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团队学习计划8篇

时间:2022-06-25 07:36:04

团队学习计划

团队学习计划篇1

深层的学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就如俗语中不能把萝卜拔起来看它的生长状况一样。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圣吉用“学习之轮”反映了团队学习的规律和节奏。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周期性活动,对于任何计划和行动,小组成员都需要经历公开反思、意义共享、联合计划及协调行动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而且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推进着团队的形成和发展。在“学习之轮”中,团队学习有着充分的“公开”性的“反思”。团队中的个体是平等的,可以彬彬有礼但不留情面地质疑他人的观点,而且这样的质疑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之上的。在教学中,由学生发展小团队作战练习,通过组织学生操作电子政务实验软件,学生会自发形成不同的团体。这个时候,团体还不能称之为团队,他们并未展开协同作战,而是在练习中不断地谈论各自的思想,赞同或质疑他人的观念,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和位置。

在意义共享阶段,团队成员全面考虑可行的方案,无论方案可能是成熟的或是稚嫩的,这个时候团队成员逐渐建立了共同的基础,讨论使每个个体能够深入思考他人的建议和思想,交流推进“共同见解”,导向了共同愿景和价值。教学安排上,我们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让他们在论坛上充分“深度会谈”,他们交流的内容也作为了课程进度和考核的依据。联合计划阶段,由团体成员共同设计行动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完成决策,学生已经掌握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准备付诸实施,每个成员通过明确角色,在协调分工的基础上,实验进入了协调行动阶段。在协调行动中,团队成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发挥作用,即我们并不要求一个团队的成员必须位置上集中,而是利用团队学习的模式来完成特定任务。在这个阶段,团队可以协调联系不太紧密的各项团队活动,还能够不断修正团队自身的弱点,促进团队变革。而团队变革又将学习推向新一轮循环。因此,在“学习之轮”中,学习是一项周期性活动,经历反复行动、反思和休息。团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不断变革,确定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形成共同讨论的氛围和习惯,并把这种工作和学习方式内化为每个个体的行为准则。

二、基于团队学习的电子政务实验课程教学策略

团队学习的意义在于“整合”而不是“一致”,也不是简单的提高交流能力的训练,它的组建和运作都需要教师良好引导。在电子政务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明确“发挥整体功能”的真谛,因此,团队学习的方法在于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团队。在电子政务实验课程中,教师不需硬性规定团队名单,而是由小组成员自发结合,一般3至5人即可。团队成员往往是基于友谊、社交及共同思想而凝聚,他们了解彼此之间的想法,通过一种完善的协调和整体的感觉,强化协作方式。随着团队合作关系的建立,每个成员不需要忽视或隐藏他们的分歧,在团队里可以充分分享信息和思想。

2.确立交流规则。团队需要建立自身的基本交谈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团队成员保证人人参与、互相尊重、畅所欲言、把重要信息迅速传达给团队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等。规则可以帮助团队形成固定的交谈方式和沟通平台。在“行政审批系统”模块里有并联审批事项受理,因为学生没有机关办公的经历,因此在处理并联审批事项的时候,政府网上并联审批的流程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复杂的,通过小组深度交流,每个成员均可以发言,每个成员不怕说“我不知道”,因为他们知道团队的交流规则,最后,他们尝试改变传统政府的工作模式,用“一站式”服务理念来指导该工作流程,使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团队成员在集体讨论时,应先确立交流规则以保证集体谈话成为有秩序和有效率的活动。

3.凝聚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培养的要义有两点:第一,持续学习。团队学习相比个人学习更为注重学习的可持续性,把错误和失败看作是可以修正和改进的。团队的经验来源于持续改进的观念,在实验进行中,很多学生因为有了团队“约束感”,学习态度有了改变,从“安于现状”转变到“创造和革新”。因此,持续的学习观在于把“学习”看作奖励;把“问题和错误”看做学习机会。第二,团队协作。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全体成员贡献智慧、经验、理解和认识,团队的整体意义在于大家的协作和分享,因此,协作和共同成长是团队发展的动力。

4.完成团队计划。团队学习的核心工作在于团队确定“如何做”,即制订详细的任务计划书。学生在操作“档案信息管理”模块时,任务项有明显的先后次序,像预约档案、借阅档案,预约记录查询、借阅归还等任务项目,因此,详细的团队计划应该体现这样四个步骤:(1)识别、阐明问题并按照优先次序排列。(2)分派、协调和明确责任及义务。(3)安排资源使用的时间进度,配置资源。(4)安排进度、承诺并按期完成。学生通过计划体会到管理程序对完成任务的影响,团队计划的实施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任务执行结构。

5.明确团队激励。表彰及奖励是缔造团队活力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表彰和奖励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和加强积极行为去实现团队的成长和长期目标[3]。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团队整体的行为表现并及时反馈给团队成员。每个工作段,教师通过实验进度查询可以将团队进度及时反馈给每个成员,成员在操作中能够快速了解自己和团队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这种快速反应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团队的工作热情。学生不仅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实际操作来认识现代政务办公的程序和内容,而且也感到自身对于团队的作用,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

团队学习计划篇2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学习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这同样也为学习兴趣团队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浅谈了计算机环境下构建学习兴趣团队的重要性及组建的情况和学习交流形式,展现了计算机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计算机环境;学习兴趣;团队精神;构建

一、计算机环境下的学习兴趣团队的定义

计算机环境下的学习兴趣团队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组织团队学习,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下,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的学习型团队。

二、计算机环境下构建学习兴趣团队的重要性

1.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愿不愿意学,是否有积极的学习动力,常常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在计算机环境下,网络知识的丰富性、新颖性以及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环境都能有效地引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信息时代以网络及其“海量”信息的存储与传递为主要特征,但不可避免的是信息良莠不齐。很多人以网上信息过于杂乱为由,反对学生上网,但这并不能阻碍网络本身的发展及其对人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多方围堵不如因势利导,基于计算机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的构建,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把计算机网络充当为资源库、信息处理平台、交流平台、成果平台等多种角色,通过计算机网络加以更为充分的利用,将这些信息与计算机网络可以充当的各种角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开展自主的探究活动,并与学习伙伴积极协作,解决问题。

3.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个合作制胜的时代,单枪匹马的英雄已不复存在,想要达到目的就必须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扶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赢得成功。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受到挫折,结成团队并发扬团队精神可以相互鼓励,克服软弱、懒惰,实现共同进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以共同兴趣为核心,以团队精神为支撑,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从信息的“海洋”中汲取所需的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独立地发现、提出潜在的问题,并把自己所提炼出的精华和团队成员相互交流与共享,从而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学习兴趣团队的构建及协调发展

1.学习兴趣团队学习者:是指承担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承担团队学习任务、实施团队学习活动的主题参与者,是学习兴趣团队学习中知识建构的主题。通过这种人际沟通,学习者能够体验到彼此的接纳和支持,从而增加克服困难和投入学习的动力。比如组建创业兴趣团队:自主创业“万事开头难”,要处理的事情面广、量多,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有效地处理各类情况、而且企业的创办者不可能万事皆通。因此,建立一个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合作班子,对创业风险企业是一个十分必要的。一个平衡的和有能力的班子,应当包括懂管理有技术经验的经理人员和财务、公关、销售、工程以及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等其他领域的专家。当然我们还可以组建考研团队、专业实践团队等。

2.学习兴趣团队组织者:是能够组织协调并指导团队学习、安排学习规划,组织在线学习,团队公告,公布学习内容,组织在线学习讨论,协调与解决困惑或人际纠纷等问题的老师或学生。团队精神是团队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学习者安排至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团队的潜能。

3.学习兴趣团队指导老师:是指承担制定学习计划、辅导团队学习等任务的学科专业教师,是计算机环境下团队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领航者、团队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者。在团队中扮演学习者的情感倾听者、学习“助推器”等角色。每一个学习兴趣团队都有一个相关方面专业知识很强的老师作为指导者。成员在学习或团队协助中遇到的任何困境时能向指导老师倾诉,以缓解学习压力及其他压力,获得情感支持,并及时得到指导老师给予的学习困境分析、策略建议,并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按学生兴趣搭配分组,结成团队。每个团队有自己的名字、口号、奋斗目标、共同志趣,有自己的学习活动计划、交流平台等。学习兴趣团队指导老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帮助学生进行团队精神、促使团队成员互助互勉、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另外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兴趣团队,并让学生担任团队组织者。

学习是一项枯燥而又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离开学习者、团队组织者、指导老师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几乎无法得以建成和完成。学习兴趣团队强调了合作、协作、互动以及兴趣的重要性。学习兴趣团队不但强调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更强调团队的组织、分工与协调。注重学习兴趣团队文化、团队理念、团队精神、团队纪律建设,有统一的学习规划、学习分工、学习目标、学习理想,从而可实现团队整体成果的最大化。

四、计算机环境下学习兴趣团队学习形式

1.通过网络,学习兴趣团队成员能过进行同步和异步的文字或视频交流,如利用QQ、MSN、Shutter、飞信等软件交流学习体会,进行音频或视频绘画,团队通知的,交换学习资料等。如利用QQ群功能来组织与管理学校兴趣团队。

2.通过计算机,成员可以用U盘、移动硬盘等相互拷贝学习资料、自己搜取的精美视频讲座等,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

五、结束语

综上,学习兴趣团队有利于培养每个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创造学习成果,对学习者个人身心健康与生存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应该说,组建学习兴趣团队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学习,并将会成为未来计算机环境下学习的主流模式之一。但是计算机在提供学习兴趣团队学习交流便利的同时,如何利用计算机促进学习兴趣团队更好的进行学习交流,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进行兴趣团队学习的有效工具,将会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也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团队学习计划篇3

关键词:企业团队模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本科50%,高职高专46%)、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本科20%,高职高专18%);其中本科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实习(85%),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69%)。对于已毕业三年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比例更高(本科72%,高职高专69%)[1]。实践教学环境的薄弱同样是各中职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学生在传统实践教学环节中多处于被动的跟教师做的状态,并且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做的实验多与社会需求脱节。如何与社会需求动态结合,如何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动手、动脑学习是提高中职毕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 “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及优势

“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企业日常经营情景,并让学生模拟企业团队中的角色,在模拟团队的日常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团队”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和常见的案例教学法有所区别,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理论对案例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给予部分指导,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一种教学方法。“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课程相关的企业团队在日常各类运作经验活动,把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中的各类案例与企业经营联系起来,使就业后即将面临的企业情景提前到在校期间训练。

2 “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践教学设计和思路

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点来看,其更倾向于实践操作性教育。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从事计算机的理论研究,不必要凡事追根究底。在学生结束该课程时应能达到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解决日常问题和排除计算机的小故障的教学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所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内容繁杂,如果只是按照传统授课方式从头讲到尾直至课程考试结束,学生将感觉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动力,甚至会觉得它是一个学习负担,极大地阻碍该门课程的学习。但是假如我们所讲的课程内容部分通过模拟企业中的日常实际工作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虚拟的企业团队中来,并在参与后相互评比并给予合适的评价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那样教学效果相对理想也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动手的积极性。

具体的实施思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企业日常运作,规划出部分“虚拟团队”。

可根据班级人数,划分3-5个人为一个“虚拟团队”,将几个团队组合成一个“虚拟企业”,视人数多少可成立2-3个相互竞争的“公司”。该部分由学生上课前自行完成。

(2)每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建议各“团队成员”的具体职责,由各“团队”自行完成项目。

如:当次的教学内容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教师将“对计算机软件、硬件了解熟悉”项目题目定为:“一台兼容机的配置、价格及系统软件、常用软件的安装”,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虚拟企业”团队组织任务网站拿到题目后进行责任细分。该部分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上课前完成。

(3)收集资料,课前“团队”会议制定项目计划,并根据教师意见进行适当修改。

学生课前进行小型“团队负责人”会议。针对此次任务,细化各“团队”任务。“市场调查部”上网查询计算机的基本构成,主要参数,当下流行配置及价格;“技术部”负责查找、收集并下载保存装机时所需要的系统和常用软件以备上机操作时使用;“客服部”将查阅的材料汇总,写出比较满意的装机计划并上传到“虚拟企业”团队组织任务网站,以备客户(教师)查看。该部分由学生上课前自行完成。

(4)具体实施完成计划,教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评选出优秀“团队”。

在上机操作期间,教师将适当修改的“实施计划”发至各“企业团队”负责人手中。学生将教师提供的样机组装成可用的“裸机”,并安装。“技术部”是先下载好的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期间许多硬件组装,软件安装过程须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完成,并对组装的计算机性能及可用性进行简单评分。该部分在指导教师指导与配合下由学生在上课时动手完成。

(5)根据评选出来的优秀“团队”的完成计划制定出学习样板,与自己“团队”的差异进行对比。

该次上机快结束时,对各“公司”制定的计划完整性、可行性进行打分;对各“团队”成员在对计划的实施过程(及软件、硬件安装过程)进行打分。评分最高的计划评定为“最佳实施计划”,评分最高的实施过程评定为“最佳实施小组”,两项综合总分最高的公司评定为“最佳公司”。学生通过对“最佳实施计划”、“最佳实施小组”、“最佳公司”的评定过程中,总结吸取其优点,对自己“公司”在完成任务时的不足进行修改。该部分由教师与学生相互评价后在上课时及课后完成。

在具体的项目计划设置和安排中,有许多细节上的设置。比如:课前“团队”就应该自己制定好自己的项目计划;课后的优秀“团队”评比与对比。在这些具体的实施阶段中,都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课程设置中心。发挥出学生间的团队协同工作的能力,摒弃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做”的模式。

3 “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效果分析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项目由教师或课程组制定,学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机械的按照计划去完成。“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将学生从以往的独立学习向团队协作学习转变,并自行根据客户(及教师)的要求去制定相应的完成计划,从而将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变成“自己做,自己学”的主动学习模式。其次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行为能力,初步形成了团队意识。最后“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引入了优秀“团队”的竞争机制,使学生相互间有了一定的学习目标,从以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变为身边知识的学习。

虽然“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引入使得以往的枯燥教学变为互动的身边教学,但同时也有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是采用“企业团队”体验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没能全面掌握书本的所有知识点。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任务当中把“团队”作用相互调换,以达到全面教学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将传统的教学目的转化为客户需求,还必须为学生制定的计划作出合理的修改,并要对计划的完成程度作出合理评价。无形中将教师从以前以教为主的角色变为辅助的角色;教师在作出客户需求时,必须与时下社会需求接轨,合理有效的客户需求设置是对教师如何将课本知识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考验。

4 结束语

紧跟时展步伐,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能力是职校教育发展重点。在实施“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的实践中,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企业团队模拟”教学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对待社会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在日后学习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能仔细认真地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质量意识,使学生能快速地适应计算机实际应用的快速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2011年就业蓝皮书.

团队学习计划篇4

GE领导力培养项目的框架,也就是行动学习项目的主要组成,共分为三个阶段(见图表1):

第一阶段是学习,或称传统培训,以提升学员的知识技能态度为主要目的,时间在1~2周;

第二阶段是建立项目团队,分析实际业务问题,形成实施方案,时间在3~4周;

第三阶段是实践,项目团队深入业务现场,实际解决问题,并总结最终成果,时间在6~8个月。

行动学习项目的结构并不复杂,成败的关键是通过系列的培训学习后,项目团队如何形成有效的实施方案,并最终转化为实际业务问题解决的效果。

群策群力项目启动会,正是帮助GE在培养项目中实现从学习到业务解决的有效方法。群策群力,是GE组织发展和变革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然而其基于企业文化与发展阶段形成的群策群力方法,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AACTP结合多年行动学习项目操作的经验,总结出群策群力六步法,通过愿景――现状――承诺――共创――计划――决策六个步骤,能针对企业中复杂的、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问题,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形成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是非常高效的项目启动会流程与方法。

第一步:共启愿景

如果愿景实现了,我们会看到什么景象?

操作方法

团队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项目成功后的景象。

成年人习惯了通过文字进行描述,所以,当引导团队进行绘画时,有的学员不知所措,甚至大部分学员无从下手。这是正常现象,作为促动师在这个时候不需要着急,只要鼓励成员拿起彩笔尝试即可。绘画是具有感染力的,团队需要时间慢慢打开(见图表2)。

心法解读

一个组织或企业,都是有愿景和梦想的,但愿景是高管的还是所有员工的,往往决定了其实现的可能性。所以,首先要让所有人明白项目的成功对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绘画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参与者积极的情绪。

第二步:SWOT分析

通过SWOT分析法理性分析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操作方法

围绕项目目标,团队成员使用SWOT作为分析工具,讨论项目现状。

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是组织的内部因素,可以从管理、组织机构、客户基础、财务状况、研究与开发、运作、市场及营销、发货及商务等维度对项目进行分析;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则是从组织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包括超出可控制范围内的力量、问题、趋势和事件等(见图表3)。

心法解读

首先是共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现状进行分析,能促进团队的系统思考能力,让所有成员看清同一景象。

其次是关键因素。在进行SWOT分析时,是泛泛而谈还是直击项目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这将直接影响团队对项目现状的真实理解。比如在“威胁”里写“国家政策管控,经济下行”等过于宽泛的因素,对项目现状的改进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这一点是促动师引导的难点。

最后,有用的方法最有效。根据不同的项目课题,有很多可供选择的分析方法或者模型,都可以使用,万法归宗,有用即有效。

第三步:团队承诺

团队承诺能够有效激发团队执行的积极情绪,真正的领导力是基于承诺的管理。

操作方法

每个小组写出集体对于项目的承诺,要求兼具易操作性、易监督性、惩罚性和娱乐性。

心法解读

一个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实现的挑战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管理者与领导者的最大区别,不是在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上,而是能否带领团队;不是基于命令的管理,而是基于承诺进行管理,充分调动团队每一位成员完成目标的信心与承诺。从团队承诺的内容即可看出团队凝聚力及对完成目标的信心。

第四步:关键行动

通过卡片式团队共创法达成关键行动。

操作方法

团队共创法也称卡片法,有以下四个步骤。

1.头脑风暴。团队成员每人写下可帮助达成目标的具体的关键行动。促动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每个人思考和书写,并鼓励成员尽可能多写,过程中关注每个人写的内容是否具体,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排列组合。促动师将所有人写的关键行动收集在一起,然后打乱顺序,带领团队进行排列组合,意思相近的关键行动卡片贴一列,意思不同的横向张贴。最终形成的总列数应在3~7列之间。

3.提炼中心词。以动宾结构为每列取名,字数不超过7字。通过取名,让各列卡片进一步清晰分类,字数越少越便于记忆。

4.行动模型。行动策略的结构化表现,用模型呈现中心词之间的联系,常用的模型有靶心图、流程图、紧急重要矩阵等。

心法解读

人是愿意改变的,只是不愿意被改变。所以,要让团队成员有参与感,有参与才有意愿,有贡献才有成就感。在团队共创的过程中,领导可能对项目的理解更全面,对问题解决有清晰的思路,但大部分人看到的是片面的、跳跃的单个事件或工作。这个时候,如果领导直接告诉员工该怎么做,员工可能和领导争辩或者无动于衷。而通过团队共创的方法把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调动起来充分参与其中,即使最终形成的方案和领导的设想一样,员工对方案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却已大有不同。

第五步:行动计划

一般而言,企业都会做计划,但所做的计划都是可行的吗?计划的实施步骤和细节(包括需要资源等)考虑清楚了么?如何检验计划是否实行,是否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操作方法

首先,将项目成员分成小组,由小组“领养孩子”,“孩子”是指团队共创过程中产生的各个行动策略,形成行动策略小组,负责各个策略,学员可主动要求成为某个行动策略的行动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是“制定计划”,每个小组根据计划模板制定行动方案;最后,将各行动策略汇总成完整的行动计划(见图表4)。

心法解读

核心要领是自动自发。过往是领导制定计划,下属执行,现在是由大家共同制定计划,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这样的计划更能实现,这是自动自发执行力的关键。

第六步:城镇会议

城镇会议(Town Hall Meeting),有人说城镇会议是美国民主的基石,是一种民主的体现,在行动学习中民主精神必不可少。

操作方法

全体成员参与汇报全过程,各小组汇报行动计划,由专家和高管质疑、提问,确认小组计划的可行性,现场确认项目计划是否获得批准。如批准,领导根据小组计划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并做总结陈词。

心法解读

团队学习计划篇5

关键词 新课改 团队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035-02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教,学生听,师生互动很少,更不要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个人思考,留给学生相互讨论、合作的内容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忽视了团队合作的作用。

在课外,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虽然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请教,但也只是零星的,并没有形成一种机制。更多的学生喜欢“单兵作战”,或者因为面子问题,或者不善交流,把问题埋藏在心底,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是不利的。这种情形与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所谓团队学习,是指几位学生(人数不宜太多,便于管理)出于共同的学习愿望而组成的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以下是对团队学习模式的一些设想:

以初中为例,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提出让他们相互之间寻找学习伙伴,人数以四人为最佳,形成一个团队,进行学习。之所以说四人最佳,是因为每个人可以负责一门主科(语、数、英、科),这样做既可以减轻负担,又可以防止团队成员偏科。至于谁负责哪一门,可以根据成员对这门功课的兴趣,或者可以推荐这门课程成绩最好的成员为负责人。团队成立后,可以制定自己的纪律,提出自己的宗旨等等,甚至可以为自己的团队取一个名字。各负责人要制定学习计划,各成员相互讨论,尤其是时间上要安排合理,避免几门课程重合在同一个时间段。一旦学习计划通过,便要严格执行。各负责人还要做好记录、评价与改进措施。如:

团队成立之初,有些成员可能有些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时候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先从简单的入手,比如一节课下来,可以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交于负责人,负责人整理后,组织大家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或者对问题分歧较大的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是作业本、课后资料等一些靠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以依靠团队的力量去解决,正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熟练之后,可以提高要求,让负责人根据成员的学习特点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帮助成员共同进步。

团队学习效果如何,可以通过测试成绩进行评估:

每次测试后,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各个团队,让团队成员进行分析、比较、讨论,知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可以及时调整计划,改进不足之处,此时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

以上是对团队学习的一些设想,之所以提倡团队学习,是因为它具有个人学习所不具有的优点:

1.个人学习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自身学习的需要,有很多学习问题,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而团队学习是建立在个人学习基础上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团队成员的集思广益,通过团队的力量去解决。

2.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既不敢问老师,也很少问同学,自己解决的学习问题是对是错,心里没底。通过团队成员的影响,可以慢慢地将他们的嘴巴“撬开”,使其慢慢地参与进来,最终融入团体,将他们封闭的心灵给解放出来。

3.个人学习往往是自扫门前雪,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关心,而团队学习,各成员彼此相互关心,谁都不希望成员落后,追求的是共同进步。

4.团队学习培养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这也是将来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而这一点恰恰是个人学习所不具备的。

团队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谢俊(1980- ),女,四川遂宁人,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魏钢(1958- ),男,四川营山人,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庆 40006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210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61-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势在必行。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提升和延续。

一、以教师为引导

“以教师为引导”是指在实践教学新模式中教师担当着引导者、研究者、合作者、监督者、评价参与者和学术顾问的角色。活动实施前,教师引领学生清晰认识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帮助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申请,活动计划的设计;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协调、指引和激励。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践项目的审核、实施步骤的参与、学习成果的评价等监督整个教学全过程。

1.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实践教学目标和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价值观的视角激励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实践操作的视角,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团队的组建,实施计划的设计,各阶段工作任务目标的制定。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信息的者,而是引领学生发现的人,他们充分利用组织、激励和沟通等能力,根据理论教学和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

2.教师是实践教学项目的研究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学指导者的教师,还必须是一位研究者,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新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另外,教师还是实践教学的合作者。一方面,在新技术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

3.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监督者和评价参与者。指导教师需要监督学生活动方案的制订,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总结阶段,适时监督学生活动开展的进度和实效,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调控。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判者,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应由团队成绩、小组互评成绩、个人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团队成绩是由教师根据团队参与的积极性和教学成果报告的质量,并结合学院的成绩评定会的要求,公正地给予评价。

二、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

“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是指,问题和任务是推动学生团体探究和发现的动力。在理论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于问题认识的兴趣,并帮助其确定问题假设和探究路线,或者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从理论学习的需要,帮助其设计任务,并完成实现目标的方案。

1.从问题出发,培养学生认知实践水平,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从问题出发”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及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探究提出要求和希望,将原有教学模式中的“灌输”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学生团队共同设计路径,进行社会调研和文献考究,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最后形成报告。“从问题出发”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依托,带领学生走出一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构建知识系统,完成从实践到再创造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也称建构—阐释主义,是反思、质疑、批判、超越和制衡客观主义而兴起的一种哲学观。”①哲学领域的映射,产生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强调知识的社会本质;是交互和实践的产物;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劣构知识进行质疑、探求、建构和协商的过程;是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让隐性知识与人、情境产生互动和增长的过程。”②按照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念,“从问题出发”的实践活动,是将学生置身于实践情境中,以“问题”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知识,探求知识,建构知识,学习环境的交互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始终面对鲜活的社会,面向实际,接受现实的考验。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真精神。

2.从任务出发,培养学生活动实践水平,提升学生操作技能。“从任务出发点”是以任务的完成为逻辑的教学模式。教师帮助学生拟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分析学习需要,并为学生的各环节的学习提供咨询、管理监督和学习评价。“从任务出发”的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主张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出发,并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通过设计任务、活动指导、有效监督、合理评价等过程,对参与任务的学生团队进行指导,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实践水平,并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任务教学是基于心理语言学而提出的理论,认为文化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才变为自己的知识。这一认识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人们的相互作用。实践教学中的任务教学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了学习任务,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任务之中,让学生成为任务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实现“做中学”的体验式教学,教师成为任务的设计者和监督者,学生担当任务的完成者,活动过程成为学生知识增长和应用的主渠道。

三、以团队组织为主要形式

团队学习模式TBL(tea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模式。团队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增强交际能力,在互动中提高整体的学习成效。

1.团队的组建。构建合理的团队需要考虑团队的规模和人员的结构。如果团队太大,过多的成员组织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从而降低团队的凝聚力;如果成员较少,团队中各成员的个人压力过大,会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和工作效率的下降,合理的团队人数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力并减少团队的内耗。另外,团队的组建需要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因此,团队的组建方式是依据学生个体的人际关系疏密程度以自愿原则按5~7人规模组织学习团队。学习团队可以在形成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基于自愿原则进行适当调整,组建3周后,学习团队不再进行调整。

2.团队的管理。学习团队按照推选的方式产生一名项目负责人,担任整个实践团队的协调组织工作。由于项目召集人在整个团队管理中扮演着统领者的角色,因此他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团队的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推举项目召集人时需要特别考察领导者的责任意识和统筹才能。项目召集人需要整体把握项目方案的实施全过程。另外,在项目召集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将整个项目活动分成若干实施阶段,并确定各成员担任某一阶段的召集人,负责本阶段的工作计划、任务安排、会议组织和各种记录工作。工作计划的制订,角色责任的认领,有利于活动实施中减少冲突,帮助成员尽快进入角色,相互依赖,彼此信任。每一个阶段的召集人必须按照“提出任务—开展工作—总结工作—移交本阶段工作”的流程,在召集人的组织和带领下完成本阶段的所有任务。

3.团队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生成绩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指导教师评定两种方式。前者侧重于团队内依据各成员对团队成果贡献来协商评定,后者由教师对团队成果及团队活动记录情况加以评定。总成绩的构成为:团队成员互评成绩(50%)+团队成绩(40%)+学生个人成绩自评(10%)。每一次的集体活动之后,团队成员都会对本次活动中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贡献产生一个排序的结果,以此作为团队成员进行互评的依据。按照成绩评定的模式,团队成员不仅是本项目的实施者,也是团队成员的评价者。通过团队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团队成员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是指学生团体从问题和任务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团队的组建、团队的自学和讨论、团队的分工协作等形式,对项目提出申请、制订实施计划、分工合作、项目实施、反馈调控等,实现预期的目标。

1.项目申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主动确定目标,安排学习进程,在自觉与独立的条件下,以个体或团队的积极参与作为前提条件。实践教学项目的选择,以学习团队为单位进行申请。申请前,团队成员应就拟申请的课题进行研讨,分析从事该题目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形成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和分工,联名书面提出申请。指导教师将对拟申请的项目进行认真研读,并从申请团队中依照申请材料进行择优选择,帮助学生最终确定研究的项目。

2.实施和调控。学习者在自主的条件下,设计目标、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评价反馈以及调控。作为学习的规划和管理者,积极参与到活动实施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从清晰目标的制定,到学习材料的把握,再到自我的监控调节。团队活动是在团队共同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集中的讨论和交流,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认识性实践教学每次团队集体研究由召集人负责进行安排和布置。每次集中的研讨会需要对上阶段的工作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下阶段的任务作出安排和计划,并移交本阶段的工作。活动性实践教学需要对活动项目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并通过集中的会议讨论修订实施方案。积极为活动的开展准备材料和创造条件,活动实施过程中,实时记录活动实施的过程,并在活动结束之后及时对活动的成效进行总结和汇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教师为引导,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以团队组织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的紧密结合,引领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生活,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学习,在问题中勇于发现和创新,在任务中运用理论武装头脑。

团队学习计划篇7

创业团队是指由至少两个创业者组成,他们有共同的创业目标、共同的价值观、金钱观等,并能够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组织。创业团队应该具备四个要素,它们分别是:人、目标、职能分配和创业计划。人,也就是创业者,是创业团队的主体,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而,创业者的选择至关重要。创业者要有相同之处,也要具有差异性。相同性主要是创业者应该具有相同的目标、价值观、金钱观等。而差异性指的是创业成员之间的互补性,他们在专业知识上的互补、在能力上的互补以及在性格上的互补。差异性是创业团队成立的前提,但是互补性是创业团队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互补性也使得在团队成员在职能分配上更为容易,他们也更能够胜任被匹配的岗位。创业除了需要主体之外,这些创业者更应该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战略目标。只有有了共同的目标,才能明确未来奋斗的方向,才能保证创业者合力方向的正确性。职能分配是创立创业团队的必要条件。在职能分配之前,首先应该确立所选择的组织结构,然后明确各个部门和关键岗位的权利和责任。根据创业者的专业特长、能力优势和个性特点来分配岗位。创业计划则是组建创业团队的前提条件。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是实施创业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创业的行动纲领。它除了对创业公司基本概况和组织构架的描述外,更要明确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企业战略目标、发展战略、财务分析、营销策略、风险管理等。

二、创业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创业团队形式

由于目前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主要是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讲授,所以学生都来自于一个学院,甚至是一个专业。因此根据专业构成,该课程中所组建的创业团队基本属于单一型的团队。又由于学生之间彼此熟悉,容易快速产生核心人物,所以根据团队中是否存在核心人物,可以确定该团队属于集聚型团队。在正式开始战略管理课程之前,学生并没有创业项目,创业是学习的手段,他们之间是以同学情谊为基础的团队,所以根据有无创业项目可以确定是情感型的团队。综上,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所组建的创业团队为单一型、集聚型和情感型的团队。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具有可行性项目的数量,可以确定创业团队的个数。如果可行性项目较多,可以组建多个创业团队,成立多个公司。如果可行性项目较少,可以通过组织结构设计,确立一个创立团队。比如若可行性项目只有一个,可以设立一个公司。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能够参与创业,可以使用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设立多个事业部,部门数量会随之增加,所需人员的数量也就相应提高因此,在讲解企业战略管理概况后,学生需要根据创业团队的要素组建创业团队,把具有相似目标、个性、能力互补的同学分配为一组。创业团队确定后,督促学生在课下寻找创业项目。

(二)创业计划书的编写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对于创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创业计划书的编写,而对于具有可行性项目可以加以实施。创业计划书的内容一般主要包括公司概况、组织结构、行业、产品或服务、竞争战略、财务分析、营销策略、风险管理等。在讲解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后,学生对已经选择创业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找到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和威胁,特别是重大机遇和严重威胁。同时,根据所学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该项目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及获利空间,并对该项目的可行性加以论证。针对目前的人员和现有可以获得资源进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找到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挖掘。从而,可以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并能够编写创业计划书中的行业和产品或服务。在讲解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后,可以规划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确定企业的使命和愿景。这部分将对于企业概况的描述提供资料,并对未来确立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打下基础,也能够检验团队成员是否具有一致的目标。在讲解公司战略的基本类型和波士顿矩阵后,确定本公司或者各个业务单元的总体战略。由于公司都是处于创业期,项目都属于新项目。根据波士顿矩阵可以确定,基本都应该选择发展型战略。若公司有若干的业务单元,则根据具体的情况,依据波士顿矩阵可以选择不同的公司战略。在讲解竞争战略后,学生应该确定自己创立公司战胜竞争对手的主要战略,进而对于计划书中的竞争战略和营销策略的编写都提供依据。在讲解企业战略的实施和控制后,学生应该对于战略管理过程完全了解,然后整理并修改创业计划书。

三、创业团队绩效的评估

(一)创业绩效评估

创业团队的绩效评估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的考核,一是团队整体绩效的考核:基于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知识对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水平。二是每个成员的绩效考核:对创业团队成员参与度的评价。整体绩效的考核主要通过主讲教师和其他教师的评价给予分数;创业团队成员参与的考核主要通过团队成员之间背对背相互打分的方式来评估。对创业计划书的评价和学生参与程度的评价,其分数权重各占50%,也就是学生最终成绩为团队成绩的加权分数与创业成员个人成绩的加权分数的总和。

(二)创业绩效评估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创业计划书编写完毕后,不仅需要以WORD形式呈现,而且要求团队各个主要成员要在做PPT基础之上进行相应课堂展示,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完成相应部分的展示。而其他团队则可以根据在战略管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平时掌握的知识,对被考核团队的展示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甚至是质疑观点。对于创业者的计划书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理解有误之处,教师应该扮演外部咨询者的角色,及时指出其中错误,提高反馈速度与效果。但是更应该注意对于创业者个人观点给予鼓励和支持,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四、结语

团队学习计划篇8

人力资源部 辛戒 前 言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认为,未来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学习型组织”,因为变动时代惟一持久的竞争能力,是能做到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在我国,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为当今最流行的字眼,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建设高峰会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社会”之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博盈车桥2004年度产销两旺,挑战“三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这是公司新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带领广大员工团结拼搏、创新进取的结晶。冯总在年度报告中描绘公司发展蓝图,提出2005年度工作方针目标为:团队,学习,跨越发展求差异;品牌,变革,销售突破两亿七。因此,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是2005年的工作重点,而且是谋求公司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借鉴知名企业的成长历程,结合公司的现实状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博采众长、竞合共赢”为经营宗旨,以把握汽配产业重组“洗牌”机遇,挤进中国车桥第一方阵为重点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团队,实现工作与学习良性互动,追求公司与员工共同成长为基本构想,创新学习载体,完善运行机制,在全公司形成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建设一支信仰坚定、技能过硬、敬业爱岗、务实创新、超越自我、乐于奉献的员工队伍,为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作贡献。 二、目的要求 在公司党委和经理班子的领导下,成立创建学习型团队推进组,借鉴海尔集团和江淮汽车的管理经验,以建设学习型班组(科室)为重点,循序渐进,增强学习力,培育创新力,提升竞争力,力争3-5年内,经验收合格的学习型班组(科室)达到70%以上,员工综合素质和企业成长能力明显提高,顺利进入中国车桥第一方阵,成为全球汽配产业链上结实一环。主要目标如下: 1、员工富于生命激情,明确个人愿景,践行各自的终身学习计划; 2、30%以上生产工人“精一会二知三”,70%以上生产工人“会一知二”(精、会、知的尺度分别为国颁高、中、初级工标准); 3、80%以上的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并能熟练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全部达到职业经理人相应等级要求; 4、企业提炼出为员工广泛认同的共同愿景、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CI警句,并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5、企业创新力和扩张力稳步增长,新产品产值率不低于30%,经营规模和绩效年增长率不低于20%; 6、借助局域网建立健全知识共享和团队学习平台,并实现“无纸化”常规办公; 7、员工才华得以充分施展,薪酬高于当地同业水平,企业凝聚力明显增强; 8、人人学会系统思考,团队功能超常发挥,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外部形象; 9、(领导审定时补充内容) 10、 三、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本公司脱胎国企,虽经改制,但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根深蒂固,而“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内容就是五项修炼,从心智模式到思维方式、从自我超越到建立共同愿景,都关系到新人格、新理念、新思维的转换变革,这种脱胎换骨的转变是十分痛苦的。因此,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关键,必须十分扎实地抓好。

前期准备大致需要半年时间,主要应作好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理论体系的研究探索,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博采众长,形成富有特色的管理理念、思想体系、知识组织结构、具体方法和系统方案;二是学习资料、宣传资料的撰写、编辑;三是先导小组骨干的培训演练,先导小组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骨干,负责组织和引导一个新的企业文化的建立,也是建立学习型团队组织的基础;四是自上而下的各级管理人员培训演练;五是全方位的宣传和基本理念灌输;六是制定知识平台各类电子文本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并指定相关部门分类管理,确保知识平台建成后,有一定数量的知识信息流通。

2、体制建设

体制建设预计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主要应作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成立各种层次的学习小组,专题研讨和共同学习系统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二是在先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基层骨干的演练;三是培育知识型团队组织,以点带面推而广之;四是公司层面的团队组织演练;五是知识平台投入使用,全员培训规划的分步实施。

3、深化发展

深化发展即全面实施整体知识管理,不断充实丰富理论体系和调整具体方法,使企业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工作得以不断提升。学习型组织建设任务是长期的,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化发展。在前期准备和体制建设的基础上,边运行边完善,边创新边提升,规划再用2年时间基本实现本项目目标要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规划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员学习氛围。运用广播、专栏、局域网、博盈园地等各种宣传工具,从舆论上营造学习氛围;结合实际,利用班前会提出学习要求,在工作中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营造学习氛围。要善于引导员工紧扣实际,学以致用,把学到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工作的实效。 2、广开思路,拓展新的学习方法。 充分利用博盈论坛、技术讲座、QC攻关组等阵地,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选题,开展专题性的研讨;加强局域网功能开发,逐步实现知识共享,拓展学习空间;围绕中心工作,搞好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知识竞赛和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汇报会,不断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 3、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各部门(车间)在要求员工制定个人工作计划的同时,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引导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积极支持员工学文化、学技术,为员工一专多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建立“学习日”制度。每月第一个星期六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日”。各部门(车间)都要认真组织干部、员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日内应保证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由各部门自主灵活安排。 5、积极开展各类知识竞赛及文体活动。组织举办各层次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经常开展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6、“员工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为创建活动提供经费保证。每年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在保证培训项目实施经费的同时,有计划地加强学习型组织的软硬件建设。  7、分析和借鉴海尔集团、江淮汽车等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经验,博盈车桥创建学习型团队的过程中,还应时刻留意克服本位局限、归罪于外、孤立思考、个别专注、青蛙效应、经验错觉、管理迷思 等“组织学习智障”,以确保“五项修炼”悟出真经、炼出真功,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五、2005年度实施方案: ㈠ 1~2月制定“创建规划”,进行宣传发动。先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起草创建规划,报领导审定;接着利用局域网、博盈报、广播、专刊等宣传阵地,向全体员工传达博盈车桥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构想,灌输“五项修炼”的基本知识,至少让每一个博盈人都知道05年起公司要创建学习型团队,这是一个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项目。同时,对冯总报告提出的年度方针目标进行解析宣传,要求各部门层层进行目标分解,并付诸实施。 ㈡ 3~4月份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先导骨干,收集整理学习和培训资料。2月底3月初派员赴海尔集团、江淮汽车学习考察;接着请海尔大学校长来厂培训创建活动先导骨干;同时,公司成立团队学习项目推进组,着手收集整理学习和培训资料,为后续的推广训练和全员培训作好师资和教材准备。 ㈢ 5~6月着手实施“学习日制度”,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和基本理念灌输,并进行CI警句征集评选活动。由先导骨干充当讲师,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全面灌输学习型组织基本理论和“五项修炼”基本要领;其间穿插CI警句征集活动,面向全员征集博盈精神、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共同愿景等,为建立企业共同愿景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㈣ 创建活动初期就坚持齐抓共管和观念更新两大基本原则。在成立项目推进组时,不仅要体现领导挂帅,更应注意吸纳重点相关部门代表;创建活动中应始终强调党组织、总经办、青工部、工会、妇联、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积极推进和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它们的专业职能作用。从准备培训资料起,就把观念更新作为重头戏,初步拟定着重培育以下新观念: 1、

树立危机意识,变平淡度日为发奋进取; 2、

树立创新意识,变默守陈规为标新立异; 3、

树立责任意识,变相互推诿为勇挑重担; 4、

培育拼搏精神,变自抱自弃为自我超越; 5、

培育团队精神,变各自为政为默契配合; 6、

培育奉献精神,变邀功请赏为任劳任怨; 7、

培养学习风气,变被动受训为主动钻研; 8、

培养科学思维,变个别关注为系统思考; 9、

培养心智模式,变怨天尤人为反观自省; 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