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2-21 10:10:17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篇1

1.1两者相结合,是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

工程预决算审计和基建财务审计贯穿于整个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相比以前单一、传统的审计方法,二者相结合的审计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审计信息更加全面、准确;②提高了审计效率;③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审计结果。如以前独立的、单纯的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在项目立项、概预算执行、材料认价、施工单位转分包、工程造价高估冒算等问题上,只是各自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处理,没有融合贯通,从而使得出的结论不全面,无法达到二者相结合所能取得的审计效果。

1.2两者相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由定性向定量分析转变的关键方式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审计部门往往从决策管理的角度进行审计评价,侧重于定性分析,而忽视了从效益角度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定量剖析。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保证,在高校内部审计综合分析方面,它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对经济责任的界定与追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力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使得内审评价更加具体全面。当前效益审计是高校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财务和工程审计相结合运用,来保证达到教育投资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

2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在高校内审中相结合的具体应用

在审计某高校的一项新建工程项目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使用社会咨询机构审计力量,组成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合作审计组,对概算总投资为2.36亿元的某项目进行了试点审计。经过为期一个季度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查出相关违纪违法问题约11252万元,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多列概算1153万元,超预算957万元,虚列成本135万元,违规分包、截留、获取非法所得264万元,隐蔽工程虚列签证2095万元,挤占建设成本699万元,无计划开支900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015万元,漏交税金1491万元,少计收入1543万元。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在实现全面审计基础上从两者不同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疑点,并且抓住这些问题、疑点进行重点审计,高效率地完成了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核减工程造价、发现案件线索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了任务。两种审计结合进行,可以共享项目基础资料,并对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对决策、管理上的问题进行定量剖析。在审计工作中,重点工作是促进控制工程造价以及规范工程管理,通过技术经济审查、审计控制和评价相结合,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运用财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对项目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了审计工作。这是以往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内部审计和单纯进行造价咨询的社会机构审计都无法得到的。

2.1事前结合审计

事前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决策、概算等方面的把关工作。事前结合审计主要进行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审计工作,包括项目立项与批复、工程概算、合同签订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要通过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方式,科学有效地把握好监督决策的准确度,控制好概算编制的真实完整度。据统计数据显示,项目建设期间,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及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很大,因此决策方面的把关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关键点。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工作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审查、评估及分析方面,其审查内容有项目建设立项建议书及初步设计方案,评估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生产建设条件等方面,分析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可行性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

审计人员从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地理适宜性、技术方案先进性、施工方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工程审查;从财务盈利能力、资金规划的合理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财务审查。对于公益性、非盈利性特殊项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生产能力平衡法、净现值法、成本法等方法对上述工程和财务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查,并作经济费用的效益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全面的审计报告。通过这种结合审计,高校审计部门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项目的决策情况给出一个判断,并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从而避免因决策失误让项目盲目立项开展,进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人员要在各自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审查工作。审查内容有:项目概预算编制依据及深度,项目建设的规模及标准,项目设备规格、数量和配置,初步设计的内容,审批手续的齐全性,有无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等。

2.2事中结合审计

事中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金、结算等方面的把关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事中结合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查处概算执行、材料认质认价、招标人费用项目控制、变更签证控制、付款控制、施工单位转分包。事中结合审计应该着重审查的内容有:工程概预算的审批及执行情况、合同中与资金相关条款的合法性及履行状况;工程进度款结算、设备材料的管理、应缴税费的计提和缴纳情况等。其中,他们在合同调整的合法性、建设标准的执行情况、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的真实性、超概算外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概算等问题上运用结合审计的方法比较突出。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互相交换各自收集的信息,并通过交换意见,对项目的各项成本费用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以保证各项资金专款专用,避免了虚列成本、乱开支、挤占、挪用、截留、转移、损失浪费等现象,确保了拨款与工程进度的一致性。

一个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关键之处在于工程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因此,审计要把这个关键点作为重点审计,深入分析查证,落实资金是否到位,拨付是否按计划进行,资金使用是否按国家规定进行使用,进度款支付是否坚持先审计后付款的原则进行,把这些问题审查到位,才能更好地控制造价,有利于后期的决算审计。事中结合审计的每一次工程结算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原始记录,各种资料的审查对于工程结算的准确度有直接的影响,更体现了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合法性。财务审计在此阶段主要关注“预付账款”、“建安投资”、“应付账款”等科目,这个阶段的审计主要以工程审计为主,财务人员配合。工程审计人员可通过认真核对工程量、定额、图纸、变更签证资料及相关甲方认质认价材料签证、招投标文件、取费标准等资料,认真套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或有关定额,审核应该结算的价款,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维护学校的利益,并同财务人员实际结算的价款进行对比,看是否按审计金额结算工程价款等情况,财务人员亦可根据账目数据查看施工单位的可疑资金动向,抓住疑点线索,进行深度审查。

2.3事后结合审计

事后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决算、效益等方面的把关工作。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包含工程和财务两个专业内容,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批复,对预决算的金额、决算编制依据、项目建设资金的循环过程、债权债务、办理交付固定资产等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它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当高的财务和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内审人员不仅要对工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程结算进行监督,而且还要对财务信息的合法真实性作出评价。总之,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有助于提高竣工决算的质量,正确评价投资效益,总结建设项目经验,改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决算审计应在结算审计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审查工程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工程项目资金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工程项目合同工期执行情况和合同质量等级控制情况等,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竣工财务报表进行核实,不仅可以真实反映被审单位资本性支出的基础情况,还可通过审计账表的对应性,为资金使用的绩效分析提供准确数据。工程人员以竣工资料为依据,利用多种专业技术审计法,审查结算中定额的套用情况、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复核、审查取费标准、利润和税金的审查等,并将预算部门的结算书与财务已入账的结算进行核对,审查是否有漏项等问题。

3总结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现状;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但在高校经济活动逐步走向市场机制的转型时期,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显然没有跟上新机制转变的步伐。近几年来部分高校中出现的违规和腐败现象,对高校的声誉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高校应该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特点及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高校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的自不断扩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物价的持续上涨,引进人才费用的持续增加,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各方面的需求扩大也需要大量的建设经费,因此优化资产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这一环节,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强化经费预算审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高校审计部门在学校的职能部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层反馈,提出改革措施和建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发现挤占、挪用教育经费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纠正,及时发现并制止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了使用效益。由此可见,加强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是进一步保障和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在机构设置方面。目前我国高校设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但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有的高校采取了审计处室和纪检监察或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形式。审计部门理应单独设立,合署办公势必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人员情况。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高校审计快速发展的需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仍然是高校内部审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个问题是人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审计部门的人员多年来没有增加。但学校的经济业务在增加,审计项目逐年增加,审计内容逐年扩大。

3.制度建设情况。目前审计制度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在理念,科学性,前瞻性等许多方面与高校的发展相比要相对滞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4.审计方法及技术情况。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财务部门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跟上了时代的脚步,而审计的步伐却没有跟上。只用简单的传统手工审计技术将无法实现高效率的审计。

5.审计职能情况。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还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基建修缮工程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未全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方面普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走过场“、审计质量不高等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审计未得到重视;预算执行的审计不被重视。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1、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首先应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第一、内审部门应由高校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者层次越高,就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第二、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独立实施审计监督权和发表审计意见,不受外界的干扰。将审计部门重新从合署办公的模式中独立出来,设置独立的,与财务部门平行的审计部门。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虽然现在高校审计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提高了,但经验仍然缺乏,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依然不足。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对内部审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有全面的把握,对内部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演绎归纳的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有关内部审计的审计准则,审计规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从较高层面上把握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运行规律,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触类旁通,在工作中架轻就熟,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情况,新变化。

3.改进内部审计技术。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使用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传统的审计工作程序和方法显得日益陈旧和落后。只有使用科学的、能适应高校经济活动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审计。不久的将来,审计软件将会同会计软件一样通行,审计软件将成为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尽早接受计算机审计的相关知识。

4.突出审计重点,增强审计力度。高校内审必须加大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支持力度,增加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违纪违规问题。学校应委托审计部门对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予以审计,这不仅有利于增加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也有利于预算编制的有效进行。要大力推行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计划地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改进基建修缮工程审计方法,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增加收费制度的审计。

5.部分审计业务外包。对于现在高校内部审计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在财力上大力支持,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不容回避,在审计人员不足,内审技术也难以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将部分内审业务外包给独立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是解决问题的的有效办法,也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但高校不能将业务外包了事,而应对外部审计机构办理的的项目予以核查。

参考文献: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现状;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但在高校经济活动逐步走向市场机制的转型时期,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显然没有跟上新机制转变的步伐。近几年来部分高校中出现的违规和腐败现象,对高校的声誉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高校应该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特点及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高校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的自不断扩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物价的持续上涨,引进人才费用的持续增加,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各方面的需求扩大也需要大量的建设经费,因此优化资产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这一环节,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强化经费预算审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高校审计部门在学校的职能部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层反馈,提出改革措施和建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发现挤占、挪用教育经费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纠正,及时发现并制止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了使用效益。由此可见,加强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是进一步保障和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在机构设置方面。目前我国高校设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但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有的高校采取了审计处室和纪检监察或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形式。审计部门理应单独设立,合署办公势必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人员情况。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高校审计快速发展的需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仍然是高校内部审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个问题是人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审计部门的人员多年来没有增加。但学校的经济业务在增加,审计项目逐年增加,审计内容逐年扩大。

3.制度建设情况。目前审计制度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在理念,科学性,前瞻性等许多方面与高校的发展相比要相对滞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4.审计方法及技术情况。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财务部门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跟上了时代的脚步,而审计的步伐却没有跟上。只用简单的传统手工审计技术将无法实现高效率的审计。

5.审计职能情况。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还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基建修缮工程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未全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方面普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走过场“、审计质量不高等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审计未得到重视;预算执行的审计不被重视。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1、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首先应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第一、内审部门应由高校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者层次越高,就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第二、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独立实施审计监督权和发表审计意见,不受外界的干扰。将审计部门重新从合署办公的模式中独立出来,设置独立的,与财务部门平行的审计部门。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虽然现在高校审计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提高了,但经验仍然缺乏,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依然不足。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对内部审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有全面的把握,对内部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演绎归纳的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有关内部审计的审计准则,审计规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从较高层面上把握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运行规律,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触类旁通,在工作中架轻就熟,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情况,新变化。

3.改进内部审计技术。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使用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传统的审计工作程序和方法显得日益陈旧和落后。只有使用科学的、能适应高校经济活动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审计。不久的将来,审计软件将会同会计软件一样通行,审计软件将成为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尽早接受计算机审计的相关知识。

4.突出审计重点,增强审计力度。高校内审必须加大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支持力度,增加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违纪违规问题。学校应委托审计部门对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予以审计,这不仅有利于增加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也有利于预算编制的有效进行。要大力推行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计划地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改进基建修缮工程审计方法,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增加收费制度的审计。

5.部分审计业务外包。对于现在高校内部审计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在财力上大力支持,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不容回避,在审计人员不足,内审技术也难以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将部分内审业务外包给独立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是解决问题的的有效办法,也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但高校不能将业务外包了事,而应对外部审计机构办理的的项目予以核查。

参考文献: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篇4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和社会投入的办学经费日益增加,高校经济活动的增多,更加突出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领域,这也为高校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环境、技术与方法。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

相对于政府、社会审计工作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仍处于滞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审计方式模式根深蒂固,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但是高校具备拥有人才资源的优势,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总结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部门及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主要有几种形式:隶属纪委或财务部门管理,由校长直接负责的独立机构,由主管院长负责的独立机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中部分高校建立了校长负责制,管理级别越高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越强,审计效果越好。同时管理者信息化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信息化发展水平,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普及,目前高校领导者信息化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高校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领导重视与支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中注意引进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信息化人才,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开设信息化课程,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信息化培训等措施极大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整体素质,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二)硬件系统建设方面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及审计工作重要性的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向现代化审计方式转变,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逐步引入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高校各级领导不仅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而且注重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交换机等硬件设备,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软件及网络建设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具备自己的校园网,实现了各部门间的网络互连,方便了内外部的联络沟通,高校审计部门网站也是高校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高校在校园网中建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网站,对审计知识进行宣传,对审计工作进行公示,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大部分高校的审计部门配备了专门的财务审计软件(如神机妙算)及工程审计软件(如广联达),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高校内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不强,思想落后

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不仅仅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审计人员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有些高校审计部门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上面思想落后,观念不强,投入不足,忽视改革与创新,导致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困难。

(二)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

虽然各高校在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业务培训,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仍停滞不前。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是由财务部门转调来,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思想落后,整体综合业务能力偏低,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部分审计工作人员认为配备了电脑、搭建了校园网络,安装了审计软件就意味着实现了审计信息化,忽视了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及审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很多高校都出现空有一套设备和软件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复合型审计人员的缺乏直接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研发滞后,专有软件缺乏

目前,许多高校审计部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新维护落后。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实现了全校联网,很多高校甚至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络,审计部门只是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却没有实现与财务、基建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同时目前针对高校单位的审计软件仍然不够成熟。即使有些高校已经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审计工作,但是由于使用单机版本的审计软件,致使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并且浪费人力物力。开发具有高效特色的审计软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我们目前当务之急。

(四)高成本投入

一方面,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产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也紧随其后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经济活动的增加必然导致审计任务的加重;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具有庞杂的职能部门,且形式各异,有纯事业性质的、有校企合办的产业部门等,因此造成审计对象差异大,范围广,审计对象、标准、方法多元化的特点,很难有一套完全适合高校通用的软件。高校自主开发的软件往往由于资金、技术、稳定性及后期的升级服务上跟不上难以推广;软件开发商虽然可以提供很好的技术和服务上的支持,但缺少对高校内部审计的深入了解。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成本高,制约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三、关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高校审计部门领导应从管理上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部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做好内部审计的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上的支持。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接口及相关的技术支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各高校间的审计部门也应增强交流,转变观念,互取长处,努力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模式向现代信息化审计模式转变,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要依靠软硬件设备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组建综合业务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缺乏相应的培训成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通过引进拥有全面知识结构的人员或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吸取社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及专业财务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根据不同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重点性强的培训计划,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相结合,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扩大硬件投入,加速软件开发

推进信息化建设,配置审计工作中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基础条件。一方面,配置审计机构必备的电脑及其他办公辅助设备,搭建配套的网络平台;另一方面,配置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专业软件,或积极配合软件公司开发、定制适合本高校的信息化平台。目前,高校审计中常用的软件一种是高校自主开发的,针对性强但投入大,后期维护难;另一种是软件开发商设计的审计软件,通用性强但常存在数据接口不一致,业务系统难对接的问题。相对于硬件的配置,建立专有的软件系统及更新维护显得更为的复杂和重要。虽然现在市场已开发出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和本高校经济活动不相一致的地方,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因素之一。只有使审计软件与高校日常经济活动、审计业务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提高办事的效率。

(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审计标准准则

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应加速制定针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准则,尤其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工作,确保审计机制安全、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下,传统的审计方法、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审计要求,审计部门应结合信息化审计具体要求,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办法,确保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科学性,避免审计重可能出现的风险。综上所述,受单位特点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审计、财务、各审计对象、相关软件开发公司等多方的配合。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校应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推动内部审计向着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高校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邓敬萍 单位:郑州大学 新乡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毓瑾.浅谈内部审计信息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2):255-257.

[2]董洁,姜文华.论高校管理审计[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财务管理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投入不断增加,但仍然显得不足,截止2006年底,教育部下拨到其所管理的72所高校的财政拨款经费中有300多亿的结余资金,仅2006年一年教育部结余资金就达100多亿元,占2006年全国财政结余资金的20%多。一方面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投入经费没使用完,高校财务状况不佳,项目投资用途和资金使用效益能力低下,导致国家对高校支持力度的降低,从而使高校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校必须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让国家这个投资者切实看到高校利用国家的投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了教学科研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投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从而继续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

2、财务风险控制不力。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自不断扩大,高校的各种筹资、投资活动越来越多,风险已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为了满足扩大招生规模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相当一部分高校已向银行贷款举债办学。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末,全国高校贷款总量约为1800亿左右,有些高校累计贷款数额甚至超过了10亿元。巨额贷款造成的财务风险成了部分高校发展的一个沉重枷锁。另一方面,随着高等学校改革步伐的加快,各高校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校内基础设施、科技产业、校内企业及其他方面的投资活动也日渐增多,各种投资活动是否具备合法性、可行性、效益性等,也使高校面临着投资风险。另外,大量无法预期的不确定因素,也使高校面临着许多潜在的风险。

3、财务分析工作薄弱。财务分析是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求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科学的财务分析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种检查的手段。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只重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忽视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性,财务分析工作基本处于未开展状况,致使目前学校教育资金管理松散,使用效率不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系统,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二、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

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于评价和监督,监督依然是基本职能,但重点应放在促进部门和加强单位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效益上;应把定位点确定在为学校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上,由监督型的审计向管理型的审计转变。内部审计的存在就是要为单位和部门自我完善,接受单位领导人的委托,为单位的主要领导人服务。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自身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熟悉财务状况等优势,及时反馈领导决策的落实情况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审计服务融于审计监督之中,促进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在审计工作中需与被审单位进行广泛沟通协调,争取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审出成果、审出效益,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内部审计的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内部审计在高校内部管理的地位高,内部审计的职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就愈明显。其作用主要有。

1、有利于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内审部门的审查评价,查证账簿资料及其他信息反映的内容是否准确、真实、及时,检查信息渠道是否健全通畅,为高校的管理打下基础。

2、有利于保护高校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内审部门对高校经济活动的检查分析,制止铺张浪费,及时堵塞漏洞,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失。

3、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内审部门的检查分析,消除管理中的盲点,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高校管理效益。

4、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评价,改进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三、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互相协作,通过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加强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在发挥内部各项职能的同时,应结合高校的特定情况开展一定数量的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

(1)加强校内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审计。随着高校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与加强,预算管理已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参与到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对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做出评价,这不仅不利于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也不利于预算管理的有效进行。为保证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有效,审计部门应对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予以审计。

高校预算编制审计应包括以下三点:一是预算编制程序的合规性,是否逐层逐级编制,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测算充分;二是审查预算下达学院和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的范围是否准确,归口管理有无遗漏;三是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全面合理,预算项目是否有重复和遗漏。对于预算的执行,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对财务系统中各项预算指标的控制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超出控制数的支出项目进行检查,审查超预算支出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超支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对支出项目远低于预算数的,要再次检查其预算的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加强科研项目的审计。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视,高校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内部审计部门应对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价,特别是对“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投入较大专项资金的施行监督与使用情况的审计。选择重点,保证每年对1—2项进行审计,充分揭示科研项目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校科研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实现预期的效益。

(3)加强基建、修缮项目的审计。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更新旧的基础设施、扩建新校园等不断增加,学校处在基本建设的高峰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审计,保证各项工程费用的有效控制,切实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必须把加强工程全过程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从单纯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向全过程审计的转变,实现从项目立项、计划安排、设计、招投标、工程结算到工程财务决算的全过程审计,对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最大限度地为学校节约更多的建设投资资金,实现建设资金效益最大化。

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加强对上述重点项目的审计,还应该开展部分专项审计,如教材专项审计、保险专项审计,还可以对高校学生的学费收缴情况和学费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可以对高校图书馆图书购置和实际保管、库存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可以对全校固定资产的购买、配置、使用、账面数量、价值和实际数量、价值进行专项审计等。通过这些审计,可以随时发现学校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2、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工作。高校的理财环境不断变化,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风险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高校应当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种风险因素,确保高校拥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并使其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作用和职责,即确定风险领域、评价高校风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检查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等。例如,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风险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取证、分析及评价学校内外的主要风险因素,测定风险点和风险度,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并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帮助学校管理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又如,审计部门通过对学校贷款的偿还能力、贷款经费使用的合理化、学校整体负债承受程度进行审计,可以提出审计建议,规避风险,保障学校经济长期、正常的运行。再如,审计部门通过评估各种投资活动的投资风险,并提出审计建议,确保学校国有资产安全、有效的使用。

3、加强分析和决策评价工作。随着我国高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等发展和变化,必须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加强内部管理。而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职能单一,只重监督是目前内部审计存在的一大缺陷,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将内部审计的范围从单纯的财务稽核扩大到决策、教学、科研、经营、管理、人力资本等各个领域。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定位于对学校的经营、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增加价值上,对固定资产的购买和投资的项目审计中,不能只注重固定资产的价格是否合理,社会采购的手续是否完备,投资协议的签定是否完整,而应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应该投资,是否确实需要购买,投资回收期多长,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是否通过租赁或合作来选择更好的方案等。同时,内部审计也要以内部评价为重点,突出分析、防护和建议职能,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与财务部门一起,针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提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加强对高校的基本状况、发展潜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与国资部门一起,针对高校资产使用状况,创造出一套适合的评价体系。如对大型的科研仪器设备的对外服务情况,院系交叉利用情况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衡量,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效益评价。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向学校管理层提出合理化管理建议,以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因素,从而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注:本文系华中农业大学校级资助项目“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定位与作用”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蒋俊鹏:如何开展增值型高校内部审计[J].审计月刊,2007(12).

[2]周善芳、范家玲:浅谈知识经济下高校的内部审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篇6

1.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高校审计项目工作的完整记录,更是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

审计工作人员通过编制底稿,将项目的审计过程记录其中,并收集整理相关证明,以此为高校内部审计复核提供凭证。同时,高校内部审计档案还可以为高校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了解审计具体情况提供信息资源。

2.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高校后续审计工作的基础依据

为了有效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不但需要在项目完成后对其进行审计,而且每年都会组织开展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等工作。尤其是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由于工作调动、退休等原因离开所在单位时,就需要对其进行离任审计,此时,内部审计档案就起到了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的作用。同时,为了提高审计质量,针对审计结果开展整改工作,跟踪审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施跟踪审计的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支持该项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

3.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提升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过程的工具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确认审计项目的若干事项是否清晰,证据是否可靠有效;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报告是否存在不同意见;审计报告的评价结果是否合适;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整改方案、处罚结果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因此,如果需要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时,必须依靠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记录。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还需要对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进行回顾跟踪,从审计结果中吸取经验教训,构建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体系。

二、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于项目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尤其是对于基建工程、维修工程的审计档案更是严重忽略,通常认为只要出具了合格的审计报告,就算完成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人员当完成审计任务之后,对审计资料只是简单整理,形成卷宗;尤其是部分小型项目审计,仅仅留存审计结果,过程资料难以实现完整保存。对于很多大型项目审计来说,在审计工作结束后由于资料收集整理不及时,容易出现证明材料丢失的情况,甚至部分重要资料遭到损毁或遗失,导致出现了高校内部审计档案不完整的现象。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依据,只有不断完善高校内部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程序,才能真正做到回避风险,提高质量。

2.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缺少专业素质较高的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缺失,进一步造成了审计档案收集的不全面,很多重要的审计资料没有按照统一标准存储,大多数分散在多个项目工作人员手中,随着高校人员流动和变化,更带来了高校内部审计档案资源的流失。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很难按照《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中的相关要求做好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工作。虽然部分高校已经专门设置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但大多数都是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学生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兼职工作,这些工作人员没有结合审计工作进行专门培训,大部分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对业务知识不够熟悉,也不了解审计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造成了其工作随意性较大,在审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遗漏、损坏审计档案的情况,最终形成的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没有任何利用和开发价值,对于内部审计档案也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存储库房,相关配套设施不全面,极其容易发生内部审计档案丢失、被窃的情况。

3.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利用率不高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审计过程的还原,直接反映了内部审计的结果,也是审计机构工作人员智慧的结晶。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好内部审计档案,通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资料作为内部审计档案的主体,如果存在收集不完整、归档不规范的情况,直接影响审计档案的利用价值。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审计档案本身存在严重的内容缺失、立卷错误、归档不规范等问题,对利用内部审计档案的有效性造成了深远影响。而且,高校领导层和审计机构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认识不足,不了解工作程序和相关标准规范,因此,在开展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审计档案管理人员也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进行研究和学习,高校其他职能部门也很少利用审计档案资源,进一步造成了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利用效率降低。

三、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思考与建议

1.高度重视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

高校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认识,高校内部审计档案是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材料,也是审计活动真实、完整的记录,内部审计档案中记录了审计工作由始至终的整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同时发挥了关键的监督作用。而且,高校内部审计档案作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凭证,可以为高校审计机构开展跟踪审计、连续审计提高参考依据。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发挥内部审计档案在高校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转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审计工作模式。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培养专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

2.建立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按照国家审计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管理办法,结合《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不同高校的档案工作流程规范,根据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特征,制定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其次,对内部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存储、修复、开发、利用等程序进行详细的规定;再次,不断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立卷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实施谁立卷、谁负责的责任到人制度;最后,制定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安全保密制度,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责任划分,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提出具体要求,以此确保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切实有效。

3.加强审计项目过程资料的收集

对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进行严格规范,按照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贯彻落实“谁审计、谁立卷、谁负责”的原则,使负责审计工作的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随时积累审计资料,将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材料进行完整收集,包括证明材料、立项材料、总结材料等,尤其是对基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时,对基建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文件、勘察结果记录、工程材料价格等材料更要特别重视,这些材料都是基建工程结算审计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4.提高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业务精通、工作负责、人员稳定的人才队伍。高校不但要加强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水平,使其能够认真钻研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业务,主动接触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需求。同时,积极开展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总结和讨论活动,邀请具有权威性的审计档案管理专业学者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5.开展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开发利用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价值,为审计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为纪检监督部门提供证明材料、为研究分析人员提供信息资源,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促进内部审计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根据高校内部档案管理部门日积月累形成的大量材料,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充分挖掘其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建立极具代表性的内部审计案例信息库,深入分析和研究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意见,为高校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真正体现高校内部审计档案资源的价值。

四、结语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内审经验。然而,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审计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落后。一些高校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并未自发、自觉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是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发展的,较为注重内部审计监督管理、维护财经法纪的职能,将高校内部审计作为监督高校各项活动的工具,缺乏对内审控制职能、服务职能以及监督职能的全面认识。并未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方面,未能全面考虑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并重,人为地缩小内部审计作范围,使得高校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实效性相对较低。

2.未能准确定位内部审计。一些高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未能准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使得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和人员配置在形式上和实质方面缺乏独立性,从而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不高。独立性对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确保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保持诚实信念、客观判断以及避免重大质量妥协的主要保证。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内部审计发展不平衡,一是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能相平行;二是尚未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三是直接将内部审计机构与学校的其他纪检督察机构合并;四是内部审计机构附属于财政部门。这些都直接制约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使得学校难以深层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全面发挥其内部审计的实效,长此以往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3.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高校内审工作的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审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除审计、财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校管理、法律、经济学以及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胜任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作。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人员设置方面结构较为单一,内部审计人员很多都是高校财务部门或是管理部门调配组成,专业审计人员相对缺乏。使得高校在工程技术、物资管理、教育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审计监督很不到位,深层次问题很难发现,导致审计工作缺乏深度与广度,工作中很难有突破性发展。对此,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途径

1.注重宣传,引导内部审计观念的更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离不开高校领导、广大教职工的理解、支持以及配合,对此,高校应当注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引导,加大内部审计宣传力度,提升高校内部审计成效。高校应当让广大教职工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定位以及工作程序,加深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不了解,造成审计工作带来阻力,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高校也应当注重对廉政法规与政策、财经制度与程序、绩效方法与指标等的相关宣传,避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法规、政策、制度、程序、方法以及指标等认识不足而加大内部审计工作量。高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宣传时,应当结合学习的实际特点,采用与领导汇报工作、与被审计单位和对象当面交流、部门网页建设、校内各类会议及培训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确保广大教职工更好地理解、支持以及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确保高校内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不断更新观念: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审计理念,将内部审计工作由传统的事后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以事中、事前的管理审计以及效益审计为主,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前控制为辅的审计模式,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和效果。同时,高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当突出审计重点,加强内部审计力度,全面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此外,高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体系,提升高校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高校各项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2.准确定位内审工作。当前,高校应当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准确定位,克服由于未能准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而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不高,审计的职能难以发挥的问题。高校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定位时,要将其定位于“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上。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应当注重对服务尺度和分寸的准确把握,实行独立性工作。独立性是开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内审机构和人员不直接参与具体事务管理或监督,通过独立、客观的身份来开展监督、评价以及咨询活动,对具体业务部门管理监督进行再监督。这样可以避免内审工作出现越位管理监督、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避免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消除开展工作的阻碍,提高各部门相互制约能力,强化高校的内部控制,促进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公正性,全面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3.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高素质和高业务能力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素质及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此,高校应当不断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内部审计队伍,确保高校内部审计成效。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财务、管理、工程、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相关知识。高校应当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高校也应当注重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注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开展专业、系统的知识培训,及时更新补充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审计知识和审计方法,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成效。

三、结语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篇8

(一)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科学,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与保障,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高校实际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往往是由财务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代替完成的,有的高校即使设置了审计机构也是和其他机构合并在一起的,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完全独立,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下降。

(二)高校内部审计范围狭窄,方法单一,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仍然偏重于监督职能,对服务职能则不够重视,由于过分的注重监督,造成审计部门很少考虑如何才能使高校发展的更好,如何才能为高校增效,如何及时地为高校领导提供服务,所以就在不经意间缩小了审计的范围,导致审计工作开展深度不够,审计内容单一,审计范围狭窄。现如今,会计电算化发展迅速,高校内部也普遍实现了财务管理电算化。因此,就要求高校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也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要与财务电算化的发展相匹配相适应。但是,有的高校仍然停留在差错纠正,传统的人工审计阶段,内部审计方法比较单一,审计模式陈旧,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等原因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审计风险发生的机率加大。

(三)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审计制度是进行审计工作的依据,完善的审计程序是规范审计行为和防范审计风险的保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与完善,高校的审计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在不断地变化,原来的审计制度与审计程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审计环境,由于各方面因素,使得审计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存在滞后性,修改也存在不及时现象,导致审计工作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保障。由于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在的审计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有的时候甚至加大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造成更为严重的审计后果。

(四)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执业环境不佳大多数人认为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和科研,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审计部门就是查账的,没有太大的工作量,也没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专业的审计知识,工作简单至极,审计人员都是吃闲饭的,加上高校领导对审计工作的忽视,导致内部审计地位比较低下,有时甚至被作为对立面来看待。由于高校领导对审计的认识不足,给予的支持不够,使得审计工作环境欠佳,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审计问题,从而给高校内部的经济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专业胜任能力差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高校内部在选拔审计人员时,应从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知识、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等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选拔。但是,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审计人员都是从财务岗位上转调过来的,对审计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经历了较为短暂的岗前审计培训就上岗工作,他们更多熟悉的是会计方面的工作流程与知识,对审计的整体工作流程还不是很清楚,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不高,极易出现差错。

(六)职能定位不准确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

主要包括监督、确认、评价及咨询这四个职能。受传统审计理念的影响,如今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妥善地处理好审计内部各职能之间的关系,仅仅看重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监督职能,忽视了审计的其他职能。在此基础上,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围绕财务收支活动和配合学校内外相关部门的需要来开展,事后审计工作以完成“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的任务,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难以清晰界定,容易引起其他部门人员的抵触和不满心理,久而久之审计工作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开展。

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增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高校应该努力做好审计的宣传工作,坚持审计工作过程公开化,加大审计的影响力度,让越来越多的教职员工,认识到审计工作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高校内部应该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大力支持审计工作的开展,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得不到较好的保障,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和效率性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这将严重阻碍高校内部审计系统的健康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受个人偏见的影响,领导思想的左右,其他人观念的束缚,做到按正确的审计工作流程和方法,运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以法律为依据,依法合理地进行审计工作,以求尽可能多地保障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不断的进行审计创新,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

高校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快向现代化审计的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南,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地进行审计创新,在审计工作中掺加运用数学理论,控制论等等学术思想,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以及时获得准确的审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审计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去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高校应当及时配备审计工作所必需的计算机和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建立起适合高等学校自身审计工作需要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审计软件的选取应该适应当前高校自身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符合高校内部财务系统工作的要求。

(三)提高高校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

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在改善学校内部经营管理,以及提高学校经济效益等各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高校领导应该大力支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努力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积极倡导各部门努力协作,抛弃对审计工作的偏见,大力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的进行,对审计意见充分关注并合理采纳。审计部门自身应该不断地创造业绩,促进高校内部经济的发展,使得高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充分意识到审计工作在促进高校经济效益的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加大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也应该及时向领导汇报审计工作,积极及时地为领导提供决策有用的审计信息,更要学会和领导探讨和沟通,引起领导对审计工作的充分重视。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高校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大审计投入,严格把控审计人员的入门关,逐步调整好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不断地充实审计力量,挑选专业能力突出,责任心强,具有亲和力,有担当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优化审计人员结构;高校也应该注重审计的后续教育工作,聘请审计领域的权威人士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地更新审计法律法规,优化审计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有知识,全方位的合格审计人员。

(五)科学定位内部审计职能

推荐期刊