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8篇

时间:2022-10-03 02:00:19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篇1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教师;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22-02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涵盖水库、水电站、灌区、码头、航道等兴水利、除水害的人造工程系统。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要解决很多复杂的工程问题,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技术问题的复杂性:水利工程建设要处理好固体、流体两方面的技术问题,譬如水工建筑物变形稳定与泄流消能,两者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影响。(2)非技术问题的复杂性:水利工程建设往往影响到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这些因素有时反过来又会影响甚至制约工程建设。(3)功能效益的复杂性:水利工程效益主要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但有些效益相互冲突,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协调统一这些效益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都需要大量掌握扎实水利专业系统知识且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然而,长期“重理论、轻实践”的学术型工科教师培养导向使我国水利专业师资队伍表现出严重的“学术化”倾向,课程教学往往偏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授,不能紧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实际问题展开,导致学生水利工程问题意识淡薄、解决水利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很好满足水电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1,2]。因此,必须深入剖析水利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相应的对策推动专业教师进行工程化训练,切实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服务。

一、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原因探析

水利工程的组成建筑物多、结构复杂、建设历时久,涉及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农田水利及港航等多个专业的知识,水利工程涉及的往往是复杂工程问题。

因此,水利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经过完整周期的实践训练,从业人员才能逐渐了解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过程,切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然而,因诸多主、客观原因,目前很多中青年水利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但缺少足够的工程化训练,工程素养不够高[3-5]。具体原因如下。

1.先天经历不足,后天精力与动力不够。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开设水利专业的高校快速增加,水利专业学生规模急剧增加,专业师资相对不足,亟需补充大量师资以满足教学要求。然而,引进的水利专业教师基本都是刚走出校门就直接到学校任教,他们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导致其工程实践能力“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及“重科研成果、轻实践能力”的高校教师职称晋升考核导向往往导致专业教师到水利企业进行工程化的“精力和动力不够”。

2.工程化实践平台数量有限,训练项目偏少。当前水利专业教师工程化平台主要有以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为依托的校内实践基地、以企业为依托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数量有限,实践渠道欠畅通。然而,现有校内外实践基地往往结合水利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设置训练目的单一的实验项目,更偏重本科生某方面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与教师综合性工程实践能力锻炼需求脱节,且训练项目偏少,不能很好满足水利水电专业教师工程化训练的要求。

3.教师工程化训练针对性不强。很多水利水电专业教师根本不知晓解决水利工程问题所需工程素养的内涵,对自身工程素养缺陷类别(试验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课题科研攻关能力等)与缺陷程度(严重、一般)也不清楚。因此,在学院统一安排或教师自主选择工程化训练平台时针对性不强,盲目进行工程化实践项目,导致工程化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难以提高。

4.工程化配套制度跟不上。目前高校考核教师工程化的通用做法是规定教师工程实践经历的年限,缺乏教师工程化激励政策,且直接将工程化年限作为教师工程化合格与否的主要依据,而不是以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水平考核为依据。这些落后于实践的教师工程化配套制度往往导致教师工程化“动力不够”、教师消极工程化以满足规定的年限要求,教师工程化训练往往流于形式,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提高效果欠佳。

上述四个方面的主客观原因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们工程化的积极性和训练效果,亟需针对性应对措施来破解,以推动教师更自觉地参加水利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化训练,真正提高解决水利工程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针对上述影响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主、客观原因,笔者所在长沙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近年来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包括工程实践能力分类评级、工程化训练平台分类搭建、完善工程化配套制度等针对性措施在内的教师工程化培养机制,在水利水电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提升方面取得了良好训练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分类评级。成立了由水电行业专家、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系主任等组成的教师工程化训练评定小组来认定和考核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评定小组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工程实践能力测试等多种方式掌握水电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根据他们工程实践能力缺陷类别(①水利工程设计能力欠缺;②水利工程施工工艺流程不清楚;③工程课题科研攻关能力不足等)与缺陷程度(一般、严重)进行分类评级,帮助教师认清自己工程素养的实际状况,方便后续选择合适的工程化训练平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师工程化训练方案。

2.工程化训练平台分类建设。整合校院两级各类实践教学平台,联合水利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不同类型教师工程化训练平台。如依托教育部“长沙理工大学-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湖南水运投资集团公司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广东金东海集团-长沙理工大学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建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运行管理训练实践平台;联合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建筑分院、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永州市水利水电设计院、邵阳市水利水电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实践平台与工程课题科研训练实践平台。这些工程化实践平台的分类建立为水电专业教师根据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程化训练内容奠定了基础。

3.建立并完善工程化配套制度。工程化训练配套制度是解决专业教师后顾之忧,激励教师进行工程化训练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并完善了专业教师工程化的相关激励政策和考核制度。激励政策方面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着手,将专业教师工程化训练经历与职称评定挂钩,并奖励考核合格的教师3000~5000元左右的经费。考核制度方面除明确专业教师工程化年限需半年以上的要求外,还增加了工程化评定小组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水平的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教师需重新进行工程化训练。

上述三个方面的对策对规范水电专业教师工程化训练起到了积极作用,破解了专业教师工程化“动力不足”、“平台不够”、“针对性不强”、“训练流于形式”等难题,并通过制定的激励政策解决了教师工程化的后顾之忧,保证了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最近三年先后有18人次专业教师根据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状况,主动申请参加不同类型工程化训练,其中6人次到水库除险加固现场学习水利施工技术,5人次到设计训练实践平台进行工程设计训练,7人次完成工程课题科研训练实践,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训练效果。工程化训练后的教师工程概念明显增强,在授课过程中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入一些水利工程建设的鲜活案例来展示解决复杂水利工程问题的思路与技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由这些老师担任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等主干专业课教学获校院教学督导和学生的高度评价,他们指导的毕业设计成果优秀等级率显著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水利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本文针对水利专业教师“学术化”倾向严重、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困境,剖析了目前水利类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原因,进而结合近年的水电专业教师工程化培养实践经验,从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分类评定、工程化训练平台分类构建、工程化配套制度完善等三个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规范和指导专业教师工程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可供其他工科专业培养和提高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祝德显,张乐勇,张庆荣,等.工科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4,28(3):61-63.

[2]吴云芳,周伟.新形势下水利水电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2):27-28.

[3]惠晓丽,吉莉,徐鹏.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6):65-68.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篇2

关键词:水轮机;网络互动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潘虹(1981-),女,江台人,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讲师;郑源(1964-),男,山东日照人,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教授。(江苏南京21009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项目编号:2009-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66-02

水轮机是培养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等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我国水电事业进入大电网、高电压、大机组、高参数的现代化发展时期,水电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也对水轮机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水轮机课程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在教学环节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方式等环节进行了认识和思考,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实效。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问题

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的基石,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准确定位。近年来能源动力类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水轮机课程的学分也由原来的多学分(4~5个学分)减为2.5个学分。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课程的全部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1)根据培养要求的改变适时调整了教材,将原来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轮机》教材改为2003年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水轮机》教材,并同时配套了2004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水电站动力设备》作为辅导书。

(2)教师决不能局限于对照教材“照本宣科”,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1]水轮机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介绍水轮机的工作参数、工作原理、相似理论、各种不同类型水轮机的基本结构和水轮机的特性曲线与选型设计。其中由于工作原理和相似理论数学推导比较复杂,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之间的联系过于客观,学生在理解上通常存在瓶颈。因此,对这两部分的教学尤其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随着水电事业的发展,水轮机制造水平的提高,即便新版的教材,其中也有很多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教师需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水轮机单机容量明显增大,如三峡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机、广西桥巩水电站单机容量5.7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机等。

2.教学行为的问题

教学行为由两方面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主要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组成,他们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2]

(1)建立热情、负责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首先,教师本身必须热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对教学充满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其次,教学过程不仅是对水轮机课程的知识传授,同时也是帮助同学建立工程概念,培养专业责任感和自豪感的一个过程。水轮机课程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这个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将来都会被分配到水电部门从事设计、施工、制造、管理、科研等工作,是水电基础行业的主干力量。然而很多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对于专业的了解其实是比较单薄的,甚至有部分同学是被调剂到所在专业的。因此,作为专业课的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环节多介绍些专业未来的工作领域,帮助学生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工程素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教学过程中千万要避免“家长制”的作风,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2)合理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学生从简单的被动接收知识变成主动参与和探索知识,在激发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总结了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方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硬性地接受知识,没能够参与课程的讨论过程。尤其水轮机课程是一门对于数学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的推导公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难懂的感觉,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同学提问和质疑,活跃课堂气氛。[3]

2)要避免只强调理论基础,忽视工程实际的教学方法。水轮机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包括很多的实践环节,如水轮机实验、水轮机实习(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水轮机设计(含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熟悉水电站及水轮机的结构布置。理论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了解水电机组的平面布置,仿真机和水电站现场的实际演练,将书本中的结构与实际设备一一对号,把脑子里的“平面图”变“立体图”,弄清设备的结构、布置、连接、操作点实际位置。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收集国内外丰富的水电工程资料、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增加工程概念,便于更好地理解基本原理,同时又可以为实践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3)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大量引入日常教学,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的教学手段已经不是简单利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二维的教学课件,随着计算机仿真、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三维AutoCAD、3Dmax、Pro-E、Solidworks,Authorware等三维制作软件和以可计算信息为基础的虚拟现实(VR)系统被大量引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目前在电气、机械、物流等专业教学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将课程内容做成融文字、声音、图像、视频、3D动画为一体的演示材料,具有表现力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原本静止的平面和单调的语言、文字用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有兴趣,也更易理解课程内容。[3]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信息量、视觉效果等方面确实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更具有优势,尤其在介绍实际工程案例的内容时。但是,黑板教学仍然需要合理利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用鼠标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介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大量信息,学生忙于接受知识,反而没有思考和理解的空间,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3)鼓励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是否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索知识。现在教学要求已经提升到了研究性教学的高度,针对水轮机这种专业课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创新竞赛或加入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方式进行课题开发和项目设计等科学研究,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同时,注重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实施途径

1.扩充资料建设,丰富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往往内容繁多,知识面广,具有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补充工程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工程感观认识。水轮机课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水电站现场的影像资料,或者通过建立教学模型或三维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水轮机的知识要点,此外,可以收集国内大中型电站的具体资料作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电站实际情况比较学习水轮机,提前建立工程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中应多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和研究性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比如教材中主要以混流式、轴流式机组为研究对象,但是随着电网要求的转变,抽水蓄能机组和大型的贯流式(灯泡式)机组在电网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的上述特殊机组类型,并分析选择该种水轮机的原因。

2.提升教师能力,加强校企合作

教学环节的主要完成人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能力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除了理论教学外,对自我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也需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改进,要多和比自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深入观察、审视、评价自身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4]

此外,教学与学生就业后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是直接挂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随时反思教学执行现状与工作实践之间是否吻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意见反馈,调研市场经济下人才要求的知识技能,进而调整授课重点,总结教学得失;[5]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到水电和水轮机生产制造单位进行锻炼,与水电生产厂家加强沟通交流;同时可以邀请水电生产一线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或举办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追踪水电站生产实际发展动态,增加学生的市场就业竞争能力。

3.建立电子教案,实现网络互动教学

电子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成果,修正不足之处,并能将经验反映到后期的再教学过程中去,有益于教学经验的交流和保存。对于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极大地帮助其解决任教初期由于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和教学经验带来的教学问题。

此外,网络互动教学将是教学过程的发展趋势。水轮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知识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水轮机课程网站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之余,还有效解决了水轮机课程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目前,水轮机课程的教学更加注重理论、实践和工程的结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谷素华,杨国燕,张瑜.教学反思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J].教育与职业,2010,(11):42-43.

[2]李治军.教学反思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徐维晖.“水力机组辅助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浅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3).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篇3

一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专业以实际应用和职业需求为导向,将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先进方法和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基于水利工程领域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状,建立针对性强、知识结构完整、课时配置合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与水利工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相联系,提高所培养研究生在本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中的优势;同时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与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有机结合,不仅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和论文研究进展情况,同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同时,根据学校与行业联系紧密的特点,发挥校友纽带作用,依托校友关系在青海、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黑龙江等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建立实践基地有19个,其中西北水电勘测设计院、中国水电第三工程局、中国水电第十五工程局、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等西北大型企业更是与水利水电学院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并设立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同时学校投入大笔资金建设实验室及完善实践基地,各大型企业均有配套资金用于实践基地建设与完善。

为了更好地推行本培养模式,水利水电学院不仅在硬件上进行改革,在软件配套上同样极为重视。学院秉承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原则,为培养研究生建立了一支校企联合,以名师、专家为主体的实力雄厚的培养团队。同时学院还投入大笔资金用于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专家讲座、学术论坛,进而为研究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多与企业联系,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并向参加企业实践的学生每个月发放一定额度生活补助。

同时为确保校外导师培养质量,水利水电学院还制订了严格的校外导师遴选制度,要求校外导师需由经单位推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认可的人员担任,同时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极为了解本工程领域前沿发展状况且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不超过55岁;掌握本专业学位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或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解决所属专业学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立指导硕士生进行实践活动和论文写作的能力。校外导师负责制定论文研究计划,检查论文进展情况,作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工作,督促论文工作进度计划的按期完成,保证3次进度报告的考核与检查。双导师应加强联系与沟通,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负责。

在整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技术实践与工程管理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指导,以及论文选题与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校外导师应经常交流指导情况,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每名校外导师须与我校一名导师合作共同指导,不可独立指导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成果

1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在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几年时间内,已毕业研究生在各自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经理、企业的总工等,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我校毕业的工程硕士夏忠,是全国首届“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端木礼明作为河南黄河河务局总工,主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个专题和项目。

2产生学校其他学科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联动效应

继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专业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学校其他专业亦纷纷推出适宜自己专业的校企联合模式,电气工程、工商管理硕士还被选作为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与西安宝德自动化有限公司签署了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并设立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同时设立每年10万元研究生创新基金,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新型模式的推出,在学校内产生了较好影响。

3推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改革

由于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就业方向不同,因此,在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同时,必须改革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学术型研究生理论与方法创新能力。由于本专业用于创新,结合严格、缜密的培养方案,我校水利工程(本、硕、博)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一步促进提升了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4促进同行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2011年11月,召开了由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承办的全国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会议就“全面推进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切实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讨,我校做了大会主题发言“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探讨”,与兄弟院校交流综合改革经验,反响较好。

三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主要体会

1以实际应用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了培养方案

根据行业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优化培养方案,制定面向企业的课程体系;根据工程技术难题,确定论文选题;采取校企联合指导小组模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工作;论文采取企业和高校双盲审制度,保证培养质量。

2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构建了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以人才需求和科技合作为基础,以订单式培养为着力点,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现校企双赢。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企业人才引进提供了便利。

3以能力素质提高为核心,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订单式培养为主线,在招生中,实行双向选择,校企联合考核能力,订单式招生;在理论实践与教学过程中,实行模块式培养,半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半年在企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完成实践环节;在论文研究阶段,一年时间在企业完成论文工作;毕业后订单企业审核并就业。

西安理工大学在水利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作风,严肃的教学态度,严格的培养管理”的优良传统;我们将不断加强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依托学校学科和企业优势,构筑高水平的办学平台,实施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注重基础,强化实践,致力于培养扎根西北、敢为人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四关于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我校水利水电学院的这次创新性研究培养模式改革,根据行业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并进而优化培养方案,制定面向企业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难题,确定论文选题,采取校企联合指导小组模式,指导学生开展论文研究工作,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了校企双赢。

研究生经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培训具有了就业竞争能力,但由于国家近年来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大,因此就业时本校学生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为缓解研究生就业压力,可以考虑订单式培养模式。在招生中,实行双向选择,校企联合考核能力,订单式招生;在理论实践与教学过程中,实行模块式培养,半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半年在企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完成实践环节;在论文研究阶段,一年时间在企业完成论文工作;毕业后订单企业审核并就业。一方面解决了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问题,另一方面缓解了学生就业压力,再次有效实现企业双赢。

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全日制联合培养学位研究生实践单位的政策或资金支持力度,并尽快出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及考核方法,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7.

[2]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4-77.

[3]崔杰.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88):15-20.

[4]张春华,孙鹏江.研究生、大学生就业指导[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9-20,45.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篇4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教学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学质量的优劣将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今后工作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因此必须要仅仅抓住这门学科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门课程实际理论、组织管理和机械设备于一体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抓住其特点,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具体来讲,这门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门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工程机械设备,且具有复杂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这些工艺和设备广泛的应用到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因此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并针对具体的施工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第二,较高的灵活性。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地理位置以及施工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等进行勘察,并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而采取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方法。所以说,该课程的内容必须要随着实际的变化而进行创新,老师在教学中也需要融入新的东西,因此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第三,较广的知识面。该门课程除了教材上所讲授的内容之外,其还涉及到其他知识内容,例如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土力学、水力学等相关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和这些内容相结合,每一个施工方案都需要针对具体的对象,因此必须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对策

上文中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些特点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来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并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当前中职院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的老师存在着年轻化的趋势,教学经验不足,这将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基于此,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增强其教学经验,并逐步构建其双师型教师团队。具体来讲,中职院校在用人方面可以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水利水电施工人员,担任该学科的授课老师,并且作为学科的带头人去培养年轻的教师,使其能够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同时,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年轻教师进行实践活动,深入一线实习,这样既能够提升其专业水平,又能够使其在教学中能够有更多地实例和学生分享,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第二,转变教学对策,活跃课堂气氛。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门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难度加大,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转变教学Σ撸通过有效的方式愉悦课堂气氛,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不足之处。这就要求老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自己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同时,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并安排授课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传授给学生实际性较强的东西,能够便于其今后的应用。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教学过程做活,可以通过施工现场的图片和相关视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选择实用性教材。从前中职院校当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教材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理论和实际不能够有机结合,且知识的更新速度较慢,因此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老师需要选择实用性的教材,并根据实际的需求给学生增加实用性知识的讲解,使学生真正学到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实践工程案例的课本,将工程实例完整的呈现在教材当中,提升教材的使用价值,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的灵活性较高,因此在选择教材和教参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系统,能够涵盖中职学院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全部内容,并且要重点突出,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施工机械设备的应用和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的具体实施。

三、结束语

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实践性人才,因此其教学工作也需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中职院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门课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教学对策,希望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军涛.《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探讨[J].水利科技,2001(2):61.

[2]刘祥柱.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的建设[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7(3):61.

[3]郭庆.中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4(17):129.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篇5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设计;水利水电专业;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08-02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具备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水利水电专业学生由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桥梁和过渡。因此,毕业设计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无论从占用的教学时间,还是所占学分的比例来看,都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比拟的。省属农业院校在实施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既有其普遍性,又存在其特殊性。

一、水利水电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以农科为优势学科的省属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工科类专业毕业学生,尤其以工程类为主的专业,在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基础实验条件、学术氛围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明显不足,如何提升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专业设置历史短,社会认可度与可利用资源有限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类工科专业,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学科类专业是1999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批准设置,同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并在2003年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连续招生仅11年历史。虽然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逐步获得了认可,但是水利行业对我校水利专业建设的直接支持仍然有限,校企合作项目不多。

(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导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晋升压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加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为应对高校师生比例增大的问题,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此类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与积累方面重视不够;地方院校待遇不高、人事体制僵化,很难从生产单位引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诸多因素直接导致现有教师工程实践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四)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扩招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他们在寻找未来出路时投入的精力也随之增多。我校毕业设计大都在第七学期末布置,第八学期完成。但是,这时候正是毕业生寻找就业或继续深造机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如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造成毕业设计精力投入不足。另外,有些与用人单位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部分参加考研、考村官、考公务员的学生为了应付接二连三的笔试、复试等相关事情,毕业设计被搁置拖延。

(五)毕业设计执行程序过于繁杂,过程监控制度僵化

学校管理层为了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步下滑的局面,出台了较多管理条例和规定,尤其在高校评估期间相继出台《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从选题审批、选题论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格式规范、形式要求和时间控制,涉及填写的表格多达7个之多,需教师和学生签字多达7处。这些规定和要求对规范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脱离实际情况,毕业设计一味强调标准化,不但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缺少灵活的过程监控体系,毕业设计内涵质量上并未显著提高,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设计题目来源和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内容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好的课题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的保障。

1.结合毕业实习和就业自主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工程实践题目,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借助老师、校友、亲戚朋友关系等多渠道,协助学生联系毕业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结合他们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寻找题目来源,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种方式选题针对性强,避免重题现象,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理解题目内容,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毕业设计质量。因学生居住在工地现场,缺少教师面授机会,我们可采用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指导学生收集、消化工程资料;当学生返校后,进一步集中指导和完善。

2.指导教师指定选题。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其他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一系列就业类选拔考试的部分毕业生,指导教师选用一些较成熟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做,或直接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其毕业设计。针对这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我们通常采取间隔固定时间、集中面授指导等手段,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二)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表、评阅人评价意见表、答辩记录及评分表,并附评分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按百分制分别评分,加权平均得到总分,再折算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或不及格,最后由系答辩委员会审核。这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全方位的评价,最后成绩评定结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所付出的时间相符合。

(三)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

1.题型与题目。题型和题目可以反映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真实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表1显示了近12届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从表1可见,毕业设计(论文)可分为设计题型和论文题型两大类;毕业生的设计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生产实际,实践与教学结合更加紧密。虽然毕业论文数量在减少,从毕业论文内容看,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大而空的题目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源于指导教师的部级、省厅级科研课题的试验研究论文数目增多。

根据12届毕业设计题目来看,毕业设计题目逐步规范,符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随着专业办学历史延长,毕业生选题的渠道逐步拓宽,来自生产实际工程的设计题目逐步增多;另一方面,也显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以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为特色的培养模式逐步凸显,与国家水利建设行业的投入方向关系密切,也充分证明了近几年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库塘坝出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2.毕业设计完成效果。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措施的系统实施,毕业设计取得了以下较好的成效:(1)实现了“三年不重题”、“真题真做”,缓解了毕业学生数量多与教师资源有限的矛盾;(2)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评分科学、合理;(3)毕业生的CAD绘图和文字处理水平显著提高;(4)毕业论文题目与导师科研项目结合,解决了毕业论文经费不足问题,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5)“就业与毕业”得到了较好兼顾,实现了“毕业设计质量不下降,就业不落后”的局面。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篇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后,全国的水利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广西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提出了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具体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2]等一系列文件,对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是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同时也是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知识,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布置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 面对近两年来广西水利行业建设项目大量增加、相关岗位迅猛增长,知识结构要求更高的形势,为适应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组建了《水工建筑物》课程改革项目组,以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水工建筑物》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一、当前广西水利建设对水利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题项目组通过深入广西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实地调研,掌握了当前广西水利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知识点、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准确情况。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广西主要水利工程项目是中小型水库的加固、防洪堤及海堤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工程、防汛抗旱工程等,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类的学生就业后主要也是参与这些工程的施工以及管理,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一线的施工员、概预算员、资料员、质量监理员、基层水利单位的运行管理人员,就业岗位主要属于基层岗位,对知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中小型工程如浆砌石工程、防渗工程、小型工程的力学计算、土石方等工程量计算、测量放样,要求掌握施工的具体方法、流程,具备看懂工程图和按图施工的能力,以及工程量、报进度、做施工资料等能力。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动手能力强,到单位后能直接上手。按照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项目组认真制订了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二、重构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 《水工建筑物》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重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针对性和社会应用性,依据岗位工作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结合专业对应的国家岗位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确立合理的知识结构[4]。由于本课程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项目组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强调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结论的应用,删减理论推导过程;在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注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强调必需、够用原则。例如:《水工建筑物》目前教材共11章,重点突出土石坝、水闸、河岸溢洪道、坝下涵管、渠系建筑物、水利枢纽布置、水利工程管理等内容,简化岩基上的重力坝、拱坝,简化应力分析、渗流计算。同时将重力坝、拱坝、土石坝和水闸章节中有关地基处理的内容单独整合成“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一章,使学生了解各种水工建筑物所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目的及其相互联系,将学生从繁琐的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建设特色教材 根据岗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确定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抓手,明确职业岗位对水利水电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课程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与水利行业的专家、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能反映实际工程项目、工程案例的立体化、项目化教材[5]。为此,项目组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订单培养的模式,将实训教材、补充教材、实训指导书作为本课程教材的建设重点,及时吸收当前广西水利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水平充实教材内容,突出水利职业特色和职业岗位能力,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将工程项目划分为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安排教学内容,适时融入水利行业标准,以真实的水利工程为教学案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基于“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主线,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交替融合,使教学过程更贴近水利工程实际。对一些专业理论性太强,如大型工程的设计、枢纽布置,渗流计算、设计、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使教学贴近大多数学生,使他们掌握一定基础,需要的话以后可根据工作实际自己学。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对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水利高职院校要想尽快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6]。近两年来,水工系输送了4位中青年教师到水利厅相关处室挂职锻炼,实实在在地参与具体的水利工作,增强对水利的了解;派出10位教师到学院设计所、水科所兼职,参加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等工程的设计和水利科研;组织三批次教师到百色、来宾、防城港等市的水利工程施工工地参与施工和管理,接受工程实践锻炼;组织2批教师到贺州、河池等市开办水利技术专题培训班,并和当地技术人员开展业务交流;组织3批次师生参加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并承担了各市相当一部分的技术工作。通过以上的努力,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专门从广西水电工程局、广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聘请了10多位行业中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担任兼职教师,请他们参与教学工作,指导本课程建设,讲授水利工程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p#分页标题#e# 五、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课程改革中,以工程案例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扩大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抓住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交流,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理论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各种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布置原则,掌握水利枢纽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方法以及运行管理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通过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抓住水利枢纽布置、建筑物结构、地基处理方案比较等方面的创新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专业学习协会的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复杂的计算如渗流、荷载的计算等很多是用电脑软件来进行,根据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喜欢电脑的特点,着力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中小型工程软件的应用,如CAD、小软件、结构设计、桥梁大师等,又如施工组织设计的教学,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动手CAD画图,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水工建筑物》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其内容包括大量的工程实践知识[5]。定期聘请水利厅技术中心、广西水利工程管理局的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就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洪抢险、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水利技术难题给水利专业师生做专题讲座,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水利水电工程新技术。 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工程现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和基本要求,结合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水利工程进行参观实习,对水工建筑物集中进行合理的直观教学,利用真实工程场景和建筑物讲解理论知识[7]。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建设中依托广西水利电力职教集团,不断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学院和实习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效果。近五年来先后与大王滩、西津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等43个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本课程的工程现场实践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加强实习环节,有时一个工程的施工全过程都参与,全过程实训,紧跟工程施工进度;学校建立全过程的实训场所,仿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阶段根据个人未来工作岗位强化学习内容。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对主要水工建筑物的感性认识,使理论教学不再抽象化,便于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视音频兼备、人机交互、网络运行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实现优化教学的有效途径[8]。《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包括大量的公式、工程图片、工程案例等内容,课改项目组在课件中预先编入这些信息,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此外,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筑物类型繁多,结构复杂的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收集一些著名水利工程的视频资料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将大量的工程从整体到局部清楚、灵活地展现在面前。例如:利用动画来演示土坝滑坡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借助视频来展现重力坝的帷幕灌浆施工过程、通过观看胡佛大坝工程的视频让学生从三维视角来了解双曲拱坝的空间形态等。通过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克服了单一语言描述的单调性、乏味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的水工建筑物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课程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水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掌握更扎实,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体现出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对行业的视野更广阔,创新的氛围更浓厚了;其次,社会对水利类学生的综合评价更高。从麦可司公司负责的《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反映,该校水利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校友评价等关键指标均比往年有较大提高,从多次就业招聘会、双选会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也更高;再次,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教师。在课题项目组开展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和实践过程中,一批骨干教师成长起来了,尤其是在培养懂水利、爱水利、实干型、创新型的高素质青年骨干教师方面有大的突破,有力推动了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篇7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水能规划 改革思路

水利水能规划(含课程设计)是我国大部分水利类本科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课程涉及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多个专业。该课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开发利用水资源提出的实际要求,以及水资源本身的特点和客观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讲授如何经济合理地综合治理河流,综合开发水资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开发方式,开发规模和可以获得的效益,以及拟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运用方式,等等。课程内容有兴利调节计算、洪水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等三大部分。该课程的讲授需在学生完成《工程水文学》、《水文学原理》、《水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2―4]。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在掌握工程水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水利水能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这方面的分析计算方法,使学生毕业后,经过一段生产实践的锻炼能参加这方面的工作。课堂讲授32学时,课程设计为1周。如何在短学时的情况下使学生掌握水利水能规划的相关内容,这是我们在历年教学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特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一、在课堂讲授中,采用传统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在2008版本科课程设置中,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缩短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学时由以往的36学时减少为32学时。为了充分反映该课程主要内容,在规定学时内完成主要内容的讲解过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来缓解目前教学学时较短的不足,多媒体教学较纯板书教学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讲授更丰富的内容。

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动态展示的优势,具有画面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的特点。在水利水能规划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不易理解的内容,以色彩丰富而且直观的图片、表格和图示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如水库特征水位的讲授,以图形展示,逐个讲解,使得学生充分理解各特征水位,以及对应的特征库容。又如对于洪灾的讲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对特定地区洪水视频来展示洪灾的凶猛和危险性,使得学生对于理解洪水灾害有更深刻的印象。此外,当讲授水电站能量转换过程时,以“图解+视频文件+动画”的形式,可将水电站发电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

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能充分传达教学意图。但相比较而言,多媒体教学由于在相同时间内能使教师传授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预习,而且在课堂讲授时间内,需要加倍集中精力,以期消化和吸收当次课堂知识。因此学生进行充分预习、精力集中和课后复习成为必要的环节。为了使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一方面,教师需要及时在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另一方面,可以在每次授新课之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复习上次讲授的要点,以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运用Powerpoint制作讲义的过程中,通过添加大量的图片、短片、动画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对一些基本公式的推导,采用传统式教学;而对于水力发电、径流调节计算、洪水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可以利用多媒体或网络技术清晰地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全面、直观地了解这些内容的原理、方法、作业程序,最终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概念,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习和思维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被“灌输”的状态,进入“互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参与教学,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在创造和想象的空间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课下深入学习,能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不断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从而巩固相关知识[5―6]。

二、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水利计算和水能规划的基础理论和动手能力。

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历时一周。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应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计算分析,深入理解该课程的应用价值和功能,即在课程设计中,提供相关工程实例的水文、泥沙、地质、水能及工程地点等基本资料,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灵活体现在实际工程分析中。主要内容是依据经水文分析计算后提供的设计年径流、设计洪水、泥沙特征等成果,按照工程设计标准,通过兴利调节计算、水能计算和调洪计算等,分析确定水资源利用工程的规模,并为水资源利用工程的调度运行提供相应的特征参数。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全面掌握水文分析与计算的原理、方法;了解水库电站设计中水文分析及水能计算部分的基本程序,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把看似不连贯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对本课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有所了解。

课程设计以西北某河流多年径流特征为基本数据,考虑蒸发和渗漏损失,以年调节水电站为例,分析水库的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及相应的特征库容,进行兴利调节计算、防洪调节计算及水能计算,最终确定水电站的动能参数和水库的特征参数。理论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兴利调节计算、水能计算及调洪计算的主要步骤。在实际操作中,水库工程的设计方案中涉及不同特征水位的选取,课程设计中根据实际工程案例需要考虑不同的情况,如正常蓄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的关系(依据实际条件选取),确定死库容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泥沙淤积等),兴利调节计算中需考虑库水面蒸发等因素并计入损失进行计算,水能计算过程中是否能在规定条件下计算出保证出力,水电站实际机型的选用需套用定型机组而不是直接选取计算的理论值,调洪计算需考虑不同的设计标准等。课程设计的内容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其计算结果可允许有一定变化,这与授课时完成作业有所不同,因此在课程设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既深化了课堂知识,又初步掌握了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学会了动脑灵活解决问题。

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和水文实习融合在一起,通常在每年暑期进行为时1周的认识实习和3周的综合实习,其中有若干天时间用于了解和调查河流的水文情势,并了解水电站发电基本设备构成及发电程序,使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此外,还可通过和教研室经验较丰富的教师交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增加本科生及早接触和参与研究项目的机会。

我校多年来组织本科生积极申报“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区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资助额度几千元不等,国家层面上也有相关科技创新项目方面的资助。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喜欢探索的学生往往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指点下获得项目的资助,从而开展相关的调查、试验和研究,对于培养大学生从事初步的研究工作和独立的创新性思维具有很好的鼓励和推动作用。虽然我院以往对于该项目的获批额度不大,但近年来对于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等都有积极的鼓励措施,如学院承担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版面费,在学生的学期综合测评中给予加分,等等,为推动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我校目前对个别专业的本科生实行了“2+2”复合培养模式,即在大学期间,前两年集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外语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后两年实行导师制,在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从事的科研或工程设计工作。选择导师后,对于学生参与具体的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直接参与相关研究,并对如何具体应用专业知识有良好的正面作用。该模式适宜大力推广到其他专业和高校。

四、结语

针对《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课时少、课程设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提出在多媒体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增强教学效果的措施,以及课程设计中应使学生重点掌握的问题,提倡学生在本科阶段参与实际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为培养高水平本科毕业生打下基础。本文的相关内容可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之豪,沈曾源,施熙灿等.水利水能规划[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2]王维第主编.水电站工程水文[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

[3]陈惠源,万俊主编.水资源开发利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余铭正,孟宪生合编.水电规划与管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5]向友珍.“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5,(3):37-38.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篇8

【关键词】专业英语 水利水电工程 教学模式改革

【基金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2012SJGLX17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华水政〔2013〕18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7-0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交流的需要,中国工程企业参与的涉外工程日益增多,国内水电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逐渐将企业发展重点涉足海外市场[1]。水利水电专业英语是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所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如何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水平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结合笔者多年的专业英语教学经验,在阐述水利水电专业英语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最终考核方式、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更好地完成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1.水利水电专业英语的特点

与基础英语相比,水利水电专业英语语言相对周密严谨、逻辑性强[2],具有如下特点:(1)词汇专业性强,派生词较多,存在大量前后缀词汇、缩略词和数学公式表达符号;(2)遣词造句被动语态使用较多;常使用分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使用不定式短语代替各种从句;大量使用后置定语、介词短语、形容词及短语;(3)专业英语书写没有冗余和过度的修饰。

2.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水利水电专业英语涵盖的内容较多,涉及水工建筑物、水文地质、水力发电、水力机械、地基处理、施工机械等多个方面,学时数在24~36之间。教学实践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设置相对滞后; (2)专业英语师资力量相对缺乏; (3)大班教学问题严重;(4)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3.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探索

(1)教学模式探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提前布置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初步讲解与分析,包括专业词汇、难句等,扫除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障碍;为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遵从先举手先回答问题的原则,让学生先朗读英文原文,再进行中文翻译及解释,作为老师,要对本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进行一次成绩记分(可以分为A优、B良、C中、D及格等几个级别);对于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让多为同学进行朗读与翻译,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这样到学期末考评时,平时成绩的给定就会有理有据。

(2)教学方法探索。专业英语的流利阅读与交流首先必须解决专业词汇问题,丰富专业词汇量。专业英语词汇大致可分为三类:“记忆”型单词、“认识”型单词和“不做要求”型单词。“记忆”型单词数量较少,必须牢记。“认识”型单词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这类词的构词法及其特点,能够通过字型和上下文理解词义及整体含义并做到融会贯通与熟练应用。对于构词复杂生僻的专业词汇,则为“不做要求”型单词。

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走到学生中去。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越近,学生课堂的专注度越大,课堂学习效果越好。同时,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对话水平,缓解课堂翻译的疲劳效应,可以选择专业相关的外文音像给学生看。

分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分组采取教师调配与学生自愿组合相结合的方式,并任命小组长来负责每个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与监管工作。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根据水利水电专业的内容需要,结合当前水利科学发展情况,提出3-5个专题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并查阅英文文献,制成PowerPoint 以便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教师在小组汇报后马上点评,或者邀请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语言学习必须重视学习过程,在第一节可时就要告诉学生平时成绩将按一定的比例(20-30%)计入期末总成绩。专业英语课学习应重在平时,所以在考核方式上要采用多种形式。既有最后考试卷面成绩,也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学生的出勤、平时小测试的成绩、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小组成果汇报情况等,这些都可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在水利水电专业英语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最终考核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可为水利水电专业英语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惠玲. 高校顺应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海外英语,2016,(3):122-124.

[2]张建伟.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水利水电专业英语[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