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版式设计教案8篇

时间:2022-11-17 14:32:47

版式设计教案

版式设计教案篇1

【关键词】中职版式设计;校本教材;教材开发

版式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我校于2012年在对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针对版式设计的教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实践应用能力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积极进行版式设计校本教材开发。

一、对中职版式设计课程现有教材的审视

当前的职业教育中,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材一般所采用的都是国家、部委等统编教材,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般都选用规划教材,这些教材在体系的完整性、模块化的结构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相对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相对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实践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教学来说,目前市场上版式设计的教材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一)教材理论知识较深,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

现有的版式设计教材一般按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排,这些教材一般都统一化,内容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涉及的知识理论性强,并过深过难,教材设计过于单调,而当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教材理论知识较深,往往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有一定差距。教材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况严重。

(二)重理轻实,实理脱节

市场上的版式设计教材因为按学科知识体系编排,其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介绍,从版式设计的原理、版式设计的构成元素、图片的编辑、文字的编辑到具体报纸的版式设计、杂志的版式设计、DM单的版式设计等都只有理论部分的介绍。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同时开设排版软件课程,该课程则重点讲授软件的使用,本人在教授该课程中发现学生在具体进行报纸、杂志、名片等设计时完全不顾他们的设计特点和版式编排特征,版式设计完全失去了其应有的理论指导作用,突出显示了理论、实践脱节的不足之处。急需编辑理实一体化教材以适应专业学习的要求。

(三)不能与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

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作为部级示范校的重点建设专业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最终确定了三大岗位,它们是平面设计与制作、数码照片艺术处理和室内设计,但目前市场上的教材不能与我校该专业的三大岗位相符合。

二、中职版式设计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理念与原则

(一)开发理念

为打破传统单片机教材重原理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我们在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采用基于“教学项目+任务驱动”的校本教材开发理念。所谓“教学项目”是指由围绕技能培养而设计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课堂教学的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的项目。即整本教材由若干个典型的、具体可操作的教学项目组成,每个教学项目又以多个小任务的形式展开。

(二)开发原则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版式设计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在开发“教学项目”时,遵循“三个一体化”原则,即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和岗位需求和学生要求一体化。

(1)理实一体化。每个教学项目的设计是以实现某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如名片的版式设计与制作、报纸的版式设计与制作、公益广告的版式设计与制作等。为完成某一个工作任务,不仅要会实践操作,而且还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每个教学项目的设计是以完成教学项目所要求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而成,即遵循理实一体化的原则。

(2)教学做一体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版式设计的学习不再深奥难懂,而是变得通俗易懂,我们积极倡导“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项目的设计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即以应用为主线,以实训项目为载体,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做为基础的,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版式设计机相关的知识并指导相应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3)岗位需求和学生要求一体化。中职校本教材要体现职业性,“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是高职校本教材突出行业和职业特点的主要途径、合作开发即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共同参与教材编写计划的制订、确定教材内容和编写模式以及教材编写,使校本教材要体现岗位适应性、将具体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功能模块,再对各功能模块细分,得到这些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要素,在此基础上再按级整合,就形成了每一模块,同时教材项目内容的编排以学生的心智发展状况为前提,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易于接受的呈现方式,从易到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灵活多样,多引入现实生活和生产一线鲜活的案例。

三、中职版式设计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流程

为使校本教材开发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我们明确了教材的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校本教材整个开发流程强调了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最大程度保证校本教材所选择的内容与当前的乌鲁木齐市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岗位以及企业要求相适应。

四、校本教材的内容

在确定了教材的开发流程后,教材开发小组进行了多次讨论,并依据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部的市场调研,最终确定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三大岗位为平面设计与制作员、数码照片的艺术处理员、制图员教材的初步结构和教学内容,下面以平面设计与制作岗为例介绍其中的内容:

(一)项目的选择

以平面设计与制作岗的典型工作任务:最后选定名片、包装设计、商业海报、公益广告、DM单的版式设计与制作,同时依据市场目前市场使用最多的软件,将每一案例进行最终实现。

(二)具体内容如下:

1.名片版式设计与制作 1.1名片设计的特点

1.2名片的版式编排特征

1.3优秀名片版式设计赏析

1.4案例效果分析与实现

课后练习

2.包装设计的版式设计与制作 2.1认识包装设计版式设计

2.2包装设计设计的特点

2.3包装设计的版式编排特征

2.4优秀包装设计版式设计赏析

2.5案例效果分析与实现

课后练习

3.商业海报的版式设计与制作 3.1商业海报版式设计

3.2商业海报商业海报设计的特点

3.3商业海报的版式编排特征

3.4优秀商业海报版式设计赏析

3.5案例效果分析与实现

课后练习

4.公益广告的版式设计与制作 4.1公益广告版式设计

4.2公益广告设计的特点

4.3公益广告的版式编排特征

4.4优秀公益广告版式设计赏析

4.5案例效果分析与实现

课后练习

5.DM单版式设计 5.1DM单设计的特点

5.2DM单的版式编排特征

5.3优秀DM单版式设计赏析

5.4案例效果分析与

在每一部分的优秀版式设计赏析中的案例都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习作品整个设计流程。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中又考虑到版式设计在报纸、杂志、书籍中的应用,为此,开发团队又在访谈专业部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校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内容的确定及编写。

五、结语

为适应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企业急需人才,我校的信息美艺部正在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专业和课程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环节――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发越来越受到我校的重视,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改革要求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依托于校企合作,只有任务来源于企业,才能真正体现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工作流程,也才能真正培养适合于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宁蒙.中职计算机专业校本教材建设思路与实践[J].职业,2011(06).

[2]刘贵成,戴自璋,苏晓锋,王崇义.浅谈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J].职业,2010(26).

[3]李永红.浅议《版式设计与制作(Indesign)》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

[4]潘艳龙.关于中职学校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1).

版式设计教案篇2

关键词:教案模版;宏;菜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4-11115-02

1 引言

编写教案是教员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教案内容的详实性以及教案格式的复杂性,往往占据了教员备课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各大院校对教案的格式规定相当严格,即便教务部门专门提供了教案格式范文,由于使用呆板、排版复杂往往效果不是很好。那么,如何设计灵活的教案设计模版,将广大教员从耗时的排版工作中解除出来一直是教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详细介绍了如何巧妙利用WORD的宏命令实现教案模版的设计。

2 制作环境

采用Microsoft Word 2003。由于调试和运行期间需使用到宏,因此建议将宏的安全性调整为中或低。具体操作为: 启动Word,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宏”、“安全性”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安全级”选项卡,将安全级设置为中或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Word并重新启动Word。若在运行调试过程中宏仍无法运行,则调整安全级后退出WORD后重新启动WORD。

3 确定各教学环节及其具体格式

编写教案时一般涉及新建教案、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教学导入、实施讲授、章标题、节标题、知识点标题、教学案例、章节小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预习内容、手工注记等17个环节,其格式根据不同院校各有不同,制作前必须确定各个环节的具体格式,如纸张大小、页边距、教案首页格式、课程标题格式、章节标题格式正文格式等,以便为录制宏时提供参考数据。

4 录制、运行并调试宏

4.1 录制宏

即在明确了各环节的格式后,利用WORD自带的宏录制命令进行记录格式设置的过程,并保存于当前文档或Normal.dot中。若保存于当前文档,则模版将只在当前文档起效用,若存于Normal.dot中则起效于所有文档。录制宏的具体操作为:

首先,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宏”、“录制新宏”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宏名及保存位置,单击“确定”按钮回到Word环境中以开始录制,同时,在Word环境中出现了“停止录制宏”工具栏如图1所示。

图1 “停止录制宏”工具栏

其次根据某个教学环节的格式要求进行格式设置。

最后,设置完毕后,点击停止录制按钮,于是完成一个教学环节的格式设置的宏命令。依此类推完成其他环节宏命令的录制。

4.2 运行并调试宏

各环节的宏命令录制完毕后,利用WORD自带的宏运行命令进行测试。具体操作为: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宏”、“宏”选项,在弹出的“宏”对话框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欲测试的宏名后,点击“运行”。

若某宏命令执行后与预设格式不符则可在Visual Basic编辑器中进行编辑或删除重新录制。

5 制作教案设计菜单

图2 教案设计模版菜单效果图

为便于使用上述建立的各环节的宏命令,可在Word的菜单栏中添加“教学设计”菜单项(一级菜单),如图2所示。“教学设计”菜单中设置二级菜单,即各环节的宏命令,各二级菜单项可按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分组。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建立二级菜单的子菜单(三级菜单)。

创建一级菜单:点击“工具”菜单,选择“自定义”选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命令”选项卡,在左侧类别列表中选择新菜单,在右侧“命令”表中选择新菜单,拖动新菜单至菜单栏,选中新菜单,单击鼠标右键,在名称框中输入“教案设计”。

创建二级菜单:同上打开“命令”选项卡,在右侧类别列表中选择“宏”,在右侧“命令”表中选择各环节的宏命令,依次拖拽至“教学设计”菜单中,然后根据需要依次重命名。重命名操作同上。若某项二级菜单有子菜单,如图2中的“教学实施”项,则创建时同创建一级菜单相同,然后将相应的宏命令拖至其子菜单中命名即可。

通过上述介绍,可制作出如图2所示的菜单。当然,利用子定义命令还可以为各菜单项添加图标并修改图标等,在此不再介绍。

6 结束语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巧妙利用Word的宏命令制作了教案设计的模版,使教案编写过程中常用的格式以菜单的形式列于Word的菜单栏中,不仅使用起来灵活方便,为教员节余了大量的备课时间,而且模版以教学中的各环节为子菜单名起到了一定的编写提示作用,通过在本院具体使用效果很理想,故提出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君胜.Word2000高级应用指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4).

版式设计教案篇3

关键词:Word排版;教学做模式;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18-01

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其中Word排版部分时这门课重点中的重点。Word教学内容比较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尽快掌握排版操作技能,而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为后续顺来展开Excel和Powerpoint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Word排版部分教学能否成功直接关系着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教学的成与败。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学生虽然来自于农村的占多数,但由于现在电脑很普及,许多高职高专学生对于Word还是熟悉的,至少在高中学过。升入大学再来学习者部分内容,就给教学增加了难度。高职高专学生希望学到未知的东西,不喜欢重复已经了解的简单的东西。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对于Word排版的基本操作容易掌握,但对于如何运用各种基本操作方法,编排出实用美观以及图文并茂的文档,往往难得要领。给定排版要求的排版题目基本能做出来,但对于根据素材自行设计版面时往往差强人意。

二、改变现行教学内容的着力点

出现这个问题与现行各种教材Word的编写架构有很大的关系。现行教材大都是基于案例,然后围绕案例的制作,通泛的介绍字符、段落、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版面编排等工具的用法。然后再加上这个案例完成的详细操作步骤。但这个案例的排版效果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何使得排版效果最佳,基本上不加以提及或提之很少。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案例的目的自然就放在如何学会Word提供的各种版面编排工具的用法上。学生在学会制作这一个案例以后,遇到类似的排版问题,往往只会照葫芦画瓢,如稍加变化,就很难自行设计规范的排版。

因此必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将着力放在标题、正文、天头地脚的具体排版设计上去,在分别例举排版案例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用Word的基本排版操作工具去实现和设计规范版面的一般性方法和原理。这样即使从来没有接触过Word的同学也会跟上,因为涉及到最基本的操作。有一定基础的同学也会兴趣怏然,因为排版方法的介绍会使他们的操作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升。

三、突出应用能力,贯穿排版方法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学重、难点分析

以前的Word排版教学重难点放在了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上。改变教学内容着力点以后,重点应放在标题设计、正文设计,难点则是版面结构设计。

2、教学方法的选择

仍然选用融教、学、做为一体基于案例的任务驱动法。但教学案例使用的不固定,将影响最终的排版效果。

3、教学课时的思考

以往排版这部分共4课时,笔者认为6课时为宜。2课时教师示教,2课时学生模仿练习,2课时学生自行排版设计练习。

4、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导入

出示几份排版好的样张,但不给出教学案例的最终排版效果。然后启发学生如何来用Word的基本排版功能来实现,自然引出从标题、正文、天头地脚三个方面入手可以做出这样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标题排版

首先通过排好的其它样例介绍标题排版的常识,诸如各种标题结构、标题形式,标题排版的原则等。接着给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标题的字体、段落格式化、艺术字效果设置方法。其次探究如何用边框和底纹、文字框等工具为标题进行花边和底纹的修饰处理。最后介绍样式工具在标题排版中的使用方法。

(3)正文排版

同样通过排好的样例介绍版面结构及设置,包括版面的组成、版面的位置。然后给出教学案例(标题不含),引导学生探究版面的设置中诸如字体和字号、字符数|/行数、页边距、纸张大小、纸张来源的设置方法。接着示教正文的编排形式,包括首行缩进、首字下沉、文字排列的疏密、横排和竖排,以及各种对齐方式等。其次示教通栏和分栏设置。最后示教介绍如何为正文段落添加花边,为页面添加花边,如何为正文底纹设置如何使用各种填充效果、阴影效果、三维效果等,以及怎样在文章中插入图片作为背景等内容。

(4)天头地脚

包括页眉设计和插入页码。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相应的工具来创建、编辑页眉和页脚,插入页码。由于只要求学生排出单页,诸如页眉、页脚的单、双页设计,首页单独设计,分节设计,插入页码的人工分页等内容不做要求,但提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研究。

5、案例和素材的选择

教材和实验教材的案例素材往往远离高职高专学生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教学准备中套精心挑选案例素材和练习素材,最好有医学特色和能体现出人文关怀来。我在教学中的选择诸如高职高专学生誓词、对学生做人文处事方面有启迪的短文作为案例素材和练习素材,很受学生欢迎。

6、评价与反馈

版式设计教案篇4

关键词:软件技术类课程;教材建设;Java

作者简介:杨树林,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胡洁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设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应用性本科在设置上应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应培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和软件工程能力或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培养的人才表现出如下不足:所学知识与实践有较大脱节,运用不够熟练,特别是基本素质及操作能力与应聘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参加工作后进入状态周期长,工作缺乏主动性。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重视应用类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软件技术类课程主要指与学生未来实践接合较为紧密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实用技术,培养学生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如软件工程、UML建模、Java程序设计、Java EE企业应用、Web应用、C#程序设计,应用等。加强软件技术类课程建设是十分紧迫的。教材建设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1问题与思路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新一轮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培养能力化,人才培养工程化,素质教育职业化,专业建设特色化。其核心是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

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教材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办出各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1.1应用技术类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技术类课程的教材数量不少,花样繁多,但普遍存在一些不足。

1) 按传统的思维方式编写教材,教学内容偏繁杂或偏难,重点不突出。

偏重于知识的教材类书籍,内容较繁,细节知识讲解过多,对设计能力的提高支持不足,特别是新的内容引入不及时,与市场缺乏衔接,常用的实用知识和技术突出不够;偏重于技术性的教材,过分强调技术,知识讲解不够系统,难度偏大,不适合于教学。

2) 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或任务驱动教学是应用技术类课程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应用技术类教材偏知识或技术讲解的较多,虽然例子不少,但例子零碎,缺乏联系,难以组成大的系统,因此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不利,无法适应案例教学。

3) 知识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市场上知识已经有很大更新,而教材却没有紧跟市场的需要。以Java Web应用为例,现在的教材内容还以JSP为主,已经不符合现在市场应用的需要。

4) 教材定位模糊,难易程度把握不到位。

受习惯的学术性人才培养观的影响,教材内容偏难、偏多,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2应用技术类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路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急需应用型教材,建设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以知识为主的教材,强调知识的系统和全面,而以能力为主的教材,强调知识的应用,在注意一定的系统性基础上,重视案例的作用。

2) 常规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新技术的更新是很快的,原来所用的知识可能现在不常用,而原来没有的知识现在可能常用,比如Java的泛型和标注,以前没有,而现在却是常用的知识。因此,要跟踪技术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精心选择内容,突出重点、强调实用,使知识讲解系统、精练。

3) 教学模式与教材的关系。教材要与教学模式相呼应,教学模式需要教材的辅助,教材也要体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更主要强调对知识的应用。案例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

4)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应用技术类课程实践性都较强,局部知识和技术固然重要,但将知识联系起来,应用知识更为重要,要通过案例体现知识之间关系,通过案例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整体应用,使学生具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软件技术类课程教材建设的原则

国外的教材十分重视教和学的使用,内容强调系统和丰富。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教材为例,该教材注重把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遵循人类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脉络清晰、极具可读性,它的风格更像教学讲义,适合课堂授课,同时也是一本很好的自学教材。

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教材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系统性教材。基本的设计原则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的,强调讲透理论,重视体系完整,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Java 2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Java 2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这类教材内较多,知识讲解有一定难度,适合重点大学学生。第二类是案例教材。基本的设计原则是,强调语言精炼,实例丰富,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案例内容具体详细,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例如,《Java精解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Java语言案例教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这类教材适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设计上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知识理论仍然强调较多和细,案例虽然在设计上有一定改进,但案例之间缺乏联系;另一种情况是,强调案例过多,知识的系统性不够,不便于教学使用。

要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应该找到知识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点,将案例与知识的有机会结合起来,重视局部知识有机联系,既体系知识的系统性,也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教材建设,必须体现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系新的理念,要正确反映现代教育思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体现改革精神,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用技术类课程的教材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1) 精练性原则。

应用技术类课程的知识一般都偏多,因此取舍是关键。知识讲解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如果知识讲解过细,重点不突出,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也无法融入案例。因此,要合理取舍知识,选取与市场应用联系较大的内容,系统、精练地讲解知识,再围绕知识渗透案例。知识内容不强调细而全,有一定的系统性即可,但要精练实用。

2) 先进性原则。

先进性即为教学内容符合和反映科技进步和时展的形式,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使教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软件技术课程是与市场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必须及时跟踪软件技术的新发展,注意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引进新内容。

3) 实用性原则。

突出实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现状、IT 行业技术的发展基本相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用性与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先进是以实用为前提的,而实用是先进的归宿。应用技术类教材要体现所对应岗位的能力或技能要求,突出可操作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特色性原则。

一方面,教材要体现本学科人才培养的规律,体现课程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教材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能力训练,突出实践性,在内容选择、组织形式上有特色。

5) 案例教学原则。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软件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案例是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最好范例。案例教学也是软件技术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体现案例教学的思想,设计典型、实用的案例,将案例与知识有机组织起来,使知识与案例相辅相承,达到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指导学生实践的目的。

3 《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第二版)》教材的特色

基于上述原则,笔者近年来编写了《C#程序设计与案例教程》、《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程序设计与案例教材》、《Java EE企业应用架构与案例》等教材。下面主要以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为例来说明主要的设计想法和特色[1]。

起初的想法是想借鉴IT培训企业的经验,采用案例教学,但大学教学不同于IT培训,大学对知识理论的要求要远高于IT培训,因此不可能完全案例化,但又必须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把案例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典型的案例,将案例分解,融入到知识讲解中,使知识与案例相辅相承,达到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指导学生实践。按照这样的想法,在实践中应用收到很好的效果。2006年编写了第一版《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2010年结合精品教材建设,又做了进一步优化,在具体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1) 适当加强知识讲解的系统性,先系统、精练地讲解知识,再围绕知识渗透案例。知识内容不强调

细而全,但强调系统、实用和精炼,突出市场中常用的内容。同时,为了便于教学和学习,增加了许多辅助理解知识的小例子。

2) 体现案例教学的思想。对案例精心设计,突出其典型性和实用性,使案例更接近于实际应用,同时便于教学和学习。强调案例之间的联系,每部分的案例尽可能是大案例的分解而得,将案例穿插到知识讲解中,使案例与知识相辅相承,形成有机的整体,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指导学生实践。

3) 跟踪Java新发展,注意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引进新内容,如可变参数、枚举、线程新特征等;强调了集合的应用;渗透了一些新思想,如MVC设计模式、面向接口编程、分层架构;使用了新的开发。配备了每章总结和习题,这些习题参考了常见的企业面试题,更具训练价值。

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Java语言概述、流程控制与异常处理、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组与集合、GUI程序设计、Java数据库编程、流和文件、多线程与Applet、Java网络编程。除包含许多配合知识学习的例子外,全书还包含68个案例。主要特点是:

1) 精心设计知识结构,讲解精炼,重点突出,便于教学和学习。

2) 注意吸收新方法和新技术,强调实用性,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3) 案例系统、典型,将知识内容和案例有机结合,便于指导学生实践。

4) 较好地处理具体案例与思想方法,局部知识应用与综合应用的关系。

4结语

教材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好的教材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必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使教材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软件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知识更新较快,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焦点,因此更容易突破原有模式。笔者通过实践总结了该类教材的编写经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树林,胡洁萍. Java语言最新实用案例教程[M]. 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I.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Technology Curriculum’s Teaching Materials

YANG Shulin, HU Jiep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eijing 102600, China)

版式设计教案篇5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导学案 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的方式在中小学各学科已被广泛使用,不同学科的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案是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课前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拿到学案预习到练习的全过程。针对美术学科特点,在学案设置上要求教师根据美术学科四个领域的不同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学案。我校美术学科导学案是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编写出来的:从初步拟定学案、课堂教学实施、学生问卷调查、反馈修改完善,学案之路经过了艰难的历程。针对美术课四种课型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欣赏·评述:引导练习效果好,活动检测形式需思考。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针对这个领域的内容,在学案的设置上除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外,更要通过有效的学案环节设置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从课堂观察来看,欣赏·评述课运用导学案上课的成效有:1.“高效利用课堂”:学生能根据学案提示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课前预习时做到有的放矢。2.学生对美术课关注度更高,导学案中带有一定检测性的小练习让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浓厚。3.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美术常识,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打下基础。4.课堂反馈“有据可依”,在导学案最后我设计了学生个人的“课堂反思”。通过课堂的书面反馈,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在接下来的讲课时给予一定补充。在学案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字性描述教多,注重美术知识点的整理和类似于文化课的理性化设计,没有很好地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学生学习效果,将美术欣赏与评价活动设置得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二、造型·表现:教学方法与学案评价巧妙结合。

“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在《一版多色版画》这节课,导学案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评价。在本节课学案中对本课重难点,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及印刷注意事项,学案中有清晰说明。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据学案制作步骤指导,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尝试制作,之后针对制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在导学案中设置学生作品评价表,供版画作品评价环节中学生互评:6人一小组,组员互评(作品内容表达、造型、色彩搭配布局、制版印刷技法)。通过学案中评价表,这种学生自评的方式,学生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从艺术角度评价版画作品,较好地实现了生生互评的有效性,节省了课堂时间。

三、设计·应用:学、练结合效果好,作业形式分层次

“设计·应用”课型重在对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案中作业形式和学案设计可以融为一体。如《居室的色彩搭配》这节课,作为“色彩搭配”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否把“学”与“练”在学案中一起体现呢?根据教材及学情,本节课导学案的设计集中体现了学生自学预习和练习结合的特点。在导学案“展示提升”中:1.为居室线稿进行色彩设计;2.设计你理想的居室并进行色彩设计。这里作业设计体现分层次教学,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根据线稿提示或自己独立设计居室进行练习,练习部分占据导学案的半页纸。这种学案的设计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接受,学练结合突出了美术学科导学案的特点。

四、综合·探索:有一定主体倾向性的设计,体现美术学科的综合特点。

综合·探索是四种课型中综合性最强的美术活动,体现了美术与生活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在现实教学中,综合·探索课往往被教师“忽略”,原因就在于其复杂性,难以给它一个确切的学习标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很难呈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师感觉延伸的面很广无从下手。那我们何不从课程本身入手,把学案设置成具有一定内容倾向性和学科性的表达呢?如《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文化衫的设计制作》、《吉祥物的设计》这些课程,在学案的设置上可以把它划分为侧重于设计性的课程,学案中做相应的环节设计;如《策划一次出游》、《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则偏向于学生活动策划类的学习,学案中学生对一个活动的组织、合作、交流的体现就多一些。在综合·探索课学案设计中,通过何种形式把“复杂”到“某一领域类型”或“学科”内容的转换是值得思考和不断探索的地方。

五、回归本质,倾听学生的心声。

学案从学生中来,最终到学生中去,对学案最客观直接的评价就是学生。在学案实施中期,我校对美术学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的整体配合度很高,能够根据上学期对美术课学案的应用形成客观评价,针对学案怎样改进,很多学生给予了一些建设性意见:1.有学生认为学案“图文结合”的形式很好,希望在形式上更多样。2.有学生建议在学案中加入一些名画赏析或者知名画家的介绍,可以增加美术常识。3.关于导学案中根据课题内容设定的线稿、图例的练习,大部分学生认为很好。这次问卷调查很有必要而且很及时,我们及时做了学案修订。新学期的学案设计逐渐呈现知识内容简化、清晰;形式丰富化、图文并茂;文字性叙述较少,深入浅出的表达更亲生;作业设计分层设置,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不少美术老师在思考美术课是否适合运用学案,我们“费尽心思”设计出的学案学生是否“领情”。我认为美术课并不是不适合用学案,其重点是美术不同领域学案设计侧重点的把握。如何通过学案引导使学生对美术课乐学、爱学、会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学科特色。真正实现学案与课堂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通过课堂的继续实践和学生的观察逐渐完善和发现。不管怎样,最重要的还是聆听学生的声音,使学案真正服务学生,服务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版式设计教案篇6

一、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语法内容的异同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语法知识上也有所改变,增加了间接引语这一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的语法知识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语法重点和难点,找到最合适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兴趣,使学生扎实掌握英语语法。

二、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语法的具体差异

(一)牛津版教材更强调现在时语法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出现的先后顺序有所调整,而且没有“过去将来时”这一语法点。这一顺序的调整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过去将来时”可以在学生学习“过去完成时”时提出。“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区分助动词形式:do/does/is/are;区分动词形式:read/reads/reading。

(二)牛津版教材被动语态出现较早

被动语态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例如学生对“English is spoken by lots of people in the world.”这句话的理解就容易产生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使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几种基本时态,通过基本时态反过来理解被动语态,这样就可以起到融汇贯通的作用。

(三)牛津版教材新增间接引语语法

间接引语是牛津版英语教材中新增的内容,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学生在学习时就会产生障碍,不容易理解。“He asked me if I had any paper.”这句话是如何体现间接引语的语法特征的以及如何将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抓住宾语从句作为间接引语的教学重点。从宾语从句入手,讲解间接引语的语法特点和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的方法,深入浅出,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间接引语的语法特点,及时掌握间接引语的转换方式,提升学生英语语法的基础水平。

三、语法课教案设计措施

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教案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合格的教案能最大程度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接受新知识。

(一) 教案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这样就可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制定有层次性的学习目标,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提问环节,使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能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法教学质量。二是要针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各类语法的重难点,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在讲间接引语时要着重讲解宾语从句的语法特点。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教案要有创新性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调动自身的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对学生心理进行深入解读。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较强,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些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案中最好设计小组竞技教学活动内容,打破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案中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提问要注重知识点的迁移,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例如在提问被动语态的特点时,学生可能不太了解,这时教师就要先提问学生学过的基本语态的特点,从基本语态的特点反过来推敲被动语态的特点,使学生真正掌握被动语态的特征。

(三)教案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反思

版式设计教案篇7

关键词:C++;教材建设;卓越计划;案例驱动;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93-03

一、引言

《C++程序设计》是许多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面向对象技术的一门重要课程,甚至是初学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课程。因此,对这门课教材的选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目前国内教材市场上有非常多的C++教材。虽然这些教材一般都配有大量的常规习题和编程题目,但大多数教材没有一条贯穿全书的、以实践为主题的线索,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做的更多的是一些验证型的实验,而未能在设计型和综合型上走得更远,因而不能使学生对一个工程项目有更完整的认识。因此,教材和课程改革是在必行。不少同行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C++教材和课程的建设[1,2],但都依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笔者的C++课程组所在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的实施单位之一。而卓越计划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为达到此目的,笔者所在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就行了大力度的调整,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衔接,提出了在课程中突出实践能力锻炼的思路,并以此提出教材建设的要求。根据学院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笔者对国内外的一些经典或常用教材进行了研究,并整理出一些C++建材建设的思路,并付诸实践。

二、C++教材研究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教材建设,笔者首先对国内高等院校选用的一些经典或常用的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选用教材。笔者选用了6本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3本国内,3本国外。选用的依据是:这些教材都属于经典教材,发行量都较大,被国内多所高等院校选用。

2.教材基本结构。笔者对上述6本教材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篇幅、涉及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章节数等。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单就篇幅而言,前三种特别适合做教材,而后三种则因内容太多而作为教辅材料更合适。从内容的角度出发,【N】版非常适合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初学者,因为它将C++的基础语法讲述得特别清楚和细致,但其最大的问题是涉及OOP的内容太少,学习者必须选用其他的教材来配合。【S】版虽然从表面上看不需要C语言基础,但从实际的学习过程来看,学习者最好还是具备一定的C基础更容易上手。【B】版作者Bjarne Stroustrup是C++语言的奠基者,因此他的著述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教师和学习者需要在其中做出选择,这对初学者可能比较困难。而其他3本国内作者的著述在基础语法和OOP内容之间有较好的平衡,很适合初学者作为教材使用。

3.教材知识体系。C++的知识体系非常之庞大繁杂,所有教材都不可避免地要从中进行筛选,强调基础,突出重点。以公认的观点来看,选择的知识单元应分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封装、继承、多态和泛型编程5大类。表3列出了C++可能涉及的知识单元。

笔者对6本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了能更好地得出结论,笔者主观地对6本教材涵盖的知识单元进行了详细程度定量。定量范围从0-5。0表示未涉及,1表示仅提及,5表示详细,2~4表示不同的详细程度。结果如表4所示。

从不同教材的知识体系构成看出,【N】版只能作为程序设计基础的教材,而不适合作为面向对象技术教材。【B】版虽然体系非常完备,但内容过于繁杂,因此势必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内容进行筛选,这可能对双方面造成困扰,另外其近百元的价格也极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而最好作为教辅材料。同样地,【S】也存在着相似的问题。此外该版较早地引入了标准库并大量使用,这也会对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该书也最好作为教辅材料使用。反观国内作者的三本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在基础语法和OOP中做出了均衡,都适合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吕】版教材要弱于【谭】和【沈】版。因此,后二者更是最佳选择。即使这样,教材的选用也必须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定。笔者所在学院将C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和C++三门进行了融合,分别开设在第1、2、3学期,这使学生从基础到高级编程的学习过程呈现阶梯型,更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面向对象技术。这样一来,上述所有教材在基础语法的篇幅就显得比较多了,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复习这些知识就可以了。此外,作为高级编程的重要内容,【谭】和【沈】版教材在泛型编程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综上,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教材势在必行。

三、C++教材及课程建设

在对上述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之后,笔者选定【谭】和【沈】版作为主要参照,并以【B】和【S】为补充参考资料,对自己的C++教材进行了规划和建设。

1.新建教材的特点。为符合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同时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学生已经有C和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建设教材《C++程序设计与实践》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①弱化“程序设计基础”部分。在第三学期,学生对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有些淡忘,所以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但内容要删繁就简,只花少量篇幅和课时。不过,对C++新增的内容,例如引用、new和delete、函数重载等要重点讲解;②强化“面向对象”部分。教材要将面向对象的四个核心概念数据封装、继承、多态和泛型编程讲解得非常清楚,但弱化语法部分,突出概念和应用。对学生首次接触的“类”这一概念要讲深讲透;弱化多继承;增加泛型编程的篇幅;[10]③采用“案例驱动”模式。教材以一个案例为主线,该案例贯穿全书,驱动C++知识单元由浅入深地展开。所有章以对案例的局部问题分析开始,引出问题,由问题的解决过程抛出相关的知识单元,最后提出案例的局部解决方案。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单元的理解和掌握;④突出实践性。除了附带的小型习题外,每一章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完成案例的阶段性编码工作,边学边做。所有章节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提交案例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果条件允许,教学过程能在实验室进行则更好,更能体现“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理念;⑤强调标准化。教材采用的语法规范严格遵循ANSI C++标准。书中所有示例程序、重要代码片段、案例解决方案均用VC9和gcc交叉编译通过。这不仅能保证代码的标准化,同时还能消除代码的编译器依赖。

2.教辅资源的建设。除了一本好的教材,丰富的教辅资源是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补充。为此,笔者所在课程组也对C++课程的教辅资源做出了规划和建设。①设计和制作精良的电子教案。电子教案不是教材内容搬家,而是对其的精选和补充。在注意这一点的同时,充分利用工具软件的功能,制作的电子教案清晰、美观,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②设计和制作学习辅导网站。利用.Net构建基于B/S架构的课程网站,有助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看相关课程资料,包括下载课件和作业,以及上传作业、留言等,教师可以教学资源、通知、在线批改作业、回答学生提问等功能。③实验和实践项目的设计。实践环节由验证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项目实践两部分构成。其中,验证型实验是对知识单元的体验与验证,主要在课后完成;项目实践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案例的解决方案,主要在课内上机时间(总64学时中的32学时)完成。

3.考核方式的改革。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语言类教学仍然采用“一考定乾坤”的笔试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非常明显:无法验证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无法考察学生的实际编码能力。因此,为了消除上述弊端,课程采用多阶段机考+期终笔试的考核方式。在每一个重要知识单元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上机编程考试,而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多阶段机考成绩+实践成绩+期终笔试成绩+平时成绩构成。这就是多阶段机考的思路。当然,这种考核模式必然增加教师的阅卷工作量。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已研发出一款简易的计算机辅助自动评测软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阅卷效率,从而为多阶段考核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建设,课程组承担的C++课程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

1.“卓越工程师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系列教材:《C++程序设计与实践》教材建设”是2011年获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之子项目;

2.《C++程序设计与实践》教材于2012年5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课程相关网站已上线,已有多名学生使用,效果良好;

4.多阶段机考由于首次使用,效果有待考验。

课程组深知,教学改革一直是今后工作的主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现在的工作为基点,不断探索改革新路,建立一套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机制、考核机制和反馈机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和手段,使C++课程更能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枚,杨志强,许兰兰,龚沛曾.C/C++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05,(11):8-10.

[2]刘维富,陈建平,王春明,葛建芳,邱建林,顾晖.C++程序设计课程研究与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4):153-158.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01-08).

.

[4]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吕凤翥.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6]沈显君,杨进才,张勇.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Bjarne Stroustrup.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8]Stanley B.Lippman,Josee Lajoie,Barbara E.Moo.C++Primer[M].李师贤,等,译.中文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9]Nell Dale,Chip Weems,Mark Headington.Programming in C++[M].第二版?摇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版式设计教案篇8

关键词:课程标准 历史学案 问题设计 目的 构思 层次 多样

如今的中学辅导教材图书市场,同一门课程就有多达十几种的导学案,面对多种选择,学生也疑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自己也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学案教辅书籍都买了下来,并且认真的研读了每一本导学案。使我对设计导学问题有了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问题设计的目的性

目前,市面上的导学案基本包含课前预习、课堂新知识学习与探究、课堂检测,课后巩固练习、学习小结,还是拓展延伸等几个模块,所采用的基本教学环节都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确要求―学生学习。在这个基本环节中“提出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关整个教学环节的成败,因此也是整堂课成效与质量的决定因素。

而提什么问题,怎么提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教师心中要始终明确问题的目的性,即围绕课程标准和紧扣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说到底,历史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依据,三维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所以在设计导学问题时应该关注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应该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达到三维学习目标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第二,问题设计的构思与设计性

既然“问题设计”是编写导学案的核心关键,那么问题设计就是决定导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导学案中,“问题”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特点;“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在导学案中既起着引导作用,又应负有启迪功能,因此问题的设计应当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另外“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着问题设计的质量,也需要依据课程标准,重难点进行揣摩,细心把握。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问题设置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凸显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在导学案设计中,一般是把问题层次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A识别级、B理解级、C应用级、D拓展级,或者三个等级;二是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层次分解,降低难度。

在层次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是对客观实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的过程一般是先接触客观事物,然后头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最后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按照学生这一思维过程,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接触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最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概括。

第四,问题设计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尚且有层次的三维性,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以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形式上是否也可以考虑每种目标达成的方式多样性呢?

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践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到找到问题是关键要害。”在历史教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问题设计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提出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

历史教学特别重视“论从史出”,在问题的设计上,针对教学知识点,多利用史料史籍,不仅能够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而且能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法,历史导学案的问题设置中,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开放性的探究思考题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谢利民,《现代教学论纲要》[M].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白月桥著,《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 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