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8篇

时间:2022-02-07 09:26:22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1

明显成效。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三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学生上学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越办越阔气,这主要是因为有部分群众以为条件好了,存有攀比心理,互相讲排场、比阔气所造成的。镇党委、政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全镇每年用于婚丧大操大办的财力近千万元,一个丧事至少花费五、六千元,一个喜事花费两、三万元。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等行为耗费精力、物力、财力,广大干部群众入股子、摊分子也很不情愿,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随风而行。镇党委、政府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和漫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符,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严重相悖,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背道而驰。革除旧的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新习俗:势在必行。因此,镇党委、政府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出发点,以减轻农民的潜在负担、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明确提出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明文化活动;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四个反对、四个提倡的号召,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股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高潮。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能否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车、黑板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印发了《致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编制了包含生活、道德、伦理等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三字经”,并统一制作成版面上墙。2005年,投资6万多元,在湖王公路沙庄段,建成了1500米的集平安、计划生育、旅游开发、家庭美德、组织建设等内容于一体的文明宣传长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帖合实际,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巩固宣传教育的成果,针对群众求新、求知、求乐的心理,建设了一批文明角、文化大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室内外场所,给群众创造了一个能去可玩、幽雅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并因势利导,利用文化教育阵地,积极面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了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大部分群众,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另外,我们还发挥道德评议会的作用,对一些不良现象,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委、政府抓好移风易俗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为工作深入

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2、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开展治理。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是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成立专门班子,抽调精干力量,按照“严、实、广、细”的要求,每年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两次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严”,就是对违反政策规定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打击处理,不放宽政策,不徇私讲情;“实”,就是把好群众举报、调查取证等环节,做到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广”,就是治理的覆盖面广,涉及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具体行为,也触及到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细”,就是具体治理中,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不压制、不激化,避免因简单粗暴而引起人为争端。特别是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我们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了重点治理,严厉打击了一批流氓恶势力,遏制住了各类社会丑恶现象,使移风易俗活动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针对黄赌毒现象,我们去年连续开展了4次专项治理严打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2005年,全镇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比原先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我们采取群众举报、调查核实、教育转化、公开评议等办法,进行了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支部书记的处理力度,规定:凡是在所辖村内出现一起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就给予支部书记组织谈话或戒勉处分,并扣除全年绩效工资的10%,取消其年终评先树优的资格。

3、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搞好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目前,全镇48个村都建立了文化大院,其中31个村还设立了文体活动中心、街心花园。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坚持边争取、边大干的思想,先期投入了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全面铺开了“治理五乱”和“三清三改”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止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尽管镇财政比较困难,但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至少拿出财政收入的l%用于移风易俗工作,坚持做到专款专用、专账专管。自去年以来,镇财政用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拨款已达20多万元。各村也相应的落实了为群众服务的一些必要设施、器材用品等。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移风易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镇领导小组还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跟踪调查和服务,积极开展“学科技、快致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为移风易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办理婚事,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来主持操办,杜绝了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既为家庭节省了经费、减轻了负担,又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影响,造大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再比如,针对农村家庭卫生不清洁、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等问题,我们就发动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开展联户评议活动,让广大家庭妇女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转化观念,从而自觉的改变旧的生活方式。

三、巩固成果,自我加压,探索建立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

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这项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1、建立领导机制。加强领导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关键。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文明办为基础,抽调民政、团委、妇联、公安、工商、土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了宣传发动、综合治理、督导考核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镇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各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婚嫁服务队和殡改服务队。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能够为群众热心服务的标准,在全镇确定了123名同志任红白理事会成员,组成了一支精干的移风易俗工作队伍,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强化激励机制。为使我镇移风易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这两年来,我们相继制定了例会、情况定期分析、通报和工作考评等制度,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实施意见》,与各村支部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严格奖惩标准,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村级的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评选“红旗村”、“优秀党支部书记”等先进的重要依据。同时,认真组织好日常监督检查。坚持每季度调度一次、每半年测评一次,并把结果通报全镇,及时掌握和公开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从而激发了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指导、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另外,我们发挥机关包村干部的作用,逐村指导健全了《村民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有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培养起了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采取设立举报箱、召开评议会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工作,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2

xxx共有48个行政村,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扶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人崇尚文明、人人创建文明、人人享受文明”的总体要求,瞄准“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这一目标,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各种创建活动,取得了

明显成效。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三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学生上学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越办越阔气,这主要是因为有部分群众以为条件好了,存有攀比心理,互相讲排场、比阔气所造成的。镇党委、政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全镇每年用于婚丧大操大办的财力近千万元,一个丧事至少花费五、六千元,一个喜事花费两、三万元。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等行为耗费精力、物力、财力,广大干部群众入股子、摊分子也很不情愿,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随风而行。镇党委、政府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和漫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符,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严重相悖,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背道而驰。革除旧的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新习俗:势在必行。因此,镇党委、政府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出发点,以减轻农民的潜在负担、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明确提出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明文化活动;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四个反对、四个提倡的号召,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股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高潮。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能否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车、黑板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印发了《致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编制了包含生活、道德、伦理等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三字经”,并统一制作成版面上墙。20年,投资6万多元,在湖王公路沙庄段,建成了1500米的集平安、计划生育、旅游开发、家庭美德、组织建设等内容于一体的文明宣传长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帖合实际,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巩固宣传教育的成果,针对群众求新、求知、求乐的心理,建设了一批文明角、文化大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室内外场所,给群众创造了一个能去可玩、幽雅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并因势利导,利用文化教育阵地,积极面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了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大部分群众,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另外,我们还发挥道德评议会的作用,对一些不良现象,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委、政府抓好移风易俗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为工作深入

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2、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开展治理。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是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成立专门班子,抽调精干力量,按照“严、实、广、细”的要求,每年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两次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严”,就是对违反政策规定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打击处理,不放宽政策,不徇私讲情;“实”,就是把好群众举报、调查取证等环节,做到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广”,就是治理的覆盖面广,涉及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具体行为,也触及到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细”,就是具体治理中,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不压制、不激化,避免因简单粗暴而引起人为争端。特别是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我们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了重点治理,严厉打击了一批流氓恶势力,遏制住了各类社会丑恶现象,使移风易俗活动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针对黄赌毒现象,我们去年连续开展了4次专项治理严打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200年,全镇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比原先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我们采取群众举报、调查核实、教育转化、公开评议等办法,进行了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支部书记的处理力度,规定:凡是在所辖村内出现一起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就给予支部书记组织谈话或戒勉处分,并扣除全年绩效工资的10%,取消其年终评先树优的资格。

3、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搞好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目前,全镇48个村都建立了文化大院,其中31个村还设立了文体活动中心、街心花园。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坚持边争取、边大干的思想,先期投入了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全面铺开了“治理五乱”和“三清三改”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止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尽管镇财政比较困难,但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至少拿出财政收入的l%用于移风易俗工作,坚持做到专款专用、专账专管。自去年以来,镇财政用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拨款已达20多万元。各村也相应的落实了为群众服务的一些必要设施、器材用品等。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移风易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镇领导小组还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跟踪调查和服务,积极开展“学科技、快致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为移风易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办理婚事,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来主持操办,杜绝了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既为家庭节省了经费、减轻了负担,又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影响,造大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再比如,针对农村家庭卫生不清洁、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等问题,我们就发动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开展联户评议活动,让广大家庭妇女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转化观念,从而自觉的改变旧的生活方式。

三、巩固成果,自我加压,探索建立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

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这项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1、建立领导机制。加强领导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关键。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文明办为基础,抽调民政、团委、妇联、公安、工商、土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了宣传发动、综合治理、督导考核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镇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各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婚嫁服务队和殡改服务队。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能够为群众热心服务的标准,在全镇确定了123名同志任红白理事会成员,组成了一支精干的移风易俗工作队伍,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3

一、移风易俗工作落实

1、主体责任落实。街道党工委“一把手”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对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落实情况;以包村工作队为单位,成立街道移风易俗巡查队,街道干部职工不定期下村(居)巡查,协助督导村居抓好移风易俗各项工作落实,建立日常巡查台账。对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思想劝导,涉事村居予以追责问责,起到“敲山镇虎”震慑作用。

2、长效机制建立。街道、村(居)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婚丧喜庆活动“日报告”制度,健全日常巡查工作机制,规范手机APP管理。21个村(居)及时调整移风易俗“三员”队伍,同步更新“三员”宣传牌。并创建红白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等公益队伍,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事主操办红白喜事前,主动填报《酒席审批表》报备,实行一户一档(审批表、入户宣传、酒席巡查),规范管理。

3、鼓浓宣传氛围。在航城21个村(居)设立移风易俗集中展示点、张贴村规民约、宣传标语和监督举报电话。按照区委区政府最新要求,持续完善各村(居)移风易俗规民约,及时更新海报。同时,不定期组织村(居)干部、志愿者深入社区、企业、校园,依托“我们的节日”、“文艺汇演”、“平安三率宣传”等多种载体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提高移风易俗活动的知晓率、满意率、长效机制覆盖率,确保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截止2019年12月31日,航城街道共操办酒席356场,其中婚宴155场,丧宴170场,其他酒席31场,共节省资金91.78万元。2017年琴江满族村被评为“福州市移风易俗示范村”。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形式单一,个别村居宣传栏破损,没有及时更新,且宣传材料张贴不够规范。

2、个别事主户籍所在地和实际操办酒席地不一致,给村居掌握情况,开展巡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4、树典型、节省的资金捐赠予公益事业方面略有不足。

三、下一步计划

1、严格监督检查。航城街道组织纪工委、宣传部门及包村工作队加强定期、不定期检查,抓早抓小,避免出现婚丧喜庆活动隐形变异及违规操办现象发生。

2.加强沟通对接。针对事主户籍所在地和实际操办地不一致的情况,加强与对方乡镇联系对接,一旦发现问题马上通知有关方面,共同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形成合力。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4

众所周知,英语中的很多词语都具备特定的文化内涵,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职高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意识,才能更好的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确保英语语言应用的得体、准确,提高了语言知识的学习成效。因此,在职高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灌输西方文化知识,结合具体的文化语境,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的含义及使用方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现状

在传统职高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形式单一,习惯把文章分解开来,成为一个个孤立的语言知识点。无论哪种题材的英语文章,都是运用从上到下逐句阅读讲解的教学模式,很大的精力都在词语等细节问题的解读上,没有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理解,更没有重视文化背景信息的拓展,这样就弱化了教材的功能,导致学生掌握了很多的词汇与语法,但是对于英语语言国家的民俗习惯与思想价值等知识了解的比较少,限制了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合理推测与联想,出现阅读判断失误的状况。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讲解一些西方文化,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明白阅读英语文章需要文化基础,能够从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下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

英语跟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因为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与民俗等都是不同的。不同的语言有着不一样的语法,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交流方式,文章表达自然也是不同的,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让学生明确两种语系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提高英语学习成效。

(一)注重词汇知识讲解来进行文化渗透

语言构成的基本要素就是词汇,而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也体现的最为突出。比如,在中国文化体系中,龙代表一种权威,是富贵的象征,古代帝王都喜欢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炎黄子孙也被称作是龙的传人。但是在英语国家文化系统中,龙这个词汇代表着暴力,是邪恶的象征,单词为“dragon”,当人们说说“A dragon”的时候,就是说一个嚣张的人,一个邪恶的人。再比如, intellectual也就是“知识分子”在中西方文化中就具备不同的内涵。中文语系中,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一般是指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脑力劳动者,像医生、律师、科学家等等。而在英文语系中,“知识分子”主要是那些思维缜密的文学、艺术创作者,还有那些研究抽象理论的人员,范围不大。

(二)深入挖掘教材进行文化渗透

在高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平台,也是渗透文化意识的主渠道。纵观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材变化可以看出,很多课文都会涉及英语国家的一些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在课文讲解的时候选择那些学生能够接受的、跟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文化知识来渗透文化意识。比如,在学习“Festival aroundthe world”的时候,由于这个阅读单元涉及到各个国家的节日文化知识,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查阅各个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再比如,在学习“United Kingdom”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阅读内容给大家展示英国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下英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

(三)创设任务情境进行文化渗透

职高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职高学生不仅要具备语言技能,还要通过掌握语言知识点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转变。要贯彻新课程改革要求,就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让学生对英语知识有新的认识。在阅读文章讲解结束之后,可以创设相应的任务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加深其印象。比如,在学习“Body Language”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就西方文化礼仪与习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设计具体的任务活动,要求学生运用表演的方式来展示中西文化差异,这样的文化渗透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油然而生。

(四)增加课外阅读进行文化渗透

要提高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成效,就不能只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学习的渠道。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营造英语文化学习氛围,通过在校园宣传报中张贴英语文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思维模式。除了宣传栏,还可以让学生看英语小说以及英语报纸,像《英语世界》以及《21世纪英文报》等,通过这些途径来学习文化知识。这些形式多样,题材多样的阅读内容是英语国家文化的真实反映,多样化的资源不会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渗透;日常教学;课外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向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初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异国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教学中要进行文化渗透

1.丰富词汇的文化理解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外语中概念意义与母语一致的两个词很可能在文化意义上大相径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特别要注意归纳、总结、对比其文化含义与汉语的区别。

2. 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阅读部分是很有文化内涵的篇章。课文介绍了世界各国的节日,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同类型节日的展现和比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既了解本国文化也能够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化,提高对外国文化的鉴赏能力,可以在进行文化对比时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因而也就能提高对外国文化的敏感性。《Body language》。本单元的课文是介绍一个学校的学生去机场迎接来自于世界各国学生的故事。仅仅是单纯的问候方式就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引导学生知道这种差异是在各自民族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应当尊重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样实际上就为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了意识基础。

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文化渗透

1.直接阐释和比较学习法

教师可以对阅读材料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点”直接进行解释。比如fireplace(壁炉),sandwich(三明治)等均是西方文化特有的。对阅读文章中间接介绍的干扰交流的文化因素与汉语中相应的文化因素进行对比。

2.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

教师对教材之中出现有可能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点”,特别是那些含有文化意义的词语和课文时可以直接阐述或利用物品、图片、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巩固了重点的词汇、语法,这是单纯通过课文教学无法实现的,使得学生对于文章有了很直观很立体的了解,文化知识的输入直接而有效,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资源途径,学习外国文化。提供一些网址,使学生真正感受外国文化,理解其真正含义,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它们含有大量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社会文化知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弥补了书本文字的不足。

三.开展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渗透

1.进行英语短剧表演和英语角会话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表演英语短剧。短剧的内容可以是英语教材上的课文,也可以是一些著名的英语故事、童话及小说等。教师可号召学生将课文改编成短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在英语故事的情节里呼吸文化气息。其次,教师在备课时可依据教学内容专门设置英语话题。教材中的这些对话生活气息浓,与英语文化及该国风俗习惯紧密相连,学生参与进来,可感受到其强烈的异国文化情调,而且语言交际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最后,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服务于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比如:利用校园广播在学生午休或课间,播放英文歌曲、西方文化背景介绍与幽默故事。开展文化讲座。邀请老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走访英语国家的人士开展文化专题讲座。

2.倡导课外阅读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6

根据中共**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工作任务具体措施清单》的通知要求,我**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工作实际,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架构

(一)基层站所建设情况

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工作任务具体措施清单》文件精神,我**已在党群服务中心加挂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牌子,并在服务大厅内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窗口,人员已配齐,组织架构已完善。

我**所辖17个**的文明实践站都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由**书记任站长,嘎查委员会主任任副站长,两委成员为成员的组织架构。

目前,我**所辖所有文明实践所、站均已建立人员管理台账。

(二)选优配强队伍,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队

**积极组织成立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截止目前我**已经成立了理论政策宣传志愿者服务队、民生志愿者服务队、生产志愿者服务队、乡风文明志愿者服务队、文艺志愿者服务队等5个志愿服务队。各**目前也已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接下来还要成立爱国爱乡、生态文明、移风易俗等三支服务队,为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三)服务群众,积极开展志愿服务

一是**理论政策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已经开展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10余次;五中全会精神宣讲4次;“好家风、好家教”宣讲5场次,宣传家庭美德教育2次;开展扫黄打非政策宣讲2场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二是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1次,先后推出“脱贫示范户”、“优秀驻村干部”等一批先进典型。三是开展了尊老爱幼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志愿服务活动1次;关爱残疾人真情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1次;“美丽乡村我行动”和“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专项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四是“以天为幕布 以地为舞台”文艺志愿服务队携手旗乌兰牧骑开展了放歌在草原系列文艺演出4场次;开展庆祝建党99周年文艺汇演暨表彰活动1场次。

二、存在问题

一是活动人员参与度不足,目前开展的各类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因牧区普遍存在年轻人外出学习和务工的较多,导致**里常住人员主要以老年人居多,导致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存在人员不足问题和结构不合理问题。三是志愿服务项目编排质量不高,志愿服务项目过于单一,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同时,项目编排缺乏创新性。四是缺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支持和经费保障。五是对“红灰黑榜”评议宣传不到位,部分嘎查不够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红灰黑榜”工作,导致一些嘎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六是“红灰黑榜”工作,没有法律效力,约束力有限,部分牧民不遵守,达不到预期效果。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7

论文摘要:在词汇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和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同等重要。然而,如何真正地将目的语文化的教学与词汇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培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着重探究了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文化导入方法。这样不仅避免了词汇教学的枯燥乏味,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

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词汇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和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同等重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门外语必须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受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将语言和文化截然分开,注重语言形式和书面语言,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跨文化意识和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人缺乏自觉性、计划性及系统性。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会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如文化中的习语。习语的意义是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形成的,约定俗成地构成整体意义。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某人“倔得像一头牛”,而在英语中却说:“倔得像骡子”( as stubborn as a mule ) 。再如,汉语中“不要班门弄斧”,在英语中的正确表达是:"Never offer to teachfish to swim.”因此,如果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从而造成所谓的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现象。

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培养,应该首先使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不能“就词论词”。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可以指一个民族和国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就英语教学而言,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必须对文化内容的选择进行必要的取舍,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性原则目前,教师在教授语言过程中,仍然十分重视对语言形式—语音、语法、语义、段落及篇章的传授,对于出现的文化现象.往往是碰到什么就讲点什么,或者随意介绍一下,至于他们在实际场合如何应用则很少提及。以对西方节日的介绍为例,如果介绍只是三言两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久而久之就容易混为一谈。这就将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怎样克服杂乱无章,如何有系统地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介绍日常生活方面的英汉文化差异并说明其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体现;其次,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再次,介绍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交际关系及语言表达的文化内涵,这可以使学生明白如何才能恰当地运用语言,并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教学要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相连,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日常交际需要进行文化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转变成强大的动力,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导人的文化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同时,还必须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例如,在外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应该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异同有初步了解,并注意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到了相对高级的阶段,通过扩大学生所接触的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部分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对比原则文化不仅仅具有共性,而且具有个性,不同文化必然存在着差异。学生对不同文化所具有的共性相对比较容易掌握,而对于差异或个性则往往缺乏了解,并因此而造成语言交际的失败。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对相同事物容易了解,对相异事物比较容易感兴趣,且容易记忆。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遵循文化差异的导人原则,即运用对比的方法,将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使学生记住他们的不同点,以避免在语言交际时的失误,从而使学生目的语的运用更加得体。比如,在讲授英语国家的节日‘`festivals"时,我们不妨将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如Christmas Day,Thanksgiving Day, EasterDay等与中国的一些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起介绍给学生,并将中国节日文化与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对西方节日有了更深人的了解,因此容易记忆深刻。

文化内容的综合教学原则文化并不是一个单独体,而是一个综合体。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遵循文化内容综合教学原则,即将教材中所学词汇与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异等融会贯通,综合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对目的语文化的诸多方面从整体上有一个理性的把握。总之,文化背景知识对词汇包括句子、语篇的正确理解所起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绝不可陷人为教文化而教文化的误区中。必须明确:文化教学是在语言教学的框架内进行的,其目的是为语言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把文化知识渗透到具体的词汇教学中,以达到文化融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跨文化知识培养的途径

直接导入在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时间主要在课堂上,平时很少接触该语言环境,因此,在课文中遇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往往会感到费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备课时精选一些典型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加深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高职英语第三册(上外版)Unit 2GlobalDrinks的词汇表中出现的“black tea”,它的意思并不是“黑茶”,而是“红茶”。在教这一短语时,笔者告诉学生:东、西方人对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西方人是从茶叶本身的颜色来观察的,而中国人则是从汤色的角度来描述的。通过不同层次的词汇比较、习语比较、语法比较、语篇比较、交际习语与礼仪比较以及价值观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有所鉴别,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特殊性,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文化素养、文化理解能力以及英语交际能力。

推荐阅读词汇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并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既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词汇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增加语言知识和词汇的文化知识,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英美国家的介绍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优秀书刊,如《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二十一世纪报》,China Daily等。

值日生报告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利用几分钟时间进行值日生报告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有效导人文化内容的渠道,也为他们真实地运用英语提供练习平台。教师可以把日历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历史上的今天”为题材,把每个月的中外节日介绍作为专题,组织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分工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演示,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呈现。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增强跨文化意识,实现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

运用多谋体电化教学随着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和光盘等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被引人课堂,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开设英语视听课,每周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诸如“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等,可使英语词汇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听调频广播节目,播放英文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把英语词汇的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息及娱乐等各种活动之中,可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随时与英语打交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8

    以应对1109号台风“梅花”为例,分析部级和地方决策气象服务的异同

    受“梅花”影响,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等地沿海地区相继出现6级以上大风天气,舟山群岛附近大部海区及上海东部沿海、江苏南部沿海局地、山东半岛东部局地阵风达12~14级。宁波风力普遍有9~11级,内陆大部分地区有8级。浙江中北部部分地区、山东西部和北部及半岛部分地区、辽东半岛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山东局地、辽东半岛部分地区降大暴雨。台风带来的风雨天气对浙江、山东影响较重。“梅花”影响前后,部级和地方决策气象服务情况自“梅花”台风生成以来,中国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中心及时将“梅花”的有关信息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并向有关部门通报。8月4日,矫梅燕副局长参加了国家防总防御台风“梅花”异地视频会商会,向各部门、省(区、直辖市)介绍了“梅花”未来预测意见,和防台建议。7月28日至8月9日10时,共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民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安全监管、旅游、海洋等部门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期、《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快报》12期、《两办刊物信息》12期,《气象局值班快报》15期,及时滚动报送“梅花”的路径和强度变化动态、预报预警信息、风雨实况信息及防台对策建议。宁波市气象台在“梅花”影响前后,向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发送台风决策信息内参、气象呈阅件共10期,台风决策手机短信41条,逾6.5万人次;向气象外网台风报告单22期,台风消息8次,台风警报9次,台风紧急警报4次,举行了2次新闻会,多次与国土局联合会商,及时通报最新预测结论和地质灾害预报;通过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内参、LED大屏幕、决策短信平台、气象信息网站、96121、媒体等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气象信息到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中。决策气象服务异同分析服务方式:中国气象局决策服务中心在开展“梅花”气象服务时,主要是通过纸面材料将气象信息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领导,同时通过Email邮件形式发送到有关部委的相关部门,当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时,还要通过专线将电子产品发送到国办信息处。此外,中国气象局领导参加国家防总防御台风“梅花”异地视频会商会议时,专题提供的气象服务材料由局领导等参会人员亲自带到会议上,事实证明,这种服务形式效果非常好,起到了气象服务与决策者面对面,直接交流、直接沟通、直接满足用户所需的作用。总体来讲,部级决策气象服务材料规范、严谨。宁波关于“梅花”的气象服务,主要是通过传真、邮件、纸面材料和局长、台长会议汇报、电话汇报等并重形式进行,服务方式更加直接,与决策者有更多交流,而且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的界限不清楚,常常同时进行。服务内容:部级决策气象服务关注“梅花”特点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关注今年以来的台风活动情况,关注“梅花”影响结束以后,未来台风活动及对我国的影响趋势;关注与历史相似年份的台风活动的比较,总之,视野非常开阔,是站在国家的层面上考虑问题。另外,服务材料中在关注和建议部分,会强调一些比较宏观的灾害防御内容,如有关“梅花”影响上报的材料中,强调要提前做好群众安全转移工作,做好水库安全调度管理,次生灾害监测和防御,基础设施加固,以及要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等。而宁波的决策气象服务关注台风特点的同时,更关注对宁波的影响,注重预报的修正和实况的反馈。注重可能产生的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并与国土局等其他部门展开相关会商。关注和建议里面有更多细节,如相关海域的过往船舶和渔船及时回港避风;加固水产养殖设施,港口、大桥做好防大风检修;加固大棚设施,做好农田管理,准备防淹农用物资;加固路牌、广告牌等空中设施;提前做好应对城乡积涝、小流域洪涝、局地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的防范措施;注意电力、通讯等设施的检修;加强台风和防台知识的宣传等。可以说部级和地方有互补作用。灾情评估:部级决策气象服务,在台风影响前、影响中和影响结束后,都会开展台风灾害预评估、灾中评估和灾后评估。宁波市气象台对台风过程中产生的灾害在7日下午“梅花”影响结束后,根据风雨实况及灾情,制作了“梅花”致灾评估报告,并进行了上报,属于灾后评估。

    思考和启示

    服务材料制作规范、立意高,具有科学性、通俗性,图文并举、美观大方,关注的内容丰富,为政府防灾减灾、安全管理、指挥生产、保护环境等提供了很好的咨询。但是,为了保证气象服务材料的质量,材料层层把关,有时会耽误一些时间。如《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由气象服务室的领班起草完成后,先是首席把关,接着是国家气象中心值班领导审核把关,再由减灾司减灾服务处和司领导审核把关,最后由局领导签发,之后由减灾司返回气象服务室,一圈下来,即便领导都是第一时间做这件事,整个过程下来也需要几个小时,所以在服务的及时性上稍有瑕疵。地方决策气象服务更关注当地的灾害性天气,为政府提供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由于宁波气象台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基本由首席预报员来完成,气象台或局领导直接签发,重大服务多采取直接汇报的方式,所以地方政府领导能够更快捷地获得相关信息,并且气象部门的领导能与地方政府有直接的交流,从而使预报结论和建议更容易让政府领导运用并参与到决策部署中。但是宁波没有专业的决策气象服务队伍,在为政府需求气象服务信息方面明显欠缺,另外预报员更重要的工作是思考和产生预报结论,服务关注点有局限性。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加强地方预报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的培训,是提高地方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室非常注重资料的累积和服务手段的提升,值得地方学习。气象服务室把每年的气象服务材料整理后,分门别类汇编成书、存档,并提供给同行交流,同时电子文档还录入到“决策气象服务知识库”系统当中,在计算机上实现了气象服务历史资料的查询,这为相似内容材料的形成提供了参考,也为有些材料形成时,与历史同期做比较等提供了方便,也为新员工的培训提供了教材。为了形成既准确又漂亮的图表等服务材料,还专门开发了交互制图分析MESIS系统[11],气象服务工作者和软件开发人员相结合不断对该系统进行改进和提升。为了增加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气象服务室还开展了气象灾害评估、气象服务规范等一系列相关课题的研究,同时还请相关专家就决策气象服务各方面上课培训。总之,气象服务室为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做法,保障了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的高质量。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室所开展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无论是在服务队伍的素质上、服务材料制作的质量上,还是围绕提高服务能力的平台建设和研发上,都是代表着部级决策气象服务的最高水准,值得地方气象部门借鉴和学习。建议开展气象服务的上下交流和学习机制,代表部级决策气象服务的国家气象中心能把气象服务理念、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向地方推广,派有更多经验的专家到地方去讲课,增加部级和地方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交流机会,特别是身兼气象服务任务的地方预报员能到国家气象中心来专门学习决策气象服务,对预报员提高预报思路,提高服务水平都有很好的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