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推门听课总结8篇

时间:2022-12-04 14:40:00

推门听课总结

推门听课总结篇1

关键词 推门听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推门听课是指“学校管理者在事先不通知任课教师的情况下,课前或课中突击式进入教室听课,以此来了解和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管理行为。”作为一项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规范性制度,推门听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校管理者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学一线的真实现状,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同时对少数教学不认真的教师进行有效监管,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认真专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虽然推门听课作为一种制度,其初衷是为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但其实施的具体效果并不明显,老师们往往很不满意,觉得自己时刻处于学校管理者的监视之下,严重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因而怨声载道。事实上,任何一种制度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就推门听课而言,应当建立在三个标准之上,即:合理性标准、合法性标准和现实性标准。推敲当前推门听课制度遭遇到的困境,究其原因,恰恰是不满足上述三个标准。

1 “推门听课”的前提假设缺乏合理性

推门听课的假设前提为:教师有好逸恶劳的本性,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控,否则,教师就会偷懒,就会影响教学质量。把教师之本性定位于“恶”的层面,从消极防范、强迫控制的角度来管理教师,这正是传统学校管理的典型特征。单就其假设而言,是对其人格和师德的不信任和彻底否定,也因此遭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反感和情绪抵触。教师职业是具有显性道德导向意义的专业化职业之一,教师群体代表的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角色,更具有“自我实现人”的特点。所以,只有充分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独立人格,教师才有可能在新时期我国“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中发挥更大的情感潜力和精神贡献。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被激活。”也只有当教师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时,他才会把自己的关注点指向更高层次,即在自我实现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也只有在教育工作中能充分感受这一职业的内在尊严和充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教师才能真正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2 “推门听课”的价值导向具有不合法性

推门听课是一种突然袭击式的课堂听课评价法。从管理学角度看,突击性检查多指古典管理理论中对产品生产过程所采用的一种抽样检测的管理方式。在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管理可能适用于企业生产,但却不适用于以培养学生为根本目标的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场地,教学的对象是个个鲜活的有独立价值的生命体,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投入智力与情感去感染学生。因此,对于教师独立教学权利和人格的尊重,是每个学校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学校管理者应当从对教师教学的领导者、监管者转变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服务者和组织者。现代学校制度对管理者要求具有高度负责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创新人才,学校作为社会组织的子系统,教师在学校系统内和系统外的流动也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因此,学校管理者对于教师的管理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管理者为了学校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平台,使更多的教师投入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自觉实践中。

3 “推门听课”不具有可操作性

推门听课和普通听课方式相比较而言,都是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分析教师教学中的优缺点,与之进行平等、诚恳的对话,以合作、协商的姿态,鼓励教师发扬自己的教学风格,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目的。但由于“推门听课”与教师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往往在课后评价环节流于形式。听课人员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或是谷子芝麻类的纠错,或是泛泛而谈的指导,或是隔靴搔痒的折衷,结果只会让教师觉得推门听课成为触霉运的心理负担。即使听课人员真正能提供一些中肯性的建议,但对教师而言,或许只是被动的附和,并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反思。因为缺失了情感信任的底色,再多技术层面的涂抹都是徒劳的。从格林菲斯的人际关系的管理模式来看,管理“不只注意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方面的问题,更应该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因此,强调人际关系调整的目的是学校管理者实现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益和质量的关键要素。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作为学校人际关系的子要素,往往是学校整体声誉和高效管理的风标。学校管理者依据听课制度履行教学课堂预约、观察和评价职能,和教师之间就是客观的协作过程,只有让教师真切体验到在校主人翁般的归属感和与学校发展紧密相关的荣辱感时,学校管理的成效才能显现出来,才能构建起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和谐关系模式。

因此,要摆脱传统的推门听课制度的种种缺陷,建立起有效的规范性制度,学校管理应从领导突击监管到制度保障的转变。学校管理的最佳状态便是组织机构自动运行的常态化与长效性。听课制度成为常态化运行机制,让听课在教师主动邀请、学校预约下成为常态,便可大范围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样可使授课教师的心态由“被动听”转变为“请来听”。一方面,教师自己占据主动地位,可以潜心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教学特色。另一方面,教师卸下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在课堂当教学中会更加得心应手,更有利于教学智慧的提升和思想火花的碰撞。通过课前预约,学校管理者能准确预判课堂行为的有效性,更能抓住课堂过程中教师教学思路的关键,也为教学目标的实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避免“突击式”听课的尴尬。只有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师德操守得到学校管理者的尊重和信任,教师的自由精神才能充分伸展,才能使规范与自由和谐沟通、巧妙融合。

总之,教学常规的执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水平的提升,靠的是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制度,而不是突击检查。只有帮助教师苦练“内功”,才是提高教师“常态课”水平的有效途径。也只有在教师乐于教学、享受教学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听课制度的调节作用,才会形成“寓教于乐,乐教其中”的良好教学风貌。

参考文献

[1] 许莉莉.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看教师抵触“推门听课”问题.教育探索,2008(6).

[2] 田文.对“推门听课”的几点审视.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

推门听课总结篇2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学期来,全体教师继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勤奋耕耘,立足于三尺讲台,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一)推门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教师的合理使用打好基础。今年十月份,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学校副职的分管工作也作了调整,我由原来的教研、后勤工作变为小学教学,这就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全面了解小学部的教学情况,详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水平,合理安排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门听课是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方法,也最能反映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推门听课使我掌握了小学部的教学情况,对小学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小学教师的劳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是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按照计划,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完了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课,共计34节。通过听课,我认为,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过硬的,绝大部分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教师精神饱满,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良好。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够,课堂上慌乱,教学环节衔接不好,过渡不自然;个别教师基本功不过关,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板书设计不合理、普通话不标准、粉笔字不规范等。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听完每一节课,我都把听课意见当面反馈给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或者写出简要的评课材料发给校长,第二天就出现在校长的博客中,任课教师就能看到。通过大面积推门听课,与教师广泛交流,切磋教法学法,共同提高,互利双赢。

(二)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是备课,“课中”是上课,“课后”是作业,教学检查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推门听课检查上课情况,通过检查教案和作业掌握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处理情况。在教案和作业检查上,我们继续坚持“月检查”制度,每月由教导处牵头对教案和作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考核的依据。教案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安排;二是教案备写的环节是否齐全,以《平川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中规定的教案书写环节为准,同时,特别要求教师在教案中要突出“学情”分析这一环节,这个环节在以前的备课中经常被忽视,是一个薄弱环节;三是教学反思和单元后记的书写质量,要求教师要养成书写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要及时记录课堂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只有认真的反思总结,才能形成有效的“二次备课”;四是教案书写的整齐情况,要求用规范字书写工整的教案。对作业的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平川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检查批阅符号是否规范;二是根据《平川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段各科作业设置及批阅要求》,检查作业批阅的次数;三是检查作业中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四是检查教师书写的作业评语,要求教师养成作业中加注评语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评语书写中,要经常书写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五是检查作业的书写情况,要求教师要督促学生写规范字,作业要工整。

推门听课总结篇3

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学期来,全体教师继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勤奋耕耘,立足于三尺讲台,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一)推门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教师的合理使用打好基础。今年十月份,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学校副职的分管工作也作了调整,我由原来的教研、后勤工作变为小学教学,这就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全面了解小学部的教学情况,详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水平,合理安排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门听课是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方法,也最能反映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推门听课使我掌握了小学部的教学情况,对小学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小学教师的劳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是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按照计划,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完了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课,共计34节。通过听课,我认为,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过硬的,绝大部分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教师精神饱满,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良好。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够,课堂上慌乱,教学环节衔接不好,过渡不自然;个别教师基本功不过关,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板书设计不合理、普通话不标准、粉笔字不规范等。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听完每一节课,我都把听课意见当面反馈给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或者写出简要的评课材料发给校长,第二天就出现在校长的博客中,任课教师就能看到。通过大面积推门听课,与教师广泛交流,切磋教法学法,共同提高,互利双赢。

(二)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是备课,“课中”是上课,“课后”是作业,教学检查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推门听课检查上课情况,通过检查教案和作业掌握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处理情况。在教案和作业检查上,我们继续坚持“月检查”制度,每月由教导处牵头对教案和作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考核的依据。教案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安排;二是教案备写的环节是否齐全,以《平川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中规定的教案书写环节为准,同时,特别要求教师在教案中要突出“学情”分析这一环节,这个环节在以前的备课中经常被忽视,是一个薄弱环节;三是教学反思和单元后记的书写质量,要求教师要养成书写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要及时记录课堂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只有认真的反思总结,才能形成有效的“二次备课”;四是教案书写的整齐情况,要求用规范字书写工整的教案。对作业的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平川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检查批阅符号是否规范;二是根据《平川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段各科作业设置及批阅要求》,检查作业批阅的次数;三是检查作业中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四是检查教师书写的作业评语,要求教师养成作业中加注评语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评语书写中,要经常书写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五是检查作业的书写情况,要求教师要督促学生写规范字,作业要工整。

为了督促教师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在常规检查的同时,对某些年级或学科的教案和作业进行抽查。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分别抽查了六年级和三年级的教案和作业。常规检查的量比较大,有些问题不易发现;抽查的量相对要小一些,检查的更细致一些,有时还可以“解剖麻雀”,进行案例分析。抽查一般具有针对性,是对常规检查的有效补充,二者要有机结合。

十一月份,由教导处牵头、各部门配合,搞了一次教案和作业展评。展评的目的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平时的检查中,有些老师往往对教导处的检查结果不认同,有些老师总以为自己的教案写的最好,通过展评,让老师们自己去看,自己去比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评价教案,这比平时提要求更有效。有些学生的作业一直写不好,“乱”字当头,老师想了各种办法,收效甚微。通过作业展评,让学生自己去看,“为什么别人的作业那么整齐?”这比老师平时喋喋不休的说教更有效。

推门听课总结篇4

一、变“福利”为“激励”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举措已为不少学校所采用。这对网络条件下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纵观一些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大多是“一个标准,一步到位,人手一台”,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福利”。笔记本电脑效应也就明显大打折扣。某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是分层推进,按级出资,滚动管理。具体分成三个类别;一是教师职务类,分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一般教师;二是干部类,分校级、中层、教研组长;三是青年教师类,分赛课获奖、其他获奖,可分别按县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配置。教师出资比例。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20%,县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30%,校级领导35%,中层、校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40%,一般教师(按教师考核配置)60%。学校和个人签订协议,以书面形式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实行滚动管理。协议规定在五年内,层次升高或降低者,须按相应年限和比例退还或补偿差额。这样一来,学校先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获得了笔记本电脑,其中五分之一是青年教师。这种配置方式,改变的不仅是笔记本电脑的发放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思维习惯,使“福利”变成了“激励”,使笔记本电脑效应得到了有效的“放大”。

二、变工作总结为盘点工作亮点

长期以来,我們注重总结的形式,强调书面总结,把总结作为硬性任务指令,这样,就容易形成被动应付,照搬照抄,网上下载等现象,损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也削弱了总结的作用。近年来,我們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突破固化总结形式,在全校开展了盘点学校十件大事,评选感动人物活动,把枯燥的文字总结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再现过程。具体做法是,在每年年终时,在精心策划、组织座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师生发一则通知,公开征评学校一年来的亮点工作、关键事件、创新成果、特色活动、发展变化等。为了避免无依据的盲目海选,防止评价标准的偏失,我們专门按照要求罗列出事件评选范围,把排列出的重要事件连同统一设计的选票印发给每一名师生,同时也向学生家长发放,请家长积极参与评选。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设立专门征评学校工作亮点栏目,进行网上投票等活动。这样,就把评选过程变成了大家共同参与、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这样,增强了集体责任感。为保证评选公开、公正、透明,学校专门成立了评选小组,由学校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对所有选票进行统计,最终按得票计数确定学校年度十件大事,作为学校的亮点工作。同时,对参与评选获奖的师生、家长进行表彰鼓励。十件大事的评选,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尊重民意、共谋发展的原则,因而评选结果令人信服,认同度高,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欢迎。

三、变推门听课为预约听课

前不久,我校一名女教师正在上语文课,刚打开录音机准备用朗读带范读课文,突然教室门“砰”的一声开了,把教室里的师生都吓了一大跳。大家还以为是刮大风,把教室门吹开了,原来是学校校长一行来推门听课。女教师年轻气盛,马上关掉录音机,宣布做作业,要求学生拿出大字本写课文的生字,一字一排。这样,校长走也不是,不走又不讲课,晾在了一边,只好看学生一遍一遍地写课文的生字。课后,校长问这位女教师为什么突然把讲授课时改成了作业课时,答曰“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说完,转身走了。

校长推门听课,本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教师平日里的真实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促进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校长推门听课,很多教师是不欢迎的,原因有三:一是学校校长与教师长期在一起,彼此都了解,用不着搞突然袭击。如果校长要坚持搞突然袭击,教师不明白或不理解校长听课的目的,误认为是教师又存在了什么问题,学校领导在找理由或机会批评教育教师,这种听课评课带有惩罚性质;二是教师自己信心不足,担心自己上不好课,怕亮相出丑;三是推门听课主要是打断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所以,面对校长的推门听课,很多教师临时调整课型,本应该是讲读课改为作业课或自习课,或干脆拿出试卷考试,这无疑是对校长推门听课的不满。这样校长推门听课不仅达不到听课的目的,反而影响了正常教学进度。而如果校长强行听课,教师可能采取应付的态度,如此一来,课后校长的评课可能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与其这样,不如改为预约听课。预约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充分尊重对方,给对方留有空间。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教学主题教师可以自己确定,课型教师可以自己选择,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等等:二是激励教师。预约听课说明校长对教师的重视,更能激励教师钻研教学。校长预约听课,可以促使教师认真准备,主动请教,主动交流。三是双方都有准备。校长可以提前进教室听课,不存在打搅学生的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容上课。这样,管理效应就体现了,校长通过听课掌握了教师的真实情况,激励教师开展积极的教学活动,加强了校长与教师的沟通。

四、变“轮岗”为“交流”

目前,村校教师紧缺仍然是制约村校发展的瓶颈。对此,许多学校采取轮岗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做法是按照学校既定的教师考核意见,对教师考核成绩排名后几名的教师,安排到村校轮岗工作。这样一来,根据一次学生考试成绩或一次教师上课情况,就让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教师认为不科学,也不愿去。而村校所在地的干部和群众则认为本来村校条件就差,安排来的教师又是学区考核较差的教师,村校发展无希望。这样的轮岗制度,双方都不满意,其效果可想而知。面对这些问题,我們在大量调研基础上,采取了变轮岗为交流的做法,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心校与村校的教师交流

村校教师基本上由“民转公”和“代转公”教师组成,师资水平相对较低,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手段老化,课改意识淡薄,对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外语等学科教学不能胜任等。针对这种现状,积极推进中心校和村校的教师互访互学,让中心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年轻教师实行“走教制”,到村校去承担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外语等学科的教学任务;村校教师在集中精力抓好语文、数学教学的同时实行集中培训制,到中心校参加艺术、外语、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培训学习,并承担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整合,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解决村校艺体等教学薄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校的发展。

2 村校之间的教师交流

在我国现行用人制度和财政体制下,办学相对封闭,教师人才流动基本处于静止状况,办学空间受限,办学效益也大打折扣。村校之间教师人才的流动,既不与现行人事制度相冲突,又能激活教师的动力,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村小之间教师的交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交流。再优秀的学校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再差的学校也有它的优势方面。村校之间对等互换学科教师,以“多余”换取所需,以特长换取特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这样,既能填补彼此间的课程空白,又因新生力量的介入和专业力量的增加而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办学活力。二是科研交流。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要保持办学活力,就必须有新质因素不断地渗透到学校中来。校际间有选择地进行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的交流使用,不失为解决办学活力的有效途径。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填补校际间的教研空白,还能为交流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实验平台,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和技术支撑。三是管理交流。“管理不在于规范而在于发现”,所以现代的管理应该是开放的管理。校际间有针对性地交流使用管理人员,不但能带给学校新的办学理念,新的管理策略,新的行动力、执行力,还能有效地激活管理资源,放大管理绩效,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3 争取学区外的教师交流

争取学区外的教师交流,探索以强带弱的教育管理模式,是缩小村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拉动村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行动。在这方面,校长要突破学区限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学区外优秀学校的支持,做好协调安排工作,并在学校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首先,领导之间进行交流。邀请优秀学校中层领导到村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指导,选派村校主任教师到优秀学校挂职学习,提高管理能力。第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邀请优秀学校教师到村校支教并给予支教补助,选派村校教师到优秀学校锻炼学习。第三,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还应该主动派出教师到工厂、到社区、到商场去丰富教育内涵,去发掘课程资源,去拓展办学空间,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为孩子們的实践活动拓展基地。如果学校有选择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适当交流使用员工,聘请离退休教师为留守儿童家长,聘请当地名人为校外辅导员等。这样,教育资源就更丰富,教师资源就更鲜活,课程的实施空间就更为广阔。

推门听课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目标,以教法和学法改革为重点,以构建和推广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活动,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快速、健康发展。

二、采取三项措施,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知识能力

(一)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要加强教师学科知识培训、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知识水平。各单位要积极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外出培训教师要撰写学习体会,通过报告会或观摩课形式向其他教师传递培训成果,扩大培训效益。市、镇、校三级要在组织好省市全员培训的同时,结合实际,强化专业能力培训、教材培训以及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各类专项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知识能力。

(二)鼓励教师学历进修。45周岁以下的教师均应达到相应学段的规定学历水平,支持教师在学历达标的情况下继续进修。鼓励小学教师进修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进修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进修研究生以上学历。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小学85%以上的教师取得专科以上学历;初中80%以上的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高中10%以上的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激励政策,调动教师的学历进修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评。各学校要坚持以考促学、以评促学,积极采取考试、评议、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评。要在充分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校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评方案,原则上每学期组织一次,测评成绩记入教师业绩档案。教体局将对各单位的教师专业知识能力进行抽测,抽测成绩计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

三、抓住五个重点,大力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一)加强备课研究。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倡导“三步”备课法,即个人初备后提出问题---集体研讨解决问题---二次备课形成个案。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发挥个人潜能,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和补充。课后做好反思。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编写一个精品教(导)学案,教体局将每学年组织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实行逐级推荐评选。各级要利用校园网、教育网建立“精品教案展示栏”,实现资源共享。各单位要建立有效的备课评价制度,加强备课检查,确保备课实效。

(二)加强教学模式研究。各单位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小学阶段“问题引领式”、初中阶段“10+35”式、高中阶段“七步教学法”和“三个一半到三分之二”等教学模式,并要尊重教师首创精神,探讨更多更有效的模式。教研室要牵头组织各学段、各学科、各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年度要初步建立一套涵盖各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加强教法研究。各级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教法探讨与研究。一要树立正确的教法选择理念。教法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环境,按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二要以教学模式为载体,深入研究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实效。三要组织教师结合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教研室和学校要抓好优秀教法案例的评选,及时将优秀教法案例编订成册,推广应用。

(四)加强学法研究。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入手,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校要定期举行学生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教师学法指导经验交流会,切实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五)加强小课题研究。要降低教研重心,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困惑开展研究,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学期初,各科教研员要汇集日常听课、座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小课题,随教学计划下达基层。学期中,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教师分析、实验,探索有效解决策略。学期末,教研室要组织交流活动,汇集小课题解决策略并抓好研究成果的推广。

四、开展三项活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一)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把听评课活动作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研讨的基本形式和大面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组织教师广泛开展。学校要倡导教师积极开放课堂,通过相互听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听评课活动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师带徒”结合,徒弟每周听师傅课不少于2节,师傅每周听徒弟课不少于1节;二是与教研活动结合,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每周听课至少1节,进行集体研讨,有效指导课堂教学。三是与学校交流活动相结合。学校之间、镇办之间要结合教师和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促进城乡交流、校际交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校领导要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每周至少1次,确保听评课效果,促进听评课活动常态化。

(二)开展课堂教学监测活动。学校要负责抓好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监测,重点采用“汇报课”和“推门听课”两种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测。汇报课即每位教师每学期准备1-2节汇报课;推门听课即不打招呼随机听取教师授课,原则上每学期抽取1-2节。汇报课与推门听课的监测成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镇办教委要采取推门听课等多种形式抓好本镇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监测,监测成绩纳入中小学校的绩效考核。市教研室负责对各镇办和市直学校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测,监测成绩计入镇办和市直学校的绩效考核。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监测活动,原则上市教研员每周到学校推门听课不少于2天,每学期到各镇办(市直学校)推门听课不少于一轮;教委副主任每周推门听课至少1节,校长及业务领导每周至少2节。

(三)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市、镇、校三级要每年组织优质课评选活动,上学期组织校级和镇级评选,下学期组织市级评选,通过层层组织评选,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教学氛围。优质课评选要严格坚持“专业知识能力强、课堂教学水平高、教学成绩优秀”三项基本标准。评选采取自下而上的程序,层层选拔,逐级推荐。评选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民主,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原则上市、镇、校三级分别按照教师总数的5%、10%、20%左右的比例评选优质课,评选结果与教师晋升职称、评先选优、绩效考核和申报推荐示范课(公开课)挂钩。

五、抓好三级检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建立市、镇、校三级教学质量检测体系。市级教学质量检测由教研室负责,主要采取调研等方式组织,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调研;镇级教学质量检测由镇(办)教委负责,每学期均要对辖属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调研检测,并要不断创新调研方式,确保调研效果。校级教学质量检测由学校负责,要同时抓好考试与考查两类学科的质量检测。各级质量检测分别纳入镇办、学校和教师的绩效考核。

各级要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检测方法,按照《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突出抓好各级各类考试,完善考试实施细则,细化考试环节和流程,保证考试效果。要利用好检测结果,每次考试和调研后,均要进行认真分析,反思教学不足,改进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科学统筹,严密组织,抓好工作落实。教体局将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课堂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开展。

推门听课总结篇6

一、是推门听课还是预约听课

前不久,我校一名女教师正在上语文课,刚打开录音机准备用朗读带范读课文,突然教室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当时把教室里的师生都吓了一大跳。大家还以为是刮大风,把教室门吹开了,原来是学校校长一行来推门听课。女教师年轻气盛,马上关掉录音机,宣布做作业,要求学生拿出大字本写课文的生字,一字一排。

这样,校长走也不是,不走又不讲课,晾在了一边,只好看学生一遍一遍地写课文的生字。课后,校长问这位女教师为什么突然把讲授课改成了作业课时? “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说完,转身走了。女教师生气地说

校长推门听课,本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教师平日里的真实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临其境,掌握第一手资料,摸到实底,便于指导教师,促进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校长推门听课,很多教师是不欢迎的,原因有三:一是学校教师校长都长期在一起,彼此都了解,用不着搞突然袭击。如果校长要坚持搞突然袭击,教师不明白或不理解校长听课的目的,误认为是教师又存在了什么问题,学校领导在找理由或机会批评教育教师,这种听课评课带有惩罚性质;二是教师自己信心不足,担心自己上不好课,怕亮相出丑;三是搞突然袭击,教师适应不了,学生也适应不了;推门听课主要是打断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是工作总结还是征集工作亮点

长期以来,我们注重总结的形式,强调书面总结,把总结作为硬性任务指令,这样,就容易形成被动应付,照搬照抄,网上下载等现象,损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也失去了总结的应有目的。近年来,我们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突破固化总结形式,在全校开展了盘点学校十件大事,评选感动人物活动,把枯燥的文字总结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再现过程。

其具体做法是,在每年终时,我们都要在精心策划、组织座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师生发一则通知,公开征评学校一年来的亮点工作、关键事件、创新成果、特色活动、发展变化等。为了避免无依据的盲目海选,防止评价标准的偏失,我们专门按照要求罗列出事件评选范围,一般控制在40件以上,具体根据月份实际工作确定。

把排列出的重要事件连同统一设计的选票印发给每一名师生,同时也向学生家长发放,请家长积极参与评选。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设立专门征评学校工作亮点栏目,进行网上投票等活动。这样,就把评选过程变成了大家共同参与、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

这样,增强了集体责任感。为保证评选公开、公正、透明,学校专门成立了评选小组,由学校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对所有选票进行统计,最终按得票计数确定学校年度十件大事,作为学校的亮点工作。

三、是按统一配备还是灵活配备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举措已经为不少学校所采用。这对网络条件下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纵观一些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大多是“一个标准,一步到位,人手一台”,使之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福利”。笔记本电脑效应也就明显大打折扣。

某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是分层推进,按级出资,滚动管理。具体分成三个类别;一是教师职务类,分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一般教师;二是干部类,分校级、中层、教研组长;三是青年教师类,分赛课获奖、其他获奖,可分别按县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配置。教师出资比例。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20%,县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30%,校级领导35%,中层、校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40%,一般教师(按教师考核配置)60%。学校和个人签订协议,以书面形式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实行滚动管理。协议规定在五年内,层次升高或降低者,须按相应年限和比例退还或补偿差额。

四、是“轮岗”还是“交流”

村校教师紧缺仍然是村校发展的瓶颈。目前,许多学校解决的方法是采取轮岗,其具体做法是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师考核意见,对教师考核成绩排名后几名的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

这样一来,凭一次学生考试或教师上课的考核,就让教师轮岗到村校,教师很不服气,也不愿去。而村校所在地的干部群众则认为本来村校条件就不好,安排来的是学区考核较差的教师,村校发展无希望。于是村级干部群众反问学校,村校安排考核较差的教师,合理吗?这样轮岗,双方都不满意,其工作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面对这样的轮岗,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推动村校发展?如何让教师为村校教育教学做贡献?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本期,我们变轮岗为交流,形成了交流使用教师,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推门听课总结篇7

 

关键词: 英语听力教学 基本任务 听力技能 

 

一、引言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外语获取、交流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的。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因而,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英语教学的改革以及各种英语能力考试的改革,使听力教学得以推广和普及。英语教学中对听力的要求日益强化。如何有针对性、有实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或者听能,便成了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师,笔者通过学习相关理论以及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发现“讲单词—放录音—对答案”的训练方式很难真正提高缺乏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然而要知道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听力课堂教学,首先必须明确听力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听力教学的任务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根据解码理论,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听者对说者所传来的编码讯息进行解码的过程——接受、理解声音信息的过程。它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知识等各种因素,还对听者的听能有所要求。 

提高学生的听能即是英语听力教学的目的。听能即听力技能。概括地讲,听力技能是一个综合技能,包括对单词、句子、语篇等各方面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说听力课的实质是一门技能课。而具体地说,在听力教学过程当中,应着重训练培养学生的以下三种技能:有选择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预测和推理能力及笔记能力。 

1.有选择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据调查,学生在听音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听出每个词、每句话;对话语的每个词赋予同等注意力,惟恐漏掉一点儿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办不到,也是不必要的。 

英语听力训练其实是以记忆,确切地说是短时记忆为基础的。但是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来说,一个人一次只能记8个不相关的数字,或7个不相关的字母,或6个不相关的单词,留存信息的时间也短,仅有10秒。因此听音时听者必须有所选择,即将注意力重点集中在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及关乎上下文内容的关键词上。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从认识上摆脱“不漏掉任何信息”的想法。帮助学生辨别重要内容与次要内容、主题思想与支撑材料;指导他们筛选关键词的技巧;提醒他们重点留意含有when,where,why,who,how等的句子,它们往往载有重要的信息;至于遇到个别听不懂的词或句子,可暂且放过,坚持听完全文。另外,鼓励学生不必因为遗忘某些内容而有负疚或沮丧心理,以免影响听时情绪从而降低之后对语音的感知、辨别、分析推理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地将精听和泛听结合起来,并各有侧重。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大意,并要求学生用三言两语概括总结要点或主要信息,然后再让学生精听,以便了解有关细节。听力练习可采取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在练习中,学生必须从录音中筛选必要信息去解决某个难题或完成某项任务。 

2.预测和推理能力 

预测推理能力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听力技能。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可以通过语境对说话者将说出的话及其含义作出预测或推理。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arlett在《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理论。Barlett将图式定义为读者头脑中的知识储存。语言图式指听者所掌握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等基本知识。内容图式是指听者对世界的认知,是与听力材料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形式图式则指涉及不同题材与不同主题等语篇结构方面的知识。 

预测过程实际上是听者激活头脑中与听力材料内容相关的各种图式并据此对即将听到的材料作初步猜测的过程。 

有了预测这一步骤,听者能更快地把感知到的声音符号与已有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等知识相结合,从而更迅速地反应出声音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不仅如此,由于人所表达的思想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听者还可运用自己的大脑中的图式,以及从前文中得到的信息,对下文进行预测;同样从下文获取的信息又可用来纠正、补充前面获取的不准确或不全面的信息。 

除此之外,听者亦可基于脑中已有图示,根据上下文关系、用语含义及语调等的变化,对某些没听懂的信息进行合乎情理地推理。也可以根据文中已知信息对某些未知因素进行推理判断。预测和推理应始于听力开始之前,并贯穿于听音全过程之中。 

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一项实验:准备题型题量相同、难度相当的两套题,分两次(时间相隔一周)测试同一个班学生的听力水平。第一次不给学生任何准备时间,发卷后立即放音;第二次要求学生拿到试卷后先根据问题和选项预测推理,作出答案,然后放音。结果显示,全班28人,除1人外,其余27人第二次测试的正确率均高过第一次。排除偶然因素,实验结果说明,在听音过程中预测和推理能提高解码的准确姓,对促进学生听力的提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预测能力的培养包括多个方面。既包括扩大学生语言与非语言的知识面,刺激他们将所听材料与已有知识相联系的敏感性,还包括训练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具体到听力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听前准备活动。例如,学生听音前,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继而展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数据,从而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并让学生对即将听到的内容作初步猜测。学生听音时,教师应鼓励其积极利用高层次的图式,通过文章题目、问题来把握文章的语篇结构,建立或激活相关的形式图式,进行自上而下的预测。听音结束后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巩固图式,例如要求学生回答多项选择题、进行概括推理、复述提纲或寻找某一特定信息,等等。另外学生亦能通过这些任务回顾思维过程、总结思考方法。这一过程能帮助学生将刚听过的信息转化为背景知识,在大脑中建立更多新的图式,从而能在以后的听力中更有效地预测,形成良性循环,真正提高听力水平。 

推门听课总结篇8

大家好!首先感谢局党委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xx镇总校教学工作向大家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指正:

一年以来,镇总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确保安全稳定为前提,一心一意搞教学,千方百计抓质量,在全镇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上学期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教学成绩再创新高。

一、建章立制,规范常规管理

上一年,镇总校完善了“备、讲、批、辅、考”教学五环节规定,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考核等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制度约束和检查督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了“周一例会制”:每周一上午8:30总校全体成员召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查摆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同时布置本周工作,将任务细化到天,落实到人;建立了月工作汇报制:每月底总校召开全镇领导干部会,各单位一把手汇报月内工作,主要说工作亮点,谈工作方法,通过月工作汇报制,全镇干部在汇报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二、深入学校,强化业务视导

总校一班人坚持深入一线,加强基层调研,下乡必听课,听课必反馈。教学常规检查坚持“四查一听”,“四查”即查备课教案、查听课记录、查校本教研、查作业批改;“一听”即随堂听课,每一个环节都抓实、抓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对好的提出表扬,对差的进行批评,并限期改正。总校一班人坚持带着任务下乡,带着问题下乡,做到专项检查与综合评估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随机抽查与全面监测相结合,如:开学初,专项检查各校安全卫生工作;学期中,不定期抽查各校师生到岗到校情况,随机抽查薄弱学科课堂教学情况,学期末对各校进行综合评估。

三、关注薄弱学科,抓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教学,注重过程管理,关键应抓薄弱学科。上学期,总校一班人理性分析各科教学成绩,经过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对比,将“数学”确定为本镇“薄弱学科”,为提高薄弱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总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对数学教师进行两次以上的推门听课,并把听课结果作为对单位考评的依据。具体程序如下:①随机进课堂,主要听新授课,不听示范课、表演课;②当堂抓检测,主要查课堂教学实效,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③课后查备课,主要看备讲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不备课就上课现象。

四、推行月考、联考,狠抓教学质量检测

上一年,总校在全镇范围内推行月考,鼓励各校联考,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作为重要策略。首先,毕业班实行月考,考后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会前有提纲,会上有交流,会后有总结。其次,奖优罚劣,对月考成绩优胜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月考落后的教师进行个别谈话,令其定出奋斗目标,拿出改进措施。第三,统一组织期中考试,公示单位及教师的考试成绩排名,考后及时召开座谈会,组织干部教师交流教学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责成教学成绩较差的教师,上交述职报告。第四,全镇教师根据个人教学实际抓单元测试,及时反馈教学疏漏,查找出存在的不足,并将试卷存档备查,警示今后的教学工作。H

五、实行单项评比,创设竞争环境

总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都坚持做到“四定四有”,四定即: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人;四有即:有反馈、有总结、有评比、有通报;根据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做好详细的记录,在月工作汇报会上进行分析总结,表扬先进,弘扬正气。这样,强化了竞争氛围,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形成了事争一流,人争先进的良好局面。

由于广大干部教师的敬业奉献,我们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学优质生源严重外流,制约中学优秀率提高,中学巩固率始终偏低,与先进学校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分学校图书、仪器利用率不高,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个别教师缺乏团队意识,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三是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拟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借势造势,中、小学广泛宣传本次考试所取得的成绩,争取家长的认可与支持,控制优质生源外流;二是抓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合理调配师资,力争学均衡发展。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