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2-08-09 12:34:11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篇1

摘要:网络计划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它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特别适用于施工的组织与管理。从国内外的情况看,应用这种方法最多的是工程施工单位。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水平与应用方面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特别是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以及跟踪调整方面比较落后,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的编制上。如何在施工管理中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关键词:网络计划施工管理1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必要性建筑工程施工与一般工业生产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1)生产空间不断变化。由于工程产品固定,且整体难分,因而施工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中。生产空间的变化意味着施工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将随着施工方法和顺序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新的条件。(2)施工期限较长。同一工程项目的施工一般都要经历四季气候条件的变化,这给露天施工作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缩短施工期限,可利用工程体型庞大等特点,组织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和平行流水作业,利用空间以争取缩短施工期限。这种组织施工的方法要求不同的施工单位或不同的工种之间密切配合,因而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3)工程项目个性化强。不同工程项目因其用途及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带来自然和技术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施工组织特点,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4)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持续增加。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就有必要实行专业化,因而必须加强项目施工中各工种的协调。项目经理只有使用工程项目计划,才能把他所强调的时间、费用、质量和信誉传达给工程技术人员。工程项目施工具有的单件生产、环境多变及严格而密切的配合等特点,决定了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复杂性。只有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把一项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它进行合理安排,并通过网络计划本身所特有的反馈作用,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得以全面地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施工实践证明,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组织与管理施工一般能缩短工期20%左右,降低成本10%左右。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网络计划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而且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但其在我国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容乐观。2.1存在的问题(1)应用普及率不高。我国现有施工企业,企业素质差别很大,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达40%左右;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在15%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差,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仅为5%左右。(2)应用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3)应用深度不够。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有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中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2.2原因分析造成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施工管理中应用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施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制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1.1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施工企业应接不暇,无法使用网络计划实行施工管理;有些工程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也从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的责任感。另外,目前市场上网络计划的编制软件很多,但适用于进度控制的软件却很少,而且通用性比较差,从客观上阻碍了施工企业应用网络计划实施项目进度控制。2.1.2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1)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他们觉得它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2)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3)高素质管理人员缺乏。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3提高应用水平的对策根据上述分析,施工企业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除了从源头抓起,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高度,通过全面实施网络计划促进企业管理上质量、上水平。3.1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1)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章立制,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严禁设计的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确定。(2)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3)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可行。为了实现这种结合,签定施工合同时,应将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作与工程款拨付建立对应关系。3.2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1)制定有关规程,加强标准化工作。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统一画法、术语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便于推广和应用。(2)多途径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举办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网络计划技术;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3)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实用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培训使用人员。3.3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施工企业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体,施工中全面实行网络计划管理是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网络计划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地组织生产。施工管理中推广应用网络计划方法必将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于这个问题,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重视,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2)受的采用易于接控制形式。横道图是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绘制简便、所需时间少、费用低的特点,但其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大中型工程的进度控制困难。可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调整进度计划后,转换成横道图形式去实施,这种做法既有网络一样的严密性,又兼有横道图简单易懂的优点,减少网络计划实施中的阻力。(3)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紧密结合。网络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建立在已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熟知网络计划方法之外,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法的性质和特点,并非应用网络计划法就一定能任意缩短工程期限,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应在哪些工作上合理赶工以及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等信息,从而使增加的费用最少,成本最低。至于能否实现赶工,最终还是取决于施工组织方法和物质技术条件。因此,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4)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应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应用网络计划,从工程规模上讲,应先从较小的工程项目或分部分项工程做起,逐步积累和总结经验。同时还应慎重地选择工程项目,充分证明执行网络计划的工程既省事且效益显著,增强人们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信心;从编制和调整深度上讲,应先粗后细,逐步深入,不断积累管理所需的信息,形成规范的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和加工方法。网络计划技术是一项科学的施工管理理想、方法和手段,它的应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项目管理体制和同项目有关的单位、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管理实践,推广应用网络计划技术,企业领导重视是关键,外部提供良好环境和加强引导是企业提高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篇2

就目前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来看,大致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质量验收阶段。无论是哪一阶段,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建设单位必须对这些问题充分掌握,才能够结合工程建设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1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完成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说地质勘查、施工图纸设计、图纸审查以及技术交底等。可以说,施工准备阶段涉及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一旦忽略了某个环节,便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注重施工准备阶段工作开展的全面性。然而就目前部分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开展现状来看,却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没有对所要准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有效审查;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以及没有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建设,不仅会降低工程整体质量,而且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不仅涉及了多个专业,而且还要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工程施工的对象主要是工程主体,一旦施工出现问题,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而且还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就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体现在技术问题和安全问题上,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达不到工程建设需求导致的,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仍有待完善,技术和能力水平都比较低,而且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最终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频频出现各种施工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建筑可能是致命性的,严重影响了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甚至造成建筑无法完成质量验收,给建筑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3施工验收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验收阶段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多的验收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地做好相应的验收工作,很多的技术人员没有按照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的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工作,导致很多的问题没有验收出来,进而造成建筑的质量问题。最终导致工程投入使用之后,频频出现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严重的甚至还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验收阶段非常重要,这也是能弥补施工中问题的最后阶段,因此,工程建设部门必须提高对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验收工作。

2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效果,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施工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其解决:

2.1完善施工设计时期的技术管理

建筑设计是对工程的整体规划,在工程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设计时期的技术管理,不仅需要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参与,而且监理单位也要参与其中。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当前的施工图纸设计进行进一步审查与核对,并对图纸中不明确的地方向设计单位询问,再获得解答之后,参与讨论的各方达成对设计图纸的设计意见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施工人员对图纸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对图纸的设计意图充分了解。在施工人员对图纸设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设计单位要将图纸中的一些关键施工项目单独列举出来,重点讲解,一定要进行施工技术方面的分析,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来为接下来工程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加强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

对于此环节技术管理的开展,施工单位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施工技术的规范管理建设。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技术的质量,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以此来确保工程的建设在一个高超的施工技术指导下进行。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将问题有效解决。对于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个环节,都要对相应的工序技术进行严格把关,并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督,以此来保证施工总体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涵养。其次,要对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工程监理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将监理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监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工程中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对各个施工项目进行质量抽查检验,以此来确保施工工艺与施工图纸设计相对应。最后,要对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进行完善。要想确保建筑建设的质量以及工程建设进度,就要完善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对于一些非常关键的工程建设环节要积极引进高端的、先进的施工建设技术,而且要加强对施工器械和施工建设工具的管理,保护并维修好一些非常关键的施工技术。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监督,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2.3工程结束后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因此,对于工程结束后的管理工作也同样不能忽视,该环节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仅是完善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阶段,而且对工程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其给予足够重视。对于工程结束后的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单位要将工程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工程的施工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的签证进行严格核查,在核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应该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补救,确保工程整体质量能够满足标准。

3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篇3

现阶段,地基施工技术种类繁多,相关的评价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从时间标准来看,可将地基施工划分为临时处理与永久性处理;若从处理深度来看,可将地基施工划分为浅层处理与深层处理;若从处理地基的土壤类型来看,也可分为砂性土处理、粘性土处理等。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技术要求向,地基施工的相关标准存在差异,必须根据施工要求进一步优化施工办法,以保证施工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本文重点分析现阶段工程施工中几种常见的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再结合相关标准,对如何开展地基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简单分析。

1.建筑地基基本施工技术

(1)优化地基基础

地基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作用明显,是整个建筑重量的主要世家对象。因此,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建筑承重的要求。对施工人员而言,在未来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尝试选择独立基础。例如,若项目规模较大,且重量高,但地基相对脆弱时,可选择筏形基础等。目前,常见的软土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富含水分、土壤中存在空间等。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分析土壤成分,并根据土壤特点选择正确处理地基的方式。

(2)预压法施工

在建筑施工前,要根据施工要求与地质特点,计算地质可承受的重量并施加压力。在施工中,要有效排除在地质中可能影响承载能力的相关要素,以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效果。在预压法施工中,本文推荐真空预压法与推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通过在地面下施工,并设置竖井,通过竖井充分排出土壤水分,可获得较好的余压效果;推载预压法是一种常见于软土施工中的施工技巧,先大量挖掘施工地区的软土,再对挖掘区域填充砂石,最后对填充地区进行预压,最终达到夯实地基、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通过预压法施工,能够有效控制地基沉降现象,提升地基承载能力。

(3)强夯法

在地基施工中应用强夯法的关键,就是要在施工之前做好数据调查工作,并根据调查的数据确定基本施工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对地基场地进行预压、平整处理,根据已调查好的数据确定夯点。若此时发现地基场地中土壤的水分相对较多,可采用竖井排除法充分排除土壤水分你,并对排水地区进行填充;②从四周向中间的方式逐步开展夯实,可有效避免二次平整的工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③夯实结束后,可根据施工要求,进行二次夯实。在强夯法中,其基本施工顺序为:牢固深层土壤牢固中层土壤牢固表层土壤。根据上述流程进行夯实之后,可启动夯锤进行二次夯实。某施工单位在为山西一企业进行施工中,充分认识到该企业的特点(该企业临山而建,且企业中的相关装置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土方平衡施工),提出强夯法的地基处理方法。夯实结束后,经检查发现,该企业各个生产区的夯实区域满足基本施工要求。后经统计发现,该企业从建成之后到现在,未出现严重的不均与沉降现象。

(4)注浆法

在应用注浆法之前,要准确定位钻孔点,并结合钻孔深度确定注浆调配比例。在注浆时,必须根据预先选定好的钻点与孔的深度确定注浆量,避免漏浆等现象发生。在钻孔之前,要考虑土壤承载能力,保证注浆量在土地的可承受范围内。若施工中发现周围土壤存在较强的渗透性,要对周围土地进行加固。注浆中,为避免浆液大量溢出,可对涂层进行硅化加固,并在上方添加(0.9±0.1)m的自然土。要注意的是,若在注浆中发现邻近建筑物变形、错位等现象时,要立即提供,分析诱发变形的原因。必要时,可二次确认注浆参数,以进一步提高注浆质量。

2.地基施工中质量控制方法

(1)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在使用强夯法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数据测量工作,为地基加固提供数据支撑,若施工单位难以确定夯实度,可通过试夯的方式,测试相关数据;其次,在应用夯实法之前,应使用推土机对目标地区进行2-3次的预压,在平整地基场地之后,测量夯实点与测量放线点是否一致。若发现地下水位偏高,可在表层铺设一层砂石垫层,以避免夯实设备在施工中出现下陷现象。最后,可实施分段施工策略,从边缘向中央依次施工,并在每阶段施工之后检查夯实效果,若发现夯实不满意处,可用白石灰标记,并在二次夯实中做重点处理。

(2)注浆法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篇4

1.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注意事项

在深基坑支护开挖中,为了保障技术管理效益,通常在和原草坪1.5~2.0m的地方进行施工。也就是先开挖1.5~2.0m的土方,再进行对应的施工。从而在降低支护高的同时,及时清除掉较浅部位的障碍物。另外,在基坑支护体系构建中,必须注重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减少水位可以在基坑开挖前,阻断地下水的侵入。方法有:周边井点排水,把地下水位降低到施工作业标高以下;在支护以及地表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再将地表渗水以及径流疏导出去,其方法可采用地表明沟。在此过程中,如果地下水流量较大,支护就很难形成孔。此时就必须采取减小水位的方法,在水位之上进行施工。

2.深基坑施工阶段的控制要点

(1)设计管理在建筑工程中,设计方案是影响基坑支护成败的关键。为了保障深基坑支护成果,必须保障支护设计方案可靠安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起步较晚,设计不太成熟,所以一直处于摸索、成长阶段。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深基坑工程质量事故中,设计原因出现的事故占整个事故总数的2/5。设计原因主要表现在设计不合理、无证挂单、荷载取值不合理、支护方案选择不当、地下水处理不当等。为了改变上述现象对建筑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支护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材料、理论、结构、工程、土质、水文以及地基基础等学科知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利工况情况下土体的侧压力,如饱和水土、地表固定外部荷载、施工时的活荷载等因素。在熟悉工程水文地质情况、不断整合周边环境以及建筑工程特点的同时,设计出更加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在组织施工时,各个工序以及组成必须有效协调。在业主部门真正掌握基坑支护重要性的同时,使用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2)分包单位选定由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后期施工顺利进行,必须选用有能力、资质的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所以,要对分包单位的资质等级是否满足分包工程的要求、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关的机械设备、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或业绩证明等进行审查。另外,施工部门整体素质、技术力量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总包单位需选择专业的施工队伍,选择技术能力雄厚、社会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分包机构。同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必须有效控制“层层剥皮”、转包造成的不良影响。(3)施工组织审定组织设计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文件,对指导深基坑支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施工部门由于照搬其他单位设计,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有的虽然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而成,但是在潦草简单、粗制滥造的影响下,缺乏实际可行的指导意义。针对这种现象,施工组织方案根据政府的强制性要求,编制安全的专项方案,并邀请专家论证。方案必须是经论证通过后,才能付诸实施。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基坑支护、开挖、平面图以及监测布置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作为整个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关键部分,对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管理中,监理人员必须根据当地水文气候以及地质勘探资料,在整合深基坑施工条件、经验的同时,明确工程重点项目。在此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工作。

1.深基坑施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主要包括挡土、挖土、防水以及围护环节。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继而出现事故。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控制组织设计、施工规程以及技术规范相关工作。对于施工要点,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在强化过程控制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如在土方开挖中,必须认真分析周边建筑物、地质勘探报告以及地下设施等相关信息;对于特殊地质,必须在精心组织的同时,要避开雨季开挖对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

2.深基坑周边土体止水控制

止水帷幕作为高水位地区支护工程常用的止水措施,常用的方法有高压喷射、深层搅拌以及压力注浆等方法。在此过程中,一旦搅拌桩成桩质量遭到影响,基坑开挖就会出现渗水的现象。再使用灌浆等方法,不仅会增加工程造价,还会延误工期。为了保障桩体质量,必须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量。在桩体搅拌均匀、桩长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避免桩头“无浆”的现象。另外,为了保障桩体搭接密实度、长度,必须避免蜂窝、空洞以及桩头开叉等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

3.支护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质量问题其实也是整体稳定性、刚度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进程,让监测人员对施工现场以及周边建筑物进行专业的监测。在明确岩土变位、支护结构具体特征的同时,对施工中介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上报;对于大于预警值的情况,必须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容包括顶部位移、结构裂缝、结构沉降、道路沉降、道路裂缝以及基坑观测等。通常在每隔8~10m的地方设置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则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加密。在较深的基坑开挖中,必须及时测定支撑内应力。当应力在设计值的90%以上时,再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施工。

三、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篇5

1.1基坑围护施工技术的特点

(1)基坑支护的综合性

施工技术、结构工程及岩土工程的相互交叉是基坑支护这一学科的特点。基坑支护工程包含的基本课题有:力学中的强度、渗流和变形。这三者是互相融合的关系,要注意综合处理。

(2)基坑支护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随着岩土工程的区域性增强,基坑支护工程会表现出更强的区域性。所以,对基坑工程的维护体系设计、施工及土方的开挖进行处理应该因地制宜。

(3)基坑支护理论不尽成熟

目前该基坑支护理论的研究不够完善,远远不具备结构可靠的概率指标。

(4)作用因素有不确定性

作用因素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在外力大小、位置和方向的不确定、岩土性质不确定和某些偶然变化导致不确定等方面体现了出来。

1.2国内基坑围护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1)基坑逐渐趋于纵深发展

目前,建筑项目的开发商一方面要考虑到符合国家的建筑标准、一方面还要着力于持续改革安全技术,不得不朝地下室发展来获取较多空间。这样使得施工项目中不断加深基坑,加大了建筑措施的难度,同时也推动了建筑的发展。

(2)基坑围护中的施工难度不断增加

因工作人员在实施建筑项目时会往往会发现存在地质问题,使得难题在建造项目的基坑围护建筑中被呈现出来,使得基坑围护建筑工作变得很难。

(3)基坑的支护形式呈现多样化

基坑支护的形式主要有:淤支撑拉锚的结构主要包括混凝土支撑和钢管支撑、预应力实行锚杆与错索等。于挡土结构的挡墙分为重力式和非重力式,采取的支撑方式主要有钻孔桩、低下连续墙、挖基坑孔桩、预制桩等。

2基坑围护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2.1基坑围护施工前的分析与准备

(1)掌握围护设计方案

在开挖建筑物的基坑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如何理解应用对围护方案的设计。从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到施工工人,都要足够了解和掌握围护施工工作的设计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案例:以下为对深4.95m、局部加深6.45m的基坑的围护进行设计:整个过程以复合土钉墙、SMW工法、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支撑围护结构四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因西南角距旁边建筑物太近、并在地下还有电缆,需要SMW工法加型钢支撑做为挡土结构。因北面环境较开阔并且无管线,止水方式可以复合土钉墙水泥搅拌桩进行。此方法可保证对土方的一次性开挖,比较省力,但造价高。

(2)充分了解基坑的水文地质特性

除了基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项目的经理、总工、施工员、监理和安全员等都要一定程度的了解建筑基坑水文地质特性,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不会受到水文的影响、并因此使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发生混乱。

2.2在建造工程中具体运用基坑围护施工技术

(1)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建筑工程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有效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作。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工作人员需要对桩位处的障碍物提前探明并做到及时清除。此外,工作人员如果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发现了相应坍孔、缩径现象,应该及时汇报上级并做相应处理,保证工程的成桩质量。此外,工作人员要对施工强度有效控制使得钻孔成桩时候尽量不向坑内偏移并在变位观察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护可能发生的异常变位的现象。本人现在建工程项目龙岩市羊古墩安置小区担任项目经理,基础施工中遇到基坑塌方,处理方案有:①拔电源安水管,不影响用水;②用挖掘机进行塌方补救;③采取办法应急,基坑周围卸载,拆除活动房;④处理相关埋藏物;⑤抓好支护工作基坑位移处理方案案例:该区域已存在较大位移,标高为-8.5m。可将真实标高提高但不妨碍材料性能,同时接长工程桩,分为几个步骤:①接桩工程桩。连好钢筋、安好模板,再提高砼等级;②对底板处理,使其符合要求;③安装减压井。

(2)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

水泥土的搅拌桩施工工作是建筑工程中基坑围护结构体系施工工作进行顺利的前提。在进行此部分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及时确定水泥泵的和相应速度,同时将喷浆搅拌的速度控制到0.3m/min以内。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在施工中注重有效应用连续搭接这一施工方式,并且合理咬合相邻的搅拌桩。与此同时,注意保持施工的连续性、减少对搅拌桩的桩身强度的影响。另外,工作人员在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中需要有效提升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如,使抗压强度和应力强度增强,使建筑工程的整体强度有效提升。

(3)土方开挖

工作人员需要在建筑工程的基坑围护土方开挖施工中,将坑内降水工作安排在大约基坑开挖前的两周内。并且需要在坑内降水中对其他区域低下水文变化状况进行仔细观察。此外,工作人员应当在土方开挖中注重确保工作是在分层、分区、分段下进行的,并且在基坑底部有效采用人工开挖方法,使基坑围护的结构体系整体水平得到持续的提升。在开挖时候,特别要注意防止使周围建筑物开裂,如果发生开裂,要采取方案进行处置。具体方案有以下六种:①不再继续开挖;②加锚杆、支撑等;③用一些方法如降水等协调降深;④在旁边以注浆使土体稳固;⑤采取纠偏措施;⑥必要时候疏散人群。

(4)钢支撑的施工

建筑工程基坑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钢支撑的施工。工作人员在钢支撑施工中,应当确保可以达到相应强度之后进行钢支撑施工、并且在施工中通过有效设置辅助装置来合理施加足够的预项力。此外,工作人员在后期施工中应该有效设置钢支撑与水泥土搅拌桩间的传送带,更好确保在建筑工程底板中有足够支墩反力。另外,工作人员需要在钢支撑施工中注意通过焊接将钢支撑连接成整体,更好保证钢支撑的施工整体强度并能顺利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工作。

(5)现场环境的检测工作

基坑围护是一门工序复杂的施工工作,为使周边环境与施工作业的安全得到确保,让基坑施工整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对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及时,让信息化作业指导有效开展,基坑施工安全得以确保,保证整个过程顺利完成。

3结论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在我国建筑施工建设蓬勃发展的条件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强化系统化、全方位的管理,促进新技术的深入运用,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1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1.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工程质量是密切相关的

在实际建设中,不同种类的建筑工程是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对象,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责任包含:考察与评价建筑工程质量,判断工程中是否存在事故隐患,将容易产生问题的工程部分找出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治理。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认真工作的作用下,才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规范性。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防止工程问题与事故产生的有效对策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包括两点,其一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与客户的要求一致;其二是在遵守合同规定、按照期限保质保量竣工的基础条件下,以实现对工程问题和事故的合理有效控制,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全部环节的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既要对工程施工状况进行进展的预测,又要找出事故隐患,对比较严重的事故隐患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事故隐患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系不全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想实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必须健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防止管理混乱的情况产生。尽管施工单位有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然而施工技术管理却存在随意、不健全性,大部分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并没有得到实施,同时也缺少对其的物力和人力投入,从而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组织没有到位的情况发生。若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技术问题,缺少相应的管理人员,这类问题就不可以被解决,并且也有可能会产生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使得工程工期被耽误。

2.2建筑施工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建筑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项目,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监督和督促施工者的施工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施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阻碍整个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但是根据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建筑施工的监管力度仍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并且对施工者的监管力度也是不够的,不利于施工者在工作中积极性的提高,对建筑施工的进度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2.3人员管理经验不足

施工技术管理的另一大问题是管理人员,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不足,对于项目的预测不能做到及时有效,从而为日常工作增加了难度,并且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也会对一些预见性的决策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方向指导性的错误,给企业带来损失。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策

3.1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1)对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完善,要分配专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通过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筹划、分配与调节,并要求各个部门严格进行施工,尽到各个部门应尽的责任,同时也要对各个部门的施工状况进行监督,为各个施工部门间进行信息传递。然后,就是在建立施工技术管理部门的基础条件下,达到完善审核流程的目的。在审核流程中,最重要的审核的就是对施工图纸的审核。由于图纸是建筑工程的关键参考标准,施工人员务必要对施工图纸进行透彻的了解,并要对建筑工程的性质、特点等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才可以遵守施工期限保质保量的竣工。在施工图纸的检查中,我们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若图纸有和国家规定不同之处,就应该责令更改。(2)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施工资料技术管理交底制度,指的就是上级施工部门对下级施工部门做出交代与要求,使下级施工部门加强对施工中关键环节的重视。因此,此制度就是对不同部门施工的统一部署。

3.2加强对于建筑施工的监督

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建筑施工环节的监督,加强对于建筑的监督,可以使建筑的负责人以及施工人员更加的负责,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的质量。加大对于建筑施工的监管,就需要监管部门投入更多的精力。目前,建筑施工的监管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建筑承包者在建筑施工中设立监督的部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施工者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违规操作,从而起到保证建筑质量,避免施工过程安全问题发生的作用;第二个方面就是政府,政府通过第三方的力量进行涉入,对企业中的违规操作进行警告,处罚等,以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能够高质化。

3.3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技术管理

如今,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大部分建筑单位的许多工作都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有效率完成工作得目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效率,又推动施工技术管理系统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将合理科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引进,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适应新要求与新环境的关键对策,促进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然而,如今的大多数施工单位因为缺少技术人员,还没有达到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强化对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的了解,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上,同时也要与技术人员协商,制定计划,从而渐渐实施计划。

3.4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的目标管理是将施工合同的质量条款作为关键依据的。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关键是对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施工中,必须按照图纸进行方方面面的把控,同时严格对预制构件、预埋件和原材料进行审核,检测是否产生设计变更和严格签认手续办理;及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要求特别注意的是对容易产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检测,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因为不合理的施工管理产生的质量问题,应该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惩处。

3.5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施工技术要将循规蹈矩的局面打破,要在原本存在的基本条件上,通过目前的先进技术,强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持续创新出具有特色的施工技术,既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又可以确保工程质量,从而提高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6持续提升技术队伍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技术管理人员,都是对工程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施工单位务必要建立一个专业水平高并具有保障性的技术队伍,通过高水准的施工技术队伍才可以有效合理的进行技术管理工作,所以,施工单位在选取人才的标准上务必要按照遵择优录取的原则,选取素质和技术水平高的技术人员,同时还要定期对技术人员们进行管理或者技术上的培训。并且,还要建立一套与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符合的规范标准和方案,对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对优秀的人员应该给予表扬,也要激励员工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前后,施工单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推动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人才管理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优化,能够加强施工单位的创造力与凝聚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也变的越来越复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过,在目前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施工务必要不断完善技术管理工作,抓好管理流程,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苏高峰 单位:晋城宏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跃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4,04∶186.

[2]冯剑.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优化措施[J].四川水泥,2014,11∶45.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篇7

第一是对混凝土进行拌合,在对材料进行确定之后,必须做好抽样调查来对配合比进行检验,对于传统经验的配比要避免,在对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之后要对其进行拌合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含水率进行调整,然后向搅拌机当中放入材料时应该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内。第二是混凝土的运输,在对混凝土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运输,垂直运输的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提升架等,在现场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手推车。在楼面上进行运输主要采用的是手推车,运输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其均匀性,以免使其流动性降低。第三是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之前必须要对钢筋以及模板进行检查,以此来保证具有混凝土浇筑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合理。在浇筑时应该满足混凝土的下落高度不小于三米,要是采取分层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钢筋的密集程度特点进行结合,对每一层的高度进行决定。第四是混凝土的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振捣,其作用主要使混凝土充满到模板的每一个角落,进而使其密实度能够获得最大。第五是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凝固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从而使混凝土的硬化能够有所增加。在养护的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处在一个湿润的情况下,通常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洒水,同时要在上面盖上草帘,养护的时间通常是在十四天以上。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1对质量影响的因素分析

第一混凝土的配合比,关于混凝土的质量其影响之一就是配合比,并且要满足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要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以此来保证施工的质量。然而关于一些科学部门所配合出来的混凝土配合比并不是就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如果混凝土的运输设备以及温度等方面出现变化的时候,那么必须要根据所发生变化的情况来对配合比进行及时的调整。第二是混凝土的和易性,其主要就是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出现流动性以及保水性等性能的综合。要是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出现离析的情况,或者出现混凝土的振捣不实等情况。只有在混凝土具有着良好的和易性才能够方便对其进行振实,同时也能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离析的情况。第三是在振捣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实,那么将会对混凝土最后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混凝土在振捣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振实,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情况。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混凝土的振捣情况,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同时在振捣的过程中必须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以此来保证混凝土能够振实。

2.2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第一是对供应商进行控制,在对商品混凝土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资质高的供应商,同时要安排好混凝土的搅拌桩和施工单位的距离进行计算好,要选择一些合理的路线以及车辆,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第二是对施工操作进行控制,必须要根据科学合理的安排建筑施工的速度,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操作要严格的根据有关程序进行操作,严谨出现盲目的赶工。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以踩踏钢筋,同时也要不对预埋的线管进行移动,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操作质量。

3总结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篇8

1.1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除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资金投入外,还需要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否则会给施工造成散漫的情况。施工现场体现为无组织和无纪律性。因此,在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中要十分重视管理工作,采取科学的模式,保证设备物料的良好工作状态以及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1.2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水利工程建筑的具体施工中,专业的技术是前提。只有技术标准、先进,才能使施工突破难点,顺利竣工。施工技术对于水利产生的效益至关重要。在整个水利工程体系中,突破简单的工程的范畴,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只有将行业内的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广泛用用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水利工程的作用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1.3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的必要性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中,技术和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味重视资金和技术,忽视科学制度和管理方式,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缺乏一个质量保证。也就影响其社会和生活提高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整个水利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施工管理工作与专业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为工程质量做保障。水资源的性质就是它的环保性以及可再生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对它的利用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因此,技术是保障工程顺利竣工的关键性因素。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

2.1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施工导流都是为了对河道来水进行控制,掌控水流时段和水流流量。导流方案的选定,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渡汛。事先要做出周密的设计,施工导流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工程特性来制定方案,所以在进行施工导流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知识,还要对地理知识和气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围堰是导流工程中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围堰要占用河床,水流对围堰的冲击力特别大,所以围堰一定要坚固可靠,要全面考虑结构复杂性与稳固性,减少因过水面积狭窄,水流加快,流量加大。土石围堰施工接头处理,通过扩大接触面嵌入岸坡,以延长防渗体的接触,防止集中绕渗破坏。混凝土围堰应建在岩石地基上,挡水水头高,底宽小,抗冲能力大。

2.2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特点是使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分层压实。碾压混凝土坝既具有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等特点,又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经济、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的优点。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措施和表面防裂,采用低热大坝水泥、多掺粉煤灰、用冷水拌合、对骨料预冷降低浇筑温度,对于浇筑层顶面防裂,通常采用尽量缩短层间间歇的方法,在下层顶面未出现接应力前应及时覆盖新浇混凝土。

2.3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也开始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来提高技术水平比如GOS技术通过测角、测距来进行地面定位,满足测量需要。使用CAD技术来加强构图能力和减轻运算压力。使用GIS和数据库技术帮助工作人员获得精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1加强技术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并在施工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应认真研读施工图纸,理解设计的意图,发现图纸上的问题应及时跟设计部门能联系,保证施工时顺利进行,并对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使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资金供应达到最佳的状态,为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展提高技术、经济、物资支持,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应结合实际建立三级技术管理控制网,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落实到人,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技术信息的收集工作,事故处理及分析等,实行出现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并认真总结各自的经验和不足,使技术管理水平在实践中得到提升。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不断强化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资料与实际同步,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等,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鼠标等原始资料。特别是收集在施工过程三级作业时的真实数据,并进行分类归档,并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3.3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法制的进一步健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与国家规定向吻合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派人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做好设备的运行记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应实际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规律,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掌握新材料的施工方法,利用普遍的网络计划应用新技术,制定详细的检修网络计划表,以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