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8篇

时间:2023-10-26 09:59:09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篇1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 网络培训 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208-01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流,对学历教育进行了有效的延伸,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分重要。信息时代的带来,使得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强化自身学习能力,提高自身工作技能,然而日常紧张的工作也已经不允许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接受请全日制的学历教育,为了高效、便捷的吸引学习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开展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学员通过在线学习,不断对自身专业知识结构进行完善,更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面临的问题分析

1.网络课程资源利用问题

尽管最近几年国家人事人才培训完网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对课程内容、课程类型不断进行完善,课程数量越来越多,但网络课程的信息承载量不能紧跟时展进程,这种课程资源建设的滞后性阻碍了教育培训机构对课程的更新。目前,现有的课程资源在系统性和专题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经验性和创新性、发展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在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分享和利用方面存在的很大的难度。

2.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很好的开展自主学习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化促进了学习方式自主化和个性化,体现了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学习主体性,但是从具体专业技术人员网络教育现状来看,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主动、自主的开展网络学习,但是在具体行为执行过程中和教育目的产生了偏差,存在应付学习、弄虚作假的这现象,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参与网络课程学习,请人代为上课,代为考试,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种类繁多的培训课程和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压力造成其精神方面十分疲劳。另一方面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难以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积极性,达不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期望,整个队伍接受网络培训教育的积极性不足。

3.网络学习管理不当

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培训机构的管理职能也面临着根本性的改变,要从过去以传统的师资培训、培训计划转变为关注管理,通过网络平台,筛选出优质的课程资源,这个管理对象不再是实实在在的人,而是一个个虚拟对象,这就对培训管理结构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新的教育培训环境下,培训机构要注重资源的共享和学员服务,切实做好沟通交流工作,但实际情况却是做不到上述要求。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创新分析

1.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化教学

首先,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化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对网络环境进行进一步规范,为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政府要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化继续教育规划,强化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弥补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不足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同时还要积极宣传网络化继续教育培训的好处,进一步打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界线,推动该种教学方式向着正规方向发展;其次,规范网络教学。结合不同专业,不用类别,将各个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提高教育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结合专业技术人员不同专业水平开展分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2.进一步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首先,加强网络硬件建设。目前,我国网络硬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结合这种发展趋势,在进行网络化继续教育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网络硬件建设,提高网络速度,降低资费,完善教育服务;其次,积极引进高素质教师人才,加大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步伐,构建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培训质量。

3.教学内容和网络相结合

网络化继续教育模式没有教师在一旁督促,全靠学员自身约束自己。专业技术人员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教学内容和专业技术人员实际需求不相符,脱离实际,专业技术人员很可能会终止学习,所以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做到科学编排,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要实现网络化课程资源共享。将教学资源和视频结合重起来,实现文字教学和视频教学相结合,提高学员注意力;其次,充分利用网络化平台,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要求其按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确保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够按时按成学习,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侯d宇,郑娜.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以中科院北京分院继续教育基地为例[J].侯兴宇,郑娜.继续教育. 2014(10)

[2]黄佳男,耿玮,蒋永清.省级农科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初探――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01)

[3]吴世杰,雷英.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3)

[4]王宇,张乐毅.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 文教资料.2013(17)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篇2

【关键词】进阶式 铁路通信工 培训 体系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67-02

近年来,我国铁路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也随之进入全面更新的时代。面对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是铁路通信部门当务之急的任务。各大铁路局加大了铁路职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而其对职工的培训大多采取外送高校或送厂家培训的方式,偏重理论的宣贯而忽视实作技能的培训。职工文化程度不同,接受理论知识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而在现场作业中往往要求基层职工会干、能干,除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外,更多的是要求其能解决铁路专用通信设备维护中的实际问题,对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进阶式”铁路通信工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一)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的必要性。第一,铁道部对于新职工的入职前上岗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等均有文件要求,但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缺乏具体培训方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指导,且不成体系。第二,各铁路局职教部门根据铁道部的文件要求也开展了一些培训,但由于受师资、实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形成针对铁路新形势下的铁路通信职工的分阶段、有计划、成体系的系统培训方案。第三,国内办有铁路通信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脱离铁路系统后,也未能对铁路通信职工的培训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特别是在校企合作进行铁路通信工培训上成效不是很明显。因此,有必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二)校企合作,具体构建“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为提高铁路通信基层职工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相关岗位的上岗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进阶式”培训体系。按4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培训方案设计,精心选择培训内容,采取合适的培训方式,科学地进行质量考核验收,分别达到不同的就职岗位要求,以满足铁路通信部门基层设备维护与管理的用人需要。

1.入职培训。新入职人员包括新职、转岗、晋升人员,对新入职人员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这就是新入职人员的入职培训。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通信段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在校学生和南宁铁路局签订合同后,在第六学期按照铁路局新入职人员培训的要求,由企业指派兼职教师来校进行授课,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被铁路局录用。

2.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是指按照岗位规范要求取得上岗资格、转岗资格、晋升资格的培训,包括新职人员培训、转岗人员培训、晋升人员培训、返岗人员培训、调入人员培训和特种设备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南宁铁路局举办的高铁通信人员培训班,便属于岗位资格性培训。

3.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是指对在职人员适应本岗位生产要求和安全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培训,包括安全知识培训、基本功演练、标准化作业培训、季节性培训,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规章、新工艺和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能力培训等。

4.技能鉴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职业技能鉴定是员工岗位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铁路职业技能鉴定等级一般根据不同工种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级别。

二、制订“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

一是根据入职培训、岗位资格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技能鉴定培训的不同培训要求,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包括每级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设备条件、师资条件等。二是选择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式。根据铁道部和各铁路局对各种培训的指导原则和具体要求,结合铁路通信现场岗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并由铁路局电务处与职业院校协商、调研,研究确定不同培训阶段和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进而确定培训方式。三是建设培训资源包。以学校教师为主,与铁路通信段协同开发培训资源包。资源包包括培训大纲、教案、课件、实训指导书、题库、兼职教师资源库等。“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详见表1。

表1 “进阶式”4级培训方案表

序号 培训阶段 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 培训方式 考核方式 师资配置

1 入职培训 铁道通信专业知识、铁路规章制度、安全教育 与南宁铁路局签约应届毕业生 订单培养 理论考试、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2 岗位资格性培训 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预备工班长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高铁通信知识、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转高铁岗位员工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理论考试、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3 岗位适应性培训 企业管理、人际沟通、常用通信设备操作维护 工班长 脱产,理论授课兼实做 实做考核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4 技能鉴定培训 铁路通信工职业技能鉴定内容 在职员工 针对技能鉴定标准脱产 技能鉴定考试 高校教师、企业讲师

三、创新“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

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教师团队,校企共同完善培训装备。新职工入职前的岗前培训、上岗后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班长任职前的资格培训和工班长的适应性培训等方面的基层职工的培训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电务处和通信段合作,利用学院铁道通信专业4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和专业教学经验,共同研究“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

(一)创新“进阶式”校企合作培训机制。在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基础上,按照铁道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建立“职工培训、多方评价、反馈完善”机制,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实训校企设备、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铁路通信业务骨干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培训团队。资源是高职院校自然环境的核心,重点包括课程、师资、实践教学基地等。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体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存在一定的滞后,同时单一的投入无法支撑学校高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共享资源、凝聚资源、整合资源。校企之间通过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实现“双师型”教师、校内外实训基地、课程开发、教学设备等资源的整合,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学校与企业合作探索建设互聘互兼的教师资源库,整合校企双方设备资源,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师资和设备资源整合,搭建“互聘互兼共享型”资源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与铁路电务部门合作共同探索设计培训方案和建设培训基地,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创建与现场环境一致的培训环境。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实训基地,有较完善的通信设备,但由于通信技术的日益更新,学院的实训设备无法和现场设备完全同步。对此,可借助铁路通信的更换设备或备用设备,与学院实训室资源整合,形成利于教学、和现场设备同步的实训环境。

(三)改革质量验收考核方式。目前的考核方式大多数还是笔试,由教师出题,学员进行纸质试卷答题。这种方式工作量较大,而且效率不高。对此,可与电务处、通信段合作探讨开发题库,采用机试这一考核方式,利用电脑随机抽取试题,这样,每个学员的考题不同,而且通过电脑评分,能大大提高评卷的准确率,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排除人为干扰考核结果的可能。

四、扎实推进“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

为铁路通信部门培训基层职工,通过对刚入职员工的上岗培训、在职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以及工班长上岗前的资格性培训和上岗后的适应性培训,提高铁路通信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实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为铁路通信的高效通畅提供技术人才支持。2012~2013年培训统计信息详见表2。

表2 2012~2013年培训统计表

序号 培训内容 培训人数 通过率

1 新入职员工 148 98%

2 高铁培训班(资格性) 36 100%

3 铁路通信工(高级工)技能鉴定培训 102 71.5%

4 工班长培训班(资格性) 30 100%

5 工班长培训班(适应性) 28 100%

从表2可看出,经过培训,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技术水平均有较大提高,有较高的通过率。学员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后,业务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提升。按照“进阶式”4级培训体系开展培训,能够为南宁铁路局通信专业员工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

总之,可通过校企合作开展铁路通信工培训,完善实训基地的装备,锻炼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升学院通信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还可引导本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将培训体系引入全日制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汉铁路局武汉通信段.铁路通信工应知应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铁道部.高速铁路通信综合维修岗位(高速铁路岗位培训规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404)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篇3

Abstract: How to innovate the schooling mechanism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recent years after the restructur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ransfer to local management. Hunan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was transferred to local management three years ago and has continued to closely rely on the original host company Sinopec Changl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and 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government-led, government-enterprise jointly built, industry guidanc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echan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Based on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college academic education, th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front-line staff position skills training module information platform was developed jointly by the college and enterprise and target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a certain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校企合作;信息化;探索;实践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formatization;exploration;practice

中D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56-03

0 引言

2013年10月,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中石化集团公司整体移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成为省属事业单位。移交三年来,学院依然与原主办单位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紧密合作,努力探索与构建高职院校“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践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地方企业一体化、资产运用一体化、专兼职教师一体化、育人用人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其中,围绕企业员工培训实际和学院学历教育实际需求,校企合作开发了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学与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受到企业好评。

1 企业提出项目开发需求,校企联合组建开发团队,确定开发方案

2011年6月初,按照中石化人才成长通道建设要求和长炼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规划,长炼决定建立一套成熟、通用的技能培训、考核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具有长炼特色的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集一线员工自身岗位在线学习、培训、考核、职业技能鉴定、人才选拔等多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平台还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标准化、可动态化管理、可推广性等特征,使一线员工明确岗位技能要求,从而建立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评价体系,形成一线技能人才学习、培养、成长、选拔的管理通道。

校企合作开发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人员、技术、管理、资金等问题众多。长炼向学院提出了合作开发意向后,学院高度重视,并根据企业的要求,调集学院各专业的精英教师,与企业推荐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联合成立了九个通用基础模块开发项目组,分别负责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基础知识、产品质量基础知识、化验分析、炼油基础知识、石油化工基础知识、机械设备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电工基础知识等模块的开发工作;针对长炼炼油作业部、聚丙烯厂、动力厂、供排水厂、油品管理处等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还成立了精馏、加热炉、催化剂、冷换设备、炼油工艺、高分子化工、锅炉、汽机、电气等十九个专业模块开发项目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项目开发的研讨,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开发时间安排,确定了项目成果验收和使用标准,并要求最终形成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和纸质教材,不仅要满足长炼职工培训的需求,待条件成熟时,还可向中石化其它企业推广使用。同时,在对上述信息化平台资源库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可形成满足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库,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2 校企联合开发,多头并进,分步实施

2.1 确定信息化平台开发原则

①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平台的开发应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即坚持开发内容正确、科学,各个工种的技能培训模块之间、培训模块与考试模块之间等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

②共建共享与开放性原则:平台的开发将坚持校企共建共享、开放的原则,吸收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行业企业应从自身人才需求与培训需求出发,从课程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体系构建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同时吸取企业员工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利平台的后期持续改进,这样才能使教育资源与企业培训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③以人为本原则:在平台设计上应建立针对教师、职工、管理人员及社会大众、在校学生等不同用户的登录界面;内容选取和组织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多个受众群体的资源需求。

④与时俱进、持续更新原则:平台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后,要根据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企业员工素质提升需求等,不断与时俱进、持续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更长远地发挥平台的功效。

2.2 校企联合进行企业员工培训需求调研

在平台建设初期,各项目组成员通过调研,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及长炼生产单位一线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总结整理出一系列平台开发的需求意向,相关单位按炼油(炼油一部、炼油二部)、化工(长盛公司)、化验(检验中心)、油品(油品储运作业部)、动力(热电作业部)、供排水(水务作业部),分为六个专业(炼油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整理出了相应的培训需求。

例:长炼长盛公司化工专业员工应掌握的培训模块内容如图1所示。

2.3 校企联合制订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发方案

为了搞好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学院、长炼信息技术管理中心、长炼人力资源处联合开展工作,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发人员根据总体方案及信息化需求,设计制作模块程序及网页,组织信息技术专家制订一套完整的网络平台开发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待平台初步成功后,可将开发完成的培训模块内容录入此平台进行试运行。本项信息化平台开发工作以长炼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师参与其中的部分开发工作。平台开发工作主要内容如图2~5所示。

2.4 学院专业教师配合企业开发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模块培训考试资源

学院专业教师在开发、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模块培训考试资源的同时,还积极配合企业开展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培训模块的开发工作,协助企业将本单位已有的岗位练兵、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大量的培训资料数字化后上传归档。截至2016年3月,各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等模块的教材开发、教学视频录制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将各种教学资源上传到了网上信息化培训平台。

2.5 学院培训中心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网络在线培训与考试

2016年4月至6月为企业员工试用时间,此部分工作由学院培训中心负责。长炼人力资源处通知各生产单位员工分期分批到学院培训中心机房进行平台使用的培训,并按所从事的工种在线学习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等模块的培训内容,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电子稿及纸质稿)、授课课件、试题库及教师授课视频、企业技师现场操作视频等,还可与教师进行在线讨论和课后答疑等交流活动,并请各参培员工就平台的技术手段和具体培训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交由培训模块内容开发人员与网络平台开发技术人员进行修订、完善。2016年7月,整个网络信息化培训平台经完善后正式运行,后续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再继续修订、完善。

3 信息化平台使用后效果良好,受到企业好u

3.1 信息化平台在运行后表现出的优点

①自下而上进行培训模块课件制作,实用性强。岗位操作技能模块课件的制作都是由来自一线的岗位能手开发制作而成,专业性强,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②打破了员工学习的时空限制。只要可以登录该信息化平台系统,员工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上网学习,不受培训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③扩大了培训规模,共享了优质资源。通过组织专家录制课件并放置于网上让员工学习,将原局限于几十人的线下培训班扩展到了几千人参与的网上培训班,将局限于学院培训中心的线下培训资源在全长炼实现了网上共享;

④节约了企业培训成本。在线学习功能的开发是一次培训模式的变革。由于长炼各单位领导重视,宣传到位,管理人员推广有序,目前该在线自学功能在长炼一线员工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被成功地应用到了员工日常的岗位练兵学习之中。利用在线培训的方式组织企业员工培训,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差旅、食宿及办班费用。

3.2 信息化平台的培训效果逐步显现

该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从2016年4月试运行及7月正式运行以来,实施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一线员工中掀起了网络学习的高潮,比学习积分、比考核成绩的现象蔚然成风。

①目前在该信息化平台注册的员工人数已达5784人(主要为企业一线员工,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也有部分进行了注册),一线员工累计自主学习上万人次,学院培训中心组织的网上一线员工在线考试也达到了40余次;

②长炼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将企业员工在该平台上的学习、考核成绩与员工的定岗定编、绩效考核、晋薪晋级等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③由于运行效果良好,长炼人力资源处领导表示此培训模块开发工作可推广至企业管理与技术系列岗位,这将在下一步另外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开发;

④平台资源可为我院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所用。该平台所有资源可通过长炼生产内网与学院内网的互联互通,提供给学院全体师生应用共享,成为校企共享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院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参与培训模块课程开发,学院专业教师深刻领会并实践了课程建设“三对接”原则(即“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践教学与实际操作技术应用对接”),推动了学院各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

4 结语

该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以服务石化企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一线操作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将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与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需求、企业相关配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培训模块开发、拍摄教学视频、信息化培训平台开发、员工在线培训、交流与考试等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提高了企业一线员工整体专业技术素质,为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创了一条高等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新模式,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轶,徐方.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7):5-6.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篇4

【关键词】空中通信士官 职业素质 对策性分析 军事信息素养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事航空通信装备的信息化速度快速提升,这使空中通信岗位对士官职业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海军航空兵空中通信士官是海军航空兵部队飞行与指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使用、管理通信装备的技能型人才,空中通信士官职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通信信息装备战斗力的形成乃至未来战争的胜负。因此,抓好空中通信士官职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空中通信士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战争实践表明,武器装备越先进,技术含量越高,就越需要经过一定培训周期、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士官来掌握和运用。可以看出,空中通信士官是应用型人才。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空中通信士官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其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较好的信息素养,扎实的空中通信理论及通信技能,过硬的身体心理素质等,能够适应未来海空作战训练需要。但近些年来,由于没有真正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要求,不少院校在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上基本沿用学历教育的方式,有的教材只是军官学员的“缩略版”,岗位指向性不强,造成士官本人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够高。

(一)专业素养偏低

随着通信技术、航空通信装备的不断更新以及新的作战样式和通信战法的不断涌现,大量结构复杂、技术性能好、科技含量高的航空通信设备陆续装备到部队,从而对空中通信士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军航空兵空中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经历了从最初的大专学历制教育到现在的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和士官任职培训多种培训模式。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部队缺乏有效衔接等因素影响,空中通信士官人才普遍存在职业技能低、适应性较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培养出来的学员不熟悉新装备和新技术、动手能力弱、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岗位需求。

(二)军事素养不强

任职教育院校对通信士官的培养模式受到学历教育影响,“训为用、练为战”的意识不强,面向岗位、面向战场不够,往往只注重对装备技术性能的掌握,不太重视军事基本技能、装备战术运用和组织指挥能力的培训。因此,培养的人才多属于技术型人才,军事素养不高、装备作战运用能力差,军事特色不够鲜明。

(三)信息素养偏弱

空中通信士官在未来海空战场上对于通信侦察、防御以及对抗作战效能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其对战场电子信息的准确获取、充分控制和有效使用上。这就要求通信士官必须具备基本的军事信息技能,从而为有效发挥通信装备的技术、战术性能,打赢未来信息战争奠定基础。由于对空中通信士官信息技能培养意识不强,信息化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课程信息技术含量低,信息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形成信息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从而制约了空中通信士官信息技能的培养,使得其信息能力普遍不高。

二、加强空中通信士官职业素质培养的对策分析

要培养新型高素质的海军航空兵空中通信士官人才,就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加快推进具有海军特色的空中通信士官职业素质教育。

(一)准确把握空中通信士官职业素质教育的定位

推进空中通信士官职业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定位”。职业教育是以岗位任职需求为导向,重在培养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教育。发展空中通信士官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准确把握目标定位。海军航空兵空中通信士官专业人才培B的目标定位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海空作战和海军航空兵部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着力打牢学员任职与发展的基础,造就政治强、精通信、懂指挥、会管理、基础厚、潜力大的高素质空中通信专业人才。

从能力构成的关键要素来看,空中通信士官职业素质教育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应用性,掌握空中通信士官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提高解决装备技术问题的能力;二是复合性,适应空中通信士官职能拓展,提高组训和领导管理能力;三是渐进性,按照逐级培训、能力升级的要求,培养担任下一更高层次职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特色专业体系

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重点强调和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将理论贯穿于技能当中,形成技能、理论相互反馈。

1. 形成 “强化基础、兼顾机种、突出实练”的专业特色。

“强化基础”是学员未来发展的根本,海军航空兵空中通信专业经历了多年的建设和积累,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牢固的基础,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施行,通过优化顶层设计使学员的专业基础更为牢固,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要求。

“兼顾机种”是由海军航空兵飞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空中通信人才未来要遍布于海军航空兵各运输机、轰炸机部队,满足多种机型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员第一任职需要,又要考虑学员未来向各种机型方向的发展需求。

“突出实练”是空中通信人才为适应岗位任职需求的必然要求。空中通信士官负责飞行中的对外通信联络,在听、译常用通报用语及数据通信设备使用方面有较高的专业要求。为达到岗位规定的收发报速度和准确程度,在专业教学规划中必须安排大量的专项收发报训练,并根据进度进行阶段性训练效果考评。

2. 突出装备技能培训。

围绕航空通信装备设备,把操作维护能力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努力培养通信装备设备故障诊断准、维修速度快、调校准确度高的专业技能以及能适应复杂电磁环境、能熟练操作通信装备的能力。装备教学作为岗位任职培训的实践性环节是提高空中通信士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部队通信装备更新步伐加快,对通信士官人才要求不断提高,但装备教学训练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训练装备少,实装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教学装备性能滞后于部队,教学中装备技术运用和战术环境脱节;部分学员学习装备的动力不足、热情不高等。因此,在装备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运用虚拟仿真与实装训练相结合、立足自我与依托部队相结合、技术运用与战术环境相结合的教学万法,保证装备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满足部队通信装备快速发展对通信士官人才的需求。

3. 建立专业技能训练标准。

建立专业技能训练标准可以让教员教有目标,学员学有方向。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技能培训要求,制定专业技能课程标准以及训练实施应知应会的基本要求。要建立一整套以现场测试为主要方式、以现场指导教员为考核主体、以专业技能测评标准为基本内容的专业实践教学考核管理办法。要加大“科技练兵”的力度,组织通信专业技能比武、教练员评比等竞赛活动。

4. 加大通信专业教学装备设施建设。

动手能力是通信士官专业技能的基本能力要求。加强专业教学设备的建设,优化和改善专业实践条件,是强化学员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特别是空中通信专业士官,其对装备设备的依赖性特别强,专业能力的核心要求是对新装备的维护和操作使用。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通信装备的教学效能;另一方面,也要建立部队实践场所,确保人才培养与部队装备技术不脱节、不落后。

(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培养良好的军事信息素养

“信息化”空中通信士官应具备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获取和使用能力的综合素养。一是具备信息化知识。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常识,明确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了解信息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等;掌握必要的信息安全知识,知道保证信息安全必要的技术、管理手段,并了解一定的信息战知识。二是具备信息化技能。士官作为通信装备的直接操作使用者,应首先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知识,能准确无误地操作信息系统,能排除一般技术故障,能够正确执行上级命令,按照所担负的任务选择恰当合理的软件操作系统,正确使用数字化战场的各类信息设备,保证装备发挥最大效能。三是具有信息化素养。要具备强烈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敏感性,有获取、利用、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有明确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意识,熟悉信息化的学习、工作和战争环境。

(四)面向实战,突出训战一体的军事特色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篇5

(一)抓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凡是新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一律要在试用期内参加以提高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初任培训,公共基础理论课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专业课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天。通过培训,培养新录用公务员的良好职业道德,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机关工作要求。在培训中继续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仪式,增强新录用公务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市直拟于3月(公安新警)、10月各举办一至两期,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在当地办班。

(二)做好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实施公务员制度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中已晋升科级职务(含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应从任职之日起一年内参加任职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天。凡晋升科级职务尚未参加任职培训的人员,今年分两期,组织到市行政学院参加培训,时间为5月、9月各举办一期。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在当地办班。

(三)大力开展更新知识培训。探索公务员全员公共必修课培训与专业课培训项目相结合的运作机制,20*年按省的要求,着重抓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全员培训,通过培训,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掌握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有效捕捉带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持头脑清醒、处置得当,尽可能减少损失和危害。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全员培训的牵头和协调工作,公共必修课由省人事厅统一部署,专业课由省直各主管部门负责,培训时间每人不得少于5天,培训结束要进行考核和考试。其中,公共必修课全省统一考试。

(四)举办优秀公务员培训班。选调科级以下职务并在20*年度考核获优秀档次的公务员,组织到北京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进行以提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五)开展公务员计算机能力培训和考核工作。根据肇府办*号文规定的要求,凡需参加计算机能力培训的公务员(含近年过渡为公务员、新录用的公务员),而尚未参加培训的,必须在今年内参训完毕。对虽未参加培训,但已具备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公务员,可选择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3个模块考试的,可视为完成计算机培训考核任务。

(六)协调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开展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各部门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本部门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各时期的专门业务培训计划,选定1-2门专业课,进行强化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原则上以部门为单位,分级组织实施。在开展培训前应以书面形式向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报,并在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名册及成绩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否则,培训成绩将不得登记在《公务员培训证书》内,人事部门不予确认。

二、围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继续教育

(一)认真贯彻人事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开设高新技术研修班。

(二)积极组织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培训。根据人事部和省人事厅的文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在每一个周期内必须完成两门公修课的学习,并从20*年起,每年应当分别选修公共必修科目和专业必修科目各1门。为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公修课的培训任务,我局委托*市干部学校举办公共必修课培训班。主要开设《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科技论文写作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教程》、《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教程》、《教师礼仪》、《交往艺术与沟通技巧》等课程。每年还将提供部分专业必修科目自选课程菜单供专业技术人员选择学习。今年的公共必修课培训将在提交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前完成。各县(市、区)可提出申请在当地举办公修课培训班,以方便专业技术人员就地参加培训。

(三)开展各类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考前辅导培训。

1、举办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前辅导班。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个人实际,自行选择参加考前培训或直接参加考试。从20*年起,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范围增至20个模块。为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培训班将严格按“考前指导大纲”进行辅导;通过直观教学、重点辅导、题型讲解、上机实习、模拟考试等形式,帮助考生提高计算机能力及应试技巧。凡参加三个模块以上(含三个模块)培训的,可视为完成一门公共必修课的学习。

2、根据我市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实际情况,为帮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应考能力,特开设职称外语、经济专业等考前辅导培训班,以整理复习知识点为抓手,侧重讲解重点难点,传授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应试能力。凡参加同一专业两天以上(含两天)培训的,可视为完成一门公修课的学习。

(四)组织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工作。依据省人事厅、省公安厅的通知精神,组建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服务单位以及其他信息网络服务或使用单位信息网络管理组织的负责人、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信息网络服务及安全保护能力。

(五)启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前辅导网上报名系统,并逐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档案库,做好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验证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常规验证和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验证工作,固定安排在每年的5月-8月,并加强对完成专业课学习情况的验证。

三、探讨新的培训方式,抓好各类培训工作

(一)办好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广东*分院,推动网络远程培训教育的发展。全年直播600课时公共管理课程、600课时企业管理课程、1000课时录播(重播)课程,每月一次政府高官、知名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高层管理论坛。分院重点抓好培训内容系列化、模块化设置,提供优质精选、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传输技术的专业优势,为我市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最权威、最有效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分析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举办市直事业(企业)单位新招聘人员(包括办理人事新招聘人员)上岗前培训班,使新录用人员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单位工作的要求。根据广东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要求,此项培训作为我市人事培训教育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每年分批完成。

(三)为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专项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需求,我局今年启动专项能力培训项目。

1、举办办公室岗位专项能力培训班。为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班将重点讲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工作中的协调艺术以及行为规范、文秘管理、信息工作、会务等业务,使其进一步做好“三服务”工作。

2、举办公文处理及应用文书写作培训班。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承担着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议,请求和答复问题、布置任务、指导工作、调查研究、总结报告等任务,需具备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力,培训班将重点讲授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工作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的撰写技巧、领导讲话稿的撰写技巧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写作水平。

3、举办培训管理者培训班。组织县(市、区)人事局、市直机关负责培训工作的管理者,到有关高校进行以现代培训理论、培训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严格执行省建立的培训教育调训纪律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篇6

关键词:员工培训 有效性 优化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战略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时、连续、有计划的系统培训是开发组织内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目标、保证组织基业长青的有效途径。作为企业来说,培训固然需要花费相当部分的财力资源,它回报给企业的却是无法估量的效益。然而在具体的企业培训实务中,却因种种原因而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以至于影响了培训的有效性,这是许多企业培训面临的困惑。

湖南铁通公司员工培训体系现状

湖南铁通公司是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在湖南的省级分公司,拥有14个地市级分公司,员工3500人,平均年龄35岁左右。

(一)员工基本情况

按员工文化程度分类:大学及以上占4.7%、大专占24.3%、中专占26.2%、高中占31.5%、初中及以下占13.3%;按员工年龄分类:25岁及以下占11.3%、26-35岁占38.4%、36-45岁占23.4%、46-55岁占19.7%、56岁及以上占7.2%;按员工职能分类:管理类占13.4%、市场营销类占31.2%、技能类占27.8%、专业技术类27.6%;按员工技术职称分类:高级占0.2%、中级占3.2%、初级占22%、无职称占74.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湖南铁通员工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比较年轻,但社会公网和铁路专网员工年龄呈两极分化趋势:有的地市分公司平均年龄为28岁,而铁路专网员工平均年龄约40岁,有的达到了45岁。

整体素质都普遍不高,高学历人才很少,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只占全体员工的四分之一,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管理人员相对比重较大,机关人员冗余。

湖南铁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令人堪忧:员工多年来加班加点,拼命苦干,但在经济待遇上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在愈加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下生存压力十分巨大。而国内其他强势电信企业和外资电信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国际背景,对优秀人才开出高薪、高福利、系统培训等优厚条件,大量吸引优秀人才,使湖南铁通的许多优秀人才纷纷流失,削弱了公司的竞争能力,员工士气低落。

(二)湖南铁通公司员工培训有效性分析

为全面了解公司员工培训现状,笔者发放《湖南铁通公司员工培训情况调查问卷一》200份,主要面向省公司及省内各地市分公司员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57份。

湖南铁通员工参加过的培训类型:经营管理类培训占9.7%、技术类培训占34.5%、营销类培训占10.2%、技能类培训占42.5%、学历/学位教育占3.1%;湖南铁通员工参加培训的频率:从没参加过任何培训占23.7%、一年一次占51.1%、一年两次占17.9%、一年多次占7.3%;湖南铁通员工培训对工作的帮助:作用很大占17.7%、作用一般占63.2%、没什么作用占19.1%;湖南铁通员工自我感觉能力发挥情况:完全没有发挥占8.4%、有些方面没有发挥占37.9%、大部分已发挥占30.2%、已充分发挥占23.5%。

为进一步了解公司培训的效果,笔者根据诺伊的有效性培训系统,从培训需求评估、确保员工做好受训准备、营造学习环境、培训方法选择、培训成果转化、培训效果评估六个方面,用"五度量表法"设计《湖南铁通分公司员工培训情况调查问卷二》,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充分反映公司的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发放150份。样本分布情况如下:职能部门21份,占14%;技术部门20份,占13.3%;营销部门17份,占11.4%;客服部门18份,占12%;地市分公司54份,占36%;专网中心20份,占13.3%。此次共收回问卷(二)113份,均为有效问卷。根据实地调查数据,运用SPSS软件按不同部门从平均值、标准差、显著性水平三个方面对湖南铁通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了统计。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六个参数中,各个部门在培训需求分析、受训准备、学习环境、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成果转化等五个参数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技术部门和专网中心给予的评价稍高于平均值,而职能部门、营销部门、客服部门和地市分公司给予的评价均低于中间值3.0;从培训效果各单项的得分情况看,职能部门、营销部门、客服部门和地市分公司主要在对培训效果的跟踪记录和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上得分较低,存在较大问题。

在六个参数中做得相对较好的是受训准备,而做得最差的是培训需求评估和培训效果的评估,这说明湖南铁通整体培训有效性不高,这对于一个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电信运营商而言,有待进一步提高。

湖南铁通员工培训有效性优化总体思路

针对湖南铁通员工培训有效性不高的弱点,构建分级分层培养各类人才的优化思路。按照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和发展潜力,向铁通集团送培和自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对14个所辖地市分公司的一般人才培养工作制定计划并做出统一安排,组织实施。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长短结合、内外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段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教育培训费用的投入,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全员培训率达到75%以上。

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学位/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专题轮训、考察学习、技术比武、学术交流和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这三类骨干人才。

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强化管理知识为主,“送出去、请进来”,组织管理人才参加国内外中短期管理知识培训及其他知识学习,提高管理人才的经营管理能力、宏观决策能力和依法治企能力。选送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及后备人才参加工商管理课程学习,对未参加学位教育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及后备人才进行专题轮训。

营销人才的培养。把“培训+实战”作为主要手段,开设多个“课堂”,快速提高营销人才的市场策划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公司派人参加集团举办的省分公司部门经理培训班,公司每年举办一次技术大比武,并开展多次小型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帮助营销人才积累基础知识和实战经验,使营销人才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技术人才的培养。公司每年定期派员工参加铁通集团举办的高级营销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班;与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站合作,举办电信营业员、电信机务员、通信网络管理员、电信业务营销员、话务员等通信行业特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班,并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湖南铁通公司员工培训有效性优化方案

湖南铁通公司员工培训有效性优化后的方案包含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管理体系两大部分、六个模块,最终实现企业培训使企业获益及员工满意的目标,体现培训的价值(详见图1)。

(一)培训课程体系模块是核心

公司专门成立一个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长、培训主管、省、地市两级分公司兼职培训师组成“公司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小组”,开展以下工作:

编制培训课程参考手册。在手册中对目前企业培训的常见课程进行分类:企业文化类、领导力类、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市场营销类等课程。对每一类课程中的具体科目进行详细描述,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内容、适用对象、培训课时等内容。

将该手册发到各级部门负责人手中,让他们了解公司的培训课程体系、课程的分类及每门课程中包含的知识点。特别是将公司内部收集提炼的管理、服务、技术、营销、外交公关、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心得和经验贯入其中,增加针对性。

由项目组与各部门主管进行面谈,了解主管对其直接下属所需掌握的岗位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对应的培训课程的意见,与岗位说明书对照,进一步明晰岗位的技能要求。

由项目组对调查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再经过项目组成员充分讨论,最终确定每一个岗位所需的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所有岗位的员工都清楚自己所在岗位需要接受的培训课程,有利于培训主管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实施计划,也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人力资源部每年再安排一些公开课程,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好及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形成对培训内容的有益补充。

(二)培训管理体系模块

培训规划计划模块是先导。培训者要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战略,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制定培训规划。之所以有些企业领导层对培训工作不满意,认为培训花钱没绩效,其根本原因往往是培训没有计划、没有需求、没有跟踪、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湖南铁通公司应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围绕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制定明确的长期和短期培训规划、计划,保障培训学以致用,实现培训的高产出。

培训管理制度模块是基础。合理、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将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员工成长和激励员工,湖南铁通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包括《员工培训管理流程体系》、《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员工学历进修管理办法》、《兼职培训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程序》等。公司的培训工作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维护三类人才的培养为主,由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二级培训主体实施。

培训项目的实施模块是关键。培训者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整个项目策划及课前的准备、培训师落实、学员的确定、场地器材准备、员工问卷调查等;课中的现场服务、监督;课后的培训效果的评估,员工培训在岗位上的转化应用等。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方式上的突破,采用公司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模式。要加强公司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力量,对员工进行以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岗位技能为主的基础培训;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合办工商管理、工程硕士班或选送后备干部到国外进修等方式,为公司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骨干;要加强与通信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送有潜力的青年员工到这些公司进行实习、考察。

培训师资资源模块是保证。公司培训师资资源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从铁通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设内部培训师团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一种小投入大收益的做法。可由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地市分公司领导、专业骨干、营销状元组成兼职培训师团队。每年,铁通集团、省公司都会组织大型的技术比武,不仅是提升和检验员工技术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发现和选拔、培养企业内部培训师的一种绝好办法。培训师团队接受人力资源部的统一管理,在授课前经过严格选拔,并参加企业培训师的培训和认证;外部的培训师资则与国内著名咨询公司、高等院校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培训效果跟踪模块是检验。评估是全方位的,既要了解被培训者的满意度,也要了解培训者和管理者的满意度;既在考察被培训者的培训收获,更要在较长时期内跟踪其培训后的在岗业绩以及对提高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可采用柯克帕特里的四层次评价标准,同时建立培训跟踪体系。

参考文献:

1.严诚忠.最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杨淑兰,牛立新.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4(12)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篇7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人才培养;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作为通信领域重要分支的无线通信技术,为企业构建无线网络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在无线通信行业里,企业实施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家科技含量很高的无线通信企业,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来适应社会对无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员工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对无线通信行业所拥有的丰厚的技术性知识体系,还应该将员工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素养,为此,加大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训练,让员工从实际工作中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培育更多的、高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此,结合无线通信技术专业培育实际,从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全面分析,不断调整培育模式,以适应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现状,并将企业人才战略培育计划中,将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建立在员工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优化企业培训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员工的教学管理能力,切实推进企业对高素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

二、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保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而优质的教学内容、先进的实验条件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本科教育理念是知识和能力、超越和创新并重,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的科技人才

1. 设置与通信领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知识的宽和知识的新是创新人才成长的物质条件。因此,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将来能否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学知识的覆盖面和知识的先进性。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必须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以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要增加教学计划的柔性,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院(系)、跨学科选修课程;要拓宽知识面、细化专业方向,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要加大设计教育和工程训练(包括工程试验和实践训练)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强化学生实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按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思想重新组织专业课程、编写反映时代气息的新教材和创建相关的教学软件、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和加强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等。例如,无线通信专业方向设置了移动通信新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软件无线电等新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新型人才。

2. 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无线通信专业方向的教学更需要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在现代化的课堂中,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建立一支知识层次高、实践能力强、高素质教师团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证。教授、副教授既是科研带头人,又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要把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学术研讨活动,使学院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无线通信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1.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形成,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和业务也随之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得无线通信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发、设计等环节也日趋复杂化与专业化,所以社会对于无线通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人才的定位,人才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策略的具体构成。面对当前企业的具体实际,将无线通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

2. 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将通信工程师分为九种类别,包括有线传输工程、无线通信公告称、数据通信工程等。企业培训部门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在进行分专业培养时,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情况,利用现有的培训队伍和实践能力训练条件,从员工的兴趣和基础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分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此,开展分专业方向的无线通信专业培训计划,可以实现员工的自主选择,也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更深入的参加专业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去。

3. 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应用型无线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实训、综合设计与科技制作等实践环节,带领员工从实践中来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无线通信技术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比如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和分析,对高频电路的实践和分析,对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发挥员工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实际工作中来加强其对具体设施、设备的综合性运用,以提高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力。

四、结语

通过对无线通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修订、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企业发展的规划上来,结合岗位对员工的实际需求,从应用型、综合型的人才战略上来调整培训课程和计划,使得员工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利用实践训练和工程应用,来建立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对企业通信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为无线通信专业方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宝岩,朱敏波.电子机械学科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6(9):12-21.

[2]陈小虎,刘化君,屈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4(5):58-59.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篇8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64-04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先后开展计算机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新课程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和省培国培。培训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凸显:面对一般都有繁重工作任务的教师,培训者面临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一方面,广大教师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希望培训方实行按需施教,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希望培训内容前沿和与时俱进,避免与其之前参加过的培训内容重复。另一方面,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却在下降。“身在曹营心在汉”和中途放弃培训的学员比例逐年增加。面对大量的培训机会和唾手可得的网络学习资源,广大教师不再视培训为“稀缺资源”和“福利”,有效性和培训机构的品牌、声誉和口碑成为教师是否参训的主要考量点。

那么,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基于多年的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一体化改革才是有效培训之出路。培训者必须加强培训项目的顶层设计,进行包括培训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在内的一体化改革,方可达到优化组合培训系统各要素、各子系统,实现系统整体优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培训有效性的效果。总体策略是,视培训为项目研究,做到培训设计系统化(一体化)、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培训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培训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人员团队化、培训师资专业化、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教学个性化、培训资源微课化、培训成果可视化(数字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1.培训理念改革

培训理念在整个培训项目中处于最上位,是培训项目顶层设计的核心,决定着培训项目是否既立意高远(顶天)又贴近一线教师(立地)。

(1)一体化改革理念

培训是个大系统,人员构成方面包括培训决策者、培训者、受训教师等。其中,培训者又包括项目负责人、学科首席专家、主讲教师、助教(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其他支持人员。要素构成方面包括培训的需求、目标、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因此,培训项目必须以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指导,进行一体化改革,实现以上人员和要素的优化组合,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2)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而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进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必须确立“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1]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研教改、网络化学习、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思想[2],走出“理论、技术、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油水分离的困境[1]。

(3)“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念

“学思行省”是“学习-思考-行动-内省”的缩写。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专业发展”,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思行省”理念应贯穿于培训全过程,包括课程模块设置、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专题教学、技能操作、作业任务设计、教与学活动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环节。“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一脉相承。

(4)“导-训-研-赛”一体化理念

“导-训-研-赛”一体化是指“引导(理念、理论知识、方法策略层面)-实训(技能、实操、工具层面)-研究(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竞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课件、微课等)”一体化,与“学思行省”一脉相承,贯穿于培训全过程。

2.培训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改革

(1)针对集中培训的弊端,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2)探索以微课、慕课为主要载体的“导-训-研-赛”一体化培训模式

开发系列培训微课程、慕课,方便教师利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指导学员开展基于微课的说课、上课、评课、分享和交流,提升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

(3)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创建网络研修社区

发挥教师博客(博客群)、QQ(QQ群)、微信(微信群、微信公共平台)、K12教育网络空间、网易云课堂、慕课平台、教师工作坊的各自优势,创建适合不同类型学员需要的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4)组建复合型培训团队,探索教研式培训新模式

例如,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的教学中,组建包括教育技术专家、信息化教学专家、教研员、名师(学科教学专家)、一线优秀教师、行业企业职教专家在内的复合型研训团队,开展现场教学诊断和观课磨课,提升学习实效性。

(5)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

对于理论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专家讲座、问题研讨、课后反思与课题拓展等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专家讲座高端前沿、专业引领、信息量大、引发学员深度思考的优势,配以问题研讨、课后反思和课题拓展,引发学员观念转变和行动跟进。对于设计、开发和技术应用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项目学习等培训方式,采用“范例演示赏析评价基本技能训练模仿借鉴改造改良创新”的教学模式[1]。

(6)开放机房,加强实操实训

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给学员上机操作,多安排上机辅导教师,兼顾两端。根据学员学科专业背景的差异,主讲教师为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员提供多样化的案例素材,更贴近学员的学科专业。集中培训学员人数较多,可采取理论课大班制,技能课分班制,充分发挥优秀学员对其他学员的带动作用,使学员获得比较充分的技能指导和训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点受限和学员基础差异大、教学进度难统一等问题。

3.培训内容改革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最新发展、相关培训标准、学员基础和需求,确立以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应用为核心内容模块,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方案,设置理论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四大课程模块,并且保持滚动式迭代更新。其中,理论提升模块包括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新角色、信息化教学现状与趋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路径等专题。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包括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什么是说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误区、说课常见误区、全国获奖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赏析、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及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模块包括网络搜索与下载、动态与可视化PPT制作、国内外优秀微课赏析、微课设计与创作、慕课开发、Flas技法、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数字校园资源建设等专题。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模块包括信息化教研教改项目的选题、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论文写作、教学成果培育,翻转课堂课例研讨,数字校园教学应用,教育新媒体新技术等专题。依据学科最新发展态势,每年新增2-3个前沿性专题,依据学员培训效果反馈删减2-3个旧专题,保留的所有专题保持20%以上的内容更新。

4.培训课程资源改革

由于培训对象大多数为各学科专业一线教师,部分为教学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其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迥异,必须开发支持学员自主选学的多样化、多层次课程模块:①除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以外,面向不同对象开发针对性的选学课程模块。②面向不同学习基础的教师开发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梯度、递进式课程资源(案例)。③开发培训管理平台,实现学员基础评测分级、分级呈现课程模块,在完成相应必修课程模块后,可自主选学扩展课程模块。培训管理平台具有注册、选课、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测验、反馈诊断、在线互动、学分管理等功能。④培训课程微课化。开发培训课程系列微课,形成短小精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课程,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方式。⑤创建以微课程资源为基础的系列培训MOOC,支持大规模学员在线自主学习。⑥与参训教师和参赛教师合作,将培训班课程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作品纳入中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重点建设各学科专业优秀微课资源。⑦根据时展、技术更新和教师实际需要,开发前沿新课程模块,更新原有课程模块。

5.培训评价方式改革

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性、开发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主要采用电子作品集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培训过程中各技术学习专题教师适时组织课堂学习竞赛,评选技术学习优胜奖进行教学激励,最后培训团队根据学员出勤、纪律、提问、回答问题、专题优胜奖、电子作品集汇报和评价结果评选优秀学员,实现培训成果可视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鼓励、推荐和指导优秀学员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说课大赛和课件大赛,充分体现“导-训-研-赛”一体化的培训理念。

6.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

围绕培训有效性的提升,将培训涉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培训理念的创新、培训模式的建构、培训理论的整合应用、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方法的优化、培训流程的标准化,以及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网络化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的提升策略等,作为常态化的课题研究内容。近年来,笔者先后主持了“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师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理论整合研究”、“面向教教育的示范性精品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中职教师品牌培训项目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等8个自治区级教研教改项目,尝试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培训中,提升了培训的有效性。

7.培训团队专业化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托专业化培训团队。例如,笔者连续十年主持广西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相关培训项目,均依托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该团队以信息化教育研究、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和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教师培训于一体。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各有专长,配合默契,已打造成为颇具实力的专业化培训团队。

8.培训标准化

培训者必须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培训流程:

每次正式培训前,首先要进行相关课题研究,集中解决以往培训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培训的有效性问题。

其次,进行培训调研,分析参训中职教师的真实需求。

第三,组建培训项目团队,研制培训方案,参加培训项目竞标。

第四,竞标成功获得培训项目后,第一时间根据学员需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开发培训新课程(专题)资源包,更新原有课程模块资源包。

第五,成立培训班筹备小组和备课小组,召开筹备会和集体备课会,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教训,对历届培训班学员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调研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初步掌握我区中职教师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明晰培训的总目标、总要求、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和专题目标。

第六,多渠道培训通知和培训信息。除了邮寄纸质版通知,还利用博客、QQ群、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现代化通信方式,确保参训教师及时获得培训通知和后续培训信息(例如住宿订房、路线图、训前学习准备等),同时解答学员的一些问题,使学员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第七,提前做好训前准备工作。代学员联系就近宾馆,订购桶装水,安排学校食堂就餐,确定教室和机房,打印课表,购置资料袋;放置欢迎牌,打印并粘贴前往报到教室的路标;安排接待人员轮流接待学员;在网络教室的每台机子上安装培训要用的软件;检查设备,布置会场,确保开班典礼和培训的顺利开展;制作和安放学员学习证,提高学员的学习角色意识。

第八,学员报到前或报到当天,安排学员填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技术基础、学习需求、教研教改和专业发展现状的网络问卷,第一时间将统计分析结果发给各专题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以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

第九,加强教学监控和反馈。通过课后面谈、QQ群 、短信、微信、电话和邮件等方式加强学员与主讲教师、班主任、辅导老师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获取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各专题协调、有序地进行。

第十,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为学员创造最佳学习环境[3]。主要做法包括:佩戴学员证,严格考勤;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加强作业管理;安排最好的机房;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基础差的学员,多听取学员意见。

第十一,将往期培训资源和本期培训新生成的优质资源汇总刻录成光盘发给W员,以支持学员的后续网络自学、校本研修和可持续专业发展。

三、培训一体化改革成效

培训一体化改革实施以来,笔者所主持的培训项目均获得满意效果,满意度均在95%以上。学员在问卷调查、座谈会、QQ群留言和培训日记中纷纷表示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意识与态度、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均有较大提升。以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例,300多位参训教师参加2009年全国中职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2010年-2012年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2013-2016年“创新杯”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6个、二等奖110个、三等奖120个、组织奖16个、最佳单项奖2个、大赛闭幕式最佳展示3个的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杨满福等.基于Web2.0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整合培训模式创新实践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73-7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