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8篇

时间:2022-10-15 20:34:24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篇1

关键词:雾霾报道 健康传播 实践 反思

2013年,全国的雾霾天气严重指数和范围不断刷新纪录,天气预报也把对雾霾天气的监测作为一项新的空气指标来播报,一时间“雾霾”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雾霾”“PM2.5”成为热门词汇,媒体关于雾霾现象的报道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对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进行梳理和分析,对雾霾报道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做好雾霾报道的建议。媒体雾霾报道的实践

1.满足受众知情权

在2013年年初北方雾霾危机发生后,国内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报道的内容首先是近期各城市的空气质量、防护措施以及深入分析造威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采访后,媒体报道的重点转向雾霾天气的成因、防护措施等问题。

《人民日报》2013年1月14日刊发了《雾霾来袭,如何突围?》一文,报道分别采访了气象部门、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医院、交通部门、气象专家等,体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全面性。新华社、《经济日报》《新京报》等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对雾霾现象进行报道,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通过开通专题报道的形式对雾霾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收集和传播。媒体对此次雾霾的严重性、政府的处理态度、民间的反应进行了报道。

2.事实报道与价值报道基本均衡

雾霾危机不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与此相关的公众对雾霾的态度、对政府防控措施的评价、对健康观念的理解,以及涉及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议题都应该被报道,而且应该被广泛报道。在此类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会更加重视环保和健康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进行环保和健康观念培养的一次良好契机。不管是从稳定社会心理还是保障公民健康的角度,都应该重视价值信息的输出。

在雾霾危机中,报纸和网站上纷纷开辟了健康专题,对雾霾的危害和预防进行科普。科普的内容包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雾霾”的组成、成因和危害,以及在同常生活中预防雾霾引发疾病的种种举措,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值得称赞的是,本次雾霾危机虽然在2013年初只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媒体并没有因为雾霾的减弱停止对事件的报道。《中国科学报》在2月雾霾逐渐消散以后连发多篇报道:《北京靠什么控制PM2.5》《雾霾走了,责任重了》《小锅炉成空气污染排放大户》《灰霾之过,油品之祸》《“问诊”雾霾:环境气象应合力出拳》。这一系列报道通过对民间的实地调查和权威专家的近距离采访,从专业角度讲述了如何科学破除“雾霾”这道难题。

同时,一些媒体也就雾霾危机对政府提出问责,新华时评《责任的沉默比雾霾更可怕》中,就雾霾前期官方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批评。

3.科学解读,破除谣言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媒体的解读不仅仅要快,更应该要科学,才能对民众起到有效的指导。在2013年发生的两次雾霾危机中,媒体基本发挥了科学解读的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在采访权威专家解读雾霾现象的基础上,都对涉及雾霾的科学常识进行了总结,分析到位。

在以往的多次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些有心之人会利用民众对危机的恐惧心理散布谣言,从而引发社会恐慌。从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来看,媒体开诚布公地向社会公布可靠的雾霾监测结果、危害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比如,民间传出了“防雾霾健身操”“吃黑木耳和猪血防雾霾”“N95口罩防雾霾”等等谣言,媒体迅速作出了反应,切断了这些谣言的传播。在网上对防雾霾措施进行搜索,会发现答案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好“谣言净化器”的工作。

对雾霾报道的反思和建议

1.引导民众科学应对“雾霾危机”

媒体对雾霾危机的报道,不能仅仅局限在对雾霾的实际情况进行报道,还应该对雾霾的成因、预防进行报道,当然,报道的内容必须科学而准确。雾霾危机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是切身可感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更能够被民众快速接受。

在雾霾危机中,民众首先最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雾霾”“雾霾发生后该怎么办”,对于此类疑问,媒体通过专家得到答案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让民众读懂报道中的专业术语。所以媒体在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的同时,要做到报道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比如对为什么雾霾损害人体健康,很多人因为身体素质比较好,处在雾霾环境下,体会不到雾霾的危害。《中国科学报》的报道中指出,“由于微颗粒通过呼吸道能够进入人体的肺部深处,有些甚至可能进入血液,因此如果人们暴露在大量微颗粒的环境中,肺和心脏将受到影响,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一信息对于了解此次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有助于帮助公众认识到雾霾的严重性。

媒体在报道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时,应该客观严谨,专家意见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传达专家意见的同时,更加应该慎重。在雾霾危机发生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采访中回答“雾霾有何危害”这一问题时说:“对此(雾霾)我正在作一个认真的调查,也收集了一部分资料。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威胁,特别是会导致肺癌。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这里,钟南山院士说的是一个“初步的结论”,但是,一些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候使用“专家称雾霾导致肺癌”这一观点,非常不妥,容易造成社会恐慌。在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过度的渲染或者轻描淡写都是不可取的,媒体必须坚持报道客观事实和科学验证的结论,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2.通过健康传播唤醒民间“防霾”力量

环境是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仅仅凭借官方的力量并不能解决问题,正如专家所指出的,目前我国雾霾之所以严重,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直接诱因;但污染物排放量大才是根本原因。公民参与能够使政府的政策能有效实施,同时也协助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形成公众压力。另外,公众生活、消费的模式也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民间组织在公众环境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媒体在进行雾霾报道的同时,不应仅局限于传达信息和问责政府,应该探讨雾霾危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有意识地向受众传播思想,引导舆论。经济的高速发展,粗放的生产方式,归根到底,是国家的环保意识薄弱,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如何“唤醒”民众环保意识,需要媒体联合发力。而最能影响公众环保观念的就是这场危机已经切实危害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在对雾霾危机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不能让公众觉得自己是旁观者,而应该让读者认识到自己在这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不仅仅是“受害者”,也同时是“污染源”。

3.把雾霾报道纳入日常报道的框架中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篇2

一、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让学生知道“雾霾”的组成

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霾,也称阴霾、烟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而霾中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成分.而我们现在身边的雾霾天气,是它们两者结合在一起,不但使天空变得灰蒙蒙的,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初中化学书本在空气污染内容中提到空气污染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两大类,空气质量日报中的“可吸入颗粒”、“PM2.5”、“沙尘暴”等都跟雾霾有关.简单说,雾是液体,霾是固体,“雾霾”天气就是空气中烟雾增加,导致空气污染严重.

二、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雾霾”的形成

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它们成为凝聚核,使空气中的水蒸汽凝聚成水雾,同时与颗粒物一起阻挡光线,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雾霾.凝聚核大致可分为:汽车尾气,如一氧化碳、未燃烧的氮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含铅的化合物和烟尘等,碰上雾天,可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北方冬季烧煤供暖产生的废气,如煤中的杂质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炼、建材企业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还有露天烧烤、燃烧垃圾、燃放烟花.

雾霾天气的形成,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解释就是说明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空气污染的知识点在我们初中化学课本上多次介绍,如第二单元、第七单元,我们平时在上课时可以结合课本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雾霾天气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与紧迫.

三、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让学生认识“雾霾”的危害

“雾霾”引起的空气污染,首先危害的是人体健康,因为生命离不开空气.组成雾霾的成分是十分复杂的,有很多种颗粒物,有些可吸入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雾霾对人体呼吸道、肺、心脏等器官都有危害,能引起多种疾病,雾霾天气由于光线不足,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抑郁、窒闷、情绪低落等.当遇到雾霾天气时,我们必须减少户外活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尽量安排室内,这样可以避免雾霾对学生的危害.“雾霾”引起的空气污染,还危害到交通运输,因为雾霾导致能见度降低.空气能见度降低后,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

四、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让学生参与“雾霾”的防治

最近一年来,雾霾天气反复出现,对人类的危害不断加剧,怎样有效地治理和预防雾霾呢?根据雾霾的形成原因,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是减少污染源、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初中化学书中讲到的“合理利用化石能源”就能有效预防雾霾天气,如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同时提高燃油标号,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用脱硫煤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对污染排放严重的企业必须关停,也能对雾霾进行有效防止与治理.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篇3

调查显示,约95%的网友知道PM2.5是雾霾的成分,但近五成的网友不知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也是雾霾所含污染物以及雾霾污染源何在,教材知识缺位、大众科普不到位和自学习惯欠缺是造成认知较差的主要原因;六成网友不了解PM2.5能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网友对PM2.5等在人体淤积部位及沉积量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不足六成网友了解PM2.5能给成年人造成10余种危害,辣妈和宅女对PM2.5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认知最好,仅平均五成网友认为PM2.5会给老人造成严重危害;平均五成六网友注重日常防霾,防霾口罩和食疗最受欢迎;面对雾霾,七成六网友了解食疗是治本的理疗方法。

一、调查说明

1. 调查目的

客观了解“雾霾危害”认知现状,分析不同年龄人群雾霾知识储备情况,了解网友对“雾霾危害”的看法,提出防治的有效建议。

2.主要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雾霾有害成分及污染源、雾霾如何进入身体、雾霾对不同人群的危害、日常防霾措施等四部分。

3.调查组织过程

时间周期:2019年4月24日至2019年4月24日

执行机构:绿生活指南、问卷星

4.调查方法

采用网民自填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5.调查对象

新浪微博网友

6. 有效样本量

2726个

二、调查样本结构

1.六成多网友年龄在20-30岁,是参与在线调查最活跃人群

调查数据显示,34.81%参与调查的网友驾临“十面霾伏”的地球时间为26-30年,占比最大;驾临地球20-25年的人数排名第二,占到27.85%;这两部分人群超过了参与调查总人数的一半,高达62.66%。排列第三的是驾临地球31年以上的人群,占25.95%。此外,11.39%的网友驾临地球不到20年。

2.近七成半的参与网友是女性,她们更关注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

调查数据显示,参与在线自填网络问卷的网友74.68%是女性。一方面,在互联网中女性较男性更爱分享和互动、更有耐心;另一方面,女性更关心自身及家人健康,尤其是在空气污染严峻形势的当下。

3.宅女和辣妈更关心环境污染危害,占女性网友的三成多

在74.68%的女网友中,不同类型的妹纸对雾霾等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关心程度又是不同的。宅女、辣妈、萝莉和御姐依次分列前四位,分别占到19.49%、13.56%、11.86%和10.17%,占到女性网友的55.08%。而后四位依次是大妈、白富美、腐女和干物女,分别为0.85%、1.69%、3.39%和4.24%。丝女、女汉子和家庭主妇均为7.63%,女神有5.95%,森女有5.93%。

4.经济适用男最关心环境污染危害,占男性网友近五成

在25.32%的男性网友中,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有44.44%的为经济适用男,“顾家”是他们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性格基因。跟女性网友基本一致,宅男、大叔和小鲜肉都挤进了前四,占比一次为15.56%、11.11%和10%。而男神占5.56%,高富帅占7.63%,丝男占8.89%。总体情况与女性网友人群分布吻合。

三、对雾霾成分及污染源的认知状况

1.九成五网友了解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但对其他污染物的认知不足

雾霾物质构成,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PM2.5(即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气态污染物,它们与雾气结合,形成了灰蒙蒙的天气。

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网友对雾霾的组成或者说有害成分的认知还不够全面。94.94%的网友都知道PM2.5等是雾霾的污染物,但是知道二氧化硫是雾霾污染物的不足六成,而了解氮氧化物也是雾霾污染物的也刚六成多一点点。

在女网友中,仅有55.08%的了解氮氧化物是雾霾的成分,有60.17%的了解二氧化硫是雾霾的有害成分;奇怪的是,女网友中仅有78.81%的知道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

而在男网友中,仅有55.56的了解氮氧化物是雾霾的成分,稍比女性网友高0.48个百分点;有60%的了解二氧化硫是雾霾的成分,比女性网友地0.17个百分点;有92.22%的知道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较女网友高出13.41个百分点。

总体看来,网友们对雾霾所含污染物成分有较好的认知,但还非常不完善。雾霾是2019年底才被广泛知晓的事物,大家在学校接受的地理知识没有涉及、大众科普不到位和阅读习惯欠缺等,是网友们对雾霾认知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 全民治霾须先告知公众污染源何在

一般认为,城市有毒颗粒物的来源有汽车尾气、烧煤供暖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可生长颗粒、装修粉尘、厨房油烟等。环保部数据中心监测的污染防治类别,则为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危险废物、重金属、废水和废气六大类。

调查数据显示,89.87%的网友认为废气是空气污染源,86.08%的认为粉尘是空气污染源,63.92%的认为重金属是空气污染源,53.80%的危险废物是空气污染源。此外,有51.27%、39.87%和29.75%的则分别认为,废水、污水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也是空气污染源。

在女网友中,89.83%的知道废气是空气污染源,83.9%的了解粉尘是空气污染源,59.32%、55.08%的则分别认为重金属、危险废物是空气污染源。

在男网友中,这一比列分别为52.22%、84.44%、67.78%和48.89%。与女网友相比,对废气的认知低了37.61个百分点,对粉尘的认知高0.54个百分点,对重金属的认知高出8.46个百分点,对危险废物的认知则低了6.19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网友们对空气污染源的认知总体较好,但也不全面。全民治霾,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公众知道其身边的污染源何在!

三、对PM2.5进入人体的认知状况

1.仅四成左右网友认为PM2.5能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

临床经验表明,PM2.5依次可以进入鼻腔、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毛细血管和血液等人体部位。

调查数据显示,网友们认知较高的是PM2.5能进入人体的鼻腔、气管、肺泡和支气管,知道的人依次为89.87%、86.71%、79.75%和77.85%。认为PM2.5可以进入的有50.63%,而认为能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的仅分别有37.97%和41.14%。

在女网友中,认为PM2.5能进入人体的鼻腔、气管、肺泡和支气管等部分的,分别占88.98%、84.75%、77.97%和77.12%。在男网友中,这一比例分别为88.89%、82.22%、76.67%和73.33%。男女网友的认知程度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网友对PM2.5能进入人体部位的认知也相对较好,同时也存在认知不全面的现象。尤其是,大家对PM2.5可以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没有太多概念。

2.对PM2.5危害认知不太乐观,三成五对其在肺泡淤积无概念

调查数据显示,70.89%的网友赞同“大部分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和42%的PM2.5在鼻腔中沉积下来”的说法,76.58%的网友选择了“咽喉的黏液会黏住一部分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和8%的PM2.5”的观点,59.49%的网友认同“气管黏液会黏住最后一部分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以及4%的PM2.5”的说法,51.27%的网友支持“11%的PM2.5会被支气管壁黏液阻隔下来”的观点,65.19%的网友选择了“最后35%左右的PM2.5进入肺泡,且无法被排除体外”的说法。

事实上,每个选项下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和PM2.5的淤积部分和沉积量,都是医学临床得出的数据。调查结果表明,网友们对雾霾进入人体的认知不太乐观。

四、对PM2.5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认知状况

1.PM2.5能给成年人造成10余种危害,网友平均认知不足六成

霾下生存,每个成年人每天都在当“吸尘器”。当干净空气成为奢侈品,您认为每天呼吸的PM2.5等脏空气会带来哪些疾病吗?

网友们给出的答案是:77.22%的认为PM2.5能给成年人引发过敏性鼻炎,72.15%的认为能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慢阻肺,68.99%认为能导致咽炎,65.19%的认为能引起咳嗽,64.56%的认为能诱发哮喘,62.03%的认为能引患肺炎,56.33%的认为能造成肺癌,51.90%的认为能引起扁桃体炎,46.20%的认为能引发感冒,30.38%的认为能引患空鼻症,36.71%的认为能导致肺栓塞。

有关权威专家一再遮掩说,PM2.5等脏空气是否能诱发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有数据支撑。其实,雾霾“有毒”是共识,国内外都有数据可以佐证。

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每次出现重度雾霾的天气,到市属各大医院的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就增加2-5成。

美国环保署2019年《关于空气颗粒物综合科学评估报告》指出,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了大气细粒子能吸附大量有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包括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2019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更是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因此,不论每个成年人对PM2.5究竟能给自己造成哪些疾病的认知有多少,重要的是不要迷信所谓国内某些权威专家持续忽悠的“雾霾致病没有结论”。

2.近九成网友认为PM2.5极易引发儿童呼吸道感染,辣妈和宅女最关心孩子

您家有孩子吗?孩子个子比成人小,贴近地面,更容易吸入雾霾颗粒物;同时,孩子没有鼻毛,雾霾更容易入侵;PM2.5等空气污染物进入孩子身体后,产生的危害要比成人大得多。您认为雾霾天气对孩子造成的最大危害有哪些?

网友们的回答是这样的,89.87%的认为会引发呼吸道感染,60.13%的认为会造成肺气肿,53.8%的的认为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41.14%的认为会导致肺癌,22.15%的认为可能会带来小儿佝偻病。

而在女网友中,辣妈和宅女这个群体的认知很有意思。

辣妈占总调查女网友的13.56%,100%的辣妈都选择了PM2.5会引起孩子呼吸道感染,62.5%的辣妈支持PM2.5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50%的辣妈赞同PM2.5会诱发孩子肺气肿,43.75%的辣妈认为PM2.5会导致孩子患肺癌,只有18.75%的辣妈判断PM2.5会给孩子造成小儿佝偻病。

如果说辣妈的选择是基于经验等判断,那么占调查女网友19.49%的宅女的选择就有些不寻常,她们对孩子的爱从数据上看有齐平辣妈之势。73.91%的宅女支持PM2.5会引起孩子呼吸道感染,47.83%的宅女认为PM2.5会诱发孩子肺气肿,43.48%的宅女选择了PM2.5会导致孩子患肺癌,30.43%的宅女判断PM2.5会给孩子造成小儿佝偻病,52.17%的宅女赞同PM2.5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宅女对PM2.5会给孩子造成最大危害的认知比例,远远超出除辣妈外的其他女性人群。

3.平均五成网友认为PM2.5会给老人造成严重危害,认知待提高

您家有50-70岁的老人吗?医学专家分析认为,雾霾天气的增加,加剧损伤老人的肺功能,从而导致老年人肺癌患病率的高发。您认为PM2.5等空气污染物会给家里的老人带来了哪些风险?

网友们是这样选择的,77.85%的赞同PM2.5会引发老人呼吸道感染,72.78%的认为会让哮喘发作,70.25%的认为会引起急性气管炎,64.56%的认为会引起支气管炎,51.27%的选择了会造成心力衰竭,32.28%的赞同会引患心肌梗塞,29.75%的认为会引起心绞痛,仅有1.27%的认为会导致肺癌。综合分析发现,平均五成网友支持PM2.5会给老人造成严重危害,这也不是一个很高的认知度。

4.平均五成三的网友对肺癌信号有所认知,防霾致癌即刻行动

《全球癌症报告2019》指出,肺癌仍是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2019年约新增180万患者并导致159万人死亡。其中中国约占此类病例的1/3以上。专家表示,吸烟、长期遭受空气污染和职业中接触致癌物,是增大中国人患肺癌风险的主要因素。每个人都是肺癌的潜在患者,您知道患肺癌有哪些信号吗?网友们的认知状况如下:

62.03%的网友选择了“久咳,特别是频繁不止地咳嗽,短期内检查不出原因”;

72.78%的网友选择了“咳血痰反复不愈,且有不固定的间歇性胸部疼痛”;

50%的网友选择了“发生感冒或支气管炎后,咳嗽久治不愈且症状逐渐加重”;

60.13%的网友选择了“突然出现渐进性气短、胸闷,胸透有胸腔积水,但身体却没有发热症状”;

44.3%的网友选择了“患有肺结核或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原有的咳嗽规律突然改变”;

41.14%的网友选择了“胸透显示肺部炎症,经治疗不能彻底控制,症状反复出现或加重”;

60.76%的网友选择了“有长期吸烟史,有肿瘤家族史,日常工作接触致癌物质如石棉、沥青、砷、铬、煤焦油的机会较多,且出现呼吸道症状者”;

36.71%的网友选择了“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顽固性疼痛及皮肤麻木、灼痛,虽有发热,但全身症状不明显”。

肺癌,号称“癌症杀手”,是PM2.5给人体带来的健康危害中最严重的一种。调查网友们对肺癌信号的认知,目的在于督促大家从最严重的后果来防治雾霾危害。调查显示,平均53.48%的网友对患肺癌的信号有所了解。

五、对PM2.5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认知状况

1. 平均五成六网友注重日常防霾,防霾口罩和食疗最受欢迎

面对凶猛的雾霾危害,网友们都财局了哪些防霾措施?

77.22%的网友选择“使用防霾‘常规武器’口罩”防霾;61.39的网友选择“通过食疗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防霾;50.63%的网友选择“时常护肤洁面”防霾;48.1%的网友选择“使用呼吸‘神器’空气净化器或空气加湿器”防霾;44.94%的网友选择“择机健身”防霾。

调查数据显示,平均五成六的网友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防霾措施,而使用防霾口罩和通过食疗防霾的人最多,通过护肤洁面、健身和空气净化器防霾的人数大体相当。

2.面对雾霾,七成六网友了解食疗是治本的理疗方法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篇4

[关键词]雾霾天气;特征危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30-01

一、雾霾天气的特征

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两个气象概念,两种天气现象。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雾的存在使能见度恶化,降低空气透明度,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

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在相对湿度为60%-90%的条件下,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身体健康

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有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沉积在上面,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还有可能引发肺癌。

(二)影响心理健康

雾霾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灰暗压抑,产生悲观情绪,如不及时调节,很容易失控。

(三)影响交通安全

雾霾天气造成了近空气层中的能见度急剧降低,可见度恶化,严重的影响着交通行驶,造成交通阻塞,事故频发。若雾霾天气丛生,会影响区域海陆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正常运营,造成地区经济发展障碍。

(四)影响区域气候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区域大气气候,甚至造成极端气候条件的发生,引起气象季节性灾害,使得整个地区的区域气候恶化,自然灾害丛生,甚至改变了地区的季节性气候规律。

(五)其他危害

雾霾天气促使颗粒活跃,携带病菌增多,诱发传染病等疫情的发生,同时雾霾天气会造成近地面层紫外线的削弱,增强了病菌的存活几率。更令人担忧的是,雾霾还加快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提前到来。

四、防御措施

1.做好个人卫生。外出归来时,应立即清洗面部、手部以及在外的肌肤,最好用棉签蘸取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2.尽量少开车,以减少汽车尾气对身体的损害。在开车时,遇到堵车应将汽车熄火,避免发动机空转

3.在灰霾天气里应少开窗,禁止在室内吸烟,并远离二手烟。要注意净化室内的空气,比如可以养一些花草,或悬挂竹炭类的装饰品。

4.在大雾或大风天气里,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外出,正常人群也应减少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由于早晨雾霾较重,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把锻炼时间改至下午或晚上。

5,在雾霾天气里,人们经常会出现嗓子干燥、声音沙哑、咳嗽咳痰等症状,此时可以通过服用润喉茶来缓解症状。

6.平时多饮水,饮食清淡,多吃鸡肉、鱼肉、豆腐、牛奶等优质蛋白食品,保证睡眠充足,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篇5

【关键词】大气污染;雾霾;原因;危害;措施

从2012年秋季开始,国内中部及东部地区接二连三的出现雾霾天气,这些雾霾天气有以下两个特点:持续时间长和覆盖面积大。雾霾天气导致轮船追尾、汽车相撞和航班延误;另外还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时间,PM2.5和雾霾成为热门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雾霾呢?

一、雾霾的定义

在学术界,雾和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雾属于气溶胶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小水滴或者冰晶;而霾是属于固体小颗粒形成。

以上说法虽然笼统一点,但是雾和霾的本质已经清楚了。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大量出现阴霾天气,危害也越来越重。这时候我国很多地区把阴霾天气和雾类天气合并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统称为“雾霾天气”。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

(一)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加。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各大城市楼宇越建越多,也越建越高,高楼表面的摩擦作用和高楼的阻挡作用使得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造成静风现象增加,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扩散和稀释减慢。

(二)垂直方向出现逆温。逆温层就像是一个锅盖扣在城市的上方,高空气温高于低空气温。我们都知道热空气较轻,产生向上的浮力,而冷空气较重,会向下沉。这样的逆温层使得低空的悬浮颗粒不能向高空扩散。

(三)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加。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中安家导致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另一方面工业发展和私家车增多,污染物堆放和尾气排放量增加都是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加的原因。

雾霾天气的形成自然因素只占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是一直存在的,当稀释速度和排放速度相当的时候是不会产生雾霾天气的。但是由于人类的过量排放,空气中的污染物中具有的可溶性成分在遇到其他悬浮物的时候就会互相包容,形成可见的混合颗粒,再通过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形成雾霾。通俗的讲就是污染物过多,并且遇水凝结便形成了雾霾天气。北京市环保局环保监测中心的主任张大伟在新闻会上介绍:煤炭的燃烧、工业、扬尘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大,是造成雾霾的根本原因。

三、雾霾天气的危险成分

本次雾霾天气被称为英国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和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混合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

在专项研究中,本次的雾霾中检查出了大量含氮的有机物颗粒,总的来说,这些污染物来自于燃煤、烹饪油烟和汽车尾气。

四、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中含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种类达20种以上,包括酸、碱、胺、酚和盐等,还有各种病毒和细菌。大体上对人体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一)呼吸道疾病。雾素有“冬季杀手”的“美称”,再加上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空气中的灰尘、病毒和细菌,那效果就更明显了。随着这些东西被吸入呼吸道,首先是化学物质对粘膜的损害会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之后病毒和细菌进入人体,容易引起肺内感染。

(二)大量的致癌物质。有统计说,近30年中国的吸烟率大大下降,但是肺癌的发病率却不断增加,这背后隐藏的杀手就是雾霾天气。不仅仅是雾霾天气对身体有危害,时而雾霾时而多云的天气同样有害。

(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雾霾天气同样可以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浓雾天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气压较低,诱发哮喘类疾病的同时还会使人血压升高,莫名产生烦躁的情绪。

(四)长期雾霾导致心理疾病。从心理学上来讲,大雾天气会使人产生沉闷和压抑的感觉,雾霾同样有这样的效果。这样的沉闷和压抑的感觉会刺激并加剧心理抑郁。另外雾天光线较弱,会使人产生懒散的情绪。

五、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一)政策的改变。国家如果坚持以破坏环境来换取GDP的增长,那我们就要面对雾霾天气。但是现在国家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以环境换经济的想法是错误的,已经在试图改变当前的状况。总理表示: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他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调动3.4万亿人民币资金投放到生态环保的领域。

(二)制定应急措施。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各地区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相应的响应机制,且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三)标本兼治。首先是在工业源头切断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包括燃煤、机动车、扬尘和工业,以上都是大量排放污染物的源头,是造成雾霾的根本原因。所以国家重点抓工业,对机动车尾气也开始限制。举个例子,汽车现在基本发展方向就是从单一能源的汽车变成混合动力的汽车,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当然,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也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工业上,严格控制排放标准,超标就整改,什么时候不超标什么时候再开工;至于扬尘方面,则采取措施严格抓好施工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

六、结语

要建设一个优美宜居的环境,不论从城市的布局还是工业的结构以及管理水平上都要来一次全面调整。伴随人口城市化的稳步提升,未来十年,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污染物排放的治理问题都必须以极快的速度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国家的环保部门要学会“弹钢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说环保部门不能只做善后工作,也不能只做预防工作,只有把预防和善后都做好,才能建设出一个美丽的中国。

参考文献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篇6

[关键词]雾霾 研究 危害 生成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S7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168-01

1、雾霾的概念

雾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造成的。它们的出现能导致能见度不同程度的减小。雾的颜色多为乳白色, 在工厂区可稍带点黄色或灰色。根据雾对能见度影响的大小及影响范围可分为轻雾(BR)、雾(FG)、碎雾(BCFG)、部分雾(PRFG)等[1]。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性物质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中的主要成分是PM2.5。

许多人往往把“雾霾”连在一起说,以为两者是同一回事,其实雾与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雾和霾都是视程障碍现象二者很像,出现的时候,都是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在测报实践中,常常会将二者混淆。其实二者性质不同,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表征着不同的天气状况。由于在自然界,雾和霾可以互相转化,相对湿度增加时,霾粒子吸收水汽变为轻雾,而相对湿度降低时,雾滴脱水后霾粒子又再悬浮在大气中成为霾。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将这两种天气状况简称为‘雾霾’现象[2]。

2、 雾霾的危害及来源

雾或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 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遇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雾)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污染物增加,我国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等部分地区雾、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3】。

灰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刺激性极大。现在的细粒子已经不是老百姓以前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4】。

3、雾霾的防治措施

雾霾天气的防治必须系统着手,统一规划,从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重大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等方面,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标准和规范, 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扶持力度, 从而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改变能源消费方式,实现天然气代替煤炭燃烧,加大天然气的使用比重。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新能源代替煤炭燃烧,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出。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70%左右,清洁能源比重偏低【5】。2011年,我国煤炭消耗量超35亿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相关部门要采取改变能源结构,降低生产负荷,提高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运行效率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限制私家车在城市内的出行时间无论治理交通拥堵还是治理汽车尾气污染都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比如制定好城市道路统筹规划,严格禁止公交车道行驶其他车辆,大力投资发展其他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在城市内的出行时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车和电气化轨道交通等,这些措施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的同时,也能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参考文献

[1] 王润清. 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7期

[2] 刘德军. 雾霾天气防治的路径与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1期

[3] 顾瑞珍,张辛欣. 专家详解雾霾天气成因及对策. 中国科技网,2013-01-14.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篇7

关键词:雾霾;天气;环境污染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首先,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雾霾?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新乡地区的环境气候。新乡地处北纬35°18′,东经113°54′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年平均气温14℃;季风特征明显,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在地理环境、大气环流、地形,地势等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暖温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东风,频率为17.49%,次多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2.3%。年平均风速为2.45m/s。在此气候条件下,特别是秋季,因种植物桔杆的大面积焚烧,给当地的环境污染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新乡地处交通发达,车辆众多,尾气的排量大大超出了环境所以接受的程度。考虑到新乡地区的气候及城市规模等因素,其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雾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雾霾对人类的主要危害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不利于儿童成长。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2、对交通造成的危害:

影响交通安全,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如何应对雾霾天。当遇到雾霾天气时诮少开窗。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可多泡饮菊杞茶这类中医茶饮,预防疾病,多食用水果,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此外喜爱晨练以及买菜遛弯的老年人要注意减少出门,因为雾霾对老年人的身体危害极大。避免雾天锻炼。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当然这只是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看,需要做的事情,更深层次上,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法政策来限制对大气造成各种各样的污染。比如:加强对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监督监管,让各工地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扬尘措施。限制供暖、火电站燃煤等,尽快采用天然气、水能发电、核能发电等等更干净的清洁能源。提高汽油、柴油质量,执行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工业喷涂尽量设置密闭的地方进行喷涂,喷涂完成后,对喷涂室处理后才排放到空气中。降低水泥厂等工厂生产排放,有条件的,对排放前的废气进行处理再排放到空气中。当然,这些需要政府的下定决心去治理的。

参考文献

[1] 张小曳,张养梅,曹国良. 北京PM1中的化学组成及其控制对策思考[J]. 应用气象学报. 2012(03)

[2] 曹国良,张小曳,龚山陵,安兴琴,王亚强. 中国区域主要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J]. 科学通报. 2011(03)

[3] 朱彤,尚静,赵德峰. 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形成中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作用[J]. 中国科学:化学. 2010(12)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篇8

关键词雾霾排放权核算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1.3;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6)04-0037-08

当前,雾霾现象频发、空气质量恶化,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的“心肺之患”,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科学研究表明,雾霾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然现象,而是燃煤、燃油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形成的气溶胶粒子,构成了“雾霾”的主要成分,①减少空气中气溶胶的排放,就能减少雾霾发生的频次。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合理界定并分配雾霾排放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排放权的交易,是实现治污减霾目标的关键。本文基于产权理论原理,提出雾霾排放权(核心是气溶胶排放权)的核算思路,构建相对公平的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权分配机制,既保障落后地区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权利,又充分挖掘“减霾”潜力,避免空气质量的持续恶化,对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工作可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文献综述

当前,有关雾霾治理的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雾霾形成的原因。《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认为我国雾霾天气增多是由于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所引起的,②茹少锋和雷振宇认为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③何爱平和石莹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缺失导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④二是有关雾霾治理的机制。任保平和宋文月、郭俊华和刘奕玮认为,我国治理大面积雾霾应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综合治理等经济机制等方面入手。⑤吴振磊和朱楠认为我国雾霾治理应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加快推进集约型城市化建设、构建多途径的城市化道路和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吴振磊、朱楠:《我国雾霾天气治理的城市化方式的转变》,《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周景坤和黄洁则从财政政策角度,建议我国加大雾霾防治的财政投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增加雾霾防治产品的政府采购,建立雾霾防治相关基金。周景坤、黄洁:《国外雾霾防治财政政策及启示》,《经济纵横》2015年第6期。此外,王波和郜峰从法经济学视角指出创新雾霾环境责任立法是应对雾霾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王波、郜峰:《雾霾环境责任立法创新研究――基于现代环境责任的视角》,《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3期。三是雾霾与经济、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苗壮、周鹏等借鉴“零和博弈”的分配思想,讨论了基于节能潜力与“减霾”潜力的效率分配机制,并结合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地区分类,对节能减霾效率分配机制与国家行政分配机制进行对比分析。苗壮、周鹏等:《节能、“减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权分配》,《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6期。马丽梅和张晓运用空间计量法,探讨了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4期。王书斌和徐盈之构建了一个雾霾与工业发展的脱钩分析理论框架。王书斌、徐盈之:《环境规制与雾霾脱钩效应――基于企业投资偏好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4期。

有关排放权核算研究则主要集中于温室气体的减排。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核算标准:吕洁华、张洪瑞、李冬梅:《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态势》,《统计与咨询》2015年第2期。一种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另一种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三次缔约方大会提出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国际学者主要利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研究。如Timilsina等对道路交通CO2排放量进行了研究,Timilsina G.R. and Shrestha A., “Transport Sector CO2 Emission Growth in Asia: Underlying Factors and Policy Options,” Energy Policy, vol.37, no.11, 2009, pp.4523~4539.Poulsen等参考IPCC提供的计算方法通过能耗折算分别测算了丹麦奥尔堡在1970年与2005年的废污水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Poulsen T.G. and Hansen J.A.,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Changes in Treatment Technology on 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 Balances for Organic Waste and Waste Water Treatment Using Historical Data,” 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 vol.27, no. 9, 2009, pp.861~870.Brnnlund等和Fre等则将排污权交易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Brnnlund R., Y. Chung, R. Fre and S. Grosskopf, “Emission Trading and Profitability: The Swedish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se Economics, vol.12, no.3, 1998, pp.345~356; R. Fre, S. Grosskopf and C.A. Pasurka, “Tradable Permits and Unrealized Gains from Trade,” Energy Economics, vol.40, 2013, pp.416~424; R. Fre, S. Grosskopf and C.A. Pasurka, “Potential Gains from Trading Bad Outputs: The Case of U.S. Electronic Power Plants,” Resource and Energy Enonomics, vol. 36, 2014, pp.99~112.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情况下,通过允许各生产者自由交易污染物排放权,有效配置排污权,从而实现潜在总产出最大化。理论上说,采取排污权交易机制能解决排污权配置无效率问题,为节能减排释放巨大潜能,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排污权交易机制对市场依赖性很强,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的现阶段,直接引入国际上基于发达国家全面实行排污权交易机制事实构建的模型来研究中国问题,难以见效。涂正革、谌仁俊:《排污权交易机制为何未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http:///cn/NewsInfo.aspx?m=20100914093049340648&n=20151013144658077979,2015年10月13日。所以,近年来国内学者根据中国特殊情景对排污权交易机制进行了扩展研究,如吴力波、钱浩祺和汤维祺构建了中国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了各省市对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与碳税政策的选择,研究结论显示碳排放权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更适合现阶段中国实际,随着碳减排力度的加强,要进一步考虑将碳税政策引入低碳政策体系之中。吴力波、钱浩祺、汤维祺:《基于动态边际减排成本模拟的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选择机制》,《经济研究》2014年第9期。李小胜和宋马林从国家整体效率最大化的视角,采用集中分配DEA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初始额度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公平、效率等单指标分配碳排放权时,公平原则效果不好。李小胜、宋马林:《“十二五”时期中国碳排放额度分配评估――基于效率视角的比较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9期。涂正革和谌仁俊在控制地区环境规制等重要解释变量下,试图回答SO2排污权交易试点在中国是否激发波特效应,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阶段SO2排污权配置的严重无效率问题,但未能产生波特效应,原因是低效运转的市场还不足以支撑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完美”运行,整体较弱的环境规制也不能与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完美”运行相匹配,建议大力推进市场建设与创新,依法加强环境规制,形成与之配套的市场和政府内外“双引擎”,在“中国新改革”的浪潮中完成环境生产技术的全面升级。涂正革、谌仁俊 :《排污权交易机制在中国能否实现波特效应?》,《经济研究》2015年第7期。

纵观已有文献,大部分侧重于探讨雾霾形成的经济学原因,而忽视了在雾霾治理中排污权的核算;有关排污权的核算则主要利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权核算,在核算方法上难以体现历史排放的公平性。在导致雾霾的气溶胶排放权分配方案方面,既要保护一国内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权利,又要核计发达地区排放的历史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护欠发达地区发展空间,同时激励发达地区参与治污减霾。本文剩余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剖析了雾霾的经济学属性;第三部分给出了雾霾排放权核算的思路框架;第四部分为雾霾治理的政策创新;第五部分为结语。

二、雾霾的经济学属性

雾霾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副产品,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这种负外部性体现为时间的负外部性和空间的负外部性。时间的负外部性是指当前的排放会对随后的经济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空间的负外部性是指一个地区产生雾霾,所有人都会受到损害,而且任何一个人受到的雾霾损害既不会随着该地区人口增加而减少,也不会随着该地区人口的减少而增加。但雾霾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危害的同时,又对经济发展带来某些“好处”,它是目前以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以汽车作为主要出行工具以增加人们福利的必要条件。如果雾霾累积到一定程度,当不利于雾霾消散的气象条件形成之后,其产生的危害会超过其给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好处。

雾霾具有流动性,单个区域的减排成本由本区域独自承担,但产生的好处却由一国内部所有区域共同享有。作为理性经济组织,每个区域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成本最小化就更愿意选择“不减排”或搭便车,那么,一国内部以减霾为目标的跨区域减排行为就难以自发达成。与之相反,如果减排省区能够排他性的占有减排的全部好处,那么,一国内部各个省区的最优策略就会从“不减排”变为“减排”。然而,“集体行动困境”告诉我们,现实中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

在雾霾治理中,单一的行政控制手段不足以应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补救环境管理中的“政府失灵”,Dales J.H., Pollution, Property & Prices: An Essay in Policy-making and Economies, Camberley: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2, p.128.按照排污权交易理论,建立污染排放权交易市场越来越成为环境政策发展的趋势。Daly H.E., “The Return of Lauderdale’s Paradox,” Ecological Economics, vol.25, no.1, 1998, pp.21~23.根据科斯(Coase)的解决框架,Coase R.,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3, 1960, pp.1~44.雾霾爆发的外部性可以通过明确界定各区域初始排放权得到解决,即一国内部的排放权交易体系会让减排机会成本最低的区域去实现减排,从而实现一国减排成本最小化,并最终形成一国内部最优的实际排放权结构。科斯认为不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在交易成本很小的情况下,清晰界定的产权会使社会成本最小。Grossman和Hart、Hart和Moore进一步强调,在交易费用不为零时,效率的高低是由产权结构决定的,在多种产权安排下,只有一种产权结构是最富有效率的。Grossman S. and Hart O.,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4, no.4, 1986, pp.691~719; Hart O. and Moore B.,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8, no.6, 1990, pp.1119~1158.综上所述,雾霾排放权是典型的公共资源,合理界定和明确其产权归属是治污减霾的关键。

三、雾霾排放权核算的基本思路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雾霾排放权包括所有人的免受污染权和环境容量使用权,前者强调的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保证雾霾排放量在生态环境能够自净范围内或者通过人为干预的可控范围内,不能对人产生污染伤害,这是对雾霾排放权总规模的限制。后者则指雾霾排放权本质是对环境容量的使用,同一区域内所有人或企业都应该公平地使用空气环境容量,属于未来发展权的范畴,排放权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发展空间的大小。由此可见,科学界定雾霾排放权必须从限制总规模和保障发展空间两个角度出发,按照“历史公平但有区别、当期公平优先、未来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分配核算。在此理念下,达到雾霾治理目标必须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核算各省历史雾霾排放历史总账。确定其T0(1949年)至T1(1978年)期间各区域对现有雾霾的贡献。如果其累计实际排放超过全国平均排放,则该区域年T1时点(1978年)排放权余额为赤字,反之为盈余。排放赤字的区域需根据其超额排放向盈余区域购买历史排放权,通过雾霾排放权的买卖,实现各个区域历史排放权账户清零,从而体现核算框架下历史公平但有区别的原则。第二步,按照化石燃料最终消费的角度确定各区域T1(1978年)至T2(2014年)时期的累计消费排放量,并科学预计从T1(1978年)至T2(2014年)时期的全国新增污染总排放额度,并将这一额度分配给各个区域。第三步,各区域在其排放额度下提出自己的雾霾治理方案,国家在T2时点(2014年)对各区域的雾霾治理情况进行再次核算。如果此时某一区域的雾霾超标排放,则仍必须对其超额排放额度进行惩罚,反之,则继续进行补偿。如此循环,直至完成雾霾的治理与控制。

1.各区域历史雾霾排放核算

在此框架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分配及补偿T0至T1期间各区域的雾霾排放权。注:此部分内容以省区为界限来界定排放权,各省区内部如何进一步界定与分配排放权的问题该文不进行讨论。由于雾霾具有流动性、难分解性与危害的非竞争性,所以,为便于分析,事先假定如下假设成立:

假设1:所有人遭受雾霾污染的危害相同;

假设2:每个区域的雾霾在给区域内部居民造成危害的同时,也给一国内部所有区域的居民造成危害;

假设3:每个区域的危害相互抵消后,仍然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净外部危害。

如果某一区域超额排放对其他区域带来了负外部性,则应该对受雾霾危害的区域进行适当补偿。如果各区域都在大气环境阈值内理性排放,不对其他区域产生净外部危害,同理也不会受到其他区域对其产生的外部危害,在此情况下,各区域的雾霾形成了一个基准线,这一基准线可以定义为各区域应分配的雾霾初始排放权。可证明如下命题:当且仅当各区域气雾霾排放量相等时,各区域的雾霾才不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净外部危害。这一均等排放量,即为全国人均初始排放量,据此可核算出各区域的初始雾霾排放权。如果某区域实际雾霾排放超出其初始排放权,那么,该区域必须对其他区域造成的危害进行补偿,反之则获得补偿。

在T1时点,假定某一区域内每人实际排放为该区域人均实际排放diT1,人口为PiT1,全国人口为PT1=PiT1,其中,i=1,2,…n(n=34) ,表示不同区域(即省区)。

T0至T1时期内:在T1时点上,全国人均累计留存排放为dT1=diT1PiT1PT1。由于每个人所受到的雾霾污染的危害由全国所有人共同分担,因此每个人的污染排放对全国其他所有人均产生diT1(PT1-1)程度的负外部性。那么,每个人遭受的雾霾危害为:

ni=1diT1PiT1=dT1PT1(n=34)(1)

其中,每个人排放雾霾对自己产生的危害为diT1,每个人被外部排放的雾霾造成的危害为ni=1diT1PiT1-diT1。由于假定区域之内人均排放量相等,因此所有人排放雾霾产生的相互危害彼此抵消,每个人产生的净负外部性均为对其他区域居民的净危害。因此,在没有补偿机制的条件下,当且仅当

diT1(PT1-1)=ni=1diT1PiT1-diT1(n=34)(2)

成立时,每个人的排放对其他区域居民不会产生净外部危害;同理,当且仅当

[diT1(PT1-1)]PiT1=(ni=1diT1PiT1-diT1)PiT1(n=34)(3)

成立时,每个区域的雾霾排放对其他区域不产生净负外部性。整理(1)、(2)和(3)式,得diT1=dT1,即当且仅当各区域均不对其他区域产生净外部危害时的排放量――各区域应分配人均气溶胶初始排放权为:

deiT1=dT1(4)

(4)式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人均雾霾实际排放量大于其人均初始排放权,即diT1>deiT1,其排放对其他区域居民产生了净负外部性,就需要对其超额排放量进行惩罚。如果某一区域人均实际排放量小于其人均初始排放权,即diT1

根据上述推导,我们可以计算每个区域的排放权,根据其实际排放与初始排放的差异,计算其补偿额,并通过补偿,实现T0至T1时段内,各区域污染排放账户的平衡。每个区域的总排放权为:

DeiT1=deiT1PiT1=dT1PiT1=DT1PT1PiT1(5)

其中,DT1=diT1PiT1为全国各区域的总排放量。如果某区域实际总排放DiT1高于其总排放权DeiT1,则该省需要支付的补偿额为MT1=DiT1-DeiT1=diT1PiT1-deiT1PiT1。如果某区域实际总排放DiT1低于其总排放权DeiT1,则该省可以获得的补偿额为MT1=DeiT1-DiT1=deiT1PiT1-diT1PiT1。在T1时点,经过上述补偿机制,实现了各省人均历史累计排放权的平衡,即雾霾排放账户的清算。

2.各区域当期排放的消费核算

雾霾属于存量污染物(stock pollutant),气溶胶的背景存量决定了雾霾污染的爆发频次。在我国境内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景。第一种情景:A区域提供物质资本,B区域提供劳动力,C区域提供能源,D区域生产。在此情景下,D区域是直接排放区域,但最终产品却在全国境内消费。第二种情景:A区域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机械、电子设备,B区域购进这些投资品或中间品,投入劳动力和能源将其加工成最终消费品,并提供给一国境内所有区域消费。在以上两种情景中,直接将雾霾排放责任简单归结为高排放的生产区域D或第二种情况中的区域B都是不尽合理的。

因此,本小节在前文核算清楚历史排放的基础上,将从最终消费的角度核算各区域消费导致的雾霾排放。在此步骤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以消费排放为基础的,体现公平兼顾效率的核算框架。从长期动态视角看,以投资形成的物资资本也是一种中间品,这种“中间产品”将作为另外一种生产要素并形成最终消费。设区域i第t年的最终产出为:

Yit=Cit+Iit+NXit(6)

其中,i=1,2,…,n(n=34) 。将所有区域加总,可得全国的最终产出为:

ni=1Yit=ni=1Cit+ni=1Iit+ni=1NXit(n=34)(7)

由于在核算清楚历史排放的水平上,本文仅考虑一国内部各区域最终消费引起的雾霾排放,不考虑对全球其他国家产生的外部性,因此可得: ni=1NXit=0(n=34)。那么,全国最终产出可化简为:

ni=1Yit=ni=1Cit+ni=1Iit(8)

设全国的总产出、总消费与总投资分别为Yt=ni=1Yit,Ct=ni=1Cit,It=ni=1Iit。设生产函数为Yt=f(Kt,Et),将化石能源Et与物质资本Kt共同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到生产函数中。据此,可讨论雾霾与消费量的关系,进而能够动态核算消费排放。

设物质资本的折旧率为ρ,那么资本积累方程为:

Kt+1=(1-ρ)Kt+It(9)

核算以最终消费为基础的雾霾排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计算物质资本积累所导致的雾霾的排放量。虽然雾霾实际上已经被排放出来,但是计算过程中假定雾霾暂时“沉淀”在物质资本中,随着物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折旧,“沉淀”在里面的“雾霾”也会被释放出来,计为因消耗物质资本导致的当期生产产生的污染排放,产出一部分为消费品,一部分为投资品。设第t年“沉淀”于物质资本中的雾霾排放量为DKt,由于投资和消费分别导致的污染排放为DIt和DCt,则:

DKt+1=(1-ρ)DKt+DIt(10)

第二,确定第t年投资和消费排放出的雾霾。根据生产函数,雾霾排放为物质资本折旧排放和能源消费排放之和,即第t年的生产所导致的雾霾的排放为物质资本折旧“释放”的排放ρDKt加上能源消耗产生的排放DEt。因此,第t年消费排放的雾霾为生产消费品消耗的物质资本排放加上能源消费的污染排放;第t年投资排放的雾霾为生产投资品消耗的物质资本排放与能源产生的污染排放,即DCt=DCKt+DCEt,DIt=DIKt+DIEt 。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在竞争性市场下,产出与要素成比例变化,那么,消费量与生产消费品投入的物质资本和能源成比例变化,同时,投资量也与生产投资品所投入的物质资本和能源成比例变化。设第t年生产消费品所消耗的物资资本与能源消费导致的雾霾排放分别为DCKt=dCKCt和DCE=dCECt,生产投资品所消耗的物资资本和能源导致的雾霾排放分别为DIKt=dIKIt和DIEt=dIEIt。为了解决投资品和消费品生产函数的差异性,设α1=dIKdCK,α2=dIEdCE,α1和α2代表了投资品和消费品的生产要素需求结构差异,它们也可看作是单位投资与消费的雾霾污染物排放量的差异。根据上述关系,第t年投资导致的雾霾污染排放为:

DIt=α1ItCt+α1ItρDKt+α2ItCt+α2ItDEt(11)

第t年消费导致的雾霾污染排放为:

DCt=CtCt+α1ItρDKt+CtCt+α2ItDEt(12)

第三,T1至T2期间消费排放的核算。T1至T2期间消费排放与能源消耗产生的雾霾排放平衡式为:DKT1+T2t=T1DEt=DKT2+T2t=T1DCt,该式说明,第T1年物质资本“沉淀”的污染排放与T1至T2期间的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排放之和等于第T2年物质资本“沉淀”的污染排放与T1至T2期间的消费产生的污染排放之和。当时间足够长时,可以证明初年及末年物质资本“沉淀”的污染排放相比于该时间段内的累积消费排放可忽略不计,那么累积消费排放等于累积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排放,即T2t=T1DEt=T2t=T1iDCit,则经济中所产生的污染排放可全部核算为最终消费导致的雾霾污染排放,即消费排放。

第四,根据情景预测各区域的消费排放。

情景1:如果各区域在消费结构相同的条件下消费相同产品,那么,各区域单位消费的雾霾排放强度相同,消费量的差异造成了各区域消费排放的差异。各区域消费结构相同意味着假定各区域代表性消费者的偏好无差异。在此情景下,第t年区域i的消费排放为:

DCit=CitCtDCt=CitCt+α1ItρDKt+CitCt+α2ItDEt(13)

情景2:不同区域排放强度差异下的单位消费雾霾排放量差异。此情景中,由于能源禀赋、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不同,导致区域之间的雾霾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简单起见,仅用各区域排放强度βit衡量各区域单位消费排放的差异,并设dCKi=βitdCK,dCEi=βitdCE 。由于此处仅是对各区域消费排放的相对大小进行调整,全国总的消费排放以及全国总投资导致的雾霾污染物排放均不变,因此不必对各区域投资再做调整。相应地,在此情景下,第t年区域i的消费排放为:

DCit=βitCitni=1βitCitDCt=βitCitni=1βitCit[CtCt+α1ItρDKt+CtCt+α2ItDEt](14)

由(14)式可知,情景2的假设完全忽视了国内分工的影响,将各区域排放强度的差异完全归因于该区域的消费结构。

3.各区域未来排放额度核算

通过比较T1至T2期间每个区域的实际消费排放量与其污染排放额度,就能核算出未来各个区域未来拥有的排放空间,排放额度消耗完毕的区域就必须向其他地区进行购买,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进行补偿。如果某区域实际消费总排放T2t=T1DCit高于其总排放权Dei,则该区域需要支付的补偿额为M=T2t=T1DCit-Dei。如果某区域实际总排放T2t=T1DCit低于其总排放权Dei,则该区域可以获得的补偿额为M=Dei-T2t=T1DCit。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雾霾污染的最终消费排放的核算与控制。

四、雾霾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前文模型分析表明,只有按人均相等的原则来界定一国内部各区域的历史累计排放权,才能保证各区域的历史排放不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净外部危害;只有按照最终消费排放核定当期排放权,才能保证各区域公平的分配当期和未来的雾霾排放权。本文结论对我国治污减霾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作用。

第一,雾霾治理的核心是科学核算排放权。气溶胶的过度排放导致雾霾频发,出现了“公地的悲剧”。由于气溶胶的排放具有负的外部性,低气溶胶排放区域就会受到高排放区域的净外部损害。从福利经济学逻辑上来看,高额排放区域应向低排放区域进行超额排放补偿,但补偿是建立在明确界定各个区域的雾霾排放权并科学计算其超额排放量的基础之上的。在明确界定各个省区的雾霾排放权的前提下,一旦明确界定并严格保护了各区域的雾霾排污权,每个区域的气溶胶的排放量就会受到严格约束,那么,全国气溶胶总排放额度才可能被控制,雾霾爆发的频次才能降低。根据一国人口和自然经济社会历史发展条件调整国家雾霾人均排放额,一旦人均历史雾霾排放额确定,区域之间的排放权就可以进行交易,高于历史人均雾霾排放额的区域可以通过雾霾排放贸易来获取超出部分的需求,满足其生产消费需求;低排放区域通过出让盈余的雾霾预算获取必要的发展资金和技术。

第二,雾霾治理的关键是构建运作有效的环境保护经济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运转有效的环境保护经济机制。在市场机制下,如果需求大于供给,那么,雾霾排放权价格上升,这不仅会刺激高排放区域强化省内减排效率,增加供给,同时,高排放国家也会开展跨区域合作,实现行政区外的减排合作。政府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拍卖、配给等方式将雾霾排放权分配给不同的企业,形成雾霾减排交易市场,提供市场服务信息,组建专业的排污权中介机构,建立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为交易各方提供中介信息,提高交易透明度,降低交易费用,调节不合理的价格交易制度,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外部性内部化,在创造市场交易机制和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雾霾治理的基础是完善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对雾霾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对污染源实施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控制,尤其加强对火电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管。优先试点雾霾监测体系的“垂直管理”,理顺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机制,完善雾霾治理的经费保障,构建完善的监测数据质量保证制度。提高雾霾监测的技术水平,改善装备条件,提高监测频率和质量,定期对全国三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并公开披露评估结果。

第四,雾霾治理的保障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建立并完善雾霾排放权交易立法。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导向的环境经济政策,必须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下,才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美国排污权交易的成功与其完善的法律基础是分不开的。王伟光、郑国光:《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88页。参考国外和我国试点城市的经验,必须根据中国特有和不断变化的立法和司法要求,从法律上确认排放权,保障排放权的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和管理机构的合法性,为排放权交易奠定法律基础。二是完善污染者责任制。一方面,强化污染者的法律责任,提高超标排放的违法成本。改变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罚款模式,将数值封顶为主的罚款模式改为倍率封顶式的罚款模式,即通过提高财产罚没的数额,发挥财产罚没在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方面的功效。另一方面,增加非财产罚没的类型。将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法》中非财产罚没的方式,如警告、责令停产整顿,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暂扣、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件,扩展为丧失政府投标资格和采购合同资格的行政处罚,通过运用丧失政府订单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

五、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