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8篇

时间:2022-11-08 02:53:02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篇1

一、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练习课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

二、练习课设计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老师的练习课有以下不足:

1.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是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泛泛而练,面面俱到。

2.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3.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4.不重视反馈。对练习结果心中无数。

5.使用策略不合理,影响了效率。

三、练习课的基本要求

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题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四、常见的数学课型的练习设计特点

小学数学课的类型不同,其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也就大不一样,当然练习的安排形式也就不一样。

1.新授课的练习设计。

新授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为内容的课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用而又最复杂的一种课型。一般的说,在新授课之前要安排一些“铺垫性”的练习,“铺垫题”的设计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完全由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组成的题目,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复习,为引进和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为促成新知识的迁移作好准备;另一类是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分层出现,要求学生逐步分析解答,有意识地分散教学难点,从而为学生顺利地学习新知识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讲解新知识之后要安排巩固练习,练习设计的策略是教师紧紧围绕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常见的形式是: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拓展题。体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巩固、发展”的过程。新授课中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因此其练习成分是基本习题占70%左右,侧重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

2.练习课的练习设计。

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技能向能力转化,侧重于数学能力的形成;教师要针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多种方式设计练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娴熟的技能技巧。应在练习的形式、层次和安排上狠下功夫。常见的练习形式有:巩固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

3.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并使知识系统化,以便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与技巧。复习课并不是把所讲述的内容简单地重复、再现,它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因此应出示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因而在练习设计上,要服从复习课的“查缺补漏、系统、深化、提高”的特点。常见的练习形式有巩固练习、归纳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

五、要掌握好课堂练习常用的几种形式

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在设计好的课堂练习题上下功夫。教师要掌握好课堂练习常用的几种形式。

1.辨析题。这是针对教学中易混淆、易出错的内容设计的练习题。其目的是通过辨析,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如在教学比的知识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比、分数和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列表辨析。

2.对比题。对比题也是针对教学中易混淆、易出错的内容而设计的,但与辨析题不同;辨析题侧重于知识内容的细微差别而进行比较,它可以是两类,也可以是三类,或者更多;而对比题则侧重于明显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对照,它一般只局限于两类。如:(1)用一根钢材做8个同样零件,每个零件用去米,一共用去多少米?(2)用一根钢材做8个同样的零件,每个零件用,一共用去几分之几?

通过对比使学生对分数乘以整数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3.诊断题。这是教师为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学习的缺陷而设计的练习,它不同于平时的考试卷,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在掌握过程中还有那些不足,以便改进以后的教学。诊断题的设计非常灵活,在时间和数量上可多可少,如果教师是检查当堂的情况,时间和数量可少一些,如果是检查一个单元或者更多的教学情况,则时间和数量可以多一些。

4.匹配题。又叫搭配题。如:“做45个零件,王师傅过去用5小时,现在用3小时。”

(1)过去与现在所用时间的比 3∶5

(2)现在与过去工作效率的比

(3)现在与过去所用时间的比 5∶3

(4)过去与现在工作效率的比

5.操作题。这是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设计的练习。该类练习既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有一定的动手技巧,是一类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它一般适应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如:指物(重量、刻度、钟表等)、测量、折纸、拆拼、实验等等。

6.专项题。这是为针对某一教学目标,或者为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而设计的练习。这种练习一般放在讲解例题之后或做完一组基本题之后练习。当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清楚的表象后围绕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专项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形成技能技巧,更好地发展智力。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模仿;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03

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一种教学方式――模仿创造,并对其意义、作用、特点和做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在教学中所谓模仿法,就是要求学生仿照(实际再现)一定的模式(思想模式或行动模式)去进行学习的方法。这种模仿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低级的学习形式,甚至还被说成是有害于创造性活动的方法。可是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一致认为:模仿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模仿可以是有意的、主动的;也可以是无意的、被动的;可以是重复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

在教学法中,提出模仿创造,是为了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式和行为形式的特点。

事实上,当学生遇到一个新问题,常常要想,碰到过与这个新问题有关并早已解决过的问题吗?能不能仿照它,或利用它的结果?或是仿造它的方法呢?如不能直接利用,可不可以适当的变形,或引入恰当的辅助元素,以便利用呢?等等。这中间不是明显的富有模仿创造的特点吗?这种在学习过程中模仿创造的特点不仅表现在正确的学习方面,在错误或片面的学习方面,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不过这时的模仿变成生搬硬套,“创造”变成胡编乱造罢了。

在教学中,提倡模仿创造,就是想要对“模仿创造”进行较深的研究,以提示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模仿创造的能力。

模仿创造与其他教学法,诸如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是有联系的,但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其特点是,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源起于模仿,而特别强调示范(树立模仿的原型)和模仿(创造性模仿)这两个侧面。

模仿的原型,可以是教科书或其他课外读物中的素数、图形、证明和运算格式等。但更重要的,还应该是教师的讲解、扮演、操作以及意志和情绪等的示范。

目前,少数教师在教学上的示范,似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倾向,一是认为在课堂上的示范主要是板书与操作等直观的东西,而对抽象思维的示范则多有忽视。二是重视个别类型题(如证明线段相等、求极值问题等)求解的示范,而忽视解数学题一般方法的示范。这些倾向的存在,是不利于创造性模仿的。

事实上,小学生擅于模仿外形,而中学生则已能模仿抽象的思维,并且力图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而数学又具有这样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格的逻辑性、结论精确性。

为了加强抽象思维的示范,教师在讲解定理、公式以及为数不多的例题时,不仅要讲明其解法(或证法),而且还要讲述其解法所借以发现的一些实质性步骤,以及导致这些步骤的动机和想法。对于一个特例之所以要进行这样周密的描述,其目的就是为了从中提出一般的方法或模型,这种模型,在以后类似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学生起示范作用。

要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抽象的、创造性的思维,就必须结合为数不多的个别类型题的讲解,反复示范运用一般的解题方法,得以检验,怎样把一般问题特殊化,把一个问题分析和再组合,怎样进行类比、推广、把个别问题一般化等思维方法,都值得给学生反复示范。如果缺乏示范,单纯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那就会让学生多走不少弯路,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该如何如何,而自己在讲解定理、公式以及例题等过程中,从不或很少予以示范,那种告诉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每个人应该是通过模仿和实践来学习的,以获得思想模仿的正确模型。

关于示范,我们应该注意:1. 内容必须正确,错误的示范,就会给学生形成错误的印象,其恶果是不言自明的。2.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不要过易而使学生毫无思考的必要,又不要过难,而使学生无法理解或高不可攀。3. 速度不宜过快,要使多数学生看清、听清、想清每一步骤的来龙去脉,切记手疾嘴快,如同变戏法一样,使学生不明其所以。4. 要与说明相结合,使学生明了每一示范步骤的意义,不要只是忙着自己做,而学生还不知道你在干什么。5. 示范应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仿照着去想、去做。自己找到的方法,就像在自己的心房里点明了一盏灯。

教师创造性的示范非常重要,照本宣科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富有创造性思想的学生的,也就是说,并非任何模仿都能培养出创造来。但是,只有通过模仿,才能把新知识领会,和使调节行为方式的动作映像及时得到检验、巩固、校正与进一步充实。

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轻视模仿性的基本练习,认为这些题只不过是对例题的模仿,没有意思,可是,当把板演的例题擦掉后,即使是要求学生重做一遍例题,不少学生还往往做不完整。

一个重大的发现,可能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在模仿求任何问题的过程中,也都会有点滴的发现,模仿初期,可能没有大的发现,但也能引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激起学生们创造才能的展现,如果还是启发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去解决他们的,那么学生们就会体验到那种追求解答的紧张心情,和享受到发现的喜悦。在易塑的中学生青少年时期,这样体验,会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性格,这时的示范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当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作为仿照的模型,要做好模仿,必须注意模仿阶段,学生思维和行动方式的特点。根据心理学的分析,模仿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一般有如下特点:

(1)速度与品质方面,表现为反映迟缓、正确性、稳定性与灵活性较差;(2)结构方面,首先表现为思维活动与行为活动的动作间不够协调,常有顾此失彼的干拢,其次表现为动作系列的直觉性较差,不善于把各个分解动作连接成总体,此外,动作的正确顺序也常遇到违反,有时还交杂着多余的动作。(3)动作的控制方面,首先表现为动作的执行往往是在监督下完成,动作和思维的监督作用不足,其次,表现为知觉的广度、精确性、敏锐度及辨别能力都较差,既难以同时感知较多的信号,也难以觉察错误。另外,难以分配注意,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4)动作时的自我感觉方面,常感到紧张,容易产生疲劳。

以上述特点可见,让学生模仿好,也不是容易的,不能认为只是让学生照着例题做几道题是很简单的事,而加以轻视,目前很多学生成绩低劣,学习厌倦,细分析起来,多是由于在模仿阶段就没学好。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模仿练习的效果,一般来说,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在练习的方式方面,要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

首先,要注意整体练习与分解练习相结合,例如,练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就可分解为:(1)设未知数(包括设辅助未知数),按照题意写出相关的代数式。(2)找出等量关系,布列方程(组)。(3)解方程。(4)检验答案等几个环节。其中的1、2、4就可先突出的分别进行练习,然后进行整体练习,整体练习有助于掌握思维系列与动作系列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分解练习有助于确切掌握多种方式的要领,最好两者交替使用。

其次,要注意独立性较低的练习与独立性较高的练习相结合。独立性较低的练习(如按照公式一步一步套用),有助于获得正确的体验,但不利于迁移。独立性较高的练习,最初难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体验,往往容易养成错误的思想和动作,但是这种思想和动作的正确方式已经掌握,就易于迁移,一般应由低到高,逐步做到两者交替使用。例如,基本练习与综合练习就可类似处理。

再次,要注意正、误两种问题的练习相结合,正面的模仿练习示范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在模仿初期学生难以同时感知较多的信息,一时注意不到较多的条件,也难以觉察错误,特易与相近的内容混淆,因此必须注意让学生练习辨别错误的问题,前一种问题,让学生练习掌握应该怎样做,后一种问题,让学生练习了解不应该怎样做。

最后,模拟性练习与实际性练习相结合,在教科书上的练习,大多是模拟性的练习,这种模拟性的练习在教学中是主要的,但还应引导学生到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去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会增强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在练习的要求方面要注意合理,学生在练习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者错误是难免的,这时,教师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要求。

第三,在练习的质量与速度方面,应先要求质量,力求在掌握正确思路和动作的基础上,再要求提高速度。

当针对讲的过多,练得太少,而提出精讲多练是可以理解的,但长期一般的提出精讲多练是需要商榷的,强调了讲要精,练就不要精而只是要多么?目前有些教师,讲的不多而尽力加大练习量提高练习速度深怕遗漏了某一类型题,以致造成泛滥成灾的题海战术,常言说,欲速则不达,因为要求过快,常使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当题目稍一变形就束手无策,或错误百出,这也扼杀了学生们练习的兴趣,妨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因此,特别是在练习的第一阶段,强调精讲精练反倒是适宜的,先不要求速度,做为数不多的典型题,体会解法的步骤和思考路线,想一想这种解法能否一下子看出来,并探讨多种解法,研究研究题目的变异,想一想能否把这种结果或方法推广于其他问题,这样的练习,岂不能以一当十?这样的模仿的练习,就可引导到创造。

的确,关于模仿与创造各方面叙述的内容,大多是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无论是在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讲授上,都经常运用着那些方法,笔者在此系统地论述,期望引起同行们的重视,更自觉地加以运用,并进一步实验,以更好地发展学生们的智力。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篇3

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你们的到来即是对孩子的关心,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因为有你们,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得以顺利的进行。相信各位家长会一如既往,继续配合好工作。下面我谈一下我这几个月下来的一些体会和对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本学期数学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

新课程中数学学科的课程理念除了让学生获得有用和必需的数学外,还强调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因此金桥数学课程拥有它特色的地方。三年级数学教学有着三个组成部分,包括苏教版数学书的教学、思维训练书的教学与数学活动课上思维训练卷的教学。本册数学书的教学,偏向于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如对加减乘除的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认识、认识千克与克、24时记时法、分数的初步认识等。这部分内容一般都在每个学期前、期中考试后的数学课上进行教授。每课练和补充习题是这部分内容辅助练习材料。思维训练书的教学,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拓展,他的难度要高于数学书的思维训练要求。而且,本书内容多含趣味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部分内容是在数学书教完后的数学课上教授。在每周一、二、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数学活动课,采用讲义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应用题的解题训练,应用题的解题训练一向是思维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二、本学期至今遇到的一些问题

1。对思维的训练是一种有格调的生活。对思维的训练,不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水平。还培养学生的毅力,处理问题时的决心和耐心。在学期初,因为是才接手这个班,对班上学生都不了解,所以存在短时间的磨合期。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家长不清楚学生对思维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所以在学期初,我有几次是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家的。我这么做是想让大家了解下孩子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情况。但是,问题也存在,三年级的思维训练在难度上比低年级上升了一个台阶,孩子需要一个适应期,在一开始存在一定数量的孩子对这内容掌握的并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家长经常会花许多许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让孩子对试卷上的习题订正再巩固。再此,我感谢各位的帮助和配合。现在,我对这些孩子已经有所了解,加上学生已经适应这种学习生活,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对于一些在这方面学习需要多花时间的一些孩子们,在课堂里我就给予他们帮助,并尽可能地利用在学校时间给他们讲解,尽可能让他们在学校里把任务完成。学得好的孩子,帮助他走得更高更远。我希望大家能够把思维训练内容的学习当作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不要理解成负担。毕竟我从来没有因为这块内容学得好坏去指责过孩子,我一直用的是正面激励的方式。学校也没有对此进行过考试。学校每学期的应用题比赛也从不报分,从不排名。比赛中学生得奖面非常广,而且除一二三等外还设立进步奖,真正是为了提高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做的。

2。 老师并不残忍。这主要讲作业量。我平时的作业一般是每课练或补充习题2面,有时增加些口算练习和错题本的整理。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平均时间大约是15分钟。双休日两天作业大约共需要40分钟。

个别家长若发现学生某天数学作业特别多,能和我联系下,一般会出现以下原因:

1。孩子当天在学校学习任务或昨天的回家作业没有完成。孩子很会掩饰自己的错误,估计很少孩子会说:“我昨天没做作业,今天要补了。”所以家长以为是今天作业太多了。

2。孩子记错作业,导致多做。

3。孩子在课堂内不认真听讲,做题不会巧解,在死做。这主要是出现在思维训练书上的练习里。思维训练书的教授,我一般先让孩子在自备本上做做,要求独立思考,不会的是可以空的。第二天在学校听课的效率可以更高些,去吸收更好的解题方法。回家后在1号本上把讲过的题重新做一遍。所以,掌握好方法的和死做题所花的时间差距会非常大。

4。关于奥数作业。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复习;强化;压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251-01

目前,由于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英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而加重了学生们的负担,因此,减轻学生过的学业负担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教师在减少学生作业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出了不少探索于努力,但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觉得我们应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之外,对于学生的正确学法指导也是决定着学生能否真正减轻学习负担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要有机地给合起来。教师授教之功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来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了减轻学生们的压力,复习课变的尤为重要,提高复习课教改效率,切实要做到达到“减负”。复习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要达到复习巩固复习并进一步深化学知识的目的对已学过内容进行综合,归类,转化和辨别,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过去,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加上应试的沉重压力,使得英语教学难从摆脱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高。正如李岚清同志所指出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但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如何复习好英语比较盲目,有的教师上复习课教学方法停留在“教师讲语法,学生做练习”的旧模式上。有时加上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讲得又要“面面俱到”,就成了“满堂灌”,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了,又为了解决“学生练”的问题,课后便硬塞给学生大量的练习,学生就成了习题的“奴隶”,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也不能有效提高英语复习效果。

一、明确重点,强化重点

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如在时态方面,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的区别,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就着重进行讲解、比较和练习。

二、分组交流共同进步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 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 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 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如,在本课的练习中, 我用课文的一句话:She did all she could to help him.让学生进行句型转换练习。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思考,很快能把这句转换成如下几个句子:

1、She did her best to help him.

2、She tried her best to help him.

3、She did what she could to help him.

4、She did everything(that)she could to help him.

5、She tried everything(that)she could to help him.

6、She thought of all kinds of ways to help him.

三、要明确制定计划

我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例如,我将所学课文中题材相近或相同的排在一起,原来分成两课的完整故事合起来。语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化整为零,分散在各课,我在复习时就将它们聚零为整,把几种动词时态放在一起复习比较,表示相近意义的结构放在一起进行识别。

四、加强练习,重复练习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篇5

关键词:引读;自学;讨论;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7-0176-02

“引导自学精讲精练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校情——学生基础普遍薄弱,课堂效率比较低下,而大力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措施。目前“减负增效”是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关键词,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成为关键中的关键。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思想。怎样去体现这一思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完成目标,获取新知识。“引导自学、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是由“引读、讨论、练习、小结”四个主要环节构成的。这四个环节相辅相成,一般是顺次进行,但有时也可根据课型的特点适当灵活穿行。

一、引读——目标单一化

引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自学教材。上课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自学提纲,简单地提出自学的要求及范围,然后让学生认真默读、自学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并按照自学提纲认真思考,逐题组织答案。这一环节完成的标准是让全体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能建立起自己的见解,而且这种见解必须是通过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后,经过自己思维加工而获得的。

引读这个环节是以后各个环节的基础,是一节课的重点。其中“引”是关键。学生读书自学能否抓住教材的要害、本质,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得以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自学提纲的设计要科学、适度,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有适当的拓宽,同时要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是这一环节的实质,也是以后各个环节的保证。对于学生读书自学,我们要强调学生一定要反复、认真地读,并对照自学提纲积极动脑思考,使之对每个问题都能建立起自己的观点,逐步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动脑思考及对问题迅速形成自己见解的习惯,培养学生会看书、会学习。

为什么要强调学习目标的单一化呢?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学生的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比较差,不知道怎么自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设计好几个学习目标,就会显得杂乱,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而单一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一目了然,学生思想上感到轻松,产生信心,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集中精力攻克最重要的一点。通过简明清晰地自学提纲,学生很快就会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和重点。

二、讨论——讨论真实化

讨论就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即在第一个环节结束后,按照自学提纲以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对每一个问题的各种见解,使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通过比较、鉴定,达到对每个问题都能获得正确认识。课堂上一般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个层次。这个环节的进行方式,一般是教师按照自学提纲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出现一种见解后,再鼓励其他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直到把所有的不同见解都摆出来为止。

在这一环节中,发言的学生大胆的谈自己的见解,其余的学生则通过听取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见解相比较,使认识得到不断的深化,并鉴定出正确与谬误,从而养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习惯。如果遇到对某一问题发生争执或学生不能解决的情况,教师则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点拨或提示后再让学生明辨,务必使全体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获得正确的见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要注意应尽量让学生将对每个问题的所有见解都谈出来,对于创新的见解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讨论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讨论虚假化,表演化,特别在公开课上,只是做做样子,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我们在讨论的组织上细化要求,确保讨论有效。具体做法是:①明确讨论问题,即现在我们小组在讨论什么问题。②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做到活动有序。③协调不同观点,争论明确观点。④汇报小组答案,提出疑问。⑤师生共同解疑,学生先说,教师精讲。

三、练习——精选练习做到层次化、当堂化

练习的关键在于精选习题。习题精,讲解才会精。练习能重点突出,抓住主要矛盾,把力量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课堂才会高效。要做到精选习题, 教师就要在钻研教材上狠下功夫,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重点,针对重点狠下功夫。其次要正确把握练习的数量与质量,“精练”不单指练的数量少,还有练的质量高。讲的精了,课上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就多了。练习题不仅要有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而且还要有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自己设计的题组,以达到熟练运用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由于学生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课堂练习设计应做到层次化,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题组一般是选择比较容易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树立信心,巩固前两个环节所学的知识;第二个层次的题组是教师设计的带有一定综合性、技巧性的问题,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这些练习设计好了之后安排在什么时间去做?这就是现在课堂教学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把课堂练习拖到课外做。现在已经可怕到“作业一人会全班都会”。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作业要当堂完成,教师才能发现真实的课堂效果:这节课教得怎么样?学生这堂课学得怎么样?这样就逼迫教师改革自己的课堂,实现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师增负学生才能减负。

练习这一环节的实质是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即在正确认识指导下进行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实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练习就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科学安排问题的不同层次。练习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要切合学生实际,照顾不同层次。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篇6

【关键词】 艺术 “四导一评”模式 练习 实效性

“四导一评”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四导一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为主体,课本内容为活动素材,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认知、运用逐步延伸发展到学透、活用,从而促进所有学生学科能力的提高。

“四导一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由“导读――导练――导议――导疑――评价”五个环节构成,其基本结构图示如下:

“导读――导练――导议――导疑――评价”中的每个环节的“导”指的是教师主导,后面的“读、练、议、疑”指的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苏联教学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常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或规格、相对稳定的形态、判断完成目标明确的标准,即称之为教学结构或教学模式。但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不等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因此,只有把科学的教学结构与好的课堂教学艺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模式的效率。

课堂教学艺术的内容包括教师教态、心态调整艺术、语言艺术、节奏艺术、启发艺术、幽默艺术、导入艺术、提问艺术、讲授艺术、应变艺术、举例艺术、板书艺术以及练习设计艺术等内容。本文以英语非真实条件句为例,谈谈“四导一评”教学模式的练习设计艺术。

1 讲究导入艺术,激发学生求知心理

导入的艺术不仅在于娱乐性,而是以一种娱乐的形式将学生从无意注意中引入有意的学习,其内容必须与新课内容相关,而且还要具有悬念性,让学生在导入后有一种“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之感。导入的方式很多,其中包括复习性导入、视听导入、悬念导入、问题导入、自绘画导入、背景知识导入、时事导入、实物导入、表演导入、故事导入和歌曲导入等。在进行非真实条件句教学时可以采取英语歌曲导入法。在上课开始时,放“If I were a boy,…”这首英语歌。它的开头如下:“If I were a boy even just for a day,I'd roll out of bed in the morning,and throw on what I wanted and go,Drink beer with the guys,and chase after girls,I'd kick it with who I wanted,and I'd never get confronted for it,cause they stick up for me。”这首歌开头的几句歌词都是与现在事实相反的非真实条件句。听完这首歌后,请学生回答“Can we change‘If I were a boy’into‘If I am/was a boy’?Why?”这个问题。只要学过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学生就知道I与am或was搭配,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问题,而这首歌里的歌词却出现了I were的搭配,这对没有学过非真实条件句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这一用法与原有知识主谓搭配完全相悖,因而,教师的这一问题就像一石击水激起层层波浪,使得这些还沉浸在欣赏英语歌曲愉悦中的学生无意中就“投入到一种(思维)活动中而不受其他干扰的影响”(Mihalyi),给学生留下了悬念。这种导入的艺术其实就是通过反常规原则刺激学生,给学生留下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2 讲究导读艺术,构建学生认知结构

一切陌生的问题中常蕴含着我们熟悉的因素,让学生以旧知识为基点展开联想就会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陌生的新问题,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真实条件句与非真实条件句的动词形式完全不同,教师的艺术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动词形式中找到切合点,并总结出它们内在的变化规律。非真实条件句包括与现在、将来和过去事实相反等内容。由于与将来事实可能相反的非真实条件句与真实条件句联系更加紧密,应作为首攻目标。如首先要求学生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揭示由真实条件句变为非真实条件句时动词变化的规律。①If I have time tomorrow,I will help you。②If I had time tomorrow,I would certainly help you。But recently I have been busy with my essays。

这两句的动词都是发生在将来,第一个句子为真实条件句,其动词形式是“主将从现”,第二个句子是一个非真实条件句,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学生们发现非真实条件句的动词形式是在真实条件句“主将从现”的基础上往前推一个动词形式,即一般现在式推到一般过去式,一般将来式推到过去将来式,这揭示了表示将来行为的真实条件句与非真实条件句内在变化的规律。这样就有机地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了,为学习新知非真实条件句奠定了基础。然后要求学生阅读《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6第40页,内容涉及与将来、现在和过去等事实相反的非真实条件句。阅读后,要求学生按照前面用过的方法去找出非真实条件句中表示与将来、现在和过去事实相反时,其动词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表说明。阅读内容如下:①If I got married in the USA, I would expect a present。如果我在美国结婚,我就期待得到一份礼物。②I could reach the book if I were a bit taller。如果我再高一点,我就能拿到那本书。③If I had the chance,I might want to be a translator。如果我有机会的话,我也许想当一名翻译。④If you had joined the chat room ten minutes ago,you would have known what we were talking about。如果你在10分钟前到了聊天室的话,你就知道了我们刚才在谈些什么。⑤If the man had poited with his first finger while he was in Brunei,everyone would have thought that he was very rude。当一个人在文莱时,假如他用食指指人,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他很粗鲁。⑥If the sun rose in the west tomorrow,I would attend the meeting。假如明天太阳从西方升起的话,我就去参加这次会。

这些例句包含了与现在事实、过去事实相反和与将来事实可能相反的非真实条件句。通过讨论分析,并将上面提到的“主将从现”规律与非真实条件句联系起来,学生很快就能弄清“真实条件句与非真实条件句在表示同一时间时,非真实条件句主从句的谓语动词是在真实条件句谓语动词形式的基础上往过去推一时间”的道理。现以take为例图示如下:

从图可以看出,从现(从句用现在式)这一竖行是从从句(一般现在式)往一般过去式再往过去完成式过去方向推的,不含表示将来意义的will/would,而主将(主句用一般将来式)这一竖行是从主句(一般将来式)往过去将来式再往过去将来完成式方向推的,必含一个will或would等。这种导读艺术包含了“以旧引新,先击破一点,再以点盖全”内容,它能促进学生“将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并从解决一点入手,最后解决其余。

3 讲究导练艺术,激励学生体念知识

学生在掌握非真实条件句知识整体结构后,一堂课的时间过半了,此时,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进入学习的低谷期。因此,课堂教学的艺术不但要让学生弄懂一个概念、一个定义、或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且要让学生体会运用这个概念、定义或结构的成功感,这样的话,学生才能饱尝成功体验,再次焕发学习兴趣,避免学习的低谷期产生,才能越学越想学,越学兴趣越浓。为此,教师设计的练习要具有全面性,让学生通过做练习达到全面体验新的认知结构的目的,还要具有激励性,让学生在运用新学知识时有成功感。练习题如下:

根据提供的情景,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①If it _____(be)fine tomorrow,we ______(go)climbing。②If I _________(go)to space in the future,I __________(bring)the moon to you。③It is raining now。If it _______ (be)fine,I ________(go) climbing。④He was busy yesterday,so he was absent from the meetijng…If he _________(be)free,he ________(attend) the meeting。

答案:①was;would/should go②went/were to go/should go;should/would bring③was;should/would go④had been;would have attended。

导练的练习与导读中设计的阅读材料相仿,不同的是阅读是为了找出规律,练习则是利用规律做题。规律掌握了,通过运用才能转化成能力,再加上这些题都带有时间状语,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学生做起来不是很难,容易产生成功感。

4 讲究导疑艺术,引导学生追根溯源

上面的练习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得来的,但由于每节新课都是整个学科中的一个部分,所以学生在学完所有教材之前很难站在学科的高度上去认识一堂课在整个学科中的作用,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情况,以新课标为本,设计导疑练习,让学生通过导疑练习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上面的练习基本上停留在非真实条件句的基本概念上,还有些变式要求学生掌握。如主从句发生的时间不一致的混合条件句和缺条件句的含蓄条件句等。这个环节的练习不是知识的延伸,而是知识的变通,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要学生识记,因此,导疑的艺术在于开发学生思维,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并让学生体验这些知识是如何形成的。无论从命题形式和内容的新颖度,还是到考察学生的目的性都有别于前面几个环节的练习。如含蓄条件句可以这样命题:

4.1 首先选择正确的答案,然后找回失去的if从句:

I___________ you yesterday,but I was busy then。

A.helped B.had helped C. would help

D. would have helped

此题是一个没有带条件从句的主句,根据“主将从现”的规律,主句中必须是个含有would/should动词形式的答案,而且带有过去的时间状语,故选择D。找回失去的if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拆分句子,讨论分析得以解决,失去的if从句是“if I hadn't been busy then。”从句中不会出现would表示将来意义的动词形式。前者是训练学生如何做题,后者则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He helped me to paint the wall,otherwise I _________ it now。

A. would be painting B. would have painted

C. am painting D. painted

4.2 选择正确答案,并将这个句子改成含有so的结果状语从句:If it had not rained yesterday, the ground_______ muddy now。

A.is not B.will not be C.would not be

D.would not have been

答案为C和“It rained yesterday evening,so the ground is muddy now”。

这一节设计的艺术性体现了命题内容和形式的新颖性,如通过理清“找回失去的if”等练习,让学生搞清楚含蓄条件句和混合条件句的由来,即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的话,就把一个普遍看作识记的问题变成了理解性问题,这不仅强化了学生思维理解训练,使问题变得一通百通,而且还避免学生记了又忘,忘了又记的简单重复劳动。

5 讲究评价艺术,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教学艺术还包括程序或过程设计艺术,即从整体到个体。前面四个环节都是围绕知识整体框架的建立和学生对知识框架的运用体念设计的,着重解决共性问题,而评价这个环节不仅要强化学生对框架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解决个案问题,如将were,should,had,could等提到句首,省略if;还有as if,wish,if only等结构中的动词形式等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放在前四个环节中去呈现,学生就会因多而乱,抓不住主题,对主体知识的掌握就会受到影响。这个环节的艺术还在于命题的科学性,评价练习既要有全面性,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对学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以便通过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又要具有综合性和拓展性,包括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练习,还要与高考挂钩,要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整个学科能力。在编排上要坚持“易中有难,难中有易,先易后难,难要让学生看到前景,易要让学生有想头”的原则,促进学生愿意去、乐意去做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然后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归纳和提升。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练习;目的;多样性;趣味性

课堂练习对于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运用能力,对于教师及时检查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修改教学方案,指导学生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有效地进行练习,教师有效地批改及评讲,是我们英语教学中提高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设计目标明确,练习针对性强

我们的课堂练习要紧紧围绕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是盲目地练习。在英语教学中,练习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无论哪种练习,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而有效的设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Unit1内容时,开始可以结合开学伊始,询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term?”畅谈未来的理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过渡到一般将来时。当然,这一步只是起到导入作用,不必用时过多,可在课前布置,课上用三两分钟即可。接着,学习一般将来时,并及时进行巩固训练。

二、设计循序渐进,分层次教学

学习的规律应该是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由少到多,同样英语课堂练习也应该如此,采取循序渐进的教授法。可使其学习任务变得更容易、更有效,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使他们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在练习时我们要注意到各层次的学生,既要为中等以下的学生准备基础题,又要注意中等以上学生的拔高。例如,文章中提到的以“必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来检查,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设计多彩有趣,形式多样

1.具有趣味性

课堂练习是指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巩固,并不仅仅是指我们平时所做的练习题。这样就要求我们的练习形式多样化,这其中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设计练习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巧设练习,诱发兴趣,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考虑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才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高效的学习。

例如,可以在学习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用法后,编成歌词,如“一般现在时态中,动词一般用原形。动词词尾加-s(es),只表单数三人称”等等,这样学生的练习就会变得多彩有趣,学习起来也就轻松愉快了。

2.形式多样性

课堂练习是指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巩固,并不仅仅是指我们平时所做的练习题。这样就要求我们的练习形式多样化,这其中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比如,文章中提到的歌诀形式就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并且非常实用的一种方式。我们还要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这样可以对知识点掌握得更为透彻。

在设计练习题时,不要仅限于某一种形式。要将多媒体、学案等形式结合起来,丰富教学资源,激活学生兴趣,多举并措。如,本课中“预习展示”中“必答题”,可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拼出单词,形象生动。英语语法记忆歌诀以幻灯片出示,可节约时间。利用多媒体,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其他练习题以学案形式出现,学生可以自我体验和发展。

四、设计情境逼真,练习体验深入

在英语课堂练习设计时,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模拟的情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效地去理解所学内容,接受所学语言。

如,在第4部分的Group work 中,可先用视频播放一下当前有关城市存在的问题短片,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他们势必会深有感触,言无不尽。这是本节课练习的亮点,学生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讨,操练。

五、设计注重质量和效果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加强练习内容的复现性,不断地反复才能加强记忆,帮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同时,也利于学生加快学习的速度,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课堂练习的达标测评中,为了让学生对重点知识加以把握,可以设计多道练习题,让学生在重复练习中强化记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切不可忽视了课堂的重难点,反而对一些无关紧要的词汇、句子或者语法过度的练习。

教师还可以对练习进行变换,加强难度,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如,通过给出汉语提示学生写出完整的语法句子。

(1)你认为小莉十年后会变成什么?What ( )XiaoLi( )10 years?

(2)你想将会有很多蛋糕、很多衣服,很多钱。You think there ( ).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练习在教学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我们教师应当成为有经验的“设计者”,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编排意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做适当调整、组合、补充。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实际,积极思维,就一定能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丽珍.初中英语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篇8

关键词: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负担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教师在减少学生作业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出了不少探索于努力,但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之外,对于学生的正确学法指导也是决定着学生能否真正减轻学习负担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要有机地给合起来。教师授教之功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来学习,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加上应试的沉重压力,使得英语教学难从摆脱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高。正如李岚清同志所指出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但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如何学好英语比较盲目,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停留在“教师讲语法,学生做练习”的旧模式上。有时加上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讲得又要“面面俱到”,就成了“满堂灌”,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了,又为了解决“学生练”的问题,课后便硬塞给学生大量的练习,学生就成了习题的“奴隶”,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也不能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一直以来,我们提倡减轻学习负担,是减轻孩子们心理上的压力,而不单单是肩上书包重量。古训“温故而敌知新,可以为师矣。”每个人都可以倒背如流,但其中蕴含的简单而意味悠长的大道理又有几人能够身体力行呢?学习是一种牵挂,时时刻刻的牵挂,只有用心去回顾、回味后,方可摆脱题海战术、从此不再担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学习负担和提高学习效率,虽然是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中小学生学习的任何时间,都值得去强调、去倡导。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切实做到“减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我先根据要教学的内容和学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详细地写出教案,并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例如,我将所学课文中题材相近或相同的排在一起,原来分成两课的完整故事合起来。语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化整为零,分散在各课,我在教学时就将它们聚零为整,把几种动词时态放在一起学习比较,表示相近意义的结构放在一起进行识别。例如:

①I do my homework every evening.

I am doing my homework now.

I did my homework yesterday evening.

I a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 this evening.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I have already done my homework.

②Mary is the tallest girl in her class.

Mary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girls in her class.

None of her classmates is taller than Mary.

二、注意教学的针对性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教学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内容,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如在时态方面,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的区别,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以及have been与have gone/left的区别等等,就着重进行讲解、比较和练习。

三、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寓能力培养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教学课堂。课堂上我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些例词、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每项语法的例词、例句举过之后,由学生自己找出并归纳语法规则或在运用时应注意之点,以加深印象,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几项语法做过之后,让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获得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而最后我再给予回顾总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