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院研究生辅导员8篇

时间:2022-07-30 23:11:02

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

1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和所有高等学校辅导员一样,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日常管理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只是受高职院校生源等多种条件的制约,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与本科院校辅导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风气不浓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辅导员经常为事务性的工作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人,是辅导员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等。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顺利完成学业外,还有许多素质需要提高。人文素质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就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人文素质教育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

质[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情感智慧与职业能力协调一致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辅导员可以利用与学生最多接触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高校也可以通过辅导员将既定的人文素质教育计划和内容很好地贯彻实施下去[2]。

2 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按照现行的入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是高考最后一批录取入学的,自我认同为高考的失败者和受挫者。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很多高职院校把分数线划定在全省最低控制线,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带着最美好的憧憬进入高职院校大学校园的。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与求知欲,不会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学习风气淡薄。我们在湖南省内高职院校发放自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9份,并组织部分学生开展小型访谈,了解了他们对辅导员工作与他们素质需求的关系,根据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与当面访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人文素质概念无意识。调查中,48.5%的学生对“人文素质”概念模糊,甚至没有听说过;受访者中基本上没有人能回答人文素质指什么,仅仅个别同学举例说有礼貌、遵守规章制度是人文素质。二是对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视。超过60%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礼仪课程不予重视,听课不认真,或者旷课。三是对如何提高素质不清楚。43.7%的学生认为开设人文类课程,如礼仪修养,职业素质训练等,26.8%的受访者认为,多听人文类讲座;92%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对他们的素质提高有影响,希望和辅导员多交流。

中学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除了被动的应对功课外,对一切显得较为麻木:一是学生受到冷遇。不是所有的学生学业成绩都很理想,更不是单凭刻苦与努力就能从高考中获胜,在中学,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更能获得老师的青睐与重视,因此,部分学生处于边缘状态,相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二是学习基础制约了学习积极性。虽处同一教室,同一个老师任教,学生们的成绩是不相同的,学习效果还受到前期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影响,学习效果与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中学阶段是否快乐与健康。三是人际交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绩平平的学生被归为一个群体,除非有某种特长,否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无闻,人际交往相对狭小,忽视了自己人文素质的提高。

3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以后,辅导员老师是与他们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老师,甚至远远超过开设一门人文素质课程的老师,朝夕相处三年,称职的、优秀的辅导员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辅导员为人处事的每一个细节,对他所管理的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起到巨大的作用。在访谈中,有学生指出,他们理解辅导员老师工作的艰辛,但不能接受辅导员整天都绷着个脸,没有一点笑容,甚至也影响了他们的情绪。所以,辅导员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着,作用着学生。

3.1 辅导员的职业情感对学生的作用

辅导员老师经常找学生谈话,如学生违纪、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班级活动开展等情况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既是严师,但同时也是朋友,尤其是现在的九零后大学生,他们需要能够理解他们行为的老师,需要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和他们相处,他们才能接纳学校。辅导员工作的热情程度影响着学生对工作的配合程度。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跟青年男女娓娓谈心……建立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3]。他们感觉你是喜欢学生的,是喜欢工作的,就容易找到归属感与责任感。否则,班级管理比较散乱,没有凝聚力,更不会主动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由于工作辛苦,甚至受到领导的批评,辅导员难免把情绪写在脸上,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影响。不管情况如何,把积极的、正面的和健康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不把消极的、负面的和忧郁的情绪影响学生。另外,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爱每一个学生,爱自己的工作,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学生感觉到老师不偏袒学生,不忽视学生,更不歧视学生,他们就能感觉到辅导员老师的人格魅力,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属,把辅导员当知心朋友,从支持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到热爱自己的学校,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变得更加积极与主动,整个学生管理工作也会充满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3.2 辅导员的处事态度对学生的作用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面对面的谈心,有群体的辅导,还有网络上不见面的形式,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和QQ空间,每天在工作之余,伏案总结与提炼,工作到深夜,辛苦地工作,学生是耳濡目染的。例如,现在要求辅导员开通实名制微博和微信平台,学生从好奇到喜欢看老师的文章,写作本身就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文章的内容,包括活动组织、观点评论、目标动力、人际交往,人生思考甚至心灵鸡汤等,对学生当然也是一种引导、指导和开导,比开会、当面说效果更好,而且永远地保留在网上,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打开网络查看,只要辅导员老师经常这样做,就对学生终身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三年后,大部分学生走向了社会,选择就业,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态度影响着学生进入职场的态度,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是否敬业,今后是否跳槽等。所以,一般情况下,不是因为正常的岗位晋升、升学,辅导员老师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既保持学生工作的连续性,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工作的,是敬业的。在辅导员与学生的交往中,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对学生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上级可以对下级说“希望”,但下级对上级不可以说,而要说“请”,这既是一种起码的尊重,也是一种基本的礼仪。随着九零后自主意识的增强,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求学生怎样,也可以说“请”,显得更客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个受到尊重的学生往往更加敬佩自己的老师,也更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

3.3 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对学生的作用

不管是开班会,还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很多情况下需要学生自我管理,在辅导员老师的安排和指导下,有的工作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辅导员老师与学生人际交往频繁,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尽收眼底,其工作方法影响着学生对待布置的工作和今后的职业的态度。

一是工作要细致。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尽快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而不是有的记得,有的不记得,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心灵的伤害,哪怕是非常微小的。

二是工作起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无论是何种程度的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求辅导员老师自己要做到,教师的示范就是学生的榜样,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就约束不了学生,也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是强调尊重,学生再不守纪,工作效果再不如意,甚至受到领导的批评,都不轻易在学生面前表示,发脾气,给学生以颜色,让学生觉得有愧疚感。因为工作中的失误不完全是学生造成的,有的问题也许不是他们单方面就能解决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耐心指导和周密部署,出现问题共同寻找原因,努力吸取教训,勤于总结经验,这样工作就会蒸蒸日上,学生也会信心满怀。

4 结语

辅导员是富有情感的职业,“情感投入”就有“情感回报”,只有真心关爱学生成长,辅导员自己也才能一道成长起来。辅导员的职业情感、处事态度和工作方法,无一不影响和作用着所管理的学生,甚至没有直接管理,仅仅是在工作场所观察到的,这个辅导员也会对学生产生威信,学生不会无动于衷。这种影响与作用就是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比单纯开设一门功课,效果更好,作用更长久,学生于无形中受到教益,正所谓身教大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也愿意向辅导员老师学习,所以,每一个辅导员,都要意识到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大责任感,不管是自己所管理的班级学生,还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学生,都可以在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才的路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静,刘清麟,欧又瑞.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2(30):144-145.

[2]张丽芳.论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2):170-172.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15.

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篇2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辅导员 管理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民办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促进了高等教育种类的多样化,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全面发展的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重点是学生管理,即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办学理念、办学使命,使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赋予了一定的特色。本文主要从管理制度特色、管理理念特色、管理对象特色、管理模式特色、管理班级方式特色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管理制度特色。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国家、政府有关学校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学校自身内部管理制度。[1]民办高职院校既具有学校的性质又具有企业的特点,为适合自身的发展,在其辅导员管理制度中必然体现民办高职院校的特色。辅导员的工作纷繁复杂,从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到思想教育,需要因时制宜,事无巨细,民办高职院校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了一套与时俱进的有关辅导员岗位职责、人员选拔与培训、工作例会、工作流程、工作交流、工作考核等内在的制度化工作要求和管理模式,以保证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山东现代职业学院辅导员制度在建校2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制定了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诸如九个“一”工程中的培优工程、“多肩挑”的辅导员工作模式、“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的工作制度、辅导员“一日常规”的具体工作流程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成为山东现代学院特有的辅导员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第一,完善了董事长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第二,既有宏观制度的指导,又有具体工作内容的要求;第三,权责明确,利于内部人事管理和考核激励制度。第四,促进辅导员的全面发展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管理理念特色。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理念是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要求培养强能力、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全面审视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和管理方式,以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着眼点,使我们的教育和管理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内在要求。辅导员在注重学习指导的同时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给予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指导,并积极向学生介绍本院校专业的特点、本专业的职业类型、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介绍我国现行的就业制度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

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形成独特的工作理念,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例如: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管理的理念是“学生管理无小事,真诚关爱每个现代学子”,一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二是体现了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位,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英才学院确立“学生第一,真诚服务”的学生管理理念,可见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理念侧重于“服务学生”的理念。这就意味着辅导员须对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和工作过程有科学的认识,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以实践为基础,更好地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并促使辅导员管理工作有一个新的境界。

三、管理模式的特色。关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研究很多专家有独到的见解。周永昌提出要利用参与公寓管理的方式,建立“以育为主”、“以管为辅”,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积极参与自我公寓管理、自律自查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三自”模式。[2]冯晓玲认为,学生管理的根本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领和综合素质提升,那么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规划地和协同推进党、团组织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系统,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育人”、“三贴近”目标的路径。[3]民办高职院校为了扩展规模,争抢生源,提高声誉,保证高职教学的顺利有序开展,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一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模式;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三是,从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型,建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性管理体制;四是,以就业为指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例如,山东现代职业学院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实行辅导员单一的负责模式,即由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辅导员全天坐班,夜间轮值,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能对学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四、管理对象的特色。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从入学成绩来看,一是总体分数偏低,学生有学习兴趣,但学习毅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有旷课的倾向。二是在高中时偏科现象严重,单科成绩优异,这类学生可能出现感兴趣的学科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个别学科会挂科。三是高中时学习成绩优异,高考发挥失常但又不想再复读,这部分学生进校时会有明显的抵触和不满情绪,心气很高,失落中又带着傲慢。这要求民办学校的辅导员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给这些同学正面的引导、耐心的教育、积极的鼓励,对学生的闪光点加以引导,使学生发扬个性,扬长避短,确立以求知为目标的认知方式,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自尊心。”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尊心更强,内心很敏感,学生的这些特点反应了辅导员的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的特色。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与学生更侧重于朋友和亲人的关系,深入学生中,想学生之所想,忧学生之所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耐心地教育和帮助他们,对于积极上进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激励,不断肯定他们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耐心地教育,绝不姑息,以理服人,使他们心服口服。

五、管理班级方式特色。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不像本科院校都是四年制统招,一般有五年制大专、三年制统招、二年制高级技工等,层次相对复杂。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有灵活性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班级管理方式。五年一贯制大专的学生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自制力较差,自理能力较差。对这类学生辅导员在管理方式上相对比较严格,因为他们的认知、思想都不是很成熟,要保证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就必须“爱在严中”。

叶澜曾说“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命气息”,这是管理者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三年制统招的学生,他们已经过了年少的叛逆期,到了渴望证明和发挥自己力量的时期。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一般实行民主开放式管理,并注重情感教育,给我他们爱的力量,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保持民主作风,凭自身魅力去感染和引导学生。二年制高级技工的学生,以引导他们掌握应用型技术为核心,以就业目标为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还在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中。希望民办高职院校确实发挥自身灵活的管理机制,展现独特的管理特色,制定和完善促进辅导员发展的政策,建设一支高层次、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教师心目中的辅助精英、学校培养下的管理将军。

[参考文献]

[1]张邦伟学生管理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研究[D]2005。

[2]周永昌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第16期。

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素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45-02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不管在什么时候,学校都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加强德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接班人。高职院校旨在向社会输送适应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劳动者,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工作技能,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平。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者,必须承担起对学生加强德育的重任。在本文中,结合学生管理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1.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

(1)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存在盲从心理。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个性鲜明,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在社会建设中献上一臂之力。同时,高职生十分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尤其是与自身有关的新闻,比如就业政策、校园新闻等。现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使高职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这一方面可以开拓高职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高职生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由于高职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经常人云亦云,在网络盲目跟从所谓"微博大v"的观点,甚至也一些含有不良信息的帖子,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2)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相脱节,自我控制能力差。从目前来看,高职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整体情况发展较好,熟知基本的社会公德规范,比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但是部分高职生在具体践行这些社会公德规范时却出现了背道而驰的行为,没有严格监督自己的道德行为,比如坐公交车时看到孕妇不让座;在图书馆大声喧哗等。这些情况都说明高职生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相脱节,自我控制能力差。

(3)心理素质偏低,抗挫折能力较差。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高职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或多或少地都能感觉到当前的就业竞争形势,有些学生对形势估计不足,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再加上当前的高职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他们由于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院校,心理层面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一些学生甚至钻进"死胡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2.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

(1)构建多元化的学生文化。众所周知,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校风、学风,高职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形成一定的特点,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所高职院校走出来的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再加上高职生基本是"95后",他们也渴望张扬个性,释放自我。有鉴于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对高职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组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使高职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人文关怀,用学校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比如组织学生寝室美化竞赛,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优势特长布置自己的寝室。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布置寝室的过程中会积极开动脑筋,互相讨论装饰意见,从而达成一致。处于自己精心布置过的寝室中,用优雅的寝室文化熏陶自己,学生的道德境界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经过后续调查发现,学生对这样的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好评连连。

(2)注重交流过程的双向性。教学活动是一项双边活动,德育过程也是如此,在德育工作中,既有辅导员,也有学生,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隐性德育资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高辅导员只有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道德境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换位思考的意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学生偶尔犯了错误,辅导员不能急于训斥学生,批评学生,而是要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关心与呵护,自然会向辅导员吐露心声,自觉自己所犯的错误,表示下次绝不会再犯。有句话叫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用善意的语言引导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想法,注重交流过程的双向性,高职辅导员才能提升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加强心理辅导的作用。21世纪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形势。但目前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不强,这不利于他们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对大学生加强心理辅导显得尤为必要。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一直注重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正确定位自我,摆脱不良情绪。在平时,辅导员应该借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透露一下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促使学生早点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规划,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打好基本功,同时,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意识地为学生介绍职业道德,告诉学生当前的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实证明,将就业形势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4)充分发挥新媒体教育手段。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已经渗透到高职院校中,使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样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微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可以使高职生实时了解社会动态,对高职生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中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可能导致高职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正面信息与错误资讯同时存在,对辅导员德育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有鉴于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正视新媒体对高职生形成的影响,首先,辅导员要善于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与高职生加强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高职生的思想动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辅导员要对高职生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使高职生正确应用新媒体,辩证看待新媒体中流传的各种信息;再次,高职辅导员还要与高职生一起针对新媒体中的敏感事件、热点新闻展开讨论,辅导员要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对高职生的观点进行引导,使高职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以陶冶情操、提升思想。

参考文献:

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篇4

【关键词】学生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干预对策

高职学生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职业群体,其素质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高职的人才培养质量。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关心和重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辅导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压力太大”、“提不起劲来”、“缺乏兴趣”等倦怠情绪反映,人员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分析高职学生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成因,寻找干预对策具有迫切而现实的意义。

一、学生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危害

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情绪衰竭感。常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性急易怒,对工作失去热情,对生活冷漠悲观,常感到焦虑、紧张、孤独、情感压抑。二是工作冷漠感。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减少与学生的接触,工作缺乏创新,对工作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批评甚多,只注重个人的福利待遇。三是缺乏成就感。辅导员陷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无法找到自己的职业归属和价值定位,缺乏方向感和成就感。有调查显示:39%的辅导员认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走错路”,还有部分人仅将工作当成谋生手段。

职业倦怠使辅导员长期受焦虑、抑郁、易怒、不安等不良情绪的困扰,工作缺乏热情,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将降低其生活质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最为重要的是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将产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成长带来伤害。正如美国学者德沃肯(Dworkin)所说“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二、学生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一)强化个体干预,培养健康人格

加强心理调适。辅导员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归因训练、应激训练、情绪转移等,提高个体的心理调试能力。

提升自我效能。辅导员要培养自己正确的角色认识和角色期待,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自我为难和拒绝,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使自身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积极的体验中去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

调整期望目标。合理的期望目标是激发个体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学生辅导员要在承认矛盾、正视挫折的基础上,认真衡量各种限制动机满足的主客观条件, 合理调节抱负水平,选择适当的满足动机或需要方式。

(二)实施组织干预,激发工作热情

保证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职业倦怠产生最重要的诱因。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学生辅导员工作年限越长,其收入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和从事科研、教学的教师差别越大。高职要充分考虑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在岗位津贴、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尤其是收入增长方式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确保学生辅导员的收入水平逐年增长且有不断增长的空间,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明确工作职责。减少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就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避免事务性工作缠身的状况。高职可以根据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明确他们的目标、任务、权限、及责任,使其各施其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同时在工作内容上可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兴趣、工作能力等,让他们分别主要从事学生日常事务、党团建设、职业指导、学习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等,做到术有专攻。

拓展发展平台。高职要充分理解辅导员队伍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心需求,建立良好职业前景,在职称评定上,采取指标单列、独立评审的方法,制定与辅导员工作实绩相结合的评定标准。通过设立科研基金和科研项目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活动。要把辅导员作为高职党政后备干部的“蓄水池”,拓宽辅导员成长进步的渠道。要结合工作实际的需要和辅导员的自身特点,进行分类培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业务培训。要建立转岗分流平台。人才流动是必然的,是人才资源优化组合分配的方式和外在表现。没有流动就没有稳定,高职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辅导员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学生工作队伍的动态稳定。

(三)优化环境干预,营造和谐氛围

构建和谐环境。首先要营造人人重视、关心辅导员成长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一味归咎辅导员的工作,破除“学生出了问题追究辅导员的责任”的思维定式。鼓励和引导辅导员将学生工作当作一项有前途的事业、职业、专业来追求。其次要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人际氛围,高职全体教职工都是育人队伍中的一员,都应从自身做起,履行岗位职责,担负育人重任;再次是要构建和谐的团队氛围,加大辅导员队伍内部的沟通交流力度,做到相互支持,排忧解难,形成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

参考文献:

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篇5

【关键词】大一新生 使用电脑 公寓辅导员 思政工作

1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电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作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的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7月,全国的网民总人数已经达4.2亿,较2009年增加了3600万;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了2.9个百分点。①大专以上(含大专)的比例已经占了将近50%。可见大学生已然成为了上网的主流,网络也已经逐渐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然而,当代大学生情感活跃,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世界观不稳定,极易沉迷于网络之中。②

大一学生更是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从中学环境转到大学环境,面临着学业、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调整,可以说大一时期能否为大学生活做最佳的准备,极有可能会影响他们后面的发展。 有关研究发现,在大学生中,年级越低的学生在使用电脑网络过程中越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搜索有用的学习资源费时费力,专业学习网站和有用的学习资源不多,缺乏网络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没有足够使用计算机与上网的机会等。③ 所以本次调研以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他们进入大学后的接触和使用网络情况,根据调研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问题探索,从笔者身份――公寓辅导员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大一新生正确利用网络。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城市学院在校大一学生,共发放书面调查问卷630份,采用各分院20%的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2.2 资料的收集整理。

调查问卷由13个问题组成,其中一道是主观题,其余均为选择题形式。主要分为7个部分的问题。第一部分是大一新生的家中计算机拥有率,第二部分是大一新生的网龄,这两部分主要是看大一新生上网的准备度;第三部分是每周上网时间,第四部分是调查大一新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第五部分是新生使用内网情况,第六部分是新生对使用网络的态度,第七部分是新生使用网络的计划性和自制力,以及上网开支情况。在发放的630份调查问卷中,共收回有效问卷606份,有效回收率为96.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家中拥有计算机情况及网龄情况。

在家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情况上,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在城市学院中有90.4%的学生在家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没有的只有9.5%。从性别上来看,男女生家中有电脑的分别是91.2%和91.07%,没有电脑的分别是10.2%和9%。此外调查对象的网龄在3-6年的比重最大,占位94.2%,仅5.7%的学生大学才开始使用电脑。所调查者中大部分从中学就开始接触网络。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就电脑拥有率而言,仅9.5%的学生在家中没有拥有自己的电脑,可见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大一学生的电脑准备度很高。这在相当程度上会增加学生上网的机会以及享用网络的机会,同时也会降低对新生使用网络的限制性。可以说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渗入到了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网络正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④所以学院在新生入学后的各种新生始业教育中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新生的合理利用网络方面的教育。

3.2计算机能力的自我认可情况。

在“你认为自己现阶段使用电脑的水平怎样”的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只有6.8%的大一新生认为自己的电脑水平很专业,20.6%的大一学生认为自己的电脑能力很好,55.1%的大一新生认为自己电脑能力一般,12. 8%的学生认为自己电脑能力较差,4.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电脑能力差。在“对电脑软硬件了解情况”的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65.2%的学生稍有了解,27%的学生不了解,7.7%的学生很了解。其中20.6%和65.2%的学生中以男生为主。

从上面的调研数据来看,虽然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电脑水平一般,但是相对其他学校的调研数据(13.2%)来看,我们有27.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电脑水平很好。可见这也是独立学院学生的一个特点。

3.3 大一学生网络利用方式。

在“你上网经常点的菜中”的调查中,将上网内容主要分为:使用邮件,影视欣赏,聊天,看新闻,在线游戏,BBS。其中56.7%和51.3%的学生选择影视欣赏和聊天,29%的学生会看新闻,12.7%的学生使用博客,18.6%的学生经常使用邮件,也有21.5%的学生会选择在线游戏。而且男生花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比女生高出0.74小时,这与已有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结果相一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6)。⑤在使用电脑主要是上内网还是外网上,有82.2%的学生选择外网,只有18.6%的学生偶尔使用内网。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上网以聊天娱乐为主,其余的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此外我们学校的内网资源可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从调查中显示很少有新生使用内网,这说明还需要我们积极调动新生们利用校内网的各种资源,这样学校就能通过校内网传播正面的信息,抵制负面的信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和看待网络。

3.4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

在使用网络时间上看,有50.8%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小时左右,有33%的学生上网2-3小时,11.7%的学生上网4-5小时,4.5%的学生会上网6小时。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总时间都在5小时以上,平均每天上网至少1小时。男女生每周平均上网的总时间存在统计上的显著,男生每周平均比女生高出0.51小时。可见,大一新生每周上网时间还是比较少的,这主要因为大一新生刚刚入校,基本上都忙着应付学业和适应大学生活,没有多少时间也不敢经常上网,而且城市学院规定大一新生原则上不允许带电脑进宿舍也减少了他们上网的时间。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一新生花在上网方面的时间少,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获得有益的网路资源和网络学习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学院应尽量为大一新生提供能够便利上网的场所和机会,甚至可以在校内开设通宵网络场所,这将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体验以及积极获取有益的信息,也能确保学生在学校的安全避免他们外出上网不归。

3.5 对使用电脑的看法。

世间存在的每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电脑也不例外。在这方面我们设计了两个分别是电脑的积极影响的消极影响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46.7%的学生认为电脑能让自己开阔眼界,57.1%的学生认为电脑对他们的积极影响主要是丰富娱乐生活,58.4%的学生认为电脑的消极影响主要是影响眼睛,25.4%的学生认为电脑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从这方面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大一新生对电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看法是很正确的,在引导新生树立合理使用网络的行为时可以抓住大家的看法有正对性地开展活动。比如58.4%的学生认为电脑对眼睛伤害很大,这样可以在宣传保护视力的活动中加入合理使用电脑的宣传倡议活动,一举两得。

3.6 使用电脑的计划性和自制力。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只有32%的学生认为自己上网时自己基本上一直是按照计划使用电脑,而且绝大多数为女生,其余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上网时和自己的计划都有出入。对于上网时间的控制上,也有41.7%的学生对于上网时间不能很好的控制。

现在,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自制力构成了挑战。目前很多网站上充斥着大量的哗众取宠的无用信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以游戏和视听功能为主的娱乐功能可能使部分大一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北京青年报》层调查显示,分别为21.5%和30.8%的学生因上网而旷课和耽误工作学习,“整天在网上,几乎不上课”和“在24点至8点上网”的大一学生比例最高。在网络的负面影响方面,“经常因上网影响作业”、“常入侵他人计算机、在聊天室骚扰他人”,“每天聊天两小时以上”等选项的比例,大一学生都高居榜首,说明大一学生普遍对网络有明显的“不适应症”。⑥因此对大一学生上网自制力不强的现实要特别重视。

3.7 使用电脑的费用。

在电脑上网花费上,71%的学生上网花费控制在自己生活费的5%以下,22.1%学生在自己生活费的5%-15%。可以说绝大部分的新生在上网花费上都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我们调查的对象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的生活费相对很多一般高校要高出很多,所以5%比例的生活费也是不低的,基本上也要每月50-100元以上。再加上现在很多新生都是手机上网,这样上网费用要更高。

4 在公寓阵地正确引导和规范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电脑的思考

调查结果证明,电脑网络正在营造一种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深刻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基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及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而针对互联网上信息的鱼龙混杂,需对大学生做出正确指导。⑦大一新生处于适应转型期,更需要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作为直面学生的公寓辅导员,更应该走近学生,走近网络,对大一新生使用电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走进他们的心理。

4.1 未雨绸缪在新生始业教育中增强大一学生的健康网络观念。

大一新生入学后与原来高中生活有很大的差别,学习环境转变为相对自由、轻松,课余时间增多,势必会选择上网来消磨时间。根据大一新生还没有完全形成用上网来消磨时间的习惯,对他们进行引导合理利用网络是最有效的方法。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大部分同学在上网时不能完全按照计划进行控制,可见大一新生就有自制力缺乏的端倪。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大一新生不良上网习惯还没养成的时候就未雨绸缪,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网络观念。

比如在入学教育中,特别安排“合理利用网络”的环节,为每位学生发放“新生使用网络手册”,向学生介绍学校内外的各种网络资源和学生使用电脑相关制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合理利用网络。思想史行动的先导,要让大一新生学会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首先应该让他们树立健康的网络观念。

4.2 发挥公寓辅导员的职责,在公寓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

公寓内是同学们比较集中的场所,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的建造将非常有助于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作为公寓辅导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在公寓内开展各种展示网络积极作用的展览和先进个人网络使用的成功经验交流会,网络设计比赛,电脑小抄报,网络相关辩论赛等其他特色的网络文化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学会发挥网络的积极功效,而避开网络的消极作用,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⑧

4.3 建立健全公寓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公寓阵地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4.3.1 建立辅导员―层导师―层长―寝室长―寝室成员的信息反馈机制。

作为公寓辅导员要积极发挥这项信息反馈机制,要有效发挥公寓阵地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寝室长的积极性,建立以公寓辅导员为核心的基层管理终端,将学生的网络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解决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公寓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得益充分体现。

4.3.2 建立辅导员定期走访寝室的长效机制。作为公寓辅导员要经常下寝室和一般的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建立公寓辅导员下寝室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长效机制,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深地感受到集体的关心,从而有效地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4.3.3 建立计算机进宿舍的申请机制。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很多大一新生对自己上网的控制力不是特别强,这就需要学校在公寓管理方面把好计算机进宿舍以及网络使用的审核工作。在我们城市学院公寓相关规章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在公寓为了有效管理学生的计算机使用,增强学生的自治意识,避免学生沉迷网络,公寓中心要求学生在申请开通电脑网络时签订一份《城市学院学生公寓计算机使用申请表》,使用计算机需要有家长的统一,同时学生必须遵守《学生公寓计算机使用遵纪承诺书》。承诺书规定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只能是周末非学习实践,除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外,还不得影响周围同学学习生活、须配合学校的检查等。如有违反,将给予通知家长,通报批评,取消计算机使用资格关闭网络端口等处罚,接受相应的责任。

4.4 发挥各种力量促进大一新生合理利用网络

首先一种力量是家长和社会团体力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始终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风气将有效地帮助大学生的成长。我们可以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这种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学校及家长双方对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业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评价和交流,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目前城市学院正在准备启用学生信息网络平台,这个平台一启用将更有利于公寓与分院,学校与家长之间关于学生信息的联络。其实是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加强网络的思政教育。加强对公寓学生干部的教育,发挥其对学生群体的监督和带动作用。在引导新生正确运用计算机资源方面很大的一部分工作要考发挥学干部的作用。公寓内的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的一份子,以同学、朋友的身份去劝说一些有网瘾端倪的新生朋友,其效果要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所以在公寓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抓好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

其次积极发挥寝室团体力量。可以在公寓阵地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因为公寓网络化造成了寝室成员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甚至会造成关系淡漠,很多寝室再大一期间就会出现人际方面的寝室矛盾。所以可以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需要全寝室共同参加的活动,这中集体活动有利于改善寝室的人际关系,增强寝室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有效地改善网络对寝室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4.5 通过公寓内各种学风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一新生刚从高中充实的学习环境转到大学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多新生在学习上有了懈怠,学习热情不高。导致很多新生对人生没有目标,对大学生活也无所适从。精神上的空虚和对前途的迷茫,很容易把上网作为自己的打发时间的主要方法。此外很多学生在与电脑的“朝夕相处”之中也生出不少是非。如:部分同学在宿舍用语音聊天、通宵玩游戏等,严重影响了他人的休息,也占用了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所以作为公寓辅导员在公寓内开展丰富多样的学风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6 在公寓内开展对应的网络心理咨询,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从调研统计中很明显地看出,很多学生上网的第一选择是聊天。网络交往已然成为了学生人际交往的新形式,但这种交往毕竟不是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它会在现实生活中引发多种社会不适症。网络带给学生情感迷失和人际交往的淡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尖锐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网上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及时发现和治疗已产生的心理疾病,培育符合现代健康概念的青年学生。⑨所以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健康的网络意识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心理咨询工作进公寓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应的网络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咨询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公寓辅导员应从自身的工作职责出发,对公寓内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进行适当合理地引导,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帮助大学生适度地、恰当地、有效地使用网络,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网络素养,在增强大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同时,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优势。⑩

参考文献

[1] 杨云海.浅谈对学生使用计算机资源的引导.中山大学学报论丛【J】.2005.3

[2] 杨倩.大一学生计算机咨询准备度与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开放教育研究【J】.2010.4

[3] 余建州.高校辅导员如何教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 候硕知,刘力.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学术论坛.2009.24

注释:

①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7.

② 江燕.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拥护的心理因素及其调控【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25.

③ 李艳.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研究――来自浙江大学的调查研究【J】,(4):102-105.

④ 朱毅峰.校园文化品牌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4).

⑤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6)。我国青少年网瘾群体分布呈现四大特点【J】.望,(21):24.

⑥ .

⑧ 吴增强,张建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37.

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篇6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不管在什么时候,学校都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加强德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接班人。高职院校旨在向社会输送适应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劳动者,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工作技能,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平。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者,必须承担起对学生加强德育的重任。在本文中,结合学生管理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1.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

(1)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存在盲从心理。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个性鲜明,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在社会建设中献上一臂之力。同时,高职生十分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尤其是与自身有关的新闻,比如就业政策、校园新闻等。现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使高职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这一方面可以开拓高职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高职生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由于高职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经常人云亦云,在网络盲目跟从所谓"微博大v"的观点,甚至也一些含有不良信息的帖子,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2)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相脱节,自我控制能力差。从目前来看,高职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整体情况发展较好,熟知基本的社会公德规范,比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但是部分高职生在具体践行这些社会公德规范时却出现了背道而驰的行为,没有严格监督自己的道德行为,比如坐公交车时看到孕妇不让座;在图书馆大声喧哗等。这些情况都说明高职生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相脱节,自我控制能力差。

(3)心理素质偏低,抗挫折能力较差。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高职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或多或少地都能感觉到当前的就业竞争形势,有些学生对形势估计不足,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再加上当前的高职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他们由于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院校,心理层面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一些学生甚至钻进"死胡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2.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

(1)构建多元化的学生文化。众所周知,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校风、学风,高职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形成一定的特点,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所高职院校走出来的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再加上高职生基本是"95后",他们也渴望张扬个性,释放自我。有鉴于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对高职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组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使高职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人文关怀,用学校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比如组织学生寝室美化竞赛,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优势特长布置自己的寝室。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布置寝室的过程中会积极开动脑筋,互相讨论装饰意见,从而达成一致。处于自己精心布置过的寝室中,用优雅的寝室文化熏陶自己,学生的道德境界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经过后续调查发现,学生对这样的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好评连连。

(2)注重交流过程的双向性。教学活动是一项双边活动,德育过程也是如此,在德育工作中,既有辅导员,也有学生,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隐性德育资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高?辅导员只有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道德境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换位思考的意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学生偶尔犯了错误,辅导员不能急于训斥学生,批评学生,而是要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关心与呵护,自然会向辅导员吐露心声,自觉自己所犯的错误,表示下次绝不会再犯。有句话叫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用善意的语言引导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想法,注重交流过程的双向性,高职辅导员才能提升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篇7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细则;一个体系;两个主体;三个作用;四个阶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61-03

在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网络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准确定位,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深入探析,构建一套科学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细则体系,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当前区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个案研究法,对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细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学校管理者选聘、培训、考核辅导员提供制度依据,使辅导员开展工作有章可循,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细则研究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配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成的,管理机制、办学经验、师资力量、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相对薄弱,囿于长期中专办学的桎梏,在学习与借鉴本科院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明显烙印,被笑称为本科的“压缩饼干”。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未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角色定位不明、职责不清、配备和待遇不到位、评价考核不科学等问题。新形势下,准确定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构建一套科学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细则体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细则研究现状

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当前区内外研究成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现有研究成果的特点如下:

一是仅有少数高职院校制定了辅导员工作细则。例如,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1月制定的《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细则(试行)》和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11月制定的《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工作细则》,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辅导员的配备和待遇、辅导员的考核等方面进行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基本上是从所在院校自身特点出发,不具备普遍参考价值,而且其中也存在对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二是已有研究成果不多,角度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以“辅导员工作细则”作为关键词,从维普期刊网的搜索结果看,目前区内外尚没有相关的研究著述。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是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素质要求进行论述,如陈西同在其论文《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与素质要求》(《新西部》2009年第20期)中,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入手,阐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论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江丽媚在其论文《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现状》(《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2期)中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现状。

三、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细则研究

(一)一个体系

目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全面的辅导员工作细则。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编制的《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手册》、《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案例》、《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等,从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辅导员的配备和待遇、辅导员的考核等方面进行比较明确的规定,经过多年实践,为学校管理者选聘、培训、考核辅导员提供制度依据,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有章可循,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其中《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已施行8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认可度非常高;《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手册》和《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案例》则对新任辅导员尽快熟悉工作流程、上手解决典型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两个主体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编制的辅导员工作细则以辅导员为显性主体,以学生为隐性主体。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细则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配套文件为指导,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党的十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可见其显然是以辅导员为对象进行制定,但由于辅导员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其工作对象--学生来展开,受学生特点变化、学生工作内容变更等制约,而辅导员的考核制度里,学生评价分也占了40%的比重,因此可以说,学生实际上是辅导员工作细则的隐性主体。

(三)三个作用

1.为选拔辅导员提供标准。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工作状态、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发展,迫切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首先需要选拔和聘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严格的辅导员选聘机制,严格辅导员的准入制度,明确辅导员的选拔标准,从入口上严把关。

2.为辅导员提供办事准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可见,辅导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因此进一步抓紧制定和明确规范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手册》以时间为纵轴,以年级为横轴,对学生管理各项工作流程、要求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案例》则对历任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展示、剖析、总结。

3.为考评辅导员提供依据。《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办法》采用系统的方法、原理,评定、测量辅导员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分四个部分:赋分说明、基本考核分、附加考核分和考核分的统计与定级。考核基本分由三个部分组成:学生评价、系部评价和行政部门评价,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30%、40%、40%。附加分分为加分部分和扣分部分,对辅导员参与科研、、参赛获奖给予定量加分;对出现重大失误的辅导员酌情扣分。辅导员的薪资报酬与考核分、辅导员所带班级人数挂钩。强化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重心,同时也激励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之外发挥专长,发展技能。

(四)四个阶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细则体现了学院对辅导员队伍的高度重视,分“帮、扶、拉、推”四个阶段对辅导员这支学生思想政治队伍精心栽培。

1.帮。新队伍的组建离不开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栽培。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细则中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不熟悉业务的新进辅导员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同时,管理者通过组织学习《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手册》和《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案例》等文件和资料,通过组织老辅导员为新辅导员介绍经验,帮助新辅导员尽快上手。

2.扶。对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但在特殊问题、特殊情况的处理仍欠缺管理经验的进行扶持;对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提高的辅导员进行培训。每学期对辅导员队伍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使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得到提高,让辅导员的工作开展能顺利。

3.拉。建立人本化的发展机制,为辅导员岗位培训、学历学位提升、高级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以及工作研究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条件,畅通发展渠道。在考核体系中,鼓励辅导员参与科研、竞赛。

4.推。鼓励对学生管理日常工作游刃有余的辅导员挑战自己、开拓创新;从考评体系上激励辅导员发挥个人专长,参与各项竞赛和活动,推动辅导员取得更大的进步;推荐优秀辅导员到学院其他工作岗位就职,为辅导员提供更多发展平台。截至2013年7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选聘的首批专职辅导员中,26名一线专职辅导员已有25人转岗至学院其他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陈西同.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与素质要求[J].新西部,2009,(20).

[2]江丽媚.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现状[J].改革与开放,2009,(2).

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篇8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轮岗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8文献标识码:ADOI: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招生政策的调整,高校研究生的规模逐年在扩大,研究生培养的类别也多样化,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日渐突出。为了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水平,各高校逐渐为二级学院配备了专职的研究生辅导员,组成了高校管理岗中比较特殊的一支队伍。研究显示,目前,研究生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其职业发展存在若干问题,例如:发展空间狭窄、提升路径匮乏、岗位交流不足、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等问题,这导致了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倦怠比较严重,影响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1]

若借鉴企业岗位轮换理论,在高校内实施研究生辅导员轮岗制度,适时组织换岗或交流,是否有助于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管理和建设,促进队伍职业化发展,这是一种新探索。实际上在很长时间以来,高校就有实行管理岗位人员轮换交流的做法,长时间的实践也证明,对于培养锻炼后备年轻干部来说,轮岗交流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科生辅导员也早就实行了轮岗交流,但是研究生辅导员由于岗位设置时间晚,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处于摸索行进阶段,对于研究生辅导员的轮岗还鲜有实行。本文拟对于研究生辅导员轮岗制进行初步探析,分析研究生辅导员轮岗制度的优势与注意问题,为研究生辅导员轮岗制度的执行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1目前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管理现状

目前山东省S学校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研究生辅导员由研究生处统一配备,基本保证每个学院一名。研究生工作委员会根据学校总体研究生工作需要,提前向人事处报备每年拟聘研究生辅导员名额,人事处统一组织考试、竞聘,确定录用人员,然后根据工作需要分派到二级学院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职务晋升由组织部管理,职称评聘主要由研究生处负责统一进行,日常管理、年终考核主要由学院负责。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学习方式较为单一,这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其他研究指出,研究生辅导员主要通过专家进校讲座或参加网络课程学习的方式进行,偶尔也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但是相对于本科生辅导员,针对研究生辅导员的专项培训比较少,没有形成固定的培训周期和有效的管理体制;这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业务水平偏低,發展前景不明朗等,降低了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与能力体现。[2]

(1)职责定位模糊,任务分工不明确。目前高校中,研究生辅导员身兼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教务员双重身份,部分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还兼任科研秘书三重身份,工作内容包含面宽,任务比较繁重。有的学院即使研究生人数较多,也只有一名专职辅导员,研究生涉及不同年级、多个专业、多种类别(博士、学硕、专硕、全日制、非全日制等),负责研究生从招生、培养、答辩、就业、党建、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事务性工作多,琐碎繁杂的日常事务占据了研究生辅导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甚至经常处于加班状态,从而导致辅导员没有时间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开展谈心谈话,甚至在重要的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职工作,也不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开展工作,工作目标和重心不够清晰,队伍整体积极性不高。[4]

(2)考评晋升机制不健全,激励成效不明显。目前,在大多数高校,本科生辅导员的考评体系已经发展建设的比较成熟完善,这对于本科生工作的开展和辅导员积极性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针对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考评体系还未形成,虽然也有一些制度在实行,但多是参考或直接搬用本科生辅导员的,未充分考虑到研究生辅导员与本科生辅导员在工作内容上的差异。[3]有的高校还把研究生辅导员与本科生辅导员放在一起进行考评聘和晋升选拔,结果往往是研究生辅导员受重视程度和晋升机会明显较本科生辅导员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工作中挫伤研究生辅导员的积极性与感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3)工作岗位较为固定,流动性不足。在多数高校,本科生辅导员轮岗的做法由来已久,甚至有的高校的行政岗位多数是以本科生辅导员岗位为主要入口,工作后根据个人表现和岗位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促进岗位流通和辅导员队伍更新,对于保持学生工作的活力与效率有极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研究生辅导员队伍调岗轮岗却鲜有实行。研究生辅导员自入职以后,若不自主申请离职,在一个学院或一个岗位上工作十年八年是普遍现象。目前各高校中,研究生辅导员调岗有几种有限方式:考取博士研究生或取得突出科研成果转教师岗、因身体健康原因主动申请调岗、职务晋升等方式。研究显示,在多数高校,只有很少一部分研究生辅导员能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实现岗位交流调整,在山东省S学校,这样的人数不足研究生辅导员总人数的20%,特别是第三种渠道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现象导致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年龄层次偏高,工作经验充裕但是工作激情与活力明显不足。

2实行研究生辅导员校内轮岗制度的优势

(1)激发工作激情,缓解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具有隐蔽性、群体性、层次性等特点,不利于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更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1]进而影响学生的培养水平和政治素质培养。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很容易产生倦怠,调入新的岗位或者轮岗到新的学院,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或环境,顺利开展工作,自然而然会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活力,促使其更主动学习,思考问题,更努力地工作,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爬过又一个陡坡攀登而上。

(2)提供学习机会,提高职业素质。虽然学校每年也会为研究生辅导员提供一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但是次数较少,效果甚微,多数工作经验都是从自己平时的实践和积累,或者同事间交流所得。轮岗到新的岗位或者交流到新的学院,能增加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学习新岗位的工作技能,学习新学院的工作方式方法,受教于不同的领导下感受不一样的领导风范,面对新的问题思考提出新的解决思路。这样促使轮岗者更加客观地认知自我,避免盲目地自卑或自大;可以使辅导员开拓视野、扩展思维、锤造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拓宽职业宽度,提高个人工作能力。

(3)利于明确职责与分工。由于研究生辅导员设岗时间短,管理机制不健全,一直以来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一人身兼多职的问题。由学校和研究生处统一组织实行专门的研究生辅导员轮岗制,能增强学校和学院领导对这一岗位的认同度,利于明确其职责,定岗定责,免去研究生辅导员兼任的其他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减轻工作压力,使得研究生辅导员能全身心投入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思政工作效果。

3实行研究生辅导员校内轮岗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1)不宜一刀切。首先前期应进行充分调研,做好研究生辅导员轮岗工作的整体规划。根据学校和学院工作总体需要,控制轮岗的数量和比例,确定需轮换的岗位与轮岗辅导员的数量。研究生辅导员与本科生辅导员不同,每个学院一般只有1-2个人员,轮岗对于学院研究生工作和轮岗个人影响都较大,不宜一次轮岗过多人员。其次应提前征求轮岗个人和所属学院部门的意见,遵循工作需要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这是轮岗的前提,若强行进行轮岗则违背了交流的初衷,将成为推进制度实施的阻力。[3]

(2)不宜过于频繁。在多数高校,研究生辅导员轮岗交流并未定期进行,在山东省S学校也是刚开始实行,并且拟定于每四年轮岗交流一次。笔者认为,研究生辅导员轮岗交流总体利大于弊,但是应遵循时间合理原则。轮岗周期既不能过长,但是也不宜过短。岗位变换频繁,导致交流人员疲于应对新岗位、适应新环境,反而会挫伤其积极性和个人情感,导致个人焦虑,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不利于学校工作开展和个人能力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