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物流业发展趋势8篇

时间:2022-05-04 03:41:43

物流业发展趋势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1

[摘要] 物流业务外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行物流外包的企业还很少,物流外包业务也仅局限于基本业务,并且对物流外包的满意度也普遍偏低。因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物流外包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业务外包,正确选择第三方物流外包商,全过程管理和监控物流外包。

[关键词] 物流外包 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

外包(Outsourcing),其本意就是“外部寻求资源”。一个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是企业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企业物流外包就是将其非核心的物流业务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以充分利用专业物流公司的专业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策略,是企业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一、企业物流外包的作用

物流作为企业的支持和辅助业务,一直是企业外包业务的首选对象。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好处。

1.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核心业务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内涵。一般上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资源的占有状况、技术设备的配置和产品的竞争力,来确定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核心业务是指在技术、人才和资源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同时又是利润重要来源的业务。而非核心业务则是企业的非主营业务,如制造型企业的物流、财务、IT、设备维修等。物流外包就是把企业非核心业务的物流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从而把资源集中在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上,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一般工商企业的自身物流技术、信息系统、运输网络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往往滞后于其核心业务的发展。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在这一领域拥有优势。通过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交由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操作,利用其专业化的物流优势和规模效益,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有利于企业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核心业务的开发。

2.有利于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业务外包的又一原因。通过外包,企业可以降低因拥有运输设备、仓库和其他物流设施所必需的投资,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由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本企业自身所不及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更有效的运营物流系统,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获得规模效应。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整合许多客户的作业,在客户中分享资源,分摊物流设施的投资,降低单个企业的物流费用。如 HP公司,其在美国的11家工厂,原来各自处理自己的进货和产品仓储和分配工作,供应线路混乱,协调复杂,经常出现运输车辆空驶,效率低下。1993年,HP公司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从事货物配送的Ryder Integrated Logistics Company, 精简了资金的仓库和卡车运输业务,并由后者统一管理各个工厂的物流业务。结果在1994年,HP公司仅原材料运到工厂所需费用一项,就比过去减少了10%以上。

3.有利于企业保持灵活性

物流业务外包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为了保持企业的灵活性,避免在物流设施上进行过多的投资,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和产品的变化及时调整物流网络与物流战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将企业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物流外包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支付服务费用,而不必在自己内部维持物流基本设施来满足需求。对于业务呈现季节性变化的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对企业赢利性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对于这样的企业,配置物流设施的能力是根据需求旺季确定还是根据需求淡季确定,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无论怎样配置都可能造成物流能力的浪费或不足。而通过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就不必担心业务的季节性变化。

二、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现状

1.物流外包实施率低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出版的《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第三方物流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一项主要选择内容,大部分企业以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的形式利用社会化物流服务。但只有53.3%的企业对物流业务进行了外包,还有46.7%的企业还没有进行物流业务外包。虽然比起2001年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第三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结果:仅有2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13%的商业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的数据高出了许多,但我国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仍然偏低。而且在已进行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中,外包物流业务量占企业物流业务总量的比例也明显偏低,70%以上的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量占总物流业务量的比例在50%。

2.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仍集中于基本业务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内容仍集中于传统项目,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中转运输、仓储保管和市内配送等领域,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信息管理等高增值、综合的外包比例仍较低。企业外包物流业务类型情况(表)。

资料来源:《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 》

3.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满意度较低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企业物流外包比例的提高,企业与物流供应商的交往不断加深,对物流供应商的期望也在提高,2003年度调查显示,企业对外包后的物流服务基本满意的达到了60.7%,不满意的占8.9%。可见我国物流企业虽然在满足工商企业的低层次物流需求方面,尚能令大多数客户满意,但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的满意度仍然较低,特别是如何提高令企业感到特别满意的物流服务产品,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实施物流外包的措施

1.从战略高度认识物流外包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搞小而全、大而全的经营模式;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成功合作,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模式,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物流,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1)认清当前企业竞争态势,寻求新的竞争优势。当前企业竞争环境复杂,竞争内容呈现出动态化特点。全球一体化趋势使得国内市场国际化,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也从传统的同行企业扩大为相关行业企业。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所采取的竞争行为也会因时间、地域、竞争对象以及顾客的不同而变化,企业竞争的主题日趋多元化。企业必须认清当前竞争态势,不断探索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打破传统观念,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目前我国市场状况己进入买方市场,企业利润已进入微利时代,通过在生产领域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企业经营者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视角开始转向物流领域,物流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被“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束缚,企业自营物流现象普遍,物流不仅不能成为竞争优势和利润源,反而成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障碍。第三方物流不仅使企业能集中于核心竞争力,还能获益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经营能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企业必须打破自营物流的传统观念,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积极寻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3)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做好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准备。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企业经营方式的重大改变,它对企业物流绩效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它也需要企业内部进行大量的改革,才能使第三方物流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竞争优势。使用第三方物流有可能引起企业内部人员的排外和抵触情绪,促使物流部门人员削减,产生人员培训需要,增加人力资源部门工作,需要新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要求整合双方的信息系统。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参与外包物流过程,加强外包物流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拟定富余人员安排方案和相关人员培训方案,制定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做好准备。

2.确定物流外包的服务范围

企业拥有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企业不可能在所有业务领域都获得同样的竞争力,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因此,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自身企业的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并把非核心业务的物流进行细分,确定哪些项目自营,哪些项目外包,以何种形式外包。一般来说,下列物流业务应该外包出去:

(1)合作者能完成得更好;

(2)合作者能够以更低的费用完成;

(3)合作者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

(4)需要在不同文化的国家进行的;

(5)在企业内部进行代价太大的;

(6)投资回报率较低的。

确定物流外包项目后,应成立物流外包项目小组,这支队伍至少要覆盖法律、人力资源、财务和外包业务等领域。然后确定具体的物流外包计划,包括项目分几个阶段,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3.谨慎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信誉、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物流外包战略的完成,应慎重选择物流供应商。选择时应基于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重点考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能力、成本、经验、灵活性等因素。一般来说,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评价指标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投入指标:物流供应商拥有的固定资产、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如:是否拥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与运输工具,是否拥有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

(2)能力指标:物流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迅速修复物流障碍的能力和个性化增值服务的能力;

(3)兼容指标:企业与物流供应商负责人的观念和理念、处事风格、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兼容性,是否愿意与企业成为长期合作伙伴等。

4.进行物流业务外包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为了使物流外包业务顺利进行,必须把管理和控制贯穿全过程。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既不能约束过紧,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也不能放任自流,影响物流外包业务的质量。物流外包企业应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纳入自身的整个管理体系中。(1)要明确物流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各自职责和工作范围,双方要承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2)物流外包企业要帮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业务流程和资产的梳理,包括目前企业有哪些流程?流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目前是如何操作的?现在有哪些资产?应如何处理这些资产?(3)协助物流供应商制定物流外包后的工作流程、规范项目标准、KPI指标,确定相关的对应接口人员、费用标准、结算方式、异常问题处理方式等。最后,对物流供应商的管理、质量、成本和绩效进行监控与考核。监控的手段可以直接与客户沟通,可通过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人员的反馈意见,可通过KPI指标和现场监控等方式了解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运作状况,并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效益直接挂钩。

总之,物流业务外包强调的是物流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强调企业集中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越来越被推崇的新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宋玉:是自营,还是外包[J].物流世界,2001,(1):11~13

[2]刘小群: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及其管理[J].商业经济文荟,2004,(1):63~65

[3]Hum Sin Hoon, etc. Report on The Logistics Futures Survey, Department of Decision Sciences, 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1

[4]王淑云:基于核心能力的物流外包[J].企业经济,2004,(2):76~77

[5]张巍李静芳:企业物流外包决策[J].现代物流,2001,(4):29~31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 中山 经济 物流现状 发展趋势

一、中山市经济现状及特点

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腹地、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下辖1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万。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210.69亿元,在广东省地级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位居第五。中山的经济以各镇区特色产业和外向型的加工贸易以及一般进出口贸易为主要形式,其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9∶61.0∶36.1。

其中,以一镇一品为特色的专业镇包括:沙溪镇服装业、大涌镇红木家私、古镇灯饰、小榄镇五金、东凤镇小家电、黄圃镇的腊味食品、南头镇家用电器。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市专业镇特色产业增加值近45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3%。中山市本土孕育了十多个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它们是乐百氏饮料、华帝燃具、铁将军防盗器、爱浪功放机、创尔特燃气热水器、樱雪燃具、岐江桥酱油、洁柔卫生纸、伟来灯饰等。良好的投资环境还吸引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如:格兰仕、美的、长虹、TCL、小鸭等前来投资。基本形成了东南部高新技术和出口加工工业、北部各镇区特色工业的布局,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化学制品、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

中山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15.9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6.7%,一般贸易出口57.5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3%。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09.64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91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9.11亿美元,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产品出口6.85亿美元。其中,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进入中国进出口百强企业名单; 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山嘉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中山市中经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山市广勤贸易有限公司分别都是进出口大户。

中山市的第一产业农业以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经济规模不大;中山市第三产业的规模仅次于工业, 2007年实现GDP产值 436.80亿元,其中房地产业、物流业、旅游业是中山市第三产业的主体。

以下图表是中山市2001年至2007年期间,经济总量GDP、进出口总额和居民消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统计数据资料。

从以上图表中不难看出2001年~2007年间,经济总量GDP呈快速增长和发展的趋势,而出口总额则达到将近1.5倍GDP的增长速度,而内需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均低于GDP增速。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进出口净额的增长对中山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这也反映了中山经济增长的外向型依存度较高的特点。

二、中山市物流行业现状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持与服务产业,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被明确定位为“生产型服务业”。物流行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固然受整个宏观经济面的影响,但是,反过来,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装备以及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也会把经济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想富,先通路;经济要发展,物流须先行。”

中山市地处“广州-珠海-澳门”经济轴线的中点,北连广州与佛山,南邻珠海和澳门,西靠江门与肇庆,东面与深圳、香港隔珠江口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中山市物流基础设施及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提供良好条件。港口方面,东面中山港、南面神湾港、北面有小榄港,形成“品”字形码头布局。作为一个内河港,中山市的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更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13万标箱(2006年统计数据),位于全国10强之列。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571公里,形成了以105国道、京珠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广洲到澳门的轻轨在中山段已全线开工,中山境内将建有包括小榄站、石岐站、中山站等7个站点。另外,中山市政府正投入巨资兴建连接周边城市(包括江门、顺德、珠海、广州等)和市内各镇区的交通网络,未来的珠三角西岸区域性交通枢纽正在逐渐形成。而正在筹建中的港珠澳大桥通向粤西的出口经过中山的三乡和神湾等镇区,这为中山的物流网络建设又增添了一条可供选择的交通线路。

物流市场或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发展的另外一个基点。近几年,中山迅速崛起一批高起点的物流市场和物流中心,如:天润物流市场、天宏物流市场、华通行物流市场、北部物流中心等。物流市场的投入使用,使全市的货运市场由分散、杂乱无序经营逐步走上了集中、有序、规范化经营的正轨。而作为货物集散中心的商贸批发市场的迅速发展,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另外一个基础平台,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商品市场300多个,形成了众多的以市场为载体的商贸物流圈。尤其是一批以区域特色产品为依托,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市场,如古镇灯饰城、东凤电子电器商城、沙溪休闲服装城、小榄五金制品市场、大涌红木家具市场等。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是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表现。一是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正在或已经完成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如邮政物流、物资集团、中外运物流、港航集团等,这些企业运用原有的优势,重新明确市场定位,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积极拓展市场,业务发展很快。此外,一批民营物流公司如广通物流、华通行物流配载中心、曙光物流公司等也正在迅速崛起,其中部分物流企业已迈进到全国先进行列,如作为民营企业的广通物流公司已成为我市第二家获得全国AAA级物流企业。

中山市市政府也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将中山定位为珠三角西翼的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推动区域内三大物流基地建设(北部特色产业物流聚集区、中部城市配送物流集聚区、东部外向型产业进出口物流聚集区),并给出多项优惠政策,力促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图表2列出了中山市2001年至2007年期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港口吞吐量、进出口总额以及工业总产值的统计数据资料。

通过上面的数据,结合中山经济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山物流业飞速发展来自于“两个翅膀”,一个是以进出口总额增长所带动的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另一个是本地区特色产业带动的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这也和前文提到的中山经济特点即进出口业务和特色产业各占半壁江山的事实相吻合。

三、中山市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中山市的物流行业整体发展前景不容乐观。(1)中山市物流基础设施及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但是要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物流枢纽,恐怕不仅仅是政府决心就能解决的问题,更多的还要取决于地缘优势,面对着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珠海这样一些城市的包围,要想成为粤西地区的物流枢纽,其难度可想而知。(2)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虽然有所发展,但比重依然较低,企业自营物流现象还比较普遍;而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理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紧跟在深圳、广州地区的物流企业之后,缺乏创新,他们还是习惯于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的业务,很难适应未来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物流发展的要求。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3

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考虑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惯性难以减速,各地政府换届后发展的“冲动”更为强劲。2008年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应该超过预期目标。再加上中国经济总量基数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外贸依存度较强等因素,必将带来物流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据预测,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不会低于20%,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可达18%左右,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可以保持2007年的水平。

同时,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国际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这两个“转变”和“转移”。必将推动物流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对物流需求“质”的提升要大于“量”的扩张。

趋势之二 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

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扩展。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扩展,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外包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将会加强深度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同时,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趋势也相当明显。不少企业特别是商贸企业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强化自身物流功能,几乎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专业供应链。一些具有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双汇等已发展了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发展自身的物流配送网络。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总体来看,制造企业的外包意向强于流通企业。

趋势之三 物流企业规模化与个性化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的《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物流企业业务量上升较快。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推出了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前50名物流企业名单,与上年的名单对比,主营业务收入在30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由13家上升到18家;20亿元以上的由18家上升到24家;排序第50位企业主营收入由3,55亿元提高到6.22亿元。其中虽有统计范围逐步扩大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市场集中度提高、物流企业规模扩大的发展趋势。

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薄,而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自主物流服务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

趋势之四 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

各行业物流的规模、结构和要求不同,其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加速了物流市场的细分化。从各行业物流费用率的差异来看,工业生产行业物流费用率较高的是橡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及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流通企业物流费用率较高的是纺织服装日用品零售、文体用品零售、综合零售和食品饮料烟草零售行业。相对来说,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例较高的行业,采用现代物流方式的压力和动力都比较强。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第四大经济体,其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国外企业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国际化的企业将加快并购国内企业,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国内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其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全球化配置资源的推进和中国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优势的减弱,国外企业也会把产业转移的目标选择在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国际化竞争的中国物流市场,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将加快资源重组,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随着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物流业的国际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趋势之五 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

区域物流集聚的“亮点”:一是围绕沿海港口形成的“物流区”。除传统的“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等地以外,处于海峡西岸的厦门港、处于欧亚大陆桥最东端的连云港,特别是处于北部湾地区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都有大的动作。二是围绕城市群崛起的“物流带”。如,成、渝地区的综改试验区,武汉周边的“两型社会”试点,辽宁中部城市群,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等。三是围绕产业链形成的“物流圈”,如青岛的家电,长春的汽车,上海的钢铁、汽车和化工等。

区域物流扩散的“热点”:一是配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物流发展稳步提升,物流服务向中西部地区渗透和转移。二是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工业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下乡推动的城乡“双向物流”。带来物流方式由城入乡的扩散。三是大量依靠国外进口的资源型企业由内地向沿海外迁,以优化产业布局,降低物流成本。四是区域间物流合作逐步加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北部湾地区和海峡两岸的物流合作可望有实质性推动。

趋势之六 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建设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相当规模。2007年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7.8万公里。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系统计划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建设18个物流中心。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5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6万公里。按照《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将整合与建设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同时,我国拥有1400多个港口,内河通航里程达12.3万公里,全国运输机场总数从2006年的147个增加至152个。而对于物流园区建设,各地普遍制定了规划,已有一批投入运营。

2008年将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将加大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各地地方政府将根据国家物流规划,制定或修订本地规划,更好地协调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趋势之七 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物流优先发展

200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将促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提供便捷通道;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将支持发展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及危险化学品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发生在2008年春节时期的雨雪冰冻灾害,暴露了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脆弱。国家必然重视应急物流体系的研究和建立。

趋势之八 物流信息集成化与移动化

公共信息平台在经过几年的探索后,逐步走向成熟。在政府和企业双重推动下,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平台、政府监管物流平台还会获得快速发展。

网络运营商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纷纷将服务和竞争的触角伸向物流信息化应用市场。例如,中国联通推出专业服务品牌――“物流新时空”,中国移动推出物流行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国网通以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核心,定制整合成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国电信推出“一站式”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移动与物流的结合,显示了物流信息化的新趋势。

趋势之九 物流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

2008年,有可能是物流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最多的一年。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将进一步下降。现有的仓储能力已显不足,新建物流设施取得土地难度加大,所需费用大增;铁路运力持续偏紧,部分海运航线订舱困难,公路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车源紧张的状况;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高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操作性员工成本持续上升,稳定性下降。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普通服务,同行间“价格战”有增无减。油价不断攀升。油价已占据运输企业总成本的35%-40%,而且还不时出现加油受限的问题。

由于上述几方面的挤压,物流行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企业反映,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在运营成本持续上升,主营业务“要价”很难提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市场主体重组“洗牌”的趋势将会加速。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沭阳县;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1 沭阳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01家。其中,投资规模较大的(2000万元左右)有四家:沭阳物流中心、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泰捷信(水上)物流。两家农村物流试点企业:一是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形成的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二是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形成的贤官汉楼板材物流中心;其余均为投资规模较小企业或门店。各类运输车辆3万余辆,其中办理道路运输证的货运车辆20665辆,吨位257233吨。水上运输企业两家(沭阳县江海运输公司、沭阳县正航水上运输公司),船舶数184艘,吨位30796吨。

2011年通过招商形势吸引外资到沭阳兴建沭阳县物流产业园,投资主体为江苏百盟投资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1月17日完成公司注册,注册资金5000万元。沭阳物流产业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605.05亩,计划总投资约8.6亿元人民币,秉承公路港物流模式,是一个以物流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主,公、水、铁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用地265亩,总建筑面积14万㎡,计划投资2.6亿元人民币。园区规划建有信息交易中心、司机旅馆、仓储中心、零担快运中心、车源中心及招商楼、总部经济楼等。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进入墙体和附属设施施工阶段,计划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

2 存在问题

沭阳县物流业虽然在近几年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2.1 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极不不平衡。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沭阳物流中心、泰捷信(水上)物流四大物流龙头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服务形式由起初单纯提供货物运输发展到目前初步形成以仓储、运输、装卸、配送等较为健全的物流体系,但他们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且规模较小。由于全县物流主体多且分散,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因此导致发展极不平衡。

2.2 企业物流比较分散,物流量不大。全县四大物流中心比较分散,泰捷信(水上)物流专门从事水上运输,运输的货物以钢材为主;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主要从事花木的配载等业务;宿迁汉楼板材物流中心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板材的配送等业务。其余物流企业大多分布在乡镇,根据各乡镇的轻工产业、农副产业等需要从事物流活动,这就形成了我县物流企业小、散、乱、弱的特点,物流基础实施较弱,运输单一,大多数物流业户仍以提供信息、配货为经营目的作坊式经营,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形成了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物流环境。随着沭阳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物流作业的物流量也在快速递增, 2009年约为50亿吨,2010年约为60亿吨,2011年约为75亿吨,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全县的物流量不大。

2.3 物流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由于目前全县物流业只停留在传统货运经营模式上,物流企业竞争力弱,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导致物业作业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这是该县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物流业的市场监管不够规范。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是决定物流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物流业不发达,对物流业的管理也就无法实现规范化。由于沭阳县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物流产业发展缓慢,企业物流发展不平衡,对物流企业的市场监管多以扶持为主,对物流业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往往是放松要求,不能形成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3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变化,现代物流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沭阳县的社会经济正处在加速期和转型期,发展现代物流有着明显的优势。

br>

3.1 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目前,全县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344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南到淮安机场只需35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5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3.2 企业物流需求大,物流市场供需两旺。随着沭阳县工商企业的逐步发展,其生产规模和地域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企业生产和销售急需功能齐全、服务半径大的物流网络支持。因此,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和物流外包的趋势带来了物流供需市场的繁荣。

3.3 企业物流经营理念正在转变,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由于物流服务企业和工商企业的合作趋势正在加强,新兴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物流外包需求,传统企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但目前沭阳县物流产业的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在催生第四、五、六、七方物流的发展。

3.4 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增大农村物流的需求。商务部2005年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沭阳县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通过几年的努力,开拓了稳定的新农村市场,为完善农村市场配送体系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沭阳县的区位 、交通、产业、新农村建设等优势明显,积极推动全县物流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以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规模化、集约化的物流园区模式将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县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定位合理、目标明确、规划统一的具有我县特色的物流产业体系。

4.1 整合资源,兴建物流园区。采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物流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物流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物流市场资源,按照现代物流业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公、铁、水路各自的优势,突出各种物流方式优势互补和协调配套,坚持建设物流园区、大中型物流企业与专业配送中心有机结合,互动发展。2012年,在沭阳县南部新城区规划了10.47平方公里的市场物流园区,该园区的规划形成,必将推动全县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4.2 明确目标、服务本地,辐射周边。以县物流产业园建设为龙头,根据全县的交通运输网络、区域经济特色及物流流向流量的发展态势,进行规划,并确定各自的功能,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物流网络及布局要能够满足本地需求,服务于本地产业,也要构筑对外通道,辐射淮安、宿迁、连云港等周边县市,甚至是更远的地方。

4.3 打造全新投资环境,加快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物流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物流市场环境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物流发展所涉及的众多领域间的协调需要不断创新,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二是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三是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四是以增量发展引导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城乡配送体系建设与服务周边的配送体系建设相结合,初步形成现代物流体系框架;五是积极探索以物流产业园为龙头的“一园,五中心”物流基地的物流网链建设;六是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周边的配送网络体系;七是加快物流产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企业物流系统与公用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达到物流作业的无缝连接。

随着沭阳县物流产业园的即将建成,全县将小、散、乱、弱的物流企业进行整合进园经营,对无证的物流企业将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共同治理,符合条件的作出许可后引导其

驻物流园经营,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我国现代物流业 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也得到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上升4个百分点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量。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仓储经营网络化、规模化

仓储主要是对流通中的商品进行检验、保管、加工、集散和转换运输方式,并为解决供需之间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矛盾提供场所价值和时间效益,使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价值得到保护,加快商品流转,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面对工商企业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需求,仓储企业与货运、快递、货代企业之间以及各类仓储企业之间将会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连锁经营与经营联盟。有条件的仓储企业将会依托自身优势,以城市共同配送为基础,通过转变经营方式与资源整合,发展区域配送网络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仓储配送网络。仓库租赁企业将会更加贴近现代物流需求,仓库设施的建设将向网络化与定制化方向发展,仓库开发方式将会更加灵活。私人自助仓储将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更多投资人将会进入这个领域,现有自助仓储企业将会不断扩建经营网点,并逐步走进大型高端社区。处于阵痛期的金融仓储业将随着三年左右的调整与规范期后在探索中前进仍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二、物流配送信息化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物流的信息化应该走在其他行业前面。物流配送作为政府高度重视的热点,为了适应连锁经营的发展等商业发展,物流配送信息技术也将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都在规划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改善物流配送信息服务技术,以提高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对物流资源进行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信息化的调度以及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从而降低配送的成本,另一方面,配送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配送效率,也可以M一步提升配送服务质量,优化用户订单配送服务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还降低了运行成本和费用。在物流配送中主要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除了普及性比较广泛的ERP系统、DRP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外,还包括条形码技术、EDI技术、射频技术、GPS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三、运输综合化

当下,我国的物流行业大量依靠铁路运输,辅之公路运输,并没有将运输综合化,我国拥有国际上最大的几个集装箱港口却没有与之相连的铁路,这些问题暴露出我国运输也面临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总量明显不足,结构仍需优化通道资源配置不合理,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滞后。而是运输服务特别是道路运输服务效率和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国家对此也提出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来改进我国的交通现状。由此可以推断,我国的综合运输将会有很大的进步,对于企业来讲,合理利用综合运输,多种运输方式进行联合,是提高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运输过程效率的有效途径,季候,水运资源,空运资源,公路和铁路资源将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连接的整体,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全面持续的有效支持。在不同运输方式的联合运作中,鸟背运输、鱼背运输、驼背运输都在进行广泛的运用,在这几种联合方式中,都涉及到了公路运输,因为只有公路运输能够提供门到门的服务,所以国家和政府对公路运输也进行了大力的支持,比如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新型与特殊货车的出现,而这也为实现运输综合化提供了条件。

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质量和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这一过程所耗费的总成本最小。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改变了供应链上原材料、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顾客的全过程,也必将改变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作模式。因此高水平的电子商务的应用,必将带来供应链管理的变革,能够小促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这样也能克服我国企业现在对顾客需求的相应速度慢这一缺点,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大量定制化也必将在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得以实现,因此,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五、小结

物流业的形成,是现代产业演化、升级的产物,作为一个将生产与销售连接起来的中间部门,为企业更快的将商品和服务传送到消费者手中,为消费者更便利的获得商品和服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专业化分工推进到更高的层次,引起了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在现代大生产的格局中,物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以及获取利润的努力互动,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而产生的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更大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物讯网,2012:《物流与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

[2]钱东人,初建环.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J].商业研究,2003,2.

[3]蒋平,未来仓储行业发展将会呈现六大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11

[4]中国互联网即时配送专题研究报告.2016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行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32-02

1 引 言

物流行业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较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但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当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产品市场不断壮大,亟须物流行业的大力发展作为支撑。电子商务的兴起、物联网的技术发展等,也都促进了物流行业的进步。因此,物流行业必将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物流行业的现实发展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国情和市场的需要:虽然物流企业总数在近年急剧增加,但是国内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所占市场份额低。传统物流企业竞争激烈,存在低价竞争的模式,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规划,实现物流行业的持续进步和长期发展,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四方面的趋势:信息化、规模化、跨界合作和绿色物流。

2 信息化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走入信息化的时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自然也不能缺少信息化的加入。现代物流系统正逐步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并结合物联网技术,为企业经营带来新的模式,也方便了现代生活。

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流程中组织方式、交易方式、服务方式,首先应当实现电子化。通过网络系统,能够规范现有的物流业务,实现物流业务的高效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同时,也会改善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达成物流企业的速度、安全、可靠的服务宗旨。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分析业务信息,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进行判断及决策,并控制现实物流运行,实现物流的电子化指挥。

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构建起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是现阶段的核心环节。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在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企业有望解决当前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问题,实现供应链信息的无缝结合,使未来的物流企业突破区域性局限,改善管理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

3 规模化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一体化服务,并规范物流行业的行业标准,使物流行业走向规模化[1]。

现如今,物流行业的触角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不同领域有其特殊性,对整个行业进行细分有利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规模化。而各种新型的更具专业性物流也不断投入市场,如冷链物流、医药物流、能源物流、危险品物流、回收物流及特种物流等。为不同的行业提供差别化、定制化的服务必将成为物流发展的前景。

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也是物流发展的必经之路。区域划分既要考虑物流便利性及物流成本,又要结合城市长期发展规划,配合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消费偏好,做到真正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便利人们生活。要突破行政区域的划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构建起科学的区域物流体系。

4 跨界合作

4.1 与金融业的合作

物流行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这就随之产生了物流金融,以解决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中面临的资金短缺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融资等问题。

物流金融[2],从广义上讲,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流程,主要通过应用各类金融产品,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整合,不断地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狭义的物流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过程,其核心在于物流融资。其运营模式包括贷款业务(涉及大型融资贷款业务、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仓单质押业务、保兑仓业务)、资金结算业务、保理业务及物流保险[3]。

物流金融能为一部分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信用水平不高、缺乏不动产抵押等问题,常常面临难以融资的局面,这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经营面临瓶颈。而物流金融正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4.2 与电子商务的合作

近年来,电子商务平台兴起,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当当等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带来了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初期,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采用自营物流的模式,也就是企业自行组建物流配送系统。这是因为当时国内的物流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利用原有的营销网络构建起自己的物流系统。但自建庞大的物流体系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和物流管理人才,增加了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的扩大经营。

在未来,独立于买卖之外的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将成为主流。它将实现特定企业的产品或劳务快捷地向市场移动,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它因地制宜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从而达成与企业的长期持续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5 绿色物流

当前国内的物流企业多而分散,信息化、网络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物流运营成本增加,也为社会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合理的物流区域规划又会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因此,在发展物流行业的同时应当注重低碳环保,做到绿色物流。

要做到绿色物流需要政府、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多方面支持[4]。首先,需要政府的引导,将低碳物流纳入当前的发展规划之中,制定并完善促进低碳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合理规划物流区域分布,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设施建设。对于企业,应当抓住机遇,顺应政策的号召,大力发展低碳经营模式,促进供应链管理优化及组织管理优化。而最终,这一切都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研发低碳物流技术体系,构建起低碳物流信息平台,推动物联网的建设。

6 结 论

物流产业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中国物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物流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和国家的重视,因此,对中国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分别是信息化、规模化、跨界合作和绿色物流。在总结发展趋势的同时,本文也从这四个方面对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周学明,张晖.物流金融和谐发展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9(1).

[2]何飞.构建低碳区域物流体系的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 欧洲 物流业 增值服务

进入21世纪,随着贸易壁垒的解除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货物运送变得更为经济而且便捷。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竞争的大市场,物流管理的新面貌也从传统工厂内部的仓储和运输,扩展到公司,整合与供应链有关的合作者,将产品研发、订单、采购、生产计划及控制、顾客服务连成一体。在全球经贸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欧洲,其物流发展与进步影响世界物流走向。

一、影响欧洲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1.互联网技术和个性化需求。网络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这也正在改变欧洲市场的面貌。消费者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想要的产品并且比较他们的价格,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开始取决于消费者而非生产商。而现代消费者的要求日益复杂,他们青睐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制造商也就必须在其产品种类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在目前强调“个性化生产”的竞争态势下,要以传统营销学的方式将消费者划分成几类目标客户越来越困难。消费者的需求和需求方式因人而异并且不断变化,这种个性化的需求正在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

2.全球性采购及制造。制造商们通过重整其全球供应链来顺应全球化趋势,并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所谓重整全球供应链也就是整合生产和物流体系,以降低运营成本、加强灵活机动性、提高整体效率,从而提升客服水平。这种做法导致了工厂数量的减少,但却更趋于专业化、合理化和产销弹性。在经历了21世纪初期几年的全球生产高峰期以后,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步趋缓,厂商面临大幅削减成本、提升利润,对顾客忠诚度的竞争加剧和建立战略合作的紧迫性也日益增大。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是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同时以全球布局的角度与供应商合作,以实现规模效应。这一举措显然对全球和欧洲的物流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洲物流业,由于欧盟内部的统一和管理而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整合风潮,货运、仓储、配送和整体物流等领域呈现出集中管理的趋势。

3.企业利用物流加强整体竞争力。物流直接影响公司企业成本,据调查显示,工业界的物流成本占公司总成本约11%;对贸易经销公司而言,其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在欧洲的物流成本占公司营业额的6%~8%,最高的物流成本是电子业方面,占8%;最低的6%是化工业。物流管理的最佳化,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而提高公司竞争力。

4.欧洲区域内物流需求多样性。2004年5月,中欧和东欧(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简称CEE)地区有10个国家(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加入了欧盟,自此,欧盟成员国总数已达25个国家。中欧和东欧十国的加入,扩大了欧盟网络范围,增加了潜在的消费者数量。虽然东欧市场开放,更加速欧洲整合,欧洲经由物流结构网络连结在一起,但是整个市场,仍无法达到预期的一致性,而必须根据不同国家的需要,配合其物流结构和个别服务的要求,以达到整体性的目的。

二、二十一世纪欧洲物流业的发展

1.欧洲物流业结构优化。各个行业在欧洲市场建立供应链各有不同标准。第一标准通常是交货时间,例如,电信运营商若遇故障暂停业务时,需要马上调用关键零部件进行修复,不能长时间等待关键零部件的到来,而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的补货时间通常都是在24小时到48小时,因此物流仓库最好是接近顾客所在地。第二标准需要考虑的标准是产品的价值,高价值的产品通常存储于中央控制中心,以便降低资金成本。现今在欧洲物流供应链主要有三种结构,第一种为由一处大型配送中心为分布在各地的卫星仓库补货;第二种为由中央仓库直接向整个市场供货;第三种为地区配送中心,由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仓库直接从货物来源地取得产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通信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企业能够建立在对上述供应链进行集中管理。

2.欧洲物流业发展考虑客户个性化需求。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带动物流业起飞,也提高顾客对物流服务要求。顾客已从过去只要求低价位,进步到如今要求高品质及个性化服务。在欧洲,尽管已成为一个大市场,但其地理空间还是相当的分散,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对产品要求也各有不同。为了及时响应各地不同的客户对产品的要求,需要制造商尽可能地将产品定制延迟到供应链的最终阶段,在物流配送中心所储存的不再仅是最终产品,也存储大量的一般通用零部件,等待客户的确切订单后,才根据订单上的具体要求完成最后的组装,这种延迟制造的做法的是让企业能更加及时准确的响应市场的需求,较短的供货周期、紧急订单的灵活处理、库存的合理调配等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3.欧洲物流业提供不断完善的增值服务。集中式欧洲配送已被证明是非欧洲本土企业服务欧洲市场的有效方式。实际上,大多数的跨国企业正采用这一模式组织起欧洲物流。然而,欧洲的商业环境不断改变,新的市场需要和产品特点意味着集中式欧洲物流配送已不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区域性仓储、交叉配送、合并运送等其他方式也正被运用,以加强供应链的及时响应能力,满足大量产品定制的要求,传统供应链正向复杂、集中管理、需求驱动的结构演变。欧洲物流新发展过程中,存货地理位置并不是关键因素,传统的欧洲配送中心在供应链中开始发挥另一种作用。除了作为存货地点,还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服务中心,创造着附加价值。欧洲物流业不仅能够提供仓储、订单出货、配送等基本物流服务,而且能够提供,如以抵押方式采购物料、库存拥有权、电话客服中心、金融管理服务、电子商务以及各种管理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以说明增值服务所带来的受益。SanDisk是一家美国的闪存产品生产商,这类产品广泛使用于各种高科技设备,如MP3播放器、照相机、录像机、音频设备、PDA等。SanDisk是这一行业的领头羊,SanDisk一直由其设在美国加州的Sunnyvale总公司来提供全球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在欧洲SanDisk采用了两种销售渠道:代工业务和通过经销商来销售自有品牌,但其从市场营销和成本节约两种方面考虑。SanDisk认为应在欧洲当地建立一个运营中心,以支持其零售渠道。于是,开始在欧洲寻找服务合作伙伴,后来SanDisk在荷兰阿培尔顿地区找到了理想合作伙伴ModusMedia公司。ModusMedia 公司不但能够提供仓储、订单出货、配送和点对点的运作透明度等物流基本服务,而且能够提供各种管理解决方案,如以抵押方式采购物料、库存拥有权、电话客服中心、报关和金融管理服务、电子商务。近三年中,SanDisk在欧洲的销量实现了从300万到3,000万美元的飞速增长。

4.欧洲物流的外包也是企业发展的趋势。在欧洲,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流外包,让企业公司专注在本身的核心能力部分,进而提高生产率,并改善对顾客的服务品质。据德国联邦物流协会(BVL)对世界各国的一项问卷显示,其中70%的受调查公司,把货物运送工作交给外包公司,有50%的公司和其他公司共用仓储,希望透过这样的合作方式降低成本。此外,大部分的公司把外包限于传统功能,如产品控制、供应链和顾客服务,有10%~20%的受调研公司,引进更进步的物流功能技术,把公司内部运载、生产计划和订单完成等工作,交由服务业者去做,希望藉此带给公司竞争优势。

可以说,欧洲的物流业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变革,面对不断变化的客户要求、数字革命和新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她正在做出积极的响应。

参考文献:

[1]彭展:三驾马车拉动欧洲物流业快跑.中国石化报,2008~1~23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我国物流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一、关于物流工程及其特征

物流工程是近年来形成的新学科,也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物流,顾名思义,指物的流动,是一种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物流概念始被引入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新世纪的第一年,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的信息技术也迅猛发展,现代物流开始得以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

物流工程又被称为物流系统工程,概括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具体而言,指在物流管理中,把物流和信息流看作一个系统,融为一体,把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很多大型的物流中心的物流设施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在物流工程建设前通常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分析和进行工程设计,待工程建成后,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护、管理。即使物流工程的自动立体仓库、运输车辆以及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物流工程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和特性,其一般包括如下几种:

1.服务。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是流通系统的特征和作用,而物流系统正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纽带,物流系统具体地联结着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生产和消费,服务性是其第一个特性,服务也是物流系统的第一个目标。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开展工作就是物流系统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物流系统会采用“准时供货方式”以及“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服务性目标。

2.快速、及时。作为流通系统的一种,为了良好的服务,物流系统需要做到快速、及时,及时性不但是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还是其服务性的延伸。对于物流系统来说,快速、及时不仅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永远的现代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物流领域通常采取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直达物流以及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

3.节约。在经济领域,节约是一条重要规律,而在物流领域,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所以这里的节约不止指流通时间的节约,还有尽量降低投入来提高相对产出,以做到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节约手段。

4.规模化。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经为社会所承认的,而将此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也是为了追求“规模效益”。通常在物流领域会以分散或者集中等不同的方式来建立物流系统,并以此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这种做法就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规模优化的目标。

5.库存调节。这一目标既是物流系统服务性的延伸,更是物流系统宏观调控的要求,其中,还包括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会在物流领域中通过正确确定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方式以及库存分布的方式来进行。

二、我国物流工程的现状

2001年也被称为中国物流发展的起步年。这一年,全国第一家物流行业协会挂牌。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物流产业整体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其主要表现为:

1.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多年来,我国物流工程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物流工程管理本来是一个系统资源,可这种模式使得物流工程的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直属铁道部,公路、水路直属交通部,航空运输资源直属航空总局。物流管理和资源的这种分散化使得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极低,这种现状大大阻碍了物流工程的发展,也严重制约着物流在全社会范围内整体统筹和规划的经济合理,妨碍了物流的社会化进程。

2.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自动化网络程度低。我国物流工程的费用集中表现为效率低下,成本极高。近些年来,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硬件环境虽然改善较多,物流作业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物流效率的低下导致物流工程的成本非常高,已经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在基础设施上,我国传统物流工程仍然表现为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很低。在物流工程的仓储、运输以及配送等各个环节上,因为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大多仍然以手工为主,做不到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很难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而且还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做不到不及时回应。这些问题造成了物流工程的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率低下,配送成本高,客户的满意度也比较差,物流工程的盈利能力自然也不高。

3.物流企业规模小,整体物流规划不够理想。当前,我国物流工程管理比较分散,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物流部门自成体系,条块分割现象也比较严重,极端缺乏整体物流规划。而且,综合性物流公司比较少,大多数物流工程的运营方式比较单一,物流工程中对货物的仓储、运输以及配送出现很多无效的作业环节。

4.物流工程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物流工程“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多,物流工程的运输以及仓储的专业化及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的建设,还有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都很缓慢。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物流工程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很难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实现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的一体化。

5.物流人才的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来,全国普通高校开设的物流专业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以及企业需求。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加之我国高等院校中硕士、博士生的层次教育也刚刚起步,所以造成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而这些人才,正是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人才。

三、我国物流工程管理的前景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物流工程管理前景看好。现代物流势态及其就业前景也被称为“尚未开发的新大陆”“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据中国物流业内人士预计,中国物流需求的高速增长期将会持续10~50年。可以说,随着人工、原料、制造成本等的日益趋同,物流工程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1]宋伟刚,刘杰.物流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机电一体化,2002.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