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论著职称论文8篇

时间:2022-07-29 07:27:59

论著职称论文

论著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 教师 著书立说 辩证思考

现在著书立说的教师多得无法统计,从幼儿园教师到大学教授,不少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忙于笔耕,论题小到“婴儿降生为什么要啼哭”,大到“若干年以后地球要爆炸”,都在他们关注的范围之内。

著书立说属于科研基础理论研究,一般有“务虚”、“务实”之分。“务虚”是指纯理论的学术研究;“务实”是指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但无论是“务虚”与“务实”,都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研究的价值。我们这里所讲的“价值”,并不单纯指商品社会里“社会必要劳动”及人们的“使用价值”,还应包括广义价值领域里“一切客体对主体有用的成分”。

教师著书立说本来无可非议,但其价值不可不议。教师著书立说的动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有巨大研究潜能的人想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某个领域里有所创新与突破,研究出一些真正具有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的成果;一种是有人纯粹为了评职称或某方面需求而被动为之。

一、教师著书立说的现状

著书立说,本来是高校教师的长项,曾几何时,竟变成所有层次级别的不少教师共同的“爱好”。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具有研究潜能的专家学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所作的理论贡献,而是要提醒有些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自觉维护科学殿堂的神圣性。

现在有极少部分教师论文,在填写“科研成果”表格时注明“独撰”,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仅观点“参考”了名家之说,内容也是东抄西摘、七拼八凑,自己实在无能力撰写,就花钱去找“”。重复研究的论著不胜枚举,仅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例,内容大同小异不同作者的版本就不下几十种。有些所谓的“论文论著”由于质量低劣,在出版单位审查时无法通过,于是他们就利用出版行业里的“潜规则”,动用各种手段,求得发表。尽管现在有论著论文相似度检测机构,但如果“作者”把别人的文章变换一下文字,果真全能分辨出真伪吗?

在我国几千万的教师中,谁也不能精确统计,著书立说的人究竟有多少?每年出版发行的论著论文的数量又是多少(包括自费出版的以及在三类以下期刊发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奇异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一些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为名所累,误解了科研的内涵。他们以为科研就是利用出版界的“潜规则”在期刊上发几篇所谓的“论文”,或是自费出版几本所谓的“论著”。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是能反映自然、社会、人文、思维领域里具有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能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撑,这是一种极其艰难漫长的探索与思考过程,有的人耗费毕生的精力才能发现一两个规律,如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爱因斯坦只有“相对论”最著名,李四光一生最大的亮点是研究出“石油地质构造理论”……不像今天我们有的人,不说一生,就是在一年之内也能“研究”出几个“新成果”。同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们偏要复杂化,一人一个观点,一人一种说法,如对于《红楼梦》的作者的争论,有人说是曹雪芹写的,有少数人竟说有待考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2.教师的论著论文,与个人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高校教师如果想评上讲师、教授,没有一定数量的论著论文,即使你的教学业绩再好,也是无法跨入这个门槛的。大学以下级别的教师,评职称时也讲究论著论文,有的单位领导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极力鼓励教师写,如能发表,年终评先进,选用中层干部都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同时,作者还可以领到一笔可观的奖金。

二、教师著书立说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论著论文一般是在探索、思考、研究事物的本质规律的前提下写出的,并非主观臆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内涵与外延相当深邃广阔,由它们所产生的分支领域、分支学科不胜枚举。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千百年来耗费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某一科学领域某一学科的研究,因时间跨度大,历史久远,可以说是名家荟萃,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文本图书汗牛充栋,电子文库目不暇接。今天的专家学者为了科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社会的进步与文明而进行的各种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责无旁贷。现在大学校园里及社会上都不乏精英之士,他们具有巨大的研究潜能与优越的研究环境,我们是否应该把著书立说的重担放在他们肩上,而让那些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一心一意教书育人,从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得其所呢?社会本来就有分工,分工的原则是看你从事什么工作更具胜任力。否则,必将造成人力、物力、财才资源的浪费,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应该奉行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让教师量力而行。

缺乏研究能力的教师搞科研,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教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种是有的教师被逼无奈。虽说“研究”的动机不一样,但目的却完全相同:都想出点“研究成果”,写成“论著论文”,以期为将来职称晋升与个人业绩提高积累一些资本。

看论著论文的数量决定教师的职称晋升,这里涉及一个辩证思考的问题。如果是大学教师,以此为尺度合理成分较大,但如果是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可能有点勉为其难。我们可假设这样一种情况:某中学只有一个“高教”名额,但却有两名竞争者,一个教学业绩突出,无论文,另一个教学业绩一般,但有几篇东抄西摘的论文,不知职评者会作怎样的考量与取舍?

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人们思考,就是人为地把学术期刊分成“三类”:在第一类上发表的论文是“权威”,第二类上发表的是“准权威”,第三类上发表的是“平庸”,三类以后期刊发表的文章就有“垃圾”之嫌。我们时常都说自己信奉辩证唯物主义,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发表在“一类”期刊上的文章有的可能是“金子”,但发表在“三类”以外期刊上的文章不见得全是“垃圾”。这个道理虽然人所共知,但职评者却顾不了这么多,教师的职称材料送上去,评审者第一步先看你的论著论文刊号,如果不符合杠子,哪怕你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会把你的评审材料给退回去。这种用“论著论文”决定教师职称晋升的做法的确让人感到无奈。

三、从教师的职责看著书立说问题

对于教师进行科学研究这个问题,1993年10月“人大”八届四次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第二款[1]、1995年3月“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国家“教育法”总则第十一条[2],里面的文字阐述或者说是“支持”、“鼓励”,或者说是“权利”,现在评职称似乎成了硬性规定,从法理的角度看,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教师的职责是“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3]”,并没有明文规定教师一定要“著书立说”。

我国古代的圣贤对于教师的职责一般都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感化与知识传授,而对于“著书立说”,他们看得并不是很重。汉戴圣在《礼记·文王世子第八》里说,教师是“教之(指学生)而喻诸德者也[4]”;唐代韩愈在《师说》里更明确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5]”;孔子除了作《春秋》与撰写《易经》“文言传”等少量文字以外,一般情况下他是“述而不作”的;老子的《道德经》也只有区区几千字。

现在的政府职能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淡化教师的本质职责而看重论著论文之嫌。鼓励、提倡教师著书立说是对的,但从辩证角度看,应该考虑一下教师的层次级别及能力分别对待。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师,此做法也许有较大的合理成分,但对于大学以下的教师,则又当别论。

著书立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作者应有一定的洞察力、厚重的知识积累、较高的学术水平、缜密敏锐的思维、深邃的思想、历史的概括性与前瞻性等素质因素,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出有价值的成果。不具备这些素质因素的教师应量力而行,切不可滥竽充数。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排斥普通的教师著书立说,但在下笔之前不仅要考虑它的价值,而且有些行情值得深思:

前文说过,三大科学领域各个学科前代圣哲留下的论著论文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各级各类图书馆、电子资料库,像康德、黑格尔、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师级的著作,除了有的专家学者要研究有关问题去查阅他们的资料以外,平常很少有人会耐心去阅读。就是当今著名的专家学者的论著论文,因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读者(受众)也不是很多。有学术界人士透露:不少论文作者只欣赏自己的大作,而同期刊载的其他作者的论文一般不太留意看。

这样看来,不少教师的论著论文,真正的读者也许只有他自己与刊物的编审者。既然如此,有些教师论著论文的价值的确让人感到怀疑。

四、引导教师回到正确轨道的措施

应该承认,教师著书立说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确有些不和谐因素。要想消除上述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弊端,使之回到正确轨道上来,以下两点措施可供参考。

1.看能力,分层次。教师著书立说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看能力、分层次,不搞一刀切。大学教师著书立说因是其长项,评职称时应以科研成果为主,教学业绩为辅;大学以下教师应视其个人研究能力与意愿,提倡鼓励他们写点教育教学方面的小文章,但不作硬性要求,评职称时应以教学业绩为主,论著论文为辅。只有这样,各个级别的教师才能人尽其才,各取所长。

2.严格把住质量关。把住了教师著书立说的质量关,就是把住了价值关。教师论著论文的出版发行单位,要以其理论价值、应用价值作为最终衡量标准。权威出版单位的刊号、“一类”期刊也不应作为其“形式化”的质量标准,评审者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耐心看看他们论著论文里面所阐述的内容,真正奉行质量第一的科学价值观。马克思的一个“剩余价值”理论体系,胜过千百万个“《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谬论。

著书立说是一项严肃神圣的事业,不是儿戏。我们不能让那些滥竽充数的所谓“理论”、“学说”害己害人,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文责自负”,有些谬论公布于世,不仅他个人负不起这个责任,就是给谬论发通行证的人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参考文献:

[1][3]劳凯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65.

[2]劳凯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45.

论著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 SQL SERVER;科研管理;权限管理;存储过程;触发器;事务。

科研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势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机构,如何对学校大量的科研信息进行高效、安全的保存、处理、统计、加工等管理操作,将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科研管理工作是每一个高校必由之路。系统功能的分析与数据的结构关联及使用都首先反映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是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中的一项核心工作,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必须以数据库为中心,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方法、步骤、技术等如下:

1 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所设计的事务非常繁杂,涉及到校科研处、各个系的科研管理以及个人对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所设计的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各个系及教师的分工协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校科研处科研管理、院系(或部门)科研管理、个人科研信息查询、校级科研项目整体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科研信息维护、科研信息查询与统计、科研信息报表、科研信息分析、校级课题申报、审批、合同签定、结题、其它处理等操作;其中科研信息应细分为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信息。

2 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本系统是直接面向网上办公的,必须适应所服务环境的各类操作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处、各院系(或部门)、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2.1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只能按姓名来浏览个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论文、著作、项目成果等)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

2.2 各院系(或部门)

各院系(或部门)主要职责是对本部门员工的论文、著作、项目、成果、奖励等信息进行审核后输入到本系统数据库中,查询本部门在某时间内的科研信息、统计科研情况、打印相关资料等,同时对本部门的错误录入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

2.3 科研处

主要管理本校的员工信息、论文、著作、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科研奖励等常规工作,同时,管理校级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和各部门的情况。

3 数据库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

3.1 数据库表创建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实现直接定位在更好的适合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和操作,系统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均采用界面录入的方法,由各类人员分工完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论文信息、科研项目信息、成果信息、获奖情况信息等作为系统的初始化数据,为个人和院系查询、统计、打印,科研处操作、加工、管理、集成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数据平台。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学历,学位,工作时间,所在部门,备注)。

论文信息表(序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主办单位,作者,职工号,发表时间,刊号,备注)。

论著信息表(序号,著作名称, 图书编号,著作类别,出版社,学科类别,作者,职工号,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科研项目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类别,完成单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立项时间,拟定期限,经费金额, 是否鉴定,鉴定时间,鉴定单位,备注)。

科研成果表(序号,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经费,完成时间,负责人,完成单位,是否投入生产,经济效益,备注)。

科研奖励表(序号,获奖人员,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授予单位,时间,备注)。

校级项目管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部门,职务或职称,联系电话,申报表,申报时间,申报经费,是否批准,批准日期,批准经费,合同时间,合同内容,是否结题,结题时间,鉴定技术负责人,项目成果效益,备注)。

校级鉴定专家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在上述表格中,加下划线字段代表主键,加双划线字段代表外键。其中科研人员信息表之所以选择(职工号,姓名)作为主键,考虑到姓名经常作为查询、操作条件,并在相关表中作为科技人员的重要描述和限制;为了避免数据录入的无序状况,数据库表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并且对所有表都分配了操作权限,并将错误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论著信息表通过“职工号”建立参照完整性关系,在录入论文、论著时,作者必须是本单位职工,如果科研人员信息表不存在该员工,便给出错误提示,提示检查是否是合法职工,如果是,便可以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添加该员工信息后录入论文、论著信息,否则,拒绝录入,“职工号”又为组合查询提供了连接条件支持;同时将科研项目表、科研成果表、校级项目管理表中“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信息表中的“姓名”建立主键、外键参照完整性关系,校级课题的申报负责人也必须是本单位某部门的职工;获奖人员,必须是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某一职工;将校级鉴定专家表和校级项目管理表通过“鉴定技术负责人”、“姓名”建立参照完整性管理,限定了鉴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校专家表中的专业人员;所有表的主键设置都加上“姓名”字段,目的是为了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常以某个专业人员姓名作为操作、查询条件,科研人员信息表与其他相关表格建立参照完整性为了限制科研、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信息的科学合法性,同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只有完善的参照完整性,才能使得数据库中数据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3.2 存储过程的设计

转贴于 存储过程是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它是实现事务或业务规则的极好途径,是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存储与执行的。使用它,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传输流量,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和安全性,而且由于它只在第一次执行时被优化、编译。因此,使用存储过程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应用程序的实现难度,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效率。存储过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逻辑业务规则和要求,根据实际,对一些常规、频繁使用的查询、插入数据操作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以下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

① 对系统的初始化数据时录入各种基本信息操作。

② 查询个人、部门科研信息时的查询操作。

③ 科研处的其他常规操作。

下面以查询部门科研信息为例介绍存储过程使用方法,在此查询某一部门的论文、论著信息。描述代码:

CREATE PROCEDURE 论文论著

@a char(20)

as

select 姓名,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

where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文信息表。职工号 and 所在部门=@a

select 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论著信息表

where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著信息表。职工号 and 所在部门=@a

其它操作不再做列述。从提高执行效率、提高安全性、共享性方面考虑,尽可能多的使用存储过程来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3.3 触发器的使用

使用触发器来实现表间的数据自动操作,提高系统效率,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在输入或修改科研人员信息时,只要是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就可以自动添加到校级鉴定专家表中,该操作可以使用触发器来实现,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 Trigger ptz

On 科研人员信息表

For insert,update

As

Insert into 校级鉴定专家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Select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其中,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序号是自动生成的标识列。

同时,可以用触发器来检验校级项目负责人是否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其中,用事务以验证合法性以控制该项操作是否完成。

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 Trigger check1

On 校级项目管理表

For insert

As

begin tran

declare @a char(12)

select @a=负责人 from Inserted

If ( select count(*)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where 姓名=@a)=0

begin

Print '负责人不合法'

rollback tran

end

commit tran

其它类似操作不做描述。

在设计中,坚持使用触发器实现尽可能多的实现前台操作,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更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共享性。

3.4 数据库安全设计

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从数据库级、服务器级和应用程序级综合考虑,在科研管理系统中要根据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初始化菜单。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的。首先定义各类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即角色,其次定义数据库登录,最后依据用户权限表将登录分配为相应的角色。由于人员的复杂性,角色分为三个层次:科研处级别、二级部门级别、普通教师级别。用户属于某一角色,即使用户职务调动时,对用户增删,不影响其他用户的操作,只是角色中用户数量的变化。建立专门的系统使用权限表来记录用户和权限,同时也兼容部门设置信息,对不同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账号,科研处是最高管理级别部门。

为了进一步保护数据库,建立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和复制,本系统数据库主要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它具有强大的管理、安全、登陆、网络支持功能,且可以和其它数据库进行转换,是一种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符合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该系统数据库主要适用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数据库系统,设计中从整体考虑,建立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和科学数据库结构,将存储过程、触发器应用到数据库设计中,加大了后台的功能和效率,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分级、分类设置和管理,提高了数据库的安全访问能力;它的数据冗余少,具有更高的数据一致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结合前台开发工具和平台,可以实现强大的功能设计和系统实现。结合本校实际已经开发了一个实用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并被科研处立项。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论著职称论文篇3

关键词: sql server;科研管理;权限管理;存储过程;触发器;事务。

科研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势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机构,如何对学校大量的科研信息进行高效、安全的保存、处理、统计、加工等管理操作,将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科研管理工作是每一个高校必由之路。系统功能的分析与数据的结构关联及使用都首先反映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是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中的一项核心工作,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必须以数据库为中心,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方法、步骤、技术等如下:

1 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所设计的事务非常繁杂,涉及到校科研处、各个系的科研管理以及个人对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所设计的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各个系及教师的分工协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校科研处科研管理、院系(或部门)科研管理、个人科研信息查询、校级科研项目整体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科研信息维护、科研信息查询与统计、科研信息报表、科研信息分析、校级课题申报、审批、合同签定、结题、其它处理等操作;其中科研信息应细分为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信息。

2 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本系统是直接面向网上办公的,必须适应所服务环境的各类操作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处、各院系(或部门)、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2.1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只能按姓名来浏览个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论文、著作、项目成果等)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

2.2 各院系(或部门)

各院系(或部门)主要职责是对本部门员工的论文、著作、项目、成果、奖励等信息进行审核后输入到本系统数据库中,查询本部门在某时间内的科研信息、统计科研情况、打印相关资料等,同时对本部门的错误录入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

2.3 科研处

主要管理本校的员工信息、论文、著作、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科研奖励等常规工作,同时,管理校级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和各部门的情况。

3 数据库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

3.1 数据库表创建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实现直接定位在更好的适合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和操作,系统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均采用界面录入的方法,由各类人员分工完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论文信息、科研项目信息、成果信息、获奖情况信息等作为系统的初始化数据,为个人和院系查询、统计、打印,科研处操作、加工、管理、集成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数据平台。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学历,学位,工作时间,所在部门,备注)。

论文信息表(序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主办单位,作者,职工号,发表时间,刊号,备注)。

论著信息表(序号,著作名称, 图书编号,著作类别,出版社,学科类别,作者,职工号,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科研项目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类别,完成单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立项时间,拟定期限,经费金额, 是否鉴定,鉴定时间,鉴定单位,备注)。

科研成果表(序号,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经费,完成时间,负责人,完成单位,是否投入生产,经济效益,备注)。

科研奖励表(序号,获奖人员,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授予单位,时间,备注)。

校级项目管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部门,职务或职称,联系电话,申报表,申报时间,申报经费,是否批准,批准日期,批准经费,合同时间,合同内容,是否结题,结题时间,鉴定技术负责人,项目成果效益,备注)。

校级鉴定专家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在上述表格中,加下划线字段代表主键,加双划线字段代表外键。其中科研人员信息表之所以选择(职工号,姓名)作为主键,考虑到姓名经常作为查询、操作条件,并在相关表中作为科技人员的重要描述和限制;为了避免数据录入的无序状况,数据库表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并且对所有表都分配了操作权限,并将错误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论著信息表通过“职工号”建立参照完整性关系,在录入论文、论著时,作者必须是本单位职工,如果科研人员信息表不存在该员工,便给出错误提示,提示检查是否是合法职工,如果是,便可以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添加该员工信息后录入论文、论著信息,否则,拒绝录入,“职工号”又为组合查询提供了连接条件支持;同时将科研项目表、科研成果表、校级项目管理表中“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信息表中的“姓名”建立主键、外键参照完整性关系,校级课题的申报负责人也必须是本单位某部门的职工;获奖人员,必须是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某一职工;将校级鉴定专家表和校级项目管理表通过“鉴定技术负责人”、“姓名”建立参照完整性管理,限定了鉴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校专家表中的专业人员;所有表的主键设置都加上“姓名”字段,目的是为了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常以某个专业人员姓名作为操作、查询条件,科研人员信息表与其他相关表格建立参照完整性为了限制科研、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信息的科学合法性,同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只有完善的参照完整性,才能使得数据库中数据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3.2 存储过程的设计

存储过程是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它是实现事务或业务规则的极好途径,是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存储与执行的。使用它,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传输流量,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和安全性,而且由于它只在第一次执行时被优化、编译。因此,使用存储过程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应用程序的实现难度,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效率。存储过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逻辑业务规则和要求,根据实际,对一些常规、频繁使用的查询、插入数据操作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以下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

① 对系统的初始化数据时录入各种基本信息操作。

② 查询个人、部门科研信息时的查询操作。

③ 科研处的其他常规操作。

下面以查询部门科研信息为例介绍存储过程使用方法,在此查询某一部门的论文、论著信息。描述代码:

create procedure 论文论著

    @a char(20)

    as

    select 姓名,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

    where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文信息表。职工号 and 所在部门=@a

    select 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论著信息表

    where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著信息表。职工号 and 所在部门=@a

 

其它操作不再做列述。从提高执行效率、提高安全性、共享性方面考虑,尽可能多的使用存储过程来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3.3 触发器的使用

使用触发器来实现表间的数据自动操作,提高系统效率,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在输入或修改科研人员信息时,只要是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就可以自动添加到校级鉴定专家表中,该操作可以使用触发器来实现,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 trigger ptz

    on 科研人员信息表

    for insert,update

    as

 

insert into 校级鉴定专家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select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其中,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序号是自动生成的标识列。

同时,可以用触发器来检验校级项目负责人是否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其中,用事务以验证合法性以控制该项操作是否完成。

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 trigger check1

    on 校级项目管理表

    for insert

    as

    begin tran

    declare @a char(12)

    select @a=负责人 from inserted

    if ( select count(*)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where 姓名=@a)=0

    begin

    print '负责人不合法'

    rollback tran

    end

    commit tran

 

其它类似操作不做描述。

在设计中,坚持使用触发器实现尽可能多的实现前台操作,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更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共享性。

3.4 数据库安全设计

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从数据库级、服务器级和应用程序级综合考虑,在科研管理系统中要根据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初始化菜单。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的。首先定义各类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即角色,其次定义数据库登录,最后依据用户权限表将登录分配为相应的角色。由于人员的复杂性,角色分为三个层次:科研处级别、二级部门级别、普通教师级别。用户属于某一角色,即使用户职务调动时,对用户增删,不影响其他用户的操作,只是角色中用户数量的变化。建立专门的系统使用权限表来记录用户和权限,同时也兼容部门设置信息,对不同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账号,科研处是最高管理级别部门。

为了进一步保护数据库,建立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和复制,本系统数据库主要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它具有强大的管理、安全、登陆、网络支持功能,且可以和其它数据库进行转换,是一种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符合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该系统数据库主要适用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数据库系统,设计中从整体考虑,建立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和科学数据库结构,将存储过程、触发器应用到数据库设计中,加大了后台的功能和效率,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分级、分类设置和管理,提高了数据库的安全访问能力;它的数据冗余少,具有更高的数据一致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结合前台开发工具和平台,可以实现强大的功能设计和系统实现。结合本校实际已经开发了一个实用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并被科研处立项。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论著职称论文篇4

1 评审方法

1.1 专业化评审

按专业类别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5个专业组组织评审,分别是临床医学、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学辅助技术、预防医学、综合(药学、护理等)。如遇专业组申报人员少于10人,合并到其它专业组评审,专业组申报人数超过150人时,分成2个专业组进行评审。按专业不同制定侧重点不同的量化标准。

1.2 两级评审

1.2.1 推荐评审 各分支局级企业职改办组织所属医疗单位的推荐评审。首先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然后组织推荐评审会议,按量化标准对申报人的能力与业绩进行量化评分,得出量化成绩。

1.2.2 评审 评审会前,各局级企业将推荐评审成绩及申报人的评审材料上报到职称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组织专职人员审查上报材料,主要审查:①上报材料的真实性;②是否符合申报的基本条件;③对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文章、科研等业绩指标进行初步量化评分。另外,评审办公室还要将全部申报人员的材料按专业分组、按已量化成绩排序。评审会分为两程序:①专业组会议,5个专业组分别对本专业组的申报人员进行评价和量化评分,按量化评分结果淘汰一部分成绩较差的申报人员,形成专业组评审意见报评委会;②评委会,对5个专业组报送的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逐一进行审核,按比例再次淘汰一部分成绩较差的申报人,形成最终评审结果。

1.3 基本申报条件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1.3.1 基本申报条件 对申报人的品德、学历、资历、外语、年度考核结果、科研和论文著作、企业服务等业绩进行基本条件设置。对在学历、资历上不符合基本条件的,设置破格申报条件,对破格申报人的文章、科研等其他条件的要求相对提高。

1.3.2 量化评价 由推荐评审的职改部门、评审会的评审办公室先后进行材料审查和初步评分,在推荐评审会、专业组会议、评审会上,由评委再次审核材料、复核评分的准确性。推荐评审会、评审会,按量化总成绩进行排序,分别得出推荐评审成绩和评审成绩,按排序结果等额投信任赞成票。

2 量化指标与权重的设置

2.1 基础指标的量化

2.1.1 学历 按申报人员所取得的最高学历、学位计分。博士研究生10分,只有博士学位的9分,硕士研究生8分,本科硕士7分,本科学士6分,本科无学位者5分,破格评审0~1分。

2.1.2 资历 按申报人员取得现任职资格之日开始,计算到拟评审高一级任职资格当年的12月31日。累计1年计1分,满分10分。

2.1.3 外语和计算机 要求申报人员参加全国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且成绩合格,成绩×0.1进行量化。

2.1.4 单位年度考核及荣誉 按申报者近三年年度工作考核的结果、任现职期间获得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劳动或技术荣誉称号进行评价。年度考核是每年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思想、技术能力、工作实绩的考评。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合格”的5分,“优秀”1次加1分,依据获得与专业技术工作相关的荣誉称号,如劳动模范、优秀老师等,按部级、省部级等级别不同给予0.5~2.0分的加分。

2.1.5 科研 依据部级、省部级、地市局级的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奖等政府奖给予量化计分,见表1。非政府奖如各医疗单位、各种协会、学会评定的奖项在评审会上不计分。

2.1.6 论文著作 论文按发表的期刊的性质、等级、论文类别、作者排名情况评分,见表2~4。单篇论文得分=4×期刊性质权重×期刊等级及论文类别权重×排名权重。

著作要求是有学术价值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专著或译著。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的编者均以中华级核心期刊论著第一作者的权重计分,即计4分;其他著作或译著的主编按中央级核心期刊论著第一作者的权重计分。计分的权重与申报人著译部分的字数相关,著作中未明确标识作者著译章节、无法统计个人编写字数的,按“0.8×著作总字数/作者人数”计算。单部著作实得分=3.2×著作作者的计分权重(不包括高等医学院校教材)。见表5。

2.1.7 教学 按申报人员承担继续医学教育课程、研究生和本、专科等教学任务的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等业绩进行评分。

2.1.8 推荐评审成绩 本项指标只用于评审。依据“各单位在推荐评审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化评分-本单位全部申报人员推荐评审的平均成绩+50”的十分之一进行量化。

2.1.9 继续医学教育与专业技术考试 本项指标只用于推荐评审。要求参评人每年必须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在本单位组织的各项技术考试(如“三基”考试)中成绩合格,用近三年度的技术考试平均成绩直接量化[2]。

2.2 评审指标

2.2.1 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 根据申报人的述职答辩情况、代表个人最高技术水平的诊治病种、手术、技术操作及开展过的新技术项目的病例资料、科技资料等,结合相应的年度、地域等技术环境因素,在本专业组内比较,评价申报人技术水平情况。

2.2.2 履行技术岗位职责、工作量、工作质量 评分以专业技术履职岗位、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报告、工作业绩和成果为重点,参考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及创造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在本专业组进行评价。

2.2.3 学术影响力 学术影响力从3方面评价。一是学会等社会兼职。学会限于本专业全国性一级学科学(协)会及其各专业组、各省市级分会。部级学术委员会成员或局级学术带头人10分,省级学术委员会成员或处级学术带头人8~10分,地市局级学术委员会成员或科级学术带头人6~8分,本单位学科带头人4~6分,其他0~4分。主任委员等学(协)会负责人酌情按评分值的上限量化,副主任委员等学(协)会主要成员酌情计分,委员降一等级酌情计分,会员不计分。二是承担的专业技术职务,需组织过临床、教学、科研、卫生、管理等工作,凭任命文件(如科主任、教学秘书、护士长等)或有效证明材料计分。三是组织的一次性的学术活动或工作。要求有相关的证明文件,如省部级以上科研工作要有科研立项及成果证书,仅限主研人。

2.2.4 述职、答辩 除考察答辩论文的质量,按期刊级别、影响力、文章类别、作者排序、文章设计是否合理、论证是否严谨、实用性、与本专业的相关性进行评分外,还要结合申报人员的现场述职、答辩情况,特别是回答提问的情况(提问问题一般为与答辩论文相关的专业基础、专业应用和新进展的学术问题,不少于3个),进行评分。

2.2.5 专业技术工作环境、条件 参考申报人员上报的各项申报资料,同时要考虑申报人所在单位和科室等技术工作环境,在本专业组内进行比较按一至五级评分。见表6。

2.3 权重的设置

2.3.1 基础指标 根据申报人的基本业绩的依据进行评分,主要反映了申报人的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年度考核及荣誉、完成继续医学教育等能力与业绩基础,以及科研、论文、教学能力、推荐评审成绩等,权重共占总成绩的55%。

2.3.2 评审指标 根据申报人的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履行技术岗位职责和工作量及工作质量、学术影响力、述职和答辩、专业技术工作环境和条件进行评分,反映申报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由评委进行评分,权重占总成绩的45%。

3 矛盾分析与政策应对

3.1 地域分布不同带来的问题

因企业所属卫生机构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在新疆、内蒙等西北部地区的医疗单位的工作条件和技术水平整体上不如东南部地区,在偏远地区医院工作的比在大都市工作的人员更难在科研、教学、论文上取得较好的业绩。在评审指标中酌情考虑为企业服务和地域因素进行评分。

3.2 医院等级不同带来的问题

在企业的卫生工作中,三甲医院负责较重疾病的救治,二甲以下医院,对企业员工和家属的医疗服务工作也非常重要。考虑医院等级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不同,小的卫生机构更难取得科研、教学的业绩,在指标权重的设置上,分三甲医院和非三甲医院两个标准,非三甲医院的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年度考核及荣誉、工作量、工作质量等权重设置较大,科研、论文、教学等权重设置较小。

3.3 评审会不能现场答辩的问题

因人员在全国散在分布,统一现场述职答辩困难较大,在评审会上不进行现场述职答辩。通过要求推荐评审会组织现场述职答辩、并将推荐评审会的现场述职答辩成绩、总成绩纳入评审会成绩中(占评审最后成绩的20%左右)、对推荐评审的答辩论文质量重新评分,作为评审成绩的指标之一,弥补了不能现场答辩的不足。

4 成效及体会

4.1 提前公示量化标准

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指明职称评审、职业生涯努力的方向,利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医疗机构的发展[3]。学历、外语、计算机指标的设置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动力;年度考核、工作量、工作质量、新技术项目等指标的设置(以病历为依据),使专业技术人员更加重视日常的点滴工作;教学、科研、论文、学术影响力等指标设置使大家更加重视教研能力的培养、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的动力[4];重点学科、专业技术工作环境等指标的设置,促进了医院和学科的不断发展。

4.2 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程序和结果公平是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审制度的理性诉求[5]。建立评委专家库,将企业全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专家库成员,随机抽选评委;专业化评审,将相近专业的申报人、评委相对集中分组;量化评审、两级评审;细化《评审标准》,评委在评分时对能力与业绩的具体评分“刚性较强、弹性较小”,对全部申报人员的评审条件、推荐评审和评审量化成绩进行公示。每个申报人都能看到本人在全部申报人员中总体得分和排名情况,看到自己各项量化考评方面取得的业绩和不足,将职称评审材料相关的电子版材料归档保存备查[6],增加了职称评审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广大申报人员对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认可程度。另外,通过权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地域不同、医院等级不同引起的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的不平衡。体现了程序和结果的公平。

4.3 重视日常工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等工作实绩[7]

“三基”等技术考试、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年度考核和荣誉等指标的设置,以及将推荐评审成绩、推荐评审时的答辩成绩纳入评审总成绩的方法,改变了以往论文和科研业绩主导职称评审结果的局面。在申报材料中要求上报能代表个人技术水平的病历、科研任务书等资料,端正了卫生技术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开展新技术、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正确应对技术难题的工作态度,改变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只重视科研和论文、不重视日常工作和日常技术工作进步的工作作风。

4.4 严格量化评审

量化评审能够对申报人员进行相对全面的能力和业绩评价,改变了以往评审专家只能对申报人员的学历、资历、外语、发表文章形成感性认识的弊端,减少了评委的主观因素,能够形成对申报人员的业绩进行具体刚性评价的结论,避免了评审结果的确定弹性过大等诸多矛盾与弊端,评审结论能够得到申报人员的普遍认可。

4.5 严格评审纪律

评审办公室、专业组评审与评审委员会相互核查评审材料的真实性,保证评审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在评审程序上,各局级企业的职改部门将申报人的申报材料、推荐评审结果上报到职称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的专职工作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次审核,明确并公示核心期刊目录[8],对论文、著作、科研成果奖等业绩进行检索核实[9-10],并对基础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在近4年的工作中,逐渐杜绝了论文、科研、教学等业绩造假现象,消灭了非法期刊、增刊代正刊等报送现象。专业组评审会上,专业组评委对评审办公室的材料审核和对基础指标的评分情况进行核查,对评审指标逐一评分。对每个申报人员,明确主评、副评人,如整个评审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责任追究到主评和副评人。评审委员会会议最后对评审办公室的工作、专业组评审的工作进行核查。通过以上措施,杜绝了职称评审中的舞弊和违规现象。

4.6 科学设置量化指标和权重

量化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是建立合理的量化评审方法的核心和关键[11-13]。本研究共设置指标14项、20多个方面,包括了卫生技术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承担的工作和业绩等内容。在指标和权重设置前,注重工作实绩,向各个医疗机构专家、职改部门广泛征求了意见,复习了各个省市职称评审的文件要求和相关文献报道。在办法正式实施前组织了专家进行了模拟评审,对办法进行了反复修订和广泛宣传,保证了办法正式实施中无重大缺陷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淇敏,史峰,诸海英.医院职称评聘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6):375-377,412.

[2] 马海泉,王冬,许红民,等.将“临床技能考核”纳入医师职称晋升评审的做法[J].中国医院,2007,11(5):45-47.

[3] 周丽蓉.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48.

[4] 白毅.职称评审中加强临床技能考核对临床队伍建设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2):1531-1532.

[5] 余兴龙.以公平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构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77-80.

[6] 李殷青,丘如华.信息化背景下职称材料归档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1,(6):14-15.

[7] 丁志明,徐向荣,徐键.我院职称晋升实行评分制的实践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3):218-220.

[8] 谭长拥,赵飞,彭国莉.高校职称评审中核心期刊认定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四川省高校职称评审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34(3):97-100.

[9] 徐玫,崔云,高绘玲.高校职称评审材料学术检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5):223-224.

[10] 易映.量化评分模式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中的运用与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2,7(5):62-63.

[11] 李彩华.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J].现代医院,2009,9(1):134-135.

[12] 林文红,黎绮和.推行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度的经验及思考[J].现代医院,2010,10(1):128-129.

论著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田径运动;文献信息;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5-0142-03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ers in Track and Field

DING Ligang, WANG Faxiang, LIU Runzhi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document on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coaches to l earn advanced concepts and excellent training approaches. Therefore, it is nece ssary to review the track and field documents in the core sport journals. The s tudy on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the proportion of each event, and the citationin track and field documents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in China. While thereis a blank in the study on the researchers, so the article aims to fill thisblank.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document;analysis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04年-2008年间发表在13种体育 核心期刊上的田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并研究了13种中文体育类 核心期刊5年间发表的与田径相关的科研论文。

1.2.2 数理统计法

对本文需要研究的14项8 324个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对2 826条引文的引文学科属性 、引文类型、引文名称3项10 511个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其中完整引文2 377条8 726个数 据进行了统计。

1.2.3 专家访谈法

对北京体育大学多位田径和文献研究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访谈,对本文研究对象的选 取进行了咨询。

2 分析与讨论

2.1 田径运动研究的总体概况及发文指数

2.1.1 田径运动研究的总体概况

田径运动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基础大项之一,与游泳项目,水上运动并称综合运动会三大 夺金项目。因此,在当今竞技发展中体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今对田径运动的研究主要 集中分布在田径运动训练学,教学研究,运动人体科学,裁判器械和心理等方面。这种分布 趋势反映出田径运动的研究热点,现实需求和科研投入的流向等实际情况。

2004-2008年5年间,在我国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中,与田径运动相关的科研论文共有53 4篇。其中以运动训练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为356篇,占全部田径运动科研论文总量的66.7% ,以田径教学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为53篇,占全部田径运动科研论文总量的10.1%。这两方 面的论文占到全部田径运动科研论文总量的76.7%。由此可见,当今田径运动的研究热点重 要集中在运动训练学领域和田径的教育教学论两方面,并以田径运动训练研究作为主导的基 础上,研究如何促进我国田径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

2.1.2 田径运动各项目研究的发文指数

2004-2008年田径各项目科研论文的发文情况详见表1,5年间,体育科研工作者在我国1 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共发表科研论文534篇。从时间角度分析,我国田径各项目科研论文的数 量基本呈稳定趋势,2005年的发文数量为119篇,居首位;2008年97篇,与其他4年 的发文数量相比较,发文数量较少,其原因是2008年为奥运周期的末期,主要研究工作已经 处于收官阶段,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精力由奥运前期的备战工作转向为运动员的服务工作。在 奥运前期的准备阶段,国家科技部实行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其中的重点之一 就是“从解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难点和关键点出发,应用现代科技理念、手段,集成先进, 科学的训练方法,全面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和运动竞技水平。”根据这一总体要 求,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田径各项目科研的发展。

投稿日期:2010-03-01

作者简介:丁立刚,馆员,体育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表1 2004年到2008年5年间534篇田径各项目科研论文发文分布

年份短跑跨栏跑中长跑竞走跳远跳高三级跳远撑杆跳高铅球链球标枪障碍铁饼全能总和200817 71412 10 10 5 1

71262 3 97200717 41312

10 11 4 3 6410 64 3107200615 615713 13 1 7

91842 4 105200526 817812 10 3 2

122384 4 119200422 10 8 417 95 5

52561 7 106总和97 35 674362 53 1818

3910 28 30 1321534

如图1所示:近5年间我国田径论文在13种核心期刊的发文总量在数量上从2004年到2007 年间有着明显的提高,这也正是奥运周期期间我国田径科研工作者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为我 国田径运动员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更好的成绩。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年,这一年的论文 数量相对减少也是在情理之中,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奥运赛场,对奥运 期间各个国家优秀运动员的表现进行科学的监测,学习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赛前从 心理到生理的热身准备。

图1 2004-2008年发表在13种核心期刊的田径论文总体情况2.2 对田径各运动项目研究发文作者的研究分析

科学发展史的无数事实证明,在认识真理、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不但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还要勇敢的面对传统的观念、习惯势力以及来自权威的挑战。另外,科学学指出:人类的科 学劳动,因其具有创造性、复杂性,相对于任何物质生产劳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就显 得更为需要。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需要的不同的素质,每一个科研者展现给出来的是 不同的智慧和创新理论。

2.2.1 作者群的职称结构分析

职称就是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 的等级称号。就学术科研论文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职称越高,其专业科学技术知识与 科研能力也越高。 根据表2的统计可以发现,不同的职称的科研数量和科研作品的质量都不 一样,并且其论文的学科交叉运用能力体现不一样。

首先,我国的田径科研者的职称与的数量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中级职称和副高 职称的研究者占到大多数,其科研数量占到41.3%,其次是正高和初级职称,学生 的发文数量相对最少。同样,对150篇不同的文章的引用文献进行抽样调查中可以发现,文 献引用率最高的是具有副高职称的研究者,以下依次是正高职称和中级职称研究者。但副高 职称研究者与正高职称研究者的比例相差较大,约为45:23。而其中外文文献的引用则能表 明一个科研者的吸纳外部新事物和对当前国际最新科研关注情况的一个反映,表中反映出来 引用外文文献最多的是具有副高职称的科研者,其比例占到了46.4%。另外,发表的文章其 学科交叉运用能力体现也不同,能够更好的运用各个领域的知识总量来发挥自己科研能力最 高的依然是具有正高和副高级职称的科研者,两者所占比例大约为41.7%、36.8%。这说明 他 们拥有较高的多学科知识综合能力,能开阔自己的思维,拓展思路,从而更好的交叉运用不 同学科的知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科研。具有硕、博高学历的科研者在不同职称科研者中所 占的比例分别为正高12.8%、副高36.9%、中级41.5%、初级8.0%,反映了近两年我国田 径科 研工作者的队伍正在朝着年轻化和高学历的方向发展,但是年轻者和年龄稍大的科研者在学 历方面差距极为明显,有待改善,而副高级职称科研者高学历人数剧增可逐渐解决这个极端 化的问题。

表2 不同职称研究者的论文数量分布

研究者分布学生初级中级副高正高总和科研者总体分布33216514751398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作者21718215189文章学科交叉的硕博作者4605327144引用外文文献的硕博作者1317453297 2.2.2 作者群的年龄结构引文分布与发文分布特征

科研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创造活动,而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的创造力、理解力以及记忆力 都是不相同的,科学上把人主观创造力最好、记忆力最佳的时期称之为最佳年龄区。最佳年 龄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种、学科、民族等,因此不同的个体的最佳创造年龄也是 不同的。 但是,从宏观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总体来说,论文的科研的创造 的最佳年龄区又是相对稳定的,这个现对稳定的最佳年龄区的研究对于能够揭示当今论文科 研者的年龄和其论文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3 不同年龄作者的研究领域的发文分布

主题61~73岁56~60岁51~55岁46~50岁41~45岁36~40 岁31~35岁22~30岁总和人体科学010281315241运动训练41572135635218215教学01347917849心理0012363015裁判器材0231342116其它0030332112总和4212031621029331364

在引文方面呈现的规律是:科 研工作者在年龄初期阶段引文数量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引文数量逐渐减少,但是到41~ 45岁这个年龄段,引文的数量和引文的科学属性都有明显变化,数量上急剧增多,而引文 学科属性上也变得更加交叉多样,该年龄段科研者能够更好的运用各个领域的知识来丰富自 己的科研。科研主题上各个年龄段的科研者都集中在运动训练和运动人体科学主题上。通过 表6分析,我国田径运动科研工作者的年龄与其科研能力存在着以下规律:在2004-2008 年的田径运动科研中,不同的科研年龄段内科研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36~40岁、31~35 岁、41~45岁、46~50岁、51~55岁、56~60岁,其中36~40岁的科研工作者的 科研成果最多,发表了102篇论文,占到了所有科研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该年龄段为田径 运动的科研高峰年龄段,即田径科研创造力相对稳定的年龄区。61~70岁年龄段,由于发 表的论文数量较少,不具备普遍规律,另外22~30岁的科研工作者大部分科研主题比较分 散,没有固定的科研方向,科研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未纳入分析范围。

2.2.3 作者群的机构属性特征分析

从表4中可以得出,我国田径方面的运动科研者的主题依然普通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机构, 两大单位呈现特点也不同,普通的高校发文数量为最多的占据绝对优势,而体育专 业院校在机构平均发文数量上则居前,并且成果科技含量也明显高于普通高校 ,表明体育 院校机构研究者仍是提高我国田径运动科研水平的主体。另外,通过对作者群的机构属性还 可以了解我国研究机构、各类院校的人才组织结构、学科交流态势、机构学术水平分布、科 研发展状况等情况。

表4 作者不同工作属性论文数量分布篇

主题小 学中学研究部门训练部门普通高校体育院校总和人体科学325836运动训练1158176125316体育教学351651心理11314裁判器材7815其它639总和1188260163441 2.2.4 对论文作者分析

通过对2004-2008年我国田径运动科研论文作者研究的发现,现阶段,我国田径运动 科研论文作者无论是二人合著还是三人合著都显示出无规律态势。究其原因,首先,田径运 动的学科特点决定。田径运动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研究以研究人员的个人智力因素为最佳研 究模式,同时起决定性的作用的是研究人员的个人和小规模的二人合著模式。其次,我国田 径运动还是相对落后于世界水平的项目,所以导致我国田径发面的课题较少,规模也相对较 小。最后,我国田径运动科研方面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研究不够,科研课题难度与规模的加 大与田径科研工作者科研观念的限制性也决定了这一现象的产生。综上所述,这些原因导致 了我国田径运动研究者二人合著与三人合著指标率呈现出无规律趋势。

表5 2004-2008年独著合著论文数量分布篇

年份独著2人合 著3人合著4人合著2004324717120054938173200647322062007434128720084639129总和2171979426

期刊论文作者的合作规模是科学智力合作规模,一般用合作度指标来考察和评价。通常 用篇均论文作者数来统计科研劳动组织规模在期刊论文中的真实体现,不可能了解合著论文 的合作作者信息也不可能进一步准确考察出某一科学共同体的科学智力合作规模。主要是由 于传统检索刊物以及文献数据库中对作者人数著录规则的限制。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考 察评价科学共同体智力合作规模,即区分并统计出检索刊物和文献数据库中两人、三人及以 上作者合著论文数量,还有合著论文中两作者、三人及以上作者合著率这些指标。同时使用 此方法对我国田径运动科学智力合作规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研究并分析其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从本文调查研究的结果看近5年我国田径论文的发表总量呈现平缓趋势,数量上没有 明显增长,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田径训练、理论教学等方面。其增长速度没有明显的阶段 性特征。

2)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田径运动科研论文研究内容已涉及到了田径运动的各个专项,且 内容较为丰富和广泛。但各个专项的相关研究内容却呈现不平衡状态。这对田径运动的整体 发展水平是不利的。

3) 参与田径运动科研的年青学者太少,使得科研思路不够开阔。

3.2 建议

1) 加大我国田径科研的力度,尤其是在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研究。只有运动员和教练 员

更加深刻、彻底的领会技术动作,才能够使运动成绩提高显著。在训练方法上也会少走弯路 。所以加大我国田径科研的力度,是势在必行的。

2) 多鼓励年青学者参与到田径运动科研事业当中来,给田径运动的科研注入新鲜血液 。

参考文献:

[1] 董伦红.体育信息管理的理论构建及应用系统开发研究,2002.

[2] 许治平.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田径运动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2004.

[3] 韩珏.关于“情报”与“信息”称谓之争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1998(51).

[4] 纪树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哲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 00,10.

论著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职称;教龄;年级;方差分析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者对幸福的关注逐渐深入到工作、家庭与社会生活中,职业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成分,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也引起了一些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

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反观现实,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对教师自身及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教师们开始感受他们的职业带来的回报越来越少时,教师会产生消极的心情和态度。反映在教师的生理上表现为性急易怒,在情绪上表现为缺乏热情,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对于教学,也很少投入精力,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学生的纪律问题增多,从而导致教师对教育环境产生污染。正如美国学者德肯沃(1987)指出“无论教师的消极态度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基本道德的建立与综合素质的养成。而国内对于小学教师群体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因此,本研究将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将着眼点放在国内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上,希望通过对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测量,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发现小学教师群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1所小学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12份,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为90.15%。

2、研究工具

采用《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成就显示、工作认可、情感支持与工作吸引力,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施测程序

团体施测,测试前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和注意事项。测时间为20分钟,完成后当场回收问卷。

4、数据的统计分析

使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所有教师在职业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见表1。

由上表可见,工作吸引力、情感支持、工作认可、成就显示四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3.19、3.90、4.06、3.95,总量表的均分为3.77。由于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中数为3,所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中等偏上。

2、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的数据分析

为了便于进行分析,将频次少的组进行合并。如职称,把小高之外的组进行合并,分为小高与非小高两组;教龄,将非11-20年的进行合并,分为教龄11―20年组与非11―20年组。

以职业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职称、教龄和所教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小学教师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数据分析。以职业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以职称、教龄、年级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见,取P

鉴于教龄的主效应临界显著,我们对教龄在职业幸福感上的差异进行了时候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从事后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11―2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低于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差异显著(P

鉴于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见表4。

从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只表现在小高职称教的方面,而对于非小高职称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对于小高职称教师来说,教授中年级和高年级课程的教师比教授低年级课程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只表现在中年级的方面,而对于低、高年级差异不显著。对于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要比小高职称的教师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见图1。

鉴于职称、年级与教龄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见表6。可见在低年级上,职称与教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903,P>.05。在中年级上,职称与教龄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778,P>.05。在高年级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F=3.751,P =.055

从结果看出,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教龄为非11―20的方面,而对于教龄11―20的职称差异不显著。职业幸福感的教龄差异表现在非小高职称的方面,对于小高职称差异不显著。

教授高年级教师的职称与职称的交互作用见图2。

四、讨论分析

1、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从研究结果看来,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处在中等偏上的状态,也就是一般幸福和比较幸福之间。其中,总量表的均分为3.77,工作吸引力、情感支持、工作认可、成就显示四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3.19、3.90、4.06、3.95,都高于理论中值3,所以可理解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中等偏上。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体验到的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也即表现为正性水平(Diener,1984;Huebner, 2000a)。此外,该结果与姜艳(2006)对于苏州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对于职业幸福感的四个维度来说,工作认可维度的分数最高,其次是成就显示,再次是情感支持,而工作吸引力维度的分数相对最低,并与其他三个维度相差较大,但也仍处在中等以上。该量表的工作吸引力维度主要涉及教师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业动机。有研究表明,在职业幸福感测量中,男女教师在工作动机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教师的工作动机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张忠山, 2000;胡小丽, 2006),而性别因素在职业幸福感以及其他维度上(如领导关系、工作成效等)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的被试中女教师为457人占总人数的78.1%,男教师为128人,占总人数的21.9%。由此可解释工作吸引力维度上,由于女教师占了更高的比例,因此工作吸引力维度上的得分与其他维度相比较低。

2、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教龄、职称以及所教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可知,教龄在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分上的主效应临界显著,在工作吸引力维度以及工作认可维度上主效应显著;所教年级在工作吸引力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职称在工作认可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在量表总分与工作吸引力维度上显著;职称、教龄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在量表总分上显著。其它因素则不显著。

对教龄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后发现,在职业幸福感总分、工作吸引力维度和工作认可维度上,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11-20年教龄的教师。非11-20年的教师由工作10年及以下的年轻教师和工作2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构成。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非11-20教师群体,也就是工作10年及以下的年轻教师和工作2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群体在职业幸福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作10年以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工作20年以上的教师。这是因为年轻教师刚刚从其他的角色转换到教师的角色上来,新鲜感和挑战性都比较强,较容易得到满足。工作10-20年的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早已对熟悉的工作环境失去了新鲜感,重复的工作任务也很难再带给他们挑战,对工作的不满开始不断增加,因而他们的职业幸福感较低。而工作20年以上的教师多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较高的职称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熟练的教学技巧,与教龄10-20年的教师相比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但与教龄10年以下的教师相比,成就动机有所下降,体会不到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新鲜感,因此职业幸福感指数较低。

在职业幸福量表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从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年级差异表现在小高职称教的方面,对于小高职称教师来说,教授低年级和高年级课程的教师比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具备小高职称的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资质和阅历,相对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低年级的课程对他们更没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因此体验到更低的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中年级的方面,对于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要比小高职称的教师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这是因为中年级的课程对于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和新鲜感,而对于已取得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缺乏同等吸引力,因此体验到的幸福感较低。

职称、教龄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后发现,在高年级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教龄为非11―20的群体,对于教授高年级课程且教龄为非11-20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比小高职称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这是由于高年级的课程对于非小高职称的年轻教师来说有更高的挑战性和吸引力,也能从中获得更高的满足感。

五、结论

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整体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非班主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班主任教师;11―2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低于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

由研究结果可知,教龄为11―20年的教师在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时间管理水平上均低于其他教龄教师,应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视;此外,可以通过对职业认同感以及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艳.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 硕士论文, 苏州大学,2006

2.刘颖丽, 任俊. 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资源的交叉滞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6),173-140

3.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D]. 硕士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2004

论著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 市舶使 始置时间 名称 人选 职责 港口

市舶制度是我国古代管理海外贸易的重要制度之一,唐代是市舶制度的创始期,学术界对其探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分歧。本文拟对目前有关唐代市舶制度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寥表议论,以就教于方家。

一、市舶使的始置时间

目前所见有关唐时最早出现“市舶使”的文献如下:

《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上》:[开元二年]“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为安南市舶使,与波斯僧广造奇巧,将以进内。监选使、殿中侍御史柳泽上书谏,上嘉纳之。”[1]

《新唐书》卷一一二《柳泽传》:“开元中,转殿中侍御史,监岭南选。时市舶使、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造奇器以进。”[2]

《册府元龟》卷五四六《谏诤部・直谏》:“柳泽,开元二年为殿中侍御史、岭南监选史,会市舶使、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波斯僧及烈等,广造奇器异巧以进。”[3]

《唐会要》卷六二《御史台下q谏诤》:“开元二年十二月,岭南市舶司、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波斯僧及烈等,广造奇器异巧以进。监选司、殿中侍御史柳泽上书谏曰:……”[4]

《天下郡国利病书》卷百二十《海外诸蕃》:“唐始置市舶使,以岭南帅臣监领之,设市区,令蛮夷来贡者为市,稍收利入官。”[5]

据上述史料,目前学术界有几种关于唐于何时始设市舶使的不同观点,如下:

第一,贞观十七年(643)说,持此种说法之学者当来源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载,后代史书《广东通志》、《粤海关志》等亦沿用之,对此,日本学者桑原骘藏通过比对宋代史料指出顾炎武此说乃杜撰自《宋史》及《宋会要》,绝不可信。[6]

第二,高宗显庆六年(661)说,持此说的学者多以该年的《定夷舶市物例敕》为据,认为敕文所云“所司”应即是唐政府管理市舶贸易的机构――广州市舶使院,并认为到显庆六年或稍前的时候,广州市舶使之职即已创置。[7]

第三,先天元年至开元二年(712-714)说,持此说者以李肇撰《唐国史补》卷下、《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为据。[8]

第四,开元二年(714)说,目前学术界中赞同此说者最多。[9]《定夷舶市物例敕》中所述“有司”之职责虽与市舶使职责之一“收市”极为相似,但此应为沿用前制,自六朝以来,市舶贸易中均不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官员,而由地方官员兼管,唐代建立之初亦秉承了此项传统,即由岭南节度使府的高级幕僚――“长史”兼管市舶贸易。黎虎先生在《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一文中曾指出敕文中之“所司”乃指中央有关部门,显庆六年敕与市舶使之设置无涉。 [10]且此时如真设有市舶使院,缘何史料中从未见市舶使之记载,反而自开元二年之后才见诸史料,唐时市舶使设置的准确时间现已无从考证,由于没有其他更有力的证据能证明在更早时市舶使便已设置,故笔者认为唐时市舶使之设置最晚不会迟于开元二年(714)。

二、市舶制度各名称的异议

唐代已设市舶使是毋庸置疑的,然唐代是否已设市舶司呢?目前,学术界对此已基本达成共识,前引《唐会要》卷六二《御史台下・谏诤》中虽出现“岭南市舶司、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然比对关于此事的其他史料记载,均记为“岭南市舶使”,可知《唐会要》中所记有误,对此,喻常森先生曾做过考辩。[11]而对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一书所记桑原骘藏也早有考订,此处无需赘言。唐于开元时初遣市舶使,但尚无定制,直至北宋时才置市舶司加以管理。

关于“市舶”一词,桑原骘藏曾作过解释:“中国人对于往来于中国之外国贸易船,普通称曰市舶或互市舶。”[12]“市舶使之称,唐人记录已有之,当时又称押蕃舶使,或监(市)舶使。”[13]藤田丰八对此的定义则为:“所谓市舶或互市舶者,乃对西北陆上之互市而言,故称舶上互市,或海上互市。互市之船舶,或名商舶,或称海舶;其由外国来者,曰蕃舶,曰夷舶,或冠以国名,皆不以市舶相称。”[14]对此,桑原骘藏在《唐宋贸易港研究》一书中给予了回应,并指出了藤田先生定义中的纰漏之处,认为互市并不单指陆上贸易,海上贸易亦可,而蕃舶也并非由外国来中国的船只所特有的称呼。[15]此外,陆认为唐市舶使除“押蕃舶使”、“监舶使”之称外,还称作“结好使”。[16]目前,大部分学者仍采用桑原骘藏的说法,[17]也有学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几个名称分属于不同的官职,[18]宁志新在《唐代市舶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在边疆地区或多民族地区由节度使兼任押蕃舶使,乃是唐朝的定制,因而唐时在广州地区由岭南节度使兼任押蕃舶使是符合唐朝惯例的;监舶使则是为了监督市舶使而另外设置的,与市舶使处于平级地位;结好使的职能主要为向皇帝通报外国商舶到达广州的情况和负责接待、安置外国商人,与市舶使“设市区、令蛮夷来贡者为市,稍收利入官”,并向宫廷进奉海外珍品的职责相去甚远,就目前史料来看,尚不能肯定结好使即市舶使之异称。[19]笔者同意 “押蕃舶使”、“监舶使”和“结好使”应为“市舶使”之异称的说法。“押蕃舶使”一词出现于《全唐文》卷五八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及卷五八九《唐故岭南经略副使马君墓志》[20],其中《岭南节度飨军堂记》中马总的任职应为宪宗元和八至十一年(813-816)间,[21]而《唐故岭南经略副使马君墓志》中则明确写明马某卒于元和九年(814),由此两条史料可知,广州押蕃舶使出现的时间应大致在唐元和年间或稍早,此时市舶使已设置有将近一百年之久,而王虔休以岭南节度使兼任市舶使的事实也间接证明了押蕃舶使即市舶使在一段时间内的异称,只是此种做法出现较晚,且并未一直沿用,故学界多有所误会。“监舶使”一称据黎虎先生考证,源于卢钧“请监军领市舶使”,至后世的李敬实仍是以广州都监兼任市舶使,故这个时期又把市舶使称呼为“监舶使”,[22]而非为了监督市舶使而设。市舶使不仅负责对外贸易,也负责外交事务,故又称“结好使”。由上述可知,“押蕃舶使”、“监舶使”和“结好使”均为“市舶使”在一定时期内的异称,而非不同官职,但前述三种称呼出现时间较短,只有“市舶使”一称被后世一直沿用。

唐时泉州海外贸易已十分繁盛,至迟于九世纪便已有阿拉伯商人来此通商,蕃舶往来频繁,明陈懋仁《泉南杂志》中曾提到:“唐设泉州……参军事四人,掌出使导赞”。[44]据此,学者认为“参军事”是否等同市舶使,不敢妄下定论,但可知当时泉州已有相关的管理海外贸易之官员。[45]桑原骘藏指出“据出使导赞四兹观之,泉州为福建海外出入之门户可知,然《唐六典》及《旧唐书》、《新唐书》中《百官志》和《职官志》均无所谓掌出使导赞之参军事也。”[46]该史料所记是否属实则有待商榷,在未证实之前,应认为泉州海外贸易暂时由地方官员负责管理。

持扬州有市舶使说者引南宋罗浚《宝庆四明志》卷六《叙赋下・市舶》:“汉扬州、交州之域,东南际海,海外杂国,时候风潮,贾舶交至,唐有市舶使总其征。皇朝因之,置务于浙、于闽、于广”[47]。然据黎虎考证,《四明志》所称“汉扬州、交州之域”,乃泛指东南沿海一带,其中的“扬州”非指扬州港,而是包括扬州地区在内的东南沿海,此后宋朝在浙、闽、广三地置“舶务”时,也没有扬州这个城市,因而这条材料并不能证明唐代扬州已有市舶使。[48]

此外,文宗《大和八年疾愈德音》载:“其岭南、福建、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49]学者多用这段史料来证明泉州、扬州亦置市舶使,然仔细考察,其内容应为文宗告诫当地长官对蕃客如何进行管理,只能说明当时三地外贸活动均较频繁,并不代表三地均已设市舶使。

因此,唐代已设市舶使的港口只有安南和广州,其中,安南市舶使的设置具有临时性和不固定性,广州市舶使为常设,泉州、扬州虽海外贸易活动亦十分繁盛,但尚未设市舶使进行管理,而是由地方官员兼管。

参考文献:

[1](后晋)刘d等撰:《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上》[M].中华书局,1975,此为文献首见市舶使之记载.

[2](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一二《柳泽传》[M].中华书局,1975.

[3](北宋)王钦若编.《册府元龟》卷五四六《谏诤部・直谏》[M]中华书局,1960.

[4](宋)王溥撰.《唐会要》卷六二《御史台下・谏诤》[M].中华书局,1955(1990年重印).

[5](清)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卷百二十《海外诸蕃》.

[6](日)桑原骘藏著,陈裕菁译.蒲寿庚考[M].中华书局,1954:7-8.桑原骘藏在其书中称“炎武虽为清代考证之祖,而喜为杜撰,每不可凭。”此说虽有失偏颇,但此处确为杜撰.

[7]李庆新著.论唐代广州的对外贸易[J].中国史研究,1992(4):15;方志钦,蒋祖缘著:广州通史(古代)上册[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72;《唐会要》卷六六《少府监》:“(高宗)显庆六年二月十六日敕:‘南中有诸国舶,宜令所司,每年四月以前,预支应须市物,委本道长史,舶至十日内,依数交付价值,市了任百姓交易。其官市物送少府监,简择进内。’”

[8]邓端本,章深著.广州外贸史》上册[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72.

[10]黎虎著.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M].历史研究,1998(3):22-23.

[11]喻常森著.海交史札记[J].海交史研究,1990(1):18-22.

[12](日)桑原骘藏著,杨译.唐宋贸易港研究[M].商务印书馆,民国24年(1935):2.

[13](日)桑原骘藏著,陈裕菁译:《蒲寿庚考》,6.

[14](日)藤田丰八著,魏重庆译.宋代之市舶司与市舶条例[M].商务印书馆,民国25(1936):9.

[15]详细论述参见桑原骘藏著《唐宋贸易港研究》,2-6.

[16]陆著.论市舶司性质和历史作用的变化[J].海交史研究,1998(1).

[17]王杰著.唐岭南市舶使人选补正[J].中国史研究,1993(4):19页;王川著.论市舶太监在唐代岭南之产生[M]:93;李庆新著:《唐代市舶使若干问题的再思考》,《海交史研究》1998年第2期,21-34页;方豪著:《中西交通史》(上),岳麓书社1987年版,249页.

[18]可参考王冠倬著:《唐代市舶司建地初探》、林萌著:《关于唐、五代市舶机构问题的探讨》二文,均载《海交史研究》1982年第4期及前引宁志新《唐代市舶制度若干问题研究》、黎虎《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

[19]宁志新著:《唐代市舶制度若干问题研究》,119-121页.

[20]《岭南节度飨军堂记》载:“其外大海多蛮夷,由流求、诃陵西抵大夏、康居,环水而国以百数,则统于押蕃舶使焉。……”《唐故岭南经略副御史马君墓志》载:“元合九年月日,扶风马君卒。……凡佐治,由巡官、判官至押蕃舶使、经略副使,皆所谓右职。……君讳某。”

[21]李庆新著:《唐代市舶使若干问题的再思考》,23页.

[22]黎虎著:《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18-519页.

[23]此表内容为参考前人论述所整合而成,见于黎虎著:《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21页;王川著:《论市舶太监在唐代岭南之产生》,95页;李庆新在《唐代市舶使若干问题的再思考》中也有所著述,提及李敬实任广州都监市舶使的时间为大中四年至七年.

[24]吴泰著:《试论汉唐时期海外贸易的几个问题》,《海交史研究》1981年第3期;(日)藤田丰八著,魏重庆译:《宋代之市舶司与市舶条例》,15页;和田久德著:《唐代市舶使》,转引自金应熙著:《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述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42页.

[25](日)桑原骘藏著,陈裕菁译:《蒲寿庚考》,6页.

[26]王贞平著:《唐代的海外贸易管理》,《稽古拓新集――屈守元教授八秩华诞纪念》,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324-339页.

[27]王杰著:《唐岭南市舶使人选补正》,19页.

[28]黎虎著:《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26页.

[29]张国刚著:《唐代官制》,三秦出版社1987年版.

[30]《旧唐书》卷一九五《薛季昶传》,昭州为岭南道桂州都督府所辖.

[31]可参看表一,《旧唐书》卷九八《卢怀慎传附子奂传》:“天宝初,……乃特授奂为南海太守,遐方之地,贪吏敛迹,人用安之。以为自开元以来四十年,广府节度清白者有四:谓宋Z、裴葡取⒗畛隐及奂。中使市舶,亦不干法。”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州市舶使是由宦官出任的.

[32](日)桑原骘藏著,陈裕菁译:《蒲寿庚考》,150页.

[33](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五六三韩愈《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中华书局1983年版.

[34]宁志新著:《试论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及其任职特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11-12页.

[35](日)桑原骘藏著,陈裕菁译:《蒲寿庚考》,160页;另外,前引宁文认为收市即征收商税,然舶脚亦为征收关税解,故有矛盾之处,此说应有待商榷.

[36](宋)王溥撰:《唐会要》卷六六《少府监》.

[37]文宗《大和八年疾愈德音》载:“其岭南、福建、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38](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五一五王虔休《进岭南王馆市舶使院图表》。

[39](阿拉伯)伊本・胡尔达兹比赫著,宋岘译注:《道里邦国志》,中华书局1991年版,71-72页.

[40]《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中有记载,来源于贾耽所著《皇华四达记》,作于德宗贞元(785-804)间,该书所记海道的考证可参看伯希和著《交广印度两道考》(冯承钧译,中华书局2003年版).

[41]可参看黎虎著:《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23-25页;宁志新著:《试论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及其任职特点》,9-14页.

[42]林萌著:《关于唐、五代市舶机构问题的探讨》,《海交史研究》1982年第4期;朱江著:《唐代扬州市舶司的机构及其职能》,《海交史研究》1988年第1期.

[43](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四七三《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

[44](明)陈懋仁、王世懋撰:《泉南杂志》,商务印书馆民国25(1936)年版.

[45]刘文波著:《唐五代泉州海外贸易管理刍议》,《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23卷第3期,51-52页.

[46](日)桑原骘藏著,陈裕菁译:《蒲寿庚考》,19-20页.

[47](南宋)罗浚撰:《宝庆四明志》卷六《叙赋下・市舶》,故宫博物院1950年版。

[48]黎虎著:《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24页注①.

论著职称论文篇8

为深入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切实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质量,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构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用人制度和运行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2、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坚持能上能下、岗变薪变的原则。

二、竞争职位

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15名,其中站长3名。

三、竞岗范围和条件。

1、竞岗范围。乡镇全额财政开支、学农专业的人员。

2、基本条件。(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身体健康,作风正派。

3、岗位条件。(1)站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连续三年年度考核称职。(2)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

四、竞聘方法

(一)专业技术人员竞聘方法

采取个人申报、资历评价、考试、民主评议的方式,择优聘任。总分为100分,其中资历评价30分,考试60分,乡镇测评10分。

1、资历评价。(1)职称。副高以上职称10分,中级以上职称5分,初级职称3分。(2)学历。全日制本科学历10分,成人本科及全日制大专学历5分,成人专科、全日制中专学历3分,成人中专1分。(3)行政奖励。市级以上行政奖励5分,县级行政奖励3分,系统行政奖励1分。行政奖励不重复计算分值,只计算最高级的行政奖励。(4)科研成果(论文、论著)。省级科研成果,部级论文、论著5分;市级科研成果,省级论文、论著3分;县级科研成果,市级论文、论著1分。科研成果(论文)分值不重复计算,只计算最高级别的科研成果(论文)分值。

2、考试。成立命题组进行封闭命题,考试的重点为农业技术基础知识。

3、乡镇考核。所在乡镇乡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分为优秀(10分)、称职(7分)、基本称职(5分)三个档次。参加测评的人数不能低于所在乡镇乡村干部的三分之二。

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录取15名人员,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录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为三年,第一年为试用期,聘用期间聘用人员出现重大问题可随时解聘。各乡镇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落聘后,由乡镇政府负责重新安排工作,取消相应的技术岗位待遇。

(二)站长竞聘方法

录用的15名人员符合站长竞岗条件的,采取个人申报、面试竞岗的方式产生,总分100分。拟竞聘人员竞聘专业人员时的综合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三)专业技术人员分配方法

本着就近就便、高分优先择岗、组织调剂的原则进行分配。不服从分配的退回原乡镇,空缺岗位按照综合成绩递补。

五、时间步骤

竞聘上岗工作从2005年11月7日开始至2005年11月30日结束。

1、11月7日至11月8日,召开××县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竞聘上岗动员大会,公布竞聘岗位。

2、11月9日至11月11日,组织报名。报名由个人自愿填写报名申请表,每人限报一个岗位,并需出具相关资历证书。

3、11月12日至11月14日,竞聘上岗领导小组按照条件和要求,对申请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进行公示。

4、11月15日,邀请有关人员组成命题小组封闭命题。

5、11月16日,集中进行考试。

6、11月17日至20日,到所在乡镇进行考核。

7、11月21日,张榜公布综合成绩。

8、11月22日,领导小组审定聘用名单,并将聘用名单向社会公示3天。

9、11月25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发聘书。

10、11月26日,竞聘站长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