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母鸡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2-04-19 11:07:27

母鸡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VFP;数学题;编程。

中图分类号:TP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262-02

Visual FoxPro(简称VFP)是最为实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之一,它为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它即是一种结构化编程语言,也是一种可视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具有编程纠错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无论将程序多么复杂,要运算多少次,计算机都会很快地给出程序的运算结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将古代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数学题目,通过编程来解决,下面就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1 百鸡百钱

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有一道百鸡百钱问题的数学题,其内容为:“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

其意思是:一只公鸡值五元钱,一只母鸡值三元钱,三只小鸡值一元钱,现在用100元钱买100只鸡,问公鸡、母鸡、小鸡各多少只?

1.1 数学解法

用数学方法解该题如下:

解:由题目知公鸡一只值钱五:母鸡一只五值钱三,三只小鸡值钱一。而现在一百钱买一只百鸡,所以公鸡数量要最多为20只。

设公鸡x只,母鸡y只,,小鸡100-x-y只,

所以5x+3y+(100-x-y)/3=100

且x,y为整数,所以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有三种答案:(1)公鸡4只,母鸡18只,小鸡78只

(2)公鸡8只,母鸡11只,小鸡81只

(3)公鸡12只,母鸡4只,小鸡84只

这种数学解法,难度比较较大。

1.2 VFP编程求解

如果我们利用VFP编程来解,只需按编程逻辑思路,编写好程序,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就可以了。

用Visual FoxPro 编程如下:

clea

g=1

n=1

do while g

m=1

do while m

x=1

do while x

if (5*g+3*m+x/3)=100 .and. (g+m+x)=100

? space(10)+str(n)+'公鸡=',g

? space(10)+str(n)+'母鸡=',m

? space(10)+str(n)+'小鸡=',x

n=n+1

endif

x=x+1

enddo

m=m+1

enddo

g=g+1

enddo

结果有三组: 1公鸡=4 2公鸡= 8 3公鸡=12;

1母鸡=18 2母鸡=11 3母鸡=4 ;

1小鸡=78 2小鸡= 81 3小鸡=84 .

二、百馍百僧

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算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如果译成白话文,其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只,小和尚3人分一只,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2.1 数学解法

数学解法(一)

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解:设大和尚有x人,则小和尚有(100-x)人,根据题意列得方程:

3x+1/3(100-x)=100

解方程得:x=25

小和尚:100-25=75人

数学解法(二):

(1)假设100人全是大和尚,应吃馒头多少个?

3×100=300(个).

(2)这样多吃了几个呢?

300-100=200(个).

(3)为什么多吃了200个呢?这是因为把小和尚当成大和尚。那么把小和尚当成大和尚时,每个小和尚多算了几个馒头?

3-1/3=8/3

(4)每个小和尚多算了8/3个馒头,一共多算了200个,所以小和尚有:

200÷8/3=75(人)

大和尚:100-75=25(人)

2.2 VFP编程求解

用Visual FoxPro 编程如下:

clea

dhs=1

xhs=1

n=1

do while dhs

if (3*dhs+1/3*(100-dhs))=100

xhs=100-dhs

? space(10)+str(n)+'大和尚=',dhs

? space(10)+str(n)+'小和尚=',xhs

n=n+1

endif

dhs=dhs+1

enddo

运行程序得到结果:大和尚=25

小和尚=75

3 百羊问题

我国明代著名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里有这样一题:“甲赶群羊逐草茂,乙拽肥羊一只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根据程大位自述,这道题是他在1406年参加《永乐大典》编纂工作时,用业余时间编制的。这道题不仅在我国流传很广,而且国外不少数学家也广为引用,或进行改编。题目的意思是:甲赶了一群羊在草地上往前走,乙牵了一只肥羊紧跟在甲的后面。乙问甲:“你这群羊有一百只吗?”甲:“如果再有这么一群,再加半群,又加四分之一群,再把你的一只凑进来,才满100只。”请问甲原来赶的羊一共有多少只?

3.1 数学解法

算术方法解答的解是: (100-1)÷(1+1+1/2+1/4)=36只

因为我们把原来的羊看为单位“1”,再添一个这样的单位“1”,再添二分之一个和四分之一个单位“1”,将总数(100只)减去乙的1只,然后相除,得36只。

方程方法的解答的解是:解:设甲有x羊。 X+X+X/2+X/4+1=100 最后解得:x=36

3.2 VFP编程求解

clea

x=1

do while x

if X+X+X/2+X/4+1=100

? space(10)+'羊群羊数=',x

endif

x=x+1

enddo

4 百马百瓦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题目“一百马,一百瓦,大马一拖三,小马三拖一。”问多少大马,多少小马?

100匹马恰好拉了100片瓦,已知1匹大马能拉3片瓦,3匹小马能拉1片瓦,问有多少匹大马、多少匹小马。

4.1 数学解法

解:设有x匹大马,y匹小马。

由题意得:x+y=100

3x+(1/3)y=100

解得:x=25

y=75

答:有25匹大马,75匹小马。

另解 设大马有x匹,小马就有100-x匹,由题意得;

3x+1/3(100-x)=100

解得x=25

所以小马=100-25=75(匹)

但是还有一种假设法,这里是思路;

假设全部都是大马

则拉的瓦=100*3=300

多出300-100=200片瓦

是因为把小马拉的也算进去了,只要算出200片里有多少个1/3(100-大马)就行

假设小马同上。

4.2 VFP编程求解

用Visual FoxPro 编程如下:

set talk off

clea

dm=1

do while dm

xm=1

do while xm

if (3*dm+xm/3)=100 .and. (dm+xm)=100

? space(10)+'大马=',dm

? space(10)+'小马=',xm

endif

xm=xm+1

enddo

dm=dm+1

enddo

变换马数和瓦数,在程序中重新设定新的值,再到计算机上运行程序,如果新设定的数值不恰当,程序就不会给出新的结果;如果新设定的数值是恰当的,计算机就会结出新的结果,操作非常简便。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有一些数学题目极具代表性, 特别是一些趣味问题在后世广为流传。以上只是其中的四个典型例子,我们在古人智慧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的VFP计算机编程求解,其中的手工运算改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时间节省了,正确率又得到了保证。通过上面的VFP编程求解,可以看出比数学解的优势,将其程序中数值重新设定后在计算机上运行,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结果,从而对分析题目,推定可能的多种结果或扩大范围搜索时就显得十分方便,可见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将古人智慧和现代科技的巧妙地融和,用之于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受古圣贤人的聪明才智,激计算机编程的趣味性、生动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计算机编程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母鸡教学设计篇2

设计意图:

歌曲《母鸡孵蛋》共四段,旋律重复,歌词有趣。幼儿在倾听、演唱时会对鸡蛋数量的变化充满好奇和期待,而这份好奇和期待又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保持学唱歌曲的兴趣。歌曲传递了母鸡孵蛋时与蛋宝宝、小鸡之间的暖暖爱意,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欣赏和学唱。

活动共分四个环节。首先,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母鸡孵蛋的视频,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并丰富其感性认识。其次,教师借助教具示范演唱,让幼儿充分感受歌曲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歌曲的喜爱之情。教具的巧妙呈现还帮助幼儿理解了歌曲中鸡蛋的数量变化及其隐含的数量关系。再次,教师创设母鸡孵蛋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演唱歌曲,让学唱不再枯燥乏味。最后,教师顺应幼儿喜欢变化的心理,让幼儿天马行空地想象鸡蛋的数量,尝试替换歌词进行演唱,体验改编的乐趣,满足自主表达表现的愿望。

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2.乐意演唱歌曲,在唱唱数数中感知数量关系。

3.乐意用说、唱的方式表现对歌词内容的想象和改编。

准备:

1.母鸡、小鸡图卡。

2.母鸡孵蛋的配乐视频,歌曲音带,录音机。

3.不同大小的塑料地垫若干块。

过程:

一、律动“小鸡捉虫”

1.交待活动内容。

师:今天老师想邀请你们一起做扮演小鸡、母鸡的游戏。我们先扮演小鸡到草地上去散步、捉虫吧。

2.引导幼儿讨论:我是一只怎样的小鸡。

(1)教师表现小鸡的一个造型,告诉幼儿:“我是一只爱美的小鸡。”

师:看,我做了一个什么动作?猜猜看,我是一只怎样的小鸡?

师:告诉你们吧,我是一只爱美的小鸡。

(2)教师根据幼儿的性别、衣着、表情、动作猜测幼儿所扮演的是怎样的小鸡。

师:现在,你们也做一个动作,我来猜猜你是一只怎样的小鸡。(比如:你是一只神气的小鸡吧?你是一只爱穿花裙子的小鸡吗?你是一只爱笑的小鸡吧?你是一只胖胖的小鸡吧?)

(3)请幼儿说说自己是一只怎样的小鸡。

(析:猜一猜、说一说的环节,既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又带给幼儿新奇感。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表达了对幼儿不同表现的接纳和理解。幼儿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喜欢,从而敢于在活动中表达表现。)

3.和幼儿合着律动音乐的节拍,表现小鸡散步、捉虫的情景。

二、观看母鸡孵蛋的视频,激活已有经验并丰富其感性认识

1.了解幼儿关于母鸡孵蛋的已有经验。

师: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出生的吗?

师:你们看到过母鸡孵蛋吗?母鸡是怎么孵蛋的?

2.引导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

师:你看到了什么?小鸡是怎样的?有几只小鸡?

(析:视频呈现了母鸡孵蛋时的真实情境,将孵蛋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幼儿面前。视频既激活了幼儿的原有经验,又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带给幼儿全新的体验。富有美感的视频画面配以优美的乐曲,凸显了情趣美。)

三、感受歌曲的趣味性,感知歌词中的数量关系

1.请幼儿欣赏歌曲第一遍。

师:你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

(析:每个幼儿初次听歌曲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有的喜欢前奏中的母鸡叫声,有的喜欢“母鸡在孵蛋”这一乐句,有的则喜欢歌曲结尾部分。请幼儿说说喜欢的乐句,既给了幼儿自主表达的机会,又激发了幼儿对歌曲的喜爱之情。)

2.请幼儿欣赏歌曲第二遍。

师:母鸡孵出了几个蛋?

(析:教师的这一问题看似封闭,其实答案是开放的。歌曲每一段中母鸡孵蛋的个数不同,所以幼儿会有“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多种回答。教师通过这一提问引导幼儿把关注点落在数量的变化上。)

3.边演唱歌曲边出示小鸡图卡,引导幼儿感知歌词中的数量关系。

师:母鸡每次孵的蛋一样多吗?

师:第一次几个?第二次几个?第三次几个?第四次几个?哪次最多?(教师引导幼儿逐一点数小鸡图卡。)

师:第一次孵出1个蛋,第二次孵出2个蛋,1个多还是2个多?2个比1个多几个?

师:第二次孵出2个蛋,第三次孵出3个蛋,2个多还是3个多?3个比2个多几个?

师:第三次孵出3个蛋,第四次孵出4个蛋,3个多还是4个多?4个比3个多几个?

(析:按阶梯状摆放的小鸡图卡清晰地呈现了歌曲中鸡蛋数量逐次递增的关系,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化了。教师的问题设计围绕手口一致点数后说出总数、比较多少、感知多1少1的关系等数学概念学习,由浅入深,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4.扮演母鸡在“鸡窝”里边孵蛋边表演唱,引导幼儿跟唱。

师:我是一只会唱歌会孵蛋的母鸡,每次我都会孵出不同数量的小鸡,让我边唱边数吧。

(教师扮演母鸡,边唱边在地上摆出小鸡图卡,引导幼儿数数小鸡的数量。)

(析:教师把塑料地垫当作鸡窝,借助简单的道具、丰富的肢体动作,把歌曲的情趣美呈现给幼儿,传递了浓浓的艺术美,为幼儿的模仿树立了榜样,也激发了幼儿扮演母鸡演唱的兴趣。)

四、扮演角色,演唱歌曲

1.邀请个别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母鸡,表现母鸡孵蛋的情景,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师:谁愿意扮演母鸡在我的鸡窝里孵蛋呀?让我们做一只会唱歌、会孵蛋、会数蛋的母鸡吧。

(析:邀请个别幼儿表演的方式避免了练习带给幼儿的压力,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个别幼儿的表演又为其他幼儿提供了模仿的机会。)

2.请全体幼儿扮演母鸡,自主选择塑料地垫作鸡窝进行表演唱。

3.请幼儿交换“鸡窝”进行表演唱。

(析:教师创设了母鸡孵蛋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幼儿都乐于表达表现。)

五、尝试替换歌词并演唱

1.拓展幼儿对数量关系的认识。

师:母鸡最后一次孵了4个蛋,要是再多孵一个蛋是几个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数量的小鸡图卡,下同)母鸡孵出5个蛋,比5个多一个会是几个呢?母鸡孵出6个蛋,比6个多一个是几个呢……

2.引导幼儿学唱经过改编的最后一个乐句,如“孵出5个蛋”“孵出6个蛋”等。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于孵蛋数量的想象,尝试演唱替换后的乐句。

母鸡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 幼儿教学 愉快歌唱 音乐教育

我认为首先必须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同时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之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设计合理

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及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如在《两只小小鸟》的歌唱活动中,把学小鸟飞当成重要目标看待,使歌唱活动变成律动教学,幼儿会更愉快地进入活动。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对小班、中班、大班每个年龄段每次活动时间都要有适当考虑,特别对活动中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应安排恰当,不然容易出现重点偏移或虎头蛇尾的现象。如在小班歌唱活动《老母鸡》教学中,可对各环节做这样的安排:

1.听音乐律动进活动室(1分钟);

2.理解歌词,节奏练习(4分钟);

3.学习歌表演:老母鸡下蛋(5分钟);

4.游戏:老母鸡下蛋(5分钟)。

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节奏感强,教学密度得当。教学环节并不是越多越好,需处理好主次关系,不能因为时间限制而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二、课前准备要充分

有相关经验准备,教具准备充分,使用合理,直观性、趣味性强。课前准备主要分为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两个部分,经验准备可以为歌唱活动做出铺垫,可以是认识方面的准备,也可以是某种技能方面的准备。例如:

1.巧用图谱

在教学活动中,可适当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学习歌曲,减少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1)歌唱活动中图谱的巧妙运用可以助幼儿提高演唱兴趣,如歌曲《大鞋和小鞋》的后半部分是模仿鞋子走路发出的声音:“踢拖/踢拖/踢踢踢踢/拖-/踢踢拖/踢踢拖/踢踢拖/踢踢拖/踢拖/踢踢踢踢/拖-”。可以利用图谱,把“踢”和“拖”分别替换成两只不一样的鞋子图片,伴随音乐的出现,再加上语言的引导,幼儿再现歌曲的效果会很好,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利用图谱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如歌曲《理发店》,为使孩子理解推子的含义,为幼儿提供推子和剪刀的图谱,并用若干不同大小的叉叉表示“喀嚓喀嚓”的声音,孩子们在生动形象图谱的帮助下,很快理解并掌握歌词内容,很轻松地学唱起来。

(3)利用图谱有助于幼儿熟悉旋律、节奏及性质,如歌曲《大母鸡》,用弹簧线表示“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嗒”,很形象地表现出快节奏的母鸡的叫声及慢节奏的母鸡的叫声,区别出两者的快慢,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设计好的图谱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节奏。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歌唱活动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

2.经验准备

如学习歌曲《买菜》活动前可以做以下经验准备:“参观过菜市场,认识几种菜市场中常见菜的特征。”这样一来,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歌词中的内容“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母鸡咯咯叫呀,鱼儿水里游呀……”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教具准备

歌唱活动中教具的准备要非常充分,但不求多,弄得太花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所以教具的准备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具体形象的、便于操作的、趣味性强的,对实际教学有帮助。如小班歌唱活动《老母鸡》中,教师使用的教具只有一样――人手一个乒乓球,乒乓球圆圆的、黄黄的,很像老母鸡下的蛋,就在这个“蛋”的“诱惑下”,每位幼儿都认真地投入歌唱,努力表现好老母鸡的形象,还摆出各种母鸡下蛋的造型,希望自己能“生”出一个可爱的“蛋”。在这个活动中,教具用的很简单,但很到位,活动效果自然好。

三、精炼游戏情境

1.设计有趣的游戏情景,提升幼儿记忆歌词的兴趣。

一首歌曲包括乐曲和歌词两个部分,两者是歌唱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在熟悉歌曲之后,记忆歌词便成了重要任务。短时间内让幼儿完全记住歌词是唱歌教学的难点,使老师容易走入教学误区,一遍又一遍反复“训练”幼儿,容易使幼儿对唱歌活动逐渐失去兴趣。

2.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让幼儿乐于学习。

母鸡教学设计篇4

(一)通过本节课对正叙述、反叙述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对比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类应用题的叙述形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对比,了解正、反叙述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解题思路。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养成认真分析、审题的习惯。

教具和学具

抄好练习题的幻灯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5+9=70-90=320+80=7+8+9=

6×4+7=59-18=54÷6=680+300=

7000-4000=80+270=85-37=5×8+6=

500+480=4+7×9=46+23=220+60=

2.列式计算

(1)甲数是20,乙数比甲数多5,乙数是多少?

(2)甲数是20,甲数比乙数多5,乙数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9

(1)有25个苹果,梨比苹果少7个,有多少个梨?

(2)有25个苹果,苹果比梨少7个。有多少个梨?

师说:先读题、分析,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订正:逐题说一说解题过程。

第(1)题,师问:你是怎么想的?(请对的、错的学生都说一说)

在学生发言分析的基础上,师指导:根据“梨比苹果少7个”这个已知条件,知道苹果多,苹果就可以分成两部分。已知苹果有25个,从25里面减去相差的部分,就得苹果与梨同样多的部分。同样多的部分是几个,梨的个数就是几。

(师生共同边分析边完成下面的板书)

(个)答:有18个梨。

第(2)题,根据“苹果比梨少7个”这个条件,知道梨多,那么梨就可以分成两部分。已知有25个苹果,因此用梨与苹果同样多的25个加上相差的7个,就可以求出梨的个数。

(师生共同分析同时完成下面的板书)

(个)

2.观察、对比、分析

讨论: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然后互相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上两道题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第一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都相同。

不同点:第二个已知条件不同,解题方法不同。

师追问:两道题都已知苹果的个数,求梨的个数,为什么解题方法不一样呢?(讨论)

使学生明白:由于第二个已知条件不同,也就是和谁比不一样了,所以解题方法也就不一样了。

尝试练习:

(1)小青有28张画片,照片比画片多16张。小青有多少张照片?

(2)小青有28张画片,画片比照片多16张。小青有多少张照片?

3.质疑调节

4.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分析谁和谁比,谁多,然后再确定解题方法,不要见“多几”就用加法,见“少几”就用减法。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1)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多2人,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少2人,女生有多少人?

2.笔答

(1)动物园有20只黑熊,黑熊比白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

(2)动物园有20只黑熊,白熊比黑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请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明算理。

3.判断题,对的答案举“√”,错的答案举“×”

(1)红领巾养鸡场有公鸡44只,母鸡比公鸡多16只。母鸡有多少只?

列式①44-16=28(只)()②44+16=60(只)()

(2)红领巾养鸡场有母鸡60只,母鸡比公鸡多14只,公鸡有多少只?

列式①60+14=74(只)()②60-14=46(只)()

(3)红领巾养鸡场有母鸡60只,公鸡比母鸡少14只,公鸡有多少只?

列式①60+14=74(只)()②60-14=46(只)()

(4)红领巾养鸡场有公鸡44只,公鸡比母鸡少16只。母鸡有多少只?

列式①44-16=28(只)()②44+16=60(只)()

说一说:第(1)(4)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2)(3)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上手工课,一班节约了15张纸,二班比一班多节约了8张纸。二班节约了多少张纸?正确答案是()

①15+8=23(张)②15+8=23③15-8=7④15-8=7(张)

(2)上手工课,一班节约了15张纸,比二班多节约了8张。二班节约了多少张纸?正确答案是()

①15+8=23(张)②15+8=23③15-8=7④15-8=7(张)

5.书架上的故事书比连环画少15本,书架上有杂志8本,有故事书32本。连环画有多少本?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正、反叙述的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叙述形式和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审题和分析数量的认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分析、对比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是难点,也是关键。

母鸡教学设计篇5

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显示,视听工具、实物形象比语言、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乌申斯基也说“一般来讲,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鉴于此,笔者根据所在学校有校园多媒体网络的有利条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点进行拼音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获得的几点经验谈一谈,供同行们参考。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多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在教学时可充分运用其中的一种或者某几种来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如教单韵母“n”时,可用生活实际情景(如录像)导入:小芳感冒了,医生在给她做检查时要她张大嘴巴发出“a”的声音。小芳发出了“a”的声音。借此机会让小芳当“老师”,一起读“a”的音。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事情着手,通过镜头的特写和反复等技巧,轻松掌握“a”的读音,并根据鲜活的画面记住“a”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声母“j”时,创设动画情境:一只母鸡带领小鸡们在草地上玩耍,小鸡们看到蝴蝶在母鸡头上翩翩起舞时高兴地“叽叽”叫。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了“j”的字形:竖左弯像母鸡的身子,点像母鸡头上的蝴蝶,小鸡的叫声就是“j”的读音。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游戏情境。如复习时就设计“游园闯关”,拼音字母都是游乐园中的售票员或者是导游,学生们读准了他们的音,认准了他们的形,拼音售票员就开门让他们通过,拼音导游就给他们介绍游乐园中的各种有趣的知识。(都用拼音做桥梁)还有其他的如“摘苹果”、“找朋友”、“破译密码”(即读出拼音字母的音或者是补充没有写完全的音节等)、“捡蘑菇”(即把蘑菇上的拼音字母放入相应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篮子里)等情境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实现,进行有趣的拼音教学。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拼音教学难点

弄清形近字母如:b-d、p-q、ei-ie、ui-iu等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有许多学生分不清楚,经常出错。多媒体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区分b-d时,可以设计马儿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儿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读音。学“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放出广皤的声音感受“b”音;还可以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 b 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可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的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

拼音教学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单韵母n和jqx相拼时以及和y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时省略两点的规则。因为学生直观思维强,看到ju、que、xuan、yue等音节时往往认为是j q x y和u交朋友。这里可以专设一个故事动画:字母u和u是好朋友,可是每当他们碰到j(鸡)妈妈、q(戚)老师、x(西)奶奶、y(易)爷爷时,头上带着两个圆圆角的帽子的小n总会很大胆地迎上前有礼貌地脱下帽子向他们问好;而小u却因为胆小,老是躲得远远的,从不上前去和他们打招呼。所以jqxy特别喜欢小u。在这个充满童趣的动画故事中,学生明白了j q x y不和u相交的规则以及和n相拼时n要省略两点的规则。同时也赋予了这个规则新的色彩和趣味性。

三、巧用多媒体,辅助发音练习

很多著名播音员想知道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后再反复听。这是因为人有听觉的“暂失性”。对自己说过的话音失去了“记忆”,从而找不出症结所在。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中录音机的作用,把学生的声音录进磁带或保存为声音文件,再播放出来,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有效地纠正学生读音。此举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家自己录音,并选―个时间进行读拼音的录音比赛。比赛的目的是在于通过录音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对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求学生对字形和字音掌握得更加牢固一些。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还培养了学生对电器的操作能力。效果颇佳。

母鸡教学设计篇6

人教版新编教材中“汉语拼音”部分,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降低了学习要求,减少了内容。原来要求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来教学汉语拼音,而现在要求只用4—5周的时间就全部学完。这无疑就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加上汉语拼音字母本身就比较抽象,所以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学好汉语拼音就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显示,视听工具、实物形象比语言、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乌申斯基也说“一般来讲,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鉴于此,笔者根据所在学校有校园多媒体网络的有利条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点进行拼音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获得的几点经验谈一谈,供同行们参考。

一、 巧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多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脑 等。在教学时可充分运用其中的一种或者某几种来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如教单韵母“ɑ”时,可用生活实际情景(如录像)导入:小芳感冒了,医生在给她做检查时要她张大嘴巴发出“ɑ”的声音。小芳发出了“ɑ”的声音。借此机会让小芳当“老师”,一起读“ɑ”的音。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事情着手,通过镜头的特写和反复等技巧,轻松掌握“ɑ”的读音,并根据鲜活的画面记住“ɑ”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声母“j”时,创设动画情境:一只母鸡带领小鸡们在草地上玩耍,小鸡们看到蝴蝶在母鸡头上翩翩起舞时高兴地“叽叽”叫。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了“j”的字形:竖左弯像母鸡的身子,点像母鸡头上的蝴蝶,小鸡的叫声就是“j”的读音。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游戏情境。如复习时就设计“游园闯关”,拼音字母都是游乐园中的售票员或者是导游,学生们读准了他们的音,认准了他们的形,拼音售票员就开门让他们通过,拼音导游就给他们介绍游乐园中的各种有趣的知识。(都用拼音做桥梁)还有其他的如“摘苹果”、“找朋友”、“破译密码”(即读出拼音字母的音或者是补充没有写完全的音节等)、“捡蘑菇”(即把蘑菇上的拼音字母放入相应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篮子里)等情境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实现,进行有趣的拼音教学。

二、 巧用多媒体,突破拼音教学难点。

弄清形近字母如:b—d、p—q、ei—ie、ui—iu等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有许多学生分不清楚,经常出错。多媒体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区分b—d时,可以设计马儿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儿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的读音。学“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放出广播的声音感受“b”音;还可以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 b 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可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的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

拼音教学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单韵母 ü 和j q x 相拼时以及和y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时省略两点的规则。因为学生直观思维强,看到 ju、 que、 xuan 、yue 等音节时往往认为是jq x y 和 u 交朋友。这里可以专设一个故事动画:字母 ü 和 u 是好朋友,可是每当他们碰到j (鸡)妈妈、q(戚)老师、x(西)奶奶、y (易)爷爷时,头上带着两个圆圆角的帽子的小 ü 总会很大胆地迎上前有礼貌地拖下帽子向他们问好;而小u 却因为胆小,老是躲得远远的,从不上前去和他们打招呼。所以j q x y 特别喜欢小 ü 。在这个充满童趣的动画故事中,学生明白了j q x y 不和u 相交的规则以及和 ü 相拼时 ü 要省略两点的规则。同时也赋予了这个规则新的色彩和趣味性。

三、 巧用多媒体,辅助发音练习。

很多著名播音员想知道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后再反复听。这是因为人有听觉的“暂失性”。对自己说过的话音失去了“记忆”,从而找不出症结所在。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中录音机的作用,把学生的声音录进磁带或保存为声音文件,再播放出来,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有效地纠正学生读音。此举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家自己录音,并选一个时间进行读拼音的录音比赛。比赛的目的是在于通过录音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对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求学生对字形和字音掌握得更加牢固一些。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还培养了学生对电器的操作能力。效果颇佳。

母鸡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程序设计 穷举算法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27-02

穷举算法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常用的一种问题求解策略。其基本思想是对问题的所有可能状态一一测试,直到找到解或将全部可能状态都测试过为止。求解此类问题往往要排除明显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使问题得以简化。虽然计算机运算速度很快,用穷举算法求解,一般问题可很快得出结果,但从程序可读性、正确性和算法效率等角度考虑,借助数学分析方法,实现此类问题的过程优化,对于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以古代的“百钱买百鸡”问题为例,通过对该例VB程序设计教学的实例分析,探讨程序设计优化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

1.问题的引入

穷举问题是一种重复性算法,一般以计数方法设定循环次数,然后逐步测试,完成测试次数后结束循环,得到全部符合条件的结果。

如百钱买百鸡问题:已知公鸡三元一只,母鸡二元一只,小鸡一元钱三只,现要求用一百元买一百只鸡,给出买鸡方案。

设定可买公鸡X只,母鸡Y只,小鸡Z只,则可建立数字模型

X+Y+Z=100 (1)

5×X+3×Y+Z/3=100 (2)

从题意出发,可容易地建立三重循环实现如下基本程序:

程序一: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 as integer, y as integer, z as integer

Dim count As Long

Cls

For x = 0 To 100

For y = 0 To 100

For z = 0 To 100

If x + y + z = 100 And 5 * x + 3 * y + z / 3 = 100 Then

Print x, y, z

End If

count = count + 1

Next z

Next y

Next x

Print “循环次数”; count

End Sub

程序运行后,结果如图1:其中内层循环体执行次数为103万次,运行效率低下。

2.算法的初步优化

在穷举算法程序设计中,有许多种情况是明显不符合要求的,可在程序优化中先消除掉[1]。

上例中,公鸡X,母鸡Y的循环次数,因售价所限,取值分别为 0

程序二: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Dim x%, y%, z%

Dim count As Long

Cls

For x = 0 To 20

For y = 0 To 33

For z = 0 To 100 Step 3

If x + y + z = 100 And 5 * x + 3 * y + z / 3 = 100 Then

Print x, y, z

End If

count = count + 1

Next z

Next y

Next x

Print “循环次数”; count

End Sub

初步改进后,内层循环体执行次数降低为24276次,运行效率提高50倍。

3.算法中循环层数的简化

穷举算法程序一般根据相关因素的个数建立多层循环嵌套构成,而各层循环之间与问题所要求的条件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有关条件,可将有的循环层进行简化或去掉。对学生的素质训练是一个重要的提高。

上例中,由于X+Y+Z=100,故可去掉Z层循环,Z值由Z=100-X-Y确定。

程序三: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Dim x%, y%, z%

Dim count As Long

Cls

For x = 0 To 20

For y = 0 To 33

z = 100 - x - y

If 5 * x + 3 * y + z / 3 = 100 Then

Print x, y, z

End If

count = count + 1

Next y

Next x

Print “循环次数”; count

End Sub

母鸡教学设计篇8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因为拼音本身就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学生在识记字母、学习拼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怎样使低年级的孩子快快乐乐的学习拼音,并熟练地掌握它?创设情境课堂、增强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刚接触时很难记住抽象乏味的汉语拼音字母,因此我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把学习汉语拼音与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从而把汉语拼音字母的形和音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1 巧用插图学拼音

在小学汉语拼音教材的每一页都有着精美彩色的插图,这些插图巧妙地将拼音的音和形结合起来,有的表音、有的表形、有的既表音又表形。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寻找图形与拼音字形、图意和读音的相同点;如在教单韵母“ü”时,首先让学生看书中小鱼吐泡泡的插图,然后提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它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是小鱼在吐泡泡”。从而引出单韵母ü的发音;其次,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哪一部分和单韵母“ü”的字形相似,学生回答小鱼张着嘴吐泡泡的样子和单韵母üü的字形相似,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记住了字形。

2 巧用儿歌学拼音

儿歌算是拼音教学方法中的“元老”,它的特点是接近儿童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好听又好记,同时它又能巧妙地把拼音字母的音和形结合起来。结合插图编儿歌。如学习字母aoe时,我先让孩子们说出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然后引出儿歌,张大嘴巴a、a、a,公鸡打鸣o、o、o,水中倒影e、e、e。结合实物编儿歌。如学习字母f、t时,我先让孩子们观察伞把,然后引出儿歌伞把朝上f、f、f,伞把朝下t、t、t;结合数字编儿歌,如学习b和d和p和q这几个形近字母时,字母和数字相比较,引出儿歌:正6是b,反6是d,正9是q,反9是p,q下拐弯就是g。结合字母编儿歌,如在教复韵母ai时,先让孩子们观察“ai”是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然后引出儿歌:小a前边走,小i后跟随,a、i在一起,发音ai、ai、ai。在学习其它复韵母时,孩子们会灵活的运用这样的格式把字母一一替换,便成了记住另外一个字母的好方法。如:学复韵母ei时,学生们顺其自然地说出小e前边走,小i后跟随,e、i在一起,发音ei、ei、ei,再如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时,我编出了这样的儿歌:z、c、s变化妙,整体认读小i到。在学习整体认读zhi、chi、shi、ri时,孩子们也会用同样的方法编儿歌来记住它们。

3 巧用手指学拼音

手指操练法简单易学,可以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在活动中记住字母的形状。例如:学习声母o时,我启发学生说:“谁会用手指变出字母的形,学生们立刻用大拇指和食指变成了一个字母o,学习字母m时,学生们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拼成一个m的形状。”学习其它字母时,学生会一边用手做,一边说,两指朝上是u,两指朝下是n,两指朝右是c。学习字母l时,学生们竖起一根手指变成了l,学习字母x时,学生们用两根手指一交叉即变成了一个x,学生们用这样方法不但锻炼了思维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4 巧用游戏学拼音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游戏教学是适合孩子这一天性的最佳教学形式之一。在拼音教学中创设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拼音,使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比如在教学字母时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把字母卡做成了苹果状,再做一棵树,然后把苹果贴在树上。找两个学生抢摘苹果读字母,他们要把自己摘到苹果上面的字母读给其他同学听,到最后摘得多的并且读音准的小朋友可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游戏活动,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然后轮流做游戏,我设计的这个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游戏中加深对拼音的音和形的记忆。

5 巧用故事学拼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