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2-03-30 17:57:56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1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从操作上看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这样就有了只要会画版,或者会使用相关的排版软件,编排人员就能够编排设计出高水平的版面来的观点。这实际上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一种误解,因为在编排设计之前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它还涉及一些重要的排版设计理念,或者说是原则。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整体性的理念

无论是几开几版的报纸,就整个报纸而言,它是一个整体。具体到一个版面而言,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一张报纸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报纸的一个版面也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

作为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构成它的要素必须具备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也只有这样,各个要素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或者说构成一个聚合体。无论是这张报纸,还是它的一个版面,它们各自的“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①这就是说,构成报纸的各个版,还有构成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各自的系统或结构中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这个内在的一致性恰恰是该结构或系统区别于其他结构或系统的体现。一张报纸或报纸的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意地瞎拼乱凑在一起的,没有内在连贯性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或结构,也不可能构成一张具有独立意义的、内部具有相似性的报纸或报纸的版面。这是因为“结构的组成部分受一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这些规律在结构之内赋予各组成部分的属性要比这些组成部分在结构之外单独获得的属性大得多”。②

一张报纸由不同的版面组成,这些版面实际上就是这张报纸的组成要素。不同版面由于有着与其他版面的差异而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更多地体现为题材的不同或者新闻文体的不同。从题材上看,有的版面侧重政治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经济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文化体育的题材,还有的版面侧重影视娱乐的题材。从新闻文体上看,有的版面侧重讲求时效性的硬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时效性相对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软性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深度性的报道,还有的版面侧重对具有评论价值的事件、现象的评论等。总之,这些版面或是因为报道题材对象的不同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或是因为新闻报道文体的不同而存在。但这些不同不能成为报纸编排不讲求整体性的借口,它们要在风格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或者严肃,或者庄重,或者活泼。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把构成整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分别看成一个符号,在把它们当作不同的符号时,不考虑文本内容,只是考虑这个版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顺序,从直观上感受各个版面在风格上的一致性。也只有各个版面在风格上取得了一致性,它们才有可能组成更高一级的系统或结构――整张报纸。这就要求编排人员在选择字体字号、搭配颜色、分栏破栏时具有整体观,特别是那些不同版面由不同的编排人员进行排版的报社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之间就会产生内在连贯性的割裂。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晚报》做得就比较好。以2006年9月15日的报纸为例,该天报纸的前32个版中,除了第5、第19和第24版全版为广告版外,其他29个版在版面设计上总体上体现出了一致性。从内容的安排上看,版面下面安排广告,上面为新闻报道的有24个版,在29个版中约占82.8%;最右边一栏与它左边一栏之间有栏间线的有25个版,约占29个版的86.2%。通过这些数字,可以证明《北京晚报》在排版设计上非常注重版面版式的整体风格。

如果说不同版面之间在风格上要求一致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一张报纸要具有内在连贯性的话,那对于组成报纸的一个版面来说,它的一致性则体现为每个版面的组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要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或体现为题材上的,或体现为文体分类上的,或体现为地域上的。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

如果说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整体性理念是就整张报纸版与版之间和版内新闻文体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言的,那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就要遵循稳定的理念,则更多地侧重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风格以及特定内容版面相对固定而言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出于便于受众认知的考虑。我们都知道世界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的商标,它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它的稳定性不无关系。在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媒介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其竞争除了包括内容本身的竞争外,同样还包括要尽快在受众中树立起一定形象的竞争。对于报纸而言,保持风格的稳定在这种竞争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设计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版面编排的一段时间的统计分析,《南方都市报》第一版一般不安排什么实际的内容,第一版更多的是承担为读者提供导读的作用。而它的第二版总是评论版。在这里我们姑且不从评论对于一张报纸具有何种重要意义的角度来谈它为什么要把第二版设计为评论版,单就它把第一版的作用和第二版的文体相对固定,它就彰显出了版面安排相对稳定对于便于受众认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编排设计理念同样也在《新京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体现了出来。《新京报》的第一版同《南方都市报》一样,多为提供导读的帮助。它的第二版固定为评论版。有些时候,第三版为整版的广告,第四版又是评论版。同样的例证还可以从《北京青年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得到证明。关于稳定性编排设计理念的例子不胜枚举。所有这些例证都证明了稳定性的重要性,起码是对于受众便于认知的重要性。

报纸的生命在于受众的阅读。也只有受众去阅读,报纸上的内容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然而受众的构成具有复杂的特性。不同的受众,其兴趣和爱好也不相同。从文体上看,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则喜欢新闻评论。例如对喜欢《南方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受众而言,评论固定在第二版则非常便于受众的翻阅。从内容上着眼,有的喜欢国内的新闻报道,有的关注国际的新闻报道,那《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版将会成为他们各自的最爱。因为《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版为国内的内容,第三版为国际的内容。如果从题材上看,有些人喜欢体育报道,有些人则偏爱对影视的报道。这样相对固定的题材版面使受众查阅起来比较方便。新闻报道的内容要贴近受众,这样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贴近受众的另一种表现,只不过它的表现不是内容而是版面、文体和题材等方面的稳定性而已。

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还有方便记者和编辑工作的思考。对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来说,记者编辑如果总是处在不断熟悉适应新的版面要求中,那无疑会降低报纸生产的效率,从而不利于竞争。例如,报纸的某一版一会儿以短小的消息为特征,一会儿又以长篇报道为追求,这种版面编排设计理念的变化不但会使记者在写稿件时无所适从,而且还会给排版编辑人员带来排版上的烦恼,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再如,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排标题时,稳定的字体便于编辑做成相应的模版,在进行以后的排版时就会显得异常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报纸版面编排设计上的稳定性除了上面提到的项目以外,在色彩基调的选用上、分栏破栏上、不同文体字体的使用上等方面都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独特性的理念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个媒体可以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报纸在与广播电视和网络竞争的同时,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是非常激烈的。在竞争中,有的靠内容的深度取胜,有的靠评论取胜,有的靠信息量大取胜,有的靠价格低廉取胜,还有的甚至免费赠送报纸。总之,竞争的手段各种各样,其目的无非是想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有利的地位。

竞争固然是好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促进不同的报纸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从而使受众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可是在竞争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报纸间除了在报道的内容上出现趋同化外,在报纸编排设计的理念上也出现了趋同的倾向。这种现象在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当中,同城报纸之间的趋同表现得最甚。它们之间的趋同尤其体现在作为报纸脸面的第一版上。现在的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第一版一改传统的主要把最重要的新闻安排在第一版的做法,第一版的新闻报道量较以前相差了许多,也就是“The News Ho1e”③较以前相对较小。头版把更多的版面空间留给了大的彩色的图片、各个版面精彩内容的提示和广告。就连以庄重严肃大气为主要编排风格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底部也给广告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果说《北京晚报》与《新京报》相比,前者在第一版还为新闻报道留有一定空间的话,那后者的第一版基本上都是提示导读的文字和图片。尽管它们之间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存在这些差异,但其他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我们把2006年9月16日的两家报纸的第一版做个比较后就能发现这个特点。在第一版,两家报纸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较大篇幅的彩色图片,在头版的底部相当于1/5的版面留给了广告,在报纸的第五栏,基本上都是对后面版面内容的版面号和有关新闻报道标题的提示。二者所不同的是,《新京报》的第五栏的上部被该报的头条占据了一部分。但从整体上看,两家报纸的排版理念和布局基本上相同。

如果说《北京晚报》和《新京报》从发行时间上看不属于一个系列的报纸,那《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无论在发行时间上还是报纸的性质上,都有着相同性。我们对这两家报纸头版的编排设计进行比较就更能够证明上述所提出的观点。2006年9月16日《北京青年报》头版的编排设计形式与当天的《新京报》基本上如出一辙(笔者声明一下,行文丝毫没有暗示谁抄谁的意思,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头版的底部同样是将近占1/5版面的广告。头版同样有占一定版面的彩色照片,与照片相配合有一些文字报道,但并不详尽。在最后提示读者相关报道见A13版。而《新京报》关于“加拿大发生校园枪击”的报道也是配有彩色图片,在比较简短的介绍后,文字提示指向了A18版。《北京青年报》头版的其他文字与《新京报》一样都为提示导读的文字,而且大部分的提示导读文字都被安排在了报纸的最右边一栏。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的报纸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尤其是头版的编排设计理念存在着雷同化的倾向。各家报纸之间头版的编排设计同的多,异的少,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读者的认知识别。在报纸日益追求品牌化的背景下,这样只能使自己淹没在大同之中,不利于报纸的品牌建设,不利于报纸经济目的的获得。

为此,各家报纸在竞争中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在内容上、价格上、服务上追求个性化、独特性以外,他们在编排设计理念上也应坚持独特性的理念,使读者一看报纸版面就能够从众多的报纸中一眼认出它是哪张报纸。这样再加上自身要么内容、要么价格、要么服务上的独特优势,报社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受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版式如何布局、颜色如何使用、选择什么样的字体等,所有这些都要结合报纸定位等众多的语境因素来确定。由于本文只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理念进行探究,所以针对具体的版面编排设计问题就不再涉及。

上面谈到的编排设计理念只是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众多理念中的三个。其实在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的规范化理念、变化理念、美观化理念也是在具体操作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鉴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

注 释:

①②特伦斯・霍克斯[英]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页。

③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美]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2006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2.2006年9月15日《北京晚报》。

3.2006年9月15日《新京报》。

4.2006年9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2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整体性的理念

无论是几开几版的报纸,就整个报纸而言,它是一个整体。具体到一个版面而言,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一张报纸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报纸的一个版面也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

作为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构成它的要素必须具备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也只有这样,各个要素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或者说构成一个聚合体。无论是这张报纸,还是它的一个版面,它们各自的“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①这就是说,构成报纸的各个版,还有构成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各自的系统或结构中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这个内在的一致性恰恰是该结构或系统区别于其他结构或系统的体现。一张报纸或报纸的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意地瞎拼乱凑在一起的,没有内在连贯性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或结构,也不可能构成一张具有独立意义的、内部具有相似性的报纸或报纸的版面。这是因为“结构的组成部分受一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这些规律在结构之内赋予各组成部分的属性要比这些组成部分在结构之外单独获得的属性大得多”。②

一张报纸由不同的版面组成,这些版面实际上就是这张报纸的组成要素。不同版面由于有着与其他版面的差异而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更多地体现为题材的不同或者新闻文体的不同。从题材上看,有的版面侧重政治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经济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文化体育的题材,还有的版面侧重影视娱乐的题材。从新闻文体上看,有的版面侧重讲求时效性的硬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时效性相对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软性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深度性的报道,还有的版面侧重对具有评论价值的事件、现象的评论等。总之,这些版面或是因为报道题材对象的不同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或是因为新闻报道文体的不同而存在。但这些不同不能成为报纸编排不讲求整体性的借口,它们要在风格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或者严肃,或者庄重,或者活泼。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把构成整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分别看成一个符号,在把它们当作不同的符号时,不考虑文本内容,只是考虑这个版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顺序,从直观上感受各个版面在风格上的一致性。也只有各个版面在风格上取得了一致性,它们才有可能组成更高一级的系统或结构――整张报纸。这就要求编排人员在选择字体字号、搭配颜色、分栏破栏时具有整体观,特别是那些不同版面由不同的编排人员进行排版的报社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之间就会产生内在连贯性的割裂。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晚报》做得就比较好。以2006年9月15日的报纸为例,该天报纸的前32个版中,除了第5、第19和第24版全版为广告版外,其他29个版在版面设计上总体上体现出了一致性。从内容的安排上看,版面下面安排广告,上面为新闻报道的有24个版,在29个版中约占82.8%;最右边一栏与它左边一栏之间有栏间线的有25个版,约占29个版的86.2%。通过这些数字,可以证明《北京晚报》在排版设计上非常注重版面版式的整体风格。

如果说不同版面之间在风格上要求一致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一张报纸要具有内在连贯性的话,那对于组成报纸的一个版面来说,它的一致性则体现为每个版面的组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要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或体现为题材上的,或体现为文体分类上的,或体现为地域上的。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

如果说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整体性理念是就整张报纸版与版之间和版内新闻文体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言的,那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就要遵循稳定的理念,则更多地侧重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风格以及特定内容版面相对固定而言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出于便于受众认知的考虑。我们都知道世界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的商标,它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它的稳定性不无关系。在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媒介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其竞争除了包括内容本身的竞争外,同样还包括要尽快在受众中树立起一定形象的竞争。对于报纸而言,保持风格的稳定在这种竞争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设计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版面编排的一段时间的统计分析,《南方都市报》第一版一般不安排什么实际的内容,第一版更多的是承担为读者提供导读的作用。而它的第二版总是评论版。在这里我们姑且不从评论对于一张报纸具有何种重要意义的角度来谈它为什么要把第二版设计为评论版,单就它把第一版的作用和第二版的文体相对固定,它就彰显出了版面安排相对稳定对于便于受众认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编排设计理念同样也在《新京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体现了出来。《新京报》的第一版同《南方都市报》一样,多为提供导读的帮助。它的第二版固定为评论版。有些时候,第三版为整版的广告,第四版又是评论版。同样的例证还可以从《北京青年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得到证明。关于稳定性编排设计理念的例子不胜枚举。所有这些例证都证明了稳定性的重要性,起码是对于受众便于认知的重要性。

报纸的生命在于受众的阅读。也只有受众去阅读,报纸上的内容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然而受众的构成具有复杂的特性。不同的受众,其兴趣和爱好也不相同。从文体上看,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则喜欢新闻评论。例如对喜欢《南方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受众而言,评论固定在第二版则非常便于受众的翻阅。从内容上着眼,有的喜欢国内的新闻报道,有的关注国际的新闻报道,那《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版将会成为他们各自的最爱。因为《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版为国内的内容,第三版为国际的内容。如果从题材上看,有些人喜欢体育报道,有些人则偏爱对影视的报道。这样相对固定的题材版面使受众查阅起来比较方便。新闻报道的内容要贴近受众,这样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贴近受众的另一种表现,只不过它的表现不是内容而是版面、文体和题材等方面的稳定性而已。

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还有方便记者和编辑工作的思考。对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来说,记者编辑如果总是处在不断熟悉适应新的版面要求中,那无疑会降低报纸生产的效率,从而不利于竞争。例如,报纸的某一版一会儿以短小的消息为特征,一会儿又以长篇报道为追求,这种版面编排设计理念的变化不但会使记者在写稿件时无所适从,而且还会给排版编辑人员带来排版上的烦恼,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再如,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排标题时,稳定的字体便于编辑做成相应的模版,在进行以后的排版时就会显得异常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报纸版面编排设计上的稳定性除了上面提到的项目以外,在色彩基调的选用上、分栏破栏上、不同文体字体的使用上等方面都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独特性的理念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个媒体可以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报纸在与广播电视和网络竞争的同时,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是非常激烈的。在竞争中,有的靠内容的深度取胜,有的靠评论取胜,有的靠信息量大取胜,有的靠价格低廉取胜,还有的甚至免费赠送报纸。总之,竞争的手段各种各样,其目的无非是想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有利的地位。

竞争固然是好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促进不同的报纸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从而使受众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可是在竞争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报纸间除了在报道的内容上出现趋同化外,在报纸编排设计的理念上也出现了趋同的倾向。这种现象在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当中,同城报纸之间的趋同表现得最甚。它们之间的趋同尤其体现在作为报纸脸面的第一版上。现在的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第一版一改传统的主要把最重要的新闻安排在第一版的做法,第一版的新闻报道量较以前相差了许多,也就是“The News Ho1e”③较以前相对较小。头版把更多的版面空间留给了大的彩色的图片、各个版面精彩内容的提示和广告。就连以庄重严肃大气为主要编排风格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底部也给广告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果说《北京晚报》与《新京报》相比,前者在第一版还为新闻报道留有一定空间的话,那后者的第一版基本上都是提示导读的文字和图片。尽管它们之间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存在这些差异,但其他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我们把2006年9月16日的两家报纸的第一版做个比较后就能发现这个特点。在第一版,两家报纸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较大篇幅的彩色图片,在头版的底部相当于1/5的版面留给了广告,在报纸的第五栏,基本上都是对后面版面内容的版面号和有关新闻报道标题的提示。二者所不同的是,《新京报》的第五栏的上部被该报的头条占据了一部分。但从整体上看,两家报纸的排版理念和布局基本上相同。

如果说《北京晚报》和《新京报》从发行时间上看不属于一个系列的报纸,那《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无论在发行时间上还是报纸的性质上,都有着相同性。我们对这两家报纸头版的编排设计进行比较就更能够证明上述所提出的观点。2006年9月16日《北京青年报》头版的编排设计形式与当天的《新京报》基本上如出一辙(笔者声明一下,行文丝毫没有暗示谁抄谁的意思,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头版的底部同样是将近占1/5版面的广告。头版同样有占一定版面的彩色照片,与照片相配合有一些文字报道,但并不详尽。在最后提示读者相关报道见A13版。而《新京报》关于“加拿大发生校园枪击”的报道也是配有彩色图片,在比较简短的介绍后,文字提示指向了A18版。《北京青年报》头版的其他文字与《新京报》一样都为提示导读的文字,而且大部分的提示导读文字都被安排在了报纸的最右边一栏。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的报纸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尤其是头版的编排设计理念存在着雷同化的倾向。各家报纸之间头版的编排设计同的多,异的少,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读者的认知识别。在报纸日益追求品牌化的背景下,这样只能使自己淹没在大同之中,不利于报纸的品牌建设,不利于报纸经济目的的获得。

为此,各家报纸在竞争中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在内容上、价格上、服务上追求个性化、独特性以外,他们在编排设计理念上也应坚持独特性的理念,使读者一看报纸版面就能够从众多的报纸中一眼认出它是哪张报纸。这样再加上自身要么内容、要么价格、要么服务上的独特优势,报社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受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版式如何布局、颜色如何使用、选择什么样的字体等,所有这些都要结合报纸定位等众多的语境因素来确定。由于本文只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理念进行探究,所以针对具体的版面编排设计问题就不再涉及。

上面谈到的编排设计理念只是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众多理念中的三个。其实在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的规范化理念、变化理念、美观化理念也是在具体操作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鉴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

注 释:

①②特伦斯・霍克斯[英]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页。

③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美]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2006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2.2006年9月15日《北京晚报》。

3.2006年9月15日《新京报》。

4.2006年9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3

一、 版面设计的全球化趋势

近几年兴盛的报纸改版潮,既是报纸迫于新媒体竞争、市场压力和受众需要的被动选择,同时也是融入世界报纸版面设计潮流、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的主动选择。2011年8月,第八次改版的南方日报推出“增加导读”、“封面化”等措施,并宣称:“我们今天办报纸,不是单一的版面变革,而是全媒体时代的革故鼎新”;“南方日报8年7次改版,先后推出黄金瘦报、双封面等新形态,正是以开放的思维向世界报业变革新潮流学习与借鉴的结晶。”??

在报纸改版潮中,“形象载动信息”的西方视觉传播理念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同。例如,辽宁日报注重“用全新的视觉理念提升报气。通过整合报纸视觉设计资源、调整办报思路,创立了一套中国式的严肃报纸视觉价值体系,并在业界进行标准输出。”??

被称为“国际语言”的版面语言依托视觉,虚化了文化背景、语言文字差别和意识形态偏见,孕育出版面设计这门“默默含笑的艺术”,也使中国报纸版面与世界接轨成为可能。从2005年东方早报参加SND(美国新闻媒体视觉设计协会)与锡拉丘兹大学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的“全球最佳新闻设计大赛”开始,中国报纸开始融入国际报纸版面评选的潮流。2008年,SND中文分会在上海成立。该会通过国际交流和每年一度的参赛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报纸的版面设计与世界接轨。仅在2009年第30届“世界最佳报纸设计大赛”中,中国报纸就获得17项单项奖,重庆时报“5・12汶川大地震专题”版面、辽沈晚报选送的《奥运史迹》长卷获得银奖;2010年的第31届大赛中,华商晨报的“国庆长卷”特别报道获得金奖;2011年的第32届大赛中,中国报纸的获奖数字上升到22项,辽宁日报的“东北虎”版面获得金奖。

除在“全球最佳新闻设计大赛”有上乘表现外,中国日报和重庆时报还在美国新闻博物馆网站的“今日报纸头版”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与港澳台的7家报纸一起,为这个全球化的报纸头版展示平台注入了“中国元素”。

二、 版面设计凸显创意

版面是报纸的“第一视觉”,具有传递信息、引导阅读、传达美感等多重功能。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都市报一改一些主流报纸“重引导、轻视觉”的设计理念,率先刷新报纸“美编”的概念,将具有美术教育背景的平面艺术设计师引入编辑平台,以独特的艺术设计和审美创意引领了中国内地报纸版面设计新潮流。

与传统的“美编”相比,版面设计师强调视觉对信息的承载作用和版面的审美功能。例如,过去报纸安排“爆炸性新闻”多以内容取胜,在编排上多以区位优势、稿件配合、通栏大标题等手段突出其强势;但在今天的设计师手中,则更多地表现为视觉创意。如,获得第32届“全球最佳报纸新闻设计大赛”优秀奖的辽宁日报 “发现辽宁”版(图1),设计师采用“单版变长卷”的形式,动态展示图文信息;采用泛黄的羊皮残卷设计突出主题;对手绘图形进行夸张和“出血”处理,则赋予读者较强的视觉冲击。

报纸版面的设计弹性在于:它既是一个通过版面语言展示真实新闻内容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通过艺术形式呈现信息、情感、美感的有意义的空间。大量的平面设计师加入新闻版面设计的行列,不但为传统的版面设计带来了创意,同时也为艺术设计理论找到了一个新的试验场所。他们将表现主义、极简主义、写实主义的设计理论借鉴到新闻版面的设计,使得报纸版面设计创意凸显了“诉诸感情”、“极简设计”和“本土元素”三个关键词。

1.诉诸感情

以艺术创新手段表现强烈情感,而非严格遵循比例规范,是表现主义对传统写实主义的反叛。设计师借鉴表现主义的理论,在设计版面时注重选取那些扣人心弦的“情感类”摄影作品予以包装、创新,从而达到引起注意、获得共鸣的效果。图2的德梅因纪事报纪念9・11十周年的版面,用张大的瞳孔、折射的双子大厦影像和晶莹的泪滴形成创意,忧郁的蓝色、惨淡的灰色以及黑底反白的文字,都为版面的大标题《永志不忘》做了注脚,与读者产生共鸣。

图3是重庆时报 “5・12汶川大地震国哀专题”中的版面之一。该版与其他几个版面一起获得2009年第30届“全球最佳报纸设计比赛”银奖。版面的主打图片呈现的是一个孩子泪流满面却竭力不哭的表情,极大地冲击着读者的视觉和泪腺。国际新闻设计协会中文分会总裁陆岭立(Lily Lu)女士认为,该专题“是一个融合了设计师情感的作品,只有把真正的情感融入版面而不是干巴巴地去设计,读者才能感受到这种情感,才能成功。”她指出,2008年的中文报纸在题材上有两大优势:地震和奥运。“一个哀一个喜,我们设计师要加重这种感情的分量,通过读者的眼睛送达内心产生共鸣。”??

2.极简设计

写实主义,尤其是“照相现实主义”(Photo- Realism)风格的版面设计是建构的、清晰、精细而具象的,它以复制、放大现实甚至堆砌形象为特征,主要靠复杂的图像关系传达信息、揭示主题。因为不需要读者更多的参与与联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属于“封闭式设计”(如以“9・11”10周年为主题的图4、图5);极简风格的设计则是解构的、抽象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属于“开放的设计”。它尽可能少地使用复杂的形象、色彩和线条,追求“简单中见丰富”,倡导依靠读者的参与和联想来补充信息、延伸意义。

因为信奉“少即是多”,因此极简的版面设计具有较大的创意空间。“极简”意味着删繁就简,用有限的设计资源将创意发挥到极致。中国日报的设计总监比尔・盖斯帕(Bill Gaspard)认为,“简约的力量比数量来得更为重要”,因此,他要求对图片报道“无情地剪辑”,“精简再精简直到不能为止”。??曾发明“L”型设计的加拿大设计师露茜・拉卡瓦(Lucie Lacava)认为,“仅仅使用两种颜色就可以将一份报纸设计得精致典雅”。??

以9・11十周年纪念版为例。从新闻策划学的角度来看,“9・11十周年纪念日”并非“突发性事件”,事件本身也无太大的新闻价值,只有靠创意的艺术设计,才能唤起读者的更多注意。图6的纽约新闻日报运用国贸双子大厦形状的极简设计,在旁边加上十周年的起止日期,如同温度计的刻度,只用两种颜色、两个柱形、6个数字,就营造出“环球同此凉热”的气氛;图7的德国奥格斯堡大众报突出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只用一种颜色加字体反白,以及双子大厦形状的模糊与倾斜,传达出“后9・11”的种种不确定性;图8西班牙公众报头版,在极简的“双塔”设计基础上使用“减法”,用空白色带斜切红色柱体,残损、不平衡的构图和强烈的色彩反差,达到了极简主义设计所追求的“骨架般本质”的效果。

极简主义的设计一反“过度设计”的风格,提倡用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输出最大的信息量,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传播。但是,极简的版面设计往往需要借助符号的帮助来传达信息、揭示意义。比如,图9的西班牙语新先驱报和图10的美国安妮斯顿星报都没有写实地表现双子大厦遭袭击时的滚滚浓烟、惊恐四散的人群和大厦再建时林立的脚手架,而是运用玫瑰花、美国国旗等公众所熟知的符号来表达情感和编辑部的态度。图11的西班牙报纸ARA也没有使用卡扎菲血肉模糊的照片甚至普通肖像照片来设计卡扎菲死亡的相关版面,而是用墙上打在他名字上的一个红叉,揭示事件的意义和表达情感。

3.本土元素

正如中国的电影艺术走向世界得益于民族文化因素一样,中国的版面设计全球化,也不能将民族文化视为“包袱”,而应视为设计创意增值的因素。比如,“少则多,多则惑”的中国道家文化和国画技法中的“以白当黑”,与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都不乏共通之处。

获得“第31届SND世界最佳新闻设计创作大赛”金奖的华商晨报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版面,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2009年8月开始,该报视觉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设计出连续刊出两个月之久的《中国画卷》系列版,就是创造性地使用了“画卷”这一中国元素。SND副主席史蒂夫・多西(Steve Dorsey)发来贺电称赞:“60天的时间里,每天的报纸夹缝中绘制一幅有插图的画卷,并且这60幅画正好能拼接出一幅有文化底蕴的中国雄伟画卷。这60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能很好地体现出创作者的内涵以及报纸的风范。”??

三、 “新闻设计”的理念得到认同

随着近几年中国报纸版面的逐步国际化,“新闻设计”(news design)的概念逐步获得业界认同。在英文中,“新闻设计”是根据编辑和视觉指导方针,而在报纸版面上组织材料的过程。??“新闻设计”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版面设计”。比如,“国际新闻设计协会”等主办的“全球最佳新闻设计大赛”评选共有19个类别,实际上涵盖了除文字编辑、报道策划以外的报纸编辑的其他内容。

引入“新闻设计”的概念对我国当代报纸的版面设计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明确新闻设计师的“新闻”本位。在国内积极倡导“新闻设计师”概念的都市时报视觉总监廖小静认为:“新闻设计师必须是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将事实美观呈现的同时还应当具备独特的视角和理解。”??陆岭立强调:“新闻设计师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是最重要的,优秀的新闻人是具有多种视觉化讲故事技能的多面手”。她认为:“我们不是单纯的版面设计师,不是艺术家,我们是新闻设计师。我们是新闻工作者使用视觉语言讲故事、讲好故事。视觉是我们的工具、渠道、平台。我们的作用和文字记者是一样的。” ??辽宁报业传媒集团视觉总监张庆钧认为,“新闻设计师的基本功和新闻的修养是确立你是否能够优秀的重要基石。”???

二是有利于版面的设计理念回归新闻本位。由于大多数报纸的新闻设计师来自艺术设计界,他们基于专业习惯,往往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设计报纸,在增加版面的艺术性和视觉愉悦的同时,难免会削弱版面的新闻价值;有的甚至采用夸张、渲染的手法强调视觉冲击,非但不能使设计为内容服务,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比利时、法国、马耳他、美国的一些报纸头版在设计卡扎菲之死的版面时,都刻意对其惨不忍睹的尸体照片予以自然主义、煽情主义的视觉呈现,制造“视觉暴力”的用意十分明显。而图12的德国taz.die tageszeitung报,则设计出一身戎装的卡扎菲形象,但是虚化掉了他的面部,使之与黑色的背景融为一体,寓意与大标题中的《独裁至死》相吻合,无论设计创意还是视觉效果都高出一筹。

让版面设计回归新闻本位,也即维护了版面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张庆钧认为,辽宁日报 “东北虎”版面“能够取胜原因很多,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形式对内容的服务达到了最佳。”???

注释:

??《科学发展立报 改革开放立报 解放思想立报》,南方日报2011年8月9日第2版。

??《张庆钧:圣路易斯,SND的视觉巅峰之旅》,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102。

??何舒静:《本报对话SND主席马特・曼斯菲尔德 时报作品让我们惊叹》,重庆时报2009年3月21日T2版。

??Bridget O’Donnell:《2010 SND北京新闻设计师沙龙全记录》,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80。

??SND20:5 Questions Lucie Lacava,http://www.snd20.org/lucielacava.html。

??《中文报纸首个SND金奖被华商晨报摘得,SND总部发来贺词及评语》,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57。

??英文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News_design。

??廖小静:《什么是新闻设计师?》, 省略/blog/Individual1.asp?UserID=4&id=866。

??陆岭立:《用视觉语言讲好故事》,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87。

???张庆钧:《圣路易斯,SND的视觉巅峰之旅》,http://www.sndchinese.cn/asp/content.asp?id=102。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4

报纸版式的演变

以《洛阳日报》为例,《洛阳日报》1980年复刊,四开四版,当时的版式是一种传统的版式,文章短小精练,标题字号小巧、字体多样,版面以文字稿件为主,图片只起到点缀作用,版式总体风格清秀、素雅。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铅印)的限制,标题从不使用底纹等装饰手段。而是在版面空隙和文章后配以装饰用的栏花和插图。版面以发满为时尚,稿件紧密,行文紧凑,反对留白和留空。

印刷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报纸版式的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持。1990年,《洛阳日报》的印刷技术实现了飞跃和突破,告别铅与火,胶印取代了铅印,电子排版开始取代人工排版。《洛阳日报》也在当年元旦由四开八版小报改为对开四版大报。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版式创新的飞跃,版式革新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字体、花边、底纹丰富多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标题的装饰、美化,图片的加工、处理,新技术、新的编排手段带来了报纸版面风格的面目一新,出现了色调加重、标题突出、照片醒目、花边线条等美化元素点缀修饰等风格。但是在编排理念上,仍然奉行横竖标题交错,文章穿插套拼,串文,讲求“横不断、竖不通、题不碰”的理论,标题错落。文章咬合,版面紧密,不留空白。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信息产业的细分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在定位、版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纸版面提倡工业化大生产,统一风格,消灭个性,报纸版面的流行趋势及设计风格追求统一规整中又有变化,强调版面视觉中心。当时,北京青年报就提出“三步五秒”的理论,即在头版以大图片、粗线框营造视觉中心,让读者在距报摊三步之远,五秒之内,就能辨认出《北京青年报》及其刊登的重大新闻,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越来越多的报纸媒体认识到版式设计的重要性,导入视觉设计概念于报纸。而电子排版技术的进步、印刷技术的革新包括彩色印刷的普及,以及数码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报纸版面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更大自由发挥的空间。《洛阳日报》也提出了模块化、时尚化,浓墨重彩,厚题薄文,消灭竖标题,横题横文,大标题、大照片的编辑风格。

传播理念的更新

形式服从于内容,形式服务于内容。报纸版式不断推陈出新的背后是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报纸担负的更多的是宣传任务,责任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做好桥梁、纽带和传声筒。为服务好报道内容,报纸在版面形式上就只好选择填满、塞实,不留空白,而受当时的报道理念和审美观念的限制,不讲求视觉冲击,不注重版式突破,以局部美化和插图、报花为点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版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更加凸显了传播理念的变化。

工业设计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传统的版面设计实际上只停留在划版阶段,编辑组织版面时主要对稿件的位置、题区大小和规定稿件能否全部安排上版面负责,对版面的外在风格只是简单地要求美观、和谐、平衡,划版者大多为文字编辑。随着工业设汁概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报纸设立了版式总监的职位,并聘请美术学院的专家对报纸版式进行整体设计,划版编辑也引人美院毕业生等专业设计人员。这实际上意味着国内报纸已经开始尝试将报纸当作工业产品来设计和包装。

包装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从仅仅是把稿件在版面上予以排列和展示到有目的、有意图地运用加工、整合、拆分、突出等手段进行精细化处理,报纸版面设计开始走入包装的时代。其标志是导读功能的普遍运用、版面稿件的整合处理、模块化的分类加工等。

对视觉冲击力的追求。报纸在版面处理时开始突出卖点和视觉中心,吸引读者眼球成为不懈追逐的焦点。其手段包括:新闻的排列方式越来越追求简单实用,方便读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其感兴趣的信息;对版面主打稿件的处理无所不用其极,配发评论、背景资料、相关报道、延伸阅读等手法纷纷亮相:图片处理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核心位置,很多报纸甚至要求以图片为前提选择版面稿件的刊发与否,报纸开始进人读图时代。

对报纸定位的更加细分。报纸版面设计以便于阅读为最高原则。追求简单明快、一目了然。因此,越来越多的报纸在不断地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读者群的细分,以确定自己的风格。机关报就要庄重大方,生活类报纸就要平易近人,市场类报纸就要贴近消费者。周刊类报纸就要走向杂志化等。

报纸版式的走向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新媒体的冲击、纸质传媒成本的增加,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报纸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一步变革和创新,而这些变革和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报纸版式的创新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报纸的易读化。在传统的报纸竞争中,可读性是被提及较多的概念,随后又有人提出必读性的概念。随着传播“业态”发生变化。易读性概念的提出,使得探讨可读性和必读性的差异在新闻学中有了更实际的意义。在报纸进入“厚报”时代,读者进入“速读”时代后,可读性强的稿件(信息)由于淹没在报纸版面中,因此有可能被读者所忽视,可读的东西恰恰没有被读到。对于这部分读者而言,可读性没有被体现出来,可读性强的东西在极端的情况下变成了“不读”。在稿件(信息)增强可读性的基础上,导人易读性的概念,即稿件(信息)在报纸版面上增强吸引读者的方式方法,可读性才能在传播中实现阅读的现实性。

细而言之,传统新闻学理论中的可读性,是指单篇稿件(信息)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单篇稿件(信息)的表现形式与报纸整个版面,甚至整张报纸的信息处理形式组成了易读性的概念,它是可读性的延伸和分化。新闻信息的可读性的内容,加上信息处理方式上的易读性,最终形成新闻信息阅读上的现实性(必读性)。

报纸的个性化。报纸的版式风格是读者区别其他报纸的相对固定的特色,个性一旦形成,就不宜轻易改变、做颠覆性的变革,只可以做一些细节上的微调。风格不仅是读者从报纸堆里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特色依据。同时又是让读者“一见钟情”的感情纽带。在报纸种类日益细分的现实环境中,报纸的竞争实际上是同类报纸的竞争。这些报纸在有限的新闻资源、相近的读者定位以及相似的办报理念下,如何才能展示自己的特色,版式风格就成为首要因素。各路报界精英都力争在版式上与众不同,而在树立自己风格的同时也应符合视觉审美的规律,以自家报纸的性质及读者定位为准则。

报纸的人性化。读者阅读报纸除了要获得各种信息外,更是为了休息,他们会

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并不是报纸的标题有多么粗大、色彩有多么繁多、版式有多么花哨就可以吸引住众多读者的,要想满足读者的感官享受,应以舒适、悦目为准则。所以,版面设计者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使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获取信息的目的。

报纸的时尚化。版式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报纸的版式设计者不能就版式论版式,应开阔眼界,触类旁通,关注流行和时尚的相关艺术,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对时尚的敏感度,令报纸的版式紧跟时代的步伐。美的事物总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达到信息传达的预期效果,版式设计要讲究美感,要充分借助线条、色彩、插图等无声的语言去艺术地表现内容,达到新颖美观、雅俗共赏的效果。所以,往往更具美感、时代感、个性化的版式设计才会先声夺人,抓住读者的视线。

在具体的版面设计上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凸显版面视觉中心。每一个版面都应有一个视觉中心。都应有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焦点。所以,版面设计者要通过合理搭配运用图片,精心制作设计标题,对比编排板块栏框等方式来凸显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5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社会变革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报纸在忠实报道社会变迁的同时,版式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播理念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报纸版式的演变

以《洛阳日报》为例,《洛阳日报》1980年复刊,四开四版,当时的版式是一种传统的版式,文章短小精练,标题字号小巧、字体多样,版面以文字稿件为主,图片只起到点缀作用,版式总体风格清秀、素雅。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铅印)的限制,标题从不使用底纹等装饰手段。而是在版面空隙和文章后配以装饰用的栏花和插图。版面以发满为时尚,稿件紧密,行文紧凑,反对留白和留空。

印刷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报纸版式的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持。1990年,《洛阳日报》的印刷技术实现了飞跃和突破,告别铅与火,胶印取代了铅印,电子排版开始取代人工排版。《洛阳日报》也在当年元旦由四开八版小报改为对开四版大报。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版式创新的飞跃,版式革新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字体、花边、底纹丰富多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标题的装饰、美化,图片的加工、处理,新技术、新的编排手段带来了报纸版面风格的面目一新,出现了色调加重、标题突出、照片醒目、花边线条等美化元素点缀修饰等风格。但是在编排理念上,仍然奉行横竖标题交错,文章穿插套拼,串文,讲求“横不断、竖不通、题不碰”的理论,标题错落。文章咬合,版面紧密,不留空白。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信息产业的细分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在定位、版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纸版面提倡工业化大生产,统一风格,消灭个性,报纸版面的流行趋势及设计风格追求统一规整中又有变化,强调版面视觉中心。当时,北京青年报就提出“三步五秒”的理论,即在头版以大图片、粗线框营造视觉中心,让读者在距报摊三步之远,五秒之内,就能辨认出《北京青年报》及其刊登的重大新闻,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越来越多的报纸媒体认识到版式设计的重要性,导入视觉设计概念于报纸。而电子排版技术的进步、印刷技术的革新包括彩色印刷的普及,以及数码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报纸版面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更大自由发挥的空间。《洛阳日报》也提出了模块化、时尚化,浓墨重彩,厚题薄文,消灭竖标题,横题横文,大标题、大照片的编辑风格。

传播理念的更新

形式服从于内容,形式服务于内容。报纸版式不断推陈出新的背后是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报纸担负的更多的是宣传任务,责任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做好桥梁、纽带和传声筒。为服务好报道内容,报纸在版面形式上就只好选择填满、塞实,不留空白,而受当时的报道理念和审美观念的限制,不讲求视觉冲击,不注重版式突破,以局部美化和插图、报花为点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版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更加凸显了传播理念的变化。

工业设计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传统的版面设计实际上只停留在划版阶段,编辑组织版面时主要对稿件的位置、题区大小和规定稿件能否全部安排上版面负责,对版面的外在风格只是简单地要求美观、和谐、平衡,划版者大多为文字编辑。随着工业设汁概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报纸设立了版式总监的职位,并聘请美术学院的专家对报纸版式进行整体设计,划版编辑也引人美院毕业生等专业设计人员。这实际上意味着国内报纸已经开始尝试将报纸当作工业产品来设计和包装。

包装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从仅仅是把稿件在版面上予以排列和展示到有目的、有意图地运用加工、整合、拆分、突出等手段进行精细化处理,报纸版面设计开始走入包装的时代。其标志是导读功能的普遍运用、版面稿件的整合处理、模块化的分类加工等。

对视觉冲击力的追求。报纸在版面处理时开始突出卖点和视觉中心,吸引读者眼球成为不懈追逐的焦点。其手段包括:新闻的排列方式越来越追求简单实用,方便读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其感兴趣的信息;对版面主打稿件的处理无所不用其极,配发评论、背景资料、相关报道、延伸阅读等手法纷纷亮相:图片处理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核心位置,很多报纸甚至要求以图片为前提选择版面稿件的刊发与否,报纸开始进人读图时代。

对报纸定位的更加细分。报纸版面设计以便于阅读为最高原则。追求简单明快、一目了然。因此,越来越多的报纸在不断地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读者群的细分,以确定自己的风格。机关报就要庄重大方,生活类报纸就要平易近人,市场类报纸就要贴近消费者。周刊类报纸就要走向杂志化等。

报纸版式的走向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新媒体的冲击、纸质传媒成本的增加,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报纸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一步变革和创新,而这些变革和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报纸版式的创新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报纸的易读化。在传统的报纸竞争中,可读性是被提及较多的概念,随后又有人提出必读性的概念。随着传播“业态”发生变化。易读性概念的提出,使得探讨可读性和必读性的差异在新闻学中有了更实际的意义。在报纸进入“厚报”时代,读者进入“速读”时代后,可读性强的稿件(信息)由于淹没在报纸版面中,因此有可能被读者所忽视,可读的东西恰恰没有被读到。对于这部分读者而言,可读性没有被体现出来,可读性强的东西在极端的情况下变成了“不读”。在稿件(信息)增强可读性的基础上,导人易读性的概念,即稿件(信息)在报纸版面上增强吸引读者的方式方法,可读性才能在传播中实现阅读的现实性。

细而言之,传统新闻学理论中的可读性,是指单篇稿件(信息)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单篇稿件(信息)的表现形式与报纸整个版面,甚至整张报纸的信息处理形式组成了易读性的概念,它是可读性的延伸和分化。新闻信息的可读性的内容,加上信息处理方式上的易读性,最终形成新闻信息阅读上的现实性(必读性)。

报纸的个性化。报纸的版式风格是读者区别其他报纸的相对固定的特色,个性一旦形成,就不宜轻易改变、做颠覆性的变革,只可以做一些细节上的微调。风格不仅是读者从报纸堆里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特色依据。同时又是让读者“一见钟情”的感情纽带。在报纸种类日益细分的现实环境中,报纸的竞争实际上是同类报纸的竞争。这些报纸在有限的新闻资源、相近的读者定位以及相似的办报理念下,如何才能展示自己的特色,版式风格就成为首要因素。各路报界精英都力争在版式上与众不同,而在树立自己风格的同时也应符合视觉审美的规律,以自家报纸的性质及读者定位为准则。

报纸的人性化。读者阅读报纸除了要获得各种信息外,更是为了休息,他们会 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并不是报纸的标题有多么粗大、色彩有多么繁多、版式有多么花哨就可以吸引住众多读者的,要想满足读者的感官享受,应以舒适、悦目为准则。所以,版面设计者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使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获取信息的目的。

报纸的时尚化。版式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报纸的版式设计者不能就版式论版式,应开阔眼界,触类旁通,关注流行和时尚的相关艺术,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对时尚的敏感度,令报纸的版式紧跟时代的步伐。美的事物总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达到信息传达的预期效果,版式设计要讲究美感,要充分借助线条、色彩、插图等无声的语言去艺术地表现内容,达到新颖美观、雅俗共赏的效果。所以,往往更具美感、时代感、个性化的版式设计才会先声夺人,抓住读者的视线。

在具体的版面设计上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凸显版面视觉中心。每一个版面都应有一个视觉中心。都应有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焦点。所以,版面设计者要通过合理搭配运用图片,精心制作设计标题,对比编排板块栏框等方式来凸显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6

步入市场经济的中国报业开始进入规范和规模化道路的时候,办报理念与报道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使版面设计不再是一门纯粹的造型艺术,它所具有的实用性、功能性和审美性,使报刊具备综合感染力的传播功能。以变革创新求生存、求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报业发展的一种普遍意识和时代潮流。近几年,一些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国内报纸领先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不约而同地都在版式上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些报纸的版面变革,其实质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了增强易读性和版面的视觉艺术化的传播理念。笔者认为,在具体操作上,就是要更新颖更大胆地策划、设计和规划,在排版上,要引入更加专业和国际化的版面设计理念。我国平面设计特别是版面设计正处于质变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相关的系统理论,而国外报刊如《今日美国》、墨西哥莱昂市晨报等诸多报刊已经走上了专业化发展轨道。我们的报纸版面设计者应有自己的特色,实行专业化科研、管理和经营,无疑是全面提升报刊设计水平的必由之路。

“全人类都在关注着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因为我们能否实现现代性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新闻业的力量以及表现了。”

一、阐释新闻的专业视角

内容至上。在全球报刊设计大赛上,评委对报刊形式与内容的契合提出“内容至上”的首要原则,对版式设计花哨而报道作用遭削弱的作品表示了明确的否定。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版面设计者,切合时宜的新闻观念需要正确的新闻理论支持。同时,它也是版面设计走向专业化的首要条件。基于这一点,众多学者对新闻的现代性进行判定,认为传统新闻价值中规范的贴近性、时宜性、显著性、奇特性、重要性应由“生态框架”的理论加以改造,具体表现在诸如“事实是说话的语言”等新的理论,为版面设计者提供了实践上的基础。

引导功能。法国新闻学家瓦耶纳肯定地断定了新闻为了工业,他给出的定义是“新闻工业是一种以收集、制作、装潢、散播各种消息 以及一切材料为目的的综合工业。”版面设计所具有的引导功能、审美功能与展示功能绝非新闻工业流水线上的简单一环,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对引导对象对版面内容的自觉关注与吸引,同时必须尊重引导对象的自主选择权。美国的《中心日报》对突发新闻、灾难新闻等重大新闻主题都会采用“图文并重”的强化手段,促成版面“造相”的成功图片,都会在头版被运用得非常优美,而且图片之上的标题异常醒目地突出新闻主体,消息则被置于大幅图片之下,而突出重大新闻之外的版面其余部分则以小图片或小栏位的弱化形式处理,引导受众的关注方向。意大利的《新闻日报》版面正文、标题、图片以有序的排列充分尊重读者的自主选择,版面的均衡把握和形象占位有突出而不刻意烘托,寓循循善诱于不露声色之中。

优化主体。作为搭载新闻主体的版面,必须确立形式以优化内容为基础的基本原则。《纽约时报一百年》一书中罗列了它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版面,经历了从简单的文字到设计功能空前繁荣的阶段。需要指出的是,重新回到文字时代的版面在现代读者面前是不可想象的。“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的版面设计,优化了新闻的价值,强调受众的视觉注意和心理体验,传达出代表时展方向的审美意识,其中包含了对所处社会环境具有清醒认识的地域物色勇于深度和冲破束缚的创新精神用易懂的方式和设计元素明朗化的节制技巧;如何强化新闻,避免视觉内容的过度矫饰,对各版面不仅是头版的优化处理以做优内芯,使报刊具有整体上的内在逻辑性、运动感和节奏感。

二、版面设计的专业要求

国外的报刊设计已经走上了专业化发展轨道,如“全球新媒体设计”为全球近400家新闻机构工作。英国报纸的平面研究也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版式设计整体水平相对滞后,但却在发展的一些实质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上有了突破,亟待加快设计专业化的步伐。

报纸整体形象的策划与设计。这是整个报纸的办报思想、经营策略、审美意识和编采水平的综合表现,包括报头设计、版式风格、系列专版的面貌、版面之间的有机联系等。甚至小到报眉的款式、栏数的走法、栏头的设计都应深思熟虑、认真调查、精心设计。这里有形象的展示,理解逻辑的运筹。例如母报与子报,主版与系列版,新闻版与副刊之间的既区分又互相联系的主次关系、从属关系等。

报纸的整体形象设计是以一版牵头,带动全报。要在强烈主体意识、展示意识以及推销意识的驱动下策划设计和实现报纸整体形象的张扬。英国的《每日电讯》以浓重的暖色调和大形象版面风格在读者面前显示了庄重的特色,它的版面严谨中带有一种炫耀,每一个能用形象说话的部分都感动人,版面语言不动声色却极富吸引力,不愧为报纸形象策划与设计的典范。

版式设计。报纸的版式设计不仅是形式上的设计,它还需要与报纸的不同性质、内容及传播目的、任务相适应。版式设计必须遵循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思想的实用以及形式因素的联想等原则。

设计方法的规范。报纸的版面设计以方便、快捷、美观、实用为追求目标。报纸版面设计中的走文方向、转文办法、标题位置、图版面积、线框设计甚至装饰方法,都必须遵循科学的法定条例。日本的报业同行对读者阅读速度的研究所作的结论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平均阅读速度最适合的栏位是一栏在12~16字之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最适合的栏位为一栏18~23字,这为栏位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设计思想的实用。内容决定报纸或版面应该是怎样的表情。将版面设计与纯粹的艺术创作区别开来,严格的行业制约与生产流程的技术要求使实用性成为内容决定形式的主导。所以,版面设计是有条件的设计,也是以实用和服务为首要前提的设计。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企业报 版面设计 理论依据 功能 路径

企业报主要是指企业为宣传产品、品牌、扩大影响力以及传递信息内容等而创办的企业内部刊物。企业报通常以八开四版形式为主,以一周为出版的周期。诸多企业将企业报作为福利的一项内容,除去外部交流所需,基本上都是以免费或者收取低廉的工本费形式供企业员工阅读。

一、企业报版面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与功能

(一)版面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

企业报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企业发展情况的舆论方向,提升企业的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以及营造团结一致的和谐氛围。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报就是企业党委的传话筒,企业行情的权威宣传营地。所以,企业报的版面设计必须与报纸的内容协调一致,以朴素、大方、庄重的风格为主,避免过于花哨的版面设计。

企业报作为企业党委机关的报刊,直接决定了其阅读对象以企业职工为主。因此,企业报的版面设计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把握好严肃与活泼的度,即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要庄重严肃,又要保持一定的活泼性,增强企业报的吸引力,使得企业职工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中了解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另一方面则是要紧密结合职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线奋斗的实际情况,即与现代社会的文化、理念等接触不够及时。所以,企业报要全方位地从职工的具体情况考虑,要适当地注入一些社会前沿性的信息内容,促使企业职工在了解本企业的发展情况过程中,也能够同时认识到社会中的一些新理念与新变化等[1]。

(二)版面设计的主要功能

企业报版面设计的功能主要包括言语功能、标志功能与吸引功能这三个方面。一是言语功能。报纸的版面空间会根据人类视觉的关注顺序与焦点区域有重次要部位之分,所以,编辑对内容的具体布局安排,都可以让读者直接领悟到编辑的态度与立场,即对重要内容与次要内容了然于胸。同时,版面设计通过将一系列内容编排成一个整体,虽然各个稿件的内容并无直接的关联,但所有的稿件组合成的整体则会给读者带来启示,让读者通过联想获得稿件之外的信息。二是吸引功能。虽然读者最终要看的是报纸的内容,但版面设计却是吸引读者阅读报纸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优秀的版面设计,如醒目的大标题、精致的图片、创意的留白等,不仅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而且可以让读者对报纸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三是标志功能。版面设计能够突出报纸的风格与特色,促使读者即便是不看报纸内容也能了解报纸的类别与性质。具有特色的报纸不仅能够传递报纸的信息内容,而且可以增加报纸的生命力。

二、中国企业报版面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设计风格不定

当前我国多数企业报的版面设计都没有稳定的、明确的设计风格,一方面表现为盲目效仿其他报纸杂志的版面,致使报纸的内容和形式相脱离,缺乏企业本身的特色与风格;另一方面体现在版面设计风格的频繁更改,报纸的形象设计没有清晰具体的指向,版面设计的随意性太强。例如,某企业报多期版面设计的色调、风格等都各不相同,导致读者无法确定该企业报的核心风格,从而无法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企业报必须从自身的行业特色出发,设计出相对稳定的版面风格,避免随意的、无序的设计或者盲目的照抄照搬[2]。

(二)专业人才缺乏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只有少数企业选用的是专业人才进行企业报的制作与管理,大多数企业中的企业办报人员都是从职工中随机抽调的人员,或者是从人才市场上未经认真考核招聘过来的人员。这些人员首先表现在对报纸业务不熟悉,工作起来往往手忙脚乱,抓不住重点,工作不但吃力且质量不高;其次就是报纸内容与版面设计相脱节,甚至为了减少文字数量而故意选用大量的插图,且相当一部分插图都与内容没有多大的关联,致使读者有种敷衍了事的感受;最后就是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因为诸多原因,企业的企业报负责人员多数都不是专业出身,而这种“不对口”的人员与岗位的对接,往往更易出现人员的频繁流动,这对企业报的工作衔接等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色彩应用泛滥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报纸版面设计也进入了电脑技术设计时代,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黑白报向彩色报的转变。当今不少企业报为了强化自身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眼球与注意力,从而出现了由局部版面的色彩应用到整部版面设计的色彩应用,甚至部分编辑为进一步凸显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又在标题、框线、文字底等方面进行套彩,致使报纸版面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如同广告版一般,彻底将版面的内容与思想淹没了[3]。

三、企业报版面设计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多数企业报的版面设计依然以传统设计模式为主,整体效果比较陈旧与落后。水平式版面设计作为新时代企业报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报的推进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平式的企业报版面涉及的不仅是单纯的设计问题,还有关新闻的策划、稿件的篇幅、栏目的设置、图片的选择、标题的制作、留白的布局等多方面的改进,属于一个系统的工程。例如,2002年《北京铁道报――东方快车》,在12月17日当天出版的报纸就对水平式的版面设计进行了尝试,这一期的报纸内容是庆祝北京铁路局成立50周年的客运篇,整个报纸以铁路职工为旅客真情服务的主题作为编排的总思路,各个版面的主标题则采用通栏的处理方式,使用彩色的印刷。《东方快车》的这一大胆尝试,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所以,我国企业报的版面设计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大胆进行创新与尝试,努力推动我国企业报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4]。

(二)崇尚简洁精要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及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冲击,使得读者投入到报纸方面的阅读时间逐渐减少。所以,对当前的报纸编辑而言,加快报纸版面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满足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传统版面所采用的穿插套拼的设计方式雅致且灵活,但由于藏头露尾与跨栏的文字较为难寻,使得读者的阅读较为费时费力。所以,新时期的报纸版面设计应该追求简洁精要的风格,重点突出稿件的核心标题,让读者能够对重点部分一目了然;稿件要根据性质进行合理的划分,同类的排列在一起,使得同类相聚、异类相分;插图的采用也要起到“点睛”之笔,紧扣新闻主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吸引力与诠释的功能。

(三)巧用版面装饰

插图、花边、线条、照片、底纹等既能够对版面的区域与位置进行分界,又可以对特定专栏内容进行强化,同时还能够用以装饰,进而美化报纸的版面,活跃阅读的气氛等。尤其是在节日或者有特殊意义的企业活动时,通过插图、题花或者花边等的应用,还可以增强整个版面的喜庆氛围与感彩。比如,用加粗加深的线条对标题进行装饰,能够迅速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深色底纹上用白色字体则能够使标题或者文字更为显眼;将同类文章用花边或者线条框在一起,能够让读者快速得知这些文章的共同特征等。[5]

综上所述,针对多种类型的企业报,在内容方面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坚持正确的观念与舆论导向,使得企业报真正地为企业发展、稳定与改革所服务;在版面设计方面,则要准确判断稿件的质量,合理安排重大新闻,科学布局版面空间,使得各元素之间相互补充与协调,尤其要注意将文字、插图、空白与线框等进行统一编排,促进版面色彩的平衡、图文的并茂以及整体的相得益彰。企业报的版面设计作为专业技能的一种,各企业必须不断学习,认真揣摩,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而使得企业报更具宣传功能与艺术价值,实现为读者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韩立伟.企业报的“变脸”与易读――浅析水平式版面设计的几个问题[J].新闻与写作,2003(06).

[2]刘和平.企业报版面的现状和改进的一些设想[J].新闻三昧(观察与思考),2007(03).

[3]谭广泽.企业报版面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农家之友,2008(14).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 版面设计 编辑原则 版面误区

美国密苏里大学报纸编辑学教授达里尔?莫恩在其著作《美国报纸组版和设计》中认为:“报纸版面设计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信息。版面设计是报纸传递讯息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加的东西。好的设计必须符合两个公理:1.越简单越好;2.形式服从功能。”归结起来,就是要求版面设计使信息“清晰易读”。近年来,我国报业面临突如其来的商业化浪潮,在尚未有足够的版面设计理论基础和清晰认识的条件下,商业化竞争带来的是版面设计理念的扭曲以及报纸版面的畸变,虽然之后经过漫长的修复矫正过程,但时至今日,各种设计思路的交错横生,再加上不断丰富提高的技术条件的鼎力支持,使报纸版面设计仍旧带有并不断滋生一些畸变基因,暴露出不少误区,无法还报纸版面以“清晰易读”的本质。

1.滥用视觉强势

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与视觉强势的重要作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我国报界所知晓并开始进行尝试和应用,在经历了五六年对“大黑粗奇”的“强势”版面尝试后,对强势概念的使用渐归理性。但是,依靠视觉强势夺人眼球仍旧是我国报纸版面设计者拿手的法宝之一。特别是在头版封面化、海报化的趋势下,视觉强势的应用更加自由大胆,往往超过了报纸版面的风格承受限度和信息的涵盖范围,一味求冲击力,成为当年“大黑粗奇”现象的变种版本。(见图1、图2)

报纸版面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而头版的价值在于引导受众接受信息,适当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吸引读者阅读新闻,但过度夸张的形式却往往会使读者不知所云,或者产生图大于文、被欺骗的负面感觉,从而对此报的公信力水平产生怀疑。冲击力在于意义的创新而非形式的夸大,这是报纸版面设计中应该有所警戒的。

2.头条新闻低俗

“吸引眼球”在很长时期内被我国报界认为是报纸头版的唯一功能,在这种认知和设计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版面设计往往会寻找当天新闻中最能“吸引眼球”的信息做文章,将其图片化、标题化置于头版以吸引目光,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了低俗新闻成为当日报纸的头条。头条选择一向以来被认为是能够体现报纸立场、价值观和水准的重点所在,为追求眼球效应而使报纸整体沦落为低俗小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见图3)

3.广告湮没新闻

在我国,虽然广告侵占报纸版面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但是却在近年报业经济整体下滑的不景气时刻变得尤为突出。不少国内报纸除了整版整版的广告外,头版也会刊登大幅的广告或者整个让位给广告。广告设计与版面设计不相符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见图4)

对于进入激烈的商业化竞争的报社而言,广告往往是养活报社的最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对于报纸版面而言,广告确有其不可逆转的损伤性。报纸的最首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充斥了整版广告或是广告比信息更醒目的版面无疑违逆了报纸的根本原则,而没有新闻信息含量的报纸(特别是头版)则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怎样在广告与信息之间权衡,这是每一个生存在压力中的报纸应该考虑的问题。

4.版式妨碍阅读

版式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报纸特别是地市级报纸对自身版式设计没有统一的规格和风格定位,报纸的版面风格往往是根据新闻内容而定,需要严肃的长篇社论便在头版密密麻麻排满,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则稀稀拉拉做“目录式导读”,如果新闻不多便将版面让给广告。(见图5、6)

其二表现在信息的无规划性,有学者将这种状况称为信息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小题大做”:就是很小的一点事,或读者关注度较低的“冷门题材”,或很稀薄的一点信息资源,一做就是一个版、几个版,极其铺张。? (见图7、8)这些版面往往为了凑数而诞生,没有系统延续性也不具备规律性,只是在某一期报纸中突兀地出现,扰乱了受众的阅读思维。

5.广告新闻错生歧义

广告的版面设计一向不为我国新闻界注意,但作为版面元素之一,广告对版面的影响通常能够体现在:争夺版面视觉中心、风格与版面整体不符、破坏版面平衡、与版面信息相配产生歧义。(见图9、10、11)

无论是哪种影响,均违背了新闻为主广告为辅的版面设计原则,使编辑精心选择的头条信息,无法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甚至会使受众在“第一眼效应”中认为:今日无事。更为严重的,则使受众将广告与新闻信息混淆,产生误读,带来错误的信息认知或情感意识。报纸广告的版面设计必须以版面整体效果为中心,注意到广告设计与版面的融合融洽,与信息的明确界限区分及表意独立。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就有学者提醒:广告设计应该“正视广告、保持平衡、疆域分明、因“形”制宜、善用色彩”。?然而遗憾的是,直至今天,广告仍然常常是报纸版面肌肤上一个个突兀的疤痕。

6.标题夸张费解

标题是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头版促使读者判断一份报纸可读性和价值的最重要的文字信息。然而恰是因为如此,玩文字游戏以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成为很多报纸吸引受众的手段。此外,一些未经仔细考量的标题也会造成文题不符的后果。(见图12、13、14)

作为新闻的一部分,标题与新闻内容的不符是信息不实的一种表现,同样也是对受众的欺骗。报纸固然需要好标题来吸引受众阅读,但这是基于真正为受众提供所需、及时、真实的信息之上,标题文章两层皮、“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是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亦是对报纸的一种损害。

标题是受众阅读一个版面的入手点,标题的表意清晰是对信息顺利传递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标题制作使用大众化的、易理解的语言,清晰、简明、生动地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然而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语言的发展日益壮大,对一部分经常接触网络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语言造成了一定侵蚀。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我国很多报纸的文章标题也开始大张旗鼓地使用网络用语,“给力”、“神马”、“浮云”等等词汇屡见于报纸新闻标题之中,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健康、纯净。

7.过度留白阉割信息

我国报纸版面设计对留白手法的广泛应用仅从本世纪初开始,虽然时间并不长,报纸上的留白面积却增长颇为迅速。留白从一种使版面清晰易读、疏密平衡的设计手法变成报纸弥补信息不足、甚至利用反传统方式制造视觉强势的手段。大片的留白吞没了报纸传递信息的价值,看似有物实则无物的同时,也形成了报纸对受众的信息欺骗。

图15、16分别是《东莞日报》玉树地震哀悼日和《羊城地铁报》舟曲泥石流哀悼日特刊头版,尽管报纸性质不同,但都选择了白纸一样空洞的版面。

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应该改变版面设计的思路外,还需要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注重版面的整体策划和信息整合,放弃可有可无、价值不高的信息,留出版面给有价值的、受众最需要的信息。设置固定的栏目进行信息的组合与部署,对重要的独立的信息进行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解读,利用信息图表等辅助手段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并美化版面。留白不是填凑版面的方法,过度留白只能让版面空洞松散,溃不成“报”。

8.版面盲目效仿

版面是报纸的视觉识别系统载体,是报纸树立品牌的门户。我国报纸版面设计一直以来是大模仿小创新,在一个新流行趋势的鼓动下往往会一拥而上出现许多同类型的设计。除了少数大报和老牌报纸能够在版面设计中坚持自己的风格特色外,大多数地市级报纸如果遮住报头便无从区分。版面性格盲目效仿的一个集中体现便是特刊,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几次灾难特刊的设计都盲从于黑白色调搭配、内容大致相仿的大字号标题和或具有震撼力的灾难照片、蜡烛与菊花的意象表现,仿佛在那几天,所有的报纸都是一副面孔。

图17、18、19分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哀悼日时《新快报》、2009年玉树地震哀悼日当天《天府早报》、2010年舟曲泥石流哀悼日时《城市晚报》的版面,时间跨越三年,版面的表达形式如出一辙。

报纸版面的模仿应是有自己创意的模仿,然而设计雷同的效果却使报纸失去了个性。从这点不难看出我国报纸版面设计者在艺术思维和版面思维相结合的道路上差距仍旧很大,但归根结底仍在于大多数报纸未能对自身特色和办报方向进行科学的考量和分析,没有设定明确的个性定位和设计系统。

9.标题冗长累赘

模块式编排的最大束缚就是标题字号与字数的不断权衡,固定的宽度限制了标题字数,这同时体现了模块式编排清晰易读的风格:用最少的字数体现文章的最重要信息,方便读者阅读。但是,很多报纸都不吝于起一个冗长的标题,受到模块限制便增加字体的长宽比例、缩小字间距,使标题密密麻麻成为一片。(见图20、21)

版面标题的作用在于醒目、清晰、提示、吸引四点,长标题往往让浏览的目光望而生畏,头脑也无法在一瞬间解读复杂的信息,标题的作用就有所丧失。而如果是头版标题,则会成为整份报纸失去被阅读机会的根源。

10.标题低俗庸俗

报纸标题的制作是一种文字的艺术,形象、蓄意、强调等修辞手法在标题拟制中应用的目的在于清晰、生动、凝练地传达新闻内容,同时吸引读者阅读。近年来我国报纸新闻标题在追求醒目、独特的道路中特别注重对标题文字音、形、意的琢磨和利用,其中不乏借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内涵与多音、多义的特征应运而生的好标题,但也逐步泛滥出一些借此表露粗俗之意、与“性”联想擦边形成噱头的低俗标题。(见图22、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