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8篇

时间:2023-01-24 11:53:46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篇1

传承金沙理念,以文化浸润心灵

金沙校园内处处弥漫着古蜀文明,洋溢着金沙文化,从校门口的太阳神鸟图标,到梦想大道的金沙珍贵文物造型,以及校园内的物饰,校园文化主体物件(校徽、校歌、学校吉祥物等),无一不透露出学校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希望学校是真正属于儿童的,尽最大可能让儿童享受成长的快乐。在金沙,儿童永远是主角,校园里所有设施都是针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的,“心愿树”承载着无数美好的愿望,“梦想大道”上印下了一双双追梦的脚印,“成长的高度”丈量着点点收获,“七彩的梦”见证着美梦成真。没有讲台的教室,通透的办公室拆除了教师与儿童心灵的“围墙”,专业的功能区实现了信息、效率最大化,走廊的沿脚坐凳为孩子们提供了舒适的交流空间,角落的各式功能台是孩子们学习、游戏的最佳场所,开放式的图书馆、文学馆、科技馆、艺术馆分布在教学楼各层走廊,孩子们走出教室便走进了知识的海洋。

我们深知德育不是规训和压服,而是教化和点滴浸润。在我校独有的开放式环境文化中学习生活,孩子们力争成为知书达礼的太阳公民。

挖掘金沙资源,开设特色课程

几年来,金沙小学教师和学生一次次踏进金沙遗址博物馆,和精美的文物亲密接触,也有许多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金沙小学,为孩子们讲解文博知识。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研究组,编写成了金沙小学校本教材《金沙探秘》,在各年级开设校本课程。《金沙探秘》内容丰富,包罗了科技、人文、艺术、写作等方面的信息,和同学们见面后,立刻受到了大家的热捧,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金沙知识百科全书”。

我们与具有浓郁本土色彩的校本教材同行,充分挖掘其潜在的资源,顺应孩子们对金沙灿烂文化的内心渴求,开设了每周一课的金沙特色课程。在金沙特色课程中,艺术老师带领着孩子们感受金、玉、石器的美好,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留下一幅幅充满想象的画卷;科学老师陪伴着孩子去探索三千年古蜀的神秘:玉器是怎么被打磨的?金面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太阳神鸟来源于哪里?一个个未知的谜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老师指导着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笔书写下对历史的思考,用心描绘出对未来的畅想……

品味金沙文化,活动融汇社区

金沙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为寻找孩子通往幸福的道路,践行素质教育的承诺。我们依托金沙文化,为孩子们创设了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尊重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尊重每一个孩子参与的权利,为每一个孩子插上追逐梦想的翅膀……一个美丽的校园,从来不缺乏精彩,而我们有幸成为了精彩点滴的见证者、实践者。

在有效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推进校外德育体验式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群体在金沙小学悄然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那就是金沙的小小解说员团体。出于对金沙文化的热爱与骄傲,金沙的孩子们都希望能够向更多的人宣传成都、宣传金沙遗址,因此孩子们抓住各种学习实践的机会创作解说词,走进博物馆为五湖四海的客人们讲解金沙悠久的历史。现在,金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可以流利地讲出1件以上金沙文物的特点,而中年级以上学生可以流畅讲解金沙4件以上主要文物的特点,有的还可以中英文双语介绍。孩子们清晰的讲解、活泼的面容赢得了参观者的好评,连遗址专业讲解员都说:“小朋友们太厉害了,看来我们得加油了!”

“童眼新看老照片”“传统游戏进金沙”“金沙太阳节”“金沙博物馆奇妙之旅”……还有许许多多的精彩瞬间我们无法一一言尽。金沙遗址博物馆特殊的文化背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学校和博物馆携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共同开发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开拓出一片新的蓝天,促进了学生素质多元化发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篇2

“是呀,世界是七彩的,所以妈妈才带你挪挪窝,到外面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躺在家里是永远也看不到这多姿多彩的世界的。”

井底之蛙听得很清楚,这是大雁妈妈带着她的女儿们飞翔时的对话。世界?美丽?这世界不就是上面手掌大的一块天吗?不就是蓝蓝的色彩吗?难道世界真的很大,很美?

井底之蛙这么想着,又抬头看看上面,只见上面手掌大的一块天空,深蓝深蓝的,偶尔飘过一丝云彩,那已是十分难得的了。

“躺在家里是永远也看不到这多姿多彩的世界的!”井底之蛙突然想起大雁妈妈的话,“对,我要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井底之蛙这么想着,就开始行动起来。它奋力一跃,可是不过一尺高而已,碰到井壁跌了下来,跌得鼻青脸肿,但它毫不气馁,继续跳跃。

“井底老蛙,井底老蛙,你别干傻事了!”一只天鹅从井上飞过,看到了,好心地劝着它,“算了吧,你跳不出井底的,也许你会摔死。”

“不!”井底之蛙大声说道,“我不怕死,我要跳上来,我要看看外面美丽的世界!”

天鹅飞走了,井底之蛙又跳呀跳,这一次,它摔得更重了,一只胳膊都差点折断了。

一只老虎从上面经过,看着跳跃不止的井底之蛙,高傲地问:“井底老蛙,你这是干啥呀?”

“我要跳出去!”井底之蛙气喘喘地说,“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要跳出去看看!”

“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可是――”老虎傲慢地扬了扬头,显得不屑一顾,“你难道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力量?外面的世界是你看的吗?别胡闹了!一不小心你就会被摔死的!”说着咆哮一声,地动山摇,四足一扬,飞也似的去了。

“死?我不怕!没有奋斗,怎么会有成功?没有牺牲,怎么能有收获?”井底之蛙心里想着,继续往上跳。这一次,它被摔得更重了,几乎把脑袋摔碎。

“井底老蛙!”一只大鹏从天上飞过,看到脑袋流血的青蛙还在跳个不停,好奇地问,“你在干啥呀?”

“我要跳出去!”井底之蛙仰起血流不止的脑袋,朗声应道,“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要跳出去看看!”

“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大鹏好心劝着,“可是你的力量不够啊!你太微弱了,再这样折腾下去,你迟早会摔死的。”

“我不怕!”井底之蛙大声应着,“有付出才有收获,天道酬勤,我会成功的!”

大鹏叹息一声,翅膀一展,飘然而去。

井底之蛙又跳呀跳,这一次,它跌得更重了,几乎晕死过去 ……

就这样,井底之蛙不停地跳呀跳,累了,就歇一下;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每一次,他都感到比前一次跳得似乎高了些,感到天空似乎大了些,于是信心大增,继续跳着……

春去夏来,秋叶黄了,冬天的梅花又开了,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井底之蛙越跳越高了。在一个春雨绵绵的季节,井水涨高了些,井底之蛙奋力一跃,终于跳出了井。

井外,百花争艳,草木青翠,飞禽走兽追逐嬉闹,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多么美丽的世界啊!”井底之蛙――不,现在应当称它为自由之蛙了,高兴地在原野上腾跃,“我成功了!我看到了美丽的世界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篇3

【关键词】水彩 中国水墨画 融合

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的英国,社会中逐渐流行起旅游的热风,人们热衷于旅游,但却苦于没有照相机,水彩画就这样被重视起来。因为它可以轻便、简单、迅速地记录旅游的风景。水彩画最初并不被当作一种绘画职业,反而被看成是一种文雅的娱乐方式。而水彩画艺术家的出身大部分均来自于地形画画家,他们沿袭了17世纪的地形绘画风格,且有着对风景画的绘画感觉。而这就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水彩画。

水彩画,顾名思义就是用水调和透明性颜料来作画。作为“水彩画之父”的保罗桑德比(Paul Sandby, 1725-1809年)在不断的研究水彩画中得到了颜料制作与绘画方法,使得水彩画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产生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艺术家,他们否决了冷静处理的绘画风格,强调要把生活中的情感调味到绘画作品中。怀古主义的画家对于自然并没有过多的情感描写,对于他们来说自然只是一个背景陪衬。由此出现了一批抒情主义的艺术家。他们把感觉和感情都融入到绘画中,借景抒情,达到寓情于景的境界,把色彩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将色彩的世界发展到了形象世界的高度。那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代表画家是托马斯・格尔丁。他把当时的地形画、考古记录画和风景画融为一体,并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打破长期以来地形画的框架。他热爱自然,并爱寻找自然中的诗情画意。和格尔丁同一时期的透纳也喜爱观察自然,甚至能记录自然。他的画能给人一种明媚的朦胧感,透过朦胧又能看到藏在里面的物象。直到晚年,他的作品几乎只有斑斓绚丽的颜色,完全退入到他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还有约翰・罗伯特・科曾斯、门罗、约翰・康斯特布尔等人,他们推动着水彩画走向了最辉煌的时期。

随着水彩画的繁荣与发展,其作为“舶来”画种被引入到中国。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很相似,无论在是绘画工具,还是在作画风格或是绘画媒介上,都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而我国在传统水墨的绘画与研究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国之圣人的思想对于中国绘画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老子》中提到“道法自然”,讲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中国绘画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合,体合为一”的精神。这是一种“静”的精神境界,强调的是顺应自然法则,动中有静,强调人的精神境界与自然精神的结合。老子、庄子提出的“道”是“自然”,也是“虚无”。世间万物皆从虚中来,也自会回到虚中去。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论”,其中就说到了“气韵生动”,即指大到穹宇山川,小至蛇虫鼠蚁的生命的“动”。而画家在画面中表现出的是一种深层次的静寂,把山川树林、花鸟鱼虫抛落在宇宙间,意境悠远深邃。中国写实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那是心灵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在有限的尺幅中表现出无限的精神世界。自然的境界就是艺术境界。宋朝有三家,即关仝、李成和范宽。其中,李成是宋朝时期最知名的山水画画家,他善于琴书且能诗作画,开创了“平远寒林”画体,笔法简练且运笔锋利,喜爱淡墨且用墨精微,有“惜墨如金”之誉。他把思想注入给了本无思想的树木山石,并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多有荒寒之感。

自水彩画传入中国后,就不断地被中国的艺术家研究探索,且融入了中国式的思维与情感,创造出了中国的水彩画风格,把西方的明暗、透视、解剖与中国的皴擦、渲染、勾勒相结合,绘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情的绘画物象,把水彩颜料的透明性与水墨画的运笔笔法相结合,赋予水彩画新的生命。水彩画用笔工具与中国水墨画的毛笔极为相似,甚至可以直接将中国画中的运笔方式运用到水彩画中,或可以在水彩画中运用渲染、淡彩、笼罩、留白等方法。可以用传统的运笔来掌控水分的多少,或湿染、或干擦、或拼接,这就与中国水墨画的用墨方法很相像,用于控制墨中水分的多少,用干墨、或湿墨、或淡墨临画写实的物象,画面不失气韵的表达。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画家都致力于观察大自然,并把情感融汇到绘画中,这就产生了画面上的情感解读,即在意境上的融合,把空、灵、淡、雅用外显的物象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能解读、能看到的精神境界。它可以感染、影响观者的情绪,而东、西方的意境是有区别的,用现代美学家、哲学家宗白华的话概括即:“东西方画法所表现的境界层次完全不同,一为写实的,一为虚灵的;一为物我对立的,一为物我浑融的。”然而,相同的是,他们都可以感染、带动人们的情绪。艺术无国界之分,我们可以把水彩画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来进行探索和研究,把其当作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世界的表达。一幅画的精神感受是极为重要的,画家通过把中国水墨画中皴、擦、点、染的手法以及水色淋漓的画面效果运行在水彩画的画面中,使得读者能更好地由表及里的解读一幅水彩画,这便是一位优秀的水彩画家的精神世界。

水彩画与水墨画的融合与发展是一条曲折却又充满无限惊喜的道路,需要无数艺术家的辛勤探索与研究。这不仅是存在于画面上的物象世界和画面外的可解读或不可读的精神世界的融合,更是中国文化精神与世界的融合。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代社会,对水彩画更好的研究与运用,是每个水彩画家、艺术家不可推卸的责任。水彩画的民族化不是一句口号,这需要每一位画家的不懈努力。同时,水墨画也能给在水彩画创作方面失去方向的画家一些灵感启迪,其可以通过水墨的语言与表达找到创作水彩画的新方向,为画家带来更强大的创作动力。

参考文献: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篇4

走出去,放飞自我,感受山的巍峨与博大,感受海的宽广与澎湃,感受风的温馨与柔情,感受云的从容与洒脱,感受气象万千,感受人间温暖。走出去,你会发现前面有片天,那里风也清爽,花也烂漫,空气也新鲜。

走出去,放飞自我,不要总围着瓢盆锅碗,不要总想着柴米油盐。上帝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就应该好好珍惜,不要将时间交付给无聊,那样的话,你就会失去很多,失去生命的动力,失去快乐的源泉。

放飞自我就是放飞自己的心情。一个人应当永远保持愉快的心情,带着快乐的心情出发,感受美丽的自然,感受沸腾的生活。要知道,窗外的世界很精彩,唯有如此,你才拥有生活的动力,拥有美好而有意义的人生。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奇幻,外面的世界很浪漫。要想真心感受它的精彩、奇幻和浪漫,你就要有一双慧眼,一双会领略风光、感受美好的慧眼。

去爬山,去感受山的和谐、静谧和深沉,看到那满山的绿意葱葱,你会心情舒畅的感受到生命的博大;听到那遍地唧唧喳喳的鸟鸣,你会心情愉快地领略到万物的勃勃生机。去看海,去看海的汹涌澎湃,去看海的千丈碧波,你会领略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非凡气度。去听风,去感受微风的温柔与细腻,去领略巨风的桀傲与不屈:伫立微风中,任风流入你的躯体,流入你的血液,任风轻拂你的脸庞,紧握你的双手;面对狂风,感受它的傲慢与不羁,从而感受生命的伟大,感受生活的多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篇5

今天就说说“媒体圈”的TV们。

老高比较佩服作家刘震云。他的几部作品,的确不错。不说别的,单就他创作的《手机》中人物的名字,就够品上一壶的。最出彩的名字不是“严守一”,而是“费墨”。

文人都挺费墨的,尤其那些写毛笔字时喜欢浓墨重彩的,很不节能,很不低碳。“费墨”这俩字除了潜含了这一讽刺意味,似乎还有些赞许的味道――这在电视剧版《手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电视剧版《手机》多次出现类似的场景――

名主持人严守一,在电视上妙语连珠,在现实中有时候却并不那么幽默,话不多。老家严家庄的人就问他:您在电视上那么能说,见了真人,怎么不见您那么能侃啊?

如果费墨在,严守一一般就指指他,说:“我嘴里那些话,都是他写的!”在老家人面前,严守一很放松,时不时地说点实话。

《手机》值得一看,不过今天它是配角,主角是世界杯下的TV们。

老高有种感觉,一到世界杯这种大赛期间,电视只是制造了一种喧嚣,真正精彩的,还是报纸。当然,个别电视台除外,比如央视体育频道。

除了CCTV这种中央级媒体,地方电视台在世界杯期间收视率出现明显上升的,似乎不多。而多数都市类报纸、尤其体育类报纸,在世界杯之类的大赛期间,销量都有明显上升,有的甚至出现30%以上的大幅攀升。

大赛高昂的电视转播费用,当然是个门槛;很多地方电视台,都被这个门槛挡在门外。世界杯越来越注重版权了,没实力的电视台越来越蔫了。

多年前,打开电视台,几乎所有的频道都在直播世界杯――这种景象,很多人还历历在目。那时候,对报纸来说,的确很难受:大家都看直播,你还报什么?商量来商量去,只有一个法子:趁球迷还没回过味来,做专栏,给你“好看”。文体创新、文风革新,越来越精彩、花样越来越多的好稿子,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

就在报纸快要“炼成精”的时候,国际赛事的版权保护意识对电视台形成了很大冲击。不给钱?不让播。很多地方电视台优势全无。

精彩的比赛有版权,买不起版权的媒体就只能创造自己的“版权”――这也是媒体在内容方面自主创新的核心能力之一。必须对赛事进行“二次加工”,然后播送出去,属于“新闻报道”,才不算侵犯赛事版权;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也创造了自己的新版权。缺乏这种能力,意味着无创新、难自主。

遗憾的是,对多数地方电视台而言,他们太缺“费墨”了。这种二次加工,一定要比比赛本身更紧张、更刺激,球迷才买账;如果只是重复,还有看的必要吗?对TV们而言,要想做出精彩栏目,有两个要素:第一,要有好的“费墨”先生;第二,要有好主持人“严守一”。

如果主持人本身相当于费墨和严守一的组合,那就太理想了。比如CCTV-5的韩乔生,本身就是个“话篓子”,在现实生活中你让他憋10分钟不说话,都有点困难。所以他可以满嘴跑火车,段子不断,却也独具特色。质量上乘的“话篓子”做个栏目,甚至用不着好好准备,脱口秀就成。

可这样的人才,毕竟少。对多数主持人来说,必须有一个甚至若干个“费墨”撑着;否则,很容易结巴。

体育赛事和其他新闻报道不同,做起来很“放松”,“忌讳”少一些,自由度更大。但多数电视台做得却不精彩,甚至还不如网友对赛事的“恶搞”出彩。

世界杯淘汰赛英德大战,有一个著名的误判:一个进了球门线约40厘米的好球被裁判吹飞了。一网友发帖:英国那球确实没进,有图为证。老高也被“骗了进去”,打开图片一看,可不是吗,球门线被网友往里画了个“拐角”,球被“恶搞”出了球门线。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篇6

【关键词】水彩画;自我性;价值与美感;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219-01

一、水彩画的进步需在吸收与发展中保持自我

对于水彩画的本身发展与特点等而言,这门艺术自欧洲15世纪起源至18世纪在英国发展、完善、成熟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绘画领域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审美品格。这一画种的形成可以说不仅是工具材料的拓宽更是美学趣味的丰富。水彩画艺术传入中国后几经波折终于在中国现代视觉艺术空间中赢得了审美与生存的空间,具有了一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水彩画在几代画家的努力下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单从技法这一方面来说就已经是层出不穷了。有干画法,湿画法,留白,重置法等。而干画法又包括涂层,罩色,接色,枯笔等,还有其他画法里包含的一些小的方面。近年来很多画家采用了做底法,画面效果既有水彩清透的特点又带有油画厚重的感觉,使水彩画在技法方面的发展又更深了一个层次。著名水彩画家,广州美院的教授黄曾炎老师的作品就是对这一技法的最好诠释。

而另一方面在艺术风格与技法的探索和形成中 黄铁山先生则认为:首先要认识自我,找到自我的个性,不能在盲目的无休止的模仿中失去自我。要强化自我在艺术个性上树立自己的定位。当历史尘埃落定,并不在于画家曾经画了什么题材,而在于他怎样画这些题材,通过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展现了他对所画题材的理解,以及在其艺术作品中表达和提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理想,其作品与观者之间可以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与思想共鸣。这些都应该是画家们在进行其作品创作的前后应该去追求的。

对于画家自我而言时代在发展,画家自我也该在不断的内化,不仅要把情感深入到客体,还要在表达过程中注重过程性,偶然性,由早期的“叙述性,设计性”转化为“表现性,自由性”。因为衡量一个画种有无分量和地位,不全在于其题材的重大和画面的宏巨与否,而在于其艺术语言的独特,精到;在于其内涵的挖掘和外延的扩展。

二、当代水彩如何更好更快更丰富的发展?

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有一有利的趋势或值得成为其努力发展的地方,就是水彩画也可以有民族性。是谁说过: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中国水彩画发展的历史来看,民族特色呈现的是由表及里的认识和改造的轨迹,还有一个不断在实践中深化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不仅从外在形式上,还要从内在精神上去理解民族特色,才能更自如地应用于水彩画民族风格的创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也各具特色,就像我画的喇嘛人物形象,在我国中部地区就很少,而西藏地区却很普遍。从我国早期的水彩画家开始,他们就已从不同方面研究水彩画的民族特色。由于水彩画中水色轻快灵动,运笔流畅和气韵之道无不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早期有传统中国画底蕴的水彩画家,大都采取了与中国画相结合的形式。他们用毛笔,在颜色里加入墨色,在宣纸上作画,用中国画的笔法,探索水彩画的民族性。其实只有深入认识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内涵,才会更自觉、更深刻地去表现它、发展它。因此,我们要深入的研究中西方画史画论的优秀传统,汲取中西方绘画的精华,使其有机融合,在精神和气质上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所谓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中求自我应该就是如此吧。我想这一笔法在当代著名水彩画家张小纲的作品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所以说

民族性也可以是促进中国水彩画发展的要素之一,除此之外中国水彩画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在形式上,要突破以往国内外水彩画老模式的局限,可以采用 “以小见大”的手法,突破时间和空间对形象的局限,这一点,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和画面的布局可以成为水彩画很好的借鉴资源;第二,在用色观念上,要更注重把握整体的大的色相,作画过程中要带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考虑画面的整体效果还要考虑到所画之物给的情绪感受等;第三,在创作方法上,要多像画中所言旨在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更加的追求形、神、意兼备的艺术效果。这些我国一大批优秀水彩画家早已做到了,在结合这些外在因素和自身的艺术修养的同时逐步形成了有中国民族气质和中国艺趣的中国水彩画特征;第四,破除题材狭小的圈子,积极面向社会生活,使水彩画与时代合拍;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提取素材。我国有五十多个民族,每个民族有各自的生活特点和当地的一些有意味的风俗习惯等,这也是丰富画面内容的主要途径,以最美的艺术表达最真实的生活。第五,破除水彩画表现手法的单一束缚,要吸取和利用一切为画所用的技法,如黄增炎,张小纲等一批水彩画家对技法的研究与创新。

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沃土的培育和画家们的不断努力,中国水彩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东方水彩的独特魅力逐渐在世界艺术中闪耀出自己的光芒,这对于中国水彩事业的蓬勃、兴旺和中华民族艺术伟大复兴是一个好的景象。以丰富多彩、灿烂而辉煌的民族文化为依托,在水彩的发展中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化的水彩艺术,不仅是丰富和发展世界水彩语言的需要,也是中国水彩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我想只要我们的思想与时代同步,我们就可以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水彩画就可以与生活与时代精神保持步调一致甚至可以大踏步向前。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篇7

关 键 词:水彩画 水色语言 发展 创新

中国西南烟雾弥漫的高山,月色凄清的海滨,江南水乡依依垂柳小船,塞北苍原皑皑白雪林海,多少壮丽山河美景,被水彩画家用画笔记录,流芳传世。在过去没有彩色相机的时代,水彩画家用画笔表现出了今天我们可以面对的画作。重温历史,国外一些科学家甚至称可以从几百年间伦敦画家的写生画中研究出工业革命对伦敦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由此可见,水彩画在艺术史上从来都不会被忽视,即使现在科技已经发展到数码影像时代,水彩画依然以菲然的艺术魅力完成了从实用效果图到审美情趣纯艺术画的转变,从写实、写意、抽象及半抽象的画面,到现代水彩画以多元、多变的水色交融之美带给世人全新的艺术享受。

一、水彩画的发展历程

纵观美术发展史,每一个艺术类别的兴起都是从实用性开始的,从古人为了记事在岩石上作画开始,美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欣赏而不断进步与创新,水彩画也是如此。事实上在中古时代的欧洲就有了水彩画的雏形,但那只是一些贵族们用鹅毛笔手绘的草药等植物的小插图装饰,后来为了使颜料附着在纸上不易掉落,就在颜料里面加入了蛋清,所以现在很多学者就把这种最初的蛋彩画看成是现代水彩画的雏形。

18世纪的欧洲,英国已经成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为了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种专门为记录大量地形的“地形画”应运而生,有“水彩画之父”美称的保尔·桑德比就曾经在伦敦军事制图部门工作过,他在大量的地形图绘制工作中,对水彩画的颜料和技法都作了不断的尝试和改良,在对大自然的深入了解和描绘中,他的作品显示了水彩画已经能表现阳光和空气的能力,在他之后的托马斯·吉尔丁、理查德·波宁顿等都对英国水彩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托马斯·吉尔丁同年出生的威廉·透纳更是将水彩画作为了他主要的创作来挖掘,将他的水彩画提高到与其油画相同的地位并为世人所承认。总的来看,在18世纪后期,英国水彩画中的语言已经逐渐形成透明轻快、细腻抒情等风格,当然其中也不乏粗犷而又耐人寻味的情趣作品,这样的风格与探索一直延续到20世纪,使英国成为领军水彩画发展的大国。后来水彩艺术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发展都比较快,特别是现代的中国。

二、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虽然很早,但要说现代水彩画传入中国也不过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这与中国传统绘画有很强的相溶性,都是使用水调和颜料,所以很快就被中国的画家们所接受和掌握。鸦片战争后的上海成为远东地区最繁华的商业城市,出于市场繁荣的需求,上世纪初曾经出现了一批带有广告性质的月份牌,大多是以水彩画形式绘制的神话故事、古装戏剧、现代仕女等。也可以说水彩画在我国的发展也是以记录实用开始的。特别是早期水彩画在中国的江南水乡发展较早较快,因为那里的气候很适合画水彩。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水彩画,在大后方的重庆等地,由于纸张缺乏,画家们用白报纸加厚来创作水彩画,记录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全民族的斗争史,为后人所景仰。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水彩画这一艺术形式更是被提到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新高度来抓,1954年和195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水彩、速写展览”和“全国水彩画展览”,后来虽然水彩画创作曾一度沉寂,但也有不少优秀的水彩画家,用水调色的水粉来创作为当时政治服务的宣传画,水粉画当时比较盛行,在国外水粉画属于水彩画之列。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后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美术园地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涌现出了一大批能熟练驾驭色彩创作的优秀水彩画家,他们的作品有大气磅礴的写意水彩艺术,也有非常精细的写实或超写实的水彩艺术作品,还有不少各种奇异表现水色语言的水彩作品,如关维兴的水彩人物、雷洪的水彩写生等。很多水彩画家,使中国水彩艺术的水色语言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特别是近一二十年的全国性水彩画展,其质量是前所未有的,成为国、油、版、雕同等重要的大画种,水彩画发展明显快于其他画种,呈现出世界水彩艺术先进国之态势。

三、现代水彩画水色语言的探索与创新

水彩画的创作必须要作者有扎实的表现功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把握好水彩画的四大特性,即水性、色性、纸性和时间性之间微妙的变化。只有经过反复练习研究探索,从实践中获得经验,才能很好地掌握水彩画那活泼多变的特性。要想自己的水彩技艺渐入佳境是没有捷径的,老师指导的是技巧,只限于让我们少走弯路而已,比如每一批纸对水的吸收性都需要作者在实际创作中才能体味其中的意趣。每一个水彩画家要创作出优秀作品,不仅需要磨炼高水平的技术,更需要思想境界艺术修养的提高。水与色的碰撞所产生的神奇水色语言,也由于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工具材料和纸张的不同所产生的水色语言也是如此。不少画家为了水彩那迷人的水色语言,用一生一世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除了掌握常规的水色语言外,还用一些千奇百怪的特殊技法去创造那魔幻般的水色语言。中国水彩要真正成为世界水彩大国,需要吸取中国画的优点,同时还需要吸取本民族各种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结合西方色彩特点,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世界一流的优秀水彩艺术作品,这样的水彩艺术才更具有世界地位。

水彩中的水色语言又是水彩画的灵魂,水彩画的灵动就来自于水性的活泼流动、水色碰撞等的特殊语言,用水来调和颜色之后,用千变万化的表现技法来表现水彩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精神的主题和民族特色的意蕴。要创造优秀的水彩作品需要画家用毕生的精力和生命去体验,吸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画出具有中国特殊水色语言的水彩艺术精品。

四、走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创作之路

水彩画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摆在现代中国水彩画家面前的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的条件来更好地发挥水彩水色语言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理解、欣赏和喜欢水彩画作品。水彩艺术家需要用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研究水彩艺术,创造出更多世界性的优秀水彩作品,而不仅仅将水彩画当作设计的实用效果图。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被广泛认可。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思想始终在影响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即使西方文化一时迷惑了部分人的视线,但最终会被大众认可的优秀作品依然是那些思想积极、表现当代中国人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即便是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的普通劳动者都能很快明白作者所表现的思想内涵,而不是如一些所谓“现代派”所画的那些天马行空的作品,让观者看着满头雾水不知所云。看作品让人不是享受而是难受,而作者还沾沾自喜,自认为高高在上,就连专家也不欣赏甚至看不懂。当今时代,人们对美术的认知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发展形式,艺术进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一些人却浮躁起来,梦想一夜成名,自身没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却只想靠所谓的新奇、哗众取宠,这是对艺术的最大亵渎。脱离了人民群众基础和脱离社会责任的艺术创作就如同建筑在沙滩上的城堡,是无法经受时间的洗礼的,风浪过后,就会消失无踪。艺术失去了欣赏者也就失去了艺术的价值,与其梦想,不如脚踏实地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创作有积极思想意义的不朽作品。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篇8

关键词:水彩画水色语言发展创新

中国西南烟雾弥漫的高山,月色凄清的海滨,江南水乡依依垂柳小船,塞北苍原皑皑白雪林海,多少壮丽山河美景,被水彩画家用画笔记录,流芳传世。在过去没有彩色相机的时代,水彩画家用画笔表现出了今天我们可以面对的画作。重温历史,国外一些科学家甚至称可以从几百年间伦敦画家的写生画中研究出工业革命对伦敦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由此可见,水彩画在艺术史上从来都不会被忽视,即使现在科技已经发展到数码影像时代,水彩画依然以菲然的艺术魅力完成了从实用效果图到审美情趣纯艺术画的转变,从写实、写意、抽象及半抽象的画面,到现代水彩画以多元、多变的水色交融之美带给世人全新的艺术享受。

一、水彩画的发展历程

纵观美术发展史,每一个艺术类别的兴起都是从实用性开始的,从古人为了记事在岩石上作画开始,美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欣赏而不断进步与创新,水彩画也是如此。事实上在中古时代的欧洲就有了水彩画的雏形,但那只是一些贵族们用鹅毛笔手绘的草药等植物的小插图装饰,后来为了使颜料附着在纸上不易掉落,就在颜料里面加入了蛋清,所以现在很多学者就把这种最初的蛋彩画看成是现代水彩画的雏形。

18世纪的欧洲,英国已经成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为了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种专门为记录大量地形的“地形画”应运而生,有“水彩画之父”美称的保尔·桑德比就曾经在伦敦军事制图部门工作过,他在大量的地形图绘制工作中,对水彩画的颜料和技法都作了不断的尝试和改良,在对大自然的深入了解和描绘中,他的作品显示了水彩画已经能表现阳光和空气的能力,在他之后的托马斯·吉尔丁、理查德·波宁顿等都对英国水彩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托马斯·吉尔丁同年出生的威廉·透纳更是将水彩画作为了他主要的创作来挖掘,将他的水彩画提高到与其油画相同的地位并为世人所承认。总的来看,在18世纪后期,英国水彩画中的语言已经逐渐形成透明轻快、细腻抒情等风格,当然其中也不乏粗犷而又耐人寻味的情趣作品,这样的风格与探索一直延续到20世纪,使英国成为领军水彩画发展的大国。后来水彩艺术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发展都比较快,特别是现代的中国。

二、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虽然很早,但要说现代水彩画传入中国也不过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这与中国传统绘画有很强的相溶性,都是使用水调和颜料,所以很快就被中国的画家们所接受和掌握。鸦片战争后的上海成为远东地区最繁华的商业城市,出于市场繁荣的需求,上世纪初曾经出现了一批带有广告性质的月份牌,大多是以水彩画形式绘制的神话故事、古装戏剧、现代仕女等。也可以说水彩画在我国的发展也是以记录实用开始的。特别是早期水彩画在中国的江南水乡发展较早较快,因为那里的气候很适合画水彩。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水彩画,在大后方的重庆等地,由于纸张缺乏,画家们用白报纸加厚来创作水彩画,记录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全民族的斗争史,为后人所景仰。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水彩画这一艺术形式更是被提到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新高度来抓,1954年和195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水彩、速写展览”和“全国水彩画展览”,后来虽然水彩画创作曾一度沉寂,但也有不少优秀的水彩画家,用水调色的水粉来创作为当时政治服务的宣传画,水粉画当时比较盛行,在国外水粉画属于水彩画之列。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结束到改革开放后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美术园地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涌现出了一大批能熟练驾驭色彩创作的优秀水彩画家,他们的作品有大气磅礴的写意水彩艺术,也有非常精细的写实或超写实的水彩艺术作品,还有不少各种奇异表现水色语言的水彩作品,如关维兴的水彩人物、雷洪的水彩写生等。很多水彩画家,使中国水彩艺术的水色语言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特别是近一二十年的全国性水彩画展,其质量是前所未有的,成为国、油、版、雕同等重要的大画种,水彩画发展明显快于其他画种,呈现出世界水彩艺术先进国之态势。

三、现代水彩画水色语言的探索与创新

水彩画的创作必须要作者有扎实的表现功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把握好水彩画的四大特性,即水性、色性、纸性和时间性之间微妙的变化。只有经过反复练习研究探索,从实践中获得经验,才能很好地掌握水彩画那活泼多变的特性。要想自己的水彩技艺渐入佳境是没有捷径的,老师指导的是技巧,只限于让我们少走弯路而已,比如每一批纸对水的吸收性都需要作者在实际创作中才能体味其中的意趣。每一个水彩画家要创作出优秀作品,不仅需要磨炼高水平的技术,更需要思想境界艺术修养的提高。水与色的碰撞所产生的神奇水色语言,也由于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工具材料和纸张的不同所产生的水色语言也是如此。不少画家为了水彩那迷人的水色语言,用一生一世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除了掌握常规的水色语言外,还用一些千奇百怪的特殊技法去创造那魔幻般的水色语言。中国水彩要真正成为世界水彩大国,需要吸取中国画的优点,同时还需要吸取本民族各种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结合西方色彩特点,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世界一流的优秀水彩艺术作品,这样的水彩艺术才更具有世界地位。

水彩中的水色语言又是水彩画的灵魂,水彩画的灵动就来自于水性的活泼流动、水色碰撞等的特殊语言,用水来调和颜色之后,用千变万化的表现技法来表现水彩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精神的主题和民族特色的意蕴。要创造优秀的水彩作品需要画家用毕生的精力和生命去体验,吸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画出具有中国特殊水色语言的水彩艺术精品。

四、走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创作之路

水彩画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摆在现代中国水彩画家面前的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的条件来更好地发挥水彩水色语言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理解、欣赏和喜欢水彩画作品。水彩艺术家需要用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研究水彩艺术,创造出更多世界性的优秀水彩作品,而不仅仅将水彩画当作设计的实用效果图。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被广泛认可。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思想始终在影响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即使西方文化一时迷惑了部分人的视线,但最终会被大众认可的优秀作品依然是那些思想积极、表现当代中国人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即便是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的普通劳动者都能很快明白作者所表现的思想内涵,而不是如一些所谓“现代派”所画的那些天马行空的作品,让观者看着满头雾水不知所云。看作品让人不是享受而是难受,而作者还沾沾自喜,自认为高高在上,就连专家也不欣赏甚至看不懂。当今时代,人们对美术的认知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发展形式,艺术进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一些人却浮躁起来,梦想一夜成名,自身没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却只想靠所谓的新奇、哗众取宠,这是对艺术的最大亵渎。脱离了人民群众基础和脱离社会责任的艺术创作就如同建筑在沙滩上的城堡,是无法经受时间的洗礼的,风浪过后,就会消失无踪。艺术失去了欣赏者也就失去了艺术的价值,与其梦想,不如脚踏实地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创作有积极思想意义的不朽作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