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2-04-06 08:13:44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1

这种通道能够持续多久,一直受到质疑。对于券商资管来说,频发的信托风险事件使得多数券商对工商企业类贷款项目趋于谨慎,因而将更多精力放在“跑通道”上。一个明显的佐证即是通道费率已经一降再降至万五以下。

由此带来的“硕果”即是券商资管在规模上已然超过耕耘13年的公募基金行业,以微弱优势战胜公募基金行业整体的3.4万亿。但对于大部分券商资管从业人士来说,至少在个人薪酬上,公募基金行业仍是令人艳羡的“高富帅”行业。今年上半年28亿的全行业收入,与公募基金业预计上百亿的管理费收入相比,也相差十倍以上。

在这种形势下,券商资管十分清醒,一位上海券商资管部总经理表示,就像信托6月规模已经在下降一样,券商资管业规模下降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不必太在意这个数据。

三万亿的来由

自2012年年初,证监会掀起的创新高潮使得证券公司“胆子大起来”之后,“各家银行都接待了至少十家券商接踵而至的拜访”,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中层表示,“券商给出的条件比信托要优惠得多”,券商要虎口夺食,当然要给得更多,服务得更好。

竞争激烈导致通道业务费率一降再降。今年上半年券商资管全行业总收入仅为28亿左右,亦需扣除其中近千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带来的近10亿管理费收入,因此,通道业务综合平均费率约在千一左右。“实际最新的费率是万五。”前述券商资管部总经理表 示。

信托前期对接银信合作业务费率普遍在千二、千三,加上较高的净资本计提,因此纯通道业务很多转移到券商资管。“券商资管前期做二级市场非常多,对不具备流动性的一级市场经验跟渠道都很缺乏,所以胆子也不大。”一位汇金系券商资管部副总经理表示,“通道还是最稳妥的。”

目前,以银行为主体的通道业务已经发展出种类繁多的模式,银行有时候亦会在一单业务中利用券商、信托等多个通道,因此进一步压缩了通道的费率空 间。

经过一年的摸索,券商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成本和激励机制,在内部扫清了对通道业务“不能盈利”、“空耗净资本”等一系列障碍,并将其提升至“维护同业关系以图进一步业务发展”的战略层面。

“必须承认,信托今年上半年将精力集中至银行同业信托受益权市场,也是我们能够取得一席之地的客观因素。”前述上海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表示。

“在目前3.4万亿券商资管市场上,约有8成左右是通道型业务。”他表示,“剩余的两成中,我估计百分五六十都集中在政信和房地产上。”

券商资管业务上半年的飙升确实引起了证监会的重视,并使得证监会在今年上半年开展了针对资管业务的现场检查。日前,证监会亦专门出台了规范银证定向合作的通知,对定向通道业务规定了一系列条件,但其主意是“规范通道业务”,“保护券商在未来的清算中不承担与收益不对等的风险”。因此,券商通道业务的增长或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

前途有路无方向

在前述上海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看来,券商资管目前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没有路,而在于路太多,让人看花了眼。“所有人都知道,通道业务赚不了钱,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去开发新业务,但是,做什么 呢?”

事实上,自从提出创新思路以来,券商资管陆续提出很多创新方向,包括对接保险资金、企业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二级市场分级投资资管产品、量化对冲分级资管产品等。

“这些产品都存在问题,凡是二级市场都逃不开市况的问题,所谓对冲在中国面临工具不足,资产证券化一直在等银监会的发令枪,对接保险资金其实是自己吞不下,很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前述汇金系券商资管部副总经理表示。

前述上海券商资管部总经理表示,目前券商资管产品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第一是市场容量,这块规模究竟有多大;第二是与券商现有的客户匹配不匹配及开发新客户的难度大不大的问题;第三是业务的现实可操作 性”。

“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出能完全取代政信和房地产这样交易结构简单,能够复制又有足够量的领域。”前述上海券商资管部总经理表示。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2

牛市退潮后,究竟有多少券商是在“裸泳”?

7月初开始公布的券商半年报初露端倪。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7月30日,共有48家券商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网站公布了半年报,八家出现亏损,其中六家亏损过亿,东方证券以亏损8.75亿元位居榜首。这一巨额亏损的中报,也为其正在推进的IPO之途平添阴云。

从总体情况看,券商的业绩尚能维持体面。目前已公布半年报的48家券商,共实现450亿元营业收入。去年同期,上述48家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764亿元,净利润404亿元。今年则同比下降41.1%和57.67%。

但这个业绩中包含了税收因素。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原执行33%税率的企业在2008年税率下降至25%,相当于在税前利润一致的情况下,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1.94%。因此,券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幅度比看上去要更严重。

由于2007年度行业的盈利基础较高,2008年市场下跌幅度超过预期,券商在2008年的业绩下降已在公众预期之内。当7月21日行业龙头中信证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30)公布业绩预告,显示半年度业绩与去年基本持平时,分析人士纷纷表示“已经十分难得”,甚至“超出预期”。

自营:水落石出

在市场深度下跌的情况下,券商自营业务受二级市场走势影响最为直接且迅速。券商买入股票资产,主要可以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类,均用公允价值计量。

券商从二级市场买入的那些主要为了在近期内出售、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投资,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随着大盘波动,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变动产生的浮盈和浮亏,通过“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科目体现在利润表中。而在一、二级市场上买入短期不准备出售的投资,则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浮动盈亏先计入资本公积,出售时,再与价差一起转入当期损益。

所以,自营业务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越大,受大盘起落的影响也越大。相比之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更像一个收益的蓄水池。

在本次年报中,以东方证券为首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较大的券商,饱受了市场深度下跌带来的浮亏损失。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申银万国的公允价值浮亏均超过10亿元,国信证券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24.16亿元,为已公布券商浮亏之最。而以国金证券、国泰君安为首的储备大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券商,则在陆续寻找机会变现,步步释放盈利。

“活着总比活得好更重要。” 海通证券行业分析师谢盐认为,以自营业务见长的券商在此轮调整中损失较大。

东方证券一向以激进的投资风格立足圈内。无论在熊市还是牛市中,自营业务收入一直在其总收入中占据半壁江山,但在此次市场的急遽变化中,自营规模未得及时调整的东方证券终酿巨亏。

早在上一轮熊市的2004年,东方证券自营业务始露锋芒。当年自营差价收入数额过亿元的券商仅四家,东方证券以2.19亿元的自营差价收入位居首位,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55.28%,远超过手续费收入28.98%,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支柱。2005年,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东方证券仍实现自营差价收入1.2亿元,继续领先业内。

此后开始的牛市,更使东方证券自营业务插上了翅膀。2006年,东方证券自营证券差价收入8.30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45%。

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东方证券实现证券投资净收益30.6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88亿元,合计占当年营业收入的59.6%,远超经纪、投行和资产管理三项业务收入的总和。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基准指数跌幅近半,虽然东方证券上半年通过变现投资产生4.4亿元投资收益,但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时出现23.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浮亏,自营损失合计仍然接近20亿元。而经纪、投行、资产管理三项业务收入合计仅为11.31亿元,难以掩盖损失,最终出现8.75亿元的净亏损。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多数月份中,东方证券席位仍然处于净买入状态。

接近东方证券高管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东方证券已着手调整自营规模过重、投资结构单一的问题,目前已制定出一系列举措,如加大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比例、弱化股票类产品投资等,“希望通过设计旱涝保收的产品控制风险”。

自营业务是否会像上轮熊市中的委托理财一样,将券商拖入破产深渊?多位接受采访的券业高管表示,经过前几年的综合治理,以及监管层法规层面的控制,如上半年刚修改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规定“自营业务规模不能超过净资本”等,基本可杜绝自营“黑洞”,但类似东方证券这种瞬间变脸的情况,今后还可能出现。

救命“浮财”

全行业的自营阴翳之下,仍有少数“虎口逃生”者。不过,与其说他们是依靠稳健的自营操作风格逃离熊市的智者,不如说是被一些早年累积的“浮财”拯救的幸运儿。

最为典型的是国泰君安证券。

上半年,国泰君安实现营业收入95.91亿元,净利润46.46亿元,分别占去年全年营业收入的67.41%及去年全年净利润的62.85%,其中自营收益成为最大的功臣,提供了60亿元盈利,其中包括67亿元投资收益和7亿元公允价值浮亏。

国泰君安监事会主席郑会荣告诉《财经》记者,由于公司自营部门对市场判断准确,在市场大幅调整的情况下,避免了较大损失。据悉,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部早在今年1月底前,便大幅抛空了股票自营仓位。3月,公司投资部总经理顾颉赴美国考察,至6月底回国,其间,该部门鲜有证券投资动作。

上海一券商高管则表示,自营不亏损并不能完全解释国泰君安高达67亿元的投资收益。郑会荣亦坦承,“除准确判断市场因素外,择机减持法人股也是我们投资收益较高的原因。”

《财经》记者采访获悉,在国泰君安67亿元投资收益中,约有40亿元为出售上市公司法人股收益、20亿元为申购新股获得的收益,其余部分主要来自持有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分红和子公司利润分配等。

据悉,国泰君安在2000年后的资产重组过程中,曾以置换方式获得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28)、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11)、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42)等几家上市公司法人股。

熊市中无意获得的这笔股权,自2006年起成为国泰君安最珍贵的“浮财”。其中,以每股2.50元的价格获得的5.87亿股中石化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0.68%。去年10月10日起,上述非流通股解禁流通。国泰君安开始小幅逐步减持。至目前可披露的数据,其减持比例已达所持总量的三分之一。

相关公告披露,2007年底国泰君安持有中石化股权为5.79亿股,至2008年3月31日,国泰君安对中石化股份的减持量已达2亿股。

二级市场上,中石化上半年自1月8日上摸阶段性高点24.76元后,与上证指数走势相呼应,一路下滑,至7月3日,达年内最低点9.06元。

熟知内情的人士介绍,国泰君安上半年以平均每股18元的价格减持中石化股份。据此推算,国泰君安上半年仅抛售中国石化法人股一项,即进账36亿元。

同质化之忧

券商行业以经纪业务为主导、紧密依附于股票市场的单一盈利模式,一直被人诟病。但在自营业务风险高、创新业务难以获得监管部门审批通过、市场融资受限的情况下,券商并没有更好的盈利模式可供选择。除去经纪业务的差别,行业平均化的情况仍未得到改善,强者不强。

去年7月,证监会下发《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试行)》,对券商进行分类监管。近期证监会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营业网点的规定》指出,排名在B级以上、交易量在行业前20名的券商可以在全国设立或收购营业网点;排名C级以上、交易量在地区中上的券商,可以区域内设立或收购网点。

光大证券分析师沈维认为,这一规定赋予了排名靠前的券商自主决定经纪业务布局和规模的权力,同时也将加速券商在经纪业务方面的整合,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不过,2007年在指数一路上扬和交易量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沪市股票日均成交量为1256亿元,而截至目前,沪市2008年股票日均成交金额为951亿元,经纪业务下滑已成定局。

受市场影响,业绩下滑的还有投资银行业务。根据汤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统计,截至7月30日,中国企业在A股和H股通过IPO、再融资和发行债券的形式,共融得2185.61亿元资金,较上年同期下降15.6%。从中,券商共获得119.9亿元佣金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中信证券在业内仍具一定优势,以7.86亿元的投行业务收入排名首位,但也只占全行业总收入7%;中金公司和瑞银证券以4.24亿元和3.65亿元收入分列第二、第三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中金公司和中信仍然处于上升状态,涨幅在30%左右;而瑞银证券、高盛高华、银河证券、中银国际的投行业务收入均出现50%的下降。比如,在去年末位于中资券商三甲的银河证券,上半年收入仅为1.55亿元,位列第十,地位岌岌可危。

同时,从结构看,在IPO和再融资项目融资额同比下降的同时,上半年可转债业务异军突起,11笔交易融得537.21亿元资金,较上年同期增长46%,从中,券商共获得8.24亿元佣金收入,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共获得2.27亿元收入,占比27.54%,而在可转债以外的债券承销方面,中信证券一家获得2.53亿元收入,占比50.82%。

汤姆森路透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单笔融资规模明显下降,为2.7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65%。这说明,中小规模的融资项目在日渐增多。

一位券商投资银行部的人士向《财经》记者介绍说,从费率上来讲,中小规模融资项目同样有利可图,大券商若不改变主攻大项目的策略,将很难在今年的市场有所斩获。

根据他们的统计,自2005年至今,融资额5亿元以下的IPO项目平均佣金费率约为融资规模的7.39%;5亿元至10亿元规模的佣金费率约为4.24%;10亿元以上的费率约为3.96%。

瑞银投行部中国区主席蔡洪平对《财经》记者说,在油价高企、次贷危机蔓延之际,全球投资银行都在考虑其商业模式该如何适应形势发展。

不过,他认为,目前国内券商在直接投资、兼并收购领域还有较大空间可以发展。“与全球资本市场改革同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投资银行业应该在其中看到发展点。”

如何御冬

长达三年的综合治理未能改变证券公司对传统业务过分依赖的状况,中资券商度过寒冬、谋求发展的道路依然不明朗。

从半年报的利润结构来看,经过两年牛市的积累,中资券商以经纪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紧密依靠市场获利的“靠天吃饭”模式依然故我;以赚取二级市场差价为主的自营业务仍然是风险最大的板块,成为收益高低、甚至盈亏的关键;市场下跌导致投行业务疲软,而且上半年为数不多的融资项目也被几大券商瓜分,中小券商呈现边缘化态势;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收取固定管理费的业务,可谓旱涝保收,但根据WIND资讯统计,由于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批,目前只有19家券商推出了41只集合理财产品,总规模583亿元,对行业整体的业绩贡献十分有限。

2008年监管层加快了关于资本市场制度与券商产品创新的步伐,出台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等一系列文件,但新产品、新业务试点的工作始终进展缓慢。

今年以来,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审批速度加快,截至6月底,共有11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被核准发行。但由于缺乏投资工具和受市场影响,多数券商表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受到阻碍。

东方证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任莉告诉《财经》记者,该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主要由定向理财和集合理财两类产品获得。面临较大幅度的市场调整时,多数券商证券投资的风控措施只能限于降低仓位。

国泰君安资产管理总部董事总经理汪建表示,虽然公司集合理财规模远超过专户理财的资金规模,但从利润回报率看,集合理财仅占资产管理收入的三分之一。

“管理层对集合理财产品控制较严,所以,券商创新业务上的突围空间有限。”多位接受采访的券商高管表示;而且,无论是资产管理和直接投资等新业务,还是扩充营业网点等传统业务,监管层“扶优限劣”的意图已十分明显,大多采用与净资本挂钩,使市场份额进一步向资金实力雄厚的券商集中。

扩充净资本已成为券商发展的当务之急。去年成功增发406亿元和345亿元的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净资本在短期内超越其他券商;长江、国元、东北、太平洋证券也已公布了总规模合计不超过400亿元的融资计划;同时,以光大证券为代表的一批资质较为良好的券商也在试图通过IPO融资。而未上市、缺乏融资渠道的券商,则面临危机。

“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还会继续调整,到明年就会出现行业整合、并购的趋势。”一位券商高管表示。

然而,即使对于那些优势券商来说,其盈利模式的转型,亦面临着创新与监管的两难。

一方面,相当多的券商表示,在当前的监管体系之下,除了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委托理财业务以及投行业务,券商的创新业务空间非常小,制约了其抗周期的能力,比如直投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都严格受到监管的控制。

另一方面,监管层的审慎亦不无道理。“目前的监管政策是有历史原因的,过去券商投资实业有着非常惨痛的教训,因此现在加强监管也是正常的,目的是防范风险。”中国证监会机构部的一位人士说,“我们对中资券商还有一定的倾斜,开放的范围还是有限的。”

不过,亦有券商对于外资开展混业的现实表达了忧虑。“对于中国的券商来说,能够开展业务的范围非常小,连在银行间拆借市场做掉期业务都会受限制,但对于外资投行就不是这样。”一位中资券商高管表示,“外资投行可以通过合资的银行、保险、信托机构参与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而他们的直投业务根本不是中资机构能够相比的,因此,外资的盈利空间远远大于我们。”

在他看来,尽管合资券商在此次调整中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但只是因为其综合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事实上留给中资券商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多了。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3

中债指数先扬后抑

2013年上半年,中债指数走势一波三折,总体上表现为先扬后抑。一季度,市场资金面整体相对宽松,1-3月中债综合指数(净价)均保持小幅上扬,4月上旬,流动性仍较宽松,中债综合指数(净价)快速上扬,中旬受债券市场清查等因素影响,出现一定下行,4月下旬和5月份,在流动性整体仍相对宽松的背景下,保持小幅上涨,进入6月份后,受财政税款上缴、存款准备金补缴、银行补充外汇头寸及外汇占款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市场资金面异常紧张,货币市场利率创出历史新高,带动债券市场价格快速下行,6月下旬,公开市场资金净投放缓解了资金面持续紧张的状况,在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全线回落、市场流动性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债市现回暖迹象,中债综合指数(净价)出现反弹。

6月末,中债综合指数(净价)收于101.0674,比年初的100.6882上升了0.38%,上半年内,中债综合指数(净价)最高点为5月28日的101.7512,最低点为6月24日的100.4578。上半年,中债银行间债券总指数(净价)与中债综合指数(净价)保持了高度同步性,二者相关系数达到0.9996。6月末中债银行间债券总指数(净价)收于116.0279,比年初的115.6286上升了0.35%。此外,6月末中债综合指数(财富)和中债银行间总指数(财富)分别收于150.0084和147.9801,分别比年初上涨了2.36%和2.30%。

一级市场特点分析

(一)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

201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4.09万亿元,同比增长19.76%,增幅较上年高15.94个百分点。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行规模为18460.68亿元,同比增长39.11%,占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的45.09%。

表1 201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券种发行情况

注:政府支持机构债目前包括汇金公司发行的债券、2013年以来铁路总公司发行的债券及原铁道部发行的所有债券,计算同比增长时将2012年上半年的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政府支持债券进行了合并(下同);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含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债、汽车金融公司金融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债、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债;集合票据含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2012年上半年,央票、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国际机构债券均无发行。

数据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从发行规模的券种分布看,政策性银行债占比最高,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增幅最大。2013年上半年,发行额占比居前四位的分别是政策性银行债、国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市场占比分别为23.52%、20.37%、10.46%和10.44%;发行规模同比增幅居前四位的分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非公开债务融资定向工具、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超短期融资券,分别同比增长1730.00%、126.01%、100.00%和80.83%。(见表1)

从发行规模的期限分布看,短期品种占比上升,长期品种占比下降。2013年上半年,1年期以下和1-3年期限品种发行占比分别为32.98%和19.39%,与上年相比分别上升6.21和6.49个百分点;3-5年、5-7年、7-10年和10年以上期限品种占比分别为19.27%、17.22%、8.92%和2.22%,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2.31、2.19、3.60和4.61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期限结构

注:期限不含下限,含上限。

数据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请将~改为-)

(二)债券余额稳步扩大

2013年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余额达到26.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6%,增幅比上年高1.84个百分点。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为6.65万亿元,同比增长38.65%,占到银行间债券市场总余额的24.99%。(见表2)

表2 201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券种余额

注: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含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和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债,集合票据含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

数据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从债券余额的券种分布看,政策性银行债占比最高,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增幅最大。2013年上半年,债券余额占比居前四位的分别是政策性银行债、国债、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市场占比分别为31.56%、28.48%、10.37%和6.72%;债券余额同比增幅居前四位的分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非公开债务融资定向工具、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分别同比增长10277.78%、713.55%、264.02%和111.13%。

从债券余额的期限分布看,2013年6月末,各期限债券余额占比与上年末基本持平,3-5年待偿期的债券仍为余额最高的品种,市场占比为22.54%。(见图2)

图2 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期限结构

(请美编将~改为-)注:统计数据包含中央结算公司全部数据和上海清算所部分数据,上海清算所列入统计的为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期限不含下限,含上限。

数据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二级市场特点分析

(一)回购交易活跃

201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交易规模继续增长,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共计成交7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9%。其中,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76.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0%;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2.61万亿元,同比增长0.17%。(见图3)

图3 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月交易额与加权利率(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与买断式回购利率走势基本一致,整体利率水平高于2012年。其中,质押式回购日加权平均利率为3.27%,比2012年上升36个基点;买断式回购日加权平均利率为3.53%,比2012年上升31个基点。

在交易标的券种方面,以政府信用类(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央票)和准政府信用类(政策性银行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政府支持债券)为标的券种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合计占比82.06%,以公司信用类债券为标的券种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合计占比16.10%;买断式回购中,以政府信用类和准政府信用类债券为标的券种的交易占比49.98%,以公司信用类债券为标的券种的交易占比49.39%。

在交易期限结构方面,7天以内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在质押式回购总成交量中占比达到92.88%,比2012年减少0.92个百分点。其中,隔夜品种成交继续活跃,占比81.49%,比2012年增加0.29个百分点;7天品种成交量占比11.39%,比2012年下降1.21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的净融资方向来看,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信托类机构分列资金净融出的前四位,合计占到净融出总额的99.99%;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证券公司和农村商业银行分列资金净融入的前四位,合计占到净融入总额的76.95%。

(二)现券交易量下降

201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累计成交金额为32.36万亿元,同比减少3.79%(见表3)。从各月成交情况看,3月份成交额最高,达到8.50万亿元,1月份成交额同比增长最快,为159.50%;6月份成交额和同比增速均为最低,成交1.18万亿元,同比下降81.11%(见图4)。

表3 201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情况

数据来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图4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月度成交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从交易券种来看,2013年上半年现券成交排名前三位的券种为政策性银行债、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成交占比分别为29.46%、19.60%和17.26%。与2012年相比,央行票据成交占比由10.91%进一步下降到3.18%,下降了7.73个百分点;企业债券成交占比则由11.97%提升到17.26%,上升了5.29个百分点。

从换手率来看,201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平均换手率为121.65%,低于上年同期150.15%的水平;公司信用类债券换手率245.28%,同样低于上年同期314.32%的水平。在具体券种上,国际机构债券换手率最高,达到634.34%;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的换手率较高,分别为356.87%、312.54%、229.97%和201.16%(见表3)。

从机构买卖情况来看,201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买入量与卖出量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均为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农村商业银行,三家机构合计买入量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总买入量的56.06%,合计卖出量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总卖出量的57.61%。从净买入和净卖出情况看,201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净买入量排名前两位的机构分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和外资机构,二者合计净买入量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净买入总量的47.48%;现券交易净卖出量排名前两位的机构分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二者合计净卖出量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净卖出总量的57.36%。

衍生品市场特点分析

(一)利率互换交易量大幅增长

上半年,人民币利率互换累计成交12540笔,名义本金额达1.53万亿元,同比增长30.69%,增速比上年提高22.48个百分点。从各月成交情况看,2月份成交最少,名义本金额为1955.68亿元,其他各月成交的名义本金额均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6月份成交达到3181.19亿元。在交易期限结构方面,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的名义本金额占比为77.19%,比上年下降0.33个百分点;1-5年期品种成交量占比为12.56%,比上年下降1.92个百分点;5-10年期品种成交量占比为10.26%,比上年上升2.26个百分点。从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浮动端参考利率来看,与7天回购定盘利率挂钩的交易量占比为61.49%,比上年上升16.16个百分点;与Shibor和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挂钩的交易量占比分别为37.23%和1.28%,分别比上年下降12.78和3.39个百分点。

(二)债券远期成交量下降

2013年上半年,债券远期仅在1月份达成一笔成交,成交券种为短期融资券,成交期限为2-7天品种,成交金额为1.01亿元,呈加速下降态势。

在其他衍生品市场方面,上半年债券借贷业务共有81笔交易发生,标的债券面额为224.2亿元,同比增长近131倍;上半年远期利率协议无成交;上半年内无新达成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交易,无新增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

债券市场运行特点分析

(一)市场震荡加剧

2013年上半年,中债收益率曲线震荡变化,先是陡峭化下行,之后中长端持续下行、短端平坦化上行继而陡峭化走高。1至4月中上旬,受资金面整体宽松影响,国债、利率债和信用债均呈现陡峭化下行,4月末和5月份,资金利率在财政存款和个别税种上缴等因素影响下短暂攀升,债券市场各品种短端收益率均有所上行,进入6月份后,受资金面持续紧张影响,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上行,尤其是短端出现大幅上行并呈“倒挂”形态,6月最后一周,在市场资金面紧张预期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均有所回落,短端仍呈“倒挂”形态但幅度有一定程度减小。

整体来看,不考虑隔夜收益率,6月末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银行间固定利率政策性银行债、银行间固定利率企业债(AAA)和银行间中短期票据(AAA)各关键期限点收益率较年初分别平均上行34.12BP、31.98BP、20.33BP和25.84BP,其中,6月末1、3、5、7、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3.4812%、3.2033%、3.2909%、3.3852%和3.5125%(见表4),1、3、5年期分别比年初上升56.23BP、6.73BP和1.86BP,7、10年期分别比年初下降11.77BP和9.37BP。

表4 6月末中债银行间市场收益率曲线较年初涨跌(单位:BP)

注:各收益率均为到期收益率。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二)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2013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发行各种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有效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达18460.68亿元,同比增长39.11%;6月末余额达66477.09亿元,同比增长38.65%。上半年,企业债券融资达1.22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2.1%。(见图5)

图5 银行间市场公司信用类债券发展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在总量扩大的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231家十大振兴类企业发行320只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规模达4521.41亿元;共有209家战略型新兴产业类企业发行296只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工具,融资规模达4521.25亿元;共有77家中小企业发行了25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累计募集资金57.70亿元;共有64家涉农企业发行了82只涉农企业债务融资产品,累计募集资金837.86亿元。此外,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还通过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为46家文化类企业募集资金2272.89亿元,为222家现代服务类企业募集资金3710.40亿元。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4

市场人士分析,券商业绩对经纪业务的依赖程度提升,45 家银行与券商经纪净佣金收入占比达69%,利息净收入占比8.3%,投行与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也略有提高,分别占4%与2.1%。而投资业务占比则由去年的35.1%迅速下降至5.7%。

某券商人士分析,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各项业务收入下滑,营业费用的相对刚性以及公允价值有较大的损失。预计全年券商业绩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中期业绩剧减

上半年,45 家券商营业支出207 亿元,同比减少15.3%,但营业支出/营业收入达43.1%,较去年同期增加11 个百分点。大券商在费用控制上占有一定优势。

上半年实现经纪净佣金290 亿元,同比约下降39.8%。市场总交易额下滑和佣金率降低双重推动佣金下滑,其中,交易额同比下降19.8%,而佣金率则由0.154%降至0.133%,降幅为14%,分析师认为未来佣金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仍有小部分券商的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或小幅下降,而那些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投资风格激进的券商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交易量和佣金率的双重挤压下,经纪业务下滑趋势难改。

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分析,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其中前10 位券商市场份额平均增长0.23%。另外,小券商的佣金水平明显高于全国性券商。

承销净收入同比下降28.8%。由于上半年以小盘股发行为主,平均承销费率为较去年有所提升,达2.23%。

上半年,45 家银行间市场成员券商中,有40 家券商投资业务出现浮亏,投资业务净收入24 亿元。

期末自营规模为742 亿,较期初下降37.9%,其中32 家可比券商披露持有股票、基金规模为177 亿元,较去年末下降55.1%。自营规模快速萎缩以及权益类证券占比的迅速下降也表明自营风险已经大幅度释放。

上半年,非传统业务对收入的贡献在10%以下,且主要集中在资产管理业务。45 家券商中有15 家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发行31 支集合理财产品,获得收入8.76 亿元,同比下降33%。

创新业务或缓行

各大券商的经营业绩开始分化,在不利的市场环境情况下,仍有一部分券商能够实现盈利的正增长,但大部分券商业绩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那些风格激进、风险控制能力较差的一部分券商甚至出现了亏损。

其他业务如经纪业务收入、承销业务收入占比较大,自营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小的券商,由于其谨慎的投资风格再加上雄厚的资本实力都是业绩能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代表券商有国泰君安证券和中信证券。而相反,自营收入占比相对较大,投资风格较为激进,内部风险控制意识较弱的券商是业绩亏损的重灾区。

上海证券分析师分析认为,收入结构过分依赖于市场高度相关的业务是中期业绩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在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自营业务、净利息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中,若按照稳定性排列,分别为净利息收入、经纪业务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承销业务和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自营业务。因此,对于自营业务占比较大,且风格激进的券商来说,净利润下滑幅度巨大。

营业费用的相对刚性是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营业收入下滑幅度的重要原因。员工费用、营运费用在2007 年大幅增加后,2008 年未能随着收入下降而有同比下降趋势,相反员工、营运费用表现出一定的刚性。这导致在营业收入下降35.04% 的情况下,税前利润却大幅下降了61.98% 。

数据显示,2008 年1~6 月份,证券市场的成交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上半年,股票、基金和权证的总成交量为21.17 万亿,较去年同期下降25.33% 。换手率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如我们预期的一样,月均换手率从2007 年最高超过100% 以上的月均换手率下降到近6 个月平均40% 左右的换手率。

如果市场环境继续恶化,成交量缩减,对小券商来说将面临着严酷的生存压力,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还特别指出,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要吸取南航权证的教训,并提出下一步要优先发展公司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稳步推进创业板的筹备工作。

从券商经纪业务的经营效率来看,券商之间的差别较大,平均部均佣金业务收入为1603 亿,其中最高的部均买卖业务收入为6624 万,而最低的仅有542 万元。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5

为实现20__年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证券公司20__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二〇〇六年七月

目录

第一部分20__年上半年工作回顾1

一、市场背景:市场环境趋暖,变革创生新机1

二、20__年上半年经营情况2

(一)上半年总体财务指标2

(二)上半年各项业务经营情况2

(三)全力应对诉讼案件,积极推进增资扩股6

(四)以准事业部制实施为契机,提升了综合管理水平7

(五)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凸显成效7

三、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8

(一)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的力度尚需加强8

(二)客户综合开发与服务进展缓慢8

(三)对创新业务的前瞻性研究和准备不足,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与应变能力有待提高8

(四)内部管理仍需改进9

第二部分20__年下半年工作安排10

一、市场与行业环境:长期全面复苏,短期谨慎乐观10

(一)市场的有利因素10

(二)市场的不利因素11

二、下半年工作指导思想与经营目标12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13

(一)加快推进增资扩股工作,为争取创新试点券商创造条件13

(二)继续推进优势创利业务的大力发展13

(三)以并购和资产管理作为突破口,培育新的赢利增长点17

(四)加强客户开发与客户管理18

(五)继续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19

(六)加强人才开发和储备力度,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化团队20

(七)积极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20

(八)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20

第一部分20__年上半年工作回顾

20__年上半年,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年初提出的工作方针,抓住市场有利机会,集中资源和精力着力推进创利业务的发展,继续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管理机制。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大进展,公司的赢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公司逐步步入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市场背景:市场环境趋暖,变革创生新机

20__年上半年,随着证券市场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证券行业的综合治理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市场走出了近四年来低迷不振的格局,步入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时期。

市场日趋活跃,行业走出困境。20__年1-6月,上证综指从1161点上涨至1672点,涨幅达44;深证成指从2863点上涨至4301点,涨幅达50。市场持续活跃,股票、基金、权证及债券现券市场交易总额98825亿元,较去年同期(32470亿元)增长了204。在市场强劲回升的有利条件下,证券公司结束了近几年的行业性亏损。

股改进入突破阶段,市场面临历史转折。到20__年6月底,股改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达到70。随着管理层以股改为重点全面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性建设,证券市场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为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券商整治基本结束,行业格局重整。自20__年以来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证券公司的违规经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证券行业风险明显释放。同时,在扶优汰劣的监管思路下,部分证券公司通过重组和创新业务快速增强实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政策空前支持,创新力度加大。20__年上半年,随着新的《公司法》、《证券法》颁布实施,监管层推出了一系列的>!

二、20__年上半年经营情况

(一)上半年总体财务指标

20__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28,974万元,支出总额12,932万元,其中营业费用10,32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6,04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179万元。

其中,经纪业务实现收入17,596万元,利润8,793万元;固定收益证券总部实现收入10,532万元,利润8,752万元;投资银行总部实现收入180万元,利润-163万元;企业融资部实现收入680万元,利润365万元;证券投资部实现收入391万元,利润282万元。

(二)上半年各项业务经营情况

1、经纪业务:乘势而上、稳步增长

(1)主要经营业绩

实现收入17,596万元,利润8,793万元。股票、基金、权证及债券现券成交金额665.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2,市场占有率6.76‰,市场排名第35名。6月末客户资产总额128.27亿元,较期初增长了50.87亿元,增幅为66,其中客户资产净流入15.58亿元,增幅20,客户资产投资增值35.29亿元,增值率为46。同时,截至6月末,共托管了25家上市公司10.17亿股的有限售条件流通股,总市值约为68.71亿元。

(2)重点工作回顾

以客户增值为原则,加强传统业务的客户开发和客户盘活工作。组织资源加强了咨询服务的组织和推广工作,积极参与公司投资策略研究小组的工作,与研发中心共同组织公司晨会,提高《晨会摘要》等咨询产品的质量,并推出了《客户持仓前50名股票

投资周报》等新的资讯产品,为营业部提供了二类9种资讯产品和相应的配送服务,大大丰富了营业部的资讯产品线。同时,积极探索盘活客户资产的有效方法,策划了“睡眠客户资产盘活竞赛活动”。

积极开拓新业务,抢占客户资源,培养新利润增长点。强化营业部的营销职能,继续加大基金产品的营销力度,上半年累计代销基金2.89亿元,其中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基金销售额达到2.24亿元。同时,制定了限售流通股托管业务的管理及奖励措施,组织和支持营业部发挥当地优势,抓住股改机遇抢占宝贵的机构客户资源。目前已托管的限售股份市值近70亿元,有意向正在开发中的上市公司16家,限售股份余额约6.3亿股。

完善风控机制,加强日常监控,促进合规运行。提出了解决“非实名资金账户”及“异户下挂(‘一挂多’)账户”的资产提取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实施方案;开展了权限管理专项自查,同时加强总部对营业机构权限使用的日常监控;建成并启用“重要客户管理系统”,对重要客户、重要业务进行监控和报备审批;针对权证等高风险产品,进一步加强证券账户管理,防范违规操作;对营业部人员和岗位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

开源节流,提高创利能力。根据公司倡导的“我为公司多赚一分钱,我为公司多节省一分钱”的价值理念,对全系统的营业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及时跟踪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营业费用的开支控制在准事业部制的费用控制目标之内。上半年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而营业费用同比基本持平人力资源费和资产使用费、行政及业务费用均控制在准事业部制要求的控制目标之内。营业费用得到了的控制,并未随着净收入的大幅增长而明显增长。

2、固定收益业务:提前实现收入和品牌双突破

(1)主要经营业绩

上半年实现收入10,532万元,利润8,752万元。累计完成记帐式国债承销70.3亿元、国开行金融债承销41亿元,在券商中排名分别居第3和第4位,实现收入20万元;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总量236.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在证券公司中排名第10位,累计实现现券交易差价收入7,528万元;完成2家企业债券主承销及4只债券分销,实现承销收入2496万元。

(2)重点工作回顾

完善准事业部制度,加强部门内部管理。成立固定收益证券业务委员会,负责部门业务发展规划与管理规范;制定了客户管理、费用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和固定收益证券总部业务流程及规范。

继续加强项目储备和客户开发工作。对客户进行细分,指定专门的客户经理负责维护,加强与客户的日常沟通,同时开发了一批优质机构客户。上半年开发储备企业债项目5个,其中2个已经签署协议。债券销售交易客户新增工商银行等四家大型机构客户。

提高研究报告的专业水准和实效性,与研究、经纪业务互动。重点着眼于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实效性,得到了市场认可,策略报告和专题报告对货币政策走向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和预判。同时积极参与了公司投资策略小组,集合理财方案设计小组,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的研究工作。

加强合作与品牌创建。以中国固定收益证券网的名义与证券时报社合作,成功举办了20__中国债市之星评选活动,在成都举办了大型债券投资策略报告及客户联谊会。

3、投行业务:抓住了市场机会,初步实现突破

(1)主要经营业绩

上半年投资银行总部完成西水股份、两面针、五洲交通3家,企业融资部完成冠城大通、康达尔、深圳华强、桂林旅游4家,合计7家上市公司股改保荐项目,投资银行总部完成桂柳工股改财务顾问项目。

同时,二个投资银行部门上半年积极开发储备项目,合计有9家股改项目已签署协议或正在实施;在会审核IPO项目2家,惠程电气和广西三环;再融资项目2个;收购兼并财务顾问1家。

(2)重点工作回顾

加大重点地区的客户开发力度,实现股改收益。充分利用公司资源,上半年以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大力度进行了广西地区的项目开发,巩固了投行业务的地区优势。

股改业务方面,目前广西区内共有21家上市公司,13家完成股改,投资银行总部担任其中两面针、五洲交通的股改保荐机构,担任桂柳工、南化股份、北海国发股改财务顾问;同时,投资银行总部正在进行桂东电力、世纪光华的股改财务顾问项目,争取南方控股改保荐项目,加上企业融资部在区内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股改项目,公司在区内的市场占有率接近40%;

上半年广西区内储备项目也取得长足进展,体现在广西三环IPO项目已上报证监会,桂林广陆、柳州欧维姆、广西源安堂等公司已达成IPO初步意向;

同时投行业务部门和广西区政府国资委、金融办、证监局等政府部门也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为区内后续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好了准备。针对政策环境和业务形势的变化,投行部门及时调整策略,在努力争取股改项目的同时,及时更新上会的IPO项目材料,加快IPO、在融资等客户的开发和培育工作,逐渐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企业改制、财务顾问方面,争取核心客户和优质项目储备。

4、投资业务:把握机会、积极转型

(1)主要经营业绩

20__年上半年,平均自营总规模2,369万元,收入总额391万元,实现利润282万元。并完成了集合资产管理 计划的产品设计,做好了申报准备。

(2)重点工作回顾

加强研究、积极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协作。坚持MACRO选股原则,从选股、基本面深入研究、实地调研等方面把好风险控制第一关,与研发中心一道挖掘市场投资机会,共同进行股票池维护,截止到6月初,股票池上半年总收益率达到67.2。在关键时点正确研判大势,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支持;积极参与公司每日晨会,积极参与投资策略小组的各项工作,为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提供及时的资讯和研判。

稳步推进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筹备工作。成立了客户理财中心筹备小组,在规范类券商获得业务资格前,完成了全部产品的设计及上报的准备工作,并顺利地完成了公司内部路演和相关托管银行的初步交流沟通,完成了理财业务的软硬件配置预算、评估和招标准备等一系列工作。

5、研究:整合研究资源,加强业务互动

完善研发产品线,加强产品推广。研发中心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和热点,根据机构客户和营业部客户的需求,推出了《导航晨报》、《研发股票池》及各类报告,为业务开发提供了丰富、及时的资讯支持。同时,加快“走出去、市场化”的步伐,通过研讨会、巡回报告等多样化形式加强产品推广,在电力、能源等行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品牌。

整合研究资源,加强与业务部门互动。集合研发中心、固定收益证券总部、经纪业务总部、证券投资部等部门研究力量,组成二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小组,为客户开发和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逐步探索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研究成果推广,与债券、投行、经纪等业务部门开始形成有效的互动。

充实研究队伍、建设研发体系。上半年研发中心继续引入了一批研究骨干,扩大研究范围,提高深度研究能力,为构建优秀的研究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设立了合理分工的工作小组,制定了较为完整的研发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研发体系。(三)全力应对诉讼案件,积极推进增资扩股

上半年公司集中精力应对啤酒花、成都人寿、中油销售三个诉讼案件,通过大量的工作,争取到了案件终止或再审,缓解了公司经营风险,保证了公司净资本维持一定规模,为公司业务发展和增资扩股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公司在本年度启动了增资扩股的准备工作。由于证券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以及公司自身的业务基础、赢利能力,经过公司董事会和管理班子的努力,与多家机构进行接触和商谈,目前已有实力雄厚的机构有意对公司增资,有望在下半年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四)以准事业部制实施为契机,提升了综合管理水平

20__年上半年,公司在业务部门推广实施准事业部制,建立了职责分明、流程清晰、执行迅速的权限授权体系,决策效率明显提高,执行力明显加强,人力资源、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费用管理上一方面继续推进成本控制的工作,通过推行事业部制、加强预算管理和费用控制,倡导节约风气,有效地控制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针对良好的市场形势和业务机会,适度提高了合理的业务投入,强化投入产出。上半年公司实现了较低成本的快速增长,公司的赢利能力大大增强。

完善人才结构,优化激励机制。上半年,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重点,对组织体系适度调整,引进了一批优秀的业务专才,组建了收购兼并部,充实了研发队伍,恢复设置了资产管理部。同时配合公司准事业部制改革,在公司对准事业部授权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需求,人力资源部加强了对人员招聘、薪酬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督,完成了薪资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理顺公司薪酬制度。

上半年业务部门实施准事业部制,同时由于市场比较活跃,各项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风险管理部门为此积极应对,调整工作思路,加强了对各业务部门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审查与稽核力度。上半年共完成了3个总部部门4个项目,9家营业部23个项目的现场稽核。

(五)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凸显成效

公司发展战略清晰地解读了公司的发展方向;上半年以来各主要业务部门通过实现准事业部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在上半年的经营过程中,党工团各级组织也积极发挥作用,组织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文体活动,进一步活跃了公司氛围,全体员工士气振奋,对公司目标、发展战略有了高度认同,形成了“比上进,比创利,比贡献”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内部文化氛围。

三、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半年公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到公司整体的业务实力还不强,与竞争对手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还有相当的距离,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的力度尚需加强

尚未建立有效的跨部门业务合作的机制。业务协作的操作流程、成本分摊、收入分配等无章可循,导致业务协作的动力不足,效率偏低。

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资源整合与业务协作主要仍局限于部门自发地推动,公司整体层面上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组织,推动资源共享、资源调度的力度还不够。

(二)客户综合开发与服务进展缓慢

单兵作战,不能全面把握客户需求,挖掘客户价值。在业务开发与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主要还是各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兵团作战”的优势,特别是对于核心客户的综合需求把握不足,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不畅,在挖掘经纪业务客户的投行业务价值,对投行业务客户提供企业综合理财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推动。

客户分级管理和差异化服务的体系仍未建立。尚未建立公司层面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客户信息不准确、不充分、不集中,针对核心客户服务的客户经理制度仍未全面推广,客户服务的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薄。

(三)对创新业务的前瞻性研究和准备不足,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与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市场创新力度加大,新产品、新业务会越来越多,对券商的业务模式和竞争格局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由于资格的限制,公司还不能参与部分创新业务,但是,各相关部门对新产品、新业务的敏感度不高,缺乏前瞻性的研究,对业务人员的新产品培训没有到位,也没有进行必要的人员和项目的储备,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不足。

(四)内部管理仍需改进

公司的管理总体上还比较粗放,不够精细。特别是业务部门准事业部制实施后,对公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管理转型仍处于摸索阶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缺位与管理越位现象;

公司缺乏统一的、有组织的品牌宣传与推广。品牌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20__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市场与行业环境:长期全面复苏,短期谨慎乐观

20__年上半年,股票二级市场自谷底快速回升,结束了持续4年的低迷行情。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和券商综合治理接近尾声,解决了市场和行业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标志着证券市场开始全面的复苏,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性的发展阶段,证券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短期来看,下半年市场整体可能进入阶段性调整,但有望继续维持活跃状态;创新业务推出的力度加大、频率加快,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因此,整体上讲,未来证券公司的经营环境机遇大于挑战。

(一)市场的有利因素

1、证券市场的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尾声,逐步解决了多年来制约和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制度,监管层抓住股改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加大清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力度,努力解决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等问题,上市公司治理得到显著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有所提高。

2、市场人气激活,有望继续保持活跃状态

资金推动和上市公司赢利向好是上半年股票市场快速上涨的动力,对行业分析师预期和市场情绪形成了强烈影响;同时,随着管理层大力推动合规资金入市,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稳步增长,QFII、

保险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公司、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状况下,资金供给有充足保障;另外,新产品、新业务和交易体系的创新也会不断激活市场,市场整体有望继续保持活跃状态。

3、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为券商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

一方面,随着ETF加速扩容,资产证券化、融资融券业务进入实施,以及股指期货等新产品逐步酝酿成熟,交易制度创新逐步推出,下半年创新业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随着IPO重新开闸,市场融资功能恢复,在新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环境中,后股改时代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需求更加强烈、资本运作手段日趋多样化,私募、并购、非上市股权的投资和交易等市场机会呼之欲出。创新业务为券商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和赢利增长点。

4、行业治理使部分优质券商获得了相对优势

为时近2年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证券行业风险明显释放,一批高风险证券公司得以稳妥处置,证券公司的违规经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在监管部门实施分类监管的背景下,部分稳健、优质的证券公司通过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并在创新业务的开展方面获得了先发优势,部分创新类证券公司开始涉足集合理财计划、资产证券化、权证创设等创新业务,获得了显著的收益。随着监管政策的放松,部分规范类证券公司将获得从事创新业务的资格,不同证券公司在创新业务上的竞争实力将逐步显示出来。(二)市场的不利因素

1、下半年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不容过度乐观

宏观经济和行业方面,由于油价、有色金属等大宗原材料价格的高企和持续上涨,使得企业的成本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加息或紧缩流动性以应对成本推动型通涨风险,央行也可能采取压缩信贷规模、抑制投资增速等紧缩性政策,以缓解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周期性企业还面临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以及未来国际化竞争加剧共同导致的产品价格下降压力,从而使得企业的未来赢利水平并不乐观。

股票市场方面,由于短期涨幅过大,A股市场偏低的估值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恢复,随着IPO开闸,股改效应逐渐退去,市场关注的重点将转移到融资、再融资和股份减持上来。因此,虽然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但指数阶段性高点已经出现,下半年难以继续总体快速上涨的市场局面,可能会呈现整体的调整或盘整格局。

2、行业竞争格局产生变化,竞争加剧

随着证券行业重组加快,行业分化加剧,竞争格局处在急剧变化之中。证券行业正在形成外资金融机构、金融控股集团下的证券公司、本土优质证券公司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市场份额呈进一步向优质券商集中的趋势,而其他证券公司如果不能采取差异化战略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将有逐步被边缘化的危险。

另一方面,由于证券行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对外开放加快,各券商纷纷加大了对客户资源、销售网络和专业人才的争夺力度,传统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赢利模式都面临挑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3、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政策对中小券商的发展形成压力。

20__年初,证监会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征求意见稿)》,确立了根据证券公司的净资本规模确定证券公司业务资格和业务规模的原则和具体办法,这一办法实施后,证券公司的规模,特别是净资本规模,将成为决定证券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净资本规模大的公司,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对于净资本规模偏小的中小券商,在开展各项业务过程中均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二、下半年工作指导思想与经营目标

20__年下半年的工作指导思想是:继续贯彻公司年初制订的“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综合价值为宗旨,集中精力抓创利,坚定不移压费用“的指导方针,集中资源推进优势创利业务,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0__年下半年的工作思路:继续集中公司资源开展固定收益、经纪、投行三大主要创利业务,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经营指标;同时加强创新研究,积极推进收购兼并与资产管理业务,培育新的赢利点,为20__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0__年下半年的经营目标是:下半年实现总收入20,074万元。其中:经纪业务总部实现收入13,989万元;固定收益总部实现收入2,500万元;投资银行总部实现收入1,780万元;企业融资部实现收入680万元;证券投资部实现收入1,125万元。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加快推进增资扩股工作,为争取创新试点券商创造条件

抓住证券行业价值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大公司推介的力度,加快与有意向的投资机构洽谈的进度,积极与现有股东和监管机构进行沟通,推动增资扩股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争取在年内实现突破;同时继续全力应对有关诉讼案件,为争取创新试点券商创造条件。

(二)继续推进优势创利业务的大力发展

1、经纪业务

下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989万元;客户托管资产总量达到16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8‰。

下半年要以提高客户价值为宗旨,以推动经纪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一方面以风险控制确保业务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赢利模式的探索,逐步改变经纪业务“靠天吃饭”的局面,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减少收入的波动性,成为公司稳定的赢利来源。

巩固地区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落实经纪业务准事业部制的考核、激励体系和管理制度,对营业部的经营管理绩效进行定期跟踪、分析和督导,让业务人员“走出去、动起来”。在加强客户资产盘活、提高现有客户价值量的同时,绝不能抱定仅守住现有客户的心态,而应大力开拓新的客户资源,增加客户存量,优化客户结构。特别在占有垄断优势的广西地区,要加大机构客户开发力度,通过持续的区域营销活动开拓新客户。

大力推进客户分类管理,提供分层次针对性的咨询服务。通过客户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通过与研究所、资产管理部和其他部门合作,设计和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一方面完善资讯产品品种、内容和形式,重点加强针对高端客户的核心资讯开发;另一方面,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建设公司级的咨讯服务平台,实现资讯共享、实时,将人工、短信、电子邮件、纸张等形式的传播渠道进行整合,建立多样化、差异化的咨询服务体系。

加强新产品、新业务的研究与培训,构建综合销售平台。不断丰富经纪业务的产品线,提高对新业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利用国海富兰克林的合作优势,加强基金产品的培训、推介,继续加大基金产品的销售力度;探索权证、ETF、股指期货等新产品的营销和服务方法并大力推广;对市价委托等交易制度创新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跟踪、消化;积极协助总部业务部门开展企业融资、财务顾问、债券分销等业务,将营业部打造为地区的产品销售中心和综合业务开拓的分支机构。

推动客户经理制,打造销售队伍。推行经纪人制度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经纪业务要认真研究行业内实施经纪人制度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公司的销售队伍建设模式,推动部分营业部的客户经理制试点,逐步完善客户经理招募、培训、管理、支持的体系,为建立一支具有适度规模和较强开拓能力的销售队伍打好基础。

2、固定收益业务

下半年实现业务收入2500万元,完成国债承销量60亿元,国开行金融债完成45亿元。

继续强化企业债主承销项目的开发力度。加大对企业债项目开发的战略投入,充分利用公司在部分地区的资源优势,推动与投行、并购、研究等部门的协作开发,并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争取在年内完成1-2家主承销的发行,实现业务收入1000万元,并增加3-4个储备项目。

探索内部报价机制,进一步挖掘债券撮合业务的潜力。通过例会制度、交易员手记及互联网群组会议模式等方式,在部门内部建立交易信息的沟通渠道,探索内部报价机制,提高撮合交易的成功率,提升撮合业务的创利能力,实现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实现差价收入1500万元。

加强项目和客户的储备工作。积极探索适合业务发展与竞争需要的客户开发和管理手段,建立多层次的客户维护模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客户,下半年要新增10家左右的核心客户。

加强创新研究,探索新的业务机会。随着债券收益

率不断上升,债券市场的风险得到很大释放,未来投资机会开始增加,同时,债券市场创新产品与交易手段不断推出,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新产品日益丰富,国债期货等新型交易方式也在酝酿之中。固定收益证券总部要密切跟踪市场的发展动态,加强创新研究,探索新的业务机会和赢利模式,拓宽赢利渠道。

积极推进固定收益证券研究中心建设,加快中国固定收益证券网的完善与推广工作。适度增加研究投入,继续提高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实效性,增加研究中心的曝光率,提高市场认同度和知名度。加快中国固定收益证券网的改版工作,丰富网站的资讯内容,并通过举办活动等形式扩大网站影响,推动固定收益品牌建设和业务发展。

3、投行业务

下半年,投资银行业务合计完成营业收入2,460万元。

IPO和再融资业务并举,完成投行业务重心转移。随着股改进入尾声,市场融资功能恢复,投行业务的主战场转向以企业融资为主的业务领域,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也促进了投行业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投行业务部门要将各项资源配置到IPO、再融资等业务,密切跟踪证券发行市场的政策和规则变化,加强学习、培训,加快现有项目的跟进完成。

加大核心客户开发力度,提高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以广西为基地,选定3-4个重点省份区域,整合固定收益、研究、并购等部门的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培养一批核心企业和优势项目,力争做实做透广西市场,在其他区域实现业务突破,初步确立投行业务在重点地区的竞争优势。完成3-4家IPO材料上报,2-3家再融资跟进并争取达成协议,9家股改项目操作完毕。

加强投行业务后台建设和人才储备。进一步完善业务质量控制的执行机制,优化风险控制管理架构;调整内核委员,加强发行内核小组的风险控制功能;设立销售部门,建立公司承销业务销售网络。同时,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投行业务队伍,解决保荐人数量对投行业务发展的制约问题,争取保荐人数量从现有的6人增加到10人左右。

4、自营投资业务

下半年,完成营业收入1125万元,实现利润906万元。

下半年,证券投资部要在严格执行公司有关风险控制和投资决策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机会,加强新产品研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二级市场运作模式,对公司投入的5000万自营资金科学规划,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确保年底取得较好的投资业绩。

5、研究业务

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研究资源的整合,以研究带动业务发展。公司研发中心、固定收益、投行、经纪、投资和资产管理等部门都具备研究力量,各有侧重和优势,公司尝试对研究资源进行整合,上半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要继续推动研究合作的机制建设和组织结构创新,进一步理顺研究体系。加快研究与业务的融合,完善部门间协调运作机制,探索研发中心对业务部门的服务模式;建立互动沟通渠道,加强研究成果在公司各业务部门和营业部的推广力度。研发中心要从为业务部门提供研究支持,逐步上升到引导业务开发、参与业务开发。

在重点行业实现突破,树立研究品牌。巩固现有的大能源板块的研究力量,增加实地调研活动,继续进行纵深的研究,并加强与同业、机构客户和媒体之间的交流,以大能源领域的研究为突破口,树立品牌研究员,打造公司的特色研究品牌。

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下半年要进一步引进研究业务骨干,充实研究力量,提升研究水平。(三)以并购和资产管理作为突破口,培育新的赢利增长点

并购和资产管理业务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各自摸索出一套成熟的业务运营模式,找到持续的赢利点,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的队伍,为明年的大规模发展做准备。财务指标是在部门赢亏平衡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多创造利润。

1、打造并购团队,取得市场先机

构建并购业务的专业团队。随着市场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以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配套法律政策出台,新一轮市场并购重组即将大规模兴起,并购业务有望成为券商在承销业务之外的投行重要利润增长点,并购业务将成为公司实施“集中突破的专业化”竞争策略的又一业务突破方向。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要尽快引进并购业务专业人才,采用事业部制的形式组建并购业务部门,力争在年底形成10人左右的并购团队。同时建立并逐步完善并购业务的内部管理和业务开拓制度,推动并购业务的全面展开。

探索并购业务的开拓模式。目前,并购业务在国内的开展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并购团队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优势的展业模式。选择重点的地区和行业,积累一批优质的机构客户,及早介入企业的资本运作。下半年并购业务启动后的工作重点是业务探索和项目储备,为明年的大发展打下基础。

2、推进创新资产管理业务

探索新型资产管理的业务模式。传统资产管理业务的负债投资模式,构成了证券公司的主要风险,已经被行业所摒弃,新型的资产管理业务则转化为财务顾问式的理财服务,券商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或为客户帐户提供专业管理服务,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获取投资管理收益,该模式属于公司倡导的“无风险中介服务收费业务”。创新资产管理业务要以严格的风险控制为前提,在公司承担较低风险或零风险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创新资产管理产品,重点是不承诺保底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等。

初步构建创新资产管理的多样化产品。要对市场机会进行深入研究并快速反应,顺应市场推出股票投资、申购新股等产品;产品收费模式根据客户情况采取收费制或顾问式;资产管理产品可以与限售流通股托管(担任上市公司股东投资顾问)、基金销售等业务结合起来;通过信托、银行等机构的合作,开发规范化的资产管理产品;要迅速建立并逐步完善为资产管理产品开发配套的投资运作、风险控制和市场营销的体系。

重点储备和开发以上市公司为主的核心客户资源。下半年创新资产管理业务的工作重点是业务探索和客户培育,在充分发挥部门人员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协作,特别是与研究所的密切配合,与营业部现有大客户的沟通。同时,资产管理要与固定收益、投行、并购等业务互动,通过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方案来实现客户综合开发。下半年既要在资产管理产品开发方面实现突破,更重要的是积累一批有较高认同度的潜在客户群体,为明年扩大规模、全面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奠定基础。

实现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突破。公司已经完成了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设计和前期工作,下半年要争取尽快完成申报工作,并完善投资、风控和客户服务各个环节的制度体系,重视营销策划,提前开展大客户的培育工作,加快对营业部的销售培训和销售组织,为集合理财产品推出做好准备。

(四)加强客户开发与客户管理

客户是公司发展的基石,随着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交叉点越来越多,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的越来越多,客户综合开发能力将日渐成为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把该项工作列为集中公司资源,下半年重点开展的核心工作。

建立客户协作开发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与业务协作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机制。总裁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快推动相关的各项规则制订工作,对业务协作的方法、流程和利益分配等活动进行规范,促进业务协作的积极性和协作效率。通过推行相关的制度,在公司内形成积极推荐客户资源和项目线索的氛围,推动跨部门的项目小组合作开展客户营销和综合服务。

构建核心客户数据库。公司目前的核心客户仍由各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单独进行管理和维护,客户信息存在不完整、不准确、不集中的问题,对进行客户综合开发和全方位服务带来一定的障碍。下半年要对公司的核心客户进行全面的梳理,建立总部级的核心客户数据库,并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流程,及时了解客户信息的变化,快速反馈客户需求。

重点推进“1个区域 1个行业”的客户综合开发。下半年要重点推动对广西地区,大能源行业的集中开发。通过积极与当地国资委,金融办等政府部门沟通,与行业协会合作,以举办专题研讨会,区域/行业优质上市公司推介会,担任地方政府财务顾问等方式,进行区域和行业重点开发,开展公司级营销,为各业务部门发掘潜在客户,寻找业务机会。

(五)

继续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下半年要在总结准事业部实施的经验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管理错位”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认真分析成因,对相应的决策流程、管理制度及时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1、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业务发展

随着新政策、新产品的不断出台,风险管理部门要在做好传统业务风险控制的同时,提前对创新产品的风险进行研究,全面参与业务流程设计、操作监控,提前揭示风险,提升风险管理的水平,体现推动业务的职能。

2、加强费用控制,完善财务核算

下半年,管理部门要继续严格控制运营费用,杜绝超预算开支的状况;推行事业部制的业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财务核算管理,保障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

3、继续实施科学管理,优化业务流程

加强公司目标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方面的分析职能,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启动流程优化的工作,对公司现有的各项制度、规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流通环节,提高信息传递和管理沟通的效率。(六)加强人才开发和储备力度,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化团队

要进一步完善准事业部制实施后配套的考核、培训与薪酬激励的体系建设。下半年实施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开发策略,探索推行“干部梯队培育计划”和“旭日工程”。

“干部梯队培育计划”是指加大创新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产品设计、营销推广、技术开发以及保荐代表人等高端人才。同时,继续坚持公平原则,通过建立后备干部梯队,加大内部培训力度等方法,给每一位努力的员工机会,让那些熟悉公司业务、工作勤勉尽责、长期服务于公司的优秀员工尽快成长起来。

“旭日工程”是指在今年下半年可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应届毕业生到公司各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实习,通过工作实践来选拔人才,逐步提升公司基层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七)积极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公司上半年积极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召开了专项工作动员大会,对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进行了全面动员,组织学习了、领导同志的讲话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下半年,根据公司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该工作进入实质执行阶段:组织开展调研和自查自纠阶段,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八)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6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是国内资本市场上改革与发展的标志性重大事件,两项创新业务不仅使国内A股市场告别了单边机制,增加了避险功能,同时也使得从事中介服务的券商行业,多增加了两项业务收入。

“我们为融资融券业务准备了很多年,做了很多研究,给员工进行培训,希望正式推出后,能给营业部收入结构带来变化。”北京一位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对记者说。

由于佣金价格战使得券商的利润支柱――经纪业务遭到重创,两大创新业务在开始阶段确被业内寄予厚望。

然而,运行半年来,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对于券商行业来说,犹如两个盆景,好看而不实惠。西南证券首席券商研究员王大力所说,在其他业务并没有给券商的利润形成贡献的情况下,业务转型,寻找新的利润点,是摆在国内券商面前的当务之急。

股指期货遇尴尬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自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相继推出后,至今半年多时间,其对券商的利润贡献微不足道。

海通证券2010年8月26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海通证券持股93.334%的海通期货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营业利润0.13亿元,净利润0.24亿元。而同期,海通证券实现营业利润24.35亿元,净利润为18.42亿元。

虽然海通期货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三,但期货公司的净盈利仅占海通证券的1.3%。

据此前广发证券公布的2010半年报显示,作为券商系表现最好的广发期货,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358.69万元,而广发证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4亿元,广发期货净利润也只占广发证券的2%。

事实上,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东方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10年股指期货为券商的佣金收入贡献率为1.8~3.6%,净利润贡献率为2.0~3.9%。2011年上述两指标对应的数据是7.9%~15.7%和8.6~17.3%。

根据中金所披露的资料,截至9月底,股指期货开户数刚刚超过4.9万户,其中机构法人户接近800户,特殊法人户为220户,主要为券商自营。而开户主要集中在5到7月,此后的开户数锐减,有部分券商日开户数重回个位。

“实际上,由于开户门槛和缺乏完整的套利交易机制等现实条件约束,股指期货不可能短期内为券商贡献更多的利润。”东方证券副总经理杨先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对股指期货的主要约束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中金所对参与者实行准入制,将市场主力机构基金、保险、券商、QFII、信托等排除在外;其二,对股指期货参与者有硬性指标要求:50万资金门槛、股指期货知识测试80分以上、有累计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仿真交易成交记录,或者最近三年内有10笔以上商品期货交易成交记录。

融资融券“卡壳”转融通

融资融券处于“望梅止渴”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融资融券业务收入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分别为1892.28万元、123.63万元和77.33万元。

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券商可增加包括融资利息收入、融券费、手续费等多重收入来源。从海外经验看,参与信用交易的投资者对券商的年佣金贡献远高于非信用交易者,融资融券业务的资产质量风险稳定可控。

而事实上,目前融资融券业务的最大瓶颈,是用于融资、融券的标的券种太少,按上交所和深交所向试点券商的相关通知,只有上证50和深圳40只成份股作为标的。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券商最大的不满在于,融资融券制度上存在局限,即券商只能以自有券种进行融资、融券,“转融通”还未打通。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7

由于因素不明朗,近两个月投资者市场参与度大大降低,成交持续低迷,使得香港券商经营压力大增。

经营惨淡

以金融业为支柱的香港,上半年日平均成交仅460亿港元,以至于在与外资券商竞争中原本就处于弱势的香港本地券商,日子更加艰难。

“每个月quota(工作配额)怎么都做不到。”在一家大型港资券商中任经纪两年的阿勘说,原本股市低迷时愿意买卖股票的客人已经不多,公司还要每个月增加工作配额,总之,就是要让你佣金拿不足。”他苦笑着说:“你以为做金融的是剥削别人肥自己?你才是被剥削的那个!”

尽管满腹怨言,阿勘表示,公司也是无奈之举。“业绩越来越差,但中环写字楼租金却不断升高,行政、IT这些支持部门工资都要加,公司有什么办法呢?”

相比之下,阿勘所在的这家大型本地券商情况还不算太坏。刚刚离开一家小型券商的肖先生透露,前东家的情况已经恶化到要从新聘员工身上“吸血”的地步。“用低门槛把新人招进来,然后就由资深员工诱导他们自己开户,以及说服家人、亲戚、朋友投钱开户,到没有利用价值了,就把他们炒掉。”他说:“亲眼看到不少人进来以后梦想‘发财’,结果是自己和家人积蓄都赔进去,有的还欠一身债。”

一家中资券商经纪业务总经理表示,5月份恐慌性下跌后,指数失去了方向,市场进入缩量窄幅震荡期。券商最怕的就是这种既没量又没方向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看来仍将持续。

据研究机构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1只新股在香港IPO,集资总额约110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的1671亿港元相比,急跌93.4%。连续三年集资额称冠全球的港交所,年初至今在全球交易所的新股集资排名,已滑落至第九名。

裁员大潮

与此前成交旺盛时相比,经纪普遍反映做交易的客人少了一半以上。有人坦言,“高峰期一天100多个电话,现在一天都没有一个!”香港券商底薪普遍较低,甚至有些小券商没有底薪制度,工资全靠交易佣金。在这种情况下,另谋生计的人越来越多。

由于白天业务冷清,不少人可以蒙头大睡,兼职一份夜班工作没有什么问题。部分“80后”业界人士则开起网店,用电话或电邮联络客户。“卖些小电子产品,每月收入三五千,差不多是正职收入的一半,还不错啦。”年轻的陈先生说。

业界消息人士透露,从今年初开始,香港已有不少券商裁减人手,部分券商已裁减了20%的员工。

小型券商众利股票主席董伟坦言,公司数月来仅能维持收支平衡,全年能否盈利还是未知数,他相信今年底将有30间左右的小型券商破产。

惨淡的经营环境使得一些券商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两大著名投行瑞银及法国兴业银行,正研究迁出中环的甲级写字楼,以削减庞大的租金开支。

香港中环核心区的甲级写字楼,每平方米的月租金超过1000港元,瑞银是中环地区最大的租客之一,其在香港国金中心、香港交易广场及李宝椿大厦等大楼拥有数万平方米的办公室,每月租金总额超过5000万港元。

谋求自救

精明的香港金融精英,绝不都是坐以待毙之辈。

受到市场不景气冲击的香港交易所,在积极开拓产品线。近日其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取得积极进展,最快第四季就能通过LME进军商品市场,走出产品单一化导致业绩不稳定的困境。

为求生存,许多券商都开始业务多元化。例如本地龙头券商之一辉立证券在提供证券买卖交易之外,还开展了期权、外国期货、外汇、基金及债券等业务。该行董事黄玮杰指出,尝试业务多元化至今,公司非但没有裁员,反而还在招人。

另一上市券商民丰企业也增设了多种业务,包括企业融资、财务顾问、保险中介人服务等,甚至还拓展到投资移民业务。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券商开始接触内地同行。最著名的一次卖盘,就是本地最大券商大福证券与内地海通证券“联姻”,前者摇身一变成为“海通国际”。

大福这种模式,是以客户群体庞大,分行众多来获得收购对象的青睐。大福在出售前市值达34亿港元,港澳客户高达15万。业内消息人士称,目前一直在与内地接触、“待价而沽”的大型港资券商还有新鸿基公司。

小型券商方面,香港证券及期货从业员工会称也有不少卖盘情况,潜在买家同样来自内地。该会副会长梁崇让估计,目前收购一间小型券商成本已低至1000万元港币。用这样低的价格来获取一个境外金融平台,对很多内地企业来说是很值得的。

香港券商与内地的合作中,被普遍视为成功范例的还有耀才证券。该行2010年引入交银国际作策略性股东,并担任其保荐人将其运作上市。这种模式下,香港券商一方面保留了自身的资源和大股东地位,同时又扩大了客源,被外界称为“耀才模式”。上市半年后,耀才客户群就增加了一倍,市场占有率也提升了一成。该行总经理陈启峰称,这样的合作产生了“1+1>2”的效应。

对于这次合作,策略股东交银国际首席执行官谭岳衡也认为,香港券商拥有长期客户关系,如果与内地券商合作,让内地资本入股,既可保留自身的价值,又有新资金扩大地盘,还可以将影响力延伸至内地。

重推“佣金二级制”?

眼下,以佣金维生的500间中小型经纪行情况更差。以6月份的日均成交460亿元计,每间中小型经纪行每日只有2.48万元佣金收入,莫说出粮给员工,连交租都成问题。鉴于经营环境相当困难,业界正密谋向政府争取重推“佣金二级制”。

香港证券学会荣誉会长张华峰表示,2003年政府取消0.25%的最低经纪佣金后,部分经纪行采取低于成本的割喉式竞争手段吸客。这种手法对整体营商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在这十年间的租金、工资等所有营运成本都已倍增的情况下,业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8

最近四川、沈阳等省、市分行来函询问政府债券残破污损后如何兑付处理,经研究,通知如下:

一、关于政府债券残破污损的兑付处理办法,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85)银发字第471号文件的附件一“关于国库券残破污损的兑付处理办法”办理。各行在上划提前兑付残破污损的政府债券款项时,需附上划报告表并注明债券种类、年度、本金和利息。上划报告表可暂以总行统一印发的“提前兑付国库券本息上划报告表”代用。

二、对于故意涂改、挖补、拼凑政府债券的,除按上述文件的附件规定一律不予兑付外,还应在该政府债券券面上加盖“作废”戳记,并剪去右上角,退还持券人。对于情节恶劣的要送公安部门立案审理。

附件:关于国库券残破污损的兑付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所发行的各种面额的国库券,由于持券人或单位保管不慎,造成残破污损时,均依照本办法处理。

一、残破污损国库券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并且能够鉴别确属真券的,可以按照券面金额兑付:

(一)国库券虽有磨损、折裂、虫蚀、鼠咬、火烧、熏焦、水渍、油浸、霉烂、腐变等,但不是故意造成残破污损的,其留存部分够原券三分之二,并且号码完整无缺的。

(二)残破污损的国库券,号码不全或完全失掉号码,其留存部分超过原券三分之二的。

(三)合乎上列兑付条件的国库券,如果能鉴别中签号码,应按国库券还本付息处理规定兑付本息,如因缺少末尾两位号码或号码不清者,须待末期(最后一年)还本付息时兑付本息。

二、残破污损国库券票面在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以上,并能辨认金额者,可在还本付息后期(最后一年),按原面额兑付半数本息。

三、合乎上列兑付条件的国库券,由于熏焦、霉烂、腐变等特殊情况,不宜继续保管到中签或到期后兑付者,可由持券人或单位,提交所在单位的书面证明(居民凭街道办事处,农民凭生产大队或乡、村政府,职工凭本单位所开具的证明),经银行县支行(城市办事处)审查批准,可予以提前兑付。

提前兑付的国库券,按国库券条例规定的年利率计算利息,满一年的付给一年的利息;满半年不满一年的付给半年利息;不满半年的不付利息。

四、提前兑付的国库券,经办行应加盖“兑付”戳记,并将兑付款项速同提前兑付的国库券划付当地人民银行,从“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垫付,每月逐级上划人民银行总行,然后汇总与财政部清算。各行上划时需附上划清单注明年度和面额。收回提前兑付的国库券,比照人民币损伤票币的销毁办法处理。

五、国库券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予兑付:

(一)残破污损的国库券,无法鉴别是否确属真券的。

(二)残破污损的国库券,不合本办法第一、二条各项规定的。

(三)故意涂改、挖补、拼凑,使国库券残破污损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