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8篇

时间:2022-11-01 05:01:47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篇1

【关键词】护士资格考试 解剖学 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13-01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我国护理管理工作步入法制轨道,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是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考试是否合格是考生护士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起步的关键。新出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具有以下特点:①全部是选择题,包括Al、A2、B1型题;②注重实际运用、变通和应对能力,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③试题范围更广,综合分析更难。为了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必须积极实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的改革。

一、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解剖学基础》是中专护理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其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着后续课程的学习。该课程是学生进入中专学习的第一门医学课,其教学内容多、名词多、不易记忆,尤其对于初中起点、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为困难,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考验。

第二,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总体素质明显下降。加上课程多、内容多、压力大,造成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畏难情绪,丧失了兴趣。具体表现在经常旷课、上课纪律松懈、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方面,导致教师授课及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第三,教师对考试标准、内容、方法、宽严把握、成绩评定等偏差很大。如有的教师出题容易,有的出题较难;有的教师考前辅导划重点,有的不划重点;有的教师监考很严,有的监考较松等。这使考试成绩偏差较大,很难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准。

第四,学生的学习情况受影响。由于试题中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的分值较高,使得学生将复习的重点都用在这方面,这些题目都是老师上课所讲的重点知识,导致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较好,非重点知识掌握得较差。

二、解剖学考试的改革途径

第一,改变试卷结构,全部为选择题。目前理论考试中的试题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两种。客观性试题取样广泛、命题的知识覆盖面大答案明确,不受评卷人主观态度影响。主观性试题在于测试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但是覆盖面狭窄、评卷欠客观。通过对本校2006~2012年解剖学试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观性试题明显高于客观性试题。但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部是客观题。这就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学习方法发生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但要掌握重点及难点知识,还要熟悉其他知识,全面掌握该门课程,逐步适应护士资格考试的题型。

第二,改变评分的方式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出勤率低,往往把过关的希望寄托于期末考试,所以造成了“平时不努力,期末开夜车”。的现象,甚至少数学生为考试过关铤而走险,出现考试作弊的现象。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将理论考试增加到二次。第一次考试在内脏学结束后的期中考试,占解剖总成绩的10%;第二次考试为期末理论考试,占解剖总成绩的70%;将平时的成绩比重提高到解剖总成绩的20%,提高了其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使学生在平时都能认真对待课间提问和课后作业,因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便于教师对学生在课堂纪律、出勤率和打扫卫生等方面的管理。

第三,加强考前辅导。辅导不是为了考试划重点,而是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其全面掌握解剖学的内容。

第四,不断完善题库建设。题库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满足学生实用为原则。所有考题均在题库中随机抽取,不出难题、偏题和怪题。使学生明确考试范围和学习目标,考试成绩能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五,设考试小组,对解剖学考试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分标准。

三、结束语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必须具有权威性、可比性和规范性。把好考试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中专护理学生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整体提高,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参考文献

1 秦毅、牛建国等.人体解剖学考试改革初探[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3):47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篇2

第一条为了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充分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卫生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和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章卫生技术职务

第二条卫生技术职务是以医药卫生技术应用为主要职责,根据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卫生技术职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履行相应职责必须具备的任职基本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合理结构比例。

第三条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4类:

1.医疗、预防、保健人员: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

2.中药、西药人员:

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3.护理人员: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护士

第四条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为高级技术职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力中级技术职务;医(药、护、技)师、医(药、护、技)士为初级技术职务。

第三章岗位职责

第五条各类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暂按卫生部(82)卫医字第10号、(83)卫防字第61号、(81)卫药字第10号、(79)卫药字第983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任职基本条件

第六条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七条医(药、护、技)士

1.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在上级卫生技术人员指导下,能胜任本专业一般技术工作;

3.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第八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或常用专业技术问题;

3.借助工具书,能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中专毕业,从事医(药、护、技)士工作五年以上,经考核证明能胜任医(药、护、技)师职务;大学专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者。

第九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2.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处理较复杂的专业技术,能对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3.在临床或技术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或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比较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大学毕业或取得学上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4年以上;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3年左右;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左右;取得博士学位者。

第十条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1.具有本专业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吸取最新科研成就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以上。

第十一条主任医(药、护、技)师

1.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能根据国家需要和专业发展确定本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方向;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专著、论文或经验总结。能熟练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做为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善牛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

4.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必须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怦审的、符合相应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中,按照限额进行聘任或任命。

对未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或评审认定不符合任职条件者,任何单位或任何人不得聘任或任命其担任卫生技术职务。

第五章评审委员会的组建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别由高级、中级、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一般由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也可授权确实具备评审条件的下属单位直接组建,并报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

中级、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的组建权限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第六章附则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篇3

关键词: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调研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护理工作的重点从“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充分体现了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深入到护理职业教育中。护理专业作为我校示范校项目建设的重点专业,为使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就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1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毕节市护理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分布、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素质、知识、技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研究内容

国家、省、市护理人才现状及需求规划;岗位工作任务;就业岗位及岗位群;岗位对专业的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岗位拓展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行业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调查单位及对象

市县卫生局、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民营医院、乡镇医院及村卫生室的领导、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一线专业骨干进行调研。

4调查方式

个别面谈式、问卷式、座谈会讨论式,会谈中使用适当语言和不添加评判态度。

5调查结果

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09所,病床15124张,千人口拥有床位数1.81张,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且全省最末位。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注册护士3218人;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0.4人。同样远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按贵州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毕节市“十二・五”期间应累计增加床位18916张,床位总量达34040张;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4人以上,注册护士总数11760人以上。

6分析

毕节市及周边地区护理人才需求量较大,仅“十二・五”期间,毕节市护士需求量就比较大。临床护理与专科护理人才需求量均大。问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90%以上的人认为中职护理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很有必要,专业培养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突出、人文关怀到位,临床一线最注重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临床一线急需理论及技能型人才。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规范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增加临床见习,使教学与临床零距离接轨。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理论与操作并重;实训内容要实用,多开展见习实训;加强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增加案例分析和讨论;加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等。

7结论与建议

岗位需求定位,培养具有专业基础和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岗位需要,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整体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献身护理事业的理论+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文关怀到位、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的系统化、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和专科护理人才。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急救护理技术操作、临床专科护理技能操作、临床护理评估,熟练应用临床各项护理措施,沟通能力较强,能为护理对象提供专业、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导,使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实习相衔接,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衔接,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相衔接。

以护士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善“院校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二元三段式”、“1.7+1+0.3”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元”强调学校和教学医院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突出学校与教学医院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三段式”指学生临床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分三阶段:通过“校内实训(第一段)、基地见习(第二段)、基地顶岗实习(第三段)”,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三阶段学习。“三段式”人才培养中强调注重“三结合”:在校学习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第一结合),毕业实习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第二结合),毕业考试与执业考试考前辅导相结合(第三结合)。“三段式”教学安排前1.7学年(第四学期只上前6周课程)在校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及临床护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得到加强与提高。1.7学年后到医院进行1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实现“零距离”对接。1年实习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3个月(0.3学年)的理论强化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为学生持证上岗、提高就业率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护士工作任务、岗位能力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准入标准改革课程体系,确立护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构建“人文基础模块”、“医学基础模块”、“护理专业模块”、“岗位特色模块”四大模块组成的新型护理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修订教学计划与实训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等,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研开发职业技能考评与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对实训操作进行规范。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加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强心理素质锻炼,提高自学能力,加强实习管理。规范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明确职责和要求,选拔学历层次较高、素质好、护师及以上资格、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护士带教,加强教学督导,建立健全带教管理制度。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篇4

【关键词】双语教学 高职护生 护理学基础教学

我院作为高职院校,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定位为实用型高级护理专业人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05年始护理学院开设护理专业英语强化班,重视学生专业背景中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2008年学院引进一名护理专业的外籍教师,于2010年和2011年在2009级和2010级两届英语强化班的学生中进行了《护理学基础》(以下简称护基)的双语教学尝试,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2011年外教离开,我教研中心在2013级和14级英语强化班的《护理学基础课》中继续进行双语教学实践。通过对2013级实验班学生《护理学基础课》结束时开展的问卷调查,探讨高职学生适应的双语教学模式,为护基双语教学提出改进策略,从而更好推动护基双语教学的开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2013级普通专科英语强化1班67名学生,其中3人为男生。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护基。

1.2方法

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1]:即理论课堂中,ppt讲义50%采取英文,其中生词和医学术语中文标识,教师讲授中英文结合,师生交流以母语为主。护基第一部分重理论,教师课堂讲授中文比例偏大,第二部分是基础护理技术,课堂上英文比例渗透性增加。期末发出问卷67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学生的英语基础

2013级英语强化班学生进校伊始即按高考英语成绩择优入班,一年级结束时67人有41人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第二学年开始时,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自评结果如下:公共英语方面有7.5%(5/67)自评较好/很好,52.2%(35/67)自评中等,7.5%(5/67)自评很差;医学英语方面有1.5%(1/67)自评较好/很好,17.9%(12/67)自评中等,3.1%(2/67)自评很差;口语听力方面有9.0%(6/67)自评较好/很好,44.8%(30/67)自评中等,7.5%(5/67)自评很差。

2.2 学生对两个学期护基双语课的教学反馈

62.7%(42/67)认为双语教学可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74.6%(50/67)认为有助于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56.7%(38/67)认为护基理论学习中双语学习收获大于障碍;64.2%(43/67)认为基础护理技术学习中双语学习收获大于障碍;67.1%(40/67)愿意继续使用本授课方式;16.4%(11/67)认为专业课学习还是更倾向于单纯中文教学。

3 讨论

外教因有美国执业护士多年工作经历,对我们2009年最初实施双语教学时帮助巨大。在其离开后继续开展双语教学,对我们教研中心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我们都作了许多调整,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确实经历到一些瓶颈,但总体上认为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以往外教提供浸入式语言环境,现在不能实现。我们遂采取渗透式双语教学。它是混语授课的一种形式,课堂上师生交流以母语为主,教学中逐渐渗入英语。针对现有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水平,渗透式是一种可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公共英语、医学英语和英语听力口语方面自评结果虽有差异,但几乎所有入英语强化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都有深刻认识,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涉外工作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英语基础,渗透性增加英语在护基专业课学习中的比例,可更加激发其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从问卷调查反馈的结果看,学生的接纳程度较好,所以我们认为渗透式双语教学在高职护生的护基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在一年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虽尽了最大努力,但仍有16.4%(11/67)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还是更倾向于单纯中文教学,11.9%(8/67)学生认为理论学习和7.5%(5/67)学生认为基础护理技术的学习中,双语学习障碍大于收获。我们认识到如果想让双语教学获取更好的效果,必须在师资、教材讲义、教学环节设计、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气氛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2]。

双语教学在教师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听力能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我院在双语师资培养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从2009年起,我院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合作,每年派出1-2名骨干教师赴港进修学习,接受香港方面双语教学的训练。13级实验班的《护理学基础课》双语教学即由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深造回来的教师担任。同时,我们在教师选派过程中采取择优原则,港方每年派出专门人员对我们的“种子”教师作语言培训,教研中心多数教师都有机会获得学习进深的机会,这些培训和进修对开展双语教学影响深远。

外教为我们留下了很宝贵的教学资源--美国原版教材的相关讲义和她带给我们理念上的更新。我们在她原有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设计出一套适合我们学生实际基础的双语讲义。

在教学环节上,教师主导,从教学准备到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从课堂参与到课后复习,师生间有效的衔接和互动很重要。教师在重难点内容上,要照顾到学生学习的总体效果,不能单纯追求所谓的“双语教学”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应随时注意学生对授课的反应,注重双语的有效切换。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的特点,我们对一部分章节进行了双语分类:一是讲授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章节,如“休息与活动”,直接用英语讲授;二是讲授内容比较重要而理解起来简单的章节,如“排泄”。三是对知识点多、操作复杂的护理技术实施双语对照授课,通过ppt用英文展示内容,双语解释,如“药物疗法及过敏试验”[3]。

总之,将英语这种语言工具贯穿于基护教学的过程之中,使英语学习和专业课学习融为一体,形成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学格局,不仅体现了专业特色,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符合我们人才培养战略。虽然改革过程中经历一些难处,但我们相信双语教学在高职护生培养中一定有美好的前景,我们的尝试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万丽红,赖淑英,林细吟等.《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改进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4,12.

[2]张佩.《双语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1.

[3]袁葵.《高职护生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现代护理》,2008(1).

河南省卫生厅课题:《双语教学在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中应用探究》,2012年6月已立项,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篇5

>> 我校近三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下降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关于提高外贸从业资格考试过关率的思考与建议 江苏2012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变化 美国2012年与2014年农业预算比较分析 寒冷的2012年 2012年的中国 2012年的总结 2012年新车预演 2012年安全预测 2012年投资策略 2012年怎么投资 2012年选战风云 2012年竞猜游戏 2012年:楼市严冬?! 2012绿色风尚年 2012年整体运势 2012年春茶走势 2012年耳机前瞻 2012年社会声音 2012年传媒观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2012~2014三年护士资格考试过关率的比较和分析 2012~2014三年护士资格考试过关率的比较和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何咏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校2012、2013和2014年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比较分析,发现2014年执业护士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3年通过率(P

通过对我校近三年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分析,说明深化中高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为高职护理教学研究提供了依据。我校根据护士执业考试变化的特点,在如何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方面进行了探索:如通过深化中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整合优化课程的知识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培训水平,构建既匹配中高职学生认知能力又适应护士执业考试的课程体系,为大力推进护理课程改革带来了可喜的成果。

一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对我校2012、2013年和2014年这三年来我校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护生名单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出合格人数,计算出通过率。

2.方法

对我校2012、2013年和2014年护生这三年来参加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名单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出合格人数,记录学生三年注册考试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通过对通过率的比较分析,得出:2012年通过率为69.58%(668/960),2013年通过率为69.73%(751/1077),2014年通过率为71.46%(1402/1962),并计算出2014年护生的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的单科成绩通过率。

二 结果

1.三年学生注册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从表中数据显示:2012年和2013年学生通过率与2014年比较,经卡方检验,P值都

2.2014年学生单科成绩合格率(见表2)

三 结论

从表中数据显示:2012年通过率为62.41%(601/963),2013年通过率为63.23%(681/1077),2014年通过率为71.46%(1402/1962)。2014年单科成绩通过率:专业实务为95.92%(1882/1962),实践能力为95.92%(1876/1962)。2012和2013年学生执业护士考试通过率与2014年比较,经卡方检验,P值都

四 讨论

2014年过关率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3年过关率(P

1.学校管理的改革

全校总动员,从学校领导到老师、辅导员都要重视,了解如何提高考试通过率不仅是每个护生的事情,也是学校面临的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问题。要保证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用人单位医院首先要求的是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要取得护理职业岗位准入资格,即获得执业护士资格证。

2.课程体系的改革

国家为了选拔出优秀护理人才也在不断地进行考试改革,从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改革后加强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大了考试难度。我们学校护理专业团队根据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注册护士考试对护士知识、能力的要求制订了相关的课程目标,以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依据设置和开设课程。课程体系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的,以护理岗位为导向,突出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采取以护士执业考试为标准,遵循“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教学中,形成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护士执业考试试题,指导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尤其要强调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更新、充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力求教学能够及时反映临床护理一线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变化信息,缩减部分课程中过深、过偏、脱离临床实际的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岗位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从事相应职业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改革

自2011年起,护士执业考试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以病例题出现的理解及应用型题目A2、A3、A4型题共占到80%左右,考题更多地涉及了实际工作中常发生的问题,侧重于判断应用能力,而不是疾病理论概念,并且增加了疾病的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等板块,这说明考试更加注重护生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取舍时要注意到这些,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考核时应采用选择题,题型、难度均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当,从而能使学生较早地适应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4.教材的改革

编写并出版如何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护理专业课程对接的专业课程教材。选用教材、教辅材料时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纳入护理教学教材中,选择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辅导资料,要紧扣考试大纲编写,准确把握考试精髓,力求内容全面、取舍恰当、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教材是最好的复习材料,通读教材能够尽可能多地重新熟悉和更深入掌握各个知识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后,在复习时,让学生能完全仔细、全面地重温教材一遍,再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薄弱的方面。

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014届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贯彻落实护士执业考试是一种行业准入的认定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拿到上岗证,才能顺利为就业铺平道路的观念。以获得执业资格为动力挖掘护生的潜力,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护理事业,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认识教育、专题班会等机会,对护生进行系列专题讲座、教育,让护生清楚认识到毕业时必须持有毕业证和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就业。促使护生主动学习,以顺利通过护考。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把护考知识点融入到教学中,这届学生从临床教学开始,教师对历年及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准确把握基础学科与护理临床主干课程之间的授课时间及知识掌握程度,融会贯通各科知识,并根据新大纲的变化及题型的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内容、目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行业准入要求的接轨,把护考知识点融入到教学中。教学活动中,老师紧扣教学目标,结合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要和获取护士执业资格证知识来进行,以临床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设计学习工作任务,体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第三,复习培训方法的改革。根据近两年的文献报道,为了提高护考通过率,在教学方式上,考前培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方式,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保证考前学习的时间,尤其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实习工作繁忙的学生,考前培训可以帮助他们系统地完成复习任务、保证复习的成效。

第四,加强学生的复习。2014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已根植了护考的知识点,在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边实习,边复习。主要采取多种复习方式:自学、集中辅导、答疑、难点、重点讲解、测试、封闭训练。我校生每年6月开始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至次年5月结束。在实习期间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但是护生实习期间所接触的临床科室有限,加之繁忙的实习工作,很多学生对临床实习接触不深的部分知识有所遗忘,然而实习期结束至参加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还有2个月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培训对考试内容进行强化复习。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阶段进行自学,在实习结束后进行集中辅导:主要采取串讲的方式,然后进行测试,在测试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辅导,并针对考试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然后再测试、辅导,并且对个别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答疑、辅导,最后在5月份进行为期4周的封闭训练。

第五,加强教师的引领。要选择从事护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参加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班学习的教师来对学生复习训练和考前培训进行指导。教师在充分分析历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试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考点,总结隐含在考试试卷中的知识线索,发现考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将散乱的考点连成一条完整的知识线,便于考生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讲授中应精炼内容、提炼重点、突出护考知识点,在充分分析历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试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考点,在课堂教学中加以侧重。对重点内容要不惜浓墨重彩,多角度多方面讲解,尽量做到精、细、透,让学生牢记归纳出的重点,而一些次要内容则可以一笔带过。同时,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复习,对考试内容进行强化、讲授做题技巧、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并请北京老师来进行考前辅导,最后一次做重点总结。

第六,全面复习扫除盲点。执业护士考试全面复习是扫除知识盲点的有效方法,没有经过全面复习,知识大厦就好比建在沙滩上是不牢固的。在全面复习过程中,考生至少要看三遍。第一遍看书时要全面系统、细致地看,做到透彻地理解,看完一章做一章的习题,做完习题后再做历年真题及模拟试卷,不会做的立即看书,并将该知识点做好标记,以便今后重点复习;第二遍看书时要对自认为(按考试大纲判断)是重点的内容反复背诵,直到背熟。第三遍看书时要全盘回忆所有的知识点。科学记忆、总结归纳,利用口诀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利用谐音、联想记忆,书本知识生活化,学会找规律,掌握同一知识点的不同描述,做到一练、二听、三练、四归纳。

第七,不足之处。尽管取得了成绩,还有很多不足,即总的通过率不高。可能这与学生的基础差有关,前两届主要是中职生。还与入学后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怕苦怕累、学习主动性差,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为改变生活环境而学习的愿望较弱等有关。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篇6

1.1研究对象以芜湖市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1-2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各年级班级总数的20%的比例随机抽取5个班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共计332人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32份,回收332份,剔除漏选等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309份,有效率为93.4%。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原始资料的收集。在年级辅导员的帮助下,约定施测时间及地点。由研究者统一进行问卷发放,并告知学生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本次调查为匿名调查,学生只需如实填写即可。问卷填写完成后,问卷当场回收。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生源地、高考志愿、对专业前景的态度、是否为学生干部等。专业认同研究调查问卷选用由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经实践检验信效度良好。该问卷把专业认同分为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四个维度,包括23个题目,认知性因子为第1-5题;情感因子对应的题目是第6-13题,行为性因子对应的题目是第14-19题,适切性因子对应的题目是第20-23题。该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a为0.92,分半信度为0.94。该问卷结构效度,专业认同的各因素间相关系数在0.27-0.60间,各因素与总分间的相关性在0.57-0.90间,均超过0.001显著水平,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采用Likert-5评分法计分,选项中非常正性答案是5分,其余依次是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该项专业认同水平越强,相反则表明越弱。学习动机研究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该问卷对学习动机的6个维度26个项目进行测定: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这6个项目又分别依次包含6、6、4、4、3、3个子项目。用Likert-5评分法,选项中非常正性答案是5分,其余依次是4分,3分,2分,1分。某个项目的得分越高,表明该项学习动机强度越强,相反则表明动机越弱。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高考志愿选择、是否是学生干部、对专业前景的态度等对学生专业认同及学习动机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闪调查对象中,男生76人(24.6%),女生233人(75.4%);一年级161人(52.1%),二年级148人(47.9%);非独生子女80.3%,独生子女占19.7%;来自农村的学生为214人(67.4%),来自城市的学生为31(10.0%);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为212人(68.6%);大部分护生认为护理专业是热门专业(57.9%);学生干部95人(30.7%),非学生干部214人(69.3%)。

2.2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均分为(3.65±0.629)分,略高于中间临界值(3分)。大一学生专业认同水平略高于大二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专业认同总水平及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三维度高于其他志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性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及是否是学生干部,护生专业认同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2.3学生学习动机状况学生学习动机总均分为(3.74±0.607)分,高于中间临界值(3分)。大一学生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略高于大二学生(P<0.05);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学习动机及求知进取、社会取向两维度高于其他志愿的学生(P<0.05),学习动机的其他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及是否是学生干部、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2.4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学生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与学习动机及各维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3讨论

3.1专业思想教育及良好的就业前景是学生专业认同形成的基础研究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从年级来看,大一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大二学生,这与周琼华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怀揣着做白衣天使的梦想,且对护理工作特点,性质缺乏了解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水平较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大二学生接触到较多的护理专业课程,并开始接触临床,明白了护理工作的辛苦,琐碎,专业认同水平较大一有所下降。因此,护理教育者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时,应着重介绍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使学生对护理专业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护理教育者还要提醒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并为此提供一些应对的技巧,以此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从高考的志愿选择来看,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学生专业认同感显著高于其他志愿的学生。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注册护士人数至2015年将增加至286万人,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50%。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被调查309名研究对象中,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有212人,占68.6%而这些学生中有57.9%的学生认为护理专业为热门专业,就业形势好,毕业后很多学生可以进入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工资待遇较好。因此,大多数学生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而认为护理专业是热门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比较乐观。另外,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选择的学生,他们比较热爱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认同感较高,而没有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学生,对护理专业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其专业认同感也较低。因此,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非第一志愿的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激发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强化情感教育,稳定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3.2学习动机具有多元化的倾向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各维度的均分高低依次是,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社会取向>求知进取>个人成就>害怕失败。黄希庭研究的学习动机各维度的强度依次是:求知进取>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社会取向>害怕失败>个人成就。提示学生对个人利益追求的需要占据重要地位,在思想上更趋现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趋向于多元化,学习目标多指向短期的近景学习目标,学习目的较功利性及实惠性,且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这与苏秋红的研究结果相似。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社会供求关系的失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很多学生将经济收入作为就业首选;致使学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较低。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好学生心态,可能会导致学生长期情绪低落,产生厌学情绪。本研究显示,大一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即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这与鲁娟等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护理教育者需要采取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本研究显示,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学习动机及求知进取、社会取向两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志愿的学生,这可能是选择第一志愿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能够成为白衣天使充满向往,希望自己汲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胜任未来的临床一线工作,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人的一种内在情绪的倾向,它与愉快,开心的情绪是密切相连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及相应的技能、技巧,探索并追求科学真理。因此,护理教育者应注重注对其他志愿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强化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篇7

笔者通过对《病理学》的课程特点、五年制高职生状况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对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开展《病理学》教学中,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及看法,为同类学院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 病理学 课程设置 教学设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形态学学科,也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病理学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病理诊断。因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1.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学生基本概况。我院为二类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均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起点相对较低。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意愿、同学鼓动、亲戚介绍等方式走入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的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及误区,导致出现厌学、抵制学习、上课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初中教育使学生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下已习惯教师全盘讲授的灌输式教学,而高职的教学安排进度快,课程内容与初中衔接不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三是很多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医学,听说过医生、护士的辉煌,而没有理性的认识过医学,无法想象医学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四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上所表现的出的差别,无形中增加了《病理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的难度。

1.2 《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由于《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艰难性及教学的艰巨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发生在细微组织结构上的,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被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也曾被医学生称为“医学基础四大杀手”之一。从教学方法上讲,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就很容易出现讲课时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式”学习,即等到学期末,课程结束前教师复习时才开始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千方百计希望教师勾画考试重难点,应付考试。

1.3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不足,不能提前预习,课后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已上过的内容,给新课程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

2.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计划中《病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三年制高职学生长,在经过第一年《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学习后,已经为《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开设时间稍早、只开设一学期,而本课程教学内容多,需要穿插部分临床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差的班级还要略带复习基础。所以在一学期有限的学时内,要将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因此,个人建议如下:

2.1 教学方式。采用过渡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慢慢适应和接受。每门课任课教师应相对固定,并且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善于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基础课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并加强学习上指引、督促教育,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提高学习兴趣。

2.2 课程设置。可以将整《病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拉长为两个学期完成,一是能让学生总结并运用第一年学习《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病理学》,二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对《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建议

3.1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基础。改变教师采用教三年制高职护理的思维模式,结合专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比如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压疮,在病理学解释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受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根据压疮的形成机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清洁,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及基本技能,学会关爱患者。

3.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直观性。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公共课教学,公共课有初中及以前的学习为基础,专业课内容繁杂,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除侧重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外,还应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治,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活检、尸检、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在目前学习及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理学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病例讨论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总结分析误区及知识要点。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解程度。以病例讨论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用系统整合法,以各器官系统为主线,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把同一疾病在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中出现的病理改变、病理与临床联系等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从临床角度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3。

3.4 深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理性认识。通过对病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动物实验的观察,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针对护理专业开展联系相对紧密的实验,比如用“炎症”实验可以说明护理上的“压疮”、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创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病理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针对五年制高职生特点,搞好专业课教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16.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篇8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原因;对策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是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的价值取向及文化修养来展示个人。从护理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需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因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完善护士个人个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体现护理专业价值,还有利于帮助护生建立健全心理素质。因此,如何加强护理人文教育,提高护生的护理人文素质成为培养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护理专业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护理学教育改革的重点。针对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对该校护理专业学生做了有关人文素质的问卷调查,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程度、人文教育的思想情况,为探索适合当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形式和方法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方法

对右江民族医学院600名大二、大三、大四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大二学生占75%,大三学生占20%,大三学生占5%,其中男生占10%,女生占90%。包括护理本科、护理专科、口腔护理。护理专业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程度、人文教育的情况、学习人文课程的现状、人文素质的总体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本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7份,有效问卷547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护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度

对于人文精神、人文教育这些概念,仅有17%的学生听说过且清楚这些概念,79%的学生听说过但不清楚这些概念,4%的学生没有听说过这些概念,86%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修养或人文精神,71%的同学认为包括社会责任,73%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包括道德感,由此可见,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同学对人文素质概念比较模糊,相比较而言,高年级学生对人文素质概念比较理解,低年级学生对人文素质概念模糊;大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所包括的内容的意见差别不大但更多的同学认为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

2、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情况

对于自身人文素养,4%表示非常欠缺,42%表示比较欠缺,41%表示不欠缺,仅有14%表示满意。关于医学生有无必要加强传统思想文化的修养,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一定必要,但仍然有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自身人文知识素养的评价不高,不满意,仅有小部分学生对自身人文知识素养满意;大部分学生医疗服务行业中的“灰色收入”等问题的看法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大部分学生对人文教育的思想处于比较可观的状态。

3、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评价

关于学校的人文教育情况,9%的学生满意,35%的学生比较满意,49%的学生一般满意,7%的学生不满意;对于所在学校是否重视人文教育,38%的学生认为重视,55%学生认为一般重视,7%的学生认为不重视;对于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欠缺方面,学生认为主要是因为人文社科单调无味。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的模式单一及宣讲内容枯燥等。其次是学校没有从事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研究的学者,没有好的校园人文氛围。

4、护生对人文课程的认识

对学校当前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满意度,结果显示有20%的学生满意,69%的学生认为一般,11%的学生不满意,关于本校目前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4%表示满意,42%表示比较满意 ,49%表示一般,4%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当前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满意度不高,对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比较客观;关于学生感兴趣的人文课程,大多数学生对艺术类和文学类比较感兴趣。

三、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右江民族医学院大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程度不高,对本校开展的人文课程的认识不足、对人文素质总体评价不高、对人文教育的思想处于比较可观的状态,总体上来说,高年级的人文素质比低年级的高。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又会导致不同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所见、所闻的感受性有所提高对人文素质的感受性也有所提高,过分的去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而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同时不良的社会风气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会影响护生的价值取向,。再加上如今护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娇生惯养、任性、娇弱、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征,缺乏“五心”、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等。[1]

2、护生缺乏人文知识的教育背景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对自己孩子最殷切的希望,导致许多家长只重视治方面的投资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校为提高升学率过早分文理使得文科生和理科生在人文素质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和对人文课程的兴趣上有很大差异。

3、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第一,学校在遵循“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传统教育模式时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该校的人文科学类课程极少,且大部分都是选修课;第二,在教学方法上以传统的说教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教学效果;第三,学校对人文科学类课程的不重视,教学经费投入不足[1]。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护生对人文素质的认识度及对人文素质课程的认识。

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除了有精湛的医学技术,还应树立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守护生命、敬畏生命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提高自身自律性,面对如今复杂的社会,坚决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贯彻落实本校“大医精诚”的校训。

2、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宣传力度

除了加强人文课程的学习以外,应多开展一些丰富的校园活动,例如,第一,适时适当的开展一些关于人文素质知识的讲座及活动;[2]第二,图书馆增加有关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书籍、电子材料等,鼓励更多的学生去阅读有关书籍和材料;第三,充分利用右江民族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敬老义工团这两个组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宣传一些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并结合充分利用敬老义工团的特色性宣传和加强老年护理方面的知识;第四,学校应整体布局,重新静心规划设计,结合本院校的特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知识,力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文化的气息,让人文素质教育知识融入到校园的美化中去,为护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3、合理设置课程,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

第一,学校应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平时的课堂中,适当的提高人文课程在教学课程中的比重,同时也要适当的提高人文素质相关知识考核的比重;[3]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实行“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PBL教学模式”、“CBL教学模式”、“TBL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也应加大力度重视本校人文素质教育建设,根据我国《护理教育标准》的要求,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护理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4]培养学生护理专业教育的人文精神,提高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使更多的护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其次,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奖励、宣传等政策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本校的教师队伍。通过进修、在校培养、讲座等方法,各院校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长教师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

5、创建特色护理教育,培养特色护理人文素质

第一,护理礼仪作为护理学院的特色,应该更进一步加强护生的护理礼仪,力争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各种护理礼仪,第二,充分利用敬老义工团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特色性在活动中宣传和加强老年护理方面的知识,创建具有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院特色的品牌教育,培养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的优秀老年护理人才。

五、总结

本文分析了该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程度、人文教育的思想情况、学习人文课程的现状、人文素质的总体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是比较欠佳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势在必行且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秉承“大医精诚的校训”,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明月.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M].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2012.

[2] 曾慧,汪小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调查及对策[M].长沙卫生职业学校,201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