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2-12-17 13:42:56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素质,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

在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要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这个中心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整合资源,加强协调。从我市实际出发,充分整合利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现有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做到勤俭节约,避免资源浪费。

3、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进度与当地的基础条件结合起来,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搞一刀切,不增加农民负担。

4、建管结合、学用结合。坚持边建设、边管理、边使用的原则,特别要在“用”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终端接收站点开展教学活动,依托农村中小学建立的终端接收站点要把中小学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时间,做到“两结合,两不误”。建在无校村的终端接收站点,要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因人施教,按需施教,调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5、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克服“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在加强骨干队伍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

6、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针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积极研究探索,切实加以解决。在工作中要注意发现典型,年底在全面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重点选树培养2个示范县、20个示范乡(镇)、50个示范终端接收站点。以点带面,不断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从我市实际出发,总的工作目标是:从2007年7月开始,到2008年底,利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市全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力争到2008年底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全市78个乡镇,1123个行政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城市街道社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使远程教育逐步延伸扩大。

主要工作任务:

1、采取互联网传输模式建设市、县(区)两级教学平台和终端接收站点。我市除依托农村中小学建设的站点外,还有454个无校村站点建设任务。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采用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宽带互联网+机顶盒+电视机)模式。今年年底前,由市财政投136万元,县(区)财政分别投19万元,建设完成市、县两级教学播出平台。2008年底全市计划建成并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1412个,今年底建成完善823个,其中乡镇78个,无校村166个,依托农村中小学建成并完善终端接收站点579个。明年建成并完善589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其中无校村288个,依托农村中小学建成并完善站点301个。

2、整合开发一批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采取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教学资源整合开发规划,力争整合多方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切实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数量充足、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源。

3、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学、管理、技术服务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党校、农委、教育、文化、广电、科技等部门和单位优势,建立一支教学资源整合、开发队伍;充分利用广电、农委、教育、农广校等相关力量,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依托乡(镇)中小学、文化站、广播站,发挥村“两委会”、农业信息员、“大学生志愿者”作用,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管理员操作员队伍。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利用教育、党校、职教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层层培训骨干力量。根据终端接收站点建设进度,把乡镇、村站点管理人员作为培训重点,科学合理制定培训计划,为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运行维护、教学管理提供保证。

4、探索建立一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在工作中,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紧密结合的方法和途径;探索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整合开发乡土教材,满足教学需要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与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效果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一个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

三、实施步骤

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从现在开始到2008年底结束,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调查摸底准备阶段。在市、县(区)两级组织部门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拟在9月下旬,召开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在全市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根据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方案,各县(区)参照市里的工作方案,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方案,报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审核。

(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今年建成市、县(区)两级教学平台,终端接收站点计划一年半完成,即今年完成166个无校村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明年年底前完成288个无校村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按照全省远程办总体技术方案要求及有关法律规定,组织协调市、县(区)两级教学平台设备招投标,乡镇、无校村和农村中小学终端接收站点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完善所有终端接收站点相关配套制度和规定措施。

(三)组织教学阶段。依托农村中小学建设的站点和在乡镇及无校村已建成的终端接收站点,及时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培训,把农村党员干部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定期集中组织学习培训,在完成必修课的前提下要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学以致用,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四)总结评估阶段。省远程办将于2007年11月份对市、县(区)两级平台建设、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教学和管理模式、工作运行机制、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总结上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报告。10月上旬县(区)远程办进行自检,并上报自检报告。市远程办10月下旬对全市教学平台和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总体情况进行验收。

四、组织领导

(一)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对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从加强远程教育工作需要出发,市里成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绍俭同志任组长。领导协调小组成员相关部门和单位有: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团市委、财政局、教育局、信息产业局、发改委、民政局、农委、科技局、劳动保障局、市广播电视大学、市网通、科协、文化局、广电局。领导协调小组下设松原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和管理工作。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层层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要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组织部门承担远程教育工作的牵头抓总的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工作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要建立联系点制度和例会制度,县(区)委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具有直接领导责任,既要抓好安排部署,又要进行调查研究,抓点带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个工作大局,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来推进我镇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达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驻镇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增加农民负担。

(四)建管学用,务求实效。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全面统筹“建、管、学、用”四个环节,在“用”字上下功夫。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主动学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要把中央、省、市、县委的精神与我镇的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富有本地特色的工作思路和运作模式,不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在年底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建成以电信宽带模式为主、覆盖我镇所有行政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年3月底以前,镇机关和和平村、西平村、红星村、联盟村等4个行政村远程办终端站点建设;年底前,完成故里垅行政村远程办终端站点建设;2010年上半年县委组织部将进行检查评估验收。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完成“五个一”建设任务。

(一)建设一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依托党员活动室和现有的党员电教播放点建立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乡镇建立中心教育站,挂“横塘镇乡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站”牌;行政村建立远程教育站,并挂“横塘镇乡镇××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牌。根据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规范要求,我镇主要依托电信公司的网络资源,以电信宽带的基本型作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的主要模式。每个电信宽带模式终端站点基本配置是:开通一条宽带互联网线,一个机顶盒,一台电视机。有条件的行政村,可在基本配置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增添计算机、投影仪等其他设备。

(二)建设一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平台。市级教学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资源分发传输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辅助教学网站,并实现与省中心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资源传输系统和辅助教学网站的互联互通。县委也将建设配套的地方教学平台,分级管理和插播本地教学资源。

(三)整合和开展一批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征集、整理、运用好各成员单位的教学资源,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制作,积极探索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为远程教育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要把统编教材和“乡土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开发一批适合本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求的“乡土教材”,增强学习应用效果。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适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科普知识等。

(四)建立和培养一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队伍。一是建立远程教育管理队伍。依托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做好综合指导、联络协调、制定教学计划、网络管理维护以及部分教学资源制作等工作。镇机关和行政村设立远程教育管理员,具体负责接收站点的设备操作和维护、教学组织、信息反馈等工作。机关远程教育管理员,由党委组织委员、干事或电教播放员兼任;行政村远程教育管理员,由符合条件的村“两委”成员兼任。二是建立专职教学辅导队伍。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一支由党务干部、农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及农村“五老”等相关力量组成,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辅导队伍,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宣讲、技术咨询和知识传授,指导搞好教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三是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依托电信和广电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四是建立远程教育资源开发队伍。依托县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机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县电视台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同时,分级、分类对骨干队伍进行有关技术和管理业务的培训,依靠他们抓好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管理、教学组织、运行维护等工作。

(五)建立一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管理。及时掌握了解基层接收站点开展远程教育情况以及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二是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站点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教学管理、设备维护、工作检查、信息反馈、实绩考核等具体制度,确保远程教育工作规范化、正常化。三是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效果评估机制。将教育教学的培训内容、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学习内容的指导应用与党员干部的素质提高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对照比较,客观分析教学效果,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体系。四是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激励机制。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评范围,把开展远程教育的情况和产生的实际效果作为考核评估各级党组织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在已组织力量对全镇现有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在全镇全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调整横塘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和工作机构,召开横塘镇远程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

(二)全面建设阶段。年3月份起,对镇机关、和平村等4个行政村终端站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开展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建设,进行管理、辅导、技术人员的配备及培训工作。年3月底前,初步建成我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年底前完成故里垅行政村远程办终端站点。

(三)教学管理阶段。年3月份开始,按照“建好一站、管好一站、用好一站”的原则,已经建立的终端接收站点,及时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学辅导,促进学用成果转化,把站点建成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四)总结评估阶段。每建好一批,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工作机构将组织一次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工作运行机制、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评估验收。2010年上半年进行全面总结验收。

四、组织领导

(一)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县委将调整星子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领导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等工作。我镇也将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配置相应的人力和物力。

(二)切实加强领导。各村党组织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定期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组织部门要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农村党的建设目标考核体系。领导协调小组其他成员单位也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要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成员联系点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和检查考核,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开展。

(三)加强工作协调和配合。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对各自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教学资源开发、工作骨干培训、基础设施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搞好组织协调,促进工作落实。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篇3

一、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建国六十周年做好宣传服务工作

1、积极配合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先锋在线”前端播出平台、《*先锋网》、《共产党人》党建电视栏目、《*党员电教》党课音像教材“四大载体”为依托,开设活动专栏、宣传活动内容,介绍活动经验,增强活动效果。起草下发《关于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作用的通知》。

2、围绕建国六十周年宣传,组织好党员教育电视片、党课音像教材、党建电视栏目的拍摄、制作和党建网站的建设、维护及内容更新。宣传建国六十年来的伟大成就,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宣传组织工作的先进典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做好2009年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各项工作

3、切实抓好制片工作。各市县年初要制订制片工作计划,确定重点片选题报省党员电教中心。要注意拍摄和报送当地具有推广价值的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和党建工作典型。切实做好《乡村党组织书记讲坛》专栏节目的拍摄报送,为乡村党组织书记提供工作交流平台。省直各单位要按照全国远程办关于远程教育专题教材制播工作的要求和部门分工,做好教材的制作和收集整理、审看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良好的制片工作机制。

4、进一步办好《*党员电教》党课音像教材。继续拍摄制作好《先锋讲堂》,开设新的专栏,探讨党课音像教材新模式。恢复制作部分VCD实体版教材。进一步办好《共产党人》党建栏目,增加《三中全会江淮行》等专题。做好重点片的谋划和制作。组织开展全省第九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

5、加强“先锋在线”前端播出平台建设,完善各项功能。扩充播出平台容量,调整优化界面,改善互动效果。继续推进终端站点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制订《<先锋在线>编辑部管理制度》。做好开通“先锋在线”前端播出平台市级频道试点工作。

6、抓好终端站点学用工作、提高终端站点使用率,用好、用活、用足终端站点。起草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终端站点学用工作的意见》,召开终端站点学用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终端站点升级工作,争创星级终端站点活动。探索终端站点延伸途径,拓展终端站点覆盖面。加强终端站点规范化管理,着力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7、加强《*先锋网》主网站建设,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完善网站功能,优化版面设置,调整部分栏目,拓宽编辑部带宽,改善“先锋网视”、“先锋会议”系统效果。修订《<*先锋网>管理制度》。加强对市、县分站的管理和指导。推进《*先锋网》网络体系统一平台建设和万村网页工程。

三、加强自身建设,为全省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8、加强对全省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工作研讨。重点确定1、2个调研课题,集中研究解决好1、2个关键问题。加强与省委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与协调。抓好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经验总结和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办好省远程办工作简报。开展横向交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关注党员电教的发展和改革,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绿色办公系统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4-0078-02

扬州市属于苏中地区,经济上比不上苏锡常地区;省财政扶持力度上比不上苏北地区。邗江区教育信息化工程依靠自身实际,用8年时间,围绕总体设计方案,一年一个工程,逐步打造比较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和“绿色办公”平台。

一、建设之前,我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我区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硬件设备严重缺乏。②教育信息化资源依靠教师网上搜索下载,各自为政;终端设备真正用于管理和教学的不多。③教师对信息化的理解与资源共享的意识相对落后。④部分学校投入很多资金搞的信息化工程共享程度较低,形成几个信息孤岛。

二、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和成果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散式,即各学校各自建设“数字校园”,校际信息不共享;另一类是集中式,即一个地区统一建设一个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各学校接入大平台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我区是基于这种模式来进行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1.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对软件建设的投入,力争用5到10年时间构建起以一个统一桌面、两大数据中心(信息管理数据中心和教学资源数据中心)、五个应用平台(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师研训、学生成长和教育资源)、两大载体(区级应用平台和学校应用平台)为主的数字化区域雏形,让全区的师生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进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较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让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1]健全教育管理数据中心,实现全区教育数据平台统一管理使用。

2.教育信息化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我区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规划解决方案,整合各类资源,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1)我区积极进行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基础平台建设

我区与专业教育软件商合作,联合开发了扬州市邗江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该平台只需在局中心端建立数据资源库,各级各类学校只需安装终端系统即可使用,大大降低了硬件建设的成本。该平台主要整合了教育局OA系统、网络电子备课系统、教师业务管理系统、校务办公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育督导评估管理系统等应用,为教学、办公和科研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使用教育局OA系统,可实现局内部各科室之间及教育局与下级直管单位之间的传送与反馈。通过网络电子备课系统,将常规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组织起来,组建校本资源库,实现备课共享和相互评论,教研人员能随时检查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进度,充分利用网络和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设备提升区域内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综合信息的管理,建立教师的工作档案,动态了解教师各方面的准确数据资料;学校端的数据可自动汇总到教育局中心端,方便教育局对整个辖区教师信息及业务状况进行全面、实时的动态掌握。通过校务办公管理系统,可实现日常办公提醒、网络会议、论坛交流等功能,提升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实现校园“无纸化,零电话”的高效率办公。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能够管理和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及家长及时互动,跟踪学生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通过教育督导评估管理系统,对督导评估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评估检查效率,实现评估项目的精细化、评估手段自动化、评估方式信息化、评估结果系统化和评估数据可视化,保证教育督导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2)我区规划建设了“绿色办公”系统

该系统的构成及主要功能:

一是兼容移动办公终端的OA办公平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处理文件,同时可实现在线人员之间随时交流。

二是组建邗江教育电话网。通过建网,大大降低了内部通话的通信费用。

三是出台电子化办公的规定,提倡绿色办公。学校上报的一般性总结、计划等,机关会议材料、领导人讲话等,都使用电子文稿。

(3)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我区认真贯彻执行省市主管部门以及教育局工作意见精神,本着“立足常规、突出重点、创出特色”的理念,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使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

①为了打造邗江基础教育品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协助相关部门在邗江教育网站上新建了“邗江品牌工作室”。

②我区各学校的网络覆盖已经相当普及,很多教室已经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电子备课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注册用户已经有了3000余人,素材资源已经有2万多个,共享教学课件2000多个,覆盖每个年级和学科,还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利用电子备课平台进行网络评课、网络教研。

③组织参加省市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各类奖项。

④城乡学校网络结对活动创出特色,全区所有学校结成网络对子,并开展相应网上结对活动,促进学校的发展,很好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⑤网络评课和网上教研开展有声有色,网上教研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⑥我区利用网络行为管理设备,加大全区城域网内网络行为的管理和监控,保证全区终端用户网络运行有序、通畅、安全和便捷。

区教育信息数据中心负责本区域全部数据交换和存储服务,管理和支撑区域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学资源索引数据库、优质教学资源库。在新形势下更要突破性地研究创建和规划思路,使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三、总结与展望

经过各界共同努力,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概括为“一个主题、七项工作、四个到位”。一个主题,即“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装备绩效”。七项工作:一是推广网上结对,整合校际资源;二是加强网络管理,优化数字资源;三是建立名师工作站,打造精品资源;四是推行电子备课,丰富课堂资源;五是充实硬件设备,发挥资源效益;六是组织各类活动,提高应用水平;七是细抓实验图书,确保高开出、高流通。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篇5

把握正确的建设与应用方向

把握区域教育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的正确方向,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教育信息化走向深入的根本保证。

1. 明确服务主体

要把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服务主体,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设学习环境;要把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管理作为服务主体,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评价与管理活动创造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2. 给工具,教使用

给工具――工具包括网络、各种应用平台(软件)、各种应用终端设备等。应用平台是信息技术通向教育应用的桥梁,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石。网络及终端设备是基础,应用平台是核心。

教使用――培训师生掌握应用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应用平台建设中,应该追求更高层次,变 “教使用”为“免教使用”。

3. 建平台,创环境

建平台――建设服务教育主体和主流常态学习与工作的平台。

创环境――创设和构建服务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创设和构建服务教师组织开展小组学习、“一对一”教学、翻转课堂、创客教育的教学环境。

工作中,我们坚持“理念为先,平台是抓手”。我区2004年率先实现教育网络“校校通”,2005年,在北京市教育网络“校校通”完成后,我们就开始构思教育应用平台建设,2006年,我们和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一起进行了市、区、校三级平台的用户统一登录的研究,2009年实现了在全市的推广。

坚持正确的建设与应用方向

当方向确立之后,贵在“坚持”。坚持是以坚定的信念为前提,以阶段性不变的规划为抓手,以依法治教为保障,以良性运行机制为营养的系统工程。下面具体谈建设与应用工作层面的问题。

1. 把“教育应用云平台建设”作为“教育应用的基础工程”来抓

牢固树立服务教育主体的思想,并在此思想指导下,着力构建服务师生常态学习与工作的综合性应用平台――云平台。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教育如何落实这一计划?应该把“互联网+”具体化为“云平台+终端设应用”(图1),创建服务教育主体常态学习、工作的“云应用生态环境”。把教育应用变“校内建设”为“校外建设”,即:升华为“区域建设”,使信息技术和资源冲破 学校“围墙”,消除信息孤岛。

基于这一思想,2009年我们建设了“怀柔区教育信息网”,实现前网站、后应用平台的建设模式。怀柔区教育信息网实现了市、区、校三级统一用户认证,初步呈现了“云平台”“云服务”的区域应用系统。可以说,无论是理念还是行动,我们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是领先一步的。

目前,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各家公司推出的“私有云”“公有云”的应用平台系统,在看到这些云平台的云服务优势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它存在的不足。一是各家公司推出的所谓“私有云”“公有云”,都不能满足教育应用的全部,在应用技术服务的舒适性、内容的吻合性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二是我们在应用这些系统时,应用数据和数据分析等常常是被制约或被“绑架”的,只有教育行业自主建设的“公有云”才是安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坚持“统一用户登录”“分级角色权限分配与管理”“资源统一编目与共建共享”

统一用户登录(图2)――不仅方便、快捷,更为构建服务教育主体常态学习与工作、综合应用的“门户窗口”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分级角色权限分配与管理(图3)――满足个性化应用。这是消除人们担心区域建设会制约个性应用或特色应用的有效办法,体现的是既讲“应用规范”,又讲“个性发挥”的管理。

资源统一编目与共建共享――资源统一编目,服务资源应用与大数据分析;资源共建共享,配合数据管理与分析,延伸教育应用与管理。

3. 坚持“教育的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

坚持学、教、研、训、管同步登场,同台建设。教育应用是一个系统化的活动,教育应用平台建设应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而不应使各个环节产生割裂;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图4)。每个人、组、校,既是个体,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深化建设与应用的内涵

这里所提的“深化”是指,我们日常工作中没太注意、现实中又是比较弱化的层面。在这些层面不去“深化”,就会影响“为师生搭建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目标的实现,就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1. 构建“云平台基础构架”系统,形成教育云平台的内核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建设出囊括所有教育应用的平台,但是可以建设“云平台基础构架”,如图5所示,实现统一用户登录,角色权限分配,数据统一存储,服务应用系统对接等。

2. 将各种应用系统与“云平台基础构架”嫁接

S持原有认证系统,实现数据“一库管理”。尽管实现数据“一库管理”要克服很多技术和配合障碍,但也应该努力去做,这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是各级依据数据统计结果实施管理的前提。

3. 努力实现教育大数据分析

促成各系统的“基础数据”与 “生成数据”“基础系统数据”与“外接系统数据”的统一存储和分析(图6),进而运用现代教育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测量、统计,甚至形成评价与档案。各种结果要满足个人、组、校、全区各级,在权限内通过列表、图形、数据看到,导出统计结果,为自我成长,为部门、学校、区域的条块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4. 支持教学模式、教学终端设备多元化的需要

云平台最核心的本质特征就是提供“云服务”。云服务首先应该满足教学终端设备多元化的需要,目前,教学终端主要就是PC、Pad和手机系列。此外,还要支持传统教育、以学生为本教育、开放教育思想的融合。支持传统授课、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慕课(MOOC)、STEM教育、家校通、社会大课堂等多种教育形式的开展,搭建多种教育模式的生态环境。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篇6

广州市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四个承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两年多的改革实践,对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意义和政府主导作用的阐述,理清了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主要思路,并提出了对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政府作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3—0012—05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探索,为全国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和模式借鉴,广州市教育局积极申报并获批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围绕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广州市教育局不断谋求创新,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探索新的建设模式。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结合广州的实际,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如下几点认识,希望对同类城市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启示和参考。

二、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认识

(一)对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和意义的认识

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是1968年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最早提出的。到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目标。由此,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比如,1990年6月,日本制定了第一部有关终身学习的法律——《关于振兴终身学习实施政策同完善推进体制法》。1991年4月,美国提出发展教育的“四大战略”,其中第三项战略就是“把美国建成人人学习之国”,第四项战略是“把社会变成大课堂”。1994年8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首次正式建议:“发展一种终身学习的文化,对人增加投资”。1997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世界性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思想。随后,新加坡、日本等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等社会发展的目标。可见,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不仅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治国战略,而且,更是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我国,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十报告中,同志对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了深刻的、明确的阐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要把握的工作重点。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教育工作在传承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教书育人方面的特殊使命,全方位育人,育全方位的人,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基本前提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排在世界第二位,人民的经济状况已有极大的改善。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发展自身和改善精神生活的需求,使不断学习成为再社会化的必不可少的活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未成年人的学习需求。为使孩子成才,课外学习书法、音乐、舞蹈、美术等的热情空前高涨。第二,在职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学习需求。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职人员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已远不能适应对工作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在职人员强烈希望参加培训和学习的占80%以上,特别是电子信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有99.3%的人认为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需要补充和更新。此外,机关公务员、教师等非企业人员,也大量存在知识更新的需求。第三,在职人员转换工作的学习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社会成员工作岗位的转换和变动日益频繁。我国有关专家对8个行业企业职工的问卷调查显示,参加工作后岗位有过变动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变换过两次岗位的人占总人数的33.1%,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增强。第四,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学习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提高这部分人口的综合素质,使村民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是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长期重视和亟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第五,老年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学习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越来越多,其接受各类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更为强烈。老年人需要学习的乐趣以及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乐趣,希望心情愉快地、高质量地安度晚年。此外,还有专业军人、特殊教育人群等的学习需求。

同志在党的十结束后的第二天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前提。

(三)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政府作用的认识

自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来,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理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重视,许多国家着力从政府职能、法律支持、教育改革和公共政策等方面落实和践行这一理念。实践也表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并非政府的某一部门的推进,更非通过一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推进就能实现的。凡是政府积极推进的地区,比如上海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成效就很显著,反之,学习型社会建设就很缓慢。因此,政府主导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来共同努力,增加教育的有效供给,极大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政府如何主导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有专家指出,学习型社会是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形成终身学习为基本特征,保障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社会。这表明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服务“一个中心”,即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二是明确“两个目的”,即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建设“三个基础”,即学习型组织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及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笔者认为,政府应在解决这三个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组织保障作用。政府应建立有关指导协调管理机构,承担法规建设、规划指导、财政支持、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等职能。

二是职能保障作用。政府应发挥教育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强化三个基本建设。

1.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实质就是由一个个学习型组织构成,没有一个个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也就没有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学习型组织包括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团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政党等。

2.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只有建构了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才能保障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学习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政府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起纵向衔接、横向沟通、资源整合、内外协调、整体优化的教育系统结构。

3. 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这主要包括社会学习平台和社会学习资源。政府应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大力支持网上学习平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

三、广州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情况

广州如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在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时,主要考虑是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模式,促进广州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并为全国同类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可示范、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与经验。基于这种设想,本试点项目实施的主要思路是:按照“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理念,以构建“一核双网”(核心为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双网为数字化学习网和社区教育网)学习型社会架构为支撑,以建立“整合联动、购买服务、开放学习”三大机制为根本,以落实“动员、协调、组织、实施”四大功能为依托,以推进“构建组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开展活动、推广经验”五大环节为重点,搭建各类教育与培训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完善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

对“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的体制设计,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行政府主导和监督,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和广州社区学院的社区教育系统为主的相关教育机构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试点项目实施的具体分工上,各级政府负责所管辖区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统筹、协调与监督,对下属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出台有关配套政策,支持和激励学习型组织、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

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开展宣传并制定相关措施,激发社会成员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指导、组织所主管行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其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牵头并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办法。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社区学院办学系统及相关教育机构负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施。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负责推进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及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广州社区学院系统负责构建社区教育的实体网络,承担社区教育的资源开发、服务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以及社区教育活动的指导。

在试点项目的组织管理上,广州市委、市政府组成了以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文广新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各区(县级市)政府等相关单位为主体的试点项目实施单位。此外,市政府专门设立了“广州数字化学习服务指导中心”和“广州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专职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及试点结束后的推广、管理等后续工作。市政府分管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项目的专题协调会和汇报会,加快项目的推进工作。2012年,市政府将试点项目纳入本年度市政府重点工作和社会领域改革重点,对各单位、各部门的项目推进情况进行重点督查。

广州市教育局作为试点项目的总牵头单位,建立了以分管局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工作小组,针对体制机制、体系建设、标准制订、评估方法等设立了16个攻关项目,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和经费保障的措施。2011年安排了300万元、2012年安排了2,248万元用于支持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

在试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便利性、灵活性、资源的可复制性,广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将数字化学习方式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注重发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这个具备强大教学资源、丰富远程教育经验和良好运营组织能力的机构在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大力支持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开辟数字化学习的新疆域,包括建立24个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教育超市和面向特殊教育人群开展数字化学习等等。

自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社会成员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市新闻出版单位通过《广视新闻》、《今日报道》等主流新闻栏目不断加大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宣传力度。市总工会以广州劳工大学堂为载体,通过免费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文化技能培训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市妇联组织开展了广州市1,000户书香家庭评选表彰等活动,培养家庭成员养成人人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这些工作表明,以学习者为中心来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认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社会成员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学习型组织建设取得成效

广州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推进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广州市委主要领导及市委中心组各成员以身作则,带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蓬勃开展,引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立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实践,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企业也初显规模。一是建设广州职工教育网。自去年4月招生以来,8万多名职工建立了学习档案,22,320名职工参加了教育网网络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教育、通用能力课程等的各项学习,广州职工教育网门户点击次数达到190多万次。2011年,广州职工教育网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二是开办广州劳工大学堂,点燃职工学习热情,大学堂场场爆满,已培训职工4,000多人。三是建设工友和谐家园,构筑职工绿色网上精神家园。48家工友流动家园在2011年放映1,000多场,受惠职工30多万人次。此外,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等也在蓬勃发展之中。

(三)“双网”建设扎实推进

“双网”为数字化学习网和社区教育网,是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最为重要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为满足家庭、社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学习需求,计划在全市各区县分布建设24个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同时整合社会其他资源,建设100个数字化学习中心。目前,已完成2个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的基本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其余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的建设。在社区教育网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校社互动、区街主体、社区自治的社区教育新模式。广州社区学院与广州市白云区、花都区等政府合作,共同组建了广州社区学院白云分院、花都分院等13个分院,整合街道、社区的资源,合作成立10个街道社区分校,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

参与试点工作的大部分单位,不同程度都具有教育培训的职能,而且有的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如广州市文广新局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市总工会的广州职工教育网、市电大的学习平台等等,如何将这些公共服务平台纳入到试点工作的数字化学习网的规划和建设中是试点工作的一大难点。经调查和研究发现,上述学习平台各具特色,服务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我市利用比较优势原理,采取合作共建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目前,一个能满足多层次、多类型学习需求的立体化数字化学习网已初步形成:广州电大的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服务于学历教育的人群;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主要服务于教师的培训需求;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则侧重于我市公务员的培训与学习;广州八一远程教育学院主要为驻穗陆、海、空三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及其家属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广州职工教育网则主要满足我市企业职工的学习需求。这种整合方式避免了重复建设,形成了有机融合和全覆盖的有利局面。

(五)资源共建共享形式多样

在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与有关单位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广州电大在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时,除了利用本身的分校网络外,还积极整合社会其他机构的资源,获取学习中心建设的服务场所。市总工会在全市相对集中的大型企业、工业园区和社区建有100多家“工友和谐家园”,在家园内配置有互联网、电脑服务器、显示器的局部连接,“工友和谐家园”已惠及8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满足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基本配置和选址需求。广州电大拟在“工友和谐家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设备,将其打造为扎根职工生活和工作区的数字化学习中心,通过网络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育项目输送到职工身边。另外,积极推进与广州地区高校的合作,采取高校提供场地和硬件建设,广州电大提供学习系统和支持服务的形式,合作共建数字化学习中心和教育超市,面向高校学生和社区人员开展补偿教育。目前,华南理工大学教育超市已经正式开业。上述这些合作方式整合的各类资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政府的主导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

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动员和协调功能,突破条块界限,共同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1. 面向各类行业人群开展数字化学习。比如“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累计实现110多万人次的选课、培训和学分登记,参训率达91.9%;又如“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至今共培训150万人次,等等。

2. 面向全体市民有效实施素质提升计划。向社会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文化设施,图书馆、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广州市文化馆重点打造五项公益培训品牌项目:“百姓免费艺术培训班”、“爱心艺术培训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班”、“羊城百姓艺术讲堂”、“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广州图书馆继续打造“羊城学堂”品牌讲座,促进社会阅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向区县馆直播以共享资源,累计点击量超过46万人次。广州市妇联创办的广州家庭教育大课堂,今年共开展讲座和活动100场,受益人数近3万人。妇联在农村妇女和家庭中开展农科培训,引导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转移致富、生态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对进一步推进广州学习型

社会建设的思考

虽然广州市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与任务,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同时,也要不断根据实际需要和形势的发展调整目标与任务以及推进的新举措。

(一)实践创新问题

虽然广州市在按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但实践的创新还不够。一是政策制度创新不够,在市一级层面上还没有像上海一样出台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也没有建立起市区和社会各领域联动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体制与机制,政府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创新不够,基于“学分银行”系统建设的成人与继续教育“立交桥”体系、“学分互认”体系、中高等成人学历教育之间及成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相互沟通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等,还没有建立。三是建设模式的创新不够。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已提出“一核双网”的建设,“整合联动、购买服务、开放学习”三大机制的构建,“动员、协调、组织、实施”四大功能的运行和“构建组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开展活动、推广经验”五个环节的实施,目前除双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外,其他方面的实践还不够。

(二)特色创新问题

广州是一座有2,226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中心城市,户籍人口808万,登记流动人口713万,实际管理人口超过1,500万。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综合经济实力连续23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首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4,438元和14,818元。广州还拥有自身开放、包容、务实的文化特点。在这样一个中心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应该具有一定的特色,但现在无论在建设模式、学习型组织建设,还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自身特色还不够鲜明。

(三)成果创新问题

广州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对成果的总结与提炼不够,没有形成在全国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成果,特别是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围绕“一核双网、三大机制、四大功能、五个环节”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模式的成果;二是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上的成果;三是在管理体制建设上的成果;四是在运行机制建设上的成果;五是对不同教育人群的学习模式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篇7

黑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要建设覆盖全省农村乡镇、村的终端站点。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试点地区经验,采用我省自主研发的经济实用的互联网模式,紧密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在2008年底以前,建成覆盖全省乡镇、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二要建设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要进一步加强“龙江先锋网”建设,拓宽在线视频、论坛、专家答疑等栏目的信息容量,充分发挥网站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三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采取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制作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求、突出我省特点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四要建立由专兼职干部、站点管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辅导、技术服务等人员组成的骨干队伍。坚持分级管理、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五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激励约束、经费保障等工作机制,建立学用结合的知识转化机制,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科学有序运转,持久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从2007年9月起到2008年年底,分为四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为动员准备阶段,从现在到2007年10月前。主要任务是组织力量对全省农村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按照中央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全省工作方案和市(地)工作方案。第二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主要任务是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同时,建设完善资源库、资源传输系统、省级辅助教学网站等教学平台;培养建立专兼职干部、站点管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辅导、技术服务等骨干队伍;整合开发教学资源;建立健全科学管理等工作机制。第三阶段是教学实施阶段,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主要任务是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和培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第四阶段为总结评估阶段,从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主要任务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加强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为保证这项工作的成效,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为主题,以推进全省“先锋工程”为重点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二,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做到一站多能、综合利用。三,要从实际出发,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把工作的思路、推开的办法与当地的基础条件结合起来。四,要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鼓励、支持和吸引农民群众参加政策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和适用技术等教育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五,要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使“建、管、学、用”四个环节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六,要不断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工作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先锋工程”开展的助推器。

(摄影/杨建华)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篇8

  2018年上半年,党员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深入服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年初制定的党建工作计划,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发挥党员电化教育作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党建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xxx新闻》、xxx人民政府网、xxx广播电视网等媒体进行宣传。邀请省市新闻记者来我县采访党建工作3次,向省党员教育中心党建新视线栏目、xxx省电视台、xxx市电视台等媒体报送党建工作新闻10条。

2、远程教育升级改造工作。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借助联通公司光纤全覆盖的契机,对全县143个村及11个乡镇的远程教育站点进行了升级改造,截至目前,除xx镇两个没有铺设联通线路的村,其他153个站点全部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

3、远程教育工作专题督查和业务培训工作。对各乡镇村级站点的运行情况和开展学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规范了远程教育“一册三簿”。对乡村站点管理员进行现场培训,帮助站点管理员掌握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接收软件和资源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并掌握了教学课件和资源节目接收方法。

4、农村基层党员“两学一做”学习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共产党员网,结合我县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部署,力求做到学习培训的及时性和内容的针对性。在村级站点学习日,农闲时期,建党95周年前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培训,助推了活动的开展。

5、村级远程监控和服务群众工作网上纪实系统建设工作。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与县联通公司合作,为我县143个村和8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目前专线和监控设备均已安装完毕,县、乡两级的13个监控平台也已投入使用。

6、党员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组织开展订阅共产党员微信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委组织部要求,我们积极号召全县党员订阅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全县有条件订阅的党员实现了全覆盖,上半年共有963名党员订阅了共产党员微信。二是继续开展党建手机app工作。进一步丰富党建手机app的内容,增加两学一做的学习专栏,有针对性的指导党员干部学习。规范了党建手机app的安装使用,镇村两级党员干部手机app安装率均达到标准,能够利用党建app开展工作和学习,确保软件使用效果。

7、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目前,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已按照“县级运营中心+党组织网络+特色产业协会”模式全面开展。县级运营中心、12个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试点已经完成建设。镇(乡)、村光纤线路改造已全面完成,全县物流资源正在进行初步整合。镇(乡)、村143个电子商务服务站已初具雏形,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村级组织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年底完成打造农村电子商务1个示范镇和5个具有示范作用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的总体目标。

总体来说,上半年基本圆满完成了省市交给的工作任务和部内指派的临时工作,但在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工作人员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基层工作检查指导跟不上;基层播放收看活动不正常、总体不平衡;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农民传统观念滞后,短期无法转变、农村网络使用率低,物流渠道不通畅、电商人才匮乏,培训力量不足、电商配套设施短缺,发展资金不足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下半年我们要主抓五个重点,开创工作新局面。

1、完善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满足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需求。一是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引进交流,积极从中央有关部门引进学习的辅导教材;二是加强课件的组织制作,充分发挥制作力量强的优势,集中力量制作一批宣传贯彻党的新精神、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的党员教育专题片;三是加强党建宣传,宣传一批学习基层党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经验;四是结合工作需要,开发重点党员教育电视节目。

2、优化骨干队伍,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和服务。加强专职管理员队伍的建设。在乡镇党委设立专职管理员,指导乡镇各村的远程教育及电商工作。提高远程教育专职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抓好远程教育专职管理干部的培训和业务交流活动,努力达到远程教育专职干部“一专多能”、“一岗多职”。不断充实调整终端站点管理员队伍。保证每个终端站点配齐2名管理员(兼任电子商务服务站工作人员),对于缺职的站点管理员要及时进行补充,对于不称职的要及时调整。把站点管理员的选配与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结合起来,保持管理员队伍的稳定。抓好基层站点管理员队伍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操作水平。

3、抓好教学组织管理,力求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工作具有实效。突出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学习制度落到实处。鼓励农民群众和各类专业协会、合作化组织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和设备开展学习培训工作;适时组织各类专家进村入户开展教学辅导;充分发挥各级辅助教学网站的优势,开展在线教学辅导。以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欢迎不欢迎、拥护不拥护、认可不认可为标准,评估工作成绩。要以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是不是受到教育、得到实惠,作为改进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推荐期刊
  • 教育
    刊号:14-1331/G4
    级别:省级期刊
  • 时代教育
    刊号:51-1677/G4
    级别:省级期刊
  • 宁夏教育
    刊号:64-1003/G
    级别:省级期刊
  • 统计教育
    刊号:11-3215/G4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