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2-11-30 22:57:46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篇1

英文名称: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工业制造工程研究所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833X

国内刊号:11-4387/V

邮发代号:82-2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百期刊

联系方式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篇2

核心技术和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空客公司以与中国合作的“技术换市场”战略迎合了中国所希望的“市场换技术”方针,实现了双方一定程度上的“互利互赢”的效果。但是,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是必须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主创新、自主设计研发进而自主掌握知识产权。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合作;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大型客机制造和生产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中国政府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发展中国的民航制造业。备受瞩目的国产C9型客机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已处于结构总装阶段,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机身结构对接工作,即将于2015年横空出世。尽管中国大飞机的梦想已经触手可及,然而中国目前尚未掌握发动机等相关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如起落架、航电系统等较为关键的零部件均由国外制造商提供。为解决核心技术的瓶颈问题,C919项目选择国外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时要求外资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子公司,通过成立子公司的形式把国外公司的技术逐步转让给国内企业,从而最终实现C9型客机的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

空客公司是航空制造业界领先的飞机制造商,是一家真正的全球性跨国企业,在美国、中国、日本和中东设有全资子公司。空客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商业知识、技术领先地位和制造效率使其跻身行业前沿,与波音公司最终形成了两足鼎立的局面,目前己牢固地掌握了全球约一半的民用飞机订单。近年来,中国市场日益成为空客全球发展的重要战略。为获得中国市场的订单,空客通过与中国合作的“技术换市场”战略,与中国航空工业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工业技术合作,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深化,从而实现了与中国航空制造业“互利互赢”的效果。

一、空客公司与华的技术合作

(一)技术合作方式

1985年,在空客销售第一辆空客飞机到中国之后,空客就马上启动了与中国航空工业公司的合作。在之后的29年里,空客与中国航空工业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工业合作,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深化,这也成为了空客在中国战略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空客与中国企业进行的工业合作主要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为初级的零部件加工转包合同。1985年,法宇航与西飞签署了转包生产协议。根据协议,西安飞机制造厂生产和组装空客A300/A31O宽体飞机检查舱门。此外,空客公司的其他合作伙伴还分别将A320翼肋、应急门转包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和西安飞机制造厂生产。1998年,法国将A32O后登机门转到成都飞机制造厂。

第二阶段,大型的合资项目的启动和合资公司的建立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就是合资项目的最好例子。2007年,空客公司与由天津保税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组成的中方联合体成立了天津总装线合资企业,空客占合资公司51%的股份而成为第一大股东,其余49%则由中方联合体公司掌握。2014年,中法签署协议:天津A320总装线合作将延长至2025年,并努力扩展和提升天津A320总装线合作。在二期合作计划中,空客天津总装线的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除了增加空客最畅销的A320neo的总装之外,未来还将具备总装轻度到中度的飞机首型机的能力,并继续支持配套零部件供应商落户天津。据悉,除了A320合作项目之外,中国政府与空客签署意向书,计划在中国天津开设第二座工厂,作为其A330宽体客机客舱的总装中心。

除了工业上的直接合作,空客在中国从1999年开始了与中国新的合作方式一研发合作,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第一次参与了空客的飞机设计任务,中航12名中国工程师参与了A318飞机项目,他们与空客的欧洲伙伴们成功出色的完成了飞机的设计、生产和认证的各个过程,给双方的深度合作设了一个良好的起点。2005年,空客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工程技术中心,这意味着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今后将全面参与空客飞机的设计、制造、投资及利润的分配,使中国成为与空客风险共担的全面合作伙伴。工程技术中心招收的中国工程师在经过专业培训后投入到飞机设计项目工作,可见中国在空客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另外,空客与中国四所在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领先的大学签署合作研发协议。与大学开展研究和技术合作是空客全球研究和技术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努力寻找最佳的研究合作伙伴、寻求成本效益最好的技术,从而确保其技术领先优势以及空客产品的持续成功发展。

(二)技术合作的特点

呈上文分析,空客公司与华技术合作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方面通过“技术换市场”战略确保空客飞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要更加严格控制技术溢出以保持其技术垄断优势。空客与华技术合作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积极主动寻求与中国合作,但实际上合作的技术水平仍然偏低。从几乎不含技术含量的转包加工合同,到涉及到核心技术的机翼项目合同,再到合资公司的成立,技术合作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深究巨细,目的旨在与中国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关系,抢占中国市场,并不会将技术轻易转移。首先,目前的两家合资公司,空客都占有绝大部分股份,享有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决策的绝对制定权,因此技术溢出必将得到强有力的控制;另据专家分析,即便像组装线这样的合作项目,究其本质并不像空客所宣传的那样涉及到最核心的技术,但实质上它不会接触到制造飞机的真正核心技术。

第二,合作密度增加,但技术控制加强。2005年成立的空客工程技术中心,空客占70%的股份。A320天津组装线合资公司,空客不仅控股51%,而且核心技术专家组由其任命,全部为外籍人士,我方没有任何参与。有关调查显示:超过90%的跨国公司考虑近几年对华建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但它通过大量招聘国内科技人才,并购国内科研机构的方式来不断强化其技术控制。同时利用其牢牢掌握的核心技术,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维持其市场优势地位。据调查,绝大多数跨国企业倾向于控股,而且在近几年,外商独资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很大程度上出于技术控制的目的。

二、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技术引进

(一)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现状

民用航空制造可以说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的民用航空制造业刚刚起步,先后成立了中国商飞和中国商发,立足于制造自己的大飞机和飞机发动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当前,世界民用航空制造业,无论是飞机的整机制造还是飞机零部件的制造,几乎完全为国外企业垄断。飞机整机制造商主要有波音、空客、庞巴迪、巴西航空等,其中波音和空客主要生产中型、大型客机,而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则主要针对中小型支线飞机及商务飞机市场。飞机主要零部件企业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几大民用航空发动机公司罗尔斯罗伊斯、通用电气、赛峰、普拉特・惠特尼集团等,当然也包括其他著名航空部件制造商霍尼韦尔。这些企业始终保持领先主要得益于他们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发。

回顾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几十年的艰难发展历程,无论是从自主创新的运10到国际联合生产的MD82/83/90、AE100、A320系列飞机,还是从大飞机项目到支线飞机项目,中国的民用航空制造走过了一条堪称“屡战屡败”或者“屡败屡战”的曲折而又漫长之路。虽然中国航空工业已具有仅次美国、俄罗斯的产业规模,但客观地说,时至今日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处于仍未成长起来的“孩提时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抱着“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希望通过技术引进来缩短中国民用航空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然而,从历来技术合作的经验来看,单靠市场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的,技术合作对方的真实目的是通过抢占市场份额获利、保持其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从而将中国隔离在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之外。

(二)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走过的曲折道路证实了单靠市场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的结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是必须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主创新、自主设计研发进而自主掌握知识产权。首先,中国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和教育投入,除了吸引国外的成熟人才回流之外,大力培养国内的航空有志人才也刻不容缓;第二,国家的鼎力支持,就波音、空客的例子来说,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单靠波音、空客的自身实力绝难构成对全球民用客机制造市场的垄断。空客公司为取得今天的成功,曾经历了长达25年的亏损,如果没有政府的鼎力支持,空客公司成就不了与波音相比肩的世界航空巨头,因此中国政府也势必下定倾力支持的决心;第三,打造航空制造业的产业链,航空工业覆盖了机械、电子、材料、冶金、仪器仪表、化工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涉及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系统工程学、项目管理等数百种学科,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宽、连带效应强的特点,发展航空工业能够带动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具备良好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1]苏静.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效应影响因素分析,同济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空中客车.与中国航空市场共同发展.新华网,2007(9)

[3]新浪航空,2013年3月27。

[4]环球网综合报道,20141011

[5]户海印,李文兴.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逻辑.生产力研究,2012第9期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篇3

近年来,伴随国家大力推进航空工业发展的步伐,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阳工学院等高校也纷纷设立航空院系或相关专业,成为传统航空工程教育院校布局的有益补充与拓展。河南省现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河南省信阳航空服务学校、安阳工学院等6所院校开设了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航空物流、飞机与发动机工程、航空兵器工程、飞机制造与维修等航空相关专业。2013年河南省培养航空类人才共计1398人,其中本科948人。经过调查与统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所需要的航空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实验区2015年将有8100人供需缺口,2020年有12800人供需缺口。如果不解决航空类高素质人才供需矛盾,将制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

二、航空产业人才需求特点

1.航空产业特点

航空工业涉及70多个学科和工业领域大部分产业,具有“一强、两长、三大、五高”的行业特性,即带动性强、周期长、产业链长、大投资、大风险、大市场、高管理、高技术、高熟练曲线依赖、高度垄断和国际化程度高。航空产品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综合集成了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电子学、自动控制、制造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和人机工程学、可靠性工程、试验测试技术等当代工程技术领域的多种成果,学科高度交叉、技术高度密集。基于航空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对其他产业的辐射作用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许多地区都把发展航空产业作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例如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天津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沈阳民用航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

2.航空制造技术特点

1)航空产品零件的结构特点

现代飞机为满足高速、高机动、高负载和远航程等性能要求,大量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其零件越来越向型面复杂化、结构轻量化、材料多元化和制造精密化方向发展。零件结构常采用整体件和薄壁件等复杂结构。为了减轻飞机重量、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可靠性,航空零件广泛采用钛合金、耐高温合金、高强度钢、复合材料和工程陶瓷等新型材料。

2)航空产品零件的工艺特点

现代航空制造业所面临的通常都是多品种、小批量、短生产周期的生产任务,因此要求工艺系统有较高的响应速度。航空产品的整体结构设计使得需要切削加工的零件数量大幅增加,部分结构件的材料去除率达90%以上。薄壁结构易产生加工变形,使得如何合理选择刀具和科学选用加工参数成为工艺技术的一个难点。

3)航空制造新技术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是航空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包括数字化样机、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加工、数字化装配、数字化检测及数字化信息管理等,最终达到完全实现产品在各个阶段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传统制造方式正在被三维制造方式逐步取代,三维工艺信息完全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工艺文件,三维工艺信息的和使用使得三维产品模型被直接应用于研制过程的各个阶段,三维模型成为设计与制造的唯一依据,是三维制造方式与传统制造方式的主要区别。

3.我国航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10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一份《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中国拥有160万年轻的工程专业人才,其中约33%是学工程的,但毕业生中只有大约10%具备从事该行业的必备技能。现代航空工程师的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的范畴,而是向“大工程”方向发展。“大工程”人才的培养与传统技术人才培养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大工程”人才不能仅是纯粹地掌握科学或技术,而且具备数学与科学基础知识、大工程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沟通表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综合能力。“大工程”专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从事具体某项技术工作的“工匠”型人才,而是为学生提供宽泛的专业准备,使学生在某一工程领域具备通识的、基础的知识,让学生在一个更高更广的领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整体性的把握。郑州航空产业的高技术、国际化等特点预示着人才培养必须沿着大工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才能满足郑州航空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

三、机电类卓越人才培养思路

1.郑州航空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没有明确的人才标准和目标定位,工程教育科学化、实践动手能力弱化,却未给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植入足够的学术根基,出现工程弱化、学术不足,教育方向混沌的现象。对于航空工程教育来说,由于以前我国军用航空产品型号任务少、民用及通用航空产品任务更少,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少,致使面向航空产业的工程教育非常缺乏。河南省拥有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面向军用航空的企事业单位,但是对人才的需求量不够大,致使我省工程教育以面向通用教育为主,缺乏航空专业教育培养体系。随着郑州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工程教育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航空工程教育体系。

2.工程教育改革国家政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致力于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卓越计划”要求高校和企业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卓越计划”为工程教育面向郑州航空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改革指明了方向。

3.机电类专业的航空培养定位

航空产业与通用产品的零部件在空间结构、材料、制造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航空零部件的制造难度更大、高新技术应用更广泛、国际交流更明显。面向航空制造产业的服务定位不仅可以提升传统机电类专业的社会服务水平,而且可以提升专业的办学质量。因此,传统机电类工程教育面对郑州航空产业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需要,将必须以航空产业为背景,利用“卓越计划”理念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拓展航空领域知识、强化先进制造技术教育,构建了航空特色鲜明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4.机电类专业的航空办学支撑条件

机电类专业确立了面向航空产业的服务定位,还必须在课程体系、实践条件、师资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全面改革,来突出机械工程专业与航空技术的结合,构建适应航空技术教育的平台和环境。课程体系方面须以“大工程”为培养方向,强化提高科学技术基础素质,完善和拓展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及先进技术的学习能力。实践条件方面需要面向航空企业同步先进制造技术的设备、软件,将航空企业制造现场仿真或借助视频等手段引入到课堂,提高学生的工程感知能力。师资培养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航空技术理论修养,鼓励教师参与到航空企业一线进行科学研究。同时,面向航空产业的机电类专业还需同重点航空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针对企业的前沿问题、重点难题展开联合技术攻关,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真正融入企业发展中,同时将合作的成果在反哺到人才培养中。

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类专业办学实践

1.学校面向郑州航空产业的办学思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唯一一所与航空工业有渊源的院校,学院为全面融入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组成协同创新联盟,培育成立了“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航空材料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河南省领导的关怀下,组建了河南省“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此为契机,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郑州民航维修市场规划等项目建设。

2.机电类专业面向郑州航空产业建设实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河南省特色专业,该专业面对郑州航空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与中航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工业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平原机器厂、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派遣教师到航空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锻炼,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中,在巩固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积极面向航空企业技术发展方向,开设了CATIA建模及数控加工、航空维修工程、三维制造技术、精密成型技术、轻质合金及复合材料等航空类相关课程。在实践环境建设方面,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验项目论证,购置了三维光学扫描仪、激光非接触变形测量系统、超声C扫描系统、搅拌摩擦焊制造系统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构建了快速制造技术、先进检测技术等实验项目。通过对课程、实践、师资等条件的改善,我校实现了航空制造企业准现场模拟教学环境的搭建。此外,我校加强了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开设了航空知识讲座、工程项目写作、科研项目训练、技术经济学等课程建设,丰富了学生的航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最近,我专业积极参与到河南省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通过走访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内通航企业,同时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成功申报了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机械类专业满足郑州航空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五、结语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篇4

1研究方法设计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决定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方面[1]。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是采用某一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模型中把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相关关系作为一动态变化的过程,经济参数是时间的函数。运用动态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能够通过技术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来分析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指能够使一定数量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出更多产出的所有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

为了评价我国在大飞机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产出间的关系,本文选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航空制造产业多年来的发展进行量化的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Y=A(t)KαLβμ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根据α和β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当α+β>1,称为递增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当α+β<1,称为递减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当α+β=1,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在运用生产函数对我国航空制造产业分析的同时,本文还引入美国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这是因为虽然“9•11”事件对全球特别是美国的民航产业产生冲击,但是就航空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业规模、科研水平还是飞机交付量,美国始终独占鳌头。美国波音公司在民用大飞机制造领域与欧洲的空客公司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占据世界民用航空工业的霸主地位。以其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并与我国的航空工业进行对比分析,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

2生产函数指标的选取和回归分析

2.1中国航空工业

以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为研究目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选择“航空航天类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作为工业产值Y,“航空航天器制造资产总计”作为投入的资本K,“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作为投入的劳动力数L。

由于目前航空制造业包括军用和民用两类,而数据所限这里难以区分,因此,为了考察政治因素对于航空制造业有无直接影响,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政治变量P。我国发生重大军事战略事件的年份,政治变量取1,其他年份为0。这些年份中,考虑到1999年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7年“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和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具有较强的国际军事战略背景,政治变量为1。于是本文的模型转变为如下:lnY=lnA+αlnK+βlnL+γP近11年来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主要经济和人员情况见表1。通过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处理,取置信度95%,得到回归方程和各系数统计量(见表2)。SignificanceF表示置信度为0.95下的P值,F检验的值554.7877,远大于P值,可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效。调整后的R2非常接近1,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t统计量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1-置信度),可认为该自变量与因变量是相关的,此例中三个自变量都符合上述条件,因此都和应变量相关(回归结果见表3)。因此,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生产函数可用如下公式表达

2.2美国航空工业

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AerospaceIndustriesAssociation,AIA)公布的数据,并考虑到美国军事行动的影响,各变量数据见表4。同样取95%置信度,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各变量关系如表5所示。为了和我国航空工业变量进行区分,分别取Y*、K*、L*和P*代表美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总产值、资本、劳动力和政治变量。各变量回归统计结果见表6。经对比,该方程可决系数约为0.78,调整后为0.72,P值也都符合95%置信度下的检验条件。据此可判断该回归模型方程有效,且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生产函数可用如下公式表达:

3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3.1中美弹性系数对比

从表7可见,无论是中美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都大于劳动力的产出弹性,说明在资本和劳动增加相同比例的情况下,资本引起的产出增加的程度远大于劳动引起的产出增加,资本对航空工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该行业的资本驱动特征非常明显。同时,两国α+β<1,美国更接近于1,说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即使美国也无法单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取得规模报酬递增。航空工业是一个通过技术进步方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递增的行业。

3.2

中美投入要素贡献率对比在希克斯中性技术条件下,采用索洛余值法可将产出中技术进步贡献作为投入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的“余值”而测算出来。这样,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份额为EA通常称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简称技术进步贡献率。同理,可以求出资金和劳动力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根据剔除工业增加值为负的年份,中国和美国航空工业各要素贡献率情况如表8和表9。经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航空工业的主要贡献来源于资本要素的投入,而美国主要来源于技术。我国航空工业的规模虽然在过去11年中,营业收入增长了近百倍,但技术贡献率并不明显。反观美国,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经济平稳发展,资金实力雄厚,但航空制造业的技术贡献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除了2001年到2005年受到“9•11”事件及其后续影响,其他年份美国航空工业的技术贡献率始终高于资本贡献率。

4结论

本文对中美两国航空制造产业的生产函数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定量的分析结果中,能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在航空制造领域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在生产函数中所表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产业经济规模的巨大增长是依靠更为巨大的经济投入所带动,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增长则不够明显。这就说明,尽管经历了数十年产业化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取得美国那样的航空工业发展成就。

国家对大飞机行业的立项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对这一战略性产业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足够的支持,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规模的巨大增长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仅靠资本而非技术所带动的规模增加并不能真正使得我国航空工业壮大起来。这样的发展过程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而发展结果也很可能并非所愿。我国的汽车工业、电子产业发展所陷入的产业链低端陷阱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和技术转移当中,通过技术进步产生的经济效益带动行业的发展而非资本的增加,改变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劣势,这才是我国航空工业走向更高水平所必须解决的真正挑战。

面对资本和劳动力这两大要素的投入,政府在引导航空制造产业发展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增强航空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

(1)转移经费投入。政府对航空制造产业发展的支持除了直接的经费投入外,应当对产业的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以鼓励企业发展的内在创新。针对航空制造业这类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研发、运营维护成本以及产品价格较高等特点,应将税收优惠政策从生产、销售(或出口)环节向研发环节转移,如:提高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比例、加速研发设备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航空航天器;技术创新;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180-02

引言

技术创新在当今世界性竞争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作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与作用更加重要。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无论是用于技术创新投入的资金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研发人员,均十分稀缺。这就要求在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进行决策时,必须有坚实的科学根据,以使有限的技术创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科技数据的限制,有关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定量分析相对匮乏。笔者通过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定量分析,得出这一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与作用,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使决策更为科学客观。

(一)指标选择

技术创新的衡量涉及到创新过程的三个主要方面:创新投入,如资金和人力资源;创新的中间产出,如新发明和新知识;创新的最终产出,如不断提高的收入和利润。在考察技术创新过程时,采用R&D费用和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这两项指标作为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中间产出指标,产品销售收入作为技术创新的最终产出指标。

(二)数据说明

表1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为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有关情况。由于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基本属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有关数据可以代表这一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一)技术创新投入与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

以专利申请量为因变量,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为自变量分析技术创新投入与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首先,用Excel做因变量对于每一个解释变量的一元回归分析。其次,以专利申请量为因变量,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为自变量,对数据用Eviews5.0进行二元回归分析。

F-统计量与T-统计量的值均不大,说明模型的总显著性水平不高,参数也不显著,模型从总体上无效,专利申请量与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两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也许是因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有些时滞,在后面的分析中将会考虑这一点。

虽然F-统计量的值较大,模型的总显著性水平比较高,但X2的T-统计量较小,参数并不显著。由此回归分析也可推测,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可能存在时滞,导致了Y与X2的关系不那么有效。然而模型从总体上是有效的,这从F-统计量可以看出。

由上述分析和经济理论可知,专利申请量和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之间可能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它们之间是技术创新投入和中间产出的关系,因此可以考虑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估计:

模型从总体上是有效的,这从F-统计量可以看出。但X2的T-统计量依然较小,参数并不显著,可能仍然是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对专利申请量影响的时滞导致。

那么,将滞后变量引入模型进行修正,得到的比较理想的结果是将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同时滞后一期的模型:

不管是参数有效性的T-检验还是总显著性水平的F-检验,都是十分满意的。由以上模型可知,专利申请量对于R&D经费投入的弹性系数为β1=1.798999,说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经费投入每增加1%,专利申请就增加1.798999%,对于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的弹性系数为β2 =1.562005,说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每增加1%,专利申请就增加1.562005%。β2反映的是专利申请量的规模报酬情况,β1+β2 >1,专利申请量为递增规模报酬。这里,β1+β2=3.361004远大于1,说明技术创新投入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每同时增加1%,会带来中间产出专利申请量3.361004%的增长。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投入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增加的比例会带来中间产出专利申请量更大比例的增长。

(二)技术创新中间产出与最终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

以产品销售收入为因变量,专利申请量为自变量分析技术创新中间产出与最终产出之间的关系。用Excel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两行表达式:

F-统计量与T-统计量的值均较大,变量产品销售收入与专利申请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解释变量的系数7 085.639可以看出,专利申请量稍有提高,产品销售收入就会有很大的增长。因此,专利申请这一技术创新中间产出对最终产出产品销售收入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以上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在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投入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的增加会带来中间产出专利申请量更大比例的增长,而专利申请这一技术创新中间产出又对最终产出产品销售收入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首先,R&D投入(包括R&D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对专利产出具有正的、显著的影响,说明增加研发投入确实可以极大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专利申请)。专利申请量对于R&D经费投入的弹性系数为β1=1.798999,对于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的弹性系数为β2=1.562005,β1+β2=3.361004,这些数据都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起步较晚,技术创新起点较低,因此稍有技术创新投入就会带来较大的专利产出;而发达国家这一产业起步早,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很强,再要进行原始创新难度很大。其次,技术创新中间产出专利申请对最终产出产品销售收入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回归系数为7 085.639,说明专利申请量稍有提高,产品销售收入就会有很大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地广人密,企业数量较多,一旦专利申请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新技术就会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产出获得较大增长,产品销售收入随即增长。再次,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从研发投入到最终取得产品销售收入是通过技术创新中间产出专利申请这一中间变量联系起来的,中间产出对投入反映较敏感,最终产出对中间产出反映较敏感,那么投入对最终产出的间接影响更是非常可观。因此,政府应制定国家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加快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高技术产业化进程,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 王国顺,张涵,邓路.R&D存量、所有制结构与技术创新效率――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3,(3).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篇6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because of its "floating" in the air, the aircraft is different from terrestrial locomotion, a failure will cause fatal disaster. Therefore, aircraft maintena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 related to civil aviation safety and efficiency. The on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lable factors" in airline is the locomotive maintenance, the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attention and investment are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security company, this have become consensus of many airline management layer. The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risk, reducing maintenance errors, preventing civil aviation safety accident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as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thods.

关键词: 航空安全;工具;科学;故障分析;风险管理;意义

Key words: aviation safety;tools;science;fault analysis;risk management;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F562;V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164-02

1 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航空运输业在工业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航空运输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航空事业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出来。其中航班延误给旅客带来的不便最为明显,也给航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除去天气原因、空中交通管制等客观因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占据的比例也较大,这其中大多数的航班延误是由机故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维修造成的,有的甚至是维修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成可放行状态造成的。因此,目前国内的飞机及飞机部件的维修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都是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145《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根据我国航空规章CCAR-145和CCAR-121的要求,所有维修企业在进行维修后都需要记录并上报企业所有的“维修不安全事件”和“维修原因航班延误报告”。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对这些记录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处理,因此很难找出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这些记录和原因主要是有针对性的为飞机维修企业提供数据分析基础,能够很好地为维修提供质量保证,以此节约时间,避免因为维修造成的航班延误。我们就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为理论背景,进行民航飞机维修企业维修故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法。

2 飞机故障和维修资源分析

例行维修工作是指特定飞机需要完成的既定维修项目。它主要包括:MPD规定的检查及维护项目;航空公司根据AD/SB/SL等评估编写的EO检查以及改装项目;少量的飞机保留项目。而维修资源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员工、工具以及航材储备等,企业的维修资源制约了完成飞机维修例行工作以及非例行工作的能力。其中,员工是维修资源中最主要的因素,对于高技术含量的飞机维护行业更是如此,但这个因素也是维修资源中弹性较大的因素。

3 飞机维修经验和管理改进的重要作用

以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Shandong Airlines Co., Ltd.,简称“山航”)工程技术公司为例子,为了总结积累飞机维修经验,不断提高排故水平,维修部技术支援分部组织技术骨干人员于近期整理出版了《B737飞机维修论文汇编》。

飞机的维护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极强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各类维修排故论文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从日常的维护工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故障和问题都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这些问题又会不断的重复出现,新问题实际很少,如果能够很好的总结并分享过去的经验,必定会大大提高维修人员的维护水平。山航工程技术公司维修部技术支援分部决定由周本欣专家牵头,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对2004年至2011年八年的维修排故论文进行汇总,经对筛选出的109篇论文的合并、整理、补充,形成了62篇有代表性的论文,最后编辑完成了《737飞机维修论文汇编》。

《737飞机维修论文汇编》作为一个载体,把这些年在飞机维护经验方面的精髓汇总出来,为广大维护人员学习、提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材。任何一个疑难故障的排除过程都颇费周折,这其中的原因有:一是系统原理不熟悉,难以做到故障现象与系统原理的有机结合;二是与多个系统相关的故障综合把关能力不够,思路不清,难以找到排故的要点和重点;三是实践经验不足,包括故障的分析方法及设施、手册等的使用。《737飞机维修论文汇编》为维护人员相互学习、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于排故人员来说总结经验是对系统原理的一种再消化和提高,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提高过程,也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后面的实践工作。对于新员工来说是学习吸收经验的良好素材,能够借鉴经验、启迪思维和拓展排故思路。它不仅提供了很多解决我们实际维护中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也起到推广和传输严谨的维修作风、科学的维修理念、遵章守纪的工作思想的作用。

为使这些经验性的知识得到很好的推广,切实提高维修能力,维修部还将以此汇编作为教材开展培训,使维修人员对这些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将其转化为工作技能及工作素养。

4 总结

在进行飞机维修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有计划的进行,这也是我们在兵法中经常提到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总之,一定提前制定好维修计划。因为飞机维修系统是一个发展的系统,也是一个连续和发展的制度。

参考文献:

[1]周桂林,张华伟.标题飞机维修现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Volume 2)[C].2010.

[2]沈青.中国民航首次D检波音747成功[J].航空知识,1995(01).

[3]徐东生.可靠性管理在飞机维修领域的应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4]AMECO培训中心成为亚洲首家获ISO9001认证的飞机维修培训机构[J].中国民用航空,2000(10).

[5]唐寿英.GAMECO的飞机维修生产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1995(11).

[6]王鑫.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7]王容辉.飞机维修资料的数字化趋势[J].江苏航空,2004(03).

[8]飞机维修[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7(06).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俄罗斯 民用航空 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

一、俄罗斯民用航空业介绍

当今世界民用飞机市场上,能够研制生产干线飞机的6家公司(美国波音公司、法国空客公司、俄罗斯图波列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公司、伊留申航空联合公司和雅科夫列夫实验设计局联合公司,以及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中,俄罗斯就占了3家。对俄罗斯民用航空飞机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伊尔-62这代客机的身上。但实际上,俄罗斯新一代客机早已和波音空客相差无几。在完整的航空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基础之上,俄罗斯拥有较完备的科研实验体系和自己独有的航空工业生产体系。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拥有苏联时期航空科研力量的85%,航空生产能力的80%。俄罗斯拥有世界上唯一的舰载直升机设计局、唯一的水上飞机设计局、唯一的整机风洞试验场、唯一的飞艇设计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民用航空工业曾经日渐衰退,尤其是民航机制造部门,一度处于“休克”状态。

二、俄罗斯促进民用航空业战略发展

为了发展民用飞机产业,提高民用飞机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俄罗斯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旨在加速发展民用飞机工业的重要文件,包括2000年12月7日议会批准的《民航服务发展构想》,2001年2月3日普京总统批准的《俄罗斯联邦航空政策基础》。2005年以来,俄罗斯政府相继出台了3个将对其航空工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纲领性文件:《2015年前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战略》(下称战略)、《2002~2010年及2015年前民用航空技术装备发展》联邦专项规划(新修订版)(下称规划)、《俄罗斯航空工业组建联合航空制造公司的方案》。根据《战略》,俄罗斯将在2015年以前将民用飞机制造业的产值翻两番,每年的销售额预计可达70亿至80亿美元,使俄罗斯民用航空制造工业打入世界前三名。《规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5年),经费需求总额375.6亿卢布,其中联邦预算127.8亿卢布,约占34%。第二阶段(2006-2015年),经费需求总额(以2005年不变价计算)2437.9亿卢布,其中联邦预算为1340.6亿卢布,约占55%。由此可见,俄罗斯将显著加强国家对民机制造业的投入力度。另外,在《规划》中明确,有风险的技术研究与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拨款是国家的优先任务。随着技术风险的降低,企业(个人投资者)自有或通过直接与间接融资获得的预算外资金比例将不断提高。国家更有能力承担技术性风险,而企业-私人伙伴更善于应对市场风险。联合飞机制造集团采用的国家-企业(私人伙伴)分担风险的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2006年2月20日,普京总统签署了关于组建“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的总统令。2006年11月,联合飞机制造集团(united aircraft corporation, uac)正式成立。它由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成立,是一家俄罗斯国有的,由近20家公司和企业组成的飞机制造集团,并由政府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任董事长。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注册法定资本967.2亿卢布,其中国家占有90.1%,并集中了俄罗斯飞机制造公司的所有股份。该集团由军用飞机制造、运输机制造、民用飞机制造和航空零部件生产等四部分组成,是一个集研制、生产经营、市场开发、维修和售后服务等完整产业链为一体的大型飞机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组建联合飞机制造集团的目的在于整合俄国内各飞机制造公司的资源,保存俄在军用航空领域的地位并为俄民用航空业开拓世界市场,使俄罗斯进入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前三强。它的组建使俄罗斯民用飞机制造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使其更善于应对市场风险。

在2008年4月30日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董事会例会中指出,2008年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的产值增长21%,整个集团公司的产值为851.74亿卢布,2007年为705.92亿卢布;2008年集团公司的收入为24.7亿卢布,2007年为2710万卢布。这一发展水平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这主要还是来自于军事技术合作领域较高的出口供应水平,及较高的生产效率。在这次董事会会议中,还审议了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企业2009-2012年间所有型号飞机的生产计划,其中包括生产118架支线飞机、58架-204和-214型窄体干线飞机,以及9架伊尔-96宽体干线飞机。2009年至2012年集团公司企业共计将生产196架客机。

三、结论

航空工业是提升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主权和政治经济独立自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战略性产业,需要国家高层决策和长期、稳定的战略、规划做指导。对于这类技术风险高的项目需要国家在导入期给予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持续的政策扶持,需要有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和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保障。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光靠自身的力量不是可能的,俄罗斯对民用航空业的发展进行了国家预算经费投入、政策倾斜、法律调整、组织结构整合等一系列的措施扶持。同时,俄罗斯航空业管理层也认识到民机产业的特殊性以及国际大环境对它的深刻影响,已经开始从传统的热衷于追求“做大”向更加务实、有选择地“做强”转变,并特别注重国际合作。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大飞机项目的中国正是他们选择的合作目标,两国的合作能达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挑战波音和空中客车寡头垄断的格局。无论俄罗斯民用飞机制造业今后的发展结果如何,其所选取的发展途径、政策措施及实施效果都会对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有所启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刘锁.俄罗斯航空工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中国航空信息网,2005.7.

[2]国际工厂:俄罗斯未来民用飞机发展计划.国际航空,2003,(7).

[3]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驻俄使馆经商参处,2004.12.05.

[4]黄尉嘉.俄罗斯民机发展回顾与展望.军事科学-全球防务,2008.7.

[5]2008年俄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实现产值851.74亿卢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俄罗斯《航空港》网站,2009.5.5.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俄罗斯 民用航空 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

一、俄罗斯民用航空业介绍

当今世界民用飞机市场上,能够研制生产干线飞机的6家公司(美国波音公司、法国空客公司、俄罗斯图波列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公司、伊留申航空联合公司和雅科夫列夫实验设计局联合公司,以及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中,俄罗斯就占了3家。对俄罗斯民用航空飞机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伊尔-62这代客机的身上。但实际上,俄罗斯新一代客机早已和波音空客相差无几。在完整的航空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基础之上,俄罗斯拥有较完备的科研实验体系和自己独有的航空工业生产体系。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拥有苏联时期航空科研力量的85%,航空生产能力的80%。俄罗斯拥有世界上唯一的舰载直升机设计局、唯一的水上飞机设计局、唯一的整机风洞试验场、唯一的飞艇设计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民用航空工业曾经日渐衰退,尤其是民航机制造部门,一度处于“休克”状态。

二、俄罗斯促进民用航空业战略发展

为了发展民用飞机产业,提高民用飞机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俄罗斯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旨在加速发展民用飞机工业的重要文件,包括2000年12月7日议会批准的《民航服务发展构想》,2001年2月3日普京总统批准的《俄罗斯联邦航空政策基础》。2005年以来,俄罗斯政府相继出台了3个将对其航空工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纲领性文件:《2015年前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战略》(下称战略)、《2002~2010年及2015年前民用航空技术装备发展》联邦专项规划(新修订版)(下称规划)、《俄罗斯航空工业组建联合航空制造公司的方案》。根据《战略》,俄罗斯将在2015年以前将民用飞机制造业的产值翻两番,每年的销售额预计可达70亿至80亿美元,使俄罗斯民用航空制造工业打入世界前三名。《规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5年),经费需求总额375.6亿卢布,其中联邦预算127.8亿卢布,约占34%。第二阶段(2006-2015年),经费需求总额(以2005年不变价计算)2437.9亿卢布,其中联邦预算为1340.6亿卢布,约占55%。由此可见,俄罗斯将显著加强国家对民机制造业的投入力度。另外,在《规划》中明确,有风险的技术研究与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拨款是国家的优先任务。随着技术风险的降低,企业(个人投资者)自有或通过直接与间接融资获得的预算外资金比例将不断提高。国家更有能力承担技术性风险,而企业-私人伙伴更善于应对市场风险。联合飞机制造集团采用的国家-企业(私人伙伴)分担风险的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2006年2月20日,普京总统签署了关于组建“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的总统令。2006年11月,联合飞机制造集团(United Aircraft Corporation, UAC)正式成立。它由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成立,是一家俄罗斯国有的,由近20家公司和企业组成的飞机制造集团,并由政府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任董事长。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注册法定资本967.2亿卢布,其中国家占有90.1%,并集中了俄罗斯飞机制造公司的所有股份。该集团由军用飞机制造、运输机制造、民用飞机制造和航空零部件生产等四部分组成,是一个集研制、生产经营、市场开发、维修和售后服务等完整产业链为一体的大型飞机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组建联合飞机制造集团的目的在于整合俄国内各飞机制造公司的资源,保存俄在军用航空领域的地位并为俄民用航空业开拓世界市场,使俄罗斯进入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前三强。它的组建使俄罗斯民用飞机制造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使其更善于应对市场风险。

在2008年4月30日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董事会例会中指出,2008年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的产值增长21%,整个集团公司的产值为851.74亿卢布,2007年为705.92亿卢布;2008年集团公司的收入为24.7亿卢布,2007年为2710万卢布。这一发展水平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这主要还是来自于军事技术合作领域较高的出口供应水平,及较高的生产效率。在这次董事会会议中,还审议了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企业2009-2012年间所有型号飞机的生产计划,其中包括生产118架支线飞机、58架-204和-214型窄体干线飞机,以及9架伊尔-96宽体干线飞机。2009年至2012年集团公司企业共计将生产196架客机。

三、结论

航空工业是提升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和政治经济独立自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战略性产业,需要国家高层决策和长期、稳定的战略、规划做指导。对于这类技术风险高的项目需要国家在导入期给予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持续的政策扶持,需要有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和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保障。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光靠自身的力量不是可能的,俄罗斯对民用航空业的发展进行了国家预算经费投入、政策倾斜、法律调整、组织结构整合等一系列的措施扶持。同时,俄罗斯航空业管理层也认识到民机产业的特殊性以及国际大环境对它的深刻影响,已经开始从传统的热衷于追求“做大”向更加务实、有选择地“做强”转变,并特别注重国际合作。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大飞机项目的中国正是他们选择的合作目标,两国的合作能达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挑战波音和空中客车寡头垄断的格局。无论俄罗斯民用飞机制造业今后的发展结果如何,其所选取的发展途径、政策措施及实施效果都会对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有所启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刘锁.俄罗斯航空工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中国航空信息网,2005.7.

[2]国际工厂:俄罗斯未来民用飞机发展计划.国际航空,2003,(7).

[3]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驻俄使馆经商参处,2004.12.05.

[4]黄尉嘉.俄罗斯民机发展回顾与展望.军事科学-全球防务,2008.7.

[5]2008年俄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实现产值851.74亿卢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俄罗斯《航空港》网站,2009.5.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