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商品混凝土论文8篇

时间:2022-02-27 05:10:12

商品混凝土论文

商品混凝土论文篇1

商品混凝土裂纹,特别是梁板裂纹始终是大家十分头疼的事情,现就裂纹的种类,产生原因和防治办法作以下分析:

1.1沉缩裂纹

商品混凝土早期沉缩裂纹往往出现在梁板结构浇注后几小时,多数沿钢筋开裂,长度10cm~100cm,宽度0.1mm~1mm,也有宽达1cm的贯穿性裂纹.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板面上部钢筋保护层偏小、混凝土搅拌用水量大、坍落度偏大,混凝土沉降收缩导致裂纹产生。

防止此类裂纹产生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控制搅拌用水量,在满足泵送前提下,尽量降低钢板结构混凝土砂率,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中适量掺入粉煤灰和矿渣微粉。

1.2混凝土干缩裂纹

春季大风天,夏季高温、久不下雨,空气相对湿度较小时,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急剧蒸发,形成很大的混凝土内外湿度梯度,混凝土表面在很大的拉应力作用下而被拉裂,这种裂纹上宽下窄,施工风口处、高层建筑楼板尤为多见。

防止此类裂纹的措施是:改变传统观念,混凝土浇筑后及“早”养护,减少混凝土内外湿度梯度。商品混凝土施工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要比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高得多,养护时间也要大大提前,这是预防混凝土干缩裂纹的主要措施。根据笔者近几年来施工摸索,逐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即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立即用压力水(水管端插扁头钢管)向空中喷琳水雾,加大空气湿度,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些时千万不要使混凝土表面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当然及时覆盖塑料布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但往往由于施工放线等原因,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当混凝土初凝(表面收水,用手轻按无手印)时,楼板表面开始浇水养护,水流随混凝土强度增长逐渐加大,混凝土终凝时(表面变色),表面宜蓄水养护,这种养护条件大约需要3d,因为3d后水泥桨体中的毛细孔已被水化产物填充的部分孔径变窄,水的蒸发速度已减小,对干燥的敏感性就差了,但浇水养护仍需14d。

除了养护抓“早”外,就要“适时”搓毛抹压,抹压过早起不到消除裂纹的效果,过晚混凝土已终凝,又压不动了,所以抹压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第一遍时普遍抹压,第二遍则应重点寻找裂纹,用木抹子在裂纹处拍打,使混凝土二次液化,愈合裂纹,掌握抹压的“火候”是关键。

1.3缓凝裂纹

每年春季,北方地区温较低,多见混凝土长时间“数日”缓凝现象,随之出现一种缓凝裂纹,混凝土表面一层硬化膜,下部混凝土未凝结,或脚踩似橡皮土,此种裂纹很难靠抹压愈合,笔者不成熟分析此种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缓凝剂掺量过大,尤其是采用糖作为缓凝剂者,与柠檬酸、木钙比,在相同的剂量下,蔗糖的缓凝作用最大,会造成较长时间缓凝,使用时剂量须严格掌握,春季缓凝(尤其是采用蔗糖缓凝)的混凝土表面接触阳光处较内部先硬化,导致梁板上下硬化速度、化学收缩不一致而开裂。处理此种裂纹靠搓毛拍打比较困难,比较好的办法是用膨胀胶泥(水泥:膨胀剂=9:1)于终凝前搓抹裂纹处并用湿草袋子覆盖养生。

1.4温度裂纹

此种裂纹一般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后3天内会放出50%水化热,中部温度达热峰(一般1m~1.5m厚混凝土底板,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浇筑第3天中部温度可达50℃~60℃,甚至更高。)未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由于内外温度梯度过大产生裂纹。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热工计算,采用中低热水泥、矿渣水泥,适量掺入Ⅱ级粉煤灰、微矿粉,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降低热峰值,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施工单位根据测得混凝土表面及内部温度,确定表面是否需要覆盖保温材料以及保温材料的厚度。

混凝土裂纹应尽力在终凝前消除,一旦形成,最简易的办法是“无压注浆法”。具体步骤是:裂纹清理(可用气管风吹),待裂纹内部清洁干燥后,采用注射器将环氧浆注入(一般3~4次将裂纹注满)。如果贯穿性裂纹,应提前从下面用环氧浆加水泥和成胶泥,将裂纹底部堵塞,待其硬化后再从上部注浆。环氧浆可将裂纹密封,保护钢筋不锈蚀。

1.5混凝土速凝、假凝

混凝土搅拌后,在运输和砂送过程中,偶而可见假凝或速凝现象,严重者造成运输车或运输泵的损坏,造成速凝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1.5.1速凝

水泥熟料加石膏共同磨细时,磨机温度过高,二水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这种半水石膏会造成混凝土速凝。

1.5.2假凝

水泥生产时采用无水石膏,在外加剂掺入木钙溶液中,无水石膏吸咐木钙能力很强,被吸咐的木钙起了硫酸钙溶解的屏蔽作用,因而硫酸钙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水泥中C3A。不能充分与硫酸钙水化生成钙矾石,而直接与水生成水化铝酸钙,因而引起速凝,此外多羟基碳水化合物和羟基羧酸类外加剂也有与木钙类似的作用,造成混凝土速凝。鉴于以上原因,搅拌站在采用水泥时,应事先对水泥厂生产原料进行调查,不能采用无水石膏、半水石膏、磷石膏等配制的水泥。

2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混凝土搅拌后,经一定时间后,搅拌料逐渐变稠,流动性逐渐变低,称为“坍落度损失”。这将给泵送、浇筑等过程带来很大困难,或混凝土振捣不实,出现蜂窝麻面;或施工现场为满足泵送要求,随意在运输过程中加水,会造成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2.1造成坍落度损失的原因是:

2.1.1高温季节混凝土运输和现场等待时间过长,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

2.1.2混凝土早期水化,尤其是含C3A高的水泥,水化消耗部分水分,气温越高水泥反应越快,坍落度损失越快。

2.1.3新形成的消化产物表面吸附部分水分;

2.1.4水泥生产采用硬石膏、磷石膏等,由于其溶解速度很慢,水泥水化早期C3A在硫酸根离子不足的液相中水化,造成混凝土迅速稠化,坍落度损失;

2.2解决坍落度损失的办法是:

2.2.1采用与水泥匹配的缓凝剂。近几年来,随着外加剂技术的发展,保塑粉日趋取代木钙,其用量可随季节变化,大部分掺量大后,不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而且一般不会造成混凝土成型后长时间缓凝,影响工作进度。

2.2.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考虑掺加微矿粉、粉煤灰等混合材,根据笔者实际考核,在北方地区,微矿粉混凝土早期强度较粉煤灰混凝土高,坍落度损失较小,取代水泥量大,比较适用。

2.2.3混凝土中适量引气,不仅提高混凝土保塑性,而且可提高其耐久性、可泵性、抗冻性。

3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搅拌后其各组分相互分离,而造成不均的自身倾向,称为离析。混凝土离析后在泵送过程中易堵管,爆管,泵送到模板中结构易分层,上部出现砂浆层,造成柱、墙强度不均,或楼板开裂。产生离析的原因是:①高效减水剂掺入过量,混凝土会产生离析,但不会缓凝;②混凝土骨料级配不良,石子过大;③搅拌用水量过大;

防止离析的办法是:①改善集料级配,适当提高砂率;②混凝土中掺入微矿粉或粉煤灰,提高胶结料保水性;③混凝土中适量引气,控制混凝土水灰比。

商品混凝土论文篇2

在混凝土楼板的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长时间振捣,结果使混凝土中的石子﹑骨料下沉,浆体上浮,造成作业面砂浆层。这就使它的干缩性能增大,等到水分蒸发后,混凝土失去水分而变得更加干燥,从而使毛细孔收缩或沉缩引起了混凝土楼板的龟裂。(1)由于在施工中各工种操作人员没有相互配合,人为地将楼板钢筋的成品(板面负筋)踏坏﹑压弯,出现了支座的负弯矩,在浇筑混凝土后便出现了板面裂缝。(2)在施工中由于要提前预埋线管,而且加上预埋线管外表光滑,混凝土经过振捣,石子滑落,水泥砂浆浮于预埋线管上层,这就会使混凝土楼板沿管线预埋方向产生干缩裂缝。(3)施工方为了赶超进度,节约替换模板和支撑系统,当混凝土没有达到规定的强度标准时,操作人员就过早地将模板拆除;或者在混凝土还没有完全终凝后,就在上面加压重荷,甚至上人作业等。这都会使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发生变性,破坏混凝土楼板结构,从而出现裂缝。(4)混凝土浇筑后,还有大量的水化热量得不到散发,在内部就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这就给施工后的养护带来了难度。如果在楼板养护时没有采取覆盖或覆盖措施不到位,养护时间不够,也会使楼板产生裂缝。

因此,民居工程的施工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发生。施工方要选择有资质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易性及实验室配合比的要求,确定各种标号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孔隙率以减少收缩量;严格控制砂子的含泥量﹑泥块含量,采用中粗砂,避免使用过量粉砂。同时,要求严格审查出厂合格证及设计配合比报告,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便提高它的抗裂性能。

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不仅能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楼板的裂缝。(1)梁、柱浇筑完成后,制定混凝土楼板施工方案,并对楼板模板支撑系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模板及支撑系统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而且根据工期要求要准备充足的模板,以确保按标准﹑按要求拆除模板。梁、板、柱宜采用同一标号混凝土。(2)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用水浇湿润,避免模板干燥而吸收水分。同时,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以防止混凝土产生不均匀沉降收缩,使楼板出现裂缝。(3)现浇楼板中的预埋线管必须布置在底部钢筋网片之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接线盒集中钢筋网带,严禁将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而且在埋管集中的地方,切不可管与管紧密相列,要留有适当的间距。(4)现浇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并作保湿养护,12h后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个星期。对于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个星期。同时,对于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楼板,严格禁止人或重物加荷其上,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楼板结构的人为破坏,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综上所述,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居民楼层与层之间的抗渗能力,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还会降低楼板的耐久性,影响整个居民楼的使用寿命。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和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管理,民居工程中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文作者:柴燕仑工作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企划部

商品混凝土论文篇3

1.1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配合比的确定需要通过试配得到,对技术人员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试配前,要了解水泥、外加剂和砂石材料的有关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大致确定出水灰比例。然后进行逐个试配,当实验所得的混凝土符合施工质量要求时就说明配比完成了。配比完成后,还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实践验证,确保商品混凝土能在实际中应用。此外,还需要对得到的混凝土产品进行定期检查。

1.2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生产混凝土的过程是控制混凝土质量、决定混凝土质量好坏的关键程序。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采用高级的搅拌设备和精准的测量仪器,定期维护设备,设备每次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符合均质性指标要求和计量误差要求;(2)技术人员要进行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生产,各司其职;(3)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试拌,同时测定每份样品的粘聚性等各项指标,反复调整混凝土性质,当达到质量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正式生产。获得的生产数据要进行存档,从而指导下一环节的生产;(4)搅拌环节是混凝土生产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各种原料进行搅拌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严格按照操作平台给出的原材料配合比进行操作。

1.3商品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输前要弄清目的地的线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因各种问题导致的运送时间不及时,进而影响混凝土成品质量。混凝土半成品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性质发生变化。仔细检查混凝土罐,维持其在运输过程中的正常运转,及时清理内部杂物。当混凝土半成品送至目的地后,还要对混凝土的性质和数量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混凝土质量改变,可加入缓凝剂和减水剂来控制坍落度和凝聚时间,对于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1.4不合格品的处理

在原材料选购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合格品,对于不合格品不能一味地全部丢弃,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对于采购回来的不合格原料可进行降级使用或退货;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拌合物,可进行重新添加水泥和砂石等原料调整混凝土性质直到合格,对于不能补救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降级使用或报废;对于已经生产出的不合格混凝土半成品,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处理。

2完善管理制度,实现信息化管理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广泛征集员工和客户的意见,及时修正企业管理中不合理的因素;完善部门的分工政策,各司其职的同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与合作。此外,还要做到:提高采购人员对原材料的辨识度,尽量做到原材料无废弃;加强对搅拌站内使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减少实验用时。计算机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各个行业的管理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搅拌站内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可以准确完成搅拌站内的各项操作和管理,比如计算机可以实现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信息录入和误差测算,这既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员投入,又能准确反映搅拌站内的各种信息,从而实现大规模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商品混凝土论文篇4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生产特点;质量管理;措施

前言:近年来,商品混凝土的出现和使用,促使我国的建筑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混凝土不仅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更主要的是加快了施工的进度,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保护了环境。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思想麻痹等,致使商品混凝土在生产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研究和分析,保证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适应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商品混凝土及其生产的特点

(一)商品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其实就是平常我们所说预拌混凝土,就是有水泥、水和所需的骨料以及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将其组分按一定的比例,在搅拌站经过计算、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到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搅拌混合物。

(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特点

商品混凝土作为建筑过程中重要的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有一下几个特点:

1.商品混凝土必须随伴随用。商品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实际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对其性能的要求,并不能够提前预制和储存,只能根据使用客户的需求,随伴随用。

2.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易受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时间的影响,降低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工作强度,再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重视。

2.商品混凝土对材料要求严格。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与其使用的材料密切相关,不仅受到原材料的影响,掺加剂的使用量也直接决定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客户要求,合理配比材料,生产出合格的商品混凝土。

4.商品混凝土仅是半成品。从建筑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还经常受到施工技术和质量以及后期养护等的影响。因此,商品混凝土再生产过程中也仅仅是一种半成品。

二、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商品混凝土再生产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对其研究和分析,才能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保证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一)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对其质量重视程度不够

混凝土生产过程都非常重视其生产质量,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怀有商品混凝土不会出现问题的心态,导致对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控制不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控制不全面,往往会造成重视耐久性忽略强度或者工作性等;加上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众多,生成过程中原材料的性质不易控制,而且没有完善的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预测体系,最终导致商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二)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管理不严

由上所述可知,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对其质量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泥、骨料和掺加剂等直接决定着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但是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要么忽视对其所用材料的检测,要么在检测过程中只是一些表面工作,仅仅检查某种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并没有对其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造成水泥与掺加剂等不相容的问题,影响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另一方面,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的堆放场地的选择、管理不严,容易造成沙、石料等混杂,造成水泥或者其他掺加剂等再生产之前已经变质,最终影响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三)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其材料的配比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不仅受到其生产所用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材料配比更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心态或者生产设备及其他原因,极易造成材料在配比过程中的称量不准确等,最终影响生产出来的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商品混凝土的认识以及生产技术普遍有所提高,导致在商品混凝土实际生产过程中,忽视混凝土的试配工作,导致生产出来的商品混凝土往往会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

(四)忽略商品混凝土生产后期的管理工作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包括选料、配料搅拌和运输,还包括对其浇筑和养护等工作,无论是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直接关系着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然而,对于商品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等质量的控制难度更大。因此,对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一定要有全新的认识,生产人员必须配合施工人员做好浇筑和养护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对其施工单位进行监督,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影响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三、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措施

对于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必须建立健全其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监管,不断提高其生产技术并做好对使用客户的服务等,确保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一)建立健全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

随着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因此,首先必须以客户为核心,建立健全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全员参与、全过程、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管理,使每个层次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各尽其责,把好关键环节的质量关,但是不能忽视次要的环节,做到统筹兼顾;其次,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实现最终以专业化、系统化管理保证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二)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控制

优质的原材料是商品混凝土生产以及使用过程中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首先,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之前,就要根据使用者的要求,选择优质的商品混凝土生产所需的水泥、骨料以及掺加剂等材料,同时要保证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合理配比,从本质上解决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其次,一定要根据所选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存放地点,分类别存放,并要加强日常工作中对原材料的管理和检查力度,保证选用的材料在存放过程中不会丧失其基本的性能。总之,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选择优质的材料并加强管理和检查,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三)加强对客户的服务和监督

如上所述,商品混凝土的生产除了选料,搅拌等,还包括其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工作。因此,首先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之前,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做好商品混凝土生产的施工方案,并与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等;其次,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应专门设立服务部门,并保证服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甚至熟悉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过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做好对其浇筑、养护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切实保证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对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有一定得提高,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加强管理,落实生产责任制度,不断引用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保证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从而在本质上确保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参考文献:

商品混凝土论文篇5

关键词: 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早期收缩;养护;控制裂缝

Abstract: Non load crack of commodity concrete is the serious quality defects in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consequence is a reduction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power structure, basic equipment (especially GIS large volume concrete foundation concrete durabil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of commodity concrete and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cracks, diversity of load non commodity concrete, points out that the non load cracks in commercial concret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arly cracking of concrete, and the root of early cracking is the early contraction time of commodity concrete is mixed concrete time.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trolling non load cracks in commercial concrete, mainly in the concrete before the initial setting timely maintenance; also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urce of crack for process control and monitoring, with the various aspects of materials,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tc..

Keywords: Commercial concrete; non load crack; shrinkage crack control;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品混凝土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现代混凝土技术进步和整体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但随之也发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非荷载原因引起的裂缝,随着商品混凝土泵送法施工、外加剂应用技术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裂缝数量日益增多,开裂的时间大大提前,如有些大体积设备基础、变压器基础在浇筑后2~3天内就出现了贯穿性裂缝,建筑物中的现浇梁、板在刚拆除模板甚至浇筑后6~12小时内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在相应程度上解决了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通病。但是从质量管理角度上来看,商品混凝土的应用也给我们带来了结构上发生非荷载裂缝的质量通病。非荷载裂缝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大大地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早期收缩裂缝是非荷载裂缝的主要成因。近年来,对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成因和控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并从各方面提出了很多措施,但裂缝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已成为建设工程质量的顽疾。为此,本文将通过对比现代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的差异,分析现代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成因的多元性,并通过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的试验研究,寻找降低混凝土早期开裂的有效途径,以破解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这一长期困扰建设工程的技术难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控裂为防治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提出建设性意见。

1、混凝土发展的差异性

1.1设计差异

对于自拌混凝土,已经形成的设计理论和措施是:增设构造钢筋、设缝等已能较好地控制非荷载裂缝;对商品混凝土,当采用了这些措施,甚至掺外加剂等技术应用后,裂缝的问题依然严重。因此从设计角度分析主要的差异问题是:

①增加构造钢筋的作用效果、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等理论问题和应用实践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完善;

②原有的设缝间距依据是否仍然采用;

③外加剂的实际效果与设计技术指标是否吻合;

④在设计角度对材料的技术参数提出具体要求;

1.2材料差异

自拌混凝土的投料顺序为“水泥+砂+石子+水”;商品混凝土的投料顺序则为“水泥+砂+石子+水+化学外加剂+矿物外加剂”。同时,就原材料而言,自拌混凝土水泥筛余5~8%,比表面积250~300m2/kg,标稠用水量26~27%,掺合料1~2种;现在商品混凝土用的水泥筛余1~3%,比表面积350~400m2/kg,标稠用水量27~30%,掺合料8~122.3。

1.3混凝土性能方面

商品混凝土与自拌混凝土相比,坍落度大、强度等级偏高、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收缩大、早期收缩比自拌混凝土增大。

1.4施工方面

施工工艺从传统的现场搅拌为主转变为现在的预拌混凝土为主、泵送辅助施工的方式。坍落度从原有混凝土的30~50mm,到现在混凝土>100mm,振捣工作量减少了,可到现场经常会出现违背配合比计算加“生水”的现象。混凝土养护的方式、及时性未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

1.5管理方面

自拌混凝土与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监理和质量监督的内容不同,同时监理单位和质监部门对非荷载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预控关注不足,特别是理解上尚存在一定差距,认为只是细微的裂缝,不足以重视,这些差异构成了商品混凝土非结构裂缝的质量通病。

2、商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材料因素

水泥化学指标的变化、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和外加剂的应用,砂石资源短缺引起的质量差异,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直接材料因素。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材料的可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流动性、高砂率、和较小的粗集料粒径,从而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间接材料因素。

2.2施工因素

商品混凝土浇筑方式和养护措施不到位,特别养护不及时和现场加水问题,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施工因素。

2.3设计因素

非荷载裂缝控制的设计理论缺少系统的研究和计算,从而缺乏相应有效的设计控制措施,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设计因素。

2.4管理因素

监理单位和质监部门对非荷载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关注不足,特别是理解上尚存在一定差距,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多的管理因素。

3非荷载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3.1非荷载裂缝的预防

非荷载裂缝的产生主要集中表现在早期的收缩开裂,同时后期出现的一些干缩、温差等因素造成的非荷载裂缝的源头,也往往取决于早期收缩产生的细微裂缝。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使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与不掺时相比急剧增大,是造成现代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的重要因素;对掺减水剂混凝土,早期养护在抑制早期收缩、防止早期开裂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除了要在初凝前开始及时养护外,关键是要确保足够的早期养护时间;初凝后保证8h的有效养护,混凝土早期收缩将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大大减小早期开裂的风险。因此做好早期预控是控制裂缝的关键因素。

3.2裂缝预控的理念

商品混凝土作为现代主打混凝土,由于原材料、施工工艺等的变化,尤其是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的应用,使得混凝土的早期呈现较大的收缩性,易于开裂;通过试验室提供的试验数据表明:早期养护对抑制早期收缩、防止早期开裂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成因多元性,与材料、施工、设计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

基此原因,针对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控制,我们提出以下控制理念:对于现代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控制简单而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早期养护,养护的关键是“及时”与“有效”,即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开始养护,并且要确保初凝后8h的有效养护时间;同时,为解决这一质量通病问题,应改变以往施工对养护的及时性、方式性缺乏足够重视的态度,改变监理单位和质监部门对非荷载裂缝的重视,转变建设、监理、施工等管理人员的观念,实现材料、施工、设计各方面的有效配合。

对于以掺外加剂为主要特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应及早树立对养护是预控的关键因素理念,放弃以往对养护的轻视态度。做到对简单的养护要求和施工工艺有足够的重视,并严格执行。主要的要求包括:良好的施工组织规划,以避免先浇筑的混凝土得不到及时养护;采用合适合理的养护方法,比如PVC塑料膜覆盖法、蒸汽喷雾法、养护剂养护等多种养护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控制机械的速率和方向等等,均能。

3.3养护标准、方法

判断混凝土养护的标准首先是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时间;其次是必须在初凝之前开始进行养护,不能因为混凝土表面潮湿而无需养护,。

养护的方法采用PVC塑料膜覆盖法、蒸汽喷雾法、养护剂养护、洒水养护等方式,尤其是蒸汽喷雾法的效果相对来说适合商品混凝土的特性。但是在混凝土终凝前不建议采用洒水养护,避免养护不均匀,产生微小裂纹。

4结论

(1)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使得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与不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时相比急剧增大,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是控制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的关键。

(2)掺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的混凝土,起始养护时间对早期收缩的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初凝后8小时(h)内,是收缩的急剧增加期,对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即使仅仅推迟2小时(h),均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若从初凝后8小时(h)才开始养护,从早期控制收缩裂缝来说,将失去任何作用。因此,从抑制早期收缩开裂的角度考虑,必须在初凝前开始及时养护,并确保初凝后持续8小时(h)以上的养护时间。

(3)商品混凝土非荷载裂缝成为当前质量通病与材料、施工、设计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有其多元性。因此控制非荷载裂缝的主要关键点是:简单而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早期养护,养护的关键是“及时”与“有效”,既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养护,同时也要确保初凝后8小时(h)的有效养护时间,养护的方式有塑膜密封养护、保湿养护、养护剂养护等方法;

(4)在裂缝控制方面应着力强调对裂缝的源头控制与过程监控,彻底摒弃当前对裂缝被迫善后的消极补救方式,切实转变建设、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努力实现材料、施工、设计及管理各方面的配合。

参考文献:

商品混凝土论文篇6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One Belt One Road, there has been a sharp rise in the number of construction works. And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such as haze, the construction works are gradually becoming green. The commercial concrete industry in China has entered into growth period rapidly and is faced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s, small monomer scale and fierce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ds of commercial concret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rough SWOT metho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ncret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are put forwar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industry.

关键词: 商品混凝土;SWOT分析;发展战略

Key words: commercial concrete;SWOT analysis;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043-03

1 绪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高端、高效、低能耗的建筑理念推动了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与革新,推动了混凝土行业的高速发展。 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利润的增加,利润的增加也势必会吸引更多竞争者的参与。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市场空间巨大,利润较为丰厚,商品混凝土企业也因此度过一段销售繁荣期。但与此同时商品混凝土也迎来了垫资严重、利润降低、成本变高、管理混乱等问题[2]。 再加上自2003 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导致房屋价格持续上扬,房价上涨幅度已经大大超出了城市居民的承受水平,国家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摆脱行业的寒冬,应对相关政策信息,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思路,有a效解决混凝土企业的内部外部的管理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发展机遇,避免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在危机中实现蜕变,不断壮大,是商品混凝土行业需要深思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3]。

2 研究方法

SWOT分析就是内外部竞争环境的分析,即将与研究对象紧密联系的各种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研究按矩阵进行排列,通过系统分析,把各种因素各自组合并加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4]。

SWOT分析法组成如图1所示,内部因素是S (strengths)、W(weaknesses),外部因素是O(opportunities)、T(threats)。根据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SWOT分析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内部分析方法的一种,即企业分析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其分析体系如下图1所示。

3 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趋势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①生产优势。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商品混凝土能够大批量持续供应,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促进高质量的混凝土的生产,如: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和预拌工厂的工艺装备等。

②成本优势。商品混凝土较现场搅拌混凝土而言,成本大大降低。因商品混凝土通过精确配比,密封输送的方式,大大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降低相关拆包费用。同时,通过用掺合料代替水泥的方法,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政策优势。国家《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等政策,通过各种措施激励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各地方政府部门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相继相关文件鼓励商品混泥的使用。

④发展优势。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有效推动散装水泥的发展,也促进水泥产品结构的调整。预拌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商品混凝土的不断发展。

3.2 劣势分析

①竞争劣势。随着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推行,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的吞并愈演愈烈。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如:价格战、垫资战等。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利润逐步下滑,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②技术劣势。商品混凝土行业壁垒较低,因产品工艺较为简单,技术手段也相对透明。但该行业企业目前并未形成规模,均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面临很多困难,如:较低的技术水平导致依赖性强的同时,核心竞争力较低,始终依靠低附加值产品存活,无核心产品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③资金劣势。商品混凝土企业多为私营或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往往需要从非正规渠道进行高成本的融资。与此同时,混凝土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基建行业密切联系,往往需要企业进行垫资,给企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近几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导致房地产面临的资金压力部分转移到混凝土行业。

④人才劣势。行业特点导致商品混凝土企业均建在郊区。生产环境较差,现代人不如上一代人能吃苦,致使高级人才通常远离该行业,选择环境较好的金融等行业。企业极其缺乏同时具备管理能力和了解工业生产的综合素质人才。以上因素导致混凝土企业的转型更具挑战。

3.3 机会分析

国家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战略,部级“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项目清单含国内外数百个项目,其中也涉及到基建行业,商品混凝土行业也因此迎来巨大的机遇。

“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了住房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商品混凝土的产品周期一般较长,由保障性住房带来的商品混凝土的需求将在5年内不断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保障性住房的优惠政策不仅能够解决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能够持续推动商品混凝土市场及相关市场的发展。

同时,国家对商品房调控的放松,商品房市场库存有望进一步降低,房地产的资金流逐步回归正常,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品混凝土行业资金紧张的窘境。同时,二胎政策的放开,为今后商品房的需求带来有利影响,将进一步促进商品房市场的繁荣,从而推动商品混凝土市场的发展。

3.4 威胁分析

当今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高库存的问题,房地产行业面临资金压力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导至密切相关的商品混凝土行业,导致商品混凝土行业进行垫资。若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相关商品混凝土企业将面临履行合同需要大量垫资,不履行合同需要赔付高额违约款的窘境。

同时,国家大力推进的保障性住房,面对巨大的市场,更优秀、更具竞争力的竞争对手将不断出现,对传统的商品混凝土企业带来冲击,瓜分保障性住房市场,促进企业的吞并潮,使得商品混凝土行业重新洗牌,对传统商品混凝土行业带来更高的挑战。如表1所示为商品混凝土行业的SWOT分析表。

3.5 综合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到企业面临不同的内外部因素组合对应不同的发展战略。综合看来,我国商品混凝土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不断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企业服务能力;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注重公司文化建设,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发展,留住人才。同时企业也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减少呆账坏账的产生,保持资金正常流转。

4 实例论证

北京XX混凝土公司,于房地产黄金十年迅速扩张,产量效益日益增长。自国家对楼市开始调控,提高首付比例与限购等政策出台后,公司资金链逐渐紧张,下游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问题部分转嫁到该公司。扩张时期,大规模人员招聘导致员工素质降低,加大公司人员流动性,无形中增加人工成本。经过如上的系统分析,公司积极实施解决方案:

①响应国家推行公租房的政策,加大与公租房项目的合作,减少商品房项目合作。

②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高端产品的附加值。

③加强公司文化建设,同时将绩效考核纳入薪酬体系。

④组建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项目进行风险评测,全面把握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保持资金正常流转。

通过以上方案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①提高公租房项目,减少商品房项目使得公司资金链逐步转向正常,较少相关呆坏账比例40%,大幅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

②通过技术创新,公司新增专利2项,增加公司无形资产;同时,凭借该专利,公司中标2个项目,为公司贡献总利润的10%。

③自采用绩效考核,员工工作积极性得以增加,大大缩短了项目工期,因缩短工期减少了约15%的成本。

④风险管理委员会积极履行自身职责,根据缜密的分析,否定了3个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项目。事后证明,3个项目中的2个存在资金拖欠,工程中断的重大问题。

5 结论

当今时代,我国商品混凝土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未来的行业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争取政策优惠;其次,技术水平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再次,风险意识能为企业避免重大损失,保存实力;最后,良好的公司文化,优秀的组织体系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连绵不绝的动力。总之,商品混凝土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组织情况以及自身特点,采用适合自身、适合时展的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陈杰.中国住房六十年[D].复旦大学,2010.

[2]沈文乐.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问题研究[J].上海企业,2010.

商品混凝土论文篇7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成本;控制;管理

目前,我国的商品混凝土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导致商品混凝土的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逐年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商品混凝土的成本特点与构成,分析了目前商品混凝土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品混凝土的全面成本管理概念,并探讨了具体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

1、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

商品混凝土的主要成本构成项目包括以下方面:

1.1 固定性费用

固定工资: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生产工人的固定性工资(保底工资);社会统筹金、住房公积金等“六金”:按照国家标准计提缴纳的社保、失业、医疗、住房公积金等“六金”;折旧费:公司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费;车辆养路费、运管费、保险费:即企业按国家规定每年应缴纳养路费、运管费以及企业对车辆等设备进行投保等缴付的保险费;其他固定费用:包括固定性办公费等。

1.2 变动性生产费用

人工费:与生产产量直接相关的生产工人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材料费:水泥、砂石料、外加剂、水电费、掺合料、油料等;机械使用费:修理维护费等。

2、目前商品混凝土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控制意识差

许多商品混凝土的成本控制重生产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有些商品混凝土企业只讲生产不讲成本,或对开展成本管理重视不够,组织乏力,使职工对成本核算知识知之甚少,只干不算,没有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使商品混凝土的成本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成本管理观念的缺陷,成本效益意识淡薄

许多商品混凝土企业认为商品混凝土是生产型企业,在成本管理内容上,重视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即可,造成企业非制造成本的失控,总成本直线上升。在成本管理工作方面,仅限于少数财会人员,其他部门与人员认为与自己无关。如企业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技术部门预留配合比的富余值,造成成本额外增加:或是对出厂的混凝土把关不严和生产调度不合理而造成废料损失,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 非生产性成本开支居高不下

近几年来,企业普遍存在着非生产性费用开支增长过快,这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客观上: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自然费用开支也随之增加;二是项目机构设置增加,管理人员增多,各种费用膨胀:三是近几年职工工资增长较快,计提养老、住房公积金等附加费的比例逐年增加。主观上:一是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管理;二是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没有很好地执行责任控制管理,费用开支控制不严;三是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大,使折旧费、材料消耗、修理费增加;四是费用开支随意性大,超计划超标准开支现象多等。

3、商品混凝土全面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3.1 商品混凝土全面成本管理与控制

分析目前商品混凝土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树立全面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概念。所谓商品混凝土的全面成本管理,就是在完成商品混凝土合同的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赞用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的一系列科学管理工作,它指成本的全过程、全项目部、全员的管理,管理的内容既包括生产成本管理,也包括质量成本管理。换言之,进行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在合同规定的工期、质量条件下,通过采用经济、技术组织措施,不断挖掘成本潜力,尽量减少无谓的消耗,从而实现成本目标。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采取具体的全面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

3.2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定额管理,控制成本规模和额度。商品混凝土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资产占用等过程制定材料储备定额、生产耗费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等,严格落实定额管理,有助于企业成本管理统筹和合理规划,保证单位资金运用自如,生产经营有序。同时,通过定额管理,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耗费,减少浪费。

3.3 积极推行绩效工资管理

实行绩效工资制等人工成本控制制度,可以促使员工的收入与产量、成本、综合考核指标等完成情况进行挂钩,从而实现了多劳多得的制度。如车队员工的工资由基本工资、效益工资、油耗节余等组成,基本工资固定,效益工资与产量直接挂钩,油耗针对不同的搅拌车百公里油耗,加减合理损耗进行包干控制。通过绩效工资的管理,可以体现风险利益共存。

3.4 坚持企业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制度

由于搅拌楼、搅拌车、泵车等生产设备在商品混凝土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不仅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力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又要避免生产设备过度操劳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企业应坚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制度,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大修费用。

3.5 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

不断改进企业技术,降低成本。企业应增加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改进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基础上,从原材料替代品上下功夫,在技术上挖潜,通过丰富实验和实践,生产出质优成本低的产品。

3.6 加强技改,节约成本

随着政府对环保的重视以及水、电、气等公用费用不断上调,商品混凝土更应关注生产中的噪音、废水、废物、粉尘等对环境的影响,需要投入必要的资源加以改善、利用,从而减少损失,同时必须想方设法在节能降耗上下功夫,如采用水循环回用系统降低水耗、对混凝土的残余料进行分离,回收再利用等。

3.7 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将商品混凝土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包括为了正确反映和监督企业在混凝土生产全过程中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支付的费用和由于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之和。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工程质量上对商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因而使商品混凝土因具有适用性而发生的质量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应充分重视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成本控制与管理。

4、结论

商品混凝土生产形式主要是契约式生产,生产经营与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进度密切相关,具有生产周期不稳定,生产波动大,不均衡的特点。它既有建材工业生产性的特点,又具有建筑行业专业化施工生产的特点。在成本管理和核算上,也具有其独特性。近年来, 随着国内商品混凝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商品混凝土企业的高利润时代渐渐已成为过去。面对这种形势, 商品混凝土企业在进行资金的再投入和市场扩张的同时, 也要苦练内功, 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 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堵住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各种跑冒滴漏, 达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凡营,冯承会.商品混凝土降低成本的技术途径[J].建筑技术开发,2004,31(6)

商品混凝土论文篇8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一 、概述

商品混凝土又叫预拌混凝土。它是在搅拌站(楼)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施工方式是由传统的现场搅拌混凝土施工方式经过专业化分工而演变来的。在这一专业分工中,将混凝土的制备与浇筑成型和养护等过程分割成两部分。但是,这些过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无论对混凝土的性能还是对施工质量,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二、商品混凝土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分析

商品混凝土开裂

商品混凝土开裂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混凝土浇筑完出现裂纹又最为常见,裂缝有的是均匀分布,而有的却是呈不均匀状态分布,有部分裂缝仅仅是表面一些,数量较少而且开裂程度较浅;而有的则完全相反,数量多且程度深,表现为构件通体裂缝,有些裂缝不会造成建筑物的过多损害,而有的裂缝很有可能危及建筑物安全,构成工程极大的隐患,混凝土开裂主要可以分四种情况。

1、收缩裂缝。混凝土搅拌车相对较为封闭,内部为恒温绝湿,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之下,会造成毛细孔在短时间内丧失水份,自干燥引发较为明显的收缩。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混凝土裂缝极易产生。其原因是混凝土自身的水化速度过高导致的,需要降低商品混凝土的出站温度。

2、塑性收缩裂缝。包括因坍落度过大引起的塑性沉降(顺筋)裂缝和因表面失水过快引起的表面收缩裂缝。解决的办法是控制坍落度,加强收面工序,收面以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

3、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以后,由于失水干燥,引起混凝土内外收缩不一致,而产生的表面裂缝。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就要加强混凝土的湿养护,控制干燥收缩裂缝。

4、温度裂缝。高标号的混凝土发生水化反应时将产生约45℃的绝热温升,如果施工时入模温度超过30℃的时候,其中心构件的温度会超过 75℃这样就造成内部与外部的温度相差达50℃以上。因此产生较大的应力,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开裂,因此低热水泥要尽可能使用,也可以考虑在实际施工的时候给构件内部降温,控制内外温差在25℃。

(二)坍落度异常

导致坍塌度异常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砂石含水率的变化过大。

外加剂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不好,混凝土一小时的坍落度损失比较大。

砂子的含泥量过高,石子的石粉含量过高。

计量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失误。

在冬季施工过程中,水温往往偏高。水泥直接和热水接触,在与其相遇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水化反应。

商品混凝土可泵性不足

1、问题

商品混凝土的可泵性是关乎其能否正确浇注到位的关键。一种混凝土质量再好,强度再高,如果可泵性不好,就无法施工影响混凝土的正常使用。混凝土的可泵性差,现场施工人员势必要加水来改善泵送性能,这样一来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为混凝土施工质量事故埋下了重大隐患。因此,充分了解混凝土可泵性的各种因素,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才能保证混凝土质量。

造成可泵性不足的原因

(1)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砂料。混凝土中砂率不适宜,砂的颗粒级配不好,0.315毫米及以下筛余量小于15%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

(2)混凝土到施工现场坍落太小,造成泵送困难。

(3)现场施工速度太慢,压车时间偏长,导致坍落度损失过大,泵送困难。

(4)胶凝材料与外加剂适应性差,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的情况出现,导致泵送困难。特别在使用矿渣或粉煤灰水泥品质差的情况下泵送性能也会变差。

(5)由于坍落度过大,掺入高效减水剂量太大,骨料级配不合理等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离析,可泵性较差。

(6)泵送管道布设不合理,弯管过多;垂直向上泵送时,水平管的距离太短,造成泵送困难。

四、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

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现浇商品的混凝土楼板产生的裂缝,时常是由几种不同的因素结合而形成的,可以从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特性等几个方面分析

(1)、泵送混凝土组成材料特性原因。现代的大多施工,都会采用泵送的混凝土操作技术。所以,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水灰比都比普通的混凝土要稍微大一些,而骨料粒径是较小的,在水灰比过大的时候,混凝土中的孔隙水在养护的前期,是呈现饱和的状态,收缩量是很小的,可是后期的养护如果不当,就会促使孔隙水流失的特别快,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量增大,裂缝会产生;塌落度过大的时候,会促使混凝土在硬化的时,由于胶凝体失水和水分蒸发后导致干缩量增大,从而裂缝产生的可能性也会增大,骨料粒径减小的话,会将混凝土之间的连接能力减弱,使得混凝土裂缝产生。

(2)、挠捣混凝土操作的原因。①混凝土过振的原因:施工进程中,混凝土过振就会使得骨料下沉,在混凝土表面就会呈现浮浆、泌水的现象,会在水分蒸发之后产生裂缝、模板干燥的时候,会大量的将混凝土中的水分吸收,促使混凝土收缩后,形成裂缝。②混凝土在振捣之后的抹压和收面都会使得混凝土水泥浆上浮,凝固后,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裂缝、混凝土的表面不进行养护、覆盖,或者养护不到位,经过风吹日晒之后,表面的水分就会快速的蒸发,造成裂缝;③在混凝土振捣以及泵送完毕抹面的时候,工人有时为了能够施工方便,不按照规范开展操作流程,而是私自往混凝土里添加水,或者在楼板面上洒水,使得混凝土塌落度增加,也是促使版面开裂重要原因之一。

(3)防治措施。对于楼板裂缝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①严格钢筋验收、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严格验收钢筋,同时由于施工作业会造成上层钢筋间距变化,因此要加强上层钢筋网保护层厚度、间距控制。间距过大过小都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所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以防治。 ②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的地方,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尤其是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方向时,就更容易发生裂缝。所以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直径为6~8mm,间距≤150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2.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处可以采用线盒。线管数量很多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两根直径为12mm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结语

总而言之,商品混凝土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要加以重视,浇筑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或者避免各种裂缝、坍落度异常等情况的出现,掌握好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办法,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