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成本控制论文8篇

时间:2022-01-30 02:04:19

成本控制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篇1

在房建工程中,造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能够全面地贯穿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可以说,其伴随着项目的产生与结束。在房建工程的全过程成本控制工作中,其主要具有以下阶段,即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建设阶段以及核算阶段。在该项工作中,其会在造价工作的相关理论指引下对房建工程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估算,不仅能够保障工程以稳定、合理的方式运行,还能够帮助企业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投资,对于整个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在具体实施方面,则需要成本控制工作能够从房建工程的各个阶段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并将房建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对成本控制、造价管理的理论进行应用,并以此方式帮助企业在形成良好成本控制习惯的基础上使总建设成本降低,并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

2房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成本控制方式

2.1决策阶段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项目的估算可以说是我们开展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在房建工程决策阶段,需要我们能够同前期筹建、财务等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开展紧密的合作,并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理论的基础上对本工程的资金成本、资金规模以及工程造价等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估算,并以精确的估算结果帮助工程能够以更为稳定的方式进行,进而获得收益的最大化。

2.2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中,需要我们在联系投资者需求的基础上将投资决策具体化、设计方案设计化。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以三个阶段开展房建设计工作:首先,是造价管理阶段。在该环节中,我们应当在工程方案图纸以及工程说明书的基础上充分地联系工程实际,以此帮助我们制定出符合工程需求的造价估算书;其次,是初步设计阶段。在该环节中,我们则应当根据图纸开展定额编制工作,并在编制方案上报经过审批之后再在工程中正式进行运用,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方便我们能够对工程更好地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第三,是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我们通过工程说明书以及施工图纸的应用对工程在施工图阶段的造价进行计算,并比对其是否存在超出概算的情况、是否需要对细节进行修改等等。可以说,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对于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三者不仅联系密切、而且相互制约,通过三者间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获得非常全面完善的造价管理效果。而在我们开展该项工作的同时,也需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流程改造”、“价值工程”等理论方法进行实施,并合理地对建筑的寿命、成本以及质量的关系进行平衡与配置。

2.3招标阶段

在房建工程招标阶段,主要有公开招标以及邀请招标这两种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就是通过公开宣传以及公告的方式开展招标工作,而邀请招标就是在联系本工程特定需求的基础上邀请特定的组织或者法人参与到投标之中。但是,无论我们选择的是哪一种招标方式,都应当对工程在不同阶段所有可能产生成本的环节做好全面的控制工作,并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以订单的方式进行招标工作。而在投标工作中,则需要项目的投标方也能够在充分联系招标文件的基础上在参照现行消耗量定期以及企业定额的基础上做好工程的报价工作。而在招标方面,则需要以合理的投标管理方式对工程的整体成本进行控制,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上报,做好工程量清单复核工作。而当投标报价完毕后,工程评标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对工程投标方所递交的报告进行科学的判断,并以此在实现不同投标单位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实现了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房建工程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4施工阶段

在房建工程的具体施工阶段,需要建筑企业能够在建立良好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对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的成本进行细化与规范,以此帮助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同时,还需要以全过程成本控制为基础,在房建工程的整个建设阶段对材料、设备以及工作人员所产生的费用做好管控工作,并以此方式在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方案制定和工程规划方案的制定方面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首先,企业在施工阶段中需要做好成本的人工控制,并从施工的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做好成本的控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该工作的运行效果、数据参数分析以及反馈改进,从而以此保障成本控制在此环节的运行效果;其次,我们也应当做好材料的采购工作,以此增强施工材料的成本控制。一般来说,工程施工成本中大部分的成本都来自采购成本,对此,就需要我们在联系全过程成本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施工需求做好材料的分析工作,并且在对材料购置完毕之后也够定期的做好材料费用的核算工作;再次,在设备成本的控制方面,我们需要对设备的租赁情况、购买情况进行细致的对比,比较哪一种方式更加适合我们开展成本的控制工作,并在对优化方案进行制定的基础上做好设备费用的核算工作;最后,在房建工程的具体实施阶段,我们也可以借助CALS系统的应用帮助我们开展全过程成本管理工作,并以此为我们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工具支持以及技术保障,从而以此在最大程度提升房建工程控制水平的基础上使整个房建工程得以高效、顺利地运行。

2.5决算阶段

在整个房建工程建设完毕之后,则需要管理人员在对项目各个阶段做好监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工程结算任务。对于竣工决算这个环节来说,其不仅最为重要,而且也同企业的整体利益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需要我们能够对决算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对此,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以工程竣工图为标准,在根据房建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核算工作,并对可能存在的报价以及数据问题进行积极的调查与核对、对材料使用的标准化情况进行全面的对照,并以此种方式在减少漏洞、错误的基础上提升核算工作的准确性。

3结束语

成本控制论文篇2

1.成本控制的定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主体的权力范围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预防一系列采取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成本控制措施,以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2.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一般的情况下是指通过不断的降低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从而能够有利于企业完善公司的管理以及合理的运作,不断的明确并且完善企业内部权利以及相关的义务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能够有利于提高企业成本控制,从而来提高控制效率;不断的明确企业完善内部权利;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的义务之间关系,从而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在企业的各部门的合理开发成本控制,不断的约束并且激励各级员工节约成本,提出切实可行措施,降低成本。

二、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1.采购成本没有受到重视

中小企业降低采购物流只是停留在某个活动成本,但是忽略了采购物流活动流程;有的只从部门利益,不为采购订单方面,但库存和采购;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会计方法不适合现代成本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能把握物流成本的具体的情况,导致物流成本的中小企业知之不多,存在一定的错误概率。由于忽视物流功能要素有取舍,尽管工资在物流活动成本降低,但总体物流成本并不能下降,甚至会不断的增加。

2.材料浪费造成的过度支出

在管理过程中的中小企业,材料成本不好控制,所以有很多漏洞,导致中小企业的一些买家在采购过程中为了谋取私利,不选择决定哪个供应商的材料质量和价格,但多少委员会作出决策;没有项目根据材料进度合理安排使用,但根据中小企业需要开始大量使用的材料,或在材料的使用没有要求,这导致材料积压在仓库企业占用巨额资金。对中小企业材料消耗成本,没有有效的控制,更由于管理制度不严格,只有在物质运输,材料的收集,存储等环节问题已经丢失,被盗材料。

3.成本控制范畴过于狭窄

由长期计划经济观念影响,在成本控制的中小企业注重过程控制,而忽视事前控制,经比较分析。这种成本控制利润范围小,难以与外国公司竞争,赢得。金融业的中小企业也是对中小企业部门的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它提供了各个环节的数据生产与管理工作是企业绩效的瓶颈。许多企业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不是角色的业务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事实上,成本控制是没有问题的一部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管理是不是有效,中小型企业缺乏监测点成本控制成本的发生,导致成本点人员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看,刚做的,不计成本,但无论输入,输出。从中小企业的工程,设计,设备日常生产管理采购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我们熟视无睹,没人照顾,只能依靠个人的素质。为材料,在两级库取消后,中小企业是引领新一代的消费现象,在停药后的材料,无论是生产无人问津。

4.疏于对成本控制的管理

差异成本支出水平往往是因为对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中小企业不惜工本,片面追求“高质量”,不讲效益,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内部控制标准的规定太高,高精度的实现,为一些小的性能要求高标准的产品,其结果必然导致中小企业的成本上升,经济衰退,也影响到社会效益。

三、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策略

1.增强物流采购总成本的意识

对物流成本的采购成本水平的重要影响,降低采购物流成本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的企业,行业和社会。因此,总部采购部门中小企业应该想方设法,从而在降低各种费用的过程中,包括商品采购,提高采购总成本意识。各部门以及相关的采购相关采购方面的组织加强合作,通过不断的实现信息共享,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集中采购方式,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策略和混合采购模式和国际化与本土化;优化采购流程,以加强采购活动之前,期间和采购人员注意相应的控制情况;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问题,从而来树立供应链管理思想,最大限度节约成本采购,需要综合考虑价格因素,了解供应链各个环节操作情况,不断的明确购买不同的特点,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和意义。

2.降低材料费用支出

中小企业应加强材料管理,加强控制的内容到每个环节,从材料的采购,储存,使用,回收等,以降低材料成本的措施,合理选择饲料价格,质量,数量和时间和运输方案,既保证了施工和不形成积压场地,减少运输,新材料的合理使用,制定消耗定额,等各种合理的储存定额和材料定额,控制标准,层层落实,超级奖励和惩罚。对材料的管理做到善始善终,对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具体措施是: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工程材料管理,避免损失和浪费的材料,由材料供应部门人员统一问题要求中小企业的材料,材料的控制。根据项目预算,预算管理,材料分为:严格控制和灵活的控制。

3.拓宽成本控制范围

长期以来,出发点和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忽视了供应过程和分布的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和产品研发过程;D,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整体之间的关系,对小中小企业与外部中小企业管理很少被考虑,不能使企业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价值链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是一家集一系列活动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创造价值,它表现为“外部价值链的发展,采购,生产销售”和“内部价值链供应商企业客户”。为了使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应该从设计的角度向前延伸产品,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和处置。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使企业从生产过程的全局角度看待企业,删除没有附加价值的工作,对中小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优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加强成本控制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了合理水平,但导致盈余质量或浪费。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公司应实施成本细分策略是指涉及成本的项目分化到最小的单位,然后一个一个的来降低成本。总成本大体分为几种材料,人工和费用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个责任中心,然后设置质量成本系数或定额,规定,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责任到部门,车间。

四、结论

本文是通过了相关的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来提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够得到稳定,从而保障资金安全,不断的提高稳定性,在未来的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对中小成本控制问题,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对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能够通过以下策略加强企业融资问题,包括了:加强成本控制的企业员工的意识,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相关的操作。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

成本控制论文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价值链

一、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营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执行成本时实施的控制,其目的是使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既定标准成本尽可能地接近;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对成本实施全面、综合的控制,不仅包含事中控制、事后二次控制,还包括成本产生之前研究开发、决策和计划等阶段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目标

除了达到降低成本的基本作用之外,成本控制还能够配合企业各种战略的实施,通过力争实现企业成本最优化为企业谋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有限的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量、本、利之间的联动关系,尽可能多地为企业获取价值,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成本控制的方法

1.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成本为关键控制点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通过对作业流程的控制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2.目标成本法是一种按照既定目标对成本发生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法,涵盖采购、生产、销售的等经营环节。3.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为各个环节设定好指标标准,并遵循指标对成本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二、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现存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范围狭窄

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的是传统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范围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中,只关注生产消耗的原材料、人工及制造费用等,注重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没有实施对流通环节、研发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不考虑生产环节之外的其他经营环节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忽视企业价值链的作用。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能够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影响的成本控制已成为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变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通过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对企业的战略路线做出合理规划,结合“上下游”企业关联开展成本控制活动。

(二)成本控制未深入到作业层次

传统成本管理采取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节约各类消耗来降低成本。但盲目的单纯以降低成本为目的,不惜降低产品质量和对客户的服务,虽在短期内实现了节约成本费用,但对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企业应当以前瞻性的眼光,从现代成本管理视角出发,更多关注市场效益的创造,在经营的各个作业环节做好成本控制,投入先进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不再把产品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唯一对象,而是以作业为层级,将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等均作为对象,对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不论费用支出是否与产出有直接关系,只强调发生的合理性。

(三)成本控制主体单一

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和财务部门,其他部门及员工尤其是一线生产员工不参与到其中。上述两者虽在成本管理中占据主导位置,掌控着成本控制的方向,但并不是成本发生的直接参与者,存在专业的局限性。成本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成本发生的部门和个人,使其没有形成成本意识,不能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得不到成本发生主体的支持,成本管理不能落到实处,生产经营过程中依然存在浪费现象,严重影响成本控制效果。

(四)成本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许多企业已经开启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但采购、库存、销售、物流、人力资源、财务等子系统缺乏紧密的联系,各部门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财务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准确有效地采集数据带来一定困难,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引发成本上升。此外,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存在滞后性,不能对成本进行提前预测,无法为成本管理者事前决策和事中控制提供支持。

三、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实施基于价值链成本控制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企业面临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单独依靠降低产品成本已不足以帮助企业应对挑战,必须从多方面优化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通过分析、管理企业价值链可以优化企业价值活动,从而提高经营绩效、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价值链成本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来增加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是集多元化、复合型的成本控制过程,将各个作业中心作为负责人,所有处于产品价值链条上的企业都参与其中。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费用,伴随着资源耗费创造新的价值,企业想要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必须分析企业价值链并制定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措施。

(二)为各作业环节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企业必须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各个作业环节,明晰相关部门职责,避免重复、无效作业,再造低效流程。重组生产流程剔除不必要生产环节,合理安排生产要素;整合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分工,取消不相关环节、减少不必要层次,确保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有效。各流程、环节之间要进行良好的衔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压缩企业成本以提高收益。打破传统职能型组织结构,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进行改善。

(三)完善成本控制机制

把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的重点,将成本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思想观念,推行成本责任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细化成本项目,实现节奖超罚,使责任与利益相结合,让每个部门、车间都行动起来,每个员工都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每个员工都负有成本责任和自觉参与的意识,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四)建立现代化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使用先进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是促进成本管理发展的必要手段,企业应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以满足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专业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信息化、流程的规范化,会计成本信息可以得到准确、及时的传递,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实时性,为实现财务集中管控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保障。同时,可以加强费用预算管理,帮助企业确定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制定考核依据,提供权责明确的过程控制,实现管理会计职能,提高财务管控能力和整体运营效率,是责任会计体系实现的有力支撑。

四、结论

总之,企业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除了依靠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之外,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也非常重要。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不仅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能够发现经营的薄弱环节,通过对其的改进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于洋 单位: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海刚.基于价值链的DLL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成本控制论文篇4

在借鉴质量功能展开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类新型的成本控制屋模型,通过分析其基本组成模块,为后续研究建立统一分析框架和研究平台。定义1: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屋HOC主要由左墙、天花板、屋顶、右墙、房间和地下室等6大模块构成。

模块1:左墙——全生命周期成本体系LCS

左墙为What输入项,用于描述成本控制工作的改善对象及相关信息。LCS主要由明细成本科目DC、成本关联矩阵CRM和成本满意度CSD三部分组成。其中明细成本科目DC表示全生命周期成本框架下具体可测量的成本信息,一般可表示为逻辑树形图;成本关联矩阵CRM表示由明细成本降幅潜力对比值所构成的实对称矩阵;成本满意度CSD是根据CRM求解而得到的各成本降幅潜力的相对重要度指数,即各成本控制工作的满意度权重。

模块2:天花板——成本控制方法体系CM

天花板被称为Hows集合,表示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可供选择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可以视为企业征询的成本改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种类众多且与各成本科目紧密相关,天花板模块可参照成本科目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计成本控制措施集合,实现聚类陈列。成本控制措施主要包含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选取一系列量化指标用于衡量其改善效果。

模块3:屋顶——措施相关矩阵RMM

屋顶由成本控制措施Hows之间的关联关系组成,表现为实对称矩阵。在实际操作用,可以用图形化符号和专家语言评价值描述措施之间的关联关系,并赋值量化。

模块4:房间——“成本-措施”关联矩阵RMCM

房间内含What-How相关关系矩阵,表示各成本科目与控制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成本-措施”关联矩阵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可将成本科目降低目标转化为控制措施的技术需求。与屋顶类似,房间模块同样可用符号或语言对其中关联关系进行描述并赋值量化。

模块5:右墙——成本目标设计COD

右墙为产品成本竞争性的评价矩阵,通过与主要竞争厂商就类似产品的平均成本开展类比分析,利用专家资源所设计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成本目标。成本信息主要来自于企业会计报表,如年报、半年报、季报和月报等。左墙中未细化的二级成本科目,结合专家知识,判断二级成本科目所占比重,估算其具体数值。根据各明细成本现状和既定目标,可以测算得到各成本科目的成本改善率。

模块6:地下室——措施输出矩阵OIM

地下室表示不同成本控制措施Hows的输出矩阵,主要描述成本控制措施的当前效果、预期目标效果和改善成本等情况,内含措施绝对贡献度、措施的预期改善效果、措施改善资源等信息。通过相关计算,可用于衡量复杂关系下控制措施的综合表现,完成“成本目标-措施改善”之间的转换。

2成本控制屋多目标优化算法设计

本部分结合系统工程相关思想,以模块为单位,丰富和完善HOC模型的内部信息。构建资源约束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改善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对其求解,确定优先推行的成本控制措施及其资源分配方案。

3成本控制屋递阶分解模型及其算法设计

复杂产品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全要素管理和全过程受控要求,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控制体系可以视为一个多阶段、多等级、多要素、多因素的复杂系统。根据主制造商企业的层级体系,不同管理部门均可以构建其部门级成本控制屋,形成一个成本控制屋体系。一方面,企业级成本控制屋引领并指导部门级成本控制屋,另一方面,同等级成本控制屋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和效果关联关系,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全寿命周期的具体阶段作为划分维度,可以构建复杂产品成本控制屋分解网络模型,如图3所示。其中核心层(1层级)为主制造商公司级成本控制屋,阶段层(2层级)为全生命寿命周期中各阶段成本控制屋,即研发阶段成本控制屋、采购阶段成本控制屋、制造阶段成本控制屋、销售阶段成本控制屋和维修阶段成本控制屋等等,明细层(3层级)为各阶段下明细成本层控制屋。

4结语

成本控制论文篇5

[关建词]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和管理部门对任何必要作业所采取的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而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等于乃至低于预期的成本限额目标。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包括企业组织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考核制度和企业奖励制度等四项基本内容。

1.企业组织系统

在企业组织中,通常将目标划分为几个子目标,并分别指定一个下级单位负责完成。每个子目标可以划分为许多的更具体的目标,并应指定下一级的部门去完成。企业的组织架构可以用管理等级和管理幅度这两个指标来描述。管理等级是指最高级单位与最低级单位之间的等级;管理幅度又称为控制跨度,是指一个单位所属下级的数目。组织架构所涉及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组织机构中,权力集中于较高级别的管理层次,低级层次的管理人员只拥有很少的决策权。在一个企业中,权力也可能在一个职能领域内

高度集中,而在其他职能领域中高度分散。一般而言,财务和人事是属于高度集中的领域,而业务经营领域则朝着一个分权化模式发展。

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与企业的组织架构相适应,即企业预算是由若干分级的子预算组成,每个子预算代表一个分部、车间、科室或其他单位的财务计划。与此相关的成本控制,如记录实际数据、提出控制报告,也都是分小单位进行的,这样便形成了责任预算和责任会计。

2.企业信息系统

成本控制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系统,也就是责任会计系统。责任会计系统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编制责任预算、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三个部分。

通常企业分别编制销售、生产、成本、财务等预算。这种预算主要按经营管理的领域来落实企业的总体预算。为了便于控制,必须分别考查各个执行人的业绩,这就要求控制责任中心来分解预算。这项工作即是编制责任预算,其目的是使各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应负责的事项和应控制的范围。在实际业务开始之前,责任预算和其他控制标准要下达给有关人员,他们以此控制自己的活动。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取得的收入和利润,以及占用的资金等,要按责任中心汇集和分类。在进行核算时,为减少责任的转嫁,分配共同费用时应按责任归属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各单位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要拟订适当的内部转移价格,以利于单独考核各自的业绩,以及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在预算期末应编制业绩报告,比较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此外,要实行例外报告制度,对预算中未规定的事项和超过预算限额的事项,要及时向适当的管理级别报告,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3.企业考核制度

企业考核制度是成本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

①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一般尺度。它因责任中心的类别而异,可能是销售额、可控成本、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必要时还要确定若干级次目标的尺度,如市场份额、次品率、占用资金的限额等。

②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内涵的解释。例如,什么是销售额,是总销售额还是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净销售额。作为考核标准,对其内涵的界定必须事先十分明确,以避免在具体执行时引起歧义。

③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例如,成本如何分摊,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使用的内部转移价格,使用历史成本还是使用重置成本等,都要规定具体的计算方式。

④规定采用的预算标准。例如,使用固定预算还是弹性预算,是宽松的预算还是严格的预算,编制预算时使用的各种常数是多少等。

⑤规定业绩报告的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

4.企业奖励制度

企业奖励制度是维持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人的工作努力程度受业绩评价和奖励办法的影响。责任中心的经理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业绩评价有关的工作上,尤其是业绩中能够影响奖励的部分。因此,奖励可以激励员工更加勤勉地工作。

奖励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奖励办法,让被考核部门和人员清楚地知道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业绩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恰当的奖励制度将引导员工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企业总目标一致的轨道中去,去争取更好的工作业绩。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包括建立成本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业绩评价与奖惩等环节。建立成本控制标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以后的差异分析、业绩考核及纠正差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成本控制标准可以有多种选择,比较常用的有标准成本和弹性预算。

1.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在标准成本中,基本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标准成本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等,主要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定,吸收执行标准的部门和员工参加。

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由会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分析确定。采购部门是材料价格的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生产部门对小时工资率负有责任。各生产车间对小时制造费用率承担责任,在制定有关价格标准时要与这些部门协商。

2.弹性预算

所谓弹性预算,是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只要这些数量关系不变,弹性预算可以持续使用较长时间,不必每月重复编制。弹性预算主要用于各种间接费用预算,有些企业也可用于利润预算。

与固定预算相比,弹性预算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在弹性预算中,无论实际业务量达到何种水平,都有适用的一套成本数据来发挥控制作用。同时,弹性预算是按成本的不同形态分类列示的,便于在预期结束时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也即按实际业务量计算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使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在更加现实和可比的基础之上。

弹性预算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控制成本支出和评价、考核成本控制业绩的工具。在预算期开始时,提供控制成本所需要的数据;在预算期结束时,可用于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编制弹性预算的基本步骤是:选择业务量的计算单位;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逐项分析并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各项预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达。

①编制弹性预算,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本部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算单位。例如,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应选用人工工时;制造单一产品或零件的部门,可以选用实物数量;制造多种产品或零件的部门,可以选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修理部门可以选用直接修理工时。

②弹性预算的业务量范围,视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量变化情况而定,但一定要使实际业务量不至于超出确定的范围。一般来说,可确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③弹性预算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性态分析的精确程度。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当业务量变化以后,各项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致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这三类。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不成正比例的成本。混合成本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最终仍可以将其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这样,全部成本均可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两部分。

④弹性预算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列表法(多水平法)和公式法两种。采用列表法,确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划分出若干个不同水平,然后分别计算各项预算成本,汇总列入一个预算表格。公式法所遵循的原理是,任何成本都可以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可用y=ax+b表示,所以只要在预算中列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便随时利用公式计算任一业务量x的预算成本y。

成本控制中一般存在原辅材料管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预算下达不及时,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不注重成本分析,.生产进度控制不严等问题。由于一些企业的行业特点,使得生产期较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主观因素导致生产期拖延,造成折旧费、工资费、管理费增加,材料损耗,使得产品成本加大。要解决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期。就一个产品而言,质量、生产期和效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缺一不可。质量是前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但生产期和效益也不可偏废。如果只为了刻意追求质量,不顾及生产期和效益,企业也会因缺少盈利资金的追加致使发展后劲不足,最终导致萎缩和破产。因此在制定一个产品的生产方案时,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和经济分析,即要首先做到对产品成本的预测、计划,为以后的有效控制做好前提保障。一些企业往往只是侧重于好和快,对于节约就顾及不足,往往不惜代价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增大了成本,造成了浪费。所以,编制合理的产品设计,制定一套科学的生产技术方案,使质量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点,是实现产品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

产品生产期是一种有限的时间资源,在成本控制中有特定的价值,即“生产期价值”。对产品而言,产品的质量、成本和生产期是生产管理的三大主线,生产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成本,因此,成本管理中的时间管理非常重要。因此,合理的生产期安排,达到最大限度地缩生产期,将会减少生产费用,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依据采购成本组成内容对制定原辅材料计划价格;如买价、运杂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为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须在各个环节上强化成本观念,加强监督管理,力求购进质优价廉的产品,避免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出现管理漏洞,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要求材料采购人员承担起降低采购成本的责任。

在生产管理中,要使材料的质量有保证,数量有控制,就必须加强材料的车间管理,做到职责明确,管用一体。领用材料后,管理人员要根据生产计划用量对生产工人使用材料量进行监督,并采取有效的超罚、节奖的措施,调动其积极性,减少在材料签收与使用中的漏洞,以节约用量。

以成本控制为主线,实现预测、计划、控制、核算一条龙管理成本的成本管理是生产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目前生产管理往往是以车间作为核算单位,这就要求车间全体人员必须强化成本观念,对生产盈亏负责。生产的管理水映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这就要求在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在各项业务管理中做到信息共享、并与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对比,加强成本分析,对盈亏异常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加以纠正。

总的来说,生产工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投入和产出的过程,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的成本控制方法,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做好产品成本控制,才能实现盈利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10

成本控制论文篇6

在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的弱项。在项目前期,由于没有深入地调研,不能准确估算完成项目活动所需的资源成本,造成开源不足的局面,甚至部分项目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决策失误,不能获得赢利也就在所难免了。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在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财务决策的经验,论述如何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稳健控制。

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有几个原则,一是成本最低化原则。承建工程应注重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二是全面成本控制原则。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它要求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三是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是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分解预算成本工程项目中标后,以审定的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确立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是对施工图预算所列价值按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分析、归类而得的,其中有直接成本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及备件使用费根据工程量和预算单价计算求得,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的施工管理费,按工程类别、计费基础和费率的计算求得。

如我单位某工程,合同总价款为75000万元,经过综合论证,预计工程的总预算成本为56250万元,包括燃油、维修费、主要材料39000万元,人工费7000万元,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7400万元,税金2850万元。目标利润18750万元。

2、确定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的确定要从两方面考虑,即以预算成本为基础,考虑各个项目的可能支出。在确定分解的材料费成本时,可根据预算材料费减去材料计划降低额求得。材料计划降低额的计算分价差和量差两方面进行,价差是根据材料预算价和市场采购价的差额计算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然后乘以预算材料费即可;也可采用几种用量大的主要材料的采购降低率代替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计算材料价差的降低额。前面例子中的燃油、石料、水泥、沙就可作为代替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的主要原料。量差是根据以往的经验、采用的工艺方法先推算出可节约的重要材料用量比例,再乘以主要材料用量,便可计算出材料量差的计划降低额。

人工费支出计划成本。根据预算总工日数和职工平均实际日工资计算,还可按照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和单位工程量人工费支出计算出计划成本。如上面例子中,该工程项目测算的预计工期为18个月,平均施工人数为1,500人,平均工资水平2,600元/月,该项目的总体人工费为7,000万元。

机械维修和使用费用。该费用大致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使用自有机械的经常性修理费、大修理费用和各种易耗备件所耗的费用,这些费用可根据预计使用机械的总台数、机械设备的现有状态和保养情况,以及有关资料和经验较准确地予以测算;另一部分是使用租赁机械,根据租赁台数及租赁单价分类计算。

3、实施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包括定额或指标控制、合同控制等。

定额或指标控制指为了控制项目成本,要求成本支出必须按定额执行;没有定额的,要根据同类工程耗用情况,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节约要求,制定各项指标,据以执行。如材料用量的控制,应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领料,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要制定领用材料指标。材料购置实际单价超过预算单价,可能的话,要报经营部门找业主签证,以便在合同外另结算工程款。

合同控制即项目部为了达到降本目的,根据已确定各成本子项的计划成本,与各专业人员签订的成本管理责任制。

4、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要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划清成本费用支出与非成本费用支出的界限,划清工程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实际成本中耗用材料的数量,必须以计算期内工程施工中实际耗用量为准,不得以领代耗。已领未耗用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料手续;需留下继续使用的,应办理假退料手续。实际成本中按预算价(计划价)核算耗用材料的价格时,其材料成本差异应按月随同实际耗用材料计入工程成本中,不得在季(年)末一次计算分配。

组织成本分析。项目部每月按成本费用项目进行成本分析,提出截止本月项目累计成本实现水平,并逐项分析成本项目节约或超支情况,寻找原因,之后,根据成本分析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项目成本分析会,总结成本节约经验,吸取成本超支的教训,为下月成本控制提供对策。

严格成本考核。项目竣工,工程结算收入与各成本项目的支出数额最终确定,项目部整理汇总有关的成本核算资料,报公司审核。根据公司的审核意见及项目部与各部门、各有关人员签订的成本承包合同,项目部对责任人予以奖励。如果成本核算和信息反馈及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分次进行成本考核并奖罚兑现,效果会更好。

成本控制论文篇7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

伴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和兴起,很多建筑企业不约而同的涌入阿尔及利亚建筑市场。阿国房建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较大,但市场十分透明,商业环境和市场规则也独具特点。在同等环境条件下,EPC房建项目的经营成果直接由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决定。如何将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和理念与阿尔及利亚文化背景和管理模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顺利实现项目的全面履约,保证项目按期完工,有效地降低项目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是在阿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1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的现状与特点

阿尔及利亚近10年来,政治环境稳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2010年阿国2010-2014公共投资规划宣布国家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2866.8亿美元用于经济和社会建设,而建筑市场中比重最大的还是国家的住房建设。计划建设廉租房50万套,商品房50万套,安置房30万套,农村住房70万套。在这200万套住房建设中,中资企业仅签署7万套住房建设合同。因此住房建设项目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很大。目前,参与阿尔及利亚住房建设项目的国家以欧洲国家和中国企业居多,中资企业中参与阿国房建建设的公司有上百家,未来7~8年,阿尔及利亚住房建设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各省都将住房建设列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阿尔及利亚市场为外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资金由政府筹资,所有的住房建设资金是先由政府筹集到位,再签署合同开工建设,所以资金比较充足,不存在支付欠款的情况。中资企业参与的房建项目多以O.P.G.I(不动产管理开发局)和A.A.D.L(住房改善及发展局)为主。阿国建筑市场价格透明,房建结构基本都是R+5、R+9、R+10~16结构类型,且均采用总承包模式。目前中资企业的总承包价格由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经商参处统一与阿国政府谈判定价,价格合理统一。

2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中资企业在阿EPC房建项目成本管理情况的了解和交谈,深入探究阿国EPC房建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主要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EPC合同缺陷、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意识淡薄、施工成本管控不力、收尾工作周期太长和人员进场缓慢等导致工期延误。具体内容如下。

2.1阿国EPC房建合同的缺陷

EPC房建合同是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和施工(Construction)的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企业受发包单位委托,按照双方签订合同的约定,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阿国,EPC房建合同是在阿国公共合同基础上进行的约定,但合同中对合同外的工作界定不太清楚,且合同外工程需在全部完成后才能签署补充合同,补充合同签署后结算支付,占用资金周期太长,间接的增加了项目成本。另外,合同中对房建装修装饰材料的规定不具体,材料需要业主指定和确认,随着市场材料的多样化,一般情况室内外装修工程都超出成本预算[1]。

2.2设计阶段的成本意识不强

阿国EPC房建项目设计合同工期通常占合同总工期的10%,一般为3个月,其设计费本身只占项目总成本的2%左右,但设计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却占到项目成本的60%~70%。因此,设计阶段是进行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关键阶段,通过设计优化,在设计阶段降低施工成本,能够达到节约5%~10%成本的效果。恰恰如此关键的环节,在阿国因总承包对设计阶段成本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意识淡薄、对设计规范不熟悉、总承包商设计主导地位不明确等因素,导致施工成本徒增。

2.3施工阶段管控措施不力

阿国EPC房建项目施工阶段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劳务协作队伍的管理不力和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协作队伍集体罢工,导致成本增加。其次是材料管控制度不健全,因阿国建筑材料紧缺,施工期间停工待料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水泥稀缺,另外,对周转性材料的核销工作执行力度不够[2]。

2.4项目收尾工作周期太长

阿国EPC房建项目普遍存在临时验收后的尾工处理周期太长,合同约定临时检验后保修期为1年,但实际基本都在2年左右,主要是合同外项目的结算支付,临时进口设备物资的处理等工作耗时较长,引起收尾阶段的成本增加。

3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加强成本控制的思路

通过分析和总结阿国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主要环节的问题,不难得出,阿国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须从前期合同谈判、设计方案优化、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和加速尾工收尾等环节,提高成本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把控力度。具体思路如下。1)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要执行“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核算、事后有结算”的“三算”原则,尤其在项目实施前建立健全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牢记成本目标。2)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要落实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的管理原则,亦称“三全”原则,其中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也不能时紧时松,应使项目成本自始有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EPC项目是一个周期长、涉及面广的工程,成本控制应强调全方位控制,随时查漏补缺,实时动态纠正。全员控制是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和班组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工作内容分工,以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的现象发生。3)EPC房建项目成本控制的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各工区及各作业班级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部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4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

4.1合约风险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

由于EPC项目是总价和工期固定合同,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因此,对于合约风险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风险成本的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尤其在投标阶段要做好充分的风险因素调查,要把所有能够预见的风险考虑周全,谈判时配置有经验、有能力的合同专业人员力争降低、规避和转移风险。合同签订后要指定专门的部门建立合约风险和缺陷控制台账,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合约缺陷和风险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定期分析,制订有效的防范与纠偏措施,竭力将各类合约风险成本控制在预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保证项目的正常进展。合约风险化解和控制风险成本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抓好索赔,及时收集、保存同期纪录,整理完整的索赔资料向业主按期提出,通过工期和费用索赔,降低合约风险成本,从而努力实现将高风险转化为高利润的成本控制目标。

4.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

4.2.1明确总承包商的设计主导地位

目前在阿国经营的EPC房建项目大多委托当地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在设计分包合同签订时,特别要明确总承包商的设计主导地位,设计公司上报的设计方案和文件等资料必须经总承包商审核并签署同意。能够促使设计公司对方案进行优化,避免粗糙的设计方案或返工。

4.2.2推行限额设计,激励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委托设计时,要向设计分包商明确项目的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总承包商要根据当地的各项生产要素价格编制概算,明确目标成本,制定设计限额。在限额中明确奖罚条款,突破设计限额的方案将不被认可,在限额之内的给予适当奖励,确保设计人员能够充分考虑成本,以达到总承包商和设计分包双赢的目的。

4.2.3明确设计标准、制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

总承包单位要全面参与并主导项目设计的各个阶段,要分别确定具体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基础混凝土含量、单位面积混凝土含量、钢材含量、开窗系数、K值系数、外墙面线条含量等,以上系数要根据地处环境、项目建设标准等综合因素确定。

4.3施工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

组织措施:筛选具有当地施工经验和经济实力的劳务队伍,编制劳务分包作业队管理办法,组建劳务分包作业队领导管理小组,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计划审批程序,尽可能做到材料计划超前,并对材料进行定期核销。技术措施:制订重难点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经济评审,加强质量安全管理,避免返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经济措施:从源头控制原材料的购入,按成本目标控制人工费、机械费用,合理对待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签认。

5结语

本文根据阿尔及利亚EPC房建项目的现状特点,并结合目前企业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探究;对阿国EPC房建项目的各阶段成本管控要点及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供在阿国的企业或即将进入阿国房建市场的企业参考了解,以望能对总承包商提高阿国EPC房建项目的经济效益有所借鉴和帮助。

作者:左文宏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成本控制论文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目标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生产经营就活,一"活"带百"活",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就会"沉淀"与"流失",得不到补偿增值。正因为这样,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2莆窆芾硎且桓鐾暾难坊疃獭R话惆ú莆裨げ狻⒉莆穹治觥⒉莆窦苹⒉莆窬霾摺⒉莆窨刂啤⒉莆窦喽健⒉莆窦觳椤⒉莆裾锒系然方凇U庑方谥械幕疃唤鲇肫笠倒芾硐⑾⑾喙?nbsp;,而且都处于"关键点",而"关键?;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入手点。这样,既可以抓得实在,又揪住了"牛鼻子"。并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等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⑾执笠挡莆窆芾碇贫扔攵云笠挡莆窆芾硖岢隽烁惹懈叩囊蟆!?BR>一、财务管理要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为企业盈利10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作出及时的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0万元;如果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没有赚到100万元,反而亏损了10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的决策成本就是200万元。因此,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昌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之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为依据,可分为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以及初创投资与后续投资;确定性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关性投资与非相关性投资等等。这些分类是从逻辑划分的二分法划分出来的,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型的性质与特点,例如一项长期投资本身,它既可能是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等等。因此,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四关":

第一,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根据资料调查过若干个国有企业存在不少失误的投资决策例子,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quot;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的老首长的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又例如一个很成功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为了回报他的故乡,强行主张在他的故乡投资500万元办厂,而他的故乡却不具备办这种工厂的条件,结果厂是办成功了,却年年亏损,成了这个企业?quot;沉重包袱"。甚至还有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把国有资产随意地投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严格地说,这已经是一种腐败行为,是一种犯罪了。这一种投资方式在资料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竟占40%左右,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现象。另一种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决策者本人素质差,,独断专行,自己又不懂经济规律而拍脑袋作出的决策。这种投资方式在资料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约占50%。

第二,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

第四,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之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

二、财务管理要为企业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流通与安全。

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据笔者对一个装饰工程公司的调查,这个公司在做装饰工程时,挪用工程资金,挪用材料资金,三角债现象相当严重,也存在偷税漏税的违规操作。后来,这个公司加强了资金跟踪管理,制定了资金使用"四个到位"原则:一是材料费按要求分配到位,不得挪用挤占;二是员工的工资,按施工定额兑现到位发放;三是国家的税收,按税法预留到位使用,不得违规;四是管理费,要按规定分解到位使用,不得拖欠。由于有了这"四个到位",这个企业的资金流通与安全便有了基本的保证,可见,搞好资金管理也完全是办得到的。

三、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企业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四、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

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二)、成本管理控制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如有甲乙两个服装公司生产同一规格的裙装,所用面料、人工都一样。甲公司生产100件成本总额为2000元,单位成本为20元,乙公司生产100件成本总额为3000元,比较而言,甲公司生产成本低于乙公司,但乙公司多花费的成本是因为请服装师设计了一种流行款式,并改进包装。结果,甲公司产品售价每件30元,而乙公司生产产品售价为每件50元,由此我们看出甲、乙公司成本支出带来的收益不同,乙公司明显高于甲公司,这种差异就是成本效能差异。

产品单位成本越低越好,要不断扩大产量,通过单位产品固定成本的降低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成本效能理论认为成本效能习性也是成本的一种状态,它通过对企业的成本剖析,将成本划分为基本成本和效能成本。基础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通常的。原有的情况下耗费的成本,如上例中甲公司的单位成本20元即为基础成本;效能成本指企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为改进产品质量,增加或调整产品功能、改进产品设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功能、扩大产品知名度所花费的成本,如上例中乙公司改进款式、包装所花费的成本。效能成本虽然使单位产品成本在基础成本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它却能通过增加少量成本支出形成更大的价值,如乙公司单位产品仅比甲公司多支出10元效能成本,但却可以形成20元的增值价值,从而使乙公司单位产品盈利达到20元,而甲公司仅为10元。

一、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制造费用就不一样了。传统成本管理对制造费用是先归集,再按一定标准(通常是生产工时),将之分配到各种产品中。这里面就隐含着一个假设:即制造费用的发生也是与产品的产量(工时)为直接相关的,并且是呈正比例比例。这种观念是适用于大工业时期的生产特点的。在这个时期,产品品种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花费在产品的制造上面,而更为集中地体现为产品的直接成本即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制造成本尤其是直接制造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很大,而这一部分成本的发生与产品的产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当然选择产品数量作为成本动因,但当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的时候,这个缺陷就变得突出了。很明显,诸如生产准备、材料搬运等费用的发生与投产次数非产品的产量(工时)直接相关,因而虽然小批量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单位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和单位直接机器工时相差无几,而前者的单位制造费用则比后者大得多。很明显,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或者说至少不是只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如果还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会高估低科技含量产品成本,而低估高科技含量产品成本。成本计算的错误导致企业生产决策的错误,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足以致命的。那么,要准确控制产品的成本,就应该从成本的多重动因入手。产品成本的发生,有些与产品数量(生产工时)相关,有的与非产品数量相关,那么,我们就必须按与成本发生相关的其它因素去追溯计算成本。既然产品数量不是成本动因,那什么是成本动因呢?如果说是产品,那么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在不同时间、不同企业,其成本会不一样呢?事实上,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劳动本身创造了价值,相应的,是企业的各项劳动,而不是产品本身导致消耗成本的发生。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其他各种概念都是围绕其开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点。

二、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

传统的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律作为期间费用,视为与产品生产完全无关。在其他费用占企业总成本比重较小时,这种做法是"差不多"可以的。然而,现在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查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一般的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从第一件产品投产到最终停产(停止销售)的过程,这只是一种表层的认识。严格意义上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企业引入该产品概念开始,到企业放弃与该产品相关的一切业务活动为止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另一方面,顾客使用该产品的整个消费过程也应包括在内,因为,消费过程的各种情况也是产品竞争力的部分。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三、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但是,这种的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是成本管理的一种改良形式。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维修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带来的其它成本。成本避免的思想根本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认为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这种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

四、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

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中,时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确立在行业中的"老?quot;地位,就要尽快的抢占市场。跟在别人后面永远只能捡别人的剩饭,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缩短设计、开发的生产时间以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时间的竞争力还表现在顾客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上。顾客购买商品,其所得到的价值不仅仅限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性能,还表现在产品所附带的服务上。今天的顾客认为:没有相应售前售后的服务,就代表企业不打算作这笔交易。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措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五、成本控制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企业

一说起成本,似乎这只是会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事情。这种认识极为有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的成本动因的理解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它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应包括企业的规模、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无形的成本动因。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要求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共同的努力。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环境发生了剧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而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在我国,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入世的挑战。

六、成本管理的思想要创新,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

传统管理会计的思想是增加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以使产品单位成本下降。这是一种单纯地降低成本思路,是成本管理的初级形态。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对产品的关心已从数量上转向更加关注质量、外观、花色、功能、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相应地企业的生产也要从数量增加向产品功能、花色、外观、质量等方面转变,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是买方市场大多数产品生产的特点,单纯地依靠产销量的增加降低成本越来越困难。成本效能理论给人们一种创新思路:从单纯地降低成本向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转变,以成本支出的使用效果来指导决策,这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态。

七、.成本管理的导向要创新,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市场的设计和售后服务阶段。

传统管理会计关注成本总额与产品数量关系,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计划,建立责任会计,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应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但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仅对过程控制还远远不够,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面向市场的设计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成本效能理论要求企业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资源状况,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品种及新产品、新项目开发等提出要求,并对销量、价格、收入等进行预测,对成本进行估算,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确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果的最佳方案。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

当前,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成本管理的思想没有得到创新。存在其主要问题是:

1.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缺少,是影响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2.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或出于认识原因,或出于奔忙,在核算事务中,导致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

3.企业改革不到位。大多数企业厂长、经理既是企业资产的代表者,又是企业经营的负责者,也是职工和自我利益的代表者,在这样三职集于一身的情况下,厂长、经理任命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必然要对这位经营者"负责",迫使会计人员做假帐、报虚数,形成"厂长财务"、"经理报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谈何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四)、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存在问题采取必要措施

近期以来,人们普遍意识到企业管理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的时候。据有关方面对我国2000家亏损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政策性亏损占整个亏损企业的9.9%,客观原因亏损占9.2%,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亏损占80.9%。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认识上要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抓财务管理为主,带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

2.在组织上:财务部门负责人应由国有企业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任免,在经营者的领导下工作。以利于财务部门按照财会法规独立处理业务,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也利于财会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大胆提出不同见解,发挥其管理参谋作用。

3.在财会工作上:要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以会计核算为基本,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在抓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和作用。

4.在措施上:有组织、有计划地给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促使其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建立财务人员工作业绩考评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为加强财务管理献计献策。培养财会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善于理财,善于管理。

(五)、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核心作用

为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使之真正发挥核心作用,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是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使企业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2、应当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决算服务,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开展全面的经济核算;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