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8篇

时间:2022-04-11 14:27:49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毕业设计工作是人才培养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本科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一个知识深化和升华的关键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效果、学习成果和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1]。本文基于地方本科邵阳学院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测控专业的培养模式及学校与地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探索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力求符合人才培养规律、适合当前社会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逐步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下面主要是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体会。

1测控专业毕业设计特点

测控专业是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唯一的本科专业,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测控技术领域也同样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最初的纯机械结构、机电结合、机光电结合等简单结构逐步发展为集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光学、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复杂工程系统,其工程应用也从检测数据采集、结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逐步转变为信号发生、信号采集、信号传输、信号调理以及自动控制过程为一体的复杂测控系统[1-8]。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加上网络通信技术、算法软件技术、工业新材料的微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测量与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也有转向微型、网络型、虚拟型和智能型的发展趋势,从而使仪器科学和其他多学科技术相交叉、相融合的属性日趋明显。邵阳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从事信息检测、处理、控制及仪器仪表分析、设计、运行、维护、管理、教育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针对培养目标,测控专业课程设置力求从知识技术、素质能力等方面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构建了“课外研学”和“工程实践”两类“3+1”实践教学体系。课外研学分为社会实践、技能考核、科研训练加创业实践;工程实践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工程设计加工程师执业技能训练(如图2所示),两类实践训练形式上互为补充,内容上互相渗透。

2对邵阳学院测控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探索与成效

2.1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开题

从2013届到2017届测控毕业的学生来看,每届学生的选题工作从前一年的11月开始,尽量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进行命题,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学生也可以利用优势,在教师的指引下把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在选题方面,选题程序采用“指导教师出课题--教研室审题--学生、教师双向选择--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院里审核”的程序。四年的实践中,共征集论文题目大于学生选题人数的25%,保证学生一人一题,为学生选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这些课题结合了教学、科研、生产实际的需要,切实做到了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开题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年底完成,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资料、设计技术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前期要求每一位准毕业生必须进行开题报告答辩,由答辩小组成员集体评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保证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努力方向。

2.2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或者设计期间已经和企业或者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用人单位要求准毕业生到公司去一边在公司岗前培训、做工程项目的同时完成毕业设计,对学生而言也是十分乐意的事,她(他)们可以工作拿到薪水,同时又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甚至有些公司还会在工作经费、仪器设备、项目场地和技术力量上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已签约的学生对公司而言,是公司未来的员工,是公司的新鲜血液,从政策、人力、财力上进行支持,是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企业的育人社会责任感,对企业和学生而言是双赢。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一般采用双方共同指导,模式主要以公司企业为主导、学校教师为辅助。通常设计题目由企业提供,学校和企业协商确定,校内教师一般负责设计过程管理,审核设计的进度和各阶段完成情况;学生设计的具体内容一般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协调毕业生与现场人员、相关公司之间的关系。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既可以增加校内教师了解公司企业的机会,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解决实际复杂工程的能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近四年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校外公司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准毕业生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

2.3落实三个阶段的检查

毕业设计工作学校一般有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工作,相应地各院系、教研室配合学校检查,先行进行自查。前期:重点检查设计任务书是否按时发给学生,任务书的填写是否符合学校规范、任务书中的技术指标是否合理,开题工作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是否进行了开题报告的答辩,是否有记录,开题报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是否属实。中期:重点检查指导老师的指导记录情况,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是否拖后,学生的中英文翻译完成情况,文献综述、设计的方案、图纸等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解决。后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的答辩情况、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包括附件材料的签字,设计指标是否完成,设计内容合理性,格式的规范性,考评答辩相关材料审查。近四年测控专业的实践表明,及时检查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早发现、早解决,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4严把考评答辩和成绩关

近四届工作相比,每一年的考核工作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有改善,基本上是执行资格审查、评阅、最终成果审查的环节前重点加了现场考评,对每一届测控方向的学生凡是单片机、PLC及仿真类课题必须要有仿真结果或实物装置,理论研究类课题必须要有理论推导过程及应用介绍,此环节的增加对提高学生设计(论文)成果质量起到了显著作用。多样化设计必须参加各项审查。学生交出的论文不出现自己以及指导教师的名字,然后交给不同的教师进行评阅,这种“准盲型”供评阅人完成评阅。评阅人与指导教师必须不同,穿插评阅不同组学生的成果,并有充足的评阅时间,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的成果水平,对学生的成果给出客观的评价。答辩资格审查。答辩资格审查内容包括:(1)任务书(双面打印),(2)开题报告,(3)毕业设计日志,(4)论文报告,(5)论文(必须是完整论文1本,论文内含有比较完整的原理图),(6)仿真或实物,(7)中英文翻译,(8)进度考核表(要求指导教师签字),(9)评阅表(要求指导教师写好评阅意见),(10)其他与设计有关的资料。答辩程序和成绩评定。测控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组织实施。参加答辩的学生分为两类:(1)考评和论文评阅通过指导老师推荐评优及本人申请评阅的学生;(2)从考评和论文评审通过,并且合格的但未被推优的学生中自己抽签产生。抽签办法为:答辩前30分钟抽签,随机从各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中,抽出30%的学生进行答辩。未被抽中的同学,成绩在良好与及格之间视现场考评和论文评阅进行成绩评定。推选优秀学生毕业设计(比例为10%)和不合格者(比例为至少10%)参加院级答辩。在答辩整个过程中,应详细做好答辩原始记录(专用记录本),专业答辩领导小组指定专人(秘书)负责记录,答辩时,至少要保证有5位答辩教师在现场。成绩评定,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现场考评),第二阶段(论文评审),第三阶段(答辩)。连续通过三个阶段考核者,近两年新增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知网,全部通过者方能获得及格(含及格)以上成绩等级(目前成绩综合评定实行五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答辩期间,由学校督导组对各答辩小组现场答辩情况进行巡视和现场点评与指导。学生设计的最后成绩由三部分构成:指导老师初评成绩、评阅老师成绩、答辩成绩,比例是3:3:4。答辩意见不一致或者对成绩评定结论有异议者,交由院答辩小组及院答辩委员会研究决定。

3结束语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本科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指出了地方院校测控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进行过程监控。毕业设计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结合,提升测控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旭哲,陈建云,明德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86-88.

[2]李雅峰,郗涛,张宏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性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81-183.

[3]牛金星,申杰,李恒灿.关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248

[4]冯飞飞.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10).180-181,183

[5]冯梅琳,何学文,罗小燕,等.基于CDIO理念的测控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180-184

[6]宋爱国,吴涓,崔建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培养与创新教育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1).41-43

[7]唐鸿儒,吴桂峰,束长宝,等.测控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体系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2).77-79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06-04

教育技术是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研究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应用的一门学科。2015年,呼伦贝尔学院提出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变的新思路,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支撑体系构成的整体;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它是在教学计划中体现的、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1]本文研究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其狭义的范畴。

一、 确定专业实践能力

学习需求理论认为,学习需求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和期望达到状况之间的差距。[2]因此,我们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

首先,我们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随机对2011届至2015届毕业生展开调查,共有74名毕业生填答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去向;其次,就毕业生集中的行业或岗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对相应的单位进行了走访。从而确定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而确定专业实践能力。

1.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中,有49%的学生从事专业对口或与专业相关度比较高的工作,其中29%的学生从事教师职业,且绝大部分为信息技术教师;20%的毕业生从事数字媒体技术相关工作。51%的学生从事其他工作如在企事业单位做文职人员、自己创业等。具体如图1所示。

2.毕业生跟踪及用人单位反馈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选择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字媒体技术两个方向,分别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信息技术教育方向。这一方向的学生大部分进入中小学成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具体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教授信息技术课程,还包括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维护,有的教师还承担全校教师计算机使用技能、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等工作。有毕业生调侃说“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只要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都要信息技术教师出面解决。

(2)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从事这一工作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工作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影视作品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

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专业能力,能够在教育领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育电视节目编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且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了“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两个培养方向。

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具备的能力进而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结构:①能较为全面地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基础知识。②能较为系统地掌握从事教育技术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术等专业知识。③能了解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战略、政策、法规、标准、前沿进展和发展趋势。(2)能力结构:①具有对数字化教学环境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②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③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的能力。④具有综合解决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3)素质结构:①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教育学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求实创新意识。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终身学习的能力。③具有健康的体魄,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3]

4.确定专业实践能力

根据上述专业培养目标,进而将专业实践能力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具有对数字化教学环境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2)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3)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c实施的能力。详细如表1所示。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主要依据下面五个原则构建。

1.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

作为实践教学体系而言,其功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系统,由系统内各个要素构成,从实践教学环节角度来讲是由实验课程、毕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第二课堂活动组成,因此需要这些环节互相协作完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系统又置于专业人才培养这一大的系统内,还应考虑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活动。

2.实验课程的基础性

这里的基础性并非指实验课程的实验类型为基础性的验证型实验,而是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实验课程可根据实验的难度依次设置为验证型实验、应用型或综合型实验、研究型或创新型实验。

3.实践能力培养的延续性

为避免“熊瞎子掰苞米”的现象,即学生随着一门课程考试的结束,该门课程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便随之丢弃,到毕业时发现大学似乎没有学会任何专业能力。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皮连生所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练习是影响动作技能最重要因素。[5]因此,将第二课堂活动与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兴趣小组、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在实验课程结束后的学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所习得的技能不断练习,做到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

4.学生的个性化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在满足学习者特征方面,首先在实验课程教学中,要以班级全体学生为对象,根据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使得教学满足绝大部分学习者需求;其次,结合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不同,分设不同方向让学生选择学习。

5.实践能力的综合性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3+0.5+0.5”的培养模式,即本科前三年以校内教学为主,进行专业基础培养,把“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大四第一学期为专业实习,第二学期为教育实习,大四第一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将前三年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进一步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综合考虑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毕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出如下实践教学体系(如表2所示)。

在构建实践体系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实践能力培养的延续性、学生的个性化、实践能力的综合性等方面。

1.数字化教学环境设计与开发能力

数字化教学环境设计与开发能力主要包括现代媒体使用与维护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与维护能力、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

(1) 现代媒体使用与维护能力

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从事信息技术教师的毕业生几乎全部会涉及计算机的维护、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维护、投影媒体维护等现代媒体的使用与维护工作,在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有近一半毕业生的工作内容与这一能力相关。

这一部分能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但教学内容却并不多,因此主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教育实习”三个实践环节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实验课程。前述本部分能力涉及教学内容较少,因此主要在“教育技术与媒体”这门课程中安排部分章节讲授知识并进行实验练习 。实验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通过该课程的实验,学生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维护,能熟练使用电子白板、投影等现代媒体并进行简单的检查、维修。

②第二课堂。针对这一能力,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贯穿于“教育技术与媒体”课程开设之后的各个学期,主要是针对教室的计算机、投影等媒体进行日常维护。

③教育实习。本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除需完成与其他专业相同的工作内容,还应协助实习学校完成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工作。

(2)计算机网络建设与维护能力

计算机网络建设与维护能力主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教育实习”三个环节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实验课程。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对应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学生可以构建小型局域网。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建立,贯穿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之后的各个学期。主要针对学院网络中心、教学用机房进行网络的维护。

③教育实习。本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除需完成与其他专业相同的工作内容,还应协助实习学校完成计算机机房网络的维护工作。

(3) 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

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主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的实践环节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实验课程。在相关理论课的基础上,针对网站建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数据库开发、JAVA程序设计、静态网站开发、动态网站开发等。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完成大量基础性、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实现知识和技能的逐步积累。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贯穿于动态网站开发课程开设之后的学期。以模拟或真实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发用户需要的网站。

③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设有综合实践项目“学习网站的开发”, 以模拟或真实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发用户所需的学习网站。

2.数字化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

数字化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网络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

(1)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主要是在学与教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系列件如flash 、PowerPoint等,培养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教育实习”四个环节实现。

①实验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除主要核心课“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外,还包括计算机应用(主要涉及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flas制作等基本软件的操作和相关理论的支撑。学生完成该系列实验课程后,能够使用常用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所需多媒体课件。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以真实任务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③毕业实习和教育实习。以真实任务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2)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动态网站开发能力的基础上,在远程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毕业实习”。

①实验课程。支持该能力的核心课程为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其实践体系中还包括网站开发能力及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在前述网站开发能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中已经叙述)。通过完成该系列实验课程,学生能够根据需求完成某一门网络课程功能模块的设计、网站的架构、网络课程资源及学习环境开发等系列工作。

②毕业实习。以真实任务的方式布置学生完成综合性实践项目。

(3)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

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是在电视节目策划、编导等系列理论课的基础上,在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等技术的支撑下的一项综合能力。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毕业实习”。

①实验课程。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的相P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实验课“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以及核心实验课程“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通过这一系列实验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合作完成教育电视节目的策划、稿本写作、拍摄和后期编辑工作。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布置真实任务让学生完成作品。是对实验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③毕业实习。毕业实习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任务,实现综合技能训练。

3.数字化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主要涉及设计的能力,并不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施能力,但是需要学生具备依据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修改设计方案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完成,同时在教育实习中进一步加强。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既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能力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能力。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教育实习”的形式完成。

①实验课程。主要是在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之上,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并实施教学,从而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任意一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设计并开展教学。

②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在实际的情境中,即在中小学课堂中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的提升及完善。

上述描述中未提及毕业论文,是因为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基础上,围绕专业、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题目完成,因此这一环节不具体与某一实践能力相对应,但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功能。

四、总结

任何一个院校的专业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都需要首先考虑社会需求。围绕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专业实践能力和其支持体系。而这一过程又是不断探索、验证、修改和完善的动态过程。本文从对社会需求的调研、结合学生实际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解决了本校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参照了其他院校很多经验,也希望本文能为同行提供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侯翊,王建丽. 以金融保险专业为例谈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0) : 87-92.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EB/OL].http:///gzjx.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篇3

摘要】论文选题系统是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系统,基于Web的论文选题系统的基本组成,提出了论文选题系统的设计方案,探讨了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相关技术与方法。【关键词】论文选题;WEB;ASP【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彭建盛(1979-),男,广西河池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电子电路与通信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基金项目:河池学院院级A类课题(20__A—E003)资助项目引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毕业生的数目也随之增多,在毕业前的毕业论文选题和论文管理工作成了比较繁琐的事情,本文设计的基于web的论文选题系统,使学生选题与教师审核论文为一体,准确地统计出各毕业生的选题情况,以及查看指定毕业生的论文。这样有助于对毕业生的论文进行统一管理,方便论文的审核,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1.系统分析1.1系统结构分析1.1需求分析毕业选题系统从毕业生选题开始,到毕业设计答辩以及毕业设计成绩汇总统计结束。系统要求能够将毕业生信息登记入库、提供从学籍数据库进行批量导人的数据接口、指导教师任职资格的申报和院级(系部)审核、毕业生选择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批准开题、下达设计任务书、毕业生修改和提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对实习阶段进行动态记录、撰写修改和提交毕业论文、教师进行在线论文指导、学院以及指导教师下发通知、评定毕业设计成绩、汇总统计毕业设计成绩、核算指导教师工作量、班主任查看本班学生的毕业设计动态情况、设定教师允许指导的毕业生人数、毕业论文答辩、打印一览表、打印各种统计汇总表、系统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维护等操作。其次,为了信息的保密与安全。系统还要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1.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及数据库结构设计本系统采用Microsoft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数据库。考虑到系统的功能,建立如图1所示的表结构来实现系统的要求。1.3系统功能需求分析①用户权限分析。将系统用户权限分为管理员、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等三个级别。系统管理员有对系统的基本信息、学校信息和各个级别用户的注册的权限,同时也负责所有教师的论文选题录入;指导教师用户有查看选题信息,自身负责的选题的录入、修改的权限,以及确定选题学生的预选/正选/退选状态;而学生具有浏览选题列表和选题的权限[1]。②安全性分析。论文选题系统涉及教师以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必须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因此,在IP段限制、SQL语句过滤(防SQL注入)、用户密码安全等方面有相应措施。③统计分析。要保证经过统计分析后的数据公正合理,就必须对指标项的涉及和数据统计的算法进行合理的、全面的分析。必须解决对数据的指标项的设置和各个指标项的限定。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单独设定,也可以统一在程序中设定:如各选题的最大选题人数,就可以根据选题的难易和教师本身的情况来确定,在录入过程中单独填写;又比如统计各个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通过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审核、网上答辩和学术委员会的通过意见来确定等。2.系统主要技术的实现2.1ASP访问数据库的实现ASP是服务器端的脚本执行环境,可用来产生和执行动态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程序。当用户使用浏览器请求ASP主页时,WEB服务器响应,调用ASP引擎来执行ASP文件,并解释其中的脚本语言(JScript或VBScript),通过ODBC连接数据库,由数据库访问组件ADO(ActiveXDataObjects)完成数据库操作,最后ASP生成包含有数据查询结果的HTML主页返回用户端显示。由于ASP在服务器端运行,运行结果以HTML主页形式返回用户浏览器,因而ASP源程序不会泄密,增加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2]。此外,ASP是面向对象的脚本环境,用户可自行增加ActiveX组件来扩充其功能,拓展应用范围。本系统采用Windows20__Server构建Web服务器,默认安装了IIS5.0;如上所述,以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通过ADO服务器组件,建立connection对象与数据库链接,并且作了容错处理,代码如下:DimDb,Conn,ConnstrDb="database/lwgl.mdb"connstr="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Source="&Server.mappath(""&AdminDbPath&Db&"")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 odb.connection")’========数据库链接验证==========0thenerr.clearsetconn=nothingresponse.write"数据库连接出错!"Response.EndElseconn.openconnstriferrthenerr.clearsetconn=nothingresponse.write"数据库连接出错!"Response.EndendifEndif在系统中,由该“conn”连接执行SQL语句。2.2用户登录本系统采用三种用户同一界面登录的方式,根据用户选择的用户类型、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进入系统。根据用户类型下拉菜单(select)提交的用户类型数据,到不同的用户数据表中提取记录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即建立三个session对象进行用户类型、用户名和密码的存储,并且转到相应页面。Session对象的特点是每一个成功登录的用户所拥有的Session对象都是相互独立的,从建立开始到网页被关闭或者网页过期,其值才会被清空。而用户注销也就是Session对象被清空的过程。利用此特性可以检测用户身份,防止未登录用户打开管理页面或者查看到其他用户的私密信息等。各个用户基本功能如图2所示:2.3系统安全本系统采用基于用户功能项的权限管理机制。由“用户管理”功能实现用户的权限分配用户权限存储在用户表中的权限字段,字段内容为权限编号的组合,以及IP段限定来完成。①为防止SQL注入编写了一个SQL语句过滤程序,限于篇幅,没有将源程序列出。其原理是将影响显示的26个日文片假名和一些非法字符如*,!,$等符号替换为空,使SQL语句成为规范的,安全的语句。②IP段限定。首先就是IP地址的获取问题。用到了Request.ServerVariables("HTTP_X_FORWARDED_FOR")对象获取真实IP,考虑到获取到的可能是服务器的IP,而如果客户端没有通过服务器来访问,那么用Request.ServerVariables("HTTP_X_FORWARDED_FOR")取到的值将是空的[3]。因此还用到了Request.ServerVariables("REMOTE_ADDR"),代码如下:userip=Request.ServerVariables("HTTP_X_FORWARDED_FOR")

Ifuserip=""Thenuserip=Request.ServerVariables("REMOTE_ADDR")即:如果客户端通过服务器,则取HTTP_X_FORWARDED_FOR的值,如果没通过服务器,就取REMOTE_ADDR的值。3系统优势与特点3.1.优势基于Web的论文选题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结合校园网络情况选用B/S(Br0w8er/Sewer)结构模式的三层应用结构,即用户界面、中间层、数据库层,通过WEB页面完成本系统得一系列操作。学生问题、指导老师得解答、论文答辩及其他得管理操作均可通过因特网按照HTTP协议标准进行传输,所有数据信息存贮于后台数据库。3.2.技术特点①系统结构方面,采用超强的ASP技术和ADO数据库技术,很好的处理了界面操作、后台管理和数据库三者之间的有效链接。②在程序设计中,采取了必要的容错和保护措施,使系统平台具有良好的容错性、稳定性和一定程度的人性化。③系统维护方面,采用了ASP技术,Html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程序与数据相分离,利于系统的维护与升级。当系统功能需强化时,只需修改程序部分;而数据需要修改时,通过程序界面即可更改。3.结束语本文基于ASP技术、HTML技术和ADO数据库访问技术,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论文选题系统。该系统具有较为完备的前、后台处理功能,能满足毕业生论文的开题、选题、上传论文、评分等诸多教学工作的需求,使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管理更加方便,对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加强素质教育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彭大文,林于东.建筑工程毕业设计网站的创建与实践研究[J].高等教育.20__,37(4):22-24.[2]蒙新.ASP编程技术与综合实例演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__:84-97.[3]贾佳,郝洪明.ASP与SQLServer网站架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__:89-112.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设计 双导师制

【中国分类法】:G642.477

1引言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对本科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验。学生在该环节中要完成文献检索、方案制定、软件硬件设计以及调试等工作,最后通过论文和答辩的形式阐述所完成的工作。毕业设计既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技能熟练程度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双导师制”是指同时安排选派校内和校外企业两门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理论和实践型导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指导的一种培养模式。“双导师制”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加大对在校大学生的培养力度,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2独立学院工科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由于民营资本的注入,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高等教育加入了新的元素,在校学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着眼于技术型、实用性人才培养,因此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更高。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现阶段工科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实践性少,所以把“双导师制”引入到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中,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工程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的传统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传统模式的毕业设计没有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课题进行创新研究,做到“真题真做”。学生在毕业设计只是纸上谈兵,接触不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对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形成应用的概念。传统的毕业设计阶段没有更好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

与传统模式相比,“双导师”指导机制强调的是由校内外两名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两位指导教师之间既有协作,也有一定的分工。校内指导教师侧重学术指导,而校外指导教师(即资深的工程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则强调实践工作能力。

2 “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改革的计划和实行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规范,保障“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改革的顺利进行,学院及电气系分别制定了《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和《电气信息系关于2012届毕业设计工作的总体安排》,在此基础上,电子教研室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关于实施“双导师”本科毕业设计的试行方案》。对毕业设计要求、选题原则、过程指导、毕业设计文本规范要求等做了全面的规定和要求,保证了整个过程的规范性。

2.1 毕业设计指导的总体计划

电子教研室共承担了2012届电子信息工程1、2班,通信工程1、2班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教学任务。借助湖北工业大学本部的师资力量以及长期建立的校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将以上本科4个班分成2类进行培养。

通信工程1班、电子信息工程1班采用A类,及选派校内本部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优秀教师指导;通信工程2班、电子信息工程2班采用B类,一个学生由两名导师指导:聘用校外企业高工和校内青年专职教师,双方导师明确校方指导教师要做好校企间协调及学生管理工作,严格按教学要求把关;企业指导教师由公司聘用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当,负责对学生的设计过程、设计细节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使教学与研发有机地融为一体,保证毕业设计的工程应用性技术含量。

2.2 校外指导教师的选派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气信息系与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作园、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烽火科技集团武汉虹翼信息有限公司、湖北省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发射台、四川华迪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秦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湖北卫星地球站等十多个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湖北工业大学工程学院选择这些技术业务相对稳定的单位为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这些企业选派业务能力强的资深工程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做外校外指导教师,培养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

校内外导师要熟悉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企业自身的特点的情况下,选题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就业方向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并报教研室审批合格后,对学生公开,召开毕设动员双选会,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导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大四下学期开学第四周,要求导师在本小组举行开题,并进行指导。要求:(1)选题应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2)选题难度和份量应适度;(3)结合工程实践;(4)一生一题,且不重复;(5)每位老师指导学生不超过8名。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或横向实际技术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设计或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开发课题项目进行毕业设计。这些科研和开发项目大多是该学科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或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

2.4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指导教师对论文指导每周两次以上,并进行记载。同时集中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时每个学生都要汇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交已查阅到的参考文献、已获得的实验数据、应完成部分的论文初稿等。校内导师要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校外导师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解决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提供工程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校内外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从毕业设计的题目到毕业设计过程最后到毕业设计结束都要有两位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校内外导师既要有分工又要合作。

2.5 毕业答辩管理

在答辩分组时,充分考虑了个答辩组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以利于从不同角度对毕业设计进行全面的评判,并制定了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答辩小组成员根据学生论文的内容、创新点与答辩情况给出答辩的量化评分。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校内外导师的综合评价给出成绩,要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难度、工作量大小、课题的工程实践性价值、完成的质量等多方面考虑。

3 实行“双导师”毕业设计改革的效果评价

“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指导制度从2012届开始,实施周期2年,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3.1工程实践题显著增多

以2013届毕业论文选题中,其中真题选题占46.8%。工程实践题占71.6%。本毕业设计(论文)更加注重了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的选题,真题真作,设计性题目比重大;公司提供给学生的设计课题涉及面广、量大,进行毕业设计调研必须了解最新技术去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还获得了直接参加工程实践、科研项目或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2指导教师整体水平提高

参与本届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占46.7%;中级职称占43.3%;中高级职称参与论文指导比例明显增加,另外首次采用双导师毕业设计指导,工程人员占20%。校内青年教师在参与工程人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从专业理论课堂深入到企业,了解电子通信行业最新应用技术,既促进了自己的科研动力,又能将工程实践运用到教学中,提高课堂质量。

3.3学生的就业信心和能力得到提高

承担公司课题的2013通信工程2班和电子信息工程2班学生在企业经过14周的毕业实习与设计,了解了目前电子通信行业项目设计开发流程,得到了实战的机会,使得学生的编程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们一致认为,这种形式的毕业设计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收获,改善了人才培养环境,缩短了就业适应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并较快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小结

独立学院实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后,学生在实地基础企业新制度、新规定及新的实践,通过理论实际,可以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实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有利于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156-157.

[2] 王建方,吴文健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1.

[3] 孔令乾.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09(6):142-143.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系统;B/S结构;ORACLE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但是,随着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且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保证正常的毕业设计时间,使得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和信息收集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由于高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特殊性,目前许多高校对毕业生的毕业导师选择和论文选题流程没有一种快捷而高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效的基于Web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择和完成过程进行规范的管理。

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有了相似功能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其模块的划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充分共享以及方便用户的操作。主要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学生平台、教师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处理平台等模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教师出题、论文题目的审核、学生选择论文题目、开题报告审核入库、毕业论文审核入库、毕业论文查询等模块;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个人查询、课题查询、网上指导、请假手续、重要通知、论文格式、论文上载等七个模块。所有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体现了开发者对数据库建模的思路。而且在运行模式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即数据库信息(如课题、老师、学生、论文等)在各院系中是单独进行的,在各院系之间及院系与教务部门之间却没有提供信息交互的手段。

二、系统概述

(一)总体规划

基于对目前其他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比较分析,总结其长处,提出了一套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案。该系统方案基于Web技术,不仅要面向学校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解决各部门已有的或将建立的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系统结构应具有跨平台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机制。在教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使全校师生可以在任一平台上对毕业论文的信息进行方便地沟通与交流。同时,系统要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要有效预防由于Web技术的应用而引发的信息泄密和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等安全隐患。

(二)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这种结构中,应用服务器接收到客户机的请求页面指令后,就向数据库服务器请求有关的数据,数据库服务器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数据交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之整合成页面再返回给浏览器[2]。该结构主要特点是:客户端实现零维护,系统维护和升级方便。软件程序、数据库、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组件都集中在服务器,用户除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外无需其他软件,即用户以Web页面的形式与系统进行交互。

该系统是通过DCOM或HTTP远程调用服务器端组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在具体实现上,应用服务器使用通信线程来提供查询并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获得结果。应用服务器接收从客户机通过Web浏览器或其他界面软件发来的信息请求,并连接到服务器上。接着对请求进行处理并从服务器返回信息。然后,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断开并把请求的信息返回客户机。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如果许多客户机都在频繁请求,可以对这种配置进行更改,使应用服务器能预先与数据库连接,以降低每次处理客户机查询请求时建立连接所需的开销时间量。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Web平台、涉及毕业论文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毕业设计的申报、选题、论文上传、论文批阅、在线答疑等功能。其相关的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三、系统的相关设计

(一)数据库设计

由于系统内部数据流量大,数据检索要求高,用户通过浏览器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数据信息的响应时间也要满足需求,在该系统中,表示层使用ASP用来开发网页,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作为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管理。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8.i以来引入了共享SQL和多线程服务器体系结构,提供了基于角色(ROLE)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支持大量多媒体数据。因此从性能需求上分析,采用ORACLE来完成底层数据库的开发。

在具体实现上,系统整体ER图设计如图3示。

其中,教师数据表包括教师号、教师名、性别、职称、所属学院(系)、科研情况、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教师基本信息情况;学生数据表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级、学院、专业、班级、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管理员信息表包括ID号、用户名、密码等;课题信息表包括课题号、课题名称、所属院系、申报教师、规定人数、实选人数等;论文信息表包括论文号、论文名称、学生姓名、所属院系、指导教师等信息。

(二)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的设计是创新性的使用了双树型结构实现的,即在前台的WEB系统界面中,针对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采用ASP和先进的ORACLE数据库技术展现了“左-右”双树型菜单。其中,左边的菜单树上是学生姓名及其已选课题,右边的树则是其他已申报的备选课题,通过此双树型结构的界面设计,学生在方便的选择自己所倾向的毕业研究课题,而且还能很便捷地对其选报课题进行修改或调整。同时,由于该双树型界面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友好性以及操作简便性,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需要查看帮助文档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各种相关的操作。

(三)安全设计

任何一个应用系统都对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即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而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学生档案等重要信息,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该系统的安全性,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实现。

1.分级授权安全管理。该系统采用分层授权安全管理,用户分五种权限:超级管理员、一般管理员、教师、学生、过客。用户登录系统时,让用户录入用户名(或者是帐号)和密码,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在安全性上采用多级认证体系对各级用户分级授权,同时各级用户的操作痕迹相互制约,并采用双密码保证超级管理员密码的内部安全。

2.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由Oracle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机制进行控制。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体现在它对用户、权限、角色和用户配置文件的管理上。用户是由管理员建立并授权的一个数据库帐户,每一个企图使用Oracle的用户都必须得到一个合法的用户帐户和口令,只有用合法的帐户和口令连接数据库成功才能操作数据库对象。每个Oracle数据库都有一个叫做DEFAULT的配置文件,它被赋予数据库中所有已经存在的用户和新创建的用户。在系统中通过修改该配置文件,对数据库所有用户都限制为使用特定资源。

3.Web服务器安全保障。Web服务器的安全依赖于校园网的安全,同时对web服务器特殊的安全措施。外网用户通过校园网的VPN技术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在校园网出口处部署网络防火墙,同时在Web服务器上主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进一步防护和监测。另外,通过定时的安装补丁、及时升级、关闭不必要的服务进一步加强了Web Server层和操作系统的安全。

四、系统性能的优化

由于系统基于B/S三层架构,其性能具有很好地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应用服务器采用多线程通信技术,实现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预先连接,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信息[5]。在该技术的具体实现上,采用的是抢先式多任务,使得系统能执行多个进程,而每个进程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且进程中的线程是并行执行的。系统不停地在多个线程之间切换,由于时间很短,看上去多个线程是在同时运行。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需要与数据库始终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用于保持与服务器的固定预先连接,这样连接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序上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这就更加有效地保证了各级用户在不同地点可以同时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五、结论

本文所讨论研究的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S结构、Internet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突破了原先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的用户都可访问系统。用户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高等院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高等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社会上也能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8):54-56.

[2]杨永,梁金钤.基于B/S模式的通用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4):143-145.

[3]马薇,娄雨.Oracle数据库容灾备份中的流复制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2012,28(2):182-184.

[4]刘昌平,范明钰,王光卫.可信计算环境数据封装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891-3893.

[5]赵建伟.γ遥测数据远程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6):3849-3851.

作者简介: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CDIO;矩阵型过程管理;质量评价;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84-02

建设江苏省应用技术型大学是江苏省高校建设改革的方向,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力工程学科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担当着我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排头兵的角色。本科生作为应用技术的传承者和推广者,其对本科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关键环节。[1]目前本科生教学还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应用实践的锻炼机会不多,而毕业设计作为综合知识的应用实践环节,其成果的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的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CDIO(Conceiving Designing Implementing Operation,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是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CDIO以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的能力。[2]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就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完整的项目组织中教学生如何去做、去学,让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各种能力。[3]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设计是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在充分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实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在项目执行中完善自己的各种能力。[4]

在CDIO理念下构建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系统,综合应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提供了毕业设计工程流程管理、课题的双向选择、师生网络化教学指导、毕业设计质量动态预警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CDIO所提倡的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评价。另外,在CDIO理念下设计的该系统,实现了以往管理系统中难以很好地实现的“三通问题”,即: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通;导师及时指导与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困难相通;相关课题的交流与工程应用需求相通。

一、CDIO理念下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设计

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设计运用矩阵教学法,其纵向和横向各分三层(见图1)。根据毕业设计的流程,横向分为选题、开题和课题的实施、论文撰写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部分的设计都包涵着CDIO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构思部分。

1.双向选题

选题阶段是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题目,选题审题表和任务书的阶段,它体现了CDIO的构思C(Conceiving)。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他等类型。课题的类型包括: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他。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另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也体现了CDIO的构思C(Conceiving)。指导教师则要在把握好学生自拟题目切合专业应用实际的同时控制难度和工作量。指导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

2.开题和课题的实施

开题工作属于CDIO的C(Conceiving)和D(Designing)。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导师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部分参考资料。学生对课题的调研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加深对课题全面、深入的理解。调研的手段包括:参与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充分利用网络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研。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ing)、I(Implementing)、O(Operation)。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分别实施攻关,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时,导师本着以能力提高为本位的质量观,通过系统的站内短信息与在线虚拟课堂的模式、网络课堂集成VOD(视频点播)、博客、师生交流室等多种手段,开展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论文撰写及质量评价

论文撰写与答辩属于CDIO的O(Operation)。毕业设计论文是对设计过程的回忆,是对设计细节的凝练,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在众人面前的应用展示。学生要有良好的论文质量和答辩水平,就必须加强和导师在应用技术方面的交流。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对象较复杂,传统指标评价方法只能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粗略评价,难以合理评价教师的指导质量及学生完成质量的动态反馈。应用模糊理论综合评价师生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的动态完成质量,改事后控制为实时动态控制。做到师生在每周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讨论交流、答疑和指导,学生需每周填写毕业设计过程工作记录,将本周完成任务和存在问题及时向教师在线报告,并且计划安排好下周工作。教师根据学生所写的工作记录做出相应的评论,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教师在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度的同时,对其工作态度、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优、良、中、差等级的评定,结果汇总至系统数据库,系统经综合分析,对评定“差”的学生由学院及时预警信息,并反馈给教学督导、年级辅导员和学生本人,促进学生按照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二、一种基于CDIO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系统

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具有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工作分散等特点。近几年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量成倍增长,以阶段性检查(通常为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为主要监控手段的传统质量管理方法,以点代面,反馈信息滞后,难以给出及时、全面的评价,且教师驻地分散以及新校区分布范围广,师生间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时间和频率变得越来越少。借助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理念,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隔阂,搭建师生交流的便利通道,实现毕业设计质量实时评价管理,达到督促和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教育的目的。

在毕业设计中实现CDIO理念,基于Web技术的网络化教学指导方式给出了解决方案。系统采用基于Web技术的B/S架构,利用技术搭建服务平台,将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数据信息存储在由SQL Server 2008搭建的数据库平台中。其系统功能组成如图2所示。

系统主要设计了四大功能:双向选题、教学指导、质量监控、效果评价。按照毕业设计流程,系统既实现了毕业设计课题申报、审核、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提交、论文提交、论文评阅与答辩、评优复审、成绩汇总、文档材料打印、数据归档、信息统计等常规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及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又能够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课题的双向选择、虚拟课堂及在线指导、设计质量动态预警、效果评价等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功能。

借助Web技术的网络平台,通过系统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完成毕业设计质量的多角度、全面系统的评价。客观的质量评价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可以分别制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及随机发送调查邮件,并对反馈意见进行汇总,最终形成毕业设计质量科学的评价机制。最后根据学生和单位对毕业设计选题与全过程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在以后毕业设计指导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8]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学生设计方案能力、工程理念修养和文化气息等素质培养,鼓励学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进行成果创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理念,提出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为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参考模式。同时开发了基于Web技术的毕业设计网络平台,并通过毕业设计系统的应用,使得CDIO理念下的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走向了实用,提高了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工作后反馈的信息表明,通过这种模式,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这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志超,葛乐,夏友桦,等.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浅探[J].江苏高教,2013,(3):114-115.

[2]徐懂理,韩笑.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40-141.

[3]伍瑾斐.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3,(12):60-61.

[4]毕睿华,刘海涛,李军.基于CDIO模式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65-68.

[5]夏友桦,金友功,葛乐.基于情感交互的毕业设计远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6(22):136-137.

[6]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71-74.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篇7

1.1闽台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福建省本科高校信管专业布点于福州、厦门、泉州3个地区,每个地区各有3所,共9所高校,分别是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仰恩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原来有设该专业,于2010年始可能因就业等方面原因停止招生。台湾的本科高校分成普通本科高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两大类,科技大学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部分科技大学设有硕士、博士点,拥有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综合考虑高校类型、办学定位、资料收集情况以及我校与台湾合作办学情况,选取福建地区4所高校和台湾地区4所高校,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闽台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可以看出,在台湾高校中,资讯管理系是一个开设时间较早的专业,且专业均归属于管理学院。福建高校开设信管专业相对较晚,部分高校开办专业较早,如1998年以前,华侨大学该专业时为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5年仰恩大学开始招收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1999年更名为经济信息管理。然而,大陆信管专业归属于不同的二级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等),大部分院校沿用了国家规定的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少部分院校(如仰恩大学)做了些许改变,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定位做出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独特定位;在专业发展方向的设定上,各院校没有明确的规定,人才的分类培养意识不强。然而台湾高校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了具有各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且台湾高校注重“全人教育”i在专业方向的划分上,各高校注重学校资讯管理系的办学长处,提出了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特色发展方向:

(1)台湾辅仁大学:产业企业资讯管理、企业e化与产业资讯系统整合、资讯科技应用研究;

(2)龙华科技大学:网路管理与网路程式设计、软件程式设计、资料库系统应用、产业电子化资讯整合应用与管理;

(3)建国科技大学:电子商务程式设计与应用、资料库应用与企业资源规划、商业智慧系统分析;

(4)明新科技大学:资料库规划与管理、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网路系统管理、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与导人。由专业属于交叉学科,由于福建省信管专业教师大多出身计算机科学技术。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实施以来,福建省各高校均在当年将信管专业改为工学学位。信管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如何根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特征和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设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各校信管专业的办学特色,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因此,学校应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同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长处和教学侧重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

1.2闽台高校信管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培养目标经分解可转化为课程目标,课程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实现,包括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学分学时等。不同课程模块比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比例、必修课选修课比例、理论课与实践课将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如何合理设置其课程学分、学时比例,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台湾高校的最低毕业学分相对一致,大部分为128学分;福建高校的最低学分差异较大,在160?185之间,这与各校制定学分标准不同有关。从课程模块设置上,闽台高校均有公共课程和特色课程。台湾高校的课程模块设置较细化,重点在于专业的选修课程上,重视学生在专业方向确定的基础上选修相应的课程,做到课程自主选择。福建高校的课程模块设置特色则在于实践课程的集中设置,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时间自由支配,提高实践课程的完成度,各校对于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从课程性质上,福建高校的理论课程比例明显高于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学分占最低毕业学分在80%?90%之间,实践课程集中在最后一学年或一学期完成;台湾高校虽未在实践课程方面设置相应的学分,但在理论课程中设有专门的实践(实验)课时,进行阶段性实践通过认定。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方面,福建髙校较台湾高校的选修课比例较低,只占最低毕业学分的一至三成;台湾高校选修课比重相对较高,且设有相关跨校选修课程,校际间实行“学分互认,课程互开”政策。

1.3闽台高校信管专业主干课程开设情况比较分析

主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需求有计划地开设主干课程。1999年4月,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5所高校联合组成课题组,进行专业研究与讨论,确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6门主干课程: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鉴于台湾高校资讯管理系和大陆信管专业对于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要求的一致,以大陆要求的信管专业6大主干课程及其在台对等课程进行专比较分析,比较福建高校和台湾高校6大主干课程的开设情况。闽台高校对6大主干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尽相同。福建高校对各课程的学分和学时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这四大课程较为重视,相应开设的每门课程学分在2?4分之间,学时在32?78间不等,并含有相关的实验课时;而对于信息管理概论及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两大课程,部分院校没有足够重视。台湾高校对资讯管理系发展方向的侧重点不同,对于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及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的开设情况各不相同。

1.4闽台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比较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演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见习观摩、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设计竞赛等,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综合集成了“实践教学体系”。台湾高校的实践教学重点在于实践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堂的手脑并用,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另外,台湾高校并未设置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而是侧重于寒暑假的专题研究,形成相应理论报告或实践成果。必修课信息系统专题要求学生以一年时间研发一个真实完整的系统,并公开发表。实践课程是考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合理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很深刻的意义。因此,学校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内容。2.5福建高校信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比较分析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托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设计基本方法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教学过程,是高校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由于台湾高校没有毕业论文(设计)的课程要求,现对福建高校信管专业的近5年内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向进行比较。福建高校的实践教学着重于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两个方面,在毕业论文或设计方面,主要以学生自主选题、导师指导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项目;另外,福建高校在信息技术的实践方面设置了相应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应用。福建高校信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对于管理类、经济类、信息技术类的选题比例不尽相同。华侨大学主要侧重于管理类的选题方向,信息技术类选题也占有一定比例,但在调研访谈中,该校要提高信息技术类论文比例;集美大学2009届、2010届、2011届的毕业论文(设计)呈现了一边倒的情况,全部选题均为信息技术类,体现该校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泉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类选题逐渐占有较大比例;随着办学时间的推移,仰恩大学近三届的毕业论文(设计)则均为信息技术类。经济类选题在各校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中都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的现状,适量加大信息技术类毕业论文(设计)的比重,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平衡各类毕业论文(设计)的比例。

2闽台高校信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性分析

(1)信管是多学科交叉专业,闽台髙校均围绕企业信息化为主题进行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台湾高校“全人教育”(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培养理念可值得大陆借鉴。正如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所说:“大学要真正成为新观念、新知识、新人才的源泉,就必须彻底摒弃功利化的办学趋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2)台湾高校资管专业均隶属于管理学院,但提出了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特色发展方向;大陆高校信管专业隶属不同学院,人才培养有不同侧重,但人才分类培养的意识不强、办学特色尚未明显形成,也未形成完善本硕博的人才培养体系。

(3)从实践能力培养方式看,福建高校实践培养重毕业论文环节、轻专业实习;台湾高校的实践教学重在实践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各项专题研究。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 专业知识 调查研究

一、引言

现今,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涵盖的行业领域逐渐增加,同时各个细分的专业方向发展前景也相对广阔,作为一项新兴热门的高科技产业,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显示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涵盖运用到各个行业中[1][2],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作为科研和生产管理的核心人员。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扩招后,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电子类专业,其结果是高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的吸纳能力之间形成了巨大差额,加大了就业压力,致使供需失调,同时另一个就业困难主要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所以目前仍有一定数量额毕业生依旧待业或在所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的问题[3][4]。

二、用人单位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需求调查

通过招聘会走访电子信息类企业(公司),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人员加强交流,了解目前用人单位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用人要求。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及人们日常生活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全国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很多,而重庆早就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几乎每个区县都有电子信息工业(产业)园,急需大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结合大型单位的岗位信息,电子信息类就业岗位范围基本分为两大类:普通岗和技术研发岗。普通岗包含电子生产一线的装配人员、调试人员、检测人员、维修人员、一般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等,技术研发岗位主要就是设计开发新产品。

用人单位反馈近三年电子信息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有如下三点:第一,毕业生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由电子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实践操作技能较差,有的甚至看不懂电路图和不能熟练地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等;第二,仍存在多数就业观念落后的学生,虽然很多院校都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存在眼高手低、适应能力差等现象,经常把企业单位给予的薪酬待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正确择业;第三,由于现在多数的毕业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在温室中成长,自然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毕业生不能吃苦,很难适应企业劳动强度的要求,加之经常抱怨,造成企业员工的流失率提高,同时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人力成本浪费,以及招聘和培训压力。

三、电子信息类毕业生专业知识调查研究

针对企业所反馈的情况,我们对近三年的电子信息毕业生专业知识做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近三年重庆市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共118人,收回问卷100份。主要是调查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在大学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英语水平、实验动手能力、行业的认知、研究项目能力、计算机编程水平问题等,从调查的数据看,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不过硬,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专业课程过级率

评价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专业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考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考试合格率,这样才能够了解学生最基本的专业基础情况,因此为了掌握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设定对专业课程考试挂科情况,进行问卷调查。100份问卷里,大学四年中,自己专业理论知识课程没有挂科的有51人,占51%;而挂科1门和2门的人数分别为19人和16人,挂科三门及以上的人数有13人,共占11%,由此看出有过挂科记录的学生占半数,这体现出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情况。

2.实践动手能力调查

现在的用人单位很注重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工科生拥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实践动手能力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尤为重要。在调查问题的设定中,结合毕业生的工作实际情况,调查大家对于自己在学校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工作后实际操作的认识与了解。在此项调查中,有18位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达到熟练,有20位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处于较好状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很一般,有45人,剩下的17人中表示对于实验动手情况表示担心,认为实际操作困难。

3.外语过级情况

根据调查和企业招聘消息分析,很多公司将英语水平列为一项基本要求,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在每一条招聘消息中都有体现。作为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很多都是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或者需要对外推广,能够看懂英文材料、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是必需的。英语水平往往是日后职场中加薪晋升很重要的筹码,但是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各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情况有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毕业生CET过级情况的调查,从数据表现上来看,过了CET-4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占61%,但是未过级的学生的比例也相当大,而通过CET-6或雅思托福的学生则较少,占27%,可是从毕业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比其他毕业生要好很多。

4.自主项目设计能力

对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需求分析发现,如果毕业生曾有过电子设计竞赛或者独立研发过某项设计,那么往往会被优先招聘,所以,可以看出项目研究能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另一个经验筹码,这也是近年来学院不断增加创新课题项目、开设实验小组、举行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活动的目的。但是近三年的数据发现,曾经参加各类电子设计比赛,或参与老师科研,或独立完成某项专业设计的人都不是很多,如下表所示。

5.专业软件熟练使用能力

专业软件编程能力是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之一,也是被用人单位重点考查的能力。程序设计及进一步的系统开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基础、建模能力,能熟练掌握集成开发环境、测试工具、软件工程规范,但是目前,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电信专业学生普遍编程能力不强、专业技能特征不明显,尤其女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偏弱,导致学生从事技术编程开发就业质量不高,下图是毕业生对各个编程语言熟练掌握人数,可以分析得到,提高学生编程能力是目前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建议及结论

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毕业生在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成就,依据调查分析结果,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专业知识水平不能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不能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学校和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期望,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广泛工作范围;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涉及的相关专业领域的调查,了解了电子信息行业的现状和前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反馈及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问卷调查,总结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及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学生优化改进的方法,旨在提高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柳杨,杨春亭,周群一.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9,(8):52-53.

[2]谢斌,钟文涛,蔡虔.电子信息类专业研究性教学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初探[J].科技广场,2009,(1):243-244.

[3]张颖.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创新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J].武汉大学学院(理学版),2012,58(S2):51-54.

[4]赵明富,罗彬彬,胡新宇等.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院(理学版),2012,58(S2):25-31.

[5]高晶敏,李邓化.部级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9-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