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规范化培训总结8篇

时间:2022-06-10 14:34:38

规范化培训总结

规范化培训总结篇1

本人XXX,2017年7月毕业于XX,至今工作于中XXX,2017年9月进入中XXX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现在为XX任职住院医师。回想规培期间医疗工作中,我在医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工作和学习。通过这几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在思想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提高,也有不少的教训和体会,从各个方面锻炼了自己。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医疗作风、职业道德:以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在思想上不断提高自己,紧密围绕医院积极的正确领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时争做优秀党员。

我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以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党小组组织各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同时做为一名党小组长,我认真的组织组员参加组织活动并做好记录。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系列理论,进一步端正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营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自身思想品德建设,以"八不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查,继续以"八荣八耻"来指引自己的思想,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的英明决策下,努力在工作中做到科学发展,时时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拒收病员钱物,多次收到就诊病员的感谢信。

二、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认真钻研,完成了医院和自己既定的目标。

我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了普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我在各种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从不旷工,反而是多次加班工作,目前在同科医生中,欠休假是最多。每个月的门诊病人及门诊收入,在同级医生中也是名列前茅。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完善自己,虚心接受领导和同事们的批评和帮助,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增添一份微薄之力。

规范化培训总结篇2

本文作者:赵秀芳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总体要求总培训时间为2年3个阶段。进人临床前,经过医院和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1周。第一阶段12个月,在妇产科、儿科、门急诊部分别轮转4个月(本院是妇产儿童专科医院),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第二阶段6个月,根据自愿和科室意见选择二级学坏斗(妇产科、儿科和门急诊);第三阶段6个月,也在自愿和科室意见基础上在三级学科(某个专业)定向培养。儿科规范化培训在儿科的培训时间共l年4个月,可轮转4个病区,分别是第一和第三阶段各1个病区,第二阶段轮转2个病区(每个病区3个月),如果该生毕业前订实习是在本院儿科,则在培训结束后可轮转儿科所设的全部5个病区。培训期间要求掌握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儿科护理基础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急救技能,在第三阶段时更注重于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使受训者能全面掌握或熟悉儿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医院建立完善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管理办法》、《培训细则》等,成立规范化培训管理职能组织(四级)并明确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各二、三级学科在医院《培训细则》基础上,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科培训细则并组织实施。专人管理,建立《规范化培训手册》和《带教老师手册》。本人填写《规范化培训手册》,其中的操作量化表要求每天登记并有老师签字,月底汇总后交教务部审核保存,培训周期结束后手册归档保存。带教老师做好《带教老师手册》记录,以备查。护士长做教学管理,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中。考核方法分平时抽查、出科考核、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平时抽查包括带教老师、护士长、科护士长和护理部的抽查:出科考核在轮转下一个科室前完成,包括劳动纪律、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理论、技术操作和分管病人情况等:在每一个阶段结束和完成培训后进行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考试内容第一阶段为基础护理知识,第二阶段为儿科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为所在儿科某专业理论知识,结业考试为综合应用性试题。所有考核均以百分制计算,结果交医院教务部存档,并作为评优(评优比例为巧%)和培训结束医院选留的依据。自2007年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以来,共招收5届,300余人,已结业3届。本文结果只统计已结业的3届学员情况。理论成绩总体上均有提高,各届一阶段与三阶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o,01),二阶段与三阶段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一阶段与’二阶段仅2009届学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技术操作成绩各阶段无统计学差异。

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儿科护理在护理评估、沟通交流和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规范化培训可满足儿科护理对护士的特殊需要。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儿童专科护士学校,刚从普通护士学校或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很难承担儿科临床护理的工作。每年均有部分受训者中途退出培训,原因之一为考核不合格(表1),还有部分不愿在儿科工作者(表2)。从护生到独立承担护士角色需要1.5一2年的过渡阶段,且在校学得的理沦知识需要一段时间(几年)有指导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此,开展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受训者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培训细则中规定了各项护理操应完成的数量,建立操作量化登记表,要求受训者每日记录,并有当天老师的签字,月底汇总;带教老师、护士长和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各阶段结束要考核,规范其临床护理操作,强化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表3)。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我还注重受训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粘神的培养,每轮转完9个科室都要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测评,结果纳人总成绩。同时还要求受训者在培训期间要进行高一级的学历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水平,所有持中专和大专文凭的学员都在继续大专和专升本科学习(未完成学历教育)。经过近2年的培训,学员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专业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阶段,是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稳定,提高护理水平,保障病人安全。儿科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适应了儿科临床护理需要,为专科护士培养奠定了基础,是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

规范化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护士;目标管理;规范化培训

新入职护士由于临床工作经验缺乏、沟通技巧生疏以及对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弱,极易导致护理风险增高、护患矛盾激化[1-2]。规范化培训是新护士由学校理论知识过渡到医院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是提升职业素质、改善护理质量、促进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途径[3-4]。研究表明,从事护理工作的第一年是职业认同危机形成的关键时期,每年约有6%的新护士选择离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2]。目标管理法是以成果为导向,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由单位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协商制定目标,且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并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培训模式[3]。本研究旨在探究目标管理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招聘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名护士。其中女性61人,男性4人;平均年龄为(23.28±1.02)岁;本科学历6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干预组33名护士,对照组32名护士。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和经验等基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培养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1)理论知识:岗前培训第1~4周,采取线下理论讲授和线上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基础护理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除此之外还包括医院规章制度、岗位层级晋升制度、工资和休假制度等。(2)操作技能:岗前培训第5~8周,采取线上视频讲解、技能操作示范和分组练习反馈的形式,主要根据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教材内容进行培训。岗前培训结束后根据轮转计划进行轮转,其中内科、外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为必轮科室,五官科、感染科和护理部等为选轮科室,轮转周期为4个月。(3)临床思维:轮科期间每月参加1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同时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按时完成护士轮转手册,并在轮科结束前提交1份病例汇报书。(4)科研和教学:采取理论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结束后准备20分钟小讲课并完成1份教案书写,小讲课内容以轮转所在科室的专科护理内容为主,同时提出1~2个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和指南提出解决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阶段性目标管理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岗前培训期间召集医院护理管理小组,开展团体活动,建立使命感和团队意识,同时对新护士的能力和特长进行评估,与其共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第二阶段: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护理相关文件书写规范,了解临床实际工作流程,与科室护士长共同建立轮转目标,由知识扎实、技术娴熟和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系统化带教,及时发现问题并定期反馈,以便及时对轮转目标和带教方案进行调整,并采用新老互评的方法对培训结果做出评价。同时加强护患沟通技巧指导,改善护患关系,以达到身心同护的目的。第三阶段:由医院培训团队或科室培训师对危机事件处理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新护士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对其进行临终关怀教育,使其能够以平常心态面对死亡,并为丧亲家属提供指导和帮助。1.2.2考核评价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共150道题,其中基础护理学30道,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各40道,儿科和妇产科护理学各20道,满分100分;技能考核:采取四站式考核,一站考核项目为入院流程和生命体征的测量,二站考核项目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三站考核项目为为静脉输液,四站考核项目为病例分析和出院流程,每站25分,满分100分;护士胜任能力: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4-5],该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55个条目,总分为220分,分数越高代表能力越强。该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08,166分~220分代表核心能力高,110分~165分代表核心能力中等,<110分代表核心能力低。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收集数据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2.3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改善技能水平

经过科学、高效、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新进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护士理论考试总分相比差异不明显,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技能考核总分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究其原因,新入职护士对医院规章制度缺乏了解,对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不够熟悉,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匹配度较低,科学系统的规范化培训使其具有更加明确地总体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有效缓解工作时的迷茫感和被动性[6]。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范化培训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且让新入职护士参与到目标设定和结果反馈当中,与此同时带教老师会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知识讲解、技能评价、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培训,并按照计划要求进行逐项考核,使新入职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加扎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其在心理上对临床阶段工作的恐惧和在现实中对遇到突发事件的手足无措。

3.2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新护士经过系统、科学的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能力较培训前有了显著提高,培训前其岗位胜任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培训后其岗位胜任能力则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新护士进入临床阶段后自身责任感增强,需要独立护理患者,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实操能力更拓展了临床思维能力,再者面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和焦急万分的家属,语言的慰藉和紧急的救治同样重要,只有身心同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效沟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还能缓解当前医患矛盾的紧张局面。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相比,应用阶段性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总分较高。究其原因,新入职护士在临床实践和危机事件应对上缺乏经验[7],而以目标管理为指导的规范化培训有医院专门培训团队或科室培训师对其进行危机事件应对指导,并及时与新入职护士进行互动反馈,使临床带教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由此可见,将阶段性目标管理应用于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不仅能够增加其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而且能改善其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使其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科学的途径加以解决,与此同时也能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医护工作协调有序进行,增加护患交往信任程度。

3.3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促进其职业认同感的形成

新入职护士处于护生和护士的角色转化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医院临床实践不能完全匹配,现实工作环境与预期差距较大,护理操作技能生疏,护患沟通技巧缺乏,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进而导致离职率逐年攀升。应用阶段性目标管理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让其加入到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的制定以及培训结果的反馈当中,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新入职护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内容、轮转科室、换科周期等方面征询新入职护士意见,并根据其个人意愿进行安排和调整,增加了新入职护士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与医院护理管理小组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使新入职护士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将目标管理融入到新护士规培中,使其在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胜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领导的表扬、同事的鼓励、患者的认可都增加了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激发了其从事护理工作的热情,从而促使护理队伍更加稳定,护理工作更加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陈惠,黄求进,王晓春.两种培养方式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4):80-82.

[2]曹晓翼,刘晓红.护士职业认同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0,45(2):181-183.

[3]HEMPSONDA.Managementbyobjectives[J].MedGroupManage,1981,28(2):38-46.

[4]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5]庞亚娟,周兰姝.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6):2064-2066.

[6]刘珍蓉,周荣菊.目标管理在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44-45.

规范化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 培训;专科护士基础护理能力;护理管理

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化培训是科学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随着外科学术思想和诊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及器械不断涌现,器官移植、腔镜技术等新的治疗手段逐渐普及,为适应多学科、多层次的手术医生,对低年资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从2009年5月~2010年8月对13名护士进行15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5年护龄护士13名,培训过程中1名护士调离,有效考核12名,女10名,男2名,全日制大专5名,中专6名,本科1名。年龄18~26岁。

1·2 方法:科室派1名高年资护士对12名护士按护龄分3个批次统一培训,包括穿针引线、外科刷手等15项基础护理操作,每月底由培训老师和护士长考核。以陕西省《医院护理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要求》为依据,结合医院护理规范化专科培训标准综合形成。项目分值为5~65分,总分与单项相加为实际总分,测评项目包括静脉输液、静脉输血、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采血、换药技术、氧气吸入疗法、导尿术、套管针静脉穿刺、外科刷手、穿针引线、无菌技术操作、戴脱无菌手套、穿脱无菌手术衣等15项。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总人数:12人,批次:1批次

2·2 考核项目平均分值结果:总平均分为

2·3 3年、1年、5年资护士15项操作平均分:分别为90·93

3 讨论

护士对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热情度,由于个人的文化程度、毕业院校、专科知识能力和对护理专业所持的态度信念、临床思维、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也影响培训的效果。

1年资护士对自己在专科理论基础和操作上的不足和欠缺认识到位,非常重视科室组织的统一培训,认为培训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考核不合格将被医院辞退也给新入科护士的压力很大,这种压力迫使她们对培训的理解和参与非常支持[1-2]。工作表现为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加班加点训练、提问积极、考核准时。

3年资护士通过临床工作,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从事的护理专业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自认为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对忙碌的工作之余参与培训多有怨言,仅应付考核者甚多,工作表现培训缺席、经常迟到早退、不积极训练、敷衍考核[2]。

5年资护士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对自身价值,护理专业的认识,角色的认可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使她们对培训计划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工作表现为认真遵守培训纪律,善于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训练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对考核毫无怨言,重视培训老师及护士长的每次点评,考核结果其态度、纪律性、护理基础知识能力、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均高于其他两组。

规范培训方式单一也影响培训效果,从最初的带教老师示教的单一培训方式到最后示教、观看录像、上课、参观、理论提问等综合带教方式、被培训者更喜欢接受多样化的带教方式。

实际工作中与示教、训练、考核用物准备不一致,导致操作程序混乱,操作程序与医院培训与考核有误,增加了培训护士的不理解,缺乏应对能力和工作技巧,5年资护士的应对能力比1年资和3年资护士强。

考核项目扣分较为突出是患者准备中“关心病员”项和“隐私保护”项,说明大多数低年资护士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与病员有效沟通技巧[3]。1~3年护士在操作中无菌观念扣分比例也很高,在下一步培训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无菌观念”应贯穿于整个培训计划中。

4 小结

操作技能从培训时的言传身教,到熟练后的习惯性动作,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和反复的训练过程。对低年资护士坚持长期、持续、反复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是提高专科手术室护士的关键。

规范化培训总结篇5

“四标一精”培训管理的主要内涵

“四标”即四个标准化建设:一是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建立培训组织架构,明确各级人员的任务、责任和目标;制定相关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培训工作,形成培训体系标准化。二是建立需求调研模型,制定计划编制导则,规范计划编制内容,建立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的年、季、月培训计划,形成培训计划标准化。三是以责任明确、规范高效为原则,梳理专业培训、技能竞赛等工作流程,并不断优化、整合,注重节点控制,形成培训过程标准化。四是建立评估模型,注重量化评估手段,对培训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评估,实现流程的持续优化和工作的持续进步,形成培训评估标准化。

“一精”即以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为手段,以细节控制为主要内容,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培训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运行,支撑并推动“四标”建设。

基于“四标一精”培训管理模式的实践

1.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培训体系标准化。

企业成立以经理任组长、分管培训副经理任副组长的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组织牵头协调,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实施,相关各部门具体落实,确定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全员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公司、部室、班组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公司、部室及班组培训管理的内容及培训职责。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上级培训要求,企业结合实际,制定了《“十二五”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修订完善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普调考和离岗培训管理办法》等标准制度。建立健全了教育培训经费管理细则和教育培训监督、约束、激励机制,一方面做到培训资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另一方面,保障了培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构建调研模型,规范计划编制,形成培训计划标准化。

构建调研模型。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是实施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培训需求调研依据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员工个人需求三个层面进行。人力资源部每年11月左右向各单位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培训需求调研活动,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并形成需求调研报告。

规范计划编制。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按照“5W1H”(Why、What、Who、When、Where、How)的原则,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做到定目标、定措施、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方式等。根据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层层分解,制订季度、月度培训计划和具体培训班的培训方案,对各类培训班的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以及授课教师等进行细致的安排。对于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计划实施培训的,承办部门要在计划办班前一周填写月度培训计划调整申请书,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调整,确保培训计划的刚性管理。

3.优化培训流程,规范管理节点,形成培训过程标准化。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遵循PDCA循环管理模式,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以计划为指导按照专业培训、技能竞赛管理流程开展相关培训、竞赛工作。

专业培训管理。一是规范培训项目。根据月度培训计划,在每期培训前,培训中心和承办单位均按照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培训项目实施安排表》,主要包括培训项目、项目编号、主办单位、培训地点、报到时间、培训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师资安排、预计天数、培训学时等内容。二是加强培训组织。制作培训班通知模板,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规范培训报名,根据培训通知,参培部门按照培训班报名回执表表样,上报本单位参培人员,并督促参培员工按时参加专业培训。三是规范培训考核。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对相关部门的办班情况进行考核,对按计划完成的不奖不罚,对未按计划开展的进行扣分处罚。四是规范培训评估。培训评估采取理论考试、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评估结束,及时将评估意见反馈到培训中心、实施部门、学员所在单位及人力资源部,为下一步培训工作提供帮助和依据。五是规范培训档案。培训结束一周内,对培训过程中形成的考勤记录、培训课件、考试试卷、评估表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技能竞赛管理。一是优化竞赛方案。根据人力资源部下发的竞赛计划,相关专业部室初拟竞赛方案,培训中心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并对方案进行修订、改进,经领导审核后下发。二是优化竞赛实施。组织成立命题小组,由专业部室相关专家担任命题成员,保证试题的合理性、正确性;聘请第三方监考、第三方阅卷,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三是强化竞赛考核。按照绩效考评办法,根据竞赛成绩提出考核意见,对获奖单位进行奖励,如获得团体前三名分别给相关单位加3、2、1分。对不及格涉及的单位进行处罚。四是规范竞赛总结。组织召开总结表彰会议,进行竞赛点评,公布获奖名单;统一定制证书和奖杯,对先进个人和团体进行表彰。

4.运用量化手段,开展过程评估,形成培训评估标准化。

培训全过程评估的原则是以培训的基本流程为主线,将一个培训项目分为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依据对各阶段测度的设计、培训目标的量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来设计全方位的矩阵式流程评估。

第一阶段:培训前评估。此阶段中,主要包括需求分析与调研、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师的选聘、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的论证等,由专家、领导或同行参与评估,其他环节由专职人员进行评估。在子流程的设计中注重评估点的细化。如,培训需求子流程中涉及组织层面、岗位层面和个人层面需求清单、分析结论和建议等评估点,列出了是否依据胜任岗位能力要求,找准了能力需求的缺口;是否提出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点;是否确定了可行的目标;是否通过问卷、座谈、个人访谈等方式做过详细的需求调查与分析等。

第二阶段:培训中评估。将此阶段分为培训实施准备和实施过程两个子流程,其中以开班前准备、开班典礼、考试考核、项目总结为重点。采取定性和定量,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估的各环节进行评估。如,随机听课、检查听课笔记、工作日志、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定量测评、考核分析学员成绩、召开各层面座谈会等方法。

第三阶段:培训后评估。此阶段主要采取“柯氏四级评估法”进行,运用三个层次调查的方式开展,即学员自评、有关人员填写调查问卷和重点人员访谈。实施培训后评估,由评估小组形成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反馈到培训中心、实施部门、学员所在单位及人力资源部。

5.追求精细管理,推动“四标”建设,不断提高培训实效。

细化基础管理。通过梳理、制定、修订有关管理制度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分工;通过健全、统一文件资料、培训记录和台账等,增强培训档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细化管理流程。流程化管理是结合PDCA管理思想,将培训工作沿纵向分成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考核、总结归档等四个连续单元,将作业过程细化为工序流程,然后进行分析、简化、优化、整合,形成科学的工作管理平台,增强培训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规范化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团学干部 培养 规范化 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24-02

高校团学干部是高校团学工作的参与者和领导者,是联系师生的纽带,团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团学干部的素质能力将直接决定高校团组织工作的成效。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的团学干部队伍成为了高校团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如何培养团学干部方面,全国各高校都有许多的模式和方法,就培养效果,尤其是在团学会干部培养规范化方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主题。

1 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存在的不足

(1)过度依赖讲座的作用。新一届的团学会干部选拔后,高校普遍的做法是集中进行一段时间的讲座培训。这些讲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过于短暂,同时过于集中,学生一下消化不了;培训人数过多,讲授效果一般,加之学生刚刚当选,没有经历过实践,理解不深刻,不能充分吸收讲座的内容。

(2)培养体系不够系统,高校除了讲座,还会采取听报告、经验交流、会议培训等方法,但这些都过于分散,随意性强,系统性、科学性不强,缺乏一定的规范,对内容之间的联系研究也不够。

(3)忽视了对团学干部自身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高校在培训团学干部时,基本会强调政治坚定、思想作风、工作能力、服务意识这几大块。而对团学干部应该具备的领导素养、演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把握全局、识人做人能力等综合素质缺乏有效的训练和培训。

(4)缺乏培训效果的检验体系不够健全。高校在对团学会干部培训后,就放手让团学会干部去自由发挥。缺乏对团学干部工作中表现进行跟踪,监督,同时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措施去验证培训的效果。

(5)没有对团学会干部任职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高校普遍在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没有对团学会干部任职结束后进行总结。这个环节也非常重要,总结经验教训,点评优缺点,更能有效的促进工作的开展。

2 高校团学会干部培养规范化的探析

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团学干部队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团学会干部的培养要更加系统化、精细化,首先是在内容上要规范化、具体化。内容的规范化要从不同角度去确定团学干部的培养目标,增强实际意义,服务于团学工作,贴近学生管理工作,又要培养过程的各方面。其次,培养内容又要体现出延续性和科学性,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内容的改变,不断进行修订和改进。按照团学干部的整个培养过程,笔者总结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规范团学会干部的培养体系。

团学会干部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每一届团学会干部培训都要有个科学的、统一的规划,同时也摈弃那些过时的,不切合实际的一些课程。把讲座、经验交流、会议报告、综合素质提升、跟踪培养机制、考核点评、总结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

(2)规范提高团学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在提高团学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主要精心选择培训教程,针对当代大学生团学干部的特点和团学工作的发展、党的理论发展,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如:中共共产党的光荣党史;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梦的内涵;参加团学活动的必要性;团学干部的经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以及结合时事热点,尤其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增强学生担任团学干部的光荣感和使命感,熏陶和培养团学干部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这些课程既要体现各级党委对团学干部的要求,每次培训前,都要广泛听取各位党课、团课专家教授的意见;也要满足团学干部对提升自我的要求。在培训课程结束后,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尤其是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形式,聆听团学干部的心声,充分采纳来自于团学干部的意见。将这两部分建议都汇总,进行分析研究,作为修改和提高下次培训课程的依据,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3)规范提升团学干部综合素质的内容。

在这方面,主要是开展实践技能培训与业务培训,提升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并使他们在工作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感染力。具体如:演讲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文体特长训练,文字能力,策划活动组织能力,沟通解决问题能力、传统文化等。在这些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趣味性、实用性。不同的能力培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演讲水平的提高,需要现场模拟,反复训练,掌握演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达到所要求的目标。组织能力的提高,就需要结合实际活动案例来进行,从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入手,由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学生干部对新晋团学干部进行分析组织活动的各种注意事项,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语言表达能力则进行普通话和说话的语速、发音、运气、停顿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干部能语言流畅,富有一定的语言感染力;文体特长训练则让学生干部任选一种体育、文艺表演,进行长时间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干部能有一项或者多项比较在行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在工作交往中的影响力;文字能力侧重让所有团学干部具备基本的新闻写作、总结、计划、策划书等撰写能力,还重点训练团学干部撰写申报材料的能力和水平。传统文化培养则侧重于选择传统文化经典书籍进行考核,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孟子》、《诗经》、《大学》、《唐诗宋词三百首》等,要求团学会干部在一定的时间段读完,再进行规范性考核。这些培训和训练,要根据团学工作的发展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修订,确保所有培训内容的规范化和有效性。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干部能切实感到自身能力有所提高,增强他们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工作的本领和服务学生的水平。

(4)规范团学干部跟踪培养机制。

作为高校团学工作的管理者,往往在培训结束后,就忽略了对团学干部在工作中表现的跟踪,其实这个阶段尤其重要,这既是检验培训效果的好机会,又是结合实际案列教育和提升团学干部的好时机。只有进行有计划的跟踪培养,才能确保提高团学干部的工作绩效,又减少团学干部的独自探索时间,保障工作的延续性。同时需要在跟踪培养机制上进行相应的规范,如:跟踪检验时间的确定,跟踪检验团学干部绩效的方式,根据检验结果教育提高团学干部的方法和形式,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检验方法又要有所变化。只有切实规范做好了以上几方面工作,才能保障团学干部工作方法和态度得到很好的传承和提高,才能有效地将团学工作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5)规范团学干部任期结束的考核点评机制。

在每一届团学干部任期结束后,总结和考核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肯定表扬任期表现好的团学干部,又对所有团学干部在工作中的优良作风和方法加以鼓励和推崇,成为他们终生受用的财富,同时还充分吸收每届工作中的创新点,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说明和点评,避免团学干部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出现类似的情况,也作为宝贵的经验教训供团学干部进行吸收和提高。正因为如此,规范考核点评机制就尤为重要,如采取工作汇报的形式,汇报的同时,进行逐一点评和交流;采取调查问卷和座谈形式收集团学干部在工作中的优点、问题、闪光点;归纳总结所有的问题通过讲座的形式集中讲授;还可以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深入剖析。

团学干部是高校学生中的生力军,要加强团的建设,促进团学工作的提高和发展,培养和提高团学干部是关键,培养团学干部的关键又在于提高培养的质量,质量的提高又很有必要加强培养的规范化。在团学干部培养的规范化方面,目前我国高校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创新和提高,尤其是在规范化培养团学干部的模式和方法上,我们作为高校团工作的管理者,任重道远,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提高团学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推动高校团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小平.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研究[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86-89.

[2] 邢立付.浅谈团学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111-112.

[3] 鲁宁,叶斌.高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探索与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1(3):192-193.

[4] 沈崴.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95-96.

[5] 房昱.加强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团学干部建设与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49.

[6] 周乃武,蒋丽娟.论新时期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与管理[J].出国与就业,2010(8):22.

[7] 马雪迎.浅谈团学干部的培养机制[J].党团建设,2010(21):226-227.

[8] 王洪东,赵辉.试析当前高校加强团学干部综合素质的途径与落脚点[J].青春岁月,2012(13):171.

规范化培训总结篇7

1资料与方法

依据《北京地区药剂科住院药师培训细则》、《北京地区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北京地区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等要求,以培养住院药师药品调剂和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具备通科药师和通科临床药师的能力)的目标,总结我院9年来开展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历程经验,围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要求,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培训目标、优化实施过程、建立质量持续改进,多维度构建培训全程化质量管理体系。

2结果与讨论

2.1培训情况

我院2006年至今共培训学员16名,其中5名学员按期完成培训,1名学员延期1年完成培训,9名学员处于在培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的培训的7名学员,培训期间的各阶段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均能顺利通过,但基本技能综合测试有1名学员未能一次性通过。

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方面,学员基本能够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培训阶段中掌握的新内容相结合,培训效果良好,但在药品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实际应用方面知识掌握有所欠缺。基本技能训练虽经反复训练强化,但学员仍不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迅速应对解决,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上有待加强。

2.2影响住院药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分析

我院利用特性要因分析法等管理质量管理方法,梳理分析学员培训情况全过程,参考北京市住院药师培训的问卷调查结果,将影响因素按对培训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核心因素、重要因素和一般因素,为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核心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培训标准制定、培训过程管理是影响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核心因素。培训标准是否符合培训目标,是否适应医院对药学人才需求,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前提因素。住院药师培训作为药学生毕业后职业培训第一站,虽在培训细则中明确药学调剂、临床药学等各岗位培训标准,但由于培训基地把握程度不同,学员认知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因此以细则标准为基础,结合医院实践情况,在培训的开始阶段即让培训对象深入掌握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核心因素是培训过程管理,建立规范标准的培训过程管理是取得预定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目前虽然大多数培训基地均能按培训细则安排轮转和考核,但由于基地水平不同,培训过程管理方式多样,导致培训效果差别较大,培训质量也有明显区别。

重要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培训方法、培训师资是落实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相关内容、计划的必备要素,也是培养学员各项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培训方法的探索是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落脚点之一,选择何种方法使学员将医院药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将能力培养与实践工作相互渗透,如何制定相应的效果验证与考核方案,用于衡量每个阶段培训的效果,是培训内容和计划的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培训全程形成一个质量闭环管理的具体措施,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尤为重要。回顾培训全程,带教师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理论传授、实践指导中“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是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虽然能够快速地达到学员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此种方式易将师资的工作中少数不规范操作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员。因此建立师资遴选、培养和考核评估的模式,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増加师资标准化流程培训是做到住院药师培训规范化的重要保证。

一般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培训基地软硬件基础是开展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最基础条件,包括培训基地的规模、具有的场地设备、培训资料等。在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开展时,即对基地进行了考察,因此目前各培训基地的基础条件均符合培训开展的相关需求,各基地只需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増加软硬件配备,满足实际工作増长的需求,使学员及时更新知识提供保障即可。培训资料包括培训教材、实际案例资源、参考书籍等,在扎实学员基础理论,培养操作能力、拓宽药学知识面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帮助作用,自该培训体系建立以来,长期以各分支学科的教材作为参考用书,缺乏内容综合的统一指导教材,许多培训学员反应学习没有方向,无从着手,因此培训资料规范化是提高培训质量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支撑。

2.3住院药师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我院总结历年培训情况,分析每个学员的带教过程,结合培训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将PDCA质量管理理论运用于培训的各个阶段,以基地的软硬件条件为基础,探索从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考核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5个方面构建全面、实用、规范的质培训量管理体系,并逐年改进完善形成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

2.3.1目标管理紧贴岗位需求

针对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标准管理方面,我院发挥多个培训教学基地的优势,伴随逐步建立健全“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物质双重保障工作模式的过程,制定了目标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基于北京地区住院药师培训细则标准,不断细化培训标准,将具体标准细化到具体岗位,如医院门诊药房制定窗口服务、后台调剂标准;住院药房明确片剂摆药、针剂摆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等标准;临床药学部门分为临床药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用药咨询等标准。同时,细化考虑各岗位间的相关性,做好标准的衔接,如掌握的药品基础知识、用药咨询的技能技巧在每个阶段都是基础,因此将目标标准管理按照共用标准和岗位个性化标准进行分类,使住院药师学员从整体到局部认识培训的目标,为职业发展明确目标。

2.3.2过程管理注重细节规范

过程管理是对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各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从入岗培训、知识技能深化、理论实践熟练运用等各阶段进行规范训练,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我院依据培训各阶段能力要求,按照各工作岗位的专有特点,针对每个环节建立规范制度,每个操作制定标准流程,使学员学习规范化进行学习。过程管理方式按照不同轮转科室将带教老师质量负责制、科室内部小组质量负责制等方式相互融合,如药品调剂培训阶段将资深带教管理和小组培训管理相结合,临床药学培训阶段由指定师资带教管理。同时,针对不同学员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利用培训登记手册和考核手册实施了解学员知识能力掌握情况,适当微调培训计划和内容,如住院药房培训阶段依据学员对药品、操作流程、信息系统的掌握程度灵活制定在片剂、针剂、PIVAS的培训时间,使学员充分熟练掌握每一项知识技能,最终通过对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培训效果。

考核管理重在系统评价考核管理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质量持续改进的立足点,因此需要建立多样化、系统化的考核评价方案。现阶段按照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仅要求了出科考核、培训最后结束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远远无法满足学员培训全程质量控制的需求。为能够全程化掌握培训效果,我院不断细化完善考核方案,由各轮转科室组织学员进行入岗培训考核、科室内部测验、轮岗出科考核等,由药品保障中心集中组织年度规范化考核,最终组织学员参加北京地区阶段性理论与技能考核。日常测试将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交叉进行,加强学员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会贯通;年度考核围绕“三基”培训要求全面考核学员理论、技能、外语等综合素质,做到学员培训全面检验。通过考核管理快速评价学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高效制定解决方案,不断调整培训各流程,实现培训全程“以考带改,以评见效”的持续改进模式。

方法管理强化全面实用方法管理包括培训方法、考核方法等,是住院药师各阶段培训的实施手段,也是培训的具体的操作点。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院将理论性指导、实际性操作、导向型参与紧密结合,将传统方式和信息化手段运用其中,建立药学部门层级化培训机制,集中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支撑培训各环节开展。围绕医院药师“三基”培训内容,以集中授课的方式为学员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训,每年度开展涵盖药事管理与科研、药品保障、药学服务、药品基本知识等共计48课时的理论课堂,并汇编制作药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不仅为药师巩固药学基础知识,并更新药学发展热点。在技能培训中坚持做到练战结合,定期开展岗位练兵,2013年依据医院药师能力要求建立真实场景模拟训练考核模式,全方位提高住院药师学员处方医嘱审核、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药物知识临床应用、用药咨询、沟通交流等技能。同时,我院自主研发了“药学系列规范化培训考核系统”、“静脉药物集中用药调配系统”、“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电子药历系统”等,将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合运用至药师的培训中,提高培训考核的多样性。“规范化培训考核系统”将理论、技能分类制作题库,采取人机对话方式供学员训练和考核,与传统培训方法相结合基本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信息化培训平台,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对象管理重在素质提升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对象管理包括师资管理和学员管理两部分。学员虽然作为培训主体,但其本身素质高低不是培训效果的决定因素,通过规范的培训、全面的考核评估等质量管理能够达到预定的培训目标。我院在北京地区基地与学员双向选择的原则上,经资格审核和面试后完成学员培训准入。在学员进入基地初期,采取交流沟通等方式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知识水平,为其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师资队伍带教水平高低很大程度影响着培训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对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我院明确了各阶段带教目标,通过选派学习交流,流程标准培训等方式层次性提高师资水平。在带教过程中,师资与学员共同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实践技能、完善考核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同时提高教学实施的参与性,做到教学相长。

3小结

规范化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以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主,以培养临床专业人才为目的,培养能够胜任临床医疗工作、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医生。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来,为不断满足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医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欧美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比较严格和规范的临床医师培养制度,为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试点工作[1]。自此,研究生教育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两大途径。

2014年国家卫计委规定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国各省自此逐步开展此项工作。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培养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医学院校,我校开展了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工作,首批在培学生已经历集中理论学习和近2年的临床轮转培训。本研究通过对我校附属医院等培训基地的硕士生、硕士生导师、相关管理部门等进行访谈调研,收集整理各方意见和建议,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我省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初期在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初步探索改进方案,进一步促进我省中医学所示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更顺利和规范地开展。

1 研究生课程体系实践探索初期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相应对策

1.1 存在问题

(1)在校集中理论学习时间短。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总共在校时间就34个月,扣除为期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仅有1个月时间在校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临床科研思维的训练,时间紧凑,所学有限,不能达到对中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理论学习,科研思维的训练,临床轮转,论文撰写和答辩;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着重于职业能力培养,重点训练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对科研思维的训练、论文撰写和答辩基本没有过多的要求。

1.2 相应对策

重构研究生课程体系,除公共课(如政治课、外语课等)外,基础理论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公共科目相结合,专业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的专业理论课相结合,临床实践课与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采取课堂面授、网络授课、讲座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在于建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借助网络辅助教学,积极建设网络授课,方便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如此一来,既符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同时也能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还能解决在校理论学习时间短这一问题。

2 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时间探索初期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相应对策

2.1 存在问题

学位论文要求高,耗r耗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都是为了提高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然而受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仍以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学位论文为主要形式)来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迫使专业学位的导师和学生仍追求论文理论水平、深度和创新性,偏离了国家设立专业学位的初衷[2-3]。然而在有限的临床科室轮转期间,还要完成如此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耗时耗力不说,还会影响临床轮转。

2.2 相应对策

建立不同的学位授予标准。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授予的应更看中其临床能力考核结果,降低对其科研能力的要求,采用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不同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可以是文献综述、导师经验总结或者案例分析,突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特点和特殊性即可。

3 结语

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省是第一次开展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相结合的工作,正在逐步探索适合本区域实情的衔接制度,并不断地将其完善,以期推动我省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不断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人才,增强国家人力资源储备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田冬杰,赵中辛,谭军,肖蕾,张欢,陈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1(06):372-37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