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3-03-10 14:50:23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

一、奋力进取,努力向技术管理复合型方向发展

**年10月,因工作需要,被调入县公司负责机房环境整治、交换设备维护等工作。由技术岗位转变到技术管理岗位对我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也为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对于综合工作,我合理规划时间,统筹安排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不掉队。特别在机房环境整治上,我以市公司的相关要求为标准,从细节上下功夫,与建设维护部门相互协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历次安全检查中,市公司都给予了认可,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对此,我认真总结并及时完成了整改。

二、认真学习技术业务,掌握设备维护技能

我于**年**月份至**年**月份在**担任程控交换机维护工作。这也是参加工作以来走上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其实,**的设备维护工作是以交换设备为主的,还包括市话测量、电源、传输、油机等设备的综合维护工作。在综合维护工作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学边用,不断提升了专业维护技能。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专业技术理论上,采取内外结合的原则,以自学为主,以公司培训为辅,毕竟外出培训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几年来,我一直保持了不间断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2

我叫××*,1996年毕业于天津铁路运输技工学校通信专业。同年9月来到神朔铁路,成为电务段的一名通信工。转眼间,十个年头过去了,在段各级领导的关怀信任和精心指导下,我团结同事,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青春。——本着以运输生产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始终贯彻版权所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我不断探索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顺利的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各项任务,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

十年来,我坚持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密围绕在各级领导周围,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为电务段通信设备的畅通、神朔铁路的安全运输、更为神华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回过头来想想这段历程,充满了艰辛、挑战,是值得回味的十年,大致可分为以下这么几个阶段:

一、努力学习,充实自己(1996年9月-1997年12月)

1996年9月学校毕业来到了神朔铁路。当时,神朔铁路正处于筹建阶段,做为刚报道的毕业生,我丝毫没有放松学习的机会。——在段领导和技术室的安排下,我虚心巩固学校的专业知识、深入钻研业务书籍,做到了温故而知新;此外我还熟悉神朔铁路即将投入的设备、仪表;为详尽解掌握神朔铁路的整体规划,熟悉神朔铁路通信线路、设备设计图纸、在府谷通信楼至工务段和施工单位的师傅学习光电缆接续,配线、做气闭、编把子上线……为后来的通信施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整整一年的时间,我向一块求知的海绵,一丝不苟地吸取着知识的营养,因为我深深感到: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只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做前提,才能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专业知识够用、操作技能较强的一线高技能操作人员。

二、不畏艰苦,参加验收(1997年12月-1998年3月)

1997年12月,神朔铁路通信进入了全面施工当中,我跟着施工单位的老同志一起早贪黑奔波在整条线路上,不畏艰苦、不畏严寒,在种种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工作。到98年3月,基本完成了全部的施工验收任务,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完美结合。当时环境的艰苦,丝毫没有磨灭我的工作热情,我珍视和忠实于自己的事业,立足本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我十分珍惜当时这次学习机会,虚心像有关技术人员请教问题,细心琢磨、反复演练,从而掌握了一手过硬的电缆接续技能。

在此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学过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业务上的技术难点,而是师傅们和同事们对工作的态度,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那时有一句口号叫“干,为了电务段,累倒了送医院”。——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与激励下,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搞好每一项维修,做好每一次巡检,填好每一张记录,算准每一个数据。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我认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就是敬业、就是爱岗的充分体现!为后来的独立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初单重任,工作井然(1998年3月-1999年8月)

电务段成立以后,本人被分配到大柳塔电缆工区工作,于1998年3月23日正式住到大柳塔,我被工长任为安全员,工区正式展开各项工作,由于以前积累的经验,对于这份工作还是绰绰有余,工区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设备质量节节攀升,1998年底,大柳塔电缆工区被电务段评为“先进集体”,在1999年初,干线电缆被施工单位挖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电务段首次干线电缆接续任务,在同年,在电务段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通信专业二等奖”。同年8月被电务段领导任命为大柳塔电缆工区工长。

成绩面前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之能所以能有今天,离不开段各级领导和同志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更离不开公司大好形势下给我这样一个好的环境。我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神朔铁路的无线通信事业无私奉献!我把自己的工作信条总结成五句话:“理论学习当尖兵、作风纪律过得硬、业务天地显身手、任务面前当标兵、荣誉面前步不停。”!

四、脚踏实地,不负众望(1999年8月-至今)

1999年8月16日上任大柳塔电缆工区工长,开始了我整体工作的全面锻炼。由于种种原因,工区的各项工作不是很好,管理松散,设备故障率高,摆在面前的是任务紧,责任大。不敢有任何的侥幸心里,埋头苦干,带领弟兄们克服各种困难,将问题逐一解决,到2000年工区的各项工作已走上了正规。2000年底,大柳塔电缆工区被评为电务段评为“先进集体”。

2000年8月----2001年12月,我和电务段的总工给榆林联通和移动敷设100多公里光缆!

2002年,由于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4-5月,参加了北京佳讯飞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fh98数字调度系统的学习,拿到了结业证书,并且参加了当年的成人函授考试,成为兰州铁道大学通信工程学生(在读)。下半年,全面参与了神朔铁路通信系统的改造。同年参与制定了神木北通信领工区《综合考核办法》。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并于2004年1月7日拿到了“五级职业资格证书”!

面临更大的挑战,人员少、设备点多线长,要求工作中不得有一丝马虎。但我没有在挑战面前倒下,反而更加激发了我得工作热情,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为公司、电务段全面安全、运输、生产任务,神朔公司、电务段全面工作上台阶默默的奉献,03年我被神朔铁路公司共青团评为“优秀团员.”;04年被神朔铁路公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而且被神朔铁路公司共青团评为“青年安全示范岗”!不仅如此,在神华集团第三届职工技能大赛中,我荣获通信工工种优秀奖。04年参加了光缆接续培训,无线调度系统,环境检测和技师培训。05年参加了技师培训。同年,我被神朔铁路公司评为“先进个人”。电务段评为“先进集体”。又参加了全国成人函授考试,成为内蒙古工业大学通信工程本科学生(在读)。

五、提升素质、武装头脑

工作之余,我认真学习段工会下发的文件,积极参加段工会组织的“安康杯”等版权所有各类活动。有针对性的选读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认真学习当代工人许振超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要象许振超那样,爱学习、肯钻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岗位成材。今后,我将更加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不移地贯彻“十六大”精神,在政治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更加强修养,在技术领域里不断学习,勇攀高峰,紧紧围绕上级制定的目标开展工作,为神朔铁路公司的安全生产作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3

有效监控设计质量的前提是及时采集设计质量信息。尽管国内各工程设计企业内部运作模式不尽相同,但其信息来源基本主要通过如下渠道:1)从工程设计开始至投产运行各个阶段,设计人员和所在部门通过施工配合等方式所了解、汇总的专业设计质量信息;2)各专业设计部门整理、提交的设计校审单、质量评定单等;3)项目总负责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逐渐获取的各类设计质量问题;4)施工图审图公司回复的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告知书;5)客户通过各种途径反馈的有关设计方面的信息;6)企业、部门两级机构组织的综合或专业性设计文件质量抽查结果;7)两级领导接受的有关工程设计质量投诉;8)企业技术质量部门通过设计质量回访和寄发征询函所收集和汇总的工程实际运行信息;9)技术人员向有关部门反映的各类设计质量信息。

二、工程设计质量信息基本辨析过程

由于来自各方的工程设计质量信息所涉专业不一、程度不同,所以需对其分门别类地仔细筛选和甄别,通过清晰、简捷的途径逐一落实。1对于设计文件中反映的质量信息设计文件是设计工作的重要成果、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对象。降低设计阶段失误率,消除质量隐患,是每位设计人员的责任。在筛选和甄别设计文件质量信息时,宜立足于程序规范性、结构安全性、工艺先进性、技术合理性、施工可行性等方面。其基本操作思路为:1)督促相关专业设计人员认真查阅原始资料和检查设计文件,与相关专业人员仔细核对,追本穷源,明白无误地确认问题出处。2)指定项目校审人员全面审阅原始资料和设计文件,按质量体系要求逐一复核、填写检查内容。3)邀请企业技术专家重点审查,作出定性、定量的技术性结论。2对于工程施工现场反馈的质量信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工程施工现场反馈的质量信息是反映设计质量最为直接和客观的内容,也是设计质量控制的末道防线。密切关注和牢固把握这一环节,妥善处理其质量信息,至关重要。其基本操作思路为:1)敦促设计人员即刻赶赴现场,与施工、安装、监理和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寻找问题症结。2)邀集企业各专业有关技术专家踏勘工程现场,收集资料,仔细鉴别,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发表评估意见。3)听取业主、施工、安装、监理等单位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4)对于具有综合或普遍性的设计质量问题,宜提请企业技术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集体讨论,作出评价。5)对于本企业范围内,在技术上难于界定或争执未决的设计质量问题,可委托所在地权威机构或业内技术专家评审和鉴定。3对于工程投入正常运行后出现的质量信息判定工程质量是否过关、设计是否合格,标准就是其是否经受了实际运行的考验。所以,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命运将与工程共存。对于采集的这一方面信息,其基本操作思路为:1)即请相关人员査阅设计文件,先行对问题有初步了解,同时作好资料汇总、专业协调等准备工作。2)及时组织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设计人员赶赴现场勘查和分析,作出基本判断。3)若现场难于解决问题,回企业后应迅速组织技术论证,拟订解决方案。4由技术质量部门等收集、汇总的质量信息企业有关技术质量部门宜每年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和设计人员实地考察部分在建或已建工程项目,对业主、施工、安装、监理等单位进行设计质量回访;或向有关单位寄发征询函,抽样调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运行信息。对通过这一途径获取的设计质量信息,其基本操作思路为:1)核实并确定发生设计质量问题的有关设计部门和人员。2)转发并责成有关设计部门和人员对质量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和妥善处置,并提交分析、处理报告。3)提请企业技术专家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起因,客观公正地评估质量严重程度。

三、工程设计质量问题的解决途径与防范措施及信息形式

工程设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项目来之不易,因设计失误而造成质量事故和缺陷,其负面影响绝不限于所涉项目,由此可能导致一连串项目的失之交臂。所以,无论是设计文件中反映的、工程施工现场反馈的、工程投入运行后出现的,还是企业技术质量或相关设计部门等采集、汇总的各类质量信息问题;无论是令人揪心的大问题,还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项目参与者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补偏救弊,周密拟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着力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断提高企业整体设计质量和水平。1解决途径面对具体的设计质量问题时,一些设计人员总是抱着消极、抵触的态度,有意无意地将设计与质量割裂开来,或敷衍了事,或避重就轻,或滥竽充数,或嫁祸于人,不一而足。诚然,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设计质量问题也许在所难免,但关键乃是如何及时、主动地予以解决。这里,一方面需要实实在在地提升企业有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则需循序渐进地完善企业设计质量信息快速响应机制,并基于主观与客观、个人行为与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有机结合,达到解决设计质量问题的目的。其中后者的基本操作思路为:1.1工程施工前1)仅限于某一专业的设计质量问题,相关设计人员应及时修改设计文件。2)对于涉及多专业的设计质量问题,有关人员应在项目总负责人组织、协调下,经充分的技术探讨后,完善设计文件。3)对于较严重的专业设计质量问题,应在技术专家指导下,由相关设计部门领导组织技术研讨,拟订改进方案,安排人员修改设计文件。1.2工程施工中1)仅限于某一专业的设计质量问题,有关设计人员应赶赴工程现场了解情况后,迅即以技术核定单的方式,或回工作单位后尽快以修改通知单的方式提交业主。2)对于轻微、但涉及多专业的设计质量问题,有关设计部门和人员应在项目总负责人组织、协调下,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共同制订修改方案,分别提供修改通知单或设计文件,并作必要的施工技术交底。3)对于较严重的专业设计质量问题,由项目总负责人组织企业级技术专家和专业设计人员赶赴现场踏勘和分析,向企业主管领导作专题汇报,并结合工程施工和进度现状制定改进方案,安排人员修改设计文件,并作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4)即使是一些查无实据或明显不属设计质量的问题,设计人员也应通力合作,责无旁贷地承担协助分析、解决的义务。5)各有关设计部门和人员提交修改设计文件后,应撰写情况说明,并在企业技术质量部门备案。1.3工程投入运行后1)由专业设计部门领导组织本部门设计人员赶赴现场调研,制定整改方案,修改设计文件。2)由项目总负责人组织各有关专业的设计人员赶赴现场调研,与业主方技术人员一起,通过技术交流与论证,制定整改方案,并安排相关人员修改设计文件。3)由企业技术质量部门组织企业级技术专家和设计人员赶赴现场调研,客观审视设计质量问题,通过广泛、深入的技术论证,集思广益,对症下药,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并安排有关人员修改设计文件,及时将分析和处理结果反馈给业主。4)各有关设计部门和人员提交修改设计文件后,应撰写情况说明,连同所有分析、整改方案等在企业技术质量部门备案,并向企业主管领导作专题汇报;同时,应定期了解工程现场整改和运行情况,在得到业主认可后,撰写总结报告,分别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2防范措施设计质量贵在严防。密切监控设计过程,规范执行预防措施,是确保设计质量的基本前提。其基本操作思路为:1)工程设计企业应逐步转变目前仍然普遍应用的设计项目与工作量挂钩多、与设计质量联系少的传统模式,在健全的企业设计质量体系框架下,高度重视和坚决执行设计质量管理记录和考核制度,设计与质量并举。2)无论处于何种状况,所有设计文件都应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所规定的校审程序,杜绝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3)为了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应以专业设计部门为单位,定期开展正常、规范和形式多样的专题技术业务学习,并形成制度。4)在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企业、部门两级须加强对设计质量的抽查或定期检查工作,并全面、认真地进行评估,使质量监控真正落到实处。5)各设计部门应有的放矢地抓好传帮带工作,义不容辞地履行对青年设计人员的设计质量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责任。6)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项目,相关部门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避免类似问题重犯。7)对于专业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通用或关键技术,各设计部门应组织技术专家和设计人员,以科研或业务建设项目形式,进行集体汇编和攻关,然后在部门内推广使用,减少设计差错,提高设计效率。8)对于负面影响较大的设计质量事故,应予以全企业通报;对于相关责任人,应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和施以一定经济处罚。3信息形式质量信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于工程设计企业和人员来说,都应高度重视。尽管各个企业的信息传递、共享途径不尽相同,但在创造通畅的传播方式、宽泛的覆盖范围等方面大可作为,切实让设计人员有所积累,有所收获。其操作方法一般有:1)对于经技术专家筛选和甄别的、或已得到处理的典型设计质量信息,宜及时、动态地通过企业网站、通报等信息渠道,供设计人员浏览。2)企业网站宜设置设计质量交流信箱,便于设计人员随时提供信息和合理化建议。3)藉借每个企业一般均推行的定期设计协调会议之机,向有关部门领导通报工程设计质量信息。4)企业技术质量部门采集、汇总的各专业设计质量信息,经技术专家重点剖析与点评后,不定期通过设计质量简报或技术通报等形式予以。

四、结语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为了适应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探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与深圳中兴通讯NC教育合作中心中兴新思教育合作,于2012年在我校正式创建了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NC学院以培养移动通信及信息化人才为宗旨,引进中兴通讯与现网一致的实训平台、配套实训教材、企业讲师授课、完善的企业培训教学体系、企业培训质量控制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等等,确保人才培养与通信产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作为海南省第一家与中兴通讯全面深度合作的NC学院,“校企联办,深度融合”是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最大的特色。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从此迈上新台阶。

二与中兴通讯校企合作的创新与实践

(一)构建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的全面深度合作新机制,实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校企深度融合

为探索实践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底我校与中兴通讯NC教育合作中心旗下深圳清大协力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合作协议》,构建了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的全面深度合作新机制,找到一条校企合作双赢的新路子。双轨制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基本理论与文化修养以大学教育为主,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教育以企业为主的教学双轨制;第二,大学为主体的教学与科研突破与创新,与企业为主体的教学与技术应用突破与创新的发展双轨制[1]。为充分发挥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合作机制的作用,根据合作协议按照一院四基地的合作目标和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的合作机制,2012年3月成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每年研究和决定合作中的重大事项,为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的发展把握方向。同时细化了协议执行方案,制定移动通信技术校企合作专业五年建设规划,包括:①信息咨询服务。②合作专业教学计划执行保证。③设备技术支持保证。④学生NC专业认证。⑤学生职业规划与实习就业保障。在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合作机制下,自2012年以来,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合作内容,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持续推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校企深度融合。

(二)共同打造校企一体化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零距离整合

具体做法是:与中兴新思教育实施专业共建共管,实现学生入学、培养、就业全过程一体化的深度合作办学,由校方和企业方共同制定培养人才计划,共同开发教学教材,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在深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与中兴共同制定校企一体化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方利用中兴通讯企业资源和优势,对通信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岗位技能进行细分,总结出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长期发展的核心课程,实现课程及教学内容与岗位的零距离整合。图1为企业岗位需求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序化整合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如图2所示企业主导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几年来,每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经修订,但始终遵循企业主导的核心课程体系基本不变。借助合作企业中兴通讯新思教育平台,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做到按当前企业需要培养人才。

(三)合作构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与中兴全面深入合作后,按照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思路,我们遵循“市场需求、就业导向”高职办学要求,主动适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构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二年级下学期安排三周时间3G核心课程集中实训(实践),三年级一开始安排八周职业技能集中式综合实训(实习)。这些集中实践教学可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进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提前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在解决企业用工困难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对于这样的实习,学校有一套严密的组织实施方案,通过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做学合一、工学交替”,保证学生的课程学习与顶岗实习两不误、双丰收[2]。

(四)合作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优质教学团队,实行双主体管理

(1)双师型师资团队的组建与培养创新:校方教师送到企业定制化培养,校方师资需要通过企业讲师认证。在满足企业、学校双方需求的条件下,师资调整灵活化,混编师资的协议一年一签。(2)专业课教学过程管理体制创新:NC学院、教研室和教师三个层面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管理”,共同构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确保教学的优质实施。

(五)引入先进的中兴NC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实施双主线教学

(1)专业核心课程推广MIMPS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携手清华大学教育学专家,运用最先进的“ICARE”教学理念设计出的一套适合通讯专业实际教学的MIMPS教学法。如图3所示,MIMPS代表5个核心思想,即Modularization、Interlacement、Mission-driven、Practical-research、Self-evaluation。(2)按企业职业素质线+职业技能线实施双主线教学。其中,职业素质线对应三个阶段三类课程,如图4所示。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工种分析,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本专业所需开设课程类别,最终形成职业技能线。

(六)努力构建社会、行业、学校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由原来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由学校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校企共同评价[3]。同时,在围绕职业技能开展专业建设中,嵌入中兴通讯S.M.A.R.T职业模式,做好移动通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校和中兴企业共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三结语

总之,在这种深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我们双方共同搭建起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支撑平台,包括中兴实训平台、中兴企业教材、中兴实习基地、专兼结合教师、合作专业学生、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网络资源、中兴NC认证和多元评价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改革经验与教学成果。今后,我们将按照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总结经验,大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培养更多企业和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通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障碍及促进政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9):46-50.

[2]孙文缘,戴聪腾.校企合作下的技能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上海翻译,2016,(3):72-76.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创新;技术人才;计算机系统;发展动态

一、计算机技术的现状

计算机技术专业在诸多方面就业前景都比较好,例如:(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2)软件工程方向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分析

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 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曾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而且数控人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技术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数控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不仅如此,近年来电信业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电信企业对于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由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发展并日趋激烈,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即由本科、专科生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发展。市场营销人才也是电信业的需求亮点。随着电信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电信企业开始大举充实营销队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将会十分抢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软件人才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网络人才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

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全球IT行业的发展看,经过几年的低迷发展,IT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大有东山再起之势,IT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蓬勃生机。从中国情况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达到 180多万,印度达到90万,而中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不足40万。这就说明,中国计算机软件人才短缺,这将严重束缚中国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很大。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2003年,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人数27万,占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4.6%,加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达到63万人。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这样势必导致计算机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因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可以作为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发展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6

开发过程必须是标准化、规范化、可管理的。规范化的研发过程可以避免开发人员因开发的产品有所变化而花大量时间来熟悉开发流程,集中更多的精力在产品的增值工作中。IPD的研发过程结构合理、每项工作定义清晰,由开始到结束都是基于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的全过程。

2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构建

技术中心的组织模式直接影响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而每种组织模式适应的企业类型也不尽相同,建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和改进。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集团技术中心的组织结构一般分为3个管理层次。1)决策层决策层又分为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技术中心重大问题的决策,由集团主管科技创新及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是对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评价等工作,由集团内部高级专家和外聘专家组成。2)管理层管理层一般设在集团总部,由技术开发处、综合办公室、信息中心组成,主要负责技术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3)操作层操作层主要负责科技项目的具体实施,一般由区域技术中心、专业技术中心和分公司技术中心组成。建筑企业技术中心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传递、各利益相关者协调、项目各类数据收集、资料文档查询等问题,技术中心内部上下级部门、同属部门以及研发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信息传递、处理和反馈通道,以保证各参与方及时了解项目的实际状况以及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10]。因此技术中心需要一个集成化的组织环境,通过IPD建立一个集成平台,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如图2所示。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改革研发管理,而是技术中心的一个战略转型,技术中心办公室通过IPD平台可以在进行项目决策和分配科研资源时,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从而保证了项目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实现了技术中心多个科研项目之间资源的最优分配[11]。集团技术中心拥有大量的科研资源、优秀的人才资源及设备资源;而且各技术中心具有技术相关性,科研项目之间具有很强的应用转移关系,所以不同的项目会提供和组织研发不同的科研资源。通过IPD平台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的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可以在共同的平台上讨论工作,取长补短,促进了集团技术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整合优化了技术中心与项目部研发的资源。

3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的运行流程

建筑企业建立IPD共享平台,将技术中心总部、各分公司技术中心、项目部下属技术部紧密联系到一起,随时进行技术难题的攻克、技术的创新。整个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的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建筑企业管理层最底层,项目层次遇上技术方面的难题,首先通过IPD平台,跟具有相关技术的项目部进行沟通,共享彼此的科研资源并进行讨论,如果难题得到解决,则项目部将技术方案共享到IPD平台;如果此技术难题未得到解决,则上报所属分公司技术中心,分公司技术中心可以通过IPD平台来获取与此技术难题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来自各分公司技术中心以及技术中心总部的技术资源。如果分公司能够解决,则分公司可以通过IPD平台传达给项目部;如果分公司不能解决,则分公司技术中心将其上报给技术中心总部。技术中心总部研发部门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将其通过IPD平台传达给项目部,也可以先传达给分公司技术中心,再由分公司技术中心传达给下面的项目部,同时平台上的信息集成部分要及时更新关于这个技术难题的资料;如果技术中心研发部门没有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就通过IPD平台传达给专家委员会或者外部的技术研发市场,与其共同进行研发工作,有效利用各类技术资源直至项目技术难题的攻克。从建筑企业基于IPD平台技术中心的运行流程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IPD平台除了担任提供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外,还是一个实时更新的技术资源库。结构体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分享或者查询自身需要的技术资料,并且随时更新。

4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的优势分析

4.1集成管理技术中心的研发资源

建筑企业集团通过IPD共享平台可以将科研资源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进行合理分配,将分公司技术中心的资源集中到集团总部进行集中管理,让研究重叠的项目部门临时组建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组合项目,避免技术共性导致的重复创新和科研资源浪费。而且基于IPD平台,技术中心办公室的运行流程可以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各分技术中心在各自领域也可以提升研发能力及积累经验。

4.2更好地适应多项目管理

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体系是一种支持不同项目研发的管理体系,并且加强了技术中心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使技术中心各部门间可以进行无障碍沟通,信息交流更顺畅。集团技术中心通过IPD平台可以随时掌握下属技术中心项目的最新进展、更全面地了解市场需求,同时实现了科研项目部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的统一,实现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4.3强化技术中心的过程管理

基于IPD的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可以促进企业的协同工作及集约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创新;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系统提供一个企业内部人员专业信息的共享平台,并且可以建立以IPD系统为框架的集成工作环境,培养出专业化的建筑业信息化人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又降低了新产品开发成本;技术合作可以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间研发机构的协调,消除研发重复投资,承担单个分技术中心无力独自承担的研发项目;还可以提供可视化的方法,供开会人员通过网络会议来讨论具体的设计问题,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建筑业的技术进步。

5结语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7

培养具有扎实信息技术知识、熟练信息技术能力、敏锐信息意识、正确信息道德观念的高职毕业生,是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对照这一要求,当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忽视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对信息技术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同于信息技术课程,甚至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而实际上,这两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并不等同,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内容。此外,随着部分院校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课时已有减少的趋势,然而,针对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忽视高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统一性

一些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还停留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层次,专业层面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信息技术培养目标,更没有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信息技术能力框架,造成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相对孤立,课程各自为政、培养目标分散。

(三)忽视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离散、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分离。在设置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时,没有很好地结合不同专业工作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造成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工作岗位关联性不大。

(四)忽视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研究,对信息技术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整体设计。导致开设课程单一、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忽视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3]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培养目标,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宗旨,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专业化转型,以形成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要使信息技术课程与专业的整体知识结构相交叉、相融合,使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处理本专业的需求,进行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运用相关信息知识解决各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的一般路径

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信息技术专业运用能力的需要。所谓专业化转型,就是结合相关专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重新构建一个融合高职、信息技术、专业职业特色的三年不断线的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通过分析认为,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应本着“三•三”的课程设置理念,其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第一个“三”为“三个层面”,即:信息技术总体培养目标、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总体目标,从专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中梳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专业总体的课程体系中考察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第二个“三”是指在不同时期影响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和课程安排的三个因素,即:实际工作需求、信息技术基础、现有教学条件。(1)实际工作需求。在制定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实际工作需求,要从企业工作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出发,制定适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信息技术培养目标;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职业发展的需求,对人才未来的职业走向具有前瞻性的预测,在制定时,应充分结合职业岗位群对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4](2)信息技术基础。在选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同类型、地区生源的基础存在差异,比如,职高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就明显比普高生熟练。(3)现有教学条件。在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时,必须考虑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基于“三•三”的课程设置理念,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立足于当前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充分考虑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专业的信息技术总体培养目标。然后,根据总体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基础,选择适宜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统筹规划、设置和安排信息技术课程,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化转型。

三、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的初步探索

本文将结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化转型。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营销业务开拓、销售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管理等工作,精操作、善推销、会服务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市场营销人才。该专业分为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两个工作岗位方向,以下将结合连锁经营方向开展讨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信息技术总体目标是:培养掌握营销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营销信息能力,具有甄别、合理利用信息能力,同时,兼具良好信息道德的市场营销人才。

(一)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重构

在信息技术总体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梳理了市场营销专业工作任务中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如表1所示。同时,梳理了市场营销专业信息技术相关教学内容的情况,以及市场营销专业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如表2所示。重构了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的市场营销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如图3所示,并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的课程设置建议。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将信息技术课程分成三类:(1)I类是培养学生常见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使用能力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等;(2)II类是面向具体专业、与企业工作岗位高度吻合的课程,这类课程应充分体现专业自身特色,如网络营销和专业信息技术等;(3)III类是贯穿整个大学的隐性信息技术课程,在这些课程中,信息技术内容与具体课程高度整合,渗透到课程内容,使得信息技术教育三年不断线,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管理、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等。I类、II类、III类课程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校条件合理设置课程,为专业信息技术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1+X”专业化改革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8

我们感叹信息化给我们带来快捷和便利的同时,是否关注到了这种状态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下去的维护者和支撑者――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是在教育教学逐步与信息技术融合、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运产生的。不可否认,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发展、教学竞赛、岗位设置、制度保障、职称待遇等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可谓是曙光初现,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笔者作为一个信息教师R捣⒄沟那桌者,试图从自身需求出发,去调查信息教师现状。参考相关的调研数据和文献资料,总结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与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集团的实践,从而得出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根据教育管理部门的调研数据[1],结合对中国知网“基础教育资源总库”中,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字段搜索到的文章进行筛选整理,加以笔者对北京市部分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员的电话访谈,可以粗略得到我市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基本情况。

1. 工作基本情况

(1)教龄

根据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针对全市在职信息技术教师抽样发放的500份调查问卷,分析后发现,目前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的现有教师从教年龄差距大,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59%,刚毕业的占24%,笔者接触的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基本稳定。相比以前,转岗现象已是极为稀少。通过访谈了解到缘由是工作内容的改变。如今信息技术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外,通常也肩负着校园其他数字化工作任务,但凡涉及摄影摄像、网络建设、电脑设备、广播电话、安防监控、cmis学籍管理等有关的工作,都可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协助,可谓工作繁杂。

(2)学历

本次统计中信息技术教师学历无一例外是大学本科(含第二进修学历)。近几年也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进修取得了硕士学位;另还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招聘来的新教师就是硕士。这从侧面反映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大有潜力。

(3)职称

众所周知,教师职称往往与学校中的教育教学成绩挂钩。但文献数据分析与电话访谈发现,有10%的信息技术教师感到评高级职称困难,与教学一线相比,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时往往不占优势;甚至在当前小学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根本找不到与网络管理员对口的专业职称。

(4)工作岗位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少,达不到满工作量,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专职上课的并不多;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师人员配比少,很多人在承担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同时,兼着学校网络管理员、电教老师、cmis管理员等多重身份,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数字化项目等繁杂工作。北京市管理部门的调研数据(数据来源同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图1所示。

2. 对继续教育的认识

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可以说日新月异,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需要接受各类继续教育。但是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开设的继续教育课程众口难调,也很难赶上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的速度。调查中,认为继续教育课程不太适合自身专业发展和一般适合的分别占全部受调查人数的14%和47%,通过分析得出,继续教育课程目前还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师的需要,开发出满足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是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培训的状况怎么样呢?通过调查,具体情况如图2。

不能经常参加业务培训的理由中,32.5%的教师认为太忙,没有时间参加,与前面调查兼职三项以上工作的现象,有很强的关联性,表明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确实非常繁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对工作职能的认识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职能的认识,有26.5%的教师认为是“掌握新技术,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掌握技术做好服务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敬业善教、研究教学、注重科研,这才是教师的本色;其次,应深入研究技术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促进作用,为学校信息化发展出谋划策。

据统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倦怠率排名前三,但是在调研和访谈中笔者发现两点曙光:部分一线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着非常朴实的理念和行动,通过个人努力,利用额外时间,提高专业发展,包括课堂教学获奖、指导竞赛学生获奖、研究课题发表文章等,实现了有所作为。另一点,随着基础教育进入一个优质均衡的高位发展阶段[2],优质的教育必须有优质教师人力资源的积累。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把自身角色首先定位为教师,要能站好讲台,能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有足够的专业技术背景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对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预测和规划,能够成为本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引领者和助推器。随着翻转课堂的兴起,已有信息技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在线测评收集学生的自主学习数据,通过大数据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热点、难点,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益。

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信息技术课程背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帮助每个受教育个体做好应对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准备, 顺应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趋势尤其重要。为此,笔者总结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与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集团的实践,从管理层面和教师自身发展层面,得出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 集团校行政管理层面

(1)全员培训 兼顾特色

芳草地国际学校集团信息资源部选取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对全集团500多名教师的学科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任务,几年来的大规模全员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带来了显著成果:一是全集团教师基本都能自主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逐渐减轻减少,培训员的角色极度弱化,转为技术应用引导者;领导、老师能够独立制作质量高的课件,满足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和上课赛课的技术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参与课件制作,制作员的角色消失,转为本学科教学研究者。

(2)整体应用 共享资源

集团信息资源部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信息化资源和云平台应用,如智慧校园平台和门户网站等,有效推进区域间信息化均衡发展。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都可以自行在智慧校园云课堂中,完成教学资源管理调配和教学模块功能应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信息化建设者角色弱化,引进IT外包公司人员常驻学校提供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教师转换为管理者。

(3)社会力量参与 外包服务到位

宏观上,集团主管部门,从制度上保障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明确职责。参照“后勤社会化”模式,聘请公司外包工程师来学校作兼职网管和电教人员,完成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微观上,设备采购时签署维护协议,公司定期到学校检查保养设备。学校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管理员角色基本消失。

学校各种大型活动摄影摄像或者学校常规活动等电教工作,也可以外包或者邀请专业人员以设备租赁服务的形式加以解决。例如,购买一套高清双机位摄像器材造价为20余万,折旧期为3~5年,用这些钱购买电教服务绰绰有余。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

(4)回归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管理上明确信息技术教师的岗位职责:强化敬业善教的本位角色。协调出他们参与培训和教研的时间,留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间,才能保障这支队伍的成长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安安稳稳在办公桌边“做学问”,定定心心在五尺讲台“讲学问”。

为此,学校信息资源部强调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是重中之重,鼓励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做到四个清晰:清晰学情;清晰备课;清晰教学;清晰评价。作为教师,必须会上课,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懂教学、上好课;站位高、懂教育;会技术、有思路,才能为学科建设、课程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还鼓励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竞赛,如电脑绘画、Scratch程序设计、电子报刊、微视频创作等。

2. 教师自身发展层面

专业理念的提升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实现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内驱力的发展,即专业理念的形成和提升。正像专家所说:“现实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是态度和情感,只要他们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辅以他们独特的专业优势,其专业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1)德能勤兼备

德是为人之本。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内容繁杂事实存在,与其抱怨,不如一方面梳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一方面坚持教学,关注学生。工作要有责任担当。

能是教学经验、专业水平的具体体现。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搞好课题研究更为重要。未雨绸缪,带着问题展开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尤为重要。

勤是工作态度的体现。做到手勤多做教学实践,嘴勤多和同行沟通教研,尤其是与所教学生的有效沟通,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及时的反思和工作小结。其实,我们所教的学生就是一面镜子,他们的表现,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也能够反映出我们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和心思。例如,通过我们的引导,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扎实,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自己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习惯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完成自己的想法,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等。

(2)合理利用信息化大环境

利用智慧校园、移动学习、碎片化等信息化教育良性发展的大环境和自身的专业技术背景,以学科教研为途径,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如利用云课堂的翻转学习,记录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和参与度,通过有效的数据统计,分析出学生的掌握情r,课堂上,教师因材施教,做好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应用;再如教室内的平板智能终端的使用,在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的支持下,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与孩子有了更多的学习和互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建立质量检测系统,学生通过投票、选择、答题,展示自身的学习情况,通过系统后台答题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有效地学。 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主动承担学校关于推进“学生应用移动终端学习”等教学实验示范,主动接触3D打印、机器人教学、创客教育等学科实践活动,拓宽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范围。

再者,借助信息技术的技术能力,把教师有限时间的单独研究转变为网络集体协作。通过电话访谈,大家普遍认为,通过集体协作,运用集体的智慧有效教研将更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