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2-03-01 08:32:26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篇1

一、当前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层对于安全管理问题认识不足,缺乏重视

当前,小学的领导层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导致了相关措施政策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人数有限、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来说,安全管理工作会增加学校日常运转的负担,因此,在此方面更是懈怠。多数高校只是重视喊口号,而具体的措施制订却非常滞后,不切合学校实际,难以实施。对安全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认识偏颇,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推脱现象。认为安全管理工作只是校长或者是直属负责人的事情,没能主动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这样:请记住我站域名的校情之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员的责任意识就会逐渐淡化,最终导致工作松散,缺乏力度。

2.校方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教育水平滞后

当前的多数小学对教学的重视远超过安全工作,不仅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日常的开展也存在诸多阻碍。首先是小学的硬件设施存在不足,对于偏远地区更是如此,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职权不明,发生安全问题时难以高效处理,没有及时的应对措施。另外,小学对于师生的安全教育滞后,没有在平日的管理中重视安全宣传、安全演习以及安全教育等工作的开展,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防范能力匮乏,导致安全问题发生时不能尽可能降低损失,处于被动承受问题的状态。

二、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改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小学学校良好校风建设工作

笔者认为,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良好的校风是开展教学、安全、后勤以及其他一切工作的最直接保障,也只有基于良好的校风,才能有效规避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学风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良好学风的影响下能够形成谦让互敬的风气,有效减少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学风的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建立起对不良行为的惩处制度,并严格执行;(2)对正确的具有模范引导作用的行为应该给予一定的公开奖励,奖惩分明。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安全纠纷调解单位与调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有效保障校内的师生在与校外人员发生冲突时正当权益不被侵害。

2.做好安全巡逻与安保工作

安全巡逻与安保工作主要包括校内与校外两大方面,校外的主要负责方是当地的政府部门。政府对于学校附近的安全工作要重视,并设置一定的报警地点与巡逻厅等,利用附近的交警、民警等加强安全巡逻工作,保障学校周边的安全,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放学、上学等人员密集地点进行安全排查,重点治理,消除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对于学校内部,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安保部门与安保人员,加强安保队伍建设,提高安保人员专业及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其的思想教育工作,建立起问责机制。

3.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篇2

(一)心理健康辅导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市场经济的完善也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断加深积累,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出现各种心理疾病。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因为食品问题而失去生命的社会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全球范围内都已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高校的食品安全不仅影响院校的声誉,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高校食品安全的规定,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严格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三)消防安全

高校是防火的重点单位,由于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使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遭受巨大的损失。高校宿舍中会经常用到各种电器设备,各种大功率的电器合并使用就很容易出现电路短路的情况,导致火灾的发生。有些学生习惯在宿舍吸烟并随意乱扔烟头,给消防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学生的消防意识往往比较淡薄,这就需要高校加大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二、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安全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需要明确安全教育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与责任义务,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或个人,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工作考核,督促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事故管理机构,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增加安全教育经费

安全教育经费的不足阻碍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为了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增加高校安全教育的经费支出,保证高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与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安全事故隐患,当自身财产安全遭受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在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高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系统的讲授安全知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和教育手段进行安全宣传。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演练、主题参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使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到每位学生的思想当中。

三、结语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小学寄宿制

 

广西北流市环城小学去年秋季期开始招收寄宿生,现有住校生173人,学校和管理教师既要承担学校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他们努力探索生活保育规律,积极进行生活教育管理,始终把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及自主体验活动等作为日常生活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和学校全体领导教师的团结协作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深受学生、家长好评。

一、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该校住校学生均来自农村,绝大部分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年龄小,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差。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寄宿制管理领导小组,专门安排了专职寝室管理人员、值班教师和值周领导,学校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培训,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使寄宿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

学校为了加强住校生管理,丰富住校生课余文化生活,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值班教师职责》、《守班教师职责》、《晚间活动安排》、《住校生检查情况记录》、《住校生管理考核细则》、《文明宿舍评分细则》、《寄宿生日常生活要求》、《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坚持寝室室长培训,充分调动寝室管理人员、值班教师、值周领导和室长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住校生内务管理,提高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

三、丰富生活 提高能力

学校根据上级关于《寄宿制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为了丰富住校生课余文化生活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提高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学校注重对住校生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怎么写论文论文下载。学校严格按有关规定制定住校生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学校专门制定了《住校生晚间活动安排》,给住校生安排了看电视、做游戏、讲故事、写字比赛、书画比赛、语数知识竞赛、诗文朗读比赛、乒乓球比赛、定点投篮比赛、“我洽校长一封信”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校过得快乐,并从活动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注重安全 严格督查

学校千方百计把住校生安全放在首位,把保证师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住校生会、教师会等场合教育师生增强安全意识。学校管理人员切实负起责任,完善制度,制定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控预案,进行安全应急演练,加强对校舍、师生伙食、小卖部等场所的督查,确保活动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上下楼道安全。

五、后勤保障 优化环境

为了让住校生有一个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学校认真规划,抓紧安排,专门为住校生安装了电风扇,并定期对厨房、饮具、餐具、寝室进行消毒,每天菜谱不同,做到饭热菜香,确保住校生在校吃得好、住得舒心,过得安心。此外还安排了老师、领导值班,定期对宿舍进行消毒和安全设施检查,每天早上生活教师对学生的床铺及物品摆放进行检查,学生在洗浴时,生活老师进行守护,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值班人同认真填写宿舍日志。

该校领导表示今后他们将更加踏实地抓好寄宿制工作,使学生在校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篇4

校园安全 文化体系 范畴 重构

一、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特性

文化体系是反映一定时空范围内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状态的各类实物载体和符号载体的内容。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指在学校办学活动中,为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以及公私财物安全、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素质而由校内外各类对象共同塑造、践行并对师生员工产生濡染的各类活动状态、实物载体和符号载体的内容总和。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征,是校园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更是社会安全文化体系在校园的延伸和拓展。

在研究和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过程中,要深入认识和了解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就必须对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相关要素进行归类划分,这样就产生了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范畴。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范畴是校园安全文化的创生主体在长期创生校园安全文化的体验的基础上对校园安全文化的普遍本质在思维上的概括反映,是对校园安全文化属性所作的主观概括,是在主客观互动基础上对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相关要素所作的归类。

日常生活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范畴,范畴的构建具有动态性。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界定,要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1]。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和核电工业的崛起,人类开始形成了以预知预控观为核心的超前预知的安全文化。这一过程反映到哲学层面上就是人们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2]。校园安全文化作为社会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范畴并非静态存在,而是要不断与时俱进,随着人们对社会安全文化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二、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解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安全的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人类安全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富,社会大众的安全认识迅速提升,不断推动着社会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发展。目前,人们对于社会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认识,已经扩展到以下三个体系:形态体系、场域体系和对象体系。从形态体系来看,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从对象体系来看,文化是针对某一特定对象来衡量的,不同的对象要求不同的安全文化内涵。从场域体系来看,安全文化建设总是针对一定的空间来讲的,不同空间场域的安全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差异性和典型性[3]。然而,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校园安全文化范畴的研究文献的分析能够发现,目前学界对于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狭隘性。这种狭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窄化了校园安全文化的体系范畴。目前关于校园安全文化的研究文献都没有看到校园安全文化是一个由形态体系、场域体系、对象体系有机构成的复合体系,仅把校园安全文化看成一个由不同层次有机构成的单维体系——形态体系,几乎未对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场域体系和对象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窄化了校园安全文化的场域体系。现有研究文献基本都是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空间范围局限于校园的内部场域。这种认识局限导致了长期以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一直实行封闭式安全文化创生模式,没有看到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空间范围还应涉及家庭、社区等场域,以及大众传媒等因素,没有看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未能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等场域间的深度合作。

窄化了校园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现有研究文献基本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对象局限于学校内部场域的成员。在谈及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时,都是基于学校内部场域的人员群体,纯粹把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看成校园决策者、管理者、安全工作者、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校内人员的事情,完全忽略了学生家长、社区人员、校园周边人员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持作用。

上述认识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当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在实施中存在很大的误区和盲区。误区在于仅仅从校园场域内部着手,依靠校园内部的对象主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策略都是基于校园内部场域,一定程度上把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孤立于社会安全文化建设之外,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安全文化在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前提作用和指导支持作用。盲区在于没有看到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在空间上的完整性,在对象上的开放性,在形态上与外部的关联性,没有充分发挥校园外部场域各类对象体系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三、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重构

构建适合我国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范畴,能为我国校园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奠定范畴基础,能为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实施和管理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随着社会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不断发展,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内涵亦需与时俱进,进行重构。基于安全文化的理论视角,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体系内涵,需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1.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态体系的核心层,体现着校园安全文化形态体系的思想灵魂。制度层面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态体系的中间层,是校园安全文化思想灵魂的文字表征,体现着校园安全文化的规范性和约束性。物质层面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态体系的表现层,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态体系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物质载体和实践折射。

校园安全文化的精神层面主要指校园安全观念文化,主要包含两大系统: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5]。信念系统主要指校园内部场域的安全对象,包括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所具有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准则等。价值系统主要指校园内部场域的安全对象所具有的安全道德、安全审美、安全传统、安全风俗、安全习惯等。校园的安全观念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升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制度管理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校园安全文化的制度层面主要指校园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校园安全行为文化主要指在校园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和影响下,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是校园安全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表现着校园安全观念文化。校园安全管理文化,是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对校园组织和校园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的影响和作用,集中体现了校园观念文化和物态文化对学校各类人员的要求。校园安全管理文化主要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管理手段等方面,其中安全管理手段文化主要包括思想管理、法律管理、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等。

校园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主要指校园的安全物态文化。校园安全物态文化是形成校园安全观念文化和管理文化的条件和基础,体现了学校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安全认识和安全态度,反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校园安全行为文化的塑造成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为教育教学的设计、方式和手段的本质安全性;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技术工具、设施设备、仪器装置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性,教育教学的活动环境和活动条件的安全性等。

2.校园安全文化的场域体系

校园安全文化的场域体系主要指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所涵盖的空间范围。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场域体系区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分为外部场域的安全文化和内部场域的安全文化。校园外部场域的安全文化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社会大众通过法律、政策、舆论等对校园安全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教育行政、学生家庭、所属社区、校园周边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机构等对校园安全工作的具体支持。校园内部场域的安全文化,主要指校园内部承载不同功能的教学区、实验区、活动区、生活区等场域的安全文化。从学校层次来看,可以分为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所等场域的安全文化。从区域环境来看,可以分为城区学校、郊区学校、农村学校等场域的安全文化。从行业类别来看,可以分为职业院校、普通院校、成人院校等场域的安全文化。不同场域体系的学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近年来,我国校园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外部环境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分配体制的渐进改革,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化、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当前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时期,这些因素形成的冲击波是对校园外部场域安全文化构建的巨大挑战,使校园所处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和易变。内部环境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学校与外部的联系更为密切,使学校内部场域的对象体系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选择更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维护和改善校园的安全,仅从校园内部场域的诸因素着手,已经无法有效保证校园的安全。

从系统论分析,校园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安全运转有赖于系统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的紧密配合与相互支持。校园内部场域和外部场域的要素总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其中学校内部场域的诸要素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仅仅依靠学校场域诸要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家庭、社区等外部场域要素的共同承担和协同配合,使三者在安全教育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互补协调,发挥校园安全内外部环境的整体育人效应。

3.校园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

校园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是指校园安全文化总是针对具体的人员群体而言的,是对某一特定群体的衡量。从空间场域来看,这些人员群体涵盖校内场域和校外场域。依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对象所属的空间场域,可以将校园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分为内部对象体系和外部对象体系。内部对象体系主要指校内场域的人员群体,具体包括校园法人代表或决策者、各级管理人员、安全专职人员、教师、学生、职工及其他人员。外部对象体系主要指校外场域的人员群体,主要包括学生家长、社区人员、校园周边人群等。

校园安全文化对象体系所处的场域不同,所要求的安全文化的内涵、层次、水平也就不同。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内部对象体系的安全素质既是实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手段,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外部对象体系的安全素质,是实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辅助途径和辅助手段,旨在通过外部对象体系安全素质的培养来促进内部对象体系的安全素质,即外部对象体系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是服务于内部对象体系的,是加强内部体系安全素质的一种途径或手段。在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调动内部对象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外部对象体系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麦成.论范畴构建的不确定性.河南社会科学,2012(10).

[2] 朱翔天.安全文化的哲学解读.安全生产与监督,2008(3).

[3] 罗云.现代安全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回顾近年大学校园,暴力事件、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校园内外不稳定因素频现,大学校园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除了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综合性的知识,为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等提供平台之外,如何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并逐步形成系统性的大学校园安全文化也应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概述

近年来,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我国大学办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深化与细化,大学校园内不论是人员结构还是校园设施都呈现出动态、复杂、多变的新特征。与此同时,诸多大学上至校园安全理念下至校园安全管理均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体系。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涉及安全文化的内容,又涉及大学校园文化的部分内容。但就目前的理论研究来看,我国的学者并未明确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概念。本文认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在大学工作范围之内,为保障校内所有人员包含教师、学生以及行政工作人员等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所建立的、统一的安全理念、规范化管理体制以及完备的安全设施等的总和。具体而言,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因其管理内容、对象等的特殊性具有独特的内涵。

1.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大学校园安全所管理的对象除了大学生外还包含了大学校园内的教职工等人员。因此,管理对象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管理对象数量庞大。目前中国的每所大学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庞大的人员数量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其次,管理对象来源复杂。大学校园内,不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域,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日常人际交流当中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之间的协同既是引发安全纠纷的焦点,也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最后,管理对象年龄特殊。大学生是校园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时期的他们却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大学生极易冲动,感性大于理智,并且普遍缺乏法律意识,这更加大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2.管理内容的多样性

从广义上讲,大学校园安全管理范围既应包括校园内部,也应包括校园周边。狭义上指大学校园内部,本文所指管理范围为狭义上的,其涉及的内容应包含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两大方面。具体而言,财产安全既包含私人财产也包含公共财产;人身安全则包含了生命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名誉安全、隐私安全、著作安全,等等。

3.管理工作的长期性

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其管理工作应从大学设立之初延续到大学终止,而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因此不论大学内人员如何流动,在校园安全文化建立过程中上到顶层的安全理念、规章制度,下到基础安全设施的维护上均应具有前瞻、稳定以及长期性。

二、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安全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

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健全的安全文化体系是校园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相对于大学校园内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来说,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密不可分。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安全人员、安全设施等硬性条件的支撑,更需要安全文化打造出的和谐、有序的安全氛围等相关软文化的支撑。而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正是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让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到每项工作之中。

2.安全文化建设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期间,他们除了学习科学知识以外,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安全意识的培养理应成为法律意识、人格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囿于传统教育观念或习惯,大学生培养中往往重视智商疏忽了情商,这也是造成当今大学生自杀、抑郁等各种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而安全文化建设中法律知识的讲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心理方面的辅导,有利于疏导学生的情绪。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重塑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3.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为大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又是通过安全观念的倡导,促使校园内师生员工尽快形成安全观念,树立安全态度,养成安全习惯,践行安全行为,从而形成完整的校园安全体系。其次,安全文化建设打造出校园安全体系,进而形成的和谐、安全的校园氛围,既保障了大学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又有助于大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最后,大学核心竞争力有赖于大学的创新性发展,而安全文化的建设则是保障大学创新性发展的安全外壳。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既是大学培养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性要求。

三、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资金;安全管理;资金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高校资金是高校的血液,关系着高校的健康发展。在国家对教育事业愈加重视的大背景下,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引高校资金安全管理。但不置可否的是随着高校资金规模的扩大及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趋势,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漏洞慢慢扩大,成为影响高校健康有序发展的潜在危机。加强对高校资金的科学管理运作,降低资金短缺对高校发展的瓶颈效应,对于保证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安全管理意识松懈。高校的资金制度与高校决策、高校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资金浪费、资金短缺、资金不能合理利用等资金使用问题;高校管理者缺乏统筹思想,缺乏长远的发展观,造成盲目投资建设、非理性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各部门缺乏节流意识,从学校基础投资到学校后勤日常开支,从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到管理制度缺乏严格的控制、节约制度;资金安全管理意识宣传不到位,资金安全管理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差,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安全管理监管制度。

2.高校内部缺乏科学的资金统筹计划。高校经费预算是学校运营状况的整体反映,需要系统的进行资金的使用调配。在高校内部资金的统筹过程中,高校相关部门对经费缺乏全面的系统安排;资金使用不当,学校各部门计划安排不能及时汇总,导致资金出现失衡的真空,广大教职员缺乏开源节流的积极性;高校内部资金管理制度不能科学的运作,管理方法严重落后。

3.高校内部对资金的统筹缺乏必要的论证。高校的财务预算制度是根据学校各部门的活动计划进行核算,最后汇总申报。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往往缺乏对项目预算的必要性、经济效益性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对资金的使用做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高校内部的资金使用制度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资金管理制度的核对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要求。

4.高校资金的渠道的多元化,导致高校资金状况不良。高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不断进行校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建。因自身资金不充足,往往不顾自身的承受能力举债,造成资金上极大的负债风险,学校资源配置与资金支出结构失衡。

二、强化资金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高校资金管理存在上述问题,以提高高校资金安全管理意识为契机,以保障资金最大化效益,高校需要从整体上提高对资金安全管理的认识。在结合高校实际的基础上,构筑学校安全的资金管理体系是解决资金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

1.树立正确的治校理念,强化资金安全管理意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源成为高校争抢的目标,这种单纯的利益动机往往导致高校盲目的进行基础建设,忽视对资金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治校理念,能够引导资金安全流向。在社会新形势下,对高校的评价不单单限于规模与基础设施建设,还关注高校的文化底蕴,因此,坚持以文化积聚为依托,重视人文文化的培养成为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向。一方面,需要发挥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使教职工具有主人翁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研业务,使高校凝聚更多的文化气息,摒弃浮华;另一方面,提高资金安全管理意识,严肃国家财经纪律,提高资金安全防范能力,避免高校资金损失;强化学校法定代表人的安全责任,在学校实践的基础上建立防范资金安全的保障体系,确保资金安全运作。

2.加强资金的科学预算,完善资金统筹制度。高校资金的科学预算制度是开源节流的重要防范措施之一。高校资金管理部门需要设立合理的资金使用目标,厘清相关部门的责任与权限;在资金使用上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论证资金使用的必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收益;创新现行的资金管理模式,响应当前党中央厉行节约的精神号召,对人员活动经费定额定量,严格控制支出,建立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价制度,使资金用到当处、开源节流;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核算制度,明确不同部门人员的权责,定期对资金使用制度进行考评与分析,在以预算和实际支出的基础上保障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3.规范财务行为,完善资金管理体系。财务行为是否规范关系着高校资金是否安全。高校需要在遵守国家财经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完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首先,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建立资金安全内控制度,确保高校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对资金使用的关键岗位实行评测、抽查等制度。其次,在认真落实银行对账单双签制度的基础上,清查高校资金往来的情况,做到款项落实;规范高校日常资金的支付授权审批及大额资金流动的集体决策制度,依据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分类别制定出资金使用的常规程序,对于大额资金使用需要经过学校财经小组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明确各级审批人的权责,建立重大事项、大额资金流动的申报制度。再次,重视资金安全管理的内部审计,将资金安全纳入财务管理状况的范围,改进财务管理的方法。

4.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强化对专项资金管控。高校内部往往具有二级财务管理体系,两级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制定监督管理制度,配备业务数量的会计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对学校财务收支情况的核定,避免二级财务管理体系对学校款项的不当克扣、截留;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审批制度,例如高校的维修资金、扩建基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对大型采购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执行,对学校大型的贷款、暂付款等款项做到实时动态监控,避免资金流失;对高校私自设立小金库的行为严格查处。

5.高校需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依法规范对外投资行为。高校资金的安全离不开国家法律的宏观保护,高校的资金运作过程中需要远离股票投资和其他风险性证券投资业务,不以任何形式对单位或者个人做担保;对其他的投资行为需要在经过科学性、可行性基础上对项目进行论证,确保资金投入的理论与程序安全,避免国有资产的贬值流失,严格遵守国资事发[1995]89号),按规定的程序报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经济行为,保证高校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静林.浅析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市场,2011(27).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篇7

近年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秉承“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公安部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以忠诚教育和警察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严格警务化管理为保障、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校园文化和公安实践为重要载体,具有鲜明公安大学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力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高举旗帜、树立标准,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公安院校的政治属性更加凸显学校着眼公安院校特殊办学性质对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特殊要求,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广大师生始终高举旗帜、站稳立场、守住方向。1. 牢固树立“党校”标准,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聚焦公安部党委对学校提出的“国内一流、世界前茅”警察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党委认真学习关于党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全校师生智慧,凝炼提出“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党校”标准,并以“党校”标准统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之中,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始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 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和制度建设,夯实了思想政治工作根基。学校先后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党代会,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作出系统部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系统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3. 高举理想信念旗帜,不断坚定“四个意识”。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安党建研究所,组建政治理论宣讲团,建设党建专题网站,在全校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讲党性、讲宗旨、讲传统、讲作风,引领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发挥优势、因势而新,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学校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全面加强思政课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1. 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全课程育人。通过制定《2016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思政理论课为核心、大学生基本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为支撑、经典选读和网络通识选修课为补充的全课程育人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学校统一协调、多部门联动、校内和校外、课上和课下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与实训、实习、实战的结合中展现了生机和活力。2.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突出时代特点和公安特色。全面采用教育部推荐教材,紧密结合社会及公安工作热点,编写具有公安特色、适合各层次学生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警察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常讲常新。加强理论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聚焦思政教育规律和“90 后”学生成长规律,丰富思政课程内涵、创新讲授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3. 全面规范课堂教学,设定纪律红线。要求每一名教师时刻牢记人民警察和人民教师特殊身份,杜绝一切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4. 加强理论研究,厚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全校师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博士马克思主义讲师团、校团委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及各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小组等,在青年师生中唱响了马克思主义主旋律。

(三)更新理念、突出特色,探索警务化管理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学校紧紧围绕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新要求,将警务化管理与塑造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深入探索警务化管理新特点、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模式。1. 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将学生管理模式由学生工作部门集中统一管理调整为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筹协调、学院直接管理,学院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责任有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2. 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提升警务化管理的育人效果。坚持宽严相济、共性与个性并存原则,完善警务化管理、综合素质测评、学生违纪处分等规定,形成了与警务化管理要求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并通过新生“引航工程”、日常管理等抓好实施,做到了日常生活条令化、行为举止规范化、内务卫生标准化、政治教育常态化。3. 大力开展梯次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坚持以入学和毕业教育为重点,以适应性教育、奉献养成教育、成才立业教育为主线,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完成不同阶段转变,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公安工作的艰苦性和复杂性,增强投身公安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四)凝聚特色、塑造品牌,努力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公安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1. 凝练总结核心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熏陶作用。全面推进以“忠诚文化、法治文化、英雄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德行、引领校园风尚。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开展专题培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红色基因,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民、爱警、爱校情怀。2.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警营文化氛围。将公安部党委重大部署和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以标语、书法等形式展示在教学、训练、办公及生活场所,积极推进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设施和空间。3. 打造文化精品,不断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把传承与创新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翼,重点打造书画名家进校园、读书交流会等文化品牌。

(五)把握脉搏、抢占阵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主动占领互联网新阵地,积极回应广大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期待。深入研究网上舆论传播特点,创办“公大官微”、党建专题网、理论学习教育数字阅读平台,牢牢掌握校园网络舆论话语权。一批干部教师运用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积极发声,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2.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有实效。开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信箱,及时了解师生诉求,解决实际问题。3. 丰富实践育人形式和内容,有力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公安见习实习,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加深了学生对国情、社情、警情的了解。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深刻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在总结近年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要深刻分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境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日益激烈。高等院校是知识、人才密集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最受关注的地方,更是不同意识形态争夺的焦点。党的十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全面发展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要求新论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上看做的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将影响一代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我们一定要从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决策部署的内在要求公安教育在公安工作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事关公安院校办学方向,事关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孟建柱同志、郭声琨部长对加强公安院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学校作为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的龙头院校,肩负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使命,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地位、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前沿阵地。面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期待,我们只有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坚决贯彻公安部党委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公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三)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着力解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紧迫要求现在,学校在校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变化、追求个性、注重创新,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对象的时代特质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6 年,学校组织力量对学生思想状况作了问卷调查,从结果看,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信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理想信念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淡薄、个人功利主义较强、心理素质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公安队伍建设对人才的期盼相比,与网络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应对需要相比,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 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性和复杂性的把握还不到位,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极端重要性、现实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深化,重智育轻德育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积极抢占意识形态阵地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增强。2.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理论性问题探索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了解得不够及时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特色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3. 一些教职工教书育人思想不够牢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还不够完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教师在各门课程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和水平、服务育人质量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4.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课堂、主阵地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5.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师生双向互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网上交流学习平台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敏感网络舆情研判预知、应对引导能力亟待加强。6. 对警务化发展战略和警务化管理制度的科学内涵认识还不够系统全面,以警务化管理铸就学生忠诚警魂、实现全面发展的管理育人效果有待进一步拓展提升。上述问题有些是长期形成的,有些是新形势下产生的,必须高度重视,努力解决。

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和举措

贯彻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根本,深入推进科学理论武装,牢牢把握“忠诚可靠”的人才培养首要目标指出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郭声琨部长也强调 :“公安院校的育人工作,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方向性、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坚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 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科研立项,大力倡导鼓励师生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读书会等,常态性开展“我的中国梦”“让理想信念旗帜高高飘扬”“党在我心中”等专题教育,培养大批立场坚定、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 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高尚道德。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教育学生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在学校规章制度和学生行为规范中。结合公安工作的要求和警察职业的特点,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培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始终,全面提升道德素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3. 强化警察职业精神教育,确保忠诚本色。根据学生在校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系统开展招生宣传教育、入学引航教育、警察职业教育、毕业廉政教育,塑造学生的忠诚意识和宗旨意识,打牢学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公安的要求转化为全面加强法治精神和执法能力培养的具体行动和措施,让学生成长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深入开展廉洁从警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公安部警示教育基地,精心开展优秀校友、公安英模、道德模范校园巡讲活动,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筑牢拒腐防线。

(二)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感染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调 :“高校要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首先教师要回归课堂、用足用好课堂。”三尺讲台虽小,但立德树人责任重大。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落实总书记要求,热爱讲台、珍惜讲台、敬畏讲台,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1. 突出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安党建研究所建设,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入回答师生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将公安文化、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讲好每一堂课,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专家教授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2. 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要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公安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警察职业意识。加强各门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的研究,加强不同课程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衔接的探讨,加强教材建设、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努力形成一批精品教材、精彩教案、精良课件,打造一批经典课堂。加强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建立文献共享资源库和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平台,完善校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使各门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发挥社会课堂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功效。要大力加强实战化教育,运用场景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手段,把公安实战搬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把理论教学搬到公安实战一线。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完善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加深学生对国情、社情、警情的认识。完善公安实习见习,充分利用大型活动安保,在公安实战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4. 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室,学管干部要在直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兼职做好思政教育和学生工作理论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学管干部为主力,成立公安思政教育研究中心(非在编科研机构),打造开放兼容、专兼结合的研究团队,深化理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三)坚持以警务化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育人,不断提高管理育人成效警务化是公安院校办学的基本制度,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校的发展战略之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警务化建设,将严格管理与全程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警务化管理的治理作用和育人功能,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公安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1. 加强警务化的系统研究。要根据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人民警察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和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系统研究。2. 完善校院两级警务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学管体制改革的优势,不断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警务化管理体系。3. 深入挖掘警务化管理的育人功能。在严格警务化管理的同时,要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让学生在警务化管理的塑造中收获身心的成长和思想政治上的成熟。

(四)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着力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全面营造具有警营特色的文化育人环境郭声琨部长强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要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要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在公安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深厚的校园人文精神底蕴为支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校园文化阵地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与“国内一流、世界前茅”警察大学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1. 突 出 抓 好 校 园 文 化 建 设的顶层设计。要牢固树立“文化育人、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理念,根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和总体设计,大力推进以“忠诚文化、法治文化、英雄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健康向上的学院文化、中队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 ;要重视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进一步美化校园,为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2. 进 一 步 打 造 校 园 文 化 品牌。各单位特别是学院要从庆祝部成立 60 周年和建校 70 周年为契机,按照一院一特色,出精品、树品牌的要求,整合各类文化活动,认真组织好学术科技节、社团文化节、校史校情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和大型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制度,集中打造一批具有浓厚学术文化底蕴、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精品。要充分激发学院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院发扬传统、立足实际、比学赶帮、百花齐放,打造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3. 进 一 步 丰 富 师 生 文 体 活动。要紧紧围绕公安院校特色,大力扶植学生艺术团,使之成为学校的形象品牌。积极推进高雅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认真做好校园歌曲创作活动,进一步提炼和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公大特色的校园精神。

(五)坚持以网络新技术为载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全力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1. 积极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在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拒绝“网路”就拒绝了出路,就要被时代淘汰。要充分认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网络从工具手段上升到战略举措来定位,从一般运用上升到全局谋划来对待,大胆探索“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要注重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方法手段,拓展内容形式,把信息网络打造成思政教育的新平台、理论学习的新空间、舆论引导的新阵地。2. 加强课堂阵地建设。要利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思政理论教育教学,将真理真实真情的力量融入视觉语言和技术元素,通过多媒体手段传送好思想、传递真心话、传播正能量。3. 严格校内各类思想阵地管理。要严格落实学校《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学校文化活动审批管理制度,加强校内哲学社会科学汇报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读书会、学术沙龙等的引导和管理。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落实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用网责任制度,加强网络舆情搜集研判,规范学生自媒体管理,牢牢把握网上斗争话语权,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传递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更能“网”住人心。要盯死不当言论、盯住噪音杂音,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切实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守土责任“扛”起来。

(六)坚持以后勤服务为保障,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切实发挥服务育人功能1.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育人效果。要大力推进后勤管理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理顺运行机制,确保后勤、财务部门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攻坚战的“后方支援部队”。2. 完善工作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完善心理健康教学与科研、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素质教育队伍,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聘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素质教育队伍。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投入,尽快建设适应工作需要的服务场所,配备服务设施。3. 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校、院两级学业指导和学风建设体制机制。根据各学院推荐和志愿者征集,建立校级学业指导教师库和优秀学生志愿者库,学业指导时间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建立校级学业指导网站,依托校园网和官微平台开展学业指导服务与管理。4. 加强精确指导,突出抓好就业服务工作。要完善以“优生优分”“就业工作五公开”“就业咨询指导”等为基础的导向性就业工作办法。加强精确指导,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特别突出对贫困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帮助。

(七)坚持以团学组织改革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团学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1. 着 力 推 进 学 校 共 青 团 改革。将团建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团干部队伍体系,校团委以专职干部为主体,各学院结合实际推行由党委副书记任学院团委书记、青年干部教师兼职挂职团干部,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2. 健全团学组织领导体系。校团委要切实承担起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职责,理顺团学组织关系,进一步明晰学生组织的基本定位和职能,重点从政治方向、组织机制、骨干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和监督。3. 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建设。要努力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学生会组织,强化组织职责,充分发挥联系、代表、服务学生和维护学生权益的职能作用。

(八)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打造与一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匹配的干部教师队伍,进一步构建全员育人生动局面1. 进一步加强全校教职工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为目标,结合 2017 年正在深入推进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政治和业务“双过硬”要求,落实每一位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切实形成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2.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优化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师生比,落实思政课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坚持新任专职教师岗前必训、全体专职教师每年必训,积极安排专职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和学习考察活动,有序推动专职教师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全力打造一支思想境界高、政治素质优、理论修养好、奉献精神和育人能力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3. 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要整合学管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力量,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

学校安全管理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 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 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 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 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