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多媒体教学8篇

时间:2022-12-14 00:36:12

语文多媒体教学

语文多媒体教学篇1

(一)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外,更多的来源于外界信弓的刺激和良好的内在心理感受。传统教学方式相对枯燥,学生往往会产生学习倦怠。而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想象的翅膀”时,教师采用分三步走的形式:第一步:“用限睛捕捉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出示几个索材片一段,如“鸣叫的翠鸟”“四只紧握在一起的手”“打电话的老人”等等,让学生说出看到图片后想象的内容。第二步:“让月一朵聆听唤醒想象,通过以下内容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美妙的想象要用美妙的语言描述下来。“教师出示的索材是配乐朗读苏轼的《江城子.记梦》,男教师深沉。厚重的朗读配上《琵琶语》凄美的音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听完后学生很快说出他们所感受到的意境;第三步:“让心灵启迪想象,放飞想象。”索材是故事续写,学生看到故事后续写结尾,学生很快就动笔写起来,并且都积极地呈献给大家,很有成就感。

这节作文课学生积极发言,热情高涨,既展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问,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师将音乐、美术、语言三种艺术手段完美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由于多媒体教学利用更形象直观的具象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使语文教学内容更集中,更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感觉系统中。它克服了教师的随机性活动,如板书。朗读、描述等带来的时间浪费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知识再现以及检测的频率和时问效率,能够使教师随心所欲地展示完成原来一堂课所不能完成的大量信息学生的学习由于方式方法和知识媒介的变化,知识能力的正积累明显得到有效提升。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语文知识重新进行系统地整合

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文言文教学任务量较大,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此基础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

例如《出师表》一课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涉及的故事较多。首先,把文言基础知识系统地归纳;其次,把文中所涉及到有关诸葛亮。刘备的故事集中起来介绍给学生,给学生以整体的理解;最后,体会作者的感情。

以上内容都成熟了,背诵时就得心应手。过去学习这一课,都要用四个甚至五个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用三个课时就可以了,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很多优势,它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但是,并不是让学生看看图像,听听美妙的音乐就学到知识,而是从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让学生直接主动参与,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教学上的优势。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显露出弊端

笔者发现,在近几年的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中,弊端愈为凸显,大大冲击着语文教学,影响着正常的语文教学,这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占多媒体教学主导地位的课件占据教学主导地位,教师轻于因材施教

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训练教师如果一味地依赖多媒体辅助,甚至直接依赖多媒体,势必造成课堂上学生光顾看教师在讲台上摆弄课件,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重难点的板书,从而一节课下来,学生限睛始终目着屏幕,究竟学到什么一头雾水一有时候或许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而教师忽视了教学疏密度,以及重点。难点,使课后学生脑子里空空荡荡,笔记上空空如也:所以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自觉地等同于放映员或解说员,多媒体辅助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尴尬境地。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某种程度上使教师基木功退化

语文是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工具性学科,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都不能丢弃这几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范读的却代以录音,该描述的却代以展示文木,该板书的时候不板书,甚至教师形成一种讲解倦怠。原来传统教学中很多需要教师躬亲示范的内容都没有了,这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悲哀。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相互模仿学习的一个动态化过程,教师的语言、动作、姿态等无一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构成要件,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课堂缺少了这此要件,那与让学生看电视学习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这也直接了影响了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语文多媒体教学篇2

关键词 语文 多媒体 教学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使学生感兴趣、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2、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图文并茂,有利于理解课文

电教媒体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的优越性。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所使用的课件一般都是图文并茂,有利于理解课文。

3、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拓展延伸,全面提高学生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语文教学,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大胆向网络资料延伸和拓展,促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亲自经历获取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掌握的课本中的知识,又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更高的认识。

总之,电化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从而更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语文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遵循的原则

1、讲究趣味性原则

采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趣味性强是它的明显特征,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千姿百态的四时风光,如临其境地聆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从而增添无穷的趣味,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寓教于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2、把握启发性原则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过程应该给学生以道德、审美、思维等方面的启迪,使学生既能比较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又能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应该体现这一原则。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特定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放胆提问、答疑,形成师生课堂情感交流、互动的双向配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而不感到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古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朵绮丽的奇葩,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富于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诗篇,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丰富语言、陶冶情操,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古诗语言的高度凝炼性,诗的形象美就往往是浑然天成的总体概念,刻画不细,为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这就需要教师匠心独具,启发引导学生去作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造,感受诗的底蕴,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华。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很轻易地把学生引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

3、突出创新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静态的教学材料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宜与数学、艺术等课相比,讲究动画、插图的数量与美观,而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个性、灵气等。采用多媒体,就要让它丰富的表现力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注意的方面

1、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间的关系要进行如下四个方面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

设计课件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语文多媒体教学篇3

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

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2、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它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模拟过程,视听结合,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词语理解更为深刻透彻。模拟过程,还能使课文重点理解更为方便。例如:《飞夺泸定桥》另一重点段“抢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敌我双方抢时间的经过,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重点,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3、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开始,可用多媒体放一小段哀乐,问学生:听了有何感受?(难过、悲伤)师:你们知道吗?总理逝世的那天,举国悲哀,山河同泣,其悲壮如失去亲人,是什么原因使人民如此爱戴总理呢?以音乐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

(2)以画面再现情境

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可爱,在欣赏了太空所见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蓝白交错,美丽极了后,教师可说:让我们再到地面上,我们的身边去看看吧。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乱砍乱筏,山上一片荒芜,到哪里去寻找绿色?

展现美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展现丑的情景,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语文多媒体教学篇4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

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像、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义、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他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语文多媒体教学篇5

【关 键 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教师;学生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多媒体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把多媒体融入教学领域,为教学服务,不仅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活泼的生机,而且在教学中让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多媒体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效果,其优势已日趋显著。

一、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必然性

在如今,旧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无疑是课堂教学的最佳辅助手段。多媒体所提供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意义上的“听”转变为“看”和“做”,可以使语文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红楼梦》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部分,结合高考考纲要求,让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动作言谈、装束打扮,并借助有关人物的判词,将学生对文中较难体会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讲得通俗易懂,得心应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在高新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不能缺少多媒体与各学科的融洽整合。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多媒体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已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性。

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党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标下的教学中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

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有时侧重基本知识的介绍,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文学常识、课文基本要点等;有时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在上《劝学》一文时,就设计了一系列的填空题、问答题、思考题等,通过课件显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查资料,因为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生学起来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令人满意。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常把音乐用在文本教学中,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功效。我在讲《赤壁赋》时,“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洞箫有怎样的魔力,能让苏轼“悄然”,让人一听就那么感伤呢?这时将箫的声音再现出来,学生不就了然了吗?原来箫声听上去真的那么悲凉,学生也就更能理解作者“由声触情”的感情线索了。这样,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也学会了一种学习、分析的方法。

多媒体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资源,很多信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现出来。有人可能会质疑如此教学会让教师偷懒,教师仅需对资料与教材进行相互融合,利用多媒体编排、组织课件,让课件的内容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而放弃了对课文的钻研和把握。其实大家不必担心,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教师用来提供给学生打开世界窗口的工具——多媒体不会教学生,仍是教师教学生。

三、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情感目标的培养过程

多媒体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高中语文知识的多元化、抽象化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梳理掌握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多媒体可以配合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声、色、形等多种媒体、交互的信息和多种灵活的学习手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质疑,更积极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启发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衷参与实践的启动器和动力源。

我在上《哈姆雷特》一课时,请学生分别扮演哈姆雷特、雷欧提斯、霍拉旭、国王、王后等,重现课文中哈姆雷特复仇的场景,抓住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展开表演。表演过程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均由学生尽情发挥、尽情演绎。表演后,由旁观学生依据文本对表演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表演——评价——再表演——再评价”的反复中,体验人物情感,把握人物性格。这样,学生原本难以理解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被打开了,文章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水到渠成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了。通过表演,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学情感目标也水到渠成,自然达成了。

总之,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相结合,改变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通过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使得所有的知识直接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张长德,隋晓杰.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 语文天地(高中版),2013(6).

语文多媒体教学篇6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现在很多家庭都已经享受到了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随着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学校教育已经把各种高科技慢慢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了。电脑和网络已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对于学校教育也是如此。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目在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这一科技教学手段也以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了各个科目。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呆板的内容转化成生动、直观的视频和动画来进行展示,对于中学生而言,从心理角度考虑,他们恰恰喜欢的就是这种富于动态的展示,所以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参与度往往比较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观察,来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一些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常常在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把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的高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来优化课堂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以为,这个难度不亚于数理化等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所以,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应当是建立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吸取了传统教学的各种优势,同时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自身的优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教学指导,努力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传统教学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来加强创新,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开创一套适合现代学生的新方法。同时,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对于把语文教学中呆板的文字形象化很有帮助,对于中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所要传递的意境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让他们学习起来也比较有兴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1.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来进行适当的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节省了课堂教学时板书的时间,这样也就适当地加大了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量。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学生遇到的难以理解的部分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同时,对于课件的设计,一定要够科学、够合理。我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为了准备一个课件,往往要花掉好几天的时间来设计或者在网上搜索,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件搜索和精美的设计上,对课件的内容很少考虑的话,课堂教学气氛或许比较热烈,但是学生真正能学到的内容会非常少。一个好的课件,应当简而优、少而精,具有准确、简洁的特点,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多媒体教学的精髓不是将课文的知识点分解,而是通过图片、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元素把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尤其用于对文章分析的时候,可以层层深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其实不论是传统教学也好,还是现今运用了高科技手段的多媒体教学也好,两者都是教学的手段或者可以说是方式,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一方而夸大另外一方,这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传统方式虽然现在被很多老师所批评,但是传统教学一样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比如对文章的朗读训练,对古诗词的背诵等,这些都是值得继续发扬的,而多媒体教学虽然是利用了先进的教学工具,但也有很多的不完善和无法克服的一些弊端,我们也必须注意。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有相对简单和容易的内容,不需要设计到课件中的,比如教学目标和字词的相关解释等,这些我们完全可以在帮助学生熟悉内容的时候帮助他们进行了解;对于一些在课上我们所补充的内容,教师的讲解应当简明扼要,让学生在复习笔记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切不可把所有的文字资料不加筛选地都放到多媒体教学中来,这样会让中学生感觉压力比较大,他们会很费劲地进行辨认和判断,哪些是必须要的,哪些是重点,以便做好笔记,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发挥两者的最大功效。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课件设计和搜索的能力,对电脑多媒体使用的能力,对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如何应对的能力等。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轻松了,而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对我们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1.语文教师要加强艺术修养

为什么要加强语文教师的艺术修养?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的过程中,教师难免会找不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课件,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必须要自己来进行课件的设计,而课件的设计往往需要设计画画、图案、艺术字等,还要配上轻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有创新意识,更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美术素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避免生搬硬套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疑惑。

2.加强语文教师的审美意识

对于加强中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教育意识,笔者以为,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不用多言的,因为语文教师一般都具有相当强的审美教育意识,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时候,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地进行美化设计,比如课件背景的选择,音乐的搭配,元素的相互补充等,都需要我们进行耐心的斟酌和选择。

四、多媒体教学需要重视的环节

语文多媒体教学篇7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

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语文多媒体教学篇8

关键词: 多媒体;误区;改进

在新课改、新形势下,广大教师日益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再也不能只以单一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传递教学信息,以发展学生的信息加工、认知构建及创造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才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综合图像、动画、音响、文本等多种效果,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事物简约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具有手段灵活、方式多样、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途径多、感知效果好等优点,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而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青睐。然而笔者认为,无论使用多少种媒体,运用怎样的工具和手段,都只有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否则都有可能走入误区。语文教学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对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模糊。将多媒体“黑板化”,认为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越多越好 。很多教师为迎合当今教育改革中鼓励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潮流,凡课必用,整节课就是把电脑当作黑板、幻灯、投影使用。看似提高了效率,其实耽误了时间。例如讲课文《春》赏析时,几个简单的拓展题就做一个课件,其中文字、图像显示花样百出,这样学生感到很新鲜,一种方式演示完后,都在议论下一个会以什么方式出现,学生完全脱离了赏析语句的层界面,精力被分散了,教学效果也提不上来。

实际上,并不是每节课都有使用电脑多媒体的必要。电脑多媒体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虽有无可质疑的优越性,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用电脑多媒体,关键是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决不能仅仅为了使用而使用。

误区之二:对基础教学理解不够。越俎代庖,语言文字教学不是赏析语言,有表演作秀之嫌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而课堂上,教师常越俎代庖,急于使用课件,直化语言,替代学生的感悟。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描绘的迷人景象,凭借文字,不同的学生会重构出不同的具体化形态。正如霍拉勃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所说:“既定作品的具体化形态,由于读者不同便会不同。甚至同一读者的这次阅读与下次阅读也不同。”可我们的老师呢?常常是每教一段,就迫不及待地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景物的照片,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

误区之三:不能正确处理图像与语文文字关系。喧宾夺主,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全面组合,把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主要是刺激学生的感观,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但如果刺激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针对以上存在误区以及以后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趋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首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精心设计课件,可用可不用图片即删除

语文学习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对蕴含其中的感情进行体验,要重视语文学科本身的张力和创造性,不能过分依赖画面代替文字的品味和领悟。如笔者听过一节利用课件讲述《论语》的随堂课,课件中利用大量图片展示,有孔子,老子,庄子,诸葛亮,等等,诸葛亮,等图片与本节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此展示放在名人集锦较为合适),这样的图片放在课堂中,冲淡了主题,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样的课件也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引起思维的混乱。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研讨活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媒体教学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正处于发展、探索中,又由于一个人的认知范围、认知水平、环境、条件因素等限制,其思维方式、视野范围也是有限的。所以走出去、请进来,相互借鉴,更有助于思路的开阔,水平的提高。教师之间互相探讨运用经验,互相学习,达到促进作用。

最后,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必须它只是辅助的功能。尽量少运用声音辅助课件,

多媒体课件常以“图文声”并茂而自豪。许多课件音乐之声不绝于耳,一些语文课件为了追求作品的完整性,不仅使用大量的背景音乐,还将教师的朗读乃至重点部分的讲解全都录入其中。殊不知,这既造成了学生听觉的疲劳,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我们呼吁,还语文课堂以清静,请去除课件中不必要的音效,谨记“沉默”是金。 加快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信息资源库可以有效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和推广。信息资源库中丰富的信息和大量的课件制作素材,为教师的课件开发提供了依据。有了信息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出必要的素材和信息进行整合,制作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

总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教学培训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语文教学通讯》.华北地区优秀期刊.2008.3B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