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儒学与德育8篇

时间:2022-02-16 09:26:14

儒学与德育

儒学与德育篇1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修身”、“仁爱”、“自省”、“ 慎独”等类似内容,如果剔除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

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 “自省”、“ 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

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

转贴于

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 、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民主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儒学与德育篇2

关键词:儒学与德育儒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Abstract:ConfucianismthoughthasthehugeinfluencetotheChinesenation,“practicesmoralculture”,“thebenevolence”,“toengageinintrospection”,“isprudentwhenalone”andsoonsimilarcontent,iftherejectiondregs,itsreasonableessencetotrainsthemiddle-schoolstudentbasicallytolivethecriterion,toobservethedailysocialnormnowthemanneraswellastheself-controleducation,withoutdoubthasfrontage,butbeneficialhelp.

keyword:ConfucianismandmoraleducationConfucianismthoughtMarxism

前言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

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

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民主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儒学与德育篇3

关键词:儒学与德育儒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Abstract:ConfucianismthoughthasthehugeinfluencetotheChinesenation,“practicesmoralculture”,“thebenevolence”,“toengageinintrospection”,“isprudentwhenalone”andsoonsimilarcontent,iftherejectiondregs,itsreasonableessencetotrainsthemiddle-schoolstudentbasicallytolivethecriterion,toobservethedailysocialnormnowthemanneraswellastheself-controleducation,withoutdoubthasfrontage,butbeneficialhelp.

keyword:ConfucianismandmoraleducationConfucianismthoughtMarxism

前言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

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

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民主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儒学与德育篇4

关键词: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德育教育

一、儒家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

儒家文化重实用、功利;道家文化中无为,无功利。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同时以天下为己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理想。儒家的理想人物是为万世师表的孔子。通过孔子的形象,可见儒家理想人物的风范。

孔子自评:“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同时代人对其评价:“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孔子的亲传子贡对孔子评价: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①

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②

通过孔子的自评和孔子后学对其的评价,可见孔子谦而好学、不耻下问,“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一生执著于自己的理想。小学德育教育力图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理想的实现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孔子一生“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执著于自己的理想,后修《春秋》,善善恶恶,以当一王之法。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小学德育教育志在培养有为于国家社稷的人才,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作出贡献。“天行健以自强不息,地势坤以厚德载物”。儒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小学教育的真精神之一。

儒家的后学——孟子与荀子,一主内一主外;一个主张性善论,一个主张性恶论;性善则修己于内,推己及人,无限的推广自己的善性德性;性恶则主张为学,修己之恶。

孟子曰性善: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万物皆备于我,修身养性,推己及人就可以修养人的德行。故德育教育要不断发扬自己内心真、善、美的一面。

荀子曰性恶:人生而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故生而好利,为求利益,生杀抢夺。人生而欲满足六官之欲,美味、美色等,所以要以礼节制、引导。荀子抓住了人本性中的各种欲望,故以外在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使人导向善性。

孟子、荀子殊途同归,一主内一主外,都志在导人为善。德育教育亦应修之于内,导之于外;内外兼修,导人之善,规人之恶。

二、道家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

道家以无为为本,返璞归真,致虚守静。故道家静以修心,道家心中的真人形象,似有似无,不可捉摸。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③

通过《庄子》中对真人的描述,可见道家的理想人物,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称之为真人,道家贵真,即重人的天性、本性,道家文化关注人的本质存在。小学德育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见道家文化抓住了德育教育的根本。

小学德育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无完人,人亦各有所长,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世烦扰,当安其天性。小学德育教育亦当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因材施教。

《庄子》天道篇曰:“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德育教育重在精神、重在实践、重在心领神会,不在知识的强制与灌输。

“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这是德育教育化有形于无形的教学方法,抓住了德育教育的关键。

《庄子》中一则寓言曰:仲尼适楚,出於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④

为学当用志不分。《庄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⑤德育教育亦当如承蜩的佝偻丈人,心诚志敬,循序渐进。

小学德育教育以人为本,把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小学德育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加以引导。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儒家思想重孝道和仁义道德。“孔子,以‘仁’为核心,从不同角度对‘仁’的涵义做了阐明,从而构成了以克己、爱人、忠恕、孝梯、恭、宽、信、敏、惠及刚、毅、木、呐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思想体系”。⑥道家文化致虚守静,养神养生,不与物争,顺其自然。为学忘记心中杂念,直指本心,回归到人最本真淳朴的情态。道家文化关注人的生命本身,这也是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之一。

注释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

②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③陈鼓应.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④陈鼓应.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儒学与德育篇5

(一)有爱国主义意识,但情感体验不足

小学生有热爱祖国的意识,但不能融入其深层意识中。例如,在“学生对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的态度”这一问题中,50.25%的学生选择了“按照班级要求做”,14.21%的学生选择了“自觉做”。

(二)诚信意识强,但践行诚信行为不足

在笔者调查的小学生中,都认为做人要讲诚信,但有40.5%的同学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做题会抄同学的答案;25.32%的同学表示借同学的文具由于忘记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归还。

(三)懂得以礼待人,但缺失礼仪行为

在笔者调查的小学生中,50.25%的学生在校园遇到老师不会主动向老师打招呼,仅有35.65%的小学生在路上遇到老师会向老师问好。

(四)认同孝顺父母,但落实到行动中较少

小学生懂得要孝顺父母,但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在笔者调查的小学生中,50.35%的小学生不会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20.43%的小学生会为父母沏茶倒水。

(五)认同生命的重要性,但感知不足

小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局限于对生死的理解,缺乏深层的感知和体验。在笔者调查的小学生中,50.45%的小学生曾脱手骑自行车,60.25%的小学生身体为此受过伤。

(六)有环保意识,但不能自觉做到保护环境

小学生有环保意识,都认为应该爱护校园环境,但笔者调查,50.55%的学生会在校园里随手扔垃圾,有55.42%的学生会在校园里随地吐痰。

二、儒学典籍中蕴含的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纲要》要求小学德育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的爱国教育,教给学生必要的生活常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在我国儒学典籍中同样蕴含着这些因素。

(一)爱国教育

古往今来,道德教育中包含着重要的爱国教育。儒家所倡导的爱国思想对培育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大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提出志士仁人之“志”在于保家卫国、仁爱百姓。儒学指出君子应谦虚谨慎,关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他人利益。运用儒学“志士仁人”的思想对小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也就是利用“君子”的追求,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爱国理想,将保家卫国,建设家乡作为自己的追求,将爱国行为自觉化。

(二)基本道德规范

儒学强调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言必信,行必果”,“信”是立足社会的根本,是一个人获得他人认可和信任的前提。以讲诚信为主,让自己的思想符合道义。儒学指出,符合道义的信才能去遵守,“事非宜,勿轻诺”,不合乎道义的承诺,不能答应别人。儒学教育所强调的不合乎道义的承诺,不能答应别人能够帮助小学生理智诚信。将“信”贯穿在全部社会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待人真诚。

(三)礼仪教育

古人十分重视“礼”,孔子指出“不学礼,无以立”,强调了“礼”是立国之本,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懂礼。社会在快速发展,人们对礼仪的重视程度却越来越轻,特别是在小学生行为中日渐缺失,借助儒学礼仪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礼仪规范的理解。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教师让学生先朗诵儒学教育的礼仪规范,然后自己讲解遵守礼仪规范的好处,甚至向学生讲述自己遵守行为规范的事例。

(四)家庭伦理教育

家庭伦理主要包括在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与兄弟姐妹及长辈的关系。

1.孝敬父母

儒学把孝看作道德行为的起源,是“仁”之基础,是“礼”的具体体现。“入则孝”,指的就是孝敬父母。儒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孝”文化,对当今小学生的孝道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启示作用。首先,儒家学者提出孝敬父母要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要多向父母告之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情,多听父母的建议。其次,儒家学者还提出“孝当竭力”,子女要竭尽全力侍奉照顾父母。另外,儒学学者还提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的教导要认真听,父母的批评也要虚心接受,这些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2.兄友弟恭,尊敬长辈

儒学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悌”是指兄友弟恭,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弟子规》中指出“称尊长,勿呼名”,要求要尊重长辈;“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时刻牢记长幼有序,表现出自己对长者的敬重。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容易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利用儒学教育小学生“兄友弟恭,尊敬长辈”,有利于规范小学生伦理道德行为。

(五)生命教育

小学生对生命的了解还比较懵懂,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爱护世间有生命之万物。首先,儒学教育中倡导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父母给的,不轻生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儒学教育从“孝”的角度指出珍爱自己生命的必要性,身体不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给的,不能擅自毁伤。其次,儒学教导学生善待他人。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使社会上的老人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小孩健康快乐成长。另外,儒学教育还要求学生推己及物,善待“物”之生命。面对伤害生命的现象,心有不安和不忍。总之,借助儒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利用儒学所倡导的推己及物,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然万物的生命。

(六)环保教育

儒家倡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理解,结成友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指出到了一定时节才能上山砍树,和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观念是一致的。这种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和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三、儒学典籍与小学生道德教育原则

将儒学典籍运用到小学生道德教育当中,主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小学生是充满朝气、好奇的学生群体,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提各种问题。老师顺着学生的性格教育学生,就可以指引学生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学当中要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接受知识。顺其性情寓教于乐,学生就乐于投入老师的课程当中;反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小学生的道德教育。

(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道德教育要量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法,有针对地进行教育,使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最好的发展。儒学中指出:“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这是儒学因人而异采用不同方法教育学生的范例。这种教育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值得借鉴学习。

(三)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因势利导。对于犯了错的学生应“用好言劝谕”,不能只顾训斥,这样会有损学生的自尊心,错误得不到及时改正,而学生又有其叛逆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时期,这期间仍应以引导为主,让其朝好的方面发展。对于部分平时懒散惯了的学生,要慢慢地约束,细心指正,经常劝导,让学生知书明理,真正接受老师的教导,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再给出批评,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千万不可性急求速度解决问题。道德教育应该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因势利导地开展,如此便能出效果。

(四)宽严相济,奖禁结合

所谓宽严相济,一是对年纪小的宽容一些,可使用轻松温和的言语对其教导,维护其自尊心;对年龄大点的可以严肃一些,这样可以预防其养成不好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二是教育学生态度要和蔼一些,但在具体事情中对学生的行为需严格要求,不能松懈。三是根据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教育学生,父母对小孩教育严的,老师就应该宽一些,反之,老师就应该严一些。所谓奖禁结合,就是一方面进行引导教育,以欣赏赞扬为准,而就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也要“耐住火性,好言相劝”,使其改正缺点,以“鼓励其上进之心,开其自强之路”;另一方面要制定规章制度,按准则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

(五)由近及远,推己及人

小学生道德教育,要从学生所属的家庭环境开始,从爱自己的亲人再到爱其他人,逐步增大爱的影响,逐步培养有对待同学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以及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的亲属一样的博爱精神。培养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孝敬父母到关爱他人,从尊敬兄长到关心朋友,从爱自己的家到爱祖国。

(六)知行并进,培养习惯

学习可以更好地明白事理,懂得求知,懂得为人处事。在明白道理后要付出实际行动去实践,实践是根本。只有将儒学中的精华和学生的行为结合起来,“知行并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按照儒学中的规范去做,就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做到这一步,小学生道德教育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七)品端为先,尽心尽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学生传授道理授以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心中的迷惑。为人师表,教师应随时省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传授更多更好的知识给学生。教师的博学可以影响学生,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尽心尽责的态度就是一种道德教育力量。

四、结语

儒学与德育篇6

关键词:儒家文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24.147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然渗透在人们生活中。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既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又能体味到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儒家文化,从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部分,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1儒家文化的“仁爱”、“贵和”思想,有助于师生关系更趋于“和谐”

“名师出高徒”,一个好老师,会让学生更爱学习。儒家文化开创者孔子,在那个时代就有弟子三千。孔子固然学识渊博,但未必全才。如果没有高度的人格魅力,达到这种成就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他的人格魅力,最重要的应该是他独特的道德魅力。儒家主张“克己复礼”、“仁爱”、“以德服人”,这与“教育的本质是爱和责任”的思想不谋而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主张“严己宽人”“谦恭礼让”。“仁者爱人”的博爱情怀,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互助互爱,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儒学还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要做到“贵和”、“仁爱”,就离不开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这种思想为师生关系抹上了一层极佳的剂。学生与教师是完全平等的关系,而德育的对象是学生,我们教师首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切实地真心实意的给予学生关心、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尊重敬仰,自然也会亲近而体量老师,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进而响应配合老师,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产生共鸣,达到和谐进步的境界。

2儒家思想“三人行必有我师”等观念有利于处理好同学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曾虚心地向师襄、苌弘、老聃等人拜师求教,这无疑是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丰富、科目繁多,每位学生都有相对的特长,师兄弟间应当各自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融洽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儒家认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我们要做到自己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却并不骄傲自满,所以也就不会去和他人争强斗胜。群而不党也就是孔子在《为政》篇里所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周而不比就是群而不党,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上这些儒家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都有助于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从而形成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

3儒家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至上,倡导见利思义,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强大精神推动力

儒家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追求生命的不朽,同时又主张要把有限的生命作用于无限的奉献中,在自我提高发展的基础上,服务于群体利益,奉献于社会。提倡“舍生取义”、“威武不能屈”。当代大学生现在缺少的正是这种正义感,所以,用儒家所倡导的这些人生观来指导学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能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价值取向方面,儒家文化强调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价值模式。即,在遵从道德与物质利益双重关系的同时,更倾向于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观,要更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儒家道德教育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与追求。在人格的塑造与追求上,儒家侧重对人的心性的教育与培养,提倡“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君子坦荡荡”,在人的心性培养方面,推崇以德为先,以大体为重,目光不可短浅,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小的幸福与利益,更不能急功近利、贪图物欲,提倡只有在遵守社会秩序的前提下,人的个性才能充分发展和张扬,而不能追求那种毫无限制的自由与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追求真正的真理与理想。儒家这种为国、为民、为群体的奉献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有高度的相似性。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指导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才能更好地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从而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4儒家要求人们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儒家强调,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作贡献。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注重仁德修养,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更好的具备多种才能,进而服务社会。孔子认为,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要重视“戒、畏、思”,要用这几项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时时反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总之,这些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们提出了要求,要想不断地自我提升,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需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另外在为人处事中心存敬畏之心,切不可肆无忌惮,放纵自己。儒家思想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不同与差别,做过明确的描述,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孔子认为,君子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追求道义。另外,与人交往时,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不党”、“周而不比”。《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儒家文化关于“君子”的诸多思想,对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儒家文化倡导胸怀天下、报国忘身,对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人必须要有的社会责任,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在社会及国家遇到困难时,每个人一定要承担起相应的救国救民的责任。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都是儒家高尚爱国思想的生动表现,生动体现了中国民族的优秀精神。自小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并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011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出身书香门第,年少时酷爱国学。他以文科双百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九一八事变后,当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毅然弃文从理,无视个人的风险得失,放弃名利,全身报国。诸多事实,可见传统儒家思想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影响力。所有这些都显示儒家文化饱含的浓郁的爱国情愫,非常值得借鉴。

6儒家人文思想中众多的道德条目有助于学校推动道德教育的具体化

儒家的道德规范可以用一系列的道德条目表现出来,主要包括:仁、义、礼、忠、恕、孝、悌、勇、宽、信、敏、惠、友、敬、慈、爱、温、良、恭、俭、让等,看似简单的条目却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些条目都可以指导我们的道德实践。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对于德育教育内容规定得过于空泛,缺乏一套系列的行为规范,有些流于形式。我们可以借鉴儒家的道德条目,从中得到启示,设计出一套切合学生实际的行为规范,并切实落实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上,达到量化的目的,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儒家思想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动力诸多方面,带来全方位、积极有效的熏陶和影响,进而有力地推动学校教育工作,达到校园和谐的美好状态,最终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英姿.儒家“君子不器”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金田,2012,(4).

儒学与德育篇7

[关键词]儒家思想;大学生;道德教育

我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传统道德思想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陶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至今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其中“修身”、“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等内容,如果剔除其消极的功利糟粕,保留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大学生基本道德准则、培养遵守日常社会规范行为,无疑是有益的。

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作用和局限,看不到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侧重于政治伦理教育。它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它的核心是“有道”。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劝告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天性的“善”的境地,使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那么社会自然就安宁了。所谓“有道”,就是所有的人都按照封建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行其事,不允许越轨。如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孝敬赡养父母,各自遵守基本社会伦理规范和生活规范,讲究礼节礼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意识等。这些观点,在我们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仍然是必不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教育大学生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回报父母,推而广之,教育大学生感恩报德,回报社会,关爱他人;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大学生学会谦让、诚实、关爱亲友,培养亲情友情,这样就把传统的正确的道德观、伦理观灌输给了学生。当然这种灌输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形象性。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运用电影、电视、录音、录象、网络以及其他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名胜古迹、考察、旅行等,这样更适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满足其好奇心,增加生动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要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有机地融入大学德育教育,就应挑选既懂得儒家思想又热心德育工作的老师担当专职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利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大学生活,扩展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意志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有机地融入大学德育教育,应该注意层次性。首先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控制,养成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在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多。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不懂亲情友情。对他们进行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索精神,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学历人群,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貌。把大学生置于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对他们进行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再就是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大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态度。参照儒家传统道德思想要求,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从小处着手,优化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不抽烟酗酒,不嚼槟榔口香糖,不乱扔纸屑;谈恋爱讲文明,交往注意自己的仪表,待人诚实、守信;穿着适合自己的身份,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

在德育教育中对大学生灌输儒家传统道德思想,还须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因为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大学生面对的是开放的世界,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不分良莠冲击着传统道德,企图摆脱传统道德的影响,去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我们的德育教育如果不打破僵硬、封闭的体制,还是“涛声依旧”,就难以为大学生所接受,也就不可能形成大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那种简单粗暴、“重专业轻德育”、“重管理轻教育”的方法,只会增加大学生的反感抵触情绪,削弱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父母没有充分认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他们要么对孩子过于溺爱,只重视物质生活,不重视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放任自流;要么一味拒绝、压制,长时间不能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因而造成孩子的压抑感,性格扭曲,到了大学仍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告诫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示范作用。

儒学与德育篇8

[关键词]儒家思想;大学生;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林彰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高级政工师,湖南 湘潭 411003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220―02

我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传统道德思想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陶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至今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其中“修身”、“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等内容,如果剔除其消极的功利糟粕,保留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大学生基本道德准则、培养遵守日常社会规范行为,无疑是有益的。

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作用和局限,看不到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侧重于政治伦理教育。它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它的核心是“有道”。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劝告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天性的“善”的境地,使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那么社会自然就安宁了。所谓“有道”,就是所有的人都按照封建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行其事,不允许越轨。如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孝敬赡养父母,各自遵守基本社会伦理规范和生活规范,讲究礼节礼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意识等。这些观点,在我们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仍然是必不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教育大学生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回报父母,推而广之,教育大学生感恩报德,回报社会,关爱他人;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大学生学会谦让、诚实、关爱亲友,培养亲情友情,这样就把传统的正确的道德观、伦理观灌输给了学生。当然这种灌输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形象性。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运用电影、电视、录音、录象、网络以及其他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名胜古迹、考察、旅行等,这样更适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满足其好奇心,增加生动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要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有机地融入大学德育教育,就应挑选既懂得儒家思想又热心德育工作的老师担当专职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利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大学生活,扩展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意志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有机地融入大学德育教育,应该注意层次性。首先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控制,养成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在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多。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不懂亲情友情。对他们进行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索精神,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学历人群,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貌。把大学生置于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对他们进行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再就是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大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态度。参照儒家传统道德思想要求,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从小处着手,优化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不抽烟酗酒,不嚼槟榔口香糖,不乱扔纸屑;谈恋爱讲文明,交往注意自己的仪表,待人诚实、守信;穿着适合自己的身份,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

在德育教育中对大学生灌输儒家传统道德思想,还须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因为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大学生面对的是开放的世界,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不分良莠冲击着传统道德,企图摆脱传统道德的影响,去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我们的德育教育如果不打破僵硬、封闭的体制,还是“涛声依旧”,就难以为大学生所接受,也就不可能形成大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那种简单粗暴、“重专业轻德育”、“重管理轻教育”的方法,只会增加大学生的反感抵触情绪,削弱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父母没有充分认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他们要么对孩子过于溺爱,只重视物质生活,不重视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放任自流;要么一味拒绝、压制,长时间不能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因而造成孩子的压抑感,性格扭曲,到了大学仍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告诫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示范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