全镇团建工作整体水平;通过推进课题+平台+项目,目的就是要通过设议题、建平台、压担子,让各副书记尽早融入整个团委工作大局中,让整个团建整体水平能再提升一个档次,让整个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尽早出成效。

(二)机关+学校+村级+企业=团委。在近期的团建工作中,我镇积极构建机关+学校+村级+企业的团建工作格局,力争速成“四位一体”的团建工作局面,做到资源互补、人才交流、经验共享、活动共办的良好工作氛围。此举,也进一步提升了镇团委开展大型活动的能力,也提升了全镇团建的整个水平。

(三)挂钩+联系+培育=亮点。整个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结束后,我镇团委就分别下发《关于建立镇团委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制度的通知》、《关于调整镇团委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副书记的职责、任务、目标,且要求要在近期也就各自分管的业务工作要出成效、出亮点、树典型。

四、存在问题

整个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的开展,虽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作为试点单位,认为有“五大问题”摆在广大团组织及团干面前,值得共同关注和思考:

(一)班子框架结构问题。试点工作造成的镇团委领导班子出现“头大身小”的现象(即正副书记多于团委委员),这造成“官多”、“兵少”的现象,不利于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整个领导班子框架;

(二)薄弱支部整顿问题。村级团建工作基础薄弱的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整顿薄弱团支部这项工作需要加强;

(三)团员组织观念问题。流散于社会上的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可程度在逐年的下降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四)团建活动经费问题。各级团组织的工作、活动经费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直接影响到各项团建活动的开展;

(五)单位领导重视问题。存在部分团组织所在的单位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一,与《团章》中对团组织的定位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个问题需要引起各级党委和团委的重视。

五、工作建议

(一)强化理论研究,适度推广试点。建议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对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的工作理论研究,探索适合发挥新领导班子成员作用的模式。对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研究还刚起步,在理论上尚欠成熟,对于如何运作、管理、有效发挥来自各个领域副书记的作用还处于摸索阶段,怎样避免“头大身小”、“官多兵少”的消极影响?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行深入地、有针对性地研究。同时,建议对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适度推广,扩大整个试点面,提高试点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二)加强自身建设,整顿薄弱支部。各级团委对自身建设都极为重视,也都出台了不少的制订,落实了不少的措施,但最基层的团支部薄弱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故建议各级团委,应从强化制度建设入手,解决村级团组织基础薄弱的问题。通过建立常规制度,抓好团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团员流失;严格入团的程序,经常性、规范性发展团员,做好推优工作;注重考核制度,对各村团建工作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镇团委根据各村团支部的工作开展情况,对团支部的工作进行考核,及时表彰优秀的团支部,整顿后进的团支部。

(三)培育青年精英,扩大社会影响。通过树形式、育典型,提升青年在各社会层面上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把各级团干纳入各级党委青年人才培训计划,采用互动交流、专题讲座、考察联谊等形式,提高其政治及业务素质,对各级团干进行重点培养、重点考核、重点任用。

(四)落实工作待遇,建立长效机制。建议赋予编外副书记在政治上、经济上、个人荣誉上不同的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如在各级评优评先、所在单位培养考察、入党、提拔、福利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将定期所考核的情况向所在单位反馈,并出具一定的建议函,促其能得到所在单位领导、同事的认可。

(五)推行党团互动,提升团建实效。建议建立党建带团建的领导责任制,由党委负总责,镇党委从团建工作的大局上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解决团组织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推行“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机制,将团建真正意义上纳入“大党建”中。团组织紧紧围绕党委的领导,重要问题及时向党委汇报,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党委的支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对镇团委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纳入了镇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团委工作的开展。

试点工作总结篇5

____镇地处绍兴县西北部,西南与诸暨、萧山接壤,素有“九山一田”之称,镇域面积5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85万,山林总面积63871亩,水田5237亩,是一个以工业为重点,林业为主导,粮、茶、竹、副、牧全面发展的纯山区镇。

为使此次农业普查试点工作更具典型性和指导性,我们选择新民村作为试点村,新民村域面积2.92平方公里,有林地3837亩,耕地276.76亩,现有户籍人口1003人,居民322户,外来流动人口600多人,属于夏履镇的中等村。该村农业生产种类比较齐全,农户就业形式比较多样,经济较为发达,此次选为试点,能为以后全镇的全面普查,起到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现就此次试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试点工作做法

(一)、统一思想,落实班子,大力开展宣传发动

1、统一思想

为使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试点工作组进驻试点村后首先是统一村两委会的思想,使他们充分了解此次全国农普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农普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对这次试点工作有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取得他们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2、落实班子

试点工作开展前,我们再次明确试点村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书记为组长,村委主任为副组长,村文书为村普查指导员,并挑选了5位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文化基础的村民为小区普查员,及时组织他们进行了业务培训辅导,及时组>!

3、营造氛围

加强对广大村民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镇村现有媒体,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一是镇电视台进行专题宣传,并滚动播放农普有关内容;二是村广播反复宣传,宣传窗、黑板报均出了第二次农业普查专刊,并在村显眼处挂起了宣传横幅、张贴了公告、标语,形成了一定的舆论氛围;三是由村普查工作小组成员向试点小区每个农户发放《致农业普查对象的一封信》,并及时收回核实,回收率达100,使试点小区农户对农普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全面进行试点普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领导重视,分工合作,全面做好普查试点工作。

1、领导重视

出于“农普工作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这一认识,镇分管领导对此次试点普查工作高度重视,在试点工作期间全程关注,亲历亲为。在现场普查前多次和镇农普工作小组开会研究,安排工作,落实责任。在试点动员会上专门强调,要求各村统一思想,加强重视,为各村开展普查工作作好准备。

2、分工合作

在试点工作中,镇村两级分工合作,推进工作圆满完成。镇农普小组在9月15日现场登记时,组织试点村的全体普查员和其他村的普查指导员进行现场学习实践,并邀请县统计局的赵俊科长对如何填写《住户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详细的业务讲解和辅导。随后安排与会人员分成5组,由小区普查员带队入户进行现场调查登记,使大家对农普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算是一次赛前热身;最后集中交流,对发现问题的进行探讨,共同提高。在此后试点工作中,镇农普小组人员每天进村指导工作,监督普查工作进程,并就农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疑,把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县农普办。

热身小曲村农普工作小组在做好清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编制清查摸底表,绘制普查小区示意图,确定小区内的全部住户,采取全面查点的方式逐户上门登记调查,并在调查工作的同时,边学习、边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提出问题,不断提高普查试点工作质量。

由于镇村两级的积极努力的工作,试点小区农业普查工作按照试点方案的要求顺利完成,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试点遇到问题

由于农业普查工作调查问题细致,调查对象复杂,调查时间紧迫,因而在农普试点工作中难免碰到各类实际问题和困难,为避免在今后的全面普查工作再次碰到此类问题,我们逐条梳理,归纳综合,整理具体问题如下:

1、《行政村普查表》中“C2地势”这一栏按照各村自身的地势情况填写还是按照全镇的地势情况填写?

2、女儿嫁在本普查区,但在其他普查小区,本次试点将其列为全家外出,在《全家外出情况快速汇总表》中“全家外出去向分”这一栏没有本村的选项,如何处理?

3、集体户只有801这一个编号,但其实包含很多人,他们分散居住在本普查小区,在绘制普查小区示意图时,他们住处编号如何处理?

4、《家庭户手工过录表》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户人数”这一栏,当村民只在从事非农业生产之余参与农业活动,一年累计达一个月时,是否将其纳入人数?

5、本镇人在试点

村长期居住,但是户籍在其他村,并在户籍所在村分有林地,试点村完全没有其资料,普查工作量大,是否由其户籍所在村进行普查?这是在当前试点普查中发现的个别问题,有待上级领导分析解答,为以后的普查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上下协力是保证。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国情国力调查,一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一方面为制定农民制富政策提供大量的基础信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只有领导高度重视,亲历亲为,班子成员分工合作,狠抓落实,各村、单位领导踏实工作,步步为营,上下齐心,才能有效保证农业普查工作取得圆满成果。

2、加强宣传,全民参与是基础。

农业普查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农村千家万户每个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才能激发全民参与热情,为农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全方位大力宣传农业普查知识、意义和作用,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关心的良好氛围,是取得农普工作圆满成果的扎实基础.

3、健全队伍,强化培训是关键。

农业普查工作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圆满完成工作,必然要求加强农业普查队伍建设,调整人员、加强力量。主要在学习培训上下功夫,要制订计划,创造条件,举办集中培训班,进行专业知识辅导,努力提高农业普查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三、几点建议

1、有针对性的培训

农业普查条目繁多,而培训时间相对紧迫,逐条解释不仅费时,且收效不大。建议是否可以增强针对性,不要照本宣科,而是就一些具体工作时经常要碰到且容易产生误解的条目进行详细解释,即可节约时间,又阐明问题,一举两得。

试点工作总结篇6

根据《中共****省委关于做好2006年乡镇换届工作的通知》和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区委研究决定在****镇先行进行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试点,为全区其他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提供经验。经过各方共同努力,2006年4月26日,中共****镇第十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并成功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镇党委和纪委班子,圆满完成了我区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现将试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不仅关系到****镇党委、纪委班子的平稳过度,为****今后五年发展奠定基础,还关系到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积累新经验,推进全区第三季度开展的整个面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为此,区委对换届选举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书记办公会、区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准备情况汇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俞流传,区委副书记顾汤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蓝跃军等区委领导都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到关键环节,区委领导亲自到****指导工作,解决困难。区委组织部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上级组织部门、相关部门单位和****镇党委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具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方案。

2、健全机构。为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协调,区委成立了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指导组,由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姜能同志任组长,抽调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同志为指导组成员,着重抓好党代表的产生、候选人的产生以及组织好大会三个关键环节,严把程序关、结构关、素质关、职数关、计生和综合治理关等“五关”。****镇党委把换届选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也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同志任副组长,全体党委委员为成员,并成立了办事机构,负责换届选举的日常工作。各党支部也专门成立了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换届选举的各项工作、各个程序都有人负责。

3、规范程序。****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从2006年4月10日开始,共分为组织准备、代表选举、召开党代会和总结等四个阶段进行,区委组织部在试点工作方案中对各个阶段的时间、程序和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始终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选拔使用干部,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选好党代表、开好党代会,确保换届选举的各道程序和每个环节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4、完善制度。加强党委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镇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活动制度的决定》,通过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代表视察制度、重大决策征询代表意见制度、重大情况通报制度等四项规章制度,完善党员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党代表活动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发挥党代表作用。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的党委议事规则,明确了镇党委议事的原则要求、议事内容、议事程序和议事纪律等,为贯彻“集体领导、个人分工”原则,保证镇党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高镇党委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党委自身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5、严肃纪律。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及时转发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组[2006]11号),重申了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十个不准”的纪律要求。相关干部能够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二、几个创新

此次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在党代表选举、党委委员候选人产生、党代会召开形式等三个重点环节进行了探索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创新党代表的选举产生环节。选举好出席党代会的代表,是开好党代会、保证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成功的重要基础。在此次试点工作中,首次采取了“两推两评一选”选举方式产生党代表,即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推荐,党员大会民主测评和支委会全面考评,各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党代表。根据名额确定原则和名额分配办法,****镇23个党支部,431名正式党员通过“两推两评一选”选举方式产生的49名党代表,不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而且结构优化、合理,其中女代表14名,占28.6%,镇村企事业单位干部代表25名,占51.02%,占48.98%,45周岁以下代表28名,占57.1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代表22名,占44.9%,符合省委提出的“乡镇、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员干部代表的比例不超过60%,年龄45岁以下的党员代表的比例不少于50%,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代表的比例,一般不少于本乡镇妇女、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的要求(****镇女党员比例约为13.2%,无少数民族党员)。

二是创新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环节。提出组织认可、党员满意、群众放心的党委委员候选人,是保证大会选举成功的重要前提。在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在组织好届末考察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稳妥地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方式,进一步扩大党员在候选人提名过程中的民利。在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的产生环节上,采取了全镇党员民主推荐和组织全额定向推荐相结合,上下联动,最后由广大党代表民主酝酿、大会主席团最终确定的方式,确定了9名党委委员候选人(其中差额2名),4名纪委委员候选人(其中差额1名)。

三是创新召开党代会环节。召开党代会,是一项综合性、计划性和程序性都较强的工作,是检验整个试点工作成功于否的重要标准。从大会日程的编排到会务工作的准备,从两次全体代表大会到四次主席团会议,从代表审议报告和决议决定到大会选举产生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都经过了反复地论证和修改完善,既符合了《》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又突出了自身特色和创新亮点。在大会选举过程中,12名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其中一人为交叉提名)通过上台亮相、自我介绍和表态发言的形式,接受代表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激发镇党委、纪委班子的责任心,也利于今后工作中自觉接受代表的监督。

三、几点体会

一是要坚持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相结合。无论在党代表的产生,还是党委、纪委委员的提名,都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在“两推”产生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过程中,既有党组织推荐的初步人选,也有党员推荐的初步人选,最后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代表;在党委委员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由全镇党员公推提名候选人,镇党委发放《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推荐表》355份,收回推荐表355张,收回率达到100%,没有外出的党员全部参加了提名推荐。推荐表由区委组织部负责统计,纪委现场监督。党员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组织推荐和大会主席团最终确定党委委员候选人的重要依据。从而切实保障了党员的民利,实现了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的有机结合。

二是要坚持扩大党内民主与扩大群众参与相结合。党委换届选举,不仅是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试点工作中,既坚持扩大党内民主原则,又坚持扩大群众参与原则。在“两推两评一选”办法的制定上,就专门设置了党员、村民(群众)代表推荐党代表候选人的环节,各选举单位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群众)代表会议,由全体党员和村民(群众)代表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推选,根据得票多少按照1:3的比例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在推选票数的统计中,一视同仁,不区分村民(群众)代表的推选票和党员的推选票。在党代表候选人产生以后,及时将候选人名单进行了公示,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这些都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了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中来,极大的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三是要坚持依章办事和精简高效相结合。在坚持依章办事,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的同时,还要精简高效地编排试点工作方案,一环紧扣一环,整个试点工作从4月初开始,到4月底结束,不到一个月时间。党代会也只利用了半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精简高效地开展试点工作,过细的筹备工作和科学地安排时间是前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镇党委提前向各党支部和代表送发了党委、纪委两个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需要审议的制度,提高代表讨论和审议的针对性;专门制订了《“两推两评一选”操作办法》和操作流程,并组织联村干部和各支部负责人进行了学习和培训;各支部组织党员和代表对、有关条例规定特别是试点中实行的新方式新方法进行了学习;区委指导组的同志也蹲点到镇到村,具体指导工作,镇干部驻村指导,及时了解掌握了选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是要坚持换届选举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把换届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先进性教育的成效体现在换届工作之中,广大党员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行使党员的民利,选出了党性坚强、信念坚定、思想进步、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代表;把换届工作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把选代表和选镇党委、纪委班子的过程,作为党员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形式;把换届工作与推进追赶发展结合起来,广大代表都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顺利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和纪委班子,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总结篇7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不仅关系到****镇党委、纪委班子的平稳过度,为****今后五年发展奠定基础,还关系到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积累新经验,推进全区第三季度开展的整个面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为此,区委对换届选举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书记办公会、区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准备情况汇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俞流传,区委副书记顾汤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蓝跃军等区委领导都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到关键环节,区委领导亲自到****指导工作,解决困难。区委组织部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上级组织部门、相关部门单位和****镇党委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具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方案。

2、健全机构。为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协调,区委成立了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指导组,由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姜能同志任组长,抽调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同志为指导组成员,着重抓好党代表的产生、候选人的产生以及组织好大会三个关键环节,严把程序关、结构关、素质关、职数关、计生和综合治理关等“五关”。****镇党委把换届选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也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同志任副组长,全体党委委员为成员,并成立了办事机构,负责换届选举的日常工作。各党支部也专门成立了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换届选举的各项工作、各个程序都有人负责。

3、规范程序。****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从XX年4月10日开始,共分为组织准备、代表选举、召开党代会和总结等四个阶段进行,区委组织部在试点工作方案中对各个阶段的时间、程序和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始终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选拔使用干部,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选好党代表、开好党代会,确保换届选举的各道程序和每个环节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4、完善制度。加强党委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镇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活动制度的决定》,通过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代表视察制度、重大决策征询代表意见制度、重大情况通报制度等四项规章制度,完善党员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党代表活动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发挥党代表作用。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的党委议事规则,明确了镇党委议事的原则要求、议事内容、议事程序和议事纪律等,为贯彻“集体领导、个人分工”原则,保证镇党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高镇党委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党委自身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5、严肃纪律。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及时转发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组[XX]11号),重申了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十个不准”的纪律要求。相关干部能够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二、几个创新

此次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在党代表选举、党委委员候选人产生、党代会召开形式等三个重点环节进行了探索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创新党代表的选举产生环节。选举好出席党代会的代表,是开好党代会、保证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成功的重要基础。在此次试点工作中,首次采取了“两推两评一选”选举方式产生党代表,即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推荐,党员大会民主测评和支委会全面考评,各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党代表。根据名额确定原则和名额分配办法,****镇23个党支部,431名正式党员通过“两推两评一选”选举方式产生的49名党代表,不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而且结构优化、合理,其中女代表14名,占28.6%,镇村企事业单位干部代表25名,占51.02%,占48.98%,45周岁以下代表28名,占57.1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代表22名,占44.9%,符合省委提出的“乡镇、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员干部代表的比例不超过60%,年龄45岁以下的党员代表的比例不少于50%,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代表的比例,一般不少于本乡镇妇女、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的要求(****镇女党员比例约为13.2%,无少数民族党员)。

二是创新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环节。提出组织认可、党员满意、群众放心的党委委员候选人,是保证大会选举成功的重要前提。在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在组织好届末考察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稳妥地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方式,进一步扩大党员在候选人提名过程中的民利。在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的产生环节上,采取了全镇党员民主推荐和组织全额定向推荐相结合,上下联动,最后由广大党代表民主酝酿、大会主席团最终确定的方式,确定了9名党委委员候选人(其中差额2名),4名纪委委员候选人(其中差额1名)。

三是创新召开党代会环节。召开党代会,是一项综合性、计划性和程序性都较强的工作,是检验整个试点工作成功于否的重要标准。从大会日程的编排到会务工作的准备,从两次全体代表大会到四次主席团会议,从代表审议报告和决议决定到大会选举产生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都经过了反复地论证和修改完善,既符合了《》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又突出了自身特色和创新亮点。在大会选举过程中,12名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其中一人为交叉提名)通过上台亮相、自我介绍和表态发

言的形式,接受代表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激发镇党委、纪委班子的责任心,也利于今后工作中自觉接受代表的监督。

三、几点体会

一是要坚持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相结合。无论在党代表的产生,还是党委、纪委委员的提名,都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在“两推”产生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过程中,既有党组织推荐的初步人选,也有党员推荐的初步人选,最后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代表;在党委委员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由全镇党员公推提名候选人,镇党委发放《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推荐表》355份,收回推荐表355张,收回率达到100%,没有外出的党员全部参加了提名推荐。推荐表由区委组织部负责统计,纪委现场监督。党员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组织推荐和大会主席团最终确定党委委员候选人的重要依据。从而切实保障了党员的民利,实现了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的有机结合。

二是要坚持扩大党内民主与扩大群众参与相结合。党委换届选举,不仅是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试点工作中,既坚持扩大党内民主原则,又坚持扩大群众参与原则。在“两推两评一选”办法的制定上,就专门设置了党员、村民(群众)代表推荐党代表候选人的环节,各选举单位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群众)代表会议,由全体党员和村民(群众)代表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推选,根据得票多少按照1:3的比例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在推选票数的统计中,一视同仁,不区分村民(群众)代表的推选票和党员的推选票。在党代表候选人产生以后,及时将候选人名单进行了公示,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这些都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了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中来,极大的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试点工作总结篇8

一、基本做法

(一)精心筹备,做到三个明确

1、调查研究,明确试行的目的。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实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统一,提升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使之进一步适应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2004年上半年,我县就如何产生“群众信得过、致富能力强、组织放得心”村级班子开展调研,了解到村支部班子大多数还是乡镇党委任命为主,“领导定名单,党员划圈圈”、“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普遍存在,体现党员尤其是普通群众的意愿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调研中,群众和党员就提出:“村委会班子可以‘海选’,为什么村支部班子还是上级任命呢?”。改革村支部班子选任机制,扩大党内民主,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相信党员,直接选举出他们心中的“当家人”呼之欲出。

2、认真分析,明确试行的思路。针对在调研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县委没有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认真进行反思与分析,决定改革村支部班子的选任方式,实行“两票制”的办法,让群众投信任票、党员投选举票,直接选举产生出村支部班子,把权力真正交给党员和群众,并确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许坊乡进行试点,然后全县推开的工作思路。

3、周密安排,明确试行的内容。在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县委的总体布置,县委组织部、村建办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实行“两票制”选任村支部班子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详细的《试点工作流程表》。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实施步骤、实施原则和组织领导等有关内容做出了规定,明确了许坊乡八个村全部采取“两票制”办法直接选举村支部班子,整个工作分两步进行,八、九月份先在群众条件较好的长沙坑村和中坊村试行“两票制”试点工作,十一月份在其他六个村铺开。为细致做好准备工作,我们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对工作各个环节作了周密的安排,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规范操作,实施三个到位

一是成立机构,宣传发动到位。为了做好试点工作,许坊乡党委专门召开党委会,进行了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进行动员,确定了村支部班子的任期和支委数(根据2000人以下配3名,2000人以上配5名)。成立了以党委委员为组长的村试点工作指导组。在试点村分别组织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学习县、乡两级有关“两票制”文件精神,还选举成立了由村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村支部“两票制”选举委员会,负责本次选举中的日常工作。乡、村利用宣传栏、公开信、条幅和标语等,广泛宣传“两票制”的意义、方法和步骤,让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两票制”的试点工作。两个工作组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了解村干部现状、党员队伍状况,摸清了群众思想脉搏。

二是把好环节,组织实施到位。首先我们根据有关要求,制定村支部书记(副书记)、支委委员任职条件和试点工作中的有关要求,并张榜公布到各个村小组,让广大党员群众有时间充分酝酿,使他们有目的地去投票;其次以村小组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组织村民分别进行投信任票,每个试点村设一个中心会场,各村小组投票后,统一到中心会场进行唱票、计票,当众公布得票情况。对外出人员,实行提前通知本人回来投票或其本人委托他人投票。对一些偏僻的村和不方便的村民,设置流动票箱,由工作指导组和选举委员会派人上门进行发票,由村民投票;第三按得信任票的多少,以1:1.5的比例,确定支委员预备候选人(都得信任票70%以上),长沙坑村7名、中坊村6名,由党委对这些预备候选人各5名(包括二名差额),并张榜公示到各村小组,接受群众监督。最后直接选举。试点村召开党员大会,先由支委委员候选人进行竞选演讲,然后党员按程序进行投票选举,长沙坑村先选举产生支委委员,再在新当选的支委委员中酝酿支部书记人选,选举产生村支部书记。中坊村直接选举产生村支委委员和书记。会后,乡党委按程序进行了批复任命。

三是建章立制,交接工作到位。新一任村支部班子产生后,乡党委及时组织新老村支部班子进行交接,两个村分别召开新一任村党支部委员会,确定了各党小组长,根据各村的实施情况,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制定出了任期的三个村级发展规划。

(三)注重配套,实现四个结合

在“两票制”试点工作过程中,我们注重与相关工作进行配套,讲究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做到了四个结合。

1、与村民自治工作,扩大党内民主相结合。试点中的每个环节我们都让村民了解,让村民参与,让村民说话,实现了把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量化,真正落实了村民的意志,反映了村民的意愿。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了党员和群众酝酿讨论和选举(推荐)的决策作用,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了实处。

2、与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相结合。“两票制”是农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有效载体,是对农村党员进行的一次严格的考核,试点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试点中竞选演讲、试点后梳理整改,使村党员和干部紧紧围绕农民“所想、所急、所盼”,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履行职责,激发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全心全意去为民办实事,处处为村民利益着想,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3、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探索农村民主评议党员新方法相结合。在试点工作中,我们着眼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探索对农村无职党员的评议方式,下发了合格和不合格党员标准,组织村民和党员对全体党员进行信任投票,并当场公布投票结果,扩大了党员民主评议的范围,充分体现了民主价格和民主功效,既是实践先进性要求,也是农村民主评议党员的一种新尝试。进一步促进所有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与实施“三培双带”工程,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相结合。在试行“两票制”中,制定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和支委委员任职条件时,我们严格按“三培双带”工程的要求去做,把有没有致富本领、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作为任职的首要条件。通过“两票缺点”选出的村支部班子,个个是致富能手、帮带标本,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搭建了新的平台,促进农民走致富之路,加快了农村奔小康的步伐。

二、主要成效

一是拓宽了选人渠道,优化了村干部结构。“两票制”打破了原有的“领导定名单,党员举举手”的选任村支部班子的模式,改“领导点将”为“比武选将”,克服了以往上级党组织单边操作等问题,解决了选人用人的局限性。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准确性,使一批素质好、古威信高、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善了村级班子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的结构。如长沙坑村原来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3岁,文化程度基本是初中以下,三个支委中有两个的家人均年收入不足2千元。通过试行“两票制”,这两个支委落选,产生的新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35岁,3个都是高中文化程度,个个是村里的致富标兵、人均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

二是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两票制”,群众普遍认为,自己的意见得到尊重,民力得到行使心平气顺了,从而积极支持自己信任的村支部班子工作,干部和群众的心一下子拉近了,同时,村支部有了较为坚实的群众基础,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在村民面前说话办事底气更足了,腰杆也硬了,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增强。长沙坑村和中坊村试行“两票制”后,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群众分别比同期增加了38.6%和50%,农民纷纷主动上交农业税,两个村都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三是扩大了基层民主,提高了党员和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两票制”较好地保障了村民的民利,广大党员、群众的民利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群众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潮,这次村民投信任票,长沙坑村有97.5%的村民参加了信任投票,而中坊村则达到了99%。同时也强化了党内外监督,发扬和扩大了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在选任村支部班子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是强化了干部责任,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两票制”选任村支部班子,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为民办实事的宗旨意识得到加强,就象大多数支委委员候选人在竞选演讲所说的,只有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真心真意为群众利益着想,村民才会投你的信任票。这发出了“不能代表群众利益的党员不能进村支部班子”的信息,要么经得起党员和群众的公认,要么过不了党员、群众的关,促进了村干部主动去联系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如长沙坑村支部班子在试点工作中主动去解决群众反映的水库用水纠纷。实行“两票制”,使村支部班子能够自学在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下更好地工作,在新的岗位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从而促进了村级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工作体会

1、统一认识,是搞好“两票制”工作的前提。我们在试点工作中,特别注重抓好乡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做好宣传发动,大大小小会开了十多个,条幅、标语挂贴二十多条,发出公开信千多封,使他们统一了认识,了解“两票制”的意义、方法,对“两票制”工作明明白白,为顺利开展试点工作开了好头。

2、依法办事,是搞好“两票制”工作的根本。实行“两票制”,必须按照《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做好每个环节工作。在组织实施中,我们从制定实施方案,到每次投票、选举,每个环节都找到法规依据,增强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到群众和党员的好评。

3、实事求是,是搞好“两票制”工作的基础。我们在试点工作中,从不主观臆断进行指导,而是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乡村及党员群众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操作,在选举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型两个村的不同情况,实行直选和两次选举两种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方便住在偏僻的村和不方便走动的村民,设定流动票箱,上户收票,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
  • 电视时代
    刊号:42-1700/G0
    级别:省级期刊
  • 师道
    刊号:44-1299/G4
    级别:省级期刊
  • 防务视点
    刊号:10-1150/E
    级别:部级期刊
  • 中国电视
    刊号:11-2750/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