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轮岗学习计划8篇

时间:2022-11-22 03:16:13

轮岗学习计划

轮岗学习计划篇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轮岗实习模式设计

学生毕业初期(1~2年)从事的岗位为连锁门店营业员、收货与理货员、采购员、客服专员等,从业3~5年能够从事连锁门店店长助理、采购主管、促销策划专员等岗位,10年以上能够胜任中大型连锁门店店长、连锁企业部门经理等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与学习领域的对应关系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和专业的市场调研,本专业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分析提炼出了典型工作任务,遵循学生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穿插较多的实习实训项目作为核心课程的支撑项目。实习(实训)项目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在专业课程理论部分完成之后,安排在连锁企业具体部门进行实习,通过“工学交替”、“轮岗实习”,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轮岗实体模式设计本专业安排的轮岗实习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轮岗。轮岗分不同学期的轮岗、不同部门的轮岗2个层次,也就是所谓的“大轮岗、小轮岗”。其中,“大轮岗”是指学生从入校之初的企业参观(认识实习),到第五学期末的综合业务学习,层次逐步深入的递进式岗位轮岗。“大轮岗”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完成对连锁经营管理不同岗位的实习,实现职业能力的迁移。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轮岗实习实施

实习企业安排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轮岗实习环节主要依托当地连锁合作企业的支持。为此,学院主要选取与专业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卜蜂莲花、亚萍集团、帝伟罗邦、罗莱家纺等企业。由于轮岗实习时间短,而且要求企业为学生提供轮岗机会,学生对企业创造的价值不高,企业缺乏积极性。为此,学校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分析入手,引入订单培养的模式,与企业签订“轮岗实习+顶岗实习”合作协议。协议中,双方确定了轮岗实习的具体内容和细则,制定了“实习+就业沟通”措施,确保参与轮岗实习的班级学生至少有1/2的学生能够在单位顶岗实习,至少有1/3的学生能够在单位就业,满足连锁企业的人才需求。实习时间与实习周期轮岗实习的时间安排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每次大轮岗的实习时间和周期,二是小轮岗实习时间和周期。轮岗实习的时间安排一般选定在连锁企业(门店)的销售旺季(如元旦至春节期间、春季),实习周期一般为3周以上。这样,既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又能够为合作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对于小轮岗,某一具体岗位的实习时间过长不仅会降低同学们实践的积极性,也达不到轮岗的目的。某一具体岗位实习时间过短不仅让学生学不到真正的岗位技能,而且也会增大企业的人事、培训和管理成本。所以在确定各岗位实习时间时,应由 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全方位安排,既保证学生们在轮岗实习期间基本掌握岗位技能,又不影响学校实践教学安排,还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实习指导与监控为了确保实习效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轮岗实习指导采取了“双导师制”,聘请连锁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如班组长、领班、科长、店长等)作为学生轮岗实习的主要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考核与指导;校内专任教师作为学生轮岗实习的第二指导老师,负责学生轮岗实习的过程监督、实习过程协调、实习单位的沟通、实习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小组)可能对实习的任务、分工、报酬等方面心存异议,为此,需要学校层面(系领导)与企业领导层面进行沟通协调,处理轮岗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保证轮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实习考核与评价轮岗实习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但以企业指导教师考核为主。考核表由学校设计,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团队表现考核、个人表现考核、岗位技能考核等方面,轮岗实习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考核学生在团队中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岗位适应、创新、职场情商等社会能力,同时考核学生在岗位实习中的计算机应用、英语应用、交流与表达、数据分析等方法能力。因此,轮岗实习模式能够全方位地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了激发学生轮岗实习的积极性,体验实习的成就感,学校与企业在轮岗实习结束后,会对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轮岗实习合格证书,同时评选“优秀实习小组”、“优秀实习生”等,以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团队合作的实习氛围。轮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处理专业轮岗实习过程中,对实习过程的监控是实施的关键。为此,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实习的过程监控、安全管理和效果评价。企业应指派一线实践专家进行具体的实习指导,学校系部、专业教研室应成立专门的巡查指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巡回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同时与企业负责人、实践专家进行交流,协调处理学生实习可能遇到的问题。当然企业和学校应做好基本的安全教育工作,在保证实习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安排适合的岗位,做好岗位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操作指导工作。企业和学校应当共同对学生在实习中的人身安全负责。同时,需要针对相对长期的校外实习办理相应的人身保险,以保证实习过程的安全有序。

轮岗学习计划篇2

新员工轮岗实习的组织实施

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往往对职业的未来满怀激情和憧憬,希望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但是,除了在应聘时获得的简单信息外,新员工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新员工入职集中培训往往仅对企业现实的环境和岗位要求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缺乏真切的体验。因而在职业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自然会感觉迷茫,他们急切希望尽快对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以便通过到岗后的深入职业体验对照自身素质做出比较清晰的职业发展定位。

为帮助新员工寻找工作与个人兴趣的结合点,提高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尽快了解进而熟悉供电企业的主要生产环节、经营管理流程,能够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在逐步认同企业的同时,也获得企业的认可,由此融入企业员工队伍主流、同呼吸共命运。公司在完成新员工入职培训后,适时导入新员工轮岗实习——组织新员工到生产一线开展为期6个月的轮岗实习工作。

精心组织、专业策划

新员工轮岗实习已不再局限于课堂集中教学,而是分散于各生产单位相应的生产环节现场,涉及多家单位的管理协调、轮转过程的衔接和全过程安全保障。为此,在筹划开展此项工作之初,公司就成立了由总工程师挂帅的新员工轮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人力资源部和相关职能部室的专业管理人员组成,加强对开展新员工轮岗实习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在全公司范围内精选了调度所、变电运维工区、检修试验工区、输电运检工区、供电营销等6个生产单位作为年度新员工轮岗实习单位。将新员工分成6个轮岗实习小组,结合各实习点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实习方案并细化到所对应的实习时段内各环节的具体策划中。

创建制度、强化过程

为确保贯穿地市级供电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流程中主要环节的轮岗实习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新员工轮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6家实习点单位商讨确立开展新员工轮岗实习的工作目标、制订《新员工轮岗实习管理办法》,具体细化了工作要求,明确实习日程、内容安排和实习考试、考核形式及标准。加强新员工轮岗实习的整体组织协调、强化过程管理,推行新员工轮岗实习月度工作会议制度,确保轮岗实习工作有序推进、持续改进。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在分组轮岗实习安排中,充分考虑到实习点单位的现实条件及指导能力,需要合理控制新员工分组人数、性别和学历专业背景组合,尤其注重实习点单位能提供的实习环节与整个轮岗实体方案相匹配,确保阶段递进、整体协调。突出三个重点:轮岗实习点单位业务层面的职业道德认知和感受;轮岗实习点单位所涉及的业务流程概况体察和现场安全教育;轮岗实习点单位业务涉及的专业技能基础。

各轮岗实习点单位也都相应成立了轮岗实习工作小组,配备了本单位的生产技术、技能中坚力量,指派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技能带头人作为新员工实习期间的带教师傅负责实习指导,确保各项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效果。

阶段考核、标杆示范

人力资源部作为新员工轮岗实习工作的牵头部门,通过加强实习期间与实习点单位的联络和跟踪,列席轮岗实习点单位的月度实习评议,及时了解各实习点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新员工轮岗实习体验的反馈信息,共同商讨需及时微调的实习环节,解决实习现场新出现的问题。推行“新员工轮岗实习月度工作例会”制度,交流经验、畅谈体会,表彰每月评选的月度优秀实习员工,树立阶段实习标杆,强化优秀激励示范。

采取背靠背双向评议形式,从新员工轮岗实习分组代表和实习点单位代表两个侧面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既是此项工作年度综合评价的环节,更是下一年度新员工轮岗实习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的依据。通过多年来持续开展的新员工轮岗实习工作,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基础培养方式,丰富了新员工实习内容,有力推进了新员工职业生涯的起步,对员工成长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影响轮岗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要确保有效开展新员工轮岗实习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避免实习点单位对新员工轮岗实习工作安排的不平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前提;各个实习点单位突破本位意识,统一认识以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热情和责任共建人才培养平台是基础;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运用切实有效的阶段考核手段是保障;拟定一套详实可行的实习计划是关键。为此,分层分级设置公司级、实习点单位的新员工轮岗实习工作小组,按照新员工轮岗实习工作总体要求,要求各实习点单位编写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和生产环境的《新员工轮岗实习教学计划》,组织落计划所确定的各项实习内容,并做好实习过程管理,为了加强轮岗实习整个培训环节的质量管控,实习点单位须综合新员工“实习态度”、“实习综合能力”和“实习小结”等维度进行考评,并按照实习教学计划的知识点、技能掌握要求组织现场考试,将阶段考试成绩按适当权重计入综合考评成绩。

在加强对新员工轮岗实习综合考评的同时,推行对实习点单位背靠背双向考评和评议,要求每个新员工轮岗实习小组也须对实习点单位的轮岗实习工作安排进行评价,具体反馈:实习组织——对邻接实习点的衔接管理、实习点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实习期间归属感的评价;实习内容——实习点具体实习内容的针对性、相关专业的结合度、实习内容与整体目标的一致性的评价;实习指导——有专人指导的过程化接续、对讲解指导的理解程度的评价;交流沟通——实习安排预先告知、有通道传递实习员工的需求并有合理的回应、在本实习点交流沟通顺畅的评价。

通过实习点单位轮换和实习场景的交替有助于提振新员工的实习热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实习安排能持续激发新员工对职业的关注度和兴趣。轮岗实习点单位围绕实习计划,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资源融合于实习项目的实施中,以身边现实能感受到的人和事激发新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的热情。以走近劳模、感受劳模的方式,在“阿斌服务”实训基地和劳模工作室聆听全国劳模、省公司劳模新颖独特的现场授课;听师哥师姐讲述职业发展历程、分享职业成长感悟;新员工进班组同吃同住融融师徒情、冒严寒生产现场师徒景。

轮岗实习对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挑战尤为突出,实习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和实习深度控制是实习点单位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新员工急切地想动手探究体验“新奇”;另一方面,现场安全管理又不允许新员工对运行设备的“亲密接触”。为此,在做好充分的现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措施前提下,各实习点单位还通过编印主题突出、内容实用的实习手册,强调对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的告诫,引导新员工了解实习单位的业务概况、生产特点,明确阶段实习重点和形式。选择性地安排在输电运检工区实习的新员工进班组随队巡线、到现场观摩;在调度所和变检试验工区安排新员工在实训基地中模拟实战练兵、观看事故演习,摆脱以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模式,使新员工们通过亲手操作体验和现场演练感受,增进对电力一线工作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既做到了现场实习的适度体验又规避了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轮岗学习计划篇3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轮岗制度;受援学校;轮岗教师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9-0019-04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在于师资均衡,而师资均衡的关键在于教师流动,于是,我国各地开始了通过教师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在这些实践探索中,教师轮岗制度(又称“教师交流制或教师轮换制”)对于义务教育师资均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实践证明,教师轮岗制度在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其一,遭遇“软抵抗”。在教师轮岗的实践中,受援学校一般都是薄弱学校。这些学校往往交通不便、设施落后、生活艰苦,加之家庭生活不便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对轮岗制度表现出抵触情绪,产生“软抵抗”行为。轮岗教师的“软抵抗”行为导致其工作热情低,精力投入不足,难以对受援学校的教育质量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由此也影响了受援学校的积极性,使受援学校对教师轮岗制度只是持“谨慎欢迎”的态度。

其二,教师“水土”不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轮岗教师的输出学校往往都是优质学校,这些优质学校的生活环境、学生素质、生活习惯、文化氛围等都与受援学校有着很大的差异,轮岗教师在优质学校所建构的理论和经验不适用于受援学校,出现了轮岗教师“水土”不服的现象,影响了轮岗教师的教学效能和身心健康。

教师轮岗制度“逻辑的实践”,被异化成教师轮岗制度“实践的逻辑”,背离了教师轮岗制度的初衷,影响了教师轮岗制度的效能。因此,探讨教师轮岗制度中“怎么轮”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基于受援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通过促进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共同发展,提高受援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教师轮岗制度应该选择的政策取向。

一、寻求情感归属,营造合作氛围

归属感是人的基本动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归属感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都有很强烈的归属感,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喜欢、被别人接受,并试图在新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因此,受援学校应该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寻求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共同情感归属,搭建互惠合作的平台,培养他们互惠合作的意识。同时要善于营造合作的氛围,使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以包容的心态和欣赏的原则在心理上彼此接受,特别是要让轮岗教师觉得自己已被他人接纳,体验到自己是受援学校的一员。

(一)寻求共同情感归属

情感归属是教师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教师“观念认同”的基础。但是,正如约翰兄弟戴卫・约翰逊(D.w.Johnson)和罗杰・约翰逊(R.T.Johnson)所言:当某人的观点、结论、理论或意见与他人的不一致,而两者又试图去达成一致时,冲突产生。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认知风格、思维方式、性格、兴趣、自我期望等方面的异质结构,使得每个教师都用其独特的“视域”去感知世界,因而,往往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

因此,受援学校要发挥引导作用,使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寻求共同的情感归属,把受援学校的期望、信念和价值等情感归属内化到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人生追求中。这就要求受援学校立足学校实际,结合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实际,进行梯度协商,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并制订相应的策略,促进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不断完善自我、适应不断变化的各种要求。

(二)培养互惠合作意识

奉献与获取统一、权利与义务统一的互惠合作意识是人们学会共同生活的必备素质。受援学校要将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之间的主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倡导不同主体间的价值创造、建构与分享,并以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之间的对话为手段,通过批判性的思考,进行内部协商,培养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互惠合作意识。

具体而言,受援学校要在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培养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互惠合作意识,使他们将自身的发展与对方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要促进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社会化,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搭建互惠合作平台

营造合作氛围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受援学校要确定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共同需求,为其搭建相应的平台,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对于轮岗教师来说,教师轮岗初期是适应的困难时期,轮岗教师对新学校的环境还不适应,难以将所拥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迅速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因此,受援学校要根据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不同的“师情”,搭建合作平台,营造合作氛围,寻求共同情感归属。

对于轮岗教师,受援学校可聘请他们担任本校教师的指导人员,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优化等环节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受援学校还可聘请轮岗教师作为本校教师的成长顾问,参与学校决策,开展相关讲座,为本校教师提供观摩轮岗教师教学实践的机会。这些活动可以为轮岗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扩大其在受援学校的影响,使其取得受援学校的理解与认同。受援学校教师要在轮岗教师的指导下,举行研讨课、观摩课等活动。轮岗教师要鼓励受援学校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记录自己的教育感悟、教学经验及学习心得,开展教学研究,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形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体现出共同努力奋斗的价值,寻求到共同的情感归属。

二、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全美教育委员会在《追求高质量的教学:对决策者的五个重要战略》一书中倡导制订个人生涯计划。教师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使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都面临新的需求,而教师发展规划的制订是体现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内在主体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感受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明确发展目标,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应成为实施教师轮岗制度的重要环节。

(一)分析学校愿景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J.B.Rawls)强调“重叠共识”,强调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对个体的价值取向进

行深层次的整合,欧洲的教师专业发展也都强调其“必须与学校的改善与全员发展一体化”。教师轮岗的目的是通过受援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受援学校的发展,这一目的能否达成取决于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受援学校发展目标的一致程度。因此,受援学校要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统一轮岗教师、受援学校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受援学校发展目标,为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为此,受援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让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了解受援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并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受援学校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受援学校要引导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理解个人发展与受援学校发展的内在联系,使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主动把个人的发展与受援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受援学校要让轮岗教师参与讨论和研制受援学校的发展规划,在理解和接受受援学校要求的过程中,实现受援学校发展与轮岗教师、受援学校教师个人发展的互动与统一。

(二)确定发展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的基础上,对自身发展目标及其措施所进行的整体设计。作为一项制度变革,教师轮岗制度是一个“非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必然存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协调教师轮岗制度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形成一种各得其所的利益制度安排,是教师轮岗制度取得实效的重要方面。

受援学校要从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已有基础和个性特点出发,通过分析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发展起点、发展目标、发展途径、所需资源和所处环境等,明确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所处的环境和发展方向,并在分析受援学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自主选择,确立符合他们实际的专业发展目标,并通过恰当的渠道,反馈到受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订过程中。

(三)制订行动计划

教师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目标意识和行动的计划性,因此根据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是制订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面。在确定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要对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内容、路径、模式、策略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形成具体的行动方案。

为了提高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受援学校在制订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时,要把发展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然后细化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具体活动,如听课、教研、辅导、批改作业、做教学笔记、写教学案例等。受援学校对每一项活动都要制订出行动方案,包括时间安排、所需条件以及获得这些条件的途径等,并据此安排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

三、对话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能

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要从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话受援学校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受援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改善专业态度

教师的专业态度激发着教师的内在知觉,增强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与感受,是影响教师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因素之一。班杜拉(A.Bandura)的研究发现,对自己的教学效能有高度信心的教师较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的机会;反之,对自己能够建构有利的课室环境的能力感到怀疑的教师,则较可能会破坏学生的自信心与认知发展。

一方面,虽然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面临新的发展场域,但是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要相信自己有较高的能力来激励学生,并产生积极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要把教学作为一种境界加以追求,在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时,考虑的重点不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完美,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二)生成专业知识

根据舒尔曼(L.S.Shulman)的观点,教师知识分为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等七类知识,最能体现教师专业性质的是学科教学知识。教师专业知识即舒尔曼所说的学科教学知识,这些知识通常是“回忆性的”,是教师在特定课堂教学情境下主动建构与生成的,很难简单地进行传授。教育的实际情况也表明:某些教师学习了教育理论知识以后,还是不会教书;有些教师虽然达到了一定的学历,工作认真,但是其教育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许多教师虽然学历、教龄相近,但是教育教学效果却差异明显,甚至“有时最好的学习者会成为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糟糕透顶的教师”。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与教学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积累的“经验”。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只有基于受援学校的实践场域,把教师知识与教学的实际场域相联系,并经过解释、表征和适应几个阶段,将其加工到自动化程度,生成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容易接受的原理、概念、技巧和方法,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提升受援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设计、选择、组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多向度、多侧面、多因素的有机整体。在受援学校的实践场域中,轮岗教师面对新的具有不同成长经历和学习经验的学生,会产生新的教学经验;受援学校教师通过与轮岗教师合作,也会产生新的教学经验。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要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教学情境因素,提升专业能力。通过专业能力的提升,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调整,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效能。

四、注重过程评价,建立轮岗档案

教师轮岗制度的实践表明,教师轮岗要注重过程评价,要关注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因此,建立教师轮岗档案就成了这一过程评价的有效载体。教师轮岗档案不但留下了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成长的足迹,而且架起了轮岗教师与受援学校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培养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系统反思、共同探索、乐于分享的习惯。

(一)提高评价的透明度

教师轮岗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对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工作进行分等。教师轮岗评价结果也不是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之间的横向比较,而是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纵向比较。因此,受援学校要提高评价的透明度,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接受上级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

首先,受援学校要畅通合理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将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利益诉求反映到学校的决策层,使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合理利益诉求输入到受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制订过程中。其次,在对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进行评价之前,受援学校要让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参与评价标准和程序的研制,并公开评价过程,引导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自主评价。在对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进行评价之后,受援学校要引导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把评价的结果变为他们日后改进的行动。

(二)建立教师轮岗档案

教师轮岗档案记录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的成长过程,显示轮岗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成就。在评价过程中,受援学校要根据教师轮岗的需求,建立展示性教师档案和过程性教师档案。

轮岗学习计划篇4

[关键词]企业;新入职大学生;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81-02

如果一个企业希望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上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而这种意识最容易塑造的阶段是在新员工刚加入企业的时候。而新员工进入企业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在此期间,由于新员工处于和企业相互熟悉、磨合、适应的阶段,或多或少地要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由于招聘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新员工往往在工作之初便发现企业并不符合心目中的期望,容易出现心理落差而产生离职倾向,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帮助他们从一个社会人进入新组织变成一个企业人,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企业环境,了解工作职责,使之与企业相互认识,相互适应。我们公司员工招聘主要是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因此做好新入职大学生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1 新入职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我们要做好新入职大学生的培训,首先要先了解他们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简单归纳为陌生感、紧张、高期望值、喜变不喜稳、独立自主、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情绪化、低“抗压”度、求公平、尚竞争。

大学生初入职场,对企业的认识几乎空白,企业的环境、制度、文化等都让他们感到陌生;企业的行为偏好,上司和同事的处事风格等也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在大学生跨入老员工群体之前,这种陌生感无所不在。他们常常会担心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正确,自己是否获得了同事的认可。他们对工作、对未来的期望都比较高,渴望企业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事业的追求远远超过对于工作稳定的追求。又由于处于职业生涯初期,导致他们对职业锚的选择犹豫不决或经常变动。一旦遭遇“不公”,就容易导致极端的不满情绪产生。

2 新入职大学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在对新大学生入职培训容易存在以下的误区:观念上的误区,实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效果转化率不高等。

2.1 观念上的误区

很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是浪费时间、浪费成本,而主张直接将其分配到工作岗位上去。因此近年来有部分专业的大学生只是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短期培训,不经过部门轮岗就直接分配到所对口的部门工作。

2.2 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我们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有些部门以工作忙,忍受不足为借口,马上把新招到的员工借到相关岗位开始工作,而不顾及对新员工的培训,只等有时间了再派新员工参加培训。这种无序的培训给我们培训部门带来了不必要的协调工作量,增加了培训的次数与时间成本,并且新员工没参加培训既增加了企业用人的风险性,又不利于新员工角色的迅速转换。

2.3 培训成果转换率不高

所谓的培训成果转化,是指受训者持续而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运用到工作当中,从而使培训项目发挥其最大价值的过程。许多新员工经过培训后就忘记了培训内容;或是缺乏应用的机会;还有一些受训者由于得不到上司、同事的支持,没有动力将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3 新入职大学生培训的方法

正因为他们具有以上独特的群体特征,公司应该在他们刚进入公司的最初期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关注,让他们迅速融入组织,而这种培训应该是一个广义的培训,我们公司近年来也在对新入职大学生培训进行探索,现场参观、座谈会、轮岗学习、团队训练、文体比赛等,内容多样化,不拘于形式,符合他们的个性特征。

3.1 现场参观

新员工刚进入公司,对公司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期待,我们安排现场参观,参加企业的内部环境、组织概况、部门地点和性质等,并由专人讲解现场工作流程,让他们对公司有个初步的认识。

3.2 座谈会

我们会在所有新入职大学生全部到位后安排公司管理者与大学生的座谈,让他们在座谈会上介绍自己,并畅谈自己来到公司后的感想、对公司及自己所期望的工作发展方向及计划。座谈会上公司领导会向他们介绍公司的历史、制度和文化,勉励他们踏踏实实工作。

3.3 团队训练

传统的授课式的培训方式对于这些“80后”甚至“90后”的大学毕业生吸引力比较小,如果在他们一进公司就安排几天的授课培训只会磨灭他们对培训的热情,大大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五年前我们把团队训练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运用到新入职大学生培训中来,让新入职大学生和去年入职的大学生一起进行为期两天的户外培训,我们的初衷是通过体验式团队挑战、协作训练,熔炼他们的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同时也通过往年大学生的经验交流和传帮带作用,使他们更快融入这个新团队,这样的方式比只把口号式的观念在课堂上灌输效果要更好。

3.4 问题比赛

新入职大学生来到新的单位陌生感无处不在,他们往往不懂该从哪里开始表现自我,处于象牙塔尖的他们一时间无法找到那种信心和勇气,跟其他同事之间也像有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不知道该从哪里去它与同事建立相互的信任和友谊。在这种情况下,一场问题比赛能让他们尽情释放能量,这样的活动会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强化对公司归属感,而且会对日后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比上一堂课程讲归属感来得快捷有效。

3.5 轮岗实习

轮岗实习其实不只是专业方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新入职大学生对公司主体结构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有对公司有个全面的了解,在日后工作中才会考虑问题更加周全。

4 新入职大学生轮岗培训的必要性和实施要点

上述几种培训内容中,轮岗实习是最重要、最需要周密计划的一项内容,也是培养、锻炼人员,提高员工素质的好办法,人力资源部应把轮岗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进行系统规划,制订轮岗计划,保证轮岗达到预期目标。

4.1 提高员工素质

新入职大学生在符合要求的各个岗位上轮流工作一定时期,可以开阔眼界,全面了解港口知识,亲身体验各个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能强化沟通能力,增加他们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视野和知识面的宽度,并在取得多种技能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对工作的全面了解能力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有利于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4.2 融通人际关系,打好工作关系网络

轮岗实习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往往容易被忽略,就是为这些新入职大学生建立人际网络平台,为以后工作中的协作配合打好基础。他们刚进入企业,陌生的人、工作、环境都让他们感到强烈的焦虑,而在各部门的轮岗实习可以方便他们与不同领域的老员工进行交流和互动,与协同工作的员工建立融洽的关系,以方便他们在日后工作中的沟通,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4.3 更准确的定位

经过这样的岗位轮换(每一岗位结束时都应有考评评语),公司对新员工的适应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通过这些入职大学生在轮岗时的表现和自身的体会,使公司更好地确定他们的正式工作岗位。

5 轮岗培训的实施过程

针对轮岗实习我们在从培训计划、培训师资的甄选,到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和考核都做了详细的规范。

5.1 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做好整个轮岗培训很关键的第一步。公司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做出设计:首先把他们按专业分组;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计轮岗的部门及轮岗时间。公司层做出各部门的轮岗计划后,再由各部门做部门内的各个方面轮岗计划。

5.2 建立培训师机制

培训落实到位就必须要落实好负责人。导师不仅仅是在工作上给予他们技术指导,而且有义务帮助这些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缓解和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

5.3 培训反馈和评估

培训评估主要是对培训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价,是培训评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目的在于明确培训项目选择的优劣,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后期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6 轮岗培训实施的要点

各部门要重视新入职大学生的轮岗培训,真正做到对他们重视,负责;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包括对部门文化、部门同事、部门专业内容以及部门行事风格的介绍;要关注他们的工作表现,指导和帮助轮岗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其尽快熟悉新环境、新工作、新要求,进而融入新团队,促成轮岗的真正成功。

总之,新入职大学生培训应该是一个过程,不能浓缩在三五天内完成,还应进行后续的跟踪培训,保证入职培训的延续性,在对入职培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新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确定其后期的培训项目,并与企业的管理者继续让计划有机衔接起来,甄选出具有发展潜质和领导才能的骨干力量。以保证入职培训的效果,增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保障;新员工入职培训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成功的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将会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是实现员工发展与组织效益的双赢的过程。

参考文献:

轮岗学习计划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61-02

医院财务部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医院领导也应当重视财务部门的工作,有提高财务部门地位的意识,这样便于财务决策的实施,促进财务管理效果,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医院主要因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而产生收入,但要使医院立足长远、发展壮大,财务部门工作的优劣是非常关键的。企业的财务活动应当贯穿单位经营管理全过程,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要求财会部门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财务活动,而应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作出决策等环节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角色。企业高管层应当赋予财会部门负责人参与相应决策的权力。财务要充分参与到医院的业务投资、整体发展战略的事前预测、计划及实施过程中一系列的配合和管理。政府出台的“三甲医院必需设立‘总会计师’”的政策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财务部门轮岗是财务部门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方法。本文将结合工作实际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轮岗的做法

1.做好轮岗前筹划工作,先对各岗位摸底。先要求每个人写自己的岗位说明书并召开专门的学习专班,每人述职发言,并鼓励各人对自己的岗位困难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大家也群策群力踊跃发言,被采纳者给予物质及精神的奖励。请年轻的同志对每个人的岗位说明进行再次编辑并对每位在岗会计进行专访,以使其站在不同的角度全方位表达,汇总并编辑每个岗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说明书装订成册,力求人人都能按说明精准工作。这样也是满足三甲医院评审的要求。

2.财务领导集体商议决定轮岗。我院进入财务机关工作的人员都是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技术资格或有较高财务专业学历的人员,这就为轮岗动员工作构建了很好的专业沟通基础。召开专门会议作轮岗动员,对被轮岗交流人员先进行集体谈话。个别的人员再进行思想疏通,使其理解财务轮岗是对事不对人,要有大局观,消除心理疑虑,使其轻心投入工作。考虑到一些人习惯原有驾轻就熟的岗位,并担心新岗位适应有难度的心理,领导决定绝大部分岗位互相对接轮岗。比如:A从事B以前的岗位,B从事A以前的岗位。这样促进两个人更好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当然也考虑到一些岗位的特殊性,作出了出纳、银行会计、主管会计岗位不得对接轮岗的决定。从财务管理、人员心理、社交性格、专业胜任能力、每人现阶段身体、家庭情况等各方面都考虑到位。比如:性格执着者适合出纳工作、性格开朗者适合从事与外单位有联系的岗位、双重性格的人适合从事与上级单位打交道的岗位。这样使员工、领导都满意,圆满地完成了轮岗工作。

3.专门召开全体财务人员会议宣布轮岗交流的有关决定。为了保障财务人员轮岗交流工作的顺利展开,让全体财务人员理解和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召开财务科全体(包括财务机关、各二级单位会计及收费人员)会议,财务科长宣布了财务领导的共同决定。阐述了轮岗的意义并对此次轮岗提出了意见和要求。这次会议一方面使大家都了解每个人所负责事务更方便财务与各部门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对医院收费人员起到一个鞭策的作用,鼓励大家多学习,给予收费员中有上进心者希望,优异者有机会进入财务机关工作,将优先从内部发掘并选拔合适的财务人才。为医院财务机关人才储备打基础。

二、财务人员轮岗的意义

1.财务人员轮岗有利于财务人员业务技能的成长,促进财务工作。会计的业务处理不光有赖于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底蕴,很多时候更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高超的职业判断水平更是需要实践的历练。长期从事同一岗位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倦怠情绪,责任心弱化,易导致日常业务处理错误,也不利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成长。轮岗可以给予财务人员新鲜感,促进他们为适应新岗位而主动学习,也可适当缓和由于一段时间执行内控制度而造成人员之间过度的距离,使得人员为了互相学习而保持适当和谐的同事关系,更有利于日常工作的协作。也可提高整体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比如一人临时有事轮岗后就有多人可替代,避免突发情况无人可用。经过多岗位煅炼,财务人员对全局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更好地从全局看待问题,综合考虑最佳处理方式方法。不同的人从事同一个岗位的做事方法会有不同,优于众人的地方便是大家可借鉴之长,更有利于提高全体财务管理水平。可以培养全面手,有利于选择接班人和管理者,可以发现员工的潜在优势,大家都可以换位思考,以后不再出现本位主义,而相互推卸责任。

2.有利于财务内部控制监督。财务的管理首要是内部控制。比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授权审批的内部控制制度、合同担保的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业务处理的内部控制、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等等。例: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办理银行印鉴更换和财务印章外出时(下转第263页)(上接第261页)必需二名财务人员到场,保险箱钥匙和密码需二人分开管理,会计凭证做账后加盖已入账印记,出纳不得任兼职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等。很多制度全部执行起来不太现实,人力成本太高,做事效率也会下降,应该因时因势变化执行,但实际中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财务人员轮岗有利于弥补这一不足,促进了会计人员自发自纠工作正误,避免一人长期从事同一岗位给熟悉其工作习惯的人以可乘之机,也减少财务人员在同一岗位太久而钻制度漏洞的可能性。轮岗也可促进不同人从事新岗位而发现问题,完善内部监督。

三、财务轮岗取得的成效

这次轮岗,发现了平时工作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督促当事人及时解决了问题,也广受年轻人好评,青年获得了更多的历练机会,将所学转化为实践,融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年长者也得到休养生息,平生实践所悟有机会一展所长,满足他们传、帮、带的成就感与被尊重感。领导也通过这次轮岗更加了解每个人的能力、职业规划愿景、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为领导识人、用人提供了很好的一次深入了解的机会,更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推动与发展。

轮岗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

在教育部倡导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之际,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校内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在内容与组织过程方面的有效衔接机制,探索并实施了以“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为主要特征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也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实施概况

(一)工学交替概述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也称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所谓工学交替,是将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工学交替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该模式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出发,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技能运用型专门人才。工学交替有4个基本特点: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企业参与了育人的过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与员工);具有两个教学场所。

(二)顶岗实习依托企业及起始时间

在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际,广东省机械进出口仓储运输有限公司(GMG)动产质押监管这一新型的物流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形成了对动产质押监管员的大量需求,这为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在学院和GMG就学生顶岗实习合作事宜进行多次协商并达成共识后,双方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从2007年5月1日开始,GMG全年留出一定数量的相关工作岗位(包括:动产质押监管员、仓管员、文员等),作为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长期固定的轮训岗位,校企合作实施以“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为主要特征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工作学期到GMG安排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顶岗实践,按质完成公司分配的工作任务,公司为学生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

(三)顶岗实习进程安排及实施方式

从2005级学生开始,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各教学班(共分为4个教学班)的第2学年分为3个学期,其中1个学期为工作学期(3个月左右),各教学班学生分批在工作学期轮流到GMG进行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为保证企业业务的连续正常开展,每相邻两批顶岗实习学生安排有3天的工作交接时间,同时有两个教学班的顶岗实习时间延伸到寒、暑假。物流管理专业生产顶岗实习进程如表1所示。

(四)顶岗实习考核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校企双方共同评定,企业兼职教师在《工作学期学生工作鉴定表》中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做出评定,评定成绩占实习成绩的50%;校内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生产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评定学生实习情况,评定成绩占实习成绩的50%。实习综合成绩排名在前10%的学生被评为实践标兵,颁发顶岗实习实践标兵荣誉证书。通过实践标兵的评比活动,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顶岗实习的学习、工作活动中,另一方面也为在顶岗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积累就业素材,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二、“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实施保证

自学院和GMG达成共识并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后,为保证“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及企业业务和校内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将学生的生产顶岗实习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为此,修订了顶岗实习年级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每级学生实习之前,制定了详尽的生产实习计划,明确了实习的目的、实习安排(班级人数、时间、地点、岗前培训)、实习组织工作、实习纪律、实习资料要求和实习成绩考核等内容;为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进行,学院制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工学模式操作流程,明确了生产顶岗实习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学生、工学协调员、系、企业和学院综合办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为了对学生的生产顶岗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编撰了工作学期学生工作鉴定表(企业主管或师傅填写)、企业顶岗实践证书和实践标兵荣誉证书;为保证学生能够在生产实习岗位上尽快熟悉并安全、高质量地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项业务工作,对每批实习学生均进行岗前培训工作,GMG岗前培训的具体内容见表2;为确保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性,实习前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实习安全、纪律教育并组织学生统一购买了保险。

三、“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的管理

该院成立了由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和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经理组成的联合协调小组,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校企双方均设立了专门的工学结合协调员,对口联合安排和协调顶岗实习的岗位确认、学生岗位落实、实习指导教师指派、行政后勤保障和安全等事宜。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考虑到学生顶岗实习地点的分散性,学生到达公司生产实习岗位后,由公司指定师傅或主管担任实习学生的指导老师。企业实习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日常工作并监督检查学生的工作表现,填写工作学期学生工作鉴定表。二是实习期间,学校工学协调员协调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专业系和学院的相关负责人,以便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三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物流管理系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延伸到企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共同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表现和绩效完成情况。

四、“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实施效果

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从2007年5月1日开始至2008年9月1日结束,共有6批学生先后轮流到GMG的相关工作岗位上参加了生产顶岗实习活动。总体来说,6批学生的顶岗实习组织工作经过校企双方的密切配合,能够有序地进行,也体现出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性――在保证企业服务质量和业务正常运作的情况下,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操作技能、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就业竞争能力。学生顶岗实习训练情况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大大增强

在与专业相关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的学生,实习结束后都能熟练地进行货物出库及入库的组织管理工作、盘点工作、质押监管业务电子平台的使用、监管业务报表填写及监管账务处理等工作。

(二)社会能力得到培养

作为动产质押监管员,工作中需要协调银行和质押贷款企业的关系、承担责任、工作中与其他同事和谐相处,在实际工作中训练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高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素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与能力。

(三)促成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抱负水平、竞争意识、协作精神、职业习惯等心理品质。

五、“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企业和学生在实习时间的长短问题上存在争议

在“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实习计划安排每批学生的实习时间为3个月左右。企业认为3个月的实习时间太短,希望每批学生的实习时间能延长至半年,这样可减少频繁的上岗培训、工作交接及“永远的新员工”对企业业务造成的影响;而学生则认为实习时间太长了,希望实习时间能缩短为1个月左右,因为学生认为1个月时间已经可以熟悉并胜任顶岗实习岗位上的工作,熟练掌握相应技能,掌握了技能之后就应该回校参加校内教学活动。显然,这一矛盾是因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和学生追求的目标不同造成的,企业追求的是业务的正常、高质进行和成本的节约,而学生追求的是实践技能的增强。

(二)顶岗实习工作专业对口性问题

GMG考虑到实习女生到动产质押监管点工作的安全性问题,将参加顶岗实习的绝大多数女生分配到了总部文员等和物流专业对口性不强的工作岗位,从事前台接待、办公室文员、出入车辆牌号登记等方面的工作。这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工作过于简单、和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强、3个月实习从所学专业角度考虑收获不大,对顶岗实习工作安排意见较大。

(三)相邻两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交接的及时性问题

在生产实习计划中明确规定了每相邻两批顶岗实习学生有3天的工作交接时间,但由于企业业务开展的需要,有时不能按计划安排学生及时进行工作交接,造成同一批返校的学生不能同时返校,校内教学安排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男女生的需求比例问题

该院物流管理专业男女学生比例基本为1:1,而企业对男女生的需求比例约为5:1,男生不足、女生过剩的现象十分突出。对于过剩的女生问题,物流管理系采取了以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为主、统一安排为辅的方式进行解决,但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一个在校生中途出去找一份3个月的实习工作又谈何容易!

六、下一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总体来说,1年多来的“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实施道路上喜忧参半,这一实践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及校内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的有效衔接方面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面对“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将从以下方面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做进一步的改革:一是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和预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安排在第2学年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于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运用型物流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充分利用阶段性的特殊物流业务(如会展物流等)形成的对短期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灵活开展阶段性的顶岗实习工作。三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自主寻找相关物流企业进行假期顶岗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和体验,增强实践操作技能,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王少岩.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4(1).

轮岗学习计划篇7

[关键词] 财务人员 岗位轮换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三条明确指出: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从目前情况看,许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的意义,导致一个会计在某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限制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会计行业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的新意义及轮岗的原则和步骤。

一、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的现实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的意义有了新的体现,它是加强会计监督、储备多样型人才、增进科室间协作、最大限度的给财务人员带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举措。

1.满足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理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职业探索阶段(参加工作起到25 岁左右),职业建立阶段(25岁到35岁),职业中期阶段(35岁到50岁),职业后期阶段(50岁到退休)。在每一个阶段,人们的性格特征、经验、技术以及对自身工作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行相应的工作轮换制度,可以满足员工职业成长的需要。会计的职能从核算和监督正在向服务延伸,服务贯穿于企业的始终,也贯穿于财务的全过程。财务人员定期实行岗位轮换,能增加财务人员危机感,自觉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及职业道德水平。

2.储备多样化财务人才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电子时代,财务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当经济业务内容发生转变时,能够迅速实施人力资源转移,显然只掌握单项技能的财务人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于是多样化人才的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才储备首先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财务人员通过工作轮换,亲身经历各个岗位的工作,以取得多种技能,胜任各岗位的工作需要,全面了解财务工作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在轮换过程中,财务人员可以相互借鉴不同岗位的经验,纠正某些不规范的会计行为,有利于财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遴选出各岗位最合适的人才。

3.增进科室间业务协作

科室间的本位主义或小团体主义,往往来自于对其它科室的工作缺乏了解,以及科室之间人员缺乏交往。实施工作轮换有助于打破科室之间的界限,增进岗位之间、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工作轮换,将有助于财务人员认识所属科室工作与其他科室工作的关联,从而更深入认识所在岗位工作的意义;同时通过岗位的轮换,各种管理经验和业务知识将随人员流动在科室间交流,为各科室间相互取长补短提供条件,财务人员个人的综合素质也会通过言传身教相互促进,共同营造出和谐的理财环境,加强了财务队伍的凝聚力。

4.激励财务人员不断进取

从心理学角度看,长期从事一种固定的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极易形成机械式的操作,从而抑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产生负面作用,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使人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财务人员在某个岗位工作超过一定的时间后,对于所从事的工作非常熟悉,容易陷入按部就班的惯性思维中,产生岗位疲劳倾向。财务人员适时地轮换岗位,可以使财务人员始终处于一种求知状态,有一种新的使命感和工作冲动,可以调动人的潜质,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使财务人员在高昂的工作状态中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能动力。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有计划地进行轮换”正是适应会计信息化的一项有效举措,它将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财务人员的心理需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为财务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5.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人员在某个岗位上工作较长时间后,容易产生岗位职权“人格化”现象,岗位责任会受到来自自身欲望或外界诱惑的威胁,一旦条件具备难免滋生腐败,妨碍财务安全。另外,财务人员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在全面掌握该岗位业务知识的同时,也会留意该岗位存在的管理缺陷和漏洞,从而有可能利用这些漏洞达到个人目的,形成会计舞弊。第三,财务人员岗位长期不变,固定的上司和下属关系,极易发生上司对下属人员的违法行为纵容,也会发生下属对顶头上司的违法授意或指使曲意顺从的现象,导致会计监督失控和会计核算失真。

财务人员轮岗有助于提高内控体系的效用,扼制这些潜在财务风险。通过轮换工作岗位,能使财务人员学习新业务,掌握新知识,丰富阅历,提高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克服和抑制他们因常年不“挪窝”而易滋生的懒散习气和小团体观念,把一些蠢蠢欲动的非份之念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通过轮岗,在财务人员及其长期共事的人、地之间筑起了一道预防会计职务犯罪的“防火墙”,把关口前移,做到事前防范,超前预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财务人员因“近亲繁殖”而出现的违法乱纪,同时也对会计人员自身起到了保护作用,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二、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的原则

1.平稳性原则

轮岗过程中应保证秩序井然,既不影响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又要确保财务部门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各轮换岗位的排序及间隔如何确定,岗位之间的交接时间多长等等因素,都要有一套合理、周密的计划。领导小组要把握好整个轮换工作的总体进程,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进行岗前培训,督促做好会计人员交接工作,并对轮换情况进行评估,为财务人员考核和晋升提供依据。

2.人尽其才原则

在推广工作轮换制的同时,必须注意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即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在制定岗位轮换制时,应制定详尽的长期计划,根据每个员工能力特点和兴趣个性统筹考虑安排,在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使现有财务人员能学有所长,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做到量人而用、人尽其才。

3.反垄断原则

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实施知识管理,通过关键岗位的知识共享,如采用定期汇报制度、专题会议、月工作小结等方式将个人与工作相关的核心资料与知识,转化为单位的知识与经验;二是实施配角工作制,每个关键岗位配备两名财务人员,避免个人知识的独享。通过对关键岗位知识共享,避免个人对核心知识技术力量的垄断。

4.制度化原则

科学有效的轮岗需要健全的制度体系来保障,财务人员岗位轮换应作为内部管理的一项制度,使该项工作持之以恒,有法可依。为确保岗位轮换的质量,应制定相应的《财务人员岗位轮换实施办法》、《岗位轮换人员培训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细则,健全岗位轮换制度体系。

5.谨慎性原则

在财务工作轮换过程中,有些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轮换后工作人员不熟悉情况,不能马上投入工作,难以进入工作状态,影响了工作进程;有些管理岗位的轮换给管理者带来的不仅是新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考验和挑战,这些岗位的轻易轮换将导致工作质量下降;科室内有本位主义思想,担心影响工作效率,不愿意接收新轮换人员;轮换后的新岗位比自身所掌握知识技术低,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积极性的下降等等问题。因此,做好岗前轮换思想引导和安抚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组织职工进行岗位轮换前,要做好相应的培训和心理准备工作,向大家讲清岗位轮换的目的与意义,防止出现业务科室不想让业务骨干到其他科室进行轮岗,或因岗位轮换造成原本是骨干的反成了业务新手的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做好未按个人志愿进行岗位轮换人员的思想工作,防止他们产生“领导不重视我”的错误思想而影响工作热情。

三、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的方法及步骤

财务人员工作轮换时,应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轮岗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如先确定轮岗范围、轮岗周期、轮换的人员比例等,然后再对轮换岗位进行具体细则规范,财务人员岗位轮换要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来确定轮换周期,业务复杂或需较高判断能力的岗位,轮换周期可适当长些;工作轮换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每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胜任能力来安排新岗位,尽量做到由生到熟,由简单到复杂,实现轮换顺序合理,以免因换岗不当而影响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因轮岗而影响工作,才能在保证重点岗位和稳定全局的大原则下,较好地实行岗位流动。

工作轮换一般步骤如下:

1.成立领导小组

由财务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代表组成,负责岗位轮换工作的组织、策划和协调,进行具体实施。

2.确定轮岗周期

轮岗应该是在原有岗位上工作3 年后、5年内的时间里进行。3 年的工作时间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工作潜力,超过5 年就有可能威胁财务安全。

3.完善岗位设置

根据各岗位的业务难易程度和财务人员工作经历及业务素质进行科学设岗,既保证不能兼任的岗位相互分离,又使得岗位负荷和难度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应各种财务人员的实际。

4.合理设计工作程序

通常应先由个人提出申请,填写岗位选择志愿表。领导小组集中研究讨论,确定岗位轮换人员。财务负责人审批。岗位轮换情况由财务处办公室记录在案。

5.进行轮岗培训

轮岗后,应该对当事人进行比较充分的岗前培训,降低财务风险,提升轮岗成功率,让财务人员感受到单位对自己职业生涯负责的态度。培训可以采取听课、讨论交流、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通过培训学习,使财务人员对将要从事的岗位工作有更全面的了解,为岗位轮换的平稳过渡创造条件。

6.做好岗位交接

《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各科室必须密切配合轮换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做好岗位交接,明确工作责任,并填写交接日志,登记交接的日期、账本、凭证名称和起讫张数号码以及其他文件资料等,由交接双方签章确认,交接材料保存备查。

做好岗位交接工作,可以使财务工作前后衔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可以防止因财务人员的更换出现帐目不清、财务混乱等现象,也是明确岗位现任人员和新任人员工作责任的有效措施。

7.轮换情况评估

评估包括轮岗过程和轮岗结果两个方面的评价。其中,轮岗过程主要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职业素质、专业能力、人际交往、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轮岗结果主要是对工作人员在这个岗位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评估结果由由财务处办公室记录在案,可提出书面评语及建议,反馈给被考核人,作为以后评先树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总之,财务负责人应积极支持岗位流动,并对处于薄弱环节的岗位多指导、多鼓励,协调好财务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最大限度地为财务人员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使工作人员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为财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楼旭明:工作轮换的价值.企业管理,2004;9:91~92

轮岗学习计划篇8

【关键词】实践导向 校企合作 联合办学 订单式培养

【基金项目】揭阳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院级重点教研项目“构建高职教育实践导向模式研究”(编号:JYCJZ080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32-02

高职教育是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是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最主要途径。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属于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几年,我们以机电系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突破口,对实践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的实践课程体系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 ,将学习过程 、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

一、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要求,巨轮公司每年向我院“预定”毕业生,在毕业生中选择人才,我院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订单为导向确定教学培养目标。双方合作以企业对技术人才需求为基础,巨轮公司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计划、质量标准,学院聘请巨轮公司的高管人员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委员,专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对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审定,对教学改革进行有效指导。在人才培养上,从入学专业教育到课程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双方紧密合作。

1.提高专业定位的准确性

巨轮公司和我院共同制定教学内容,以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侧重培养操作层面的技术应用人才,即能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模具零件加工与设计、模具装配工艺、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修等方面人才,适应岗位需要。

2.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力度

通过校企合作,使我院专业教师经常有机会带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现场参观,从而使任课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了解专业技术发展需求,教学与生产相一致,有效提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极大地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在课程教学上,如《模具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课程,通过现场参观,让学生加深对模具专业知识的认识,为今后实习、工作打下基础。在实训教学上,如《金工实训》课程,采用教、学、做并进教学方式,由公司师傅配合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金工实训,使学生掌握车、铣、刨、磨、数控加工等工种的实操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加强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如《模具CAD/CAM》、《机械设计》等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和课程设计任务,合理安排,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充分体现“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巨轮公司“订单”实施教学,学生是企业定向培养对象,协议书明确规定学院每年为企业培养50名学生,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到巨轮公司工作。“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从入学伊始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这样他们的学习针对性和目的性就相当的强,从而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工学结合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1.改革学制,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

作为高职院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它的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和实施教育方针,必须注重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在对人才需求调查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本着课程“必需、够用”原则,采用二年制教学模式。模具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企业岗位特点进行整合,根据企业需求相应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2.强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推行准企业工作制度

在专业建设上,我院积极推行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模式,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教学计划要求,从第四学期第9周开始全部安排到巨轮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任务明确,有计划、有要求、有总结,把学生纳入公司员工管理体制,顶岗生产实习,由我院专业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实训内容,确定学习岗位,让学生完成一个专业轮岗工作过程,全面了解专业方知识,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学生适应岗位要求,最终走向工作岗位,实习结束后由指导教师评定学生成绩。

3.紧贴企业,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毕业设计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巨轮公司总工程师室、生产技术部、人力资源部均参与毕业设计题目的审核。根据巨轮公司对高职高专技术人才的使用意向,毕业设计主要选题集中在模具设计、零件制图及数控加工编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等方面,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实习工段,尽量做到边学边做,体现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检验学生设计水平,学院专业教师和巨轮公司总工程师室、生产技术部、人力资源部每年均参与毕业设计的答辩,巨轮公司的工程师们将在设计技术、实用性等方面给予一一指导,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体验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改革、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零距离”对接。

三、以优势互补为导向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共赢

工学结合促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校企双方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八年来,成绩显著

1.校企合作走新路,联合办学育英才。

(1)学院利用教育资源按巨轮公司对人才的技术需求,以 “订单式”模式培养人才,使企业分享学校教育资源。

(2)巨轮公司参与我院的专业建设,为模具专业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为专业建设实训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通过工学结合实践,促进我院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开展多层次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1)教师互聘互用。联合办学八年来,校企双方在教师互聘上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学院共聘请巨轮公司张世钦、曾旭钊、徐光菊、易兆群4名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巨轮公司聘也聘请我院郑芦笙、林若波、申利凤3名教师作为公司理论培训教师,并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共享。比如2006年暑期期间,我院模具专业教师郑芦笙、林若波、钱德明三位老师为巨轮公司116名员工培训机械及电工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007年暑假,林若波老师为公司质检部全体员工培训《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2007年、2008年、2009年的金工实训,公司均派出技师指导我院学生的实习情况。每年我院也让专业教师到巨轮公司进入生产一线,提高金工实习实训技能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2)共同制订巨轮奖学、助学制度。为体现企业对模具专业经济困难在校学生的关怀,以学生为本,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我院与巨轮公司共同商定模具专业助学、奖学奖励办法并制度化,对品学兼优学生实行奖励、对家庭困难学生实行助学。办学八年来,已有六届毕业生全部享受巨轮公司提供的助学金,并有43位同学获得了巨轮奖学金,通过奖助学金制度,学生获得了收益,也使校企合作力度得到更大的升华。

(3)顶岗实习与生产、教学相结合。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采用提出新的教学模式――“把教室搬到工厂”。按教学计划安排,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第四学期还有八周的理论课,为方便学生实习及满足教学需要,我们实行以厂为校,“把教室搬到工厂”,学生白天顶岗实习,每周一、三、五晚及周六、日上课,不但克服理论教学与实习时间冲突,而且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第九周后全部实行顶岗实习,推行准员工制度,并将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双向同时进行,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写,教学相长。

模具专业历经八年的办学历程,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为典范,可以说,是校企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晶,是“订单式”培养模式带来的丰硕成果。随着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成长,从学院人才水平评估到创办示范性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直都是学院的一颗璀灿明珠,特别是在巨轮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是学院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一个闪光点,成为学院争创示范性院校的领头羊专业,并于2012年9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培育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在高职教育的实践导向上将会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教职[1998]1号.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文.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国发[1991]55号.

[4]杨金土,孟广平等.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5]王浒. 跨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