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诊所药房整改报告8篇

时间:2022-02-23 01:43:27

诊所药房整改报告

诊所药房整改报告篇1

门诊药房采用的仍是以传统的“药品保障供应型”为主的工作模式,药品调剂仍是整个医疗服务重要的工作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医院的声誉。医院药师的工作任务是根据医生的处方调配、划价、采购、管理和按管理和按规定制备医院制剂以保证供给治疗病人所需的药品。门诊窗口多为按处方调配药品,对患者只做简单的用法交待及注意事项,用药教育很少,缺少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为此,我院药剂科开展和探索各种药学服务工作,从管好药品向面向患者转变,体现药师价值,使我院的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1 我院开展门诊药学服务的实践

1.1 改进工作模式:从开放式的管理模式逐步改为承包制,在保证调剂准确率的同时确保帐物相符,我院是较早在门诊药房执行承包制管理的医院之一,将门诊药房分为三个承包组,每个承包组自负盈亏并分别同每个人签定承包协议,将药品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增强了每个人的责任心,大大的减少了药品的浪费同时杜绝了管物所存在的隐患,为医院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1.2 重视门诊调剂岗位,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实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四查十对”,规范发药流程。采取药士调剂药师发药的调剂模式,加强核对,减少了调剂中的差错,保证了发药的准确率。在工作中主动与患者、医师多沟通,建立医生联系卡及相关科室联系卡,互相交流信息,及时提供更新本院的药品目录,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

1.3 严把处方审核关,加强用药交代与指导:工作中药师严格审方,监督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对处方的规范化书写、药品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耐心做好每一位患者的用药交代,告之其正确的用法用量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对于特殊保存的药品贴上醒目的“请在2-8度保存”的标签,以保证药品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避免失效浪费。每月做处方分析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使门诊的处方更加趋于规范合理。

1.4 积极开展用药咨询工作,随着药师职能和工作模式的转变,门诊药房工作的重心已经由单纯的配方发药逐步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上来。药学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因而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关键,也是其核心。门诊用药咨询就是指导病人安全合理用药,为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尽可能提供方便。门诊药房设立咨询窗口,由主管药师负责。

1.5 在做好咨询的同时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门、急诊退药须填写退药单,督促医护人员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减少漏报、少报。对收集到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日期、科室、报告人、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等。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及时上报给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再由专人负责上报药品不良发应检测网。

1.6 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科内每周利用早交班时间请临床药学人员给各部门讲课,通过学习可以从整体上提高药师队伍的业务建设,在工作中使药师的专业技术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会更好的塑造药师在患者面前的专业形象,是药学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

1.7 定期参与科内《药讯》的编发,推动药学服务:内容包括:处方分析情况、不合格处方项目等;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公布每月百张处方检查结果如:抗菌药处方比、品种比、注射剂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处方点评等。利用计算机在局域网上药品信息和新药知识介绍,供医院医师随时查询,使医生全面了解适应证、不良反应等。

2 关于药学服务的建议与展望

2.1 加大药学服务人才的投入:对药剂科人才资源应给予更合理的配置,可将少数药师送出去培训、进修,借鉴和学习他人先进的药学服务经验,对药师开展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培养具有药学、医学知识的高水平人才。

2.2 提高药师的业务素质:开展门诊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临床医学知识。由于药师缺乏临床医学知识,提供药学服务无法结合临床分析、判断,在参与合理用药方面必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我院药师需要加强医学知识方面的了解,增进对疾病的认识,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积极参加各项业务交流,取长补短,互相督促,共同提高药房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业务素质,拓宽思维,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做既懂医学又精药学的复合型人材。

2.3 门诊实行电子处方:通过规范管理提高门诊药物调配效率,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节省门诊患者就诊时间。设立电脑摆药系统,可大大减轻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操作负荷,将减少差错从而实现方便、快捷、高效、优质。

诊所药房整改报告篇2

我院临床药师在门诊开展药学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固定模式,鉴于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患者的用药知识主要来源于所直接接触的医务人员,提升医务人员的药学知识水平对患者的用药安全尤为重要。

1.1为医师提供药学服务首先通过医院内网及时更新药品信息,门诊医师可以通过儿科药学信息服务系统自主学习新药知识,同时可以网上交流与咨询[6]。其次总结医师在工作中的失误,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布洛芬混悬液(美林)100mL∶2g换成布洛芬混悬滴剂(托恩)时,药物浓度增加了1倍,而部分医师未注意,处方仍按照原药的用法用量;临床药师发现后及时联系医师,并在内网新药介绍里显著标示这一信息。第三,每月进行处方点评,将不合理处方及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上报医务科监督整改,以提高处方质量、规范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

1.2为护士提供药学服务每季度组织输液室护士学习药品相关知识,如门诊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输液药品溶媒的选择、抗生素配制后的储存、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别等。研究[7]发现,88.8%的医务人员希望了解ADR的识别和判断。静脉输液是儿童常用的给药途径,也是儿童发生ADR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门诊,输液室是患儿静脉输液的第一现场,所以护士对ADR判断的准确性对患儿的用药安全尤为重要。

1.3为药师提供药学服务首先加强业务学习,对本院常用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定期进行学习。参照成人学习原则的应用[8],改变以前的自学模式,开展多媒体课件统一学习的方式,系统地学习、讨论、总结,以提高药师的学习效率与业务能力。其次,每周二开早会,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技巧,加强沟通技巧与能力的培养。第三,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2013年8月第一次“品管圈”活动以“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为主题,针对调配内差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改正措施,制定标准化作业书(药品调配标准化作业书、药品拆零标准化作业书、退药标准化作业书)。“品管圈”活动开展以来,门诊药房调配内差由原来的28件/周下降至13件/周,下降了54%。

2我院儿科门诊临床药学服务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2.1用药咨询无用药反馈信息一个完整的用药咨询应有患者用药后的反馈信息,虽然患者当时表示已经获得药品相关信息,但是实际用药依从性及用药情况尚不能有效反馈。

2.2门诊报告ADR较少导致门诊报告不良反应较少的原因主要是患儿家长无法正确辨认ADR,缺乏报告ADR的意识,甚至有家长怕麻烦而未报。应该在对医务人员进行ADR宣教的同时,提高对患儿家长对ADR的正确认识。

2.3医务人学习主动性不高医师浏览医院内网学习相关药品信息主动性缺乏,主要是因为门诊患者较多,医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张,医院外网无法浏览。

3小结

诊所药房整改报告篇3

【关键词】综合性;防范措施;门诊药房;发药差错;隐患

【Abstracts】 Objective: The use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measures to reduce hair error and hidden trouble to practice medicine outpatient pharmacy research,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tpatient pharmacy management

Methods: To send medicine outpatient pharmacy error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are analyzed, an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will the dispensing errors and the hidden trouble of th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analyzed

【Keywords】

comprehensive; Preventive measures; Outpatient pharmacy Dispense mistakes; Hidden trouble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48-01

随着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药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因为发药差错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1-2]。发药差错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带来严重威胁。所以预防发药差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医疗纠纷具有很好的效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还需要药房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提高药房服务的技术水平,提高药房的管理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院对发药差错及其隐患采取了综合性防范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的发药差错及其隐患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药差错的主要类型为医生处方、药品种类、剂量剂型、数量、包装、用法、过期、发错患者等8种差错类型[3]。

12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发药差错及其隐患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发药差错及其隐患采取综合性防御措施,具体的防范措施如下。

121针对发药差错的防范措施(1)定期检查医生的处方情况,如出现差错,应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医生的教和培训,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医院药品目录》和《医院制剂手册》[4-5],并定期考核。(2)采用双人核发制度对药房的服务流程进行干预。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药房设施和药品摆放位置等技术措施进行差错预防。需要注意的是儿科药品一定要单独摆放[6]。(3)发放药品需要经过双人核对,并和药库进行良好沟通,对于药名相同但规格不一样的药品要做好既要计药管理工作[7]。(4)反复核对药品数量。(5)将类似药品分开摆放。(6)印制可填写服药方法的不干胶标签[8]。(7)设立专门的药品管理员,对药品的外观和有效期定时进行检查。(8)严格实行按号牌取药的制度[9]。

122针对差错隐患的防范措施(1)对药房的服务流程进行干预,加强药房和收费处的联系,及时修改划价错误。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药房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及时更正处方中错误,维护医生的权威,保证医患关系的和谐。另外,实行实名制就医制度[10-11],以便发现错误之后可以及时追回。(2)采取各种技术改进措施,加强对儿科用药的管理。同时在发药环节一定要做好交代工作,将用药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为了进一步提高用药指导工作的效果,还可以使用标签将用药的方法贴在药盒上,以供患者参考。另外,还可以对容易产生混淆的中英文药名进行整理,提醒医生。(3)对药师进行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门诊药房采取干预之前和之后的发药差错及其隐患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2结果

经过综合性防范措施之后,发药差错例数由原来的50例下降到现在的15例,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存在隐患由原来的128例下降到现在的67例,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讨论

在整个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药品的发放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影响整个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这一环节中出现发药差错,不仅会引起医疗纠纷,损害医院的形象,如果情节严重,还会对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带来巨大危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门诊药房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对药品发放进行严格管理。在药品发放过程中,药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12],所以是预防发药差错的主要力量。

为了提高药品调配管理工作的质量,我院的门诊药房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的防范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科学完善的药品规章制度,加强药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加强取药环节的管理,在取药时一定要反复核对,为此门诊药房建立了双人核查制度。同时,我院的门诊药房还将发药差错和隐患纳入到了绩效考核中,将它们直接和药师的奖金联系起来。另外,门诊药房还将容易产生混淆的药品进行了整理,加强了对儿科药品的管理。经过综合性防范措施之后,发药差错例数由原来的50例下降到现在的15例,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存在隐患由原来的128例下降到现在的67例。这一结果表明,对门诊药房进行综合性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发药差错和隐患,提高门诊药房的药品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江燕群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隐患的实践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03(10):280-281

[2]余干林,陈水平,朱丽萍,等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07(12):824-825

[3]刘萍,张卫同,徐子玲,等门诊药房常见的发药差错原因与防范措施分析[J] 中国药房,2013,03(37):3547-3550

[4]胡守伟医院门诊药房发生药品差错原因及综合性防范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09,10(22):145+148

[5]周璇,张兰,白少华新调剂模式下门诊药房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业,2009,02(22):62-63

[6]吴华平,白燕萍门诊药房差错的分析及应对措施[J]海峡药学,2010,09(14):241-242

[7]胡胤填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10(28):127-128

[8]闫争艳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02(12):254-255

[9]张晓乐,李燕,翟所迪,等综合性防范措施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的实践[J]中国药房,2009,10(19):1465-1467

[10]李宁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0,09(23):101-102

诊所药房整改报告篇4

卫生室自查报告范文(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卫生室建设标准,我校对卫生室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学校把卫生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卫生工作有长远规划,有具体措施,有检查,有总结。学校配备兼职卫生技术人员,支持卫生技术人员业务进修。把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开课率达到100%,做到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评价。认真对照设置标准,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卫生室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增加经费投入,努力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卫生器械设备配备目录》配备卫生器械设备,提高卫生器械设备的质量和使用率。保证卫生专项经费,努力改善卫生基础设施。鼓励卫生老师参加业务培训,并提供时间与经济等各方面的方便。

二、卫生室建设与管理。配有专门的卫生室,卫生室有良好的办公环境,桌面、地面、墙面洁净,窗户玻璃明净。办公物品齐全摆放整齐、美观,室内体现人文精神和健康向上的卫生特色。有良好的办公设备,桌椅橱柜七成新以上,配有专用电脑。备有各种常用药品10种以上。有过期药品处理登记本。规章制度健全并悬挂。各项生长发育统计资料及时归档并上墙。健康档案立卷归档,有专用档案橱,分类放置,标记清楚,便于查阅;有规范的卫生器材明细账和药品明细账。

三、疾病控制。搞好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制订学校传染病流行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疫病传播,杜绝食物中毒。加强饮食卫生监督工作,按规定按时向配餐、供水单位索要卫生许可证、检测报告等,防止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对学生近视有防治措施,定期检查学生视力,严格控制新发病率。对沙眼、龋齿、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等学生常见病有防治措施,利用卫生大课、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力求发病率逐年下降。对于流感、肝炎、麻疹、风疹、水痘等传染病,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做好消毒工作,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建立传染病登记本。

通过自查,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由于条件所限,卫生室的房间面积少于40平方米,并缺少上下水管道及取暖设施。卫生器材的配备没有达到60种(本年度有报损)。没有专职的卫生技术人员,常备药品的数量达不到规定要求。

我们将努力创造条件,按照各项要求进行整改,力争达到规定的标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卫生室自查报告范文(二)xx村xxx依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评分标准进行详细而认真地自查,现将自查报告结果报告如下:

1、证件资格:证件齐全,并上墙公示。

2、经营场所:经营地址稳定,面积合适,布局合理,卫生整洁。

3、医疗设备、科室设置: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设置,科室完全符合医疗要求,诊疗科目、床位有批准文件,诊疗项目及床位满足定点服务要求。

4、从业人员:医护人员配备情况与级别设置要求相符合,执业地点在本医疗机构内,技术人员在岗,经营管理人员到位。

5、执行医保政策情况:不存在医疗违规情况,按规定执行医疗费用结算规定。

6、上半年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情况:诊治参保人满意情况良好,处方管理、诊疗常规符合上级要求。

7、收费、支出情况:药品满足医保要求,按标准收费,价格公开,经营正常,收支不能保持发展。

8、信息网络建设情况:按规定及时进行上网结算服务,上传医保系统的费用信息与医疗机构一致。

9、社保制度情况:掌握执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严格执行卫生、药品物价法律法规政策,配合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从业人员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

10、周边定点情况及优劣情况:周边200米内无定点医疗机构,周边参保人员分布较集中,潜在服务人群较多,本机构资质、技术、设施等方面优势明显,服务有特色。近二年内单位或工作人员未获县级以上奖励或技术成果。

卫生室针对自查出现的问题及不足,及时进行了整改。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审查。

卫生室自查报告范文(三)兖州市新驿镇高吴桥一村卫生室按照省级卫生室建设规定及新驿卫生院要求,深入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几年来,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几年努力,达到规范管理、完善功能、确保质量、高效运行、科学创新、发展事业的总目标,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要求。

就当前的工作自查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法律法规

1.我室设置符合当地区城卫生规范要求。

2.按要求接受新驿中心卫生院一体化管理。

3.我室医疗机构标牌、标识符合统一规范规定。

4.我室独立设置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理疗室、药房、医生值班室。

5.我室无不具备执业资格的执业人员。

二、基本标准

1.机构与执业:

单位全称“兖州市新驿镇高吴桥一村卫生室”,位于兖州市新驿镇高吴桥一村,法人代表 ***;主要负责人 ***;具有兖州市卫生局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许可证号PDY*****737088212D****,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止。我室举办主体、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明确,产权明晰职责明确、运转规范、独立核算、依法执业、管理有序。《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合法、有效,按时校检,并悬挂在诊断室醒目位置,乡村医生无超范围执业。

2.房屋建设与布局:

我村卫生室面积为120㎡,业务用房与生活用房严格分开,药房建设符合标准要求,药柜规格统一,整齐美观,房屋外观整洁,室内摆置规范、墙白地平、光线明亮、窗明室净、通风干爽。

3.人员管理:

我室配置乡村医生3名,每人每年参加新驿中心医院组织培训学习2次以上,县级培训1次,省级在岗培训2次,乡村医院统一着装,并配带统一胸牌。

4.药物与设备配置:

我室采购药品,无假冒伪劣过期药品,药品配备150种,其中急救药品5种,中成药45种,西药100种。配备医疗设备及设施: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出诊箱、压舌板、身高体重称、污物桶、换药盘、观察床、诊断床、诊断桌、药柜、资料柜、治疗台、高压灭菌锅、输液架、氧气瓶、小型器械包、紫外线灯、针灸、火罐、电脑、电视机等。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协助新驿中心卫生院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做到健康档案立卷归档,有专用健康档案柜,分类放置,标记清楚,便于查阅。本村规范建档率超过省当年标准30%以上,掌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对象,按时下发接种通知单和督导接种,并作登记。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宣传,掌握本村孕妇人数,出生人口情况和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人数情况并按照要求准时上报,协助新驿中心卫生院开展孕产妇与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落实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漏报率为零。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到位。配合新驿中心卫生院落实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系统管理,本村系统管理率95%以上,协助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

6.基本医疗服务:

坚持24小时应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诊,电话: 。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对急危病人做好转诊和诊治登记,熟练掌握常见抢救原则和安全注射技术,具备过敏抢救药品,并集中放置便于紧急使用。门诊日志、病历、处方等文书必须规范书写,不潦草、不缺项。处方合格率10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液,规范使用高压消毒锅,紫外线并做好登记工作。建立并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正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物。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物按国家有关规定收集,密闭运送,包装物与容器标识明确,医疗废弃物暂时储存设施符合国家要求,医疗废弃物暂存、运送登记完善,资料齐全。

7.统一规范管理:

我室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制度、处方制度、消毒制度、传染病登记监测报告制度、药房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安全注射工作制度、乡村医生职责、村级保健员职责、免疫运转流程图、儿童免疫程序等11种制度,并熟练掌握,做到收费有凭证、进药有票据、收支有账目,严格执行医疗收费价格和药品价格政策,公开收费标准和常用药价格,建立由新驿中心卫生院统一、规范制作的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建立卫生室卫生信息化管理终端,实施运转门诊登记、新农合费用核算、传染病病情上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6项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乡村一体化网络信息流通和信息共享。

三、存在的不足

1.我村卫生室房屋、设备集体投入为零。

2.部分医疗设备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3.医疗文书的书写有待进一步规范。

四、改进措施

1.政府集体应加大房屋、设备投入力度。

2.加大就医环境改善力度。

诊所药房整改报告篇5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促进医疗机构深入查找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安全意识,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公立医院。

三、活动原则

(一)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与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相结合。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按照本方案有关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的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

(二)医院自查与卫生行政部门督查相结合。医院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及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要求,自查医疗安全薄弱环节和有关要求落实情况。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对医院医疗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卫生部适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四、活动内容

(一)总体要求。

1.开展全员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2.落实医疗安全监督、分析、评价和改进工作。

3.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制定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按照规定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4.有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

5.有明确的患者安全目标,并组织实施。

6.医院有健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有专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并能够落实;有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分解到科室与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的分析。

7.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工作重点明确,有具体政策出台,并有措施及督导落实的内容。

(二)检点。

1.急诊科。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指导;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

2.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合理使用资源;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落实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全程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3.新生儿病房。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4.血液净化室。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符合要求;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5.手术科室和麻醉科。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诊所药房整改报告篇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系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福利性二级综合医院。2009年被评为二级乙等医院,2010年5月由**市中心医院实行定点帮扶。医院历经几代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现已成为本县及邻近辖区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技术指导中心,爱婴医院,**县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交通事故救治定点医院,市级文明单位,山西医科大、长治医学院、**医专及**卫校教学实习基地,肩负着全县及邻近辖区23余万人口的医疗救治重任和基层医院的转诊任务。

    医院占地医院总用地面积为11649㎡,房屋建筑面积 7907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建筑面积7513平方米,辅助用房332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150张,开放床位200张。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03名,其中在编职工198人,临时人员105   人。卫生技术人员 246 人,占职工总数的 81%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80人,行政后勤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19 %。具有大学本科、专科以上学历 204人、高级职称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6.5 %,中级职称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26 %,初级职称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8.3 %,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为 23:18,病房床位与护士数比 50:27 。

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800 万元;医院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耳鼻咽喉科、急诊医学科、皮肤性病科(门诊)、口腔科(门诊)、感染科、麻醉科、中医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功能检查科、病理科、药剂科、手术室、病案统计室、供应室等20个一级临床和医技科室,下设普外、呼吸、妇科、新生儿等20余个二级专业组。年门诊量8.5万人次左右,年收治住院病人5218 人。

此次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启动以后,我们珍惜机会,抢抓机遇,紧密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和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认真对照《山西省二级医院评审评价标准2010版》,寻找差距和不足,继续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现将我们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重视 ,全院动员, 稳步推进

   2009年至2011年,医院一直遵循 “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省、市专家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强化监管,重视环节管理;外树形象,美化就医环境;便民利民,优化服务流程;注重人才培养,推进学科建设;更新设备,提升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整体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010年5月,**市中心医院定点帮扶县人民医院时,县政府就将县人民医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列入了定点帮扶主要协议内容。市卫生局、县委、县府、县卫生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来院视察,就我院创建“二甲”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和强调,并将我院申报“二甲”评审工作列入县人民政府、县卫生局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我院申报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医院成立了以杨小平院长牵头的申报“二甲”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以业务副院长具体负责的申报评审办公室。为了使申报 “二甲”评审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地进行,我们将全院申报评审工作分为行政、医疗、护理、医技、感染、财务后勤五个专业管理小组,各专业组均在申报“二甲”评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专人负责,全员行动,层层落实,分步实施。整个申报评审工作确定为四个阶段分步推进,即: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全院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习、讨论、分解标准,明确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对照标准组织自查,找准差距,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收集可靠性资料,申报“二甲”评审工作。在软件上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职责,修订了医院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办法、管理工作流程、各项操作规程及保证措施,医院在管理方面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重视投入  提供保证

   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山西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病房,护士站实行开放式办公,门诊大楼购置了电梯;二是新建重症监护室;三是新购置DR;四是修建了院内花园,加强了绿化管理;五是新购置了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较高档次的医疗设备,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手段。既完善了功能、美化了就医环境,又优化了便民利民服务流程。

三、专科建设  专业打造

    为确保医院向专而特的方向发展,医院高度重视专科建设、专业投入,各专业组定期到**市中心医院进行轮训和省人民医院等医院进修。人才培植力度加大,专科人才梯队形成,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优势。学科建设不断深化,各专业组设置较为齐全,这是医疗服务向专科方向深化的、发展的标志。医院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具有与二级综合医院任务、功能、管理、技术水平要求完全相适应的规模。为进一步提升医院业务水平,医院聘请了市中心医院专家作为指导专家,为质量关键过程管理、重要环节的管理和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后盾。

四、关注质量  确保安全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医院紧扣质量这一主题,优化服务流程,瞄准重点部门,把关重要环节,立足质量考核与监督,注重奖惩结合,把“防范”作为保证质量的第一要务,有力提升了全院医务工作者的质量意识。医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职责清楚,工作有记录。设立了医疗质量监控部门,职责任务清楚,组织运转协调。各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小组。院长办公会议坚持了每季度研究一次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院长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有思路、有计划、有实施,并及时更新,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

   长期以来,医院坚持院长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有效实行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实行院科两级“三基三严” 培训及考核,核心制度落实,有评估检查、终末质量考核等,做到了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估、有整改。

   医务科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负责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质量考核、医疗争议处理、病案质量评审和病历档案管理。每月定期进行医疗业务查房,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负责监督落实改进。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监控医疗质量,实施技术管理,防范医疗风险,处置医疗损害,协调医患关系。

   医院每年定期开展全员质量教育,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与改进能力。对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新开展的业务技术管理等)、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急诊、手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产房、新生儿病室、供应室等)制定了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达100%。医疗文书书写及时、准确、完整、规范,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2009年至2010年共发生医疗纠纷 3件,经济赔偿3.08万元。未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质量管理推行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医疗主管职能部门积极组织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医院专家召开讨论会议:分析原因、确定纠纷性质、对存在缺陷的个人和科室作出处理意见、提出整改措施等,对有责任的科室和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

  我们认真执行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质量。按照市局要求,各临床科室都逐步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积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推进合理检查、合理诊疗,有效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2、门诊方面

    医院设有患者就诊服务流程,标示醒目,为患者提供了导医咨询、健康教育材料、饮水、停车、公用电话等便民措施。科室标识规范、清楚、醒目,导向易懂。医院工作人员佩戴易于病人识别的标识。门诊各医技科室能做到“一人一室”,能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医院有针对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的措施,定期与不定期对保持通畅的连贯服务程度进行检查与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简化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工作人员根据病人流量进行弹性值班。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平均等候时间<10分钟;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24小时;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急诊检验结果<30分钟;急诊x光检查结果<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60分钟。医院制定了规范的会诊制度,严格执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门诊医生能按规定书写门诊日志,未使用门诊病历。

3、急诊管理方面

  医院急诊科为独立设置的一级临床科室,设有预检分诊、抢救室、观察室。人员结构基本合理,75℅以上人员相对固定,独立执业的医生护士均具有执业资格,医务人员均能正确使用抢救设备,对危急重症抢救专业知识均能熟练掌握,承担了院内急诊、急救及院前急救工作。全天候开放急诊检验、医学影像(放射、心超)、血库、药房服务。急诊报告出具时间小于30分钟,急诊手术、急诊入院、转诊流程合理,任何一流程过程不超过20分钟;急诊会诊不超过10分钟,平均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120”院前急救医师、护士能在5分钟内随救护车及携带车载急救设备、器材出车,快速到达现场并开始实施抢救。

   严格执行急诊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包括首诊负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等。根据病情程度采用不同的诊治流程。急救设备器材包括有球囊面罩、血压计、电除颤器、气管插管、心电图机、氧气瓶、负压吸引器、抢救车、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颈托和铲式担架等紧急设备等,各种出诊箱及抢救车内急救药品、急救器材品种齐全、符合有效期管理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急救设备和器材、药物。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急诊及观察病历和处置记录准确,能按照规范要求书写。各种救治和抢救记录符合要求。医院每年不定期开展一次以上“120”院前救治演练,取得良好效果。

4、住院方面

   医院设有内科、神经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ICU、眼耳鼻喉科等住院临床科室。住院病人得到及时处理,诊疗计划切实可行,治疗和检查适宜,用药较合理。各科室建立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和程序,对医疗缺陷进行登记报告、原因分析,制定有相应的改进措施。 医院将单病种费用及平均住院日控制纳入医院管理工作中,定期进行单病种评审,合理控制单病种费用。医院安装了电子显示屏,适时医疗服务信息的制度,包括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费用、药品及耗材价格等。 

   医院建立有手术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手术准入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并有效实施。有相应的科室主任对择期手术和二线对急诊手术管理措施,科主任和二线负责对术前准备、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指征)、术式、麻醉、输血及抗菌素选择等进行审核,对大型和复杂手术均进行了术前讨论,确保了手术安全。

   医院将择期手术的术前平均住院日的指标纳入院、科两级质量的监控指标体系,制定了考核措施,全院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小于3天。为出院病人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包括:诊断名称、扼要的住院诊治经过、治疗效果、出院带药(药名、剂量、用法、天数)出院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等

5、重症监护室(ICU)质量管理方面

   我院重症监护室设置床位6张,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医、护人员,配备有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注射泵、除颤仪等,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转入和转出ICU的标准及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对重症患者病情有连续的监测记录并能有效实施救治。

6、麻醉管理方面

   我院麻醉科设置、人员结构基本合理,没有建立有建立麻醉恢复室,认真执行了《山西省综合医院麻醉科临床麻醉管理规范》,制定了适合本院的麻醉工作标准及规范,麻醉科医生进行了术前访视,正确评估病情,制定麻醉方案,参与疑难危重病人的术前讨论,对麻醉后24小时内死亡病人进行分析,是否与麻醉相关。麻醉死亡率为0。

7、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方面

   医院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建立了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置了感染科。医院制定了《突发公卫应急预案》,成立了突发公卫事件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卫事件应急救援队,对县内出现的突发公卫事件进行了快速有效的处置。

  医院建立并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会诊、报告和防控制度。

   感染科区域划分基本合理,隔离标识醒目。有效落实了消毒隔离制度及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依法正确处理疫情,对密切接触者建立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有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无传染病漏报、瞒报或迟报现象。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为100%。医院定期开展全员培训,举行了应急演练,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样本采集和症状监测工作。

8检验质量管理方面

 医院检验科设置及人员结构基本合理,专业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诊疗科目。医院临床实验室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传染病疫情报告、急诊检验、标本接收及处理管理、医院感染制度、检验质量管理、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差错事故登记处理、教育培训、信息反馈、检验报告审核、复检与发放、实验室记录、投诉处理、危、急诊处理和记录等制度,成立了生物安全小组,制定了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

有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和组织实施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未开展卫生部规定淘汰的项目和超范围检验。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常规项目24小时内出报告。全面落实了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科室制定了质量管理方案,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并有效实施了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参加省级室间质评。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良好。

9、医学影像方面

   医学影像科设置及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建立有影像质量管理组织,制定有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标准。科室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开展质量评价、业务查房存在问题反馈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并有整改措施。认真执行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实行规范化的技术操作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专业设置及其设备、设施基本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无乳腺摄影仪,无法作血管放射介入,无MRI,不能开展核医学放射性核素检查和治疗项目。检查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及签字的制度并有效执行。急诊影像检查报告3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各种造影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医学影像科有主管部门签发放射治疗许可证,定期进行剂量、基准的监测与校正,并有记录。为患者提供了必要的放射防护条件,做到一室一患,保护患者隐私。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

10、病理质量管理方面

   病理科设置和人员结构基本合理,有相应的仪器设施,能够满足医院及辖区内临床工作需要。建立了科室医疗工作管理制度,成立了病理质量控制小组,有标本接收和登记、取材和组织处理、制片和诊断,以及病理诊断报告发出时间等环节的相关流程、制度和管理规定。

 普通组织病理诊断报告三个工作日内发出;细胞病理(液基细胞学)诊断报告在24小时内发出。病理切片均能按规定时间保存。

11、临床药事方面

    医院贯彻落实了《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医院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有明确的职责和制度,定期召开了药事委员会会议并有工作记录。药剂科和全院临床用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定期进行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检查、病案合理用药评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度了严格的奖惩及改进措施。药剂科主要负责人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具有执业资格。执业医师在药房均备有处方权签字留样。

 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部分开展了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制定、落实了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有持续改进。制定了药剂科管理、岗位及人员职责、药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规定和标准操作规程。有落实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建立了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负责的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定期考核,公示结果,指导医师用药,有药品效期、淘汰、变质的管理制度与程序和发(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普通药品和特殊药品管理符合国家相关要求,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有专门机构,并指定了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和执行了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及隐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库区双人双锁保险柜存放、发药部门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建立了专用帐册进行逐笔记录。按照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给予其处方权。医院门(急)诊癌症疼痛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时有符合法规要求的相关措施,有门诊病历记录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空安瓿回收销毁、处方销毁、剩余药品回收、过期或损坏药品销毁及交接班等均相关记录。建立了投诉处理程序,并有效实施。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接近90%。

  医院制订并执行了药品采购管理、新药引入遴选原则和审批程序、临时购药审批管理等相关制度,医院用药全部通过省级的招标平台采购,建立了药品供应单位资质档案,认真执行入库环节的验收和登记,对规定查验批号、检验报告的血液制品等有相关资料备案,未发现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药品存放符合规范,有药品贮存、养护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条件贮存药品。制定并执行定期检查中西药库、门诊与病房药房、病房治疗室小药柜、病房抢救车、麻醉科、手术室等存放和使用药品的制度。

12、输血方面

   医院严格执行《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按规定设立中心血库,有专人负责血库管理工作,在岗人员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医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主任的输血管理委员会,血库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有记录。医院建立了《临床用血报批制度》、《血液出入库验收制度》、《紧急用血管理制度》、《血液储存管理制度》、《血液发放管理制度》、《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制度》、《报废血液管理制度》等。血液来源于市中心血站,无非法采供血情况,定期向市中心血站申报临床用血计划,血库有适当的血液储备,具备24小时供血能力,有切实可行的血液应急预案,能保证突发事件的血液供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标本管理制度和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储血设施管理符合相关要求,血液入库、储存、发放、报废、血袋回收等记录完整。

   医院有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输血申请单填写规范,主治医师核准签字。一次用血量≥2000ml的,经科主任批准,医务科备案。受血者在输血前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报医务部和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有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指标及经血传播疾病检查。有输血前核查制度,输血操作规范,输血过程实施监测并记录。有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差错处理登记制度及相应记录。成份输血率达99℅以上。

  13、医院感染方面

   医院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院感科,有2名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管理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了一次省市级以上培训。医院制定和实施了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计划和方案,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落实了医院感染的监测、诊断和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年度及季度计划。开展了细菌耐药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未开展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率<8%,漏报率<20%,无菌切口感染率<0.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了100%。医院的改建、扩建与新建方案通过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核、审查。胃镜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供应室等部分科室建筑布局、人流、物流不符合感染控制原则。医院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了标准的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诊疗活动。医院建立了隔离和标准预防制度,有隔离各类感染性疾病病人的具体措施,隔离标识清楚,隔离的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建立了手卫生制度,部分手卫生设施合格。有手卫生监测检查记录。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工作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医院设立了消毒供应室,未达到《山西 省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质量考核标准》要求,在评审周期内未通过市级质量考核。有消毒药械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与重点监管措施。 医院建立了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的应急处理预案。无污水处理装置。医疗废物处理有记录,专职人员防护措施到位,每年有体检记录。医院制定了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制度并有贯彻实施的相关措施。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定期开展了住院病历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并以此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药敏实验送检率未达到50%,检验科可提供临床药敏试验的抗菌素品种所占比重≧50%。

14.护理管理方面

     建立了健全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与病房护士长两级管理,责任明确,护理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级护理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设置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并能按计划定期开展工作。护理部制定了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文件或手册并及时修订,做到了护理人员人手一册,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制度、职责、常规、规程的知晓率,特别注重核心制度的落实。为确保医嘱制度及查对制度的落实,科室建立有医嘱查对登记本;建立有制度执行的监督与协调机制,建立并落实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部定期按质量标准对各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每年定期不定期对护理质量准标进行了效果评价,对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条款进行了删减及修订,体现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对个别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不熟悉;个别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未完全掌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加强了培训规定了期限整改。临床护理工作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标准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和外科设立了示范岗。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医院完善了临床护理告知程序,落实了病人权利和义务,体现了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有保护病人隐私的具体方法和设施;有责任护士分管病人,责任护士掌握患者姓名、诊断、病情、心理、社会、饮食、治疗护理;基础护理按要求落实,对围手术期患者实行了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临床护士对围手术期病人进行了术前健康指导和术后康复训练,特殊检查患者的护理措施到位。按《省护理文件书规范(试》书写护理文书,制定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准确,内容涵盖所有项目;护理部对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血液静化室、等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制定了包括输血反应、用药错误、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误吸、跌到、导管脱落、压疮等重点护理环节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重症监护室、急诊科能保证监护仪使用的有效性,护理人员人人掌握监护仪操作规程;危重病人护理操作正确、迅速、有效,各病区抢救车中的药品器材、吸痰器、呼吸器、氧气等处于可随时启用状态,危重病人实行床旁交接班,对有坠床危险的病人给予了约束带,加床栏等防止坠床的措施;用后的呼吸机管道按规范消毒,干燥保存备用,并有管路消毒与灭菌记录;建立健全了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并实施,有相关记录,建立与实施了护理差错报告、评价、处理管理制度,制定有护理差错事故应急预案,建有不良事件登记本。对个别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的病情、主要治疗、护理要点不熟悉和责任护士分管病人数量不够合理、个别护理人员对护理常规不熟悉、特殊检查病人偶有检查前护理准备不到位、护理记录内涵质量不到位、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欠佳、个别未剪指、趾甲、床单位不够平整、紧扎以及有些需要按时翻身的病员未建翻身卡等情况有查处,整改措施。

五、制度管人  创新理念

   针对医院与其他县级医院有较大差距的现状,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拟定了中长远发展规划。以申报“二甲”评审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补充和修订了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考核标准,强力推行院科两级管理工作制度,为“制度管人的自我约束机制”找到了制度支撑。建立和完善了实现目标考核、奖惩、内外监督管理办法、运作流程,强化了院科两级负责制,由院长负总责,副院长向院长负责,重大问题由院办公会讨论、院务委员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决定;中层干部、科护士长实行聘任制。各职能科室根据工作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医院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形成了人员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措施的管理体系,各项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惯性运转状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医院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规定的科目从事诊疗活动,诊疗科目按规定注册到二级科目,无超范围行医的行为,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执业医师、护士均已按规定注册,无超范围执业。医院无对外出租、承包科室,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医院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及医疗核心制度,大多数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医院已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全员培训至少一次/年。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医院开展了科室学习法律、法规和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根据医院的等级、功能和任务,制定了医院5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有效组织实施,年度工作总结能准确反映计划的完成情况。

    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和院科两级管理,院长及副院长分工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清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组织机构图能反应院领导、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的管理层次,建立了各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机制,有协调记录,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运行高效,能满足医院各项工作需要。

   医院建立和完善了院务公开制度,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事项均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并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建立院务公开制度的要求推行院务公开、科务公开制度。职工对管理组织机构和院领导满意度调查均≥80%。

     医院建立和完善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院内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有关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和绩效信息,能满足医院管理、临床工作和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院法定统计信息的需要。医院信息系统运行基本稳**全,不能完全保证与局域网连接的工作站达到“避免直接与互联网联结”的要求。建立了防病毒措施,安装了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硬件,定期升级防毒软件,有异地备份。医院开展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未开展LIS和PACS。未参加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未建立远程医疗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咨询途径。

   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均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卫规财发【2004】410号文件规定的14项工作职能,部分制度欠完善规范,落实欠佳。医院的内部部门、科室均未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医院审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小金库”进行检查,在岗财务人员有任职资格,有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按照财务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建立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出纳因年龄原因未做到定期轮岗。   

   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和编制程序不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评估简单。固定资产账目不完善,出院待结病人费用因程序问题无法直接核对。

   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管理,逐步规范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有药品、设备、试剂、耗材等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以院级领导牵头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为单独设置成本会计,HIS系统不能满足成本核算要求,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材料消耗能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基本能按当月实际发生额计算。能够清晰界定核算主体、成本中心及其经济活动所对应的业务收入和成本费用。未定期开展大中型医疗设备合理使用情况和成本效益分析。

    医院制定了《绩效分配方案》,完善了绩效考核,突出了服务质量、数量和职业道德,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了收入分配办法,建立了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无科室承包,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医疗服务收入不直接挂钩,未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无 “开单提成”行为.

   医院实行设备科学管理,大型设备购置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属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甲、乙类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规定申请配置许可。医院制定了《医疗设备管理办法》,严格按规定进行设备(包括耗材)的采购、出入库、保养、维修、更新及报废。抢救设备(急诊科、ICU、手术室、产房)完好率为100%,定期与不定期向临床科室征求设备管理意见,并及时改进。   后勤保障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能主动、及时为全院提供水、电、气、被服的供应和相关设施及时维修。生活用水符合国家标准,无二次用水。能提供营养膳食指导。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立项报批,招投标和组织实施。全院工作用房无危房。

   医院有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有兼职人员从事医学教学和医学科研管理工作。承担了山西医科大、长治医学院、**医专等大中专院校的临床教学实习工作,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协议书,制订了实习生管理制度,成绩评定标准欠完善,对实习生统一管理。承担了全县及相邻地区基层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教学条件基本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未单独设置实习生办公室和值班室。

   继续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分别有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教的覆盖率达100%,学分达标率达85%以上。制定了普通专科送培计划,积极开展送培工作。

   医院制定了科研工作的目标、方向、思路和计划,有伦理委员会保护受试者(患者)权益,伦理委员会有记录、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范、以及伦理委员会审批意见。2009年至2011年引进应用推广新技术13项。

  2009年至2011年35篇。

六、服务基层  便民利民

   为响应中央落实惠民政策,推行新型农村合医疗,针对我县乡镇卫生院分散经营无法承担起这一重任的现况,根据县卫生局的安排,我们先后与王茅中心卫生院、华峰卫生院、英言卫生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单位,定期安排了有执业资格、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协作医院和定点医院作业务把脉和指导,确保了医疗业务质量,实现了医院执业的幅射和延伸,方便了当地老百姓的就医,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

七、财务管理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均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卫规财发【2004】410号文件规定的14项工作职能,部分制度欠完善规范,落实欠佳。医院的内部部门、科室均未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医院审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小金库”进行检查,在岗财务人员有任职资格,有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按照财务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建立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出纳因年龄原因未做到定期轮岗。   

   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和编制程序不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评估简单。固定资产账目不完善,出院待结病人费用因程序问题无法直接核对。

   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管理,逐步规范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有药品、设备、试剂、耗材等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以院级领导牵头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为单独设置成本会计,HIS系统不能满足成本核算要求,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材料消耗能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基本能按当月实际发生额计算。能够清晰界定核算主体、成本中心及其经济活动所对应的业务收入和成本费用。无成本核算效益分析报告,成本控制具体实施方案不完善。未定期对医院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医院制定了《绩效分配方案》,完善了绩效考核,突出了服务质量、数量和职业道德,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了收入分配办法,建立了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无科室承包,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医疗服务收入不直接挂钩,未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无 “开单提成”行为

八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  狠抓行业作风建设

    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医院狠抓了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原将“医德考评与医务人员的年度考核、定期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医院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建设,在职工的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以病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了行风建设;建立和完善了“行风”监督网络,充分发挥院内外“行风”监督员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医务人员“五不准”,医院制定了病员投诉处理流程,病区设有投诉箱,行风建设收到显著成效,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成效显著。 医院建立了医务人员与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 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权利,认真履行医务人员告知义务,增进医患沟通,有尊重患者的服务规范。医学影像检查为患者提供更衣服务设施和必要的放射防护条件,做到了一室一患。在门急诊诊断室、住院部病房、超声、心电理疗、针灸进行诊疗活动时有遮挡设施,保护患者隐私;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时有女性护士或家属在场;有维护病人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的制度及执行记录。将医务人员与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教育列入员工教育规划之中,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和落实。有定期和系统的针对医疗服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收集和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医院建立了负责医德医风管理的组织体系及相关的制度,聘请了院外医德医风监督员,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医德医风和遵纪守法教育。有收集院内、外对医院服务意见的渠道与制度,并有专门部门(专人)负责管理与实施。制定有医德查房措施,定期开展了医师、护士医德考核考评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能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医德医风得到根本好转。医院有廉洁行医的规定和制度,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廉洁行医教育。严格执行卫生部“八不准”、省卫生厅“十不准”等廉洁行医规定,医务人员无索要收受“红包”、“回扣”的现象,医院无开单提成。有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有专门的部门(专人)负责。医院制定了转外院检查与治疗,外购药品、医疗器械的批准程序。未发现违反规定行为。医院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转科转院制度,无推诿、拒收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0%。

   医院成立了医疗服务价格领导小组,制定了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责任制和追究制,严格执行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无自定收费项目、超标收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和比照项目收费等不合理收费,按规定对一次性医用耗材差价率作价,为出院患者提供住院总费用明细清单。医院用电子显示屏向社会公示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告知患者。医院制定了接待投诉服务制度,专人负责服务价格、收费投诉和退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药品和医用耗材挂网采购和物价政策。病人对服务价格、收费规范及收费透明度的满意度>90%。 医院建立了警医联动机制,加强安全保卫,防范医闹事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确保了医务人员和广大就医患者的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医院建立健全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患纠纷防范及处置预案和质量与服务信息收集及处理渠道,制定了及时收集、及时分析与报告制度,开展全院医务人员医疗服务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能确保1次/年以上。坚持进行院内、科间医疗服务安全分析、比较、评价,并加以改进。

    医院制定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与报告制度。建立了重大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制定了突发纠纷事件等的应急处置预案;能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无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报告率100%。医院制定了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制度及应急预案以及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制度,进行了突发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等)应急预案的演练,承担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消防预警及供电系统安全有效。

    医院氧气供应室、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规范有序,有安全管理制度、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并取得合格证,有专人管理,人员分工与职责明确,职能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九、重视医院文化建设  增强医院活力

   医院文化是医院使命、医院精神等凝聚的载体。医院文化的核心是医院理念,共同的医院理念能使不同经历、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员工达成共识,产生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合力。为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营造勤奋、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良好氛围,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2009年、2010年先后多次成功举办晚会,卡拉OK比赛、拔河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融入了我院医务工作者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追求向上的精神风范,激励、鞭策着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找到了医院联系、团结职工的纽带,是外塑医院形象、倡导医院文化、弘扬主旋律的舆论工具,加强了沟通,融洽了气氛,凝聚了人心,展示了卫生人的风彩。

二甲评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认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改完善的过程,是一个规范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直接升华的过程,我们全院工作不是为评审而工作,通过医院等级评审,通过各位专家的检查指导,**县人民医院的明天会更美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此次评审我们虽然进了最大努力,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由于我们的水平**线,工作中仍有诸多不足和问题,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指导意见。以使我们今后工作做得更好。

诊所药房整改报告篇7

在医疗保健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保健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保健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避免医疗保健风险发生,提高医疗保健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保健风险管理方案。

1、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保健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保健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2、医疗保健风险管理制度

2.1院长是全院医疗保健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分管院长承担分管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在科室的医疗保健风险管理责任。

2.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保健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保健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2.3医院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保健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保健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2.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保健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季度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2.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保健风险。

2.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保健风险因素,及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门诊部(门诊科室)或医务科(病房)。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2.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保健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对科内提出问题或意见24小时内给予答复。

2.8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上报分管院长,年终将全年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下一年度的医疗保健风险管理重点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

3、医疗保健风险识别与监控范围

3.1临床

3.1.1推诿、延误救治;

3.1.2未按规定知情告知,谈话签字不规范;

3.1.3重点患者管理不到位;

3.1.4入院一周内仍诊断不清,病情疑难由外院转入的患者;

3.1.5院内急会诊未按时到达;

3.1.6超权限、开展诊疗或擅自改变集体讨论诊疗方案;

3.1.7各种医疗意外;

3.I.8非计划再次手术;

3.1.9重大、疑难、复杂、危重等手术未经术前讨论和审批;

3.1.10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或手术部门、方式错误;

3.1.11麻醉、护理、手术和各种有创诊疗的严重并发症;3.1.12使用药品、剂量、剂型、浓度错误;

3.1.13急救药品、设备不能及时到位或失效;

3.1.14无执业资格独立从事一切诊疗活动。

3.2医院感染

3.2.1重大、特殊的医院感染(传染病院内扩散);

3.2.2多重或泛耐药菌株感染;

3.2.3消毒、隔离、预防违规。

3.3医技部门

3.3.1“危急值(像)范围"检查结果;

3.3.2医学标本错误、缺失,不能正常检测;

3.3.3医用试剂或材料不合格,保管不当。

3.4药剂

3.4.1处方、医嘱(剂量、剂型、浓度、用法、禁忌症等)错误,调剂差错;

3.4.2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3.4.3药物存放不当,效期已过。

3.5仪器、设备、器械

3.5.1医疗仪器、设备运转异常;

3.5.2医用器械使用不正确;

3.5.3医用耗材、内置物不合格。

3.6医患矛盾

3.6.1医疗损害争议;

3.6.2医疗质量投诉、医疗纠纷;

3.6.3患者满意率明显下降;

3.6.4患者占床不出院,高额医疗费拖欠。

3.7后期保障

3.7.1供电、供气、供水故障;

3.7.2防滑跌未禁示或未采取措施;

3.7.3应急逃生通道不畅或设施失效;

3.7.4其它不良事件。

4、医疗保健风险监控、报告与分析评估

4.1风险监控与报告

医疗保健风险信息来源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自我查找、同事提醒、科室自查和医院各职能部门对医疗保健风险因素监查,院领导查房等方面。各科室、各岗位对发现存在的医疗保健风险情况,应通过电话或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即时报告科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夜间、节假日先报告医院总值班,总值班根据情况与相应部门联系。有关部门深入科室或现场调查、核实或应急处置,并做好记录,必要时上报主管领导。

4.2风险分析评估

各科室、各职能部门应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和规定进行医疗风险信息综合分析,对上报或检查掌握的医疗保健风险资料进行评估,首先调查核实其真实性或者了解出新的事实,再根据事实分析出现医疗风险的性质和根源,严重的或带有共性问题,提交相关医院管理委员会或院务会讨论、分析和定性。

5、风险处理

即时适当的干预与处理是医疗保健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风险控制的作用和成效,发生风险的当事人、科室和职能部门应根据岗位职责,有关规章制度和规定,确定处理方式,并及时作出有效的干预和防范措施,具体处理程序如下:

5.1临床保健类风险

涉及门诊、临床、保健各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及时掌握情况,当事人或科室要及时向医务科、护理部上报,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组织积极有效救治,尽量减少风险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加强患者管理,尽可能弥补相应手续和告知;及时调整补充药、械,并按要求正确使用等。

5.2医院感染风险

各临床保健科室及消毒供应室,将发生的院感风险,立即上报院感科,院感管理部门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消毒、隔离、防护等措施,督促临床科室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全力救治患者,纠正、改进消毒、隔离、灭菌等不符合情况。

5.3医技部门风险

各医技科室检出危急值(像)立即通知有关医师或科室,并进行必要的复检核实,相关临床科室即刻采取或调整治疗措施。医务科按危急值报告制度考核。标本缺失、试剂缺陷上报医务科后立即查明原因,尽力纠正。

5.4药剂风险

临床医生、护士或科室发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马上予以相应处置、封存残药或包装瓶盒,上报药剂科,并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处置规定》处理;药房调剂人员,发现处方、医嘱错误,先不发药,并通知医生核对、纠正;药品逾期或保存不当,药剂科立即撤柜、消理。

5.5仪器、设备、耗材

医技、临床各科仪器、设备、耗材不能正常使用或不合要求,向设备科报告,造成医疗影响同时报告医务科或护理部,设备科立即查明原因,安排检修或更换,根据不同后果按质量考核标准处理。

5.6医患矛盾

全院各科出现医疗投诉、医疗纠纷,当事人应马上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科室设法安抚患方情绪,通过电话上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事态及时到达科室,了解缘由、分析,尽量控制事态发展,做好投诉接待处理工作,对当事人和科室按相关规定处理。

5.7后勤保障风险

各科室发生后勤保障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值班人员到场,检修排除故障,如造成不良后果报告总务科,并采取措施,制止事态发展,减少损失。按医院规定考核处理。

6、医疗保健风险预警:

6.1医疗保健风险预警标准(以下情况应当预警)

6.1.1危重患者抢救及高风险手术患者。

6.1.2急、危、重患者应做特殊检查和处理的,转诊患者具有一定风险的。

6.1.3麻醉、输血、输液、药物使用异常反应的。

6.1.4界于多学科之间、又一时难以确诊的重症患者,在执行首诊负责制后,存在一定风险的。

6.1.5对于自知或他人的提示下,有违反规章或操作规程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

6.1.6对诊疗效果不满意,可能引起医疗争议的院内感染以及对操作较复杂,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重以及治疗效果难以准确判断的。

6.1.7对相关检查不健全,各项指征与相关检查不一致、报告单不准确、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

6.1.8对新技术、新开展的诊疗项目以及临床实验性治疗,在做好技术保障的前提下,仍可能存在医疗风险的。

6.1.9对一次性用品、血液、血液制品、药品材料、仪器设备使用前和使用中发现存在隐患的。

6.1.10因玩忽职守、无故拖延急诊、会诊及抢救或因操作失当(粗暴),不负责任,擅自做主,可能选成风险的。

6.1.11对患方认为服务态度不好、使用刺激性语言或不恰当解释病情等引发激烈争议的。

6.2医疗保健风险预警程序

对于可能发生的一般医疗风险,由科内医疗保健风险管理人员、科主任预先收集信息,对可能发生的较高医疗风险,科内医疗保健风险管理人员、科主任通过书面或电话报门诊部(门诊科室)或医务科(病房科室)备案,必要时报分管院长。对因医疗保健风险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相关科室及时报门诊部(门诊科室)或医务科(病房科室)。

6.3医疗保健风险预警通告

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科内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必须给予足够重视,适时做出适当的评估。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分析,确定可能发生风险的程度,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

6.4医疗保健风险预警处理

诊所药房整改报告篇8

[关键词] 门诊药房;管理;特点;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11-02

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的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医院门诊药房是反映医院医疗素质的直接窗口,是医院保证医疗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门诊药房不仅负有监督、指导医生和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品的责任,还担负着向医师提供药学情报、介绍新药知识、协助医生选药、向患者提供药物咨询服务、监察不合理用药、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等诸项任务。随着药学技术特别是各类边缘学科逐渐向药学领域渗透,大量新药、新技术、新设备在医院药学工作中获得广泛应用,导致门诊药房工作职能范围不断扩大,专业技术性不断增强,这就要求门诊药房的管理需相应提高以适应发展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门诊药房工作的体会,就门诊药房的管理谈几点看法:

1 门诊药房业务特点

1.1 多样性

门诊药房直接服务于患者,为患者提供划价,药品调配工作,工作量随门诊患者的数量、病种等情况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患者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门诊药房工作的多样性。

1.2 规律性

虽然门诊药房的药品划价,调剂业务呈现一定的随机多样性,但各个地区、各个季节患者的发病率都有一定的规律。应在充分考虑门诊患者用药品种和数量随机浮动的同时,科学总结本院门诊用药规律,制定合理的药品工作计划。

1.3 终端性

门诊药房的药品调配是门诊患者经诊断后,进行药物治疗的最后1个环节,具有终端性质,因此门诊药房要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要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监察,同时也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工作。

1.4 咨询服务性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药学专业的细化,门诊药房逐渐从药品单纯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咨询服务在门诊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确保药物疗效、减少不合理用药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2 门诊药房存在的问题

2.1 硬件问题

有些医院不重视门诊药房硬件的改善,药房空间狭小、药品陈列柜不足,致使药品堆放无序;无避光、降温、除湿设备,在炎热的夏季和潮湿的梅雨季节,药品的质量很难保证。

2.2 制度落实问题

药房药品管理制度有的形同虚设,药房药品陈列混乱,内服药与外用药、易串味药品未按要求严格分柜摆放;不按制度要求填写真实完整的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及养护记录。

2.3 人员素质问题

不少医院门诊药房缺乏高素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药品鉴别常识及管理意识,容易造成药品使用环节出现假冒伪劣药品。有些药师药学知识匮乏,业务不熟练,缺乏工作经验,对患者的咨询回答不得要领,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甚至会引起患者的不满,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3 完善措施

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门诊药房传统单一的供应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认真思考,开拓创新,充分发挥门诊药房的职能特点,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的药学服务。

3.1 提高硬件水平

医院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门诊药房环境和设施,确保药房规范整洁,医院应配备保证药品质量的温湿度调控设备,避免药品因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质量问题,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药房面积,增添药柜、冰箱等必要设施。

3.2 药房管理的制度化

从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门诊药房的工作制度、药品的购进验收制度、药品的调剂制度、差错登记制度、交接班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及量化考评指标,使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都能将工作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药房管理工作者有章可循[2]。

3.3 规范工作程序

门诊药房直接面对患者,只有严格执行收方、审方、调配、核查、发药一整套程序,才能保证整个调配工作的顺利进行。处方中的药名、规格书写是否正确,用药的剂量、用法是否合理,有无随意涂改等情况,对患者安全、有效用药至关重要。为确保患者用药准确无误,必须严格按“药品调剂常规”规范操作[3],在把药品发给患者时,药师一定要把每一种药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等逐一详细地告诉患者,并当面核准药品。例如: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胃复安等应饭前服;中和过多胃酸的药物氧化镁、氢氧化镁应饭后服;而抗酸药甲氰咪胍、奥美拉唑等应睡前服;快克与感康同时应用(通用名都为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为重复用药;舒林酸与阿司匹林同时应用会降低疗效。这就要求药学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药学知识和工作经验。

3.4 提高人员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提高药房工作质量尤为关键。首先,要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同患者的关系更加融洽;同时,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药房工作人员应重视继续教育的培训,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在职学习,以提高和更新专业知识,药房也可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来提高药房人员的整体水平,使药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5 运用现代化科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药房管理计算机化也日趋成熟。计算机管理可提高划价的准确率,减少因人而异出现的划价错误。发药时把处方,药品与计算机资料核对无误后才可将药发出,同时在计算机上对所发出的药品进行确认,计算机就会对发出的药品的库存量作相应的扣除,这样就做到准确无误;每种药品都可以应用计算机根据日常用量设定相应最低库存报警线,及时提醒到药库领药;每种药品的实际库存、计算机库存、实际消耗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控,这对于特殊药品和贵重药品的管理更具有重要意义[4]。

总之,门诊药房管理工作是集管理学、心理学、药学、经济学等为一体的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用药合理、治疗有效、服务满意,这是所有患者希望在医院就诊时享有的合理待遇,也是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方向,每个药房工作人员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做好门诊药房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东堂.门诊药房药物咨询的体会[J].中国执业药师,2006,27:40-41.

[2]陆俊杰.谈医院药房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建设[J].中国药房,2007,18(13):983-9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Z].2002.

[4]范震洪,葛亚彬.以现代化管理理念推动医院中药房管理水平的提高[J].中国药事,2007,21(7):464-46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