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2-11-25 15:33:37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拓展训练 大学体育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64-01

1 拓展训练科学内涵

组织拓展训练首先要做好情景的规划设计,令参与者利用户外活动完成良好的体验。使他们在该过程之中渐渐的得到领悟,而后开展系列化的分析与交流,透过反思最终掌握丰富的知识,更新认识理念,改变以往思维方式,规范日常行为,进而实现预期目标。当然,拓展训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户外活动,由于其更为重视场景模拟,因此体现了明显的目标性。在我国,拓展训练仍旧为一类新兴的学习以及训练形式,具体目标是为符合当代人团队合作精神需要以及协同合作精神诉求。可令参与主体通过丰富的拓展训练活动形成心灵的升华,构成良好的团队意识。通常来讲,拓展训练种类丰富多样。例如分组竞技、丛林冒险等。透过丰富的活动模式,可令参与人员身心获取各层次的体验,进而实现全面升华。

2 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应用

2.1 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

通过拓展训练可进一步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其主体方式通过不断的深化与拓展为某个体育项目,采用多变、合理的方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拓展训练方法多样,因而大学体育教学阶段中可采取有效的拓展训练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教学阶段中,应针对大学发展现实状况与学生学习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拓展训练,而非单纯的注重训练的难度或是技术专业性、目标专一性。例如在确定拓展训练具体方式方法的阶段中,教师可依据体育活动项目特点,合理的划定活动的空间与场地,同时还应选择相契合的体育设施仪器,以提升教学实效性。训练方法上,并非划定某一个拓展训练的方式,便一定要限定在固定的框架格式之中进行,具体的活动形式以及体育教学内容可针对现实状况、体育项目特点做合理的协调修正。包括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的规模与进行的深度等,这些均可利用系列化的更新改变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2.2 锻炼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组织拓展训练基本条件在于全体师生的一同参与。在该阶段中,学生团队思维意识可实现充分的锻炼与发展。当前,许多九零后独生子女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由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令这部分大学生在过于溺爱、未经世事、缺乏锻炼的境遇下形成了交际能力欠缺、无法妥善良好的应对同四周人的关系,习惯于凡事以自我为先,较少关注他人想法的错误倾向。该类状况会令学生们在今后融入社会后面对更大的阻碍。为此,大学体育教学阶段中为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应积极引入拓展训练,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进行田径训练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协同合作、以大局为重的意识,可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加入竞技比赛环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开展互相比拼。该过程之中,学生不但会使自身达到最佳状态,还会尽可能的激励帮助队友,尽量的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整体的经济比赛过程中,每一位团队成员则会更真切的关注同组队友在比赛过程中发挥的状况,并可为队友互相间的文明协作、互帮互助增加更多机会。该项拓展训练阶段中,不但可实现锻炼学生体能以及素质的目标,还可激励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精神,因此契合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2.3 引入丰富教育方式

拓展训练本身包含较多方式方法,融入大学体育教育后,便可全面优化教学效果。其作用不但为提升学生素质体能,还可令学生通过拓展训练,真正的释放心情,体会到获取成功的满足感以及喜悦感。为此,大学体育教育应有效借助拓展训练,激励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例如,大学体育教育中,可引入蹦极跳的拓展训练方式。该类具有明显刺激性的体育训练活动,可全面提升学生从事体育训练活动的爆发力。同时还可激励欠缺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勇气的学生更加勇敢、积极的从事体育训练,形成勇于攀登高峰、不畏艰险的奋进、拼搏精神,并可使该种精神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升华。

3 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毋庸置疑,拓展训练为大学体育教育充实了更多的丰富元素,可为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系统探寻全新的途径,以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今后,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为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长久持续发展贡献应有力量。具体体现在,拓展训练可同传统大学体育教育课程全面融合。教师在实践教学阶段中,可依据学生现实状况安排丰富的项目活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例如,教师为促进学生实现心理层面的升华,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可通过串名字的游戏,同学生加深理解,由原先的陌生变得更为熟悉,并积极的进行交往。达到类似效果的训练方法丰富多样,不但可锻炼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同时其心理层面也将更加成熟。

另外,还可利用原有体育训练项目,通过有效更新,增添拓展训练的内容,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实现多方位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组织攀爬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入拓展训练理念,将选择两名学生组成不同的攀爬小组,同时将组内成员利用绳索相连。当然两人所走的路线不应重叠一样,将两人所得成绩叠加得出最终的比赛总成绩。该类新颖的拓展训练教育活动项目之中,倘若其中一名组员失误,则一定会干扰总成绩。该环节之中,每一位组员均要力争确保自己不会摔下来,同时还应尽可能的保护队友,确保其不会受到自身的干扰影响。由此可见,该类拓展训练可令学生身心、综合品质以及进取意志得到全面的训练,还可在一定层面激励组内成员形成更强的适应性,提升合作能力水平,进而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全面升华。

4 结语

总之,大学体育教育对健康学生身心、形成终身学习以及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继承发扬我党优良传统,激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艰苦奋进的拼搏意识极为有利。为进一步扩大正面影响效应,大学体育教育只有有效的融入拓展训练,明确其科学内涵,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方向,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锻炼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引入丰富教育方式,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大学体育教育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期人才。

参考文献

[1] 时晓梅.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影响[J].科技风,2013(21):213.

[2] 丁振宾.解析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课;扩展训练

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也是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随着我国的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体育教育事业也不断进行改革,以满足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拓展训练是一种是以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以“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同时又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健康体魄。学生通过一定的动态活动,经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使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提高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拓展训练课程寓教于乐,融挑战性、教育性、实用性为一体,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即丰富和改善体育教学模式,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前景

1.青少年的素质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在中学体育中引入拓展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符合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拓展训练合理的开展对增强学生青少年素质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是体育课改的需要

学校体育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实施,课程目标里明确提出,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和交往能力。拓展训练不仅仅可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其“行中练练中思思中知”的体验方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积极参与身体练习,在练习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思考中获得运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力,继而促进学生自信果敢、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的形成。拓展训练这种特殊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对当前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有着现实意义,对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和使用的原理途径上有很多的相同点

1.两者的目的相一致

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团队合作”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拓展训练对于实现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追求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

2.拓展训练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与体育教学大致相同

拓展训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从学生在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表现入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体育教学也是通过学生不断重复练习的行为,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和相关体育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可以说,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参与性、趣味性、团队性,能在较短时间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拓展活动中来,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3.拓展训练运用的原理和途径也与体育教学的相似之处

拓展训练设计特定的场景来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自己平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得到一种体验,这种方式与体育教学的模仿练习和教学比赛很相似。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都采用对身心的不断刺激来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在这一点上两者也是相同的。

拓展训练打破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封闭的教学模式,将学校体育课程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之中,扩展了体育课程的空间范围,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与价值,对推动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提高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三、学校拓展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比较适合

拓展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心理脆弱、自我,其中包括自卑、自大等等。忽略他人感受,对所获理所当然,对所失迁怒别人,不懂感恩,不懂畏惧。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适当安排拓展训练活动,使它的练习方法和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相适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发散创新思维等能力。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情感激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和竞争,都会让学生感到舒适、安全、融洽的环境氛围,这种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能产生群体和共生效应,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而且能够激扬学生的创造精神。

场地训练是在专门的训练场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题及攀援、跳跃等多种心理训练活动。这些训练又分成个人和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要求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出体能和心理上的潜力,经受一定难度的考验,最大限度地完成活动指标;集体项目要求全体成员建立良好的团队气氛,相互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来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达到活动目的。

拓展训练是在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紧密结合下,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对自我的了解,评估自己的现状、便于学生调整学习的步调和克服性格上的缺点改善生活上的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总体来说,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符合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符合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上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拓展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必将对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篇3

朗诵与复述的概念及类别

朗诵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课堂上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诵,不仅让全班同学都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将大家都带领进入了课文所展现的情景之中。声情并茂的朗诵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景感与代入感。原文复述是建立在默读或朗诵课文基础上的语文训练活动。原文复述是指学生在阅读完课文,掌握了课文内容及行文布局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叙述或重点复述。概括性复述是指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对课文的大概内容进行简单陈述,陈述过程中加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提炼与总结。详述是指对整篇课文内容进从头到尾进行较为详细的复述,适合详述的课文一般都篇幅较短。重点复述是指在读完课文之后捡重点内容进行陈述,不一定全面但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

扩展复述是在原文复述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原文复述相比,它是更高层次的也更富创造力的一种复述形式。扩展复述要在学生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以扩展原文内容而进行陈述。扩展复述比原文复述的内容更丰富,可以根据原文内容,并加入自身想象,添加入一些细节丰富的内容。例如,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五册《蒲公英》一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语言精练,这篇课文在课堂上就适用于扩展复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扩展复述,比如详细地描述蒲公英的样子。学生们还可以展开想象力,讲述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的故事,对蒲公英落在沙漠里最初的新奇到最后枯死的过程进行扩展复述。扩展复述一定要注意紧扣原文内容,所添加的内容要符合课文的组织结构及原意。扩展复述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创造复述的要求高于原文复述与扩展复述。创造复述不仅需要学生通读并掌握原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及结构,还要求学生把原文中的材料变换视角或变换人称,或者变换结构来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内容陈述。创造复述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结构的把握、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写作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章结构的构思能力及写作能力。

运用策略

扩大复述训练范围,激发学生复述兴趣。教师应该扩大复述训练的范围。复述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几位学生,而要面对全体同学展开复述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复述训练,不仅局限于擅长语言表达的同学,而且也鼓励在语言表达方面有障碍的同学试着进行复述训练,通过复述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复述的习惯,在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同学都在课堂中进行复述,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复述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作业,让他们在下面进行复述练习,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复述训练检查,抽取几位代表在全班进行复述。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一对一进行面对面的复述来推行复述训练,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作为课堂复述训练时间,让同学们两两组成一对复述小组,相互之间进行复述训练。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个人学生都得到复述训练的机会,而且鼓励学生之间针对彼此的复述进行交流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两人一组的复述训练形式新颖,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复述训练应该分层次进行,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一开始从低级的复述形式开始,比如可以先进行朗诵,再进入原文复述,采取详述或重点复述的方式,等到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原文复述的技巧,然后可以将复述形式推进到扩展复述阶段,这一阶段的复述训练成熟之后,可以提高复述难度,进行创造复述阶段。学生经由简单而至较为复杂的复述训练,利于从心理上接受复述训练,在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复述技巧之后,便会越来越喜欢富有创造性的复述过程。

选择复述内容,鼓励表演性复述

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恰当安排课堂时间进行复述训练,尤其是在课堂中请个别同学站起来进行复述时,一定要把握好复述时机。教师应选择复述效果最佳的时机展开复述训练。最佳的复述时机一般是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选择恰当的复述内容,并非全部的课文内容都适合让学生进行复述。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工程认知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扩展学生的工业知识面,提高综合工业素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就是为了要创建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而建立的。传统的金工实习强调知识的再现、经验和技能的传授,没有把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过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围绕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单一,功能定位模糊,实习内容陈旧,训练结构离散,已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发展要求。因此,从整体性、系统性角度出发,建设功能定位更突出、培养目标更科学、训练体系更完善的工程训练中心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心建设既要随实践教学体系而发展变革,又要能够秉持工程教育的宗旨,保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方向。

1、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目的创建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是适应我国特殊国情的要求,通过实施校内“社会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真实的工程环境”,形成科学而完整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现代工程训练要代表知识综合化、技术前沿化、专业集成化的工程实践方向,一方面,要以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建设宗旨,整合中心资源,积极推动自身能力建设,构筑综合化工程训练平台,通过实施产学研合作,保持与工程实际同步,确保条件建设与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实现训练的工程化目标。另一方面,变过去离散的金工实习为系统的工程训练,围绕目标、内容、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带动中心在训练目标、功能定位、资源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建设,实现训练过程的工程化。以训练内涵和训练过程工程化为基本特征,逐步形成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1、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发展变革

2.1.训练目标从单一的知识验证和技能培养改变为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完整的育人功能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现代工业对工程实践的综合性、创新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工程实践体系包含了教学实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三大子系统。围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两大核心目标,建立实践与创新训练这两条齐头并进、交叉结合的训练主线是工程实践发展的要求。工程训练涵盖了以上三大子系统和两条主线,符合实践教学体系发展规律,代表了工程实践的发展方向。其训练广度与深度能够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多维度特性,变过去单一的知识验证和技能培养为更加注重工程实践、人格意志、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完整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实践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

2.2.中心功能定位从单一的教学功能扩展到多元化功能,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围绕工程训练目标的实现,中心定位必须多元化,能力建设必须多向性,变金工实习的单一教学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组合,同时以多功能服务带动自身能力建设,成为能力不断提升的自我发展的中心。自我发展是现代工程训练办学实力的体现。

2.3实施训练内容全面转化,创新训练体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是工程训练建设的基本方向,也是工程训练区别于金工实习的主要特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装备和先进管理方法,除常规的制造技术外,还要引进数控加工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以及先进的制造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和环境保护设施等,实现由常规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向现代技术训练的方向转化;注重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在传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基础上,扩充教学内容,转移教学重点,建设完善、先进的局域网管理系统,实现由单机的单一技能培训向局域网络条件下技术集成的培训方向转化;建设大工程背景,面向现实型课题,使学生逐步形成关于设计与开发、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工程环节的全局性认识;创新实践教学,除了基础训练外,还应组织综合训练、创新训练,参与设计制作机器人及其他创新实践比赛等,实现由操作技能培训向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向转化;除理工类学生以外,组织其他文科类学生参与工程训练,实现由工科专门训练向不同学科工程训练全面覆盖的转变。

2.4.建设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示范效应的特色训练中心、提升工程训练整体水平,是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完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任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与行业需求,创新教育理念,以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为依托,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训练模式等方面形成与行业结合紧密、专业优势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以“为多学科服务”为宗旨,按照学科交叉的技术需求,搭建多学科综合训练平台,根据不同需要构造组合的训练模块,提高训练模式的灵活性;要借助自身技术实力、设备资源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与外部企业的联系,实施长期技术跟踪与项目协作,开展一批以行业高技术为重点的项目研究,把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思路纳入工程训练,开发实践性强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总之,中心要形成特色,必须依托中心建设大环境,建立比较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要秉持工程教育的宗旨,保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方向

3.1.坚持适应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工程训练中心作为专门化的校内实践基地,其建设目标和教学体系具有更强的服务定向性。不同类型大学,如研究性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它们的工程训练中心在技术标准、培训业务等方面可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规格不同,在建设规模、目标体系、服务方向等方面也不同。当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着结构性问题,不少院校盲目攀高,工程教育好高骛远,脱离人才培养实际,造成训练中心建设中盲目扩大规模,无计划地购买新设备等急功近利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明确中心的建设前提是适应本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

3.2.以教学功能的实现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心建设要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的关系,明确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以本科生为主、兼顾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教学,要把教学功能放在核心位置,围绕教学功能展开科研和生产活动,处理好资金投入、人员调配、项目分配上的比例关系,避免将中心建成对外营利性的机构、科研实验室或者生产工厂。科研活动应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通过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丰富工程训练内涵。生产活动侧重于承接与行业结合紧密、与工程训练教学任务相匹配、技术含量较高的设计实验与生产加工任务。

3.3从金工实习到工程训练要走开放式道路。建立科学的工程训练体系,必须扩充组织边界,与企业和其他机构建立起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接触社会工程,实施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获得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外部资源,保证训练技术的先进性、训练内容的现实性;对各学院、科研系所开放,了解人才教育、专业培养的需求,走合作办学道路,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训练,提高训练的成效性;对社会职业教育等机构开放,扩展服务范围,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咨询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知名度。训练中心实施内外开放模式,淡化组织边界,意味着多方融资和成本分担、知识渗透与技术合作、设备引进与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人才的对流等方面工作的加快,为中心建设提供适时的社会需求信息、先进的技术来源和后续发展动力。在技术条件方面,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向当前先进水平看齐,建设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训练中心,为多学科交叉的训练需求服务;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引入计算机设计、网络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条件下的综合工程训练;同时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开展立体化教学,提高工程训练教学水平。在管理方面,参照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条件,向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看齐,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建立训练信息化平台,严格执行现代工业技术标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婴幼儿;保健;智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64-01

1 进行对婴儿的保健应注意对婴幼儿智力的开发

1.1 对婴幼儿保健与智力的开发应从母亲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开始。

皮肤接触是婴儿的早期保健。皮肤感觉是婴儿最早发生的感觉,其后才出现嗅觉、味觉和听觉。母亲通过对婴儿的怀抱、亲吻、轻柔的按摩等动作来表示亲热的皮肤接触,尤其是生后半小时内的皮肤接触和早吸吮。这不仅可以补偿已失去的在母体内那种紧密皮肤接触,而且也延伸和扩展了安抚舒适方面的感觉,使婴儿形成积极的皮肤感觉的条件反射。生物学家指出:皮肤的接触和按摩是人类和所有温血动物一种生理需要,当人类婴儿得不到这种需要或满足时,便会发生“皮肤饥饿症”,可影响婴儿心理情绪和正常心理发育及智力的开发。如婴儿正在哭闹,别人无法让其安静,而母亲抱在怀里,婴儿一接触母亲的皮肤,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就安静了,父母亲及亲人经常对婴儿进行亲切和亲热的皮肤接触,不仅有利于婴儿身心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婴儿智力的开发。

1.2 早期保健要训练婴幼儿的动作、扩大婴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发展。

对于婴儿,首先要训练手的动作。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手指活动的越多、越复杂就越刺激大脑,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是我们常说心灵手巧,所以我们要注意对婴儿双手动作的训练,要训练婴儿左右手并用,训练婴儿抓握、敲打、击掌、撕纸、招手动作,让他们尽情的体会到由于自己的手指的动作而使物体变形的愉快。在此基础上,训练婴儿会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物体,如在桌子上拣起饭粒、把玩具从盘里拿出来等。训练婴儿的双手能使手指逐渐灵活,从而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促进智力的发展。

在训练婴儿双手动作的基础上,要按时训练婴儿的爬行和行走。训练婴儿爬行可以扩大婴儿活动范围,使他们自由地移动身体,并经过努力去接触感兴趣的实物,这对发展感知觉和心理活动都有积极作用,婴儿到了1岁左右保健主要是逐步训练站立和行走。如给小推车或让他们扶着成人的手学步行,学会行走以后他们的活动就有了独立性和主动性,这对扩大交往,发展智力将起着重要作用。

对幼儿时期动作的保健要复杂的多了,这主要通过游戏来完成。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要让孩子多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成人不必多加干涉。玩弄玩具不仅能提高他们动作的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去认识周围事物和模仿成人的活动,从而丰富知识,发展智力。

1.3 早期保健与智力开发应训练婴儿的语言发育。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婴幼儿说话是和大脑发育在一起的。对幼儿的保健与智力开发应帮助孩子尽早地训练婴幼儿的语言。最早的语言训练是在母婴之间进行的,出生两个月的婴儿,母亲就应主动和孩子说话,让婴儿模仿发育,不要以为两个月大的婴儿什么也听不懂,婴儿是先学听懂别人的话,然后才说出话来。比如当婴儿情绪愉快时常会“呀、呀”学语,这时母亲一定要让他感到你对他发音感兴趣,你可以面对婴儿模仿他的发音,然后鼓励他与你交替发音,比如婴儿说“啊”你也说“啊”互相模仿一会后,你可主动改变发音“大大”,婴儿也模仿你发音“大大”。

在训练婴幼儿语言时要把语言和认识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要把教语言和具体活动结合起来,如给孩子吃苹果的时候可指着苹果说“这是苹果”,教苹果的发音的同时也认识了苹果这一具体的事物。再如给孩子穿衣服时可边穿边说“给宝宝穿衣服,先穿背心,再穿衬衫,把胳膊伸进袖筒里,再伸一个,扣上扣子,穿好了。”这样进行语言训练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认识理解周围的事物和活动,而且对大脑的发育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2 进行婴幼儿的保健与智力开发要注意发现并保护孩子的兴趣可将兴趣转化为能力

2.1 正确对待婴幼儿的独立性,训练婴幼儿的自理能力。

婴儿长到三岁开始懂事了。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了,虽然他们本事不大,但往往这要自己来,非要自己干,现得不在象以前那样听话了。这是婴儿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是独立性开始的表现,有心理学家称这是为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着重对儿童进行心理保健,孩子要求独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此时对孩子应因势利导训练他们自理能力,切不可违背规律,强迫孩子服从大人,或事事包办代替,限制婴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限制婴幼儿独立性的家庭或者对婴幼儿溺爱或者是对婴幼儿管得过多过重。溺爱型的父母一切包办代替,不给孩子任何自己独立的机会。管得过多过严的父母则没有把孩子当做平等的家庭成员,处处限制儿童。儿童要求独立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独立的愿望得到满足就高兴,也容易听话;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闹别扭。研究表明,独立性长期受限的儿童长大后缺乏独立性,事事依靠别人,缺乏创造性,智力得不到发展,缺乏自信,缺乏创造性,总觉得不会干,干不好。当独立性完全被剥夺时甚至产生精神方面的疾病。由此可见对婴幼儿的保健和能力的培养不可限制他们独立性的发展,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自立能力。

2.2 发挥并保护孩子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能力

兴趣是培养孩子智慧与能力的营养品,父母应该在孩子玩耍的时候,不满足于表面的摆弄,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拆玩具,因为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会观测到许多非常奇妙的现象,继而会产生许多疑问,他们希望能尽快的找出答案,为此不至深浅地拆开玩具要探明究竟,孩子这种“破坏行为”正是他们探究世界的开始,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盟芽。对孩子这种探索世界的兴趣首先应加以保护,决不能加以扼杀,然后对孩子的这种“破坏性”玩耍加以引导,父母亲告诉孩子有些玩具可以拆,有些玩具不能拆,要为孩子选择可以拆的玩具或准备淘汰的坏钟表之类供孩子拆,并指导他们如何拆怎样再组合起来,在孩子们拆装的过程中,孩子盟发的各种智慧,潜能就会茁壮起来,使孩子们的兴趣转化为能力。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卓越计划;校企合作;数控加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80

为了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的发展,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2012年,河南科技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简称“机制”)本科专业被正式批准为河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相对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普通机制专业本科生培养,“卓越计划”更注重对本科生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作为机制专业一个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数控编程理论培训、数控仿真软件培训、CAD/CAM软件培训及应用、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以及数控机床实操等,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是面向普通机制专业本科生培养的,还存在一些弊端,难以满足机制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

1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定位不明确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本科生在企业实践环节的培养累计时长不能少于一年(约40周),所以一般都把企业实践环节放在大学第四学年。而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也安排在第四学年上学期,时长为9周。在与企业实践时间发生严重冲突情况下,这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定位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的问题。如果完全不考虑其与企业实践的配合与衔接问题,在时间上势必会严重影响“卓越计划”企业实践。如果将其定位于服务企业实践的某一个具体岗位的培训,就要根据不同的企业要求重新购置专用设备并设置不同的训练内容,不仅存在设备、师资重复建设的问题,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1.2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不匹配

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作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具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控加工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注重与《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理论课程的衔接,强调基础性、稳定性以及教学的可操作性。而“卓越计划”不仅强调制造企业密切参与学生的培养,而且强调按照行业标准培养专业人才。“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在制造企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按照“卓越计划”设置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更注重专业性、实践性、时效性,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也更高。

1.3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与企业要求脱节

现代制造企业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但是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是按照教学大纲开展的,而教学大纲的制定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经过对大量制造企业调研得知,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已经严重落后于企业的发展需求,缺乏前瞻性,与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CAD/CAM软件在制造企业的生产应用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中CAD/CAM软件培训及应用是重点内容。由于种种原因,以往软件培训中所讲授的某版本国产软件由于版本较低、功能相对较单一,在大多数制造企业中已经被功能更强大的同类型高版本国产软件或者其它国外软件所取代。所以以往很多毕业生尽管在软件培训中学得很好,但是进入制造企业工作后,必须要重新学习企业所需要的CAD/CAM软件。

第二,目前在很多制造企业中新型数控机床(如高速加工中心等)由于效率高、精度高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因其数控编程方法和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与普通数控机床有很大不同,企业迫切需要熟悉使用和维护此类数控机床的专业人才。但是普通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等仍然作为重点内容,新型数控机床的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却很少涉及到。

第三,现代制造业中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机器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制造企业大量采用的先进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已经离不开工业机器人的普遍应用。很多制造企业反映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专业人才缺口相当大,但是面向制造企业的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仍未开展。

综上所述,教学内容的严重滞后性直接导致了以往很多机制专业毕业生所反映的“学的没有用、有用的没学”问题,已经极不适应“卓越计划”的实施与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以提高“卓越计划”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满足现代制造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目的,以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培养为纽带,对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进行改革,面向“卓越计划”的、紧贴企业需求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迫在眉睫。

2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

2.1直接面向企业人才需求定位

经过对以往大量毕业生问卷调查和对制造企业调研得知,企业最希望招聘已经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而能够达到企业期望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的。毕业生入职后或者学生进入参加企业技术岗位实践后,有些企业会对刚入职人员开展岗位培训,但是培训时间普遍偏短,有的企业甚至只培训一个星期。另外由于大多数企业还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几乎没有企业会让刚入职人员在岗位培训时练习操作生产设备。所以很多刚入职人员只能在工作时间以外加班自学,学习时间不充裕,学习效率较低,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适应企业需求的工作技能。因此,如果能解决好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的定位问题,不仅有利于“卓越计划”学生无缝对接企业实践,而且有利于促进“卓越计划”毕业生在相关企业就业。

通过分析制造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依托学院目前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条件,对企业需求量大的专业人才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按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将现有数控加工技能训练定位于直接面向企业需求的、多模块的工程技术教学实践,每种类型的专业技能分别对应每个扩展教学实践模块(简称“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主要包括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数控特种加工模块、三轴加工中心编程及实操模块、多轴加工中心编程及实操模块以及工业机器人模块等。模块化设置的好处是学院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修订、购置新数控设备或者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等情况,比较方便地增删扩展模块。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自行选择一个扩展模块进行训练并完成实践任务。由于学院近年来已购置多种先进数控实验设备(如DMG五轴加工中心、四轴加工中心等),其性能质量和大多数企业所购置设备相比毫不逊色,部分设备性能质量已高于企业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基本无生产任务。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有充裕的练习操作数控实验设备时间,这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继续参加“卓越计划”企业实践,进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掌握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中引入多个扩展模块相当于将某些岗位企业实践的一部分内容引入到校园中,能够有效解决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与“卓越计划”企业实践在时间上发生冲突的问题。另外,由于扩展模块不是针对某个具体企业岗位的培训,可以有效避免设备、师资重复建设的问题。

2.2校企合作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设置可选的扩展模块的目的是直接与企业需求对接以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性内容则精简调整为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模块,因此将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设置为由基础模块和多个扩展教学实践模块组成。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数控工艺设计、编程、使用维护以及CAD/CAM软件培训与应用等。针对以往选用的CAD/CAM软件版本低、功能较弱的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入高版本软件培训,另一方面购置世界先进的Hyper Mill软件并将该软件的基础应用培训也纳入基础模块之中。

由于扩展模块的设置是直接面向企业需求,因此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目前学院已经和德国DMG MORI公司、德国OPEN MIND公司、日本FANUC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翼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北京安德建奇公司等多家国内外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相关企业人员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按照专业性、系统性、开放性、创新性、前瞻性的要求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校方人员根据学时要求、师资力量、现有软硬件条件以及选择不同扩展模块的学生人数等因素再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尽可能多学习相关知识,真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3按照企业标准安排实训及考核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的实训及考核是不同的。基础模块的指导教师主要由校方教师担任,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基础模块训练并完成实践任务。基础模块的实训要求、考核标准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均由学院参照企业标准制定,强调紧密贴合企业工程实践。学生只要正常出勤参加基础模块实训后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基础模块的学分。

扩展模块的指导教师由校方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担任。扩展模块的实训要求、考核标准均由企业人员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制定,除了具有专业性、开放性的特性以外,还要求具有创新性、前瞻性。根据扩展模块的不同,学生在实训期间除了要正常完成必修实训任务以外,还必须独立完成至少一个相关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实践项目答辩后,并通过该扩展模块考核才能获得扩展模块的学分。

3结语

河南科技学院构建的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把满足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放在第一位,做到实训内容与企业工程实践无缝对接,是实施“卓越计划”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一训练模式在我校机制专业“卓越计划”实施以来,以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得到了机制专业“卓越计划”毕业生和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王亚飞,李学华.基于个性化培养的“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5):178180,196.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06-01

新的发展形势对大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体育教育除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合作进取的精神,新的发展形势对大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方法,能够教学过程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内容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方式,能够让人根据自身的情况充分参与到训练过程中,获得个人体验,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充分地沟通、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达到提升认识的目的。拓展训练对团队意识的培养以及个人意志的磨炼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果。

但是不论何种形式的拓展训练,人们的集体合作模式是拓展训练的核心,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拓展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拓展训练的结果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中的应用

1、拓展训练能够扩大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拓展训练的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大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拓展训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切实可行的拓展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扩大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2、拓展训练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是个性化发展明显、合作共享意识淡薄、交际能力欠缺等,这些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拓展训练的应用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精神,有效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对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实际效果

3、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运用拓展训练能够丰富教学方式。拓展训练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喜悦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三、大W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方向

1、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有机结合

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在体育教育课程中加入一些拓展训练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体育教育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相互合作,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2、把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教育必修课

通过必修课的方式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中是另一个发展趋势。让拓展训练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的训练课程。通过必修课的方式确定拓展训练的地位。

3、运用运动会的方式引入拓展训练

在运动会当中加入拓展训练项目,或者是通过体育文化节、趣味体育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都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另外,以运动会的方式引入拓展训练,还能够改变学生对运动会只关注体能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坚韧顽强、努力拼搏才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运动;教育

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又称拓展训练或扩展训练,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自主动手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教学理念,以实现学生体质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提高为教学目的。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差别较大,除了针对学生体质进行有效的锻炼,更注重从不断的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体育拓展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激发个人潜能,增强集体意识,更能使学生在不断实践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树立团队协同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而,采用此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提高自身养成、体验实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当前顺应时展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手段。

一、素质扩展训练的突出特点

素质扩展训练强调加强同学之间的配合、团结和集体意识,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会和理解团队协作的优势,不仅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之间的配合默契感,而不是依靠个人力量蛮干,也从本质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情投入才能获得最大价值。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素质的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心理极限”。体验队的伟大力量,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与参与意识,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

体育拓展训练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训练前应针对训练内容的不同,提前将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简要介绍给学生,并提醒学生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而随着训练的逐渐深入,教师并不像传统体育教学那样师生共同参与,而是让学生完全自主的进行活动实践,留给学生充分的主体地位和发挥空间。通过体育素质拓展训练,学生能够切实得到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增强、自己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团队意识的树立和挑战困难的用其,对于学生日后走出校园立足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嵌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意义

1、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将大部分的课程安排在户外,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让他们的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发现、醒悟,对个人、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达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走向成熟。

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与他人进和有效沟通;激发潜能,增强自信;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养孩子积极参与的人生观,从活动中展现出领导、自我管理及团体互助合作与相处及互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学生面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的目的。它使学生真诚地交流、顺畅地沟通,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在整个培训中通过每个人的发挥与自我的全面展现,从中更全面地认识到每个人的特长、优点及潜质所在,有助于帮助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与他人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与潜质及相互配合与协作、相互学习与借鉴。

2、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与刨造能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素质拓展教学中所采用的项目和形式,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对学生的体能、智力和心理素质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将不会给予学生相关提示和帮助,完全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去完成训练任务,让学生主动挖掘自身的创造力,培养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大量的素质训练,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实践水平,在训练中不断激发自己挑战困难并战胜困难的信心,对于促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效果。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在不断的体育运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当今不少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闭或不善于交流等问题,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一个不善于交流的人,其在一系列的与人交往活动中将永远处于被动位置,于生活、工作和今后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3、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嵌入素质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生搬硬套的采用拓展训练的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拓展训练的特点在于它创造了一种非常规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使问题暴露出来,进而通过总结回顾来发现不足、改进不足。那么我们可以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些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去体验,然后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总结所得所失,从而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首先,学员是主角这一点应当说是与通常的培训比较大的不同,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学员一直是活动的重心,学员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活动来感受,并从中悟出道理。培训师的讲解都是基于所有学员回顾的基础上展开的,而不是单向的阐述。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保证了学员的投入程度。

其次,简单游戏蕴涵深刻道理;“背摔”、“断桥”、“电网”,“素质拓展训练”所采用的活动看上去都非常简单,其实这目中绝大多数都是经过几十年心理学、管理学、团队科学等方面论证,能够对个人心里素质和团队质量得到提升的项目,其科学性不言自明。

再次,参训者情感距离被迅速拉近,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的队员通常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培训师的调动充分融合,活动本身由于都面临着挑战,许多项目需要大家忘我的合作才能完成。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