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8篇

时间:2022-03-31 13:04:43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篇1

【关键词】词语教学;文化传承;阴阳五行学说

【作者简介】钟江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62;陈立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江苏南京210093

【中图分类号】H0: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092-04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说过:“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内容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也证明,语言史和文化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互相提供证据和互相说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1947年出版的论文集《中国人与中国文》里也精辟地指出:“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语的教学尤其是汉语词语的教学不仅仅是语言学层面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师更是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现代“古史辨派”的统帅顾颉刚先生认为“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的确,在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思想的每一个领域,我们都可以找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拨开蒙在这一学说之上的厚厚的迷信面纱,我们惊喜地发现,阴阳五行学说其实是对宇宙的起源和结构规律的整体把握,是汉民族先民的宇宙论和世界观。在这一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传承过程中。汉语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汉语通过词语使它的概念系统得到符号体现,从而为它建立起了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伞息模犁,因此,研究阴阳五行学说不能不借助汉语及其词语作为中介,而学习和研究汉语及其词语也不能不考虑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本文略举几例以见一斑。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地名作为专有名词中的一种,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成果”。汉语中不少地名的产生和发展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这一点早已为古代的一些学者所认识。

我国地处北半球,山的南坡、水的北岸比山的北坡、水的南岸得到的日照多。日照的向背和多少与先民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阳”和“阴”作为描写这两种相异的自然状态的字眼。渐次地进人地名之列。《诗经》中已有不少带“阳”字的地理概念和方位地名,如“殷其靁,在南山之阳”(《召南·殷其靁》);“我送舅氏,日至渭阳”(《秦风·渭阳》);“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小雅·六月》)。《尚书·禹贡》中有华阳、华阴等地名。西汉初年人们在总结方位地名命名原则时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东汉时服虔补充说:“水南为阴。”(《水经注·洧水》引)这些原则确立以后,在东汉时期就很自然地被用于解释地名的渊源。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应劭认为《汉书集解》、《地理风俗记》、《十三州记》、《汉官仪》、《风俗通义》等书中的约41个带“阳”字的地名都是因为位于河流之阳而得名,如南郡襄阳县“在襄水之阳”;太原郡阳曲县,“河千里一曲,当其阳,故日阳曲也”。许慎《说文解字》在解释“阴”字时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并说: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得名;泾阳县因在泾水之北得名;荡阴县因在荡水之南得名,等等。刘熙在《释名》中也总结说“山东日朝阳,山西日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书中还有“汝阴,在汝水阴也”之类的地名解释。西晋时晋灼在《汉书集注》中解释魏郡黎阳县名时说:“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其山上碑云县取山之名、取水之阳以为名。”南朝郦道元《水经注》称:西曲阳县“在淮曲之阳,下邳有曲阳,故是加‘西’也”(卷30引应劭);“耒阳,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卷39)。北凉阚骃《十三州志》解释复阳县的得名时说:“元帝元延二年置,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日复阳也。”(《水经-淮水注》引)唐李泰《括地志》云:“蒲邑故城……在蒲水之北,故言蒲阳”(《史记-秦始皇本纪》“攻魏垣、蒲阳”句《正义》引);“濮州雷泽县,本汉城阳……《史记》周武王封季弟载于廓,其后迁于城之阳,故日城阳”(《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句《正义》引)。

南宋洪迈对地名中的“阴”、“阳”用字也有精辟的见解。他在《容斋四笔》卷16“郡县用阴阳字”条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之语也。若山北水南则为阴。故郡县及地名多用之。”

宋末元初学者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运用“山南为阳,水北为阳”的原则,对一些历史地名的方位、沿革作了辨析或补充。如《通鉴》卷25东汉冲帝永嘉元年:“秋,庐江盗贼攻寻阳。”胡三省注:“寻阳县,属庐江郡。班志注云:‘《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大江。’余按寻阳县本在大江之北、寻水之阳。吴立蕲春郡,寻阳县属焉……江州得寻阳之名,由司马氏置寻阳太守于柴桑,于是江南寻阳著于此,江北之寻阳晦矣。”

明代学者郭子章《郡县释名》对明代新设置或新改置的政区中带“阴”、“阳”字样者的得名情况进行了解释:山阳县“以在山之南”;资阳县“以当资水之阳也”;郧阳府“郧水之阳”;贵阳府“以在贵山之阳也”。近代学者吕式斌在解释贵州省贵阳县名的来历也说:“明置府,民国二年改县,……在贵山之阳,故名。”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此类地名的时候,如果能从阴阳学说的角度向学生解释它们得名的由来,那么学生在知道这些词语的确切含义之余,也能对何谓阴阳学说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阳春

阴阳学说认为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汉代张衡在《西京赋》中说:“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薛综注释说:“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后人常以“阳”与“春”合而指称春天,例如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茂盛人如何。”与春天相关的许多事物的称谓都可带上“阳”字。例如,农历正月称“孟阳”。《初学记》卷三载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日孟阳、盂陬。”《周礼》中掌管农事的春官称“阳官”。《国语·周语上》:“王日:‘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韦昭注:“阳官,春官。司事,主农事也。”春风称“阳吹”。唐代宋之问《军中人日登

一高赠房明府》:“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春茶称“阳芽”。宋代梅尧臣《王仲仪寄斗茶》:“资之石泉味,特以阳芽嫩。”

晋时,因避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春”字常改称“阳”。《宋书·臧焘传》上议:“《阳秋》之义,母以子贵。”《阳秋》指孔子所著《春秋》。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富阳县“本汉富春县也”。南朝沈约《宋书》也说“本日富春……晋简文郑太后讳‘春’,孝武改日富阳”。《水经注》卷40:“浙江又东北人富阳县,故富春也。晋后名春,改日富阳也。”

与春天称“阳春”相对。秋天也称“阴秋”。唐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宽资。”古人讲求天人合一,要求人们的行为合乎自然的规律。他们认为春夏主生长,秋冬主肃杀,因此讲武练兵之类事务被称为“阴政”,必于秋冬之时行之。《礼记·月令》称盂春之月“不可以称兵”,汉代郑玄注:“以阴政犯阳。”意思是,孟春之月阳气生发,切不可用讲武练兵的肃杀阴气冲犯阳气。《新唐书·王琳传》:“今盂春讲武,以阴政犯阳气,害生发之德……愿陛下不违时令,前及孟冬,以顺天道。”

三阳开泰

阴阳学说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二气的消息升降作用。农历四月。夏季到来,阳气达到极盛,故配属乾卦(),六爻皆阳。旧题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卷五称“阳不独存”,“疑于无阴”,所以称农历四月为“阴月”。

夏至后,白天渐短,古人认为这是阴气初动。故夏至又称“一阴生”。唐代诗人权德舆《夏至日作》诗云:“寄言赫羲景,今日一阴生。”

农历五、六、七、八、九月分别配属姤( )、逐( )、否( )、观( )、剥( )卦,阳消阴时,阴气达到极盛,故配属坤卦( ),六爻皆阴。阴不独存,所以农历十月称为“阳月”。清代学者钱谦益在《蔚村温如陈翁八十寿序》中有“今年阳月,春秋八十”之句,说的是该翁乃农历十月生人。

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人认为这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或“阳生”、“一阳日”、“阳回节”、“一阳嘉节”、“一阳之节”。例如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雪下收新息,阳生过京索。”(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日:“阳生谓冬至。”)明钱德洪《王文成公全书续编序》:“隆庆壬申一阳日,德洪百拜识。”明代何景明《冬至》诗:“病来又见阳回节,鸣玉何由拜紫宸。”三国魏曹植《冬至献袜颂表》:“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宋苏轼《内中待侍已下贺皇帝冬至词语制》:“妾等待罪掖庭,备员妇职,共庆一阳之节,敢陈万岁之觞。”冬至的到临被称为“一阳来复”或“阳复”。宋代王安石《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明高启《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冬至之后立春之前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初阳”。例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农历十一月配属复卦( ),一阳生于下;十二月配属临卦( ),二阳生于下,阴消阳息。到农历正月时,配属泰卦( ),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有吉亨之象,故称正月为“三阳”。南朝宋孔皋《会稽记》:“余姚县南百里,有太平山……三阳之辰,华卉。”“三阳之辰”指的就是正月。人们常以“三阳交泰”、“三阳开泰”作为新年伊始的吉祥语。如《宋史·乐志·绍兴以来祀感生帝》:“三阳交泰,日新惟良。”明张居正《张文忠集·贺元旦表》:“兹者,当三阳开泰之候,正万物出震之时。”这些说法被沿用至今。

青春

五行学说为把包括四时、五方、五色、五味、五音等等在内的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归纳进来,便以五行结构作为范式。建立了涉及不同对象和层次的众多的五元素结构系统:又依据“同类相召,同气相求”的原理,将不同的五元素结构系统的要素分别对应起来,与五行各相配属,从而成为一种协调统一的宇宙大系统理论。受这一理论的影响,人们在指称A五元素结构系统的某一要素时,可以用B五元素结构系统中与之对应的要素的名称代称,或者将他们联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称谓。例如,古代开科取士多在春季,故称礼部考试进士的场所为“春闱”。依据五行归类的原则,春天与五色中的“青”是对应的,所以人们又称“春闱”为“青闱”。例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王起于会昌中放第二榜,内道场诗僧广宣以诗寄贺……起答曰:‘延英面奉人青闱,亦选功夫亦选奇。”’

“青春”一词当初指的是春天。例如《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唐代诗人李白在《江南春怀》诗中有“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之句,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之句,其中的“青春”都是春天的代名词。

少年时期犹如春天,生机盎然,因此“青春”也被引申用来喻指少年。晋人潘正叔《赋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称:“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注日:“素秋喻老,青春喻少也。”素为白色,与金行、秋天等相配,故秋天也称“素秋”。秋时草木日渐凋落,所以“素秋”也可用来比喻暮年。

金秋

很早以前,我们的先民就根据气候的规律性变化,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五行学说认为,季节气候的演变是五行递相当令、循环运作的结果,因此将木、火、金、水分别与春、夏、秋、冬相配属;土则或与季夏(农历六月)相配,或分主四时(从四季中各取十八日配属土行)。故春天化育万物之德被称为“木德”,如晋代傅玄《柳赋》:“姜允灵之铄气兮,嘉木德之在春。”夏天被称为“火天”,如唐代陆羽《茶经·煮》:“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

秋天或秋天的天空被称为“金天”。唐代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赵殿成笺注:“金天。唐人多使金天字,即秋天也。秋于五行属金,故日金天。”秋天也称“金行”、“金数”、“金秋”。例如宋代沈遘《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已觉金行早,谁调玉烛和。”唐代刘禹锡《早秋集贤院即事》:“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清魏源《华山诗》之一:“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秋风被称为“金风”,如唐代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至今人们还用“金秋十月”、“金风送爽”之类的语词来描写秋天。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篇2

1) 十五的月亮(打成语)——正大光明

2) 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高圆圆

3) 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名牌)——凌志

4) 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棚

5) 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私

6) 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黑白显影

7) 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胭

8) 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珍珠露

9) 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挽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10) 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成语一)——喜出望外

11) 清风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12) 中秋别后重团圆(影目一)——火种

13) 中秋朗月,宾主共赏(成语二)——正大光明

14) 时逢中秋产于沪(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15) 中秋月饼(电脑名词一)——节点

16) 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宋诗目三)——中秋湖上泛舟

17) 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节日一)——中秋

18) 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节日一)——中秋

19) 八月十五共清辉(五代诗目一)——中秋月

20) 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日涨盈亏

21)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当归

22) 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软盘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23) 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第二次握手

24) 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25) 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一节复一节

26) 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27) 明天日全食(打一字)——月

28) 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29) 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30) 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

31) 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32) 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月

33) 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34) 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35) 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

36) 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 ———黑白显影

37) 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 ———胭

38) 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 ———珍珠露

39) 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 ———挽

40) 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 (成语一)———喜出望外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篇3

有关中秋节的谜语(精选)

1.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八归

2.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月季

3.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归有光

5.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赏光

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单人舞

7.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观光

8.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9.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明月清风

1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日涨盈亏

1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当归

1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软盘

1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第二次握手

1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一节复一节

16.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月

17.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18.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19.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

20.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 ———自负盈亏

有关中秋节的谜语(热门)

1.二月平(打一字) ———朋

2.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字) ———腥

3.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字) ———崩

4.掬水月在手(打一成语) ———掌上明珠

5.中秋月夜座谈会(打一气象用语) ———明晚多云

6.同心改革为祖国(打一字) ———中

7.一弯月照枝头亮,两颗星悬天下明(打一字) ———秋

8.心已决断不宜迟(打一字) ———快

9.休把旁人抬太高(打一字) ———乐

10.十五的月亮(打成语) ———正大光明

11.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 ———高圆圆

12.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名牌) ———凌志

13.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 ———棚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 ———私

14.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 ———黑白显影

15.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 ———胭

16.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 ———珍珠露

有关中秋节的谜语(最新)

1.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 ———挽

2.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 (成语一)———喜出望外

3.清风拂面中秋夜 (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4.中秋别后重团圆 (影目一)———火种

5.中秋朗月,宾主共赏 (成语二)———正大光明

6.时逢中秋产于沪 (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7.中秋月饼 (电脑名词一)———节点

8.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 (宋诗目三)———中秋 湖上 泛舟

9.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 (节日一)———中秋

10.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 (节日一)———中秋

11.八月十五共清辉 (五代诗目一)———中秋月

有关中秋节的谜语相关文章:

1.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2.关于中秋节月饼的谜语及答案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篇4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传统中秋节有哪些含义,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秋节有什么含义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祈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1、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3、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起源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习俗中秋节传统习俗: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传统习俗: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传统习俗: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传统习俗: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中秋节传统习俗: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篇5

谜题:中秋夜乌云密布 (打字一)

谜底:胞

谜题:生在青山青又青,开花如同结黄金,结果好像中秋月,月里又藏满天星。 (打一植物)

谜底:向日葵

谜题:中秋月色露生花 (文具名)

谜底:圆珠笔

谜题:中秋团圆郎莫忘 (西厢记一句)

谜底:此一节君须记

谜题:中秋赏月 (唐诗五言)

谜底:节候看应晚

谜题:中秋前后 (唐诗五言)

谜底:十四为君妇

谜题:中秋洞庭波涛息 (唐诗五言)

谜底:八月湖水平

谜题:中秋国庆两晴天 (李清照词句)

谜底:佳节又重阳

谜题:中秋归来 (打一词牌名)

谜底:八归

谜题:嫦娥下凡 (打一花名)

谜底:月季

谜题:中秋菊开 (打一成语)

谜底:花好月圆

谜题:明月照我还 (打一明代人名)

谜底:归有光

谜题:举杯邀明月 (打一礼貌用语)

谜底:赏光

谜题:寂寞嫦娥舒广袖 (打一舞蹈术语)

谜底:单人舞

谜题:华夏共赏中秋月 (打一旅游用语)

谜底:观光

谜题:中秋度蜜月 (打一成语)

谜底:花好月圆

谜题:清风拂面中秋夜 (打一四字常用语)

谜底:明月清风

谜题:一轮明月挂中天 (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谜底:日涨盈亏

谜题:举头望明月 (打一中药名)

谜底:当归

谜题:中秋月饼 (打一电脑名词)

谜底:软盘

谜题:中秋别后重团圆 (打一影片名)

谜底:第二次握手

谜题:中秋望月 (打一《红楼梦》诗名)

谜底: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谜题:中秋过后又重阳 (打一郑板桥诗句)

谜底:一节复一节

谜题: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

谜底:八一五光复

谜题:明天日全食 (打一字)

谜底:月

谜题:长安一片月 (打《水浒》人物名)

谜底:秦明

谜题:月是故乡明 (打一农业名词)

谜底:光照

谜题:僧敲月下门 (打外国地名)

谜底:关岛

谜题:月有阴晴圆缺 (打经济学名词)

谜底:自负盈亏

谜题:二月平 (打一字)

谜底:朋

谜题: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 (打一字)

谜底:腥

谜题: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 (打一字)

谜底:崩

谜题:掬水月在手 (打一成语)

谜底:掌上明珠

谜题:中秋月夜座谈会 (打一气象用语)

谜底:明晚多云

谜题:同心改革为祖国 (打一字)

谜底:中

谜题:一弯月照枝头亮,两颗星悬天下明 (打一字)

谜底:秋

谜题:心已决断不宜迟 (打一字)

谜底:快

谜题:休把旁人抬太高 (打一字)

谜底:乐

谜题:十五的月亮 (打成语)

谜底:正大光明

谜题:举头望明月 (打电影演员)

谜底:高圆圆

谜题:敢上九天揽月 (打汽车名牌)

谜底:凌志

谜题:得月楼前先得月 (打一字)

谜底:棚

谜题:云破眉月倚西楼 (打一字)

谜底:私

谜题:明月松间照 (打摄影名词)

谜底:黑白显影

谜题:月落日出雁阵业 (打一字)

谜底:胭

谜题:九月初三月似弓 (打饮料)

谜底:珍珠露

谜题:节日晚会露一手 (打一字)

谜底:挽

谜题: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 (成语一)

谜底:喜出望外

谜题:清风拂面中秋夜 (四字常用语一)

谜底:发扬光大

谜题:中秋别后重团圆 (影目一)

谜底:火种

谜题:中秋朗月,宾主共赏 (成语二)

谜底:正大光明

谜题:时逢中秋产于沪 (五言唐诗句一)

谜底:海上生明月

谜题:中秋月饼 (电脑名词一)

谜底:节点

谜题: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 (宋诗目三)

谜底:中秋 湖上 泛舟

谜题: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 (节日一)

谜底:中秋

谜题: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 (节日一)

谜底:中秋

谜题:八月十五共清辉 (五代诗目一)

谜底:中秋月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篇6

关于中秋的成语故事玄宗游月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 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 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关于中秋的成语故事:貂蝉拜月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 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 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关于中秋的成语故事:月下独酌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关于中秋节的成语故事。《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 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 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关于中秋的成语故事:吴刚伐桂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 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篇7

有关中秋节猜谜语

1、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八归

2、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月季

3、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归有光

5、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赏光

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单人舞

7、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观光

8、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9、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明月清风

1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日涨盈亏

1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当归

1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软盘

1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第二次握手

1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一节复一节

16、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17、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月

18、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19、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20、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

21、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 ———自负盈亏

22、二月平(打一字) ———朋

23、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字) ———腥

24、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字) ———崩

25、掬水月在手(打一成语) ———掌上明珠

26、中秋月夜座谈会(打一气象用语) ———明晚多云

27、同心改革为祖国(打一字) ———中

28、一弯月照枝头亮,两颗星悬天下明(打一字) ———秋

29、心已决断不宜迟(打一字) ———快

30、休把旁人抬太高(打一字) ———乐

31、十五的月亮(打成语) ———正大光明

32、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 ———高圆圆

33、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名牌) ———凌志

34、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 ———棚

35、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 ———私

36、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 ———黑白显影

37、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 ———胭

38、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 ———珍珠露

39、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 ———挽

40、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 (成语一)———喜出望外

41、清风拂面中秋夜 (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42、中秋别后重团圆 (影目一)———火种

43、中秋朗月,宾主共赏 (成语二)———正大光明

44、时逢中秋产于沪 (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45、中秋月饼 (电脑名词一)&mda

46、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 (宋诗目三)———中秋 湖上 泛舟

47、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 (节日一)———中秋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篇8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