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8篇

时间:2023-01-04 12:38:57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篇1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双语教学;思考;探索

从现如今我国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上看,已经超越了其他的专业,跃居首位。可见,给排水科学和工程将会成为热门学科的一种,在国内和国际的发展中必将处于优势位置。因此,加强这一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工作势在必行。不仅可以提升科学技术的高效应用和进步,同时还能够推动这一专业的长足发展。

1 双语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学校采用汉语以外的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工作。具体来说,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沉浸式的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汉语并不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教学工作完全采用第二语言。第二,过渡式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前期教学采用母语,而后期则采用外语来进行教学,学生们最终会进入到沉浸式教学工作中。第三,保留式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就是在教学的初期采用母语来进行教学,而在中期和后期部分采用母语,部分采用外语。从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可以看出,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通常情况下,如果将文章的内容从母语转化为外语,教学的内容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对外语的掌握能力,还可以提升教学工作的时效性。

2 给排水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1 提升了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国际接轨。由于给排水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多数领域得到应用,逐渐成为国家公认的专业类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学生的素质和通用性加强重视。因此,只有提升双语教学工作的高效性,才能够逐渐和国际接轨,将我国的给排水专业推向世界。

2.2 双语教学从根本上满足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从这一点上看,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给排水工程专业逐渐成为就业率最高,社会应用水平最高的专业。这一学科在社会应用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英语一直都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只有将英语和给排水工业相结合,才能够促进工程技术的高效发展,同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3 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现如今,国际社会对于我国的给排水工程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专业水平加高,学生还应该具有一般水平的外语能力。这样才能够符合国际合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双语教学工作就成为高校国际合作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增强国际竞争的主要方式。另外,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同时还可以在提升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专业领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3 结合给排水专业特点做好双语教学改革

现如今,我国所应用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在采用汉语的基础上,应用英语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采用英语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学习和沟通。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主要表现在语言目标和专业目标两个方面:

3.1 明确双语教学目标

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教学工作上看,采用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提升学生掌握外文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们对教材内容的了解。在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主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在提升了学生掌握外文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积极地引进外文的教学资源,对我国的教学理念进行优化和改进。

双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明确教和学的目的,明确重点不是在英语的语法、发音和翻译上,无需将过多的时间纠结于细枝末节,而是要学会使用英语这门工具来学习专业知识,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3.2 制定有效的教学模式

首先,制定教学计划。根据给排水专业的特点,在对现行大纲、学生学习能力的状况、学习安排等展开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准确规划教学课时、规范主要章节的双语教学深度、难度、侧重点、案例分析及课程训练,认真准备教案、讲义及辅导资料,同时制定双语教学考核大纲。其次,根据给排水专业涉及主干课程方向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教材要突出权威性和前沿性,要能体现当代国际社会给排水专业的新发展、新工艺和特色。教材要具备可实践性,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工程应用,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需要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在授课前可将下次课的重点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事先对生僻词汇有所查阅和了解,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3.3 强化实践环节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生动的课件资料,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鼓励学生用中英文制作幻灯片进行课堂演讲,尝试“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一种活跃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还可鼓励学生参与给排水工程相关企业的实习锻炼。一方面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进行比较,加以巩固;另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拓宽课堂知识。

3.4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对学生而言,每一门专业课都是一个从未涉及的新领域,更何况是用双语来进行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适当多用中文讲解,利用专业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坚持以一本教材为主,多本教材为辅,将知识多层面立体地传授给学生。在适应了英文教学模式以后,逐渐增加英文在教学中的比重,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地建立学生对英文学习兴趣和信心。

3.5 把握专业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在给排水工程的双语教学中,明确专业教学放在首位,英语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工具。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适时对教学重点和方案进行调整,不一味地强调英语,以及规定英文所占的比重。

结束语

给排水专业的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蕴含着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中国目前的双语教学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给排水专业的双语教学更处于探索阶段。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快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思维和交流习惯。如何做到适应短学时教学要求,又符合当前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趋势,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睿,郭建军.对中国大学双语教学中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2(5).

[2]刘珊,张小玲,陈爱侠.大学短学时“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专业课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篇2

据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在全国高等教育250多个专业的社会需求量排名中,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列第38位[2]。而据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3],此类专业核心知识为工程、技术与设计三项知识(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28项知识),这三类核心知识也是就业的关键性因素。在大学课程体系中,28类知识的获得则要依靠专业理论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而工程、技术与设计三项核心知识主要依托于专业实践体系获得,故专业实践体系建设在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学农牧学院是全国156个办学点中的一个,也是自治区第一个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办学点,自2004年成功申办该专业以来已经积累了将近十年办学经验。在专业办学中大学农牧学院以“重视理论,强化实践,培育创新”为专业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尤其是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各要素开展了整体设计―――专业实践体系建设,整合了教学资源,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

一专业实践体系整体设计

高等工程类教育是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实用型高级人才,其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工程意识通常包括[4-5]:时代意识、竞争意识、实践意识、经济和社会意识、管理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所谓工程素质即指好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6];比较扎实和比较宽厚的工程技术科学基础和工程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受到必要的、基本的工程训练;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工程素质一般包括知识、技术、能力三方面。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体系整体设计在专业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得基础上,以工程素质和工程意识为着力点、以传授工程、技术和设计三核心知识为基本出发点,为此我们构建了图1所示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专业实习环节设计

专业实习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土建类专业塑造工程实体、培养工程技术、设计对接工程实体的基本手段[7]。在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相结合的专业实习环节,各环节构成见下图:

认识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工程意识,一般开设于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通常是学生第一次从专业的角度认识工程实体,对学生的影响仅仅是形象塑造而非实践能力培养。生产实习是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的必要环节,它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而言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水工程施工内容,另一部分则为水质工程运行内容。这两部分内容也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专业内涵,其中水工程施工主要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管道、构筑物施工方法和工艺部分,而水质工程主要是净水厂和污水厂工艺和运行。现阶段,我院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主要依托林芝地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相关施工工地开展。

课程实习主要由测量学实习和水工程施工实习两部分组成,这两门课程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高。水工程施工主要讲授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施工的具体细节和要求以及施工规范方面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施工、管理、监理等工程和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开展水工程施工实习主要借助专业工程施工场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为学生以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等身份参与工程管理积累经验。工程测量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是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规划、设计、施工等工程阶段必备的工程技术,其实习主要培养学生工程测量、工程放线等工程技术能力。目前,我院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工程施工实习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在第六学期开展,工程测量实习主要依托于校内实习基地在第三学期开展。

毕业实习是在全部授课完成后通过参观、实习结合全部专业课程形成较为系统的专业工程意识,了解工程设计程序及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及要求和工程施工程序及各阶段的施工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是工程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从事专业工作前的一次系统性能力、知识、技术的培养。

三专业实验环节设计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既包括了工科传统的力学实验又包括了化学类和生物类的实验,涉及范围广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获得实际技能,形成就业能力,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构建全面能力结构的重要实践环节。具体实验环节见下图:

课程实验主要分为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模拟性实验三类。开放性实验是为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创新性实验是利用现有设备仪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等开展相关实验;模拟实验是针对现阶段我院专业实验室建设不足,采用水质工程工艺仿真软件开展水质工艺模拟,该类实验主要开设于水质工程学中。

综合实验主要是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在工程中综合分析和综合操作能力,该实验主要开设于毕业综合实验中。

四专业设计环节设计

专业设计是以实践的可行性为目标,合理地整合所学和所需的知识,通过参阅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工程构筑物理论与工程构筑物相对接的基本途径。经过近十年的专业建设,我院已经形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相结合专业设计体系,具体的专业设计体系参见下图:

课程设计主要在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以及水泵及水泵站四门课程中开设。水质工程学课程中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净水厂和污水厂设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主要开设了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设计、雨水管网设计三个设计;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也开设建筑给水设计、建筑排水设计、建筑消防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雨水设计等四个设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中则开设了污水泵站、给水泵站和雨水泵站三个设计。通过上述课程设计基本上保证了学生工程素质中的设计要求,实现了工程知识、技术、能力三个方面素质的衔接。

毕业设计则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应用工程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对某一具体工程开展全面、系统的设计,因此毕业设计更加具有综合性,对课程的衔接要求也更加高。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则只有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三大知识模块。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4):1-3.

[2]新新,凤仪,董川峰.今后最需要大学生的行业[N].新晚报,1999-06-18.

[3]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5-90.

[4]李秋莲.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的内涵与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9-12

[5]苏玉波,梁莉,朱正威.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 73-76.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篇3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41-02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推行的一个重要改革项目,对于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和落实,能够帮助他们将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给排水管网、建筑给排水以等知识和实际的工程有效地联系在一起,锻炼了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还使他们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此同时,实习往往被安排在学生毕业之前,因此,这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同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但这种培养模式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效果,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及对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以下的论述和分析。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

这项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用于高级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一次创新和改革,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工程的实践能力、工程的创新能力、工程的设计能力以及整体的工程综合素养。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企业深度参与了整个培养过程。②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③学校在进行实践型工程人才培养时需要结合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实现这一计划的有效教学手段就是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而实习本身也是大学正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对于从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需要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工程建设和施工,因此,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卓越计划的推行目的之一。只有通过指导性强、有针对性的实习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他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程实践工作联系到以此,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能力,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实践能力和工作方法。

二、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优秀的实习基地

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而建立这些实践基地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无形中为各个高校增加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大部分的学校更多的是依靠学校内的一些实验室来代替实践基地,但相比之下,无论是规模还是实习的内容上,借助于实验室的效果要远远逊色于正常的实践基地。对此,一些学校开始加强和周边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借助于企业的来模拟实验基地,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能是进行一些走马观花形式的参观,即便是一些企业为一部分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设施,目的是在学生的研究成果中分得一杯羹,但这些学生一直是小众,对于提升整体学生的实习能力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造成企业不愿意接纳实习生的主要原因有:①企业需要委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设备和工作原理等内容进行讲解,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②一些原本不用运行的设备需要在学生参观和使用时运行,无形中增加了运行的成本。③出于安全的考虑。

(二)缺乏经验丰富的辅导教师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起到了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工作开展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习的兴趣。但随着一些高校近些年来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大,相应的各个专业开设的班级数量也随之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力量的紧张,这就造成了教师结构的断层,一些学校为了保证教师的数量不得不招聘一些刚从各大师范院校中毕业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本身的教学经验十分匮乏,需要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去学习,但这种学习过程本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循序渐进,这也是造成教师教学能力出现断层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的教学改革

(一)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影响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学经费的短缺,对此,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向当地的政府部门争取实习经费,同时还可以跟当地的一些企业开展配合,进行资源的有效交换,由企业向高校赞助一部分经费,而高校通过实习基地研究出的一些教学成果也可以和企业实现资源上的共享,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对此,国家的教育机构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学生进行实习教学工作的注重程度,在鼓励地方企业赞助高校进行工程师培养时,可以出台一些对应的鼓励和优惠政策。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无论是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还是理论性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教学成果的好坏。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各大高校无论是从师资力量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面临着紧张的局面,对此,学校可以聘用一些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向学生传授现场的经验,加强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这些专业人士虽然从理论知识的储备上和学校的正规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实践经验上更加丰富,而这也符合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宗旨。同时,还要对学校的原有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在具备良好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对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集中性地培训工作,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

对于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室是他们进行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同时也是每一个高校能够实现合理化操控的理想实习场所,但现如今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都显得过于简陋,在实验的设备上和实际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高校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个实验室的积极建设工作。

高校在进行实验室的建设时需要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实验室,这样对于学生的实习时间就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所有课余时间投入到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的开展。在对给排水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尽量贴合学生未来毕业后可能会接触到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节省工作后许多的学习时间。具体实验内容可以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1.开设一些对经过一些水处理设备处理之后的水样各项指标的检测实验。

2.模拟学生在水泵站的工作,为学生设计一些对水泵进行安装和拆卸的实验。

3.为学生模拟一些市政工程官网设计中的课程,让学生认识各种配件和管材,教授学生学会各种管道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4.安排学生进行一些中试设备的操作,这些设备相比于普通实验的小型设备在处理量上更大,更加贴近实际的工程操作。

学生在进行这些大型设备的操作和运行时,就会更容易接触到一些日后工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简单或棘手的问题,如水泵的开停机、水质的检验分析、管道的安装、维护、管网的合理布局等。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这也是评价一个工程师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准。

(四)增设课程设计内容

除了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之外,学校还应当积极开设一些课程设计方面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东西进行实践性的应用,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针对某一种问题能够以自己的角度进行设计,这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设计时,教师要明确整个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包括设计报告的编写以及一些国家行业标准的运用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工程设计规范来执行,以此来保证研究报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对于学生设计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教师要对学生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耐心的指导,让学生记住其中的关键问题,这样在日后工作中就能够很好地避免。

(五)教学内容的有效调整

在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制订时,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教学的实践性而集中性地安排一些和教学大纲相出入的内容,对于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的知识要进行严格地贯彻和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我国各地区教材的编写内容和质量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甚至一些教材中很少会涉及到教学大纲中规定要掌握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室不能太过依赖于教材,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动态和新闻,掌握有关建筑给排水工程方面的发展动态,并能够结合制定好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调整、补充和修改,做到课程的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先进性地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高校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学习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去解决,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掌握解决日后可能遇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项计划在现今看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必要性,值得我国各大高校今后更加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篇4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实习;长效机制

Abstract: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the important teaching links to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it plays a crucial sole in the training students.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especially in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 cultivation objectives,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ble practice base,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ode, strengthening the young teachers of engineering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educational funding and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Keywords: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Professional practice;long-term mechanism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探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1-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典型的工程实践特色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必须具有系统而有效的实习,才能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针对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背景下如何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促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4]。

1 当前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培养目标分析

1.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的指导思想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进行三次教学实习,分别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5]。

(1)实习的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认识实习是学生通过参观给排水工程,认识和了解给排水工程,从而初步建立起对本专业的总体印象的实践环节;生产实习是学生结合已学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等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毕业实习是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之前,结合自己的毕设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工程参观实习[6]。

(2)实习的教学计划目的

认识实习主要突出专业启蒙教育的作用,采取讲座与参观相结合的形式,力求通过认识实习,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内涵的认识,对本专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直观的感受,对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建设发展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对给排水工程设施、给排水工程施工与管理获得感性的认识,为后续的专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生产实习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理解,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给排水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获得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生产技能,促进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的内容,突出深化专业教育,求深求新,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收集相关资料,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7]。

2 当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问题

2.1 优质实习基地建设面临困难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包括设计、水处理、施工等三个方面。设计单位一般不会一次性接受众多的学生去实习,导致与实际设计工作要求相差甚远,到不到设计实习的目的;水处理实习和施工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暑假或开年后进行,这个时候是水处理企业的生产高峰期和部分学生找工作或考研复试的时间,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拒绝学生进厂实习,而学生也在为自己的前途打算,实习方式变成了走马观花的参观方式,使得实习效果很不理想。现在的实习企业一般也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其主要原因有[8]:一是需要承担额外的设备运行费,因为企业接受学生实习要增加额外的设备运行费;二是企业需要安排专人给学生实习进行讲解和指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次序;三是企业基于安全问题考虑,不愿意接受学生前来实习。

2.2 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实习老师

实习指导老师的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配备专职的指导老师就很重要了。然而,在工程实践方面部分老师存在欠缺,在实习的指导过程中力不能所及,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的人才聘用机制导致了高校教师从高校到高校,实践工程经验比较缺乏。目前,各高校都以高学历来衡量师资力量的强弱,大多数高校都将学历和学术成果作为招聘的首要条件,几乎不考虑所招聘的人才是否具有扎实的工作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体制的考核标准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现阶段的高校考核标准注重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而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不作要求,这就造成了高校教师致力于学术成果,无心参与工程实践,缺乏实践工程案例,授课也只限于教材,难以将工程实践中的体会传授给学生,很难保证实习教学环节的效果。因此,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非常重要。

2.3 实习环节不扎实

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有些高校没有与相关单位建议长期合作的关系,导致实习缺乏稳定的基地,从而安排实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次,学生受高校学风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影响,对实习不重视,积极性也不高,写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很难到达实习效果;再次,实习内容安排不合理,对实习的地点安排倾向于“多而全”,而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时间很短,学生的实习过程就是走马观花看一看。对工程认识只能了解基本概况、工艺流程及平面布置等内容,而无法深入学习各构筑物的实际运行过程、详细构造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等内容,更不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4 实习经费不足和考核方式单一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国家对高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速度赶不上高等教育总经费的增长速度[9]。各高校普遍存在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再随着物价的不断增长,在原有实习经费没有补充的情况下,实习内容只能减少,影响实习效果;其次,目前多数高校对实习的考核形式主要是提交实习报告为,这种实习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使学生对实习的敷衍应付的态度,从而失去了实习积极性;再次,实习报告不能全面检验实习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考核以实习报告这种模式很难保证学生达到了应有的实习效果。

3 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长效机制建设

3.1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针对优质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的困难可以采取建设校内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已建好的泵房、污水处理站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实习资金,而且还可以解决实习基地不稳定的问题。校外建设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一种实践教学体系的良性循环。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就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实习单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而且也给高校建立起了稳固的实习基地。

3.2 积极探索加强实习教师队伍力量的新途径

具有实践技能较强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应该采取对教师进行“双师型”的培养,切实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建立帮扶机制,发挥经验丰富教师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让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工程实践训练环节,指派青年教师为实习指导教师,多让青年教师参与实践类应用课题或工程项目,使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10]。

3.3 加强实习过程管理、改革实习考核方式

建立完善的过程管理和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评价制度。在实习前加强对学生的动员,指导老师大力宣传实习的重要意义,讲解实习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从而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实习结束中,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让学生及时写实习日记、并现场举行答辩会,并提交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把答辩作为考核的重点,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提问,学生进行陈述等环节,实现从原来的学生单向输出式报告撰写到交互讨论的转型,针对学生实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探讨,以扩展学生思路,达到考核的目的[11]。

3.4 合理利用实习经费

在有限实习经费的条件下,完成实习内容,可以采用:(1)实习经费进行合理分配,根据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及内容分别占分配不同的实习经费;(2)积极探索新的实习方式,如进行做一些PPT课件(主要是构筑物的平剖面图、动画,建筑给排水系统图等)为学生讲解,使学生对各构筑物的机理、运行过程及内部构造等有一些了解,并聘请专家来讲座、制作和收集影像资料、建立健全的实习资料库等这些方式以节省开支,使得实习的顺利进行[12]。

4 结束语

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针对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革才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第五届第二次会议[R].广西:桂林,2011.

[2] 马晓雁.给水排水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82-82.

[3] 王鹏,郭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的毕业设计改革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2):176-177.

[4] 张伟,汪爱河.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3.20:169-170.

[5] 郭永福,徐乐中.高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91-93.

[6] 飞,高国芳.高校冶金行业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20-21).

[7] 李思敏,孙广垠,张胜.给排水工程专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9(22):76-77.

[8] 伍国明,叶飞娟.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深化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8):81-83.

[9] 张进.我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现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6-74.

[10] 陈俊,张学洪,曾鸿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11,9(5):66-68.

[11] 赵群英,赵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2):122-123.

[12] 张亚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榆林学院学报,2013,23(6):82-8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篇5

关键词:给排水;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23.185

1毕业设计指导的形式

1.1关于毕业设计的选题

大多数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1],在选题上以“命题式”的设计为主,设计深度不足,看似为实践性题目,但内容与实践内容脱离较多。如,污水处理方向的毕业设计,一般命题为“某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学生很少接触构筑物及其附属构筑物的实际设计,与设计院和水处理厂接触时间短,感性认识偏多,对学生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也不力。

1.2关于时间的安排

高校一般把毕业设计的时间都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而在这学期,考研的同学忙于应付复试,为落实工作的同学到处找工作,参加各种招聘会,无法安心做毕业设计。时间越拖到最后,对老师的依赖度就越强,设计不是主动设计,设计成果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没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1.3关于指导教师

大多数高校面临指导教师不足的实际问题。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特别是现在毕业的高学历教师,科研任务重,与实际工程接触反而偏少,工程设计经验缺乏,工作后面临的科研压力和教学压力,也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1.4关于设计的成果

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目前还没有有机联系在一起,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这些环节没有为毕业设计做好铺垫,独立性太强,毕业设计成果远远达不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2关于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

2.1合理布局知识点

按照新的专业规范要求,以专业知识点的基本要求进行毕业设计的合理布局,使其有连续性和综合性。

2.2做好现场实习

加强去现场实习的时间和频度。毕业设计的效果好坏[2],与现场实习的效果直接相关。毕业设计的时间长,可以根据毕业设计内容的不同安排毕业实习的频度,也有利于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形式的有效利用。

2.3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中间有规定动作,完成基本的设计任务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与设计内容有关系的子课题,发挥想象力,提升设计能力,而且要把设计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中。

3关于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3.1加强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毕业设计的方向,内容的把握,以及毕业设计各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上,必须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指导,同时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要进行实践性环节的讨论,以便在毕业设计的指导上有所改进。

3.2合理利用兼职导师

利用毕业设计,既可以培养本科生,同时可以利用校外兼职导师,培养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在毕业设计中工程实践能力不足进行弥补,以此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毕业设计学生80人左右,其中校内指导教师9人,兼职指导教师5人。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可以从毕业设计实践性环节上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对青年教师培养和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有根本性突破。

4具体做法

4.1关于选题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要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要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为此,利用兼职教师的影响,与各个地方的设计院、水务集团和施工单位等合作,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进行“真题真做”或者“真题假做”[1],避免“假题假做”。在设计选题时,确立设计内容后,校内外兼职教师一起进行讨论,对比实践工程的基本情况与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对选题进行优化。

4.2关于时间上的安排

目前,就业的时间与毕业设计的节奏之间的矛盾是学生不能踏实设计的根本原因。因此,毕业设计需要提前安排,让学生有一个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在就业面试中也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提前利用假期安排自己的实习,或者教师为其安排实习,开拓学生视野,为毕业设计做好知识的储备。毕业设计题目尽量安排在第七学期末,这对学生有效时间的利用,以及毕业设计质量的根本提高会有一个积极的效果。

4.3关于毕业设计教师团队的优化和过程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是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关键。学院应该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管控,对指导教师在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其它阶段性检查进行把关,教师团队应该在此期间互相检查,一方面是互相学习,另一方面也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4深化合作,发挥卓越计划的优势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校企联合培养。为此,高校应该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建立实习基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给水和污水厂以及设计院,利用假期和实习等有效时间,让学生分散实习,在各个实习基地解决实际困难,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也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毕业设计在知识上进行储备,在行动上提供信心,对学校和地方人才有效培养提供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春红,朱平华,封金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探索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3,(8):179-18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篇6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概述

近年来基建领域腐败频发,某些给排水工程项目的不良社会环境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毕业生多从事土建与市政工程相关的工作,如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足够的定力,工作中极易出现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产生腐败。因此,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多数高校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等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或伦理教育,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国家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则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主要要求之一,学校标准制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标准中非学术方面(个人道德和工程师基本素质等)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教学环节实现。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一)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后,再结合相关的实际工程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3.2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1.加强实验室建设题并拿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例如,水文与水文地质学是很多学生感觉比较枯燥、难理解的课程,笔者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对于公式的推导尽量简化,但是对于重要的公式要求学生必须记住,然后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此公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讲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节水理论与技术一章后,告诉学生工业节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要求学生分析原因等。

2.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良好平台,是学校所能操控的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想场所。因此,应把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首先,实验室应建设成为开放式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在学习水泵与水泵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对一个实际的水泵进行拆卸与安装;在学习水质工程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运行相关的水处理设备并对相关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在学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认识各种管材及配件,学习管道的安装等。另外,在实验室内除了设置一些小试设备之外,还可考虑设置一些处理能力更大的中试设备,使其更贴近工程实际。学生在运行这些大型设施的时候,会面临各种实际工程问题,例如水泵开停机、管道安装与维护、水质检测分析等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开展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与企业的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应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了达到该目的,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学院招生就业处分两路前往新疆、宁夏深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向企业推荐我院毕业生。新疆一路考察了新建路桥南疆工程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宁夏一路先后走访了中关村中卫产业园、中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夏钢铁集团等12家用人单位,通过与企业、毕业生座谈,企业认为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包括:应聘技巧、岗位定位,防止出现到岗后形成较大的心理反差,增强危机意识。全面培养综合能力,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在就业之前,对目标企业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关注企业对人员实际需求情况,增设相应学科,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此次走访调研,对毕业生加强分类指导,转变学生就业理念,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学生就业的认识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探讨

(一)建立课题小组

课题小组的建立,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课题小组成员可以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并定期开展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并可从组员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中获得创新灵感。课题小组建设的关键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只有学会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的问题思考和分析,才能在有了自己的初步结论后,更好的和其他组员开展交流和讨论。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

(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不同于常规的水处理模型,此平台主要侧重于创新实验,因而模型的设计不能按照传统方法原理来设计。学生可根据课题要求自己动手设计、搭建水处理模型装置并确定工艺流程及试验方案。模型可采用有机玻璃等材料进行组装,实体模型涉及水处理前沿问题的各个主要方向,如: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生物电化学脱氮反应器、BAF反应器、生态湿地等。

(三)系列综合性实验项目研制和平台建设

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完善系列性综合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分别建设物化处理平台、生物处理平台和生态处理平台。学生可分别在这些平台上结合前沿科学问题进行各种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

(四)以节能环保等竞赛为载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立足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平台,可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节能环保类的竞赛,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操作性很强,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它需要参赛者对于所探究的具体问题合理选择处理设备和工艺,通过不断实验与改良,最终形成有效的创新型水处理装置。通过竞赛的系列过程学习和实践,可使学生最终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可拓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最终实现以节能环保类竞赛为载体,促进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和谐发展,达到创新能力和工程技能综合培养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何康.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60-6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篇7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品牌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TU991-4;TU992-4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而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专业是大学的基本要素,专业水平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专业建设尤其是本科品牌专业建设,可以提高学校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内蒙古工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高等工科院校。2006年我校为提高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设立了首批校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经学校验收通过的校级品牌专业在专业建设水平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07年立项建设的校级品牌专业,并于2011年成为自治区立项建设的品牌专业。下面结合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品牌专业建设进行经验总结。

一、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在参考国家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基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本着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指导思想,充分结合地方院校的办学基础、培养特色、学生生源以及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在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后,形成的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新的培养方案更好地解决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问题,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更加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数量,开设了综合性实验等。形成了一套“以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实践能力为主线,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原则,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落脚点。

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开设学期。如将“城市水工程概论”调整在学生正式开始专业课程的前一个学期即第4学期开设,有利于学生提前对本专业进行了解,实现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

(2)对开设课程的课时进行优化。将一些选修课的课时进行压缩,增加所开设选修课的数量。

2、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索实施案例式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如在特种工业水处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某一个完整项目案例;学生深入水厂,收集资料,针对水厂运行的实际问题分配任务进行设计。在消防工程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实际工程的图纸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实际的工程图纸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科研的最新进展,开设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品牌专业特色体现的载体。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中,“水质工程学”和“给排水管道系统”2门课程已经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水质工程学”课程准备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三、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品牌专业建设的关键。高水平教师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通过教学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态度。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科学科研和技术社会服务。一方面带动教师积极承担或参与社会技术服务项目;另一方面聘请生产、科研第一线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做兼职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

四、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实验、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效果。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安排实习环节3个,分别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为了更好的提高实习质量,我专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呼和浩特辛辛板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呼和浩特公主府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呼和浩特章盖营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呼和浩特金河水厂实习基地,包头北郊污水处理厂,上海闵行污水处理厂等。

2、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在课程设计中,通过强化设计题目的审核、课程设计质量过程控制以及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来确保课程设计效果。在毕业设计中,强调选题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及选题的真实性,以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培养。

3、构建了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使学生的相关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主要以教师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创造条件让高年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科研和应用能力。

五、建设体会

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品牌专业建设首要坚持先进教学理念,其次根据专业发展的历史沉淀,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在此基础上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充实、调整、完善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此促进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建设要全员参与,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反馈机制,有步骤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 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11

[2] 董守华, 隋旺华, 祁雪梅. 地球物理学品牌专业建设实践[J]. 中国地址教育, 2011(2):55-58

[3] 蒋有录,查明,任拥军等 .“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和体会 [J]. 中国地质教育,2008,(1):74-79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篇8

关键词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64-03

1 前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1-3]。长江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类型定位是“工程应用型”,在培养模式上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和探索。特别是在2006年实施工学交替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以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反响较好。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种特色培养模式,分为4个单元,即工学交替Ⅰ、Ⅱ、Ⅲ、Ⅳ,4次实习分别安排在大学一、二、三年级的暑假和第八学期的前4周进行。

工学交替Ⅰ建立在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程的条件下,为期2周,由专业教师带领到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和接受短期培训,以感性认识和听取工程师讲解为主,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工程背景、厂区工艺或建筑概况等。工学交替Ⅰ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工作单位涉及领域的初步了解。

工学交替Ⅱ是在基本学完专业基础课,还未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情况下,采取分散的形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1个月以上的实习。工学交替Ⅱ主要培养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实习单位体验未来的工作环境,为自己将来就业方向作出合理选择。

工学交替Ⅲ是在学生学完专业核心课程以后,以分散实习的方式,自行联系水处理厂、设计院、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进行1个月以上的工作实习。要求尽量根据毕业后可能的就业方向来选择实习单位,实习时必须参与单位的生产和管理。工学交替Ⅲ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所学专业知识用于工作实践。

工学交替Ⅳ是学生在单位正常上班,实际上类似于单位试用期。学生能够提前体验参加工作的感受,从而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最后的就业选择。

4个工学交替实习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且必须做好相关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对于分散实习,责任教师要通过电话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且随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面对面或者电话访谈,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后发展情况的跟踪调查等手段,探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对于学生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通过查阅学生以前的实习报告,对近5年所有年级学生参加工学交替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数字是每个年级工学交替Ⅱ、Ⅲ、Ⅳ的累计人次;工学交替Ⅰ集中在几个单位参观实习,因此未统计。

根据学校就业办公室提供的统计数据,2007—2012年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单位统计如表2所示。

以本专业2008级入校学生(2012年毕业)为例,其工学交替实习所在单位类型与就业单位类型对比如表3所示。

分析表1和表2可得到3点结论。

1)自工学交替实施以来,学生在建筑施工和建筑设计单位的人数比例有明显提高。分析主要原因,以往本专业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是采用集中定点实习形式,学生不能根据自己意愿和需要选择实习单位。实行工学交替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未来就业的方向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而长江大学为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建筑施工和设计行业工作。

2)近年来毕业生到水处理相关企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少,原因是现在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本专业毕业生需求也比较少。另外,通过与学生工学交替座谈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去水厂或污水厂实习学到的实践知识较少,仅仅就是参观一下流程,意义不大。因此,学生去水处理相关单位进行工学交替的也比较少。

3)与专业无关的单位就业人数在逐年减少,这可能表明近年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比较好,学生能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就业单位与其工学交替实习单位类型有较大关联性,尤其是建筑施工和设计单位。而水处理相关企业之所以就业人数少,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考上了研究生,没有就业。这同时也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工学交替实习对其未来工作选择有较大影响力。

总体来看,毕业生就业选择明确,并呈现相关特点。由于一般本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工科专业实践性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造成学生普遍觉得专业知识难懂的现象,进而逐渐失去学习动力与兴趣。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弥补了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性不足的缺点,对专业知识和各领域未来前景发展有了自己的见解,使以后的学习目的性更强,从而就业的目标性同样会增强。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大多选择建筑或市政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与专业相关行业,部分选择考取研究生深造。毕业生就业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职业规划进行选择。随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熟,这些特点更为明显。

3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经验体会

工学交替起初是高职院校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现在也逐渐成为部分地方普通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与理论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适当地进行实践可以让大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发现自己的不足,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将它们系统地组合起来,建立起宽广的知识框架,增加对学习研究的兴趣,为以后的妥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课堂理解能力、动手及创新能力。4个阶段的工学交替实习让学生对于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知识有了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的了解,对于平时的理论教学是很好的补充。同时将学生的学习由校内逐渐转向校外,由理论延伸到实践,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对于他们以后的全方位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现在的用人单位常常会选择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而拥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对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2)就业导向作用明显。工学交替实习实施后,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领域更宽。不同领域所需专业知识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点。以往在课堂上只能按照传统模式划分课时选择侧重点进行教学,学生对各个就业领域所真正侧重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很清楚,依往年经验来看,很多学生毕业后还是处于迷茫的状态。

3)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工学交替中,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实际问题,了解生产设备和工艺,弥补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性不足的缺点,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不同阶段实习内容和形式的层次化和多样化,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当今社会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对专业知识和各领域未来前景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得他们以后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就业的目标性同样会增强。学生明白自己喜欢与擅长的领域,在毕业就业选择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就业目标更加明确。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实施,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完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制度,包括如何组织实施以及对成果的考核。这就要对工学交替的任务、工作流程、组织管理等方面制订严格系统的规范,建立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整套实习质量监督模式;同时也要在实习影音资料的收集制作、课件开发、实习教材建设及实习方式的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考核方面要求实习结束前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指导教师要对实习做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做好今后的实习工作提供依据。这也就要求指导教师全身心投入,面对不同智力、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学生,能做到耐心引导、严格管理、规范审查。

二是建立广泛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学校要根据专业不同的方向和侧重点而严格挑选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设计、施工、生产建设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本专业实习基地,以配合理论教学。参加过工学交替的学生普遍反应单位较难寻找,一方面,单位为了安全或者经济原因,不愿接受在校大学生短期的实习;另一方面,学生自身胆怯,导致不敢主动寻找实习机会,而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校培养人才。

当前大学毕业生多数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不强,企业需要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通过工学交替实习教学能够强化学生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增加学生就业优势;同时借机“推销”学生,让专业对口单位了解本校学生素质,建立良好印象,有机会优先考虑,通过工学交替实习搭建起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间的平台。

4 结束语

长江大学具有石油行业背景,又是一般工科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主要方向。如何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更紧密,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是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在重视本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与兴趣。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工学交替实习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导向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平歌,马东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