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心律失常8篇

时间:2022-06-28 06:18:03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篇1

心律失常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青年人出现的多是心动过速、早搏,中老年人常出现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而儿童发病相对较少。

健康人也会出现心律失常

一部分心律失常是找不到病因的,可发生于正常人。有时,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大量饮浓茶或浓咖啡、饮酒过量、大量吸烟时,神经系统的调节受到干扰,影响心跳,于是产生心律失常。

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如感冒、感染性疾病、脑外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麻醉和一些药物毒性作用下,也会干扰心脏电信号的产生或传导,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另外,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会有心律失常的表现,这是临床上导致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心律失常种类不少

窦性心动过速指窦性心律,但心率>100次/分钟,心脏长时间搏动过快。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发烧、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心力衰竭等情况。某些药物,如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也可以引起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指窦性心律,但心脏搏动过慢,心率<60次/分钟。可见于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和老年人,另外也常常发生在颅内压增高以及某些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身上。

早搏(房性或室性早搏)心脏的搏动提早出现,并且电信号不是由窦房结发出的,就称为早搏(期前收缩)。正常人可以出现早搏,往往与精神紧张、消化不良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有关。当然,早搏也可以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等情况下出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在老年人中,女性略多于男性。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发展成心室颤动而导致心脏性猝死。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和心脏手术过程中,极少数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发作特点与室上速类似。

房扑和房颤是老年患者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常伴有窦房结功能减退的表现。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如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患者身上。

室扑和室颤是非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多是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到了晚期的表现。

心律失常要对因施治

心律失常篇2

北京市健康管理促进中心

咨询电话:010-61785882 61789698

人的一生,时刻也离不开心脏的跳动。正常情况下,心脏依照身体需要,每天约跳动10万次左右,心率是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每分钟发出60-100次激动,故正常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当心脏自律性异常或激动传导障碍时,可以引起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以及传导阻滞等,这些我们称之为心律失常,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心跳不规则。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症状。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常见,为了维护身体的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心律失常的常识有所了解。

心脏发生心律失常时,直接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继之造成大脑以及全身各脏器缺血,会产生一系列症状。程度较轻的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仅引起心悸不适及心跳失落感,对人体不产生明显影响。但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率过分缓慢或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则可伴有明显的心悸、胸闷、气急的感觉。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发生时心脏无法搏血常危及生命,被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此时需要迅速予以抢救。

哪些情况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呢?研究显示,几乎所有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心律失常,这是导致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原因,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多见。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大量饮浓茶或浓咖啡、过多喝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还有按压颈动脉窦、恶心呕吐等会干扰神经调节功能,影响心脏跳动导致心律失常,此类情况临床也较为常见,这些往往都属于生理现象。感冒、扁桃体炎、菌痢等感染性疾病也会引起心律失常,这往往与感染后引起的心肌炎有关。此外,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等代谢性疾病、缺钾或血钾过高等电解质紊乱,也可干扰心脏正常跳动。有上述情况者均属心律失常高发人群,应多留意心跳。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青壮年健康人群单纯由过度疲劳、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心律失常,若仅仅是偶尔发作且每次持续时间很短、症状较轻,则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来避免;但若发作频繁、症状较重,也需适当应用药物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心律失常也比较容易发生,其症状也会比较明显。心律失常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病症,有的无碍健康,有的会导致严重后果。那心律失常的症状都有哪些表现呢?

少部分人发生心律失常时,无明显症状,只有在心电图上能看出来。这种心律失常往往属于正常的现象。

大部分人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目眩,严重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体出冷汗等表现。

少部分人可能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此时心前区会剧烈疼痛、抽搐、晕厥或者猝死。这种情况危急,需要时刻提防。

心律失常篇3

现在让我们从医学角度给心律失常下一个定义。我们知道正常心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正常起搏点),经结间束、房室交界组织、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倾野纤维和心室肌几个不同部位,最终使全心肌激动。窦房结的激动,不仅能以一定的频率规则地按上述顺序传导,而且激动在各个部位传导的时间都有一定的限度。若窦房结的激动不能按正常频率规律地发生,或激动的起源不在窦房结,而是在窦房结以外的其它传导组织所形成迅“异位起搏点”,或是传导不依正常顺序进行,都可以使心脏活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紊乱,我们就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为窦性心律失常,正常人从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频率为:60~100次,分,当频率小于60次份,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大于100次份,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当冲动不规则时称为窦性心律不齐,若冲动的产生有短暂或较长时间的停止,则为窦性停搏;第二种为异位性心律不齐,当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受抑制,或其周围组织发生传导障碍,或窦房结以下的位兴奋点自律性增高,引起过早搏动(期前收缩)或心动过速,称为异位性心律失常。第三种就是传导阻滞,即心脏冲动传导的顺序或时间发生变化,病理性传导阻滞,是由于心脏某一部分对冲动不能正常传导,或传导时间延长,传导阻滞可发生在心房内、房室外交界区、束支内、窦房结周围或其与心房之间。

心律失常是怎样发生的呢?

正常心脏在疲劳、喝浓茶、烟酒刺激、情绪激动及冷饮等情况下可以偶见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是引发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所引发的心律失常的种类多少、严重程度如何,常与心脏病的性质及其病情轻重有关。

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较高,常表现出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病情较轻的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则较低,常表现为良性心律失常。比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以及可以引起一过性心律失常的风湿性心肌炎、白喉及流感等急性感染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等。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如严重高血压、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骤停。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另外,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房纤维性颤动。

此外,药物作用也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如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氯化喹啉、灭虫宁、安眠药中毒等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因素,心律失还常常容易发生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具有特殊的内外部因素。给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引起老年人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内部因素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这些病变几乎占了老年人心律失常原因的三分之二;外部因素主要是老年人的急慢性肺部疾病如肺气肿、精神焦虑、过度兴奋与悲伤、全身感染和中毒、贫血、电解质紊乱、呕吐以及体液平衡失调等。虽然这些因素在青年人也可见,但在老年人中出现的频率高得多。

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肌纤维的老化、变性,窦房结冲动功能低下等生理性变化,也造成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

心率失常如何治疗?

临床上抗心律失常治疗目的首先是要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因为一个正常的心脏,有很好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当心率增快到180次/分,或心率减慢至35次/分时,甚至30次,分时,都仍然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状态,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其次要减轻或消除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第三就是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在心脏病人中,发生猝死率最高的当属冠心病了,占心源性猝死率的80%。据统计,美国每年有30~6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占全部心脏病死亡人数的40%~50%。

心率失常与猝死

恶性心律失常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由这些改变而致的心律失常,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为危险性心律失常,亦即恶性心律失常。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其早期识别,一经发现就必须及时而恰当地紧急处理,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我们把非预料中的天然死亡称为猝死。有些平素看起来很健康的人,以及一些尽管有明确的心脏病史,但临床上没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心律失常等合并症的患者,突然发生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等临床表现经抢救或来不及抢救而死亡者,均为猝死。

一些心脏病专家主张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作为猝死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发病6小时内死亡为计算标准。发生猝死患者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猝死的发生率最高。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进展较快,临床药品门类较多,但是市场上具有卓越业绩的新品甚少。医学上按照Vaughanwinims法把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分为钠通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四大类,临床应用的药物已近40个品种。

比如奎尼丁作为这一类药物中的标准制剂,自1918年开始用于临床,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较早的还有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由于副作用的影响,目前用量渐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普罗帕酮、氟卡尼、恩卡尼相继应用。

20世纪最后几年,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新添了几个品种,其中: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吡美诺1995年在日本上市,相隔四年后,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开发的尼非卡兰获准上市。新型钾通道阻滞剂“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司美利特”也是近年开发的产品。

从我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构看,应用成熟的药品与国外差距较小,治疗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用药中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胺碘酮均具有较高的普及率,控制房颤和房扑心室率的药物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新型钾通道阻滞剂已受到业内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我国还曾大量筛选抗心律失常中药,先后发现数百种中药单体和复合物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如苦参碱、小檗碱、小檗胺、粉防己碱、黄杨碱、青蒿素、心律齐、心泰平等。

心律失常篇4

心律失常的类型

1.快速异位型心律失常

本型是由于冲动(心跳)起源异常,通常称为早搏(较正常心跳提前出现)及相应的心动过速(早搏连发3次及以上者)。早搏又有房性、结性(交界性)、室性之分,患者自己往往感到心悸。咽喉部突发堵塞感、胸闷等不适,严重时伴头昏、黑(突然眼前发黑),甚至发生昏厥,自扪脉搏有心脏停跳或漏跳现象(例如:您心跳平均每秒跳一次,这次提前0.5秒跳,那么下一次跳动的时间就是在1.5秒时出现,这就是您感觉有停跳或漏跳的原因,医学上称其为早搏后的代偿间歇),自扪脉搏的特点是不规则。在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早 搏连发3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连发3次以上)时心悸、心慌更明显。

2.心房纤维颤动(心跳的节律不规则)

简称“房颤”。自扪脉搏的特点是绝对不匀齐,可以是阵发性发作,也可以是持续性房颤。心室率(心跳)>100次/分称快速房颤、心室率<60次/分称为慢房颤,房颤持续时间≥3个月为持续性房颤。房颤时心房内容易形成小血块,一旦脱落,可以阻塞脑血管造成脑梗死。老年人脑梗死中50%是由于心脏疾病引起,而其中2/3是由于房颤所导致。现国际上研究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共识是有房颤者必须长期服用抗凝或血小板解聚药物。国内为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75~150毫克/天,或华法林(无上述药物过敏或血液等疾病时可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凝血功能监测,遵医嘱应用,切莫擅自乱服而造成严重消化道、颅脑出血等并发症。凡因各种原因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切忌擅自服用任何非处方药,以免发生严重甚至是致死性的出血并发症。房颤可以用药物,也可以进行心频消融术治疗。

3.缓慢阻滞型心律失常

本型是由于心跳冲动产生及传导异常受阻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即心率<60次/分,通常由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此型无特殊自我感觉,仅做心电图时发现),或I度、II度、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心率>55次/分,一般症状不明显。如果心率突然变慢至<40次/分,患者可发生黑、昏厥,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各类中毒,必须立即送急诊抢救。

心律失常篇5

心房颤动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分析 和渝斌,张桂珍,王晓明

冠状静脉窦口周围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 于玲范,董志超,王锐

可对情绪变化起反应的闭环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华伟,王方正,张奎俊

Swartz鞘支撑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扑动经验初步探讨杨平珍 吴书林,李海杰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昼夜分布节律 仵施政,房振英,韩献华

《临床心电生理学和心脏起搏》一书重新印刷

起搏器的电干扰反应 冯义柏,李欲舒,王祥

亚速起搏终止心动过速一例 沐贤友,张文贤,曹雪滨

心房起搏后双结功能的远期电生理随访 黄诚意

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晕厥复发的原因分析 王邦宁,黄其植,刘敏

飞行员离心机加速度作用下的心律失常 纪桂英,郑军,靳京生

冠状静脉窦及其属支的X线解剖研究 温沁竹,崔炜,孙宝贵

急性血栓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I.方法学) 张澍

电击引起的心室复极离散在心室颤动诱发和易损上限形成中的作用 李翠兰,胡大一,Steffen Behrens

应用体表心电图测定QT离散度的错误概念及其理由的探讨 何秉贤,李毓萍,李春山

三项无创性检查对预测心脏性猝死的价值 魏林,王乐民,杨林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的临床经验 杨东辉,张银凤,杨延宗

普罗帕酮中毒致心脏多部位阻滞心源性休克一例 闫涛,刘仁光,肖艳萍

右侧房室旁路导管射频消融经验总结 卢才义,魏璇,黄从春

正常人群RR变异变动范围的分析 郭五一,王红宇,杨钦丁

21例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 胡桃红,宋有城,朱俊

右侧间隔及右后侧壁旁路体表12导联心电图定位鉴别诊断 田福利,杜日映,安东记

冠状动脉内成形及支架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梁峰,李保,李运乾

心电图束支阻滞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王瑛,马景林,徐爱萍

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的QT离散度分析 韩雅君,卢薇,王智勇

经右颈内静脉插入电极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 吴明永,吴付轩,李桂香

经静脉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70例 宋柯,张龙友,吴其明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远期存活 李玲,黄振文,崔天祥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前后心功能变化的观察 林明,蔡洪斌,赖亦木

电话心电监护检测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 孙根义,张颖

三磷酸腺苷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研究 田智华,卢培欣,包学恩

不同剂量胺碘酮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陈炜,王永志,邢红云

胺碘酮对家兔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魏广和,江建良,陈建昌

超声物理因素对心室肌消融效果的影响 董军,罗开良,黄晶

缺血对犬心室肌M细胞外向钾电流影响 丁国良,崔长琮,杨琳

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伴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观察 钟杭美,罗昭林,祝善俊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王国英,马立勤

心电滞后现象三例 龚仁泰,梁群

尼莫地平致窦性停搏二例 张道斌,陶月玉

长QT综合征一例的家族调查 李岐爱,王新民,朱初林

活动平板负荷试验的进展 黄从新

倾斜试验临床应用及评价 武留信,闫春连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 胡大一,刘彤,郭成军

心脏的机电反馈机制 何瑞荣

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一例 邓中龙,王同汉,宋之哲

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路 卢才义,解士胜,魏璇

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快径前传不应期变化与房室结传导特性的关系 张树龙,姜华,刘景芙

心内电生理检查中低能量心内电复律一例 廖德宁,赵学,张家友

急性大脑半球梗塞患者24小时心率变异性变化 李长清,董为伟

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张海澄,白文佩,郭继鸿

右颈内静脉穿刺术所致前纵隔血肿一例 毛继康,黄雄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拴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变化分析 张可,左明鲜,章克信

QT离散度及其相关指标的年龄性别差异 刘艳,马奕,郭映春

家兔房室结三层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黄从新,谌辉,江涛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高度房室阻滞的探讨 姚依群,高桂琴,顾福宝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 傅国胜,A.Meissner R.Simon

心房颤动复律后心房机械收缩延迟恢复的初步临床研究 吴炳祥,李莉,沈景霞

显性预激综合征体表12导联心电图定位房室旁路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 田福利,范水平,杜日映

房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党书毅,涂远超,张群林

颅内出血所致心律失常及药物防治 杜凤和,张彤,刘金

后除极在犬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林青,周金台,万征

二氢奎尼丁抗心律失常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程志坚,蒋文平,王声愿

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缓慢性心律失常一例 罗开良,邓建川,薛宁

房间隔穿刺法对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左侧房室旁路的导管射频消融 刘旭,马长生,宋冠英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神经体液因素及室性早搏的相关性研究 郭航远,鲁端

心肺运动试验中体动感知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频率适应特性初步探讨 钱卫民,冯建章,吴书林

开胸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一例随访 林晓耘,蒋逸风,吴宰盛

变异性房室结-希氏-浦肯野系统裂隙现象一例 李忠杰,屈百鸣,车贤达

先天性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关闭不全和房间隔缺损合并持续性心房静止一例 唐安丽,杜志民,王业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宽度及ST-T改变的价值 李易,张戈,光雪峰

房室交界性逸搏伴传出阻滞二例 梁群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一例 刁青,杨延宗,李真

持续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并发心肌病一例 蔡尚郎,郑方胜,范洪亮

右位心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射频消融治疗 金华,郭继鸿,许原

心房扑动伴晕厥发作治疗成功一例 王军奎,刘欣宏,姚晓伟

冠状动脉痉挛致高度房室阻滞 李公信,傅向阳,李志梁

VVI起搏伴室房传导双径路一例 冯兰英,赵嵘

房性早搏伴窦房结显性及隐匿性折返 黄金康,黄玲

间歇性双束支阻滞致不同类型房室阻滞一例 薛丽珍

酷似心房扑动2∶1下传心室的室性心动过速 罗昭林,黄岚,钟杭美

幼儿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误诊一例 唐彦

射频消融合并急性心包填塞一例 刘旭,王耀国,宋冠英

长期服用胺碘酮后增加其剂量引起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张涓,刘晓惠,许玉韵

颈内静脉穿刺误伤颈总动脉致纵隔血肿、继发右侧血气胸一例 孙勇,骆合德,陈敏雄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四例心电图误诊分析 殷明君,朱晓东,白丽

穿刺动脉逆行和穿刺房间隔途径射频消融左侧房室旁路比较 徐文俊,张代富,黄岚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评价 黄永麟,曲秀芬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张兆祥,陈新

几个起搏英文缩写的解释 华伟,陈新

室性心动过速的防治 黄从新

心脏静脉逆行造影及其X线解剖学研究 楚建民,张澍,马坚

心内非接触式导管标测指导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姚焰,张奎俊,张澍

右前隐匿性旁路的心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 江洪,黄从新,唐其柱

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窦性停搏一例 吴京兰,邢卫平,周文英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高明明,胡大一,王红石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张树龙,徐兆龙,杨延宗

头胸导联右胸Q波与右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 王伟,李晓东,孙亚清

以室性心动过速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心脏肿瘤五例 尤士杰,杨跃进,张奎俊

心房内电复律致心包填塞一例 侯允天,薛玉生,

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倾斜试验阳性的重复性观察 汪顺银,黄德嘉,文山

大脑半球梗塞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昼夜节律变化 李长清,董为伟

平板运动试验QTc离散度的变化规律与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杨倩红,姚婉清,吴小庆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QT离散度增大 许智韬,王玮,田青

经皮胸壁心脏起搏抢救心脏停搏 曹万才,田艳芳,翟魁敏

异常J波伴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杨文峰,程志玲

普罗帕酮与地尔硫终止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分析 杨延宗,张树龙,汤华丽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李运田,张存泰,陆再英

心房颤动合并长间歇的观察 伏静媛,秦俐侬,唐梅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关系的探讨 冯梅,韩学斌,刘卓敏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于世龙,曾秋棠,张家明

导管射频消融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两种标测方法的比较 卢才义,魏璇,黄从春

射频消融术对血浆C型利钠肽、内皮素浓度影响观察 李春华,郭靖涛,袁风利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房传导的规律 王玲,宋敏,高迎春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功能与电转复成功率关系的研究 吴长君,肖竹影,杨敬源

经静脉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实验观察及临床应用 王景峰,伍卫,聂如琼

双心房起搏治疗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探讨 唐安丽,马虹,董吁钢

体外程控起搏参数在起搏治疗中的作用和体会 任振祥,王培军,张晓锁

经左上腔静脉行右心室起搏 汪爱虎,孙宝贵,庄亚纯

射频消融治疗双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郭涛,肖践明,李淑敏

真正右位心植入DDDR永久起搏器一例 徐桂萍,李占全,关汝明

介绍一种小儿起搏导线处理的新方法 杜修海,张明旭,张卫泽

索他洛尔诱发预激综合征一例 潘宜智,李广镰,曾冲

室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交界性双径路传导 王晓君,吴祥

以持续胸痛为主的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一例 程曼丽,刘全胜,许宝珍

室性早搏呈现电交替现象一例 王若琦

长期服用小剂量胺碘酮及索他洛尔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王丛,冯美云,吴国霞

心律失常篇6

【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自汗,神倦乏力,纳呆,舌质红,苔薄白,脉细略数。

食疗方:

1.酸枣仁粥:酸枣仁20克(炒黄研末),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空腹食之。

2.圆肉糯米粥:桂圆肉20克,糯米60克,白糖适量加水煮粥,空腹食之。

3.莲子百合煨猪肉:莲子50克,鲜百合60克,瘦猪肉150克,同放入锅内加水,再加入葱、姜、盐、米酒、味精适量等调料。先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炖1小时即可,食莲子、百合、猪肉并饮汤。每日1~2次。

【阴虚火旺型】

临床表现:心悸,心烦少眠,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促。

食疗方:

1.黄芪黄鳝猪肉汤:黄芪30克,黄鳝2条,瘦猪肉60克。黄鳝去内脏,切段,同瘦猪肉、黄芪加水共煮熟,去黄芪后食用。

2.鳖肉枸杞汤:鳖1只(约500克),枸杞30克,女贞子25克,莲子15克。将鳖宰杀,去内脏、头,加上述中药共煮熟,去药渣吃鳖肉饮汤。

3.猪脑炖枸杞:猪脑1具,怀山药30克,枸杞20克。将怀山药、枸杞用纱布包扎好,与猪脑加水共炖,将熟时下少许盐等调料食之。

【心脾两虚型】

临床表现: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

食疗方:

1.白鸽参芪汤:白鸽1只,北芪30克,党参30克。将白鸽去毛及内脏,洗净,同北芪、党参一起放锅内煮汤,吃鸽肉饮汤。

2.大枣炖猪心:猪心100克,大枣25克,同置碗内加水,文火炖2小时后调味食用。

3.羊肉枸杞汤:羊肉60克,枸杞30克,黑豆30克,怀山药20克,红糖25克,水煮熟,喝汤吃羊肉。每日1次。

【脾肾阳虚型】

临床表现:全身虚肿,身寒怕冷,神疲乏力,腰酸,纳少,舌质胖淡,苔薄白腻,脉沉迟。

食疗方:

1.米酒核桃汤:米酒50毫升,核桃仁6个,白糖30克。将核桃仁与白糖共捣为泥,放入锅中,下米酒调匀,以文火煮10分钟即可,每日1~2次。

心律失常篇7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75岁。因服用舒必利90片后3天入院。既往有“精神病史”30多年,入院时嗜睡、乏力,进食少,间断性意识丧失,当时急诊心电图示频发室早、尖端扭转型室速,即给予利多卡因50 mg,20%硫酸镁5 ml静脉推注及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复律后测QT间期延长,达0.64 s。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洗胃、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提升心率、缩短QT间期及静脉滴注“20%硫酸镁”,补液支持等治疗10天后嗜睡、乏力等症状明显好转。复查心电图基本正常,QT间期恢复正常(见图1,图2)。

例2:患者女,79岁,因“突发意识丧失1小时”入院。该患者既往有“肝肿大”病史5年,平时觉腹胀,近1年来在卫生院以“螺内酯”治疗,每日服6片,近1月来浑身乏力,以为低钾,口服氯化钾片治疗(未验血钾),入院时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急查心电图示:P波消失,QRS增宽,胸导联T波高尖,查血钾:9.24 mmol/L,诊断:阿-斯综合征,高钾血症,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未行透析治疗,予高糖、胰岛素静脉滴注,利尿,补碱等治疗后,患者血钾逐渐恢复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见图3,图4,图5,图6)。

2 讨论

2.1 多种药物均有引起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包括有促胃肠动力药、止吐药、抗心律失常药以外的心血管药物、抗菌药、静脉、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其机制为引起获得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它们可阻断心脏的电压门控性通道特别是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快速激活成分(Ikr),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及QT间期,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TdP)速等快速型心律失常,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女性、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低镁),临床显著的心动过缓或心脏疾病,遗传性LQTS,肝、肾功能障碍,与其他药物合用所致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互作用等通过减少复极储备,大大增加诱发TdP的可能性。病例1患者为抗精神药物舒必利中毒,引起显著QT间期延长,导致TdP的发生,由于患者无基础心脏疾病,予缩短QT间期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

2.2 病例2患者为不正规服用保钾利尿剂致高钾血症,而导致典型的窦室传导等一系列心律失常的表现,该患者发病前已有全身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基层卫生院医生以为低钾(未验血),并予氯化钾口服,从而未能及时发现高钾血症,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虽然不是药物直接作用于心脏,但由于类似保钾利尿剂临床应用较广,类似病例已屡见报道,应引起足够重视。

心律失常篇8

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40例,诊断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其中并发心律失常70例,本组随机选择49例应用ACEI,收到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年龄分组:年龄最大87岁(男性),最小30岁(女性),本组140例中男性95例(68%),女性45例(32%)。

心律失常情况窦速19(13.6%),房早10(7.1%),偶发室早14(10%)频发室早5(3.5%),短阵室速1(0.07%),房颤4(2.8%),不全右束支阻滞5(3.5%),完全性右束枝阻滞10(7.1%),Ⅰ°房屋传导阻滞1(0.07%),左前分支阻滞1(0.07%),合计70例(50%),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心律失常14(10%)。

心律失常中男性52例(37%),女性18例(12.9%)。

电解质失衡与心律失常低K+17例中心律失常10例(63%),低Na+9例中2例(22%),低C1-15例中4例(27%),低Mg2+4例中3例(75%)。电解质检验68例中36例异常,其中心律失常19例(13.6%)。

本组140例中随机选择49例应用ACEI,其中卡托普利17例,开搏通32例,用量25~75mg/天,疗程最短3天,最长39天,平均应用18.5天。在49例中ECG异常11例(男4、女7)。心律失常情况,室早6,房早5。右室大5,左室大1,右束枝阻滞3。经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且无一例死亡,疗效显著。

治疗结果治愈好转130例(93%),自动出院4例(2.7%),死亡6例(4.3%),其中男4、女2。

讨论本组按动态心电图及十二导联心电图资料为依据,检出并发心律失常者70例(50%),在电解质失衡者36例中有19例发生心律失常(13.6%)。在心律失常者中男性52例(74%),女性18例(26%),各类心律失常中以室性最多达20例(28.6%),次为窦速19例(27%),再次为房性心律失常10例(14.3%)。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心律失常14例(10%)。本组心律失常者以男性占优势,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电解质失衡明显相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