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2-08-28 12:08:46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篇1

相关研究人员已经绘画出了物联网与物流业联合发展的蓝图,在这幅蓝图上,物流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智能定位选择得出最佳运输线路,虽然理想很美好,但在实际的物联网信息技术借助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阻碍物联网的真正普及。在物联网技术借助过程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三个。第一个制约因素是个性因素。物流业是服务内容较多的行业之一,在很多领域,其应用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而物联网信息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因此必须提高物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个性化。第二个制约因素是成本因素。物流行业经济利润相对来说不太高,因此在借用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时候,其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物流业经济效益降低,就会增加一部分成本,如果不是客户需求很大的话,企业是不会进行该技术应用的。因此,在当前的物流行业当中,只有那些经济利润较高的行业才会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第三个制约因素是标准因素。目前在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当中,还存在应用标准不完善的问题。比如物流网信息技术当中的条形码技术,其应用标准要求比较严格,但该技术标准的推广范围并不广泛,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应用成本和费用,也会阻碍物流业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二、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当中的具体运用

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已经离不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物联网信息技术管理也已经成为物流管理当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物流产品运输管理方面,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是比较大的。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落实商品信息掌控工作和后期情况追踪工作,保证商品及时运输到目的地。在产品运输过程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产品准确定位和追踪,及时把产品运输相关信息反馈给客户,让客户了解产品运输所在地点,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给客户留下很好的印象。在产品储存当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进行成本和费用节约,产品储存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运输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很可能会出现产品变质或者破损等问题,给企业和客户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而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掌握产品基本情况,反映出产品储存和运输相关数据,使得企业根据产品性质选择科学合理的储存方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延长产品寿命,不仅节约了成本和能源,还促进了物流业经济发展。另外在物流业内部管理当中,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要想发展好物流行业,是需要多方面资源的。物流行业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提高产品运输速度的基础上保障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因此,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就可以定时进行物流工作情况监控,时刻掌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还可以进行交流平台设立和机构设立,大大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在节约工作成本的基础上节约了工作时间,最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方法研究

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在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当中,物流领域是比较主要的。物流业要想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必须落实各项基础工作。所以,只有进行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物流建设,才能避免物流标准和物联网标准无法对接等问题出现,最终推动物联网标准化经济可持续发展。

1.加大关注度和宣传力度

在当前物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是十分可行的。一方面,通过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物流业运输等成本,促进物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业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物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形势下,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宽广。从业内相关人员观点可看出,导致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度不足,因此必须加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对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关注力度,而物流行业是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主体,更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要加大物联网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相关内容宣传力度。

2.根据自身情况寻找重要突破口

要想实现物流业和物联网的联合应用,必须找到重要突破口。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在当前物联网应用的物流范围内,托盘与集装箱是两大应用成果,也是物流业与物联网联合应用的主要突破口。针对托盘来说,它具有物流范围广的特点,一旦进行电子标签应用的话,必须严格按照托盘使用标准来进行相关数据计算,这样才能及时完成相关数据采集,才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电子标签可以应用在物品流通当中,也可以应用在数据传输当中。另外在集装箱工作中也有类似的应用。

3.搭建物联网信息示范平台

在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专项致力于技术推广和问题解决的企业会增加,这些企业必须通过实际案例经验总结进行相关问题解决。在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满足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的问题解决。因此,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物联网信息示范平台搭建,帮助物流业建立起带有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点物联网络。物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解决各项信息化和智能化问题,最终实现物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物流业经济效益。在全新的物流业管理体系下,物流业应当把完善智能可追溯性的网络管理系统,还要形成可视化的物流管理网络,实现产品智能配送目标,还要建立物流产品配送中心,实现产品配送的全自动化,最终形成智能物流信息平台。

四、结语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篇2

1.1信息化程度较低

据有关数据显示,一些新的信息技术例如GIS、GPS在我国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比例较低。在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其中资金主要应用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信息的,这两项应用占接受调查企业的55%和59%。而将资金用于供应链和提高服务水平的信息化建设不足29%。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投入信息化建设重点是信息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也反映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

1.2信息化建设投入不高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在物流企业普及的过程中,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某项针对已经初步建立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信息化建设上资金投入小于50万元的企业占所调查企业的52.32%,投资100万以上的企业占35.2%。在信息化系统上的投资多少与企业的规模成正相关。在管理软件的开发上,36%的物流企业会选择购买;25.8%的企业选择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的方式;仅有15.6%的物流企业会选择自主开发。

2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发展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偏低,信息化建设的落后已经制约了我国物流行业的长足发展。其不仅影响物流市场的扩大,而且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发展和自动化水平。为促进企业发展,应该制定针对性措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2.1建立物流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物流运输行业中小企业占的比例较大。对于他们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信息化成本,令许多中小企业无法承担,导致信息化建设无法进行。针对此,管理部门应该强化扶持,助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管理部门的引导支持下,一来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普及信息化的难度,推动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另外还能够扩大信息化服务的行业,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2.2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

我国物流企业十分重视在信息化建设上的硬件投入,随着企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企业中日益重要。所以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同时,信息整合也会推动物流行业相关资源和市场的整合。我国著名物流专家陆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不足,水平较低。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企业还不多。特别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落后,物流信息分散,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必须紧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强化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推动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物流信息的共享。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较大。因此,物流信息的平台建设应该纳入国家层面的规划,由政府来推动物流企业的协调发展。进而从体制上打破物流信息的地区封锁,从整合物流信息入手,做好物流资源的整合工作。

2.3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外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而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全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的物流信息,有效利用全球的物流网点,组建全球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和完善的服务。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如若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建立全国性的甚至全球性的信息网络系统迫在眉睫。并通过企业的一体化信息网络,使物流企业产生规模效应,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3结束语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篇3

(一)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能够使顾客与供应商通过计算机实现双向沟通。想要有效的实现双向沟通,就应当建立起通信网络或者公共通信网络等,想要实现计算机的相互“理解”,就应当有相关的网络接收句法,这主要是因为顾客与供应商使用的软件不同,因此必须对文件的信息进行转换,将其变为标准的句法,以此实现双向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二)条形码等信息管理系统(POS)。在运输过程中,给每个货物都制定自己的条形码是建立整个供应链的基础,其能够有效的实现仓储自动化,也是POS准确收集信息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货物的条码化能够作为企业内部系统使用,也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具有互通性。

二、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一)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输管理。物流企业采用了管理系统后,就能够及时的调出相同地点的货物信息。采用了条码技术后,就能够对运输的票据进行管理,指导货物的装载与搭配。能够快速的得出货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目的地是何处等,以此提升货物的安全性。第二,生产管理。在生产任务上粘贴条形码,任务单就能够直接跟随相应的产品流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可以使用条形码,能自动更改数据库中心的产品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传递的关键。在各单位进行合作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就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并将其作为应用基础进行物流作业。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货方面。在接到订货企业的计划后,发货企业就能够直接下达发货的指令,及时的分拣货物,打印相应的条形码,并直接粘贴在货物的包装上,随后客户就能够接收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发送的货物信息,收货企业就能够提前做好接收货物的准备,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物流运输方面。由于发货企业在货物上粘贴了物流条形码,运输企业在提取货物时,就能够通过扫描读取货物条形码,核对货物信息。货物会在运输企业的物流中心得到重新的整理与包装。随后运输企业会通过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收货企业发送订单的详情,运输工作结束后,货物运输企业就能够通过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发货企业确认合作完毕,有效的节省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

(三)电子订货系统(EOS)等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在零售商的日常工作中,每当货物库存下降到重新订货水平时,电子订单就会通过电子订货系统自动下单到公司的主机,所有零售商下达的订单都会通过公司的主机归集,随后通过企业的仓库或者供应商进行批量发单。此种大批量的能力对于零售商以及供应商等都有一定的好处,零售商通过电子订货系统拥有了较强的采购能力,而供应商则可通过电子订货系统大批量的销售货物。增值网(VAN)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其能够支持电子订货系统以及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从供应商到门店的整个供应链活动都能够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展现,且还能够实现卫星数据连接,对于地理分布较为广泛的零售商进行管理。

三、结束语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篇4

[摘 要]本文将企业从购买原材料、组织生产等,一直到最终销售给客户的一系列过程定义为企业物流,根据这一系列过程将物流管理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从物流整体角度分析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各个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过程.合理处理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收益。 【论文关键词】 物流;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经济一体化、经营国际化的总体趋势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协调好企业复杂的经营活动,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用系统的观点去思考、解决问题能够使决策者更全面的认识问题,理清整体结构,抓住重点,从而做出正确而持续有效的决策。系统思考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能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寻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管理者开始重视以系统的观点来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以有效协调与供货商及客户之间的关系。其实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有效协调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物流管理及物流管理系统 1.物流及企业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可以定义为企业从订购原材料,一直到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第三方物流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企业物流管理是管理者对企业各个物流活动,以及物流过程中的整体计划、决策、实施、控制等的管理活动,是对企业从采购原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到销售给分销商或第三方物流、消费者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活动。 2.企业物流管理系统 企业物流活动有运输、库存管理、装卸搬运、生产、包装、配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用料控制等。装卸搬运也称为物料搬运,物流的各个主要环节和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依赖装卸搬运活动进行衔接。用料控制主要是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材料使用情况,是生产部门与库存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 根据企业具体的物流活动可以将其物流管理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在各个子系统的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实施人员的理解误差可能造成实际行动偏离计划,或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各个因素发生变化,使得企业必须及时变更原来的计划,这就需要企业有监督控制部门对企业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对各种情况的变化及时反应,以保证企业物流管理目标的实现。 另外,为了便于物流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及数据交换,企业还应设置物流管理信息子系统。 所以,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具体分解为如下子系统; 计划分析子系统、采购子系统、运输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客户服务子系统、监督控制子系统。 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结构如图1。 企业物流管理系统过程如图2。 (1)计划分析子系统根据销售子系统及客户服务子系统提供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生产子系统提供的本企业的生产能力等资料,制定企业生产计划; (2)采购子系统根据生产计划以及库存管理子系统反馈的库存情况及时采购材料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运输子系统则根据祠料采购子系统提供的采购情况、产品销售子系统提供的产品销售情况以及客户服务子系统提供的信息严格部署自己的运输计划,以保证材料以及产品能准时到达,提高效率,优化企业客户服务; (4)库存管理子系统根据运输子系统提供的材料及产品的入库。出库情况,生产子系统提供的产品生产情况以及销售子系统提供的产品销售情况管理库存; (5)生产子系统按照生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 (6)销售子系统根据生产子系统提供的生产情况和库存管理子系统提供的产品库存情况制定产品的销售计划,销售产品,以及处理与销售产品相关的其他事务; (7)客户服务子系统根据企业的销售情况提供客户服务。 以上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的交换都通过物流管理信息子系统,企业通过网络将各个子系统的情况及时反映到所需信息的其他子系统,使其他子系统能根据所需信息及时做出自己的决策,并快速行动,从而保证整个物流管理活动的效率,这是整个物流管理活动中比较关键的一点。物流管理是将企业的整个物流活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篇5

1、信息技术整合的观念传统、难以协调

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并成为影响教学和课程的重要因素。在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组成的教学系统中,环境因素对教学媒体的影响必将导致教学要素产生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微观的课堂实施过程中使用需打破很多原有的习惯,这必将对很多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者产生诸多的“反效应”。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上述“反效应”最直接的体现是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下,不知如何定位自身教学,因此有两类教学模型是在教学中常见的:一类是以“教师”为绝对主导的课程教学;另一类是以“学生”为绝对主体的课程教学。在“教师”为绝对主导的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用来演示知识,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

学生的注意力被过多的动画展示不断分散,有效学习的目的未能达到,而且学生被教师的教学思路牵着鼻子走,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忽视,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教师会用课件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以“学生”为绝对主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很多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上网查询、分析资料、成果汇报等活动,但教师对各项活动的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处于“放羊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让学生利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有效监控;在讨论时,放任学生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不仅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教师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很明显,这两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都有弊端,绝对主导的课程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教育功能,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层次性、主动性与学习的个性化;在绝对主体的课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和指导不到位,在学生还不会走的时候让学生跑,必然会导致看着热闹、实质不牢的结果。

2、教学中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管理专业所培养的高职学生能了解物流系统设计方法,熟悉现代物流运作流程,并能处理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业务,有运用计算机进行物流信息收集、处理、管理的能力,并能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具有对物流作业进行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和对现代物流设备的操作能力。在目前的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充分满足物流专业教学的要求。比如日常教学中,用来展示理论知识的多媒体技术很普遍,但与物流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覆盖率低、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率也很低。尽管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有以下软件可以帮助现代物流管理,如物流系统集成软件、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供货商管理库存系统(vmi)、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等,但是在目前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却是少之又少。

3、物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率低、存在

“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当前,在软硬件设施有保障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已经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比如,创设问题情境,插入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却多停留于“形式”,并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给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带来的专业性质的改变,也就更谈不上新型学习环境的形成了。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常常只顾用多媒体技术一路“点击”,缺乏专业性,不仅会影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大多数学生往往在“多信息、大容量”的轰击下反而对专业性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没有任何帮助,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高职课程的整合策略

1、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信息化意识

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教育,根本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资源获取、认识与探索的工具,同时对师生关系、师生心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融入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更加凸显学习者的主体性及中心地位。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情感意识,实践中坚持三个结合:“自觉能动性与政策激励性”、“自学为主与争取学校培训为辅”、“自主开发与资源共享”相结合。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选择获取、开发、整合与应用能力。

2、融合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建设

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材建设要适应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内容设置要做到“3个面向”,即“面向专业、面向学生、面向科技”。面向科技,即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材体系中。首先,将信息技术纳入教材内容体系。以其中一门基础理论模块为例,内容可包括运输管理理论教学、运输路线优化与第三方物流软件应用,共计64学时,除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理论教学外,其中软件应用为l2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上机实训;其次,以物流管理精品课程为平台,构建立体化的内容体系。包括电子版、网络版、静态版、动态版内容体系。

3、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构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得益彰、优劣互补的课堂结构。实践证明,在高职教学中,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且每堂课可增加10%~20%的信息增量。但是,多媒体只能定位为辅助教学,重点用来帮助教师讲清楚用其它方法不能很好讲清的问题;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进行形象描述;使最新的信息知识得到更好的展示;但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理论教学、知识展现、学生操作有机融合,尽量使课件播放时间控制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内。

4、通过课内实训、集中实训与技能大赛,提高物流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物流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物流技能,成为当代社会探究“第三方利润源泉”的重要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最佳途径是开展实训与技能大赛,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探索认知工具,用观察、归纳和不断训练的手段来学习物流管理的各项技能,用探索与研究的方法来寻求物流效率与成本问题的正解。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 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我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结合西部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了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方向和物流信息化方向,将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当前物流业的行业地位在广西区域经济中越来越显突出,物流发展面临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的开发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四大机遇,物流信息化人才需求量增大。因此面向物流领域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我校“立足广西,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物流信息技术”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即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传输、存储与处理、定位与追踪为主线,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为核心,系统介绍条码技术、RFID技术、EDI技术、GPS、GIS技术等理论基础知识、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其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流信息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具备规划、设计、开发和运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1 信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通常包括和物流业务活动相关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具有一定挑战性,常见的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重复,更新较慢。课程部分章节内容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重复编排的现象,致使教学内容重复讲授,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不便于掌握较新的知识。此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现有的教材理论知识体系已经落后于物流企业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差,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缺乏物流技术类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动手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师虽然在部分章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受困于缺乏物流企业第一线的资料,导致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课程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导致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课程教学方式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考核方式片面。考核方式主要是依靠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少考虑考核方式如何有益于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体,大都附和重复、疲惫应付、无创意地接受。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导致学生的动手技能缺乏,不知如何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4)实践教学设备匮乏。由于实验室经费有限,RFID设备、手持式条码扫描仪、固定式条码扫描仪等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设备采购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需要。实践教学设备的匮乏是导致学生实践环节薄弱、动手能力差、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信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2.1 改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突出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运输系统(ITS)等技术的应用性,演示合理运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方法,加大多媒体光盘内容的比例,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专业数据库等多种途径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最新技术文章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趋势的相关文章。

2.2 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

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主,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一系列具体案例的讨论与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分小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每个小组须形成一个统一意见,这就培养了学生有理有据地以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2.3 改进考核方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添一些新的考核方式,比如小论文写作方式等。小论文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考核方式。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图书馆数据库等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通过论文写作的方式使专业知识进一步 “内在化”,该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理论转换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应尽量建设经济实用的实验室,提高学校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降低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另外还可以租赁物流企业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将实习地点从学校向物流企业第一线倾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结语

本文基于信息管理类课程教学任务与要求,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这不但是社会、企业对人才最真实的要求,而且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无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081)“面向广西区域经济的信息管理类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姜显亮.提高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信息技术;问题解决策略

“物流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为核心[1],课程涉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课程的能力目标:物流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自学能力、物流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对新技术有良好的自学、钻研精神、团队合作精神。长期以来,对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的概念、结构、特点缺乏完整而准确的论述,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本质、构成及其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对影响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问题的因素等诸多问题的理论研究薄弱。为了使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教育卓有成效,我们期望能从物流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学生解决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问题的心理过程,形成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问题的理论以指导实践。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系统阐述了学习论的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教学论,这一理论在现代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指导当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实际意义。物流空间广泛,信息发生源多、信息量大,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按加工程度不同可对信息分成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两类。原始信息是加工信息可靠性的保证,加工信息是对原始信息的提炼、简化和综合。

1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Cognition)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是在一定心理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一般地,认知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采用的是信息加工观点和模型,其实质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最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是加涅的学习模该模型比较完整地描述了有机体内的信息加工过程,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①注意刺激阶段。当信号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引起人的注意而被感觉登记时,人体内的信息加工系统就开始运作,并且在感觉登记阶段就开始对刺激信号进行筛选,以保证一定数量的信息迅速进入短时记忆。②信息编码阶段。就是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组织,将大脑中储存的原有信息结构重组或改建。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非常有限,但如果把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组块,则能增加信息的摄取量并增强记忆保持。③储存信息阶段。将信息以某种方式储存到长时记忆中,以便日后提取。④提取信息阶段。即回忆和再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过程,提取线索与长时记忆中信息距离越近,形成模式匹配,就越易于提取[3]。

2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现有的专业教材中很少涉及前沿技术问题[4]、实践教学设备匮乏、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物流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往往要求学生对教的适应,而忽视教对学的适应,不愿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适应那些不能按自己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的学生,很少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而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在物流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认知风格,学习兴趣不浓厚,被动地接受物流信息技术知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强调知识的被动灌输,已经制约了学生物流信息技术学习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认知理论正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信息加工的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因此,研究如何针对学生的认知风格,采取相应的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对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从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看,物流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研究深度不够,而且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的现象;二是关注教师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少。关于教师物流信息技术能力的研究尽管有人进行过许多探讨,但也只是揭示出有些教师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视不够,即使想为他们提供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意识的做法,也只是原则性的,并没有给他们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三是对物流信息技术的价值认识不足。用物流信息技术的意识差,物流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3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调整老师教与学生练的关系,改变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练习与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现状。现行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的恰恰就是应用能力。改进教学内容。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辅以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工学结合的教与学。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选择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5]等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改进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企业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实际操作、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改变传统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偏重基础知识教学和高深理论的传授的旧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根本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和树立其提出问题的质疑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务性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结合也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4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得到了很多教师和学习者的认同。加涅注重教学事件对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的影响,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加涅的模式,称为指导教学的模式。认知心理学表明,老师通过一些适当的刺激,使学生可以存储在“长期记忆”,回忆起“短时记忆”的相关信息,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和经验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通过分类、交感性,类比和其他处理活动掌握材料和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意义将有助于增进了解,确保记住的效果。通过预审查或讨论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可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未来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简而言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新的信息,整合旧的信息,通过新旧信息的交互和相互约束,来更新自己的信息存储能力的过程,并形成自己的知识处理系统。

5有效的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问题解决早就得到心理学的重视和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是顿悟过程而非盲目试误。这两个传统的理论都未能成功地解释整个问题解决过程[6]。美国信息加工心理学创始人A.纽厄尔和H.A.西蒙在研究人类问题解决时认为,对人类问题解决的研究,不仅要考察问题解决者实际的、外显的行为,而且要考察问题解决者在头脑中考虑的那些可能的、内隐的行为。即是说,对人类问题解决的研究,必需考察问题解决者的问题解决活动在其中发生和进行的内部空间。他们把这种内部的空间称作“问题空间”。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一个问题一般有三个方面来定义: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一个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穿越其问题空间搜索一条通往问题目标状态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策略的引导。问题解决理论客观地分析了人在获取信息及提取信息的过程。依据问题解决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信息加工和实现信息的有效提取。加涅学习理论的最大优点是注重应用,把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也是他对教育技术学的突出贡献。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只有在应用于各种情况才是有意义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思想、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

6结论

没有理论指导的应用性是不成功的,加涅的学习理论对改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比较符合信息技术学习和教学的实际。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学习指导中融入加涅的学习理论,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加工信息、获取信息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与要求,本文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改进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正确、恰当地把信息加工理论应用于指导课堂教学当中,对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将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信息加工模式、问题解决理论的局限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只可以参考、借鉴,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否则,会失去教学活动的意义,背离教学改革的初衷。

作者:亓呈明 胡立栓 王育平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道平,王煦.现代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Robert.M.Gagné,LeslieJ.Briggs,Walter.w.Wager,PrinciplesofinstructionalDesign(3rded),Holt,RinehartandWinston,lnc,1988.

[3]Robert.M.Gagné,L.T.Briggs,PrinciplesofInstructionalDesign.1979.

[4]姜显亮.提高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方向

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起初,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物流信息系统课程,部分内容和管理信息系统重合,增加了商务智能、供应链管理等模块。发现物流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教材难选

由于多数物流信息系统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和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重合,导致教学内容重复、贫乏、空洞。学生自然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差。

2、缺乏前沿性

物流信息系统的理论教学内容贫乏,技术性的内容又缺乏实验室软件支持。由于课程性质也比较难开展案例教学。不能做到观念新、内容新、结构新、技术新,没有体现物流技术的自动化、机械化、集装化。

3、学生较难产生兴趣

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空洞,势必导致学生对此课程学习兴趣下降。使得学生学不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知识。

4、对课程性质把握不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是侧重于信息系统的开发等相关技术还是侧重于理论案例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头疼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教学中。因为本学院属于文科学院,学生没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很多教师是从计算机专业转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长期不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有所退步。如果偏重于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教学显然不适合学生也不适合老师。如果偏重于理论教学,没有好教材,教师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教学开展困难重重,教学效果差。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2013年,随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将物流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和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合为一门课程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加之支教老师的教学和本人的探索,逐渐体会到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方向。主要的体会如下:

1、明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性质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为重,实验教学为辅。在系统地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技术和组织管理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物流科学的最新发展,力求做到观念新、内容新、结构新、技术新,在物流管理上突出整体系统化;在物流信息上突出数字化、电子化;在物流技术上突出自动化、机械化、集装化;在物流模式上突出一体化、战略化。在物流运作上强调合理化、效益化;在物流发展上注重可持续、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化。

明确了课程性质后,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技术作为重点内容,需要大量课时去讲解和实验。然后再简单介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和维护;最后介绍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战略与支持系统和典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教学内容充实而有意义。

2、将物流信息的先进技术作为重点

在介绍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之后,在第二章重点讲解条形码技术、EAN.UCC系统、射频技术、物联网技术,第三章重点讲解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如GIS、GPS技术等。这两章占得课时最多,也是整个课程要重点掌握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因为本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重点的,所以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维护作为了解内容。再加以介绍物流管理信息战略与支持系统、物流电子商务等知识,最后举例典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这样就可以做到整体教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3、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解、学生上机训练相结合,理论授课32课时,上机训练16学时;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任务驱动式、研讨式、翻转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实践性较强的物流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理论、上机教学环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地理解和领会,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通过对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写,系统而详细的制定实验的项目、内容、学时,是学生通过实验环节理解条形码的制作、使用情况、存在问题,校验码的自动运算,电子标签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等等。通过实验揭示实际操作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课堂上获得的理论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查阅资料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系统给管理工作提供的支持。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知识有个广度的了解,一定要从中认真分析,遇到同一类的问题都应该会解决,也就是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还要教他们有独立的思考能力。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结语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很多行业都在发展信息化。物流作为21世纪重要的“第三利润源泉”,在生产制造、流通加工等领域越来越显得重要。物流信息化作为现代物流管理的标志,需要借助传感技术使物流信息采集自动化;需要计算机技术使物流信息得以存储和加工;需要通信技术使物流信息得以传递;需要控制技术使物流信息得以调控。所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就是教授学生物流信息采集技术、存储加工技术、传递控制技术、跟踪定位技术以及物流信息化前沿知识的课程,是其他课程所不能取代的。如何教好这门课程也是大学教师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大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教学做系统的规划,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京民.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范湘香.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

[3] 贺盛瑜,赵卓宁.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

[4] 胡美丽,初良勇.纵深式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