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2-10-08 19:09:09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篇1

关键词:护士;护理;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29-01

护理操作作为一项基础护理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及患者需要得到人性化服务心理需要的进一步提升,给护理操作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我院及其他医院普遍存在护士在护理操作中缺乏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介绍我院培养护士护理操作中的沟通技巧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 护士在护理操作中缺乏与患者、家属沟通问题的分析

1.1 长期的护理操作模式的影响,护士只是机械的完成护理操作。

1.2 护理人员缺乏对护理操作中沟通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只要高质量的完成护理操作,就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忽视了患者的感受。

1.3 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技巧,没有沟通方面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与患者、家属沟通,缺乏沟通的信心。

2 构建我院护士护理操作中沟通技巧培养模式并实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在培训护患人际交流及沟通艺术的基础上,制定了构建我院护理操作中沟通技巧培养模式并实施。

2.1 第1阶段;进行人际交流及沟通艺术理论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组织对各科护士长进行护患人际交流及沟通艺术的培训,各科护士长对护士进行培训,护理部对护士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作为考核护理人员的一项指标。

2.2 第2阶段:设计新的护理操作程序图。

2.2.1 方法:抽调2名资力高的护士长设计护理流程图,以一个科室为试点逐项进行试行,然后再修改,直到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

2.2.2 设计思路:新的护理流程图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原护理流程不变,增加操作前告之,操作中患者配合,操作后的嘱咐三个步骤及评价。即(1)操作前先自我介绍,然后介绍操作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不感适和如何请患者配合(2)操作时观察、询问患者的实际感受, 及时给予鼓励,并调整下一步操作的力度和速度,关爱患者(3)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对患者的努力给给予肯定,并叮嘱注意事项。

2.3 第3阶段:进行护理操作中沟通能力的培训。

选四项最常用的护理操作即密闭静脉输液技术、氧气吸入技术、气囊留置导尿技术、胃肠减压技术,护理部选派四名护士长进行操作讲解、示教科。护士长用1个月的时间负责对本科护士进行培训,然后以竞赛的形势进行全员公开考核,考核时其他护士可以观摩,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考核后评出护理操作明星予以表彰。

3 效果评价

通过在护理人员中进行人际交流及沟通艺术的培训,设计新的护理操作流程图,并以点带面选四项进行新护理流程进行培训,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操作中的沟通技巧。

4 体会

4.1 人际交流及沟通知识的培训,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建立了护士在护理操作中沟通的信心。

4.2 良好的护理操作中的沟通,减轻患者紧张的心理和不适感,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操作,提高了护理操作的成功率。

4.3 使患者得到了人性化的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使护士的劳动得到患者的认可。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篇2

[关键词] 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 影视艺术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它综合了所有其他艺术的优势,作为最生动、丰富且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和教育媒介,在提升国民综合文化的素质教育方面有重要意义。影视艺术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途径,在教育内容上和教育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它综合了各种高科技力量,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影视艺术教育,对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积极意义。

一、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与专业影视艺术教育不同,属于公共影视艺术教育。它是一种不以掌握专业影视艺术技能为目的但层次较高、普及性较强的影视艺术教育。它重视的是影视素养、理念、品味等的培养而不是影视技能;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影视文化普及和影视审美鉴赏,而不是以培养少数人为目的的专业精英影视教育。其目的主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着力点主要放在对专业化教育、机械性文化和技术性理论构成的文化结构的强有力制衡上。[1]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积极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和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不断改变素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优化其结构,同时使其获得新的功能和全面发展。[2]

影视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是目前高校普及素质教育过程中最有效、最迅速的公共影视艺术教育方式。影视艺术教育以其综合性、直接性、真实性、传播大众性等特点,加之其生动的视觉效果、丰富的信息来源、真切的艺术感染力等,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完全契合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丰富的审美心理。影视艺术以其绝对优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教育功能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当前,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影视艺术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拓展,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综合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二、影视艺术教育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当今社会升学、就业等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且已经传递到了校园,尚未走出社会的新一代的大学生深有体会但其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障碍,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而影视艺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帮助他们走出思想困惑,从而促使他们回归正常心境,因此,影视艺术教育是改善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良好渠道。影视作品能更具体、直接、永久地反映社会中一些积极向上个案和事例,能为情绪低沉的人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激发大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并迎难而上的精神。那些反映身处逆境但仍有坚定信念的影片,能有力地鼓舞大学生以积极心态应对学习生涯和择业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因此,引导学生赏析一些高尚、励志的影片,能极大地鼓舞学生以一种坚忍不拔的乐观精神去应对困难和挑战,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意识和能力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社会对人才的人际沟通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较好的沟通意识和能力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需要后天有意识地培养,影视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沟通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影片《霸王别姬》中主人公小四儿与程蝶衣反目成仇的原因,就在于主人公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进而提示学生人际沟通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对影视艺术作品中类似于这些对没有语言交流的沟通方式的危害与后果进行思索和剖析,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在人生发展中主动、平和的语言交流与情感沟通,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际沟通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三)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有重要意义

影视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对优秀影视作品进行分析,促使他们通过这种渠道了解和分析影片人物的核心精神,这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影片《疯狂的石头》中这一角色,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个角色所塑造的坚毅、不卑不亢的人格对大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并使学生受益。另外,通过分析对摄影师刘兵前后的不同态度,不难发现,这种因有求于人而轻易打破自身交往原则的人早晚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保持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人格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通过影视艺术教育,对影片中所反映的不同人格都会产生不同的思考,进而联想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在课堂上体会和了解与人交流的基本原则,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艺术;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J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45-1

在科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化社会中,横亘在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现实中有形的距离在无形的网络信息化充斥的社会环境下被大大的缩短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语言和文化存在较大冲突和差异的国际环境中,交流的方式和方法称为了跨文化交际艺术实践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一、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剧的现实背景下,“地球村”的出现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全球发展趋势,各个国家间的国际性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潮流,跨国际文化交流全球化浪潮发展趋势势不可挡。中国和美国作为东西方国家阵营中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典型,再加上中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差异化,直接导致了在跨国际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交际中的矛盾和冲突逐步升级,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源。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艺术,成为了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给跨文化交际中带来的问题的唯一途径,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减少冲突和矛盾,缩小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化的不良影响,推进中美跨文化交际的艺术性、文明性、高效性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现阶段的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的现状来说,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导致了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中双方沟通的效果差强人意,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无法达到预期的跨文化沟通交流的效果。

二、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艺术的实践模式分析

(一)以扎实的跨文化语言知识为基础,为跨国际交际艺术的实践提供可能

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的方式是多渠道、多方式进行的,比如:单纯的语言交际就分为口头语言交际和书面语言交际两种,口头语言交际,即为中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口头语表达的沟通和交流,表现为谈话、面谈等形式;书面语的交际方式为通过书信、电视、商品等物质为媒介进行的跨文化交往的方式等。多样的交流方式为中美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沟通交流的双方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不断扎实中美语言文化知识的基础,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到中美两国文化知识的差异,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的素养和能力,才能够在中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达到有效沟通、及时沟通的目的。

(二)构筑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知识与文化交际的双层体系,为跨国际交际艺术模式提供保障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将世界上的国家有机的联系成为了一个主体,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成为了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而语言文化成为了跨文化交际的最大障碍所在。中美跨文化交际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交际的双方对于文化知识与文化交际的认知程度和掌控能力的素质上。这并不只是意味中美跨文化交际中,交际方式能够准确熟练的将两种语言进行翻译的能力素养,这仅仅是对于文化交际的要求体现,同时,更加的体现着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和把握上。前者注重的是对于外来文化的交际中是否能够将对方的意思表达出来,后者注重的是具备一定的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构筑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知识与文化交际的双层体系,为跨国际交际艺术模式提供保障。

(三)以跨文化交际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为跨国际交际艺术模式提供目标

中美两国代表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阵营,是两种不同的知识冲撞。只有不断的拓展交际双方对于对方国家文化差异的深入了解程度,以跨文化交际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为跨国际交际艺术模式提供目标,注重跨文化交际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中的应变能力,加强国际交往实践,构筑跨文化交际交往的新模式,建立健全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艺术的实践模式。

三、结束语

总之,在科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化社会中,中国和美国作为东西方国家阵营中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典型,直接导致了在跨国际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的现状,并就如何构筑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艺术实践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有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水平,保证跨文化交际中两种不同的文化的有效沟通和理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零障碍,掌握中美两国跨文化交际艺术,促进国际间合作和发展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艺术的实践类别探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2004:4.

[2]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7:6.

[3]关世杰.十年来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定量研究方法的缺失是学科发展的瓶颈[A].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2006:8.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篇4

音乐艺术;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作用【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38-02

现代社会,大众媒介的高速发展,音乐信息的快速传递,使得音乐对时空的占有量猛增,这无疑更增强了音乐的社会化属性。而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经济年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但是,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社会已变得越来越不和谐,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各种不平等现象突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变的非常迫切。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秩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音乐艺术对促进和提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范畴就是“和”。其内涵有两个层次,其中之一便是“和谐”,即异物相杂,矛盾各方面既有主次之分,又相辅相成,相反相济,对立统一。其二是“平和”,无过无不及,即所谓“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使各种因素处于“和乐如一”的平和状态。

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不断普及的同时,人们来自于心灵之间的沟通却变得越发困难,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精神层面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扰,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生存压抑感”和“孤独感”。音乐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可以超越任何客观条件限制而达成一致的审美共识,无论是民族,时代,还是阶级的差别,人们在欣赏同一首乐曲时都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交流。在生活中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关注,对爱所倾注的热情及对事物的理解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交流与沟通,音乐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与演奏者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如合唱、合奏以及社区的文艺演出等等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的第一感受就是一种其乐融融的群体和谐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利于每个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都市生活压力下给人们带来的那种隔阂感和压力。

二是促进物质文明建设。音乐艺术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艺术能够给社会生产带来更大的物质驱动力上,比如说在生产车间里面,管理者可以给流水线上的劳动工人们播放轻缓柔和的音乐,有利于帮助工人们保持一个良好愉悦的心境,自然而然就能够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三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音乐艺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有效的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音乐能够让人们在紧张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得以放松,迅速地进入到心境恬淡的舒适状态。音乐拥有独特的审美功能,他最大的作用是能有效释放人们在物质生活中的压力,将人们从异化状态中彻底解放出来,真实还原出生命的本质特征。2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促进人的和谐作用

一是音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音乐是一门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听觉艺术,通过系统的音乐组织形式最终形成深度内涵的高级艺术表现方式。在音乐世界里,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多层次、多元化和多形式的塑造风格,这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音乐与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相互依存、影响的有机整体,音乐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从小的方面说利于个人身心健康的培养,从大的方面说它对于一个民族性情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在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音乐用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记录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兴衰荣败,是人生无穷奥秘最形象生动的诠释方式。

二是音乐具有丰富的创造力。音乐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内在丰富的形象思维,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帮助人们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洞察力。产生音乐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析和进一步创新的过程。音乐教育中的许多作品凝结了艺术创作者的智慧和结晶,音乐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利于人们想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养成,激发他们最纯真的热情和灵感。黑格尔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人类在利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最首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3音乐艺术可以加强国际间的理解与交流

在未来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中,我们确实需要发展一种对不熟悉的音乐文化的宽容态度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因为这可以使我们自己具备一种积极的跨文化意识,当然,这也就具备了一种文化理解沟通和与他人相处的前提。以《论语》中的“知言”“知人”“知命”来说明音乐问题,那就是知道他人音乐所言是什么,知道他人音乐所代表的是“什么人”的文化,知道他人音乐存在的“文化生命”是什么。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篇5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企业导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13-02

一、艺术管理专业的特点

由于艺术文化市场的发展,艺术管理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兴起。艺术管理,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专业特征,它是艺术和管理两种不同的专业相互交叉而产生的学科。从其学科属性来说,由于侧重点不同,有人认为艺术管理是将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艺术领域,认为艺术管理应属于管理学;更多的人认为艺术管理是基于艺术学的基础,运用管理学的理论方法来推动艺术的发展,认为其应属于艺术学的分支。目前我国各高校根据各自的优势学科资源,对艺术管理专业的进行不同的方向定位,专业名称各不相同,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北京电影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艺术管理专业、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管理专业等。2011年随着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艺术管理成为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之下的二级学科,这为艺术管理专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

艺术管理是一个多领域交叉学科,其以艺术学为基础,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实现艺术自身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市场价值的最大化。艺术管理的研究内容及范围以艺术学、管理学为母体,但应该部分地跳出两者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因为事物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要实现艺术管理的作用,不光需要具备艺术和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储备,还需要掌握经济、科学、心理、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知识。因而艺术管理覆盖的知识面很广,同时艺术管理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艺术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围绕“酒神节”所举办的喜剧表演中的活动。我国周代的“大司乐”是史料记载最早出现的艺术管理机构。艺术管理是围绕着艺术组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从艺术管理专业的研究对象来看,我们认为艺术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艺术组织及其活动,涉及艺术组织的活动及管理过程。艺术管理者担任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项职能,这要求一个合格的艺术管理者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而且需要实践的活动经验。艺术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往往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相关的理论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实用价值也常常有所不同。

同时艺术管理也是一门创新型专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社会对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艺术创新是艺术活动与文化产业存在及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需要的不再只是简单对艺术活动进行运作的人员,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者。

二、艺术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一般素质

由艺术管理专业的特点可以看出艺术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艺术管理人才能够在艺术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在实现艺术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实现艺术的市场价值,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艺术管理者兼有艺术创意者、创作者,策划者等职能,他既应具有宽阔的视野,又应具有细腻的微观的创造能力; 既应富有研究素质,又具有批评内涵; 既应有理论修养,也应拥有管理运作的较高水平;既应善于理性思维,又应富于创造性想象。因而艺术管理人才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素质特征:

(一)艺术鉴赏水平

艺术管理人才从事的是艺术领域的相关活动,对艺术作品必须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只有自身有了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引导受众了解艺术作品。艺术管理人才不仅要懂得艺术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审视艺术活动的基本态势及其前景。

(二)经营管理才干

艺术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艺术管理人才只有具备足够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运作能力,才能实现艺术活动利益的最大化。

(三)交际沟通技巧

交际沟通技巧对面向市场的艺术管理人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主动和艺术营销中各个环节的人打好交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不断推出新的作品,逐步拓展市场渠道。同时,作为管理人员要善于沟通,能够听取其他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平等交流达到更好的团队合作。

(四)宽阔的文化视野

艺术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深厚的人文与历史的素质和修养; 熟悉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懂得不同地域、民族人们特有的接受心理,以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

(五)开拓创新精神

当代艺术管理不再是简单的对于艺术活动的一般性操作或运行,而是对于艺术活动具有创新性的运作。艺术管理人员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关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市场的动态变化,了解当地市场需求,不断地推陈出新,将优秀的艺术作品带给人们,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三、艺术管理人才结构细分

艺术管理者是文化艺术管理运行机制中最活跃的因素。 管理者素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艺术管理工作的质量甚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根据艺术管理专业目前的状况及其未来的发展的形势,艺术管理人才可以从结构上大致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是高层艺术管理人才,是艺术企业的“CEO”,是艺术活动的决策者,对整个艺术企业、艺术活动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高层次的艺术管理人才进行资本运作,制定市场开发战略,可以开拓新领域,提供新思路,这部分人需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他们对艺术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艺术管理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层。

第二层次是中层艺术管理人才,位于高层艺术管理人才和基层艺术管理人才之间,需要执行上级的命令和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还需要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他们可以是项目策划师、推广创意人、经纪人等,这部分人是不仅懂技术、懂行业知识、懂管理还需善于沟通交流和战略洞察力,这部分人对艺术管理的发展有着主导作用,决定着行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第三层次是基层艺术管理人才,是最低层次的艺术管理者,需给下属人员安排工作任务,指挥监督现场人、财、物的工作。这部分人需要一定的技术技能,他们是艺术管理的基础。

目前,中国尤为需要的是高层次艺术管理人才,高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潜力,帮助学生迎接艺术市场发展的未来挑战。

四、传统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艺术管理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在不断摸索,学科建设、体系还不完善。艺术管理专业覆盖艺术和管理两大学科领域,在课程体系上要二者兼顾,在内容设计上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各院校根据自身特点把“艺术管理”分别挂靠在公共事业管理、美术学以及音乐学这3个学科上,制定了自己的培养方案,在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程的设置上也有所不同,有的学校(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以某一艺术门类学科的主要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程,有的学校以整个艺术学科主要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程(如山东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

传统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在校修完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方面由导师带领外出参观考察、进行实地调研,或者学生可以策划校内演出、展览活动,假期学生自主选择单位进行相关实习。但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考察调研只是走马观灯式的,没有针对性,学生的收获甚微。大多数学生的假期实习也只是打杂,而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不能使深入了解文化市场。学校教育和实践活动实际是脱节的。这种模式的艺术管理教学,虽有实践却不重实践。学生也很难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再者学生可以以实验室和导师的项目及相关课题为载体,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是由于政府对学校及实验室的投入经费不多,导师的项目与经费十分有限,仅依托学校已很难胜任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要求。

五、企业导师模式培养模式及优势

显然,要打破传统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脱节的现象,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依靠校内的专业实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弥补传统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亟需引入企业导师模式培养艺术管理人才。

企业导师模式为研究生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艺术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上进行实践,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在两位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学业。

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学习环境,对完善艺术管理人才模式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校内导师侧重理论培养,校外导师着重实践指导,两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可以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由实际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到相关理论知识的不足,进而加强理论的学习。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夯实专业基本功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由学校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两位导师积极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边思考边实践边验证,能够发掘出学生自身的创新潜力。

这种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培养模式的超越。这种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专业实践经验,缩短成才过程,高层次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艺术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企业导师模式不但可以让艺术管理人才在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特点,而且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培养的质量。实行企业导师模式培养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其目的是实现艺术管理的“专业化和多样性”、“高层次与实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导师模式使艺术管理研究生培养中实现合理衔接,在高水平的理论研究与高质量的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上,消除“学术”与“实践应用”的天然屏障,在学科交叉的氛围和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结语:企业导师制是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层次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而探索出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接受实践的检验,更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充分发挥高素质的校内外导师的各自优势,共同实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保障艺术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艺术学理论硕士专业学位制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新的、高效的培养有创新思维和技艺高超的应用型人才的途径,是目前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其核心是“双导师制”能否得到很好的实施。

本文为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jg05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篇6

1艺术与科学的共通之处

艺术与科学之间有共同性所以可以沟通。共通之处成为二者沟通的前提。艺术与科学最终的目的都是造福于人类的,普希金说过“科学家和作家的队伍,不论其性质如何,总是处于教育冲锋和文化进军的前列。”由此可见,在人类文明的前进过程中,艺术家和科学家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每个艺术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完成使命的,但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是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努力中实现的,结果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科学家和艺术家不仅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而且他们掌握客观世界的方法,创作过程本身以及反映世界的手段都是非常接近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艺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已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反映越普遍,艺术越优秀。科学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叙述越简单、推测的结论越准确,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通过这些前人的论述可以看出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而这种紧密决定了二者之间是可以进行沟通的。

艺术和科学都是追求真,善,美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尽力在创造的事物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本质和高度智慧,艺术和科学均是人类创造的,所以其中肯定包含了人类的高度智慧,而真善美就是其中的一项。爱因斯坦说“我虽然不能证明科学真理必须被看作是一种其正确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但我毫不动摇地确信这一点。无论如何,只要有离开人而独立存在的实在,那也就有同这个实在有关系的真理;而对前者的否定,同样就要引起对后者的否定。”毕加索说“我们都知道艺术不是真理。艺术是一种让我们明白真理的谎言,至少是能让我们了解真理的谎言。艺术家必须知道让别人相信他谎言中的真实性的手法。如果他在作品中只显示出他找到的并一再寻找的掩饰谎言的方法,他就永远成不了任何事情。”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毕加索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指出了科学和艺术所追求的真理。科学追求真理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艺术追求真理有些人会提出疑问,但是经过历史的洗涤艺术确实也是追求真理的,席勒认为艺术不仅是一种把现代病态社会转变为理想境界的手段,而且是一种能够让我们回想起幸福童年时光的东西,它开启真理的道路。

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崇尚美追求美的,钱德拉塞卡写道“人们如何按照文学或艺术批评的方式把科学理论当作艺术作品来评价。广义相对论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这是一个美的理论。”由此可见他把广义相对论看作是一种艺术作品,而且把它看作是一件美的艺术作品。数学家G·H·哈代说“数学家的模式,就像画家和诗人的模式一样,必须是优美的;这些思想,就像色彩或字句一样,必须以和谐的方式统一起来。优美性是第一道检验标准:这个世界没有为丑陋数学准备长久的地盘。”这些都有力的证明了科学理论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都是具有一种必然性的美。拉斐尔的《圣家族》这件艺术作品,画面上的每个人的位置都恰到好处,都是不能更改的,一旦更改了就不在美了。同样的道理,在某种程度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是如此。只要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爱因斯坦运用的一般物理学原理就会明白,爱因斯坦只能导出这样一个引力理论,而不能导出另一个根本不同的引力结论。

2艺术和科学沟通关系的应用

正是因为艺术和科学之间有共通性,所以二者是可以进行沟通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对其进行应用,进而造福人类社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生活。有很多人在心理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疾病,而在这个时候,有识之士引入了艺术治疗。笔者认为艺术治疗就是应用了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二者进行很好的沟通,并且把这种沟通运用到实践中以让人们走出困境。艺术治疗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很完备的体系,而在我国却刚刚起步。艺术治疗需要有艺术学、心理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开展,在艺术治疗中,以科学手段为基础,艺术手段为依托开展治疗,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不至于走向唯心主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科与学科之间已突破了原有的界定,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艺术治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出现这么一个学科并不是偶然的,自古以来人们就时刻关注着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正是因为二者的这种沟通关系,才出现了那么多交叉学科,而往往这些交叉学科更容易取得智慧的成果。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篇7

——论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跨文化性及其影响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common language culture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English language aesthetics arts and artistic language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  李辉炎

By Li Huiyan

 

摘要:本文试分析英语美学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的跨文化性意识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从以人为本的人文角度去探索英语学习的动机、方式及方法内在动力,探讨其对教与学者乃至对世界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欲为抛砖引玉之举。

Academic thesis summary/ Abstract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common language culture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English language aesthetics arts and artistic language

This thesis/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history, status, role, and the innov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through analyzing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common language culture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English language aesthetics arts and artistic language [including speech, music (such as concerts and other music), recite and speech arts, the arts of humor, classroom language, literary, the awards, dance, fine arts and all kinds of films(movies) and televisions, dramas, videos, radio broadcasting and new media dance, museums, cultural heritage, film production, advertising and even computer game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or competitions shows, etc... ] and its influence of human-oriented humanistic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English as a true "Esperanto", and seek the ways of durative learning motive force- the new engine, reveals the effect of world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ore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wis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xchanges move forward.

 

关键词:  语言美学艺术  跨文化意识  艺术语言  文化的共性  激发动机

Keywords: aesthetics language art,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common culture, motivation (to stimulate)

 

一、             语言文化的共性——跨文化意识语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思想与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与其说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毋宁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

世上的语言成千上万,但除了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手语(gesture language)或脸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等辅助语言(paralinguistic)外,它们之间却鲜有共通到可以自然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只有在使用同一种语言——如本族语(native language),包括不同的人掌握了两门以上不同的语言,并在交际时同时使用同一语言交流,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而更具有沟通力与价值的则是以各种辅助语言为基础,结合科学语言发展而来的艺术语言及其语言艺术。例如音乐(会)、诗歌、美术及结合各类肢体、体态语言艺术的演艺、戏剧及竞技体育节目等等。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及语言文化即便有再大的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亦会有其共性(The commonness of culture)。而思想文化及语言文化的共性则大都集中并表现于其文化语言及语言文化的美学艺术上,即艺术语言(art language)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化的美学审美价值、美学意识以及艺术语言和言语艺术的创作与表现的过程中。这也正是各类语言的美学审美艺术(the art of aesthetic)的实用价值及意义所在,即语言美学文化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d awareness) 的共性与魅力。

 

二、思想与文化的瑰宝: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

 

1.  艺术语言与言语艺术释义

 

什么是艺术语言?著名语言学家骆小所认为:“艺术语言是情感思维的言语形式”,并将其文境解释作“一种虚无之境”,“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反映对象的统一(形与神统一,情与理统—),是—个深层境界的创造……”。按骆小所所说,“语言学可分为科学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艺术语言依据的是情感、想象、直觉和下意识等。”孙志刚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语言艺术化本质是语言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

邓瑶则将艺术语言释义为“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杨育彬却将之比作审美形象的符号和载体,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是而,艺术语言当属跨文化共性意识的语言文化范畴。

 

从体现人类文明的语言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都应属于语言的美学艺术范畴,是交际语言的升华。交际语言则是艺术语言的基础及生存的基本养分。科学语言既有交际语言,也含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从属于生活的美好思想、文化及愿望的审美美学需要。

骆小所于1992年提出了艺术语言学,却将之定义为一门边缘学科。

他对艺术语言的解析可谓透彻。然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联系越来越密切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及思想文化越来越高的追求来看,如今的知识爆炸式信息化社会将人类社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成了相辅相成和相互提高的互动发展关系。故而,艺术语言早已非纯粹的边缘学科或偏殿语言了。它已融入到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精神与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言的美学艺术则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与艺术语言一起构筑了美学语言文化。它涵盖了各类文学、艺术及各种语言艺术的表达、运用创造和创作,是生活美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比如:演讲、歌唱、朗诵艺术等,还有诸如语言的幽默艺术、课堂语言艺术、演唱会等音乐美学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等等。

2.美学语言艺术——艺术语言与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化意识形态上的语言文化差异,是以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各种形式呈现于世的。而文化意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以各语言之间的区别性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言文化则更多反映出了不同区域及地理环境里形态各异的人文思想、伦理道德以及风俗习惯。这种艺术审美价值的跨文化、跨民族、跨疆域共性,宛如一位妙曼婉约的美少女,又似一首婉转动听的音乐、诗歌,或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身处何时何地为何人所见闻,其欣赏及美学价值、结果和效果都是一样的。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唯有这种共性能够使人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越语言与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地理环境乃至基因方面的差异与障碍。语言的这种互通性特征,本文将之称为语言的美学艺术或美学语言艺术。这也是人类历史文化中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共性。她的主要表现形式除了前面所说的音乐(会)等艺术语言外(广义),还有各类戏剧,视频,广播,舞蹈,广播与新媒体舞蹈,文学艺术,颁奖(奖项)、美术,博物馆、文化遗产、电影制作、广告乃至电脑游戏及竞技体育节目等等。这类主流美学语言艺术文化,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绝佳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绝好外因与内力——由内在渴望、爱好以至追求而激发的内在动力。 总而言之,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即人类文明历史与历史文明的文化共性(the similarities in culture),它们涵盖了动态与静态的美学世界语言文化范畴。   三、真正的世界语——英语及其语言文化

英语语言文化则在近、现代和当代演变成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主流文化。英语也就相应成了全世界交流与传播流通以上形式与特征的这些主流语言文化及内容的主要手段,并为世人所周知、共用、共享和公用。

1.     英语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地位

 

作为世界上至今仍没有第二门语言可以取代的近、现代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即使曾屡次被世人欲以其它的语言取而代之(如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英语依然在近几百年来独自散发着其独特的光芒。

英语与世界的融合主要是通过被三次语言入侵及后来两大英语国全方位的扩张形成的。

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起,英语就开始了它的“世界语”之旅。她之所以成为世上最为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除了几个世纪来,以英语为母语和官方语言的英美两大超级大国在经济及政治制度、文化和思想高度发展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下的相续殖民扩张及与其相应的强力思想文化传播等因素外,世界对其语言美学的认识、接受及与其发展相应的极力推广与传播,亦成为其功成名就的极重要因素。一如对美与真理的感知、认同与追求一样——唯有在真与美的面前——譬如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前面,人类的心灵才能够毫无障碍的相通与相知,同时也激发了人们追求美的思想与欲望,成为人类追求理想的动力,更赋予了美学语言艺术无限的想象空间、激情与灵感,提高了美好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人们的思想、生活、憧憬和愿望。而思想乃至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若没有雄厚而强大、领先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为基础后盾是无法做到的。

英语就是具有这种独特美学艺术魅力的语言之一。其文学与艺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各个阶段:古代、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现代及当代的文学与艺术。而早在中世纪的杰弗瑞·乔叟(Geoffrey Chaucer)到文艺复兴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时期,英语就已经基本奠定了其文艺与艺术语言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与作用。这就是英语得以独领风骚并被经久不衰 “传诵”的真正原因——任何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都不至于永久为世人所遗忘。这也正是人类长久以来追求真与美达成的心灵与思想的默契与共识。故而,英语在近、现代社会完全扮演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和联合国主要官方语言(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 United Nation official language) 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历史地位是在世界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吸取了其它先进语言的艺术精华而发展和确立的。这也使得它能够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通用语。

2.     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世界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英语美学语言文化可谓是世界语言文化的奇葩。

一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再加上风靡世界的绅士风度和贵族气质,便足以使得英语得以全球化了。[这要求人们日常的言(谈吐)行举止得体且温文尔雅,文明且具感染力,使得人们更注重言辞的措词与修饰表达,以增强语言艺术的渗透性]。随之而来的则是雄霸世界美国及英语国家对世界思想、文化与经济的加速入侵与“传道”,以至英语文化成了世界文明近几百年沟通交流的主流文化。这也是英语语言美学艺术及其美学价值(aesthetic value)的集中表现。

 

四、英语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对英语学习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由于英语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使得英语思想文化演变成了人类近、现代和当代的主流思想文化——特别是在各民族、国家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是展现无遗。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就连古罗马帝国时期也无法做到。

通过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欣赏、学习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营造英语学习的最佳环境及思想与审美的氛围,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语言意识、语感与情感交流以及审美观、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拉近了各民族与国家间的距离,更使得咱们在追求民族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竞争中能走在世界与时代的最前沿,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

这恰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故而,学习或是欣赏英语的语言文化,促进并提高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是思想开放与先进的表现。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强盛都是在开放与沟通交流中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的。英语如果没有被多次的文化入侵,并依托先进而强大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为动力基础,在发展中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会有今天的历史地位。只要翻开不同时期的英语文学及艺术作品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五、英语美学艺术语言文化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由于英语的世界语言主导地位,导致全世界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连创建“疯狂英语”的李阳也不禁惊呼“整个亚洲都是英语学习的海洋!”

作为当今世界语言文化的主流,对其跨文化性艺术语言的学习、了解、欣赏及探索,不仅能够在其文化与艺术的天空获取充足的精神与思想的食粮,也体现了与世界沟通、交流及与世界发展同步或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所以,英语学习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是寓乐于教与学中。在学中享受对美与追求的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的乐趣。故而,教与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严肃教学氛围,而是应该开放思想,大胆尝试,让学生去欣赏并享受艺术语言的快乐氛围与魅力。不必只为教而教,更不应该只教而不育;学生也不须只为学而学,而应乐在其(学)中,学而乐得其所。

人类对知识的渴望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唯有在艺术与思想的氛围里人类才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与学者不妨从美学艺术语言丰实的知识海洋里汲取足够的艺术等文化营养,满足自我的审美情趣与欲望,获取思想与精神的最大满足,让英语学习和课堂教学变成趣味的影视剧、音乐会、竞技体育等艺术语言的欣赏、演练、歌唱及演绎。如伴音配乐,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朗诵,不仅增强了理解,还充分展现了英语的韵律美、线形美和意蕴美。 

 

是而,教育机构与英语教师应多创造和谐而浓厚的语言文化及艺术氛围,通过艺术语言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趣,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创造欲望,从而更提高学习者的思想情操、审美及道德感情,增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意愿。

 

六、让英语语言文化成为文化交流与民族振兴的工具

 

    在华夏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之际,如何高效利用英语这一语言文化利器,将直接关系到民族振兴的速度乃至成败。英语既是全世界各民族沟通交流的国际语言,而我们则希望通过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发展中实现民族的宏伟目标,那么这一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不仅要为我们所正确使用,更应“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服务!

  参考文献: [1]骆小所. 艺术语言: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2]孙志刚. 论语言艺术化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审美关系分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瑶.语体学方法:艺术语言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李赋宁. 英语史[M].商务印书馆,1998.

[5]杨育彬. 艺术语言的美学功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人际沟通艺术论文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沟通;师生关系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而且还要知道怎样传授,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正确处理课堂师生关系,要有技巧性、艺术性的沟通方式,这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

一、师生沟通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教育教学中师生缺乏沟通,则教师永远也猜不透学生的“心事”,而学生也永远不会明白教师的“柔情”。日积月累的埋怨就会形成一到心墙,双方会感到很苦恼,教师因为学生不能理解此番好意而感到失望,学生因教师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而感到伤心。这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良好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1]。由此可见,沟通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有效地教育方式。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来决定的。教师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教师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学校里所涉及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二、语文课堂师生沟通现状

良好的课堂师生沟通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手段。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对我校语文课堂师生沟通现状的调查发现,对当前课堂师生沟通状况总的来说大家是满意的,,但是师生课堂沟通还存在一定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够

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迄今为止在你接触过的老师中有令你敬佩、崇拜、口服心服的吗”的问题时,64.1%学生选择“没有”;在回答“学习过程中,如果你遇到问题,你会主动跟老师沟通吗”的问题时,不愿请教”的6.7%。这些数据说明,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水平是高的和比较高的,但教师的尊重学生的意识和热爱学生,有待完善与提升。

(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沟通中语言艺术有待加强

调查中发现,在回答“迄今为止在你接触过的老师中有用言语伤害过你的自尊、刺痛了你的心,让你感到厌恶、反感、难堪的吗”的问题时,选择“没有”的为26.7%,选择”有”的为57.1%;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老师上课语言怎么样”时,选择“生动有趣,大家学有所得”的68.5%,选择“单调乏味,枯燥极了”的10.4%;教师在回答“你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的问题时,选择“没有”的占57.1%,选择”有”的占26.7%;教师在回答“你课堂的肢体语言是否丰富”的问题时,选择“是”的为27.5%,选择”否”的为72.5%;表明语言艺术还亟待改进与提高。而教师也感到这个问题的存在,需要加强个人学识与人格的修养、完善与提升。

三、语文课堂师生沟通的策略

(一)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人际关系沟通理论强调良好的沟通取决于两个前提:一是沟通双方自身所拥有的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理念,一是双方沟通技巧运用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这些工作绩效之大小,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而师生沟通效能的发生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理念。爱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

爱心是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的粘合剂,作为教师,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理解是一种更重要的爱,对学生的理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心,与学生尽可能更多的心灵上的沟通,和她们做知心朋友,这样的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学生的爱。

(二)加强师生课堂沟通中的口语技巧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课堂教师为了适应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做到幽默、含蓄、委婉。同时注重师生沟通中体态语的使用。师生沟通中的非言语交流也许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也许,人们能够一时停止有声的说话,但却不能停止通过各种身体的态势有意无意地不断发出信息。可以说:没有丰富协调的体态语,就不可能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师生沟通。而没有表情的呆板说教只能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所以,好教师应懂得“身教重于言教”,应学会“此时无声胜有声”。

参考文献: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
  • 无人机
    刊号:10-1426/V
    级别:部级期刊
  • 名人传记
    刊号:41-1050/K
    级别:省级期刊
  • 经纪人
    刊号:11-4444/C
    级别:部级期刊
  • 机械工人
    刊号:11-1852/TH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