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8篇

时间:2022-08-31 16:40:50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篇1

高中历史学科不仅难教,难学,也难复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记住了课堂所讲的内容,记住的如何巩固,没有记住的又应该如何记忆,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复习的节奏,又该怎样讲述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并且起到作用,就成为历史复习的难点所在。从基础知识掌握的角度来说,复习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引导学生回到课本中去,将厚课本“读薄”,将知识化繁为简地进行记忆。

一、利用课本目录,建构知识体系

历史的课文目录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的,利用目录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在构建起历史知识大纲的同时,实现对历史专题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以必修一为例,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全球政治的介绍,全书共八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及演变,第二单元则介绍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第三单元讲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四单元是介绍中国自鸦片战争起至解放战争中人民的反侵略和解放历史,第五单元主要以俄国为例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第六、七两个单元可以统一成是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变革,至第八单元就是总体介绍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可以看到目录的安排是遵循从古至今、从内而外、互相对比的结构,第一、二两单元可以做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复习,第三单元则可承接第二单元的民主政治进行复习,即“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这一说法,第四单元的中国反抗战争史则可以与第五单元的俄国社会主义相互联系,第六、七、八则是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大背景介绍和对比,尤以中国的改革为主。通过这样相互比较联系的复习,既可轻松地完成知识的回忆,也可快速了解专题的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打破原有格局,对目录进行重新整理,如第一、四、六、七可以串联起来当作是整个中国的政治史,第二、三、五、八则安排成外国政治史,如此一来,线索也会更为清晰明了。

二、联系课本,进行思维发散

高中历史的课本与课本之间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间的互相影响,总结起来也可以成为学生复习的一个脉络。这种将课本拆开的复习方式,可以称作是专题复习。

如从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三本的内容来看,就可以拆分并重新整合为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外国古代、外国近现代这几个模块的内容。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必修二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还有必修三的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就可共同构成整个古代中国全面的发展历史.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演变发展,这种复习的模块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并进行扩展思考,从一个大的背景出发推断各种现象实际上的联系,最终对整个历史了然于心。

三、细读课文,重新回归课本

完成大体系的结构梳理后,最终还是要回到课本,通过课文的复习对建构起来的框架进行确认和填补。对课文的复习要细致认真,教师可以按照总结大纲的方式进行每一小节的知识整理,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定的历史规律。对具体单元小结进行知识要点的归纳,一般要注意涵盖以下几个问题: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目的、结果,以及经验教训和影响、作用。这样可以把历史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并有效地抓住重点,形成有条理的复习。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篇2

下面我想从两个部分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相信能做到以下几点,我们会更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应对“高考改革”的茫然心态,采取适当的方法轻松应对中考。

一、及时跟踪改革政策,把握考试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政治试卷部分是文综中唯一没有选修部分的科目,这也必然简化了复习范围,我们要牢牢把握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本必修课程。然后配合一些高质量的书刊,总结2010年4月到2011年3月的时政,关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根据山西具体的考试范围,任课老师总结出一份适合自己的教学“依据”,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这样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把基础知识把握牢固,无论形式有何变化,我们只要抓住这一个“中心”,心中便能多了一份“胜筹”,少一分慌乱。

二、理出主线,系统复习

为了更具体地指导复习,下面我想侧重从具体如何复习,分享下自己的心得。

2011年高考政治范围是必修教材(1~4)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体系,复习要善于抓住主线,带动其他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下面围绕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部分内容,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归纳“线”“路”对于经济生活内容,我们可以围绕一条主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只手”(即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三大突出(价格、企业、财政问题)、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去分析研究。政治生活内容则是以一条主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个方面(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三大主体(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四项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颤动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线索的。文化生活突出一条主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两个方面(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三大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四个重点(文化竞争力、文化创新、中华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内容。生活与哲学突出一条主线(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两项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三个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四大板块(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部分)。

整体把握复习时,我们要围绕主线,把零散的知识形成整体。例如,对政治生活的研究,我们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条主线,把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参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二单元“政府依法行政”,第三单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由政策”等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就能形成对民主政治内容一个完整的理解。又如,文化生活内容我们围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条主线去思考每一相关内容,不难看出,文化生活不只是第四单元在分析这一问题,其他单元增强文化竞争力,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神,都是这个内容应有之义。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基本概念和观点的研究,其中要特别搞清每一单元有几个基本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分别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为掌握这部分内容奠定了基础。再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市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关系等方面,人民民主,包括领导阶级、阶级基础,民主和等方面。另外,对每一个单元包含几个观点,这些基本观点包括几个方面都应清晰。例如,关于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问题,必须把握三个层次:多种因素影响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归根到底是有价值决定等。又如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掌握这个基本观点要注意三个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

把握热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关注近年来国内、国际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例如,关于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问题、“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西部跨越璀璨十年。国务院出重拳遏制房价过高问题,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不同角度综合理解相关内容。

真题历来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复习参考资料,因为真题是老师心血的凝结,精雕细琢的作品。研究近三年来高考特别是全国新课标试题及山西试卷,从中总结研究各类试题的类型,针对各种题型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做好最后的强化练习;通知注意研究其答案,看看高考题是怎样打分,怎么归纳得分点,提高做题效率。从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吸收消化为自己的东西,总结积累经验,从容面对“新”高考。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篇3

高一政治一经济制度知识点

(一)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其表现有二:一、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二、 .

2.国有经济是主导作用——其表现有二:一、对 的控制力上,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 金、化工等. 第二:国有经济要 ,引导和影响 并在 .

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家庭承包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十六大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观点:

(1)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2)发展规模经营;(3)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1、一切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2、这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3、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各种形式都可以利用.

(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经济形式或组成部分).

注意一个易错的说法: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经济形式.

(四)我国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结构)

1.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平衡,生产力呈现多层次性)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

2.十六大提出了两个必须: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一政治一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一政治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

2.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3.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篇4

很多人与“四个意识”的第一次“接触”,是在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新闻稿中。这次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状况报告》。关于“四个意识”,新闻稿是这样表述的:“会议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只有……才能……”的表述不难看出,“四个意识”是有的放矢的,它从巩固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出发,绘制了如何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样一条路径。

“四个意识”之所以成为逻辑上的必要条件,离不开一个关键词――“问题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务必坚持问题导向。20XX年11月15日,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与其他6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即直言不讳“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

党中央言必信、行必果,三年多来,“说到就要做到,承诺就要兑现”镌刻在一系列留下了“印”、抓出了“痕”的管党治党行动中。中央政治局制定实施关于改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的是“四风”问题;“老虎”“苍蝇”一齐打,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下大力气减存量、遏增量,旨在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对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亮剑,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重塑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党的政治生态……在解决这些沉疴顽疾的过程中,党中央发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只是“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才是“里”,根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于是,从正风反腐延伸开去,立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而融入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礼貌建设之中,使“坚持党的领导”体此刻时时处处事事。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与《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四个服从”一脉相承。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资料。党的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只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持和维护“四个服从”,才能使全党产生无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心得体会

透过近期对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学习,本人深刻认识到,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看齐,争做合格党员。下面,结合岗位职责,就如何把“四个意识”融入到平时生活、工作中,谈一下学习体会:

一、坚定政治方向,把职责扛在肩上。以政治意识检验党性觉悟,坚定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牢记党章党纪,时刻注意自己言行,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证正确的态度,坚决不做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结合当前工作重点,着重做好依法治国战略的贯彻落实,引导各级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努力做到工作讲法治、举措讲规范、制度讲实效,深入推进法治、平安洛阳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自觉服从大局,把工作抓在手中。坚持以大局意识检验担当作为,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工作中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落实,确保年初确定个各项目标任务能圆满完成。“德法同行礼貌相伴”主题活动是今年政法条线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科学谋划、品牌带动、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法润洛阳与法同行”以案释法进村社、“弘扬先进德法同行”道德讲堂宣讲、“德法同行孝廉并举”法治文化示范建设、“崇德尚法礼貌相伴”志愿服务“三助三行”等四大行动扎实推进,在全镇用心营造“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不断总结完善,集聚打造德法同行品牌,不断创新普法理念、机制和载体,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宣教新体系。

三、增强组织观念,把纪律挺在前面。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等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同时,要坚决支持和拥护镇党委的各项决策,认真完成好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保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要增强组织观念和规则意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决不能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四、强化主动看齐,把群众装在心里。强化看齐意识,不仅仅要与中央看齐、与党的政策方针看齐,在思想上持续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更要在行动上看齐,将看齐意识落实到工作上的方方面面。要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始终把群众摆在心中应有的位置,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实际工作中,要落实工作措施,重视初信初访,努力化解重点信访积案,确保一方平安。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心得体会

自去年六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启,到目前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以来,我局高度重视,透过一系列的正反例证,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透过一系列的例证使我想起《大学》中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我们国土城建和水务局作为一个政府权力职能部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国土板块的副局长,我更是深感廉洁自律的重要性,要真正做到廉洁自律也唯有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一、严以律己,独善其身。每一位巨贪落马服刑前在狱中都会悔恨不已地说:“如让我再选取一次,我必须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可此刻悔之已晚!”每一天都不乏“格物”腐败的问题,也不乏相关的“知至”,但现实却是他们“格物知至”而未“意诚修身”。每每他们在位时,一方面在“八小时内”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以树廉政形象来掩饰自己,另一方面却在“八小时外”敷衍了事、假公济私背地里大搞腐败。究其原委就在于他们未能真正“意诚修身”,因此廉洁自律就应先从思想入手,心怀“意诚修身”之志严于律己,占领思想这块高地,然后用居高临下的视野,独善其身、修身养德、光明磊落的堂堂正正地做人,无怨无悔地做事,严守住自己的思想阵地。

二、严以律己,防微杜渐。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在利益面前在诱惑面前,我们个性是我们党员干部要谨小慎微,能够真正坚守住自己的立场,不能认为某个“善”太小而给予放弃,而以为某个“恶”小就能够去干。堤溃蚁穴,这个口子开不得。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如果我们经受不住考验,做不到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就会像那些落马的领导干部蜕变为阶下囚的腐败分子在狱中所悔恨的“蝼蚁之穴,毁了我的防腐大堤”那般。

三、严以律己,用好权力。在我们国土板块,一座城市的建设和土地使用利用,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牵扯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布局。因而在正确使用权力方面,我们要自觉抵御不正之风,要坚持党性原则,过好“人情关”、“金钱关”、“地位关”等。在人情面前要讲原则、讲正气,不能“义”气用事。更不能违背原则去拉关系,牺牲原则去交朋友,用手中的“权力资源”去偿还人情债,做“权力寻租”的傀儡,许多腐败分子都是由此起步的。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篇5

一、隐藏在教材目录、章节标题、子目中

这类知识正是因为司空见惯,故很容易被考生所忽略。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实际上昭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阶段――“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年内战时期),这些往往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例1】美国总统在《致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隐性知识的试题。题中“联合国家作战努力”反映了抗战期间,中美合作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时代背景,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选C。

知识拓展: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Ⅱ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和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也隐含了教材编撰者的治史理念,即“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这些史观和理念往往也会渗透到高考试题的命制当中。

【例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解析:本题材料当中就渗透了“两个文明汇合”的史观,要求考生在“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的观点中,分析两个观点的合理性,并培养考生站在全球的角度,公正、平等对待世界各地文明成果的正确态度。

参考答案:①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②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备考口诀:充分利用好目录,兼顾章节之标题。子目资源深拓展,融会贯通提能力。

二、隐藏在教材的序言(课前提示)、

学习提示当中

教材中的有些知识,并不在正文中提及,而是简明扼要地出现在教材的序言(课前提示)或者在学习提示中。如:人民版必修Ⅰ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在课前提示中。人教版必修Ⅰ专题四学习提示中指出:“本单元内容涉及很多世界史知识,学习时需要注意联系世界历史大背景。”

【例3】(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解析:回答这道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参考答案:①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②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

备考口诀:通读序言和进要,学习提示要知晓。结合教材奠基础,论从史出双结合。

三、隐藏在教材的旁白、

知识链接、历史纵横、史学争鸣中

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有大量的旁白、知识链接、历史纵横、史学争鸣,是对教材正文的重要补充,是大家最不可掉以轻心的内容。如: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的知识链接中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建交高潮以及建立国家增加的数量,这便于考生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巨大历史作用的理解。

【例4】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中中国与外国建交增加的国家数据,来自于教材的旁白“知识链接”。由于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中国外交明显受到了“”的影响,故排除②和④,正确答案是A。

备考口诀:旁白、链接和争鸣,皆有可能进高考。教材掌握须全面,字字句句不放过。

四、隐藏在教材的作业题、

思考题(学思之窗)中

高中历史教材,为了进一步拓展知识和巩固知识,教材当中设置的思考题和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题往往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些作业题或思考题,也是高考试题命题的选点。

【例5】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1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解析:本题改编自人民版必修Ⅱ教材专题一第二节后的自我测评题:“在地图上标示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置”。试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识图能力,体现史地学科知识的渗透。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结合地图即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上述例3,也是改编自教材后的作业题:“用简短的语言概述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和“秦王朝的郡级行政机构有哪些特点?”

备考口诀:思考题目多角度,课后习题求变式。答题尚须多拓展,融会贯通应万变。

五、隐藏在教材的插图、地图当中

通过插图、地图来叙述知识,既形象生动又具象直观,减少了课本的文字量。但由此也形成了考生易忽视的隐性知识。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中的“早期使用蒸汽机的煤矿”图,间接展示了工业革命当中,机械动力运用于矿山开采,当时畜力运输仍然处于主流地位,黑黑的浓烟从烟囱飘出,反映了工业革命造成了大气污染。

【例6】(2010年高考江苏卷)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中工业生产动力、交通、市场的影响。A项不正确,珍妮纺纱机推动了棉纺织工业的发展。B项错在“普遍”的表述上,当时只在英国的部分地区推广。C项不正确,蒸汽机车发明于1814年。D项是市场因素,是主要原因。故选D。

【例7】(2010年高考江苏卷)图2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解析:本题取材料于人教版历史必修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局部(威海卫战役)。题中选项能够体现威海卫战役特点的只有A项,故选A。

备考口诀:插图地图多信息,表层深层都涉猎。图文对照得新知,以图佐文很必要。

六、隐藏在教材的不同模块,

关于同时代历史横向叙述中

由于新课程历史教材编撰体例属于专题式,在必修Ⅰ政治史、必修Ⅱ经济史和必修Ⅲ思想文化史以及选修1至选修6的表述当中,必然会有所侧重,形成了相对断裂的隐性知识。如: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必修Ⅰ教材主要强调革命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必修Ⅱ教材看,它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春天的到来,推动了近代社会风俗的变革;从必修Ⅲ看,它还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国时期的教育等思想文化的发展。

【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解析:本道题考查选修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的内容,但也涉及必修Ⅰ政治史中辛亥革命历史贡献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涉及思想史和政治史。

参考答案:(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若概括答出“在民”也可得分。)思想家:卢梭。(2)体现: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备考口诀:专题体系史实乱,通史意识不可缺。政治经济文化史,上下左右前后通。

七、隐藏在教材的注释、注解(注脚)中

教材限于篇幅、字数的要求,一般对教材中的某些重要事件、语汇、内容、背景、引文、图片作介绍、评议,这些注释、注解(注脚),在高考试题中也时有出现。

【例9】(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

解析:关于“四大徽班”,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Ⅱ在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中作了注解:“指的是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和春台班,它们占据了当时北京城的主要戏曲舞台”。由于中国戏曲之祖是昆曲,排除B项;京剧正式形成在清朝,排除C项;京剧北京化是在乾隆年间,排除D项;同治、光绪年间,京剧风靡全国。京剧被公认为“国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

备考口诀:注释、注解也重要,分值不多常考到。熟悉内容长见识,边边角角都看到。

八、隐藏在教材的大事年表、

重要事件中英文对照、附录中

大事年表、附录、中英文对照,是高中历史教材把以往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根据某一时间先后按年代排列起来的参考资料。大事年表、中英文对照、附录相关知识在高考试题中出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人教版必修Ⅱ大事年表中有“1984年,中央开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国务院决定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

【例10】(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程卷)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解析:从题干中的规定可看出,它强调的是企业工资与经济效益的浮动比率,重在调动企业发展效益;经济改革中效率优先的问题,降低工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济发展增长速度与国民收入没有同步增长,颁布该规定的背景是当时公有制体制下企业效益低下, A、B、D选项的观点不符合题干材料信息。因此选C。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篇6

关键词:船舶政委;形象塑造;政治素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42-02

船舶政委是船舶的主要领导者,也是船舶党建、船舶思想政治工作和船舶文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多年来,船舶政委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带头奉献,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围绕中心,服从大局,抓班子、带队伍,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带头执行公司和上级的指示精神,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的贯彻执行,在船舶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船舶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形势下,船舶政委工作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探讨新形势下船舶政委形象塑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形势下船舶政委的形象

1.政治品德素质。作为船舶政委,首先应该是个好党员,即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又要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而努力奋斗。政治立场要坚定,不仅在平时,而且能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能够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实事求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把握局势,解决矛盾,不迷失方向。积极宣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委必须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知识素质。知识素质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增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指导意义。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理论修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观念能及时更新和转变。作为船舶政委,还应学习现代化经济、科技、文化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与航海业务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对领导科学、管理知识要学得更深一些,掌握更熟练一些。这是政委成为船舶政治思想管理内行不可缺少的知识,是政委做好工作的有力保证。知识的广博,经验的丰富,无形中会增强政委在船员中的信赖感。

3.能力和身心素质。作为船舶政委,有了好品质、丰富的学识,缺乏必要的能力,仍不能胜任领导工作。只有成为一个知识能力型船舶政委,才能真正担负起政委的重任。由于船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要求政委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特别是在突发非常事件时,政委要头脑冷静、思想清晰,要善于控制情绪。在集思广益的同时,要有主见,善于排除干扰,控制局势,非常之时,见能力。非常决策能力是政委形象的集中体现。远洋船员来自全国各地,知识、年龄性格差异较大,政委的管理才能应体现在能把不同的人恰当地结合起来,把个人行为变成配合默契、步调一致的集体行为。最后,我们知道船舶工作是辛苦的,要成为一名优秀政委,就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体力,这需要有健全的体魄来支撑,有充沛的精力来应付,所以体魄健全,精力充沛,也是成为优秀形象政委的必要条件。

二、政委形象塑造的途径

1.要加强政治素质修养。第一,政治素质表现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这也是船舶政委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船舶政委必须加强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学习理论应体现在船舶实践工作中的应用上。第二,政治素质表现为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船舶政委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的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一切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和行为做坚决的斗争。这对于远洋船舶的政委显得尤为重要。在远离祖国,远离上级领导,信息相对滞后,又经常出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下,作为流动国土上独立作战的指挥员的船舶政委,只有自己首先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才能不被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冲击所动摇,才能理直气壮地对广大船员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大家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完成航运生产任务而努力奋斗。第三,政治素质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一名船舶政委,没有工作热情是不行的,但光靠热情也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既是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具体体现,又是尽职尽责的重要保证。船舶政委必须竭尽自己的全力、智慧和心血,必要时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工作中去。

2.要加强品德素质修养。船舶政委在船上主要是同广大船员打交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用什么样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正确处理船员间的人际关系,对政委工作成效如何有极大的影响。它不仅直接影响广大船员的行为,还与党的形象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船舶政委加强品德素质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品德修养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要廉洁自律为船员服务。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对船舶政委的道德要求。船舶政委必须做到无私奉献,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关心爱护船员,想船员所想,急船员所急,为船员所为。第二,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船舶政委是广大船员的教育者。要教育好别人,除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校强的能力外,还要为群众做出榜样,因此,船舶政委在工作学习、遵纪守法,涉外纪律,船舶规章制度等各方面必须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且还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第三,要谦虚谨慎,宽容待人。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运输生产任务,确保船舶安全生产,就得善于把船上所有的船员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调动起来,形成一股向心力,增强全船的凝聚力,而政委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对工作的成效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政委必须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尊重、相信船员,虚心向船员学习。第四,要发扬民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也是船舶政委应具备的品德之一,它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船上的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民主原则平等待人,让船员充分发表意见和倾吐心声。对正确的意见要认真接受采纳,对不正确的或批评意见也要正确对待,认真考虑,引以为戒。总之,船舶政委应加强品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广大船员。

3.要加强知识素质修养。船舶政委工作和其他思想政治工作一样,是一门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科学,所以,要求具有丰富的知识素质。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觉悟、理论和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提高,这就要求政委必须加强知识素质和修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知识素质水平。第一,要不断加强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作为一名船舶政委,要做好管理指挥工作,光凭政治上过硬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相关的远洋运输船舶的专业知识才行,否则,到了驾驶台什么也不懂,只会看风景;到了机舱眼花缭乱只听响声,什么也不会干。这样下去,一是干不好工作,二是不受船员欢迎,三是不符合时展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船舶航海专业基本知识和轮机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这样,在日常和大家的交谈中不仅增加了实质性的内容,而且还会受到船员的拥护和爱戴,威信也会提高,也有利于监督管理工作和实施和保证安全生产。可见提高政委的专业知识素质非但必要,而且重要。第二,要加强相关辅助知识的学习。政委工作是集宣传教育、组织管理和指挥领导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这就要求政委必须具有宽阔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有关辅助知识的学习修养,以拓宽专业知识面,如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教育学、美学、伦理学及航海心理学等知识。有关航海英语、海洋地理知识、海上急救与一般医药卫生知识、航运法规与海商法知识及世界各国风俗与国际交往礼仪等等这些有关的知识都应有所了解。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篇7

祝国强

摘 要:至2014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全面、全员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各个学科包括思想政治学科都将按照《深化课程改革方案》运作。思想政治学科改革的“深化”主要表现在那里?如何引导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和教师尽快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首先从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介绍了思想政治学科改革“深化”的表现;然后从学科层面对《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及其成效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关键词: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课 主要举措 成效

作者简介:祝国强,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从2012年下半年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施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遵循多样化、选择性、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等原则,全面深化了从2006年开始的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至2014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全面、全员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各个学科包括思想政治学科都将按照《深化课程改革方案》运作。本文试图对两年来思想政治学科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情况做一介绍,以求教于同行。

一、深化课改的主要思路

深化课程改革是相对于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而言的。与2006年课程改革相比,思想政治学科本次课程改革的“深化”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这是本着《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关于“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的精神而作出的调整。

1.课程体系方面的变化。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框架大致如下:

2006年浙江课程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体系框架与全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相比既有共同之点,又有不同之处。共同之点是:整个学科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全国统一的四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选修I(国家课程)和选修Ⅱ(地方课程)。不同之处是:浙江省课改把选修课程I划分为选修IA、选修IB和选修IC,其中,选修IA是列入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命题范围的内容,选修I B是列入高考“自选模块”命题范围的内容,选修工C则是由各普通高中学校视具体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内容。

2012年深化课程改革后的学科课程体系框架大致如下:

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下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有较大的变化,变化主要集中在选修课程的体系结构上。《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一改2006年课程改革方案把选修课程分为选修I(国家课程)和选修Ⅱ(地方课程)的框架,把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每一类又细分为若干部分。其中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关系最为紧密的是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这类课程又分为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和学科研究性学习四个部分。在这四个部分课程中与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关系最为紧密的则是必修拓展课程,必修拓展课程又进一步分为国家选修课程和自主开发选修课程,国家选修课程再分为全省统一要求(包括选修3、选修5、选修2三个模块,由省统一提供教学意见)和不作统一要求(其余模块,不提供统一的教学指导意见)模块,在全省统一要求的选修模块中又有进入高考“自选模块”的命题范围(选修3、选修5两个模块)和不进入高考范围之分。

2.课程设置方面的变化。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设置和开设情况大致如下:

必修课程: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4个模块8个学分,每学期开设1个模块,每周2学时,每个模块的开设学段全省统一。

选修课程:浙江省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把选修1分为选修IA、选修IB、选修ic,思想政治学科对侧文、侧理的学生分别提出如下选修课程开设与学分安排要求:

侧文的学生,选修课程分设选修IA、选修IB和选修Ic,具体开设安排如下:①选修IA:共设置1个模块,即选修3。凡要进行文科综合高考的学生都必须选学选修IA这一模块,统一在高二第二学期开设。②选修IB:共设置2个选修模块,即选修2、选修5。对于选修IB的模块,学生可以选修其中的1个模块或2个模块,也可以不选修。统一在高三第一学期开设。③选修Ic:共设置3个选修模块,即选修6、选修4和选修1。

侧理的学生,选修课程分设选修IB和选修Ic,具体开设安排如下:①选修IB:共设置2个选修模块,即选修2和选修5。对于选修IB的模块,学生可以选修其中的1个模块或2个模块,也可以不选修。统一在高三第一学期开设。②选修Ic:共设置3个选修模块,即选修6、选修4和选修1。

2012年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设置和开设情况大致如下:

必修课程:与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方案相比,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稳中有变:一方面,开设的要求与2006年基本相同,《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学校每学期必须按规定要求开设必修课程,这里的“规定要求”就是《课程标准》中的“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规定,即要求4个模块在高一、高二每学期各开设一个模块,每周2课时,每学期2学分。另一方面,具体开设顺序的规定不同于2006年课程改革方案,4个模块开设的具体顺序和学段安排不再全省统一,而是由各学校自主确定。

选修课程:与2006年浙江省课程改革方案相比,选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取消了选修IA、选修IB和选修ic的划分,而是把原来的选修IA、选修IB模块归人至“必修知识拓展”全省统一要求的选修课程,选修ic模块划入至“必修知识拓展”不作统一要求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具体开设学段全省不作统一规定,而是由学校自主确定。其次,其他各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实施,一方面《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各学校必须切实遵照执行,另一方面具体的安排、实施则由学校自主确定。

二、深化课改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从《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全省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1.培训。为顺利实施和推进深化课程改革,思想政治学科在省级层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培训:

(1)教研员培训。按照统一部署,于2012年暑假组织全省各市、县(市、区)全体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进行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培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主题,安排了深化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调整方案解读及选修课程开发、选修课程建设典型案例介绍、国家选修课程相关模块深度解读以及学科前沿专题等五个部分内容。

(2)骨干教师培训。从2012年暑假开始,用3年时间,组织全省各市、县骨干教师(培训者、业务领头人)进行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三次培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主题,先后安排了深化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方案解读及选修课程开发、选修课程开发实施典型案例介绍、国家选修课程相关模块深度解读、学科前沿专题、浙江省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基地培育学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构建方案介绍、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必修课程走班制实施典型介绍、微课程与微课制作等内容。

(3)学科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与深化课程改革相配套,从2013年开始,省教研室举行3年一轮的学科疑难问题解决培训。在已经举行的2013年培训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这一疑难问题,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了4所学校交流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构建方案、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规划;二是安排了两位教师现场开设了由自己开发、设计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并对所开设的课进行了现场说课;三是请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姜根华的团队现场开设了由他们自己开发、设计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并由姜根华教授结合这节课,就思想政治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问题作了专题报告;四是请一位教师结合由他开发、开设的省精品课程,作了专题介绍,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优秀案例。培训期间,还介绍、学习和讨论了浙江省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

通过各类培训,统一了教研员和教师们对深化课程改革的认识,掌握了深化课程改革的理念、政策和方案,弄清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和要求,明确了深化课程改革中教研工作和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增强了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

2.课程开发。为推动选修课程开发和实施,《深化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多方面配套措施,如开展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评比,改进、完善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普通高中学校的考核内容,增加普通高中教师评优、评职称的相关条件等。从学科角度讲,在课程开发方面主要组织或参与了以下几项工作:

(1)编制《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省教研室组织省普通高中专业指导委员会各学科组编制各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为学校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开设提供方向性意见。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类型及目标”、“各类课程的内容”、“课程开设建议”和“课程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其中“课程类型及目标”如下表:

“各类课程的内容”部分,分类列举了一些课程的主题或专题,供学校和教师们开发课程时参考。如“I类:必修课程知识拓展”列举的主题或专题有“就业与创业”、“投资理财”、“消费知识基础”、“产业知识基础”、“财政税务常识”、“经济全球化现状和趋势”、“我国国家机构概况”、“我国民主党派概况”、“我国和世界民族概况”、“我国和世界宗教概况”、“中国文化简介”、“外国文化简介”、“趣味哲学”、“哲学故事”、“著名哲学家简介”、“著名哲学命题趣谈”等等。

(2)省级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开发建设。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提供范例,省级层面开展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的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评选活动。

一是省级网络课程开发建设。省网络课程评比由省教育技术中心具体组织、省教研室参与,参加课程评审的有学科教研员、高校专家和普通高中著名教师。参加评比的每一门课程必须提供“课程简介”、“开发教师简介”、“课程纲要”、“教材”、“课件”、“作业题”以及“上课录像”等材料,被评上的课程统一放到省教育资源网上,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和教师都可以免费浏览和选用。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经进行了五批网络课程评选,共评选出了977门网络课程。

二是省级精品课程评选。省教研室组织开展了省级精品课程评选,参加该项评选的课程经过层层推选,最后由省教研室组织各方面专家按照“课程定位与价值”、“课程纲要与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三个方面标准、12个主要指标进行评审。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进行了两批评选,第一批评出了100门,第二批评出了近150门。

以上两类课程负责评审的部门不同,各有特色和侧重点,如果说网络课程侧重于课程的文本,强调课程文本的规范性和完整性,那么精品课程则侧重于课程的实施,强调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建立学科培育基地。为顺利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尤其是在选修课程开发方面取得预期成效,普通高中各学科开展学科基地建设活动。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一,促进了各基地培育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善,形成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建设方案。第二,开发、开设了一定数量、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学科选修课程。第三,在省级培训中多次介绍了各基地学校的想法和经验,使其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第四,影响了所在学校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并且影响了所在地区其他学校的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建设。与比同时,还加快了所在学校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基地学校普遍开展了思想政治学科专用教室建设。

3.教研活动。从2013年开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研活动把侧重点转向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上,通过一系列活动配合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尤其是在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方面有较深入的改革。

(1)课堂教学评比。《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的第一次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比,就是紧紧围绕选修课程开发、开设展开的。本次评比活动所确定的主题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变革”——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评比活动采取“录像课十录像课展示与自述”的封闭式方式。录像课的课题为知识拓展类课程——“我国的农业”,参评教师可在这一主题范围内选择、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所选内容自主确定上课的具体课题、自编教材、自主进行教学设计、自己实施并完成课堂教学和录像。面试的内容和环节包括参赛选手结合录像课展示进行自述、评委提问、对话交流等。本次活动录像与面试相结合、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相结合、评比与研究相结合取得了多方面成果:首先,展示了一线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创造力。其次,推动了课程开发方面的思考和讨论。再次,一些地方和学校直接开发出了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最后,锻炼了参赛教师从开发课程、课程实施到反思教学的全方位能力。

(2)学科调研指导。《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后,思想政治学科参加或组织了多种类型和形式的调研,包括参加由教育厅组织的对各市进行的深化课程改革综合调研,参加由几个学科联合举行的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专题调研,由本学科组织的思想政治选修课程开发开设情况调研,还有对省思想政治学科基地培育学校的调研,更多的则是结合日常教研活动进行的微调研。通过各种调研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和问题,对成功经验和典型通过一定途径予以推广,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场研讨寻找对策予以解决,对存在的困难通则过一定途径反映给相关部门。

3.评价考试。深化课程改革如果没有评价考试的配合,其实施和推进将会举步维艰。

(1)明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为了便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更好地安排和把握教学的进度、难度和要求,通过培训和途径让教师们明确不同类型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相关考试的关系。

①必修、选修课程与相关考试的关系:

(2)学业水平考试。与《深化课程改革方案》相配套,同时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其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范围为必修课程中的基本要求和不作拓展两个部分,卷面总分为100分,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和综合题,考试时间为80分钟;学生最多可以参加2次考试,以最好成绩记人档案,允许学生再参加一次未及格学科的考试,作为学业水平考试补考。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篇8

沈文虎,陕西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理论研究、德育思想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实施方案颁布后,在我国高校掀起了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程改革热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积极探索,锐意创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长效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途径;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实施方案于2005年经过中央审定颁布以来(简称“05新方案”),这既是我国实施高校思想品德课以来实践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将是我国高校现在和将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长效机制。

(一)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领导重视是关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05新方案”首先开设的第一门课程,无疑对其他三门课程的下一步开设具有探索、引导、示范作用,必须要高度重视,打好主动仗。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高等学校更是责无旁贷。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指出:“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从实际工作现状来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在许多高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工作布置多,具体检查落实少,领导讲话总结多,具体人、财、物投入少,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空对空现象,表面上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少,遇到实际问题如人员培训,教学计划,资料建设、课时落实等则采取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甚至一些学校借这次新课程方案调整之际,“名正言顺”地削减课堂教学课时,正如一些人戏称的那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片加强声中削弱了”。当前,一是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统一规划、协调和指导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保证教学计划、教学课时、经费投入、人员到位;二是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特别是要结合新课程方案实施,对形势与政策、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工作制定统筹规划和具体措施;三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严把思政理论课教师准入关,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职条件及专业理论背景和知识结构,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四是要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营造关心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规范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一课之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推出的第一本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及其实施方案》的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全国力量统一编写,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批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提纲,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新编教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充分反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比较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为此,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出版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未经、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再自行组织编写、出版发行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认真吸取“98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种类型教材“泛滥成灾”的经验教训,全国统编教材、各省统编教材、各高校自编教材,三足鼎立,各自为政, 虽然体现了各方面不同特色,不乏优秀上乘之作,但也不乏互相抄袭、粗制滥造的教材充斥校园,或者因为公共课销量大,成为少数高校教材发行部门与教材出版商赚钱赢利的工具。一方面,增加学生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声誉。

(三)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切实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

“基础”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思政理论课的独特地位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课堂内外都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基础”课教师必须要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党和人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寄予厚望,思政理论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从目前的现实教学实际来看,离实施“基础”课新方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还有不同看法,肤浅地认为“基础”课就是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简单相加,只要以前讲过“思想道德修养”或者“法律基础”课,自己轻车熟路,无需下功夫再认真备课,二是“基础”课本身是过去“98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融合,新课程方案颁布以前,各高校大多是由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支副书记、辅导员兼职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则由系统学习过法律专业的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讲授,但目前两门课融为一体,对于没有讲授给“法律基础”课的教师来说,知识结构不足。三是“05方案”课程设置改革的幅度较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又是最先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而我们的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内容又缺乏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普遍开设也缺少试点经验可借鉴。因而解决广大教师现有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教学经验与新课程教学内容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

切实做好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在2006年新学年开学之前,按照教育部负责组织中央部门(单位)所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各省(区、市)相关课程教学协作组成员的培训;各地教育部门组织本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各高校负责本校教师的培训和集体备课工作的三级培训要求,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培训和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基本都已顺利完成,但各高校内部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少数高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任课教师只好仓促上阵,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给学生讲授。还有少数教师仍在沿用以前的内容授课,因此,必须加大对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吃透吃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的基本精神,尽快熟悉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逻辑结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热点,切实保证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授课教师充分认识实施“05新方案”的必要性和重点性,实现思想、认识的“四个统一”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调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教材编写的决策和审定教材的基本精神上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把新教材的内容传输给学生,让每位学生喜欢,并终身受益,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的教学艺术,良好的教学艺术,依赖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是积极借鉴实施“98方案”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演讲法、问题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一要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的需要;二要从目前教师的知识结构现状出发;三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需求。从目前的教学实际及教师知识结构来看,可以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专题式教学法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内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整体性和综合性较强。但从教材的总体结构看,仍可以大致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大专题部分,具体到教材的内容体系,新教材的绪论和第一章至第四章可以归结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部分,包括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一板块属第一大专题,可仍由原来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师讲授;第五章至第八章共四章内容,主要论述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第七章、第八章则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五章至第八章可以归结为“法制观”教育第二大专题,这四章内容可以由原来讲授“法律基础”课的教师承担,这样安排教学既照顾原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的前后衔接,也使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同时也可以作为目前教师边教学、边调整和补充知识结构的过渡形式,又为广大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熟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但这种专题教学也有其不足,一是教师之间相互衔接容易造成个别混乱,二是课程体系的整体性,相互之间的逻辑结构,容易产生脱节,这是需要两个专题教学教师之间相互注意沟通、协调的。这样安排教学工作,一方面,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目前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现状也能满足教学要求。

2.实例教学法

“基础”课教学必须要结合一年级新生入校,由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这一实际特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选取发生在大学校园内外的典型事例,特别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生动事例,进行实例教学,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例的比较和分析,引导大学生在典型事例比较中思考,在分析中选择,为自己将来的大学四年生活乃至一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刻板教条,从案例书中选材料,照本宣科,可直接选取发生在本校、本系的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甚至高一年级同学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在校大学生的事例,如理工科学生选取一些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获得国家专利,文科大学生则选取毕业的或在校大学生中一些诗人、作家的事例,也包括考研、个人成功创业、在国内外文体活动、英语竞赛中获奖等典型事例,还可选取发生在校园内外的一些学生沉溺网吧、荒废学业、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犯国家法律走上犯罪道路的在校大学生反面事例组织教学。讲述这些杰出校友、系友在校学习成长经历,取得的成绩,既对在校大学生具有激励、鞭策、鼓舞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抱负,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使大学生感到自豪,增强自信心,使广大同学感到真实可信,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又使“基础”课洋溢着与时俱进的青春时代气息。选取大学生中违法犯罪的反面典型事例,分析这些大学生如何一步步沦为罪犯的经过,则对在校大学生具有启迪警醒作用,帮助大学一年级同学选择自己正确的成才之路,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大学生无疑具有较强的启发教育作用,使“基础”课真正成为每位大学生人生成长的“良师益友”。讲述过程,力求语言准确、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但不可过度渲染,讲成奇闻异事的“故事会”,实例教学所选取的事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教育性、启发性,尽量精选发生在本校、本系的活生生的正、反事例,让大学生感到真实亲切,对大学生的思想触动较大。讲述时要“少而精,管用”,点到为止,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实践证明,实例教学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3.课堂演讲法

课堂演讲法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所组织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分课前十分钟演讲和课后演讲两种形式。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别于学校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演讲赛,只选取学生中具有演讲才能的优秀学生代表参加,课堂演讲则不然,要求授课班级人人参与,共同得到提高,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很受学生欢迎。根据学生进校后,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分别以“我理想中的大学”,“进入大学后的感受”、“我怎样度过大学四年生活”为主题组织授课班级学生演讲,每人限时3分钟。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内心所思所想,有话可讲,讲出自己的心里话,相互交流思想,共同提高,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临场发挥综合素质是一个提高,特别是平时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在公众场合讲话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相互心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提升教学效果。

当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并不只有以上三种,如研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积极引入教学,力争使“基础”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不断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