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8篇

时间:2022-05-19 17:06:56

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

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公务员;道德建设;法治化

我国历来重视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引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公务员道德建设是对公务员在公务行政活动中所提出的相关规范,属于上层建筑部分,发挥着规范人的社会行为和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公务员道德建设水平的高低事关其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法治兴,则官德兴;法治衰,则官德败。公务员是政府公共形象的代表,不仅要模范遵守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道德标准,还要严格执行作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标准。可见,公务员道德建设水平对推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实践充分表明,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两者密不可分,将二者有机结合既是社会建设道德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和把握公务员道德建设法治化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推进,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也必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谈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在充分的法制基础之上,依法行政必须是前提,公务员素质的提升有赖于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道德建设法治化。

(一)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法治化是由其特殊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公务员既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种特殊职业。《论语》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其言行举止和道德风尚直接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反映着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还会对普通民众的言行举止产生一定的影响,群众往往从公务员身上体现的行为中做出对政府的判断。公务员道德如果出现失范现象,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和形象往往会大打折扣。然而,仅仅把道德作为廉政建设的首道约束防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首先,道德建设的发挥首先依靠来源于个人内心的自觉自知意识,但这种意识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被丢失,因为人有时会感情用事。事实证明,一小部分公务员身份意识缺乏,担当意识不强,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其次,道德是人们应该遵守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一定程度上也仰仗于“他律”即舆论的作用,而舆论的褒扬也属于“软约束”,在一定范围和情况下会对当事者产生作用,但并不能时时刻刻充当激起所有人道德理想的使命,而且也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再次,公务员道德建设中最关键的应当是对权力道德的制约、监督和约束,众所周知,最好的约束和监督就是“关进制度的笼子”,依靠制度的规范性和法律的强制力量。法律的作用一是预防,二是惩治,既能使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也可总结经验,对公务员公共权力行为做出一定的前置性义务规定。

(二)实现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法治化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古今中外各国历史发展都充分说明,吏治的好坏向来关乎执政党的能力和水平,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法治化直接影响着依法行政的效果,事关国家治理能力的法治化水平。从实际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公务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在经济社会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像焦裕禄、郑培民、杨善洲等为代表的优秀干部、人民公仆。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公务员在自身道德建设、公众形象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令群众不满意的现象,这些行为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自身的道德失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社会对道德失范行为的法律监督缺位。

(三)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法治化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对公务员道德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加强道德建设的法治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和价值趋向。如美国在1978年颁布了《政府道德法》,该法对公务员的行为道德做出了一系列法律规定。韩国于1981年制订了《公职人员道德法》。意大利、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这些国家相关法规的内容大致是围绕公务员忠于职守、忠于宪法、忠于国家,廉洁奉公等做出界定,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惩戒措施,为公务员道德建设法治化提供了依据。各国关于公务员道德建设的立法,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日渐趋向于分层分类制订专门法律。可见,公务员道德建设法治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以后,制订了一系列与公务员道德建设有关的规范文件,使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法制化得到加强,例如《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可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做了详细规定,然而对于公务员的道德行为却缺乏明确的、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因此,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法治化在建设法治政府、法治中国和法治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

二、创新思维,开创公务员道德建设法治化的新常态

公务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中,理应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带头,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理应发挥骨干力量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依法使用公共权力,规范个人言行,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实践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公仆意识和服务理念,自觉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维护政府形象,这也是公共行政的最终目标。同时,一定要克服实际工作中“重技轻德”、“重才轻德”的现象,使公务员道德建设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公务员道德建设法治化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内容和新常态。要从探讨公务员道德建设法治化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多层面努力改进和创新公务员道德建设法治化,以期促进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一)公务员道德建设法治化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原则,注重强调对马列经典原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要原原本本地学,以先进思想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并将这些先进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要以《公务员法》作为依据,使其切切实实成为每个公务员行为的约束标准。各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有关公务员的法律法规学习,使法律意识深刻印入每个公务员头脑和心中。三是要与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相结合,加强公务员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树牢为民服务思想。四是要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建设原则,应根据公务员的类别、岗位职责等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主题建设,注重传统伦理和时代特征的结合,还应根据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等适时调整建设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法治化。党的十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即从国家层面来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从经济、政治、社会方面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价值取向层面,则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人价值准则层面来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表述层次分明,语言精简凝练,内涵深刻丰富,概括精准全面,注重个人内心培育和实际践行相结合,富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更便于和易于在公务员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领域和生活实践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理应在公务员道德建设法治化的征程上发挥价值取向和引领作用。

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篇2

2019年9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我的收获颇多。本次新教材培训学习以专家讲座、交流汇报、说课研讨形式进行的。首先是酒泉市新苑学校的马艳玲老师给我们做了专题讲座,她主要对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解析。然后,其他各学校的老师都我们分享了自己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的一些好的做法。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有了新的了解,我的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一、思想的转变

日常教学中,思想品德学科一直被误认为是副科,学校、家长、学生,甚至连我们这些任教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也这么认为。参加培训后,我明白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恰恰就是对孩子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由于一味地抓高分,抓升学率,使得我们的孩子失去快乐,失去个性发展,甚至失去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二、教材的变化

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它彰显生命教育主题、突出法治教育、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意识、突出全球意识。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增加“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因为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更加重视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代级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增加了学生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

三、课堂的变化

教材大量增加了学生日常的所见所闻,使得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结合教材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尽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注重开发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四、树立新的观念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具备扎实学识。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广大教师要成为一名知识丰富、业务精湛和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必须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以自己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全心为学生服务。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担负着培育好祖国花朵的重任,如何用好教材并且能够创新的用好教材,还能做到被学生喜欢、能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思想内化于心,更是我们应该思考与钻研的。用的话说: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应当系好学生第一粒扣子。

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篇3

一、认真反思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德育关键是改进德育,而改进德育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目前我县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忽视”、“五个脱节”。“四个忽视”即忽视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内容有成人化倾向;忽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缺少针对性;忽视素质教育的要求,缺少创新性和实践性;忽视中学生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教育方法、手段滞后。“五个脱节”即智育与德育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脱节;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脱节。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今后增强实效性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认真总结德育工作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只有善于总结,才能更好地提高。认真总结已取得的德育经验和成果,正确处理好发扬和改进的关系至关重要,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总结:一是总结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经验;二是总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经验;三是总结德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四是总结家教工作的经验;五是总结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六是总结加强师德队伍建设的经验。通过总结,展示德育成果,丰富德育经验,增强德育工作信心,更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开拓创新。

三、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第一,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德育的地位与作用涉及到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人才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德育内容是做人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构成我们时代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因此,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前提。

第二,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是指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心理、生理实际,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不能脱离这个实际,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我们的决策服务。

第三,突出重点。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开展这五项教育,我们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其顺序性。从重要性上看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但从入手点看,应先是重在导向的品德教育,然后依次是法纪教育,适应环境、调节心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确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最后是最高层次的政治教育。在五项教育中,品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导向,政治教育是根本。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有计划地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

第四,尊重规律。时代呼唤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这一规律主要指人的发展规律。人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品德形成则是知情意行的过程。所以在开展工作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反对忽视中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育内容、方法成人化的倾向,同时要克服急躁情绪。德育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广大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

第五,抓主渠道。德育的主渠道:一是思想政治课,它是德育主课,主要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二是各学科的育人,必须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和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德育作用,形成德育合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渗透力,使学生在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因此,要把德育渗透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引入课堂评价标准之中,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把德育和教学紧密结合,不要搞两张皮。

第六,建设队伍。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实施者,所以德育队伍建设主要是建设班主任队伍,而抓班主任工作重点是培训,要把培训工作当成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1)在培训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可以集体学也可以自学,但要有计划,有考核,有交流。(2)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学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艺术,而且必须学习政治理论。(3)在培训对象上,要分层次培训。一是普遍培训,大面积提高;二是重点培训,培训班主任工作带头人,建立优秀班主任资源库;三是对青年班主任进行培训,使班主任队伍后继有人。

第七,拓宽途径。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这方面我们有优势:众多的教育基地;怀柔区优美的环境、众多的旅游资源;革命老区光荣的传统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拓宽途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制订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及时进行总结。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实践第一的观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第八,搞好三结合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三结合的重点是家庭教育,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互相沟通。其中,主要形式是举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应做到“七性”,即:保证参加培训家长的稳定性;授课内容的系统性;教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授课单位以年级和班级为宜,增强针对性;调动家长教师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表彰,听取意见,体现家长的主体性。

第九,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它给我们学校的德育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如何发挥网络资源的教育优势,克服其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这将成为我们今后要着力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德育工作者首先应具备四种意识,即:网络意识、政治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只有具备这四种意识,才能从容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

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篇4

——2018-2020年师德师风建设小结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三年来,我校坚持把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共制定了十项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组织了十二次相关培训,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000多次。三年来学校没有发生违反师德师风的事件,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制度建设

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只有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师德建设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和各班主任为组成人员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下列制度:

1.责任制度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各副校长是所负责部门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因教育管理不力造成重大师德问题的,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在评先评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对师德师风建设重大问题隐瞒不报,不如实报告、不按时报告、干扰和阻挠如实报告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会议制度

学校班子每学期至少要召开2次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安排、总结师德师风工作;学校每年要召开一次全校教职员工参加的师德师风建设大会,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

3.学习培训制度

教师要自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师德师风培训。并完成规定学时,按时取得培训合格证。今后,凡教师培训都必须讲师德、必须讲教师礼仪。要把师德师风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4.谈心制度

学校领导要经常找教职员工谈心,了解他们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构建和谐和校园文化。

5.档案制度

学校为每一位教职工建立师德师风档案,专门记载教师师德师风表现情况。其内容为:教师的个人简历、师德师风考核情况、师德师风承诺书或责任状、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和演讲材料、个人总结、奖惩情况等。师德师风档案不仅要如实记载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取得的成绩,而且要如实记载教师违反职业道德方面的情况,既不夸大事实,也不少记漏记,确保记载内容的真实、全面。

6.民主评议制度

要面向社会公开师德师风举报电话、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箱或建立其他举报和反馈渠道,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构建完善的评议网络,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监督和评议,并采取问卷等方式征求意见,预防和减少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每年九月为全市中小学师德师风活动月。结合教师节庆祝表彰活动,开门纳谏、进行反思、总结提高。

7.情况报告制度

对照师德规范要求,教师每学年写出师德师风自查报告,由学校组织鉴定评价,并记入个人师德师风档案。

8.考核制度

学校成立师德师风考核小组,采取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进行师德师风考核。每学期期末,以年级组或教研组(含行政组)为单位组织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自查互查,每位教师在自查中都应如实报告本人该学期遵守师德规范、职业道德的情况,接受群众评议。考核结果要公示、备案、存档,并把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依据之一。

9.诫勉谈话制度

发现教职工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师德师风等方面有不好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时,单位负责人应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实施跟踪观察,以观后效。校级干部的诫勉谈话由具有任免权限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10.奖惩制度

结合实际,完善奖惩机制。对师德高尚、事迹突出的教师,大力表彰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对有失德失范言行的教师,及时诫勉、警示和处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者,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在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聘任和晋升、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教职工违规违纪由所在学校处理,校级干部违纪,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主管部门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培训

本年度由于疫情影响,学校没有召开线下培训,但是利用微信群进行了两次线上培训。一次是领导班子在微信群里召开2019至2020学年度下学期师德师风建设会议。会上学习了《吉林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和《吉林市教师十不准》。一次是利用线上召开学期初、学期末召开全校教师大会的时机,对教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培训主题是:不触碰师德红线,做新时代“四有”教师。参培人数600多人。

三、开展主题活动,落实建设具体措施

真对党员教师实施“共产党员亮牌示范”工程,全体100名党员教师参加,参与率达到100%。这对全体教师开展“比修养、比学习、比奉献、比业绩,争创职业道德优秀,教育教学优良,学生家长满意”的师德主题教育和“师爱进万家”的专题活动,让广大教师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师德修养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服务学生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使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参加人数多达300多人次。班晓梅等10名教师获得“”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四、积极查处教育“三乱”行为

按照《吉林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吉林市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教育“三乱”问题活动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在职教师乱补课乱办班、乱订乱发教辅资料(以下称“三乱”)问题,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及家长的权益,我校把“三乱”专项治理工作常态化。

成立了治理“三乱”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建立治理“三乱”工作责任制,建立巡回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实行明察暗访严查严处。

截至2020年7月,我校严格执行省市区文件规定,按照预定方案严查“三乱”现象,坚决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五、管而不死,评价有度。

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切实净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形象。

二、整改范围

本校全体在职教职工。

三、工作目标及工作原则

利用六个月的时间实施集中整改,正面引领,疏堵结合,惩防并举,重点解决本学校立德树人存在的短板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和师德专项教育培训学习,积极开展倡树师德典型活动,学习宣传师德模范教师典型事迹,树立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

(一)正面引领。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引导本校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形成学生、家长、社会等共同参与防治有偿补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疏堵结合。在严肃查处本校教师师德师风违规行为的同时,注重疏导社会需求,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做好小学课后服务工作。

(三)惩防并举。加大师德师风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构建监督网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教师以关心鼓励为主。

四、任务措施

(一)宣传发动(4-5月)

制定本校师德师风整改行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启动“师德师风整改”行动,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形成多方协同的工作局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集中学习、远程培训、校本研修为主要手段,加大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二)集中整治(6月-10月)

1.加强师德理论、法规、政策学习。认真学习上级文件要求学习的文件、领导讲话和师德规范、法律政策。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做到全员覆盖、人人知晓,人人写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引导本校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拒绝有偿补课,自觉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声望。

2.集中开展师德专题培训。在本校教师全员暑期集中学习期间,将师德列入寒暑假教职工集体学习必备内容,并进行以政策法规及师德师风为重点的测试;将师德培训列入新教师入职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的必备内容。并统一组织理论测试,登记相应学分。

3.开展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活动。8月份集中开展暑假教师有偿辅导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对教师有偿补课进行专项督察,以校长为首成立学校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有没有本校教师有偿补课现象。根据群众投诉情况,对违纪违规行为认真查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实行月整治月通报制度。学校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市、乡镇街道、学校三级联动,开展有偿补课集中整治。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学校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重点紧盯节假日、双休日等时间节点,对所属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开展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

4.继续开展新学期教师宣誓活动。9月新学期开学后,我校要组织新学期全体教师宣誓活动,采用泰安市教育局统一誓词,悬挂国旗,组织全体教职工代表参加。通过宣誓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职业信念和行为品质,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

5.积极鼓励我校教师参加全市小学教师文明礼仪展演。7月举行新泰市中小学教师文明礼仪展演。积极发动我校教师进行参与此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道德水平和文明礼仪素养,全面展现教师队伍新风貌和教育新形象。

6.广泛开展倡树师德典型活动。结合教师节庆祝和表彰活动,积极开展评先树优、倡树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

(三)建章立制(11-12月)

总结我校师德师风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巩固治理成果,确保实效。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注重规范性、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形成长效机制。

1. 建立师德奖惩问责机制。10月底完成对我校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学年度考核,对每个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定级,建立师德考核档案。把师德考核情况作为评优树先、提拔晋级、职称聘任的重要依据,教师年度考核优的前提师德考核优。建立师德考核黑名单,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对单位有师德失范被上级部门查实处理的,实行一票否决,单位师德考核成绩不能定为优秀等次。

2.参加全市定期师德轮训活动。鼓励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全市开展的教师师德轮训活动。

3.参与学习师德先模教师活动。每年教师节后组织开展全市师德先模教师事迹报告会。届时鼓励我校教师参加全市师德先模教师事迹报告会,学习先模教师的光荣事迹,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4.构建监督防范预警机制。实行专项治理与日常督查相结合,构建治理有偿补课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监督防范预警的长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收集情况,督促相关管理责任单位或责任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和整治。及时了解治理情况,重点紧盯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核查举报和投诉反映的相关事件;重点查办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情节恶劣、严重违纪、败坏师德的行为。

5.畅通举报监督机制。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摸准实情要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吸纳家委会成员参加。对于群众反映出的问题,要逐项核实,及时回应,及时处理,发现违规现象,要立即予以纠正。

6.建立健全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机制。完善《新泰市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有偿补课管理制度。各学校与每一位教师签订《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事务报告》,完善监督网络,市、乡镇、学校三级联动,重点紧盯节假日、双休日等时间节点,对我校教师开展全面检查,严禁在职教师参与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我校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师德师风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督促、协调等工作。

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篇6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09—2014年)》实施情况,制定《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5—2019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养职工职业精神和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到2019年,建立起资源集成、形式多样、贴近职工、务实有效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模式,培育形成一批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品牌项目,建设起覆盖全体职工的内容丰富、高效便捷的信息化职工学习培训服务平台。通过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职工队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职业精神更加牢固,职业技能显著提升,文明素养明显进步。

——加强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强化敬业奉献精神,激发劳动创造力量。教育实践活动要覆盖全体职工。深入推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全总每两年表彰一批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和标兵个人。

——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通过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传播与普及,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理念,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各级工会每年帮助50万名职工提升学历水平。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全总每年命名200个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给予重点扶持。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每年命名一批职工读书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总每年继续在各地建1000个职工书屋示范点,带动各地工会每年新建10000个职工书屋,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各种读书活动。大力繁荣先进职工文化,着力培育一批职工文化业余骨干队伍,建设一批职工文化示范阵地,确定一批职工文化艺术创作培训基地,推出一批职工文化艺术活动品牌,打造一批职工文化艺术精品,树立一批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典型。

——加强职工队伍技术技能素质建设,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不断扩大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覆盖面,每年帮助100万职工提升技术等级。全总每3年命名一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设立职工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攻关和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

——加强职工队伍民主法治素质建设,引导广大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法治宣传教育下基层、进企业、入班组,各类普法宣传教育做到全覆盖。加强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增强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意识,提高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的能力。

——加强职工队伍健康安全卫生素质建设,促进实现职工安全生产和体面劳动。大力倡导健康安全卫生理念,着力普及健康安全知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专业知识普及工作,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把安全生产纳入教育培训内容,各类群众性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和“安康杯”竞赛活动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动员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提升职工健康生活指数。

三、主要载体

(一)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

以职工大讲堂、演讲比赛、主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广大职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职工把实现个人理想、岗位建功立业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以“劳动美”成就“中国梦”。

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广大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职工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成为职工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深入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七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日、重大节庆日的纪念活动。充分发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职工委员会的作用,把广大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培育形成一批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争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采用各种形式送教上门,在职工中进行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核心的社会文明教育。把提升农民工文明素养和职业素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开展培养新工人、新市民活动,对农民工进行市民意识、法律维权、职业素养、励志成才、城市生活常识、文明礼仪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和培训。

(二)深入开展职工读书学习活动。

广泛深入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选树先进个人,培育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团队和班组。通过举办读书会和报告会、推荐好书、征文、演讲、职工读书成果会、评选读书明星等形式,引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提升自身素质。

推广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助推计划”。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学费资助、实行学分累计等手段和灵活的形式,鼓励和帮助农民工提升学历层次,推广适应农民工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学分银行”、“现代学徒制”等教育培训新模式,为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多样化途径。

加强和规范职工书屋建设。实施《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4-2018年)》,新建的职工书屋向基础设施较差的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及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集中流入的地区及行业倾斜。丰富拓展职工书屋的内容与形式、功能与作用,推进全国工会电子职工书屋平台建设。

(三)深入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

推动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各类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之中。注重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劳模大讲堂、劳模事迹报告会、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在各行各业和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以诚信、敬业为主题,在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中重点开展“用敬业做产品”主题活动,在商贸类企业中重点开展“守法诚信经营”主题活动。扎实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评选表彰等典型选树工作。

(四)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技能培训活动。

围绕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和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深入开展重大工程劳动竞赛、促进区域发展示范性劳动竞赛和“振兴杯”劳动竞赛。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竞赛内容,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节能减排,深化在电力、煤炭、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中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组织职工广泛参与合理化建议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继续推动非公企业劳动竞赛工作。深入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班组竞赛活动,把竞赛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与企业技术进步相结合,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使用新方法。

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深入发展,增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攻关能力、人才培养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综合效应。全总出台《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

进一步加强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培训、技术攻关、技术协作、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普教育和国际交流活动。扎实做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比、推荐、展示、交流、推广和转化等工作。

充分发挥产业工会作用,广泛组织动员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

(五)深入开展民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以“六五”普法验收和开展“七五”普法为抓手,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主线,以《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重点,把在广大职工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把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普遍性宣传与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和企业进行重点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普法宣讲团、志愿者队伍建设,送法下基层、进企业,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月”、“法治宣传周”、法律知识大讲堂、法律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服务活动。推动地方工会开通普法网站和微博,开设职工法律咨询热线,建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落实好《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2014—2016年)》,大力培养工会系统法律人才。

加强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增强职工民主素养。组织职工参与厂务公开、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依法履行民主权利。动员广大职工全过程参与集体协商工作,使集体协商内容真正反映职工的意愿。

(六)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各类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以及女职工“四期”保护教育,引导职工提高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及时总结和推广企业安全生产经验典型,监督企业落实劳动保护条例。

(七)深入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

推动建立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搭建职工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平台。以举办“五一”特别节目、职工艺术节和职工摄影、诗词、美术书法、微电影等大赛以及职工运动会等活动为载体,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培育一批基层职工文化业余骨干队伍,建设一批以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学校、企业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体的职工文化建设示范阵地,确定一批基层职工文化艺术创作培训基地,推出一批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工文化艺术活动品牌,打造一批以职工生产生活为题材的文化艺术精品,树立一批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积极服务职工的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典型。

增强职工的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和督促企业广泛开展心理咨询与培训,开通职工心理咨询热线,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职工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建立在党委领导下,政府支持、工会牵头、社会参与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有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积极争取将相关工作纳入国家和地方人才发展规划以及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与有关部门共同部署、合力实施。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财政支持、工会经费补贴、企业及社会各方分担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经费支持和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工教育培训补贴政策,多方筹集职工教育培训资金。督促和监督企业落实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总额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将此项经费落实情况作为厂务公开和集体合同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阵地建设。

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工会系统职工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加大对职工学校的投入,支持其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建设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或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加强职工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并通过信息公示制度、星级评定制度、年检评估制度等进一步规范管理。发展在线教育,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搭建智能化、移动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工在线学习平台。

(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功能,提升培训能力,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以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文明诚信、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体培训对象;以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科技文化“三进村”为主要培训内容;以培训农民掌握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授课到组、指导到户、培训到人,着力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科技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努力营造“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和谐新村”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体培训任务是:在2011年内完成全乡所有村组干部和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民群众的轮训工作。其中,以村为单位,完成村组干部教育培训5期,培训人数240人次;以自然村为单位,完成农民教育培训56期,培训人数5000人次;完成劳动力就业培训250人次。

三、培训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培训。按照各村组农民的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分布和存在突出问题等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

(二)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设立流动课堂,采取村组就地培训,交叉巡回授课等贴近、方便农民的培训方式,将培训重心下移,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服务。

(三)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在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以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为依托,发挥各涉农部门的技术优势,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整村推进,促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开展。

(四)长短结合,灵活高效。长训短培相搭配,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注重寓教于乐,丰富培训内容,活跃培训形式,保证农民培训取得实际效果。

四、培训内容

(一)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以社会治安、禁毒防艾、民族宗教、土地承包、交通安全、计划生育等法律法规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搞好法制宣传,增强农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维护利益、化解矛盾的观念。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表达愿望和诉求,保障自身权利,激发农民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新型农民。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训,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群众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全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组织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

(三)开展农村政策培训。重点培训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现行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群众掌握和运用政策的水平,激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四)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时重点抓好良种良法推广、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设施应用与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引导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面向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和青壮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全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景信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 ××× 乡党委书记,宣讲团团长

副组长 ××× 县禁毒防艾办主任,宣讲团副团长

成 员 ××× 乡党委副书记,乡挂钩联系朗勒村领导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乡挂钩联系景冒村领导

××× 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乡挂钩联系勐白村领导

××× 副乡长,乡挂钩联系回俄村领导

××× 副乡长,乡挂钩联系糯各村领导

××× 乡派出所指导员,宣讲团成员

××× 县疾控中心医生,宣讲团成员

×××县林业局工程师,宣讲团成员

×××县人事局科员,宣讲团成员

××× 县进修学校教师,宣讲团成员

××× 乡宣传干事,宣讲团成员

××× 乡林业站长,宣讲团成员

×××乡农业站站长,宣讲团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党政综合办,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罗娇同志兼任。

六、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12月15—22日)。成立乡村两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制定初步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授课等相关细节进行探讨、分析,召开乡级动员会议。

(二)村组干部培训阶段(2011年12月23日—2011年3月)。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村组干部脱产培训(对象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八在员”,村党支部书记及村民小组干部)。

(三)农民教育培训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认真总结村组干部培训经验,教师队伍进村入组,以自然村为单位,有计划、分步骤地全面开展农民教育轮训。

(四)总结验收准备阶段(2011年12月)。梳理总结,建档备案,抓好迎接县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探索建立全县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七、保障措施

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篇8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教师不重视对思想政治的教育与提高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实用主义、功利思想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认为教师的本分就是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感兴趣,缺乏热情。这直接导致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缓慢,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淡漠也造成了对师德培养的困难,教师职业道德不高的现状,这无论对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都是十分不利的。

2.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分配机制的变化给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带来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逐渐转型,此时旧的思想道德体系逐渐丧失约束力,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这就导致了多元价值标准的出现。同时,思想道德的非强制性以及高自律性特点也导致了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与判断的盲目性与功利性。竞争、开放的市场经济将高校教师推向了经济的最前沿,高校教师的行为方式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目前高校培养出的许多人才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但在思想政治修养方面却远远赶不上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3.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科研的轻视阻碍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其科研水平的高低往往以理工类科研项目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而思想政治理论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其转化为物质利益的可能性是无法与科技研究项目相提并论的,因此,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科研并不重视,更无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这往往使得高校教师对不断发展着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无从着力,阻碍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此外,尽管各高校几乎都会组织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活动,但由于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科研的轻视,对教师思想政治修养的培训方式简单、机械,流于形式主义,不能得到高校教师的普遍认同,对于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效果十分有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途径探析

1.注重理论培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高校教师无论是在教育工作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与掌握,认真攻读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时期高校教学的基本规律,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大胆创新,通过实践的检验,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推进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

2.重视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工作

各高校应重视对教师思想政治的培训工作,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及时总结各种培训方式的经验教训,探寻一种能够被高校教师普遍认可的培训方式,以使培训能够取得明显效果,避免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在培训的过程中,高校要做到指导思想明确,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在培训内容方面,除了对高校教师进行政治理论教育,还要进行民主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集体主义与劳动纪律教育等。

3.构建师德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在对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可定期举办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活动和经验交流活动,由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推广成功的经验,以鞭策后进。另外,还要注重对高校教师工作环境的营造,包括浓厚自由的学术环境;团结友爱的人际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静;公平合理的政策环境;爱岗敬业的工作环境等。在这种工作环境中,高校教师才能严于律己,积极进取,从而为高校打造一支团结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师德教师队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