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师示范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2-03-16 11:23:07

教师示范教育论文

篇1

歌王卡鲁索的朋友—嗓音专家P•M•马腊弗奥迪指出:“意大利美声唱法(Belcanto)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由一个好的歌唱家传给另一个歌唱家,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也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外声乐教学已把“示范法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必修课(主干专业课)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师示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加强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声乐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做好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声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将声乐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关键词:

示范;歌唱;教学;声乐

歌王卡鲁索的朋友—嗓音专家P•M•马腊弗奥迪指出:“意大利美声唱法(Belcanto)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由一个好的歌唱家传给另一个歌唱家,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也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人类在长期的歌唱与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声乐及声乐教学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历来具有重视实践的传统。中外声乐教学已把“示范法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加强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声乐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做好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声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研究内容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将声乐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依据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声学、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等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声乐示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声乐艺术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与丰富的艺术实践创新,研究声乐艺术的内涵与外延的本质规律。声乐教学示范研究以声乐艺术实践为基础,通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梳理、提炼、概括,使感性(感觉、经验与体会)上升到理性(即理论)的高度,反过来对声乐艺术实践产生积极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性改革与实践,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通过对声乐教学示范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学科体系研究,结合声乐教学实践的传统与现实经验,深入开展声乐示范理论、声乐示范技能、声乐示范修养、声乐示范文化、声乐示范教学、声乐示范实践的研究,并以我院音乐舞蹈系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实地开展对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声乐教学示范模式、声乐教师理论研究示范、声乐教师实践研究示范、声乐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声乐教师舞台演唱示范的研究,探索声乐教学示范的机制、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等科学规律,提高声乐教学示范的科学性,保障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一)历史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追根溯源、以史为鉴,用“搜练古今,博采沉奥”的精神,对中外声乐教育教学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挖掘历史依据,对揭示声乐教学示范规律,预测未来声乐教学示范趋势也有一定意义。

(二)文献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需要广泛研究、收集与综合类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音像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在此基础上,运用声乐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归纳,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的科学、深入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三)问卷调查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还需要对所有声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所得数据、结果,运用统计学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教学主体素材。

(四)个案调查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需要以某一届声乐专业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所制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声乐教学,将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提供论据和实例。

(五)行动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要按照研究需要和要求制定出方案,针对声乐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对方案进行调整,重新开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实践研究所得经验记录、总结,并形成文字资料。

(六)经验总结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将研究的对象进行全面考察,以实践所提供的事实为依据,将分析所得的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

跨入21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声乐教育教学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对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必修课(主干专业课)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师示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刚要》这两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精神,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对声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研究,紧跟国家级院校声乐教学示范改革步伐,立足综合类院校声乐教学示范前沿,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创建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完善声乐教学示范模式,改变现在单一化的声乐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形式,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科学的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在重点做好声乐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示范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做好声乐教师理论研究示范体系、声乐教师实践探索示范体系、声乐教师舞台表演示范体系、声乐教师网络多媒体教学示范体系的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完善声乐教学示范模式,使声乐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声乐学科建设,为同类院校声乐教学示范提供借鉴模式与范本,同时,推动声乐教学示范科研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声乐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同时还能为地方声乐艺术研究筹备有效资源。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质性方法 汉语教师教育者 示范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运用质性方法进行的研究与量化研究相比,相对有限(陈钰、吴勇毅2012)。该领域已有的质性研究,主要内容多为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对于质性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运用过程,着墨不多。本文结合研究问题,重点探讨质性方法在研究的不同环节中,具体如何运用。

陈向明(2000)认为,“质性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与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理解性解释的活动”。林小英(2015b)认为,“教育领域的质性研究者经常以人为探究的对象,询问如下问题:他们正在经历的经验为何?他们如何诠释这些经验?他们自身是如何建构所生活的社会世界?研究者总是在与研究对象进行对话或互动。”

结合上述对质性方法的定义及质性研究对于研究者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质性研究中,确定初步的研究问题与设计以后,研究者主要经历并持续完善以下过程:

――经历研究现场,进行资料收集,进一步聚焦与明确研究问题。

――诠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建构基于资料分析的理论。

在上述每一过程中,研究者还应不断与研究对象、与自己、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话或互动,并时刻关注研究的效度与伦理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以拙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探析》[1]为例,从经历研究现场与收集资料、诠释资料、建构理论三个方面,分析与反思质性方法在“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是什么?怎样体现?”这一研究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二、经历研究现场,进行资料收集

带着初步的研究问题:“汉语教师教育者是如何指导职前汉语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的”,笔者走入研究现场:齐老师的“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课堂。虽然都是在课堂这一场域,但由于本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同的环节处于不同的场合。“理论讲解”和“学生观课”环节,场合是齐老师的课堂与被观课教师的语言课堂;“学生授课”和“互评与点评讨论”环节,场合是齐老师的课堂。

出于研究问题的需要,笔者使用了质性方法中的主要资料收集方式:观察、访谈、实物收集。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收集资料共约21万5千字。资料收集详情请见拙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探析》。

(一)资料收集――课堂观察

进入课堂,最大的感受就是各种信息与问题扑面而来,如何选取信息?记录什么?观察者应该坐在什么位置?要不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需要录像或录音?等等。笔者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了“局外人”的视角,即在课堂观察时保持沉默,尽量不让师生感受到笔者的存在。第一堂课势必会有一定影响:学生对笔者的身份与出现在课堂的目的表示出好奇。在笔者向学生解释清楚之后,后续观察得以在不影响师生上课的前提之下顺利进行。

观察目的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教师教育者“教教学的过程”,在研究者亲自去观察与体会之后,有更全面的体悟。例如,笔者在观察中发现齐老师的两个授课特点:对留学生汉语偏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模仿;信手拈来大量与所讲内容密切贴合的课堂教学示范案例。笔者也发现在“理论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偶尔的心不在焉。结合上述观察,笔者在教师与学生访谈中,询问了齐老师模仿与举例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学生对此的看法与印象。这是后来笔者形成“课堂教学示范”类属的重要编码来源。对于学生的心不在焉,笔者也在学生访谈中进行了询问,由此了解到他们对于此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可见,观察有着其它资料收集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发现研究对象不察或不愿言说的现象与问题。在每次观察之后,研究者还应仔细填写“观察接触摘要单”,及时记录典型的观察现象与研究者由此产生的思考或疑问,为后续观察做好准备。

(二)资料收集――面对面访谈

在本研究中,笔者对齐老师共进行两次访谈,时间分别是课程环节的前期(15年4月)与和后期(15年6月),每次访谈1小时。首次访谈时,笔者以“汉语教师教育者教教学的过程”为主题,了解该课程设立以及演变的过程,以及教师教育者希望在教学中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目的。在反复阅读访谈内容后,笔者对齐老师教教学最深刻的感受是:言传身教。齐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如变革课程设置、寻找利用教学资源),通过自己的方式与展示(如怎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历与故事),告诉学生到底应该怎样教学,怎样学习教学,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这次访谈帮助笔者对初步的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者想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以及怎样示范”。这为以后的观察与访谈明确了方向。第二次访谈时,课程的全部环节皆已展现,接近尾声。笔者的课堂观察与理论文献阅读阶段也已结束,研究问题已经聚焦,即“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因此本次访谈的问题更加明确与集中,主要有两方面:对首次访谈中一些问题与本土概念的追问与进一步澄清(如学习力、临场感、移场法、实践等等);教师教育者自认为在学生面前应有哪些示范作用?

对全体学生的访谈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每人各一次共9次,每次访谈1小时。选择此时访谈是出于以下考虑:课程环节已全部结束,学生对课程已有全面了解与整体印象;研究问题已经聚焦,此时访谈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课程阶段作业已经完成,此时访谈他们比较放得开。按照质性研究的伦理要求,笔者在访谈之前也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匿名,访谈内容保密,包括任课教师在内的他人不会得到或知道其具体看法。基于上述较为周全的准备与考虑,学生们都比较坦诚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包括对于教师教育者、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总结使用访谈法收集资料的过程,我们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提升访谈质量:

首先,追问的必要性。受访者的很多“本土概念”,如果不及时追问,研究者的理解与受访者的理解很可能会产生偏差。例如,齐老师在第一次访谈中多次提到“学习力”一词,笔者最初理解为“学习的能力”,但经过第二次访谈的追问后笔者发现,齐老师的解读远不止此,她认为“学习力”是指“终生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与了解它们的兴趣”。

其次,访谈者及时对受访者的看法总结或表现出共鸣,是表明访谈者在认真聆听以及与受访者“共情”的重要手段。例如,笔者与学生S8交流其上课前的焦虑时,很自然地提到自己第一次上课前的种种忐忑,笔者一下子从其脸上看到了找到知音的表情;与学生S3交流上课之后的感受时,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比较具体、分散的描述进行了总结,其不断点头,露出赞成的表情,此时双方心情都很愉快,访谈得以更加深入与开放。

再次,访谈之后需及时撰写“访谈接触摘要单”。接触摘要单记录的是研究者访谈时印象最深刻的描述或者问题,可起到检索、提醒研究进度的作用,对于多人多次访谈尤为必要。

最后,对访谈时机与次数的把握。反思本研究中的访谈,若对全体学生的访谈像访谈老师那样,在课程的不同环节,增加访谈次数,则更为理想。有同学表示,之前的“理论讲解环节”与“观课环节”距访谈时间较远(间隔一个半月左右),需要一定时间思考或者经过笔者提示才能回答。这一定程度影响到上述课程环节中,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另外,若在课程分数打出之后再对学生进行一次访谈,也许能得到其更真实坦诚的想法。但限于学校规定的期末作业提交时间,这也成为一个不能实现的遗憾。

三、诠释资料

(一)资料的选择与取舍

本研究收集的全部资料总量约为21万5千字。如何取舍资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对资料的综合分析始于对齐老师的首次访谈之后。此次访谈帮助笔者对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者想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以及怎样示范”。根据访谈的文字资料,笔者对教学内容初步分类,即教学示范、观察示范、科研示范、教师的责任心,形成资料矩阵表1(表1)。后续资料选取,基本围绕上述分类进行。

在进入“学生授课”和“互评与点评”环节后,笔者根据观察资料,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分类:如何反思,并结合已有理论文献,将“教学示范”类之下的内容重新整合,形成“课堂教学示范”;将“观察”并入“教师的责任心”类,形成“品行示范”。最终形成新的资料矩阵表2(表2)。在表2指引下,分析其后收集的资料,并重新对之前的资料归纳整合。

(二)资料解读:微分析

微分析,是指“围绕概念所进行的详细编码,是一种用来拆解资料并寻找词语或短语各种意义的开放编码形式”(林小英2015b)。在微分析时,可以选取资料中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重要片段或段落,逐字逐句详细分析;或将高质量但是具体而零散的资料片段先整合再分析。微分析就像使用高倍显微镜,更加近距离地审视资料。通过微分析,可以找到关键的本土概念,继而通过研究者的意义诠释逐级编码,最终找出编码上位的维度与类属。

以“课堂教学示范”为例,通过对齐老师第二次访谈资料的微分析,笔者确定了“教学示范”的编码(语法流利度、交际流利度、课堂管理、话语管理、话题管理、主动发起预设事件、被动应对非预设事件)、维度(语言技能与交际教学示范、课堂程序示范、课堂应变示范)、类属(课堂教学示范)。详见编码表(表3):

(三)资料归类与深入分析――连续比较法与类属分析

林小英(2015a)对连续比较法的研究路径进行了描述(图1):

由上图可知,连续比较法可以适用于单个案多资料的分析。笔者在本研究中使用的就是连续比较法,在前期课堂观察与对齐老师首次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最初分类(上表1),找到原始的维度与类属。后续资料分析皆在与表1的分类进行比较,通过连续比较法不断整合与补充,形成最终的资料分类(上表2),通过微分析界定出确切的维度与类属(上表3),直至形成研究结论(概念理论表,见下表4)。最终形成的理论概念模型图宛若合成照片,是对原始资料的有机整合与理论升华。

通过以上对研究过程的描述,我们可将类属分析的路径归纳为:原始资料分类编码(可与“分类”同时进行;微分析为详细编码)寻找维度寻找类属。

四、建构“理论”

(一)导航的“理论”

在本研究伊始,笔者带着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教育者怎样教教学”进入自然情境――齐老师的课堂,在课堂观察、与老师访谈后,研究问题得以聚焦:“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此时是导航“理论”出现的较为恰当的时机,于是,笔者检索到关于教师教育者示范角色(modeling role)的中英文文献,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已有研究对示范角色的分类与分析方法对笔者产生重要启发,于是笔者借鉴已有文献提到的教师教育者示范角色或作用的内涵,将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概括为:教师教育者应向学生展示出可成为规范的如何教学、怎么做教师等的不同方面;学生通过模仿、体会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学习教学、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教师。已有研究显示,教教育者示范作用的主要内容有:“教学示范”“品行示范”。

(二)本研究的“理论”――研究结论

上文提到,在导航的“理论”进入之后,笔者了解到教师教育者示范作用的主要内容有:“教学示范”“品行示范”。在本研究中,笔者扎根于收集资料,将意义建构与效度问题结合,整合补充新的示范作用:“科研示范”“反思示范”。至此,本研究的全部类属已经完整,可以形成研究结论即概念理论表(表4):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是什么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本文探讨质性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的具体运用过程,并对运用过程进行反思。从收集资料、诠释资料、构建理论三个方面,探讨质性研究中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过程,尝试分析如何从研究现象入手,聚焦研究问题,发展出理论。

笔者遵循质性方法的含义(陈向明2000),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汉语教师教育者的“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的课堂),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课堂观察、实物收集等),对社会现象(教师教育者教教学的过程)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分类、寻找维度与类属)与形成理论(对外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以访谈、非正式交谈聆听课程师生的倾诉),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最终获得理解性解释(示范作用是什么及其相互关系)。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关于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研究的相关问题与研究角度。

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质性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课堂教学、教材编写、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二语习得等研究领域。我们应当继续深入、全面了解质性方法的研究范式与研究路径,合理运用,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更加多元与深入。

注释:

[1]拙文发表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年,第11期。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陈钰,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趋势分析[J].汉语国际教育,2012,(1).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人格示范

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的教育因素,教师应当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来教育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形象。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人格示范,会让自己的教学充满活力。人格示范,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人格示范的意义和作用

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没有同情。”(斯宾塞《教育论》)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的教育因素。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新课程改革中称为“人格示范”。

人格示范,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人格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凝结和升华。教师人格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资格,集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于一身。从这个角度上看,教师人格其实就是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构成的。

乌申斯基认为: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人格。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学生具有“向师性”,他们尊重、崇敬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表现为对教师的情感依赖。因此,不论是教师的世界观,工作作风,人格品质,生活,还是对每一现象的态度、观点都深深的影响 全体学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求教师应当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来教育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形象。

人格示范的影响和作用,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强人格示范的修养。人格示范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仪态。教师的仪容体态对学生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内心高雅、品质高尚的人,其仪容必然端庄典雅,举止必然和蔼可亲,必然深深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人格示范。因此,语文教师要有健康的体格、整齐的仪表、安详的举止、流利的语言、适当的礼节、愉快的表情和文雅的风度。教师进行人格示范,必须先具有高尚的人格,加强人格冶炼和修养,即是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要不断冶炼自己的人格,使之达到即使独自一人时也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才能对学生起到模范、教育的作用。

人格示范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要搞好人格示范,教师要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人格。对学生严格而不苛求,温和而不随便;对学生处事公平而不偏私;讲话中保持轻松,多鼓励而少训诫;有民主性,不滥用教师权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思想开朗,不以个人的好恶影响学生的看法;经常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不装腔作势,不自以为是;能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随时随地注意锻炼和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才能对学生的人格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人格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时时注意,处处留意,认真作好学生的表率。学生跟从老师生活,跟从老师学习,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也有很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重视教育教学中的人格示范。

二、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不断加强示范素养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教师要打好学生这块“铁”,首先要让自己“硬”起来。

(1)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道德、觉悟水平决定了一个人对自己的事业的“用心”程度,决定自己事业色成功与失败。正人要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新知识、新技术频繁出现,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知识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教师不能满足,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3)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极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精湛的业务技能。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人格示范的意义和作用,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专业知识,教学业务能力水平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适应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慧琴.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1年26期.

[2]韩迎春.浅谈政治教师的风度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6期.

篇4

论文摘要:体育舞蹈受到广大大学生青睐并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体育舞蹈教师应从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示范能力、运用教辅工具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学术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努力提高,以适应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需要。

体育舞蹈是舞蹈大家庭中的一员,来源于生活,它通过人体各关节的变化,塑造出不同的形体动作和为目的融健美、健心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效应的体育手段,兼备了体育与艺术、塑造人体和陶冶情操等多种功能。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被引人我国,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及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近几年来,体育舞蹈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紧跟社会的需要,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工作应当顺应广大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服务“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言传身教”所进行的,“言传”是最主要的和基本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语言表达可以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彰显语言美的魅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接纳、理解、体现、创造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准确的口头语言说明技术要素与技术关键点,也要善于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动作的内涵与意义,有时,优美的动作与优雅的姿态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口头语言所无法达到的。体育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确所要做的动作及动作要求,体育舞蹈的教学是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体育舞蹈教师的提示应简洁且快速,以便和动作的速度同步协调进行,而且体育舞蹈教师的口令一定要有提前量,让学生有做下一个动作的准备时间。因此,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果断,声音要宏亮、清楚,并要有节奏感,语言要有鼓动性、激励性,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有效调整语速与语言节奏。体育舞蹈教师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能用明白、有力、大方的手势指明方向,以自然的表情传达教师是能很好地把这两种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体育舞蹈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道德修养,在专业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文明素质的提高,时刻树立体育舞蹈教师是美的化身、美的传递者的思想。平时的言行举止和在上课时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要穿宽松的运动服,这样才能展现体育舞蹈教师优美的体态和仪表,同时教态要有教态美,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处体现一个大学教师和体育舞蹈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

一个体育舞蹈教师要能做出完美的动作示范,体育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做的规范、优美,学生就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能够准确把握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方法、讲解的时候能顺利完成示范面之间的转换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清楚,使整个课堂教学连续顺畅。

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是与体育舞蹈教师的专项和专业知识能力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体育舞蹈专业技术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体育舞蹈的成套动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动作组成的,包括体育舞蹈操作动作与造型、难度动作、动作的配合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体育舞蹈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对动作概念感知的最初直观印象。在教学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的示范能力说明教师对动作技能的熟练与准确程度,教师示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技术与技能,而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应重视自身示范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教辅工具能力的提高

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体育舞蹈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学校所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教材体系,弄清体育舞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增删等。多媒体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辅助工具,具有大量的资讯和实用功能,也给教学上带来便利,体育舞蹈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教案、论文,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带来了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会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可控制的画面和明快、精练的语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更生动、直接地观看到动作示范,学生再通过实践就能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之一。

另外,体育舞蹈教学活动要有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时,要配备一定的体育舞蹈器材,并做到场地干净、清洁舒适、器材放置有序、整洁美观,美的教学活动在美丽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体现和谐之美。

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握体育舞蹈的动作要素,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在进行基本舞步动作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在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抓住所教舞种的精华,教重点、练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讲解与示范的关系、跟舞与带舞的关系。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示范与讲解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方法应该是“讲解一示范一练习一提示”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记忆,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连贯动作,从而展示出优美的舞姿。跟舞与带舞在双人舞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应该同时传授,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技能。

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激情法、递加循环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和体现体育舞蹈教师在学生主体性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体育舞蹈动作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大胆新颖的设想和创意,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创新时要遵循体育基本原则,要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的教学在音乐的伴奏下,充满了激情。因此,上好一堂课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育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特点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组织中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主要体现在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定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生成。体育舞蹈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组织有条理,并能正确地运用音乐,使课堂气氛尽量活跃。另外,体育舞蹈教师应在体育舞蹈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贯彻到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自由交流、主动学习的氛围。

六、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

现代高等教育是以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为显著特征的,同样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具有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在众多能力构成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体育舞蹈项目要发展,知识层次必须提高,而科学研究是提高知识层次的有效途径。体育舞蹈教师要不断把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习教学理论,撰写科研论文。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动作内容和技术日新月异,体育舞蹈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跟踪国内外教学训练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必须由科学理论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必然要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只有理论先行,体育舞蹈的发展才不会盲目,加上我国这项运动开展较晚、水平较低,原来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该项专业的学习,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显得重要,只有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体育舞蹈才能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舞蹈;教学能力

体育舞蹈是舞蹈大家庭中的一员,来源于生活,它通过人体各关节的变化,塑造出不同的形体动作和造型,最根本的就是人体动作即身体活动。它是以健身为目的融健美、健心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效应的体育手段,兼备了体育与艺术、塑造人体和陶冶情操等多种功能。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被引入我国,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及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近几年来,体育舞蹈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紧跟社会的需要,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工作应当顺应广大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服务“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言传身教”所进行的,“言传”是最主要的和基本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语言表达可以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彰显语言美的魅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接纳、理解、体现、创造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准确的口头语言说明技术要素与技术关键点,也要善于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动作的内涵与意义,有时,优美的动作与优雅的姿态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口头语言所无法达到的。体育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确所要做的动作及动作要求,体育舞蹈的教学是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体育舞蹈教师的提示应简洁且快速,以便和动作的速度同步协调进行,而且体育舞蹈教师的口令一定要有提前量,让学生有做下一个动作的准备时间。因此,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果断,声音要宏亮、清楚,并要有节奏感,语言要有鼓动性、激励性,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有效调整语速与语言节奏。体育舞蹈教师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能用明白、有力、大方的手势指明方向,以自然的表情传达技术要求。在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个高明的教师是能很好地把这两种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体育舞蹈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道德修养,在专业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文明素质的提高,时刻树立体育舞蹈教师是美的化身、美的传递者的思想。平时的言行举止和在上课时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要穿宽松的运动服,这样才能展现体育舞蹈教师优美的体态和仪表,同时教态要有教态美,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处体现一个大学教师和体育舞蹈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

一个体育舞蹈教师要能做出完美的动作示范,体育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做的规范、优美,学生就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能够准确把握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方法、讲解的时候能顺利完成示范面之间的转换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清楚,使整个课堂教学连续顺畅。

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是与体育舞蹈教师的专项和专业知识能力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体育舞蹈专业技术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体育舞蹈的成套动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动作组成的,包括体育舞蹈操作动作与造型、难度动作、动作的配合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体育舞蹈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对动作概念感知的最初直观印象。在教学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的示范能力说明教师对动作技能的熟练与准确程度,教师示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技术与技能,而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应重视自身示范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教辅工具能力的提高

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体育舞蹈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学校所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教材体系,弄清体育舞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增删等。多媒体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辅助工具,具有大量的资讯和实用功能,也给教学上带来便利,体育舞蹈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教案、论文,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带来了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会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可控制的画面和明快、精练的语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更生动、直接地观看到动作示范,学生再通过实践就能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之一。

另外,体育舞蹈教学活动要有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时,要配备一定的体育舞蹈器材,并做到场地干净、清洁舒适、器材放置有序、整洁美观,美的教学活动在美丽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体现和谐之美。

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握体育舞蹈的动作要素,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在进行基本舞步动作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在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抓住所教舞种的精华,教重点、练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讲解与示范的关系、跟舞与带舞的关系。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示范与讲解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方法应该是“讲解示范练习提示”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记忆,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连贯动作,从而展示出优美的舞姿。跟舞与带舞在双人舞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应该同时传授,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技能。

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激情法、递加循环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和体现体育舞蹈教师在学生主体性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体育舞蹈动作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大胆新颖的设想和创意,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创新时要遵循体育基本原则,要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的教学在音乐的伴奏下,充满了激情。因此,上好一堂课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育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特点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组织中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主要体现在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定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生成。体育舞蹈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组织有条理,并能正确地运用音乐,使课堂气氛尽量活跃。另外,体育舞蹈教师应在体育舞蹈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贯彻到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自由交流、主动学习的氛围。

六、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

现代高等教育是以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为显著特征的,同样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具有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在众多能力构成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体育舞蹈项目要发展,知识层次必须提高,而科学研究是提高知识层次的有效途径。体育舞蹈教师要不断把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习教学理论,撰写科研论文。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动作内容和技术日新月异,体育舞蹈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跟踪国内外教学训练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必须由科学理论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必然要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只有理论先行,体育舞蹈的发展才不会盲目,加上我国这项运动开展较晚、水平较低,原来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该项专业的学习,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显得重要,只有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体育舞蹈才能健康发展。

七、结语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在当今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某方面的缺陷势必影响教师整体能力的提高,影响体育舞蹈教师整体的能力水平,最终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体育舞蹈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展示美、热爱美的能力,训练其举止,陶冶其情操,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处理一切事情,提高学习、生活、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滕海颖.论新兴体育舞蹈与高校体育[J].浙江国际海运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 荣丽,张清澍,宋秀丽.论体育舞蹈[J].体育文化导刊,

2009,(5).

[3] 邓桂林.对高校健美操教师能力素质提高的研究[J].内江

科技,2009,(6).

[4] 胡凯.体育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3,(3).

篇6

    论文摘要:体育舞蹈受到广大大学生青睐并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体育舞蹈教师应从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示范能力、运用教辅工具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学术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努力提高,以适应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需要。

体育舞蹈是舞蹈大家庭中的一员,来源于生活,它通过人体各关节的变化,塑造出不同的形体动作和为目的融健美、健心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效应的体育手段,兼备了体育与艺术、塑造人体和陶冶情操等多种功能。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被引人我国,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及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近几年来,体育舞蹈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紧跟社会的需要,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工作应当顺应广大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服务“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言传身教”所进行的,“言传”是最主要的和基本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语言表达可以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彰显语言美的魅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接纳、理解、体现、创造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准确的口头语言说明技术要素与技术关键点,也要善于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动作的内涵与意义,有时,优美的动作与优雅的姿态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口头语言所无法达到的。体育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确所要做的动作及动作要求,体育舞蹈的教学是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体育舞蹈教师的提示应简洁且快速,以便和动作的速度同步协调进行,而且体育舞蹈教师的口令一定要有提前量,让学生有做下一个动作的准备时间。因此,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果断,声音要宏亮、清楚,并要有节奏感,语言要有鼓动性、激励性,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有效调整语速与语言节奏。体育舞蹈教师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能用明白、有力、大方的手势指明方向,以自然的表情传达教师是能很好地把这两种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体育舞蹈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道德修养,在专业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文明素质的提高,时刻树立体育舞蹈教师是美的化身、美的传递者的思想。平时的言行举止和在上课时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要穿宽松的运动服,这样才能展现体育舞蹈教师优美的体态和仪表,同时教态要有教态美,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处体现一个大学教师和体育舞蹈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

    一个体育舞蹈教师要能做出完美的动作示范,体育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做的规范、优美,学生就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能够准确把握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方法、讲解的时候能顺利完成示范面之间的转换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清楚,使整个课堂教学连续顺畅。

    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是与体育舞蹈教师的专项和专业知识能力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体育舞蹈专业技术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体育舞蹈的成套动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动作组成的,包括体育舞蹈操作动作与造型、难度动作、动作的配合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体育舞蹈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对动作概念感知的最初直观印象。在教学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的示范能力说明教师对动作技能的熟练与准确程度,教师示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技术与技能,而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应重视自身示范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教辅工具能力的提高

    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体育舞蹈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学校所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教材体系,弄清体育舞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增删等。多媒体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辅助工具,具有大量的资讯和实用功能,也给教学上带来便利,体育舞蹈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教案、论文,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带来了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会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可控制的画面和明快、精练的语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更生动、直接地观看到动作示范,学生再通过实践就能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之一。

    另外,体育舞蹈教学活动要有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时,要配备一定的体育舞蹈器材,并做到场地干净、清洁舒适、器材放置有序、整洁美观,美的教学活动在美丽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体现和谐之美。

    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握体育舞蹈的动作要素,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在进行基本舞步动作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在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抓住所教舞种的精华,教重点、练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讲解与示范的关系、跟舞与带舞的关系。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示范与讲解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方法应该是“讲解一示范一练习一提示”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记忆,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连贯动作,从而展示出优美的舞姿。跟舞与带舞在双人舞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应该同时传授,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技能。

    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激情法、递加循环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和体现体育舞蹈教师在学生主体性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体育舞蹈动作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大胆新颖的设想和创意,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创新时要遵循体育基本原则,要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的教学在音乐的伴奏下,充满了激情。因此,上好一堂课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育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特点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组织中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主要体现在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定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生成。体育舞蹈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组织有条理,并能正确地运用音乐,使课堂气氛尽量活跃。另外,体育舞蹈教师应在体育舞蹈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贯彻到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自由交流、主动学习的氛围。

    六、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

    现代高等教育是以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为显著特征的,同样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具有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在众多能力构成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体育舞蹈项目要发展,知识层次必须提高,而科学研究是提高知识层次的有效途径。体育舞蹈教师要不断把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习教学理论,撰写科研论文。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动作内容和技术日新月异,体育舞蹈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跟踪国内外教学训练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必须由科学理论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必然要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只有理论先行,体育舞蹈的发展才不会盲目,加上我国这项运动开展较晚、水平较低,原来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该项专业的学习,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显得重要,只有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体育舞蹈才能健康发展。

篇7

关键词:动作示范,啦啦操,教学,直观,作用

 

2.1 教师的示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自各个方面,教学示范是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要教学能力。身体运动的教学总要有一个直观的参照,并非语言表达和文字讲解所能达到的,再精确的讲解不如示范一遍的效果明显,也就是所谓的“百闻不如一见”。这在啦啦操教学中特别突出,作为教师,只有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美观的、自然的、大方的示范,给学生直观感受这个项目的美,才能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动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否则就有点“底气不足的感觉”。同时因为教师的优秀示范,也就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崇拜,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示范能力是啦啦操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技能。

2.2 示范教学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跟其他项目一样,啦啦操的教学示范主要有完整示范、分解示范、纠错示范等教学指导示范,每种示范均有自己使用的教学契机,给学生建立动作印象需要完整示范,讲解技术动作需要分解示范,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需要纠错示范。教师的教学示范一方面是有及时性,随时随地可以针对不同的课堂目标给出正确的动作意象,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示范具有针对性,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练习水平给予不同重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示范还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课堂学习内容和以后的教学进度做出及时的调控。

2.3 在啦啦操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示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教师的威信。无论是大、中、小学生,对于先进性的事物都具有崇拜和模仿的心理,“事件效应”,“名人效应”就是来自学生的这种心理,促使他们去学习和效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该是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运动权威。每当教师完成一组或一套规范、漂亮、动感十足的啦啦操动作时,学生会自觉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羡慕的表情,这时候教师的优秀示范无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作的欲望和兴趣,有一种能够象老师一样做得精彩漂亮,展现自我的期待。

2.4 啦啦操教学中教师的优秀示范能够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对每个动作的亲身示范信息,对学生感受器官的刺激,截然不同于其他信息的刺激。教师认真的动作示范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品格影响,会使学生有一种钦佩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去练习、体会动作,改变学生的惰性心理。这种交流可以使学生了解和信任老师,感受老师的关怀和慈爱,这种心灵之间的对话,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2.5 啦啦操教学中的多方位示范,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里障碍。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啦啦操动作对协调性和灵活性等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加上动作技术难度的变化,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畏惧、害羞、怕同学取笑、不敢学习的心理障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巧妙地安排队形,充分考虑动作的性质及安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尽可能做到多方位教学,以解除学生的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同时对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采用耐心、分解示范和领操示范的方式,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敢学习的心理障碍。还可以采用合作式的练习模式,采用“一帮一”或“几帮一”的方法,使差生的学习尽快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恢复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一般可根据动作的需要采用正面、镜面、侧面等示范面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观察动作,以便对动作的步伐和上肢动作变化有更直观的感觉,进而加速学习的进程。

2.6 组合套路的领操示范,能加快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使音乐和动作取得完全一致的律动效果。论文检测。 同时教师在示范中一面用语言或手势提示一面做动作,容易让学生记忆和熟悉动作,从而达到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这样的教学示范,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会非常的兴奋,他们会和老师一起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地跟着动感十足的音乐节拍,展示啦啦操动作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他们自信和乐观的个性。

3、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在啦啦操教学中,动作示范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构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由以前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论文检测。同时动作示范教学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动作美、姿态美、力度美和健康活力美的快乐,真正实现“健康与快乐”,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啦啦操是一种动态的锻炼形式,动作有跳跃,有一定的力度和幅度,对示范能力的要求较高,无形中就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基本功的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修养,认真备课,对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做到示范正确、动作美观大方,还要有很强的领操和纠错动作的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领会这点,在教学中动作不规范,甚至是僵硬的,那么对教学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学生的身心感觉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就要求教师用身体语言做出准确的动作示范,学生对此才会产生良好的兴趣。论文检测。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有机地结合切实的教法,精讲多练,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出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才能更好地推广啦啦操这个新兴的体育项目,为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做了很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 赵秋爽,周卫.啦啦操的音乐和动作选边初探 [J] 体育科学研究,2004(3)

[2] 张杰.浅谈健美操啦啦操的短期组织和训练[J ]湖北体育科技.2000(3)

[3 ] 陈铁龙.论啦啦操的发展[D].(硕士)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4]于素梅.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篇8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品牌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平安校园文明建设,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努力创建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环境优美、平安和谐的校园。

工作原则:“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是一项综合工程,推动此项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是: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综合治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把平安和谐校园文明建设引向深入。

二、活动创建领导小组

为保障我校“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纪律地确实保证本方案的顺利实施,现成立“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以下设“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工作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全体教师

三、工作职责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平安文明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平安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主管安全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德育处、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成员。

工作小组负责平安文明校园建设的日常工作:

(1)负责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安排落实学生的课外活动;负责学生的文体娱乐活动中的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文明班级创建评比()活动。

(2)负责校园的绿化、美化,督查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等室内环境建设和安全卫生工作;

(3)全面负责干部、教师的安全管理教育及道德教育。

(4)负责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顿和安全综治工作。

(5)负责平安文明校园创建宣传工作,营造舆论氛围;负责督查安全教育理论学习工作。

四、主要内容

(一)注重安全教育管理思想建设

1、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推进教职工的安全教育理论学习,结合实际开展讨论。学习教育内容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我校实际问题进行。

2、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努力采取新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提升我校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服务工作。

3、注意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把解决学生生活困难问题放在保证学校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并做实、做好。

4、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安全管理教育工作,配备能力较强、责任意识较高的安全课教师。

(二)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教师中倡导“爱校爱岗、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学生中倡导“爱国守法、敬业勤学、尊师爱校、勤俭自强、文明礼貌”的基本道德规范。

2、建立教师安全教育质量评估的规定或办法。不断提高安全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推行教师联系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家访。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

3、加强学生自我安全教育与自我管理,教育学生明确遵守法律法规安全保障的必须。

4、依法健全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按照学校安全、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加强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法纪教育,将安全、法制、国防教育列入校本教材和学生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1、通过各种载体树立学校总体形象,在师生中宣传倡导“文明、自主、博学、创新”的优良校风,制定学校的校徽,倡导学校特色。在学校大门及其他重要场所设置醒目、美观的校训、校风,使之深入人心。

2、加强学校安全宣传文化设施和对外窗口建设和管理,规范校园内安全宣传横幅和展板、报廊、宣传橱窗的管理。

3、坚持开展安全教育系列讲座或学术报告;坚持正确引导、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管理活动。

4、建立和完善学校有关安全、综治管理制度,继续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顿和管理,净化校园环境。

(四)紧抓校园环境建设

1、加强学校校容校貌建设,不断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精心培育和维护现有的绿色资源,使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展示学校安全教育特色和风貌的重要载体。认真做好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清理整顿校园内不文明现象。

2、扎实细致地做好安全防范、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执行学校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强化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强化信息报送制度和重大活动安全责任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坚持安全巡逻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毒、防地震、防事故、防破坏工作;加强校园内车辆和道路文明秩序管理。

3、加强教室、实验室、运动场、办公室等校园重点部位的安全设施建设,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制度。

(五)注重作风建设

1、从作风、校风、教风、学风入手,抓好作风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安全教育管理的公开化,加大社会群体监督、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达成“安全事关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的共识。

2、严明安全教育管理规定,严肃教风、学风。

五、工作要求

1、各部门应结合各自实际,把安全生产示范校园建设纳入到工作目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2、严格安全管理奖罚制度,把安全生产示范校园建设同教职工的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推荐期刊
  • 教师
    刊号:46-1072/G4
    级别:省级期刊
  • 华夏教师
    刊号:10-1045/G4
    级别:部级期刊
  • 教师博览
    刊号:36-1222/G4
    级别:省级期刊
  • 英语教师
    刊号:12-1319/G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